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1938A - 连接组件和电机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和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1938A
CN116231938A CN202210467219.7A CN202210467219A CN116231938A CN 116231938 A CN116231938 A CN 116231938A CN 202210467219 A CN202210467219 A CN 202210467219A CN 116231938 A CN116231938 A CN 1162319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wire
wire fix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72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定旺
甘峰
李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Welling Wuhu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721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193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1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9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和电机,电机包括机壳、端盖、电路板和绕组,绕组和电路板设于机壳,且绕组与电路板电连接,端盖盖合在机壳上,机壳与端盖围合出安装口,端盖上设有围边,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插针,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插针插入第二壳体;连接线,设于第二壳体上,与插针相连;其中,第一壳体嵌设于电路板上,插针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与电路板相连,第二壳体设于安装口中。相较于焊接工艺,插接连接结构可以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且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工时,从而解决了焊接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和电机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12月06日、申请号为“202111479979.1”、发明名称为“连接组件和电机”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和电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机绕组需要人工焊接电源线,还需要设置导线夹,从而导致电机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焊接作业,以至于消耗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并且,人工焊接所消耗的时间也较长,进而导致成产周期的延长,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连接组件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连接组件。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机。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用于电机,电机包括机壳、端盖、电路板和绕组,绕组和电路板设于机壳,且绕组与电路板电连接,端盖盖合在机壳上,机壳与端盖围合出安装口,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插针,设于第一壳体上;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插针插入第二壳体;连接线,设于第二壳体上,与插针相连;其中,第一壳体嵌设于电路板上,插针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与电路板相连,第二壳体设于安装口中。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机的连接组件,其中电机中包括绕组,为满足电机的电连接需求,绕组需通过连接组件与外部供电电路或控制电路相连接,以通过供电信号控制电机工作。
对于该电连接需求,相关技术是在生产电机的过程中通过焊接完成绕组和外部线路的电连接。但在焊接过程中,多线焊接的对应线序难以把控,极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问题,导致电机失效,次品率居高不下。并且焊接过程中的焊料容易滴溅在电连接线束或电路板上,一方面会造成短路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后期电机工作振动过程中,脱落的焊料会在电机内部产生异响,增大了电机的工作噪声。另外,焊接作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且工艺时长较长,不利于电机的高效生产和低成本生产。
对此,本申请设置了一种可以通过插接满足电机上绕组的电连接需求的连接组件。具体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插针,第一壳体用于定位安装插针,插针的一端能够与电机中的绕组相连接。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壳体和连接线,第二壳体用于固定连接线,连接线定位安装在第一壳体上,连接线能够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对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后可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将第一壳体逐步靠近第二壳体的过程中,插针插入第一壳体,在完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后,插接在第二壳体上的插针与第二壳体上所固定的连接线相接,从而可以使电机外部的电信号可以经由连接线和插针传递至绕组中。对应地,在维护电机内部结构时,可以在解除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关系后,拔出第二壳体和连接线,以使插针由第二壳体内退除,以自由断开电连接。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连接电机内部用电结构的插针和第一壳体,并配合设置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以及在第二壳体内设置可同步连接插针的连接线。免去了焊接连接线和绕组的工艺步骤,具体将插针插入第二壳体,并将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相连接,即可完成连接线与绕组的电连接。相较于焊接工艺,插接连接结构可以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且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工时,从而解决了焊接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同时免去焊接工艺还解决了飞溅焊料所引起的电机故障、工作异响的技术问题。并且在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位置无误的情况下,即可保证连接线和绕组的连接线序准确无误,解决了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连接组件结构,实现电机的模块化设计,提升电机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另外,该结构可以通过解除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间的连接关系将连接线拆卸下来。而相关技术中焊接在绕组上的电源线无法在维护过程中拆下,会对维护操作带来干涉、遮挡等不利条件,并且焊接的电源线可能在维护过程中因拉拽而脱落。而本申请所提出的连接组件可通过拆下第二壳体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进而实现降低电机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电机还包括:绕组,设于腔体内,与电路板相连
电机还包括第三壳体和绕组。第三壳体为电机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支撑电机上的其他结构,还用于保护电机内部结构。第三壳体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绕组设置在第二腔体中。第三壳体上还形成有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三壳体外部空间的安装口,安装口的形状与连接组件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安装口内设置有与连接组件上的卡扣相适配的卡槽。装配过程中,将连接组件沿安装口的深度方向插入安装口即可完成连接。电机上还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设置在腔体内,且电路板与绕组相连接,插针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与电路板相连接,以使电信号可依次经由连接线、端子、插针、电路板传递至绕组中,以驱动绕组工作。
该插接方案不仅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焊接电源线所带来的前述系列问题,还实现了电机的模块化设计,使包含连接线的连接组件和第三壳体所限定的部分结构可以分体运输,并在现场完成装配。进而实现了优化电机结构,降低电机运输难度和运输成本,降低电机运输损坏概率的技术效果。
第三壳体包括:机壳,绕组设于机壳内;端盖,盖合于机壳的开口处,安装口位于机壳和端盖之间。
第三壳体包括机壳和端盖,绕组和电路板设置在机壳内,端盖则盖合在机壳的开口处,用于封堵机壳的开口。其中,绕组与机壳塑封一体成型,在将端盖扣合在机壳开口区域后,端盖和机壳围合限定出安装口,将连接组件嵌设在端盖和机壳间的安装口区域即可使连接组件与腔体内的电路板相连接。将第三壳体设置为分体的机壳和端盖,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三壳体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为维护或更换腔体内的结构提供便利条件。
其中,电路板和腔体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树脂,以避免电机出现短路、漏电等现象,从而提升电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中,机壳和端盖为回转体,具体呈柱状,安装口在该回转体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即连接组件由径向方向插入安装口。
第三壳体还包括:围边,与端盖相连,环绕端盖设置,部分围边位于连接组件的定位槽内。
端盖的边缘朝机壳所在方向翻转,以在端盖上形成环绕端盖的围边,端盖整体为回转体,因此围边呈环状。对应地,固线部上设置有两个环形的筋板,两个环形的筋板间形成了环形的限位槽,在完成连接组件和电路板的连接后,将端盖扣合在机壳上,并确保环形的围边嵌入两个筋板之间,即可将连接组件固定在第三壳体上,避免第三壳体在工作过程中因电机的振动产生错位甚至脱落的现象。进而实现优化第三壳体和连接组件间的配合连接结构,提升连接组件定位稳定性,降低电机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连接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还包括:端子,设于第二壳体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连接组件的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连接线上临近第一壳体的一端为连接线的前端,对应地,连接线上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为连接线的后端,连接线的后端用于连接电机外部的供电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电信号可在端子中传递。在此基础上,连接组件上还设置有端子,端子内部设置有插接空间,连接线的前端插接在该插接空间内。其中,在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时,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与第二壳体上的端子相接触,从而形成由连接线、端子、插针组成的电连接通路,外部供电结构所发出的电信号即可通过该电连接通路传递至绕组等用电结构上。通过设置端子一方面可以为安装连接线提供便利条件,降低杂乱的导线漏连错连的概率。另一方面,相较于插针与导线直接接触构成通路的技术方案来说,设置端子可以扩大有效接触面积,避免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无法通过有效接触形成通路。进而实现了优化连接组件电连接可靠性,降低连接组件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包括:收纳部,包括通孔以及与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槽;端子设于第一定位槽上,插入第二壳体的插针穿设于通孔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二壳体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每个连接线的前端均设置有一个端子,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壳体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第二壳体包括收纳部,收纳部用于将多个端子收纳在第一方向上,确保多个连接线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其中,收纳部内部形成有通孔和第一定位槽,通孔贯穿收纳部。多个第一定位槽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通孔和第一定位槽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该第二方向即端子和部分连接线在收纳部内部的延伸方向。装配过程中,依次将多个端子嵌入第一定位槽即可保证多个第一端子排列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线将插针对准收纳部上的通孔,其后拖动第二壳体靠近第一壳体,以使插针插入通孔,待第二壳体处于预定安装位置时,插入至通孔的插针与端子相接触,以形成通路。其中,端子可部分插入通孔,也可以设置在通孔背离第一壳体的开口处,对此本申请不作硬性限定,满足电连接需求即可。通过设置收纳部,实现了多个端子的精准定位,从而保证插接在第一壳体上的多个端子可以和与其相对应的插针相连接,保证多个端子在第一方向上的排列形式与多个插针在第一方向上的排列形式一致。进而实现优化多个端子的定位精度,提升绕组和连接线之间的连接精度和可靠性,降低电连接错连漏连的可能性,提升电机良品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还包括:锁定部,与收纳部相连接,用于将端子锁定在第一定位槽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还包括锁定部。具体地,锁定部设置在收纳部上,完成锁定部的连接后,锁定部能够将端子锁定在收纳部上。通过设置锁定部,使锁定部可以配合第一定位槽实现端子的精准定位,从而避免端子因振动、拉拽、碰撞等因素脱离收纳部。具体地,锁定部可以为压板结构,压板结构设置在第一定位槽上方,且压板结构能够与收纳部卡接。装配过程中,先将各端子放置在对应的第一定位槽内,其后将锁定部盖合在端子顶部,待锁定部卡接在收纳部上的预定安装位置后,锁定部能够将端子紧压在第一定位槽内,以使端子被装夹在第一定位槽和锁定部之间。进而实现提升端子装配精度和定位精度,提升电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电机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一固线部,与收纳部相连,包括第二定位槽;连接线设于第二定位槽上,用于将连接线的延伸方向固定在第二方向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一固线部。第一固线部与收纳部相连接,且第一固线部位于收纳部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一固线部用于承托与端子相邻的部分连接线。具体地,第一固线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的形状与连接线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且每个第一定位槽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同样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装配过程中,在完成端子在收纳部上的安装和锁定后,将连接线放置在其连接端子所对应的第二定位槽内,以完成该部分连接线的初定位。通过设置第一固线部,使多个连接线可以随端子一同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避免多个连接线在端子后侧杂乱无章的排布,防止多个连接线缠绕在一起。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壳体结构,提升连接线装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降低连接线装配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收纳部和第一固线部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收纳部和第一固线部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通过注塑成型第一固线部和收纳部。通过设置一体式的收纳部和第一固线部,一方面可以确保收纳部和第一固线部间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避免连接误差影响端子和连接线的定位。另一方面,一体式的收纳部和第一固线部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结构强度较高,在连接线被碰撞或拉拽时,第一固线部和收纳部折断的可能性较低。再一方面,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第一固线部和收纳部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并缩减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固线部,与第一固线部相连,连接线位于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第二固线部,第二固线部扣合在第一固线部顶部。具体地,在通过第二定位槽完成部分连接线的初定位后,将第二固线部扣合在第一固线部顶部,并将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固定在一起。从而使第二固线部可以将连接线紧压在第一定位槽内,以将上述部分连接线装夹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之间,即完成上述部分连接线的锁定,使该部分连接线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进而实现提升连接线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可拆卸连接。例如,可在第二固线部上设置朝第一固线部所在方向延伸的防脱钩,并在第一固线部的底面上设置对应的防脱槽,在将第二固线部压合在第一固线部上方后,防脱钩扣卡入防脱槽,以确保第二固线部能够紧压在连接线上。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可以为用户维护连接组件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当某一根连接线出现故障时,用户拆开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从而较为便利的完成导线的维护或更换。进而实现降低连接组件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定位柱,另一者上设有定位孔,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分别设置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上,且定位柱和和定位孔相对设置。装配过程中,需先将定位柱对准定位孔,其后将第二固线部下压至第一定位部上,在此过程中,定位柱逐步插入至定位孔内,直至第二固线部处于预定安装位置后固定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其中,可以设置一组定位柱和定位孔,还可以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之间设置多组定位柱和定位孔,对此该技术方案不作硬性限定,能够满足定位安装需求即可。通过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上相对设置定位柱和定位孔,可以为装配第二固线部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降低第二固线部错装概率,以提升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装配精度。同时,插接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可以低于平面方向上的冲击力,避免相连接的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因振动,撞击等因素错位,从而配合压合连接结构实现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全方位定位。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壳体结构,降低第二壳体装配难度,提升第二壳体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柔性连接部,连接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定位部,设于收纳部上,相连的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装夹在定位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柔性连接部和定位部。柔性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一固线部,另一端连接第二固线部。定位部设置在收纳部上,且凸出于收纳部的外表面。具体地,通过柔性连接部所连接的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可以相对翻转。即第一固线部具备展开状态和扣合状态,展开状态下第一固线部、柔性连接部和第二固线部能够平方在同一平面上。在该状态下,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对称设置,柔性连接部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之间。例如,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左右侧壁相对设置,柔性连接部位于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相邻的左右侧壁之间,该结构下将第二固线部以左右侧壁间的中线为轴对折即可将第二固线部扣合在第一固线部上。在另一种可选择的结构中,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前侧壁相对设置,或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后侧壁相对设置,柔性连接件位于两个前侧壁之间或位于两个后侧壁之间。该结构下,将第二固线部以前后侧壁间的中线为轴对折即可将第二固线部后壳在第一固线部上。
通过设置柔性连接部,可以将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连为一体,确保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配合连接关系,避免装配人员将两个第一固线部或两个第二固线部错装在一起。并且,在连接线出现故障时,掀开第二固线部后,柔性连接部可以避免第二固线部掉落或丢失,从而降低了连接组件的维护难度。另外,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第一固线部、柔性连接部和第二固线部,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壳体的工艺难度,缩减第二壳体的生产成本。
在此基础上,定位部设置在收纳部的左右两侧,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对应地,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上均设置有插槽,插槽形状与定位部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装配过程中,先将定位部下压在第一固线部的插槽上,其后翻转第二固线部,并将第二固线部上的插槽套设在定位部上方,其后固定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即可将定位部装夹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之间,以确保收纳部和固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定位误差影响电通路稳定性。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壳体结构,提升第二壳体装配精度,提升电连接可靠性,降低电机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还包括:多个第一挡板,设于第一固线部上,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第二挡板,设于第二固线部上,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错位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固线部的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第一固线部朝向第二固线部的表面,即第一固线部的扣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对应地,第二固线部朝向第一固线部的表面,即第二固线部的扣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挡板。其中,第一挡板为多个,多个第一挡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挡板同样为多个,多个第二挡板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多个第一挡板和多个第二挡板错位设置,也就是第一挡板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挡板间的间隔相对,同理第二挡板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挡板间的间隔相对,其中第一挡板和/或第二挡板与对侧的固线部相间隔。通过设置错位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一方面可以在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之间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插线槽,以便于将多个连接线收束在第一方向上。另一方面,错位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在第二收纳腔的端部减小连接线和固线部之间的间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避免插接在电机组件上的连接组件破坏电机的密封性。进而实现优化固线部结构,提升连接线收束可靠性,降低电机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连接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长度不同,也就是错位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不同,具体可选择第一隔板高于第二隔板。完成第一固线部和第二固线部的扣合连接后,高度较大的第一隔板插接在第二隔板的间隙中,并与第二固线部的扣合面相抵接。高度较小的第二隔板和第一固线部的扣合面之间即限定出可供连接线穿过的插线槽,以使多个连接线可以准确分布在第一方向上,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与连接线的尺寸相关联,可选择连接线与插线槽过盈配合,以提升防水防尘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还包括:托板,与第二壳体相连,第一壳体设于托板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组件还包括托板,托板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承托结构。具体地,第二壳体设于托板上,且部分托板朝第一壳体所在方向延伸。在完成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后,部分第一壳体搭靠在托板上方。在将第一壳体以及插针连接在电机中的电路板上,或将电路板压合在电机框架结构的过程中,下压力会传递至第一壳体上,以至于插针可能会在第二壳体的通孔中被折断,还有可能造成部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断裂的问题。对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托板,使下压力可以被托板抵御,避免下压力折断插针和壳体。进而实现了提升连接组件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电机良品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凹槽,部分第二壳体嵌设于凹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包括凹槽,凹槽的形状与第二壳体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连接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过程中,凹槽可以通过接触限制第二壳体的插入方向,以将第二壳体准确引导至预定安装位置上。进而实现降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难度,降低错连概率,提升电连接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一壳体朝向第二壳体的表面凹陷形成上述凹槽,部分插针位于凹槽内,凹槽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二壳体的前端宽度,将第二壳体的前端对准凹槽,并将插针对准通孔后,即可将第二壳体推动至预定安装位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电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组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提出了一种引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组件的电机。因此,该电机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组件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连接组件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其中,图1至图20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连接组件,110第一壳体,112卡槽,114凹槽,120插针,130第二壳体,132收纳部,1322通孔,1324第一定位槽,134第一固线部,1342第二定位槽,1344第一挡板,1346防脱槽,135第二固线部,1352第二挡板,1354防脱钩,136定位柱,137定位孔,138柔性连接部,139定位部,140连接线,150端子,160锁定部,170托板,200电机,210第三壳体,212机壳,214端盖,216安装口,220电路板,222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连接组件和电机。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13和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100,用于电机200,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插针120,设于第一壳体110上;第二壳体130,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连接,插针120插入第二壳体130;连接线140,设于第二壳体130上,与插针120相连。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机200的连接组件100,其中电机200中包括绕组222,为满足电机200的电连接需求,绕组222需通过连接组件100与外部供电电路或控制电路相连接,以通过供电信号控制电机200工作。
对于该电连接需求,相关技术是在生产电机200的过程中通过焊接完成绕组222和外部线路的电连接。但在焊接过程中,多线焊接的对应线序难以把控,极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问题,导致电机200失效,次品率居高不下。并且焊接过程中的焊料容易滴溅在电连接线140束或电路板220上,一方面会造成短路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后期电机200工作振动过程中,脱落的焊料会在电机200内部产生异响,增大了电机200的工作噪声。另外,焊接作业需要耗费大量人工成本,且工艺时长较长,不利于电机200的高效生产和低成本生产。
对此,本申请设置了一种可以通过插接满足电机200上绕组222的电连接需求的连接组件100。具体地,连接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插针120,第一壳体110用于定位安装插针120,插针120的一端能够与电机200中的绕组222相连接。连接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壳体130和连接线140,第二壳体130用于固定连接线140,连接线140定位安装在第一壳体110上,连接线140能够与外部电源相连接。其中,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对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后可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连接在一起。将第一壳体110逐步靠近第二壳体130的过程中,插针120插入第一壳体110,在完成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的连接后,插接在第二壳体130上的插针120与第二壳体130上所固定的连接线140相接,从而可以使电机200外部的电信号可以经由连接线140和插针120传递至绕组222中。对应地,在维护电机200内部结构时,可以在解除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的连接关系后,拔出第二壳体130和连接线140,以使插针120由第二壳体130内退除,以自由断开电连接。
由此可见,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连接电机200内部用电结构的插针120和第一壳体110,并配合设置与第一壳体110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壳体130以及在第二壳体130内设置可同步连接插针120的连接线140。免去了焊接连接线140和绕组222的工艺步骤,具体将插针120插入第二壳体130,并将第二壳体130和第一壳体110相连接,即可完成连接线140与绕组222的电连接。相较于焊接工艺,插接连接结构可以省去大量人力成本,且可以显著缩短生产工时,从而解决了焊接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同时免去焊接工艺还解决了飞溅焊料所引起的电机200故障、工作异响的技术问题。并且在保证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相对位置无误的情况下,即可保证连接线140和绕组222的连接线140序准确无误,解决了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焊漏焊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连接组件100结构,实现电机200的模块化设计,提升电机200生产效率和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
另外,该结构可以通过解除第二壳体130和第一壳体110间的连接关系将连接线140拆卸下来。而相关技术中焊接在绕组222上的电源线无法在维护过程中拆下,会对维护操作带来干涉、遮挡等不利条件,并且焊接的电源线可能在维护过程中因拉拽而脱落。而本申请所提出的连接组件100可通过拆下第二壳体130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进而实现降低电机200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还包括:端子150,设于第二壳体130上,连接线140的端部插接于端子150内,插入第二壳体130的插针120与端子150相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对连接组件100的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连接线140上临近第一壳体110的一端为连接线140的前端,对应地,连接线140上远离第一壳体110的一端为连接线140的后端,连接线140的后端用于连接电机200外部的供电电路以及控制电路,其中电信号可在端子150中传递。在此基础上,连接组件100上还设置有端子150,端子150内部设置有插接空间,连接线140的前端插接在该插接空间内。其中,在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连接在一起时,插入第二壳体130的插针120与第二壳体130上的端子150相接触,从而形成由连接线140、端子150、插针120组成的电连接通路,外部供电结构所发出的电信号即可通过该电连接通路传递至绕组222等用电结构上。通过设置端子150一方面可以为安装连接线140提供便利条件,降低杂乱的导线漏连错连的概率。另一方面,相较于插针120与导线直接接触构成通路的实施例来说,设置端子150可以扩大有效接触面积,避免插入第二壳体130的插针120无法通过有效接触形成通路。进而实现了优化连接组件100电连接可靠性,降低连接组件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端子150为多个,每个端子150上插接一个连接线140,多个端子150沿第一方向(附图4中a处示出)并排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端子150和连接线140的数目和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连接组件10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线140,在第一腔体的定位下,多个连接线140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第一方向为连接组件100的宽度方向。其中,每个连接线140的前端均设置有一个端子150,或端子150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插接空间,每个插接空间内插接一个连接线140。通过将多个连接线140并排设置,一方面可以为布线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压缩连接组件100的厚度,缩减连接组件100在电机200中所占用的空间,以减小电机200的尺寸。进而实现优化连接线140分布方式,为连接组件100和电机200的轻量化设计和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如图5、图6、图8和图1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包括:收纳部132,包括通孔1322以及与通孔1322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槽1324;端子150设于第一定位槽1324上,插入第二壳体130的插针120穿设于通孔1322中。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二壳体130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每个连接线140的前端均设置有一个端子150,在此基础上对第二壳体130的结构做出展开说明。具体地,第二壳体130包括收纳部132,收纳部132用于将多个端子150收纳在第一方向上,确保多个连接线140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其中,收纳部132内部形成有通孔1322和第一定位槽1324,通孔1322贯穿收纳部132。多个第一定位槽1324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通孔1322和第一定位槽1324在第二方向(附图4中b处示出)上延伸,该第二方向即端子150和部分连接线140在收纳部132内部的延伸方向。装配过程中,依次将多个端子150嵌入第一定位槽1324即可保证多个第一端子150排列在第一方向上。连接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的过程中,线将插针120对准收纳部132上的通孔1322,其后拖动第二壳体130靠近第一壳体110,以使插针120插入通孔1322,待第二壳体130处于预定安装位置时,插入至通孔1322的插针120与端子150相接触,以形成通路。其中,端子150可部分插入通孔1322,也可以设置在通孔1322背离第一壳体110的开口处,对此本申请不作硬性限定,满足电连接需求即可。通过设置收纳部132,实现了多个端子150的精准定位,从而保证插接在第一壳体110上的多个端子150可以和与其相对应的插针120相连接,保证多个端子150在第一方向上的排列形式与多个插针120在第一方向上的排列形式一致。进而实现优化多个端子150的定位精度,提升绕组222和连接线140之间的连接精度和可靠性,降低电连接错连漏连的可能性,提升电机200良品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4和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还包括:锁定部160,与收纳部132相连接,用于将端子150锁定在第一定位槽1324上。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还包括锁定部160。具体地,锁定部160设置在收纳部132上,完成锁定部160的连接后,锁定部160能够将端子150锁定在收纳部132上。通过设置锁定部160,使锁定部160可以配合第一定位槽1324实现端子150的精准定位,从而避免端子150因振动、拉拽、碰撞等因素脱离收纳部132。具体地,锁定部160可以为压板结构,压板结构设置在第一定位槽1324上方,且压板结构能够与收纳部132卡接。装配过程中,先将各端子150放置在对应的第一定位槽1324内,其后将锁定部160盖合在端子150顶部,待锁定部160卡接在收纳部132上的预定安装位置后,锁定部160能够将端子150紧压在第一定位槽1324内,以使端子150被装夹在第一定位槽1324和锁定部160之间。进而实现提升端子150装配精度和定位精度,提升电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电机2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中,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第一固线部134,与收纳部132相连,包括第二定位槽1342;连接线140设于第二定位槽1342上,用于将连接线140的延伸方向固定在第二方向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第一固线部134。第一固线部134与收纳部132相连接,且第一固线部134位于收纳部132背离第一壳体110的一侧。第一固线部134用于承托与端子150相邻的部分连接线140。具体地,第一固线部134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342,第二定位槽1342的形状与连接线140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且每个第一定位槽1324均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定位槽1342,第二定位槽1342同样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装配过程中,在完成端子150在收纳部132上的安装和锁定后,将连接线140放置在其连接端子150所对应的第二定位槽1342内,以完成该部分连接线140的初定位。通过设置第一固线部134,使多个连接线140可以随端子150一同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避免多个连接线140在端子150后侧杂乱无章的排布,防止多个连接线140缠绕在一起。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壳体130结构,提升连接线140装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降低连接线140装配难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收纳部132和第一固线部134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收纳部132和第一固线部134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可通过注塑成型第一固线部134和收纳部132。通过设置一体式的收纳部132和第一固线部134,一方面可以确保收纳部132和第一固线部134间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避免连接误差影响端子150和连接线140的定位。另一方面,一体式的收纳部132和第一固线部134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结构强度较高,在连接线140被碰撞或拉拽时,第一固线部134和收纳部132折断的可能性较低。再一方面,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备第一固线部134和收纳部132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并缩减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第二固线部135,与第一固线部134相连,连接线140位于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第二固线部135,第二固线部135扣合在第一固线部134顶部。具体地,在通过第二定位槽1342完成部分连接线140的初定位后,将第二固线部135扣合在第一固线部134顶部,并将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固定在一起。从而使第二固线部135可以将连接线140紧压在第一定位槽1324内,以将上述部分连接线140装夹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之间,即完成上述部分连接线140的锁定,使该部分连接线140均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进而实现提升连接线140定位精度和定位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可拆卸连接。例如,可在第二固线部135上设置朝第一固线部134所在方向延伸的防脱钩1354,并在第一固线部134的底面上设置对应的防脱槽1346,在将第二固线部135压合在第一固线部134上方后,防脱钩1354扣卡入防脱槽1346,以确保第二固线部135能够紧压在连接线140上。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可以为用户维护连接组件100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当某一根连接线140出现故障时,用户拆开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从而较为便利的完成导线的维护或更换。进而实现降低连接组件100维护难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定位柱136,另一者上设有定位孔137,定位柱136插接于定位孔137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定位柱136和定位孔137。定位柱136和定位孔137分别设置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上,且定位柱136和和定位孔137相对设置。装配过程中,需先将定位柱136对准定位孔137,其后将第二固线部135下压至第一定位部139上,在此过程中,定位柱136逐步插入至定位孔137内,直至第二固线部135处于预定安装位置后固定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其中,可以设置一组定位柱136和定位孔137,还可以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之间设置多组定位柱136和定位孔137,对此该实施例不作硬性限定,能够满足定位安装需求即可。通过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上相对设置定位柱136和定位孔137,可以为装配第二固线部135提供便利条件,从而降低第二固线部135错装概率,以提升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装配精度。同时,插接配合的定位柱136和定位孔137可以低于平面方向上的冲击力,避免相连接的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因振动,撞击等因素错位,从而配合压合连接结构实现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全方位定位。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壳体130结构,降低第二壳体130装配难度,提升第二壳体130结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柔性连接部138,连接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定位部139,设于收纳部132上,相连的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能够装夹在定位部139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柔性连接部138和定位部139。柔性连接部138的一端连接第一固线部134,另一端连接第二固线部135。定位部139设置在收纳部132上,且凸出于收纳部132的外表面。具体地,通过柔性连接部138所连接的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可以相对翻转。即第一固线部134具备展开状态和扣合状态,展开状态下第一固线部134、柔性连接部138和第二固线部135能够平方在同一平面上。在该状态下,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对称设置,柔性连接部138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之间。例如,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左右侧壁相对设置,柔性连接部138位于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相邻的左右侧壁之间,该结构下将第二固线部135以左右侧壁间的中线为轴对折即可将第二固线部135扣合在第一固线部134上。在另一种可选择的结构中,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前侧壁相对设置,或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后侧壁相对设置,柔性连接件位于两个前侧壁之间或位于两个后侧壁之间。该结构下,将第二固线部135以前后侧壁间的中线为轴对折即可将第二固线部135后壳在第一固线部134上。
通过设置柔性连接部138,可以将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连为一体,确保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配合连接关系,避免装配人员将两个第一固线部134或两个第二固线部135错装在一起。并且,在连接线140出现故障时,掀开第二固线部135后,柔性连接部138可以避免第二固线部135掉落或丢失,从而降低了连接组件100的维护难度。另外,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第一固线部134、柔性连接部138和第二固线部135,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壳体130的工艺难度,缩减第二壳体130的生产成本。
在此基础上,定位部139设置在收纳部132的左右两侧,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对应地,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上均设置有插槽,插槽形状与定位部139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装配过程中,先将定位部139下压在第一固线部134的插槽上,其后翻转第二固线部135,并将第二固线部135上的插槽套设在定位部139上方,其后固定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即可将定位部139装夹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之间,以确保收纳部132和固线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避免定位误差影响电通路稳定性。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壳体130结构,提升第二壳体130装配精度,提升电连接可靠性,降低电机2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8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0还包括:多个第一挡板1344,设于第一固线部134上,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多个第二挡板1352,设于第二固线部135上,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挡板1344和第二挡板1352错位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固线部的结构做出进一步限定。具体地,第一固线部134朝向第二固线部135的表面,即第一固线部134的扣合面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344。对应地,第二固线部135朝向第一固线部134的表面,即第二固线部135的扣合面上设置有第二挡板1352。其中,第一挡板1344为多个,多个第一挡板1344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二挡板1352同样为多个,多个第二挡板135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并且,在第一方向上,多个第一挡板1344和多个第二挡板1352错位设置,也就是第一挡板1344与两个相邻的第二挡板1352间的间隔相对,同理第二挡板1352与两个相邻的第一挡板1344间的间隔相对,其中第一挡板1344和/或第二挡板1352与对侧的固线部相间隔。通过设置错位的第一挡板1344和第二挡板1352,一方面可以在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之间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分布的插线槽,以便于将多个连接线140收束在第一方向上。另一方面,错位设置的第一挡板1344和第二挡板1352可以在第二收纳腔的端部减小连接线140和固线部之间的间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避免插接在电机200组件上的连接组件100破坏电机200的密封性。进而实现优化固线部结构,提升连接线140收束可靠性,降低电机2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连接组件10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长度不同,也就是错位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不同,具体可选择第一隔板高于第二隔板。完成第一固线部134和第二固线部135的扣合连接后,高度较大的第一隔板插接在第二隔板的间隙中,并与第二固线部135的扣合面相抵接。高度较小的第二隔板和第一固线部134的扣合面之间即限定出可供连接线140穿过的插线槽,以使多个连接线140可以准确分布在第一方向上,其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与连接线140的尺寸相关联,可选择连接线140与插线槽过盈配合,以提升防水防尘效果。
如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还包括:托板170,与第二壳体130相连,第一壳体110设于托板170顶部。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还包括托板170,托板170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的承托结构。具体地,第二壳体130设于托板170上,且部分托板170朝第一壳体110所在方向延伸。在完成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的连接后,部分第一壳体110搭靠在托板170上方。在将第一壳体110以及插针120连接在电机200中的电路板220上,或将电路板220压合在电机200框架结构的过程中,下压力会传递至第一壳体110上,以至于插针120可能会在第二壳体130的通孔1322中被折断,还有可能造成部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断裂的问题。对此,本申请通过设置托板170,使下压力可以被托板170抵御,避免下压力折断插针120和壳体。进而实现了提升连接组件100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电机200良品率的技术效果。
如图2和图9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凹槽114,部分第二壳体130嵌设于凹槽114内。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凹槽114,凹槽114的形状与第二壳体130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连接第二壳体130和第一壳体110的过程中,凹槽114可以通过接触限制第二壳体130的插入方向,以将第二壳体130准确引导至预定安装位置上。进而实现降低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30连接难度,降低错连概率,提升电连接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第一壳体110朝向第二壳体130的表面凹陷形成上述凹槽114,部分插针120位于凹槽114内,凹槽114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二壳体130的前端宽度,将第二壳体130的前端对准凹槽114,并将插针120对准通孔1322后,即可将第二壳体130推动至预定安装位置。
实施例四
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200,电机200包括:第三壳体210,包括腔体和安装口216;电路板220,设于腔体内;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100,第一壳体110嵌设于电路板220上,插针120远离第二壳体130的一端与电路板220相连,第二壳体130插接于安装口216中。
在该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引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100的电机200。因此,该电机200具备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100的优点,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100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电机200还包括:绕组222,设于腔体内,与电路板220相连。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电机200还包括第三壳体210和绕组222。第三壳体210为电机2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支撑电机200上的其他结构,还用于保护电机200内部结构。第三壳体210内部形成有第二腔体,绕组222设置在第二腔体中。第三壳体210上还形成有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三壳体210外部空间的安装口216,安装口216的形状与连接组件100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安装口216内设置有与连接组件100上的卡扣相适配的卡槽112。装配过程中,将连接组件100沿安装口216的深度方向插入安装口216即可完成连接。电机200上还设置有电路板220,电路板220设置在腔体内,且电路板220与绕组222相连接,插针120远离第二壳体130的一端与电路板220相连接,以使电信号可依次经由连接线140、端子150、插针120、电路板220传递至绕组222中,以驱动绕组222工作。
该插接方案不仅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焊接电源线所带来的前述系列问题,还实现了电机200的模块化设计,使包含连接线140的连接组件100和第二壳体130所限定的部分结构可以分体运输,并在现场完成装配。进而实现了优化电机200结构,降低电机200运输难度和运输成本,降低电机200运输损坏概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10包括:机壳212,绕组222设于机壳212内;端盖214,盖合于机壳212的开口处,安装口216位于机壳212和端盖21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10包括机壳212和端盖214,绕组222和电路板220设置在机壳212内,端盖214则盖合在机壳212的开口处,用于封堵机壳212的开口。其中,机壳212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槽,在将端盖214扣合在机壳212开口区域后,端盖214和该限位槽围合限定出安装口216,将连接组件100嵌设在端盖214和机壳212间的区域即可使连接组件100与腔体内的电路板220相连接。将第三壳体210设置为分体的机壳212和端盖214,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三壳体210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可以为维护或更换腔体内的结构提供便利条件。
其中,电路板220和腔体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绝缘树脂,以避免电机200出现短路、漏电等现象,从而提升电机2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中,机壳212和端盖214为回转体,具体呈柱状,安装口216在该回转体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即连接组件100由径向方向插入安装口216。
如图2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第三壳体210还包括:围边,与端盖214相连,环绕端盖214设置,部分围边位于连接组件100的定位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端盖214的边缘朝机壳212所在方向翻转,以在端盖214上形成环绕端盖214的围边,端盖214整体为回转体,因此围边呈环状。对应地,固线部上设置有两个环形的筋板,两个环形的筋板间形成了环形的定位槽,在完成连接组件100和电路板220的连接后,将端盖214扣合在机壳212上,并确保环形的围边嵌入两个筋板之间,即可将连接组件100固定在第三壳体210上,避免第三壳体210在工作过程中因电机200的振动产生错位甚至脱落的现象。进而实现优化第三壳体210和连接组件100间的配合连接结构,提升连接组件100定位稳定性,降低电机2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连接组件,用于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机壳、端盖、电路板和绕组,所述绕组和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机壳,且所述绕组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端盖盖合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与所述端盖围合出安装口,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壳体;
插针,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插针插入所述第二壳体;
连接线,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与所述插针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嵌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插针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安装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端子,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收纳部,包括通孔以及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端子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上,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插针插入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定部,与所述收纳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端子锁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
第一固线部,与所述收纳部相连,包括第二定位槽;
所述连接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槽上,用于将所述连接线的延伸方向固定在第二方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和所述第一固线部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
第二固线部,与所述第一固线部相连,所述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固线部和所述第二固线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线部和所述第二固线部的其中一者上设有定位柱,另一者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
柔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固线部和所述第二固线部;
定位部,设于所述收纳部上,相连的所述第一固线部和所述第二固线部装夹在所述定位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
多个第一挡板,设于所述第一固线部上,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
多个第二挡板,设于所述第二固线部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分布;
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错位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托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所述第一壳体设于所述托板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凹槽,部分所述第二壳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内。
13.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
CN202210467219.7A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Pending CN1162319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7219.7A CN116231938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9979.1A CN114094755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CN202210467219.7A CN116231938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9979.1A Division CN114094755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938A true CN116231938A (zh) 2023-06-06

Family

ID=803066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7219.7A Pending CN116231938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CN202111479979.1A Pending CN114094755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9979.1A Pending CN114094755A (zh) 2021-12-06 2021-12-06 连接组件和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623193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3191A1 (zh) * 2021-12-06 2023-06-15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和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68957B1 (ko) * 2013-06-20 2014-02-28 심익현 전기뇌관 각선용 컨넥터.
CN108933342A (zh) * 2017-05-26 2018-12-04 昆山宏致电子有限公司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及其板端连接器
JP2019030144A (ja) * 2017-07-31 2019-02-21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を備えたモータ
CN210628571U (zh) * 2019-11-05 2020-05-26 浙江捷仕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连接器
CN213027668U (zh) * 2020-09-30 2021-04-20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
CN112671148A (zh) * 2020-11-20 2021-04-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线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15008667U (zh) * 2021-07-23 2021-12-03 浙江快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反插连接器
CN216290485U (zh) * 2021-12-06 2022-04-12 威灵(芜湖)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连接组件和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94755A (zh) 2022-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085250A (ja) コネクタ構造体及び電動車両
CN116231938A (zh) 连接组件和电机
CN216290485U (zh) 连接组件和电机
CN216290483U (zh) 连接组件和电机
WO2023103191A1 (zh) 连接组件和电机
CN215497005U (zh) 熔断器组件和电池包
CN116231358A (zh) 连接器插头预装配件以及连接器插头
CN216290484U (zh) 电机
CN110429013B (zh) 一种电池包维修开关
CN211958036U (zh) 接插件、电池组件及电动自行车
CN108389984B (zh) 电池模组组件
CN116231939A (zh) 连接组件和电机
CN219553785U (zh) 电源安装装置
CN112928372A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7813840U (zh) 电控端盖和具有其的压缩机、电动汽车
CN216214273U (zh) 动力电池插座
CN220306905U (zh) 光伏组件用线盒
CN217936183U (zh) 一种电器盒
CN218005352U (zh) 集成面板及电池包
CN221176104U (zh) 端子罩及断路器
CN217589782U (zh) 一种高压箱
CN220963851U (zh) 一种航空插头
CN218473586U (zh) 控制器、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20605047U (zh) 防水连接器
CN220066205U (zh) 一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