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5333A -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5333A
CN116235333A CN202180066640.0A CN202180066640A CN116235333A CN 116235333 A CN116235333 A CN 116235333A CN 202180066640 A CN202180066640 A CN 202180066640A CN 116235333 A CN116235333 A CN 116235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battery cell
capacity
so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66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5333A8 (zh
Inventor
陈晨
徐广玉
赵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35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3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5333A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5333A8/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7Determining ampere-hour charge capacity or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01R31/364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igital calculation means, e.g. for performing an algorith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4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combining voltage and current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2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provisions for charging different type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电池放电过程中,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获取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基于电池的标称容量、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SOH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电芯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降低用电装置在SOC为0之前停机的概率。

Description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研究中,对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的研究逐步成为新热点,其中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精确估计十分困难。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使用较多的SOC估算方法有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法和安时积分法。其中,开路电压法是基于电池的OCV-SOC曲线,根据当前电池的OCV查表得到电池的SOC,从而可以准确得到该电池的剩余容量;安时积分法是基于电流对时间的积分来计算SOC,其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电池的剩余容量。
但是,以上方法都只能针对电池内部包含的电芯为同一类型电芯的情况,因为在此种情况下,各个电芯的容量、充放电规律和老化规律差异较小,从而使得电池的容量、充放电规律和老化规律与单个电芯的参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因此,BMS根据单个电芯的容量变化规律估算出的电池的SOC误差较小。
然而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会存在电池内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电芯的情况,而不同类型电芯的容量、充放电规律和老化规律等参数的差异较大,因此,采用传统的电池SOC估算方法估算此种电池的SOC,显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尤其在SOC接近于0的位置,如果SOC估算不准确,则可能导致用电装置中途停机,无法按照用户预期完成预算任务量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其能够在较为准确地估算出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电芯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降低用电装置在SOC为0之前由于剩余可放电容量为0而发生中途停机的概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电池放电过程中,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电池至少包括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为不同正极材料的电芯,第一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获取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
基于电池的标称容量、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SOH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池的标称容量在电池出厂时即设定好,为一定值;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为一变量,由该第一电芯的正极材料决定,同时还会受到温度和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当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该第一电芯的开路电压较高,如果使用开路电压法,则查表得到的第一电芯的SOC较高,而实际的电池内并非所有类型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净放电容量之和均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所以,如果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则电池的SOC比电池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高,这会导致显示的电池的SOC还未到达0,而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已经为0的情况,从而导致用电装置中途停机。而本申请此实施例对这种第一电芯根据净放电容量设置其SOC的截至时刻,使得第一电芯在放出标称容量时,第一电芯的SOC显示为0,而此时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因此,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在电池的S0C为0时,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从而降低了用电装置在电池显示SOC为0之前发生中途停机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SOC小于截至容量S 1时,设置第一电芯的SOC为S 1;S 1大于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时,使用安时积分法计算得到的第一电芯的SOC 较低,而实际电池内并非所有类型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因此,如果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则电池的SOC的数值小于电池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并且随着放电时间的累积,SOC的误差越来越大,这样会导致显示的电池的SOC已经到达0,而电池剩余可放电容量远大于0的情况,从而导致电池的可用容量无法完全释放,造成容量的浪费,并且用户也会对电池的容量产生疑惑。而本申请此实例中对这种第一电芯的SOC在降为0之前一段时间内设为定值,而此时,第一电芯剩余可放电容量随着放电进程在减小,因此,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与SOC之间的差值逐渐减小,从而使得估算出的第一电芯的SOC的误差减小,根据第一电芯的SOC估算出的电池的SOC的误差也会减小,在电池的SOC为0时,电池的可用容量能够尽可能的得到释放,提高用户满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电压低于截至电压V 1,以及第一电芯的电流小于截至电流A 1时,设置第一电芯的SOC为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V 1和A 1的值可以在BMS上预设,在第一电芯的电压低于截至电压V 1,以及第一电芯的电流小于截至电流A 1时,将第一电芯的SOC由S 1设置为0,减小第一电芯的SOC估算误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电芯的SOC估算出的电池的SOC的误差减小,确保在电池的SOC为0时,电池能够尽可能完全地放出其可用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1=C 0*SOH-(C 0-C T)-C 2
其中,C 1为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0为电池的标称容量;
C T为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
C 2为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SOH为第一电芯当前的健康状态SOH,范围是0%~100%。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当前温度和当前健康状态相关,计算得出的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误差较小,数据准确性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标称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芯的初始的可用 容量;第二电芯为电池中初始的可用容量最小的电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用户通过电池的标称容量了解到电池的容量,因此,这样设置的标称容量能够确保电池至少能够在使用初期达到标称容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进一步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芯的电压小于末端电压V 2,且第三电芯的电流小于末端电流A 2,以及第三电芯的SOC小于末端容量S 2,若存在,则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第三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末端电压V 2、末端电流A 2和末端容量S 2进行判断,确保在电池的SOC真正接近0的时候再进行是否将第一电芯的SOC设置为0的判断,减少系统判断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SOC =SOC min/(1-SOC max+SOC min)*100%,
其中,SOC 为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 min为电池中最低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SOC max为电池中最高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池内的每个电芯的荷电状态较为精确,从而根据电芯的荷电状态计算出的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也较为精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电池至少包括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为容量不同的电芯,第一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和
用于获取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和
用于基于电池的标称容量、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SOH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设置单元:用于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 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单元还用于: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小于截至容量S 1时,设置第一电芯的SOC为S 1;S 1大于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1=C 0*SOH-(C 0-C T)-C 2
其中,C 1为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0为电池的标称容量;
C T为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
C 2为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SOH为第一电芯当前的健康状态,范围是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标称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芯的初始的可用容量;第二电芯为电池中初始的可用容量最小的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包括:
处理单元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芯的电压小于末端电压V 2,且第三电芯的电流小于末端电流A 2,以及第三电芯的SOC小于末端容量S 2,若存在,则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第三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SOC =SOC min/(1-SOC max+SOC min)*100%,
其中,SOC 为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 min为电池中最低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SOC max为电池中最高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存储器和处理器通过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储存可执行程序代码;
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上述实施例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具有两种类型电芯的电池内的任一第一电芯进行判断,当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使得第一电芯在放出其标称容量时,第一电芯的SOC显示为0,而此时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因此,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在电池的S0C为0时,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从而降低了用电装置在电池显示SOC为0之前发生中途停机的概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101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 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而不排除其它的内容。单词“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存在多个。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实施例”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此外,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机械结构的“相连”或“连接”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例如,物理上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螺丝、螺栓或其它固定件固定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例如相互卡接或卡合连接;物理上的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例如,焊接、粘接或一体成型形成连接进行连接。电路结构的“相连”或“连接”除了可以是指物理上的连接,还可以是指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例如, 可以是直接相连,即物理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至少一个元件间接相连,只要达到电路相通即可,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信号连接除了可以通过电路进行信号连接外,也可以是指通过媒体介质进行信号连接,例如,无线电波。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至少包括两类电芯的电池,其中,电池可以为电池包、电池模块、电池组等,为了表述方便,本申请将其统称为电池。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BMS中,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BMS也可以是独立的装置或设备,通过该BMS也可以控制电池或电芯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设置电池或电芯的荷电状态。
以电池内包括两类电芯为例,两类电芯可以分别命名为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其中,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为不同正极材料的电芯。例如,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可以分别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当中不同的两类;或者,当第一类型电芯与第二类型电芯为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当中的同一种类电芯时,电芯的具体的正极材料可以不同,例如,当第一类型电芯与第二类型电芯均为锂离子电池时,其具体的正极材料可以分别是磷酸铁锂、锰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当中的不同的两种。
由于第一类型电芯与第二类型电芯的正极材料不同,所以其容量衰减规律、老化规律和充放电性能等均有不同,因此,即使两类电芯的初始时的可用容量相同,在使用过程中,两类电芯的可用容量也会逐渐出现差异,而且出于对电池的使用性能要求,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的初始可用容量也会设置成不同。例如,为了避免某类老化快的电芯影响整体电池的容量,这类电芯的初始容量会大于电池的标称容量,BMS在电芯老化前会限制此类电芯的容量使用区间,并随着电芯老化逐步开放使用区间。
因此,对于此类型的电池的荷电状态,如果利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的SOC估算方法进行估算,显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尤其在SOC接近于0的位置,如果SOC估算不准确,则可能导致用电装置无法按照用户预期完成预算 任务量的情况。
例如,如图1所示,以用电装置为汽车2举例。汽车2包括电池200、控制器210和马达220。电池200用于向控制器210和马达220供电,作为汽车2的操作电源和驱动电源,例如,电池200用于汽车2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电池200向控制器210供电,控制器210控制电池200向马达220供电,马达220接收并使用电池200的电力作为汽车2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汽车2提供驱动动力。
在汽车2的使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电池200中的多个电芯中任意一个电芯的实际可用容量可能会大于电池200的标称容量、等于电池200的标称容量或小于于电池200的标称容量。其中,实际可用容量是指电芯基于自身材料、当前温度、健康状态等因素下的可用容量。
当电池200中某个电芯的实际可用容量相比电池200的标称容量偏大时,若使用此电芯的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修正此电芯的SOC,并根据此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则电池的SOC比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高,从而导致电池200的SOC还未到达0,而电池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已经为0的情况,例如:若电池200出厂时承诺的标称容量为100Ah,在使用过程中,其中一个电芯的容量为110Ah,在满充(电池200电量达到100%)后开始放电100Ah,电池200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应该为0,但若根据容量为110Ah的电芯查OCV-SOC曲线,则该电芯的SOC为(110Ah-100Ah)/110Ah*100%=9%,显然,根据此电芯的SOC得到的电池200的SOC不为0,这与电池200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不符,从而导致用电装置中途停机,例如导致汽车2中途抛锚。
反之,当电池200中某个电芯的实际可用容量比电池200的标称容量偏小时,如果使用安时积分法计算该电芯的SOC,并根据该电芯的SOC得到电池200的SOC,则得出的电池200的SOC小于电池200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并且随着时间的累积,电池200的SOC与电池200剩余可放电容量之间的误差越来越大,以至于电池200的SOC已经到0,而电池200的剩余可放电容量远大于0的情况,从而导致电池200的可用容量无法完全释放,造成容量的浪费,用户无法准确地根据标称容量估算汽车2可行驶的里程,从而对电池200的容量产生疑惑。
有鉴于此,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 法包括:
步骤101:在电池放电过程中,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
其中,第一电芯是指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满充是指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为100%的状态,当然,满充也可以指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为其他数值的情况,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当前是指获取净放电容量的时刻。
步骤102:获取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
可用容量是指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健康状态SOH也称老化程度,其范围为0%~100%,随着第一电芯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第一电芯的SOH也随之减小。
步骤103:基于电池的标称容量、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SOH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其中,电池的标称容量在电池出厂时即设定好,为一定值。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标称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芯的初始的可用容量。其中,第二电芯定义为电池中初始的可用容量最小的电芯,第二电芯与第一电芯可以相同或不同。可直接将该标称容量值储存在BMS中进行调用。
步骤104: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通过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对第一电芯根据净放电容量设置其SOC的截至时刻,在第一电芯在放出其标称容量时,第一电芯的SOC显示为0,而此时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因此,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在电池的S0C为0时,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从而降低了用电装置在电池的SOC为0之前发生中途停机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较好的克服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开路电压法估算第一电芯的SOC,并根据第一电芯的SOC而得到电池的SOC时,电池的SOC比电池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高,并导致显示的电池的SOC还未到达0,而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已经为0,从而导致用电装置中途停机的情况。
此外,除过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情况,电池中还会存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的情况。例如,第一电芯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容量发生衰减,此情况下,如果BMS根据安时积分法计算第一电芯的SOC,则得到的第一电芯的SOC较低,如果BMS继续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则电池的SOC的数值小于电池实际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并且随着放电时间的累积,SOC的误差越来越大,这样会导致显示的电池的SOC已经到达0,而电池剩余可放电容量远大于0的情况,从而导致电池的可用容量无法完全释放,造成容量的浪费,并且用户也会对电池的容量产生疑惑。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SOC小于截至容量S 1时,设置第一电芯的SOC为S 1
其中S 1为大于0的预设值,例如,设置S 1为2%,并将其储存在BMS中直接调用。在第一电芯的SOC小于2%时,将第一电芯的SOC设置为2%。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还包括:步骤106: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电压低于截至电压V 1,以及第一电芯的电流小于截至电流A 1时,设置第一电芯的SOC为0。
其中,V 1和A 1的值可以在BMS上预设,例如,V 1的值为电池中实际可用容量等于标称容量的电芯在其剩余可放电容量等于0时的电压值,A 1的值为电池中实际可用容量等于标称容量的电芯在其剩余可放电容量等于0时的电流值。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方案,将第一电芯计算的SOC在变为0之前一段时间内设为定值S 1,而此时,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随着放电进程在减小,因此,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与SOC之间的差值逐渐减小。
在第一电芯的电压低于截至电压V 1,以及第一电芯的电流小于截至电流A 1时,将第一电芯的SOC由S 1设置为0,提高了第一电芯在SOC截至时的准确性,减小第一电芯的SOC估算误差,从而使得根据第一电芯的SOC估算出的电池的SOC的误差减小,确保在电池的SOC为0时,电池能够尽可能完全地放出其可用容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可选的,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1可以包括:
步骤1011: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芯的电压小于末端电压V 2,且第三电芯的电流小于末端电流A 2,以及第三电芯的SOC小于末端容量S 2,若存在,则执行步骤1012。
其中,第三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可以理解的,第三电芯与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可以为同一电芯或者不同电芯。
步骤1012: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中,V 2、A 2、和S 2依次为接近第三电芯的放电末端的电压值、电流值和容量值,其中,放电末端是指,第三电芯的SOC接近于0的放电过程,例如,可以定义第三电芯的容量小于10%以后的放电过程为放电末端,此时,V 2为第三电芯的容量为10%时的电压,A 2为第三电芯的容量为10%时的电流,S 2为10%,V 2、A 2、和S 2的具体数值根据电池的标称容量和使用场景而定。其中,V 2、A 2、和S 2均可以存储于BMS系统中。
通过末端电压V 2、末端电流A 2和末端容量S 2判断是否需要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确保在第三电芯的SOC真正接近0的时候再执行步骤1012及步骤102至步骤106的指令,减少BMS系统的操作次数。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103中,BMS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1=C 0*SOH-(C 0-C T)-C 2,
其中,C 1为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C 0为电池的标称容量;C T为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C 2为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SOH为第一电芯当前的健康状态SOH,范围是0%~100%。
在上述公式中,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当前温度和当前健康状态均息息相关,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计算误差较小,数据准确性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的计算以一次放电过程为一个累计周期,其中,一次放电过程是指电池相邻两次满充之间的过程。在一次放电过程中,电池可能仅仅是放电,也可能是放电和充电交替进行,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
第一电芯当前时刻的净放电容量=累计放电容量-累计充电容量,
其中累计放电容量为第一电芯从上一次满充到当前的总放电容量,累计充电容量为第一电芯从上一次满充到当前的总充电容量。
以上运算均可以由BMS进行。
可选的,如图5所示,通过如下方法设置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步骤201:判断第一电芯是否到达满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2。
步骤202:将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设置为0。
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方案,第一电芯每到达一次满充,将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清零,随后,BMS在计算净放电容量时,调取数据更加方便。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电池中各个电芯的SOC设置电池的SOC
其中,BMS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SOC =SOC min/(1-SOC max+SOC min)*100%,
其中,SOC 为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 min为电池中最低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SOC max为电池中最高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由于采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估算出的电池内的每个电芯的荷电状态较为精确,从而根据电芯的荷电状态估算出的电池的荷电状态也较为精确。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电池的SOC 时,当电池中任意一个电芯的SOC为0,即可将SOC 设置为0。
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以实现以上任一实施例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和步骤的单元。例如包括:处理单元301和设置单元302,处理单元301和设置单元302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电信号连接。
其中,处理单元301,用于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电池至少包括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为容量不同的电芯,第一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处理单元301,还用于获取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
处理单元301,还用于基于电池的标称容量、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第一电芯的SOH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设置单元302,用于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单元302,还用于在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小于截至容量S 1时,设置第一电芯的SOC为S 1;S 1大于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1根据如下公式获取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1=C 0*SOH-(C 0-C T)-C 2
其中,C 1为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C 0为电池的标称容量;C T为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C 2为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SOH为第一电芯当前的健康状态,范围是0%~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标称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芯的初始容量;第二电芯为电池中初始容量最小的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1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包括:
处理单元301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芯的电压小于末端电压V 2,且第三电芯的电流小于末端电流A 2,以及第三电芯的SOC小于末端容量S 2,若存在,则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第三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301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SOC =SOC min/(1-SOC max+SOC min)*100%,
其中,SOC 为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min为电池中最低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SOC max为电池中最高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通过处理单元和设置单元对具有两种类型电芯的电池内的任一第一电芯进行判断,当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 SOC为0,使得第一电芯在放出其标称容量时,第一电芯的SOC显示为0,而此时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因此,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在电池的S0C为0时,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从而降低了用电装置在电池显示SOC为0之前发生中途停机的概率。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单元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应理解以上装置中单元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装置中的单元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单元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部分单元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各个单元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由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该单元的功能。此外这些单元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实现或者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和接口403,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和接口403通过总线404连接,该总线404可以通过连接电路来实现。其中,存储器401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402调用时,可以实现以上实施例中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接口403用于实现与充电装置或其它外部系统的通信,且接口403可以通过有线连接的方式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与充电装置或其它外部系统进行通信。
以上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可以通过处理器402调用存储器401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即以上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包括处理器402和存储器401,存储器401用于存储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402调用,以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这里的处理器4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还可以是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402可以被配置成实施以上实施例中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执行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 如:一个或多个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等。再如,当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中的单元可以通过处理器402调度程序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器4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单片机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的处理器。再如,这些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存储器401的数量不做限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存储器40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或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Flash Memory)、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磁性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RAM可以包括静态RAM或动态RAM。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1可以是该装置的内部存储器,例如,该装置的硬盘或内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1也可以是该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该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或闪存卡(Flash Card,FC)等。当然,存储器401还可以既包括该装置的内部存储器也包括其外部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01通常用于存储安装于该装置的操作系统和各类应用软件,例如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的程序代码等。此外,存储器40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各类数据。
总线4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404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或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402通常用于控制该系统的总体操作。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01 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或指令,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处理器402用于执行存储器401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或者处理数据,例如运行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的程序代码。
最后,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关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说明已在上述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系统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是实施例通过对具有两种类型电芯的电池内的任一第一电芯进行判断,当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且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使得第一电芯在放出其标称容量时,第一电芯的SOC显示为0,而此时第一电芯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因此,根据第一电芯的SOC得到电池的SOC,在电池的S0C为0时,电池的剩余可放电容量大于或等于0,从而降低了用电装置在电池显示SOC为0之前发生中途停机的概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 一种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所述电池至少包括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所述第一类型电芯和所述第二类型电芯为不同正极材料的电芯,所述第一电芯为所述第一类型电芯或所述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所述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
    基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所述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所述第一电芯的SOH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且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所述标称容量,且所述第一电芯的SOC小于截至容量S 1时,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SOC为S 1;所述S 1大于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所述标称容量,且所述第一电芯的电压低于截至电压V 1,以及所述第一电芯的电流小于截至电流A 1时,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SOC为0。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1=C 0*SOH-(C 0-C T)-C 2
    其中,C 1为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0为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
    C T为所述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
    C 2为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SOH为所述第一电芯当前的健康状态SOH,范围是0%~100%。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芯初始状态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电芯为所述电池中初始状态的可用容量最小的电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进一步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芯的电压小于末端电压V 2,且所述第三电芯的电流小于末端电流A 2,以及所述第三电芯的SOC小于末端容量S 2,若存在,则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所述第三电芯为第一类型电芯或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如下公式确定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SOC =SOC min/(1-SOC max+SOC min)*100%,
    其中,SOC 为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 min为所述电池中最低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SOC max为所述电池中最高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8. 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所述电池至少包括第一类型电芯和第二类型电芯,所述第一类型电芯和所述第二类型电芯为容量不同的电芯,所述第一电芯为所述第一类型电芯或所述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和
    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所述第一电芯的健康状态SOH;和
    用于基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所述第一电芯的可用容量和所述第一电芯的SOH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设置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且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等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时,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所述标称容量,且所述第一电芯的荷电状 态SOC小于截至容量S 1时,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SOC为S 1;所述S 1大于0。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与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之和小于所述标称容量,且所述第一电芯的电压低于截至电压V 1,以及所述第一电芯的电流小于截至电流A 1时,设置所述第一电芯的荷电状态SOC为0。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根据如下公式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1=C 0*SOH-(C 0-C T)-C 2
    其中,C 1为所述第一电芯的当前剩余可放电容量;
    C 0为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
    C T为所述第一电芯基于当前温度下的可用容量;
    C 2为所述第一电芯的净放电容量;
    SOH为所述第一电芯当前的健康状态,范围是0%~100%。
  12. 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标称容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芯的初始状态的可用容量;所述第二电芯为所述电池中初始状态的可用容量最小的电芯。
  13.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判断是否存在第三电芯的电压小于末端电压V 2,且所述第三电芯的电流小于末端电流A 2,以及所述第三电芯的SOC小于末端容量S 2,若存在,则获取所述第一电芯的从满充到当前的净放电容量;所述第三电芯为所述第一类型电芯或所述第二类型电芯中的任意一个电芯。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如下公式确定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SOC
    SOC =SOC min/(1-SOC max+SOC min)*100%,
    其中,SOC 为所述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 min为所述电池中最低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SOC max为所述电池中最高电量电芯的荷电状态。
  15. 一种控制荷电状态截至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储存可执行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
  16.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
CN202180066640.0A 2021-04-12 2021-04-12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353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6405 WO2022217399A1 (zh) 2021-04-12 2021-04-12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5333A true CN116235333A (zh) 2023-06-06
CN116235333A8 CN116235333A8 (zh) 2024-05-31

Family

ID=83510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6640.0A Pending CN116235333A (zh) 2021-04-12 2021-04-12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6308A1 (zh)
EP (1) EP4109626B1 (zh)
CN (1) CN116235333A (zh)
WO (1) WO20222173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0460A (zh) * 2024-03-01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8985A (ja) * 1997-03-27 1998-10-09 Toshiba Corp 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KR20120071198A (ko) * 2010-12-22 2012-07-02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셀 밸런싱 회로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및 셀 밸런싱 회로를 포함한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CN103267953B (zh) * 2013-06-05 2015-09-09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soc的估算方法
CN106329021B (zh) * 2016-10-13 2018-11-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估算动力电池的剩余可用能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56874B (zh) * 2017-06-15 2021-02-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荷电状态的估算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0460A (zh) * 2024-03-01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以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26308A1 (en) 2022-10-13
EP4109626B1 (en) 2023-12-27
EP4109626A1 (en) 2022-12-28
WO2022217399A1 (zh) 2022-10-20
EP4109626A4 (en) 2023-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3270B2 (en)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state of charge
CN112051504B (zh) 电池容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514757A (ja) バッテリー抵抗推定装置及び方法
CN111913111B (zh) 放电功率校正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79718A (zh) 电池和电池包的健康度soh获取方法及装置
JP4304923B2 (ja) 二次電池の残存容量推定装置および残存容量推定方法
WO2023116531A1 (zh) 确定电池soc初始值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969262A (zh) 具有混合电极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16235333A (zh) 荷电状态截至的方法、装置、控制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484783B (zh) 电池soh检测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程序产品
JP7038530B2 (ja) デバイス状態検知装置、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動車
CN113671403B (zh) 锂电池soc末端平滑方法及装置、锂电池
CN110832730A (zh) 用于管理充电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CN113933722A (zh) 电池电量soc误判的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31187A (zh) 电池容量修正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CN117293979B (zh) 电池均衡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JP6062919B2 (ja) 電気化学バッテリを最適に充電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6736127B (zh) 一种应对温度变化的电池剩余电量百分比预测方法及装置
US20220407339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control apparatus, power storage device control system, and power storage device control method
CN110286328B (zh) 电池包仿真功率输入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1487541B (zh) 判断电量状态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WO2022198414A1 (zh) 一种电池、用电装置、电池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6252682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健康度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JP7169917B2 (ja) 二次電池の制御装置及び二次電池の制御方法
CN117517986A (zh) 电量计参数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stage day

Correct: 2023.04.04

False: 2023.03.28

Number: 23-01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9

Correction item: PCT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to national stage day

Correct: 2023.04.04

False: 2023.03.28

Number: 23-01

Volum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