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9050A -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9050A
CN116349050A CN202180073107.7A CN202180073107A CN116349050A CN 116349050 A CN116349050 A CN 116349050A CN 202180073107 A CN202180073107 A CN 202180073107A CN 116349050 A CN116349050 A CN 116349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lyte
compound
negative electrode
organic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31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美
陈培培
李丽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49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90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2300/0028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H01M2300/0037Mixture of solv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有机溶剂包括式(1)所示的第一有机溶剂,添加剂包括第一添加剂,第一添加剂选自式(2A)、式(2B)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式(1)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中的一种;在式(2A)中,R21、R22、R23、R2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在式(2B)中,R31、R32、R33、R3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R4为单键、‑O‑、C1~C3亚烷基、C1~C3卤代亚烷基、C1~C3氧杂亚烷基中的一种。二次电池在具有长循环寿命和存储寿命的前提下,还同时兼具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Figure DDA0004199262260000011

Description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基于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因其绿色无污染的突出特点得到蓬勃发展。然而,与传统燃油汽车能快速及时地加油相比,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往往较长,原因在于电动汽车一般是以较小的倍率进行充电。电动汽车的这一问题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续航里程的焦虑,还限制了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旨在使所述电池在具有长循环寿命和存储寿命的前提下,同时兼具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式1所示的第一有机溶剂,在式1中,R 1和R 2分别独立地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中的一种。所述添加剂包括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选自式2A、式2B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式2A中,R 21、R 22、R 23、R 2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在式2B中,R 31、R 32、R 33、R 3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R 4为单键、-O-、C1~C3亚烷基、C1~C3卤代亚烷基、C1~C3氧杂亚烷基中的一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1
将第一添加剂与第一有机溶剂配合使用,可以在充分发挥第一有机溶剂对电解液电导率提升作用的同时,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在式1中,R 1和R 2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丙基、氟代甲基、氟代乙基、氟代丙基中的一种。选取合适的第一有机溶剂,可以使电解液的粘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电导率,电池具有更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溶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2
选取上述化合物作为第一有机溶剂,能使电解液的粘度适中、电导率更高。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溶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3
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具有更低的粘度,对电解液电导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在式2A中,R 21、R 22、R 23、R 2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
可选地,R 21、R 22、R 23、R 24不同时为单键。
更具体地,R 21、R 22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R 23、R 24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在式2B中,R 31、R 32、R 33、R 3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且R 31、R 32、R 33、R 34不同时为单键。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在式2B中,R 4为单键、-O-、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氟代亚甲基、氟代亚乙基、氟代亚丙基、亚甲氧基、亚乙氧基、亚丙氧基中的一种。
可选地,R 4为单键、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中的一种。
取代基在上述范围内的第一添加剂,能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界面膜,阻断第一有机溶剂和负极活性材料直接接触,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活性离子在正负极极片之间脱嵌的可逆性,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3、R 34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中的一个为亚甲基,R 33、R 3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均为亚甲基,R 33、R 3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3、R 34均为亚甲基,R 31、R 32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R 33、R 34均为亚甲基。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第一添加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4
上述第一添加剂能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稳定持久的界面膜,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可选地,第一添加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5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其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1,w1的范围为20%~80%。可选地,w1的范围为30%~70%。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在提高电池快速充电性能的同时,使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2,w2的范围为0.1%~10%。可选地,w2的范围为0.5%~5%。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能使电池兼具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及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还包括第二添加剂,所述第二添加剂含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硫酸酯化合物、亚硫酸酯化合物、磺酸内酯化合物、二磺酸化合物、腈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磷腈化合物、环状酸酐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硼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第二添加剂可以在正极活性材料和/或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更为致密稳定的界面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6
当电解液中包含以上两种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时,能进一步增强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第二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3,w3的范围为≤10%。可选地,w3的范围为≤5%。第二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能进一步增强电池的循环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还包括第二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链状碳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或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与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的组合。有机溶剂还包括上述第二有机溶剂,能使包含该电解液的电池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1,2-丁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乙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电解液中包含上述化合物组成的第二有机溶剂,可以使包含该电解液的电池具有更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为w4,w4的范围为20%~80%。可选地,w4的范围为20%~50%。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介电常数较高,有利于锂盐的解离。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能使包含该电解液的电池具有更优异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电解液还包括锂盐,所述锂盐包括LiN(C xF 2x+1SO 2)(C yF 2y+1SO 2)、LiPF 6、LiBF 4、LiBOB、LiDFOB、LiPO 2F 2、LiDFOP、LiTFOP、LiAsF 6、Li(FSO 2) 2N、LiCF 3SO 3以及LiClO 4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x、y为正整数。电解液中包括上述锂盐,可以帮助电池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均匀、致密、阻抗小的界面膜,有效提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满足≥12mS/cm。可选地,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满足≥13mS/cm。电解液的电导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能使电池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存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为12mS/cm~24mS/cm。可选地,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为13mS/cm~20mS/cm。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解液。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的电解液,所述二次电池在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的同时,还兼具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层。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满足≥3。可选地,H/Dv50满足≥3.5。更具体地,H/Dv50的范围满足4≤H/Dv50≤9。H/Dv50的取值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二次电池具有较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二次电池快速充 电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满足≥60μm。可选地,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满足≥65μm。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在合适的范围内,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满足≤18μm。可选地,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满足14μm≤Dv50≤18μm。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提高活性离子的扩散系数,又能减小负极膜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电池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1.4g/cm 3~1.85g/cm 3。可选地,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1.6g/cm 3~1.8g/cm 3。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在合适的范围内,能使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申请任意实施方式中,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包括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锂、磷酸锰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正极膜层中使用这些正极活性材料,能在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同时,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能量密度。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二次电池。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二次电池、第三方面的电池模块中的一种。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其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的二次电池、第三方面的电池模块、第四方面的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的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因而至少具有与所述二次电池相同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电池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电池包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用作电源的用电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本申请,并非为了限定本申请。
为了简便,本文仅明确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尽管未明确记载,但是范围端点间的每个点或单个数值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因而,每个点或单个数值可以作为自身的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以下”为包含本数,“一种或几种”中“几种”的含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文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或”是包括性的。举例来说,短语“A或B”表示“A,B,或A和B两者”。更具体地,以下任一条件均满足条件“A或B”:A为真(或存在)并且B为假(或不存在);A为假(或不存在)而B为真(或存在);或A和B都为真(或存在)。
应理解,术语“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顺序。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内容并不意欲描述本申请中的每个公开的实施方式或每种实现方式。如下描述更具体地举例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整篇申请中的多处,通过一系列实施例提供了指导,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形式使用。在各个实例中,列举仅作为代表性组,不应解释为穷举。
[二次电池]
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
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离膜及电解液。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离子(例如锂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隔离膜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主要起到防止正负极短路的作用,同时可以使活性离子通过。电解液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主要起到传导活性离子的作用。
[电解液]
二次电池包括电解液,电解液是二次电池中活性离子通行的桥梁,在电池中承担着正负极之间输送活性离子的作用,对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比容量、循环效率及安全性能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人发现,影响电池快速充电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电解液的电导率。在电解液中加入羧酸酯能提升电解液的电导率和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这是由于羧酸酯具有低粘度、高介电常数的优点,将其应用于电解液中,能够提高电解液的离子电导性。然而,羧酸酯与负极不兼容,羧酸酯上的α-H容易和在负极还原得到的活性锂反应,造成活性锂损失,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对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恶化更明显。此外,羧酸酯的耐氧化能力较差,在高荷电状态存储时容易发生氧化 分解,进一步影响电池的存储性能。为了减少羧酸酯对电池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负面影响,现有技术报道了在电解液中加入环状硫酸酯,环状硫酸酯可以在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均形成界面膜,阻断正极活性材料、负极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抑制负极与电解液中的羧酸酯发生持续反应。但是,常规的环状硫酸酯在形成界面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气体,这些持续产生的气体会在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与隔离膜的界面处富集而形成宏观上的气泡,这些气泡会阻断活性离子的传输,因此也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发明人进一步进行了大量研究,巧妙地在包含羧酸酯的电解液中加入了式2A和/或式2B所示的第一添加剂,打破了上述瓶颈。本申请的电解液能在充分发挥羧酸酯对电解液电导率以及电池快速充电性能提升作用的同时,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尤其是保证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具体地,本申请的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式1所示的第一有机溶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选自式2A、式2B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添加剂选自式2A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添加剂选自式2B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添加剂同时包括式2A所示化合物和式2B所示化合物。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7
在式1中,R 1和R 2分别独立地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中的一种,R 1和R 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烷基和卤代烷基可以是直链结构,也可以是支链结构。卤代烷基中的卤原子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卤代烷基中存在多个卤原子时,这些卤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8
在式2A中,R 21、R 22、R 23、R 2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CH 2-)中的一种。R 21、R 22、R 23、R 2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式2B中,R 31、R 32、R 33、R 3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R 4为单键、-O-、C1~C3亚烷基、C1~C3卤代亚烷基、C1~C3氧杂亚烷基中的一种。亚烷基、卤代亚烷基、氧杂亚烷基可以是直链结构,也可以是支链结构。卤代亚烷基中的卤原子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卤代亚烷基中存在多个卤原子时,这些卤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氧杂亚烷基中的氧原子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当R 31、R 32、R 33、R 34为单键时,表示R 4直接与R 31、R 32、R 33、R 34相邻的-O-以单键进行了键合。R 31、R 32、R 33、R 3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的电解液中加入了第一添加剂,其具有较高的还原电位,可以在充电期间接受来自负极的电子而自身还原,并优先于第一有机溶剂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含硫有机物界面膜,抑制第一有机溶剂与在负极还原得到活性锂反应。第一 添加剂的热稳定性高,在形成含硫有机物界面膜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气体,不会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第一添加剂还可以优先于第一有机溶剂在正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界面膜,抑制第一有机溶剂在正极的氧化分解;第一添加剂还可以和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过渡金属配位形成络合物,使正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膜更为致密、稳定,有效阻止有机溶剂(尤其是第一有机溶剂)与正极活性材料的直接接触。
将第一添加剂与第一有机溶剂配合使用,可以在充分发挥第一有机溶剂对电解液电导率提升作用的同时,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因此,本申请的电解液可以使电池兼具优异的快速充电性能及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不期望受任何理论限制,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首次发现,在电解液中加入的第一添加剂,其在抑制第一有机溶剂与负极反应、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方面的作用远优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常规的环状硫酸酯(例如,硫酸乙烯酯DTD)。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1中,R 1和R 2可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丙基、氟代甲基、氟代乙基、氟代丙基中的一种。R 1和R 2可相同,也可不同。氟原子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R 1和R 2选自上述基团时,可以使电解液的粘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因此,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电导率,电池具有更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溶剂可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09
发明人发现,当电解液包括上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时,电解液的粘度适中,电导率更高,从而能显著提升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有机溶剂可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0
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化合物1-1和化合物1-2具有更低的粘度,因此,对电解液电导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进而能使电池具备更优良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1,w1的范围可为20%~80%。例如,w1的范围可为25%~80%、25%~75%,30%~70%,30%~60%,35%~65%,35%~60%,40%~60%,或50%~60%。充分考虑到第一有机溶剂对电解液电导率的提高作用与其对电池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负面影响,发明人将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在提高电池快速充电性能的同时,使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2A中,R 21、R 22、R 23、R 24不同时为单键。可选地, R 21、R 22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R 23、R 24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21、R 23为亚甲基,R 22、R 24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21、R 23为亚甲基,R 22、R 2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21、R 22、R 23、R 24均为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2B中,R 31、R 32、R 33、R 34可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且R 31、R 32、R 33、R 34不同时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2B中,R 31、R 32、R 33、R 34中的至少两个为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式2B中,R 4可为单键、O-、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氟代亚甲基、氟代亚乙基、氟代亚丙基、亚甲氧基、亚乙氧基、亚丙氧基中的一种。可选地,R 4为单键、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中的一种。这些取代基既可以是直链结构,也可以是支链结构。氟原子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这些取代基落入上述范围内时,第一添加剂能在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界面膜,阻断第一有机溶剂与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直接接触,降低活性锂损失,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活性离子在正负极极片之间脱嵌的可逆性,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3、R 34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中的一个为亚甲基,R 33、R 3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均为亚甲基,R 33、R 3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3、R 34均为亚甲基,R 31、R 32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 4为单键时,R 31、R 32、R 33、R 34均为亚甲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添加剂可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1
发明人发现,以上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第一添加剂,能在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更为稳定持久的界面膜;甚至在长时间充放电后所述界面膜仍能有效阻止有机溶剂(尤其是第一有机溶剂)与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直接接触,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添加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添加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2,w2可≤10%。例如,w2的范围可为0.05%~10%,0.1%~10%,0.5%~10%,0.5%~8%,0.5%~5%,1%~5%,或2%~5%。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充分发挥第一添加剂与第一有机溶剂的协同作用。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较大,负极活性材料表面成膜厚度较大,会影响活性离子在负极界面的传输速度,可能对电池快速充电性能的提升不明显;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较小,无法有效抑制第一有机溶剂与负极持续发生反应,可能对电池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改善不明显。发明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选取了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范围,从而使电池兼具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还可包括第二添加剂。所述第二添加剂可包括含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硫酸酯化合物、亚硫酸酯化合物、磺酸内酯化合物、二磺酸化合物、腈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磷腈化合物、环状酸酐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硼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第二添加剂可以在正极活性材料和/或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更为致密稳定的界面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添加剂可包括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4
当第二添加剂包含以上两种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时,能进一步增强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第二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3,w3的范围可为≤10%。例如,w3的范围可≤9%,≤8%,≤7%,≤6%,≤5%,≤4%, ≤3%,≤2%,或≤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所述第二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w3可为1%~10%,1%~8%,1%~7%,1%~5%,1%~4%,1%~3%,或1%~2%。
第二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在合适的范围内,能进一步增强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溶剂还可包括第二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可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链状碳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可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或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与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的组合。
本申请对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种类没有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可包括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1,2-丁烯酯(B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中的一种或几种。当本申请的有机溶剂还包括这些第二有机溶剂时,能使电池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的范围可为20%~80%。可选地,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的范围为20%~75%、25%~75%,30%~70%,40%~70%,35%~65%,40%~65%,40%~60%,或40%~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所述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为w4,w4的范围可为20%~80%。例如,w4的范围可为20%~50%,25%~50%,25%~45%,25%~40%,25%~35%,30%~50%,30%~45%,或30%~40%。
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介电常数较高,有利于锂盐的解离。当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时,能使包含该电解液的电池具有更优异的快速充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所述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的范围可为0%~50%,0%~40%,0%~30%,0%~25%,0%~20%,10%~50%,10%~40%,10%~30%,或1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液还包括锂盐。本申请对锂盐的种类没有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所述锂盐可包括LiN(C xF 2x+1SO 2)(C yF 2y+1SO 2)、LiPF 6、LiBF 4、LiBOB、LiDFOB、LiPO 2F 2、LiDFOP、LiTFOP、LiAsF 6、Li(FSO 2) 2N、LiCF 3SO 3以及LiClO 4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x、y为正整数。当电解液包括上述锂盐时,可以帮助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均匀、致密、阻抗小的界面膜,有效提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和循环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可满足≥12mS/cm。例如,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可满足≥12mS/cm,≥13mS/cm,≥14mS/cm,≥15mS/cm,≥16mS/cm,≥17mS/cm,≥18mS/cm,≥19mS/cm,或≥20mS/cm。
当电解液的电导率在合适的范围内时,电池能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存储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可为12mS/cm~24mS/cm。例如,所述 电解液的电导率可为12mS/cm~23mS/cm,12mS/cm~22mS/cm,12mS/cm~21mS/cm,12mS/cm~20mS/cm,或13mS/cm~20mS/cm。
[负极极片]
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负极极片通常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层。
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可以用于表征单位负极膜层的纵向颗粒数。
发明人发现,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单位负极膜层的纵向颗粒数越多,活性离子的扩散系数越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越好;但是,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单位负极膜层的纵向颗粒数越多,负极膜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增加,电解液在负极活性材料颗粒表面的副反应也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反之,含有负极活性材料的单位负极膜层的纵向颗粒数越少,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相应越差,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有所提高。
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选取了合适的H/Dv50的范围。具体地,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的负极极片,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满足≥3。例如,H/Dv50满足≥4,≥5,≥6,≥7,≥8,或≥9。H/Dv50的取值在合适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二次电池具有较高体积能量密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二次电池快速充电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可满足4≤H/Dv50≤9。限定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在合适的范围内,再搭配本申请的电解液,能获得兼具优异快速充电性能、长使用寿命和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可满足≥60μm。可选地,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可满足≥65μm。更具体地,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可满足≥70μm。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控制在合适的的范围内,能进一步改善电池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可满足≤18μm。可选地,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可满足14μm≤Dv50≤18μm。在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一定的情况下,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越小,活性离子的扩散系数越高;但是,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也不宜太小,这会增加负极膜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在合适的范围内,既能提高活性离子的扩散系数,又能减小负极膜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因此,电池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1.4g/cm 3~1.85g/cm 3。可选地,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1.6g/cm 3~1.8g/cm 3。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能使负极膜层中的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紧密接触,提高单位体积内的负极活性材料含量,由此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活性材料的种类并不受到具体的限制,可采用本领域公知的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作为示例,负极活性材料可包括石墨、软碳、硬碳、中间相碳微球、碳纤维、碳纳米管、硅基材料、锡基材料、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几 种。硅基材料可包括单质硅、硅氧化物、硅碳复合物、硅氮复合物、硅合金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锡基材料可包括单质锡、锡氧化物、锡合金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申请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传统公知的材料。这些负极活性材料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膜层通常包含负极活性材料、可选的粘结剂、可选的导电剂以及其他可选的助剂。负极膜层通常是将负极浆料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经干燥、冷压而成的。负极浆料涂通常是将负极活性材料、可选的导电剂、可选地粘结剂、其他可选的助剂分散于溶剂中并搅拌均匀而形成的。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也可以是去离子水,但不限于此。其中,导电剂以及粘结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受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导电剂可包括超导碳、炭黑(例如乙炔黑、科琴黑等)、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纤维中一种或几种。作为示例,粘结剂可包括丁苯橡胶(SBR)、水溶性不饱和树脂SR-1B、水性丙烯酸树脂(例如,聚丙烯酸PAA、聚甲基丙烯酸PMAA、聚丙烯酸钠PAAS)、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及羧甲基壳聚糖(CMCS)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他可选的助剂可包括增稠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PTC热敏电阻材料等。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膜层可以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一侧,也可以同时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两侧。例如,负极集流体具有在其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侧,负极膜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相对的两侧中的任意一侧或两侧上。
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集流体的种类不受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所述负极集流体可采用金属箔片或复合集流体。作为金属箔片的示例,负极集流体可采用铜箔。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以及形成于高分子材料基层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材料层。作为示例,金属材料可选自铜、铜合金、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银、银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示例,高分子材料基层可选自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乙烯(PS)、聚乙烯(PE)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给的各负极膜层参数(例如厚度、压实密度等)均指负极集流体单侧的负极膜层的参数。当负极膜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的两侧时,其中任意一侧的负极膜层参数满足本申请,即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且本申请所述的负极膜层厚度、压实密度等范围均是指经冷压压实后并用于组装电池的负极膜层的参数。
另外,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负极极片并不排除除了负极膜层之外的其他附加功能层。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所述的负极极片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负极集流体和负极膜层之间的导电底涂层(例如由导电剂和粘结剂组成)。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所述的负极极片还包括覆盖在负极膜层表面的保护层。
在本申请中,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可采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法测定。例如参照标准GB/T 19077.1-2016,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例如Malvern Master Size 3000)测定。
在本申请中,负极膜层的厚度为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测 试,例如采用万分尺(例如Mitutoyo293-100型,精度为0.1μm)进行测试。
在本申请中,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测试。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负极膜层的面密度/负极膜层的厚度。其中,负极膜层的面密度为本领域公知的含义,可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测试。例如取单面涂布且经冷压后的负极极片(若是双面涂布的负极极片,可先擦拭掉其中一面的负极膜层),冲切成面积为S1的小圆片,称其重量,记录为M 1;然后将上述称重后的负极极片的负极膜层擦拭掉,称量负极集流体的重量,记录为M 0;负极膜层的面密度=(负极极片的重量M1-负极集流体的重量M 0)/S 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负极膜层或负极活性材料的各种参数测试,可以在电池制备过程中取样测试,也可以从制备好的二次电池中取样测试。
当上述测试样品是从制备好的二次电池中取样时,作为示例,可以按如下步骤(1)至步骤(3)进行取样。
(1)将二次电池做放电处理(为了安全起见,一般使电池处于满放状态);将电池拆卸后取出负极极片,使用碳酸二甲酯(DMC)将负极极片浸泡一定时间(例如2~10小时);然后将负极极片取出并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干燥处理(例如60℃,4h),干燥后取出负极极片。此时即可以在干燥后的负极极片中取样测试本申请上述的负极膜层相关的各参数。(2)将步骤(1)干燥后的负极极片在一定温度及时间下烘烤(例如400℃,2h),在烘烤后的负极极片中任选一区域,对负极活性材料取样(可以选用刀片刮粉取样)。(3)将步骤(2)收集到的负极活性材料做过筛处理(例如用200目的筛网过筛),最终得到可以用于测试本申请上述的各负极活性材料参数的样品。
[正极极片]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正极活性材料的正极膜层。例如,正极集流体具有在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正极膜层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的两个相对表面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上。
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材料可以包括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上述各正极活性材料的改性化合物可以是对正极活性材料进行掺杂改性、表面包覆改性、或掺杂同时表面包覆改性。
作为示例,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以包括锂钴氧化物、锂镍氧化物、锂锰氧化物、锂镍钴氧化物、锂锰钴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示例,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可以包括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锂、磷酸锰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这些正极活性材料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材料可包括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材料可为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正极膜层中使用这些正极活性材料,可以在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同时,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使用这些正极活性材料的电池的工作电压不高,一般≤4.3V,在这个电压范围内第一有机溶剂与第一添加剂搭配使用的 效果更好,因此能进一步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正极膜层通常包含正极活性材料以及可选的粘结剂和可选的导电剂。正极膜层通常是将正极浆料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经干燥、冷压而成的。正极浆料通常是将正极活性材料、可选的导电剂、可选的粘结剂以及任意的其他组分分散于溶剂中并搅拌均匀而形成的。溶剂可以是N-甲基吡咯烷酮(NMP),但不限于此。导电剂以及粘结剂的种类和含量不受具体的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作为示例,所述粘结剂可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偏氟乙烯-四氟乙烯-丙烯三元共聚物、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四氟乙烯三元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含氟丙烯酸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示例,所述导电剂可包括超导碳、乙炔黑、炭黑、科琴黑、碳点、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所述正极集流体可采用金属箔片或复合集流体。作为金属箔片的示例,正极集流体可采用铝箔。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以及形成于高分子材料基层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材料层。作为示例,金属材料可选自铝、铝合金、镍、镍合金、钛、钛合金、银、银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示例,高分子材料基层可选自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乙烯、聚乙烯等。
[隔离膜]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还包括隔离膜。隔离膜设置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隔离膜的种类并不受到具体的限制,可以选用任意公知的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多孔结构隔离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离膜的材质可以选自玻璃纤维、无纺布、聚乙烯、聚丙烯、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不仅限于这些。隔离膜可以是单层薄膜,也可以是多层复合薄膜。隔离膜为多层复合薄膜时,各层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在一些实施例方式中,隔离膜上还可以设置陶瓷涂层、金属氧化物涂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可通过卷绕工艺或叠片工艺制成电极组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可包括外包装。该外包装可用于封装上述电极组件及电解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的外包装可以是硬壳,例如硬塑料壳、铝壳、钢壳等。二次电池的外包装也可以是软包,例如袋式软包。软包的材质可以是塑料,如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申请对二次电池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其可以是圆柱形、方形或其他任意的形状。如图1是作为一个示例的方形结构的二次电池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外包装可包括壳体51和盖板53。其中,壳体51可包括底板和连接于底板上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围合形成容纳腔。壳体51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盖板53用于盖设所述开口,以封闭所述容纳腔。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可经卷绕工艺或叠片工艺形成电极组件52。电极组件52封装于所述容纳腔。电解液浸润于电极组件52中。二次电池5所含电极组件5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可根据需求来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次电池可以组装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所含二次电池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可根据电池模块的应用和容量来调节。
图3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电池模块4。参照图3,在电池模块4中,多个二次电池5可以是沿电池模块4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当然,也可以按照其他任意的方式进行排布。进一步可以通过紧固件将该多个二次电池5进行固定。
可选地,电池模块4还可以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外壳,多个二次电池5容纳于该容纳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池模块还可以组装成电池包,电池包所含电池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应用和容量进行调节。
图4和图5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电池包1。参照图4和图5,在电池包1中可以包括电池箱和设置于电池箱中的多个电池模块4。电池箱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箱体2用于盖设下箱体3,并形成用于容纳电池模块4的封闭空间。多个电池模块4可以按照任意的方式排布于电池箱中。
用电装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所述用电装置包括本申请的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可以用作所述用电装置的电源,也可以用作所述用电装置的能量存储单元。所述用电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是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动车辆(例如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卡车等)、电气列车、船舶及卫星、储能系统等。
所述用电装置可以根据其使用需求来选择二次电池、电池模块或电池包。
图6是作为一个示例的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为纯电动车、混合动力电动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等。为了满足该用电装置对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可以采用电池包或电池模块。
作为另一个示例的用电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该用电装置通常要求轻薄化,可以采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了本申请公开的内容,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阐述性说明,因为在本申请公开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除非另有声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报道的所有份、百分比、和比值都是基于质量计,而且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试剂都可商购获得或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合成获得,并且可直接使用而无需进一步处理,以及实施例中使用的仪器均可商购获得。
以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负极极片所采用的人造石墨、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均可以通过商购获得。正极极片所采用的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剂乙炔黑、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均可以通过商购获得。电解液所采用的LiPF6、第一有机溶剂、第二有机溶剂、第一添加剂、第二添加剂、硫酸乙烯酯(DTD)均可以通过商购获得。隔离膜所采用的聚丙烯膜可以通过商购获得。
实施例1
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增稠剂羧 甲基纤维素钠(CMC-Na)按照质量比为95∶2∶2∶1溶于溶剂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铜箔上,之后经过烘干、冷压、分切,得到负极极片。
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剂乙炔黑按照质量比为97∶2∶1溶于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上,之后经过烘干、冷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电解液的制备
在氩气气氛手套箱中(H 2O含量<0.1ppm,O 2含量<0.1ppm),将化合物1-2、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按照质量比为30∶30∶40混合均匀,制备成有机溶剂;将一定量的LiPF6和一定量的化合物2-4溶于上述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其中,化合物2-4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数为2%,电解液的电导率为13.5mS/cm。
隔离膜
采用聚丙烯膜作为隔离膜。
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然后卷绕得到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于外包装中,干燥后注入电解液;之后经过化成、静置等工艺,得到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长度为194mm、宽度为70mm、高度为112mm。
实施例2~26及对比例1~3
实施例2~26及对比例1~3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的是:调整了电解液的相关参数,具体电解液参数详见表1。其中,对比例3的电解液使用的第一添加剂为化合物2-9。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5
测试部分
(1)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测试
在25℃下,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以0.33C(其中,1C表示1h内完全放掉电池理论容量对应的电流值)的电流进行第一次充电和放电。具体步骤包括:将电池以0.33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将电池静置5min,以0.33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5V,记录电池实际放电容量为C 0
将电池依次以不同的充电倍率,0.5C 0、0.8C 0、1.2C 0、1.5C 0、2.0C 0、2.5C 0、3.0C 0、4.0C 0、5.0C 0,恒流充电至电池充电截止电压3.65V或者负极电位降为0V(以先达到者为准),每次充电完成后需再以0.33C 0放电至电池放电截止电压2.5V。记录不同充电倍率下将电池充电至10%SOC、20%SOC、30%SOC、40%SOC、50%SOC、60%SOC、70%SOC、80%SOC(SOC表示电池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时所对应的负极电位。
绘制出不同荷电状态下的充电倍率-负极电位曲线,将其线性拟合得出不同荷电状态下负极电位为0V时所对应的充电倍率,该充电倍率即为该荷电状态下的充电窗口。不同荷电状态下的充电窗口分别记为C 10%SOC、C 20%SOC、C 30%SOC、C 40%SOC、C 50%SOC、C 60%SOC、C 70%SOC、C 80%SOC。根据公式(60/C 20%SOC+60/C 30%SOC+60/C 40%SOC+60/C 50%SOC+60/C 60%SOC+60/C 70%SOC+60/C 80%SOC)×10%,计算得到电池从10%SOC充电至80%SOC的充电时间T。充电时间T越短,表示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越优秀。
(2)电池的60℃循环性能测试
在60℃下,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以1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然后将电池以1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5V,此为一个充放电过程,此时的放电容量记为电池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如此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循环,计算电池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
电池60℃循环5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电池第500次循环的放电容量/电池首次循环的放电容量)×100%。
(3)电池的60℃存储产气量测试
在25℃下,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以0.33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然后将电池以0.33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5V,记录电池实际放电容量为C 0。在25℃下,将电池继续以0.33C 0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 0,此时电池为满充状态,测量电池的体积记为电池存储前的体积。将满充状态的电池置于60℃的恒温箱中存储,存储30天后将电池从恒温箱中取出并测量体积。
电池60℃存储30天的产气量(ml/Ah)=(电池存储30天后的体积-电池存储前的体积)/电池额定容量。
(4)电池的60℃存储容量保持率测试
在25℃下,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以0.33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将电池以0.33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5V,记录电池实际放电容量为C 0。在25℃下,将电池继续以0.33C 0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 0,此时电池为满充状态。将满充状态的电池置于60℃的恒温箱中存储60天,将电池取出进行容量测试。
电池60℃存储60天后的容量保持率=(电池存储60天后的放电容量/电池实际放电容量C 0)×100%。
实施例1~26及对比例1~3的电解液参数详见表1,测试结果详见表2。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6
表2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7
由表2的测试结果可知,在电解液中使用第一有机溶剂可以提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但由于第一有机溶剂与负极兼容性差,会恶化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尤其对电池高温环境下的性能恶化更明显。从对比例2与对比例1的测试结果可以发现,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DTD,对电池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DTD会在正极活性材料和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均形成稳定的界面膜,抑制负极与第一有机溶剂发生持续反应;但DTD在形成界面膜的过程中也会有气体产生,持续产生的气体会在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与隔离膜的界面富集而形成宏观上的气泡,这些气泡会阻断锂离子的传输。
由表2的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26的电池通过使用第一添加剂代替DTD,能显著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尤其是能显著改善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同时,实施例1~26的电池仍保持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
从对比例3与实施例1~26的测试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26的电池具有 更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
从实施例1~2的测试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二有机溶剂的种类改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但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化量。因此,本申请对第二有机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
从实施例1、实施例3~8的测试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一有机溶剂的含量增加,电池的充电时间T降低、高温存储产气量增加、高温存储容量保持率和高温循环容量保持率均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第一有机溶剂含量增加后,α-H数量增加,电池内部活性锂损失增加,因此,电池高温存储后的容量保持率降低;并且,第一有机溶剂的耐氧化能力较差,在高荷电状态存储时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因此,电池高温存储产气量也会增加。
从实施例1、实施例9~15的测试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一添加剂的种类改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但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化量。
从实施例1、实施例16~18的测试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一有机溶剂的种类改变,电池的快速充电性能、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也会发生变化,但都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化量。
从实施例19~26的测试结果对比中可以看出,第一添加剂的含量增加,电池高温存储产气量降低,电池充电时间先降低后增加,电池高温存储容量保持率和高温循环容量保持率先增加后降低。可能的原因在于,第一添加剂具有较高的还原电位,能优先于第一有机溶剂在负极活性材料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含硫有机物界面膜,抑制第一有机溶剂与负极持续发生反应,因此电池高温存储产气量会降低。但是第一添加剂具有环状结构,含量增加后负极活性材料表面成膜厚度增加、成膜阻抗会略有增加,影响了锂离子在负极界面的传输速度,因此电池的充电时间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电池高温存储容量保持率和高温循环容量保持率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实施例27
负极极片的制备
将负极活性材料人造石墨(体积平均粒径Dv50为17μm)、导电剂乙炔黑、粘结剂丁苯橡胶(SBR)、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按照质量比为95∶2∶2∶1溶于溶剂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铜箔的两个表面上,之后经过烘干、冷压、分切,得到负极极片。负极浆料干燥后形成负极膜层,负极膜层单面的厚度为60μm,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1.65g/cm 3
正极极片的制备
将正极活性材料磷酸铁锂、粘结剂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剂乙炔黑按照质量比为97∶2∶1溶于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备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上,之后经过烘干、冷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电解液的制备
在氩气气氛手套箱中(H 2O含量<0.1ppm,O 2含量<0.1ppm),将化合物1-2、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按照质量比为30∶30∶40混合均匀,制备成有机溶 剂;将一定量的LiPF 6和一定量的第一添加剂化合物2-4溶于上述有机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电解液。其中,化合物2-4在电解液中的质量百分数为2%,电解液的电导率为13.5mS/cm。
隔离膜
采用聚丙烯膜作为隔离膜。
二次电池的制备
将正极极片、隔离膜、负极极片按顺序叠好,使隔离膜处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起到隔离的作用,然后卷绕得到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置于外包装中,干燥后注入电解液;之后经过化成、静置等工艺,得到二次电池。二次电池的长度为194mm、宽度为70mm、高度为112mm。
实施例28~37
实施例28~37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7类似,不同的是:调整了负极极片的相关参数,具体参数详见表3。
测试部分
(1)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测试
在25℃下,将上述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以0.33C恒流充电至电压为3.65V,之后以3.65V恒压充电至电流≤0.05C;将电池以0.33C恒流放电至电压为2.5V,得到放电能量Q。利用游标卡尺测量电池外壳的长度、宽度、高度,计算得到电池的体积V。
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放电能量Q/电池的体积V,体积能量密度的单位为Wh/L。
实施例27~37的负极极片参数和电池性能测试结果详见表3。
表3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000018
从表3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的增加,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随之增加,但是充电时间T会延长。在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减小,活性离子的扩散路径会缩短,充电时间T会减小;但是,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也不宜过小,这会增加负极膜层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电解液在负极活性材料颗粒表面的副反应增加,进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 能和存储性能。因此,限定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在合适的范围内,再搭配本申请的电解液,能使电池兼具良好的快速充电性能、长使用寿命和高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仅为示例,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范围内具有与技术思想实质相同的构成、发挥相同作用效果的实施方式均包含在本申请的技术范围内。此外,在不脱离本申请主旨的范围内,对实施方式施加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将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构成要素加以组合而构筑的其它方式也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22)

  1. 一种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以及添加剂,
    其中,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式1所示的第一有机溶剂,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1
    在式1中,R 1和R 2分别独立地为C1~C3烷基、C1~C3卤代烷基中的一种;
    所述添加剂包括第一添加剂,所述第一添加剂选自式2A、式2B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2
    在式2A中,R 21、R 22、R 23、R 2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
    在式2B中,R 31、R 32、R 33、R 3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
    R 4为单键、-O-、C1~C3亚烷基、C1~C3卤代亚烷基、C1~C3氧杂亚烷基中的一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液,其中,
    R 1和R 2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丙基、氟代甲基、氟代乙基、氟代丙基中的一种;和/或
    R 21、R 22、R 23、R 24不同时为单键,可选地,R 21、R 22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R 23、R 24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和/或
    R 31、R 32、R 33、R 34分别独立地为单键、亚甲基中的一种,且R 31、R 32、R 33、R 34不同时为单键;和/或
    R 4为单键、-O-、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氟代亚甲基、氟代亚乙基、氟代亚丙基、亚甲氧基、亚乙氧基、亚丙氧基中的一种,可选地,R 4为单键、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中的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R 31、R 32、R 33、R 34、R 4还满足下述(1)~(6)中的一个:
    (1)R 4为单键,R 31、R 32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2)R 4为单键,R 33、R 34中的一个或两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3)R 4为单键,R 31、R 32中的一个为亚甲基,R 33、R 3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4)R 4为单键,R 31、R 32均为亚甲基,R 33、R 34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5)R 4为单键,R 33、R 34均为亚甲基,R 31、R 32中的一个为亚甲基,其余为单键,
    (6)R 4为单键,R 31、R 32、R 33、R 34均为亚甲基。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第一有机溶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3
    可选地,第一有机溶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4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第一添加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5
    可选地,第一添加剂选自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6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第一有机溶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1,w1的范围为20%~80%,可选地为30%~70%。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第一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2,w2的范围为0.1%~10%,可选地为0.5%~5%。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添加剂还包括第二添加剂,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含有不饱和键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卤素取代的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硫酸酯化合物、亚硫酸酯化合物、磺酸内酯化合物、二磺酸化合物、腈化合物、芳 香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磷腈化合物、环状酸酐化合物、亚磷酸酯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硼酸酯化合物、羧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添加剂包括如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
    Figure PCTCN2021109905-APPB-100007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基于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第二添加剂的质量百分数为w3,w3的范围为≤10%,可选地≤5%。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有机溶剂还包括第二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链状碳酸酯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或包括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与链状碳酸酯化合物的组合。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有机溶剂还包括第二有机溶剂,所述第二有机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1,2-丁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甲丙酯、碳酸乙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电解液,其中,基于所述有机溶剂的总质量,环状碳酸酯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为w4,w4的范围为20%~80%,可选地为20%~50%。
  13. 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还包括锂盐,所述锂盐包括LiN(C xF 2x+1SO 2)(C yF 2y+1SO 2)、LiPF 6、LiBF 4、LiBOB、LiDFOB、LiPO 2F 2、LiDFOP、LiTFOP、LiAsF 6、Li(FSO 2) 2N、LiCF 3SO 3以及LiClO 4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x、y为正整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其中,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满足≥12mS/cm,可选地满足≥13mS/cm,更具体地,所述电解液的电导率为12mS/cm~24mS/cm或13mS/cm~20mS/cm。
  15.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电解液。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且包括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膜层,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与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的比值H/Dv50满足≥3,可选地满足4≤H/Dv50≤9。
  17. 根据权利要求15~16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
    单面负极膜层的厚度H满足≥60μm,可选地满足≥65μm;和/或
    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Dv50满足≤18μm,可选地满足14μm≤Dv50≤18μm。
  18. 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为1.4g/cm 3~1.85g/cm 3,可选地为1.6g/cm 3~1.8g/cm 3
  19. 根据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包括磷酸铁锂、磷酸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锂、磷酸锰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及其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20. 一种电池模块,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21. 一种电池包,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模块中的一种。
  22. 一种用电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模块、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包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80073107.7A 2021-07-30 2021-07-30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Pending CN1163490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09905 WO2023004821A1 (zh) 2021-07-30 2021-07-30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9050A true CN116349050A (zh) 2023-06-27

Family

ID=8508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3107.7A Pending CN116349050A (zh) 2021-07-30 2021-07-30 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8042A1 (zh)
EP (1) EP4160773A4 (zh)
JP (1) JP2023538722A (zh)
KR (1) KR20230023765A (zh)
CN (1) CN116349050A (zh)
WO (1) WO20230048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3858A (zh) * 2023-12-08 2024-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和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51966B1 (ko) * 2015-06-08 2022-10-07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전지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KR102152365B1 (ko) * 2016-02-12 2020-09-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해액 및 상기 전해액을 채용한 리튬 전지
KR102661978B1 (ko) * 2016-11-23 2024-04-29 선천 캡쳄 테크놀로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2276403B1 (ko) * 2017-04-26 2021-07-12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9950621B (zh) * 2017-12-21 2022-05-03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11293357A (zh) * 2018-12-10 2020-06-16 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非水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0931869B (zh) * 2019-12-02 2022-05-27 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型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及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3858A (zh) * 2023-12-08 2024-01-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和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60773A4 (en) 2023-11-08
EP4160773A1 (en) 2023-04-05
US20230318042A1 (en) 2023-10-05
WO2023004821A1 (zh) 2023-02-02
JP2023538722A (ja) 2023-09-11
KR20230023765A (ko)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2618B1 (ko) 이차 전지, 이차 전지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전지 팩 및 장치
US20220149437A1 (en) Lithium-ion battery, and relate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A2693692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solutions and electrochemical cells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522214B2 (en) Lithium-ion batteries and related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packs and devices
JP737126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EP3951988A1 (en)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metal battery comprising electrolyte,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US20230411693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device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24504217A (ja) 二次電池、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KR20240019835A (ko) 리튬 이온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팩 및 전기 장치
US20230318042A1 (en) Electrolyte solutio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powered device
CN11663232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CN115692842B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6888798A (zh) 二次电池以及包含其的用电装置
US20220407117A1 (en) Electrolyte solutio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WO2024040525A1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EP413155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evice containing secondary battery
US20240055663A1 (en) Electrolytic solutio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powered device
EP4213264A1 (en)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device
CN117334842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KR20230015309A (ko) 전해액, 이차 전지, 전지 모듈, 전지 팩 및 전기 장치
KR20230082813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KR20230128457A (ko) 양극 극판과 이차 전지, 전지 모듈, 전지 팩과 전기 장치 및 전지 내부의 전압차의 밸런스 방법
CN116670884A (zh)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7461181A (zh) 一种电解液、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6941085A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