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8025A - 木质板 - Google Patents
木质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38025A CN116238025A CN202211546369.3A CN202211546369A CN116238025A CN 116238025 A CN116238025 A CN 116238025A CN 202211546369 A CN202211546369 A CN 202211546369A CN 116238025 A CN116238025 A CN 1162380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ments
- wood board
- fine
- mesh
- pie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44000060011 Cocos nuc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5000013162 Cocos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94
- 235000001950 Elaeis guineens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8
- 241000512897 Elae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2792 vasc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Formaldehyde Chemical compound O=C WSFSSNUMVMOOM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20002472 Starch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8107 star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5000019698 starch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5000000346 suga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344 surfac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CZMRCDWAGMRECN-UGDNZRGBSA-N Sucrose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CO)O[C@@]1(CO)O[C@@H]1[C@H](O)[C@@H](O)[C@H](O)[C@@H](CO)O1 CZMRCDWAGMRECN-UGDNZRGB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30006000 Sucros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5720 sucr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2488 Hemi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610 lign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30091371 Fructos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7
- RFSUNEUAIZKAJO-ARQDHWQXSA-N Fruct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1O[C@](O)(CO)[C@@H](O)[C@@H]1O RFSUNEUAIZKAJO-ARQDHWQX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5715 Fruct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Glucose Natural products OC[C@H]1OC(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GASJEMHN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1913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678 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8103 gluc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WQZGKKKJIJFFOK-VFUOTHLCSA-N beta-D-glucose Chemical compound OC[C@H]1O[C@@H](O)[C@H](O)[C@@H](O)[C@@H]1O WQZGKKKJIJFFOK-VFUOTHLC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1720 carbohydr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19198 oi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062 hydroly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60 hyd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8842 sick building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8163 suga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133760 Acoelorraph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607479 Yersinia pes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6 bui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094 fib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112 vegetable and seed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8158 vegetab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4000127993 Elaeis melanococ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482 Palm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 ISWSIDIOOBJBQ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88415 Raphanus sativ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6140 Raphanus sativus var sativ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807 Urea-formaldehy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9864 coconut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40 coconut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044 dehyd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35 electron micrograp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49 furan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YBBIBNJHNGZAN-UHFFFAOYSA-N furfural Chemical compound O=CC1=CC=CO1 HYBBIBNJHNGZA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431 greenhous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methanone Chemical compound O=[14CH2] WSFSSNUMVMOOMR-NJFSPNSN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40 palm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00 soi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81 veh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2 vitam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088594 vitamin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03231 vitami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43 vitam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722 vitamin derivativ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55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791 Brassica nap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4977 Brassica sinapistr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8060 Elaeis melanococc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510 Liliopsi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80 bacter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537 cosme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9 deter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5 discol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148 ester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 et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47 exhib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0 industri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440 industrial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8 isocya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513 isocyan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10 margarin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64 marga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73 sie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4 soap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2—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from p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7—WORKING OR PRESERVING WOOD OR SIMILAR MATERIAL; NAILING OR STAPLING MACHINES IN GENERAL
- B27N—MANUFACTURE BY DRY PROCESSES OF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RGANIC BINDING AGENTS, MADE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CONSISTING OF WOOD OR OTHER LIGNOCELLULOSIC OR LIKE ORGANIC MATERIAL
- B27N3/00—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boards, from particles or fibres
- B27N3/08—Moulding or press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木质板。本发明提供有效利用椰子的树干抑制了环境负荷的木质板。木质板1是通过对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通过热压成型仅利用要素E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成为废料的油棕等椰子的木质板,特别是涉及通过椰子所具有的成分的粘接力使对椰子进行粉碎而得到的要素(element)的聚集体固化的木质板。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椰子的一种的油棕的成木由单一的树干构成,高度从5~6m大至达10m以上。果实由油分多的多肉质的果肉(中果皮)和同样富含油分的1个种子构成,从果肉和种子取得植物性油脂的椰子油(palm oil),每单位面积得到的油脂的量与其他的植物相比拔群出类,因此,作为商业作物,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为中心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农业。就从该油棕中采集的植物性油脂的椰子油(palm oil)而言,由于与大豆、菜籽等其他植物性油脂相比,生产率高、廉价,因此被用于人造黄油、油炸食品用油等的食用,以及,也多用于肥皂、洗涤剂、化妆品等,油棕当前是世界最大的植物油脂资源。
虽然油棕是永年作物,但是如果树高变得过大,则果穗的收获量、收获作业效率有时也会降低,为了维持生产率,一般在栽植后25年~30年之间被采伐。采伐的油棕的树干虽然占据了油棕整体的容积率的大部分,但含有大量水分(整体的6~7成为水分),脆弱而容易腐烂,因此直接作为木材、建材的利用困难,在被切断或原样的状态下放置于种植园内,或者切片埋入土中。但是,在采伐的油棕的树干中,由于含有大量水分、淀粉、糖类而容易急速腐烂,因此成为病虫害的温床,产生由病虫害引起的损害、土壤污染、腐坏时释放甲烷气体等温室效应气体等问题。因此,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还进行对树干进行焚烧处理、或通过药剂的注入而进行立枯处理,但焚烧、药剂注入花费大量的费用,而且担心因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气体释放等环境污染、健康损害、或药剂引起的土壤污染、地下水等的水质污染的问题。因此,为了减轻环境负荷,也期望有效地使用该油棕的废弃树干的方法。
因此,本申请人首先提供例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5的发明作为有效利用油棕的树干的技术。
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将多张采用旋切单板机将油棕的树干从其外周以规定的厚度剥下的油棕板层叠,在规定条件下在该层叠方向上进行加热压缩、固定化。另外,专利文献3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规定条件下对从油棕的树干以规定的宽度、厚度、长度切出的油棕基材进行加热压缩、固定化。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将椰子树的树干部、茎叶部分离为维管束和柔细胞,将分离的维管束和柔细胞分别用于不同的目的。
进而,专利文献5公开了能够从椰子树干量产地分离维管束和柔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分离装置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865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963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0865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WO2018/21668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第66990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以往,在建材、家具等中广泛使用的胶合板、颗粒板、纤维板这样的木质板中,使用苯酚、脲、异氰酸酯系等石油化学来源的合成树脂粘接剂成型,问题在于,它们释放成为病住宅症候群的原因的甲醛、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给环境带来负荷。因此,期望不使用这样的粘接剂进行成型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有效利用椰子的树干抑制了环境负荷的木质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木质板是通过对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而成的要素(破碎物)的聚集体的热压成型(加热加压成型),仅利用所述要素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将所述聚集体的所述要素彼此粘接而成的。
在此,上述要素是指将椰子的树干例如通过以利用旋切单板机的呈带状旋切薄片(かつら剥き)等薄薄地切出、将该切出的薄板进行破碎而得到的破碎片,是构成椰子的树干的维管束、柔细胞的细片,其中维管束、柔细胞成为粒状、粉状、针状(纤维状)。
上述破碎是指施加能够将构成椰子的树干的维管束和柔性组织断开、解纤的外力(例如,压缩、剪切、冲击、摩擦)而使其变细的含义,是包含粉碎的概念。
上述要素中含有的粘接成分表示构成椰子的树干的维管束、柔细胞中含有的成分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树脂成分、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类等糖成分、淀粉等成分,是不仅构成椰子的树干的维管束、柔细胞本来含有的成分、而且其本来具有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等的改性成分也包含在粘接成分中的概念。即,来源于椰子的树干的构成成分作为粘接成分将要素彼此粘接。
而且,通过上述粘接成分将要素彼此粘接是指,通过对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而成的要素的聚集体进行热压而使要素中含有的成分作为粘接成分发挥功能、通过将要素间接合而使其固化。
应予说明,椰子(ヤシ)是属于单子叶植物椰子目椰子科的植物的总称,例如有油棕(油棕榈)、椰子树。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木质板的所述要素的聚集体是粉粒物和针状物的混杂,是维管束和柔细胞混杂的聚集体。
上述粉粒物是作为因椰子的树干的破碎而与维管束断开的柔性组织的分解物的柔细胞的细片、因椰子的树干的破碎而与柔性组织断开的维管束的长度被切断的维管束的细片。
另外,上述针状物是因椰子的树干的破碎而与柔性组织断开的维管束的长度被切断的细片,即维管束的细片。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木质板的所述要素优选通过了网眼为8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特别优选为1mm以下的筛。
在此,就通过了上述网眼为8mm以下的筛的要素而言,在振动筛中通过网眼为8mm以下的筛网,从网眼精度、振动等引起的筛分的误差来看,构成木质板的要素的最大分布只要处于通过网眼8mm以下的筛网即可。
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和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筛的网眼为JIS Z8801-1标准中的标称网眼。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木质板的所述要素含有5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
就上述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而言,在振动筛中通过网眼为8mm以下的筛网,但通不过网眼为250μm以下的筛网,因此,在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的集合体中,包含大量维管束的长条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木质板的所述要素含有3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
就上述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而言,在振动筛中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网,因此,主要是柔细胞的粉粒物,在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的集合体中,含有大量柔细胞的细片。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木质板,与厚度的中央侧(内层侧)相比,在表面侧(表背面侧、外层侧)的所述要素的分布致密,即,在厚度的中央侧,所述要素的密度分布较粗,在表背面侧,所述要素的密度分布较细,成为了内层侧粗大且表层侧细密的3层或多层结构。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木质板,与在厚度的中央侧(内层侧)分布的所述要素相比,在表面侧(表背面侧、外层侧)分布的所述要素更细,即,在厚度的中央侧相对粗大,含有长条的要素多,在表背面侧相对细小,含有短条的要素多,因内外层的要素的大小不同而导致的要素的填充性、即要素间的空隙率的差异,成为了内层侧粗大且表层侧细密的3层或多层结构。
就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所述木质板而言,其密度为0.5~1.2g/cm3的范围内,优选为0.5~1.1g/cm3的范围内,更优选为0.6~1.1g/cm3的范围内。
应予说明,上述密度可以根据JIS A 5905(2014)进行测定。
就技术方案9的发明的木质板而言,长度为1mm以上且80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上且6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且50mm以下的针状的要素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上述长度为1mm以上且80mm以下的针状的要素主要是维管束的长度被切断的维管束的细片。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通过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的聚集体的热压成型,仅利用所述要素中含有的成分将所述要素彼此粘接,在椰子的树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树脂成分、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类等糖成分、淀粉等,从而通过要素聚集体的加热加压,它们成为粘接成分而将要素彼此粘接。因此,由于要素彼此的粘接以来源于椰子的树干的构成成分作为粘接成分,因此与添加了来源于石油化学等的合成树脂系粘接剂不同,能够减少成为病住宅症候群的原因的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释放,不易带来环境负荷,对环境友好。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所述要素的聚集体是粉粒状的要素和针状的要素的混杂,因此通过粉粒物与针状物的配合,由维管束的强韧性而得到高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提高致密性、进行充分的粘接。因此,除了技术方案1所述的效果以外,机械强度高,且粘接强度高。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所述要素通过了网眼为8mm以下的筛,因此要素细小,从而能够使要素间致密,另外,要素的粘接成分容易渗出,要素间的粘接点也能够变多,因此要素间的粘接的偏差也少。因此,除了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效果以外,可得到牢固的粘接,能够提高机械强度。另外,通过要素的致密的集聚,表面平滑性高。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所述要素含有5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因此比较长条的维管束的针状物的含量多,从而除了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所述要素含有3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因此细小的柔细胞的粉粒物的含量多,从而除了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提高表面平滑性。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在表面侧比厚度的中央侧致密,因此表面侧细密且内侧粗大,从而除了技术方案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兼顾轻质性和机械强度。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在表面侧分布的所述要素比在厚度方向的中央侧分布的所述要素更细,因此在表面侧填充性、致密性升高,从而除了技术方案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兼顾表面平滑性和机械强度。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由于所述木质板的密度在0.5~1.2g/cm3的范围内,因此除了技术方案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效果以外,轻、机械强度高。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涉及的木质板,通过长度为1mm以上且80mm以下的针状的所述要素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95质量%以下,从而除了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效果以外,粘接的偏差小且更难以产生因粘接力不足引起的破损、裂纹等,以及,得到高的机械强度和表面平滑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木质板的制造工序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木质板中使用的油棕树干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3A和图3B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实施例的木质板的照片,图3A为主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3B为侧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4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木质板中使用的油棕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的一例的粗大片的集合体的照片。
图5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木质板中使用的油棕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的一例的细小片的集合体的照片。
图6为作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木质板中使用的油棕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的一例的微细片的集合体的照片。
附图标记说明
1 木质板
E 要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在实施方式中,图示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和相同的符号是相同或相当的功能部分,因此在此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木质板1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木质板1是通过对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粉碎而成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椰子的树干,使用油棕(油棕榈)的树干,以将油棕树干进行破碎粉碎而得到的粉粒状、针状的要素E集聚、对其进行热压成型而制作的木质板1的例子进行说明。
应予说明,通常,在学术上油棕是分类为椰子科油棕榈属的植物的总称,是椰子科的单子叶植物,西非原产的几内亚油棕榈(Elaeis guineensis)和中南美原产的美国油棕榈(Elaeis oleifera)这两种有名,在栽培品种中也存在几内亚油棕榈和美国油棕榈的杂交品种。在本发明中,不是指从果肉和种子取得的油脂的油棕,而是将油棕榈的个体整体称为油棕。
在此,在图2中,示出了采伐的油棕树干的截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油棕是单子叶植物,其树干由维管束Vb和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构成,构成如下:包含导管A、管胞B和纤维C的维管束Vb散布于树干中,在其间填埋有柔细胞Pc,维管束Vb被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包围。
应予说明,在油棕树干中,维管束Vb的直径为约0.4~1.3mm左右,维管束Vb的分布、直径(粗细)根据部位而不同,在树干的外侧各个维管束Vb的截面的直径小,纤维细胞壁为厚壁,维管束Vb的分布密度变高,而越是在内侧,维管束Vb的截面直径扩大,纤维细胞壁为薄壁,维管束Vb的分布变粗。另外,在根部(基部)侧,维管束Vb的截面的直径大,在上侧,直径变小。顺便提及,这样的油棕的维管束Vb的纤维方向在树干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而且,在包含导管A、管胞B和纤维C的维管束Vb中,也有时包含具有比柔细胞Pc更硬的细胞壁的细胞,在其外周排列有内包二氧化硅的结晶的细胞群,与含有大量淀粉粒的柔细胞Pc相比在结构上硬,即,这些维管束Vb的组织与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的结构强度等不同,由此,如在以下说明那样,通过树干的破碎等,将油棕树干的维管束Vb和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断开。特别是,维管束Vb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成分,内包二氧化硅的结晶的细胞群排列在外周,另外,组织C有时复杂地缠结,强韧而难以破坏,另一方面,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比维管束Vb含有更多的淀粉、游离糖类,柔软,因此容易分解。
因此,将油棕树干进行破碎(包括粉碎)时,得到维管束Vb的粒状、针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细片,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这些维管束Vb的粒状、针状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细片作为要素E使用,对该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形成木质板1。
在将油棕树干进行破碎、得到用于形成木质板1的粉粒状、针状的要素E的情况下,首先,将油棕的树干以规定长度进行切断,形成规定长度的油棕圆木WD,采用进行与萝卜的呈带状旋切薄片同样的周向的剥离、称为旋切单板机的装置,将规定长度的油棕圆木WD在周向上连续地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即,如图1所示,一边使规定长度的油棕圆木WD以其中心为轴心的方式沿周向旋转,一边利用规定宽度的刀具CT从外周侧以规定的厚度(3~6mm左右)与所谓的呈带状旋切薄片同样地进行剥离。由此,从油棕圆木WD如萝卜的呈带状旋切薄片那样以规定的厚度削出连续的薄板,形成连续的薄板UWD。
应予说明,就树龄20年~30年的油棕树干而言,例如直径30cm~60cm,长度为10m~12m左右,重量为1t左右,通常使用剥了树皮的内层。
将采用旋切单板机将油棕圆木WD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而得到的连续薄板UWD切断、成为薄板(单板)W,另外,利用干燥装置(未图示)使其干燥后,将其破碎。
此时,可以在将连续薄板UWD切断、形成薄板W后,使其干燥,也可以使连续薄板UWD干燥后切断成薄板W,对干燥、切断的顺序没有限制。
通常,油棕的树干的呈带状旋切薄片、干燥、切断以流水作业进行,若考虑切断连续薄板UWD的切断的效率、对切断手段的负荷,则优选使连续薄板UWD干燥后切断成规定长度,但在考虑切断连续薄板UWD时减少其端部的切屑的产生的情况下,优选在干燥前切断。
无论如何,在干燥装置中,优选干燥直至连续薄板UWD或薄板W为5~15%左右、优选5%~10%的含水率。若含水率过高,则缺乏耐腐烂性,以及,对破碎手段施加负荷,另一方面,若将含水率设定得低,则需要干燥时间,生产率降低。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油棕圆木WD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的连续薄板UWD切断成规定长度,制成规定尺寸的薄板W后,另外,使其干燥后,供给到下一工序破碎处理。
应予说明,在此,对使连续薄板UWD或薄板W的整个面成为均匀的干燥状态后进行破碎进行了说明,但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破碎工序之后进行干燥。即,若考虑耐腐烂性、破碎的效率、对破碎手段的负荷,则优选使连续薄板UWD或薄板W的整个面成为均匀的干燥状态后进行破碎,在将在油棕农场采伐的油棕树干当场进行处理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破碎后进行干燥。
然后,通过这样对油棕的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干燥,以及,将切断而得到的薄板W破碎(包括粉碎、切碎),从而得到维管束Vb的粒状、针状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细片即细小的要素E。此时的破碎装置只要能够得到规定尺寸的细小的要素E,就没有特别限定,在此,为了方便起见,考虑将尺寸不同的要素E以期望的比率配合来制作木质板1的情况,以使用了破碎机(粉碎机)、旋风分离器、重力分级器、筛机等的分类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即,对油棕的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干燥,将切断得到的薄板W首先用粗破碎机(一次破碎机、切碎机等)粗破碎为规定长度(例如20mm~200mm)的破碎片后,接着利用细破碎机(二次破碎机)进行细破碎。粗破碎机、细破碎机具有规定的网眼的筛网(筛),将其细碎成直至通过筛网的孔的尺寸。此时的粗破碎机的筛网(筛)例如使用其网眼(孔的直径)在2.8mm以上且8mm以下的范围内、优选在4mm以上且8mm以下的范围内的筛网,以及,细破碎机的筛网(筛)例如使用其网眼(孔的直径)在2mm以上且6.7mm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mm以上且4.75mm以下的范围内的筛网。由此,从薄板W得到长度为约100mm以下的破碎片。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这样的锤式压碎机及使用了筛网的破碎机,将薄板W破碎,在该破碎片中,细小的维管束Vb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细片混杂。特别地,在这样的压碎机及使用了筛网等的破碎手段中,将构成薄板W的维管束Vb和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断开,使构成薄板W的柔性组织分解成粉状、粒状的细片,以及,将构成薄板W的维管束Vb的长度切断、切碎,成为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得到长度不均匀的即长度不同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的破碎片。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将薄板W用一次破碎机进行粗破碎后进一步用二次破碎机进行细破碎的构成,能够减轻对破碎手段的负荷,并且能够进行高效的细破碎,其后的重力分级也能够有效地进行。不过,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1台破碎机,也可以在1台破碎机的使用中增加破碎次数,也可以使用2台以上依次使之变细的破碎机。
对薄板W进行粗破碎后进行细破碎而得到的破碎片接着通过旋风分离器分离粉尘。从破碎片分离出的粉尘为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通过采用旋风分离器的分级,分离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应予说明,采用旋风分离器将从破碎片分离出的粉尘、即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从旋风分离器的上方送至袋式过滤器(集尘器),能够通过利用袋式过滤器的捕集进行回收。这样,通过在重力分级之前用旋风分离器从薄板W的破碎片将粉尘除去,能够减轻下一重力分级的负担。
分离了粉尘的剩余的破碎片从旋风分离器的下方被送往重力分级机,因此,进一步分级为重质物和轻质物。
作为重力分级机,例如能够使用将垂直上升流的通路设为锯齿并反复进行基于碰撞、涡流的再分散和基于上升流的分级的多阶段弯曲型的锯齿分级机。
由重力分级机分级的轻质物为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在该重量分级中,也对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进行分类。应予说明,利用重力分级机分级的轻质物、即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与上述粉尘同样地送至袋式过滤器,通过利用袋式过滤器的捕集能够进行回收。
即,在用旋风分离器分离的粉尘、用重力分散机分离的轻质物被送来的袋式过滤器中,将用旋风分离器分离的粉尘、用重力分散机分离的轻质物所含的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用过滤器(滤布)进行捕集、回收。根据这样的利用袋式过滤器(集尘器)的粉粒物的捕集,能够高效地回收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粉粒物。如此回收的柔细胞Pc的粉粒物能够与后述的维管束Vb的针状物、粒状物一起用作构成木质板1的要素E。
另一方面,用重力分级机分级的剩余的重质物含有大量维管束Vb的针状物、粒状物,尺寸不同的细片混杂,因此在考虑以期望比的配合的情况下,可进一步用筛机进行基于筛分的分级。
作为筛机,例如使用振动式筛机,通过在规定的网眼的筛(筛网)上使上述经重量分级的重质物振动来进行尺寸分类。此时,根据在筛机中使用的筛的网眼的大小,能够确定对针状体、粒状体进行分类的大小。
例如,在使用网眼大的粗目的筛和配置于其下段(下游)的网眼小的细目的筛,进行一次分级、二次分级的情况下,能够将上述重质物分级为粗大片L、细小片S和微细片SS(参照图4至图6)。
即,能够进行如下的分级:将在一次分级中没有通过粗目的筛而残留在粗目的筛上的片设为相对长条的针状物多的粗大片L,将在一次分级中通过粗目的筛、但在二次分级中没有通过细目的筛而残留于细目的筛上的片设为相对短的针状物、粒状物多的细小片S,进而,将一次分级中通过了粗目的筛、进而在二次分级中通过了细目的筛的片设为微细的针状物、粒粉状物多的微小片SS。
在这样进行一次分级、二次分级而分类为粗大片L、细小片S和微细片SS的情况下,如上所述,维管束Vb强韧,另一方面,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比维管束Vb容易分解而变细成粉粒状,由此,按粗大片L、细小片S、微细片SS的顺序,柔细胞Vb的含有率变高。换言之,按照微细片SS、细小片S、粗大片L的顺序,维管束Vb的含有率变高。
在此,方便地得到通过筛分将粗大片L、细小片S和微细片SS进行了分类的片,如后所述,制作要素E的尺寸不同的各种木质板1,进行了其特性的比较研究。不过,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采用对上述经重量分级的重质物进行筛分而分级的要素E的聚集体来形成木质板1,也可以不进行分级而用尺寸分布大的要素E的聚集体来形成木质板1。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研究,如果是通过网眼优选为8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特别优选为1mm以下的筛子的要素E,则要素E细小而能够使其聚集体致密,能够不添加其他粘接剂地使要素E间无偏差地充分牢固地粘接而一体化。
因此,在不进行重量分级后的筛分的情况下,对于薄板W破碎时的一次或二次破碎时的筛(筛网),优选使用网眼为8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特别优选为1mm以下的筛,或者,在重量分级后进行筛分的情况下,对于该筛,优选使用网眼为8mm以下、更优选为4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特别优选为1mm以下的筛,将通过该筛网的要素作为形成木质板1的要素E来使用。
这样,通过对将油棕的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干燥、切断而成的薄板W进行破碎等,从而得到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即要素E。
即,通过使用压碎机和筛网等对从油棕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而得到的薄板W进行破碎,利用旋风分离器、重力分级机中的风压、碰撞等,将维管束Vb和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断开而使其细小,由此得到作为柔性组织的分解物的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作为维管束的切断·切碎物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即要素E。
特别地,即使进行使用压碎机和筛网等对从油棕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而得到的薄板W进行破碎、利用离心力、重力和筛进行分级,由于维管束Vb的二氧化硅结晶以及由于纤维C的复杂的缠结,作为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的要素E硬且强韧。认为就这样的针状或粒状的要素E而言,本来的0.4~1.3mm直径的维管束Vb没有被破坏,本来的维管束Vb没有缩径,仅其长度比薄板W的维管束Vb更多地被切断、切碎。即,认为就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的要素E而言,构成维管束Vb的纤维C没有剥离,构成维管束Vb的细胞壁没有被破坏,或者纤维C间的结合、缠结性没有减弱,即,原来的维管束Vb的截面强度没有极度变弱,处于较强的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这样将油棕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针状或粒状的维管束Vb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从而得到利用要素E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即利用原来的油棕树干中含有的树脂成分、糖成分、淀粉等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而成的木质板1。
在此,将针状或粒状的维管束Vb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即要素E聚集、堆积,对该聚集体进行加热加压,由此进行热压成型,进行热压成型的要素E的聚集体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使表背面层为相对细小的要素E的集聚、在内层成为相对粗大的要素E的集聚的三层结构(参照图3A和图3B),也可以是使要素E为从表面朝向中心连续地从细小至粗大的分布的多层结构。
特别地,在相对于内侧(中心侧)靠外侧的表背层侧配置细小的要素E的三层结构、多层结构中,通过热压成型,在相对于内侧(中心侧)靠外侧的表背层侧变得致密,从而能够在不提高整体的密度的情况下提高表面的硬度、强度,能够兼顾轻质化和高的硬度、强度。进而,不仅能够这样轻质地提高硬度、强度,而且还能够提高表面的平滑性,因此即使在其表面接合或涂装装饰材料等的情况下,与这些装饰材料等的接合性、涂装性也良好,能够使二次加工性良好。
此时,如果要素E的集聚是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子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细片的混杂,则以特定的取向堆积针状物也需要工夫,因此,要素E的集聚设为无规的取向(未取向)。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机械的、电气的手段赋予方向性,设为特定的取向的堆积,在三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使构成这些层的针状物的要素E的取向性统一,也可以设为相互正交的取向。
对要素E的聚集体通常采用热压机进行压缩成型。例如,如图1所示,在热压机HP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之间配置要素聚集体EA,用经加热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要素聚集体EA,在与其表面和背面垂直的方向上对要素聚集体EA施加压力,将要素聚集体EA在其厚度方向上进行加热压缩。
应予说明,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对热压成型时的将上下压盘P1、P2加热的热板加热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进行电热加热、蒸汽加热、感应加热等。
就对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时的热压条件而言,上下压盘P1、P2的压接压力为1~10MPa、优选为1.5~5MPa,加热温度为140℃~220℃、优选为150℃~200℃、更优选为155℃~185℃,处理时间为5分钟~40分钟、优选为20分钟~30分钟,根据要素E的尺寸、目标的木质板1的厚度、密度(比重)、物性等可适当设定。
应予说明,通常,在热压机HP中,使用限程杆,以对要素聚集体EA进行加热加压而成的木质板1的完工厚度例如成为5mm~40mm,优选成为8mm~35mm,进一步优选成为10mm~30mm的设定,设定一对上下压盘P1、P2的间隔。另外,相对于设置在热压机HP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之间的要素聚集体EA,在相对于施加压缩力的上下方向成直角的左右方向上配置间隔物S,利用间隔物S限制要素聚集体EA相对于施加压缩力的面在直角方向上流动,使得难以产生厚度薄的部位和厚的部位,从而防止厚度的不均匀性。即,利用配置于要素聚集体EA的外周的间隔物S来限制要素聚集体EA在相对于压缩力的方向的直角方向上流动。在图1中,间隔件S也兼为限程杆。应予说明,要素聚集体EA的形成、热压成型可以是间歇式、连续式。
这样,在间歇式或连续式的热压机HP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之间设置的要素聚集体EA被上下的热板即压盘P1、P2加热,另外,通过在厚度方向上施加规定的压力而被压缩。进而,通过在维持此时的压力的状态下升温,在规定的加热温度下维持规定的处理时间,从而加热加压成型。
然后,在规定时间的加热加压结束后,以维持成型状态的方式使温度下降(冷却)至规定的温度,进行固定化(固化)后,解除压力,从上下压盘P1、P2之间取出。由此,得到不易产生解除压缩时的膨胀变形、称为爆破的表面裂纹的稳定品质的产品。
通过这样的热压成型,在通过热压的加压使要素E彼此相互密合而使要素聚集体EA致密化的同时,利用来自热压的热,要素E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树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类、淀粉等渗出(流动、溶出)作为粘接成分,或者它们的改性物(水解部、脱水缩合物、缩合型等)渗出而作为粘接成分,将要素E间粘结,该粘接成分热固化,由此要素E彼此牢固地粘接而使要素聚集体EA一体地固化,成型为板状。
推测这是因为,在要素E的聚集体中,作为柔性组织的分解物的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在该柔细胞Pc中,淀粉、游离糖等粘接成分丰富,以及,柔性组织的分解物的分解物为粉状、粒状的细片,由此通过规定的加热加压,柔细胞Pc中主要含有的粘接成分渗出,将要素E彼此粘接。特别地,认为具有将构成细胞壁的骨架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粘接的功能的木质素作为粘接成分发挥作用,认为在油棕的柔细胞Pc中,与维管束Vb相比,以及与其他树种相比,含有更多的蔗糖等游离糖和淀粉,从而它们复合地发挥作用,即使不添加其他的粘接剂也能够将要素E间牢固地粘接(自粘接)。作为粘接要素E间的粘接成分,认为要素E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树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类、淀粉等本来的成分作为粘接成分发挥功能,认为通过加热来使半纤维素、糖类、淀粉等水解、脱水缩合等而改性,或者将木质素改性为缩合型,或者这些成分与其他成分结合,它们作为粘接成分发挥功能。例如,认为在糖类中在蔗糖的水解中产生的果糖通过脱水反应而成为糠醛,其进一步因热而成为呋喃树脂,由此该呋喃树脂作为粘接成分发挥功能,认为在蔗糖的水解中产生的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为糖酯聚合物,其作为粘接成分发挥功能。
特别地,认为在本实施方式中,要素E的聚集体为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的混杂,它们为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细小的要素E时,除了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丰富以外,还能够使该聚集体致密,进而,导热性也变得良好,从而即使不添加其他的粘接剂,通过加热加压,要素E彼此仅利用要素E中含有的粘接成分而被充分牢固地粘接。
而且,在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细小的要素E的聚集体中,即使是在上述干燥工序中进行了干燥时的含水率、即5~15%、优选为5~10%的含水率,若加热加压,则仅利用要素E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充分地粘接。即,在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细小的要素E中,在柔细胞Pc中粘接成分丰富,以及,能够使要素E彼此致密,导热性也变得良好,从而即使是5%~15%、优选为5%~10%的含水率,通过在140~200℃的比较低的温度下短时间的加热加压成型,也使要素E彼此充分地粘接。特别地,无需在水蒸汽的存在下加热加压,也不需要高热的加热加压,因此也无需特殊的压制装置,能够廉价地制造。进而,由于不像以往的木质板那样附加粘接剂,因此成型工序被简化。
这样,就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而言,通过一边使规定长度的油棕的树干沿其周向旋转一边用旋切单板机从外周以规定的厚度进行剥离而制作薄板W,使该薄板W干燥后,进行破碎,得到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即要素E,对该聚集体进行压缩成型,从而利用要素E中所含的树脂成分、糖成分、淀粉等粘接成分将要素E间粘接而成。
在对这样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木质板1中,不附加粘接剂而仅利用要素E中包含的粘接成分就充分地将要素E彼此牢固地粘接,具有弯曲强度、刚性(弯曲杨氏模量)等实用的机械强度。
特别地,通过包含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利用维管束Vb的二氧化硅结晶,以及,利用维管束Vb的纤维C的复杂的缠结性,得到产生了原来的维管束Vb的强韧性的高机械强度。
即,将从油棕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而得到的薄板W通过压碎机等破碎手段进行细细地破碎而得到的要素E是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推测即使受到旋风分离器、重力分级机中的风压、碰撞等外力,在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中,由于在维管束Vb的周围附着有二氧化硅结晶,本来的维管束Vb没有被破坏,在维持原来的维管束Vb的截面强度的状态下,仅其长度比薄板W的维管束Vb更多地被切断、切碎,维持维管束Vb的强韧性,由此得到弯曲强度、刚性等机械强度高的木质板1。
另外,推测在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细小的要素E的聚集体中,能够减少要素E间的间隙而使要素E彼此密合而致密,导热性也良好,而且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丰富,因此内部的粘接力的偏差小,即使不设为超过200℃的高温的加热条件,要素E彼此也被牢固地粘接,从而可抑制要素E的成分的因高热而导致的热劣化,由此机械强度升高。
这样,在维管束Vb的纤维C的长度方向上切断、切碎的维管束Vb的针状、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细小的要素E的聚集体中,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丰富,以及,能够提高致密性,从而热压成型时的热传导也良好,即使不添加其他的粘接剂,也能够通过热压成型仅利用要素E中所含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充分地粘接,将整体均匀地粘接而固化,可得到实用的机械强度。特别地,利用维管束Vb的强韧性也得到高的机械强度。应予说明,推测对薄板W进行切削而得到的维管束Vb的针状、粒子状的细片的要素E是比较粗涩、具有凹凸的粗表面,利用所谓的锚固效应,要素E彼此的粘接力也升高。
此外,在对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细小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木质板1中,致密性高,因此表面平滑性高,在其表面粘接或涂装装饰材料等的二次加工性优异。另外,由于致密性高,因此吸水速度也慢。
而且,就通过这样对将油棕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利用要素E所含有的树脂成分、糖成分、淀粉等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而成的木质板1而言,没有添加成为病住宅症候群的原因的甲醛系粘接剂(例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粘接剂,仅利用要素E所具有的粘接成分使要素E彼此一体地接合而固化,因此对环境的负荷小,安全性高。特别地,通过对将至今未有效利用而放置的油棕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E进行集聚并热压成型,从而利用油棕所具有的成分而成为实用的强度,能够没有浪费地有效利用油棕树干,而且也无需添加其他的粘接剂,能够简化制造线,进而,如上所述不需要高热的加热加压,从而进行热压成型的装置也不需要昂贵的装置,能够使用与以往的木质板的热压成型时同样的装置来制造,因此能够廉价地制造。
另外,在通过对将油棕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的要素E集聚、进行热压成型从而仅利用要素E含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间粘接而成的木质板1中,不仅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要素E,而且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要素E也混杂,如上所述,利用维管束Vb的强韧性而成为高的机械强度,而且与仅由粉体构成的情况相比,耐水性高(吸水性低),霉菌也难以繁殖,难以腐坏。特别地,认为其致密,而且即使通过加热使糖类、淀粉变性,霉菌也难以繁殖,难以腐坏。
这样,在通过对将油棕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用要素E所含有的树脂成分、糖成分、淀粉等粘接成分将要素E间粘接而成的木质板1,优选其密度优选在0.5~1.2g/cm3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1.1g/cm3的范围内。密度过小时,脆弱且缺乏实用的用途,另一方面,密度过大时,重量变重,切削刀具的寿命变短等,加工时的处理变得困难。如果木质板1的密度在0.5~1.2g/cm3的范围内,则得到稳定的机械强度,也兼顾轻质性。
在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的实施例,对使用油棕树干并以
表1的内容制作的木质板1进行说明。
在此,如上所述,利用锤式压碎机和使用了筛网的破碎装置对从油棕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而得到的薄板W进行破碎,利用旋风分离器和重力分级机对该破碎片进行分级,从破碎片分离轻质物(主要是柔细胞Pc的颗粒物)后,对于剩余的重质物,利用粗目的筛和其下游的细目的筛进行筛分,即,进行一次分级、二次分级,分级为粗大片L、细小片S和微细片SS,将它们作为要素E使用。
应予说明,在此,利用旋风分离器和重力分级机分级的轻质物(主要是柔细胞Pc的颗粒物)未作为要素E使用,但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利用旋风分离器和重力分级机分级的轻质物(主要是柔细胞Pc的颗粒物)也能够与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一起用作要素E。
详细而言,粗大片L没有通过网眼1mm的粗目的筛,而是被网眼1mm的粗目的筛捕集,细小片S虽然通过网眼1mm的粗目的筛,但没有通过网眼355mm的细目的筛,而是被网眼355μm的细目的筛捕集,微细片SS通过了网眼1mm的粗目的筛和网眼355μm的细目的筛。
应予说明,对于用网眼1mm的粗目的筛捕集的粗大片L的集合体,进一步再次进行筛分,详细调查其分布时,通不过网眼2mm的筛网的为1.1%的含有率,通过网眼2mm的筛网(通过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1mm的筛网的为62.9%的含有率,通过网眼1m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355μm的筛网的为31.1%的含有率,通过网眼355μ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250μm的筛网的为1.7%的含有率,通过网眼250μ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180μm的筛网的为1.0%的含有率,通过网眼180μm的筛网的为2.2%的含有率,如果通不过网眼1mm的筛网的为50%以上的含有率,则判断为在误差内,在精度上没有问题。
如图4所示,该粗大片L的集合体还包含粒粉状的细片,在视觉辨认中,主要包含相对长条的维管束Vb的针状的细片,该维管束Vb的针状的细片的长度最长为约50mm左右,含有大量10mm~40mm左右的维管束的针状的细片。
另外,对于用网眼355μm的细目的筛捕集的细小片S的集合体,就其分布而言,通过网眼1m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355μm的筛网的为65.2%的含有率,通过网眼355μ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250μm的筛网的为16.5%的含有率,通过网眼250μ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180μm的筛网的为10.9%的含有率,通过网眼180μm的筛网的为7.4%的含有率,只要通不过网眼355μm的筛网的为50%以上的含有率,则判断为在误差内,精度上没有问题。
如图5所示,该细小片S的集合体还包含粉状的细片,在视觉辨认中,主要包含与粗大片L的集合体的细片相比相对短条的针状、粒状的细片,该针状、粒状的细片的长度最长为约15mm左右,含有大量2mm~10mm左右的细片。
进而,对于通过了网眼1mm的粗目的筛和网眼355μm的细目的筛的微细片SS的聚集体,就其分布而言,通过网眼1m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355μm的筛网的为3.0%,通过网眼355μ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250μm的筛网的为12.7%,通过网眼250μm的筛网并且通不过网眼180μm的筛网的为24.1%,通过网眼180μm的筛网的为60.3%。
如图6所示,该微细片SS的集合体还包含粒状、针状的细片,在视觉辨认中,主要包含比粗大片L的集合体、细小片S的集合体的细片更细的粉粒状的细片。
而且,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作为要素E使用粗大片L和细小片S来制作木质板1。
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中,将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4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堆积、层叠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未取向))在其层叠方向(厚度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8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1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61g/cm3。
在实施例2中,将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5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2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2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59g/cm3。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增加粗大片L的配合量,降低热压成型时的加热温度条件,也缩短了加热时间。
在实施例3中,将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5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3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63g/cm3。该实施例3的木质板与实施例2相比,将热压成型时的加热时间延长。
在实施例4中,将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7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4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77g/cm3。该实施例4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相比,使粗大片L的配合量更多,另外,与实施例1相比,降低了热压成型时的加热温度条件。
在实施例5中,将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7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1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8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5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80g/cm3。该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比,提高了热压成型时的加热温度条件。
在实施例6中,将2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5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2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6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80g/cm3。该实施例6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3相比,使细小片S的配合量增多。
在实施例7中,将2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5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2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8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7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78g/cm3。该实施例7与实施例6相比,提高了热压成型时的加热温度条件。
在实施例8中,使用粗大片L和微细片SS作为要素E,制作木质板1。具体而言,将200g作为要素E的微细片SS集聚,在其上集聚、层叠5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进一步在其上集聚、层叠200g作为要素E的微细片SS,将该三层结构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层叠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8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78g/cm3。该实施例8在与实施例6相同的整体配合量及热压成型条件下,代替实施例1至实施例7的细小片S而使用了微细片SS。
在实施例9中,仅使用细小片S作为要素E来制作木质板1。具体而言,将600g作为要素E的细小片S集聚而成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厚度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8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9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52g/cm3。
在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中,仅使用粗大片L作为要素E来制作木质板1。具体而言,在实施例10中,将6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集聚而成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厚度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10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58g/cm3。
在实施例11中,将700g作为要素E的粗大片L集聚而成的要素聚集体EA(要素E的集聚为无规的)在其厚度方向用热压机H的一对上下压盘P1、P2夹持,在160℃、3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热压成型,由此得到将要素E间粘接并固化的木质板1。应予说明,实施例11的木质板1的厚度为约1cm,密度为0.65g/cm3。
然后,对于这样制作的实施例1至实施例11的木质板1,测定其弯曲强度和弯曲杨氏模量,结果为表1所示的结果。应予说明,此时的测定使用了厚度约10mm~12mm、宽度约25cm、长度约25cm左右的试验片。
在此,弯曲强度[N/mm2]和弯曲杨氏模量[N/mm2]根据JIS A 5905(2014)进行测定。作为测定装置,使用Autograph(注册商标;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在跨度长260mm、平均载荷速度(杆头速度)10m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应予说明,测定环境为室温20℃、相对湿度65%的恒温恒湿室内。
就弯曲强度而言,以上述杆头速度从试验片的表面施加载荷,测定其最大载荷P,用下式算出。
σ=3PL/2bt2
σ:弯曲强度(MOR)[N/mm2]
P:最大载荷[N]
L:跨度[mm]
b:试验片的宽度[mm]
t:试验片的厚度[mm]
另外,就弯曲杨氏模量[N/mm2]而言,在上述试验片的加力中,利用具有0.1mm以上的精度的千分表或电气式位移计来测定试验片的中央部的挠曲量,由下式计算载荷-挠曲曲线的直线部分。
E=ΔP·L3/48·I·Δy
E:弯曲杨氏模量(MOEk)[N/mm2]
ΔP(P2-P1):比例区域中的上限载荷与下限载荷之差[N](直线部分的载荷的增加量[N])
Δy:与ΔP对应的跨度中央的挠曲[mm](与ΔP对应的直线部分的挠曲的增加量)
I:截面二次轴矩I=bt3/12[mm4]
L:跨度[mm]
b:试验体的宽度[mm]
t:试验体的厚度[mm]
应予说明,在此,将基于常态的试验的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至实施例11的木质板1没有附加粘接剂,通过热压成型,利用在棕榈原木(パームホルツ)树干中含有的树脂成分、糖成分、淀粉等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如表1所示,均得到了其弯曲强度为1.5N/mm2以上、弯曲杨氏模量为500N/mm2以上的实用强度。
特别地,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实施例9至实施例11的木质板1中,其弯曲强度为1.5N/mm2以上且小于5N/mm2,弯曲杨氏模量为500N/mm2以上且小于1500N/mm2,因此具有与JIS A 5905中所示的纤维板的隔板(榻榻米板)的性能同等以上的强度、刚性。
另外,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6的木质板1中,其弯曲强度为5N/mm2以上且小于10N/mm2,弯曲杨氏模量为1500N/mm2以上且小于2000N/mm2,因此具有与JIS A 5905中所示的纤维板的隔板、MDF(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同等以上的强度、刚性。
进而,在实施例7和实施例8的木质板1中,其弯曲强度为8N/mm2以上,弯曲杨氏模量为2000N/mm2以上,因此具有与JIS A 5908中所示的颗粒板的性能同等以上的强度、刚性。
应予说明,从在油棕树干中密度为约0.2~0.4g/cm3、弯曲强度为约5~20N/mm2、弯曲杨氏模量为约500~3000N/mm2来看,在实施例4至实施例8中,均比油棕树干的性能提高,即使是仅靠油棕树干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对要素E彼此的粘接,也具有充分优异的强度、刚性。
这样,实施例1至实施例11的木质板1是通过将从油棕树干进行呈带状旋切薄片而得到的薄板W进行破碎而使其通过网眼8mm以下的筛而得到的要素E的聚集体利用要素E所含有的粘接成分对要素E彼此粘接固化而成的。这样将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木质板1是作为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的要素E、作为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的要素E混杂并密填充而成的细小的要素E的聚集体,该聚集体通过热压成型而要素E间的空隙少,致密性高,以及,表面平滑性优异。因此,也可以直接使用该坯料,即使在表面粘接或印刷片材等、或印刷或涂装涂料,实施装饰、表面加工而产品化的情况下,这些粘接性、涂装性等加工性也良好,外观面优异。
这样的木质板1例如能够用于建筑结构用、家具、家电、电气设备、住宅设备、汽车等车辆用的内饰、玩具等广泛的用途。
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9的比较可知,在即使要素E的整体重量与由细小片S单独的聚集体构成的实施例9相同、但将粗大片L集聚在内层、将细小片S集聚在表层侧的实施例1中,发现弯曲杨氏模量增大。
这可以推测,在实施例1的木质板1中,作为要素E,使用与细小片S的集合体相比含有大量长条的维管束Vb的针状的细片的粗大片S的集合体,发挥其长条的维管束Vb的强韧性、刚性。
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与实施例11的比较中,在即使要素E的整体重量与由粗大片L单独的聚集体构成的实施例11相同、但将粗大片L集聚在内层、将细小片S集聚在表层侧的实施例3中,发现弯曲杨氏模量增大。
这可以推测,在实施例3的木质板1中,作为要素E,通过配合细小片S的集合体,与维管束Vb相比含有较多的淀粉、糖类等、认为粘接成分容易渗出的柔细胞Pc的含量、含有率增大,由此要素E间的粘接性、粘接的均匀性提高;由于要素E的密填充而带来的致密性的提高,表面硬度、粘接性、粘接的均匀性提高;以及,通过在内层大量分布有刚性高的长条的维管束Vb的针状的细片,由此整体的刚性提高。
从实施例5与实施例7的比较也可知同样的内容。即,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7中,要素E的整体重量相同、但与实施例5相比粗大片L的配合量少、细小片S的配合量多的实施例7的木质板1中,虽然其密度比实施例5稍小,但得到了比实施例5高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杨氏模量。
可以推测,在实施例5的木质板1中,作为要素E,由于细小片S的集合体的含量、含有率的增大,与维管束Vb相比含有较多的淀粉、糖类等、认为粘接成分容易渗出的柔细胞Pc的含量、含有率增大,因此要素E间的粘接性、粘接的均匀性提高;由于要素E的密填充而致密性提高,因此表面硬度、粘接性、粘接的均匀性提高;以及,在内层大量分布有刚性高的长条的维管束Vb的针状的细片,因此,作为整体,强度、刚性提高。
特别地,从这些实施例3与实施例11的比较、实施例5与实施例7的比较可知,由于表层中的细小片S的集合体的含量、含有率的增大,与维管束Vb相比含有较多的淀粉、糖类等、认为粘接成分容易渗出的柔细胞Pc的含量、含有率的增大,因此要素E间的致密性、粘接性提高,同时通过在内层分布刚性高的维管束Vb的细片,因此,即使是小密度,也得到高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杨氏模量,强度、刚性优异。进而,表面的致密性高,从而表面平滑性优异。
进而,实施例5与实施例8的比较、实施例7与实施例8的比较也同样。
即,在实施例5和实施例8中,在要素E的整体重量相同、但与实施例5相比粗大片L的配合量少、微细片SS的配合量多的实施例8的木质板1中,虽然其密度比实施例5稍小,进而,虽然与实施例5相比热压成型的温度低,但弯曲强度和弯曲杨氏模量比实施例5高。
另外,在实施例7和实施例8中,要素E的整体重量相同,粗大片L的配合量也相同,但在以与实施例7的细小片S相同的配合量使用了比细小片S更细小的微细片SS的实施例8的木质板1中,尽管其密度与实施例7等同,进而,尽管与实施例7相比热压成型的温度低,但弯曲强度和弯曲杨氏模量比实施例7高。
因此,可以推测,在实施例8的木质板1中,作为要素E,通过配合与细小片S的集合体相比柔细胞Pc的含量、含有率高的微细片SS,与维管束Vb相比含有更多的淀粉、糖类等、认为粘接成分容易渗出的柔细胞Pc的含量、含有率增大,因此要素E间的粘接性、粘接的均匀性提高;由于由要素E的密填充引起的致密性的提高,因此表面硬度、粘接性、粘接的均匀性提高;以及,通过在内层分布刚性高的长的维管束Vb的针状的细片,因此,作为整体,强度、刚性提高。
而且,这样,通过提高粉粒物多的细小片S的集合体、微细片SS的集合体的含量、含有率,发现弯曲强度、弯曲杨氏模量增大,因此认为要素E的粘接成分主要由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产生,通过提高作为柔细胞Pc的粉状或粒状的细片的要素1的含量、含有率,认为即使将热压成型时的加热压缩的条件、即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压力等变缓,也得到充分的粘接性。但是,认为柔细胞Pc不限于破碎、分解后的粉粒状的要素1,也有残留附着于针状或粒状的维管束Vb的柔细胞Pc,通过热压,不限于来自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细片的粘接成分,来自附着于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的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也渗出,将要素E彼此粘接。进而,也认为利用维管束Vb中包含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再有,也可以认为通过低加热温度等低负荷的热压条件来抑制维管束Vb、柔细胞Pc的成分的劣化也是得到高强度、刚性的一个原因。
应予说明,对于实施例1至实施例11的木质板1,测定根据JIS A5905的甲醛的挥发量,结果均为10μg/L以下的甲醛的挥发量,确认了甲醛的释放也非常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通过将油棕的树干进行破碎,对通过网眼8mm以下的筛而得到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粒状的细片混杂的要素E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由要素E的粘接成分、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引起的要素1彼此的粘接与由通过了规定尺寸的网眼的细小的要素1引起的的高填充性、致密性及由此引起的多个粘接点、高的导热性等,因此,即使不另外附加粘接剂,要素1间也被牢固地粘接而被一体地固化,利用由要素E的粘接成分、主要是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引起的要素1间的牢固的粘接性、由通过了规定尺寸的网眼的细小的要素1引起的高填充性、致密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多个粘接点、进而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的强韧性,因此,具有实用的机械强度。
特别地,由于通过了网眼8mm以下的筛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和柔细胞Pc的粉状或粒状的细片的配合,即使不另外附加粘接剂,主要通过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也得到高的粘接性,同时发挥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的强韧性,即使热压成型时的温度、压力、处理时间为低负荷、低的能量消耗量,也成为高强度、刚性的木质板1。进而,致密性高,从而表面平滑性优异。
在此,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研究,木质板1含有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5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6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E。在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E的集合体中,通过大量含有维管束Vb的针状的要素E,由此,发挥维管束Vb的强韧性,机械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杨氏模量等)优异。
进而,优选地,含有2质量%以上、更优选3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2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25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E。在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E的集合体中,通过大量含有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要素E,从而能够提高粘接性,以及,通过提高要素E的填充性,能够使要素E间致密,从而即使轻质,机械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杨氏模量等)也优异。而且,即使在热压成型时成为低负荷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压力等,机械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杨氏模量等)也优异,能够进行低负荷、低能耗量下的热压成型。进而,通过减少要素E间的空隙而致密化,表面的平滑性高。
另外,优选地长度为1mm以上且80mm以下、更优选地为1mm以上且60mm以下、进一步优选地为2mm以上且50mm以下的针状的要素E的含量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8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因此,粘接的偏差小,更难以产生因粘接力不足引起的破损、裂纹等,以及,得到高的机械强度和表面平滑性。
特别地,如实施例1至实施例8所示,如果与构成内层侧的要素E相比使构成表层侧的要素E细小,提高了要素E间的致密性,则能够抑制重量的增大,提高弯曲强度、弯曲杨氏模量。另外,通过表面变得致密,能够提高表面平滑性,进而,表面硬度、剥离强度高。
根据本发明人的实验研究,通过设为将含有50质量%以上、优选55质量%以上、更优选6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E的聚集体作为内层,将含有2质量%以上、优选3质量%以上、更优选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25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E的聚集体作为表层(外层)的三层结构,因此,通过由内层的比较长条的维管束Vb的针状的要素E发挥强韧性,以及,由表层的比较细小的要素E引起的致密性,即使轻质也成为高机械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杨氏模量等),得到表面硬度、剥离强度高的木质板1。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能够利用要素E的尺寸、配合、配合量、压热成型的加热条件、处理时间等使将要素E间粘接的接合力变化,能够通过要素E的贴合、配合量、压热成型的加热条件(温度、加压力、处理时间等)的控制来控制木质板1的物性,也能够设定为与木质板1的使用目的、用途匹配的任意的机械强度等。
这样,就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而言,通过对将油棕树干进行破碎而成的维管束Vb的针状或粒状的细片即要素E、作为柔细胞Pc的粉粒状的细片的要素E混杂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从而仅利用要素E所含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而成。这样将油棕的树干所具有的成分作为粘接成分时,认为要素E和粘接成分的凝聚力优异。进而,在以往的木质板1中,通过使甲醛系粘接剂等粘接剂浸透到纤维等中,从而粘接剂浸透到纤维内部,在那里进行固化,因此纤维变脆,无法发挥纤维本来的性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利用油棕树干所具有的粘接成分进行粘接,因此得到发挥维管束Vb自身所具有的强韧性的强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不必使用含有甲醛等有害成分的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石油系合成树脂,利用油棕树干所具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使要素聚集体EA固化,因此对环境的负荷小,安全性高,对环境友好。即,甲醛等有害成分的挥发少,环境的负荷小,即使在用于住宅等的内饰材料的情况下,也没有对居住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即使在焚烧处理的情况下,也抑制有害气体的产生、公害的产生。特别地,在合成树脂粘接剂的燃烧中导致二氧化碳量的增大,通过不使用这样的粘接剂,难以产生二氧化碳量增大的问题。另外,即使在再利用的情况下,也与合成树脂粘接剂不同,难以产生粘接阻碍,因此,能够形成不损害强度的再利用板,也适于再利用。此外,将作为废料的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不浪费地使用该破碎片,利用树干所具有的粘接成分进行粘接,因此能够削减因废料放置腐烂而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另外,也没有产生新的工业废弃物,也不需要附加其他的粘接剂的工序,因此能够节减制造成本、能量、粘接剂材料,能够廉价地制造。而且,一起使用构成椰子的树干的维管束和柔细胞,用它们所具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不浪费地有效利用构成椰子的树干的成分,因此收率高。
特别地,在通过网眼为8mm的筛的要素E的聚集体中,能够提高要素E彼此的填充性,能够提高致密性,由此能够使热压成型时的热传导良好,另外,能够使粘接点增多,能够抑制粘接性的偏差,而且,主要是粉粒状的细片的柔细胞Pc、在针状或粒状细片的维管束Vc的周围残留附着的柔细胞Pc的含有多,这些柔细胞Pc的粘接成分容易浸出,从而利用该粘接成分将要素E间牢固地粘接,成为具有薄的厚度且实用的机械强度、并且表面平滑性高的木质板1。进而,通过这样使要素E间容易致密地粘接,即使不设为高温高压的热压条件,在150℃~180℃的比较低的温度条件、短时间的加热加压处理时间等,也能够使要素E间充分牢固地粘接,能够减少热压成型时的能量负荷,而且要素E成分的劣化也少,也能够提高弯曲强度等力学强度。由于不需要高温高压的热压成型,因此能够实现节能化,当然也不需要昂贵的加热加压装置。进而,还能够抑制热压成型时的臭气的产生、变色,以及,由于要素E间的致密性高,因此外观性也能够均匀化。而且,由于要素E间的致密性高、空隙少,因此外观性也良好,表面硬度、剥离强度高,进而表面平滑性高,即使在接合或涂装装饰材料等的情况下,与这些装饰材料等的接合性、涂装性也良好,二次加工性优异。此外,由于要素E间致密,因此吸水速度慢,以及,能够防止害虫的侵蚀。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如果在内层侧使用相对较粗的长条的要素E,在表层侧(外层侧)使用相对细的要素E,与内层侧相比提高外侧的要素E间的填充性而使其致密,则在轻质的同时,能够提高弯曲强度等机械强度、表面平滑性。而且,表面平滑性高时,在表面的片材粘接、涂装等二次加工性变得良好。另外,在与内层侧相比提高外侧的要素E间的填充性而使其致密的情况下,由热压引起的温度分布容易变得均匀,容易得到均匀的粘接性,因此利用偏差小的粘接性得到稳定的机械强度、表面硬度、剥离强度。
特别是,如果木质板1的密度在0.5~1.2g/cm3的范围内,优选在0.5~1.1g/cm3的范围内,则轻、机械强度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从椰子的树干采用旋切单板机切出的薄板W进行破碎,但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切片机等切削手段切削后进行破碎,也可以将木材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再破碎,将椰子的树干制成规定尺寸的板状的切割手段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利用压碎机等具有破碎手段的破碎装置对从椰子的树干中采用旋切版单机切出的薄板W进行破碎,将该破碎片作为形成木质板1的要素E来使用,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用锤式磨机等磨机、削片机、切碎机等破碎手段进行破碎,例如,也可以利用使用ゼファー化装置(辊压装置)等压碎手段、水蒸汽爆碎装置等在高温、高压下蒸煮而进行爆碎的爆碎手段、水流高压喷射手段等进行破碎。无论如何,只要是将椰子树干进行破碎而将构成椰子树干的维管束Vb和包含柔细胞Pc的柔性组织断开,将柔性组织分解成柔细胞的粉粒状的细片,以及,将长的维管束Vb的长度切断、切碎、分割而成为短尺寸化(细片化)的针状或粒状的手段即可。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是通过对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聚集体EA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木质板1,通过热压成型仅利用要素E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将要素E彼此粘接。即,在椰子的树干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树脂成分、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类等糖成分、淀粉等,由此通过将这些椰子树干粉碎而成的要素聚集体的加热加压,它们成为粘接成分而使要素彼此粘接。因此,由于要素彼此的粘接以来源于椰子的树干的构成成分作为粘接成分,因此与添加了来源于石油化学等的合成树脂系粘接剂不同,能够减少成为病住宅症候群的原因的甲醛等的释放,不易带来环境负荷,对环境友好。即,有效利用椰子的树干,抑制了环境负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由于要素E的聚集体为柔细胞、维管束的粉粒物和维管束的针状物的混杂,因此通过这些粉粒物与针状物的配合,利用维管束的强韧性而得到高的机械强度,同时提高致密性而能够进行充分的粘接。因此,机械强度高,并且粘接强度高。进而,由于能够通过粉粒物与针状物的配合而使致密性良好,因此表面平滑性也变得良好,即使在将装饰材料等接合或涂装的情况下,与这些装饰材料等的接合性、涂装性也良好,能够使二次加工性良好。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由于要素E通过了网眼为8mm以下的筛,因此要素E细小而能够致密,以及,要素E的粘接成分容易渗出,要素E间的粘接点也变多,因此要素E间的粘接的偏差也小。因此,能够得到牢固的粘接,提高机械强度。另外,难以产生由粘接力不足而引起的破损、裂纹等,在使用时不易产生木屑、碎片等。进而,通过要素的致密的集聚,表面平滑性高。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要素E通过含有5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250μm的筛的要素、比较长条状的维管束的针状物的含量多,从而能够提高机械强度。
另外,上述要素通过含有3%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E,柔细胞的粉粒物的含量多,从而表面平滑性提高。进而,得到偏差小的稳定的粘接性,更难以产生由粘接力不足引起的破损、裂纹等,使用时更难以产生木屑、碎片等。
即使长度为1mm以上且80mm以下的针状的要素E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粘接的偏差也小,更难以产生由粘接力不足引起的破损、裂纹等,以及,得到高的机械强度和表面平滑性。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与厚度的中央侧相比,在表面侧致密时,能够在抑制重量的同时提高机械强度。即,使表面侧细密、使内部侧粗大时,产生表背侧的致密性和由于内部侧的长条状的针状的维管束的含有多而产生长条状的针状的维管束的强韧性,能够确保高的机械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够提高内部侧的空隙率,从而能够兼顾轻质性和机械强度。进而,还能够兼顾表面平滑性和机械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与在厚度方向的中央侧分布的要素E相比,在表面侧分布的要素E更细时,能够在表面侧使要素E的填充性高且致密,另一方面,由于内部侧的长条状的针状的维管束的含有多而产生长条状的针状的维管束的强韧性,因此能够兼顾表面平滑性和机械强度。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木质板1中,如果密度在0.5~1.2g/cm3的范围内,则轻、机械强度高。
这样有效利用了椰子树干的木质板1能够广泛地用于从工业材料到建筑内饰材料、家具等。例如,能够用于房屋的地板材料及墙壁材料、隔板材料等建筑材料、家具材料、包含小艇的船舶、海上集装箱、铁道集装箱等运输集装箱的地板材料、卡车车辆地板材料、其他室内室外的甲板及游乐器具、车辆的车身主体的外装和内装等。
应予说明,本发明人认识到将椰子树干中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树脂成分、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游离糖类等糖成分、淀粉等,也包含其改性物在内作为粘接的主要的组合物,若分析能力提高,则有可能无法否定其他成分的参与。即使少,也不能否定还存在有助于粘接的成分的可能性。
应予说明,在实施本发明时,对于木质板1的制造方法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数值并非全部表示临界值,某一数值是由制造成本、制造容易的方式等决定的值,表示适合实施的优选值,因此即使在容许值内稍微变更上述数值,也不否定该实施。
Claims (9)
1.木质板,是通过对将椰子的树干进行破碎而得到的要素的聚集体进行热压成型而成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热压成型仅利用所述要素中含有的粘接成分将所述要素彼此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要素的聚集体为粉粒物和针状物的混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要素通过了网眼为8mm以下的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板含有5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8mm的筛并且通不过网眼为250μm的筛的要素。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板含有10质量%以上的通过网眼为180μm的筛的要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板在表面侧比厚度的中央侧致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板的在表面侧分布的所述要素比在厚度的中央侧分布的所述要素更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板的密度在0.5~1.2g/cm3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木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板的长度为1mm以上且80mm以下的针状的所述要素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上且90质量%以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98193A JP7093138B1 (ja) | 2021-12-07 | 2021-12-07 | 木質ボード |
JP2021-198193 | 2021-12-0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38025A true CN116238025A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2214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546369.3A Pending CN116238025A (zh) | 2021-12-07 | 2022-12-05 | 木质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93138B1 (zh) |
CN (1) | CN116238025A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505634A1 (de) * | 1975-02-11 | 1976-08-19 | Baehre & Greten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spanplatten o.dgl. |
JPH09314524A (ja) * | 1996-05-29 | 1997-12-09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繊維板及びその製法 |
EP2524782A1 (en) * | 2011-05-20 | 2012-11-21 | Xilopan S.p.A. | Low density multilayer chipboard panel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id panel |
CN103029196A (zh) * | 2012-12-13 | 2013-04-10 | 宁波大世界家具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无胶高密度纤维板的制作方法 |
JP2014019035A (ja) * | 2012-07-17 | 2014-02-03 | Mywood 2 Kk | オイルパーム圧密材 |
CN104070591A (zh) * | 2014-07-09 | 2014-10-01 | 万华生态板业研究设计(烟台)有限公司 |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及其生产方法 |
CN110891780A (zh) * | 2017-07-19 | 2020-03-17 | 宜家供应有限公司 | 实木颗粒板 |
US20200122353A1 (en) * | 2017-11-14 | 2020-04-2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od composite board |
WO2020255590A1 (ja) * | 2019-06-20 | 2020-12-24 | 株式会社パームホルツ | ヤシ樹幹の分別方法および分別装置 |
JP2021030548A (ja) * | 2019-08-22 | 2021-03-01 | 永大産業株式会社 | 繊維ボ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076960A1 (ja) * | 2011-11-25 | 2013-05-30 |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工業大学 | アブラヤシ由来のバイオマス粉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バイオマス複合成形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963195B2 (ja) * | 2012-07-17 | 2016-08-03 | 株式会社パームホルツ | オイルパーム圧密材 |
JP2020062845A (ja) * | 2018-10-18 | 2020-04-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バイオマス成形材料の製造方法、バイオマス成形材料、及びバイオマ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JP2020089988A (ja) * | 2018-12-03 | 2020-06-1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バイオマ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2021
- 2021-12-07 JP JP2021198193A patent/JP7093138B1/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05 CN CN202211546369.3A patent/CN1162380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505634A1 (de) * | 1975-02-11 | 1976-08-19 | Baehre & Greten |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spanplatten o.dgl. |
JPH09314524A (ja) * | 1996-05-29 | 1997-12-09 |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 繊維板及びその製法 |
EP2524782A1 (en) * | 2011-05-20 | 2012-11-21 | Xilopan S.p.A. | Low density multilayer chipboard panel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id panel |
JP2014019035A (ja) * | 2012-07-17 | 2014-02-03 | Mywood 2 Kk | オイルパーム圧密材 |
CN103029196A (zh) * | 2012-12-13 | 2013-04-10 | 宁波大世界家具研发有限公司 | 一种无胶高密度纤维板的制作方法 |
CN104070591A (zh) * | 2014-07-09 | 2014-10-01 | 万华生态板业研究设计(烟台)有限公司 |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及其生产方法 |
CN110891780A (zh) * | 2017-07-19 | 2020-03-17 | 宜家供应有限公司 | 实木颗粒板 |
US20200122353A1 (en) * | 2017-11-14 | 2020-04-2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ood composite board |
WO2020255590A1 (ja) * | 2019-06-20 | 2020-12-24 | 株式会社パームホルツ | ヤシ樹幹の分別方法および分別装置 |
JP2021030548A (ja) * | 2019-08-22 | 2021-03-01 | 永大産業株式会社 | 繊維ボ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涂平涛;应向东;: "为印尼P.T.MnLya Kavya公司压制棕榈碎料板的技术简要", 建筑人造板, no. 02, 15 May 1988 (1988-05-1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84179A (ja) | 2023-06-19 |
JP7093138B1 (ja) | 2022-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115942B1 (en) | Arundo donax composite pane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JP2007021972A (ja) | バインダレスボード | |
JP7522403B2 (ja) | 木質系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544010B (zh) | 一种棉秆人造板的生产方法及其棉秆人造板 | |
Muruganandam et al. | A review report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 boards from organic waste | |
Pirayesh et al. | Particleboard from wood particles and sycamore leaves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 |
Ando et al. | Evaluation of the self-bonding ability of sugi and application of sugi powder as a binder for plywood | |
Puspaningrum et al. |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inderless medium density fiberboard (MDF) from coconut fiber | |
Vidholdová et al. | Compressive resistance of the mycelium composite | |
Lim et al. | Development of particleboard from green coconut waste | |
JP2017154300A (ja) | パーティクルボード | |
JP2003200407A (ja) | バインダレスボ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EP3135811B1 (en) | Production method of pulp derived from biomass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boards | |
Srichan et al. |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board manufactured from bamboo shoot sheaths | |
CN108162122A (zh) | 定向刨花板和定向人造板 | |
CN116238025A (zh) | 木质板 | |
WO2023095463A1 (ja) | 繊維ボードの製造方法 | |
SE0802207A1 (sv) | Spånskiva med mittskikt av defibrerande träspån | |
Widyorini et al. | 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binderless particleboard manufactured from bamboo | |
JP5914825B2 (ja) | 繊維ボード | |
Viswanathan et al. | Optimum process variabl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ir pith particle board | |
Ramkumar et al. | Development of medium density particle board from Lantana camara | |
CN111136756A (zh) | 一种多层麦秸板的制造方法及工艺 | |
JP7148771B2 (ja) | 資材 | |
US20130089699A1 (en) | Oriented Sorghum Strand Boards made with Sorghum Stalks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