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3876B -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3876B
CN116253876B CN202211630444.4A CN202211630444A CN116253876B CN 116253876 B CN116253876 B CN 116253876B CN 202211630444 A CN202211630444 A CN 202211630444A CN 116253876 B CN116253876 B CN 1162538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cyanate
curing agent
polyurea material
sample
polyu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304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53876A (zh
Inventor
牟辰中
王雪洁
宋育杰
刘伟
徐萌
刘金景
高利伟
王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al Yuhong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3044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538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3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3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53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3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ureide or urethane link, otherwise, than from isocyanate radical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1/02Polyure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是以固化剂A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为原料制备而得,所述固化剂A为含氮丙啶‑1‑甲酰胺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相比传统的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物理性能优异,化学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聚脲材料具有喷涂聚脲的优异性能,又避免了剧毒异氰酸酯及其衍生物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同时使聚脲材料的制备具有可控的操作时间,反应条件温和,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且无污染。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对人体毒害小,实验条件要求低,便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分子主链中含有氨基甲酸酯有机单元的一类聚合物材料,聚脲材料是聚氨酯材料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传统的聚脲材料是由异氰酸酯与氨基组分反应生成的一类化合物,如利用异氰酸酯和胺类化合物发生加成聚合反应,或是以异氰酸酯和水为原料制备而成。聚氨酯(聚脲)其最大特点是硬段与软段易形成微观相分离,可通过调节软硬段的结构和比例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弹性体或塑料。
聚脲因硬段和软段的微相分离结构而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而脲键所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构进一步优于氨基甲酸酯所形成的微相分离结果。其性能更加优异,比如高机械强度、高断裂伸长率、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柔韧性、防湿滑、耐老化、防腐蚀等特性,使聚脲材料广泛应用于防水防腐涂层领域,我国在工程中大量用到了聚脲防水材料用于混凝土防护,解决了点状渗水问题;也广泛应用于深埋地下管道的防腐涂料及汽车部件涂装等。超高的抗拉伸和和撕裂的性能,以及极高的抗冲击强度,使其广泛应用于结构防护领域;良好的热稳定性,也使其在隔热材料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异氰酸酯作为制备传统聚脲材料必须的原料,具有一定的毒性,常用的二异氰酸酯如2,4-二异氰酸基-1-甲基苯(TD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通过吸入、口服污染、眼睛接触等都可以进入人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异氰酸酯活性较高,无论是预聚体生产过程、储存过程、材料成型过程都需要严格隔绝水汽,因为水汽与异氰酸酯基团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不仅导致异氰酸酯或预聚体变质,还在聚脲材料中产生气泡,这些缺陷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聚脲的性能。
另一方面,异氰酸酯与氨基的反应十分迅速,只有几秒钟。如此快速的化学反应,导致传统聚脲材料只能通过喷涂形式应用,施工方法的苛刻,进一步限制了聚脲材料的应用,比如半密闭、密闭空间,狭小空间等。同时,快速的反应,也导致聚脲固化前对基层没有良好的浸润和铺展,所以聚脲涂料常需要精细的基层处理和底涂处理。因此,喷涂聚脲材料的制备是一种精细而有难度的制备方法。
针对聚脲材料的施工难度,近年来手工聚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手工聚脲采用聚天门冬氨酸树脂作为氨基供体,其中的仲氨基相比伯氨基,与异氰酸酯的反应活性有所下降,而且仲氨基附近的取代基产生的位阻效应,又进一步降低了其反应活性。聚天门冬氨酸树脂的发明,使手工操作聚脲成为了现实。聚天门冬氨酸树脂虽然具有喷涂聚脲的物理机械性能,如强度、撕裂、耐磨性等,但其耐热、耐腐蚀远远不如喷涂聚脲,这是由于其脲键由仲氨所得,且附近有取代基,其形成的硬段/区不如喷涂聚脲(脲键由伯胺与异氰酸酯反应而得)的硬段区化学能高。目前并未有成熟或可行的技术,既能获得喷涂聚脲的性能又具有良好施工性。
在学术和工业届,非异氰酸酯法制备聚脲材料受到了更多地关注。因此,一种环保绿色无公害的聚脲生产途径、且同时具有良好施工性,是目前聚脲行业的一大挑战。
CN109438698A公开了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二胺类化合物、碳酸二烷基酯和端氨基聚醚在催化剂A的作用下反应,随后,控制温度精馏出烷基醇,再加入催化剂B,控制温度和真空度,脱出产物,再改变温度和真空度增加产物粘性。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异氰酸酯毒性大的问题,但是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实验条件较为严苛,需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对设备要求较高,生产成本高不便于推广。
林枫秋的《非异氰酸酯法制备热固性聚脲及其性能研究中》提供了一种利用氨酯交换法合成热塑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及弹性体的方法。向己二氨酯二醇和聚乙二醇体系中引入聚酰胺二醇熔融共聚可引入聚酰胺段,提高聚合物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得到了综合性能良好的热塑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这种方法原材料中的二氨酯二醇单体提纯比较繁琐,不适合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
因此,现有技术合成聚脲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1)现有技术中异氰酸酯聚脲的合成通常会使用到有毒异氰酸酯及其衍生物,对实验者的人身安全、环境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而目前流行的非异氰酸酯法则存在制备过程较为复杂,实验条件较为严苛,生产成本高不便于推广等问题;
3)性能优异的聚脲均为异氰酸酯与伯胺反应获得,施工性非常单一;
4)具有多种施工性的聚脲,由于原材料特殊结构等原因,比如位阻等效应,耐热性较差。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如何通过简单绿色环保的非异氰酸酯法和不同反应机理来合成聚脲,并获得一种反应条件简单温和、生产成本低、具有多重优异应用性能的聚脲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R1基团为烷烃、芳香烃、脂肪烃、酯基、醚键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
R2为烷烃、芳香烃、脂肪烃、硅氧烷、酯基、醚键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
X为醚基、仲胺、季氨基、酯基、巯基基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
Y为醚基、仲胺、季氨基、酯基、巯基基团的一种或多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是以固化剂A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为原料制备而得。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A为含氮丙啶-1-甲酰胺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R1由异氰酸酯链段,聚氨酯预聚物链段、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构成,例如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A为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进一步地,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在空气氛围下,5%失重温度为152.9-190.9℃,10%失重温度为197.5-284.7℃,在氮气氛围下5%失重温度为155.9-182.0℃,10%失重温度为190.7-298.5℃。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法,所述溶液法采用一步法或分步法。
进一步地,所述一步法的步骤为: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为固化剂A,将固化剂A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直接反应,反应完毕后,生成聚合物D,即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为固化剂A,将固化剂A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25~90℃进行开环反应0.5~3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置于真空烘箱内,在60~120℃下固化8~14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A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中亲核基团的摩尔比为10:1~1:10。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进一步地,所述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的官能度大于等于2。
进一步地,所述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为直链烷烃二胺、芳香族二胺、环烷烃二胺、硅氧烷二胺中的一种伯胺,其化学结构式为NH2-R2-NH2
其中,R2 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应用,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用于轻工、化工、建材、汽车、国防、航天、航空领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具有喷涂聚脲的优异性能,又避免了剧毒异氰酸酯及其衍生物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制备的聚脲材料物理性能优异,化学性能稳定,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聚脲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
2、本发明使用固化剂A为含(氮丙啶-1-甲酰胺)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特点在于无异氰酸酯基团参与化学反应,使用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选用二胺中的一种伯胺,相对于仲胺、叔胺等其他类型二胺来说,伯胺具有化学活性高,反应速度快,所得产物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3、本发明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聚脲避免了有毒异氰酸酯及其衍生物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对人体毒害小,实验条件要求低,便于工业化生产。同时,所得聚脲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强度,相比现有技术中聚脲的力学强度进一步提升,化学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并拓宽了其应用领域。并且反应条件温和,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且无污染。并且该方法适用于与绝大部分二胺反应制得聚脲,且不仅适用于制备成膜材料,同样适用于喷涂工业、弹性体领域、涂料领域、胶黏剂等其他生产领域,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8的反应线路;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化剂A(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的红外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3中样品一、样品二、样品三的红外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8中样品四、样品五、样品六、样品七、样品八的红外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5、6、8中样品三、样品五、样品七、样品八在空气氛围下的TG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4、6、8中样品二、样品四、样品六、样品八在氮气氛围下的TG谱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8中样品一、样品二、样品三、样品四、样品五、样品六、样品七、样品八的DMA储能模量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8中样品一、样品二、样品三、样品四、样品五、样品六、样品七、样品八的DMA中的Tan(δ)谱图。
图中的标号名称为:
A、固化剂;B、含亲核基团化合物;C、预聚体;D、聚合物;C-1、样品一;C-2、样品二;C-3、样品三;C-4、样品四;C-5、样品五;C-6、样品六;C-7、样品七;C-8、样品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样品一(C-1)
本实施例样品一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一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4g(0.0119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14.2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1.00ml(0.0119mol)直链烷烃二胺中的丙二胺,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25℃进行开环反应0.5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60℃下固化14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一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2样品二(C-2)
本实施例样品二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二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4g(0.0119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15.2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1.40ml(0.0119mol)直链烷烃二胺中的戊二胺,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35℃进行开环反应1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70℃下固化13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二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3样品三(C-3)
本实施例样品三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三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4g(0.0119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16.7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1.739g直链烷烃二胺中的辛二胺,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45℃进行开环反应1.5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80℃下固化12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三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4样品四(C-4)
本实施例样品四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四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2g(0.00595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10.8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1.88ml(0.0119mol)环烷烃二胺中的1,3-双(氨甲基)环己烷,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55℃进行开环反应3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90℃下固化11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四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5样品五(C-5)
本实施例样品五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五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4g(0.0119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26.3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5.26ml(0.0238mol)环烷烃二胺中的4,4-亚甲基双(环己胺),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65℃进行开环反应2.5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100℃下固化10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五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6样品六(C-6)
本实施例样品六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六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4g(0.0119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16.4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1.57ml(0.0119mol)芳香族二胺中的间苯二甲胺,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75℃进行开环反应3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110℃下固化9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六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7样品七(C-7)
本实施例样品七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七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6g(0.01785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26.56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2.68ml(0.0118mol)芳香族二胺中的4,4-二氨基三联苯,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85℃进行开环反应2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120℃下固化8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七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8样品八(C-8)
本实施例样品八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化学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样品八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溶剂法,具体为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固化剂A,将4g(0.0119mol)固化剂A溶解于含有24.6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与4.92ml(0.01785mol)硅氧烷二胺中的1,3-双(氨基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90℃进行开环反应1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倒入聚四氟乙烯模具,置于真空烘箱内,在80℃下固化14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样品八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所述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为无色无味白色粉末,其红外扫描在3500~3150cm-1、1690~1630cm-1、1600~1450cm-1、1260~1300cm-1、800~700cm-1范围内具有吸收峰,其化学结构式为:
实施例1-8的反应路线可概括为图1,图中,A为固化剂、B为含亲核基团化合物、C为含脲键的预聚体、D为聚合物,即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其中,R2
中的一种。
对实施例1-8中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红外: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在Bruker Alpha光谱仪上进行,取样品一到样品八分别直接均匀平铺在透射面板玻璃上,用旋转上臂压紧后进行扫描。固体样品若颗粒较大,需仔细研磨后测量。设置扫描范围为4000~400cm-1,分辨率为4cm-1。其中图2为实施例1-8中固化剂A(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的红外谱图,图3为实施例1-3中样品一(C-1)、样品二(C-2)、样品三(C-3)的红外谱图,图4为实施例4-8中样品四(C-4)、样品五(C-5)、样品六(C-6)、样品七(C-7)、样品八(C-8)的红外谱图。
2)热稳定性分析(TG):样品制备成薄膜,薄膜的热稳定性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Q50型号热重分析仪测定。将薄膜样品置于铂坩埚中,控制N2的通入速率为50mL/min,10℃/min的速度从20℃加热至500℃。其中,图5为实施例3、5、6、8中样品三(C-3)、样品五(C-5)、样品六(C-6)、样品八(C-8)在空气氛围下的TG谱图,图6为实施例2、4、6、8样品中样品二(C-2)、样品四(C-4)、样品六(C-6)、样品八(C-8)在氮气氛围下的TG谱图。
3)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DMA850仪器来测定样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动态力学性能的变化。将样品制备成薄膜,薄膜裁剪成20mm×5mm×1mm的长条形,使用拉伸夹具固定。设置振幅5μm,频率1Hz,温度范围-50℃-200℃,升温速率为3℃/min。其中,图7为实施例1-8样品中样品一(C-1)、样品二(C-2)、样品三(C-3)、样品四(C-4)、样品五(C-5)、样品六(C-6)、样品七(C-7)、样品八(C-8)的DMA储能模量谱图,图8为实施例1-8样品中样品一(C-1)、样品二(C-2)、样品三(C-3)、样品四(C-4)、样品五(C-5)、样品六(C-6)、样品七(C-7)、样品八(C-8)的DMA中的Tan(δ)谱图。
以上实施例1-8中样品的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例1样品九
本对比例利用现有聚脲制备技术制备异氰酸酯聚脲材料,为现有技术中异氰酸酯与氨基化合物制备聚脲材料的主要技术路线,因为异氰酸根与氨基反应活性过高,搅拌滴定过程中立即产生絮状物并且伴随着大量热放出,因此无法通过常规溶液法制备此聚脲材料,通常采用滴定的制备方法,即喷涂聚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本对比例为将实施例2中的固化剂A替换为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将2.98g(0.0119mol)MDI溶解于含有24.6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在常温条件下,将1.4ml(0.0119mol)直链烷烃二胺中的戊二胺,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滴加到MDI溶液的三颈瓶中,反应完毕后,除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得到样品九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对比例2样品十
本对比例利用现有聚脲制备技术制备异氰酸酯聚脲材料,为现有技术中手工聚脲制备技术路线,即采用具有位阻效应的仲氨化合物与异氰酸根反应,可以采用常规滴加法制备聚脲材料,具体步骤如下:
选用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固化剂,将2.98g(0.0119mol)固化剂溶解于含有24.6ml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的三颈烧瓶中搅拌溶解,在常温条件下,将3.32(0.0119mol)天冬氨酸树脂,即NH1420(科思创Desmophen NH1420),即含亲核基团化合物,滴加到MDI溶液的三颈瓶中,反应完毕后,除去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得到样品十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对对比例1-2和实施例2的样品进行性能分析,方法如下:
1)热稳定性分析(TG):薄膜的热稳定性用美国TA公司生产的Q50型号热重分析仪测定。将薄膜样品置于铂坩埚中,控制空气的通入速率为50mL/min,10℃/min的速度从20℃加热至500℃。
2)观察反应现象;
3)耐热性能:将对比样放入100℃鼓风干燥箱中,7d(168h)后取出观察材料状态。
对比例1-2和实施例2制备聚脲材料的反应过程现象、10%失重(空气氛围)以及耐热性能(100℃,168h)的对比见表2:
表2
从表2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1制备的样品九的10%失重温度明显低于实施例2中的样品二,是因为MDI的异氰酸酯根反应活性较高,同时反应剧烈放热,导致异氰酸根与氨基甲酸酯反应形成脲基甲酸酯。
同时,从表2的对比结果还可看出,对比例2制备的样品十的10%失重温度明显低于实施例2中的样品二和对比例1制备的样品九,是因为位阻氨基生成的脲键间氢键能相对较弱,耐热性能差。
因此可见,本发明利用非异氰酸酯制备的聚脲材料综合了现有技术制备聚脲材料的优点,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可以获得性能更优的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较之现有技术中的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更加绿色环保,对人体、环境危害小,力学强度进一步提升,化学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内容,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9)

1.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是以固化剂A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为原料制备而得,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化学结构式为:
其中,R1基团衍生至固化剂A;
R2为芳香烃、脂肪烃、硅氧烷中的一种或多种结构;
X为仲胺;
Y为仲胺;
所述固化剂A为N,N’-(亚甲基双(3,1-亚苯基))双(氮丙啶-1-甲酰胺)。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法,所述溶液法采用一步法或分步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步法的步骤为: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为固化剂A,将固化剂A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直接反应,反应完毕后,生成聚合物D,即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步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非异氰酸酯的亲电化合物为固化剂A,将固化剂A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在25~90℃进行开环反应0.5~3h,反应完毕后,通过降温或淬冷方法终止反应,得到含脲键的预聚体C;
(2)将含脲键的预聚体C置于真空烘箱内,在60~120℃下固化8~14h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聚合物D,即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A与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的官能度等于2。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亲核基团化合物B为直链烷烃二胺、芳香族二胺、环烷烃二胺、硅氧烷二胺中的一种伯胺。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用于轻工、化工、建材、汽车、国防、航天、航空领域。
CN202211630444.4A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2538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0444.4A CN116253876B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30444.4A CN116253876B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3876A CN116253876A (zh) 2023-06-13
CN116253876B true CN116253876B (zh) 2024-04-26

Family

ID=86683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30444.4A Active CN116253876B (zh) 2022-12-19 2022-12-19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387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4928A (en) * 1991-10-10 1994-02-08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Modified polyureas containing N-cyanaminocarbonyl urea group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JPH0782333A (ja) * 1993-09-17 1995-03-28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ポリウレア水性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129116A (ja) * 1998-10-29 2000-05-09 Kuraray Co Ltd 水性樹脂組成物
US6114444A (en) * 1993-07-28 2000-09-05 Basf Corporation Curable polyureas
JP2007044973A (ja) * 2005-08-09 2007-02-22 Kobe Steel Ltd 樹脂塗装金属板
JP2009096939A (ja) * 2007-10-19 2009-05-07 Toyo Ink Mfg Co Ltd 接着剤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接着剤シート、および補強材付き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EP2465843A1 (de) * 2010-12-17 2012-06-20 Sika Technology AG Polyamine mit sekundären aliphatischen Aminogruppen
JP2013067793A (ja) * 2011-09-07 2013-04-18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塗料組成物
CN107400233A (zh) * 2016-05-18 2017-11-28 北京化工大学 一锅法制备非异氰酸酯热塑性聚脲的方法
CN107698756A (zh) * 2017-08-30 2018-02-1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线型聚脲胶粘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485847A (zh) * 2018-09-20 2019-03-19 中北大学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弹性体
CN109535416A (zh) * 2018-09-20 2019-03-29 中北大学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CN110183650A (zh) * 2019-05-22 2019-08-30 北京化工大学 基于Michael加成的非异氰酸酯法交联聚脲制备技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0447A1 (en) * 2018-01-15 2019-07-18 Becker Iv John C Ultra high strength coating and composite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4928A (en) * 1991-10-10 1994-02-08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Modified polyureas containing N-cyanaminocarbonyl urea group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US6114444A (en) * 1993-07-28 2000-09-05 Basf Corporation Curable polyureas
JPH0782333A (ja) * 1993-09-17 1995-03-28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ポリウレア水性分散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129116A (ja) * 1998-10-29 2000-05-09 Kuraray Co Ltd 水性樹脂組成物
JP2007044973A (ja) * 2005-08-09 2007-02-22 Kobe Steel Ltd 樹脂塗装金属板
JP2009096939A (ja) * 2007-10-19 2009-05-07 Toyo Ink Mfg Co Ltd 接着剤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接着剤シート、および補強材付き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EP2465843A1 (de) * 2010-12-17 2012-06-20 Sika Technology AG Polyamine mit sekundären aliphatischen Aminogruppen
JP2013067793A (ja) * 2011-09-07 2013-04-18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塗料組成物
CN107400233A (zh) * 2016-05-18 2017-11-28 北京化工大学 一锅法制备非异氰酸酯热塑性聚脲的方法
CN107698756A (zh) * 2017-08-30 2018-02-1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烷改性线型聚脲胶粘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9485847A (zh) * 2018-09-20 2019-03-19 中北大学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弹性体
CN109535416A (zh) * 2018-09-20 2019-03-29 中北大学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CN110183650A (zh) * 2019-05-22 2019-08-30 北京化工大学 基于Michael加成的非异氰酸酯法交联聚脲制备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 novel isocyanate-free strategy towards preparation of polyurea by a ring-opening reaction;wang xuejie等;POLYMER CHEMISTRY;20231024;第14卷(第41期);第4719-4725页 *
制备水性聚氨酯的物料和方法;胡国文;;咸宁学院学报;20060730(第03期);第75-81、87页 *
水基聚氨酯原料的选择;罗强, 修玉英, 谢禹;化学与粘合;20010330(第02期);第14-17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3876A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Waterborne isocyanate-free polyurethane epoxy hybrid coatings synthesized from sustainable fatty acid diamine
Liu et al. Synthesis, modif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rosin-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s coatings
Liu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SS-containing gallic acid-based non-isocyanate polyurethanes coatings
CN101817924A (zh) 一种新型聚天冬氨酸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0888409B1 (ko) 다작용기, 다분지 폴리우레아의 제조 방법
CN107400233B (zh) 一锅法制备非异氰酸酯热塑性聚脲的方法
WO2016069582A1 (en) Dynamic urea bonds for polymers
EP3994201A1 (en) Self-blowing isocyanate-free polyurethane foams
WO2016126756A1 (en) Cyclic dynamic polyureas for polymeric urea processing
Gaina et al. Novel thermally-reversible epoxy-urethane networks
US11932774B2 (en) Waterborne isocyanate-free polyurethane epoxy hybrid coatings
CN107698756B (zh) 一种硅烷改性线型聚脲胶粘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6253876B (zh) 一种非异氰酸酯聚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harma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lternating poly (amide urethane) s from ε-caprolactone, diamines and diphenyl carbonate
CN107746458A (zh) 一种室温固化环碳酸酯预聚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H0348652A (ja) ジ第2級アミンとジイソシアナートから新規なイソシアナートプレポリマー及び第2級アミンの製造法
CN112409557A (zh) 一种植物油基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
US11202986B2 (en) Plasticization-resistant polyurethane membran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Zh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urethane‐Urea Elastomers Us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Aliphatic Diamines Enabled by Reversible CO2 Chemistry
WO2009140344A1 (en) Polyureas made from aminocrotonates and enaminones
Liu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through a non-isocyanate route
Lu et al. Novel polyaspartic ester polyureas based on flexible polyaspartic ester
CN114591674A (zh) 一种新型蓖麻基聚氨酯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zhanikumar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urethane aryl cyanate ester resin
CN112703215A (zh) 聚氨酯和产生聚氨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