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25849A - 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5849A
CN116325849A CN202180068277.6A CN202180068277A CN116325849A CN 116325849 A CN116325849 A CN 116325849A CN 202180068277 A CN202180068277 A CN 202180068277A CN 116325849 A CN116325849 A CN 116325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node
iab
base station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82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代真人
张香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25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58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2Manipulation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第一方面,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并且包括以下步骤的通信控制方法:由中继节点执行从第一施主基站到第二施主基站的连接转换,该中继节点包括该中继节点控制下的用户设备;在执行连接转换之后,经由第二施主基站继续用户设备与第一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以及由第一施主基站通过使用该RRC连接经由第二施主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指示用户设备执行到第二施主基站的切换。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蜂窝通信系统的标准化项目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中,定义了被称为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的新中继节点(例如,参见“3GPP TS 38.300 V16.2.0(2020-07)”)。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参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并执行通信的中继。
发明内容
在第一方面,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并且包括以下步骤:由中继节点根据从施主基站配置的路由配置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中继节点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以及由中继节点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本地路由,该本地路由在不遵循路由配置的情况下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该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已经从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任一个中继目的地节点接收到故障发生通知。
在第二方面,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并且包括以下步骤:由中继节点执行从第一施主基站到第二施主基站的连接转换,该中继节点包括该中继节点控制下的用户设备;在执行连接转换之后,经由第二施主基站继续用户设备与第一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以及由第一施主基站通过使用该RRC连接经由第二施主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该切换命令指示用户设备执行到第二施主基站的切换。
在第三方面,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并且包括以下步骤:由中继节点接收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包括的目标中继节点的数据中继能力相关的能力信息,其中,中继节点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以及由中继节点基于该能力信息来控制数据中继。
在第四方面,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并且包括以下步骤:由中继节点根据从施主基站配置的路由配置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中继节点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以及由中继节点向施主基站发送改变路由配置的路由改变请求。
在第五方面,一种通信控制方法是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并且包括以下步骤:由中继节点根据从施主基站配置的路由配置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中继节点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由中继节点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本地路由,该本地路由在不遵循路由配置的情况下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以及向施主基站发送与本地路由相关的历史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蜂窝通信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了IAB节点、父节点和子节点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基站(gNB)的配置的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中继节点(IAB节点)的配置的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用户设备(UE)的配置的图。
图6是示出了与IAB-MT的RRC连接和NAS连接相关的协议栈的图。
图7是示出了与F1-U协议相关的协议栈的图。
图8是示出了与F1-C协议相关的协议栈的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的图。
图10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在切换命令传输时的协议栈的图。
图11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游中继操作的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游中继操作的图。
图13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游中继操作的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游中继操作的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1的操作的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2的操作的图。
图17是示出了BH RLF通知的类型的图。
图18是示出了所确定的用于避免重建到后代节点的解决方案的图。
图19是示出了在逐跳RLC ARQ的情况下用于UL数据的无损传递的机制的比较的图。
图20是示出了引入UL状态传递的选项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中,将参考附图描述蜂窝通信系统。在对附图的描述中,由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蜂窝通信系统的配置
在实施例中,将描述蜂窝通信系统的配置。图1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蜂窝通信系统1的配置的图。
蜂窝通信系统1是基于3GPP标准的第五代(5G)蜂窝通信系统。具体地,蜂窝通信系统1户的无线电接入方案是作为5G的无线电接入方案的新无线电(NR)。注意,长期演进(LTE)可以至少部分地应用于蜂窝通信系统1。
如图1所示,蜂窝通信系统1包括5G核心网(5GC)10、用户设备(UE)100、基站(被称为gNB)200和IAB节点300。每个IAB节点300是中继节点的示例。
下面将主要描述每个基站是NR基站的示例。然而,基站可以是LTE基站(即,eNB)。
5GC 10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11和用户平面功能(UPF)12。AMF 11是针对UE 100执行各种类型的移动性控制等的装置。AMF 11通过使用非接入层(NAS)信令与UE100进行通信,从而管理UE 100所存在于的区域的信息。UPF 12是执行用户数据的传输控制等的装置。
每个gNB 200是固定的无线通信节点并且管理一个或多个小区。术语“小区”用于指示无线通信区域的最小单位。术语“小区”可以用于指示用于执行与UE 100的无线通信的功能或资源。一个小区属于一个载波频率。
每个gNB 200经由被称为NG接口的接口与5GC 10互连。图1示出了连接到5GC 10的两个gNB,即gNB 200-1和gNB 200-2。
每个gNB 200经由被称为Xn接口的基站间接口与另一相邻gNB 200互连。图1示出了其中gNB 200-1连接到gNB 200-2的示例。
每个gNB200可以被划分为中央单元(CU)和分布式单元(DU)。CU和DU经由被称为F1接口的接口互连。F1协议是CU和DU之间的通信协议,并且包括与用于控制平面的协议相对应的F1-C协议和与用于用户平面的协议相对应的F1-U协议。
蜂窝通信系统1支持IAB,该IAB将NR用于回程以实现NR接入的无线中继。施主gNB200-1是与NR回程在网络端的终点节点相对应并且包括支持IAB的附加功能的施主基站。该回程可以经由多个跳(即,多个IAB节点300)来实现多跳。
图1示出了以下示例:IAB节点300-1无线连接到施主gNB 200-1,IAB节点300-2无线连接到IAB节点300-1,以及F1协议经由两个回程跳来发送。
UE 100是执行与小区的无线通信的移动无线通信装置。UE 1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装置,只要UE 100是执行与gNB 200或IAB节点300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即可。例如,UE 100是移动电话终端、平板终端、膝上型PC、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中的装置、车辆、或设置在车辆中的装置。UE 100经由接入链路无线连接到IAB节点300或gNB 200。图1示出了其中UE 100无线连接到IAB节点300-2的示例。UE 100经由IAB节点300-2和IAB节点300-1与施主gNB200-1间接通信。
图2是示出了IAB节点300、父节点和子节点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2所示,每个IAB节点300包括与基站功能单元相对应的IAB-DU和与用户设备功能单元相对应的IAB-移动终端(MT)。
IAB-MT的NR Uu无线接口上的相邻节点(即,上节点)可以被称为“父节点”。父节点是父IAB节点或施主gNB 200的DU。IAB-MT和每个父节点之间的无线电链路被称为回程链路(BH链路)。图2示出了其中IAB节点300的父节点是IAB节点300P1和300P2的示例。注意,朝向父节点的方向被称为上游。从UE 100来看,UE 100的上节点可以对应于父节点。
1AB-DU的NR接入接口上的相邻节点(即,下节点)可以被称为“子节点”。IAB-DU以与gNB 200相同和/或相似的方式管理小区。IAB-DU终止连接到UE 100和下IAB节点的NR Uu无线接口。IAB-DU支持用于施主gNB 200-1的CU的F1协议。图2示出了其中IAB节点300的子节点是IAB节点300C1至300C3的示例;然而,UE 100可以被包括在IAB节点300的子节点中。注意,朝向子节点的方向被称为下游。
基站的配置
在实施例中,将描述作为基站的gNB 200的配置。图3是示出了gNB 200的配置的图。如图3所示,gNB 200包括无线通信器210、网络通信器220和控制器230。
无线通信器210执行与UE 100的无线通信并且执行与IAB节点300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器210包括接收机211和发射机212。接收机211在控制器23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接收。接收机211包括天线,将由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接收信号),并向控制器230输出基带信号。发射机212在控制器23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发送。发射机212包括天线,将由控制器230输出的基带信号(发射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且从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
网络通信器220执行与5GC 10的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并且执行与另一相邻gNB200的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网络通信器220包括接收机221和发射机222。接收机221在控制器23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接收。接收机221从外部接收信号并向控制器230输出所接收到的信号。发射机222在控制器23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发送。发射机222向外部发射由控制器230输出的传输信号。
控制器230在eNB200中执行各种类型的控制。控制器23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与存储器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要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和要用于处理器进行的处理的信息。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单元(CPU)。基带处理器执行基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CPU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处理器执行以下所述的对层的处理。
中继节点的配置
在实施例中,将描述作为中继节点的IAB节点300的配置。图4是示出了IAB节点300的配置的图。如图4所示,IAB节点300包括无线通信器310和控制器320。IAB节点300可以包括多个无线通信器310。
无线通信器310执行与gNB 200的无线通信(BH链路)并且执行与UE 100的无线通信(接入链路)。可以分别提供用于BH链路通信的无线通信器310和用于接入链路通信的无线通信器310。
无线通信器310包括接收机311和发射机312。接收机311在控制器32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接收。接收机311包括天线,将由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接收信号),并向控制器320输出基带信号。发射机312在控制器32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发送。发射机312包括天线,将由控制器320输出的基带信号(发射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且从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
控制器320在IAB节点300中执行各种类型的控制。控制器32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与存储器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要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和要用于处理器进行的处理的信息。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CPU。基带处理器执行基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CPU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处理器执行以下所述的对层的处理。
用户设备的配置
在实施例中,将描述作为用户设备的UE 100的配置。图5是示出了UE 100的配置的图。如图5所示,UE 100包括无线通信器110和控制器120。
无线通信器110执行接入链路中的无线通信,具体地,与gNB 200的无线通信和与IAB节点300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器110可以执行辅链路中的无线通信,即,与另一UE100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器110包括接收机111和发射机112。接收机111在控制器12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接收。接收机111包括天线,将由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接收信号),并向控制器120输出基带信号。发射机112在控制器120的控制下执行各种类型的发送。发射机112包括天线,将由控制器120输出的基带信号(发射信号)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并且从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
控制器120在UE 100中执行各种类型的控制。控制器120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和与存储器电连接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要由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和要用于处理器进行的处理的信息。处理器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CPU。基带处理器执行基带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编码和解码等。CPU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从而执行各种类型的处理。处理器执行以下所述的对层的处理。
协议栈的配置
在实施例中,将描述协议栈的配置。图6是示出了与IAB-MT的RRC连接和NAS连接相关的协议栈的图。
如图6所示,IAB节点300-2的IAB-MT包括物理(PHY)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和非接入层(NAS)层。
PHY层执行编码和解码、调制和解调、天线映射和解映射、以及资源映射和解映射。在IAB节点300-2的IAB-MT的PHY层与IAB节点300-1的IAB-DU的PHY层之间经由物理信道来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
MAC层执行数据的优先级控制、通过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重传处理、随机接入过程等。在IAB节点300-2的IAB-MT的MAC层与IAB节点300-1的1AB-DU的MAC层之间经由传输信道来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IAB-DU的MAC层包括调度器。调度器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确定传输格式(传输块大小、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和要分配的资源块。
RLC层通过使用MAC层和PHY层的功能向接收端上的RLC层发送数据。在IAB节点300-2的IAB-MT的RLC层与IAB节点300-1的IAB-DU的RLC层之间经由逻辑信道来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
PDCP层执行首部压缩和解压缩、以及加密和解密。在IAB节点300-2的IAB-MT的PDCP层与施主gNB200的PDCP层之间经由无线电承载来发送数据和控制信息。
RRC层根据无线电承载的建立、重建和释放来控制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在IAB节点300-2的IAB-MT的RRC层与施主gNB 200的RRC层之间发送用于各种配置的RRC信令。在具有到施主gNB 200的RRC连接的情况下,IAB-MT处于RRC连接状态。在不具有到施主gNB 200的RRC连接的情况下,IAB-MT处于RRC空闲状态。
位于RRC层之上的NAS层执行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等。在IAB节点300-2的IAB-MT的NAS层与AMF 11之间发送NAS信令。
图7是示出了与F1-U协议相关的协议栈的图。图8是示出了与F1-C协议相关的协议栈的图。这里,示出了其中施主gNB 200被划分为CU和DU的示例。
如图7所示,IAB节点300-2的IAB-MT、IAB节点300-1的IAB-DU、IAB节点300-1的IAB-MT、以及施主gNB 200的DU中的每一个包括作为RLC层的上层的回程适配协议(BAP)层。BAP层是执行路由处理以及承载映射和解映射处理的层。在回程中,互联网协议(IP)层经由BAP层发送,以允许通过多个跳进行路由。
在每个回程链路中,通过回程RLC信道(BH NR RLC信道)发送BAP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在每个BH链路中配置多个回程RLC信道可以实现业务的优先级和服务质量(QoS)控制。BAP PDU和回程RLC信道之间的关联由每个IAB节点300的BAP层和施主gNB 200的BAP层来执行。
如图8所示,F1-C协议的协议栈包括应用协议(F1AP)层和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层,其分别代替在图7中示出的用于用户平面的GPRS隧道协议(GTP-U)层以及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层。
第一实施例
将预先假设如上所述的蜂窝通信系统1的配置来描述蜂窝通信系统1的操作。
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了IAB节点300(具体地,IAB-MT)执行施主gNB 200之间的连接转换的场景。IAB节点300可以是移动IAB节点300。连接转换是指切换或RRC重建。切换是指处于RRC连接状态的IAB-MT转换小区的操作。RRC重建是指处于RRC连接状态的IAB-MT响应于检测到无线电链路故障而与另一小区重连的操作。在下文中,将描述其中连接转换是切换的示例;然而,连接转换可以是RRC重建。
在IAB节点300执行施主gNB 200之间的连接转换的场景中,在IAB节点300的控制下的UE 100的操作成为问题。具体地,当IAB节点300执行施主gNB 200之间连接转换时,在IAB节点300的控制下的UE 100可能需要新的操作。然而,从后向兼容性的角度来看,改变UE100的操作并不是优选的。
第一实施例是实现IAB节点300中的施主gNB 200之间的连接转换(例如,切换)的示例,其中仅在网络端(IAB节点侧)上有操作改变,而对UE100端是透明的。这种切换可以被称为CU间切换。
具体地,在第一实施例中,首先,包括IAB节点300控制下的UE 100的IAB节点300执行从作为第一施主基站的源施主gNB200S到作为与第一施主基站不同的第二施主基站的目标施主gNB 200T的切换。其次,即使在执行切换时,UE 100与源施主gNB 200S之间的RRC连接也经由目标施主gNB 200T继续。第三,源施主gNB 200S通过使用RRC连接来经由目标施主gNB 200T向UE 100发送指示切换到目标施主gNB 200T的切换命令。
换言之,UE 100和源施主gNB 200之间的RRC连接(和PDCP连接)经由目标施主gNB200继续处于已建立状态,并且源施主gNB 200S通过使用RRC连接向UE 100发送切换命令。因此,可以在不对UE 100做出操作改变的情况下实现IAB节点300中的施主gNB 200之间的切换。
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源施主gNB 200S和目标施主gNB 200T之间建立数据路径。从IAB节点300中的切换直到UE 100中的切换完成,可以经由数据路径执行转发UE 100的数据的处理(即,数据转发)。即使在首先执行IAB节点300中的切换并然后执行UE 100中的切换时,这也可以抑制UE 100的数据的丢失。
图9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操作的图。
如图9所示,在步骤S101中,UE 100处于UE 100已经与源施主gNB200S建立了RRC连接的状态(RRC连接状态)。
在步骤S102中,IAB节点300(IAB-MT)处于IAB节点300已经与源施主gNB 200S建立了RRC连接的状态(RRC连接状态)。在IAB节点300和源施主gNB200S之间可以存在至少一个中间IAB节点。UE 100在IAB节点300(IAB-DU)的控制下。换言之,UE 100使用IAB节点300(IAB-DU)的小区作为UE 100的服务小区。
在步骤S103中,IAB节点300(IAB-MT)执行RRC重建或从源施主gNB 200S到目标施主gNB 200T的切换。这里,基于IAB节点300(IAB-MT)执行切换的假设来提供描述。
在步骤S104中,作为切换的结果,IAB节点300(IAB-MT)建立与目标施主gNB 200T的RRC连接。
此时,UE 100的RRC层和PDCP层仍然连接到源施主gNB 200。因此,UE 100既不能在C平面上也不能在U平面上执行与目标施主gNB 200T的通信。
这里,在源施主gNB 200S和目标施主gNB 200T之间形成隧道(即,用于数据转发的路径)。该隧道可以被配置在基站间接口上,或者可以经由核心网来配置。
在步骤S105中,UE100向IAB节点300发送上行链路用户数据。IAB节点300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06中,IAB节点300向目标施主gNB 200T发送来自UE 100的用户数据。目标施主gNB 200T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07中,目标施主gNB 200T向源施主gNB 200S转发在步骤S106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数据转发)。源施主gNB 200S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08中,源施主gNB 200S向核心网的UPF 12转发在步骤S107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
在步骤S109中,源施主gNB 200S从核心网的UPF 12接收下行链路用户数据。
在步骤S110中,源施主gNB 200S向目标施主gNB 200T转发在步骤S109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数据转发)。目标施主gNB 200T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11中,目标施主gNB 200T向IAB节点300转发在步骤S110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IAB节点300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12中,IAB节点300向UE 100发送(中继)在步骤S111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
以这种方式,经由源施主gNB 200S与目标施主gNB 200T之间的隧道以及目标施主gNB 200T,继续进行UE 100与源施主gNB 200S之间的用户数据发送和接收。
在步骤S113中,源施主gNB 200S经由源施主gNB 200S和目标施主gNB 200S之间的隧道向目标施主gNB 200T发送指示UE 100执行到目标施主gNB 200T的切换的切换命令(HO命令)。目标施主gNB 200接收切换命令。
在步骤S114中,目标施主gNB 200T向UE 100发送包括在步骤S113中接收到的切换命令的RRC消息(RRC重新配置)。具体地,目标施主gNB 200T经由IAB节点300向UE 100发送该RRC消息。UE 100接收该RRC消息。
图10是示出了在传输切换命令时的协议栈的图。如图10所示,经由目标施主gNB200T和IAB节点300将切换命令(RRC重新配置)从源施主gNB 200S的RRC层发送给UE 100的RRC层。通过基站间通信来执行源施主gNB 200S和目标施主gNB200T之间的通信。图9示出了使用GTP的示例,但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Xn-AP,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切换命令被包括(封装)在要被发送的Xn-AP消息的RRC容器中。
再次参考图9,在步骤S115中,响应于切换命令,UE 100向目标施主gNB 200T发送指示切换完成的RRC消息(RRC重新配置完成)。具体地,UE 100经由IAB节点300向目标施主gNB 200T发送该RRC消息。目标施主gNB 200T接收该RRC消息。这里,UE 100继续在IAB节点300的控制下,因此可以执行无RACH切换,在该切换中省略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和随机接入响应的接收。在这种情况下,在切换命令中,可以向UE 100指示无RACH切换。
在步骤S116中,作为切换的结果,UE 100建立与目标施主gNB 200T的RRC连接。从此时起,UE 100的用户数据被转换到与目标施主gNB 200T的通信。
在步骤S117中,UE 100向IAB节点300发送上行链路用户数据。IAB节点300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18中,IAB节点300向目标施主gNB 200T发送在步骤S117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目标施主gNB 200T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19中,目标施主gNB 200T向核心网的UPF 12转发在步骤S118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
在步骤S120中,目标施主gNB 200T从核心网的UPF 12接收下行链路用户数据。
在步骤S121中,目标施主gNB 200T向IAB节点300转发在步骤S120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IAB节点300接收用户数据。
在步骤S122中,IAB节点300向UE 100发送(中继)在步骤S121中接收到的用户数据。
第二实施例
将主要关注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来描述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是与IAB拓扑中的负荷平衡相关的实施例。在IAB节点300中,IAB拓扑中的路径基本上是基于路由表(BAP路由ID和路径ID)以半固定方式确定的,并且施主gNB200的CU统一管理路由表。然而,多条路径的高效使用可以实现更动态的负荷平衡。
在第二实施例中,IAB节点300在考虑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多条路径)中的每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能力的情况下执行高效数据中继。具体地,在第二实施例中,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的IAB节点300接收与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包括的目标IAB节点300的数据中继能力相关的能力信息。然后,IAB节点300基于所接收到的能力信息来控制数据中继。
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指示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包括的目标IAB节点300的下一跳中是否存在多个节点的信息。当目标IAB节点300的下一跳中存在多个节点时,可以认为目标IAB节点300具有较大数据中继能力。因此,优先地向这种目标IAB节点300中继数据使得能够高效地使用多条路径。
IAB节点300可以接收与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每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相关的能力信息,并且基于所接收到的能力信息来控制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每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传输比例。例如,IAB节点300向具有较大数据中继能力的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继较多的数据,并且向具有较小数据中继能力的其他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继较少的数据。
如上所述,IAB节点300根据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路由表)从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当满足预定条件时,IAB节点300可以执行在不遵循路由配置的情况下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的本地路由。这里,预定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已经从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任一个中继目的地节点接收到故障发生通知或本地路由请求。
如上所述,基本上,IAB节点300根据来自施主gNB 200S的配置执行路由,并且在中继目的地节点中发生故障或发生来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请求的情况下,IAB节点300本身执行本地路由。以这种方式,IAB节点300可以根据情况来向适当的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继数据。
(1)上游中继操作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上游中继操作。
图11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游中继操作的图。在上游中继操作中,IAB节点300的中继源节点是IAB节点300的子节点,并且IAB节点300的中继目的地节点是IAB节点300的父节点。
如图11所示,形成了包括IAB节点300、其他IAB节点300a至300g、以及施主gNB 200的IAB拓扑。IAB节点300从其子节点(其可以是UE 100)接收上行链路分组(UL分组)。IAB节点300基于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和在上行链路分组的首部中包括的信息(BAP路由ID)来将所接收到的上行链路分组中继到IAB节点300a和/或IAB节点300b,该IAB节点300a和/或IAB节点300b中的每一个是父节点。
IAB节点300a至300g中的每个IAB节点向子节点发送指示IAB节点300a至300g中的每个IAB节点的下一跳中是否存在多个节点的信息,作为IAB节点300a至300g中的每个IAB节点的能力信息。在上游中继操作中,这种能力信息被称为“BH连接信息”。下面将描述BH连接信息的具体示例。通过IAB节点300向其子节点发送这种BH连接信息,子节点可以识别其父节点的潜在能力,因此可以在进行本地路由时执行高效数据中继。
其节点包括一个下一跳节点的BH被称为“单BH”,并且其节点包括两个下一跳节点的BH被称为“双BH”。在图11的示例中,IAB节点300b、300c、300e、300f和300g中的每一个是单BH。相比之下,IAB节点300a和300d中的每一个是双BH,双BH可以被认为具有比单BH更大的数据中继能力。注意,对于双BH,可以通过双连接的方式建立双工连接。
例如,IAB节点300基于父节点(IAB节点300a和300b)的BH连接信息来确定传输比例。由于IAB节点300a是双BH且IAB节点300b是单BH,因此父节点的BH链路的总数量是3。因此,当IAB节点300执行本地路由时,IAB节点300将IAB节点300a的传输比例配置为“2/3”并且将IAB节点300b的传输比例配置为剩余的“1/3”。注意,某个父节点的传输比例可以被配置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传输比例的确定可以被认为是路径选择(路径转换)。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游中继操作的图。该操作可以由IAB节点300来执行,并且该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BAP层和/或IAB-MT来执行。
如图12所示,在步骤S201中,IAB节点300基于从施主gNB200配置的路由配置来执行路由。
在步骤S202中,IAB节点300确定是否已经满足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例如,该开始条件是以下各项之一。可以从施主gNB 200向IAB节点300配置用于定义开始条件的参数(阈值等)。
-条件:已经从父节点接收到BH故障发生通知:
例如,在作为BAP层的消息的BH RLF指示上从父节点向IAB节点300发送父节点中的BH故障发生通知。BH故障发生通知可以是指示在父节点的BH中已经发生无线电链路故障(RLF)的通知,可以是指示父节点处于从BH的RLF恢复的处理的中间过程中的通知,或者可以是指示从父节点的BH的RLF恢复失败的通知。
-条件:到某个父节点的上行链路吞吐量已经下降到或低于某个值:
例如,从IAB节点300发送给某个父节点的调度请求(SR)已经被忽略一定次数或更多次(例如,没有返回上行链路授权)的情况可属于该条件。比较父节点的上行链路吞吐量并且在过去某个时间段内上行链路吞吐量之间已经发生某个差异(偏差)或发生更大差异的情况(以及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的情况)可属于该条件。某个父节点的上行链路吞吐量已经下降到或低于某个值的情况(以及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的情况)可属于该条件。
-条件:已经从父节点接收到本地路由请求:
本地路由请求可以在BAP层的消息上从父节点发送。可以经由父节点在F1消息或RRC消息上从施主gNB 200发送本地路由请求。IAB节点300可以发送对来自父节点的本地路由请求的响应,或者可以向父节点通知下面将描述的传输比例。
本地路由请求可以包括要遭遇本地路由的目标承载(或RLC信道或逻辑信道)的标识符。IAB节点300对目标承载(或RLC信道或逻辑信道)执行本地路由,并且不对非目标承载(或RLC信道或逻辑信道)执行本地路由(即,根据路由表对非目标承载执行路由)。
-条件:IAB节点300或其子节点的上行链路缓冲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某个值(并且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
例如,IAB节点300可以基于从子节点接收到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来识别子节点的上行链路缓冲量。BSR可以考虑子节点的子节点(即,孙节点)的上行链路缓冲量。由BSR指示的上行链路缓冲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某个值的情况(以及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的情况)可属于该条件。
如果不满足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步骤S202:否),则IAB节点300继续基于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进行路由(步骤S201)。
相比之下,如果满足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步骤S202:是),则IAB节点300开始与本地路由相关的操作。注意,仅当施主gNB 200允许本地路由的执行时,IAB节点300才能够执行本地路由。通过使用BAP层的消息(BAP控制PDU)、系统信息(SIB1)、RRC重新配置等来执行该允许。可以针对每个承载(RLC信道)来配置是否可以执行本地路由,或者可以针对所有承载共同地配置是否可以执行本地路由。与这种配置一起,可以配置要应用上述条件中的哪个条件和用于确定该条件的阈值。
在步骤S203中,IAB节点300接收每个父节点的BH连接信息。注意,步骤S203可以在步骤S202之前执行。
父节点的BH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父节点是单BH还是双BH(或三重BH)的信息。父节点的BH连接信息可以包括指示父节点的BH数量的数值。BH连接信息还可以包括与每个BH链路的能力相关的信息。例如,与每个BH链路的能力相关的信息可以是指示从由每个BH链路的带宽、分量载波的数量和频带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项的信息,或者可以是指示每个BH链路的平均吞吐量(或最大吞吐量,或保证比特率(GBR))的信息。
可以将BH连接信息从父节点发送给IAB节点300。例如,BH连接信息可以是BAP控制PDU中包括的信息元素或由父节点发送的系统信息(例如,SIB1)。当父节点是双BH(或三重BH)时,父节点可以发送BH连接信息,并且当父节点是单BH时,父节点可以不发送BH连接信息。IAB节点300根据是否存在BH连接信息的传输来区分单BH和双BH。
备选地,可以将BH连接信息从施主gNB 200发送给IAB节点300。BH连接信息可以是施主gNB 200发送的RRC消息(例如,RRC重新配置)或F1消息(例如,DL信息传输)中包括的信息元素。
在步骤S204中,IAB节点300基于在步骤S203中接收到的BH连接信息来确定上行链路分组传输比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当一个父节点是双BH且另一父节点是单BH时,IAB节点300将该一个父节点的传输比例配置为“2/3”,并且将该另一父节点的传输比例配置为“1/3”。这里,例如,当传输比例被配置为0:1时,认为已经转换了传输目的地(已经执行本地转换)。IAB节点300可以基于BH连接信息中包括的信息(例如,与每个BH链路的能力相关的信息)来调整或确定传输比例。IAB节点300可以基于到每个父节点的先前传输的吞吐量历史(或到子节点的上行链路授权的历史(即,接收吞吐量))来调整或确定传输比例。
在步骤S205中,IAB节点300基于在步骤S204中确定(和调整)的传输比例来执行上行链路分组的本地路由。IAB节点300可以改变遭遇本地路由的上行链路分组的首部。例如,在BAP首部中,可以改变路由ID,并且可以提供指示已经执行了本地路由的标识符。
在步骤S206中,IAB节点300确定是否已经满足本地路由的结束条件。该结束条件可以是与上述开始条件相反的条件。例如,该结束条件是从由以下条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条件:已经从父节点接收到BH恢复成功通知、已经恢复了到某个父节点的吞吐量、已经接收到本地路由停止请求、以及已经改善了子节点(和孙节点)的缓冲区状态。该结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本地路由允许已经被施主gNB 200取消(被配置为“未允许”)。
当不满足本地路由结束条件时(步骤S206:否),IAB节点300继续进行本地路由(步骤S205)。相比之下,当满足本地路由的结束条件时(步骤S206:是),IAB节点300基于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来执行路由(步骤S201)。
(2)下游中继操作
在第二实施例中,将描述下游中继操作。
图13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游中继操作的图。在下游中继操作中,IAB节点300的中继源节点是IAB节点300的父节点,并且IAB节点300的中继目的地节点是IAB节点300的子节点。在下游中继操作中,将上述上游中继操作中的父节点和子节点彼此替换。注意,图13示出了其中每个IAB节点300是双BH并且在IAB节点300与目的地节点(目的地)之间存在四条路径的示例。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下游中继操作的图。该操作可以由IAB节点300来执行,并且该操作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BAP层和/或1AB-DU来执行。这里,将主要描述与上游中继操作的不同之处。
如图14所示,在步骤S301中,lAB节点300基于从施主gNB200配置的路由配置来执行路由。
在步骤S302中,IAB节点300确定是否已经满足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例如,该开始条件是以下各项之一。可以从施主gNB200向IAB节点300配置用于定义开始条件的参数(阈值等)。仅当施主gNB200允许(配置)本地路由时,IAB节点300才能够执行本地路由。可以通过使用F1消息(F1AP)、RRC消息或BAP消息来执行该允许。可以针对每个承载(RLC信道)配置该允许,或者可以针对所有承载共同地配置该允许。该允许可以是指令。可以配置要应用以下条件中的哪个条件和用于确定该条件的阈值。
-条件:某条路径的吞吐量已经下降到或低于某个值(并且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
-条件:某个子节点的无线电状态已经劣化(并且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
例如,IAB节点300可以基于来自子节点的测量报告和/或针对子节点的调度结果(MCS等)来确定无线电状态。
-条件:某个子节点的可用缓冲区大小低于某个值(并且该状态持续了某个时间段或更长时间段):
例如,IAB节点300的IAB-DU向子节点发送流控制轮询BAP控制PDU,并从子节点接收流控制反馈BAP控制PDU。然后,IAB节点300(IAB-DU)识别由流控制反馈BAP控制PDU指示的可用缓冲区大小(可用缓冲量)并执行确定。
当不满足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时(步骤S302:否),IAB节点300继续基于从施主gNB200配置的路由配置进行路由(步骤S301)。
相比之下,当满足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时(步骤S302:是),IAB节点300开始与本地路由相关的操作。IAB节点300可以从路由配置中选择具有相同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将下行链路分组发送给与路径相对应的IAB节点。IAB节点300可以改变遭遇本地路由的下行链路分组的首部。例如,在BAP首部中,可以改变路由ID,并且可以提供指示已经执行了本地路由的标识符。
在步骤S303中,IAB节点300可以从每个子节点接收可用缓冲区大小信息。
在步骤S304中,IAB节点300选择下游路径和/或确定子节点的传输比例。具体地,IAB节点300从所存储的路由配置中选择具有相同目的地的其他路径。IAB节点300可以选择多条路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300可以通过与上述上游中继操作相同和/或类似的方式来确定传输比例。可以事先配置从施主gNB 200到IAB节点300的可选路径的组合。
在步骤S305中,IAB节点300根据步骤S304的结果执行本地路由。
在步骤S306中,IAB节点300确定是否已经满足本地路由的结束条件。该结束条件可以是与上述开始条件相反的条件。例如,该结束条件是从由以下条件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条件:某条路径的吞吐量已经恢复到或超过某个值、子节点的无线电状态已经恢复到或超过某个值、以及子节点的可用缓冲区大小已经恢复到或超过某个值。该结束条件可以包括以下条件:本地路由允许已经被施主gNB 200取消(被配置为“未允许”)。
当不满足本地路由结束条件时(步骤S306:否),IAB节点300继续进行本地路由(步骤S305)。相比之下,当满足本地路由的结束条件时(步骤S306:是),IAB节点300基于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来执行路由(步骤S301)。
第二实施例的变型1
将主要关注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来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变型1。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施主gNB 200可能无法识别由IAB节点300执行的本地路由的细节(何时已经执行了本地路由以及已经执行了多少次本地路由)。当执行本地路由时,由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可能具有缺陷,或者在IAB拓扑中可能已经发生故障。因此,施主gNB 200优选地能够识别本地路由的细节。由此,例如,施主gNB 200可以优化路由配置。
在本变型例中,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的IAB节点300根据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来从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当满足预定条件时,IAB节点300执行在不遵循路由配置的情况下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的本地路由(参见第二实施例)。IAB节点300向施主gNB 200发送与本地路由相关的历史信息(即,指示本地路由的细节的信息)。
图1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1的操作的图。
如图15所示,在步骤S401中,IAB节点300执行本地路由。
在步骤S402中,IAB节点300存储与在步骤S401中执行的本地路由相关的信息(本地路由信息)。每次IAB节点300执行本地路由时,IAB节点300都存储本地路由信息。
本地路由信息可以包括从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项:指示本地路由的执行时间的时间戳、指示本地路由的执行时间的位置信息(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以及指示在执行本地路由时的无线电状态的信息。本地路由信息可以包括路由ID(路径ID和目的地)在由于本地路由而被改变之前和之后的路由ID。本地路由信息可以包括正被连接的IAB拓扑的拓扑ID(其可以是施主gNB ID或gNB-CU ID)。本地路由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执行本地路由的原因(或条件)的信息。本地路由信息可以包括指示本地路由已经被执行的时间段(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或本地路由已经被执行的次数的信息。注意,本地路由信息可以存储在BAP层中,或者可以在每个时机从BAP层报告给RRC层并然后存储在RRC层中。
在步骤S403中,IAB节点300向施主gNB 200发送在步骤S402中存储的本地路由信息。例如在RRC消息上从IAB节点300发送本地路由信息。响应于来自施主gNB 200的请求,本地路由信息可以作为响应消息而被发送。例如,本地路由信息可以作为对UE信息请求的UE信息响应而被发送。
第二实施例的变型2
将主要关注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来描述第二实施例的变型2。本变型是施主gNB 200响应于来自IAB节点300的请求而改变IAB节点300的路由配置的示例。
在本变型例中,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的IAB节点300根据从施主gNB 200配置的路由配置来从该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IAB节点300向施主gNB 200发送改变路由配置的路由改变请求。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2的操作的图。
如图16所示,在步骤S501中,IAB节点300向施主gNB 200发送路由改变请求。该路由改变请求可以是对期望路由改变的通知。该路由改变请求可以是RRC消息或F1消息(F1AP)。可以分别针对上游路由改变的情况和下游路由改变的情况来定义路由改变请求。该路由改变请求可以仅在施主gNB 200允许发送时才能够被发送。
IAB节点300可以通过触发来发送路由改变请求,该触发是满足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地路由的开始条件相同的条件。可以从施主gNB 200向IAB节点300配置使用哪个条件和确定阈值。仅当施主gNB 200允许(配置)发送路由改变请求时,IAB节点300才可以发送路由改变请求。
该路由改变请求可以包括从由以下各项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项:指示需要路由配置改变的原因(或条件)的信息、配置改变目标的路由ID(路径ID和目的地)、以及配置改变目标的RLC信道ID(其可以是承载ID或LCID)。
在上游路由改变的情况下,IAB节点300可以在路由改变请求中包括IAB节点300的BSR值。当IAB节点300是双BH(双连接)时,BSR值可以被包括在针对每个父节点(针对每条路径)的路由改变请求中。IAB节点300可以在路由改变请求中包括IAB节点300的子节点的BSR值、或IAB节点300的将IAB节点300的子节点的BSR值考虑在内的BSR值。IAB拓扑中的每个IAB节点300可以周期性地向施主gNB 200执行这种BSR值的传输。
在下游路由改变的情况下,IAB节点300可以在路由改变请求中包括IAB节点300的可用缓冲区大小值和/或IAB节点300的子节点的可用缓冲区大小值(流控制反馈BAP控制PDU值)。IAB拓扑中的每个IAB节点300可以周期性地向施主gNB 200执行这种可用缓冲区大小值的传输。
在步骤S502中,施主gNB 200响应于在步骤S501中接收到的路由改变请求来改变IAB节点300的路由配置。IAB节点300可以根据需要执行IAB节点300的切换(即,IAB拓扑改变)。
注意,IAB节点300可以在IAB节点300发送路由改变请求时启动定时器,并且可被抑制发送下一个路由改变请求,直到该定时器到期为止。可以从施主gNB 200向IAB节点300配置定时器的定时器值。
其他实施例
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实施例和变型彼此组合来实现上述实施例和变型。第二实施例的变型1、2可以与第二实施例一起实现,或者可以与第二实施例分开实现。
上述实施例和变型通过由IAB执行中继传输作为示例来提供描述,但不限于此。上述实施例和变型可以应用于其他中继传输系统。例如,根据上述实施例和变型的操作可以应用于中继节点(层3中继节点)、辅链路中继节点(使用辅链路的中继节点,辅链路被用于用户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主要描述了其中蜂窝通信系统1是5G蜂窝通信系统的示例。然而,蜂窝通信系统1中的基站可以是作为LTE基站的eNB。蜂窝通信系统1中的核心网可以是演进分组核心(EPC)。gNB可以连接到EPC,eNB可以连接到5GC,以及gNB和eNB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Xn接口或X2接口)连接。
可以提供程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实施例和变型的每个处理操作。程序可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使用计算机可读介质使程序能够安装在计算机上。这里,其上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记录介质。非暂时性记录介质未被特别限制,并且例如可以是诸如CD-ROM、DVD-ROM的记录介质。可以提供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的芯片组,该存储器存储用于执行由UE 100、gNB 200或IAB节点300执行的每个处理操作的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本申请要求美国临时申请No.63/061887(于2020年8月6日提交)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补充注释
引言
与增强集成接入和回程(NR eIAB)相关的修订工作项目获得批准。其目的中的一些如下。
拓扑适配的增强
-用于增强鲁棒性和负荷平衡的施主IAB节点间迁移的过程的规范,包括用于减少信令负荷的增强功能。
-对减少由于IAB节点迁移和BH RLF恢复而导致的服务中断的增强的规范。
-对拓扑冗余的增强的规范,包括支持CP/UUP分离。
拓扑、路由和传输的增强。
-对改善拓扑范围公平性、多跳时延和拥塞缓解的增强的规范。
在补充注释中,将从以下角度来讨论与要考虑的关于版本17的eIAB的拓扑适配增强的第一个问题:对回程链路质量的假设、对BH RLF指示的增强、BH RLF恢复和小区(重新)选择、以及对无损传递的增强。
讨论
对回程链路质量的假设
在版本15的研究阶段,作为一个需求背景,TR声明如下:“无线电回程链路很容易受到移动物体(例如,车辆)、季节的变化(树叶)、基础设施(新建筑物)的变化等造成的障碍的影响。这种漏洞对于物理上静止不动的IAB节点也是如此”。因此,如TR中已经体现的,研究了由多跳/无线电回程引起的各种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发现1:在版本15的研究中,确定了由不稳定的回程链路引起的各种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这些在TR 38.874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版本16的规范工作中,假设IAB节点是静止不动的,即“静止的IAB节点”。因此,即使在经由毫米波的回程链路和/或可以使用不受管理的方法部署的局域IAB节点的情况下,回程(BH)在适当设计的部署中也足够稳定。因此,仅定义了与BH RLF的基本功能相结合的恢复过程。该基本功能是现有功能,例如BHRLF指示(也被称为类型4,即“恢复失败”)和RRC重建、MCG/SCG故障指示和/或条件切换。
发现2:在版本16的IAB中,仅假设了包括足够稳定的回程链路的静止IAB节点。
在版本17的增强中,一个预期用例是“移动的IAB节点”,该“移动的IAB节点”可以是“施主IAB节点间迁移”的一部分(即使在WID中未被明确地描述)。WID中的次要目的(例如,“减少由于IAB节点迁移和BH RLF恢复而导致的服务中断”和“对拓扑冗余的增强”)清楚地意味着BH链路是不稳定的,并且在版本17部署场景中频繁发生迁移和BH RLF。因此,根据版本17的时论,首先,RAN2应该对BH链路的假设具有共识。
建议1:RAN2应该假设回程链路的质量动态地改变。因此,回程RLF并不像版本17的eIAB那样罕见。
BH RLF指示的增强
在版本16的电子邮件讨论中,讨论了如图17所示的四种类型的BH RLF通知。
最终,仅有作为类型4的“恢复失败”被定义为版本16的BH RLF指示。由此,子IAB-MT考虑BH链路上的RLF并发起RLF恢复过程。
发现3:在版本16中,仅有作为类型4的“恢复失败”被定义为BH RLF指示。
另一方面,许多公司仍然认为其他类型的指示是有用的,因此经由电子邮件进一步讨论了这一点。十三家公司中的八家公司愿意引入作为类型2的“尝试恢复”,并且其他两家公司考虑将在版本17中讨论这一点。因此,可以假设大量公司认为他们准备将类型2的指示引入版本17。用于发送类型2的指示的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该方法的示例包括使用BAP控制PDU、SIB1或这两者。注意,类型1和类型2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建议2:RAN2应该同意这样的事实,即已经引入了作为类型2的BH RLF指示的“尝试恢复”。是否使用BAP控制PDU、SIB1或这两者来执行传输需要进一步研究。
十三家公司中的九家公司也同意在版本17中对作为类型3的“BH链路已恢复”进行讨论。具体地,可以研究是否真的需要这种显式指示。例如,当类型2的指示经由SIB1发送并且BH链路不处于RLF(即,“已恢复”)时,不再广播该指示。因此,下游IAB节点和UE应基于SIB1上类型2指示的缺失来识别BH链路是否已经被恢复。当然,当类型3的指示经由BAP控制PDU发送时,好处是下游IAB节点可以及时知道BH链路已经被恢复。注意,在这种情况下,UE不包括BAP层,因此无法知道该事实。因此,RAN2应该讨论类型3的指示是否是必要的。
建议3:如果能够同意建议3,则RAN2应该时论在BH RLF不再存在时是否引入显式BH RLF指示,即作为类型3的“BH链路已恢复”。
如果建议2和/或建议3可以达成一致,则应该研究已经接收到指示的IAB-MT的BH链路恢复期间的操作。建议如下:当IAB-MT接收到类型2时,IAB-MT减少/停止SR,并且当IAB-MT接收到类型3(即,BH RLF不再存在于父IAB节点中)时,IAB-MT恢复操作。当父节点正在尝试恢复BH链路时,该操作是IAB-MT的一种期望操作。假设IAB-MT的其他操作(例如,挂起所有RB的操作)也是可能的。
建议4:RAN2应该同意:当BH RLF不再存在于父节点时,已经接收到类型2的指示并然后减少/停止调度请求的IAB-MT恢复调度请求。
建议5:RAN2应该讨论在父节点正尝试恢复BH链路时是否存在其他IAB-MT的操作。
当IAB节点的BH链路处于RLF时,假设发送指示的IAB-DU发送类型2的BHRLF指示。当在BH链路中发生RLF时发送指示,因此单连接BH的情况是简单的。然而,具有双工连接的BH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例如,当IAB节点在MCG中检测到RLF时,IAB节点发起MCG故障信息过程;然而,SCG继续充当BH链路,因此,此时可能不需要发送类型2的指示。当由于T316的超时等原因导致MCG故障信息过程失败时,IAB-MT发起RRC重建,因此,此时发送类型2的指示。因此,类型2的指示是在发起RRC重建时发送的,而不是在触发MCG/SCG故障信息时发送的。在任一种情况下,由于这涉及到IAB-DU的操作,因此应该仔细研究是否在规范中体现这一点/如何体现这一点。即,应该研究是在阶段2或阶段3中添加注释还是不需要体现任何内容。
建议6:RAN2应该同意这样的事实,即类型2的BH RLF指示可以在IAB-DU发起RRC重建时发送,而不是在IAB-DU发起任何RLF恢复过程时发送。
建议7:RAN2应该讨论是否在规范中体现IAB-DU的操作(即,建议6)/如何体现该操作。
BHRLF恢复和小区(重新)选择的增强
在RRC重建过程中,IAB-MT首先执行小区选择过程以便找到合适的小区。在小区选择过程中,版本16中指出了潜在的问题,例如IAB-MT可能选择其后代节点的问题。因此,在电子邮件讨论中讨论了这一点。
如图18所示,与报告人的观点一起,讨论和总结了可能的五种解决方案。
结论是“在版本16中不对这个主题采取进一步的动作”。这意味着RAN2同意“选项4:什么都不需要,因为如果不存在BH连接,RRC重建将失败”。选项4需要等待失败(T301到期)并最终进入空闲状态,因此即使在BH RLF恢复需要进一步时间时,选项4在版本16部署场景中也是可以接受的。
发现4:在版本16中,当IAB节点尝试向后代节点发起RRC重建请求时,IAB节点需要等待尝试失败,并最终进入空闲状态。
在版本17中,从建议1的角度来看,小区(重新)选择和RRC重建可能会频繁发生。因此,从IAB拓扑的稳定性和服务连续性的角度来看,次优操作(即,根据发现4的操作)将导致性能的显著劣化。因此,为了在BH RLF恢复期间优化IAB-MT的操作,如上述电子邮件讨论的报告人所述,“该主题可以在版本17中再次讨论”。
建议8:RAN2应该同意研究小区(重新)选择的优化,以避免重建到不合适的节点(例如,后代节点)。
可以假设:除了上面的选项4之外,所确定的解决方案中的一个共同概念是:出于小区选择的目,IAB-MT提供有某种类型的白名单或黑名单。例如,假设在版本17中由于“施主IAB节点间迁移”而可能频繁发生拓扑改变,取决于拓扑和IAB节点的位置,白名单和黑名单各有利弊。
例如,从靠近IAB施主的IAB节点(即,DAG拓扑中的最上面节点)来看,由于候选节点数量较少,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仅有一个IAB施主DU,因此提供白名单是更合理的。
然而,在作为与IAB施主距离很远的IAB节点(即,DAG拓扑中的最下面节点)的角度的另一示例中,可能需要将大量的候选节点包括在白名单中。相反,例如,黑名单仅包括要关注的IAB节点的下游IAB节点,并且在一些情况下仅包括少量的子IAB节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具有开销小的优点。
白名单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由于版本17的“施主IAB节点间迁移”的性质,可能需要包括属于不同/相邻IAB拓扑的候选IAB节点,这可能导致增加名单的大小。另一方面,不用说,下游的IAB节点属于同一IAB拓扑,因此黑名单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发现5:取决于IAB节点的拓扑和位置,白名单和黑名单各有利弊。
因此,当出于小区选择的目的而向子IAB节点提供信息时,期望IAB施主(或父IAB节点)能够选择白名单或黑名单。注意,如果出于小区重选的目的而重新使用该信息,则该信息可能是有用的。
建议9:出于小区选择的目的,RAN2应该同意向IAB-MT提供白名单或黑名单(即,选择结构),以避免重建到后代节点。这些名单是否也可以用于小区重选过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果能够同意建议9,则应该进一步研究提供该信息(即,白名单或黑名单)的方法。选项1假设CHO配置,并且可能需要一些增强。选项2假设附加指示,示例包括类型2的BHRLF指示。选项3假设提供在现有配置中不存在的整体拓扑的信息。选项5假设基于OAM的配置;然而,如报告人所指出的,这是有问题的。
再次考虑版本17的假设(即,建议1),即这样的事实:在发生拓扑改变时,父IAB节点或IAB施主应该向子IAB节点提供名单,提供白名单/黑名单的方法应该是一种动态方法。因此,应该排除选项5(即,OAM)。哪种方法(即,选项1、2和3中的哪种方法)将用作增强的基线需要进一步研究。
建议10:RAN2应该同意这样的事实:每次拓扑改变时,父IAB节点或IAB施主动态地提供白名单/黑名单。其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
无损传递的增强
在版本15的研究阶段,在TR中的第8.2.3节中讨论和体现了多跳RLC ARQ的问题。在版本16中,针对包括未拆分的RLC层的IAB定义了协议栈。换言之,在版本16中,端到端ARQ被排除,并且采用了逐跳ARQ。
关于逐跳ARQ,确定了端到端可靠性(即,使用UL分组的无损传递)方面的问题。如图19所示,确定并评估了三种解决方案。
在版本16中,作为第一方案的“PDCP协议/过程的修改”未被采用,因为它会影响版本15的UE。
作为第二解决方案的“重新路由在中间IAB节点上缓冲的PDCP PDU”作为BAP层中的实现选择得到支持。BAP层可以基于“例如,在BAP实体的传输部分中进行数据缓冲直到RLC-AM实体接收到应答(acknowledgment)响应为止取决于实现”的假设来实现第二解决方案。考虑这些BAP实现,以便在版本16部署场景(即,当使用静止IAB节点时)的“大多数”情况下避免分组丢失;然而,它并不像例如图19中那样完美。
作为第三解决方案的“引入UL状态传递”是用于保证UL数据的无损传递的有前途的解决方案,其中考虑了图19中提到的评估结果。该想法是延迟到UE的RLC ARQ,从而在必要时在UE处发起PDCP数据恢复。然而,这一点在版本16中未定义,因为由于假设了静止IAB节点,已经假设UL分组将很少由于拓扑改变而被丢弃。
考虑到版本17的假设,即从建议1的角度来看,在拓扑改变期间UL分组丢失(其在版本17中频繁发生)已经不再罕见,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三解决方案。因此,除了TR中体现的结果之外,RAN2还应该讨论用于保证L2多跳网络中的无损传递的增强机制。
建议11:RAN2应该同意引入在TR 38.874中确定的解决方案,即用于基于某种形式的“UL状态传递”来在拓扑改变可能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保证无损传递的机制。
在如图20所示的电子邮件讨论中,在两个选项(即,C-1和C-2)中讨论了第三解决方案(即“引入UL状态传递”)的细节。
关于上述C-1,假设需要在BAP或RRC中定义来自IAB施主的“确认”,用于经由多跳L2网络的端到端信令转发。因此,为了定义该选项,将需要相对较高标准的工作。
关于上述C-2,当C-2在IAB拓扑中完全发挥作用并且RLC ACK将被发送给UE(或下游IAB节点)时,即使需要假设OAM使用该选项来配置所有IAB节点,它最终也取决于IAB-DU实现,因此实际上也可以针对版本16的IAB节点实现C-2。由于假设了逐跳反馈并且假设没有附加的控制PDU,因此C-2比C-1更容易实现。因此,C-2应该是版本17的用于UL分组的无损传递的增强的基线。
发现6:作为“引入UL状态传递”的解决方案的C-2可以是版本17的增强的基线,并且这也可以在版本16中实现。
注意,由于版本17应该假设导致UL分组丢失的动态拓扑改变,因此版本17的增强将支持C-2作为标准支持功能。至少在阶段2的规范中,应该描述基于C-2的整体机制。否则,在3GPP标准中,在IAB节点的切换期间不保证无损传递。在阶段3中,尽管假设了微小改变(例如,RLC和/或BAP的微小改变),但这些微小改变被视为IAB节点的内部操作,因此可以不定义其细节。
建议12:RAN2应该同意对用于实现阶段2中UL分组的无损传递的RLC ARQ机制的定义。该RLC ARQ机制延迟了在从父IAB节点接收到ACK之前,该ACK到子节点/UE的传输(即,C-2)。在阶段3中是否定义RLC ARQ机制/如何定义RLC ARQ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Claims (12)

1.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中继节点根据从施主基站配置的路由配置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以及
由所述中继节点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本地路由,所述本地路由被配置为在不遵循所述路由配置的情况下选择所述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
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已经从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任一个中继目的地节点接收到故障发生通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已经从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任一个中继目的地节点接收到与流控制相关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已经从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任一个中继目的地节点接收到本地路由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条件:所述中继节点或所述中继源节点的上行链路缓冲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某个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还包括
由所述中继节点从施主节点接收指示允许所述本地路由的信息。
6.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中继节点执行从第一施主基站到第二施主基站的连接转换,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包括所述中继节点控制下的用户设备;
在执行所述连接转换之后,经由所述第二施主基站继续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以及
由所述第一施主基站通过使用所述RRC连接经由所述第二施主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切换命令,所述切换命令被配置为指示所述用户设备执行到所述第二施主基站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施主基站和所述第二施主基站之间建立数据路径;以及
在从所述连接转换到完成所述切换期间,执行经由所述数据路径转发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的处理。
8.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中继节点接收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包括的目标中继节点的数据中继能力相关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以及
由所述中继节点基于所述能力信息来控制所述数据中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指示所述目标中继节点的下一跳中是否存在多个节点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接收包括:由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每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能力信息,以及
所述控制包括:基于所述能力信息来控制到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的每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传输比例。
11.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中继节点根据从施主基站配置的路由配置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以及
由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施主基站发送被配置为改变所述路由配置的路由改变请求。
12.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由中继节点根据从施主基站配置的路由配置从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中选择数据中继目的地,其中所述中继节点被配置为执行从中继源节点到所述多个中继目的地节点的数据中继;
由所述中继节点在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本地路由,所述本地路由被配置为在不遵循所述路由配置的情况下选择所述数据中继目的地;以及
向所述施主基站发送与所述本地路由相关的历史信息。
CN202180068277.6A 2020-08-06 2021-08-05 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3258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61887P 2020-08-06 2020-08-06
US63/061,887 2020-08-06
PCT/JP2021/029108 WO2022030578A1 (ja) 2020-08-06 2021-08-05 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5849A true CN116325849A (zh) 2023-06-23

Family

ID=80118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8277.6A Pending CN116325849A (zh) 2020-08-06 2021-08-05 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0327A1 (zh)
EP (1) EP4178246A4 (zh)
JP (2) JP7328458B2 (zh)
CN (1) CN116325849A (zh)
WO (1) WO20220305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30164752A1 (en) * 2021-11-23 2023-05-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eration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CN116782334A (zh) * 2022-03-07 2023-09-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4469A (ja) * 1998-06-17 2000-01-07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基地装置及び無線伝送路最適化の方法
JP2004096247A (ja) * 2002-08-29 2004-03-25 Ntt Docomo Inc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方法、通信端末及び中継装置
JP2015084601A (ja) * 2015-02-04 2015-04-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局及び制御方法
CN106686674A (zh) * 2015-11-05 2017-05-1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US20180054756A1 (en) * 2015-03-31 2018-02-22 Sony Corporation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a network with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s
US20190223078A1 (en) * 2018-03-28 2019-07-18 Alexander Sirotkin Next generation node-b (gnb)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relay in new radio (nr) networks
WO2020054077A1 (ja) * 2018-09-14 2020-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064861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22335B1 (en) * 2010-11-05 2018-03-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for handing over a relay node from a source enb to a target enb and corresponding relay node
WO2022086429A1 (en) * 2020-10-22 2022-04-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routing of ul/dl traffic in an iab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4469A (ja) * 1998-06-17 2000-01-07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基地装置及び無線伝送路最適化の方法
JP2004096247A (ja) * 2002-08-29 2004-03-25 Ntt Docomo Inc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方法、通信端末及び中継装置
JP2015084601A (ja) * 2015-02-04 2015-04-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局及び制御方法
US20180054756A1 (en) * 2015-03-31 2018-02-22 Sony Corporation Congestion avoidance in a network with base station and relay nodes
CN106686674A (zh) * 2015-11-05 2017-05-17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JP2018533311A (ja) * 2015-11-05 2018-11-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子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90223078A1 (en) * 2018-03-28 2019-07-18 Alexander Sirotkin Next generation node-b (gnb)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relay in new radio (nr) networks
WO2020054077A1 (ja) * 2018-09-14 2020-03-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20064861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Routing in IAB network", 3GPP TSG-RAN WG3 MEETING #106 R3-196992, pages 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8246A4 (en) 2024-01-03
JPWO2022030578A1 (zh) 2022-02-10
US20230180327A1 (en) 2023-06-08
WO2022030578A1 (ja) 2022-02-10
EP4178246A1 (en) 2023-05-10
JP7328458B2 (ja) 2023-08-16
JP2023145706A (ja) 2023-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33455B2 (ja) リンク切替、リンク切替構成方法、装置、通信ノード及び媒体
CN110831095B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5027719A1 (zh) 一种协作多流传输数据的方法及基站
JP7189219B2 (ja) 中継装置
JP7252367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中継装置
JP7291763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18032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7212199B2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40032129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328629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32860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189377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080014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354139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4258732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40073736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23013603A1 (ja) 通信方法
WO2023132285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3018830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230370151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23132283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WO2023068254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ノード
JP7483864B2 (ja) 通信制御方法、中継ノード、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チップセット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4029521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EP4325798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