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6348A - 接线盒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接线盒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6348A
CN116316348A CN202310204550.4A CN202310204550A CN116316348A CN 116316348 A CN116316348 A CN 116316348A CN 202310204550 A CN202310204550 A CN 202310204550A CN 116316348 A CN116316348 A CN 1163163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hole
junction box
harness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45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世鹏
于彪
李伟
李坤
张振兴
何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45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4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6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63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or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接线盒和车辆,其中,接线盒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乘员舱和线束总成,所述线束总成包括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和电源接线端子,所述盒体用以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连接,所述盒体设有第一安装位,所述舱内线束和所述舱外线束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以供所述连接器安装;所述电源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盒体,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内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接线盒的功能集成度,有利于简化车辆的结构。

Description

接线盒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线盒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在乘员舱的侧壁上通常设有接线盒,以使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能够在接线盒内完成对接和固定,并利用接线盒提升乘员舱的防尘、防水性能。例如,商用车在乘员舱前围板上设置的前围接线盒,仪表板线束(即舱内线束)和底盘线束(即舱外线束)的连接器能够在前围接线盒内完成对接,并安装固定在前围接线盒的连接器嵌装槽内。
随着车辆的功能配置日益丰富、及电器功能件的多样化发展,对车辆的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前围接线盒功能单一、集成度较低,只提供连接器的安装结构,无法满足更复杂多元的电气设计要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接线盒结构方案,以改善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线盒,旨在提升接线盒的功能集成度,有利于简化车辆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接线盒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乘员舱和线束总成,所述线束总成包括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所述接线盒包括:
盒体,用以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连接,所述盒体设有第一安装位,至少部分的所述舱内线束和至少部分的所述舱外线束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以供所述连接器安装;以及
电源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盒体,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内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
可选地,所述盒体还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沿所述接线柱的周向延伸,所述接线柱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防护罩内。
可选地,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盒体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位配置为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器能够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卡接凸筋,所述卡接凸筋用以抵接所述连接器的侧面,所述卡接凸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凸筋沿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乘员舱包括前围板,所述盒体设于所述前围板,所述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所述车辆还包括连接所述仪表板线束的仪表电器盒,所述盒体还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以供所述仪表电器盒安装。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侧缘的紧固部、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侧缘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并用以托举所述仪表电器盒,紧固件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仪表电器盒并连接于所述紧固部。
可选地,所述承托部在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朝上凸设有限位插脚,所述仪表电器盒对应设有插孔,所述限位插脚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承托部抵接于所述插孔的孔边缘。
可选地,所述紧固部配置为螺纹孔,紧固件对应配置为螺栓,所述仪表电器盒对应设有第一过孔,螺栓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螺纹孔锁附。
可选地,所述线束总成还包括附加线束,所述第二通孔的下侧缘设有预置缺口,所述预置缺口用以供所述附加线束穿设,所述附加线束包括以太网线束和/或LVDS线束和/或HSD线束。
可选地,所述承托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承托部沿所述盒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所述承托部之间成形出所述预置缺口;
可选地,所述盒体还设有预置凸台,所述预置凸台设于所述承托部的下侧,并设有用以供所述附加线束安装的预置卡孔。
可选地,所述前围板设有用以供所述盒体嵌设的安装孔,所述盒体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设有盒翻边,所述盒翻边上固设有螺母,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对应设有第二过孔,螺栓的一端能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螺母连接。
可选地,所述螺母的材质配置为金属,所述盒体的材质配置为塑料,所述螺母与所述盒体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盒体的外周面还设有相对的至少两弹性卡凸,所述弹性卡凸能够卡固在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
可选地,所述盒体设有贯通相对两侧壁的安装腔,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设有用以供所述盒体嵌设的安装孔,所述安装腔具有相对的外侧腔口和内侧腔口,所述外侧腔口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外侧;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安装位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接线盒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外侧腔口并设有用以供所述舱外线束穿设的盖让位口。
可选地,所述盒体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设有盒翻边,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盒翻边设有盖翻边,所述接线盒还包括防水垫圈,所述防水垫圈夹设于所述盒翻边与所述盖翻边之间。
可选地,所述外侧腔口的侧壁对应所述盖让位口设有盒让位口,所述盖让位口与所述盒让位口相连通并共同形成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用以供所述舱外线束穿设,所述过线通道的轴向与所述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呈正交设置。
可选地,所述接线盒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密封护套,所述密封护套嵌设于所述过线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密封护套在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凸设有多个环凸,多个所述环凸沿所述密封护套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盒让位口的侧壁面对应所述环凸设有环槽,所述环凸嵌设于所述环槽内,所述盖让位口的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的远离所述安装腔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接线盒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密封护套的刚性支撑套,所述刚性支撑套在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板部,所述环形板部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的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端面,所述环形板部朝向所述环形凸缘凸设有插销,所述环形凸缘设有供所述插销插设的销孔。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乘员舱、线束总成、及前述的接线盒,所述线束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并用以安装所述舱内线束和所述舱外线束。
可选地,所述乘员舱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的副驾驶侧设有安装孔,所述接线盒的盒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所述舱外线束包括底盘线束,所述仪表板线束和所述底盘线束之间的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盒体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仪表板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接线盒的电源接线端子的第一端部,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接线端子的第二端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接线盒上集成有电源接线端子,使得接线盒不仅能实现舱外线束和舱内线束的安装固定、以及防护作用这些基本功能,还能通过电源接线端子支持大电流传输,从而丰富接线盒的功能,提升接线盒的功能集成度。其次,由于电源接线端子被集成在接线盒上,就能节省至少一套接线柱盒子的模具,还能简化乘员舱的结构,进而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和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接线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盒体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盒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辆一实施例在内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车辆在外侧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车辆在拆除盖体和底盘线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防水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密封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盒体 31 盖让位口
10a 安装腔 32 盖翻边
10b 内侧腔口 40 防水垫圈
10c 外侧腔口 50 密封护套
11 第一安装位,第一通孔 51 环形凸缘
12 防护罩 51a 环凸
13 第二安装位 51b 销孔
131 第二通孔 60 刚性支撑套
132 紧固部,第一过孔 61 环形板部
133 承托部 62 插销
134 限位插脚 81 前围板
141 预置缺口 811 安装孔
142 预置凸台 812 第二过孔
15 盒翻边 91 仪表板线束
16 螺母 92 底盘线束
17 弹性卡凸 93 连接器
18 盒让位口 94 仪表电器盒
18a 环槽 941 插孔
20 电源接线端子 942 螺纹孔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车辆在乘员舱的侧壁上通常设有接线盒,以使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能够在接线盒内完成对接和固定,并利用接线盒提升乘员舱的防尘、防水性能。例如,商用车在乘员舱前围板上设置的前围接线盒,仪表板线束(即舱内线束)和底盘线束(即舱外线束)的连接器能够在前围接线盒内完成对接,并安装固定在前围接线盒的连接器嵌装槽内。
随着车辆的功能配置日益丰富、及电器功能件的多样化发展,对车辆的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前围接线盒功能单一、集成度较低,只提供连接器的安装结构,无法满足更复杂多元的电气设计要求。例如,现有技术中,当底盘线束的电源线在与乘员舱内的大功率逆变器进行电气连接时,通常是通过增设一个单独的接线柱盒子实现这两者之间稳定的大电流传输,接线柱盒子需要额外开设一套模具,导致整车成本增加且结构复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接线盒结构方案,以改善上述技术缺陷。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接线盒,应用于诸如商用车或乘用车之类的车辆,其中,商用车包括但不限于重卡、轻卡和厢式货车等。所述车辆包括乘员舱和线束总成,所述线束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座椅线束及顶棚线束等位于车内环境的线束,其不会直接暴露在车外环境;舱外线束包括底盘线束、机舱线束及保险杠线束等会直接暴露在车外环境的线束。
请参照图1至图5,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接线盒包括:
盒体10,用以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连接,所述盒体10设有第一安装位11,至少部分的所述舱内线束和至少部分的所述舱外线束通过连接器93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位11用以供所述连接器93安装;以及
电源接线端子20,设于所述盒体10,所述电源接线端子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内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接线盒上集成有电源接线端子20,使得接线盒不仅能实现舱外线束和舱内线束的安装固定、以及防护作用这些基本功能,还能通过电源接线端子20支持大电流传输,从而丰富接线盒的功能,提升接线盒的功能集成度。其次,由于电源接线端子20被集成在接线盒上,就能节省至少一套接线柱盒子的模具,还能简化乘员舱的结构,进而降低整车的制造成本和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器93指的是内连接件(Inline),通常被称作对接件,指线束与线束之间相互对接实现电路连通的插接器,由公端护套和母端护套组成,例如PIN类型的连接器。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如此,电源线的接线端对应设置环形插片或U形插片,先将环形插片或U形插片套设在接线柱上,再利用螺母16锁附在接线柱的螺纹上,能够方便电源线与电源接线端子20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具体可选地,接线柱配置为M8接线柱,且接线柱与盒体10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该型号的接线柱能承载300A以上的大电流,从而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大电流电器件的传输要求,并且不会造成明显的性能过剩。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柱还可以配置为M6接线柱或M10接线柱。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配置为接线螺母16,电源线的接线端对应焊接有接线螺栓,接线螺栓与接线螺母16螺纹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接线凸台,电源线的接线端通过焊接固定在接线凸台上。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还设有防护罩12,所述防护罩12沿所述接线柱的周向延伸,所述接线柱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防护罩12内。如此,能够对接线柱起到保护和隔离作用,降低接线柱或电源线的接线端误触周边的其他线束的风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防护罩12。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位11配置为第一通孔11,所述连接器93能够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也即,如此,能够方便连接器93的安装固定,从而提升生产线上的装配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位11还可以配置为卡接孔,连接器93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卡扣,卡扣能够卡固在卡接孔内,以完成连接器93与盒体10的安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11沿所述盒体1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能够使盒体10集成安装有更多的连接器93,从而进一步提升接线盒的功能集成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还可以只设有一个。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1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卡接凸筋,所述卡接凸筋用以抵接所述连接器93的侧面,所述卡接凸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凸筋沿所述第一通孔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由于第一通孔11的长度方向上遍布卡接凸筋,使得不同尺寸的连接器93均能被限位固定住,并且还能在同一个第一通孔11内插装至少两个小尺寸的连接器93,从而提升第一通孔11的通用适配性,并方便工人插装连接器93。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多个第一通孔11的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均配置为相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多个第一通孔11的长度尺寸配置为不同,和/或,多个第一通孔11的宽度尺寸配置为不同。
请参照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乘员舱包括前围板81,所述盒体10设于所述前围板81,所述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91,所述舱外线束包括底盘线束92,所述车辆还包括连接所述仪表板线束91的仪表电器盒94,所述盒体10还设有第二安装位13,所述第二安装位13用以供所述仪表电器盒94安装。如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接线盒的功能集成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仪表电器盒94设在仪表板管梁(即仪表板横梁)上的方案,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仪表电器盒94集成在前围板81的接线盒上,能够节省仪表板管梁上原本用于安装仪表电器盒94的安装支架,从而降低仪表板管梁的制造成本及重量。需要说明的是,仪表电器盒94指的是位于仪表板内侧的保险丝盒,其通常安装有多种保险丝,因此对后期维修的便捷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可以理解,本发明的接线盒不限于应用在前围板81上,还可以应用于乘员舱的其他区域,例如,应用在乘员舱的后围板或者侧围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调整接线盒的安装位置及结构。
请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位13包括第二通孔131、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31的上侧缘的紧固部132、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31的下侧缘的承托部133,所述承托部133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31的孔壁并用以托举所述仪表电器盒94,所述仪表电器盒94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紧固部132。如此,通过紧固件和紧固部132的配合能够使仪表电器盒94安装可靠,并且通过设置承托部133能够减少紧固部132和紧固件的数量,有利于提升装配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通孔131的上侧缘和下侧缘均设置紧固部132,不设置承托部133。
为了进一步提升仪表电器盒94的安装可靠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33在远离所述第二通孔131的一端朝上凸设有限位插脚134,所述仪表电器盒94对应设有插孔941,所述限位插脚134插设于所述插孔941内,所述承托部133抵接于所述插孔941的孔边缘。如此,通过限位插脚134勾住插孔941,能够使仪表电器盒94更可靠地抵贴在第二通孔131的端面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限位插脚13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紧固部132配置为第一过孔132,紧固件配置为螺栓,所述仪表电器盒94对应设有螺纹孔942,螺栓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32并与所述螺纹孔942锁附。在装配时先将盒体10的限位插脚134对齐,并由上向下地插入仪表电器盒94的插孔941内,以使仪表电器盒94的第一过孔132能够与盒体10的螺纹孔942对齐,然后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过孔132并与所述螺纹孔942锁附。如此,能够方便仪表电器盒94的安装和拆卸,并且,当仪表电器盒94及其上的保险丝需要维修更换时,还能选择将仪表电器盒94从接线盒上拆卸下来,从而能提升维修便捷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部132还可以配置为铆接孔,紧固件对应配置为铆钉。
不失一般性地,随着车辆的智能化发展,车辆对以太网、LVDS(Low VoltageDifferential Signaling,低电压差分信号)、HSD(High Speed Data,高速数据连接器93)等附加线束的需求更多,而现有的接线盒结构并没有兼顾这些附加线束。
请参照图2和图3,为了提升接线盒的兼容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束总成还包括附加线束(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通孔131的下侧缘设有预置缺口141,所述预置缺口141用以供所述附加线束穿设,所述附加线束包括以太网线束和/或LVDS线束和/或HSD线束。也即,当仪表电器盒94安装到盒体10后,这两者之间的预置缺口141能够作为过线通道,以备更智能化的车型的附加线束使用,例如,能够为L4级别自动驾驶的新能源商用车所需的以太网线束等附加线束预留过线通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预置缺口14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133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承托部133沿所述盒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所述承托部133之间成形出所述预置缺口141;和/或,所述盒体10还设有预置凸台142,所述预置凸台142设于所述承托部133的下侧,并设有用以供所述附加线束安装的预置卡孔。如此,承托部133和预置凸台142的侧壁面能共同对附加线束起到限位和导向作用,附加线束可以通过线束卡扣安装固定在预置卡孔内,从而有利于附加线束的走线和安装可靠性,从而更好的适配兼容,避免信号传输不良、丢帧等质量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预置凸台142。
请参照图2、图3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围板81设有用以供所述盒体10嵌设的安装孔811,所述盒体10对应所述安装孔811的孔边缘设有盒翻边15,所述盒翻边15上固设有螺母16,所述安装孔811的孔边缘对应设有第二过孔812,螺栓的一端能穿过所述第二过孔812并与所述螺母16连接。具体可选地,盒翻边15环设于盒体10的周缘,且螺母16设有多个,多个螺母16沿盒翻边15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如此,通过多个螺栓螺母16副安装固定盒体10,能提升盒体10的安装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盒体10朝向前围板81的一侧设有卡扣,前围板81的安装孔811的孔边缘对应设有卡孔,卡扣能够卡固于卡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母16的材质配置为金属,所述盒体10的材质配置为塑料,所述螺母16与所述盒体10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也即,螺母16预埋在盒体10上,如此,既能够提升螺母16与盒体10的连接强度,又能节省这两者的装配固定工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螺母16粘接或焊接固定在盒体10上。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的外周面还设有相对的至少两弹性卡凸17,所述弹性卡凸17能够卡固在所述安装孔811的孔边缘。如此,通过弹性卡凸17和螺母16相配合,能够实现盒体10的先卡接再螺接的装配工艺,也即,弹性卡凸17起到预安装作用以方便后续的螺接操作,从而能提升装配便捷性及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弹性卡凸17。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地,车辆还包括设于乘员舱内的仪表板,仪表板位于主驾座椅的前方且位于前风挡玻璃的下方,盒体10与仪表板、仪表板线束91、仪表电器盒94等在总装车间的仪表板分装线体上先安装固定,并构成仪表板分总成,然后仪表板分总成再经机械手夹持送至总装线体上进行装车。也即,在仪表板分装线体上,仪表板线束91和仪表板陆续安装到仪表板管梁上,部分仪表板线束91的多个连接器93分别安装在盒体10的多个第一安装位11,且仪表电器盒94安装在盒体10的第二安装位13,部分仪表板线束91再插接到仪表电器盒94上,此时盒体10受仪表板线束91的拖拽而呈悬空姿态。当仪表板分总成受机械手夹持装车的过程中,先使盒体10与前围板81上的安装孔811对齐即可,然后机械手再推动仪表板分总成靠向前围板81,此时盒体10就能顺利插入安装孔811内,且盒体10的弹性卡凸17与安装孔811的孔边缘卡接固定,再经由前围板81的前侧将螺栓打入螺母16即可。不失一般性地,装到车身上的仪表板分总成的内部操作空间有限,本实施例中,由于螺母16已经预埋固定在盒体10上,所以不需要工人将工具伸入仪表板分总成的内部去操作螺母16,从而能够显著简化装配操作,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并能够提升盒体10的可维修性。
请参照图1、图4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设有贯通相对两侧壁的安装腔10a,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设有用以供所述盒体10嵌设的安装孔811,所述安装腔10a具有相对的外侧腔口10c和内侧腔口10b,所述外侧腔口10c位于所述安装孔811的外侧;所述电源接线端子20和所述第一安装位11均设于所述安装腔10a内,所述接线盒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外侧腔口10c并设有用以供所述舱外线束穿设的盖让位口31。如此,能够提升接线盒的防护效果,并且贯通设置的安装腔10a能够方便舱外线束和舱内线束的安装,具体而言,所述舱内线束经由所述内侧腔口10b伸入所述安装腔10a,所述舱外线束经由所述外侧腔口10c伸入所述安装腔10a,然后使舱外线束对齐盖让位口31后,盖体再盖住外侧腔口10c。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盖体,盒体10设有只具有内侧腔口10b的安装腔10a,内侧腔口10b朝向乘员舱设置,安装腔10a的下侧壁设有用以供舱外线束穿过的过线孔。
请参照图1、图2、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盒体10对应所述安装孔811的孔边缘设有盒翻边15,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盒翻边15设有盖翻边32,所述接线盒还包括防水垫圈40,所述防水垫圈40夹设于所述盒翻边15与所述盖翻边32之间。具体可选地,防水垫圈40设于前围板81的内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腔口10c的侧壁对应所述盖让位口31设有盒让位口18,所述盖让位口31与所述盒让位口18相连通并共同形成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用以供所述舱外线束穿设,所述过线通道的轴向与所述连接器93的对接方向呈正交设置。如此,能够使底盘线束92顺畅地伸入安装腔10a并与仪表板线束91完成对接,有利于线束的走线顺畅,从而有利于保持连接器93的对接稳定性,保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具体可选地,过线通道位于盒体10的下侧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过线通道还可以设在盒体10的左侧壁或右侧壁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盒让位口18,舱外线束只经由盖让位口31穿设。
请参照图1、图2、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密封护套50,所述密封护套50嵌设于所述过线通道内。如此,舱外线束能更好地与密封护套50实现紧配效果,从而降低灰尘或水分经由过线通道进入安装腔10a内的风险,提升接线盒的防水等级和防护作用,并通过与防水垫圈40、预埋螺母16等结构配合共同使接线盒的防水等级达到IP54。具体可选地,所述密封护套50和所述过线通道均设有多个并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所述密封护套50沿所述盒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密封护套50的材质可以配置为硅胶、橡胶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密封护套50,或者密封护套50只设置一个。
请参照图2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护套50在靠近所述安装腔10a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凸缘51,所述环形凸缘51的外周面凸设有多个环凸51a,多个所述环凸51a沿所述密封护套50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盒让位口18的侧壁面对应所述环凸51a设有环槽18a,所述环凸51a嵌设于所述环槽18a内,所述盖让位口31的靠近所述安装腔10a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51的远离所述安装腔10a的端面。如此,通过环凸51a和环槽18a配合、及盖让位口31与环形凸缘51的配合,能进一步提升密封护套50的防水等级,并提升其的安装可靠性,同时能简化盖体的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环形凸缘51,在密封护套50的外周面间隔设置多个环凸51a,盖让位口31和盒让位口18的侧壁面均对应环凸51a设有环槽18a。
请参照图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密封护套50的刚性支撑套60,所述刚性支撑套60在靠近所述安装腔10a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板部61,所述环形板部61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51的靠近所述安装腔10a的端面,所述环形板部61朝向所述环形凸缘51凸设有插销62,所述环形凸缘51设有供所述插销62插设的销孔51b。如此,通过刚性支撑套60能使密封护套50更好地保持形状,保持与过线通道及舱外线束的紧配效果,从而提升密封护套50的防护效果。其次,通过插销62和销孔51b配合既能方便刚性支撑套60与密封护套50安装,又能提高刚性支撑套60的安装可靠性。具体可选地,刚性支撑套60的材质可以配置为金属或塑料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刚性支撑套60。
请参照图1、图4至图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乘员舱、线束总成、及前述的接线盒,该接线盒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线束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并用以安装所述舱内线束和所述舱外线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乘员舱包括前围板81,所述前围板81的副驾驶侧设有安装孔811,所述接线盒的盒体1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811,所述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91,所述舱外线束包括底盘线束92,所述仪表板线束91的连接器93和所述底盘线束92之间的连接器93安装于所述盒体10的第一安装位11,所述仪表板线束91的电源线连接所述接线盒的电源接线端子20的第一端部,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电源接线端子20的第二端部。如此,将安装孔811及接线盒设于前围板81的副驾驶侧,也即左舵车型的前围板81右侧,或右舵车型的前围板81左侧,由于该区域的布置空间及操作空间较大,从而能方便接线盒的维修;其次,还能给仪表板的右上区域腾出造型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接线盒,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乘员舱和线束总成,所述线束总成包括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包括:
盒体,用以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连接,所述盒体设有第一安装位,至少部分的所述舱内线束和至少部分的所述舱外线束通过连接器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位用以供所述连接器安装;以及
电源接线端子,设于所述盒体,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内线束的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端部用以与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为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外周面上设有螺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沿所述接线柱的周向延伸,所述接线柱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防护罩内;
和/或,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盒体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配置为第一通孔,所述连接器能够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盒体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分布;
和/或,所述第一通孔在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均设有卡接凸筋,所述卡接凸筋用以抵接所述连接器的侧面,所述卡接凸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凸筋沿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包括前围板,所述盒体设于所述前围板,所述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所述车辆还包括连接所述仪表板线束的仪表电器盒,所述盒体还设有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用以供所述仪表电器盒安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位包括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侧缘的紧固部、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侧缘的承托部,所述承托部凸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并用以托举所述仪表电器盒,所述仪表电器盒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紧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在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朝上凸设有限位插脚,所述仪表电器盒对应设有插孔,所述限位插脚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承托部抵接于所述插孔的孔边缘;
和/或,所述紧固部配置为第一过孔,紧固件配置为螺栓,所述仪表电器盒对应设有螺纹孔,螺栓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螺纹孔锁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总成还包括附加线束,所述第二通孔的下侧缘设有预置缺口,所述预置缺口用以供所述附加线束穿设,所述附加线束包括以太网线束和/或LVDS线束和/或HSD线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承托部沿所述盒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所述承托部之间成形出所述预置缺口;
和/或,所述盒体还设有预置凸台,所述预置凸台设于所述承托部的下侧,并设有用以供所述附加线束安装的预置卡孔。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板设有用以供所述盒体嵌设的安装孔,所述盒体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设有盒翻边,所述盒翻边上固设有螺母,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对应设有第二过孔,螺栓的一端能穿过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螺母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材质配置为金属,所述盒体的材质配置为塑料,所述螺母与所述盒体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
和/或,所述盒体的外周面还设有相对的至少两弹性卡凸,所述弹性卡凸能够卡固在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设有贯通相对两侧壁的安装腔,所述乘员舱的侧壁设有用以供所述盒体嵌设的安装孔,所述安装腔具有相对的外侧腔口和内侧腔口,所述外侧腔口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外侧;所述电源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一安装位均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接线盒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外侧腔口并设有用以供所述舱外线束穿设的盖让位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对应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设有盒翻边,所述盖体对应所述盒翻边设有盖翻边,所述接线盒还包括防水垫圈,所述防水垫圈夹设于所述盒翻边与所述盖翻边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腔口的侧壁对应所述盖让位口设有盒让位口,所述盖让位口与所述盒让位口相连通并共同形成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用以供所述舱外线束穿设,所述过线通道的轴向与所述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呈正交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还包括具有弹性的密封护套,所述密封护套嵌设于所述过线通道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护套在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凸设有多个环凸,多个所述环凸沿所述密封护套的轴向间隔分布,所述盒让位口的侧壁面对应所述环凸设有环槽,所述环凸嵌设于所述环槽内,所述盖让位口的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端面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的远离所述安装腔的端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还包括插设于所述密封护套的刚性支撑套,所述刚性支撑套在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环形板部,所述环形板部抵接于所述环形凸缘的靠近所述安装腔的端面,所述环形板部朝向所述环形凸缘凸设有插销,所述环形凸缘设有供所述插销插设的销孔。
1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员舱、线束总成、及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所述线束总成包括相连接的舱内线束和舱外线束,所述接线盒设于所述乘员舱的侧壁,并用以安装所述舱内线束和所述舱外线束。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员舱包括前围板,所述前围板的副驾驶侧设有安装孔,所述接线盒的盒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舱内线束包括仪表板线束,所述舱外线束包括底盘线束,所述仪表板线束和所述底盘线束之间的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盒体的第一安装位,所述仪表板线束的电源线和所述舱外线束的电源线均连接所述接线盒的电源接线端子。
CN202310204550.4A 2023-02-27 2023-02-27 接线盒和车辆 Pending CN11631634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4550.4A CN116316348A (zh) 2023-02-27 2023-02-27 接线盒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4550.4A CN116316348A (zh) 2023-02-27 2023-02-27 接线盒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6348A true CN11631634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3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4550.4A Pending CN116316348A (zh) 2023-02-27 2023-02-27 接线盒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634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139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电器盒线束固定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41392A (zh) * 2023-10-30 2023-12-01 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电器盒线束固定结构
CN117141392B (zh) * 2023-10-30 2023-12-26 江苏博沃汽车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电器盒线束固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2499A (en) Wire harness coupler instrument panels
US10608385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US20130169041A1 (en) Wire harness system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CN116316348A (zh) 接线盒和车辆
CN215816559U (zh) 一种可浮动的电池箱连接器母头结构及具有其的安装结构
US6739891B2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on of harnesses in vehicle
JP3595230B2 (ja) 電装品付サンバイザの車体取付用ブラケット
JP3679306B2 (ja) 室内装備取付ブラケット
JP3106293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10816438B (zh) 车载电脑安装支架及车辆
US7059904B2 (en) Relay connector
CN209881262U (zh) 线束护套组件及具有它的车辆
JPH0425774Y2 (zh)
CN107472119B (zh) 高位制动灯安装组件、高位制动灯总成以及车辆
CN220447828U (zh) 保险杠加强支架及车辆
CN221126456U (zh) 电动撑杆用插接件安装机构及汽车
CN218431125U (zh) 一种汽车线束固定对接支架
CN217863897U (zh) 一种高位制动灯总成及汽车
CN211879655U (zh) 副仪表板骨架及副仪表板总成
CN212182397U (zh) 电池箱组件及电池
CN214798904U (zh) 一种充电插座和汽车
CN219821587U (zh) 一种交通工具的前围连接板结构及交通工具
CN217864521U (zh) 摩托车
CN221113789U (zh) 线束支架
CN210120242U (zh) 搭铁端子以及搭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