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2255B -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2255B
CN116332255B CN202310375375.5A CN202310375375A CN116332255B CN 116332255 B CN116332255 B CN 116332255B CN 202310375375 A CN202310375375 A CN 202310375375A CN 116332255 B CN116332255 B CN 1163322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valve
cavity
sewage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753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32255A (zh
Inventor
夏发阳
陈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Jieermei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Jieermei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Jieermei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Jieermei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7537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32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32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2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2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22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9/00Filters with filtering elements stationary during filtration, e.g. pressure or suction filter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01D24/00 - B01D27/00; Filtering elements therefor
    • B01D29/62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 B01D29/66Regenerating the filter material in the filter by flushing, e.g. counter-current air-bu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10Hydraulically loosening or dislodging undesirable matter; Raking or scraping apparatus ; Remov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e.g., absorbing water, sliding-off mu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1/00General aspects of water treatment
    • C02F2301/08Multistage treatments, e.g. repetition of the same process step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16Regeneration of sorbents,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吸尘系统;用于过滤所述污水的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以及与过滤器污水入口连接的第一阀门、污水出口连接的第二阀门、清水出口连接的第三阀门;所述过滤器包括连通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的滤芯,所述滤芯外周包括包围所述滤芯的罩管;所述罩管与过滤器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通过设置在所述罩管底部的过孔与罩管和滤芯之间的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清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提供通过气体清洗滤芯的方法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环卫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对环卫车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卫车的清扫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循环利用水技术来解决环卫车清扫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和过滤设备经常更换所带来的成本问题。
目前,环卫车在清扫过程中使用清水进行清扫,清水通过喷口喷到路面后经过吸尘口吸回垃圾箱,并经过垃圾箱存储污水。然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过滤设备通常较为简单,其过滤效果有限,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需要更换。这不仅会增加环卫车使用成本,而且还会导致过滤设备的性能下降,过滤污水的能力下降,从而缩短了清扫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污水利用率,通过收集和循环使用污水,可以提高污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自动清洗过滤器,该系统自带清洗功能,可以自动清洗过滤器,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延长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高环卫车水的工作时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本申请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包括:
用于收集污水的吸尘系统;
用于过滤所述污水的过滤系统;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以及与过滤器污水入口连接的第一阀门、污水出口连接的第二阀门、清水出口连接的第三阀门;
所述过滤器包括连通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的滤芯,所述滤芯外周包括包围所述滤芯的罩管;
所述罩管与过滤器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通过设置在所述罩管底部的过孔与罩管和滤芯之间的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清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体连接用于清洗所述滤芯的第一气阀;在清洗所述滤芯时,所述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关闭,第一气阀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通入气体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第二腔体回流至所述滤芯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排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清洗所述滤芯时,先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并打开第一气阀对所述过滤器预加压,所述过滤器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第二腔体回流至所述滤芯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排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清洗所述滤芯时,先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并打开第一气阀对所述过滤器预加压,所述过滤器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第二腔体回流至所述滤芯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入口排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污水出口的第二气阀,所述滤芯清洗完成后第二气阀打开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污水出口排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滤芯与过滤器壁之间形成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气阀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连通污水入口和所述滤芯;所述第三腔体连接用于清洗滤芯的第三气阀,在清洗所述滤芯时所述第三气阀向所述第三腔体内通入空气。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清洗所述滤芯时,先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并打开第三气阀对所述过滤器预加压,所述过滤器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三阈值打开第二阀门,使得所述滤芯以及第三腔体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污水出口排出。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连接水泵,所述水泵的入水口通过第四阀门连通污水源,所述水泵的入水口通过第五阀门连通清水源,在清洗所述滤芯时,所述第四阀门关闭并且第五阀门打开。
在本申请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周身密布1-7毫米的微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通过循环过滤循环使用污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2.过滤器能够自动清洗反复使用,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
3.环卫车的工作用水的使用时间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基本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第一级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第二级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水泵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过滤器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外壳结被剖开。
图7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过滤器沿着图6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过滤器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环卫车水循环系统中过滤器又一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环卫车水循环系统100,包括:用于收集污水的吸尘系统110;用于过滤所述污水的过滤系统120。
吸尘系统110用于吸尘。吸尘系统110还包括清水喷洒系统(图中未示意出)。清水喷洒系统将清水喷洒至路面,吸尘系统110包括风机111,风机111产生的负压通过吸尘系统110的吸尘口603将所述喷洒至路面的水吸入环卫车内的污水箱420内。所述负压风机111通过管道与所述污水箱420连通,所述污水箱420通过管道与所述吸尘口603连接。
如图1所示环卫车的污水箱420分隔为互不流通的两部分,位于上层的用于储存污水以及随污水被吸入路面灰尘和杂质的污水箱上层421,位于下层用于存储清水的污水箱下层422,下层的清水与过滤器200的清水出口204通过管道连通,过滤器200过滤的清水存储在清水箱410内,所述清水箱410的底部设置一连通管道T1,通过该连通管道T1下层422与清水箱410连通在所述清水箱410内的清水被消耗后下层的清水能够通过管道T1流入所述清水箱410内,保持两处的水位一致。通过上述连通的水箱能够存储更多的清水延长车辆的清扫时间。
过滤系统120用于过滤污水并将过滤后得到的清水存储起来。所述过滤系统120包括通过阀门与所述污水箱420内的污水源连通的水泵500,水泵500的污水入口501通过三通管与所述清水箱410连接。水泵500的污水出口502与所述过滤器200的污水入口连通,在过滤系统120工作时水泵500将污水箱上层421的污水通过管道T2泵入所述过滤器200中,过滤器200产生的清水被通过管道输入至所述污水箱420的下层与其中已有的清水混合。经过过滤的污水其中的杂质浓度更高被通过管道T3排入所述污水箱上层421。
所述第一阀门281连接水泵500,所述水泵500的入水口通过第四阀门284连通污水源所在的水箱上层421,所述水泵500的入水口通过第五阀门285连通清水源所在的清水箱410和污水箱下层422。过滤系统120包括与所述污水箱420连通第一级过滤器620。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用于过滤其中较大的杂质,所述过滤系统120包括与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连通的第二级过滤器630。
所述第四阀门284连通所述一级过滤器620和二级过滤器630,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过滤相对较小的杂质,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和第二级过滤器630对污水形成初步的过滤能够减少杂质进入滤芯210的量从而减轻过滤器200的过滤负担延长过滤器200的使用时间,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连通所述水泵500的污水入口501。
所述过滤系统120在清洗时,清水箱410内的清水通过三通管进入所述过滤器200对所述过滤器200进行清洗。
所述过滤系统120包括过滤器200,以及与过滤器200污水入口202连接的第一阀门281、污水出口203连接的第二阀门282、清水出口204连接的第三阀门283;所述过滤器200包括连通污水入口202和污水出口203的滤芯210,所述滤芯210外周包括包围所述滤芯210的罩管220;所述罩管220与过滤器壁20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291,第一腔体291通过设置在所述罩管底部的过孔221与罩管和滤芯210之间的第二腔体292连通,所述清水出口204与所述第一腔体291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281用于控制所述污水是否能够从污水入口202进入所述过滤器200,以及是否能够从所述污水出口203流出。所述第二阀门282用于控制所述污水是否能够从污水出口203进入污水箱420。所述第三阀门283用于控制所述清水是否能够从所述清水出口204流出,以及滤芯210过滤后的清水是否能够进入所述第二腔体292和第一腔体291,以及所述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内的清水是否能够回流到所述滤芯210内部。
所述罩管220与过滤器壁201之间形成的第一腔体291用于容纳过滤后的清水,所述第一腔体291与清水出口204连通,所述罩管底部的过孔221用于允许第二腔体292内的清水进入第一腔体291。同时该底部的过孔221允许所述第一腔体291的清水回流时通过该过孔221进入所述第二腔体292内。
所述第一腔体291连接用于清洗所述滤芯210的第一气阀301;所述第一气阀301可以与高压气源(图中未示出)连接,一般来说所述高压气源为气泵或与气泵连接的高压气罐,总之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高压气源均能作为本申请的所述气源。
所述过滤器200包括第三腔体293,所述第三腔体293连通污水入口202和所述滤芯210;所述第三腔体293连接用于清洗所述滤芯210的第三气阀303。所述第一气阀301、第三气阀303可以通过连接同一气体源。
滤芯210与过滤器壁201之间形成第四腔体294,该第四腔体294与所述第一腔体291之间通过间隙G连通,两腔体内的水会流动。所述第四腔体294与第二气阀302连接,同时第二气阀302与所述第一腔体291连接,在所述第二气阀302打开时所述第四气阀和第一气阀301被连通从而形成一个所述第一腔体291的排气通道,也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和第四腔体294之间形成压力平衡。
下面介绍过滤污水过滤和清洁过滤器200的过程。
在所述水循环系统正常工作时,清水通过吸尘系统110的喷水系统喷射到路面上清扫路面。在路面上形成污水,所述污水经过吸尘系统110的吸尘口603吸入进入污水箱的上层421,在所述污水箱420的底部连接第一级过滤器620,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将污水中的大杂质(例如落叶、树枝、杂草、石块),经过初步过滤的污水进入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进一步过滤水中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大颗粒的泥沙、树叶碎片、颗粒物等。经过过滤后被水泵500输送到所述过滤器200内。所述污水经过过滤器200的污水入口后所述污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污水经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流出到所述污水箱420内。第二部分污水中的水分子穿过所述滤芯210上的微孔211(见图8)经过进入所述第二腔体292形成清水,以及进入所述第四腔体294形成清水,同时第二腔体292内的清水通过间隙G流入第四腔体294所述第四腔体294内的清水通过清水出口204到达所述污水箱420的下层。
在过滤器工作之初,所述第一腔体291内为空气,第二气阀302为打开状态,随后清水经过所述第一腔体291,第一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气阀进入第四腔体,待第一腔体291的水满后第一腔体与第四腔体294之间的压力达到平衡。
在上述过滤的过程中所述水泵500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抽取污水带动污水循环,其二在所述滤芯210内形成一定的正水压,使得水在正水压的作用下能够穿过所述滤芯210被过滤成清水。
随着所述环卫车的使用,所述滤芯210内部杂质,以及第一级过滤器620、第二级过滤器630上的颗粒物也增多。如果不及时清洗过滤效率可能会降低,甚至之出现阻塞的情况。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冲洗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下面将进行逐一介绍。
第一种清洗方法。在环卫车进行吸尘时进行。环卫车吸尘过程中,所述第三气阀303向所述第三腔体293内通入空气;被通入空气的污水混合气泡进入所述滤芯210后对当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小的涡流,使水产生弱的水流动,这种水流动可以带动污水中的杂质、悬浮物快速上升使得杂质尽量多的排到污水箱上层421中,减少在滤芯210上的附着。同时,气泡的机械作用也可以将部分附着在滤芯210表面的污垢松动随着污水进入污水箱420的上层。这种方案可以伴随环卫车吸尘工作同时进行,不需要停机维护,其能够延长滤芯210的寿命。
第二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所述水泵500需要停机,水泵500停机后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并打开第三气阀303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三阈值时打开第二阀门282,使得所述滤芯210以及第三腔体293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阀301同时打开。第一气阀301同时打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加速所述过滤器200内的气压快速达到所述第二阈值以减少所述过滤器200的清洗耗时让环卫车快速地重新投入工作。其二所述第一气阀301内的气压能够使得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内的清水在所述第二阀门282打开时透过滤芯210的微孔211回流,从而将附着在滤芯210的内表面的杂质反冲掉并且被反冲的杂质随着所述污水水流排出到所述污水箱上层421中,从而强化了清洁效果。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使用清水清洗所述过滤器200。在所述水泵500停机前,先关闭所述第四阀门284并打开第五阀门285,使得清水箱410内的清水进入所述滤芯210先对所述滤芯210进行预清洗。进行预清洗后再执行上述第二种清洗方法。
第三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所述第一阀门281、第三阀门283关闭,第一气阀301用于向所述腔体通入气体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221和所述第二腔体292回流至所述滤芯210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可以看出,在清洗过程中所述过孔221处于罩管的底部,随着空气的被通入第一腔体291内,由于所述罩管除了所述过孔221之外的地方都是密闭的,在空气气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底部的过孔221进入第二腔体292,再通过第二腔体292回流到滤芯210内,从而对附着在所述滤芯210上的杂质形成反冲清洗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过孔221设置在底部是必要的位置,如果过孔221设置在中间位置或上层那么当气体的达到过孔221所在位置时其中的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不会被继续排出,同时所述空气优先的从过孔221对应高度的滤芯210处排出到滤芯210内部进而排到污水箱420的上层,从而降低清洗效果。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罩管220的底部可以是开放的状态,其底部开口不与过滤器200的气体位置密封,这样其底部的开口可以代替所述过孔221的作用让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回流到第二腔体292内。此种罩管220的结构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罩管220底部为非密封的开口结构能够减少加工工艺和材料的使用,其二从第一腔体291回流到第二腔体292内的水不集中在某一过孔221所在的位置更为均匀,能提高所述滤芯210整体的清洗效果,使得滤芯210内部被更均匀的清洗。
第四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并打开第一气阀301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282,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221和所述第二腔体292回流至所述滤芯210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
该清洗方法水流同样通过所述过孔221从第一腔体291流入所述第二腔体292,并通过第二腔体292回流到滤芯210内对所述滤芯210内壁附着的杂质清洗。但相对于第三种清洗方法而言该清洗方法所使用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其关闭所有流出阀门对所述过滤器200进行预加压压力更大,在清水反流时能够对所述滤芯210上的杂质形成更强大的冲击其清洗效果也更好。
第五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对所述过滤器200并使用第一气阀301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81,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221和所述第二腔体292回流至所述滤芯210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入口排出。
该清洗方法的第二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阈值和所述第三压力阈值。相对于第四种清洗方法而言,所述污水通过滤芯210污水的入口以及水泵500回流到所述污水箱的上层中,其水流的流道更长,并且反流水流经水泵500,总体的水阻力大于第四种清洗方法的水流道阻力,因此其需要更大的压力阈值。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的容积大于所述流道容积的总和使得完成一次清洗后流道中的污水能被完全被排到污水箱420的上层。
使用该清洗方法过滤器200的滤芯210上的杂质、第二级过滤器630上的杂质以及第一级过滤器620上的杂质都能通过流道回流到污水箱420的上层。当循环系统发生阻塞时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将不同级过滤器200以及流道中可能的阻塞一次性全部疏通。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81前启动所述水泵500反转一使得所述第一阀门281大开口,水泵500反向抽动污水,使得污水回流,减少较长管道中的水阻力。
第六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并打开第三气阀303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81,使得所述流道内的污水反流至所述污水箱内清洗所述水泵、第二级过滤器630和第一级过滤器620。该方法可以对管道、和第一、第二级过滤器产生的阻塞进行单独清洗而不清洗所述过滤器。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阈值为0.25MPa、第二阈值为0.3MPa、第三阈值为0.25MPa。
在按照上述方法清洗完成后,所述滤芯210清洗完成后第二气阀302打开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气体进入第四腔体,进一步通过污水出口203排出。在图中所述第四腔体294,所述第四腔体294内部同样是过滤后的清水,同时第四腔体294和第一腔体291中的水不直接互通但可通过过孔221、第二腔体292、和滤芯210间接连通,当所述第二气阀302打开时,水泵500工作时所述第二腔体292内的清水进入所述第一腔体291,第一腔体291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气阀302随之排出到所述第四腔体294内,第四腔体294内的空气通过滤芯210进入污水中并随着污水通过污水出口203排到污水箱上层421,由于所述第二气阀302的作用第四腔体294和第一腔体291之间的压力达到平衡,使得清水能够充满所述第一腔体291、第二腔体292以及第四腔体294。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五腔体295,该第五腔体295与所述污水出口203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二气阀302与所述第五腔体295连通,在清洗完成后所述第二气阀302打开使得所述第五腔体295与第一腔体291连通,使得第一腔体291和第五腔体295的气压平衡,第一腔体291内的空气随着清水的进入能够排出到所述第五腔体295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到所述污水箱420的外层。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滤芯210为周身密布1-10毫米的微孔211。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滤芯210周身有纳米涂层,过滤精度100~500纳米。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级过滤器、第二级过滤器、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例如可以是厘米级、毫米级、微米级、纳米级。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提供的多种过滤器200的清洗方法能够清洗滤芯210、流道、第一级过滤器620、第二级过滤器630,并且在环卫车使用的过程中能够通入气体保持所述滤芯210持续低损耗的工作状态。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实际产品图纸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实的描述。为了简要并与图1的原理图对应,本实施例中名称相同的部件与实施例1使用相同的标号。
请参照图2所示的环卫车系统600示意图,其中搭载了本申请循环系统,在图中省略了与本申请关联性较弱的驾驶室结构、发动机结构、汽车驱动系统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技术。
所述环卫车包括用于承载污水的污水箱420,该污水箱420设置在汽车的后部位于所述汽车底盘601的上方,污水箱420包括上层用于容纳污水,污水箱420还包括下层用于容纳清水。所述污水箱420内部包括从吸尘口603延伸直至所述污水箱上层421的吸尘管道602,所述吸尘管道602的开口接近于所述污水箱420的顶部以防止所述污水通过吸尘管道602回流到吸尘口603。在图中所述吸尘管道602穿过污水箱下层422和污水箱上层421,但仍然与污水箱下层422和污水箱上层421之间保持密封。在所述污水箱420的上方包括一通气开口(图中未示出),该通气开口的末端连接一真空泵,在吸尘时所述风机将污水箱上层421的空气排出到大气中,其产生的真空吸力将所述吸尘口603处的灰尘、杂质和通过吸尘口603或专用喷水设备喷出的清水混合后产生的污水吸入所述污水箱上层421内。
在污水箱420的尾部260包括第一级过滤器620,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通过管道连接第四阀门284,第四阀门284通过管道T6连接第二级过滤器630。第二级过滤器630通过三通管510的第一进水管连接所述水泵500;所述三通管510的第二进水管512连接第五阀门285,所述第五阀门285通过管道连接清水箱410,清水箱410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污水下层422,由于所述管道的连通作用所述清水箱410和污水箱420的水位保持一致。所述水泵500的出水口501通过管道T4连接第一阀门281,第一阀门28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器200,过滤器200通过管道连接第二阀门282,第二阀门282通过管道T5连接污水箱420的上层;所述过滤器200通过管道连接第三阀门283,所述第三阀门283通过管道T6连接污水箱下层422;除此之外所述第一气阀301、第二气阀302、第三气阀303的也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滤器200上对应的位置。
下面分别对过滤系统120的各个部分进行介绍。
请参照图3所示的第一级过滤器620,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由多个围板组成,围板为金属钣金件或焊接件。围板包括表面具有孔隙的第一围板621、第二围板622以及与第一围板621以及第二围板622连接的第三围板623和第四围板624。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围板围成一个供过滤后的污水流通的流道625。第一围板621和第二围板622分别与污水箱420后方的箱壁605连接,所述第三围板623和第四围板624分别与污水箱420的侧壁连接,第二围板622和第四围板624的底部与所述污水箱420的底壁607连接,污水箱420的底壁607包括用于连接管道的开口,第一级过滤器620过滤后污水通过所述开口的流道流入所述第四阀门284。在所述第一围板621和第二围板622上包括密集呈阵列状分布的小孔626,这些小孔626用于过滤大的杂质,通过第一围板621所述倾斜的表面能够增大过滤板635的面积,从而增强过滤效果。所述围板过滤精度为10目,所述孔的直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重新选定。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与所述清水箱410不互通,污水经过所述围板上的孔进入内部并通过所述污水箱420的底壁607上的开口,连接部分均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技术实现密封,防止污水外泄。
请参照图4所示的第二级过滤器630。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整体为箱体结构,在箱体结构的底部侧壁上设置进水口641,该进水口641连接与所述第四阀门284连接的管道。在该箱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出水口642,该出水口642通过管道与水泵500的入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箱体结构的上方为一能够打开的第一密封盖体633,在所述过滤器200损坏时可以打开所述密封盖体633以检修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在所述第二级过滤器的下方为一能够打开的第二密封盖体634,所述第二密封盖体634在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损坏后可以打开检修。在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的内部包括一过滤板635,过滤板635为50目的过滤网,所述过滤板635沿着第二级过滤器630的第一端部倾斜延伸至第二端部,过滤板635的四周设置密封结构如垫片等进行四周密封(图中未示出),在过滤时所述污水能够从底部沿着向上穿过过滤板635,再通过所述出水口流出。
上述第二级过滤器630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其一倾斜设置的过滤板635相对于水平或竖直的过滤板635具有更大的过滤面积其效率更高;其二所述进水口在底部使得其中的杂质更容易形成自然沉降,不容易堵塞所述过滤板635;其三自然沉降的所述杂质能够通过底部的第二密封盖体634检修的方式快速排出到第二级过滤器630外。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板635可以与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的箱体板为一体结构,其可以使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参照图5所示的水泵500结构,所述水泵500结构的进水口连接一三通管510,所述三通管510的第二进水管512连接所述第五阀门285,三通管510的第一进水511连接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的出水口。所述水泵500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阀门281,水泵500的本体大致为圆柱状结构,水泵500本体设置在固定板503上,该固定板503通过常规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环卫车上。
在本申请中所述水泵500为增压泵,其能够增加所述出水口的水压,该增压泵一方面提供较强的污水过滤速度,另一方面能够为所述过滤器200的滤芯210提供正压。
所述水泵500的内部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照图6所示的过滤器200的结构,所述过滤器200主体分为三个部分。包括设置在上方的头部230、设置在下方的尾部260、设置在头部230和尾部260中间的中部240。所述头部230、尾部260、中部240均为金属结构,所述金属为不易生锈的合金或包含镀层的金属构成、所述金属包含但不限于:铜、铝合、不锈钢、钛,以及上述金属的合金。所述中部240的外层固定有多个支撑脚241,这些支撑脚241通过与所述中部240外层弧度贴合的贴合片242与所述中部240外层连接。至少设置三个所述支撑角以使得所述过滤器200保持稳定,每个所述支撑脚241包括两侧的加强板243和底部的底板244,在所述底部的底板244上方设置一固定孔245,该固定孔245用于将所述支撑脚241固定在环卫车的结构件上。
继续参照图5,所述中部240的最外层为密封金属薄壁结构。该金属薄壁结构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头部230和尾部260的外边缘密封连接,该密封结构防止水从所述过滤器200泄露。在所述金属薄壁结构的上方还包括一清水出口204,该清水出口204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阀门283连通,第三阀门283进一步通过管道(如图1所示)与所述污水箱420的下层连接。同时所述最外层还设置用于连接第一气阀301、第二气阀302的孔。
最外层内部还包括加强筋246以及用于形成第四腔体的隔板。如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最外层的内部包括第一连加强筋247、第二加强筋248,这两个加强筋的作用是增加所述最外层薄壁结构的强度,防止其因为压力或外力发生变形而影响寿命。所述加强筋246不与内部的过滤器200的罩管220发生触碰,在所述加强筋246的与罩管对应的位置形成弧形凹陷249结构以避让所述罩管。所述最外层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第一隔板251和第二隔板252,第一隔板251和第二隔板252靠近头部230和尾部260被设置在图中两个加强筋246的外侧。所述第一隔板251的最外层边缘与所述最外层的内壁密封连接,两者连接可以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焊接等密封方式,所述第一隔板251上包括三个可供所述罩管通过的开孔250,这三个开孔250的边缘与所述罩管220的上端口222密封连接,该密封连接使得第一隔板251形成第四腔体294,所述第四腔体294的内部暴露一部分的所述滤芯210,滤芯210正常工作时所述第四腔体294内部内会从滤芯210进入清水。同样第二隔板252与罩管220的外壁密封连接,在所述底部形成第六腔体296。三个开孔250的边缘与滤芯210之间形成间隙。
继续参照图5和图6,所述第一隔板251、第二隔板252所述罩管220和所述最外层的结构围成了第一腔体291。而在所述三个罩管的内部为第二腔体292,并且第一腔体291、第二腔体292通过所述罩管底部的过孔221连通、第二腔体292和第四腔体294通过所述间隙G连通,所述罩管220底部的过孔221沿着罩管底部周向设置多个以使得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之间水流均匀、通畅。
由于所述过孔221设置在所述罩管220的底部当需要反向清洗时向第一腔体291内增加气压,空气在水的上方将水从底部的通孔排到第二腔体292,在通过第二腔体292回流到所述滤芯210内部。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可以省略所述第二隔板252从而保持所述罩管底部为开放的状态,在过滤或清洗过程中水流通过罩管220底部的开口在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之间交换;进一步的这种底部开放的罩管220,可以省略所述通孔221。
参照图7所示的罩管的内部结构,所述滤芯210并未居中,这种结构排布使得三个滤芯210向过滤器200的中心靠拢,有利于缩小过滤器200整体的直径结构。所述滤芯210的整体嵌套在所述罩管220的内部,滤芯210的上方固定在所述头部230上,滤芯210的下部固定在尾部260上,滤芯210的上下两端连通污水出口203和污水入口202。在滤芯210的周壁上密布微孔211结构,当污水从所述污水入口202流向污水出口203时部分的水穿过所述微孔211进入所述第二腔体292成为清水。
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本申请中所述滤芯210为陶瓷滤芯210,其表面具有1-10毫米的微孔211,孔径可以根据技术条件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滤膜流道孔径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选择,孔径为3~10mm。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滤芯210周身有纳米涂层,过滤精度100~500纳米。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级过滤器、第二级过滤器、过滤器的过滤精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例如可以是厘米级、毫米级、微米级、纳米级。
下面结合图8和图9所述过滤器200的头部230和尾部260整体结构相同。过滤器200的头部230包括一拱形顶盖231,在所述拱形顶盖231上设置可以拆解的法兰件232,该法兰件232用于检修时拆开。拱形顶盖231上还设置所述过滤器200的出水口203,所述过滤器200的出水口203与管道连接,通过该管道所述污水被排到所述污水箱上层421。所述拱形顶盖231上包括一调压表234。头部还设置一第三隔板235,该隔板的第一面与头部的拱形顶盖231密封连接,第三隔板235与所述拱形顶盖231形成第五腔体295,第五腔体295与所述出水口203连通,该隔板235的第二面用于连接所述滤芯210的污水出口,其包括与尾部套接管262结构相同的套接管。
尾部还设置一第四隔板261,该隔板的第一面与尾部的拱形顶盖265密封连接,第四隔板261与所述拱形顶盖265形成第三腔体293,第三腔体293与污水入口202连通,该隔板261的第二面用于连接所述滤芯210的污水出口。在所述第三隔板261的第二面包括用于连接滤芯210污水入口一端的套接管262,所述套接管262突出于第四隔板261的表面,套接管262与所述滤芯210密封连接以防止其内部的污水外溢。尾部的拱形顶盖265上包括一压力表234,用于测量第三腔体内的压力。
第一气阀301的出气口深入到所述第一腔体291内部,第三气阀303的出气口深入到所述尾部260拱形顶盖265的内部。第一气阀301和第三气阀303均包括一能够调压的表头305以及连接到拱形顶盖231内部的管道,所述管道内部包括单向阀,该单向阀能够防止拱形顶盖231内的污水回流到气阀内部损坏所述气阀连接的供气系统。所述气阀上的调压表可以根据不同的清洗条件进行调节。
与第一气阀301和第二气阀302不同,所述第二气阀302连通第一腔体291和第四腔体294,第二气阀302仅作为开关件其并不向所述过滤器200中输送任何气体,第一腔体291和第四腔体294气体流动的过程中,所述气阀允许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气体或水流入所述第四腔体294内,使得第一腔体291和第四腔体294之间压力平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压表以及控制气阀内部气流流通的阀门为电控系统,其能够连接到循环系统或车载系统控制器自动控制其开关的过程,以实现所述清洗过程自动化。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气阀303可选的与第六腔体296连接,在与第六腔体296连接时气体通过所述滤芯210回流,由于所述滤芯210表面的微孔211,气体在污水内形成致密的气泡具有更好的清洗效果。
下面介绍过滤污水过滤和清洁过滤器200的过程。
在所述水循环系统正常工作时,吸尘系统110将水箱中的清水抽出,被抽出的清水通过吸尘系统110的喷水系统喷射到路面上清扫路面。在路面上形成污水,所述污水经过吸尘系统110的吸尘口603吸入进入污水箱420的上层,过滤系统120的水泵500持续的抽取污水,污水经过第一级过滤器620上的孔,所述第一级过滤器620将污水中的大杂质(例如落叶、树枝、杂草、石块),经过初步过滤的污水进入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污水经过第二级过滤器630上的孔,所述第二级过滤器630进一步过滤水中的杂质,这些杂质包括大颗粒的泥沙、树叶碎片、颗粒物等。经过过滤后被水泵500输送到所述过滤器200内。所述污水经过过滤器200的污水入口后,所述污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污水经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流出到所述污水箱420内。第二部分污水中的水分子穿过所述滤芯210上的微孔211经过进入所述第二腔体292形成清水,随后清水经过所述第二腔体292与第一腔体291之间的过孔221后进入所述第一腔体291,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清水出口204到达所述污水箱420的下层。
本实施例提供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清洗方法。
第一种清洗方法。在环卫车进行吸尘时进行。环卫车吸尘过程中,所述第三气阀303向所述尾部260的拱形盖内(第三腔体293)通入空气;被通入空气的污水混合气泡进入所述滤芯210后对当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小的涡流,使水产生弱的水流动,这种水流动可以带动污水中悬浮其中的杂质快速上升使得杂质尽量多的通过污水出口203排到污水箱上层421中,减少在滤芯210上的附着。同时,气泡的机械作用也可以将部分附着在滤芯210表面的污垢松动随着污水进入污水箱420的上层。这种方案可以伴随环卫车吸尘工作同时进行,不需要停机维护,其能够延长滤芯210的寿命。
可选的,所述第三气阀303可选地与第六腔体296连接或第三气阀303分出一路气流与第六腔体296连接,从而在污水中形成致密的小气泡与所述拱形盖内的大气泡混合形成大小不同的混合气泡,从而增强清洗效果。
第二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所述水泵500需要停机,水泵500停机后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对所述过滤器200并打开第三气阀303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三阈值打开第二阀门282,使得所述滤芯210以及第三腔体293内的污水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一气阀301同时打开。第一气阀301同时打开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加速所述过滤器200内的气压快速达到所述第二阈值以加速所述过滤器200的清洗耗时让环卫车快速地重新投入工作。其二所述第一气阀301内的气压能够使得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内的清水在所述第二阀门282打开时透过滤芯210的微孔211回流,从而将附着在滤芯210的内表面的杂质反冲掉并且被反冲的杂质随着所述污水水流排出到所述污水箱上层421中,从而强化了清洁效果。
在本清洗方法中所述第二气阀302为关闭状态,但第二气阀302的关闭或打开状态均不影响整体的清洗效果。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使用清水清洗所述过滤器200。在所述水泵500停机前,先关闭所述第四阀门284并打开第五阀门285,使得清水箱410内的清水进入所述滤芯210先对所述滤芯210进行预清洗。进行预清洗后再执行上述第二种清洗方法。
第三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所述第一阀门281、第三阀门283关闭,第一气阀301用于向所述腔体通入气体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221和所述第二腔体292回流至所述滤芯210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在清洗过程中可以看出所述过孔221处于罩管的底部,随着空气的被通入第一腔体291内,由于所述罩管除了所述过孔221之外的地方都是密闭的,在空气气压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底部的过孔221进入第二腔体292,再通过第二腔体292回流到滤芯210内,从而对附着在所述滤芯210上的杂质形成反冲清洗的作用。
所述回流的清水从底部的过孔221进入罩管220,并沿着罩管向上回流,使得清水均匀通过所述整个滤芯210,滤芯210内部整体获得完整的清洗。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罩管220的底部可以是开放的状态,其底部开口不与过滤器200的气体位置密封,这样其底部的开口可以代替所述过孔221的作用让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回流到第二腔体292内。此种罩管的结构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罩管220底部为非密封的开口结构能够减少加工工艺和材料的使用,其二从第一腔体291回流到第二腔体292内的水不集中在某一过孔221所在的位置更为均匀,能提高所述滤芯210整体的清洗效果,使得滤芯210内部被更均匀的清洗。
第四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并打开第一气阀301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282,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221和所述第二腔体292回流至所述滤芯210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203排出。
该清洗方法水流同样通过所述过孔221从第一腔体291流入所述第二腔体292,并通过第二腔体292回流到滤芯210内对所述滤芯210内壁附着的杂质清洗。但相对于第三种清洗方法而言该清洗方法所使用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其关闭所有流出阀门对所述过滤器200进行预加压,在清水反流时能够对所述滤芯210上的杂质形成更强大的冲击其清洗效果也更好。
第五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并打开第一气阀301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81,使得所述第一腔体291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221和所述第二腔体292回流至所述滤芯210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入口排出。
该清洗方法的第二压力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和第三阈值。相对于第四种清洗方法而言,所述污水通过污水的入口以及水泵500回流到所述污水箱的上层中,其水流的流道更长,并且反流水流经水泵500,总体的水阻力大于第四种清洗方法的水流道阻力,因此其需要更大的压力阈值。
在本申请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291和第二腔体292的容积大于所述流道容积的总和使得完成一次清洗后流道中的污水能被完全被排到污水箱420的上层。
第六种清洗方法。在清洗所述滤芯210时,先关闭第一阀门281、第二阀门282和第三阀门283并打开第三气阀301对所述过滤器200预加压,所述过滤器200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281,使得所述流道内的污水反流至所述污水箱内清洗所述水泵、第二级过滤器630和第一级过滤器620。该方法可以对管道、和第一、第二级过滤器产生的阻塞进行单独清洗而不清洗所述过滤器。
使用该清洗方法过滤器200的滤芯210上的杂质、第二级过滤器630上的杂质以及第一级过滤器620上的杂质都能通过流道回流到污水箱420的上层。当循环系统发生阻塞时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将不同级过滤器200以及流道中可能的阻塞一次性全部疏通。
在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阈值为0.25MPa、第二阈值为0.3MPa、第三阈值为0.25MPa。

Claims (7)

1.一种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收集污水的吸尘系统;
用于过滤所述污水的过滤系统;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以及与过滤器污水入口连接的第一阀门、污水出口连接的第二阀门、清水出口连接的第三阀门;
所述过滤器包括连通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的滤芯,所述滤芯外周包括包围所述滤芯的密闭的罩管;
所述密闭的罩管与过滤器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第一腔体通过设置在所述密闭的罩管底部的过孔与密闭的罩管和滤芯之间的第二腔体连通,所述清水出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腔体连接用于清洗所述滤芯的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阀与高压气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清洗所述滤芯时,所述第一阀门、第三阀门关闭,第一气阀用于向所述第一腔体通入气体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第二腔体回流至所述滤芯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清洗所述滤芯时,先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并打开第一气阀对所述过滤器预加压,所述过滤器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一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二阀门,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第二腔体回流至所述滤芯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出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清洗所述滤芯时,先关闭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并打开第一气阀对所述过滤器预加压,所述过滤器内的压力值达到第二阈值后打开所述第一阀门,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清水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第二腔体回流至所述滤芯内,并通过所述污水入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污水出口的第二气阀,所述滤芯清洗完成后第二气阀打开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体通过污水出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滤芯与过滤器壁之间形成第四腔体,所述第二气阀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第四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卫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周身密布1-7毫米的微孔。
CN202310375375.5A 2023-04-10 2023-04-10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Active CN116332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5375.5A CN116332255B (zh) 2023-04-10 2023-04-10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75375.5A CN116332255B (zh) 2023-04-10 2023-04-10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2255A CN116332255A (zh) 2023-06-27
CN116332255B true CN116332255B (zh) 2024-04-23

Family

ID=8689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75375.5A Active CN116332255B (zh) 2023-04-10 2023-04-10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3225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4647A1 (en) * 1990-06-04 1991-12-05 Milos Krofta Water clarifying apparatus
JP2009241043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膜濾過装置の逆洗方法
CN203379689U (zh) * 2013-07-11 2014-01-08 厦门申颖科技有限公司 两相流冲洗装置
CN103933768A (zh) * 2013-01-22 2014-07-23 徐根富 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CN105435638A (zh) * 2016-01-13 2016-03-30 烟台海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单循环过滤系统的洗扫车
CN206184271U (zh) * 2016-08-19 2017-05-24 苏州恒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外压柱式膜组件
CN110627191A (zh) * 2019-09-06 2019-12-31 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和方法
CN110902762A (zh) * 2018-09-17 2020-03-2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自清洁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滤芯控制装置
CN216295367U (zh) * 2021-08-03 2022-04-15 南京国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反冲洗清除截留污堵物的滤芯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84647A1 (en) * 1990-06-04 1991-12-05 Milos Krofta Water clarifying apparatus
JP2009241043A (ja) * 2008-03-31 2009-10-22 Mitsui Eng & Shipbuild Co Ltd 膜濾過装置の逆洗方法
CN103933768A (zh) * 2013-01-22 2014-07-23 徐根富 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CN203379689U (zh) * 2013-07-11 2014-01-08 厦门申颖科技有限公司 两相流冲洗装置
CN105435638A (zh) * 2016-01-13 2016-03-30 烟台海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单循环过滤系统的洗扫车
CN206184271U (zh) * 2016-08-19 2017-05-24 苏州恒源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外压柱式膜组件
CN110902762A (zh) * 2018-09-17 2020-03-24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自清洁滤芯及具有该滤芯的滤芯控制装置
CN110627191A (zh) * 2019-09-06 2019-12-31 中信环境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预处理固液分离装置和方法
CN216295367U (zh) * 2021-08-03 2022-04-15 南京国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反冲洗清除截留污堵物的滤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2255A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18322A (zh) 清洁车
CN105464031B (zh) 一种带有双循环过滤系统的洗扫车
WO2013044803A1 (zh) 过滤装置总成和清洁车
JP2823095B2 (ja) 吸込み圧力容器
CN2860589Y (zh) 反冲洗组合过滤器
CN116332255B (zh) 环卫车水循环系统
WO2020108036A1 (zh) 一种洗扫车清洗水循环利用处理系统
CN1029545C (zh) 滤网过滤器
CN109224581A (zh) 刮刀式过滤器
KR101978129B1 (ko) 이물질을 여과하여 격리 수용할 수 있는 스트레이너
CN107030075A (zh) 一种自动收集废渣的水污分离系统
CN2074682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JP4135246B2 (ja) 濾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塗装工程用処理液循環装置
JP6459608B2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装置
WO2007004245A1 (en) Floating filtering particle filter for fluids with cleaning device and anti-reflux diffuser
JP2007090291A (ja) 水の濾過装置
CN219440862U (zh) 一种污水管道反冲洗设备
CN109876541A (zh) 高精度组合分离过滤器
JP4242994B2 (ja) 濾過装置
CN219031802U (zh) 一种中水再利用装置
CN218665561U (zh)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生物反应器
CN217287551U (zh) 一种用于专用车的捕雾器冲洗结构及专用车
CN220328038U (zh) 一种污水预处理装置
CN218687268U (zh) 一种污水分离装置
CN220520214U (zh) 一种循环用水的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