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9484A - 一种样本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样本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9484A
CN116359484A CN202310634775.3A CN202310634775A CN116359484A CN 116359484 A CN116359484 A CN 116359484A CN 202310634775 A CN202310634775 A CN 202310634775A CN 116359484 A CN116359484 A CN 116359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liquid
unit
tim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3477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9484B (zh
Inventor
宋一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mind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3477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94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9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9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9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9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样本分析仪,本申请的样本分析仪,包括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能够在一次样本检测周期内对多个样本待测液分时进行检测。还包括长时推进单元、短时推进单元和双层测量单元,长时推进单元持续向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推入样本保护液,短时推进单元间断地向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推进样本待测液。长时推进单元连续推进样本保护液的时间,跨越了短时推进单元推进样本待测液的时间段,在双层测量单元中形成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从而在样本液制备单元进行通道切换的时候,双层测量单元中液路不会紊乱,避免样本待测液接触双层测量单元室壁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样本分析仪对样本待测液检测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样本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在血细胞分析领域,激发光源通常采用单色激光,通过光束整形技术得到一个极窄且能量分布均匀的光斑,照射在流动室上。已制备的血液样本在流动液的包裹下,在流动室中以层流的形式通过光检测区,使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能逐个通过检测区,并在检测区受光斑照射从而产生散射光。
就目前而言,上述的流式激光散射技术对血细胞的分析不管是在参数方面还是在评价方面均有极大优势,而该技术可以在一次样本检测周期内分时检验多个检测通道,但在一次样本检测周期内兼容多个检测通道的检验容易因泵、阀等切换等原因引起流动室中液路紊乱,使得已制备的血液样本中的物质容易吸附在流动室的室壁上,且因吸附在流动室的室壁上的物质的附着力较大难以被清洗,进而容易在流动室内造成交叉污染,影响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样本分析仪包括:
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长时推进单元、短时推进单元、双层测量单元、共享管路和控制器,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每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分别用于制备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其中,所述样本分析仪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对至少一种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所述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连接所述共享管路;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用于将样本保护液持续推进到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
所述短时推进单元连接所述共享管路,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共享管路,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推进到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
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用于接收所述短时推进单元推进的所述样本待测液,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用于接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推进的所述样本保护液;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用于对被所述样本保护液包裹的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测量,
每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包括出液口,全部的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的出液口分别通过一个阀门连接于所述共享管路上,每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出液口和一个所述阀门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注入所述共享管路中;
且,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
其中,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样本分析仪对所述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中的M个样本液制备单元所制备的M种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M倍,其中,N大于或等于M,N、M均为大于0的整数。
其中,在所述样本分析仪连续进行L个样本检测周期的过程中,
每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对所述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中的K个样本液制备单元所制备的K种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N、K均为大于0的整数,N大于或等于K,且L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L*K倍。
其中,N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中包括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和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
所述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制备第一样本待测液,所述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制备第二样本待测液;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样本分析仪对所述第一样本待测液和所述第二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在第一时刻停止向所述共享管路注入所述第一样本待测液;控制所述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在第二时刻开始向所述共享管路注入所述第二样本待测液;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位于所述第一时刻之后,在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段内,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出口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出口压力。
其中,所述短时推进单元包括排液单元、推液单元和第一三通口,所述共享管路包括预容纳管路,所述预容纳管路设置于所述共享管路的第一端,所述推液单元与所述共享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预容纳管路,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进液口,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排液单元;
其中,所述排液单元包括第一液三通阀、第一气三通阀、定量泵、废液池、第一正气压源和第一负气压源;
所述第一液三通阀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定量泵的第二端、所述废液池和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
所述第一气三通阀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正气压源、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和所述定量泵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液三通阀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导通或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废液池导通;
所述第一气三通阀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正气压源导通或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导通;
其中,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与所述定量泵相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二端与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进液口相连接的管路管径,
且,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与所述定量泵相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所述预容纳管路的管路管径。
其中,在第三时刻,位于所述预容纳管路中的所述样本待测液包括前混杂段、稳定段和后混杂段,所述稳定段衔接于所述前混杂段之后,所述后混杂段衔接于所述稳定段之后;
在第四时刻,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液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导通的状态,所述第一气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导通的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将所述前混杂段吸入所述定量泵中;
在第五时刻,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液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废液池导通的状态,所述第一气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正气压源导通的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正气压源将所述定量泵中的前混杂段推入所述废液池中;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位于所述第四时刻之前,所述第四时刻位于所述第五时刻之前;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推液单元将所述稳定段从所述进液口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中。
其中,所述长时推进单元包括样本保护液容器、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双层测量单元连接;
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用于装载所述样本保护液,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中的所述样本保护液推进到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
其中,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同时导通时,所述样本保护液在所述第二通道的流量与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量的比值为1.5-6。
其中,所述长时推进单元还包括第二正气压源,所述第二正气压源与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中的所述样本保护液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中,
其中,第二正气压源的正压大于第一正气压源的正压。
其中,所述推液单元包括第三正气压源和注射器,所述第三正气压源至少包括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一档位,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和/或所述注射器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
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二档位,所述第二档位向所述共享管路提供的正压大小大于所述注射器回程对所述共享管路提供的负压大小。
其中,在一次所述样本检测的过程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五时刻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一档位,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和/或所述注射器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中;
所述控制器在第六时刻控制所述注射器回程,并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二档位,其中,所述第六时刻位于所述第五时刻之后。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样本分析仪,包括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长时推进单元、短时推进单元、双层测量单元、共享管路和控制器。每个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制备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长时推进单元将样本保护液持续推进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以在双层测量单元中形成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而短时推进单元连接共享管路,用于通过共享管路将样本待测液推进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用于接收样本待测液,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用于接收样本保护液,且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从而在样本待测液进入双层测量单元前形成样本保护液层,并在样本检测过程中持续保持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在样本检测过程中,样本保护液持续的输出,使得即使样本液制备单元进行通道切换的时候,样本保护液仍能在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形成稳定的层流,对样本待测液进行包裹,避免样本待测液接触双层测量单元室壁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样本分析仪对样本待测液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排液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预容纳管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长时推进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样本分析仪A;样本液制备单元1;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11;第一阀门111;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12;第二阀门121;长时推进单元2;样本保护液容器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第二正气压源24;短时推进单元3;排液单元31;第一液三通阀311;第一气三通阀312;定量泵313;废液池314;第一正气压源315;第一负气压源316;推液单元32;第三正气压源321;注射器322;第一三通口33;双层测量单元4;内层41;外层42;共享管路5;预容纳管路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书的是,除非另外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来能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隔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连接上述属于在本申请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样本分析仪A包括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长时推进单元2、短时推进单元3、双层测量单元4、共享管路5和控制器(图未示),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例如,N可以为3、4、5等,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样本分析仪A包含着多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能够对多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制备的样本液分时进行检测。其中,双层测量单元4可以为流动室。
其中,每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分别用于制备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例如,进行RET(网织红细胞)检测的样本待测液、进行PLT-F(血小板计数)检测的待测样本液等。为了避免各样本待测液交叉污染,使用不同的样本液制备单元1对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进行制备。每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连接于共享管路5上,样本液制备单元1通过共享管路5向双层测量单元4注入样本待测液。样本分析仪A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对至少一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实际上,对一位用户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可以根据需求仅检测一个项目,也可以进行多项目检测。样本分析仪A包含了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对N种样本待测液中的至少一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也即是对一位用户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对该用户的血液样本进行至少一个项目检测,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实现了对该用户血液样本的多项目检测。
其中,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长时推进单元2用于将样本保护液持续推进到双层测量单元4的外层42。短时推进单元3通过共享管路5将样本待测液推进到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用于接收短时推进单元3推进的样本待测液,双层测量单元4的外层42用于接收长时推进单元2推进的样本保护液,且样本保护液在双层测量单元4中,对样本待测液进行包裹,从而双层测量单元4对被样本保护液包裹的样本待测液进行测量。
在本实施例中,样本保护液可以为鞘液,鞘液是一种无荧光本底的平衡电解质溶液,能够对样本待测液进行包裹而不污染样本待测液。由于样本保护液在外层42流动,而样本待测液在内层41流动,如图1所示,样本保护液和样本待测液会在内层41的出口相遇,从而样本保护液对样本待测液进行包裹,避免了样本待测液接触到双层测量单元4的室壁,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甚至对后续进入的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进行污染。
其中,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双层测量单元4由内层41,和套设于内层41上的外层42组成,内层41可以为样本针,外层42环绕于内层41设置,从而样本待测液于内层41流出时,与在外层42流动的样本保护液在双层测量单元4的出口B处(内层41的出口、外层42的出口与双层测量单元4的出口为同一位置)相遇,而由于外层42围绕于内层41,则流动的样本保护液围绕于样本待测液,从而实现样本保护液对样本待测液的包裹。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1,每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包括出液口,全部的样本液制备单元1的出液口分别通过一个阀门连接于共享管路5上,每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用于通过对应的出液口和阀门将样本待测液注入共享管路5中。例如图1的第一阀门111和第二阀门121,第一阀门111和第二阀门121分别对应着两个不同的样本液制备单元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样本保护液在外层42对样本待测液进行包裹时要先形成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而形成样本保护液层需要样本保护液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以稳定的流速流动一段时间,也即是,若在短时推进单元3每次先推进样本待测液进入内层41时,长时推进单元2才将样本保护液推进外层42,时间过短,难以形成样本保护液层;而若是在短时推进单元3每次推进样本待测液进入内层41前,长时推进单元2将样本保护液推进外层42,形成样本保护液层后,短时推进单元3再将样本待测液推进内层41,则每次将样本待测液推入内层41前都要等待新的样本保护液层形成,等待时间过长,无法提高样本分析仪A对样本检测的效率。
基于上述现象,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控制器还用于控制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若此时仅有一个样本待测液参与检测,长时推进单元2推进样本保护液的时间长度,要比短时推进单元3一次推进样本待测液的时间长度长,从而能在短时推进单元3将样本待测液推进内层41前,便形成样本保护液层。且在短时推进单元3推进样本待测液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确保样本待测液完整地经过双层测量单元4的检测,避免样本保护液层在检测过程中断,而样本待测液与双层测量单元4的室壁接触的情况发生。并在样本待测液完成检测后,协助未参与检测的部分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4。
对于一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短时推进单元3开始将位于共享管路5中的样本待测液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到样本待测液在双层测量单元4完成样本检测的时间,而长时推进单元2推进样本保护液的连续推进时间为,从开始推进样本保护液直至形成样本保护液层,到协助未参与样本检测的剩余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4,或者协助未参与样本检测的剩余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4和共享管路5的时间;对于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进行多个样本待测液的检测的过程中,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每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各自对应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长时推进单元2的推进样本保护液的连续推进时间为,在第一个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之前,开始推进样本保护液,到形成样本保护液层,再到在这次一个的样本检测周期内最后一个样本待测液检测完成后,协助未参与最后一个样本检测的剩余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或者协助未参与最后一个样本检测的剩余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和共享管路5的时间;因此,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要比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长,在该时间内,长时推进单元2持续往外层42推进样本保护液。
进一步的,若此时多个样本待测液参与检测,在每次切换注入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时,若长时推进单元2停止推进样本保护液,也即是当短时推进单元3要将新的一种样本待测液推进内层41时,要等待新的样本保护液层的形成,过于耗费时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多个样本待测液参与检测时,长时推进单元2持续往外层42推入样本保护液,在样本待测液进行切换时也不停止,从而能保持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短时推进单元3推进新的一种样本待测液时,无需等待新的稳定的样本保护层的形成,节省样本待测液的检测时间,提高样本分析仪A的检测效率。
基于上述内容以及对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进一步进行确定的想法,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提出,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样本分析仪A对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中的M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的M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
则控制器控制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M倍,其中N大于或等于M,N、M均为大于0的整数。
由前文可得,短时推进单元3一次推进样本待测液的连续推进时间为,短时推进单元3开始将共享管路5中的样本待测液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到样本待测液在双层测量单元4中完成样本检测的时间;且由于每种样本待测液注入共享管路5的量是相等的,而不同的样本待测液进行样本检测的实际用量是不同的,剩余的未参与样本检测的样本待测液可能仅存在于双层测量单元4中,或者存在于双层测量单元4和共享管路5中;在一次样本检测完成后,需由短时推进单元3协助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4,或者,由短时推进单元3协助样本待测液排出双层测量单元4以及共享管路5。
例如,有的样本检测液进行样本检测时,剩余的未参与样本检测的样本待测液在样本完成检测后均位于双层测量单元4,此时,只需要将双层测量单元4中的剩余样本待测液排出;又例如,有的样本检测液进行样本检测时,剩余的未参与样本检测的样本待测液量较多,在样本完成检测后存在于双层测量单元4和共享管路5中,此时,可以将双层测量单元4和共享管路5中的剩余样本待测液排出,从而为下一个样本待测液腾出空间,避免两种不同类型的样本待测液相遇,造成样本待测液的污染。
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M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有M个不同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了确保样本保护液层能稳定存在于M个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要大于M个不同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的总和,以在样本待测液进入内层41前,形成样本保护液层,且在样本待测液进行样本检测过程中,保持样本保护液层的稳定,并在完成样本检测后,协助剩余的样本待测液排出。
其中,M个不同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的总和也即是,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M倍。故,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M倍。
例如,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样本分析仪A要对3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第一种样本待测液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10s,将剩余的样本待测液排出的时间为2s,第二种样本待测液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20s,将剩余的样本待测液排出的时间为1s,第三种样本待测液注入共享管路5中的全部剂量的样本待测液都于样本检测过程中被使用,第三种样本待测液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30s,也即是,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为20s,长时推进单元2形成样本保护液层的时间为5s,则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为5+10+2+20+1+30为68s,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3倍,也就是20*3为60s,故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要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3倍。
进一步的,在连续L个样本检测周期的过程中,每个样本检测周期对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中的K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所制备的K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N、K均为大于0的整数,N大于等于K,且L为大于1的整数。也即是对L位用户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每位用户的血液样本做K个项目检测。
控制器控制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L*K倍。
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对K个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时,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K倍。而此时为连续的L个样本检测周期,若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后,长时推进单元2停止推进样本保护液,则样本分析仪A需等待新的样本保护液层生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样本检测周期,过于耗费时间。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在连续的多个样本检测周期的过程中,长时推进单元2持续推进样本保护液。
则在连续L个样本检测周期的过程中,且每个样本检测周期都对K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L*K倍。
例如,在对4个用户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时,且每个用户都要进行3种检测项目。也即是,样本分析仪A在连续的4个样本检测周期,且每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对3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样本分析仪A要对3种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第一种样本待测液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10s,将剩余的样本待测液排出的时间为2s,第二种样本待测液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20s,将剩余的样本待测液排出的时间为1s,第三种样本待测液注入共享管路5中的全部剂量的样本待测液都于样本检测过程中使用,第三种样本待测液的短时推进单元3的连续推进时间为30s,也即是,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为20s,长时推进单元2形成样本保护液层的时间为5s。因此,在连续4个相同的样本检测周期内,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为5+(10+2+20+1+30)*4为257s,而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4*3倍为12倍,也即是20*12为240s,故,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4*3倍。
综上,通过设置长时推进单元2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短时推进单元3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L*K倍,使长时推进单元2,在一个或连续多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形成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在样本分析仪A切换对不同类型的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时,无需耗费时间等待样本保护液层的形成,同时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避免了样本待测液与双层测量单元4的室壁接触造成试剂污染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样本分析仪A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中包括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11和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12。其中,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11用于制备第一样本待测液,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12用于制备第二样本待测液。
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样本分析仪A对第一样本待测液和第二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11在第一时刻停止共享管路5注入第一样本待测液,控制器在第二时刻控制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12开始向共享管路5注入第二样本待测液,其中,第一时刻位于第二时刻之后。
且在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间段内,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短时推进单元3的出口压力大于或等于长时推进单元2的出口压力。
请结合图2和图3,短时推进单元3与内层41连接,长时推进单元2与外层42连接,因此短时推进单元3的出口和长时推进单元2的出口可以为双层测量单元4的出口B,或者是,短时推进单元3的出口为图2的C处,C处为样本保护液在双层测量单元的入口,而长时推进单元2的出口为图2的C’处,C’处为样本待测液在双层测量单元的入口,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说的出口可以指的是图2的B处或者是图2的C、C’处。
其中,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11在第一时刻停止注入第一样本待测液,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12在第二时刻开始注入第二样本待测液,也即是,第一时刻至第二时刻的时间段内,为样本液制备单元1的切换时间,在该时间内,内层41没有待测样本液的通过,因而样本保护液很容易经由内层41倒流进共享管路5,从而对后续的样本待测液进行污染。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控制器在样本液制备单元1的切换过程中,控制短时推进单元3的出口压力大于长时推进单元2的出口压力。例如图2的B处,当内层41的出口压力大于或等于外层42的出口压力时,样本保护液会紧贴双层测量单元4的室壁流动,而不会倒流进内层4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短时推进单元3的出口为图2的C,长时推进单元2的出口为图2的C’时,为了避免样本保护液倒流进内层41,短时推进单元3的出口压力要大于长时推进单元2的出口压力。由于内层41的管道比较长也比较细,则管阻大,沿程压降大,因此C处的压力要比C’处的压力大,才能保证内层41的出口压力大于或等于外层42的出口压力,从而避免了样本保护液倒流。而若C处的压力等于C’处的压力,则内层41的出口压力可能小于外层42的出口压力,样本保护液仍有可能倒流进内层41。
可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样本分析仪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排液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短时推进单元3包括排液单元31、推液单元32、第一三通口33,共享管路5包括预容纳管路51,预容纳管路51设置于共享管路5的第一端,推液单元32与共享管路5的第二端连接。
其中,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一端连接预容纳管路51,预容纳管路51的第二端连接双层测量单元4的进液口,也即是,样本待测液的进液口、前文所述的内层41入口,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连接排液单元31。
排液单元31进一步包括第一液三通阀311、第一气三通阀312、定量泵313、废液池314、第一正气压源315和第一负气压源316。
其中,第一液三通阀311的三端分别连接定量泵313的第二端、废液池314和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第一气三通阀312的三端分别连接第一正气压源315、第一负气压源316和定量泵313的第一端。第一液三通阀311用于切换至定量泵313与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导通或用于切换至定量泵313和废液池314导通。第一气三通阀312用于切换至定量泵313与第一正气压源315导通或用于切换至定量泵313与第一负气压源316导通。
在一次样本检测的过程中,第一液三通阀311切换至定量泵313与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导通,第一气三通阀切换至定量泵313与第一负气压源316导通,第一负气压源316向定量泵313施加负压,从而定量泵313吸取共享管路5中液体,将样本液制备单元1中的样本待测液吸至预容纳管路51上。进而第一液三通阀311切换至定量泵313与废液池314导通,第一气三通阀切换至定量泵313与第一正气压源315导通,第一正气压源315向定量泵313施加正压,将定量泵313从共享管路5中吸取的废液推入废液池314中。在第一液三通阀311切换的同时,或之后,推液单元32将预容纳管路51中的样本待测液通过第一三通口33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
其中,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与定量泵313相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第一三通口33的第二端与双层测量单元4的进液口相连接的管路管径。且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与定量泵313相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预容纳管路51的管路管径。
管路管径越小,则在同等情况下管路的管阻越大,本实施例中,第一三通口33与定量泵313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第一三通口33与双层测量单元4连接的管路管径和第一三通口33与预容纳管路51连接的管路管径,从而第一三通口33与定量泵313连接的一端液体压力较小,能避免进入定量泵313的废液倒流进共享管路5或者被推进双层测量单元4对后续样本待测液造成污染,提高样本分析仪A的检测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6,图6是本申请预容纳管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三时刻,也即是排液单元31将样本待测液吸入预容纳管路51后的时刻,预容纳管路51中的样本待测液包括前混杂段、稳定段和后混杂段,如图6所示,斜线段为前混杂段,空白段为稳定段、斜格段为后混杂段。
在第四时刻,排液单元31将样本待测液吸入预容纳管路51后,并未立刻对第一液三通阀311和第一气三通阀312进行切换,此时第一液三通阀311依旧为定量泵313与第一三通口33的第三端导通的状态,第一气三通阀312依旧是定量泵313与第一负气压源316导通的状态,第一负气压源316继续向定量泵313施加负压,从而定量泵313将待测样本液的前混杂段吸入定量泵313中。
在第五时刻,控制器控制第一液三通阀311切换为定量泵313与废液池314导通的状态,第一气三通阀312切换为定量泵313与第一正气压源315导通的状态,从而第一正气压源315将定量泵313中的包括待测样本液的前混杂段的废液推入废液池314中。其中,第三时刻位于第四时刻之前,第四时刻位于第五时刻之前。
与此同时(也即是第五时刻),或第一液三通阀311切换之后的时刻(也即是第五时刻之后),控制器控制推液单元32将稳定段从第一三通口33的第二端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中。
排液单元31的设置将待测样本液从样本液制备单元1中吸取出,并在样本待测液进入双层测量单元2前,对样本待测液被污染的前混杂段进行处理,使未被污染的稳定段进入双层测量单元4中,保证了双层测量单元4对样本待测液的测量准确性。
可选的,请参阅图4和图7,图7是本申请长时推进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长时推进单元2可以包括样本保护液容器21、第一通道22和/或第二通道23,样本保护液容器21通过第一通道22和/或第二通道23与双层测量单元4连接。
其中,样本保护液容器21用于装载样本保护液,在长时推进单元2向双层测量单元4推进样本保护液时,控制器控制长时推进单元2通过第一通道22和/或第二通道23,将样本保护液容器21中的样本保护液推进外层42中。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通道22和第二通道23同时导通时,样本保护液在第二通道的流量与第一通道的流量的比值为1.5~6。例如,第二通道的流量与第一通道的流量的比值可以为1.5、2、2.4、3.1、4、5、6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也即是,样本保护液在第一通道22中流量较小,流速较慢;在第二通道23中流量较大,流速较快,通过控制样本保护液流经第一通道22和/第二通道23,控制样本保护液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的速度,从而实现用户对样本保护液推进参数的把控。可以理解的是,样本保护液可以仅从第一通道22或第二通道23推进双层测量单元4中,也可以通过第一通道22和第二通道23推进双层测量单元4中,此时样本保护液推进双层测量单元4中的流量大于仅从单一通道推进的流量,通过第一通道22和第二通道23不同流量比值的设置,实现样本保护液以多种流量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保证用户的不同需求。
可选地,长时推进单元2还包括第二正气压源24,第二正气压源24与样本保护液容器21连接,用于向样本保护液容器21施加正压,将样本保护液容器21中的样本保护液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的外层42中。
其中,第二正气压源24的正压大于第一正气压源315的正压,以在双层测量单元4中形成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避免由于第一正气压源315的压力过大,在排液单元31的阀门切换过程中,内层41的压力骤变,从而内层41的出口处压力平衡失调,双层测量单元4中液路紊乱,样本保护液倒流进内层41,进而无法保持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影响样本待测液的检测准确性。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4,推液单元32包括第三正气压源321和注射器322,且第三正气压源321至少包括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
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控制器控制第三正气压源321切换为第一档位,第三正气压源321和/或注射器322将样本待测液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控制器还控制第三正气压源321切换为第二档位,第二档位向共享管路5提供的正压大小大于注射器322回程对共享管路5提供的负压大小。
其中,第三正气压源321的第一档位提供的正压大小大于第二档位提供的正压大小。第三正气压源321切换至第一档位,与注射器322将样本待测液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中,此时第一档位所提供的正压大小要比较大,因为在样本待测液到达内层41的出口时,由于此时出口处已有样本保护液层存在,推进样本待测液的推力要比较大,样本待测液才能突破完整的样本保护液层,被样本保护液层包裹。而在样本待测液突破样本保护液层后,若样本待测液流速与样本保护液层的流速差异过大,容易导致样本保护液层不稳定,进而导致液路紊乱,因此,第三正气压源321切换为第二档位,第二档位的正压较小,能较为平稳的推进样本待测液。
与此同时,由于注射器322在将样本待测液推进内层41时,内部空间已被推尽,因此注射器322需要回程,为下一次推进样本待测液做准备。注射器322回程会向共享管路5提供负压,从而将共享管路5中的液体倒吸,从而对共享管路5中的液体造成污染,因此第三正气压源321的第二档位所提供的正压还用于消除注射器322回程所提供的负压,从而保证注射器322回程且不对共享管路做中液体造成影响,提高了样本分析仪A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对第三正气压源321和注射器322的工作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次样本检测过程中,排液单元31在第四时刻将样本待测液的前混杂段吸入定量泵313中,在第五时刻将第一液三通阀切换为定量泵313和废液池314导通。
推液单元32可以在第五时刻将样本待测液中的稳定段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中。在第五时刻,第三正气压源321切换为第一档位,同时注射器322向共享管路5推进,从而第三正气压源321和/或注射器322将样本待测液的稳定段推入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中。在第六时刻,注射器322回程,第三正气压源321切换为第二档位,平稳的推进样本待测液,同时消除注射器322回程对共享管路5通过的负压,保证了样本分析仪A的内部器件的稳定,提高样本分析仪A的工作稳定性。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样本分析仪A包括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1,能够在一次样本检测周期内对多个样本待测液分时进行检测。还包括长时推进单元2、短时推进单元3和双层测量单元4,长时推进单元2持续向双层测量单元4的外层42推入样本保护液,短时推进单元3间断地向双层测量单元4的内层41推进样本待测液。长时推进单元2连续推进样本保护液的时间,跨越了多个短时推进单元3推进样本待测液,从而在双层测量单元4中形成稳定的样本保护液层,不会由于样本液制备单元1的切换而导致液路紊乱,提高了样本分析仪A的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性,提高用户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样本分析仪A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包括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长时推进单元、短时推进单元、双层测量单元、共享管路和控制器,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每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分别用于制备不同种类的样本待测液,其中,所述样本分析仪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对至少一种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所述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连接所述共享管路;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用于将样本保护液持续推进到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
所述短时推进单元连接所述共享管路,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共享管路,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推进到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
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用于接收所述短时推进单元推进的所述样本待测液,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用于接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推进的所述样本保护液;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用于对被所述样本保护液包裹的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测量,
每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包括出液口,全部的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的出液口分别通过一个阀门连接于所述共享管路上,每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通过对应的所述出液口和一个所述阀门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注入所述共享管路中;
且,在一个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样本分析仪对所述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中的M个样本液制备单元所制备的M种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M倍,其中,N大于或等于M,N、M均为大于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样本分析仪连续进行L个样本检测周期的过程中,
每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对所述N个样本液制备单元中的K个样本液制备单元所制备的K种所述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N、K均为大于0的整数,N大于或等于K,且L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连续推进时间大于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平均连续推进时间的L*K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样本液制备单元中包括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和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
所述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制备第一样本待测液,所述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用于制备第二样本待测液;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所述样本分析仪对所述第一样本待测液和所述第二样本待测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样本液制备单元在第一时刻停止向所述共享管路注入所述第一样本待测液;控制所述第二样本液制备单元在第二时刻开始向所述共享管路注入所述第二样本待测液;
其中,所述第二时刻位于所述第一时刻之后,在所述第一时刻至所述第二时刻的时间段内,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短时推进单元的出口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长时推进单元的出口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时推进单元包括排液单元、推液单元和第一三通口,所述共享管路包括预容纳管路,所述预容纳管路设置于所述共享管路的第一端,所述推液单元与所述共享管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预容纳管路,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进液口,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连接所述排液单元;
其中,所述排液单元包括第一液三通阀、第一气三通阀、定量泵、废液池、第一正气压源和第一负气压源;
所述第一液三通阀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定量泵的第二端、所述废液池和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
所述第一气三通阀的三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正气压源、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和所述定量泵的第一端;
所述第一液三通阀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导通或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废液池导通;
所述第一气三通阀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正气压源导通或用于切换至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导通;
其中,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与所述定量泵相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二端与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进液口相连接的管路管径,
且,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与所述定量泵相连接的管路管径大于所述预容纳管路的管路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在第三时刻,位于所述预容纳管路中的所述样本待测液包括前混杂段、稳定段和后混杂段,所述稳定段衔接于所述前混杂段之后,所述后混杂段衔接于所述稳定段之后;
在第四时刻,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液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三通口的第三端导通的状态,所述第一气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导通的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负气压源将所述前混杂段吸入所述定量泵中;
在第五时刻,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液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废液池导通的状态,所述第一气三通阀为所述定量泵与所述第一正气压源导通的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正气压源将所述定量泵中的前混杂段推入所述废液池中;其中,所述第三时刻位于所述第四时刻之前,所述第四时刻位于所述第五时刻之前;
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推液单元将所述稳定段从所述进液口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时推进单元包括样本保护液容器、第一通道和/或第二通道,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双层测量单元连接;
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用于装载所述样本保护液,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长时推进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通道和/或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中的所述样本保护液推进到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
其中,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同时导通时,所述样本保护液在所述第二通道的流量与所述第一通道的流量的比值为1.5-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时推进单元还包括第二正气压源,所述第二正气压源与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连接,用于将所述样本保护液容器中的所述样本保护液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外层中,
其中,第二正气压源的正压大于第一正气压源的正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液单元包括第三正气压源和注射器,所述第三正气压源至少包括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
在一个所述样本检测周期内,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一档位,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和/或所述注射器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
所述控制器还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二档位,所述第二档位向所述共享管路提供的正压大小大于所述注射器回程对所述共享管路提供的负压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
在一次所述样本检测的过程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五时刻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一档位,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和/或所述注射器将所述样本待测液推入所述双层测量单元的内层中;
所述控制器在第六时刻控制所述注射器回程,并控制所述第三正气压源切换为所述第二档位,其中,所述第六时刻位于所述第五时刻之后。
CN202310634775.3A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样本分析仪 Active CN1163594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4775.3A CN116359484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样本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34775.3A CN116359484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样本分析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9484A true CN116359484A (zh) 2023-06-30
CN116359484B CN116359484B (zh) 2023-09-15

Family

ID=86909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34775.3A Active CN116359484B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样本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9484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3385A (en) * 1983-07-11 1985-03-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sheath fluid flow in a hydrodynamically focused fluid flow system
US20080206098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CN10489755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广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流式细胞检测液路系统及流式细胞检测方法
CN107782657A (zh) * 2017-12-08 2018-03-09 成都索尔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式细胞仪液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3398557U (zh) * 2020-03-31 2021-06-08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血液分析仪
CN213986125U (zh) * 2020-12-23 2021-08-17 杭州赛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流式细胞分析仪及其鞘流控制管路
CN113759137A (zh) * 2020-06-04 2021-12-07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检测装置、样本检测方法
CN114778419A (zh) * 2022-02-28 2022-07-22 山东大学 一种高倍率光学放大成像流式细胞仪
CN116087549A (zh) * 2023-04-12 2023-05-09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仪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03385A (en) * 1983-07-11 1985-03-05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sheath fluid flow in a hydrodynamically focused fluid flow system
US20080206098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Sysmex Corporation Sampl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processing system
CN104897557A (zh) * 2015-05-30 2015-09-09 广州埃克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流式细胞检测液路系统及流式细胞检测方法
CN107782657A (zh) * 2017-12-08 2018-03-09 成都索尔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流式细胞仪液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3398557U (zh) * 2020-03-31 2021-06-08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血液分析仪
CN113759137A (zh) * 2020-06-04 2021-12-07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检测装置、样本检测方法
CN213986125U (zh) * 2020-12-23 2021-08-17 杭州赛格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流式细胞分析仪及其鞘流控制管路
CN114778419A (zh) * 2022-02-28 2022-07-22 山东大学 一种高倍率光学放大成像流式细胞仪
CN116087549A (zh) * 2023-04-12 2023-05-09 深圳市帝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仪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9484B (zh) 2023-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92401B2 (ja) オートサンプラ洗浄機構
KR101481240B1 (ko) 마이크로 유동칩 기반 혈소판 기능 및 약물반응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08732135A (zh) 一种血液细胞及蛋白分析装置
US2009021795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 liquid handling probe
CN102150042A (zh) 血小板检验方法和血小板检验装置
CN116087549A (zh) 样本分析仪的控制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CN116359484B (zh) 一种样本分析仪
CN215711746U (zh) 试剂加注装置
CN111830270B (zh) 一种精密加样系统、体外诊断设备及精密加样方法
JP2015025793A (ja) 液体計量装置及び水質分析装置
JP2014106213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用オートサンプラ
CN111381068A (zh) 加液装置、分析仪及加液方法
JP6255216B2 (ja) 電気化学測定装置
JP2010281645A (ja) 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および混合方法
CN116087542A (zh) 样本分析仪和样本检测方法
CN112881702B (zh) 一种血液检测装置及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JP3643429B2 (ja) 化学分析装置
CN212459721U (zh) 一种具有crp检测功能血细胞分析仪的液路分配系统
CN220819610U (zh) 测量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JP2021120648A (ja) 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方法
CN116359525B (zh) 血液分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044702A1 (en) Electrolyte analysis apparatus
CN220773079U (zh) 一种样本分析仪和液路支持机构
CN217248717U (zh) 一种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自动配液系统
CN114088648B (zh) 一种多通阀微试剂取样的气液双重隔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