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3968A - 液体微细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微细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3968A
CN116293968A CN202211161679.3A CN202211161679A CN116293968A CN 116293968 A CN116293968 A CN 116293968A CN 202211161679 A CN202211161679 A CN 202211161679A CN 116293968 A CN116293968 A CN 116293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air
por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616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逢坂聪
神原雄一
木下刚
丹羽达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93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39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65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fan combined with single duct; 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a fan in a du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Nozzles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扬水管的旋转中提高贮水部的止水性的液体微细化装置。本发明的液体微细化装置具备:筒状的扬水管,其在下方具有扬水口,并将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扬水口扬起的水向离心方向放出;碰撞壁,其供从扬水管放出的水碰撞从而将水微细化;贮水部,其设置于扬水管的下方,并贮存供扬水口扬起的水;排水口,其配置于贮水部的底面,并将贮存的水排出;第一分离器,其配置于贮水部的上方,并收集被碰撞壁微细化了的水的一部分;以及水供给部,其朝向第一分离器供给水。扬水管在扬水管的内部通过旋转而使贮水部的水产生旋涡,并在产生的旋涡的中心形成将扬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连通的空隙。

Description

液体微细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水微细化且使吸入的空气包含该微细化了的水而吹出的液体微细化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水微细化且使吸入的空气包含该微细化了的水而吹出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液体微细化装置中,通过扬水管的旋转从而在贮存于贮水部的水中形成涡流,由此在用于将贮存于贮水部的水排出的排水口与扬水管的扬水口之间形成空隙,抑制在扬水管的旋转中贮水部的水从排水口排出。即,在该液体微细化装置中,通过扬水管有无旋转来控制贮水部的水的止水与排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476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中,在贮水部的水位降低到缺水水位附近的情况下从供水部向贮水部供给水的结构中,存在因供给的水而贮水部内的涡流紊乱的可能性。当涡流紊乱时,排水口与扬水管的扬水口之间的空隙消失,存在水从排水口泄漏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扬水管的旋转中提高贮水部的止水性的技术。
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包含微细化了的水并从吹出口吹出,所述液体微细化装置具备:筒状的扬水管,其在下方具有扬水口,并将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扬水口扬起的水向离心方向放出;碰撞壁,其供从扬水管放出的水碰撞从而将水微细化;贮水部,其设置于扬水管的下方,并贮存供扬水口扬起的水;排水口,其配置于贮水部的底面,并将贮存的水排出;第一分离器,其配置于贮水部的上方,并收集被碰撞壁微细化了的水的一部分;以及水供给部,其朝向第一分离器供给水。扬水管在扬水管的内部通过旋转而使贮水部的水产生旋涡,并在产生的旋涡的中心形成将扬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连通的空隙。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构成要素的任意的组合、将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变换而得到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扬水管的旋转中提高贮水部的止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间净化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间净化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图2的液体微细化部的沿着A-A线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2、2a、2c 吸入口
3、3a、3c 吹出口
5 净化风路
8a、8c、9a、9c 空气
10 空间净化装置
11 HEPA过滤器
12 净化搬运风扇
14 液体微细化部
14a 吸入口
14b 吹出口
15 液体微细化室
16 贮水部
16a 底面
16b 排水口
16c 底面
17 碰撞壁
18 水位检测部
19 次氯酸水生成部
20 电解槽
22 第一电磁阀
23 盐水罐
24 盐水搬运泵
28 次氯酸水供给部
29 次氯酸水搬运泵
30 送水管
32 水供给部
33 第二电磁阀
34 供水管
36 连接口
38 排水盘
41 控制部
50 扬水管
50a 扬水口
52 旋转板
54 马达
55 旋转轴
56 第一分离器
58 第二分离器
62 屋内空间
64a、64c 管道
65a、65c 屋内吸入口
67 管道
67a、67c 低反应性管道
68a、68c 屋内吹出口
70 操作装置
72 温湿度传感器
100 空间净化系统
A1、A2、A3 风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具体地进行说明前,对实施例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实施例涉及液体微细化装置。液体微细化装置搭载于对室内调节湿度并且将包含进行空气净化的成分(以下,称作“空气净化成分”)的水喷雾的空间净化系统。空气净化成分例如使用具备杀菌性或者除臭性的次氯酸。由此,进行室内的杀菌或者除臭。
液体微细化装置通过使扬水管旋转,从而将贮存于贮水部的次氯酸水与水的混合水从扬水管的扬水口扬起,将扬起的混合水向离心方向放出并微细化,且向空气中放出。旋转的扬水管使贮水部的混合水产生旋涡,并在该旋涡中心形成将扬水口与排水口之间连通的空隙,利用空隙将贮水部的混合水止水。但是,如已叙述的那样,在贮水部的混合水变少时供给了水的情况下,涡流紊乱而容易阻碍由扬水管进行的扬水,排水口与扬水口之间的空隙消失,存在贮水部的混合水从排水口流出的可能性。
因此,在实施例中,从水供给部向配置于贮水部内的用于收集水滴(水)的分离器(eliminator)供给水,并经由分离器向贮水部内供给水。由此,从水供给部供给的水的水压被分离器减弱,势头减弱的水向贮水部供给。因此,抑制由供给到的水带来的贮水部内的涡流紊乱。因此,不易阻碍由扬水管进行的扬水,所以能够抑制贮水部的水从排水口的泄漏。
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例均示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具体例。因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和连接方式、以及步骤(工序)和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发明。因而,在以下的实施例的构成要素中,对于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技术方案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图1示出实施例的空间净化系统100的结构。空间净化系统100是在使屋内空间62(也称作“室内”)的空气循环时使来自屋内空间62的空气(RA:Return Air)包含微细化了的水并且包含空气净化成分的装置。空间净化系统100通过将在内部流通的空气(SA:SupplyAir)向屋内空间62供给,从而进行屋内空间62的杀菌与除臭。这里,作为空气净化成分而使用次氯酸,包含空气净化成分的水为次氯酸水。
如图1所示,空间净化系统100具备空间净化装置10、操作装置70、管道64a、管道64c、低反应性管道67a以及低反应性管道67c。在本实施例中,将低反应性管道67a以及低反应性管道67c总称而称作管道67。
图2示出图1的空间净化装置10的结构。如图2所示,空间净化装置10包括壳体1、净化风路5、液体微细化部14、次氯酸水生成部19、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过滤器11、净化搬运风扇12以及控制部41。
如图2所示,壳体1形成空间净化装置10的外廓。壳体1具有吸入口2a、吸入口2c、吹出口3a以及吹出口3c。在本实施例中,将吸入口2a以及吸入口2c总称而称作吸入口2,将吹出口3a以及吹出口3c总称而称作吹出口3。
如图2所示,吸入口2a以及吸入口2c配置于壳体1的一方的侧面。吹出口3a以及吹出口3c配置于壳体1的另一方的侧面(壳体1的与一方的侧面对置的侧面)。
吸入口2a以及吸入口2c是将从屋内空间62取得的壳体1外的空气8a以及空气8c分别向空间净化装置10取入的取入口。从屋内空间62取得的空气8a以及空气8c也称作屋内空间62的未被调节温度的非调温空气或者被在屋内空间62另外设置的空调机等调节了温度的调温空气。
如图1所示,吸入口2a与设置于屋内空间62的顶板等的屋内吸入口65a之间经由管道64a连通。吸入口2c与设置于屋内空间62的顶板等的屋内吸入口65c之间经由管道64c连通。由此,吸入口2a能够从屋内吸入口65a向空间净化装置10内吸入屋内空间62的空气8a。吸入口2c能够从屋内吸入口65c向空间净化装置10内吸入屋内空间62的空气8c。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不设置屋内吸入口65c,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管道64a的一端连接于屋内吸入口65a,且使管道64a的另一端侧分支并连接于吸入口2a以及吸入口2c。
吹出口3a是将已在空间净化装置10内流通的空气9a(SA)向屋内空间62吐出的吐出口。空气9a包含微细化了的次氯酸水。吹出口3c是将已在空间净化装置10内流通的空气9c(SA)向屋内空间62吐出的吐出口。空气9c也包含微细化了的次氯酸水。
如图1所示,吹出口3a与设置于屋内空间62的顶板等的屋内吹出口68a之间经由低反应性管道67a连通。吹出口3c与设置于屋内空间62的顶板等的屋内吹出口68c之间经由低反应性管道67c连通。由此,吹出口3a能够将已在空间净化装置10内流通的空气9a从屋内吹出口68a朝向屋内空间62吹出。吹出口3c能够将已在空间净化装置10内流通的空气9c从屋内吹出口68c朝向屋内空间62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吹出口3a与吹出口3c并不相互区别,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吹出口3c。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低反应性管道67a的一端连接于吹出口3a,且使低反应性管道67a的另一端侧分支并连接于屋内吹出口68a以及屋内吹出口68c。
低反应性管道67a以及低反应性管道67c均是与净化风路5的下游连接的在内壁中使用了缺乏与次氯酸水的反应性的低反应性材料的管道。低反应性材料例如是聚烯烃系材料。聚烯烃系材料例如包含聚乙烯与聚丙烯中的至少一方。
如图2所示,净化风路5设置于壳体1内,并将吸入口2(吸入口2a以及吸入口2c)与吹出口3(吹出口3a以及吹出口3c)连通。
净化风路5是供空气8a以及空气8c这两方流通的风路。净化风路5也可以说是供空气8a与空气8c混合而流通的风路。在净化风路5中,在其风路内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依次设置有HEPA过滤器11、次氯酸水生成部19、净化搬运风扇12以及液体微细化部14。更详细地说,在净化搬运风扇12的上游,在与净化搬运风扇12的吸入口(未图示)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次氯酸水生成部19。在净化搬运风扇12的下游,在与净化搬运风扇12的排出口(未图示)相邻的位置配置有液体微细化部14。
HEPA过滤器11是空气过滤器,从流入到空间净化装置10的空气中去除垃圾、尘埃等,并将清洁了的空气输出。HEPA过滤器11与吸入口2a以及吸入口2c相邻地配置。
净化搬运风扇12是用于将已通过HEPA过滤器11的空气沿着净化风路5向液体微细化部14搬运的装置。净化搬运风扇12生成净化风路5的空气流。净化搬运风扇12将从吸入口2吸入的空气依次经由液体微细化部14、吹出口3而向管道67送风。更详细地说,净化搬运风扇12由两个吸入型的离心风扇构成。离心风扇能够采用公知的结构。净化搬运风扇12从设置于左右的吸入口(未图示)朝向液体微细化部14分别吸入空气,并从排出口(未图示)向液体微细化部14搬运空气。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于净化搬运风扇12的左侧的吸入口(未图示)的上游侧配置有次氯酸水生成部19。
在净化搬运风扇12中,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控制风量、即旋转速度。净化搬运风扇12进行运转动作,从而对液体微细化部14送风。
次氯酸水生成部19配置于净化风路5中的净化搬运风扇12的上游。次氯酸水生成部19包括电解槽20、盐水罐23以及盐水搬运泵24。次氯酸水生成部19将贮存于盐水罐23的盐水(氯化钠水溶液)在电解槽20中稀释成规定的浓度并进行电解,生成预先确定的浓度的次氯酸水。
盐水罐23贮存有盐水(氯化钠水溶液),并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经由盐水搬运泵24向电解槽20供给盐水。电解槽20贮存从盐水罐23供给的作为电解对象的盐水。在电解槽20中,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也从空间净化装置10的外部的自来水管经由连接口36以及第一电磁阀22供给自来水,将供给的自来水与盐水混合,贮存预先确定的浓度的盐水。配置于电解槽20内的电极(未图示)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利用通电进行盐水的电解,生成预先确定的浓度的次氯酸水。
即,电解槽20在一对电极之间将作为电解质的氯化物水溶液(例如盐水)电解从而生成次氯酸水。对于电解槽20而言,使用通常的装置,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这里,电解质是能够生成次氯酸水的电解质,只要包含即使是少量的氯化物离子,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作为溶质而溶解有氯化钠、氯化钙或者氯化镁等的水溶液。另外,即使是盐酸也没有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电解质,使用对水加入氯化钠而得到的氯化物水溶液(盐水)。
液体微细化部14是用于将取入净化风路5内部的空气加湿的单元,在加湿时使空气包含微细化了的水并且包含作为空气净化成分的次氯酸。液体微细化部14也称作液体微细化装置。液体微细化部14利用水稀释由次氯酸水生成部19生成的次氯酸水,且将稀释了的次氯酸水通过离心破碎而微细化并向空气中放出。微细化了的次氯酸水在液体成分蒸发了的状态下向壳体1外放出。
液体微细化部14采用使次氯酸水由离心力吸起并向周围(离心方向)飞散、碰撞、破碎,并使所通过的空气包含水分的离心破碎式的结构。
图3是图2的液体微细化部14的沿着A-A线的纵剖视图。以下,参照图2以及图3对液体微细化部14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以及图3所示,液体微细化部14具有吸入口14a、吹出口14b、液体微细化室15、贮水部16、碰撞壁17、水位检测部18、次氯酸水供给部28、水供给部32、扬水管50、旋转板52、马达54、第一分离器56以及第二分离器58。
吸入口14a将从净化搬运风扇12送风的空气吸入。吹出口14b将从吸入口14a吸入的空气吹出。吸入口14a与吹出口14b设置于液体微细化部14的侧面。
在液体微细化部14内形成有从吸入口14a到吹出口14b的风路A1、A2、A3(参照图3)。另外,液体微细化部14具备在其风路A1内设置的液体微细化室15,吸入口14a、液体微细化室15以及吹出口14b连通。吹出口14b与空间净化装置10的吹出口3连通。
液体微细化室15是液体微细化部14的主要部分,且是进行水的微细化的场所。在液体微细化部14中,从吸入口14a取入的空气被送向液体微细化室15。并且,液体微细化部14构成为使取入的空气包含由液体微细化室15微细化了的水,并将包含该水的空气经由风路A1、A2、A3(参照图3)的顺序从吹出口14b吹出。这里,如图3所示,风路A2、A3构成为使包含水的空气流动的方向从向液体微细化室15的铅垂方向下方流动的方向在其外周改变为向铅垂方向上方流动的方向。在图3中,利用箭头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
在液体微细化室15设置有上方以及下方开口的筒状的碰撞壁17。碰撞壁17固定于液体微细化室15内。另外,如图3所示,在液体微细化室15中,在被碰撞壁17包围的内侧具备一边旋转一边将水汲起的(扬起的)筒状的扬水管50。扬水管50成为倒圆锥形的中空构造,在下方具备圆形形状的扬水口50a,并且在扬水管50的上方且倒圆锥形的顶面中心固定有朝向铅垂方向配置的旋转轴55。旋转轴55与在液体微细化室15的外表面配备的马达54连接,从而马达54的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轴55向扬水管50传导,扬水管50旋转。马达54构成为基于来自控制部41的控制信号而执行旋转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中示出马达54的旋转方向R1的一例,但也可以向与图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扬水管50在倒圆锥形的顶面侧具备以从扬水管50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多个旋转板52。多个旋转板52形成为在与上下相邻的旋转板52之间沿旋转轴55的轴向设置规定间隔,并从扬水管50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旋转板52由于与扬水管50一起旋转,因此优选为与旋转轴55同轴的水平的圆盘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板52的张数与设为目标的性能或者扬水管50的尺寸相应地适当设定。
另外,在扬水管50的壁面设置有将扬水管50的壁面贯通的多个开口(未图示)。多个开口分别设置于将扬水管50的内部与以从扬水管50的外表面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旋转板52的上表面连通的位置。
在液体微细化室15的下部,在扬水管50的铅垂方向下方设置有贮水部16,该贮水部16贮存供扬水管50从扬水口50a扬起的水。贮水部16的深度设计为将扬水管50的下部的一部分、例如扬水管50的圆锥高度的三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左右的长度浸入那样的深度。该深度能够与所需的扬水量相应地设计。另外,贮水部16的底面朝向扬水口50a阶段性地变低,扬水口50a附近的底面16a形成为比底面16c低一阶。
如图2所示,次氯酸水供给部28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从电解槽20向液体微细化部14的贮水部16供给次氯酸水。次氯酸水供给部28具有次氯酸水搬运泵29以及送水管30。次氯酸水搬运泵29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将电解槽20的次氯酸水向送水管30送出。送水管30连接于次氯酸水搬运泵29与贮水部16之间并将次氯酸水朝向贮水部16送给。送水管30的流出口30a配置于后述的第一分离器56的上方。
水供给部32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向贮水部16供给水。水供给部32具有第二电磁阀33以及供水管34。第二电磁阀33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控制是否使从空间净化装置10的外部的自来水管向连接口36供给的水向供水管34流动。供水管34连接于第二电磁阀33与贮水部16之间并将水朝向贮水部16送给。供水管34的流出口34a也配置于第一分离器56的上方。
如此一来,在液体微细化部14的贮水部16中次氯酸水与水混合。次氯酸水与水的混合水也称作次氯酸水。
另外,如图3所示,在液体微细化部14设置有对贮水部16的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检测部18。水位检测部18构成为具有浮动开关。浮动开关在贮水部16内的混合水未到达一定的满水水位L1的情况下断开,在贮水部16内的混合水到达满水水位L1的情况下接通。即,水位检测部18利用浮动开关检测贮水部16的混合水是否为满水水位L1。并且,水位检测部18将与浮动开关的接通或者断开相关的信息向控制部41输出。
控制部41在浮动开关成为断开且断开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以从水供给部32向贮水部16供给水且从次氯酸水供给部28向贮水部16供给规定量的次氯酸水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浮动开关为接通的情况下,以停止由水供给部32进行的水的供给的方式进行控制。由次氯酸水供给部28进行的次氯酸水的供给当供给规定量时停止。这里,规定时间设定为由于加湿处理而贮水部16内的混合水从满水水位L1到达大致缺水水位L2的时间。缺水水位L2的水量是扬水管50能够扬水的水量。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设置检测贮水部16的水位是否减少到缺水水位L2的其他水位检测部,也可以在检测到水位减少到缺水水位L2的情况下,以从水供给部32向贮水部16供给水且从次氯酸水供给部28向贮水部16供给规定量的次氯酸水的方式进行控制。
如图3所示,圆形形状的排水口16b设置于贮水部16的最低的底面16a。由排水口16b进行的止水以及排水通过扬水管50的旋转来实现。即,由排水口16b与扬水管50构成贮水部16的止水机构以及扬水机构。详情后述。
在离心方向上的碰撞壁17与贮水部16的侧壁之间的空间设置有收集微细化了的水滴的一部分的第一分离器56。在图2以及图3中,为了使理解容易而对第一分离器56标注了影线。第一分离器56由能够供空气流通的多孔体构成。平板状的第一分离器56在比满水水位L1靠上方的位置,相对于旋转板52大致水平地配置于风路A3。在第一分离器56的底面与满水水位L1的位置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成为风路A3。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第一分离器56主要覆盖碰撞壁17与贮水部16的侧壁之间的吹出口14b侧的空间。第一分离器56也可以覆盖碰撞壁17与贮水部16的侧壁之间的空间整体。
在碰撞壁1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分离器58。在图3中,为了使理解容易也对第二分离器58标注了影线。第二分离器58也由能够供空气流通的多孔体构成。作为第一分离器56以及第二分离器58,能够采用公知的分离器。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第二分离器58在碰撞壁17的吹出口14b侧沿着碰撞壁17配置为曲面状。即,第二分离器58配置于扬水管50的周围的一部分。第二分离器58也可以包围扬水管50并配置于扬水管50的周围整体。在俯视时,第二分离器58在碰撞壁17的吸入口14a侧沿着贮水部16的侧壁配置为直线状。如图3所示,第二分离器58在比贮水部16的底面16a高一阶的底面16c与第一分离器56之间沿铅垂方向延伸。底面16c位于比缺水水位L2靠下方的位置。因此,第二分离器58的下方的一部分浸于贮水部16的混合水中,该第二分离器58的剩余的上方的部分配置于风路A2。
已通过风路A1的包含水滴的空气在第二分离器58内与第一分离器56内流通,从而收集空气中包含的相对大的水滴。由此,能够从在风路A2与风路A3流动的空气去除相对大的水滴。
另外,在贮水部16的外侧,在贮水部16的底部整个面的范围内设置有排水盘38。排水盘38例如能够在装置产生异常而产生了漏水时暂时积存从装置漏出的水。排水盘38也能够暂时积存从排水口16b排出的混合水。在排水盘38连接有用于将在内部积存的水向外部排出的排水管(未图示)。
接下来,对液体微细化部14的加湿(水的微细化)的动作原理进行说明。
当利用马达54使旋转轴55旋转,且与此相应地扬水管50旋转时,在通过该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贮存于贮水部16的混合水被扬水管50汲起。扬水管50的旋转速度例如设定在1000rpm-5000rpm之间。扬水管50由于成为倒圆锥形的中空构造,因此在旋转的作用下汲起的混合水沿扬水管50的内壁向上部扬起。并且,被扬起的混合水从扬水管50的开口(未图示)沿旋转板52向离心方向放出,并作为水滴飞散。
从旋转板52飞散出的水滴在被碰撞壁17包围的空间(液体微细化室15)飞翔,并与碰撞壁17碰撞且被微细化。另一方面,通过液体微细化室15的空气一边包含被碰撞壁17破碎(微细化)的水滴一边从下方向碰撞壁17的外部移动。并且,包含水滴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二分离器58以及第一分离器56。由此,液体微细化部14能够对从吸入口14a吸入的空气进行加湿,并从吹出口14b吹出被加湿了的空气。利用第一分离器56与第二分离器58收集相对大的水滴,且收集到的水滴再次返回至贮水部16内的混合水。因此,能够使风路A2、A3的风所含的相对大的水滴不向液体微细化部14之外出来。
液体微细化部14根据来自控制部41的输出信号使马达54的旋转速度变化,并调整加湿能力(加湿量)。加湿量也可以说是对空气附加空气净化成分的附加量。控制部41基于由温湿度传感器72检测出的温度计测值与湿度计测值来控制马达54的旋转速度。
接下来,对基于排水口16b与扬水管50的贮水部16的止水机构以及排水机构进行说明。
在液体微细化部14中,当加湿动作开始,马达54旋转时,在该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扬水管50的内部,在贮水部16的混合水中旋涡产生。并且,扬水管50在由该旋转产生的旋涡中心形成将扬水口50a与排水口16b之间连通的空隙。由此,成为空隙将排水口16b堵塞的状态,抑制贮水部16的混合水向排水口16b流入。即,在液体微细化部14中,能够在加湿动作中抑制贮水部16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排出。
另一方面,当马达54(扬水管50)的旋转停止时,空隙与旋涡一起消失,贮水部16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流出。即,在液体微细化部14中,通过停止加湿动作(马达54的旋转动作),能够将贮水部16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排出。
如此,对于液体微细化部14而言,即使在排水口16b不使用排水阀,也能够在加湿动作中对贮水部16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排出进行抑制(止水),且能够在加湿动作的停止后将贮水部16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排出。因此,液体微细化部14能够不需要排水阀。
这里,即使由于加湿而混合水减少到缺水水位L2附近,在马达54的旋转中,也在贮水部16的混合水中产生旋涡,持续抑制排水。当混合水减少到缺水水位L2附近时,如已叙述的那样水供给部32开始供水,次氯酸水供给部28开始规定量的次氯酸水的供给。在本实施例中,朝向第一分离器56供给水以及次氯酸水,因此从流出口30a流出的水与从流出口34a流出的次氯酸水最初与第一分离器56的上表面接触。因此,所供给的水与次氯酸水的势头(水压)被第一分离器56减弱,势头减弱的水与次氯酸水通过第一分离器56而添加到贮水部16的混合水中。
因此,能够抑制因所供给的水与次氯酸水的势头而使贮水部16内的涡流紊乱的情况。因此,不易阻碍由扬水管50进行的扬水,能够维持将扬水口50a与排水口16b之间连通的空隙,因此能够抑制贮水部16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泄漏。因而,不会浪费贮水部16的混合水而有效地活用该混合水。
特别是,在水供给部32中被从自来水管施加自来水压,因此从水供给部32向贮水部16供给的水的势头比从次氯酸水供给部28向贮水部16供给的次氯酸水的势头强。因此,利用第一分离器56减弱来自水供给部32的供水的势头的效果显著。
另外,第二分离器58的一部分浸于贮水部16的混合水中,因此能够使涡流不易在第二分离器58的离心方向的外侧产生。由此,容易进一步抑制涡流的紊乱。
如图1所示,在屋内空间62的壁面设置有操作装置70。操作装置70具备用户能够操作的用户界面,并从用户接受湿度设定值以及运转模式的设定。运转模式包括除臭模式、杀菌模式、通常模式等指定空气中的次氯酸量的模式。在操作装置70中包括温湿度传感器72,温湿度传感器72对屋内空间62的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计测。在温湿度传感器72的温度以及湿度的计测中使用公知的技术即可,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操作装置70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连接于控制部41,并将湿度设定值、湿度计测值以及运转模式信息向控制部41发送。这些信息既可以全部汇总发送,也可以将任意的两个以上汇总发送,还可以分别发送。
控制部41控制净化搬运风扇12、次氯酸水生成部19以及液体微细化部14。控制部41对向液体微细化部14的次氯酸水的供给量与水的供给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液体微细化部14的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更详细地说,控制部41基于所要求的加湿量来控制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例如,控制部41在要求少量的加湿量的情况下,提高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由此,能够在满足所要求的次氯酸量的基础上,适当地保证湿度。另一方面,在要求大量的加湿量的情况下,当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高时,大量的次氯酸与大量的水分一起向屋内空间62供给,导致屋内空间62的次氯酸浓度上升。由此,在屋内空间62中次氯酸的臭味变强,根据量的不同,也存在对于利用者来说不舒服的可能性。因此,在这种所要求的加湿量多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能够增多向屋内空间62送入的加湿量,并且减少次氯酸量。因此,控制部41能够同时控制放出的次氯酸量与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41也可以基于所要求的次氯酸量来控制液体微细化部14的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例如,控制部41在所要求的加湿量少的情况下,所要求的次氯酸量越多则越提高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另一方面,控制部41在所要求的加湿量多的情况下,所要求的次氯酸量越多则越降低混合水的次氯酸的浓度。
本发明的装置、系统或者方法的主体具备计算机。通过该计算机执行程序,从而实现本发明的装置、系统或者方法的主体的功能。计算机具备按照程序进行动作的处理器来作为主要的硬件结构。处理器只要能够通过执行程序来实现功能,则不论其种类如何。处理器由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或者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在内的一个或者多个电子电路构成。多个电子电路既可以集成于一个芯片,也可以设置于多个芯片。多个芯片既可以集中于一个装置,也可以配备于多个装置。程序记录于计算机能够读取的ROM(Read Only Memory)、光盘或者硬盘驱动器等非暂时的记录介质。程序既可以预先储存于记录介质,也可以经由包括因特网等的广域通信网向记录介质供给。
根据本实施例,水供给部32朝向第一分离器56供给水,从而能够抑制由供给到的水带来的贮水部16内的涡流紊乱,能够抑制贮水部16内的混合水从排水口16b泄漏。因此,能够在扬水管50的旋转中提高贮水部16的止水性。
以上,以实施例为基础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该实施例为例示,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这些各构成要素或者各处理工序的组合中能够具有各种变形例,而且这样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实施例中,液体微细化部14使包含空气净化成分的水微细化并包含在空气中,但微细化的水也可以不包含空气净化成分。在该情况下,空间净化装置10作为加湿装置来发挥功能。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概要如下所述。本发明的某方式的液体微细化装置14使从吸入口14a吸入的空气包含微细化了的水并从吹出口14b吹出,所述液体微细化装置14具备:筒状的扬水管50,其在下方具有扬水口50a,并将伴随着旋转轴55的旋转而从扬水口50a扬起的水向离心方向放出;碰撞壁17,其供从扬水管50放出的水碰撞从而将水微细化;贮水部16,其设置于扬水管50的下方,并贮存从扬水口50a扬起的水;排水口16b,其配置于贮水部16的底面16a,并将贮存的水排出;第一分离器56,其配置于贮水部16的上方,并收集被碰撞壁17微细化了的水的一部分;以及水供给部32,其朝向第一分离器56供给水。扬水管50在扬水管50的内部通过旋转而使贮水部16的水产生旋涡,并在产生的旋涡的中心形成将扬水口50a与排水口16b之间连通的空隙。
也可以是,还具备第二分离器58,该第二分离器58配置于扬水管50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且该第二分离器58的一部分浸于贮水部16的水。
也可以是,还具备朝向第一分离器56供给次氯酸水的次氯酸水供给部28。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液体微细化装置作为将液体微细化并包含在空气中的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3)

1.一种液体微细化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微细化装置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包含微细化了的水并从吹出口吹出,
所述液体微细化装置具备:
筒状的扬水管,其在下方具有扬水口,并将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而从所述扬水口扬起的水向离心方向放出;
碰撞壁,其供从所述扬水管放出的水碰撞从而将水微细化;
贮水部,其设置于所述扬水管的下方,并贮存供所述扬水口扬起的水;
排水口,其配置于所述贮水部的底面,并将贮存的水排出;
第一分离器,其配置于所述贮水部的上方,并收集被所述碰撞壁微细化了的水的一部分;以及
水供给部,其朝向所述第一分离器供给水,
所述扬水管在所述扬水管的内部通过所述旋转而使所述贮水部的水产生旋涡,并在产生的所述旋涡的中心形成将所述扬水口与所述排水口之间连通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微细化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微细化装置还具备第二分离器,所述第二分离器配置于所述扬水管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且所述第二分离器的一部分浸于所述贮水部的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微细化装置,其中,
所述液体微细化装置还具备朝向所述第一分离器供给次氯酸水的次氯酸水供给部。
CN202211161679.3A 2021-12-20 2022-09-22 液体微细化装置 Pending CN1162939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5655 2021-12-20
JP2021205655A JP2023091112A (ja) 2021-12-20 2021-12-20 液体微細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3968A true CN11629396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8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1679.3A Pending CN116293968A (zh) 2021-12-20 2022-09-22 液体微细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91112A (zh)
CN (1) CN11629396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91112A (ja)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014254A (ja) 加湿装置
JP2022115918A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JP7308383B2 (ja) 加湿装置
CN116293968A (zh) 液体微细化装置
JP7316495B2 (ja) 電解水散布装置
WO2020136986A1 (ja) 加湿装置
JP7133755B2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CN112654821B (zh) 液体微细化装置以及使用该液体微细化装置的热交换换气装置
JP2022140255A (ja) 空間浄化装置
JP2021135010A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JP7291877B2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JP2023141382A (ja) 空間浄化装置
JP2023111059A (ja) 空間浄化装置
CN113613793B (zh) 液体微细化装置
JP7442031B2 (ja) 加湿装置及び換気装置
JP7209146B2 (ja) 換気装置
JP2023089995A (ja) 混合水生成装置
JP7403048B2 (ja) 空間浄化装置
JP2023101050A (ja) 次亜塩素酸生成装置
JP2023089994A (ja) 電解水生成装置
JP2023111060A (ja) 水供給装置および空間浄化装置
WO2023145264A1 (ja) 空間浄化装置
JP2023103297A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の止水方法
JP2023091113A (ja) 加湿システム
JP2023091114A (ja) 送風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