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9838A -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9838A
CN116279838A CN202310224262.5A CN202310224262A CN116279838A CN 116279838 A CN116279838 A CN 116279838A CN 202310224262 A CN202310224262 A CN 202310224262A CN 116279838 A CN116279838 A CN 1162798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nk lid
inner panel
inner plate
trunk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24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正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242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98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9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98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2Elements for improving aerodyna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行李箱盖内板包括:内板主体,内板主体左右延伸;延伸板部,延伸板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延伸板部分别连接在内板主体的左右两端,在从内板主体朝向延伸板部的方向上,延伸板朝向远离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盖内板,通过设置内板主体和延伸板部,并使延伸板部在从内板主体朝向延伸板部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Description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人类的各项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在路上,车辆载着人行驶在路上,或长途,或短途,乘客常常会携带着各种包袱、行李,因此很多车辆都会为这些物品在车后部位设置单独的置物空间,也就是常说的行李箱,以使人货分离。现有的行李箱通常使用行李箱盖对行李箱进行开启和关闭的操作,但行李箱盖打开时的开度较小,止口较小,导致乘客在取放货物时容易与行李箱盖磕碰,货物放置时的操作空间较小以及乘客视野较差,行李箱盖的整体刚度和模态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可以增大行李箱盖开启时的开度和止口,便于提升乘客取放物品时的操作空间和视野,提高行李箱盖的整体刚度和模态性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行李箱盖内板的行李箱盖总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行李箱盖总成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行李箱盖内板,包括:内板主体,所述内板主体左右延伸;延伸板部,所述延伸板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延伸板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内板主体的左右两端,在从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延伸板部的方向上,所述延伸板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盖内板,通过设置内板主体和延伸板部,并使延伸板部在从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延伸板部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盖内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从所述内板主体的左右两端朝向中部的方向上,所述内板主体为朝向行李箱盖外板的方向逐渐凹陷的板体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板主体上形成有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在左右方向和/或上下方向间隔排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板主体上设有朝向行李箱盖外板延伸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行李箱盖外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腿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支撑腿包括:延伸部和支撑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减重孔的周沿且另一端朝向所述行李箱盖外板延伸,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所述支撑部为板状且适于与所述行李箱盖外板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延伸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减重孔的周沿通过圆弧段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板主体具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由所述内板主体的背离所述行李箱盖外板的一侧表面朝向另一侧表面凸起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为冲压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行李箱盖总成,包括行李箱盖外板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内板设于所述行李箱盖外板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的行李箱盖总成,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行李箱盖内板,通过设置内板主体和延伸板部,并使延伸板部在从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延伸板部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车身和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行李箱盖总成,所述车身具有储物腔,所述储物腔具有开口,所述行李箱盖总成与所述车身相连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方面的行李箱盖总成,通过设置内板主体和延伸板部,并使延伸板部在从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延伸板部的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表面,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边沿分别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形成有凹陷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位于所述开口的边沿且向后贯通所述开口的边沿,所述行李箱盖内板的左右两侧边沿分别伸入两个所述配合槽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辆还包括:尾灯,所述尾灯左右延伸,所述尾灯安装于所述行李箱盖外板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行李箱盖总成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行李箱盖总成的又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的爆炸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行李箱盖内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中行李箱盖外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与行李箱盖外板和车身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行李箱盖内板;
11、内板主体;111、减重孔;112、支撑腿;1121、延伸部;1122、支撑部;113、安装凸台;114、固定凸台;12、延伸板部;
20、铰链加强板;30、多功能锁扣加强板;40、行李箱盖外板;
100、行李箱盖总成;200、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包括:内板主体11和延伸板部12。具体地,内板主体11左右延伸;延伸板部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延伸板部12分别连接在内板主体11的左右两端,在从内板主体11朝向延伸板部12的方向上,延伸板朝向远离内板主体11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行李箱盖在前后方向上通常设计为L型结构,行李箱盖在左右方向上通常延伸至行李箱左右两侧的箱板的内壁位置,使行李箱盖与左右两侧的箱板配合围蔽行李箱的存放空间,左右两侧的箱板在前后方向的高度基本一致,这限制了行李箱盖的止口大小,同时在乘客取放货物时,较高的箱板对乘客的取放造成阻碍并降低乘客查看行李箱内部空间和物品的视野,而L型的行李箱盖具有前后延伸的板状结构以及与该结构后端连接并向下延伸的竖向结构,在行李箱盖开启时,L型的行李箱盖内板的竖向结构降低了行李箱盖的开度,使乘客容易在取放物品时与行李箱盖发生磕碰,同时竖向结构使得L型的行李箱盖内板的整体结构刚度和强度较差,进而使行李箱盖的整体刚度和模态性能较差,行李箱盖的开闭耐久性能以及耐冲击性能等较差,而为了使行李箱盖达到所需的整体结构刚度和强度,则需要在行李箱盖内板上增设较多的加强结构,这使得行李箱盖整体结构变得较为笨重。
本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在内板主体11的左右两端增设有延伸板部12,使得行李箱盖内板10在左右方向的长度增加,同时将延伸板设置为朝向远离内板主体11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由此,行李箱盖内板10在左右方向可以延伸至车身200的左右边缘,同时使构成行李箱左右两侧的车身200高度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逐渐降低,从而有效地增大了行李箱盖的止口大小,同时减少了左右两侧车身200对行李箱内部空间的遮挡,使乘客取放货物时操作空间和视野得到很好地提升;内板主体11与延伸板部12的结构设计,使行李箱盖内板10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和简洁,向前倾斜延伸的延伸板部12与内板主体11整体构成弧状结构的行李箱盖内板10,这使得行李箱盖内板10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刚度较好,进而使行李箱盖的整体刚度和模态性能较好,行李箱盖内板10不需要设置较多的加强结构,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在行李箱盖打开时,行李箱盖的结构对开度影响较小,这使得行李箱盖的开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乘客在取放物品时的视野范围并使乘客取放物品时更方便安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通过设置内板主体11和延伸板部12,并使延伸板部12在从内板主体11朝向延伸板部12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内板主体11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5所示,延伸板部12的左右两端的连线可以与左右方向的夹角小于45°。这样可以使延伸板部12左右两端与车身200配合时具有较大的贴合面积,从而有利于行李箱盖与车身200的装配和配合。例如图5所示,延伸板部12的左右两端的连线与左右方向的夹角α可以是15°、20°、25°、30°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在从内板主体11的左右两端朝向中部的方向上,内板主体11可以为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的方向逐渐凹陷的板体形状。由此,内板主体11可以形成为盆状结构,这使得内板主体11整体结构简洁,内板主体11的刚度和强度较好,从而使行李箱盖的整体模态性能较好。同时,盆状结构的内板主体11使行李箱盖闭合后,行李箱的内部空间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李箱的存储能力。优选地,行李箱盖内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截面为从两侧向中部逐渐凹陷的阶梯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板主体11上形成有多个减重孔111,多个减重孔111在左右方向和/或上下方向间隔排布。也就是说,多个减重孔111可以在左右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减重孔111也可以在上下方向间隔排布,多个减重孔111也可以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间隔排布。由此,设置多个减重孔111使内板主体11重量更轻,同时,多个减重孔111之间形成的梁结构可以提升内板主体11在减重孔111区域的刚度并为内饰提供安装面,从而降低行李箱盖的成本并保持行李箱盖的良好性能。例如图3所示,内板主体11上设有六个减重孔111,六个减重孔111左右间隔排布并且两两上下间隔排布形成为多个日字型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减重孔111的周沿在从内板主体11的背离行李箱盖外板40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的方向凹陷。由此,多个左右间隔布置的减重孔111之间的内板主体11在左右方向的截面可以形成有几字形的阶梯状结构,多个上下间隔布置的减重孔111之间的内板主体11在上下方向的截面也可以形成有几字形的阶梯状结构,使在从内板主体11的背离行李箱盖外板40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的方向上,内板主体11形成有多个不同高度的面,这使得内板主体11与延伸板形成的行李箱盖的内板结构的整体刚度、模态和综合性能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如图1-图4所示,内板主体11上可以设有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延伸的支撑腿112,支撑腿112用于连接和支撑行李箱盖外板40,支撑腿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腿1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由此,设置多个支撑腿112对行李箱盖外板40进行加强支撑,使行李箱盖外板40支撑固定更稳定可靠,使行李箱盖内板10与外板装配后整体结构更稳定。例如图3所示,支撑腿112可以设置有三个。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腿112可以包括:延伸部1121和支撑部1122,延伸部1121的一端连接在减重孔111的周沿且另一端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延伸,支撑部1122连接在延伸部1121的另一端,支撑部1122为板状且适于与行李箱盖外板40面接触。由此,在支撑腿112中设置与行李箱盖外板40面接触的支撑部1122,可以使支撑腿112与行李箱盖外板40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支撑腿112对行李箱盖外板40的支撑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2所示,延伸部1121的一端与减重孔111的周沿可以通过圆弧段相连。这样可以使支撑腿112形成Z字型的结构,有效提升支撑腿112对行李箱盖外板40的支撑和抗凹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板主体11可以具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凸台113,安装凸台113由内板主体11的背离行李箱盖外板40的一侧表面朝向另一侧表面凸起形成。这样可以提高内板主体11在铰链安装处的结构强度,使行李箱盖内板10对铰链的支撑强度更高,支撑效果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板主体11可以具有用于安装锁扣的固定凸台114,固定凸台114形成在内板主体11在左右方向的中下部位置,固定凸台114由内板主体11的背离行李箱盖外板40的一侧表面朝向另一侧表面凸起形成。由此,通过设置固定凸台114对锁扣进行支撑固定,可以提高内板主体11在锁扣安装处的结构强度,使行李箱盖内板10对锁扣的支撑固定更稳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行李箱盖内板10可以一体成型,和/或,行李箱盖内板10为冲压件。也就是说,行李箱盖内板10可以一体成型,行李箱盖内板10可以是冲压件,行李箱盖内板10也可以是由冲压件一体成型。这样可以使行李箱盖内板10整体结构简单,质量轻,加工制造方便,满足轻量化的设计需要。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10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100,包括行李箱盖外板40和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100,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通过设置内板主体11和延伸板部12,并使延伸板部12在从内板主体11朝向延伸板部12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内板主体11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行李箱盖总成100还可以包括铰链加强板20,铰链加强板20设有两个,两个铰链加强板20分别固定在内板主体11的安装凸台113上。由此,设置铰链加强板20可以对铰链在行李箱盖内板10的安装固定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使铰链固定更牢固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行李箱盖总成100还可以包括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固定在内板主体11的安装凸台113上。由此,设置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可以对锁扣在行李箱盖内板10的安装固定起到支撑加强的作用,使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固定更牢固可靠。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
参考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身200和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行李箱盖总成100,车身200具有储物腔,储物腔具有开口,行李箱盖总成100与车身200相连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第二面实施例的行李箱盖总成100,通过设置内板主体11和延伸板部12,并使延伸板部12在从内板主体11朝向延伸板部12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内板主体11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开口的左右两端可以分别延伸至车身200的左右两侧表面,行李箱盖内板10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边沿分别延伸至车身200的左右两侧表面。由此,将行李箱盖内板与车身200形成的分缝由原来的处于车后部的X向分缝变为位于车辆两侧的Y向分缝,使行李箱盖总成100的覆盖面积增大,进而提升了行李箱的开口,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车身200的左右两侧表面可以均形成有凹陷的配合槽,配合槽位于开口的边沿且向后贯通开口的边沿,行李箱盖内板10的左右两侧边沿分别伸入两个配合槽内。由此,在车身200的左右两侧表面形成有配合行李箱盖内板10结构的配合槽,使行李箱盖总成100与车身200在装配时的尺寸匹配间隙误差更小,行李箱盖总成100与车身200的整体性更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所示,车辆还可以包括尾灯,尾灯左右延伸,尾灯安装于行李箱盖外板40上。可以理解的是,传统的尾灯由多个灯块拼合而成,尾灯中的部分灯块安装在车身200上,尾灯的另一部分灯块安装在行李箱盖总成100上,这样使得尾灯的整体性较差,尾灯的组装较为麻烦且尾灯制造时所需的模具较多。
本发明的行李箱盖内板中,延伸板部12为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结构,从而使行李箱盖总成100中的行李箱盖外板40也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扩展,而车辆后部的尾灯位置需要保持不变,这样使车辆后部的尾灯可以完全安装在行李箱盖外板40上,由此,可以避免使用多个灯块拼合形成尾灯结构的方式,从而降低了尾灯结构的设计难度和制造难度,提高了尾灯结构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使尾灯可以方便地安装固定在车辆上,降低尾灯制造所需的模具费用。具体地,尾灯为贯穿尾灯,当然,尾灯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尾灯形式。
下面将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辆。
如图1-图7所示,车辆包括车身200、尾灯和行李箱盖总成100,行李箱盖总成100用于关闭和开启车辆的行李箱。行李箱盖总成100包括行李箱盖外板40、行李箱盖内板10、铰链加强板20和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铰链加强板20设有两个,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设有一个,铰链加强板20左右间隔布置在行李箱盖内板10上,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固定在行李箱盖内板10的中下位置。车身200的左右两侧表面形成有凹陷的配合槽,行李箱盖内板10的左右两侧边沿配合伸入在配合槽内,尾灯左右延伸并安装在行李箱盖外板40上,尾灯为贯穿尾灯。
行李箱盖内板10包括内板主体11和延伸板部12,内板主体11左右延伸,延伸板部12为两个并分别连接在内板主体11的左右两端。行李箱盖内板10整体形成为船型结构,内板主体11为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的方向逐渐凹陷的板体结构,内板在左右方向的截面为从两侧向中间逐渐走低的阶梯形状,内板主体11在中部位置形成有六个减重孔111,六个减重孔111左右间隔排布并且两两上下间隔排布形成为多个日字型结构,减重孔111的周沿在从内板主体11的背离行李箱盖外板40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的方向凹陷。
内板主体11上设有朝向行李箱盖外板40延伸的支撑腿112,支撑腿112设有三个并左右间隔布置,支撑腿112为Z字型结构,支撑腿112包括延伸部1121和支撑部1122,延伸部1121一端与减重孔111的周沿通过圆弧段相连,另一端与支撑部1122连接,支撑部1122为板状并与行李箱盖外板40面接触。
内板主体11形成有安装凸台113和固定凸台114,安装凸台113设有两个并左右间隔布置,铰链加强板20固定安装在安装凸台113上,固定凸台114位于内板主体11的中下部位置,多功能锁扣加强板30安装固定在固定凸台114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行李箱盖内板10,通过设置内板主体11和延伸板部12,并使延伸板部12在从内板主体11朝向延伸板部12的方向上,朝向远离内板主体11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有效提升了行李箱盖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模态性能,便于行李箱盖的轻量化设计和造型设计需要,并使行李箱盖的止口和开度大大提高,从而使乘客的操作空间和视野范围增大,便于乘客取放物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板主体,所述内板主体左右延伸;
延伸板部,所述延伸板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延伸板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内板主体的左右两端,在从所述内板主体朝向所述延伸板部的方向上,所述延伸板朝向远离所述内板主体的方向向前倾斜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内板主体的左右两端朝向中部的方向上,所述内板主体为朝向行李箱盖外板的方向逐渐凹陷的板体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主体上形成有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在左右方向和/或上下方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主体上设有朝向行李箱盖外板延伸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用于连接和支撑所述行李箱盖外板,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腿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包括:延伸部和支撑部,所述延伸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减重孔的周沿且另一端朝向所述行李箱盖外板延伸,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延伸部的另一端,所述支撑部为板状且适于与所述行李箱盖外板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减重孔的周沿通过圆弧段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主体具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由所述内板主体的背离所述行李箱盖外板的一侧表面朝向另一侧表面凸起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一体成型,和/或,所述行李箱盖内板为冲压件。
9.一种行李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盖外板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盖内板,所述行李箱盖内板设于所述行李箱盖外板的内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行李箱盖总成,所述车身具有储物腔,所述储物腔具有开口,所述行李箱盖总成与所述车身相连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表面,所述行李箱盖内板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边沿分别延伸至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的左右两侧表面均形成有凹陷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位于所述开口的边沿且向后贯通所述开口的边沿,所述行李箱盖内板的左右两侧边沿分别伸入两个所述配合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灯,所述尾灯左右延伸,所述尾灯安装于所述行李箱盖外板上。
CN202310224262.5A 2023-03-03 2023-03-03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Pending CN116279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4262.5A CN116279838A (zh) 2023-03-03 2023-03-03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24262.5A CN116279838A (zh) 2023-03-03 2023-03-03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9838A true CN116279838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4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24262.5A Pending CN116279838A (zh) 2023-03-03 2023-03-03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983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59220B2 (en) Front grill structure
US7347475B2 (en) Automobile rear body structure
US7635165B2 (en) Vehicle seat structure and seat comprising such a structure
JPH10264855A (ja) 車両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構造
US11220294B2 (en) Tunnel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16279838A (zh) 行李箱盖内板和具有其的行李箱盖总成及车辆
JP3477409B2 (ja) 車体のリヤフロア構造
CN212507831U (zh) 一种车门锁扣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439758U (zh) 行李箱锁扣加强安装结构及汽车
JP5380519B2 (ja) 車両用ドア
JP2006137352A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11852226A (zh) 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身
JPH10329756A (ja) 車両フロントエンドモジュール構造
US11413959B2 (en)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JP486782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ステップ
CN110949240B (zh) 树脂背门尾灯安装组件和树脂背门
CN217456137U (zh) 充电口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9277632U (zh) 行李箱用加强板、车辆行李箱和车辆
CN219056402U (zh) 行李箱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994099U (zh) 用于车辆的背门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731574U (zh) 动力电池的上盖、动力电池以及车辆
CN219215179U (zh) 一种锁扣加强板、行李箱盖及汽车
US20220227434A1 (en) Vehicle load room structure
CN217515245U (zh) 一种锁扣加强板及车辆
JP366758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成部品とランプとの関連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