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9401A -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9401A
CN116299401A CN202310595640.0A CN202310595640A CN116299401A CN 116299401 A CN116299401 A CN 116299401A CN 202310595640 A CN202310595640 A CN 202310595640A CN 116299401 A CN116299401 A CN 116299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false alarm
scattering point
point
constant fa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956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99401B (zh
Inventor
葛剑
翟群英
张伟瑞
候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Chengdu Aeronautic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31059564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9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9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9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99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9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02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f radio waves, e.g. primary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 G01S13/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3/42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distance and other co-ordina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02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 G01S7/41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3/00 using analysis of echo signal for target characterisation; Target signature; Target cross-section
    • G01S7/415Identification of targets based on measurements of movement associated with the targ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恒虚警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通过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恒虚警器保护单元固定数量方式,设置过大带来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设置过小不能涵盖目标整个距离维展宽的散射点,展宽闪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内,导致杂波估值虚高,目标信杂比虚低,目标散射点不能稳定、可靠的检测出来,出现漏警的问题;同时,通过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距离维展宽目标左右侧边缘散射点因保护单元取值不当造成的杂波估值虚高、突变,使得边缘的散射点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极易出现的漏警问题。

Description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恒虚警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针对各种杂波、干扰背景的恒虚警器不断涌现;纵观目前主流的各种恒虚警器,不难发现,均是从目标检测背景的角度进行探索,依据不同杂波背景研究杂波模型,依据不同杂波模型确定参考单元的取值;从目前公开的文献看,对保护单元取值的关注极少,且均采用固定数量的方式。
传统恒虚警器保护单元采用固定数量的方式,保护单元设置过大,不能准确估计目标临近杂波特性,同时带来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保护单元设置过小,不能涵盖目标整个距离维展宽的散射点,展宽闪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内,导致杂波估值虚高,目标信杂比虚低,目标散射点不能稳定、可靠的检测出来,出现漏警;特别是距离维展宽目标左右侧边缘的散射点,传统的保护单元固定数量的方式,单边保护单元数量不足,导致该目标边缘散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杂波估值虚高、突变,使得边缘的散射点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极易出现漏警。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可以根据目标散射点位置实时、动态调整保护单元数量,既确保所有散射点稳定、可靠地检测出来,又确保保护单元数量恰到好处、不额外增加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负担,特别是目标边缘散射点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极易出现漏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保护单元固定数量方式不能实时、动态、自适应地使保护单元数量根据散射点位置实时更新,出现的漏警或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或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常量和变量初始化;
S2.定义一个积累周期为数据处理时间单元,接收回波数据;
S3.计算检测点D i 左右侧参考单元均值,得到杂波均值估计值
Figure SMS_1
,计算检测门限
Figure SMS_2
S4.对检测点D i 是否为目标散射点进行判断,并对为目标散射点的D i 赋值目标标志Tflag=1,并记录入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
S5.目标散射点序列增加一位,即序列j+1;
S6.根据j的值,更新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3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4
S7.判断本积累周期数据是否检测完毕。
进一步的,S1中,所述常量包括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SMS_5
、参考单元数量M、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6
、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7
所述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SMS_8
通过雷达系统的虚警概率获得;
所述参考单元数量M通过雷达系统的恒虚警损失获得;
所述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通过预检测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到达雷达系统的强度确定;
S1中,所述变量包括目标标志Tflag,目标散射点序列j,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9
,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10
,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11
,且是否有目标标志为Tflag=0;目标散射点序列j=0;
所述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14
通过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16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18
获得,且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13
、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15
、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17
、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19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12
满足:
Figure SMS_20
进一步的,S4中,若检测点D i 幅值满足DAmp i >U 0DAmp i >GAmp,则判定D i 为目标散射点,赋值目标标志Tflag=1,并记录入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
进一步的,S4中,若检测点D i 未过检测门限,判断有目标散射点检测出来的标志Tflag,若为1则进入S5,否则进入S7。
可选的,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为多维的信息集合,包括Aj目标的距离、角度、速度和幅度,多普勒通道位置等信息。
进一步的,S6中,根据目标散射点序列j、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21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22
的取值方式如下:
Figure SMS_23
进一步的,S7中,若检测完毕则返回S1,若为否则返回S3。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
再则,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的存储介质,包括: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本发明根据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恒虚警器保护单元固定数量方式,设置过大带来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且不能准确估计目标临近杂波特性;设置过小不能涵盖目标整个距离维展宽的散射点,展宽闪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内,导致杂波估值虚高,目标信杂比虚低,目标散射点不能稳定、可靠的检测出来,出现漏警的问题;
2、本发明根据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距离维展宽目标左右侧边缘散射点因保护单元取值不当造成的杂波估值虚高、突变,使得边缘的散射点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极易出现的漏警问题;
3、本发明主要是对保护单元的取值做优化处理,不改变恒虚警器的工作原理和架构,通用性极高,广泛适用于各种常规的恒虚警算法的恒虚警器,包括单元平均恒虚警器,选大/选小恒虚警器,有序恒虚警器等均可;
4、本发明属于模块化算法设计,直接嵌入软件系统中,适应性较强,不仅适用于新研发的雷达,也同样适用于现役雷达的技术升级;
5、本发明的技术属于软件算法,无需改动硬件,可有效减少性能升级带来的时间和资金开销。
附图说明
图1 为检测点D i 左右参考单元计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常量和变量初始化;
S2.定义一个积累周期为数据处理时间单元,接收回波数据;
S3.计算检测点D i 左右侧参考单元均值,得到杂波均值估计值
Figure SMS_24
,计算检测门限
Figure SMS_25
S4.对检测点D i 是否为目标散射点进行判断,并对为目标散射点的D i 赋值目标标志Tflag=1,并记录入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
S5.目标散射点序列增加一位,即序列j+1;
S6.根据j的值,更新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26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27
S7.判断本积累周期数据是否检测完毕。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恒虚警器保护单元固定数量方式,设置过大带来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且不能准确估计目标临近杂波特性;设置过小不能涵盖目标整个距离维展宽的散射点,展宽闪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内,导致杂波估值虚高,目标信杂比虚低,目标散射点不能稳定、可靠的检测出来,出现漏警的问题;
同时,通过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距离维展宽目标左右侧边缘散射点因保护单元取值不当造成的杂波估值虚高、突变,使得边缘的散射点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极易出现的漏警问题。
在具体实施时,S1中,所述常量包括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SMS_28
、参考单元数量M、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29
、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30
所述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SMS_31
通过雷达系统的虚警概率获得;
所述参考单元数量M通过雷达系统的恒虚警损失获得;
所述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通过预检测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到达雷达系统的强度确定;
所述变量包括目标标志Tflag,目标散射点序列j,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32
,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33
,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34
,且是否有目标标志为Tflag=0;目标散射点序列j=0;
所述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37
通过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39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40
获得,且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36
、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38
、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41
、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42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35
满足:
Figure SMS_43
这样的设计中,可适用于所有常规恒虚警器,包括单元平均恒虚警器,选大/选小恒虚警器,有序恒虚警器等,本申请以单元平均恒虚警器为例进行说明;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SMS_44
根据雷达系统的虚警概率确定;参考单元数量M根据雷达系统的恒虚警损失确定;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根据检测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到达雷达系统的强度而定,以此减少虚警或降低异常小目标的影响。
同时,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SMS_45
根据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SMS_46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SMS_47
确定,即目标距离维包含的散射点个数为/>
Figure SMS_48
;初始化/>
Figure SMS_49
和/>
Figure SMS_50
,目的是当检测点为目标左边缘第一个散射点时,右侧保护单元数量要足够,能够涵盖目标整个距离维展宽,避免右侧散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导致杂波虚高,目标信杂比虚低,降低目标检测性能,出现漏警,即确保目标左边缘第一个散射点能够稳定、可靠地检测出来。
S2中,定义一个积累周期为数据处理时间单元,接收回波数据;
积累周期指雷达常用的数据处理时间单元,数据一般为2的幂次方,比如16,32个…脉冲重复周期为一个积累单元,一般是根据雷达系统要求的数据刷新率确定。
S3中,由图1所示,首先输入信号X i ,计算检测点D i 左右侧参考单元均值,得到杂波均值估计值
Figure SMS_51
,计算检测门限/>
Figure SMS_52
检测点D i 是指当前为第i个检测点,当i=1,2,3…遍历即实现了所有检测点的检测。
S4中,由图1所示,若检测点D i 幅值DAmpi>U 0且DAmpi>GAmp,则判定D i 为目标散射点,赋值目标标志Tflag=1,并记录入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进入步骤S5;否则进入步骤S7;
检测点D i 判定为目标点的要求是其幅值DAmpi>信噪比检测门限U 0且幅值DAmpi>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DAmpi>U 0,即检测点与临近杂波的信噪比大于门限乘子K,保证恒定的虚警概率;同时其反射的电磁波到达雷达系统的强度DAmpi>绝对门限GAmp,以此减少杂波野值造成的虚警,或降低异常小目标的影响。
第一次有目标散射点检测出来的标志Tflag=1,说明展宽目标左边缘第一个散射点被检测出来,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根据散射点位置实时更新,既确保散射点可靠检测,又确保保护单元数量合适不增加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
其中,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是一个多维的信息集合,可以是目标的距离、角度、速度,幅度,多普勒通道位置等信息。
S5中,目标散射点序列j+1;
目标距离维由多个散射点展宽组成,散射点检测出来后进行记录,根据其在整个数据窗口的位置自适应调整左右侧保护单元数量取值。
S6中,根据j的值,更新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53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54
根据目标散射点序列j、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55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56
的取值方式如下:/>
Figure SMS_57
Figure SMS_58
,说明当前检测点位于目标距离维展宽回波数据窗内中心/>
Figure SMS_59
偏左的数据段,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60
是足够的,右侧保护单元需要根据检测点位置实时刷新,即/>
Figure SMS_61
;若当前检测点位于目标距离维展宽回波数据窗内中心或者偏右的数据段,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SMS_62
是足够的,左侧保护单元需要根据检测点位置实时刷新,即/>
Figure SMS_63
;分支else,检测点超出目标距离维展宽回波数据窗,左侧保护单元取整个目标距离维展宽,确保目标散射点回波不会误入左侧参考单元,造成漏警;
Figure SMS_64
时,检测点为目标距离维展宽右边缘最后一个散射点,此时/>
Figure SMS_65
,即
Figure SMS_66
,检测点左侧的保护单元数量能够涵盖整个目标展宽,避免左侧其它散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确保目标右边缘最后一个散射点能稳定可靠的检测出来。
该取值方式使得任何位置的检测点,目标距离维散射点回波数据都不会误入参考单元,确保目标散射点稳定、可靠地检测出来,避免了传统的保护单元固定数量的方式,保护单元取值不足造成的漏警问题。
S7中,判断本积累周期数据是否检测完毕,若完毕进入S1,否则进入S3;
判断本积累周期数据是否检测完毕,若完毕,说明本积累周期数据检测完成,进入S1,循环重复下一个积累周期数据的处理;否则检测点滑窗到下一个点,即D i+1 ,进入S3,循环重复检测直至完成本积累周期所有检测点的信息处理。
同时在执行S7中,若检测点D i 未过检测门限,判断有目标散射点检测出来的标志Tflag,若为1,说明已经之前有目标散射点被检测出来,进入S5。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恒虚警器保护单元固定数量方式,设置过大带来雷达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的冗余负担,且不能准确估计目标临近杂波特性;设置过小不能涵盖目标整个距离维展宽的散射点,展宽闪射点回波误入参考单元内,导致杂波估值虚高,目标信杂比虚低,目标散射点不能稳定、可靠的检测出来,出现漏警的问题;根据检测点位置自适应调整保护单元数量,可以有效地解决距离维展宽目标左右侧边缘散射点因保护单元取值不当造成的杂波估值虚高、突变,使得边缘的散射点信噪比虚低且震荡、不平滑,极易出现的漏警问题;主要是对保护单元的取值做优化处理,不改变恒虚警器的工作原理和架构,通用性极高,广泛适用于各种常规的恒虚警算法的恒虚警器,包括单元平均恒虚警器,选大/选小恒虚警器,有序恒虚警器等均可。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的设备,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 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 ,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可以是内部存储单元或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卡(SecureDigital ,SD),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还可以既包括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己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为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和光盘中的一种,还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如移动电话、计算机、平板设备等,计算机程序能驱动解决不同格式日志数据冲突的系统,同时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能够执行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常量和变量初始化;
S2.定义一个积累周期为数据处理时间单元,接收回波数据;
S3.计算检测点D i 左右侧参考单元均值,得到杂波均值估计值
Figure QLYQS_1
,计算检测门限
Figure QLYQS_2
S4.对检测点D i 是否为目标散射点进行判断,并对为目标散射点的D i 赋值目标标志Tflag=1,并记录入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
S5.目标散射点序列增加一位,即序列j+1;
S6.根据j的值,更新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3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4
S7.判断本积累周期数据是否检测完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常量包括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QLYQS_5
、参考单元数量M、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QLYQS_6
、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距离分辨率/>
Figure QLYQS_7
所述恒虚警器门限乘子
Figure QLYQS_8
通过雷达系统的虚警概率获得;
所述参考单元数量M通过雷达系统的恒虚警损失获得;
所述目标幅值绝对门限GAmp通过预检测目标反射的电磁波到达雷达系统的强度确定;
S1中,所述变量包括目标标志Tflag,目标散射点序列j,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QLYQS_9
,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10
,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11
,且是否有目标标志为Tflag=0;目标散射点序列j=0;
所述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QLYQS_14
通过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QLYQS_16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QLYQS_17
获得,且目标距离展宽/>
Figure QLYQS_13
、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15
、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18
、雷达距离分辨率/>
Figure QLYQS_19
和预置目标尺寸/>
Figure QLYQS_12
满足:
Figure QLYQS_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若检测点D i 幅值满足DAmp i > U 0DAmp i > GAmp,则判定D i 为目标散射点,赋值目标标志Tflag=1,并记录入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若检测点D i 未过检测门限,判断有目标散射点检测出来的标志Tflag,若为1则进入S5,否则进入S7。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散射点信息集Aj为多维的信息集合,包括Aj目标的距离、角度、速度、幅度和多普勒通道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根据目标散射点序列j、检测点左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21
和检测点右侧保护单元数量/>
Figure QLYQS_22
的取值方式如下:
Figure QLYQS_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若检测完毕则返回S1,若为否则返回S3。
8.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310595640.0A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Active CN116299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5640.0A CN116299401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95640.0A CN116299401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9401A true CN116299401A (zh) 2023-06-23
CN116299401B CN116299401B (zh) 2023-10-17

Family

ID=8683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95640.0A Active CN116299401B (zh) 2023-05-19 2023-05-19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94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3248A (zh) * 2023-07-26 2023-08-2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恒虚警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0507A (zh) * 2015-04-01 2015-06-24 苏州闻捷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预调制aic雷达距离成像的车载路障告警方法
CN106597429A (zh) * 2017-01-24 2017-04-26 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速度跟踪子系统
CN106872958A (zh) * 2017-04-27 2017-06-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于线性融合的雷达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CN109459732A (zh) * 2018-12-21 2019-03-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雷达干扰信号的识别分类方法
CN110221265A (zh) * 2019-06-03 2019-09-10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强散射点自适应估计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方法
US20200191940A1 (en) * 2018-12-18 2020-06-18 Nxp Usa, Inc. Extended doppler pmcw code division mimo radar
CN111537962A (zh) * 2020-06-09 2020-08-14 厦门大学 一种雷达信号快速检测方法
CN111610498A (zh) * 2020-06-22 2020-09-0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自由度去耦合的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
CN111896947A (zh) * 2019-10-14 2020-11-06 镇江盛益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快速超分辨跟踪系统及方法
CN112180354A (zh) * 2020-09-29 2021-01-05 武汉大学 一种利用时频分析和恒虚警技术的高频雷达目标联合检测方法
CN112198486A (zh) * 2020-08-31 2021-01-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极窄脉冲雷达距离关联目标回波空间聚合方法
CN112558066A (zh) * 2020-10-30 2021-03-26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双极化sar图像系统
US20210109206A1 (en) * 2018-12-26 2021-04-1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Target detec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CN112731307A (zh) * 2020-12-19 2021-04-30 湖北工业大学 基于距离-角度联合估计的ratm-cfar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13484834A (zh) * 2021-05-17 2021-10-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信号压缩的目标检测方法
CN113504523A (zh) * 2021-07-20 2021-10-1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目标特性的自适应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KR20220060914A (ko) * 2020-11-05 2022-05-12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저속 소형 표적 탐지 방법 및 이를 활용하는 레이다 장치.
CN114594442A (zh) * 2022-02-28 2022-06-07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时频域矩阵联合匹配的极高频回波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966579A (zh) * 2022-05-23 2022-08-30 中科宇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系统的定标参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5856819A (zh) * 2022-11-30 2023-03-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平稳高斯过程的雷达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法
CN115951323A (zh) * 2023-02-03 2023-04-11 西安工程大学 基于OpenCL的雷达信号自适应恒虚警率检测优化方法
CN116008935A (zh) * 2022-10-19 2023-04-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检测性能评估的非均匀海杂波目标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0507A (zh) * 2015-04-01 2015-06-24 苏州闻捷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预调制aic雷达距离成像的车载路障告警方法
CN106597429A (zh) * 2017-01-24 2017-04-26 成都泰格微电子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速度跟踪子系统
CN106872958A (zh) * 2017-04-27 2017-06-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基于线性融合的雷达目标自适应检测方法
US20200191940A1 (en) * 2018-12-18 2020-06-18 Nxp Usa, Inc. Extended doppler pmcw code division mimo radar
CN109459732A (zh) * 2018-12-21 2019-03-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宽带雷达干扰信号的识别分类方法
US20210109206A1 (en) * 2018-12-26 2021-04-1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Target detectio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CN110221265A (zh) * 2019-06-03 2019-09-10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强散射点自适应估计的距离扩展目标检测方法
CN111896947A (zh) * 2019-10-14 2020-11-06 镇江盛益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快速超分辨跟踪系统及方法
CN111537962A (zh) * 2020-06-09 2020-08-14 厦门大学 一种雷达信号快速检测方法
CN111610498A (zh) * 2020-06-22 2020-09-01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高自由度去耦合的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
CN112198486A (zh) * 2020-08-31 2021-01-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极窄脉冲雷达距离关联目标回波空间聚合方法
CN112180354A (zh) * 2020-09-29 2021-01-05 武汉大学 一种利用时频分析和恒虚警技术的高频雷达目标联合检测方法
CN112558066A (zh) * 2020-10-30 2021-03-26 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双极化sar图像系统
KR20220060914A (ko) * 2020-11-05 2022-05-12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저속 소형 표적 탐지 방법 및 이를 활용하는 레이다 장치.
CN112731307A (zh) * 2020-12-19 2021-04-30 湖北工业大学 基于距离-角度联合估计的ratm-cfar检测器及检测方法
CN113484834A (zh) * 2021-05-17 2021-10-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信号压缩的目标检测方法
CN113504523A (zh) * 2021-07-20 2021-10-1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目标特性的自适应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4594442A (zh) * 2022-02-28 2022-06-07 西安邮电大学 一种时频域矩阵联合匹配的极高频回波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966579A (zh) * 2022-05-23 2022-08-30 中科宇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雷达系统的定标参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6008935A (zh) * 2022-10-19 2023-04-2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基于检测性能评估的非均匀海杂波目标检测方法
CN115856819A (zh) * 2022-11-30 2023-03-2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基于平稳高斯过程的雷达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法
CN115951323A (zh) * 2023-02-03 2023-04-11 西安工程大学 基于OpenCL的雷达信号自适应恒虚警率检测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艳春: "基于FMCW雷达的多维参数联合估计算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pages 136 - 1425 *
高巍: "基于FPGA的二维双向CFAR处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pages 536 - 541 *
高希: "雷达大下视角下地杂波特性分析", 《火控雷达技术》, pages 40 - 4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3248A (zh) * 2023-07-26 2023-08-2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恒虚警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643248B (zh) * 2023-07-26 2023-11-14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恒虚警检测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9401B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23838A1 (e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for determining angle of yaw
CN116299401B (zh) 基于目标散射点位置的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2926218B (zh) 净空距离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09442B (zh) 一种雷达静止反射面多径目标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458705B (zh) 一种单脉冲雷达测高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24567A (zh) 一种恒虚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009441B (zh) 一种雷达运动反射面多径目标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233416A (zh) 车流量检测方法及装置
EP4343371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oise floor estimated value,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123253A (zh) 基于自适应门限目标聚类的车辆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3504523A (zh) 基于目标特性的自适应恒虚警方法、设备及其存储介质
CN112986945B (zh) 雷达目标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44987B (zh) 基于汽车雷达的环境目标速度解模糊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2689842B (zh)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以及装置
CN112946623B (zh) 基于车辆上安装77g毫米波雷达的测速方法和装置
CN112034464A (zh) 一种目标分类方法
CN109239677B (zh) 一种环境自适应恒虚警检测门限确定方法
CN102819010A (zh) 一种改进的二维恒虚警方法
CN113009467B (zh) 一种雷达盲区目标检测跟踪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Madjidi et al. On maximum likelihood quantile matching cfar detection in weibull clutter and multiple rayleigh target situations: A comparison
CN116071421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08017B (zh) 一种基于高斯核的多雷达联合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514825A (zh) 道路边缘的获取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133624B (zh) 一种目标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1199537A (zh) 基于图像处理的vts系统雷达目标点迹提取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