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1329U -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1329U
CN208111329U CN201820574711.3U CN201820574711U CN208111329U CN 208111329 U CN208111329 U CN 208111329U CN 201820574711 U CN201820574711 U CN 201820574711U CN 208111329 U CN208111329 U CN 208111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sensing chip
inductor
bottom plate
key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747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馨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Beijing Jingdong Shang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Century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747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11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1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1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键及其键盘,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底板;按键开关,可在相对于底板的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键帽,设置在按键开关的相对于底板的另一面上;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按键开关垂直于底板的侧面上;第二感应器,垂直设置在底板上且与第一感应器同侧;其中,当键帽被外力推动后带动按键开关倾斜而离开释放位置,并使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接触之后,触发与第一感应器相应的按键功能。该实施方式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按键来实现多个组合按键才能实现的按键功能,简化了操作方式,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背景技术
我们所使用的QWERTY键盘早在1868年便被申请成为专利。而Shift键早在QWERTY键盘发明之前就已经存在。这种使用一个组合键的方式来增加按键功能的设计已经有两百年没变过。
组合键俗称快捷键,又叫快速键或热键,指通过某些特定的按键、按键顺序或按键组合来完成一个操作,很多快捷键往往与如Ctrl键、Shift键、Alt键、Fn键以及Windows平台下的Windows键和Mac机上的Meta键等配合使用。利用快捷键可以代替鼠标做一些工作,可以利用键盘快捷键打开、关闭和导航“开始”菜单、桌面、菜单、对话框以及网页,Word里面也可以用到快捷键。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组合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两个指头,先触发功能键,再触发普通键,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比较难按(由于两个按键的距离较远),比如Ctrl+Y,经常会打乱正常的打字手势。
因此,如何改进组合键的操作方式使其方便使用,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及其键盘,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组合键的操作方式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按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按键包括:底板;按键开关,可在相对于底板的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键帽,设置在按键开关的相对于底板的另一面上;第一感应器,设置在按键开关垂直于底板的侧面上;第二感应器,垂直设置在底板上且与第一感应器同侧;其中,当键帽被外力推动后带动按键开关倾斜而离开释放位置,并使第一感应器与第二感应器接触之后,触发与第一感应器相应的按键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底板上设置有固定底座,在按键开关中设置有固定支架,其中,固定底座与固定支架可转动式连接,按键开关可沿固定支架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底板与固定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固定支架相对于底板的另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用于使按键开关滑动到释放位置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器至少包括第一感应片和第二感应片,第二感应器至少包括第三感应片和第四感应片,其中,第一感应片先与第三感应片接触,然后第二感应片再与第四感应片接触,从而触发第一感应器的第一按键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感应片与第四感应片接触之后,触发第一感应器的第二按键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键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键盘包括:至少一个如本实用新型的按键。
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因为采用在按键上设置两个感应器,并通过感应器的接触来触发相应的功能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组合键的操作方式不方便使用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通过一个按键就可以实现两个按键或多个按键组合实现的按键功能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按键来实现多个组合按键才能实现的按键功能,简化了操作方式。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静止状态下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静止状态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推斜状态下的侧面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推斜感应器的接触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推斜并下按状态下的侧面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下按状态下的侧面透视图。
图例说明
1:底板 9:第二复位弹簧
2:按键开关 10:连接块
3:键帽 11:连接槽
4:第一感应器 4.1:第一感应片
5:第二感应器 4.2:第二感应片
6:第一复位弹簧 5.1:第三感应片
7:固定底座 5.2:第四感应片
8: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静止状态下一方向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从下至上依次是底板1、按键开关2以及键帽3,其中,在底板1上还设置有第二感应器5,在按键开关2上还设置有第一感应器4。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设置如下:
按键开关2可在相对于底板1的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键帽3设置在按键开关2的相对于底板1的另一面上;第一感应器4设置在按键开关2垂直于底板1的侧面上;第二感应器5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且与第一感应器4同侧。其中,当键帽3被外力推动后带动按键开关2倾斜而离开释放位置,并使第一感应器4与第二感应器5接触之后,触发与第一感应器4相应的按键功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方式,在外力推动后,使得按键推斜,第一感应器4与第二感应器5相接触,以达到触发相应的按键功能的目的。
为了起到固定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底座7,在按键开关2中设置有固定支架8,其中,固定底座7与固定支架8的一边可转动式连接,按键开关2可沿固定支架8滑动。具体的,固定底座7固定在底板1上,固定支架8的一边与固定底座7的一面采用可转动式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转轴连接,也可以是弹性塑胶连接等,均不受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只要能实现固定的可转动式的连接即可),同时,按键开关2和固定支架8是配套连接的,从而使得整个按键开关2固定在底板1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静止状态下另一方向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在按键开关2上还设置有连接块10,在键帽3上还设置有连接槽11,将连接槽11与连接块10连接在一起,以实现键帽3可拆卸的固定在按键开关2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推斜状态下的侧面透视图,如图3所示,按键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推斜,此时,第一感应器4与第二感应器5接触,从而触发了第一感应器4相应的按键功能。由于固定支架8与固定底座7可转动式连接,因此按键仅是相对于底板1沿该连接边在固定底座7上转动倾斜,并不会向其他位置移动或偏移。
同样的,为了在外力释放后使按键开关2起到恢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底板1与固定支架8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6,用于使固定支架8相对于底板1的一面与固定底座7接触复位。由于固定支架8的一边与固定底座7可转动式连接,另一边与第一复位弹簧6连接,因此,通过在第一复位弹簧6的作用力下,使得固定支架8恢复到静止状态,也即固定支架8相对于底板1的一面与固定底座7的面相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感应器4至少包括第一感应片4.1和第二感应片4.2,第二感应器5至少包括第三感应片5.1和第四感应片5.2,其中,第一感应片4.1先与第三感应片5.1接触,然后第二感应片4.2再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从而触发第一感应器4的第一按键功能。具体的,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第一感应片4.1要比第二感应片4.2距离底板1的距离更低一些,但是距离按键开关2的距离更大一些(也即第一感应片4.1距离第三感应片5.1的距离更近),而第三感应片5.1与第四感应片5.2的相对于底板1的设置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当按键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推斜时,由于第一感应片4.1距离第三感应片5.1距离更近,因此,先是第一感应片4.1与第三感应片5.1接触,然后才是第二感应片4.2与第四感应片5.2相接触。在具体的使用场景中,第一感应片4.1可以表示为功能键,例如Shift、Ctrl等,而第二感应片4.2可以表示为普通键,例如A、Q等,当第一感应片4.1与第三感应片5.1接触时,触发功能键功能;当第二感应片4.2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时,触发普通键功能。因此,当第一感应片4.1先与第三感应片5.1接触,然后第二感应片4.2再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后,就表示先触发功能键功能,再触发普通键功能,也即组合键功能(即上述第一按键功能),例如Shift+A、Shift+Q等。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如图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推斜感应器的接触状态的立体图,第三感应片5.1和第四感应片5.2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宽度;第二感应片4.2整体略高于第一感应片4.1;第一感应片4.1具有凸起4.3和封闭尾部4.4,第二感应片4.2具有凸起4.5和不封闭尾部4.6,其中,第二感应片4.2的凸起4.5和第三感应片5.1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零,不封闭尾部4.6离第四感应片5.2的垂直距离要比凸起4.3离第三感应片5.1的垂直距离更远。因此,在按键在受外力推斜的过程中,是第一感应片4.1的凸起4.3先与第三感应片5.1接触,然后是第二感应片4.2的不封闭尾部4.6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片4.1和第二感应片4.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仅需离按键开关2具有不同的距离即可(如上述第一感应片4.1比第二感应片4.2距离按键开关2的距离更大),当然,还可以存在其他的设置方式,只要是能够满足第一感应片4.1先接触,第二感应片4.2后接触的条件均可,因此,其他的设置方式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推斜并下按状态下的侧面透视图,如图5所示,按键不仅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推斜,还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下按,此时,由于第一感应片4.1先与第三感应片5.1接触,然后才是第二感应片4.2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因此,触发的还是第一按键功能。虽然按键被下按了,但其第一感应器4与第二感应器5的接触方式以及先后顺序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会改变最终的触发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外力释放后使按键开关2起到恢复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支架8相对于底板1的另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9,用于使按键开关2滑动到释放位置复位。如图5所示的使用场景中,第二复位弹簧9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压缩了,此时的第二复位弹簧9包含恢复力,当外力释放时,在第二复位弹簧9的作用力下,按键开关2会从按压位置沿固定支架8滑动到释放位置。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在外力作用而下按状态下的侧面透视图,如图4以及图6所示,按键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下按了,由于第二感应片4.2要比第一感应片4.1距离底板1的距离更大一些,并且第二感应片4.2的凸起4.5与第四感应片5.2的垂直距离小于等于零,因此,在下按的过程中,是第二感应片4.2的凸起4.5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而第一感应片4.1在整个过程中都不会与第三感应片5.1相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感应片4.2与第四感应片5.2接触之后,触发第一感应器4的第二按键功能,也即仅触发了第二感应片4.2的普通按键功能,例如仅触发A或仅触发Q。
同样的,第二复位弹簧9在外力的作用力下被压缩了,此时的第二复位弹簧9包含恢复力,当外力释放时,在第二复位弹簧9的作用力下,按键开关2会从按压位置沿固定支架8滑动到释放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因为采用在按键上设置两个感应器,并通过感应器的接触来触发相应的功能的技术手段,所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组合键的操作方式不方便使用的技术问题,进而达到通过一个按键就可以实现两个按键或多个按键组合实现的按键功能的技术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使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按键来实现多个组合按键才能实现的按键功能,简化了操作方式。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按键开关(2),可在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按压位置以及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键帽(3),设置在所述按键开关(2)的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另一面上;
第一感应器(4),设置在所述按键开关(2)垂直于所述底板(1)的侧面上;
第二感应器(5),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且与所述第一感应器(4)同侧;
其中,当所述键帽(3)被外力推动后带动所述按键开关(2)倾斜而离开所述释放位置,并使所述第一感应器(4)与所述第二感应器(5)接触之后,触发与所述第一感应器(4)相应的按键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底座(7),在所述按键开关(2)中设置有固定支架(8),其中,所述固定底座(7)与所述固定支架(8)可转动式连接,所述按键开关(2)可沿所述固定支架(8)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1)与所述固定支架(8)之间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支架(8)相对于所述底板(1)的另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9),用于使所述按键开关(2)滑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4)至少包括第一感应片(4.1)和第二感应片(4.2),所述第二感应器(5)至少包括第三感应片(5.1)和第四感应片(5.2),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片(4.1)先与所述第三感应片(5.1)接触,然后所述第二感应片(4.2)再与所述第四感应片(5.2)接触,从而触发所述第一感应器(4)的第一按键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片(4.2)与所述第四感应片(5.2)接触之后,触发所述第一感应器(4)的第二按键功能。
7.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包括:
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按键。
CN201820574711.3U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Active CN208111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4711.3U CN208111329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74711.3U CN208111329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1329U true CN208111329U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19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74711.3U Active CN208111329U (zh) 2018-04-20 2018-04-20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11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5271B2 (en) Keyboard arrangement in four groups
US20150083562A1 (en) Keyswitch structure
US5971637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TWI691983B (zh) 鍵盤
US201102278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keypad
US20190244772A1 (en) Keyboard device
EP2073509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8207735U (zh) 一种摇杆键盘
US9847188B2 (en) Key structure
CN208111329U (zh) 一种按键及其键盘
US100613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pad with keys having a ridged surface profile
JP3994242B2 (ja) キーボード
TW202025190A (zh) 鍵盤
CN110391103A (zh) 一种按键、感应器、按键输入的方法及键盘
CN211786863U (zh) 一种具备防误触功能的键盘
US20170330706A1 (en) Key structure
TW202001954A (zh) 鍵盤
US9141203B2 (en) Key free mouse device
WO2016177330A1 (zh) 具有多级键程按键的键盘
KR20010107477A (ko) 문자 또는 숫자의 입력이 가능한 조이스틱
CN110838419B (zh) 键盘
TWI725651B (zh) 按鍵
TWI817526B (zh) 觸控板結構
CN207301983U (zh) 一种61键掌上计算机键盘
CN116387071B (zh) 键盘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