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2562A - 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 Google Patents

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2562A
CN116262562A CN202211446423.7A CN202211446423A CN116262562A CN 116262562 A CN116262562 A CN 116262562A CN 202211446423 A CN202211446423 A CN 202211446423A CN 116262562 A CN116262562 A CN 116262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
container
lid
opening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464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村庆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Original Assignee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Thermos KK filed Critical Thermos China Housewar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62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2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57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made separately from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3/00Sealing or packing elements; Sealings formed by liquid or plastics material
    • B65D53/04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85/72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edible or potable liquids, semiliquids, or plastic or pasty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具备:盖帽主体(10),具有通液口(12);盖体(20),从上侧覆盖通液口(12);铰链(30);止水衬垫(70),将盖体(20)与容器主体(2)之间密闭;以及盖锁定机构(40),将盖体(20)相对于盖帽主体(10)固定在关闭位置,盖锁定机构(40)具有与盖体(20)或盖帽主体(10)卡止的卡止部(47),盖帽主体(10)配置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上侧,在内部具有形成有通液口(12)的饮用口部(11),饮用口部(11)以与上部开口部(2d)相连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卡止部(47)更向上侧突出。

Description

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的盖帽单元,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盖帽单元。
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盖帽单元而言,在盖帽主体的开口部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有形成饮用口或注入口的口形成部件,在盖帽主体与口形成部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口形成部件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盖帽主体的开口部的口拆装机构。另外,在口形成部件的下侧凸缘部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有止水衬垫。止水衬垫是环状的密封部件,将遍及整周突出地设置于容器主体的口颈部的内侧的阶梯部(凸出部)与口形成部件之间密闭。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栓体具备:栓主体部,以可装卸的方式螺纹连接于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第1盖部,通过铰链机构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栓主体部,在闭状态下封堵容器主体的饮用口(开口);第1密封件,安装于第1盖部,在第1盖部为闭状态时将容器主体的开口部与第1盖部之间密封;第2盖部,利用铰链机构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栓主体部,在闭状态下从外侧覆盖第1盖部;第2密封件,安装于第2盖部,在第2盖部为闭状态时封堵设置于第1盖部的孔部;以及锁定部,设置于栓主体部,与第2盖部或第1盖部卡止来将栓体保持为闭状态。锁定部在栓体的径向上设置于与铰链机构对置的位置(即栓体的前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543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346785号公报
专利文献1的盖帽单元能够拆解洗涤,但部件个数多,清洗的部件多。另外,组装、拆解的作业费时费力,有可能将已拆解的部件丢失。
另外,口形成部件的通液口狭窄,在安装了盖帽单元的状态下,难以看到容器主体的内部,因而在使用者饮用饮料时,难以知晓饮料从通液口出来的时机。另外,在向容器主体补充饮料时,需要拆卸盖帽单元,费时费力。
对于专利文献2的栓体而言,容器主体的开口部中的左右方向的端部附近被作为饮用口。然而,在一般普及的带盖帽单元的饮料用容器中,饮用口位于与锁定部(盖锁定机构)相同的前部的情况较多,即从容器的前侧饮用饮料,因而作为使用者的感觉(使用感),有时难以适应如专利文献2那样从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左侧或右侧饮用饮料。
另外,容器主体为金属制,因而在使用者将嘴贴附至容器主体的开口部(饮用口)时,有可能感觉到口感差。另外,热饮料的热容易向饮用口传递,因而有时使用者难以将嘴贴附于饮用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如下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能够抑制部件的丢失,能够容易目视确认通过通液口补充饮料、饮料出来的时机,使用者将嘴贴附至饮用口部时的口感良好,且即使是热饮料也容易将嘴贴附于饮用口部,使用感良好并容易饮用饮料。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的盖帽单元,具备:盖帽主体,安装于上述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具有将上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口;盖体,从上侧覆盖上述通液口;铰链,将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盖帽主体连结为转动自如;止水衬垫,将上述盖体与上述容器主体之间直接密闭;以及盖锁定机构,将上述盖体相对于上述盖帽主体固定在关闭位置,上述盖锁定机构具有与上述盖体或上述盖帽主体卡止的卡止部,上述铰链配置于该盖帽单元的后部,上述卡止部配置于该盖帽单元的前部,上述盖帽主体具有配置于上述上部开口部的上侧且在内部形成有上述通液口的饮用口部,上述饮用口部以与上述上部开口部相连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上述饮用口部的前部比上述卡止部更向上侧突出。
在上述盖帽单元中,优选上述盖体具有栓部,上述栓部通过上述饮用口部的内侧并插入至上述上部开口部内,上述止水衬垫将上述栓部与突出设置于上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凸出部之间密闭。
优选上述盖帽单元具备开口部衬垫,上述开口部衬垫将上述盖帽主体与上述上部开口部之间密闭。
优选上述盖帽单元具备压力释放机构,上述压力释放机构将上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以可连通的方式截断。
另外,本发明的饮料用容器的一个方式具备:上述盖帽单元;和上述容器主体,安装了上述盖帽单元。
在上述饮料用容器中,优选上述容器主体具有真空隔热构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能够抑制部件的丢失,能够容易目视确认通过通液口补充饮料或饮料出来的时机,使用者将嘴贴附至饮用口部时的口感良好,且即使是热饮料也容易将嘴贴附于饮用口部,使用感良好并容易饮用饮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闭状态(关闭位置)。
图4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在闭状态与开状态之间转移的过程的中间状态。
图5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开状态(敞开位置)。
图6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立体图,表示通过通液口看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状态。
图8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通过压力释放机构连通了的状态(即释放了容器主体内的压力的状态)。
图9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开口部衬垫的变形例。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闭状态(关闭位置)。
图12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容器主体的内部和外部通过压力释放机构连通了的状态(即释放了容器主体内的压力的状态)。
图13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解除了盖锁定机构对盖体的固定(锁定)的状态。
图14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表示盖体的开状态(敞开位置)。
图15是表示饮料用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表示通过通液口看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101…饮料用容器;2…容器主体;2d…上部开口部;3、103…盖帽单元;8…凸出部;10…盖帽主体;11…饮用口部;12…通液口;20…盖体;21、121…栓部;30…第1铰链(铰链);40、140…盖锁定机构;47、147…钩部(卡止部);60、61、110…开口部衬垫;70…止水衬垫;80、130…压力释放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盖帽单元3及具备该盖帽单元3的饮料用容器1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盖帽单元3简称为盖帽,将饮料用容器1简称为容器。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1具备:盖帽单元3;和有底筒状的容器主体2,安装有盖帽单元3。盖帽单元3通过螺合来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后述的口颈部2c),构成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关闭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的栓体。
盖帽单元3具备:具有顶壁(上壁)的筒状即有顶筒状的盖帽主体10;开口部衬垫60;有顶筒状的盖体20;压力释放机构80;第1铰链(铰链)30,将盖体20相对于盖帽主体10连结为转动自如;止水衬垫70,将盖体20与容器主体2之间直接密闭;以及盖锁定机构40。
盖帽单元3及容器主体2以中心轴C为中心相互同轴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中心轴C延伸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上下方向中从容器主体2的底面部2a朝向盖体20的盖顶壁部20a的方向称为上侧,将从盖顶壁部20a朝向底面部2a的方向称为下侧。
将与中心轴C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径向中的接近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或简称为内侧,将远离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或简称为外侧。
将以中心轴C为中心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
另外,将径向中的通过第1铰链30和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前后方向中的从第1铰链30朝向中心轴C的方向称为前侧,将从中心轴C朝向第1铰链30的方向称为后侧。
另外,将径向中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从前侧观察如图2所示设为盖体20的盖顶壁部20a朝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的正立姿势的饮料用容器1时,将左右方向中朝向左的方向称为左侧,将朝向右的方向称为右侧。
此外,中心轴C也可以与后述的铰链中心轴A区别而改称为盖帽中心轴C或容器中心轴C。另外,为了方便说明,有时使用以除中心轴C以外的构成部件的中心轴为基准的径向、周向等方向的定义。
如图2所示,饮料用容器1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能够对收容于该容器主体2的饮料(液状的内容物、液体)进行保温或保冷。容器主体2为上部开口的有底筒状。此外,也可以在容器主体2收容除饮料以外的内容物。
容器主体2例如为不锈钢等的金属制。具体而言,容器主体2具有有底筒状的外容器4及内容器5,由在内容器5收容至外容器4的内侧的状态下将相互的口边部接合而得的双层构造的容器构成。
如图3所示,在外容器4的上端筒部内嵌合有内容器5的上端筒部,在该嵌合状态下焊接各上端筒部彼此。由此,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成为被称为所谓的“卷边焊接构造”的尖锐形状。
另外,在外容器4与内容器5之间设置有真空隔热层6。真空隔热层6例如能够通过在被减压为高真空(抽真空)的腔室内封堵设置于外容器4的底面中央部的排气孔而形成。
如图1及图2所示,容器主体2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底面部2a;主干部2b,呈大致圆筒状,下端部与底面部2a的外周部连接;大致圆筒状的口颈部2c,配置于主干部2b的上侧,比主干部2b缩径;以及肩部2e,呈随着朝向上侧而缩径的大致锥状,将主干部2b的上端部与口颈部2c的下端部连接。
如图3所示,口颈部2c的内周部比主干部2b的内周面缩径。口颈部2c具有凸出部8。凸出部8配置于口颈部2c的内周部。凸出部8从口颈部2c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遍及周向整周地延伸。凸出部8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在口颈部2c最向内侧突出。即,凸出部8突出设置于容器主体2的内侧。
另外,在口颈部2c的外周部设置有外螺纹部7。另外,作为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口颈部2c的上端部开口为圆形状。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直径例如为50mm以下。
此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1整体上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外观形状,但关于饮料用容器1的外观形状,并不特别限定,能够配合尺寸、设计等而适当加以变更。另外,也可以在容器主体2、盖帽主体10以及盖体20的各外表面(表面)实施涂装、印刷等。
如图3所示,盖帽主体10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具有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口12。盖帽主体10例如为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制。
盖帽主体10具有顶壁部10a、周壁部10b以及饮用口部11。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帽主体10的顶壁部10a、周壁部10b以及饮用口部11由单个部件一体地形成。
顶壁部10a从上侧覆盖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顶壁部10a为大致圆环板状。顶壁部10a具有衬垫收容槽10c。衬垫收容槽10c从顶壁部10a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并在周向上延伸。衬垫收容槽10c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的槽,向下侧开口。
周壁部10b为从顶壁部10a的外周部向下侧延伸的筒状。周壁部10b从径向外侧遍及周向整周地包围口颈部2c。周壁部10b的下端相对于肩部2e从上侧隔开间隙地对置、或接触。周壁部10b为以与容器主体2的主干部2b连续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
周壁部10b在周壁部10b的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15。内螺纹部15与口颈部2c的外螺纹部7螺合。即,盖帽主体10在覆盖了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状态下通过螺合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口颈部2c的外侧。
饮用口部11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弯曲的壁状或大致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上侧观察盖帽主体10的俯视下,饮用口部11呈在后侧开口的大致C字状(参照图7)。饮用口部11从顶壁部10a的内周部向上侧立起设置。
如图3所示,饮用口部11的内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大致恒定。对于饮用口部11的外径尺寸而言,关于饮用口部11的除下端部以外的部分,沿着上下方向大致恒定,关于下端部,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大。即,饮用口部11的壁厚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厚。换言之,饮用口部11的壁厚随着朝向上侧而变薄。因此,虽然确保饮用口部11的刚性,但也容易饮用饮料。
饮用口部11配置于上部开口部2d的上侧,在内部形成通液口12。饮用口部11位于上部开口部2d的正上方,即从上下方向观察,与上部开口部2d重叠。详细而言,从上下方向观察,饮用口部11的至少下端部和上部开口部2d相互重叠。饮用口部11以与上部开口部2d相连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如图5所示,饮用口部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高度尺寸)随着从饮用口部11的前端部朝向后侧而变小。具体而言,饮用口部11的从顶壁部10a朝向上侧突出的高度尺寸随着从饮用口部11的前端部朝向后侧而变小。即,饮用口部11的上缘随着从前端部朝向后侧而朝向下侧倾斜。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的上缘中的前侧部分呈凸曲线状,左侧部分及右侧部分分别呈与前侧部分平滑地相连的凹曲线状。
如图3所示,开口部衬垫60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衬垫60为圆环板状。具体而言,开口部衬垫60的沿着中心轴C的剖面(纵剖面)的形状是径向的尺寸比上下方向的尺寸长的长方形。开口部衬垫60例如由硅酮橡胶、弹性体等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
开口部衬垫60配置于衬垫收容槽10c。开口部衬垫60的下表面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接触。开口部衬垫60将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与盖帽主体10的顶壁部10a之间密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衬垫60固接于盖帽主体10。具体而言,开口部衬垫60可以通过双色成型而与盖帽主体10一体地形成,或者也可以在与盖帽主体10分体形成后通过粘合剂等而与盖帽主体10粘合。
盖体20从上侧覆盖盖帽主体10的饮用口部11及通液口12。盖体20是以开闭自如的方式覆盖饮用口部11及通液口12的部件。盖体20例如具有由聚丙烯(PP)等耐热性树脂制的部分(例如除后述的阀衬垫82以外的部分)。
如图1及图3所示,盖体20具有:盖周壁部20b,以与盖帽主体10的周壁部10b连续的方式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盖顶壁部20a,与盖周壁部20b的上端部连接;栓部21,从盖顶壁部20a向下侧突出设置;内盖81,安装于栓部21;以及阀衬垫82,安装于内盖81。
如图3所示,栓部21通过饮用口部11的内侧并插入至上部开口部2d内。即,栓部2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遍及饮用口部11内(通液口12)和上部开口部2d内地配置。
栓部21具有:有底筒状的栓筒22,设置为从盖顶壁部20a垂下;内螺纹23,设置于栓筒22的周壁的内周面;以及通气孔2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栓筒22的底壁26。
栓筒22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栓筒22遍及饮用口部11的内部和口颈部2c的内部地配置。
栓筒22的底壁26具有大径壁部26a、小径壁部26b、连接壁部26c以及衬垫安装凸缘24。
大径壁部26a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大径壁部26a的外周部与栓筒22的周壁的下端部连接。
小径壁部26b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环板状,直径小于大径壁部26a,配置于大径壁部26a的下侧。
连接壁部26c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将大径壁部26a和小径壁部26b连接。连接壁部26c的上端部与大径壁部26a的内周部连接。连接壁部26c的下端部与小径壁部26b的外周部连接。
衬垫安装凸缘24从小径壁部26b与连接壁部26c的连接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遍及周向整周地延伸。衬垫安装凸缘24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环板状。衬垫安装凸缘24配置于凸出部8的径向内侧,在径向上与凸出部8对置。
通气孔2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小径壁部26b。通气孔25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孔状。通气孔25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具体而言,通气孔25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和栓部21的内部连通。
内盖81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栓部21的内部。内盖81收容于栓筒22内。
内盖81具有内盖主体83、外螺纹84、衬垫安装筒85以及操作部86。
如图8所示,内盖主体83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内盖主体83配置于栓筒22内。
如图3所示,外螺纹84设置于内盖主体83的外周面。外螺纹84与内螺纹23螺合。通过外螺纹84与内螺纹23螺合,从而将内盖81相对于栓部21以可拆卸的方式螺纹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相互螺合的外螺纹84与内螺纹23的组简称为“螺纹”。通过将内盖81相对于栓筒22向周向一侧扭动,从而螺纹紧固,通过向周向另一侧扭动,从而螺纹松弛。在本实施方式中,周向一侧即螺纹的紧固侧在从上侧观察盖帽单元3的盖帽俯视中下为顺时针方向,周向另一侧即螺纹的松弛侧在盖帽俯视下为逆时针方向。
衬垫安装筒85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衬垫安装筒85设置为从内盖主体83的底壁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垫安装筒85的外径尺寸小于内盖主体83的外径尺寸。
操作部86是在使内盖81绕中心轴C旋转来紧固、松弛螺纹时供使用者捏住并操作的部分。
如图6及图8所示,操作部86是在径向上延伸的板状。详细而言,操作部86是在径向及上下方向上扩展的四边形板状,径向的两端部分别与内盖主体83的周壁的内周面连接。另外,操作部86的下端部与内盖主体83的底壁的上表面连接。使用者能够用手指捏住操作部86来使内盖81向周向一侧或周向另一侧旋转。
如图3及图8所示,阀衬垫82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大致有底圆筒状。阀衬垫82例如由硅酮橡胶、弹性体等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阀衬垫82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内盖81的下端部。阀衬垫82收容于栓筒22内。阀衬垫82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关闭通气孔25。
如图8所示,阀衬垫82具有嵌合筒部82a、穹顶部82b以及凸缘部82c。
嵌合筒部82a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嵌合筒部82a嵌合于衬垫安装筒85内。
穹顶部82b是朝向下侧膨出的穹顶状。穹顶部82b的外周部与嵌合筒部82a的下端部连接。如图3所示,在外螺纹84和内螺纹23螺合了的螺纹的紧固状态下,穹顶部82b从上侧关闭通气孔25。如图8所示,在螺纹的松弛状态下,穹顶部82b配置为从通气孔25向上侧分离,敞开通气孔25。
凸缘部82c从嵌合筒部82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在周向上延伸。凸缘部82c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凸缘部82c的外周部比衬垫安装筒85更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82c的上表面与衬垫安装筒85的下端面接触。
通过在阀衬垫82设置凸缘部82c,从而在将阀衬垫82安装于衬垫安装筒85时,容易将嵌合筒部82a压入至衬垫安装筒85内,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准确地定位阀衬垫82。另外,从衬垫安装筒85拆卸阀衬垫82时,能够使用凸缘部82c作为把持部,阀衬垫82容易拆卸。
如图3及图8所示,压力释放机构80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以可连通的方式截断。详细而言,压力释放机构80能够截断通气孔25的连通,在容器主体2的内压变化(降低或上升)了时等,使通气孔25连通来释放容器主体2的压力。压力释放机构80包括上述的栓部21、通气孔25、阀衬垫82、内盖81以及螺纹(外螺纹84及内螺纹2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释放机构80设置于盖体2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遍及衬垫安装筒85的内部及阀衬垫82的内部地设置有基于空气层或未图示的隔热材料的隔热构造。即,盖体20(压力释放机构80)具有基于空气层或隔热材料的隔热构造。
此外,虽未特别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20具有维持外螺纹84与内螺纹23螺合了的状态(螺纹的紧固状态)的螺纹锁定机构。螺纹锁定机构具有:螺纹卡止部,设置于栓筒22的内周面;和螺纹被卡止部,设置于内盖主体83的外周面,供螺纹卡止部以可脱离的方式卡止。螺纹锁定机构在外螺纹84与内螺纹23螺合了的状态下锁定螺纹,防止螺纹意外松弛。螺纹锁定机构例如能够通过使用者边将内盖81向下侧压入边使其向周向另一侧(螺纹的松弛侧)转动的操作来解除锁定。
如图3所示,第1铰链30配置于该盖帽单元3的后部。第1铰链30将盖帽主体10的上侧后端部与盖体20的后端部连结为绕铰链中心轴A相对转动自如。第1铰链30的铰链中心轴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中心轴C和铰链中心轴A处于相互扭转的位置。
盖体20经由第1铰链30而与盖帽主体10连接,从而在图3及图6所示的闭状态(关闭位置)与图5及图7所示的开状态(敞开位置)之间绕铰链中心轴A转动自如。图3及图6所示的盖体20的关闭位置是盖体20关闭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口颈部2c)及通液口12的位置,图5及图7所示的盖体20的敞开位置是盖体20敞开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及通液口12的位置。此外,图4表示盖体20在闭状态与开状态之间转移的中途的中间状态。
虽未特别图示,但第1铰链30具有绕铰链中心轴A螺旋状地延伸的扭转螺旋弹簧(施力部)。扭转螺旋弹簧相对于盖帽主体10对盖体20向绕铰链中心轴A的开方向施力。即,对盖体20赋予朝向开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解除了借助盖锁定机构40的锁定状态时,盖体20从关闭位置朝向敞开位置转动。
如图3所示,止水衬垫70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栓部21的下端部。止水衬垫70例如是由硅酮橡胶、弹性体等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能够弹性变形。止水衬垫70嵌装于栓筒22的底壁26。
止水衬垫70具有衬垫主体71、内凸缘72以及外凸缘73。
衬垫主体71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有底圆筒状。衬垫主体71的底壁的上表面与小径壁部26b的下表面及衬垫安装凸缘24的下表面接触或隔开间隙地对置。衬垫主体71的周壁从径向外侧遍及周向整周地包围衬垫安装凸缘24。
衬垫主体71具有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孔状的连通孔71a。连通孔71a配置于衬垫主体71的底壁的中央部。从上下方向观察,连通孔71a与通气孔25重叠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71a的内径尺寸与通气孔25的内径尺寸大致相同。
内凸缘72从衬垫主体71的周壁的上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周向上延伸。内凸缘72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内凸缘72嵌入在大径壁部26a的下表面与衬垫安装凸缘24的上表面之间。另外,衬垫安装凸缘24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衬垫主体71的底壁与内凸缘72之间。
外凸缘73从衬垫主体71的周壁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变在周向上延伸。外凸缘73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外凸缘73相对于凸出部8液密地接触。由此,止水衬垫70将栓部21与凸出部8之间密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将盖体20与容器主体2之间直接密闭的止水衬垫70”是指通过止水衬垫70与盖体20(栓部21)直接接触并与容器主体2(凸出部8)直接接触而将他们之间密闭的结构。更详细而言,止水衬垫70不与盖帽主体10、其饮用口部11接触,通过穿过饮用口部11的内部来与容器主体2的凸出部8直接接触。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沿着中心轴C的纵剖面观察下,外凸缘73具有:直线部(凸缘基部)73a,从衬垫主体71的周壁向径向外侧延伸;和弯曲部73b,与直线部73a的外周部连接,呈朝向径向外侧变凸的曲线状。
直线部73a的上表面与大径壁部26a的下表面接触。弯曲部73b的外周部与凸出部8接触。
弯曲部73b中的上部随着从与直线部73a的连接部分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下侧弯曲状地延伸。弯曲部73b中的下部随着从与上部的连接部分朝向下侧而朝向径向内侧弯曲状地延伸。弯曲部73b的壁厚随着从弯曲部73b中的与直线部73a的连接部分朝向前端部(下部的内周端部)而变薄。因此,弯曲部73b尽管确保其刚性但容易变形,与凸出部8以紧贴的状态接触。
如图3所示,盖锁定机构40配置于该盖帽单元3的前部。盖锁定机构40在盖体20关闭通液口12的位置即盖体20的关闭位置克服第1铰链30的扭转螺旋弹簧(施力部)的作用力而将该盖体20相对于盖帽主体10固定。
具体而言,盖锁定机构40具有:锁定部件45,经由第2铰链44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盖帽主体10;和环止动件46,经由第2铰链44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盖帽主体10。此外,第2铰链44的铰链中心轴(图示省略)配置于盖帽主体10的周壁部10b的外侧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锁定部件45被设置于盖帽主体10的周壁部10b的前端部的第2铰链44支承为转动自如。锁定部件45具有:第1延长部45a,从第2铰链44向上侧延长;和第2延长部45b,从第2铰链44向下侧延长。
在第1延长部45a的前端部(锁定部件45的上端部)朝向后侧突出地设置有钩部(卡止部)47。即,盖锁定机构40具有钩部47,钩部47配置于该盖帽单元3的前部。钩部47与盖体20或盖帽主体10卡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盖体20卡止。
在第2延长部45b与周壁部10b之间,例如以在前后方向压缩了的状态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等弹性部件48。弹性部件48朝向前侧对第2延长部45b施力。
如图1所示,环止动件46是弯曲为大致圆弧状地延伸的部件,其两端被第2铰链44支承为转动自如。由此,环止动件46能够以第2铰链44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
另外,如图3所示,盖锁定机构40具有:锁定接受部(被卡止部)49,供锁定部件45的钩部47卡止;和止动件接受部50,钩挂固定环止动件46。
锁定接受部49为从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b的前方下端部朝向前侧突出设置的爪状。锁定接受部49的上表面与钩部47的下表面接触,从而锁定接受部49卡止于钩部47。即,钩部47与配置于盖体20的锁定接受部49卡止。
止动件接受部50具有与环止动件46的内周部嵌合的形状,由从盖周壁部20b的前端部中的包围锁定接受部49周围的位置向前侧突出设置的弯曲状的壁部构成。
在盖锁定机构40中,在盖体20关闭了盖帽主体10的上部时,锁定部件45的钩部47卡止于锁定接受部49,从而保持盖体20关闭了盖帽主体10的上部的状态。从该状态,使用者克服弹性部件48的作用力来对锁定部件45的第2延长部45b向后侧进行按压操作,从而如图4所示,锁定部件45以第2铰链44为中心转动,并且第1延长部45a向前侧位移,钩部47的相对于锁定接受部49的卡止状态被解除。由此,如图4及图5所示,能够通过第1铰链30内的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来使盖体20向开方向转动。
另外,如图3所示,在盖锁定机构40中,在盖体20关闭了盖帽主体10的上部时,环止动件46钩挂固定于止动件接受部50,从而盖体20向开方向的转动被阻止。由此,在盖锁定机构40中,能够防止因锁定部件45的不需要的(意外的)操作等而导致盖体20打开。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盖锁定机构40更向上侧突出。具体而言,在图5所示的盖体20的开状态下,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盖锁定机构40中的至少锁定部件45更向上侧突出。即,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钩部47更向上侧突出。更具体而言,优选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钩部47的上端更向上侧突出7mm以上且30mm以下的突出量。这是因为:在饮用收容于容器主体2的饮料时,当上述突出量不足7mm时,下唇、下巴与锁定部件45相碰,另外,若超过30mm则饮料用容器1的高度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所示的盖体20的闭状态下,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在钩部47的上侧钩挂固定于止动件接受部50的环止动件46更向上侧突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锁定机构40的操作(锁定操作或锁定解除操作)和上述的压力释放机构80的操作(在周向转动内盖81的操作)相互独立,各操作可根据需要来分别进行。
根据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方式的盖帽单元3及饮料用容器1,盖帽主体10具有与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上侧连接设置的饮用口部11。饮用口部11形成有从上部开口部2d连续的饮料的流路,与上部开口部2d大致同径,因而确保形成于饮用口部11的内部的通液口12的内径尺寸(开口尺寸)也较大。因此,即使在安装了盖帽单元3的状态下,在使盖体20成为开状态时也容易观察容器主体2的内部。
由此,能够通过通液口12目视确认容器主体2内的饮料的余量,在使用者饮用饮料时,容易知道将容器倾斜何种程度则饮料从通液口12出来,容易配合饮用饮料的时机。另外,饮用口部11以与上部开口部2d相连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口颈部2c中的比凸出部8靠上侧的部分以及饮用口部11的各内部未设置阻碍饮料的流动那样的较大的阶梯差、突起等,因而使用者更容易饮用饮料。
另外,在向容器主体2补充饮料时,能够不拆卸盖帽单元3地从大径的通液口12注入饮料,作业性良好。
另外,不需要现有的盖帽单元所具备的那样的口形成部件、口拆装机构等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详细而言,饮用口部11的通液口12为大径,所以在使盖体20为闭状态时,盖体20的一部分(栓部21)通过该通液口12的内部,从而能够关闭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口颈部2c)。因此,能够削减以往设置于盖帽主体10的口形成部件、口拆装机构等部件,在拆解洗涤盖帽单元3时,清洗的部件较少即可。另外,组装、拆解的作业不费时费力,还抑制丢失已拆解的部件那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液口12的开口尺寸充分宽,因而还能够保持将盖帽单元3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口颈部2c的状态不变而打开盖体20来洗涤容器主体2的内部。
另外,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盖锁定机构40的钩部(卡止部)47更向上侧突出,详细而言,在使盖体20成为开状态时,至少比锁定部件45更向上侧突出,因此在使用者从前侧将嘴(嘴唇)碰到饮用口部11来饮用饮料时,可抑制下唇、下巴等与锁定部件45(盖锁定机构40)及其钩部47接触。使用者能够从盖帽单元3的前侧顺畅地饮用饮料,难以产生使用时的不适感,使用感良好。
另外,饮用口部11设置在与容器主体2分体的盖帽主体10,因而容易使饮用口部11为除金属制以外的树脂制等。因此,在使用者将嘴贴附至饮用口部11时,能够使口感良好。另外,能够使热饮料的热难以向饮用口部11传递,使用者容易将嘴贴附于饮用口部11,即使是热饮料也容易饮用。
根据以上内容,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提高组装、拆解的作业性并抑制部件的丢失,能够容易目视确认通过通液口12补充饮料、饮料出来的时机,使用者将嘴贴附至饮用口部11时的口感良好,且即使是热饮料也容易将嘴贴附于饮用口部11,使用感良好并容易饮用饮料。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水衬垫70将盖体20的栓部21与容器主体2的凸出部8之间密闭。
该情况下,在盖体20为闭状态时,能够通过止水衬垫70来将盖体20与容器主体2之间稳定地密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帽主体10与上部开口部2d之间被开口部衬垫60密闭,因而在使用者饮用饮料时等,即使倾斜容器,也抑制饮料从盖帽主体10与容器主体2之间漏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止水衬垫70和开口部衬垫60来将凸出部8与上部开口部2d这两处密闭,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饮料的漏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以可连通的方式截断的压力释放机构80。
例如,在将热饮料放入至容器主体2后,时间经过而导致饮料冷却,从而容器主体2内成为减压状态,盖体20被向容器主体2的内部拉拽,从而止水衬垫70较强地粘附于凸出部8,有时变得难以打开盖体20。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压力释放机构80来解除容器主体2的减压状态。即,能够通过使压力释放机构80的内盖81向螺纹的松弛侧旋转来将其提升,由此解除借助阀衬垫82的通气孔25的截断状态,从通气孔25吸气,从而消除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使盖体20容易打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高度尺寸)随着从饮用口部11的前端部朝向后侧而变小。即,饮用口部11的上缘随着从前端部朝向后侧而朝向下侧倾斜。
在该情况下,饮用口部11的形状容易适应嘴唇,且难以与鼻子等接触,使用者更容易从饮用口部11的前侧饮用饮料。另外,即使栓部21设置为从盖体20的盖顶壁部20a垂下,在使盖体20绕第1铰链30转动时,栓部21也难以与饮用口部11的后部干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的上缘中的前侧部分呈凸曲线状,左侧部分及右侧部分分别呈与前侧部分平滑地相连的凹曲线状。
因此,在使用者从前侧将嘴唇贴附至饮用口部11时,嘴唇容易适应饮用口部11的上缘形状,更容易饮用饮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止水衬垫70是将盖体20的栓部21与容器主体2的凸出部8之间密闭的构造,止水衬垫70不与饮用口部11接触,因而饮用口部11的形状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因此,能够如本实施方式这样,确保饮用口部11的内径尺寸较大、沿上下方向消除内周面的阶梯差、改善容器内的可视性、饮料的流动容易度,对饮用口部11的上边缘赋予带有圆角的形状,进一步改善口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衬垫60固接于盖帽主体10。
在该情况下,盖帽主体10和开口部衬垫60一体化,因而能够将开口部衬垫60与盖帽主体10一同清洗,容易操作。另外,能够抑制开口部衬垫60的丢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释放机构80设置于盖体20。
在该情况下,使用者容易操作压力释放机构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释放机构80的操作和盖锁定机构40的操作可分别进行。
在该情况下,能够仅在需要释放压力的操作时释放容器主体2的压力。另外,能够将压力释放机构80的构造及盖锁定机构40的构造分别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体20(压力释放机构80)具有基于空气层或隔热材料的隔热构造。
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通过盖体20或压力释放机构80导致容器主体2的热饮料的温度降低、冷饮料的温度上升,将饮料的温度维持为合适温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栓部21配置于饮用口部11的内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从顶壁部10a向上侧突出,因而容易确保配置于饮用口部11的内侧的栓部2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大。因此,容易确保在栓部21设置压力释放机构80、隔热构造的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2的上部开口部2d的直径为50mm以下。
在该情况下,在将热饮料放入至容器主体2而导致内部成为正压(positivepressure)时,即使使盖体20成为开状态,能够将伴随释放容器的内压的释放声响(“嘣”的声音)抑制得较小。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如下述说明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变更等。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开口部衬垫60一体地固接于盖帽主体10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
图9是表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盖帽单元3及饮料用容器1的变形例的局部剖视图。在该变形例中,开口部衬垫61与盖帽主体10分体设置,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盖帽主体10。开口部衬垫61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环状,例如由硅酮橡胶、弹性体等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开口部衬垫61配置于衬垫收容槽10c。此外,在图9中,作为弹性变形前的形状,用双点划线(假想线)示出开口部衬垫61。
开口部衬垫61具有密封凸缘61a和凸缘连接筒61b。密封凸缘61a在上下方向隔开间隔设置有一对。各密封凸缘61a为圆环板状。凸缘连接筒61b为圆筒状,将一对密封凸缘61a的内周部彼此连接。具体而言,凸缘连接筒61b的上端部与上侧的密封凸缘61a的内周部连接,凸缘连接筒61b的下端部与下侧的密封凸缘61a的内周部连接。
根据该变形例,能够容易使开口部衬垫61弹性变形,能够更加稳定地提高开口部衬垫61带来的密封性。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盖锁定机构40的锁定部件45构成为能够绕第2铰链44转动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虽未特别图示,但锁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向后侧按压操作锁定部件来解除盖锁定机构对盖体20的锁定状态。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5来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盖帽单元103及具备该盖帽单元103的饮料用容器101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等并省略其说明。另外,关于方向的定义,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
如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用容器101具备:盖帽单元103;和容器主体2,安装了盖帽单元103。盖帽单元103及容器主体2以中心轴C为中心相互同轴地配置。
盖帽单元103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2。盖帽单元103具备盖帽主体10、开口部衬垫110、盖体20、压力释放机构130、第1铰链30、止水衬垫70以及盖锁定机构140。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盖帽单元103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盖帽单元3而言,饮用口部11、开口部衬垫110、盖体20、压力释放机构130以及盖锁定机构140等各结构不同。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形环状。如图11所示,饮用口部11的内径尺寸沿着上下方向大致恒定,更详细而言,随着朝向下侧而稍微变小。另外,饮用口部11的外径尺寸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大。即,饮用口部11的壁厚随着朝向下侧而变厚,随着朝向上侧而变薄。因此,虽然确保饮用口部11的刚性,但也容易饮用饮料。
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饮用口部11的至少下端部和上部开口部2d相互重叠地配置。
开口部衬垫110能够弹性变形,将盖帽主体10与上部开口部2d之间密闭。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衬垫110能够从容器主体2及盖帽主体10拆卸。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开口部衬垫110也可以通过与盖帽主体10粘合等而固定为不可拆卸。
开口部衬垫110配置于比凸出部8靠上侧且比饮用口部11靠下侧的位置。如图11所示,在沿着中心轴C的剖面观察(纵剖面观察)下,开口部衬垫110呈在下侧开口的大致U字状。开口部衬垫110具有内筒部111、外筒部112以及连接部113。
内筒部111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内筒部111嵌合于口颈部2c的上端部(上部开口部2d)的内侧。内筒部111的内周面在径向上位于比凸出部8的内周端部(最内侧的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另外,内筒部111的内周面与饮用口部11的内周面即通液口12大致共面,或者位于比通液口12稍微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通过设置内筒部111,能够抑制形成阻碍从凸出部8朝向通液口12的饮料的流动那样的较大的阶梯差、突起等。因此,饮料的流动更加顺畅,使用者容易饮用饮料。另外,抑制在凸出部8与饮用口部11之间的部分形成供饮料进入那样的凹陷,因此可抑制上述部分处的液体残留。
外筒部112是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外筒部112嵌合于口颈部2c的上端部(上部开口部2d)的外侧。外筒部112的外周面与周壁部10b的内周面中的上端部接触或者隔开间隙地对置。
连接部113为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扩展。连接部113配置于衬垫收容槽10c。连接部113的内周部与内筒部111的上端部连接。连接部113的外周部与外筒部112的上端部连接。
盖体20经由第1铰链30而与盖帽主体10连接,从而在图10及图11所示的闭状态(关闭位置)与图14及图15所示的开状态(开放状态)之间绕铰链中心轴A转动自如。
此外,图12及图13是对将闭状态的盖体20转移至开状态的各操作工序进行说明的图。详细而言,图12表示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压力释放机构130连通了的状态(即释放了容器主体2内的压力的状态),图13表示解除了本实施方式的盖锁定机构140对盖体20的固定(锁定)的状态。
如图11所示,盖体20具有:引导凹部27,从盖顶壁部20a的上表面向下侧凹陷;引导孔28,配置于引导凹部27的内侧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盖顶壁部20a;内壁部20c,设置为从盖顶壁部20a垂下;支承筒141,安装于内壁部20c;压入部件142,设置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支承筒141的底壁;栓部121,配置于支承筒141的下侧并被压入部件142支承;阀衬垫131,将压入部件142与栓部121之间密封;切口部20d,配置于盖周壁部20b的前端部;安装凹部29,设置于盖周壁部20b;以及防滑部件31,嵌合于安装凹部29。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凹部27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引导凹部27配置于盖顶壁部20a的大致中央部。
引导孔28为圆孔状,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引导凹部27的中央部。
内壁部20c是从盖顶壁部20a的下表面向下侧延伸的壁部,从下侧观察呈大致C字状。内壁部20c配置于引导孔28的外侧,以包围引导孔28的方式弯曲延伸(参照图15)。
支承筒141为向上侧开口的大致有底筒状。支承筒141配置于盖顶壁部20a的下侧,嵌合于内壁部20c内。支承筒141通过底切(under cut)嵌合等而相对于内壁部20c固定为不可移动。支承筒141的内径尺寸大于引导孔28的内径尺寸。支承筒141配置于饮用口部11的内侧。
支承筒141具有引导筒141a、插通孔141b、下侧限制销141c以及上侧突出销141d。
引导筒141a从支承筒141的底壁朝向上侧突出。引导筒141a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
插通孔141b配置于引导筒141a的内部,构成引导筒141a的内部空间。插通孔141b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圆孔状,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支承筒141的底壁。即,插通孔141b在引导筒141a的上端面和支承筒141的底壁的下表面分别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轴C通过插通孔141b的内部。即,插通孔141b位于中心轴C上。
下侧限制销141c从支承筒141的底壁朝向上侧突出。下侧限制销141c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棱柱状。下侧限制销141c配置于比引导筒141a靠前侧的位置。下侧限制销141c从支承筒141的底壁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量大于引导筒141a从支承筒141的底壁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量。下侧限制销141c的上端面位于比引导筒141a的上端面靠上侧的位置。
上侧突出销141d从支承筒141的底壁中的前端部朝向上侧突出。上侧突出销141d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状或柱状。上侧突出销141d配置于比引导筒141a及下侧限制销141c靠前侧的位置。
压入部件142配置于盖顶壁部20a的下侧。压入部件142位于引导孔28的正下方。压入部件142具有:大致圆板状的压入主体150,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扩展;和柱状的阀杆151,从压入主体150朝向下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压入主体150配置于引导筒141a的上侧。压入主体150具有从压入主体15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在周向上延伸的凸缘(图示省略)。凸缘的外径尺寸大于引导孔28的内径尺寸。凸缘从下侧与盖顶壁部20a的下表面中的引导孔28周围的部分接触。由此,压入主体150(压入部件142)被限制了向比引导孔28靠上侧的移动。
虽未特别图示,但压入主体150具有以将上述凸缘的一部分切口的方式设置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引导狭缝。在引导狭缝卡合从内壁部20c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引导肋(图示省略)。通过该卡合,限制压入主体150(压入部件142)的向周向的旋转及向径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等)的移动。另外,通过引导狭缝相对于引导肋在上下方向滑移,从而压入主体150(压入部件142)在上下方向移动自如。此外,压入部件142被后述的压入施力部件148上方施力,保持为上述凸缘被盖顶壁部20a的下表面推压的状态。
另外,压入主体150具有引导凹部150a。引导凹部150a为在上下方向上贯通压入主体150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狭缝状。引导凹部150a在压入主体150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外周面中的前端部开口。引导凹部150a中的后端部为朝向后侧凹陷的凹状。
阀杆151从压入主体150的下表面向下侧突出。阀杆151插通于插通孔141b。阀杆151从引导筒141a的上侧遍及支承筒141的底壁的下侧地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即,阀杆151具有比支承筒141的底壁更向下侧突出的部分。阀杆151被引导筒141a及插通孔141b引导为在上下方向滑移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阀杆151位于中心轴C上。更详细而言,阀杆151的中心轴(图示省略)位于配置为与中心轴C接近并且比中心轴C稍微靠后侧的位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阀杆151的中心轴和中心轴C也可以相互同轴地配置。
阀杆151具有阀衬垫支承部151a和压入面151b。阀衬垫支承部151a及压入面151b配置于阀杆151中的比支承筒141的底壁更向下侧突出的部分。
阀衬垫支承部151a配置于阀杆151的下端部。阀衬垫支承部151a为从阀杆151的外周面的下端部向与阀杆151的中心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缘状。阀衬垫支承部151a的上表面为在与阀杆151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扩展的平面状。阀衬垫支承部151a的下表面中的至少外周部为锥面状,随着朝向与阀杆151的中心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而朝向上侧延伸。
压入面151b配置于阀杆151的外周面中的位于比阀衬垫支承部151a靠上侧的位置的部分。压入面151b是至少朝向下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锥面状。压入面151b是以阀杆151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环状的面,随着朝向与阀杆151的中心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而朝向上侧延伸。
栓部121通过饮用口部11的内侧并插入至上部开口部2d内。栓部121配置于口颈部2c的内侧。栓部121具有筒体122和衬垫安装凸缘123。
筒体122为有底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筒体122具有:通气孔125,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筒体122的底壁;和接受面126,配置于筒体122的底壁中的通气孔125的周围。
通气孔125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圆孔状。在筒体122的内部及通气孔125插通阀杆151。阀杆151的阀衬垫支承部151a配置于比筒体122的底壁靠下侧的位置。阀杆151的压入面151b配置于比筒体122的底壁靠上侧的位置。
接受面126是至少朝向上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锥面状。接受面126是以筒体122的中心轴为中心的环状的面,随着朝向与筒体122的中心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而朝向上侧延伸。接受面126与压入面151b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
衬垫安装凸缘123为从筒体122的外周面的下端部向与筒体122的中心轴正交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缘状。从径向观察,衬垫安装凸缘123与凸出部8重叠。
阀衬垫131例如由硅酮橡胶、弹性体等可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阀衬垫131为大致圆筒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阀衬垫131内嵌合阀杆151的下端部。阀衬垫131的下端面与阀衬垫支承部151a的上表面接触。阀衬垫131的上端面与筒体122的底壁的下表面(即栓部121的下表面)接触。通过设置阀衬垫131,截断通过通气孔125的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的连通。压入部件142向下方移动,从而阀衬垫131与压入部件142一同向下方移动,阀衬垫131的上端面远离栓部121的下表面。即,阀衬垫131以可敞开的方式关闭通气孔125。
如图10及图11所示,切口部20d为设置于盖周壁部20b的前方下端部的切口状。切口部20d在前后方向上贯通盖周壁部20b。切口部20d在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及内周面开口,且在盖周壁部20b的下端面也开口。从前侧观察盖体20,切口部20d呈向下侧开口的大致“コ”字状。
安装凹部29为从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并在周向上延伸的槽状。安装凹部29配置为在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延伸为大致C字状。具体而言,安装凹部29配置于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中的除后端部以外的部分。安装凹部29配置于比切口部20d靠上侧的位置。
防滑部件31例如由硅酮橡胶等具有耐热性的橡胶、弹性体等弹性部件构成,呈敞开周向的一部分的大致C字状。防滑部件31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安装凹部29。此外,防滑部件31也可以以不可装卸的方式固定于安装凹部29。在防滑部件31安装至安装凹部29的状态下,防滑部件31的外周面以与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连续的方式配置为大致共面。通过设置防滑部件31,从而使用者容易握持盖体20,容易进行后述的操作按钮143的操作。
另外,虽未特别图示,但防滑部件31覆盖第1铰链30(的金属制轴)的端部和后述的第2铰链144(的金属制轴)的端部。因此,通过防滑部件31能够保护第1铰链30及第2铰链144,并且提高第1铰链30及第2铰链144的防水性。由此,能够抑制第1铰链30及第2铰链144的破损、脱落、第1铰链30及第2铰链144的生锈等。
盖锁定机构140在前后方向上从盖帽单元103的前部遍及中央部地配置。如图11所示,盖锁定机构140在盖体20关闭通液口12的位置即盖体20的关闭位置克服第1铰链30的扭转螺旋弹簧(施力部)的作用力而将该盖体20相对于盖帽主体10固定。即,盖锁定机构140将盖体20相对于盖帽主体10固定在关闭位置。
盖锁定机构140具有:锁定部件145,经由第2铰链144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盖体20;上述压入部件142,相对于内壁部20c及支承筒141卡合为上下活动自如;操作按钮143,相对于压入部件142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锁定施力部件146;压入施力部件148;以及滑动施力部件152。此外,第2铰链144的铰链中心轴(图示省略)配置于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b的内侧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锁定部件145被设置于盖体20的盖周壁部20b内的前端部的第2铰链144支承为转动自如。锁定部件145具有:第1延长部145a,从第2铰链144向下侧延长;和第2延长部145b,在从第2铰链144朝向上侧延伸后向后侧延长。
第1延长部145a中的下端部配置于切口部20d内,从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向盖帽外部露出。第1延长部145a的下端部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外侧面)配置为与盖周壁部20b的外周面大致共面。
第1延长部145a中的除下端部以外的部分以及第2延长部145b配置于盖周壁部20b的内部。
由于这样的结构,在盖体20被盖锁定机构140锁定在关闭位置的状态(图11所示的闭状态)下,锁定部件145不从盖体20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起。
在第1延长部145a的前端部(锁定部件145的下端部),朝向后侧突出地设置有钩部(卡止部)147。即,盖锁定机构140具有钩部147,钩部147配置于该盖帽单元103的前部。钩部147与盖体20或盖帽主体10卡止,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盖帽主体10卡止。
另外,盖锁定机构140具有卡止锁定部件145的钩部147的锁定接受部(被卡止部)149。
锁定接受部149为从盖帽主体10的周壁部10b的前方上端部朝向前侧突出设置的爪状。锁定接受部149的下表面与钩部147的上表面接触,从而锁定接受部149卡止于钩部147。即,钩部147与配置于盖帽主体10的锁定接受部149卡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钩部147更向上侧突出。另外,在图14所示的盖体20的开状态下,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卡止于钩部147的锁定接受部149更向上侧突出。
如图11所示,第2延长部145b具有:外侧部分145ba,从左右方向观察呈向上侧变凸的弯曲状;内侧部分145bb,配置于外侧部分145ba的径向内侧;以及下侧突出销145c。
外侧部分145ba配置于饮用口部11的前部的上侧。外侧部分145ba以从前侧、上侧以及后侧包围饮用口部11的上缘中的前端部的方式弯曲延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锁定部件145配置于盖体20内,但也抑制盖体2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的增大,且能够确保饮用口部11的前部从顶壁部10a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量较大。
内侧部分145bb与外侧部分145ba的径向内端部连接,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上下方向观察,内侧部分145bb与支承筒141的底壁的前端部重叠。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内侧部分145bb中的至少径向内端部配置于引导孔28内。即,内侧部分145bb向引导孔28的内侧突出。
下侧突出销145c从内侧部分145bb朝向下侧突出。下侧突出销145c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状。下侧突出销145c配置于上侧突出销141d的正上方。
操作按钮143配置于盖体20的上部。操作按钮143为在与中心轴C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大致圆板状。操作按钮143的外径尺寸小于引导孔28的内径尺寸。如图11~图13所示,操作按钮143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插通引导孔28内。即,操作按钮143能够通过引导孔28遍及盖顶壁部20a的上侧和下侧地移动。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操作按钮143的圆板状的部分(操作按钮143的上侧部分,也可以改称为操作主体部)配置于盖顶壁部20a的上侧的状态下,操作按钮143能够在引导凹部27内在前后方向上滑动移动。
在图11所示的操作按钮143的前进端位置,从上下方向观察,操作按钮143的前端部与引导凹部27的前端部重叠。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操作按钮143的后退端位置,从上下方向观察,操作按钮143配置(收容)于引导孔28内。
如图11所示,操作按钮143具有引导凸部143a、上侧限制销143b以及后侧突出销143c。
引导凸部143a从操作按钮143的圆板状的部分(操作主体部)向下侧突出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引导凸部143a以在前后方向滑移自如的方式卡合在压入部件142的引导凹部150a内。通过该卡合,允许操作按钮143相对于压入部件142的向前后方向的滑动移动。另外,通过该卡合,限制操作按钮143相对于压入部件142的向上下方向的移动及向左右方向的移动。
上侧限制销143b配置于比操作按钮143的圆板状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限制销143b从引导凸部143a朝向下侧突出。上侧限制销143b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棱柱状。
在图11所示的操作按钮143的前进端位置,上侧限制销143b的下端面与下侧限制销141c的上端面对置。因此,在操作按钮143的前进端位置,操作按钮143及压入部件142的下方移动因上侧限制销143b与下侧限制销141c的接触而被限制。
另外,在图12及图13所示的操作按钮143的后退端位置,上侧限制销143b配置于比下侧限制销141c靠后侧的位置,上侧限制销143b的下端面和下侧限制销141c的上端面不相互对置。因此,在操作按钮143的后退端位置,允许操作按钮143及压入部件142的下方移动。
如图11所示,后侧突出销143c配置于比操作按钮143的圆板状的部分靠下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后侧突出销143c从上侧限制销143b朝向后侧突出。后侧突出销143c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柱状。
锁定施力部件146是可弹性变形的例如压缩螺旋弹簧等。锁定施力部件146配置于支承筒141内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锁定施力部件146的下端部内插入上侧突出销141d。在锁定施力部件146的上端部内插入下侧突出销145c。锁定施力部件146的下端部从上侧与支承筒141的底壁接触。锁定施力部件146的上端部从下侧与第2延长部145b的内侧部分145bb接触。锁定施力部件146朝向绕第2铰链144中的一侧(在图11中为以第2铰链144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也可以改称为锁定方向)对锁定部件145施力。
压入施力部件148是可弹性变形的例如压缩螺旋弹簧等。压入施力部件148配置于支承筒141内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压入施力部件148内插通阀杆151。另外,在压入施力部件148的下端部内插入引导筒141a。压入施力部件148的下端部从上侧与支承筒141的底壁接触。压入施力部件148的上端部从下侧与压入主体150的下表面接触。压入施力部件148朝向上侧对压入部件142及与压入部件142卡合的操作按钮143施力。
滑动施力部件152是可弹性变形的例如压缩螺旋弹簧等。滑动施力部件152配置于引导凹部150a内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滑动施力部件152的前端部内插入后侧突出销143c。滑动施力部件152的前端部从后侧与上侧限制销143b的后表面接触。滑动施力部件152的后端部从前侧与引导凹部150a中的位于后端部并朝向前侧的面接触。滑动施力部件152朝向前侧对操作按钮143施力。
压力释放机构130将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以可连通的方式截断。详细而言,压力释放机构130能够截断通气孔125的连通,在容器主体2的内压变化(降低或上升)了时等,使通气孔125连通来释放容器主体2的压力。压力释放机构130包括上述的栓部121、通气孔125、阀衬垫131、压入部件142以及操作按钮143。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释放机构130设置于盖体20。
止水衬垫70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栓部121。止水衬垫70嵌装于栓部121的衬垫安装凸缘123。止水衬垫70具有:有底筒状的衬垫主体71;内凸缘72,从衬垫主体71的周壁的上端部向径向内侧突出;以及外凸缘73,从衬垫主体71的周壁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
衬垫主体71的底壁的上表面与衬垫安装凸缘123的下表面接触。衬垫主体71的周壁从径向外侧遍及周向整周地包围衬垫安装凸缘123。
衬垫主体71具有以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孔状的连通孔71a。连通孔71a配置于衬垫主体71的底壁的中央部。从上下方向观察,连通孔71a与通气孔125重叠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孔71a的内径尺寸大于通气孔125的内径尺寸。在连通孔71a的内侧配置阀衬垫131。
内凸缘72的下表面与衬垫安装凸缘123的上表面接触。
外凸缘73相对于凸出部8液密地接触。由此,止水衬垫70将栓部121与凸出部8之间密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水衬垫70也将盖体20(栓部121)与容器主体2(凸出部8)之间直接密闭。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盖帽单元103的使用方法(开栓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11所示的盖体20的闭状态且锁定状态下,使用者克服滑动施力部件152的作用力来使操作按钮143从操作按钮143的前进端位置向后退端位置滑动移动(后方移动)。
若使用者从使操作按钮143移动至后退端位置的状态而如图12所示地克服压入施力部件148的作用力来向下侧压入操作按钮143,则操作按钮143被插入至引导孔28内。此时,压入部件142与操作按钮143一同向下方移动,阀衬垫131的上端面向下侧远离栓部121的下表面,通气孔125与容器主体2的内部连通。由此,容器主体2的内部和外部成为经由通气孔125连通了的状态(即释放了容器主体2内的压力的状态)。另外,此时,阀杆151的压入面151b从上侧与栓部121的接受面126接触。
若使用者进一步向下侧压入操作按钮143,则如图13所示,操作按钮143的圆板状的部分(操作主体部)的前端部向下侧压下锁定部件145的第2延长部145b,锁定部件145克服锁定施力部件146的作用力来向绕第2铰链144中的另一侧(在图13中为以第2铰链144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改称为锁定解除方向)转动。由此,第1延长部145a向前侧位移,钩部147的相对于锁定接受部149的卡止状态被解除。
盖体20因锁定接受部149与钩部147的卡止状态被解除而成为锁定解除状态,通过第1铰链30的扭转螺旋弹簧的作用力,盖体20向开方向转动,成为图14及图15所示的盖体20的开状态。
在以上说明过的本实施方式的盖帽单元103及饮料用容器101中,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饮用口部11的前部比盖锁定机构140的钩部(卡止部)147更向上侧突出,因此,在使盖体20成为开状态时,比与钩部147卡止的锁定接受部(被卡止部)149更向上侧突出,因此在使用者从前侧将嘴(嘴唇)碰到饮用口部11来饮用饮料时,可抑制下唇、下巴等与锁定接受部149接触。使用者能够从盖帽单元103的前侧顺畅地饮用饮料,难以产生使用时的不适感,使用感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锁定机构140收容于盖体20内,不向盖帽单元103的外侧突起,因而能够实现盖帽的小型化、外观设计性的提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压力释放机构130来解除容器主体2的减压状态。即,通过压力释放机构130来解除阀衬垫131对通气孔125的截断状态,从通气孔125吸气,从而能够消除容器主体2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力差,使盖体20容易打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锁定机构140对盖体20的锁定解除操作的中途,进行压力释放机构130对容器主体2内的压力的释放。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连续地进行盖锁定机构140的锁定解除操作和压力释放机构130的压力释放操作,因而操作性良好。
此外,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通过具有真空隔热构造的容器主体2而拥有保温、保冷功能的饮料用容器1、101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即,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盖帽单元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口颈部的带盖帽容器。
对于本发明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组合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等中说明过的各结构,另外,也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等限定,仅受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

Claims (7)

1.一种盖帽单元,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上部开口的容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盖帽主体,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上部开口部,具有将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通液口;
盖体,从上侧覆盖所述通液口;
铰链,将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盖帽主体连结为转动自如;
止水衬垫,将所述盖体与所述容器主体之间直接密闭;以及
盖锁定机构,将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盖帽主体固定在关闭位置,
所述盖锁定机构具有与所述盖体或所述盖帽主体卡止的卡止部,
所述铰链配置于该盖帽单元的后部,
所述卡止部配置于该盖帽单元的前部,
所述盖帽主体具有配置于所述上部开口部的上侧且在内部形成有所述通液口的饮用口部,
所述饮用口部以与所述上部开口部相连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延伸,所述饮用口部的前部比所述卡止部更向上侧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具有栓部,所述栓部通过所述饮用口部的内侧并插入至所述上部开口部内,
所述止水衬垫将所述栓部与突出设置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侧的凸出部之间密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帽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开口部衬垫,所述开口部衬垫将所述盖帽主体与所述上部开口部之间密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帽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压力释放机构,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将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以可连通的方式截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盖帽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备压力释放机构,所述压力释放机构将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与外部以可连通的方式截断。
6.一种饮料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盖帽单元;和
所述容器主体,安装了所述盖帽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饮料用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具有真空隔热构造。
CN202211446423.7A 2021-12-14 2022-11-18 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Pending CN1162625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2359 2021-12-14
JP2021202359A JP2023087846A (ja) 2021-12-14 2021-12-14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飲料用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2562A true CN116262562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72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46423.7A Pending CN116262562A (zh) 2021-12-14 2022-11-18 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87846A (zh)
CN (1) CN11626256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87846A (ja) 202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4836B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CN109398926B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JP6509783B2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飲料用容器
TW201806830A (zh) 飲料用容器及其瓶蓋結構
TWI686333B (zh) 蓋體及附蓋容器
CN116262562A (zh) 盖帽单元及饮料用容器
JP5430695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WO2022248942A1 (en) Cap unit and container with cap
CN112623516B (zh) 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
JP4133261B2 (ja) 飲み口付き水筒
JP5874716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N115872049A (zh) 盖单元以及饮料用容器
KR101399683B1 (ko) 음료용 용기의 마개체
JP7476011B2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115703564A (zh) 盖帽单元和饮料用容器
JP2017061344A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飲料用容器
JP2023146507A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2024030700A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117302737A (zh) 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
JP2023041197A (ja) キャップユニット及び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CN115123675A (zh) 盖单元以及带盖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