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1932A -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1932A
CN116231932A CN202111462268.3A CN202111462268A CN116231932A CN 116231932 A CN116231932 A CN 116231932A CN 202111462268 A CN202111462268 A CN 202111462268A CN 116231932 A CN116231932 A CN 116231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tator
ventilating duct
air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622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喜勤
许勇
张培军
李广
刘永强
张盼盼
李世杰
李嘉宾
王文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Yongji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Yong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Yongji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Yongj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622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19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1919 priority patent/WO20230978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1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7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openings in the ca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mbient ai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H02K9/0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9/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having means for generating a flow of cooling medium with fans or impellers driven by the machine shaf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8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ing wholly within the machine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子支架、第一转盘和中心转轴,其中,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中心转轴布置于机壳内部,转子组件和第一转盘通过转子支架设置在中心转轴上,第一转盘位于中心转轴的非传动端;第一扇叶驱动机壳内部的气体由转子通风道、第一内侧腔体、角通风道和第二内侧腔体循环流动,以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第二扇叶驱动机壳外部的气体由第一进风口、轴向通风道、定子通风道和第一排风口循环流动,以形成外循环冷却风路;其中,外循环冷却风路与内循环冷却风路相互独立。该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能够对转子铁芯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是一种在转子上装有永磁材料的特殊电机,为保证电机内部清洁无故障,确保永磁材料性能的稳定性,电机通常采用全封闭式结构。
相对于开放式结构的电机(即开放式电机),全封闭式结构的电机(即全封闭式电机)的散热和冷却效率较低,在没有采取有效的散热措施的情况下,或是,虽有散热措施但散热效率不高的情况下,电机温度升高快,影响转子上永磁材料的磁性能,较高的温度也会引起永磁体磁性能的变化,造成永磁体重新充磁也不能复原的损失,继而影响到电机正常安全运行。
因此,如何提高全封闭式电机的散热能力,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能够对转子铁芯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全封闭式电机的散热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子支架、第一转盘和中心转轴,其中,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中心转轴布置于机壳内部,转子组件和第一转盘通过转子支架设置在中心转轴上,第一转盘位于中心转轴的非传动端;其中:
转子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转子通风道,机壳上设置有延轴向延伸的角通风道,机壳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内侧腔体,机壳与转子组件的第二端形成第二内侧腔体,第一转盘靠近转子组件的一侧具有第一扇叶,第一转盘在跟随中心转轴转动时,第一扇叶驱动机壳内部的气体由转子通风道、第一内侧腔体、角通风道和第二内侧腔体循环流动,以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
转子组件靠近机壳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定子通风道,转子支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通风道,机壳位于非传动端的部位设置有与定子通风道相连通的第一排风口和与轴向通风道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一转盘与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具有第二扇叶,第一转盘在跟随中心转轴转动时,第二扇叶驱动机壳外部的气体由第一进风口、轴向通风道、定子通风道和第一排风口循环流动,以形成外循环冷却风路;其中,外循环冷却风路与内循环冷却风路相互独立。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转子压圈和第二转子压圈,其中:
转子通风道包括设置于转子铁芯的外排通风道和内排通风道,外排通风道到中心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内排通风道到中心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第一转子压圈位于转子铁芯的一端,并设置有与内排通风道位置对应的第一通过孔;
第一挡板套设在第一转子压圈的径向外侧,且位于外排通风道的端口外,第一挡板靠近转子铁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通过孔连通;
第一扇叶的吸气侧对准第一通过孔;
第二转子压圈位于转子铁芯的另一端,并设置有与内排通风道位置对应的第二通过孔;
第二挡板套设在第二转子压圈的径向外侧,且位于外排通风道的端口外,第二挡板靠近转子铁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二通过孔连通。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外排通风道数量为多个,多个外排通风道绕中心转轴径向依次排布;一个第一通过孔与一个或多个内排通风道连通。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内排通风道数量为多个,多个内排通风道绕中心转轴径向依次排布,一个第二通过孔与一个或多个内排通风道连通。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子压圈的一端与转子铁芯相抵,另一端为第一圆台结构,第一圆台结构的顶面和底面贯通开设有用于套设中心转轴的中心孔,第一通过孔开设在第一圆台结构的喇叭形侧壁上。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叶的径向内侧边为吸气侧,第一扇叶的径向外侧边为出气侧;
径向内侧边的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转盘连接的连接端、靠近转子组件的自由端,自由端到中心转轴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连接端到中心转轴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扇叶绕中心转轴依次排布。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子压圈的一端与转子铁芯相抵,另一端为第二圆台结构,第二圆台结构的顶面和底面贯通开设有用于套设中心转轴的中心孔,第二通过孔开设在第二圆台结构的喇叭形侧壁上。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压圈,其中,定子铁芯通过定子压圈固定在机壳中,定子通风道形成于定子铁芯与机壳之间。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定子压圈设置有轴向通风孔和周向通风孔,其中,轴向通风孔连通第一内侧腔体与角通风道或者连通第二内侧腔体与角通风道;周向通风孔连通定子通风道。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轴向通风孔和周向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且随机布置在定子压圈上或者交替布置在定子压圈上。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定子压圈还设置有径向通风孔,径向通风孔连通第一内侧腔体与轴向通风孔,或者径向通风孔连通第二内侧腔体与轴向通风孔。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径向通风孔与轴向通风孔呈十字交叉布置。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一个轴向通风孔与多个径向通风孔连通。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定子压圈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子压圈和第二定子压圈,第一定子压圈位于定子铁芯的一端,并与第一内侧腔体相对应,第二定子压圈位于定子铁芯的另一端,并与第二内侧腔体相对应。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盘与机壳之间形成连通第一进风口和轴向通风道的第一外侧腔体。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机壳上还设置有第二排风口,第二排风口与第一外侧腔体连通,且第二排风口的中心线与中心转轴的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进风口的中心线与中心转轴的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扇叶介于第一进风口与第二排风口之间。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机壳形成第一外侧腔体的部位为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中心转轴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转子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位于中心转轴的传动端,第二转盘与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外侧腔体,第二外侧腔体连通轴向通风道与定子通风道。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盘与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扇叶,第三扇叶具有连通定子通风道和轴向通风道的连接孔。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盘与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扇叶,第三扇叶与第四扇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轴向通风道的冷却风在第四扇叶的驱动下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冷却风汇合。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机壳形成第二外侧腔体的部位为第二端盖,第二端盖与中心转轴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
本发明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运行时,中心转轴在旋转过程中位于其上的第一转盘会跟随其转动。一方面,第一转盘的转动会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转动,第一扇叶驱动机壳内部的气体由转子通风道、第一内侧腔体、角通风道和第二内侧腔体循环的流动,以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另一方面,第二扇叶驱动机壳外部的气体由第一进风口、轴向通风道、定子通风道和第一排风口循环的流动,以形成外循环冷却风路。其中,外循环冷却风路与内循环冷却风路相互独立。上述过程中,内循环冷却风路机壳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外循环冷却风路将电机的热量排到外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内循环冷却风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外循环冷却风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压圈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压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压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子压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子支架的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子支架的侧视图。
其中,1为第二转盘、2为第一转盘、3为中心转轴、4为转子铁芯、5为转子支架、6为轴向通风道、7为第一端盖、8为第一进风口、9为第二排风口、10为第一轴承、11为第二端盖、12为第二进风口、13为机壳、14为定子通风道、15为第一排风口、16为第二轴承、17为第二定子压圈、18为第一定子压圈、19为十字交叉风路结构、20为第一内侧腔体、21为第二内侧腔体、22为机座、23为第二转子压圈、24为第一转子压圈、25为外排通风道、26为内排通风道、27为第二挡板、28为第一挡板、29为角通风道、30为永磁体、31为网罩、32为第一外侧腔体、33为第二外侧腔体、a为第一扇叶、b为第二扇叶、c为第三扇叶、d为第四扇叶、e为轴向通风孔、f为周向通风孔、g为径向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能够对转子铁芯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全封闭式电机的散热能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包括机壳13、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子支架5、第一转盘1和中心转轴3,其中,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中心转轴3布置于机壳13内部,转子组件和第一转盘1通过转子支架5设置在中心转轴3上,第一转盘1位于中心转轴3的非传动端;其中:
转子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转子通风道,机壳13上设置有延轴向延伸的角通风道29,机壳13与转子组件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内侧腔体20,机壳13与转子组件的第二端形成第二内侧腔体21,第一转盘1靠近转子组件的一侧具有第一扇叶a,第一转盘1在跟随中心转轴3转动时,第一扇叶a驱动机壳13内部的气体由转子通风道、第一内侧腔体20、角通风道29和第二内侧腔体21循环的流动,以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
转子组件靠近机壳13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定子通风道14,转子支架5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通风道6,机壳13位于非传动端的部位设置有与定子通风道14相连通的第一排风口15和与通风道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8,第一转盘1与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具有第二扇叶b,第一转盘1在跟随中心转轴3转动时,第二扇叶b驱动机壳13外部的气体由第一进风口8、轴向通风道6、定子通风道14和第一排风口15循环的流动,以形成外循环冷却风路;其中,外循环冷却风路与内循环冷却风路相互独立。
本发明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运行时,中心转轴3在旋转过程中位于其上的第一转盘1会跟随其转动。一方面,第一转盘1的转动会带动第一扇叶a和第二扇叶b转动,第一扇叶a驱动机壳13内部的气体由转子通风道、第一内侧腔体20、角通风道29和第二内侧腔体21循环的流动,以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另一方面,第二扇叶b驱动机壳13外部的气体由第一进风口8、轴向通风道6、定子通风道14和第一排风口15循环的流动,以形成外循环冷却风路。其中,外循环冷却风路与内循环冷却风路相互独立。上述过程中,内循环冷却风路机壳13内部进行散热,同时通过外循环冷却风路将电机的热量排到外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电机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转子通风道设置在转子组件上,以对转子组件的永磁体30散热。具体的,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4、第一挡板28、第二挡板27、第一转子压圈24和第二转子压圈23,转子通风道设置于转子铁芯4上。其中,该转子通风道可以为预制的孔,或者相邻部件形成的缝隙,例如转子铁芯4上错开布置永磁体30以形成转子通道。转子通风道的数量为至少一条,当为多条时,多条转子通风道随机布置,或者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布置。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子通风道包括设置于转子铁芯4的外排通风道25和内排通风道26,外排通风道25到中心转轴3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内排通风道26到中心转轴3的中心轴线的距离;第一转子压圈24位于转子铁芯4的一端,并设置有与内排通风道26位置对应的第一通过孔;第一挡板28套设在第一转子压圈24的径向外侧,且位于外排通风道25的端口外,第一挡板28靠近转子铁芯4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一通过孔连通;第一扇叶a的吸气侧对准第一通过孔的端口外;第二转子压圈23位于转子铁芯4的另一端,并设置有与内排通风道26位置对应的第二通过孔;第二挡板27套设在第二转子压圈23的径向外侧,且位于外排通风道25的端口外,第二挡板27靠近转子铁芯4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二通过孔连通。
第一转盘1跟随中心转轴3转动时,第一转盘1上的第一扇叶a的吸气侧在第一通过孔周围形成负压从而将外排通风道25和内排通风道26的冷却风抽吸至第一内侧腔体20,并输送至角通风道29,位于第二内侧腔体21的冷却风通过第二通过孔进入至外排通风道25和内排通风道26,如此循环此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
需要说明的是,外排通风道25数量为多个,多个外排通风道25绕中心转轴3径向依次排布;一个第一通过孔与一个或多个内排通风道26连通。内排通风道26数量为多个,多个内排通风道26绕中心转轴3径向依次排布,一个第二通过孔与一个或多个内排通风道26连通。
第一转子压圈24与转子铁芯4粘结或者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子压圈24的一端与转子铁芯4相抵,另一端为第一圆台结构,第一圆台结构的顶面和底面贯通开设有用于套设中心转轴3的中心孔,第一通过孔开设在第一圆台结构的喇叭形侧壁上。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叶a的径向内侧边为吸气侧,第一扇叶a的径向外侧边为出气侧;径向内侧边的两端分别为与第一转盘1连接的连接端、靠近转子组件的自由端,自由端到中心转轴3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连接端到中心转轴3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扇叶a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扇叶a绕中心转轴3依次排布。
第二转子压圈23与转子铁芯4粘结或者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子压圈23的一端与转子铁芯4相抵,另一端为第二圆台结构,第二圆台结构的顶面和底面贯通开设有用于套设中心转轴3的中心孔,第二通过孔开设在第二圆台结构的喇叭形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定子通风道14设置于定子组件与机壳13之间,其中,定子通风道14为定子组件的部分围成,或者定子通风道14为机壳13的部分围成,或者定子通风道14由定子组件的部分和机壳13的部分共同围成。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压圈,其中,定子铁芯通过定子压圈固定在机壳13中,定子通风道14形成于定子铁芯与机壳1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该定子通风道14为定子铁芯的部分围成,或者定子通风道14为机壳13的部分围成,或者定子通风道14由定子铁芯的部分和机壳13的部分共同围成。
其中,定子通风道14的数量为至少一条,当为多条时,多条定子通风道14随机布置,或者多条定子通风道14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布置。
上述定子通风道14直接与轴向通风道6连通,或者通过其他风道进行连通,例如通过在定子压圈上设置孔结构实现定子通风道14与轴向通风道6的连通。例如,定子压圈设置有周向通风孔f,其中,周向通风孔f连通定子通风道14。
进一步的,通过定子压圈还可实现内循环冷却风路和外循环冷却风路的独立进行。具体的,该定子压圈还设置有轴向通风孔e,该连通第一内侧腔体20与角通风道29或者连通第二内侧腔体21与角通风道29;定子压圈位于非传动端的部分上的轴向通风孔e用于连通第一内侧腔体20与角通风道29,定子压圈位于传动端的部分上的轴向通风孔e用于连通第二内侧腔体21与角通风道29。其中,轴向通风孔e与周向通风孔f相互隔离。
轴向通风孔e和周向通风孔f的数量为多个,且随机布置在定子压圈上或者交替布置在定子压圈上。周向通风孔f和轴向通风孔e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是要能够实现二者相互独立运行的结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轴向通风孔e直接与第一内侧腔体20连通或者第二内侧腔体21连通,或者间接与第一内侧腔体20连通或者第二内侧腔体21连通。间接的连通中,该定子压圈设置有径向通风孔g,径向通风孔g连通第一内侧腔体20与轴向通风孔e,或者径向通风孔g连通第二内侧腔体21与轴向通风孔e。
进一步,该径向通风孔g避开周向通风孔f进行布置,或者,该径向通风孔g穿过周向通风孔f与轴向通风孔e连通,且在穿过周向通风孔f时与周向通风孔f相独立,从而形成十字交叉风路结构19。
径向通风孔g与轴向通风孔e呈十字交叉布置。径向通风孔g为一个,或者多个。一个轴向通风孔e与多个径向通风孔g连通。当由第二内侧腔体21的冷却风经过多个径向通风孔g进入轴向通风孔e,形成汇流的作用。
从布置位置来说,定子压圈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子压圈18和第二定子压圈17,第一定子压圈18位于定子铁芯的一端,并与第一内侧腔体20相对应,第二定子压圈17位于定子铁芯的另一端,并与第二内侧腔体21相对应。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定子压圈18和第二定子压圈17为一体式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盘1与机壳13之间形成连通第一进风口8和轴向通风道6的第一外侧腔体32。通过设置第一外侧腔体32可以对机壳13的处于非传动端的部分进行冷却。为了避免进入杂质,该第一进风口8处设置有网罩31。
进一步的,机壳13上还设置有第二排风口9,第二排风口9与第一外侧腔体32连通,且第二排风口9的中心线与中心转轴3的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进风口8的中心线与中心转轴3的轴线的距离。经由第一进风口8进入第一外侧腔体32中的部分冷却风会经过第二排风口9排出,从而形成一个微型的外循环冷却风路。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扇叶b介于第一进风口8与第二排风口9之间,为微型的外循环冷却风路提供动力支持。当然,该第二扇叶b的中心线与中心转轴3的轴线的距离,还可大于第二排风口9的中心线与中心转轴3的轴线的距离。
机壳13形成第一外侧腔体32的部位为第一端盖7,第一端盖7与中心转轴3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10。可见,第一外侧腔体32的设置靠近第一轴承10,因此,能够对第一轴承10进行冷却。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转子支架5上还设置有第二转盘2,第二转盘2位于中心转轴3的传动端,第二转盘2与机壳13之间形成第二外侧腔体33,第二外侧腔体33连通轴向通风道6与定子通风道14。
第二转盘2与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扇叶c,第三扇叶c具有连通定子通风道14和轴向通风道6的连接孔。第三扇叶c能够将轴向通风道6中的冷却风通过第二外侧腔体33输送至定子通风道14,从而加快了外循环冷却风路的循环速度,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第二转盘2与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扇叶d,第三扇叶c与第四扇叶d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2,轴向通风道6的冷却风在第四扇叶d的驱动下与第二进风口12进入的冷却风汇合。
机壳13形成第二外侧腔体33的部位为第二端盖11,第二端盖11与中心转轴3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16。可见,第二外侧腔体33的设置靠近第二轴承16,因此,能够对第二轴承16进行冷却。
上述机壳13包括机座22、第一端盖7和第二端盖11,其中,第一端盖7位于机座22的非传动端,第二端盖11位于机座22的传动端。
实施例一
一种设有转子冷却的内外结合的全封闭电机自通风冷却结构,加快电机内部热传导,降低电机温升的同时,全封闭式结构能够确保电机内部清洁。在转子铁芯4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转盘1和第一转盘2,中心转轴3与转子铁芯4之间的转子支架5上设有通风道6,冷却风从电机非传动端的的第一端盖7第一进风口8进入,非传动端的第一端盖7的第一进风口8外设有网罩31,在第一转盘2第二扇叶b的作用下,一部分冷风从非传动端的的第一端盖7第二出风口9流出,带走非传动端的第一轴承10产生的热量;另一部分冷风流经转子转子支架5上的轴向通风道6,与电机传动端的第二端盖11上的第二进风口12流入的冷却风汇合,在第二转盘1第四扇叶d的作用下,带走传动端的第二轴承16的热量;经第二转盘1,在第二转盘1第三扇叶c的作用下,流经传动端的第二定子压圈17(周向通风孔f(内、外风路可独立运行的十字交叉风路结构19),进入定子铁芯13轴向通风道14,流出非传动端的第一定子压圈18周向通风孔f(内、外风路可独立运行的十字交叉风路结构19),最后从非传动端的的第一端盖7出风口15流出,形成电机外循环冷却风路。
在转子铁芯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转盘1和第一转盘2,非传动端的第一转盘2第一扇叶a产生的冷风流过电机非传动端的第一内侧腔体20,从非传动端的第一定子压圈18的四个角的轴向通风孔e(内、外风路可独立运行的十字交叉风路结构19)进入电机机座22的四个角通风道29,流经四个角通风道29后,再从电机传动端的第二定子压圈17四个角轴向通风孔e(内、外风路可独立运行的十字交叉风路结构19)流出,经过传动端的第二内侧腔体21,流进转子铁芯4(转子铁芯内装有永磁体30)上传动端的第二转子压圈23上的通风孔,风分两路,一路进入转子铁芯4的内排通风道26,从转子铁芯4上非传动端的第一转子压圈24上的通风孔流出,又流回非传动端的第一内侧腔体20;另一路风穿过传动端的永磁体第二挡板27内侧间隙进入转子铁芯的外排通风道25,又从非传动端的永磁体第一挡板28内侧间隙流出,通过转子铁芯4上非传动端的第一转子压圈24上的通风孔流出,又流回非传动端的内侧腔体24。往复循环,形成电机内循环冷却风路,加速内部热量交换,将电机内部的热量传递到机座22的四个角通风道29上散射出去。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转子支架、第一转盘和中心转轴,其中,所述定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中心转轴布置于所述机壳内部,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第一转盘通过所述转子支架设置在所述中心转轴上,所述第一转盘位于所述中心转轴的非传动端;其中:
所述转子组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转子通风道,所述机壳上设置有延轴向延伸的角通风道,所述机壳与所述转子组件的第一端形成第一内侧腔体,所述机壳与所述转子组件的第二端形成第二内侧腔体,所述第一转盘靠近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具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转盘在跟随所述中心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扇叶驱动所述机壳内部的气体由所述转子通风道、所述第一内侧腔体、所述角通风道和所述第二内侧腔体循环流动,以形成内循环冷却风路;
所述转子组件靠近所述机壳的部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定子通风道,所述转子支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轴向通风道,所述机壳位于非传动端的部位设置有与所述定子通风道相连通的第一排风口和与所述轴向通风道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具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一转盘在跟随所述中心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二扇叶驱动所述机壳外部的气体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轴向通风道、所述定子通风道和所述第一排风口循环流动,以形成外循环冷却风路;其中,所述外循环冷却风路与所述内循环冷却风路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转子压圈和第二转子压圈,其中:
所述转子通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外排通风道和内排通风道,所述外排通风道到所述中心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内排通风道到所述中心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所述第一转子压圈位于所述转子铁芯的一端,并设置有与所述内排通风道位置对应的第一通过孔;
所述第一挡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子压圈的径向外侧,且位于所述外排通风道的端口外,所述第一挡板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过孔连通;
所述第一扇叶的吸气侧对准所述第一通过孔;
所述第二转子压圈位于所述转子铁芯的另一端,并设置有与所述内排通风道位置对应的第二通过孔;
所述第二挡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子压圈的径向外侧,且位于所述外排通风道的端口外,所述第二挡板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通过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通风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外排通风道绕所述中心转轴径向依次排布;一个所述第一通过孔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内排通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排通风道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内排通风道绕所述中心转轴径向依次排布,一个所述第二通过孔与一个或多个所述内排通风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子压圈的一端与所述转子铁芯相抵,另一端为第一圆台结构,所述第一圆台结构的顶面和底面贯通开设有用于套设所述中心转轴的中心孔,所述第一通过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圆台结构的喇叭形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的径向内侧边为所述吸气侧,所述第一扇叶的径向外侧边为出气侧;
所述径向内侧边的两端分别为与所述第一转盘连接的连接端、靠近所述转子组件的自由端,所述自由端到所述中心转轴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端到所述中心转轴的转动中心轴线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扇叶绕所述中心转轴依次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子压圈的一端与所述转子铁芯相抵,另一端为第二圆台结构,所述第二圆台结构的顶面和底面贯通开设有用于套设所述中心转轴的中心孔,所述第二通过孔开设在所述第二圆台结构的喇叭形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压圈,其中,所述定子铁芯通过所述定子压圈固定在所述机壳中,所述定子通风道形成于所述定子铁芯与所述机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压圈设置有轴向通风孔和周向通风孔,其中,所述轴向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内侧腔体与所述角通风道或者连通所述第二内侧腔体与所述角通风道;所述周向通风孔连通所述定子通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通风孔和所述周向通风孔的数量为多个,且随机布置在所述定子压圈上或者交替布置在所述定子压圈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压圈还设置有径向通风孔,所述径向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一内侧腔体与所述轴向通风孔,或者所述径向通风孔连通所述第二内侧腔体与所述轴向通风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通风孔与所述轴向通风孔呈十字交叉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轴向通风孔与多个所述径向通风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压圈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定子压圈和第二定子压圈,所述第一定子压圈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内侧腔体相对应,所述第二定子压圈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内侧腔体相对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盘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轴向通风道的第一外侧腔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还设置有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二排风口与所述第一外侧腔体连通,且所述第二排风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心转轴的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中心线与所述中心转轴的轴线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介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排风口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形成所述第一外侧腔体的部位为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中心转轴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位于所述中心转轴的传动端,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第二外侧腔体,所述第二外侧腔体连通所述轴向通风道与所述定子通风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扇叶,所述第三扇叶具有连通所述定子通风道和所述轴向通风道的连接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转子组件相悖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扇叶,所述第三扇叶与所述第四扇叶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轴向通风道的冷却风在第四扇叶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冷却风汇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形成所述第二外侧腔体的部位为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与所述中心转轴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
CN202111462268.3A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Pending CN1162319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2268.3A CN116231932A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PCT/CN2021/141919 WO2023097845A1 (zh) 2021-12-02 2021-12-28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62268.3A CN116231932A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932A true CN116231932A (zh) 2023-06-06

Family

ID=8658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62268.3A Pending CN116231932A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1932A (zh)
WO (1) WO202309784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6800A (zh) * 2023-08-04 2023-09-05 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悬浮压缩机的保护装置及磁悬浮压缩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42466B (zh) * 2024-02-07 2024-04-16 南通大学 一种水冷式计算机散热设备
CN118017754B (zh) * 2024-04-08 2024-06-04 江苏利多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角转子离心机专用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3393A (en) * 1957-03-28 1959-02-10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Dual-ventilation hydrogen-cooled generators
US8736122B2 (en) * 2009-09-24 2014-05-27 Siemens Industry, Inc. Induction motor ventilated heat shield for bearings
CN102769356B (zh) * 2011-05-05 2014-10-15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冷却结构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及其空气冷却方法
CN202309380U (zh) * 2011-08-04 2012-07-04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扇全封闭双循环风冷电机结构
CN103166363A (zh) * 2013-01-31 2013-06-1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牵引电机的复合风冷结构
CN108808986B (zh) * 2016-03-17 2020-08-11 胜利油田顺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电动机
CN106655596B (zh) * 2016-11-21 2019-08-02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内外双循环的全封闭电机自通风冷却结构
CN113381530A (zh) * 2021-06-18 2021-09-1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全封闭双循环风冷电机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6800A (zh) * 2023-08-04 2023-09-05 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悬浮压缩机的保护装置及磁悬浮压缩机
CN116696800B (zh) * 2023-08-04 2023-10-20 鸿陆智能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悬浮压缩机的保护装置及磁悬浮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7845A1 (zh)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31932A (zh) 一种全封闭自通风式电机冷却结构
CN112260485B (zh) 一种双抽交互式高功率密度电机
JP2014033584A (ja) 回転電機の風冷構造
CN112117858A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电机
CN109904985A (zh) 一种内置散热的无铁芯盘式电机
WO2020098175A1 (zh) 一种电机
CN110768414A (zh) 一种永磁电机的冷却结构
CN108365703B (zh) 电机风冷叶轮、双风道电机以及电动车
JP4423271B2 (ja) 電動機
CN115800576B (zh) 一种带有高效率空水混合冷却系统的永磁电机
CN111628589B (zh) 旋转电机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112713716B (zh) 一种设有内外冷却风路的封闭式电机及电机机座
JP2013223291A (ja)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CN111917243A (zh) 一种自带双冷却风路结构的吊扇电机
CN112688491A (zh) 一种永磁电机高效率通风冷却系统
CN112524061A (zh) 送风装置和机电设备
CN116937892B (zh) 一种盘式电机风、液混合冷却装置
CN220421567U (zh) 一种中空轴散热电机
KR100319141B1 (ko) 냉각수단을 갖는 전동기
CN219960277U (zh) 一种电机
CN220067142U (zh) 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衣物处理设备
CN219691813U (zh) 一种冷却风扇及风冷式电动滚筒
JP7329721B1 (ja) 回転電機
CN114583871B (zh) 具有一级能效的电机壳体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