CN116387071B -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87071B
CN116387071B CN202310660349.7A CN202310660349A CN116387071B CN 116387071 B CN116387071 B CN 116387071B CN 202310660349 A CN202310660349 A CN 202310660349A CN 116387071 B CN116387071 B CN 116387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keyboard
key
key cap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03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87071A (zh
Inventor
李海涛
唐奉
雷平平
霍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03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87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87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7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87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87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57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e.g. pre-assembled groups of ke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键盘包括底座组件、按压支架以及键帽。按压支架设置于底座组件。键帽设置于按压支架。相邻两个键帽中,一者设置抵压部,另一者对应设置承接部。其中,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抵压部位于承接部的上方。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抵压部的正投影与承接部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并且,沿厚度方向,抵压部与承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键帽的按压行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键盘,键帽与键帽之间可以实现联动,有利于降低手指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的可能性,提升键盘使用体验和使用手感。

Description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笔记本电脑(laptop)、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等电子设备的需求增长,使得这些电子设备已成为日常办公、娱乐的重要工具之一。用户通常通过键盘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以快捷地执行输入功能。相关技术中,“孤岛式”键盘的键帽和键帽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例如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距可以为3毫米),使得各个键帽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指敲击相应的键帽时误触相邻键帽的可能。但是,“孤岛式”键盘的整体尺寸偏大,便携性相对较差。由于用户对键盘的便携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键盘的整体需要设计为较小的尺寸,而缩小键帽和键帽之间的间距有利于缩小键盘的整体尺寸。键帽和键帽之间的间距较小,使得各个键帽之间的整体性较强。然而,由于键帽和键帽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因此存在手指敲击相应的键帽时误触相邻键帽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键盘以及电子设备,键帽与键帽之间可以实现联动,有利于降低手指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的可能性,提升键盘使用体验和使用手感。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键盘,其包括底座组件、按压支架以及键帽。
按压支架设置于底座组件。键帽设置于按压支架。相邻两个键帽中,一者设置抵压部,另一者对应设置承接部。其中,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抵压部位于承接部的上方。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抵压部的正投影与承接部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并且,沿厚度方向,抵压部与承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键帽的按压行程。
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相应的相邻两个键帽可以实现联动。在相应的相邻两个键帽上分别设置抵压部和承接部。一个键帽受到按压下移预定距离后,键帽的抵压部可以抵压另一键帽的承接部。当受到按压的键帽继续下移时,该键帽可以通过抵压部带动承接部位移,从而带动另一键帽发生倾斜,实现两个键帽之间的联动,以使未受到按压的键帽可以有效避让手指。当受到按压的键帽下移至行程最大位置时,停止移动,另一键帽倾斜角度达到最大,从而在手指离开按压的键帽的过程中,未受到按压的且发生倾斜的键帽可以有效避让开手指。受到按压的键帽的上表面与发生倾斜的键帽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即高度差较小,从而用户的手指在敲击过程中或者完成敲击变换手指位置的过程中,手指不易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键帽与键帽之间可以实现小间隙,有利于缩小键盘整体尺寸,提升便携性,也可以提升各个键帽之间的整体性,提升键盘整体美观度,同时由于相应的键帽与键帽之间可以实现联动,有利于降低手指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的可能性,提升键盘使用体验和使用手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键盘的宽度方向,键盘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在键盘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键帽中,靠近顶部的键帽面向底部的一侧设置抵压部,靠近底部的键帽面向顶部的一侧设置承接部。
用户的手指敲击靠近顶部的键帽时,手指的指腹与靠近底部的键帽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或者,用户的手指完成敲击靠近顶部的键帽后,手指存在习惯性做出向后收回的动作。因此,靠近顶部的键帽可以带动靠近底部的键帽发生倾斜,以此实现两个键帽之间的联动,使得靠近底部的键帽有效避让开手指,有利于降低在手指按压靠近顶部的键帽的过程中,手指误触或者刮擦靠近底部的键帽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键盘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键帽中,一个键帽的一侧设置抵压部,另一个键帽的一侧对应设置承接部。
受到按压的键帽可以带动左侧未受到按压的键帽或者右侧未受到按压的键帽发生倾斜,从而在手指敲击、左移或者右移过程中,手指不易误触或刮擦左侧的键帽或者右侧的键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键帽包括按压顶板,沿厚度方向,按压顶板位于按压支架的上方。按压顶板与按压支架相连。抵压部和承接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按压顶板。
按压顶板用于承接来自手指的按压力。用户的手指可以向按压顶板施加按压力,以便于按压相应的按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键盘的宽度方向,键盘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在键盘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键帽中,靠近顶部的按压顶板面向底部的一侧设置抵压部,靠近底部的按压顶板面向顶部的一侧设置承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键帽还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按压顶板相连。承接部设置于第一连接板位于按压顶板下方的端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接部为板状结构,一方面,承接部的承接面积较大,有利于抵压部有效抵压在承接部上,以对承接部施加下压力,另一方面,承接部的承接面积较大,有利于增大抵压部和承接部的接触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接部设置于第一连接板背向按压支架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键帽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相邻两个键帽中,一个键帽的承接部面向另一个键帽的第二连接板设置。承接部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避免第二连接板与承接部发生位置干涉,影响键帽的按压操作。抵压部设置于第二连接板面向承接部的一侧。抵压部与相邻的按压顶板之间具有间距,使得相邻两个键帽之间避免发生位置干涉,影响键帽的按压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压部与相邻的按压顶板之间的间距为0.3毫米至0.6毫米。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压部为板状结构,一方面,抵压部的抵压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抵压部有效抵压在承接部上,以对承接部施加下压力,另一方面,抵压部的抵压面积较大,有利于增大抵压部和承接部的接触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压顶板背向按压支架的上表面与抵压部背向按压支架的上表面平齐,使得按压顶板的上表面与抵压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从而手指敲击键帽时,手指的触感较好,提升按压手感舒适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底座组件包括避让凹部。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承接部对应避让凹部设置。
键帽受到按压并按压至最低位置时,具有承接部的键帽上至少部分的承接部可以位于避让凹部内,从而避免底座组件与承接部之间出现位置干涉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承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个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承接部。两个以上的承接部间隔设置。
承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承接部分散设置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承接部从抵压部和按压顶板之间的间隙显露的面积较大而影响键盘美观度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压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抵压部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的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承接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压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承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一个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承接部。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如上述的键盘。键盘包括底座组件、按压支架以及键帽。按压支架设置于底座组件。键帽设置于按压支架。相邻两个键帽中,一者设置抵压部,另一者对应设置承接部。其中,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抵压部位于承接部的上方。沿键盘的厚度方向,抵压部的正投影与承接部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并且,沿厚度方向,抵压部与承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键帽的按压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W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按压按键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盘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按键处于按压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键盘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键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电子设备;
20、显示屏;
30、主机本体;
40、键盘;40a、顶部;40b、底部;
41、底座组件;41a、避让凹部;
411、电路板;411a、感应电极;
412、金属连接板;
42、按键;
421、按压支架;421a、外剪刀脚;421b、内剪刀脚;
422、键帽;422a、抵压部;422b、承接部;
4221、按压顶板;4222、第一连接板;4223、第二连接板;
423、弹性件;
424、导电体;
50、电脑主体;
100、手指;
X、长度方向;
Y、宽度方向;
Z、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laptop)、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PAD)等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的形态不做具体限定。
图1示意性地显示电子设备10的结构。参见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屏20和主机本体30。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可以转动相连。例如,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可以通过转轴相连。或者,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可以通过铰链结构转动相连。或者,在一些示例中,显示屏20和主机本体30可以是相互独立的设备,例如,显示屏20和主机本体30之间是可拆卸的,使用时,显示屏20放置在主机本体30上,而使用结束后,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可以相互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显示屏20的显示效果,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电连接。例如,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可以通过导电连接器(pogo pin)实现电连接。或者,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或者,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或者,显示屏20与主机本体30之间还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参见图1所示,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的输入,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键盘。示例性地,键盘可以为矩形。键盘可以设置于主机本体30上。键盘与主机本体30内的控制单元电连接。键盘作为电子设备10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可以使用按键输入字符或操作指令,也可以控制光标移动。
图2示意性地显示电子设备10的结构。参见图2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为平板电脑。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键盘40和电脑主体50。电脑主体50可以包括显示屏。电脑主体50和键盘40之间可以为相互独立的设备,例如,电脑主体50和键盘40之间可拆卸。使用时,电脑主体50放置在键盘40上,使用结束后,电脑主体50与键盘40可以相互分离。
示例性地,电脑主体50与键盘40之间可以通过导电连接器(pogo pin)实现电连接。或者,电脑主体50与键盘40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或者,电脑主体50与键盘40之间还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例如蓝牙信号)进行无线连接。
图3示意性地显示电子设备10的结构。参见图3所示,电脑主体50和键盘40两者可以各自间隔预定距离摆放使用,并且电脑主体50与键盘40之间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例如蓝牙信号)进行无线连接,从而用户可以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任意调整键盘40的摆放位置。
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电脑主体50和键盘40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互联,以实现无线信号的交互。该通信网络可以但不限于为WI-FI热点网络、WI-FI点对点(peer-to-peer,P2P)网络、蓝牙网络、zigbee网络或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网络等近距离通信网络。键盘40可以向电子设备10提供输入指令,而电子设备10基于键盘40的输入指令,执行响应于该输入指令的相关操作。
图4示意性地显示键盘40的局部分解结构。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包括底座组件41。示例性地,底座组件41可以包括电路板411和金属连接板412。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电路板411和金属连接板412层叠设置。例如,电路板411可以位于金属连接板412上方。金属连接板412可以有效提高底座组件41的抗变形能力,降低电路板411发生弯曲或牵拉而导致自身发生断裂的可能性。示例性地,电路板411可以是柔性电路板。金属连接板412的材料可以是钢、铝或铝合金。例如,金属连接板412可以是钢片。金属连接板412的厚度为0.3毫米至0.4毫米。
图5示意性地显示键盘40的结构。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包括按键42。底座组件41上可以设置多个按键42。底座组件41和按键42可以层叠设置。底座组件41可以为各个按键42提供支撑。按键42可以包括数字按键、功能按键(例如Enter键、Delete键、Insert键等)和字母按键(字母“A”键至字母“Z”键)等。示例性地,根据按键42自身的大小可以分为单倍按键和多倍按键。单倍按键指的是键盘40上呈正方形的按键42,例如各个字母按键。多倍按键为除了单倍按键之外的按键42,例如,空格键、Enter键以及Shift键等按键42。
图6示意性地显示键盘40的局部剖视结构。参见图6所示,按键42可以包括按压支架421和键帽422。按压支架421可以分别与键帽422和底座组件41可转动连接。例如,按压支架421可以分别与键帽422和金属连接板412可转动连接。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按压支架421设置于键帽422的下方。按压支架421被配置为对键帽422提供良好支撑,以能够实现键帽422按压应力均衡,从而用户在键帽422上的任意位置都能够以固定的压力按下键帽422,降低键帽422出现压力不均或卡键的可能性。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键帽422具有按压行程。按压行程指的是键帽422未受到按压时的上表面与受到按压并按压至最低位置时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
示例性地,按压支架421可以包括剪刀脚组件。示例性地,剪刀脚组件包括外剪刀脚421a和内剪刀脚421b。外剪刀脚421a和内剪刀脚421b相互交叉并且可转动连接。外剪刀脚421a和内剪刀脚421b各自的下端与金属连接板412可转动连接。外剪刀脚421a和内剪刀脚421b各自的上端与键帽422可转动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外剪刀脚421a和内剪刀脚421b可以均为方框结构。
示例性地,按键42还包括弹性件423。弹性件423设置于键帽422面向电路板411的一侧。弹性件423位于键帽422和电路板411之间。弹性件423用于向键帽422提供回弹力。用户按压键帽422下移时,键帽422可以压缩弹性件423。用户释放键帽422时,弹性件423释放弹性势能以回弹驱动键帽422上移。示例性地,弹性件423靠近电路板411的端部连接于电路板411朝向键帽422一侧的表面。示例性地,弹性件423为柔性结构。弹性件423的材料可以选自硅胶或橡胶。
示例性地,电路板411包括感应电极411a。按键42还包括导电体424。导电体424设置于弹性件423靠近电路板411的一侧。示例性地,感应电极411a和导电体424之间间隔预定距离,从而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电容。用户按压或释放键帽422时,弹性件423下移或上移可以改变电容的电容值。键盘40接收到电容值变化信号,从而识别被敲击的按键42的位置,以执行相应输入指令。示例性地,导电体424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碳粉层或含碳粉的层结构。
相关技术中,键盘上设置的按键中,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使得按键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例如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距可以为3毫米。用户通过手指敲击相应的键帽以输入相应指令时,由于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用户的手指在敲击过程中或者完成敲击变换手指位置的过程中,手指不易误触相邻的键帽。但是,键帽与键帽之间设置的间距较大,也使得键盘的整体尺寸(例如长度、宽度)相对较大,影响键盘的便携性。为了减小键盘的整体尺寸,提升键盘便携性,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缩小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隙。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隙缩小后,形成小间隙键盘,各个按键之间的整体性较强,美观度较高。然而,键帽与键帽之间的间距设计为较小尺寸后,用户的手指在敲击相应的键帽时,相邻的并且未受到敲击的键帽与手指之间的间距也相对较小,使得用户的手指在敲击过程中,手指容易误触相邻的键帽。另外,沿键盘的厚度方向Z,受到敲击的键帽的上表面与未受到敲击的键帽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即高度差较大,使得手指在完成敲击变换手指位置的过程中,手指容易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
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相应的相邻两个键帽422可以实现联动,从而使得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可以带动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发生倾斜,以有效避让开手指,有利于降低手指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422的可能性。
图7为图6中W处放大图。参见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包括按键42。按键42包括键帽422。相邻两个键帽422中,一者设置抵压部422a,另一者对应设置承接部422b。相邻两个键帽422指的是相互靠近的两个按键42的键帽422。例如,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字母“A”键与字母“Z”键相邻。或者,字母“A”键与Shift键相邻。或者,字母“A”键与字母“Q”键相邻。或者,字母“A”键与字母“W”键相邻。以上为示例说明。例如,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字母“A”键与“Caps Lock”键相邻。或者,字母“A”键与字母“S”键相邻。以上为示例说明。
示例性地,部分数量的键帽422中的相邻两个键帽422,一者可以设置抵压部422a,另一者可以对应设置承接部422b。例如,字母“A”键至字母“Z”键的26个键帽422中,相邻两个键帽422中的一者可以设置抵压部422a,另一者可以对应设置承接部422b。
示例性地,所有的键帽422中的相邻两个键帽422,一者可以设置抵压部422a,另一者可以对应设置承接部422b。
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一个键帽422的抵压部422a位于另一个键帽422的承接部422b的上方。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抵压部422a的正投影与承接部422b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重叠区指的是抵压部422a的正投影与承接部422b的正投影相互重叠的区域。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观察时,抵压部422a可以对承接部422b形成遮挡。并且,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抵压部422a与承接部422b之间的间距L1小于键帽422的按压行程。
图8示意性地显示按压按键42的过程。参见图6至图8所示,由于抵压部422a与承接部422b之间的间距L1小于键帽422的按压行程,因此具有抵压部422a的键帽422受到按压,并且该键帽422发生下移的位移量等于抵压部422a与承接部422b之间的间距L1时,抵压部422a与另一个键帽422上的承接部422b接触,但此时具有抵压部422a的键帽422未到达最低位置。在按压力的作用下,具有抵压部422a的键帽422继续下移,抵压部422a向下压动承接部422b,以使具有承接部422b的键帽422发生倾斜,从而实现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与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之间的联动。具有承接部422b的键帽422发生倾斜时,键帽422上设置承接部422b的侧边的高度下降。直至具有抵压部422a的键帽422下移至按压行程的最低位置,具有承接部422b的键帽422倾斜角度达到最大。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发生倾斜时,并不执行输入指令。示例性地,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具有抵压部422a的键帽422下移至按压行程的最低位置时,另一键帽422的承接部422b与底座组件41之间具有间距L2,避免底座组件41与承接部422b发生位置干涉。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键帽422的按压行程可以为短行程(例如,1毫米至2毫米),也可以为长行程(例如,3毫米至5毫米),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上的外力消失后,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分别可以在对应的弹性件423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以便于再次按压。
示例性地,字母“S”键的键帽422上设置抵压部422a,而字母“Z”键上设置承接部422b。手指100按压字母“S”键后,字母“S”键可以带动字母“Z”键发生倾斜。或者,字母“S”键的键帽422上设置抵压部422a,而字母“X”键上设置承接部422b。手指100按压字母“S”键后,字母“S”键可以带动字母“X”键发生倾斜。或者,字母“S”键的键帽422上设置抵压部422a,而字母“Z”键以及字母“X”键上分别设置承接部422b。手指100按压字母“S”键后,字母“S”键可以同时带动字母“Z”键以及字母“X”键发生倾斜。
图9示意性地显示键盘40的局部剖视结构。参见图8和图9所示,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可以带动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发生倾斜。当具有抵压部422a的键帽422下移至最低位置,而具有承接部422b的键帽422倾斜角度达到最大时,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D1,而键帽422的按压行程为D2。其中,D1小于D2。例如,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D1为1.0毫米,而键帽422的按压行程D2为1.5毫米。
参见图9所示,底座组件41可以包括避让凹部41a。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承接部422b对应避让凹部41a设置。键帽422受到按压并且按压至最低位置时,具有承接部422b的键帽422上至少部分的承接部422b可以位于避让凹部41a内,从而避免底座组件41与承接部422b之间出现位置干涉的情况。
示例性地,底座组件41包括电路板411以及金属连接板412。避让凹部41a贯穿电路板411和金属连接板412设置。键帽422受到按压并按压至最低位置时,插入避让凹部41a的承接部422b与金属连接板412之间具有间距,避免承接部422b与金属连接板412出现冲击、碰撞的情况。
图10示意性地显示相关技术中的按键42处于按压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图11示意性地显示相关技术中的键盘40的局部剖视结构。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如果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不发生倾斜,当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下移至最低位置时,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为D3。其中,D2等于D3。因此,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不易避让开用户的手指100。例如,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D3为1.5毫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带动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发生倾斜后,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相对较小,从而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可以有效避让开用户的手指100。
示例性地,字母“A”键的键帽422上设置抵压部422a,而字母“Z”键上设置承接部422b。手指100按压字母“A”键后,字母“A”键可以带动字母“Z”键发生倾斜,使得手指100不易误触或刮擦字母“Z”键。完成字母“A”键所对应的输入指令,手指100释放字母“A”键后,手指100可以有效避让开字母“Z”键,使得手指100也不易误触或刮擦字母“Z”键。
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相应的相邻两个键帽422可以实现联动。在相应的相邻两个键帽422上分别设置抵压部422a和承接部422b。一个键帽422受到按压下移预定距离后,键帽422的抵压部422a可以抵压另一键帽422的承接部422b。当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继续下移时,该键帽422可以通过抵压部422a带动承接部422b位移,从而带动另一键帽422发生倾斜,实现两个键帽422之间的联动,以使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可以有效避让手指100。当受到按压的键帽422下移至行程最大位置时,停止移动,另一键帽422倾斜角度达到最大,从而在手指100离开按压的键帽422的过程中,未受到按压的并且发生倾斜的键帽422可以有效避让开手指100。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与发生倾斜的键帽422的上表面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即高度差较小,从而用户的手指100在敲击过程中或者完成敲击变换手指100位置的过程中,手指100不易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422。本申请实施例的键盘40,键帽422与键帽422之间可以实现小间隙,有利于缩小键盘40整体尺寸,提升便携性,也可以提升各个键帽422之间的整体性,提升键盘40整体美观度,同时由于相应的键帽422与键帽422之间可以实现联动,有利于降低手指100误触或刮擦相邻的键帽422的可能性,提升键盘40的使用体验和使用手感。
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键盘40具有相对的顶部40a和底部40b(参见图5所示)。使用键盘40时,键盘40的顶部40a远离用户,而键盘40的底部40b靠近用户。参见图5和图9所示,在键盘40的宽度方向Y上,相邻两个键帽422中,靠近顶部40a的键帽422上面向底部40b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靠近底部40b的键帽422上面向顶部40a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示例性地,字母“A”键的键帽422和字母“Z”键的键帽422中,字母“A”键的键帽422靠近顶部40a,而字母“Z”键的键帽422靠近底部40b。字母“A”键的键帽422上面向底部40b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字母“Z”键的键帽422上面向顶部40a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或者,Shift键的键帽422和Ctrl键的键帽422中,Shift键的键帽422靠近顶部40a,而Ctrl键的键帽422靠近底部40b。Shift键的键帽422上面向底部40b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Ctrl键的键帽422上面向顶部40a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
用户的手指100敲击靠近顶部40a的键帽422时,手指100的指腹与靠近底部40b的键帽422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或者,用户的手指100完成敲击靠近顶部40a的键帽422后,手指100存在习惯性做出向后收回的动作。因此,靠近顶部40a的键帽422可以带动靠近底部40b的键帽422发生倾斜,以此实现两个键帽422之间的联动,使得靠近底部40b的键帽422有效避让开手指100,有利于降低在手指100按压靠近顶部40a的键帽422的过程中,手指100误触或者刮擦靠近底部40b的键帽422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在键盘40的长度方向X上,相邻两个键帽422中,一个键帽422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另一个键帽422的一侧对应设置承接部422b。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可以带动左侧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或者右侧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发生倾斜,从而在手指100敲击、左移或者右移过程中,手指100不易误触或刮擦左侧的键帽422或者右侧的键帽422。示例性地,字母“A”键的键帽422的右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字母“S”键的键帽422的左侧设置承接部422b,从而字母“A”键受到按压后,可以带动字母“S”键的键帽422发生倾斜。或者,字母“A”键的键帽422的右侧设置承接部422b,而字母“S”键的键帽422的左侧设置抵压部422a,从而字母“S”键受到按压后,可以带动字母“A”键的键帽422发生倾斜。
在一些示例中,在键盘40的宽度方向Y上,相邻两个键帽422中,靠近顶部40a的键帽422上面向底部40b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靠近底部40b的键帽422上面向顶部40a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并且,在键盘40的长度方向X上,相邻两个键帽422中,一个键帽422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另一个键帽422的一侧对应设置承接部422b。示例性地,字母“S”键的键帽422靠近键盘40的底部40b一侧以及右侧均设置抵压部422a。字母“D”键的键帽422左侧设置承接部422b。字母“Z”键的键帽422以及字母“X”键的键帽422靠近键盘40的顶部40a一侧均设置承接部422b。字母“S”键受到按压后,可以带动字母“D”键的键帽422、字母“Z”键的键帽422以及字母“X”键的键帽422同时发生倾斜。
图12示意性地显示键帽422的局部结构。参见图9和图12所示,键帽422包括按压顶板4221。沿键盘40的厚度方向Z,按压顶板4221位于按压支架421的上方。按压顶板4221与按压支架421相连。按压顶板4221与按压支架421可转动连接。抵压部422a和承接部422b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按压顶板4221。按压顶板4221用于承接来自手指100的按压力。用户的手指100可以向按压顶板4221施加按压力,以便于按压相应的按键42。受到按压的键帽422可以带动未受到按压的键帽422的按压顶板4221发生倾斜。
示例性地,按压顶板4221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可以为平面,有利于提升键帽422的外观美观度。
示例性地,靠近键盘40的四周边缘的按键42中,部分数量的按键42的按压顶板4221上可以仅设置抵压部422a。例如,Esc键的按压顶板4221靠近键盘40的底部40b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
示例性地,靠近键盘40的四周边缘的按键42中,部分数量的按键42的按压顶板4221上可以仅设置承接部422b。例如,Ctrl键的按压顶板4221靠近键盘40的顶部40a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而Shift键的键帽422上对应设置抵压部422a。按压Shift键的键帽422过程中,可以带动Ctrl键的按压顶板4221发生倾斜。
示例性地,按压顶板4221上同时设置抵压部422a和承接部422b。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键盘40具有相对的顶部40a和底部40b(参见图5所示)。并且,在键盘40的宽度方向Y上,相邻两个键帽422中,靠近顶部40a的按压顶板4221上面向底部40b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靠近底部40b的按压顶板4221上面向顶部40a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例如,字母“Q”键、字母“A”键以及字母“Z”键各自的按压顶板4221靠近键盘40的底部40b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靠近键盘40的顶部40a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按压字母“Q”键的键帽422过程中,可以带动字母“A”键的键帽422发生倾斜。按压字母“A”键的键帽422过程中,可以带动字母“Z”键的键帽422发生倾斜。
参见图9和图12所示,键帽422还包括第一连接板4222。第一连接板4222与按压顶板4221相连。承接部422b设置于第一连接板4222位于按压顶板4221下方的端部,使得承接部422b与按压顶板4221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
示例性地,承接部422b、第一连接板4222以及按压顶板42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承接部422b、第一连接板4222以及按压顶板4221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塑料。
示例性地,承接部422b为板状结构,一方面,承接部422b的承接面积较大,有利于抵压部422a有效抵压在承接部422b上,以对承接部422b施加下压力,另一方面,承接部422b的承接面积较大,有利于增大抵压部422a和承接部422b的接触面积。示例性地,承接部422b设置于第一连接板4222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一侧。承接部422b延伸至另一键帽422的抵压部422a的下方。承接部422b位于抵压部422a的移动路径上。承接部422b和第一连接板4222之间形成台阶结构。示例性地,承接部422b可以为非等宽的板状结构。承接部422b远离第一连接板4222的自由端的宽度小于承接部422b与第一连接板4222相连的连接端的宽度。
图13示意性地显示键帽422的局部结构。参见图9和图13所示,键帽422还包括第二连接板4223。第二连接板4223可以位于按压顶板4221的下方。相邻两个键帽422中,一个键帽422上的承接部422b面向另一个键帽422上的第二连接板4223设置。承接部422b与第二连接板4223之间具有间距,避免第二连接板4223与承接部422b发生位置干涉,影响键帽422的按压操作。键帽422上的抵压部422a设置于第二连接板4223面向承接部422b的一侧。抵压部422a可以对第二连接板4223进行遮挡,从键盘40的外部观察时不易观察到第二连接板4223。抵压部422a与相邻的按压顶板4221之间具有间距,使得相邻两个键帽422之间避免发生位置干涉,影响键帽422的按压操作。
示例性地,抵压部422a、第二连接板4223以及按压顶板42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抵压部422a、第二连接板4223以及按压顶板4221的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塑料。
示例性地,抵压部422a与相邻的按压顶板4221之间具有间距L3(参见图7所示)。例如,抵压部422a与相邻的按压顶板4221之间的间距L3为0.3毫米至0.6毫米,从而使得相邻两个键帽422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形成小间隙键盘40,有利于提高所有键帽422之间的整体性,提升键盘40整体外观精致度和美观度。抵压部422a可以对下方的承接部422b形成遮挡,有利于降低从键盘40的外部观察时易于观察到承接部422b的可能性,从而也有利于提升键盘40整体外观精致度和美观度。
示例性地,抵压部422a为板状结构,一方面,抵压部422a的抵压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抵压部422a有效抵压在承接部422b上,以对承接部422b施加下压力,另一方面,抵压部422a的抵压面积较大,有利于增大抵压部422a和承接部422b的接触面积。
示例性地,按压顶板4221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与抵压部422a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平齐,使得按压顶板4221的上表面与抵压部422a的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0,从而手指100敲击键帽422时,手指100的触感较好,提升按压手感舒适度。例如,按压顶板4221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可以为平面,而抵压部422a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也可以为平面。按压顶板4221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与抵压部422a背向按压支架421的上表面共面。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抵压部422a的下方可以对应设置一个承接部422b。示例性地,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按压顶板4221的一侧设置抵压部422a,而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抵压部422a的长度可以与按压顶板4221的长度相等,有利于保证键帽422整体结构规则、美观。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键帽422的一侧设置承接部422b,而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承接部422b的长度可以小于按压顶板4221的长度,从而有利于降低承接部422b从抵压部422a和按压顶板4221之间的间隙显露的面积较大而影响键盘40美观度的可能性。
在一些示例中,一个抵压部422a的下方对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承接部422b。两个以上的承接部422b间隔设置。示例性地,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键帽422的一侧设置两个以上的承接部422b。两个以上的承接部422b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承接部422b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承接部422b分散设置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承接部422b从抵压部422a和按压顶板4221之间的间隙显露的面积较大而影响键盘40美观度的可能性。示例性地,图14示意性地显示键帽422的局部结构。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承接部422b的数量可以为两个。示例性地,承接部422b为非等宽的板状结构。承接部422b远离第一连接板4222的自由端的宽度小于承接部422b与第一连接板4222相连的连接端的宽度。
在一些示例中,抵压部422a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抵压部422a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的抵压部422a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承接部422b。示例性地,沿键盘40的宽度方向Y,键帽422的一侧设置两个以上的抵压部422a。两个以上的抵压部422a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抵压部422a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承接部422b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一个抵压部422a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承接部422b。示例性地,两个以上的抵压部422a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的承接部422b沿键盘40的长度方向X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组件;
按压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
键帽,设置于所述按压支架,相邻两个键帽中,一者设置抵压部,另一者对应设置承接部,其中,沿所述键盘的厚度方向,所述抵压部位于所述承接部的上方,所述抵压部的正投影与所述承接部的正投影具有重叠区,并且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抵压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键帽的按压行程;
所述键帽包括按压顶板,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按压顶板位于所述按压支架的上方,所述按压顶板与所述按压支架相连,所述抵压部和所述承接部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所述按压顶板;
所述键帽还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按压顶板相连,所述承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按压顶板下方的端部;所述承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背向所述按压支架的一侧;
和/或,所述键帽还包括第二连接板,相邻两个所述键帽中,一个所述键帽的所述承接部面向另一个所述键帽的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所述承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抵压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面向所述承接部的一侧,所述抵压部与相邻的所述按压顶板之间具有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键盘的宽度方向,所述键盘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键帽中,靠近所述顶部的所述键帽面向所述底部的一侧设置所述抵压部,靠近所述底部的所述键帽面向所述顶部的一侧设置所述承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键盘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键帽中,一个所述键帽的一侧设置所述抵压部,另一个所述键帽的一侧对应设置所述承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键盘的宽度方向,所述键盘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键帽中,靠近所述顶部的所述按压顶板面向所述底部的一侧设置所述抵压部,靠近所述底部的所述按压顶板面向所述顶部的一侧设置所述承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为板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与相邻的所述按压顶板之间的间距为0.3毫米至0.6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为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顶板背向所述按压支架的上表面与所述抵压部背向所述按压支架的上表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避让凹部,沿所述厚度方向,所述承接部对应所述避让凹部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承接部;或者,
一个所述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承接部,两个以上的所述承接部间隔设置;或者,
所述抵压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抵压部间隔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承接部;或者,
所述抵压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承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一个所述抵压部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承接部。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键盘。
CN202310660349.7A 2023-06-06 2023-06-06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6387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0349.7A CN116387071B (zh) 2023-06-06 2023-06-06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0349.7A CN116387071B (zh) 2023-06-06 2023-06-06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7071A CN116387071A (zh) 2023-07-04
CN116387071B true CN116387071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96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0349.7A Active CN116387071B (zh) 2023-06-06 2023-06-06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8707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5761A (ja) * 1999-01-22 2000-08-04 Kenwood Corp 多方向操作キ―構造
JP2004296259A (ja) * 2003-03-27 2004-10-21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780309A (zh) * 2004-11-24 2006-05-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通过旋转而上/下移动的键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DE102009018090A1 (de) * 2009-04-20 2010-10-21 Ziemer, Peter, Dipl.-In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2014160548A (ja) * 2013-02-19 2014-09-04 Xacti Corp 複数の操作キーを具えた電子機器
CN205452112U (zh) * 2016-03-03 2016-08-10 广东美的厨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结构的烹饪电器
CN107248464A (zh) * 2017-05-24 2017-10-13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开关
CN114334511A (zh) * 2021-12-31 2022-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遥控器及防止按键联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15761A (ja) * 1999-01-22 2000-08-04 Kenwood Corp 多方向操作キ―構造
JP2004296259A (ja) * 2003-03-27 2004-10-21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780309A (zh) * 2004-11-24 2006-05-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通过旋转而上/下移动的键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DE102009018090A1 (de) * 2009-04-20 2010-10-21 Ziemer, Peter, Dipl.-In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JP2014160548A (ja) * 2013-02-19 2014-09-04 Xacti Corp 複数の操作キーを具えた電子機器
CN205452112U (zh) * 2016-03-03 2016-08-10 广东美的厨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设有该结构的烹饪电器
CN107248464A (zh) * 2017-05-24 2017-10-13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开关
CN114334511A (zh) * 2021-12-31 2022-04-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遥控器及防止按键联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87071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120265A1 (en) Keypad with Electrotactile Feedback
JP4142720B2 (ja) 入力装置
US8803852B2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128539B2 (en) Ergonomic mouse device with multi-programmable buttons
CN102163966B (zh) 开关机构以及输入装置
US20120050165A1 (en) Keyboard pad for touch screen
US10353485B1 (en) Multifunction input device with an embedded capacitive sensing layer
TW201401118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按鍵墊
US20130215031A1 (en) Roller module for input device
US20100328234A1 (en) Touchpad
US20100231518A1 (en) Keyboard having multi-axis balance touch keys
EP207350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6387071B (zh)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US100613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pad with keys having a ridged surface profile
US20110102323A1 (en) Keyboard having multi-axis balance touch keys
US20040005183A1 (en) Low-aspect ratio keyboard
JP2002023920A (ja) 座標入力機構一体型キー入力装置
CN116382428B (zh) 电子设备以及键盘组件
CN220627652U (zh) 按键装置及键盘
CN210984579U (zh) 具有多触发作用的按键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KR101358355B1 (ko) 터치 패드
CN208111329U (zh)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CN115494974A (zh) 按键式触控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CN114690910A (zh) 触控感测器与应用其的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