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00187A -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00187A
CN116300187A CN202310186411.3A CN202310186411A CN116300187A CN 116300187 A CN116300187 A CN 116300187A CN 202310186411 A CN202310186411 A CN 202310186411A CN 116300187 A CN116300187 A CN 1163001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substrate
filling
sub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864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海爽
袁海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864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001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300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001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彩膜基板包括:基板;色阻层,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第二色阻及第三色阻,第一色阻具有高度H1,第二色阻具有高度H2,第三色阻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遮光的填充层,填充层设置于基板上,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体及第二填充体,第一填充体填充于第一色阻与第二色阻之间的间隙,第二填充体填充于第二色阻与第三色阻之间的间隙,第一填充体具有背离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与基板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第二填充体具有背离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基板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从而有效防止显示装置中温度变化引起的液晶气泡。

Description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具有低辐射、体积小、能耗低等优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电子信息产品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会因地域的不同,其工作的温度也会有较大的差异。高低温的差异大,会因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本身的特点而带来诸多问题。
就目前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品设计来说,为了减小彩膜基板(ColorFilter,CF)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电极与数据线(data)之间的电容(loading),通常将彩膜基板中的色阻之间设计为无覆盖(overlay)保护层的设计,这种设计会导致相邻色阻之间产生空隙,即便有彩膜基板(Color Filter,CF)侧的黑矩阵(BlackMatrix,BM)或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电极作为填充层和覆盖层,但和色阻的膜厚相比,依旧不能形成平坦的地形。高低起伏的地形,会使液晶显示面板在不同温度情况下,由于热胀冷缩导致液晶流动大,从而产生气泡(bubble),严重影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品味。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
基板;
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第二色阻及第三色阻,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及所述第三色阻的颜色互不相同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色阻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
遮光的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体及第二填充体,所述第一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与所述第二色阻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与所述第三色阻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填充体具有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所述第二填充体具有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
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及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
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边及第四边,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二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至所述第三色阻之间逐渐递增。
其中,所述第一填充体为黑矩阵,所述第二填充体为黑矩阵。
其中,所述第一填充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填充部及第二子填充部,所述第一子填充部贴合于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第二子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填充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填充体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填充部及第四子填充部,所述第三子填充部贴合于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第四子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填充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子填充部为黑矩阵,所述第三子填充部为黑矩阵。
其中,所述第四子填充部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至所述第三色阻之间逐渐递增。
其中,所述第二子填充部为透明材质,所述第四子填充部为透明材质。
其中,所述第二子填充部为黑矩阵,所述第四子填充部为透明材质。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液晶层及所述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液晶层夹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色阻层及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彩膜基板包括基板、色阻层及遮光的填充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第二色阻及第三色阻,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及所述第三色阻的颜色互不相同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色阻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体及第二填充体,所述第一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与所述第二色阻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与所述第三色阻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填充体具有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所述第二填充体具有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所述彩膜基板通过第一填充体及第二填充体的填充,有效减少第一色阻、第二色阻与第三色阻之间的地形差,所述第一填充体及所述第二填充体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厚度,使得第一色阻、第二色阻及第三色阻之间的地形进一步平坦化,从而有效防止显示装置中温度变化引起的液晶气泡,进而保障了所述显示装置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和显示品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对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彩膜基板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20-背光模组,11-彩膜基板,12-阵列基板,13-液晶层,111-基板,112-色阻层,113-填充层,114-像素电极,115-间隙子,1121-第一色阻,1122-第二色阻,1123-第三色阻,1131-第一填充体,1132-第二填充体,1133-第一表面,1134-第二表面,1135-第一子填充部,1136-第二子填充部,1137-第三子填充部,1138-第四子填充部,113a-第一边,113b-第二边,113c-第三边,113d-第四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是图1中提供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对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彩膜基板11,所述彩膜基板11包括基板111、色阻层112及遮光的填充层113。所述色阻层112设置于所述基板111上,所述色阻层112包括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及第三色阻1123,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颜色互不相同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色阻1121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1122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1123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所述填充层113设置于所述基板111上,所述填充层113包括第一填充体1131及第二填充体1132,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一表面1134,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二表面1134,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
所述彩膜基板11(Color Filter,CF)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中,可以理解地,所述彩膜基板11也可以用于其他显示装置1中,所述彩膜基板11的应用场景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的限定。所述彩膜基板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在显示装置1中进行滤光,如将白光过滤成红光、绿光或者蓝光,以实现全彩显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基板11还可以是将蓝光过滤成红光或者绿光的彩膜基板11,从而实现全彩显示。所述彩膜基板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应用于非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工艺制备的显示装置1中,其中,COA(Color Filter on Array)工艺是指将阵列基板12与色阻层112集成在一起的制备工艺,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彩膜基板11为应用于非COA工艺制备的显示装置1为例进行示意。所述彩膜基板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基板111、色阻层112及遮光的填充层113等,可以理解地,所述彩膜基板11还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电极及其他部件,所述彩膜基板11的其他部件组成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的限定。
所述基板1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用于承载所述色阻层112及所述填充层113。所述基板11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由玻璃、或石英、或陶瓷、或塑料等无色透明材料构成,可以理解地,所述基板111也可以由其他材质构成,所述基板111的材质构成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的限定。所述基板1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单层结构、或多层堆叠结构等。所述基板1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柔性、或非柔性衬底基板。
所述色阻层1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红(R)、绿(G)、蓝(B)三种颜色的色阻。所述色阻层1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利用滤光的原理产生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并根据驱动电压的不同,三种颜色依不同种类混合产生各式各样的色彩,从而达到彩色化的显示效果。所述色阻层11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由光固化树脂、碱可溶性树脂、光引发剂等组成。所述色阻层1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经过涂布、预烘烤、曝光、显影以及后烘烤等工艺制作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色阻层112也可以通过打印等其他工艺方式形成,所述色阻层112的制备工艺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的限定。所述色阻层112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涂布保护层,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色阻层112的表面无覆盖(overlay)保护层为例进行示意,从而减小所述彩膜基板11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电极与显示装置1中的阵列基板12的数据线(data)之间的电容(loading)。具体地,所述彩膜基板11与阵列基板1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彼此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彩膜基板11的ITO电极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所述色阻层11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其中ITO电极与阵列基板12的数据线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与所述ITO电极与数据线的间隔距离成反比,为了减小ITO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寄生电容,需对ITO电极与数据线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扩大,优选的,在不额外增加显示装置1的液晶盒厚的前提下,可将所述色阻层112的表面设计成无覆盖(overlay)保护层。
所述第一色阻112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红色(R)色阻、或绿色(G)色阻、或蓝色(B)色阻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一色阻1121为红色(R)色阻为例进行示意,所述红色(R)色阻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将白光中红光波段的光透光,而将其他波段的光滤除,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的背光模组20发出的光经过所述第一色阻1121之后变为红光。所述第一色阻1121的横截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长方形、或梯形、或不规则的形状等。所述第一色阻1121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曲面、或不规则的面。所述第一色阻1121的高度H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一色阻1121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与所述基板111之间的最小间距的间距值。
所述第二色阻112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红色(R)色阻、或绿色(G)色阻、或蓝色(B)色阻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二色阻1122为绿色(G)色阻为例进行示意,所述绿色(G)色阻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将白光中绿光波段的光透光,而将其他波段的光滤除,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的背光模组20发出的光经过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后变为绿光。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横截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长方形、或梯形、或不规则的形状等。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曲面、或不规则的面。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H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与所述基板111之间的最小间距的间距值。
所述第三色阻112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红色(R)色阻、或绿色(G)色阻、或蓝色(B)色阻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三色阻1123为蓝色(B)色阻为例进行示意,所述蓝色(B)色阻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将白光中蓝光波段的光透光,而将其他波段的光滤除,从而使得显示装置1的背光模组20发出的光经过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后变为蓝光。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横截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长方形、或梯形、或不规则的形状等。所述第三色阻112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曲面、或不规则的面。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高度H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三色阻112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与所述基板111之间的最小间距的间距值。
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彼此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色阻1121及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或不相等,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第一色阻1121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1122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1123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具体地,由于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材料的寿命和效率不同,蓝色材料的寿命小于红色材料的寿命,红色材料的寿命小于绿色材料的寿命,寿命短的材料会提前亮度衰退,导致显示性能变差,因此,通常将寿命短的蓝色材料的体积在制作时会大于红色材料的体积,红色材料的体积大于绿色材料的体积,使得蓝色色阻块、红色色阻块和绿色色阻块的使用寿命相当或相同,以达到延长显示面板10使用寿命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色阻1121为红色(R)色阻、所述第二色阻1122为绿色(G)色阻、所述第三色阻1123为蓝色(B)色阻为例进行示意。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宽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相等或大致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宽度相等或大致相等为例进行示意,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宽度也可以为不相等,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宽度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的限定。所述第一色阻1121的高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大于、或等于、或近似等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高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大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的高度,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高度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大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使用寿命相当或相同,以达到延长所述彩膜基板11及显示面板10使用寿命的效果。
所述填充层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或黑矩阵与隔垫物(Photo Spacer,PS)的结合。所述填充层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设置于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及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并起到遮光的作用,防止光在透过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后产生混光现象,且能够防止显示装置1漏光,从而避免显示异常。所述填充层113的横向宽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制,达到避免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产生混色现象造成显示异常的效果即可。所述填充层113还可以对所述色阻层112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填充层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采用半色调掩模板(Half-Tone Mask,HTM)或灰色调掩模(Gray ToneMask,GTM)等工艺技术制备而成,可以理解地,所述填充层113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形式制备而成,所述填充层113的制备工艺不应当成为对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的限定。
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或黑矩阵与隔垫物(PhotoSpacer,PS)的结合。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隙,并用于避免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产生混色现象。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及所述第二色阻1122设置,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彩膜基板11漏光,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
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一表面1134,所述第一表面113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曲面、或不规则的面。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间距H4,所述间距H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一表面1134任意一点与所述基板111靠近所述色阻层112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值。所述间距H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满足H2≤H4≤H1,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色阻1121H1的高度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H2时,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的间距H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的高度H1或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H2。当所述第一色阻1121的高度H1大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H2时,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高度H2,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小于等于高度H1,优选的,所述第一表面113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自所述第一色阻1121至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平缓过渡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色阻1121之间及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具有平坦化的地形,能够有效减少显示装置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液晶气泡(bubble),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的画面显示稳定性。
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或黑矩阵与隔垫物(PhotoSpacer,PS)的结合。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并用于避免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产生混色现象。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设置,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彩膜基板11漏光,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
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二表面1134,所述第二表面113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面、或曲面、或不规则的面。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间距H5,所述间距H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所述第二表面1134任意一点与所述基板111靠近所述色阻层112的表面之间的间距值。所述间距H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满足H2≤H5≤H3,具体地,当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高度H3大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高度H2时,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等于或大致等于所述高度H2,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之间的最大间距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小于等于高度H1,优选的,所述第一表面113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平缓过渡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具有平坦化的地形,能够有效减少显示装置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液晶气泡(bubble),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的画面显示稳定性。
与对比实施例中相比(图3),对比实施例的第一填充体1131及第二填充体1132仅可以起到遮光作用,但是并不能使得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平坦化,本实施方式将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第一填充体1131及第二填充体1132设置为不同的厚度,能够有效减少因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与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过大,而导致显示装置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的液晶气泡,从而减少显示装置1的显示不良。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彩膜基板11中,所述第一色阻1121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1122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1123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一表面1134,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二表面1134,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所述彩膜基板11通过第一填充体1131及第二填充体1132的填充,有效减少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与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及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厚度,使得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及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进一步平坦化,从而有效防止显示装置1中温度变化引起的液晶气泡(bubble),进而保障了所述显示装置1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和显示品味。
请参阅图2及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彩膜基板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所述第一表面1134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113a及第二边113b,所述第一边113a与所述第一色阻1121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边113b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表面1134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边113c及第四边113d,所述第三边113c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四边113d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
所述第一边113a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曲边、或不规则的边。所述第一边113a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基板111。
所述第二边113b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曲边、或不规则的边。所述第二边113b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基板111。
所述第一边113a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一色阻1121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边113b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即所述第一表面113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接于或大致连接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及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色阻1121及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连续平坦化的地形,从而有效避免显示装置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因所述第一色阻1121及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地形差而产生液晶气泡。
所述第三边113c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曲边、或不规则的边。所述第三边113c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基板111。
所述第四边113d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直边、或曲边、或不规则的边。所述第四边113d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所述基板111。
所述第三边113c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四边113d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贴合设置。即所述第二表面113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连接于或大致连接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连续平坦化的地形,从而有效避免显示装置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因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较大而产生液晶气泡,进而保障了所述显示装置1的光学品味。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之间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逐渐递增。
所述填充层11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通过半色调掩模板(Half-Tone Mask,HTM)工艺制备而成。由于实际的显示装置1产品中,所述第二色阻1122到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因此,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制备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半色调掩模板(Half-Tone Mask,HTM)工艺技术中的透过率参数可以设置为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逐渐增加,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厚度为平缓变化,也就是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之间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逐渐递增,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色阻1122到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更加平坦化,有效减少了显示装置1因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过大而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产生液晶气泡,避免了引起显示装置1的显示不良情况,进一步地保证所述显示装置1的优良显示效果。
请再次参阅图2。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为黑矩阵,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为黑矩阵。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隙,并用于避免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产生混色现象。
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并用于避免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产生混色现象。
所述黑矩阵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采用半色调掩模板(Half-Tone Mask,HTM)或灰色调掩模(Gray Tone Mask,GTM)等工艺技术制备而成。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黑矩阵不仅可以防止相连的色阻之间透过的光线发生混色,还可以在工艺过程中将黑矩阵制备成为不同的厚度,进而可以有效填充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间存在的空隙,并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平坦化,避免了显示装置1因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过大而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产生液晶气泡,避免了引起显示装置1的显示不良情况,进一步地保证所述显示装置1的正常画面显示。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填充部1135及第二子填充部1136,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贴合于所述基板111设置,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背离所述基板111的一侧。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填充部1137及第四子填充部1138,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贴合于所述基板111设置,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背离所述基板111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为黑矩阵,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为黑矩阵。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填充部1135及第二子填充部1136。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背离所述基板11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设置。
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隙,并用于避免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产生混色现象。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基板111设置,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彩膜基板11漏光,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与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的体积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所述彩膜基板11的遮光效果需要进行设置或根据实验计算所得,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填充部1137及第四子填充部1138,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背离所述基板111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设置。
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并用于避免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产生混色现象。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基板111设置,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彩膜基板11漏光,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7与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的体积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中所述彩膜基板11的遮光效果需要进行设置或根据实验计算所得,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不仅可以起到遮光作用,还可以利用PS的填充增加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当显示装置1受到压力时,显示面板10向内微微变形,此时所述PS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的支撑能力更强,减少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产生变形的情况,进而进一步减少液晶气泡(bubble)的产生。
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不仅可以起到遮光作用,还可以利用PS的填充增加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当显示装置1受到压力时,显示面板10向内微微变形,此时所述PS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支撑能力更强,减少所述第二色阻1122、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产生变形的情况,进而进一步减少液晶气泡(bubble)的产生,保障了所述显示装置1具有稳定的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二表面1134,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逐渐递增。
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采用半色调掩模板(Half-Tone Mask,HTM)或灰色调掩模(Gray Tone Mask,GTM)等工艺技术制备而成。由于实际的显示装置1产品中,所述第二色阻1122到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高度差较大,因此,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在制备过程中,使得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的半色调掩模板(Half-Tone Mask,HTM)工艺技术中的透过率参数可以设置为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逐渐增加,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的厚度为平缓变化,也就是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之间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1122至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逐渐递增,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色阻1122到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更加平坦化,有效减少了显示装置1因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过大而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产生液晶气泡,避免了引起显示装置1的显示不良情况,进一步地保证所述显示装置1的优良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5、图7及图8,图7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为透明材质,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为透明材质。
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或其他透明材料,在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为例进行示意,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不仅可以起到遮光作用,还可以利用PS的填充增加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当显示装置1受到压力时,显示面板10向内微微变形,此时所述PS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的支撑能力更强,减少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产生变形的情况,进而进一步减少液晶气泡(bubble)的产生。
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或其他透明材料,在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以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为例进行示意,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不仅可以起到遮光作用,还可以利用PS的填充增加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结构稳定性。从而当显示装置1受到压力时,显示面板10向内微微变形,此时所述PS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支撑能力更强,减少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产生变形的情况,进而进一步减少液晶气泡(bubble)的产生。
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中(图7),所述彩膜基板11应用的显示面板10中,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设置有间隙子115,所述间隙子1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也由隔垫物(Photo Spacer,PS)构成。当显示装置1受到压力时,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与所述间隙子115共同维持所述显示装置1的液晶盒厚,分担所述间隙子115所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不仅可以使得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平坦化,还可以提高所述色阻层112及所述填充层113的支撑能力,进而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的抗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所述填充层113的形变能力以及被按压后的形变恢复能力。
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中(图8),所述间隙子1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制备所述第一子填充部1135和所述第三子填充部1136以及像素电极114后再制备,此时所述间隙子115部分用于填充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部分用于在显示装置1中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在简化工艺流程的同时,可以提高所述色阻层112及所述填充层113的支撑能力,进而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的抗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所述填充层113的形变能力以及被按压后的形变恢复能力。
请参阅图9及图10,图9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第六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沿A-A线的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为黑矩阵,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为透明材质。
所述第二子填充部113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黑矩阵,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或其他透明材料,在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中,以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为隔垫物(Photo Spacer,PS)为例进行示意。
由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高度差较大,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的体积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大于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的体积,在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为黑矩阵,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为黑矩阵与隔垫物(PhotoSpacer,PS)的结合为例进行示意,从而有效增强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支撑强度,且由于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的体积,在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增加隔垫物(Photo Spacer,PS)的设置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使得所述色阻层112的支撑能力更强。
在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所述彩膜基板11应用的显示面板10中,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设置有间隙子115,所述间隙子115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也由隔垫物(Photo Spacer,PS)构成。当显示装置1受到压力时,所述第四子填充部1138可以与所述间隙子115共同维持所述显示装置1的液晶盒厚,分担所述间隙子115所承受的压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不仅可以使得所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平坦化,还可以提高所述色阻层112及所述填充层113的支撑能力,进而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的抗压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所述填充层113的形变能力以及被按压后的形变恢复能力。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12、液晶层13及所述彩膜基板11,所述阵列基板12与所述彩膜基板1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液晶层13夹设于所述阵列基板12与所述彩膜基板11之间,所述彩膜基板11还包括像素电极114,所述像素电极114设置于所述色阻层112及所述填充层11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
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面板10、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显示面板10、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10、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象限垂直配向型)显示面板10等,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面板10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10。
所述彩膜基板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与阵列基板12对盒而形成显示面板10,所述阵列基板12与所述彩膜基板11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液晶层13夹设于所述阵列基板12与所述彩膜基板11之间。所述阵列基板12可以用于驱动所述显示装置1的液晶旋转,并用于控制所述显示装置1的每个像素的显示。所述彩膜基板11可以用于过滤光线并将显示画面彩色化。
所述彩膜基板1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还包括像素电极114,所述像素电极1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电极。所述像素电极114设置于所述色阻层112及所述填充层113背离所述基板111的表面,且所述像素电极114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贴合于所述色阻层112设置,从而使得所述色阻层112表面的地形更加平坦化,能够进一步减少显示装置1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产生液晶气泡(bubble),提升所述显示装置1的画面显示效果。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所述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组20及所述显示面板10,所述背光模组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10提供面光源。
所述显示装置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所述显示装置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包括背光模组20及所述显示面板10,所述背光模组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10提供面光源。所述显示面板10中的彩膜基板11包括基板111、色阻层112及遮光的填充层113。所述色阻层112设置于所述基板111上,所述色阻层112包括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及第三色阻1123,所述第一色阻1121、所述第二色阻1122及所述第三色阻1123的颜色互不相同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色阻1121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1122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1123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所述填充层113设置于所述基板111上,所述填充层113包括第一填充体1131及第二填充体1132,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1121与所述第二色阻1122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1122与所述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一表面1134,所述第一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具有背离所述基板111的第二表面1134,所述第二表面1134与所述基板111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所述彩膜基板11通过第一填充体1131及第二填充体1132的填充,有效减少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与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差,所述第一填充体1131及所述第二填充体1132还可以设计成不同的厚度,使得第一色阻1121、第二色阻1122及第三色阻1123之间的地形进一步平坦化,从而有效防止显示装置1中温度变化引起的液晶气泡,进而保障了所述显示装置1具有优良的光学效果和显示品味。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实施方式”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此外,还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在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又一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基板和色阻层,所述色阻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色阻层包括第一色阻、第二色阻及第三色阻,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色阻、所述第二色阻及所述第三色阻的颜色互不相同且彼此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色阻具有高度H1,所述第二色阻具有高度H2,所述第三色阻具有高度H3,其中,H2≤H1<H3
遮光的填充层,所述填充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填充层包括第一填充体及第二填充体,所述第一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第一色阻与所述第二色阻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填充体填充于所述第二色阻与所述第三色阻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填充体具有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具有间距H4,其中,H2≤H4≤H1,所述第二填充体具有背离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具有间距H5,其中,H2≤H5≤H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及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
所述第二表面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边及第四边,所述第三边与所述第二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四边与所述第三色阻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贴合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之间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至所述第三色阻之间逐渐递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体为黑矩阵,所述第二填充体为黑矩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体包括相连的第一子填充部及第二子填充部,所述第一子填充部贴合于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第二子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填充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填充体包括相连的第三子填充部及第四子填充部,所述第三子填充部贴合于所述基板设置,所述第四子填充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子填充部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子填充部为黑矩阵,所述第三子填充部为黑矩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子填充部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构成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间距H5自所述第二色阻至所述第三色阻之间逐渐递增。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填充部为透明材质,所述第四子填充部为透明材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填充部为黑矩阵,所述第四子填充部为透明材质。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液晶层及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彩膜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液晶层夹设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设置于所述色阻层及所述填充层背离所述基板的表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并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
CN202310186411.3A 2023-02-21 2023-02-21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3001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6411.3A CN116300187A (zh) 2023-02-21 2023-02-21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6411.3A CN116300187A (zh) 2023-02-21 2023-02-21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00187A true CN116300187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3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86411.3A Pending CN116300187A (zh) 2023-02-21 2023-02-21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0018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978A (ja) * 1997-06-27 1999-01-2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41332A (ja) * 2001-05-15 2002-11-27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69829A (ko) * 2005-12-28 2007-07-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452156A (zh) * 2007-11-30 2009-06-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柱形隔垫物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CN106249465A (zh) * 2016-09-22 2016-12-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737148U (zh) * 2018-09-30 2019-04-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光罩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978A (ja) * 1997-06-27 1999-01-2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341332A (ja) * 2001-05-15 2002-11-27 Toray Ind Inc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69829A (ko) * 2005-12-28 2007-07-03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452156A (zh) * 2007-11-30 2009-06-10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柱形隔垫物及其液晶显示面板
CN106249465A (zh) * 2016-09-22 2016-12-21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737148U (zh) * 2018-09-30 2019-04-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片基板、光罩及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776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94555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67906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2261702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7290909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1685232A (zh) 阵列基底及其制造方法、采用该阵列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1808119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US2018012063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940738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1177479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1023200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202030537A (zh) 顯示裝置
CN116300187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090109382A1 (en)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369197B2 (en) Polarizer, panel for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a scattering layer
JP2005148477A (ja)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CN114371570B (zh) 一种彩膜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4045614A (ja)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機器
US20230305342A1 (en) Display device
JPH09113904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拡散板
KR101222956B1 (ko)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소자
KR101197762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533864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712985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この液晶表示装置を配設した携帯端末または表示機器
WO2020087613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