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9049A -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9049A
CN116349049A CN202280007012.XA CN202280007012A CN116349049A CN 116349049 A CN116349049 A CN 116349049A CN 202280007012 A CN202280007012 A CN 202280007012A CN 116349049 A CN116349049 A CN 116349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opening
edge
insulating sheet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70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靖
王新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49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9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绝缘片,绝缘片用于电芯,绝缘片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用于面向电芯的电极组件,绝缘片还包括位于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之间的第一边沿壁。第一壁面或第一边沿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壁面设有第二开口,绝缘片内部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一端连通第一开口、另一端连通第二开口。绝缘片配置成能够供极耳穿设。本申请中的绝缘片,一方面降低了第一极耳与电池的壳体接触从而出现短路的风险,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使得第一极耳可以不用设置极耳胶,简化了具有该绝缘片的电池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具有该绝缘片的电池的物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内设有绝缘片以及电极组件,绝缘片能够支撑电极组件的极耳,从而便于极耳与极柱电连接。现有的绝缘片结构简单,使得极耳易与电芯壳体接触,从而造成短路。故现有的电芯的安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能够提升具有该绝缘片的电芯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绝缘片,绝缘片用于电芯,绝缘片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第一壁面用于面向电芯的电极组件,绝缘片还包括位于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之间的第一边沿壁。第一壁面或第一边沿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壁面设有第二开口,绝缘片内部设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一端连通第一开口、另一端连通第二开口,绝缘片配置成能够供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依序穿设第一开口、第一通道以及第二开口后弯折至与第二壁面贴合或间隔。上述方案中,一方面降低了第一极耳与电池的壳体接触从而出现短路的风险,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使得第一极耳可以不用设置极耳胶,简化了具有该绝缘片的电池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具有该绝缘片的电池的物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平面壁,第一平面壁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第一平面壁配置成能够与第一极耳沿自身厚度方向分布的壁面贴合或间隔布置。上述方案中,第一极耳能够沿单一方向(即由第一开口指向第二开口的方向)穿过第一通道,第一极耳无需在第一通道内弯折,第一极耳穿过第一通道的过程十分便捷,提升的电芯整体的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二平面壁,第二平面壁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开口、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第二平面壁与第一平面壁间隔布置,第一平面壁以及第二平面壁之间的间隙配置为用于容纳第一极耳。第一平面壁与第二平面壁之间的间距L1与第一极耳的厚度L2满足2≤L1/L2≤15。上述方案中,经过论证,当2≤L1/L2≤15时,能够既使第一极耳顺利通过第一平面壁以及第二平面壁之间的间隙,又能够不使该间隙过大从而削弱对于第一极耳的限位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与第二平面壁分别延伸后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45°上述方案中,能够便于第一平面壁以及第二平面壁的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设于第一壁面与第一边沿壁之间的交界位置。上述方案中,相较于第一开口仅设置于第一壁面的结构而言,可以使第一开口匹配第一极耳在第一电极组件上的位置,便于布置绝缘片与电极组件的相对位置。相较于第一开口仅设置于第一边沿壁的结构而言,能够使第一极耳沿垂直于第一边沿壁的方向下嵌一定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对于第一极耳的定位,同时还能够降低第一极耳与绝缘片整体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与第一开口交界于第一口沿,第一口沿位于第一壁面,第一口沿沿第一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平面壁与第一开口交界于第二口沿,第二口沿位于第一边沿壁,第二口沿沿第一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方案中,能够使得第一开口的结构可以使电极组件与绝缘片的相对位置更加匹配,便于第一极耳穿过绝缘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壁面的方向观察,第一口沿与第二口沿之间的间距L3满足0.5≤L2/L3≤2。上述方案中,既能够使第一极耳能够下嵌于第一开口位置,从而不占用电芯内过多的空间,又能够使第一开口具有合适的开口大小,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还包括第二边沿壁,第二边沿壁设于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之间,且第二边沿壁与第一边沿壁相对布置。第一平面壁与第二开口交界于第三口沿,第三口沿沿第二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平面壁与第二开口交界于第四口沿,第四口沿位于第三口沿背离第二边沿壁的一侧,第四口沿沿第二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方案中,使得第二开口的结构可以使电极组件与绝缘片的相对位置更加匹配,便于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穿过绝缘片的第二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边沿壁指向第二边沿壁的方向,第四口沿距第一边沿壁的距离L4与第三口沿距第二边沿壁的距离L5满足1≤L4/L5≤10。上述方案中,使第一极耳从靠近第一边沿壁的位置伸入第一通道后由靠近第二边沿壁的位置穿出,更加便于第一极耳的延伸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边沿壁指向第二边沿壁的方向,第三口沿与第四口沿之间的间距L6与第一极耳的厚度L2满足1<L2/L6≤3。上述方案中,可以既便于第一极耳穿过第二开口,又能够使第一开口具有合适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壁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设于第二开口与第二边沿壁之间。上述方案中,凸起部能够减小第一极耳在第二开口位置的弯折部位朝向第二边沿壁的方向位移而与电芯的壳体接触发生短路的几率,从而提升电芯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包括背离第二边沿壁的第三壁面,第三壁面与第二开口交界于第三口沿。上述方案中,凸起部的第三壁面能够抵接第一极耳在第二开口位置的弯折部位,从而对第一极耳进行支撑,提升了第一极耳的定位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包括背离第一边沿壁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第二边沿壁共面布置。上述方案中,能够提升凸起部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还包括位于第一边沿壁以及第二边沿壁之间的第三边沿壁,第三边沿壁位于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之间。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一通道均延伸至第三边沿壁,以使第一极耳能够由第三边沿壁伸入第一通道,且第一极耳伸入第一通道后依序穿过第一开口、第一通道以及第二开口。上述方案中,能够使得第一极耳可以由第三边沿壁的位置伸入第一通道,而不用由第一开口伸入第一通道,降低了第一极耳的伸入第一通道内的难度,降低了电芯的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面或第一边沿壁设有第三开口,第二壁面设有第四开口,绝缘片内部设有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一端连通第三开口、另一端连通第四开口,绝缘片配置成能够供电极组件的与第一极耳极性相异的第二极耳依序穿设第三开口、第二通道以及第四开口后弯折至贴合于第二壁面。上述方案中,能够降低第二极耳与电芯的壳体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风险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或去除第二极耳上的极耳胶,减少了电芯的零件,降低了电芯的物料成本。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绝缘片。电极组件,设于绝缘片的第一表面一侧,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第一极耳依序穿设于第一开口、第一通道以及第二开口并弯折贴合于第二壁面,第一极耳包括位于绝缘片的第二壁面一侧的连接部。壳体,限定出容置腔,电极组件以及绝缘片均设置于容置腔。馈通件,穿设于壳体,且馈通件位于容置腔内的端部与连接部背离绝缘片的壁面电连接。上述方案中,能够防止电芯出现短路的风险,同时还能节省极耳胶,降低物料成本。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电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设有第一通道,且第一通道的两端分别导通位于第一壁面或第一边沿壁的第一开口和位于第二壁面的第二开口,绝缘片可以依序穿过第一开口、第一通道以及第二开口后弯折至贴合于第二壁面,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第一极耳与电池的壳体接触从而出现短路的风险,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还使得第一极耳可以不用设置极耳胶,简化了具有该绝缘片的电池的内部结构,降低了具有该绝缘片的电池的物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对绝缘片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3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对绝缘片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5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对绝缘片进行了局部剖视;
图7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沿方向X观察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沿方向Y观察的全剖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沿方向Y观察的全剖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沿方向Y观察的全剖示意图;
图12是是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六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七种实施例提供的绝缘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沿方向Y观察的全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1-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片100,该绝缘片100用于电芯10。电芯10包括绝缘片100,电芯10还包括壳体200、馈通件400以及电极组件300,电极组件300以及绝缘片100设置于壳体200内,馈通件400穿设于壳体200,且位于壳体200内的一端连接电极组件300、位于壳体200外的一端用于将电芯10内的电能导出。电极组件300包括至少两个极性相异的极耳,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两个极耳称为第一极耳310以及第二极耳。
绝缘片100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即方向X)相对分布的第一壁面110以及第二壁面120。第一壁面110用于面向电芯10的电极组件300,第二壁面120面向馈通件400(具体可以为极柱),第一极耳310以及第二极耳跨过绝缘片100后与馈通件400电连接。绝缘片100一方面能够防止馈通件400与电极组件300的其他部位连接,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极耳310以及第二极耳的作用。
参见图1-6,绝缘片100还包括位于第一壁面110以及第二壁面120之间的呈环形的环形边沿壁,其中,环形边沿壁包括第一边沿壁151。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壁面110或第一边沿壁151设有第一开口161,第二壁面120设有第二开口162。绝缘片100内部设有第一通道163,第一通道163一端连通第一开口161、另一端连通第二开口162,绝缘片100配置成能够供第一极耳310依序穿设第一开口161、第一通道163以及第二开口162后弯折至与第二壁面120贴合或间隔。上述方案的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2,第一开口161开设于第一壁面110、第二开口162开设于第二壁面120,装配时,第一极耳310能够由第一壁面110上的第一开口161伸入第一通道163内,而后由第二开口162穿出第二壁面120,最后弯折至与第二壁面120间隔或贴合设置。上述方案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3-4,第一开口161开设于第一边沿壁151、第二开口162开设于第二壁面120,装配时,第一极耳310能够由第一边沿壁151上的第一开口161伸入第一通道163内,而后由第二开口162穿出第二壁面120,最后弯折至与第二壁面120间隔或贴合设置。
由于第一极耳310依序穿设第一开口161、第一通道163以及第二开口162并弯折至与第二壁面120贴合或间隔后,第一极耳310可以由第一开口161的口沿、第一通道163的内壁以及第二开口162的口沿进行支撑限位,使得第一极耳310装配后难以进行较大尺寸的位移,从而降低了第一极耳310发生短路的风险,提升了具有该绝缘片100的电芯10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极耳310在第一通道163内的部分不会与电极组件300的其他部分接触而发生短路,从而可以减少或去除设置于第一极耳310上的极耳胶(现有的极耳上设置有极耳胶,极耳胶用于防止正极极耳与负极极片的集流体接触从而发生短路),减小了具有该绝缘片100的电芯10的零件,降低了电芯10的物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
第一通道163、第一开口161以及第二开口162的形状结构视具体需求而定,仅需能够穿过第一极耳310即可。参见图1-6,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63包括第一平面壁168,第一平面壁168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开口161、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162。第一平面壁168配置成能够与第一极耳310沿自身厚度方向分布的壁面贴合或间隔布置。由于第一平面壁168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开口161以及第二开口162,使得第一极耳310能够沿单一方向(即由第一开口161指向第二开口162的方向)穿过第一通道163,第一极耳310无需在第一通道163内弯折,第一极耳310穿过第一通道163的过程十分便捷,提升的电芯10整体的加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63还包括第二平面壁169,第二平面壁169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开口161、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162。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一平面壁168间隔布置,两者具体可以呈锐角布置或平行布置。参见图5-8,该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168以及第二平面壁169呈平行布置,即第一平面壁168延伸后形成的平面与第二平面壁169延伸后形成的壁面之间的夹角α为0°。参见图9,该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168延伸后形成的平面与第二平面壁169延伸后形成的平面呈锐角相交,具体地,角α可以满足0°<α≤45°。示例性地,α可以为5°、10°、15°、20°、25°、30°、40°或45°等。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168延伸后形成的平面与第二平面壁169延伸后形成的平面呈锐角时,两者的交界线可以垂直于第一开口161指向第二开口162的方向。
参见图5-8以及图11,第一平面壁168以及第二平面壁169之间的间隙配置为用于容纳第一极耳310,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平面壁169之间的间隙大小视具体需求而定,仅需使该间隙大于第一极耳310的厚度、能够使第一极耳310穿过即可。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平面壁169之间的间距L1与第一极耳310的厚度L2满足2≤L1/L2≤15。示例性地,L1/L2可以为2、4、6、8、10、12、14或15等。经过论证,当2≤L1/L2≤15时,能够既使第一极耳310能够顺利通过第一平面壁168以及第二平面壁169之间的间隙,又能够不使该间隙过大从而削弱对于第一极耳310的限位功能。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L1”代指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平面壁169之间各个位置的间距,当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平面壁169平行布置时,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平面壁169之间各个位置的间距L1均相同。当第一平面壁168延伸后的平面与第二平面壁169延伸后的平面呈锐角时,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平面壁169之间沿垂直于两者交界线方向的各个位置的间距L1不相同,且满足2≤L1/L2≤15。
参见图5-8,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61设于第一壁面110与第一边沿壁151之间的交界位置。换句话说,第一开口161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边沿壁151,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壁面110。如此设置,相较于第一开口161仅设置于第一壁面110的结构而言,可以使第一开口161匹配第一极耳310在第一电极组件300上的位置,便于布置绝缘片100与电极组件300的相对位置。相较于第一开口161仅设置于第一边沿壁151的结构而言,能够使第一极耳310沿垂直于第一边沿壁151的方向下嵌一定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对于第一极耳310的定位,同时还能够降低第一极耳310与绝缘片100整体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一开口161交界于第一口沿164,第一口沿164位于第一壁面110,第一口沿164沿第一边沿壁151的长度方向(即方向Y)延伸。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一开口161交界于第二口沿165,第二口沿165位于第一边沿壁151,第二口沿165沿第一边沿壁151的长度方向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平面壁168由第一壁面110延伸至第二壁面120,第二平面壁169由第一边沿壁151延伸至第二壁面120。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口沿164以及第二口沿165均沿第一边沿壁15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口沿16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边沿壁15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四十五度、第二口沿16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边沿壁15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四十五度),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第一开口161的结构可以使电极组件300与绝缘片100的相对位置更加匹配,便于第一极耳310穿过绝缘片100。
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一壁面110可以交界于一直线,此时,第一口沿164为直线,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一壁面110的交界处还可以设置圆倒角或斜倒角,此时,第一口沿164为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一壁面110之间的弧形面(圆倒角时)或平面(斜倒角时)。同样地,第二平面壁169可以与第一边沿壁151交界于一直线,此时,第二口沿165为直线,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一边沿壁151的交界处还可以设置圆倒角或斜倒角,此时,第二口沿165为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一边沿壁151之间的弧形面(圆倒角时)或平面(斜倒角时)。
参见图5-8以及图11,一种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壁面110的方向(即方向z)观察,第一口沿164与第二口沿165之间的间距L3满足0.5≤L2/L3≤2。示例性地,L2/L3可以为0.5、1、1.5或2等。上述方案中,第一极耳310可以沿垂直于第一边沿壁151的方向下嵌一定深度。示例性地,当L2/L3为0.5时,沿垂直于第一壁面110的方向观察,第一极耳310的一半下嵌于第一开口161内。本申请人发现,当0.5≤L2/L3≤2时,既能够使第一极耳310能够下嵌于第一开口161位置,从而不占用电芯10内过多的空间,又能够使第一开口161具有合适的开口大小,便于加工。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边沿壁还包括第二边沿壁152,第二边沿壁152设于第一壁面110以及第二壁面120之间,且第二边沿壁152与第一边沿壁151相对布置,一种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边沿壁151与第二边沿壁152可以平行布置。
第一平面壁168与第二开口162交界于第三口沿166,第三口沿166沿第二边沿壁152的长度方向(即方向Y)延伸。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二开口162交界于第四口沿167,第四口沿167位于第三口沿166背离第二边沿壁152的一侧,第四口沿167沿第二边沿壁152的长度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三口沿166以及第四口沿167均沿第二边沿壁15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口沿16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边沿壁15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四十五度、第四口沿167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边沿壁15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小于四十五度),上述结构能够使得第二开口162的结构可以使电极组件300与绝缘片100的相对位置更加匹配,便于电极组件300的第一极耳310穿过绝缘片100的第二壁面120。
同样地,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二壁面120可以交界于一直线,此时,第三口沿166即为直线,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二壁面120的交界处还可以设置圆倒角或斜倒角,此时,第三口沿166即为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二壁面120之间的弧形面(圆倒角时)或平面(斜倒角时)。第二平面壁169可以与第二壁面120交界于一直线,此时,第四口沿167即为直线,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二壁面120的交界处还可以设置圆倒角或斜倒角,此时,第二口沿165即为第二平面壁169与第一边沿壁151之间的弧形面(圆倒角时)或平面(斜倒角时)。
参见图6-7,沿第一边沿壁151指向第二边沿壁152的方向(即方向Z),第四口沿167距第一边沿壁151的距离L4与第三口沿166距第二边沿壁152的距离L5满足1≤L4/L5≤10。示例性地,L4/L5可以为1、3、5、7、9或10等。换句话说,第四口沿167距第二边沿壁152的距离小于第三口沿166距第一边沿壁151的距离,第三开口171更靠近第二边沿壁152,这样,能够使第一极耳310从靠近第一边沿壁151的位置伸入第一通道163后由靠近第二边沿壁152的位置穿出,更加便于第一极耳310的延伸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边沿壁151指向第二边沿壁152的方向(即方向Z),第三口沿166与第四口沿167之间的间距L6与第一极耳310的厚度L2满足1<L2/L6≤3。示例性地,L2/L6可以为1.01、1.1、1.5、2、2.5或3等。本申请人发现,当1<L2/L6≤3时,可以既便于第一极耳310穿过第二开口162,又能够使第一开口161具有合适的大小。
参见图10-12,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壁面120设有凸起部180,凸起部180设于第二开口162与第二边沿壁152之间。凸起部180能够减小第一极耳310在第二开口162位置的弯折部位朝向第二边沿壁152的方向位移而与电芯10的壳体200接触发生短路的几率,从而提升电芯10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180包括背离第二边沿壁152的第三壁面130,第三壁面130与第二开口162交界于第三口沿166。如此设置,凸起部180的第三壁面130能够抵接第一极耳310在第二开口162位置的弯折部位,从而对第一极耳310进行支撑,提升了第一极耳310的定位稳固性。
参见图11,一种实施例中,凸起部180包括背离第一边沿壁151的第四壁面140,第四壁面140与第二边沿壁152共面布置。上述方案中,能够提升凸起部180的结构强度。
第一开口161、第一通道163以及第二开口162均可以设于绝缘片100沿方向Y的内部,参见图13-14,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61、第一通道163以及第二开口162均还可以设置于绝缘片100沿方向Y的侧边位置。具体地,环形边沿壁还包括位于第一边沿壁151以及第二边沿壁152之间的第三边沿壁153,第三边沿壁153位于第一壁面110以及第二壁面120之间。第一开口161、第二开口162以及第一通道163均延伸至第三边沿壁153,以使第一极耳310能够由第三边沿壁153伸入第一通道163,且第一极耳310伸入第一通道163后依序穿过第一开口161、第一通道163以及第二开口162。上述方案中,能够使得第一极耳310可以由第三边沿壁153的位置伸入第一通道163,而不用由第一开口161伸入第一通道163,降低了第一极耳310的伸入第一通道163内的难度,降低了电芯10的加工成本。
当电极组件300的第二极耳无需与电芯10的壳体200绝缘时,绝缘片100与第二极耳的配合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当第二极耳亦需与电芯10的壳体200绝缘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6,第一壁面110或第一边沿壁151设有第三开口171,第二壁面120设有第四开口172,绝缘片100内部设有第二通道173,第二通道173一端连通第三开口171、另一端连通第四开口172,绝缘片100配置成能够供电极组件300的与第一极耳310极性相异的第二极耳依序穿设第三开口171、第二通道173以及第四开口172后弯折至贴合于第二壁面120。上述方案中,能够降低第二极耳与电芯10的壳体200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风险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或去除第二极耳上的极耳胶,减少了电芯10的零件,降低了电芯10的物料成本。
参见图15,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芯10,该电芯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绝缘片100。电芯10还包括电极组件300、馈通件400以及壳体200。壳体200限定出容置腔,电极组件300以及绝缘片100均设置于容置腔。馈通件400穿设于壳体200,且馈通件400位于容置腔内的端部与第一极耳310电连接、馈通件400位于壳体200外的端部用于将电芯10的电能导出。
电极组件300设于绝缘片100的第一表面一侧。电极组件300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极耳310以及第二极耳。其中,第一极耳310依序穿设于第一开口161、第一通道163以及第二开口162后弯折至贴合于第二壁面120或与第二壁面120间隔设置,第一极耳310包括位于绝缘片100的第二壁面120一侧的连接部311,连接部311用于与馈通件400电连接。当绝缘片100包括第三开口171、第二通道173以及第四开口172时,第二极耳依序穿设第三开口171、第二通道173以及第四开口172后弯折至贴合于第二壁面120或与第二壁面120间隔设置。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芯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绝缘片,用于电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片包括沿自身厚度方向相对分布的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用于面向所述电芯的电极组件,所述绝缘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第一边沿壁;
所述第一壁面或所述第一边沿壁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壁面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绝缘片内部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绝缘片配置成能够供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极耳依序穿设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后弯折至与所述第二壁面贴合或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平面壁,所述第一平面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一平面壁配置成能够与所述第一极耳沿自身厚度方向分布的壁面贴合或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第二平面壁,所述第二平面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平面壁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平面壁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壁之间的间隙配置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极耳;
所述第一平面壁与所述第二平面壁之间的间距L1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厚度L2满足2≤L1/L2≤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面壁与所述第二平面壁分别延伸后所形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α满足0°≤α≤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一边沿壁之间的交界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开口交界于第一口沿,所述第一口沿位于所述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口沿沿所述第一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平面壁与所述第一开口交界于第二口沿,所述第二口沿位于所述第一边沿壁,所述第二口沿沿所述第一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壁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一口沿与所述第二口沿之间的间距L3满足0.5≤L2/L3≤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片还包括第二边沿壁,所述第二边沿壁设于所述第一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之间,且所述第二边沿壁与所述第一边沿壁相对布置;
所述第一平面壁与所述第二开口交界于第三口沿,所述第三口沿沿所述第二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平面壁与所述第二开口交界于第四口沿,所述第四口沿位于所述第三口沿背离所述第二边沿壁的一侧,所述第四口沿沿所述第二边沿壁的长度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边沿壁指向第二边沿壁的方向,所述第四口沿距所述第一边沿壁的距离L4与所述第三口沿距所述第二边沿壁的距离L5满足1≤L4/L5≤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沿第一边沿壁指向第二边沿壁的方向,所述第三口沿与所述第四口沿之间的间距L6与所述第一极耳的厚度L2满足1<L2/L6≤3。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壁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边沿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二边沿壁的第三壁面,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二开口交界于所述第三口沿。
13.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包括背离所述第一边沿壁的第四壁面,所述第四壁面与所述第二边沿壁共面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边沿壁以及所述第二边沿壁之间的第三边沿壁,所述第三边沿壁位于所述第一壁面以及所述第二壁面之间;
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一通道均延伸至所述第三边沿壁,以使所述第一极耳能够由所述第三边沿壁伸入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极耳伸入所述第一通道后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绝缘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壁面或所述第一边沿壁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壁面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绝缘片内部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开口、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四开口,所述绝缘片配置成能够供所述电极组件的与所述第一极耳极性相异的第二极耳依序穿设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通道以及所述第四开口后弯折至贴合于所述第二壁面。
16.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绝缘片;
电极组件,设于所述绝缘片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依序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并弯折贴合于所述第二壁面,所述第一极耳包括位于所述绝缘片的所述第二壁面一侧的连接部;
壳体,限定出容置腔,所述电极组件以及所述绝缘片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
馈通件,穿设于所述壳体,且所述馈通件位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端部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绝缘片的壁面电连接。
1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芯。
CN202280007012.XA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63490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76212 WO2023151080A1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9049A true CN116349049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93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7012.XA Pending CN116349049A (zh) 2022-02-14 2022-02-14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49049A (zh)
WO (1) WO202315108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33901Y (zh) * 2005-08-19 2006-11-01 周基平 圆柱形锂电池
CN2854827Y (zh) * 2005-11-21 2007-01-03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202855832U (zh) * 2012-09-21 2013-04-03 迪吉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电池结构
CN202855809U (zh) * 2012-11-08 2013-04-03 哈尔滨光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绝缘垫
CN212907823U (zh) * 2020-07-31 2021-04-06 深圳市格瑞普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耐久可充电扣式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1080A1 (zh)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80566B (zh) 电池
CN21458916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102738428A (zh) 二次电池
WO2021004323A1 (zh) 连接构件及二次电池
CN115064749A (zh) 一种电池装配方法及集流构件
CN213636154U (zh) 电芯组件和电池
WO2024055978A1 (zh) 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WO2023231680A1 (zh) 电池
CN116349049A (zh) 一种绝缘片、电芯及电子装置
CN219476835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7086828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215933704U (zh) 电池及电池组
CN216793900U (zh) 电池组件和用电设备
CN214384784U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CN214589153U (zh) 电池及电池模组
CN113782918A (zh) 电芯及用电装置
WO2023168545A1 (zh) 绝缘片、电芯、电池及电子装置
CN219801076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20086323U (zh) 电池极柱、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8448334U (zh) 电池
CN220290868U (zh) 一种单体电池
CN111403670A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212209648U (zh) 电芯结构以及电池
CN220796896U (zh) 电池壳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