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1981A -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1981A
CN116231981A CN202310013419.XA CN202310013419A CN116231981A CN 116231981 A CN116231981 A CN 116231981A CN 202310013419 A CN202310013419 A CN 202310013419A CN 116231981 A CN116231981 A CN 116231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wer device
base
sea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34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德俊
刘涛
刘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0134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1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1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35Wound windings
    • H02K15/0442Loop windings
    • H02K15/045Form wound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 Wi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包括位于基座上的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绕线旋转机构、微调机构、治具驱动旋转机构、扯线缠线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基座为近U形结构,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板上,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的滑动板上,所述微调机构固定在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主轴旋转杆上,所述治具驱动旋转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微调机构的下方,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扯线缠线机构相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面上。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解决了因VCM线圈体积小而造成的VCM线圈绕线精度低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绕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功能增多,移动智能设备内部组件的体积减小、安装精度的要求增高。VCM线圈作为镜头调焦的驱动器经常运用在移动智能设备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VCM线圈的制作过程中绕线是关键步骤之一,而绕线过程的关键就是对绕线精度的控制,传统的VCM线圈绕制,一是采用手工操作,效率低、精度差,二是采用模具装夹进行机械化生产,但是由于VCM线圈体积很小,模具的结构设计相应小型化,装配时难以做到定位准确,产品品质受工人熟练度影响。为了适应VCM线圈的尺寸并提高VCM线圈绕线精度,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VCM线圈绕线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因VCM线圈体积很小而造成的VCM线圈绕线精度低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包括位于基座上的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绕线旋转机构、微调机构、治具驱动旋转机构、扯线缠线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基座为近U形结构,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板上,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的滑动板上,所述微调机构固定在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主轴旋转杆上,所述治具驱动旋转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微调机构的下方,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扯线缠线机构相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包括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包括支撑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所述支撑杆设有至少两个且均与所述基座的一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依次设置且均与所述基座的一侧板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旋转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联轴器与滚珠丝杆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上的螺母套与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基座之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的水平长孔通过连接座与第一光电传感器连接,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一侧面上设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隙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绕线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动力装置、滚珠花键、主轴旋转杆和副轴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装置通过安装架与所述基座水平连接,所述滚珠花键平行设置在所述主轴旋转杆的下方,所述副轴旋转杆与所述主轴旋转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主轴旋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主轴旋转杆远离所述副轴旋转杆的一端与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主轴旋转杆靠近所述副轴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微调机构连接,所述副轴旋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副轴旋转杆靠近所述主轴旋转杆的一端与第二同步轮连接,所述滚珠花键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基座的两侧板,所述滚珠花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滚珠花键的另一端通过花键套与所述滑动板旋转连接,所述滚珠花键上设有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轮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轮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同步轮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轮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均通过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绕线治具头、调整块和治具座,所述绕线治具头与所述主轴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绕线治具头远离所述主轴旋转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所述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上设有所述治具座,所述连接槽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与一个固定块固定连接,4个所述固定块上均设有调节螺丝,位于所述连接槽两侧的两个固定块上的调节螺丝分别与所述调整块的两侧连接,位于所述连接槽顶部和底部的两个固定块上的调节螺丝分别与所述治具座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治具座的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治具驱动旋转机构包括升降动力装置座、第一升降动力装置、安装板、第三旋转动力装置和治具旋转座,所述升降动力装置座与所述基座的底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动力装置座上设有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上的升降限位柱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的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治具旋转座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面的底面设有与所述治具旋转座连接的所述第三旋转动力装置,所述治具旋转座的中部带插槽的凸柱,所述治具旋转座上设有沿其半径方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隙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风枪固定块、热风枪安装平板、平移动力装置和热风枪,所述热风枪固定块竖直固定在所述机座的端面上,所述热风枪固定块的顶部设有所述热风枪安装平板,所述热风枪安装平板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固定座和滑动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所述平移动力装置,所述平移动力装置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热风枪安装平板上的直线导轨内,所述滑动座上设有所述热风枪。
优选的,所述扯线缠线机构包括L形安装座、多位置安装气缸、左右气缸安装板、滑台气缸和废线套筒安装块,所述L形安装座的竖直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L形安装座的水平部上设有多位置安装气缸和位于导轨上的所述左右气缸安装板,所述导轨和所述多位置安装气缸均与所述L形安装板的折边垂直,所述多位置安装气缸所述多位置安装气缸与所述左右气缸安装板连接,所述左右气缸安装板的侧面上固定有所述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与所述L形安装板的折边平行,所述滑台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连接,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的水平板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废线盒,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的水平板的底面与第二升降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的水平板的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导向筒和第二限位柱,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废线盒上的斜板连接,所述斜板的高度从靠近所述废线盒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废线盒的一端逐渐增高,所述导向筒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连接的废线缠线柱,所述第二限位柱靠近所述绕线旋转机构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柱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装置为高惯量伺服电机,所述第三旋转动力装置为旋转步进电机,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为CD轴气缸。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绕线治具头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螺丝为圆头螺丝。
优选的,所述平移动力装置为笔形气缸,所述热风枪与所述滑动座之间设有隔热套,所述热风枪的热风枪头为方形。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利用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绕线旋转机构、扯线缠线机构、加热机构、治具驱动旋转机构和微调机构的配合使用,实现VCM线圈的自动化绕线,解决了因VCM线圈体积小而造成的VCM线圈绕线精度低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绕线旋转机构中绕线旋转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微调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治具驱动旋转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加热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扯线缠线机构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中绕线治具头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2、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01、支撑杆;202、第一固定板;203、第二固定板;204、滑动板;205、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6、联轴器;207、滚珠丝杆;208、连接杆;209、第一光电传感器;210、遮光板;3、绕线旋转机构;301、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2、滚珠花键;303、主轴旋转杆;304、副轴旋转杆;305、第一同步轮;306、第二同步轮;307、第一驱动轮;308、第二驱动轮;309、皮带;4、微调机构;401、绕线治具头;402、调整块;403、治具座;404、连接槽;405、固定块;406、调节螺丝;407、第一限位杆;5、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01、升降动力装置座;502、第一升降动力装置;503、安装板;504、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5、治具旋转座;506、升降限位柱;507、第二光电传感器;508、插槽;509、通槽;6、加热机构;601、热风枪固定块;602、热风枪安装平板;603、平移动力装置;604、热风枪;7、扯线缠线机构;701、L形安装座;702、多位置安装气缸;703、左右气缸安装板;704、滑台气缸;705、废线套筒安装块;706、废线盒;707、第二升降动力装置;708、导向筒;709、第二限位柱;710、废线缠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包括位于基座1上的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绕线旋转机构3、微调机构4、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扯线缠线机构7和加热机构6。基座1为近U形结构,方便对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绕线旋转机构3、微调机构4、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扯线缠线机构7和加热机构6的位置排布。基座1上设有用于与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绕线旋转机构3、微调机构4、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扯线缠线机构7和加热机构6连接多个牙孔,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绕线旋转机构3、微调机构4、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扯线缠线机构7和加热机构6上设有与牙孔对应设置的安装长孔,安装长孔方便对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绕线旋转机构3、微调机构4、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扯线缠线机构7和加热机构6进行位置上的调整。基座1的底部设计安装有销钉孔位用于定位,基座1采用球墨铸件加工而成,先加入热处理工艺达到一定的硬度,再烤漆使其表面更美观。
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固定在基座1的一侧板的外侧,绕线旋转机构3的一端固定在基座1的另一侧板上,绕线旋转机构3的另一端固定在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的滑动板204上,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能够使绕线旋转机构3的两端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使微调机构4上的VCM骨架治具前后运动,送达指定绕线区域。微调机构4固定在绕线旋转机构3的主轴旋转杆303上,微调机构4能够对VCM骨架治具的位置进行精密调整,保证VCM线圈绕线精度。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固定在基座1的底板上且位于微调机构4的下方,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能够为治具的旋转提供动力。加热机构6和扯线缠线机构7相邻设置在基座1的一端面上,加热机构6用于产品在绕线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加热,扯线缠线机构7用于将出线给扯断和缠废线。
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包括水平支架,水平支架包括支撑杆201、第一固定板202、第二固定板203和滑动板204,支撑杆201设有至少两个且均与基座1的一侧板垂直连接。第一固定板202、第二固定板203和滑动板204依次设置且均与基座1的一侧板平行,第一固定板202和第二固定板203均与支撑杆201固定连接,滑动板204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203和基座1之间的支撑杆201上。第一固定板202上设有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为伺服电机,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通过第二固定板203上的联轴器206与滚珠丝杆207连接,滚珠丝杆207的另一端与基座1旋转连接,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能够带动滚珠丝杆207旋转。滚珠丝杆207上的螺母套与滑动板204连接,滚珠丝杆207能够为滑动板204在支撑杆201上的往复移动提供动力。第二固定板203和基座1之间固定有连接杆208,连接杆208的水平长孔通过连接座与第一光电传感器209连接,滑动板204靠近第一光电传感器209的一侧面上设有遮光板210,遮光板210与第一光电传感器209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隙结构相匹配。光电传感器作为运动的原点,当遮光板210随着滑动板204的运动而移动到第一光电传感器209处时,接收器因遮光板210的遮挡而接受不到发射器发射的光后将此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依此判断滑动板204和绕线旋转机构3处于运动的原点位置,此时方便确定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的旋转量以实现滑动板204和绕线旋转机构3移动距离的精密控制。
绕线旋转机构3包括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滚珠花键302、主轴旋转杆303和副轴旋转杆304,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通过安装架与基座1水平连接,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为高惯量伺服电机。滚珠花键302平行设置在主轴旋转杆303的下方,副轴旋转杆304与主轴旋转杆30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主轴旋转杆303转动连接在滑动板204上,具体地可以是滑动板204上设置主轴滑动套,主轴滑动套里面安装有精密角接触轴承,精密角接触轴承内圈安装有主轴旋转杆303。主轴旋转杆303远离副轴旋转杆304的一端与第一同步轮305连接,主轴旋转杆303靠近副轴旋转杆304的一端与微调机构4连接。副轴旋转杆304转动连接在基座1上,副轴旋转杆304靠近主轴旋转杆303的一端与第二同步轮306连接。第一同步轮305和第二同步轮306均采用锁紧螺母进行压紧,防止跑偏。滚珠花键302的两端分别穿过基座1的两侧板,滚珠花键302的一端与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的输出轴连接,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能够带动滚珠花键302进行旋转。滚珠花键302的另一端通过花键套与滑动板204旋转连接,花键套能够使得滑动板204在滚珠花键302的花键轴上进行滑动。滚珠花键302上设有第一驱动轮307和第二驱动轮308,第一驱动轮307对应设置在第一同步轮305的下方,第二驱动轮308对应设置在第二同步轮306的下方,第一驱动轮307和第二驱动轮308能够随着滚珠花键302的旋转而旋转。第一驱动轮307与第一同步轮305之间、第二驱动轮308与第二同步轮306之间均通过皮带309连接,皮带309能够将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上的动力传递给第一同步轮305和第二同步轮306,进而使得第一同步轮305能够带动主轴旋转杆303旋转,第二同步轮306能够带动副轴旋转杆304旋转。
微调机构4包括绕线治具头401、调整块402和治具座403,绕线治具头401与主轴旋转杆303固定连接,绕线治具头401远离主轴旋转杆303的一端设有连接槽404,连接槽404内设有调整块402,调整块402能够在连接槽404内沿着连接槽404的长度方向移动。调整块402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上设有治具座403,治具座403能够沿着导向轨道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连接槽404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与一个固定块405固定连接,固定块405通过螺栓与绕线治具头401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固定块405的检修和更换。4个固定块405上均设有调节螺丝406,调节螺丝406为圆头螺丝,圆头螺丝能够减小对调整块402和治具座403的损伤。位于连接槽404两侧的两个固定块405上的调节螺丝406分别与调整块402的两侧连接,调整这两个调节螺丝406能够使调整块402移动进而改变调整块402在连接槽404上的位置。位于连接槽404顶部和底部的两个固定块405上的调节螺丝406分别与治具座403的顶部和底部连接,调整这两个调节螺丝406能够使治具移动进而改变治具座403在调整块402上的位置。综上,调整四个调节螺丝406能够改变治具座403上下左右的位置微调,进而实现对VCM骨架治具位置的精密调整。其中一个固定块405上设有第一限位杆407,第一限位杆407平行设置在治具座403的上方,第一限位杆407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用于对线材进行限位,将线材绕在某个特定位置的第一限位槽上后能够防止线材在绕制过程中发生跑偏,确保绕线过程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包括升降动力装置座501、第一升降动力装置502、安装板503、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4和治具旋转座505。升降动力装置座501与基座1的底板顶面固定连接,升降动力装置座501上设有第一升降动力装置502,第一升降动力装置502为CD轴气缸,第一升降动力装置502与安装板503连接,第一升降动力装置502能够带动安装板503进行升降运动。安装板503的一端与支撑座上的升降限位柱506连接,升降限位柱506能够对安装板503的升降高度进行限定。安装板503的另一端的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治具旋转座505和第二光电传感器507,安装板503的另一端面的底面设有与治具旋转座505连接的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4。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4为旋转步进电机,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4能够带动治具旋转座505进行旋转。治具旋转座505的中部带插槽508的凸柱,插槽508能够与VCM骨架治具插接,进而使得治具旋转座505能够带动VCM骨架治具进行旋转。治具旋转座505上设有沿其半径方向设置的通槽509,通槽509与第二光电传感器507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隙结构相匹配,通槽509与第二光电传感器507的配合使用能够实现对治具旋转座505的旋转圈数的检测,进而保证绕线圈数的准确性。
加热机构6包括热风枪固定块601、热风枪604安装平板602、平移动力装置603和热风枪604,热风枪固定块601竖直固定在机座的端面上。热风枪固定块601的顶部设有热风枪604安装平板602,热风枪604安装平板602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固定座和滑动座。固定座上设有平移动力装置603,平移动力装置603为笔形气缸,平移动力装置603与滑动座连接,平移动力装置603能够驱动滑动座进行往复移动。滑动座滑动设置在热风枪604安装平板602上的直线导轨内,直线导轨能够保证滑动座移动时的稳定性。滑动座上设有热风枪604,热风枪604与滑动座之间设有隔热套,隔热套能够防止滑动座发生烫伤而影响使用寿命。热风枪604的热风枪头为方形,方形的热风枪头能够使热风更集中。
扯线缠线机构7包括L形安装座701、多位置安装气缸702、左右气缸安装板703、滑台气缸704和废线套筒安装块705。L形安装座701的竖直部与基座1连接,L形安装座701的水平部上设有多位置安装气缸702和位于导轨上的左右气缸安装板703,导轨和多位置安装气缸702均与L形安装板503的折边垂直,多位置安装气缸702与左右气缸安装板703连接,多位置安装气缸702能够带动左右气缸安装板703在导轨上平稳往复移动。左右气缸安装板703的侧面上固定有滑台气缸704,滑台气缸704与L形安装板503的折边平行,滑台气缸704的伸缩杆末端与废线套筒安装块705连接,滑台气缸704能够促使废线套筒安装块705进行往复移动。废线套筒安装块705的水平板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废线盒706,废线套筒安装块705的水平板的底面与第二升降动力装置707连接,废线套筒安装块705的水平板的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导向筒708和第二限位柱709。导向筒708与废线盒706上的斜板连接,斜板的高度从靠近废线盒706的一端到远离废线盒706的一端逐渐增高,斜板能够将废线导向至废线盒706中。导向筒708内设有与第二升降动力装置707连接的废线缠线柱710,第二升降动力装置707能够带动废线缠线柱710进行升降,废线缠线柱710下降时,导向筒708能够将废线从废线缠线柱710上撸出,进而经斜板导向至废线盒706中。第二限位柱709靠近绕线旋转机构3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柱709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能够对线材进行限位,保证线材绕线时位置的稳定性和精准度。
使用时,将送线装置上的线头缠绕在废线缠线柱710上,将VCM骨架治具放置在微调机构4的治具座403上,然后利用4个调节螺丝406对VCM骨架治具进行位置的精密调整。启动治具前后运动机构2上的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使VCM骨架治具归位,当第一光电传感器209上的接收器接收不到发射器发射过来的光时即表示VCM骨架治具回到了初始位置,将线材从废线缠线柱710处引出并绕至VCM骨架治具的绕线区域,确定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的旋转量并启动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使VCM骨架治具与副轴旋转杆304抵接,以确保绕线过程中VCM骨架治具上的绕线区域的两端均具有遮挡物,进而防止绕线过程中出现脱线塌线的现象,启动绕线旋转机构3上的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或者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上的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4以驱动VCM骨架治具旋转进行绕线,绕线旋转机构3和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的配合使用能够方便对VCM骨架治具的多个面的进行绕线,其中绕线旋转机构3进行绕线时,第二旋转动力装置301控制VCM骨架治具的绕线速度,第一旋转动力装置205控制VCM骨架治具的水平移动速度,提高水平方向绕线时的精度,治具驱动旋转机构5进行绕线时,第三旋转动力装置504控制VCM骨架治具的绕线速度,第二光电传感器507确定绕线圈数,提高竖直方向绕线时的精度,绕线过程中启动加热机构6中的热风枪604对VCM骨架治具上的线材进行加热,线材整个过程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操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解决了因VCM线圈体积小而造成的VCM线圈绕线精度低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基座上的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绕线旋转机构、微调机构、治具驱动旋转机构、扯线缠线机构和加热机构,所述基座为近U形结构,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另一侧板上,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的滑动板上,所述微调机构固定在所述绕线旋转机构的主轴旋转杆上,所述治具驱动旋转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微调机构的下方,所述加热机构和所述扯线缠线机构相邻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前后运动机构包括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包括支撑杆、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所述支撑杆设有至少两个且均与所述基座的一侧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滑动板依次设置且均与所述基座的一侧板平行,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均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所述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旋转动力装置,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联轴器与滚珠丝杆连接,所述滚珠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基座旋转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上的螺母套与所述滑动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基座之间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的水平长孔通过连接座与第一光电传感器连接,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一侧面上设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与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隙结构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动力装置、滚珠花键、主轴旋转杆和副轴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装置通过安装架与所述基座水平连接,所述滚珠花键平行设置在所述主轴旋转杆的下方,所述副轴旋转杆与所述主轴旋转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主轴旋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主轴旋转杆远离所述副轴旋转杆的一端与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主轴旋转杆靠近所述副轴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微调机构连接,所述副轴旋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副轴旋转杆靠近所述主轴旋转杆的一端与第二同步轮连接,所述滚珠花键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基座的两侧板,所述滚珠花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滚珠花键的另一端通过花键套与所述滑动板旋转连接,所述滚珠花键上设有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轮的下方,所述第二驱动轮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二同步轮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一同步轮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之间均通过皮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绕线治具头、调整块和治具座,所述绕线治具头与所述主轴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绕线治具头远离所述主轴旋转杆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设有所述调整块,所述调整块上设有竖直设置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上设有所述治具座,所述连接槽的顶部、底部和两侧均与一个固定块固定连接,4个所述固定块上均设有调节螺丝,位于所述连接槽两侧的两个固定块上的调节螺丝分别与所述调整块的两侧连接,位于所述连接槽顶部和底部的两个固定块上的调节螺丝分别与所述治具座的顶部和底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平行设置在所述治具座的上方,所述第一限位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驱动旋转机构包括升降动力装置座、第一升降动力装置、安装板、第三旋转动力装置和治具旋转座,所述升降动力装置座与所述基座的底板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动力装置座上设有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上的升降限位柱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的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治具旋转座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面的底面设有与所述治具旋转座连接的所述第三旋转动力装置,所述治具旋转座的中部带插槽的凸柱,所述治具旋转座上设有沿其半径方向设置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间隙结构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热风枪固定块、热风枪安装平板、平移动力装置和热风枪,所述热风枪固定块竖直固定在所述机座的端面上,所述热风枪固定块的顶部设有所述热风枪安装平板,所述热风枪安装平板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固定座和滑动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所述平移动力装置,所述平移动力装置与所述滑动座连接,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热风枪安装平板上的直线导轨内,所述滑动座上设有所述热风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扯线缠线机构包括L形安装座、多位置安装气缸、左右气缸安装板、滑台气缸和废线套筒安装块,所述L形安装座的竖直部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L形安装座的水平部上设有多位置安装气缸和位于导轨上的所述左右气缸安装板,所述导轨和所述多位置安装气缸均与所述L形安装板的折边垂直,所述多位置安装气缸所述多位置安装气缸与所述左右气缸安装板连接,所述左右气缸安装板的侧面上固定有所述滑台气缸,所述滑台气缸与所述L形安装板的折边平行,所述滑台气缸的伸缩杆末端与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连接,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的水平板的一侧面上固定有废线盒,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的水平板的底面与第二升降动力装置连接,所述废线套筒安装块的水平板的顶面设有相邻设置的导向筒和第二限位柱,所述导向筒与所述废线盒上的斜板连接,所述斜板的高度从靠近所述废线盒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废线盒的一端逐渐增高,所述导向筒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升降动力装置连接的废线缠线柱,所述第二限位柱靠近所述绕线旋转机构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柱上设有沿其高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旋转动力装置为高惯量伺服电机,所述第三旋转动力装置为旋转步进电机,所述第一升降动力装置为CD轴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与所述绕线治具头可拆卸连接,所述调节螺丝为圆头螺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动力装置为笔形气缸,所述热风枪与所述滑动座之间设有隔热套,所述热风枪的热风枪头为方形。
CN202310013419.XA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Pending CN116231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3419.XA CN116231981A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3419.XA CN116231981A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981A true CN116231981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7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3419.XA Pending CN116231981A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198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4481A (zh) * 2023-10-28 2023-12-05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线方式绕阿尔法线圈的成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4481A (zh) * 2023-10-28 2023-12-05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线方式绕阿尔法线圈的成型装置
CN117174481B (zh) * 2023-10-28 2024-01-23 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储线方式绕阿尔法线圈的成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31981A (zh) 一种全自动vcm线圈绕线装置
CN210236721U (zh) 一种电缆收线装置
CN105372760B (zh) 一种基于继电器的光开关器件自动耦合及紫外固化系统
CN111323420A (zh) 一种用于微光学组件的自动化组装测试装置
CN210426544U (zh) 一种ccd视觉对位机构
CN109195336A (zh) 一种软性产品折弯联动机构
CN212682805U (zh) 一种柱塞打标检测机
CN112220143B (zh) 一种用于皮革绘图的自动绘图设备
CN115055832A (zh) 一种轮毂打标装置及打标方法
CN113172992A (zh) 网版调整机构和印刷机
CN110608722B (zh) 一种ccd视觉对位机构
CN208479759U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模组生产的聚焦设备
CN109273251B (zh) 一种电感线圈用半自动上料设备
CN112232238A (zh) 一种高精度人脸识别系统
CN110133327A (zh) 直线型紧缩场馈源自动切换系统及馈源切换方法
CN214984056U (zh) 网版调整机构和印刷机
CN219036101U (zh) 工业相机镜头连接装置
CN219975056U (zh) 一种单臂转盘式贴辅料机
CN220386887U (zh) 一种安防监控镜头生产用的镀膜装置
CN211546859U (zh) 一种自动缝纫机的纽扣上料装置
CN219384120U (zh) 一种软膜用高速转帖机构
CN211206280U (zh) 印刷电路板的钻孔镀铜缺陷检测机
CN219602905U (zh) 一种涡流纱线加工用收卷装置
CN219734782U (zh) 一种定格动画拍摄台
CN219194065U (zh) 一种可调节线圈大小的成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