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8154A -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8154A
CN116198154A CN202310165562.0A CN202310165562A CN116198154A CN 116198154 A CN116198154 A CN 116198154A CN 202310165562 A CN202310165562 A CN 202310165562A CN 116198154 A CN116198154 A CN 116198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chamber
rock
rock wool
fiber
b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6556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仇志铭
闫富印
杨涛涛
马云飞
田庆国
李光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yuxing Energy Sav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yuxing Energy Sav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yuxing Energy Sav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yuxing Energy Saving And Thermal Insulation Technology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6556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8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8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8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40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 B29C70/50Shaping or impregnating by compression not applied for produc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e.g. prepregs, sheet moulding compounds [SMC] or cross moulding compounds [XM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2Panels; Plates; She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 Y02A30/244Structural elements or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rmal insulation using natural or recycled building materials, e.g. straw, wool, clay or used tir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涉及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的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岩棉纤维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投入岩棉纤维,在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向混合室中输送岩棉纤维的同时,粘结剂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粘结剂与岩棉纤维二者在混合室中混合形成湿棉毡;S2、旋风仓将湿棉毡抽送至铺装机中,铺装机将湿棉毡按照一定的厚度铺装成矩形的板体;S3、矩形板进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矩形板中的粘结剂固化;S4、烘干的板体进入切割机中,切割机将板体按照生产要求切割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岩纤维装饰薄板。本申请具有提高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岩纤维装饰薄板又称岩棉保温装饰板,是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材料,经高温熔融加工而成的无机纤维板。常见的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的生产方式为,操作人员根据一定比例拿取岩棉纤维与粘结剂,然后将粘结剂与岩棉纤维投入容器内搅拌均匀,容器与铺装机连通并向铺装机供料,铺装机将岩棉纤维与粘结剂的混合物铺装成板,铺装完成的板进入至烘干机中烘干,烘干后的板进入切割装置中进行切割,从而形成岩纤维装饰薄板。
由于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的岩棉纤维与粘结剂的比例一定,所以当容器内的混合物使用完成后,操作人员才能再次向容器内投入岩棉纤维以及粘结剂进行搅拌,当搅拌完成后再向铺装机中输送混合物,导致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过程间断,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岩纤维装饰薄板的生产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物料进入混合室混合形成湿棉毡:岩棉纤维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投入岩棉纤维,在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向混合室中输送岩棉纤维的同时,粘结剂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粘结剂与岩棉纤维二者在混合室中混合形成湿棉毡;
S2、将湿棉毡铺成板体:旋风仓将湿棉毡抽送至铺装机中,铺装机将湿棉毡按照一定的厚度铺装成矩形的板体;
S3、烘干板体:矩形板体进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矩形板体中的粘结剂固化;
S4、切割板体形成岩纤维装饰薄板:烘干的板体进入切割机中,切割机将板体按照生产要求切割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岩纤维装饰薄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将岩棉纤维以固定流量输送至混合室,同时粘结剂入料模块也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使混合室中的粘结剂与岩棉纤维保持一定的配比,混合室可以持续向铺装机中输送湿棉毡,从而可以连续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提高了岩纤维装饰薄板的生产效率。
可选的,根据铺装机每小时加工的湿棉毡的量,依照下述公式计算得出投入混合 室中岩棉纤维的流量以及粘结剂的流量: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铺装机每小时加工的湿棉毡的量发生变化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需要向混合室中投入粘结剂的流量,并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调整粘结剂入料模块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的流量;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需要向混合室中投入岩棉纤维的流量,并根据计算得出的数据调整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向混合室中输送岩棉纤维的流量。
可选的,投入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流量为1000kg/h,投入混合室中的粘结剂流量为300kg/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产过程中的岩棉纤维损耗率低、粘结剂损耗率低,减少了浪费原料的情况。
可选的,岩棉纤维长度为12.3mm-15.4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岩棉纤维为12.3mm-15.4mm时,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表结合强度方面的表现更优。
可选的,所述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包括定量给料器,定量给料器的出料口与混合室连通,定量给料器的入料口处设有开包机,开包机的出料口与定量给料器的进料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混合室内输送岩棉纤维时,首先将岩棉纤维投入开包机中,开包机将粘连的岩棉纤维打散,打散后的岩棉纤维进入定量给料器中,定量给料器以固定的流量向混合室内输送岩棉纤维。
可选的,所述粘结剂入料模块包括料罐,料罐上固定连通有一个输送管,输送管插接在混合室中,输送管上安装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均位于混合室中,且喷嘴的开口朝向进入混合室的岩棉纤维,输送管上安装有泵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向混合室内输送粘结剂时,泵体以固定的流量将料罐内的粘结剂输送至输送管中,喷嘴将输送管中的粘结剂雾化喷出,喷出的粘结剂扑打至岩棉纤维上,从而与岩棉纤维混合。
可选的,定量给料器与混合室之间设有打散机,定量给料器的出料口与打散机的进料口连接,打散机的出料口位于混合室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量给料器将岩棉纤维输送至打散机中,打散机对岩棉纤维进行进一步打散,减少进入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出现结块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岩棉纤维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输送岩棉纤维,粘结剂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输送粘结剂,可以连续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提高了岩纤维装饰薄板的生产效率;
2.岩棉纤维长度为12.3mm-15.4mm,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表结合强度方面的表现更优;
3.定量给料器将岩棉纤维输送至打散机中,打散机对岩棉纤维进行进一步打散,减少进入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出现结块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体现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试验例与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时使用的生产系统包括岩棉纤维入料模块以及粘结剂入料模块,岩棉纤维入料模块的一侧设有混合室,岩棉纤维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输送岩棉纤维,同时粘结剂入料模块也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输送粘结剂,粘结剂与岩棉纤维在混合室内混合,混合室的一侧设有旋风仓,旋风仓与混合室连通,旋风仓的出料口处设有铺装机,旋风仓将混合室中混合完成的岩棉纤维以及粘结剂的混合物输送至铺装机处进行铺装,铺装机的一侧依次设有烘干机以及切割装置,铺装完成的矩形板进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粘结剂固化,最后板体进入切割装置中切割成岩纤维装饰薄板。
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包括开包机、定量给料器以及打散机,压缩运输的岩棉纤维首先进入开包机中进行一次打散,打散后的岩棉纤维进入定量给料器中,定量给料器以固定的流量向打散机中输送岩棉纤维,岩棉纤维进入打散集中再次进行打散,打散后的岩棉纤维进入混合室中;粘结剂入料模块包括盛放粘结剂的料罐,料罐上设有刻度,料罐上固定连通有一个输送管,输送管插入混合室内,输送管上位于混合室的部分安装有多个喷嘴,喷嘴的开口朝向打散机的出料口,输送管上还安装有泵体,泵体以固定的流量将料罐中的粘结剂输送至混合室中。
参照图1,通过上述生产系统进行生产试验,试验原料为岩棉纤维以及粘结剂。
试验例1
S1、物料进入混合室混合形成湿棉毡:将岩棉纤维投入开包机中,岩棉纤维的长度为13.6mm,开包机对岩棉纤维进行初步打散,打散后的岩棉纤维进入定量给料器中,定量给料器以500kg/h的流量向打散机中输送岩棉纤维,打散机对岩棉纤维打散后抛送至混合室中;
在打散机向混合室中输送岩棉纤维的同时,泵体以120L/h的流量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喷嘴将粘结剂雾化喷出至混合室中,喷出的粘结剂与抛洒至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混合,形成湿棉毡;
S2、将湿棉毡铺成板体:旋风仓将湿棉毡抽送至铺装机中,铺装机将湿棉毡按照一定的厚度铺装成矩形的板体;
S3、烘干板体:矩形板进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矩形板中的粘结剂固化;
S4、切割板体形成岩纤维装饰薄板:烘干的板体进入切割机中,切割机将板体按照生产要求切割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岩纤维装饰薄板。
岩棉纤维以及粘结剂二者持续以固定的流量输送至混合室中,在岩棉纤维以及粘结剂进入混合室中两者即混合形成湿棉毡,使湿棉毡中岩棉纤维以及粘结剂的比例固定,混合室可以持续向铺装机中输送湿棉毡,从而使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的过程连续,提高了岩纤维装饰薄板的生产效率。
试验例2-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试验例2-7中生产岩纤维装饰薄板时向混合室内投入原料的流量不同,岩棉纤维长度也不同,详见表2。
表1试验例2-7的原料输送流量以及岩棉纤维长度
Figure SMS_3
性能检测试验
针对试验例1-7中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进行如下的性能检测,并针对试验例1-7中试验生产所产生的湿棉毡进行有机物占比检测。性能检测包括表观密度、吸水率、湿涨率、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以及实测密度,检测数据见表2。
1、表观密度
根据国标GB/T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表观密度。检测环境: 25℃。
2、吸水率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吸水率。检测环境: 25℃。
3、湿涨率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湿涨率。检测环境: 25℃。
4、抗折强度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抗折强度。检测环境: 25℃。
5、静曲强度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静曲强度。检测环境: 25℃。
6、弹性模量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弹性模量。检测环境: 25℃。
7、内结合强度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内结合强度。检测环境: 25℃。
8、吸水厚度膨胀率
根据国标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吸水厚度膨胀率。检测环境: 25℃。
9、实测密度
根据国标GB/T17657-2013《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密度。检测环境: 25℃。
10、湿棉毡有机物含量
在每个试验例中,在铺装机进料口处的湿棉毡中随机选取试样,对试样进行有机物占比检测,从而得到湿棉毡中有机物占比。检测环境:25℃。
表2性能检测数据表
Figure SMS_4
湿棉毡中的岩棉纤维为无机物,湿棉毡中的粘结剂为有机物,则湿棉毡中有机物的占比即为湿棉毡中的粘结剂占比,参照试验例1-7的湿棉毡中有机物占比数据,通过下列公式可以计算得出试验例1-7对应的岩棉纤维损耗率以及粘结剂损耗率,损耗率数据参见表3。
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1:粘结剂损耗率=1-(铺装机每小时铺装的湿棉毡量*湿棉毡中有机物占比)/每小时投入混合室中粘结剂的量;
其中铺装机每小时铺装的湿棉毡量由铺装机的显示器得到;
每小时投入混合室中的粘结剂的量为每小时料罐中粘结剂的减少量;
公式2:棉损耗率=1-<铺装机中每小时铺装的湿棉毡量*(100%-混合棉中有机物占比)/每小时投入混合室中岩棉纤维的量>
其中每小时投入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的量通过定量给料器的显示器得到。
以下结合表2提供的检测数据,详细说明本申请。
结合试验例1-3,结果发现,试验例2中的生产效率明显高于试验例1与试验例2
表3损耗率数据表
Figure SMS_5
以下结合表2和表3的数据,详细说明本申请。
结合试验例1-3,结果发现,试验例2的岩棉纤维损耗率以及粘结剂损耗率均低于试验例3,而试验例2的每小时成品产量明显高于试验例1的成品产量;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性能主要体现在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以及表结合强度这五个方面,试验例2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湿涨率、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表结合强度均优于试验例1与试验例3, 这说明实施例2中岩棉纤维投入流量以及粘结剂投入流量更适用于实际生产,且试验例2中岩棉纤维与粘结剂的配比更优。
结合试验例1以及试验例4-7,结果发现,试验例1、试验例5以及试验例6制得的岩纤维装饰薄板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表结合强度均优于试验例4以及试验例7,这说明当棉纤维长度为12.3mm-15.4mm时的岩纤维装饰薄板的抗折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以及表结合强度方面的表现更优,这说明棉纤维长度为12.3mm-15.4mm的棉纤维更适用于生产。
结合试验例1-7,结果发现,岩棉纤维损耗率均小于10%,粘结剂的损耗率均小于26%,湿棉毡中的有机物占比均小于7%。
根据上述试验例以及性能检测结果,最终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岩纤维装饰薄板的生产,包括:
S1、将岩棉纤维投入开包机中,岩棉纤维的长度为12.3mm-15.4mm,开包机对岩棉纤维进行初步打散,打散后的岩棉纤维进入定量给料器中,定量给料器以1000kg/h的流量向打散机中输送岩棉纤维,打散机对岩棉纤维打散后抛送至混合室中;
在打散机向混合室中输送岩棉纤维的同时,泵体以300L/h的流量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喷嘴将粘结剂雾化喷出至混合室中,喷出的粘结剂与抛洒至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混合,形成湿棉毡;
S2、旋风仓将湿棉毡抽送至铺装机中,铺装机将湿棉毡按照一定的厚度铺装成矩形的板体;
S3、矩形板进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矩形板中的粘结剂固化;
S4、烘干的板体进入切割机中,切割机将板体按照生产要求切割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岩纤维装饰薄板。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铺装机每小时加工的湿棉毡的量发生变化时,可参照下述公式对投入岩棉纤维的流量以及投入粘结剂的流量进行调整:
公式3:
Figure SMS_6
其中湿棉毡中的有机物占比为7%、粘结剂的损耗率为26%;
公式4:
Figure SMS_7
其中湿棉毡中的有机物占比为7%、岩棉纤维的损耗率为1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物料进入混合室混合形成湿棉毡:岩棉纤维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内投入岩棉纤维,在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向混合室中输送岩棉纤维的同时,粘结剂入料模块以固定流量向混合室中输送粘结剂,粘结剂与岩棉纤维二者在混合室中混合形成湿棉毡;S2、将湿棉毡铺成板体:旋风仓将湿棉毡抽送至铺装机中,铺装机将湿棉毡按照一定的厚度铺装成矩形的板体;S3、烘干板体:矩形板进入烘干机中进行烘干,使矩形板中的粘结剂固化;S4、切割板体形成岩纤维装饰薄板:烘干的板体进入切割机中,切割机将板体按照生产要求切割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岩纤维装饰薄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根据铺装机每小时加工的湿棉毡的量,依照下述公式计算得出投入混合室中岩棉纤维的流量以及粘结剂的流量:
Figure FDA00040957963700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投入混合室中的岩棉纤维流量为1000kg/h,投入混合室中的粘结剂流量为300kg/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岩棉纤维长度为12.3mm-15.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棉纤维入料模块包括定量给料器,定量给料器的出料口与混合室连通,定量给料器的入料口处设有开包机,开包机的出料口与定量给料器的进料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入料模块包括料罐,料罐上固定连通有一个输送管,输送管插接在混合室中,输送管上安装有多个喷嘴,多个喷嘴均位于混合室中,且喷嘴的开口朝向进入混合室的岩棉纤维,输送管上安装有泵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定量给料器与混合室之间设有打散机,定量给料器的出料口与打散机的进料口连接,打散机的出料口位于混合室中。
CN202310165562.0A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Pending CN116198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5562.0A CN116198154A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65562.0A CN116198154A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8154A true CN116198154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65562.0A Pending CN116198154A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815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590A (zh) * 2004-12-01 2006-06-0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立式固液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
CN102627439A (zh) * 2012-03-30 2012-08-08 刘汉军 一种环保性防火保温板及其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
CN205416416U (zh) * 2016-03-16 2016-08-03 常州塑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ft生产线
CN109562528A (zh) * 2016-08-05 2019-04-02 美国石膏公司 制造纤维增强混凝土板的连续方法
CN111516168A (zh) * 2020-04-28 2020-08-11 河南东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smc片状模塑料在线混合供料系统
CN211640409U (zh) * 2019-12-06 2020-10-09 卓冠(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水泥基颗粒混聚轻质复合板连续化生产的生产线装置
CN112342687A (zh) * 2020-10-12 2021-02-09 浙江中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岩棉再生处理方法
CN113896454A (zh) * 2021-11-18 2022-01-07 深圳市巴克风实业有限公司 无机纤维密度板材的制备方法
CN218028752U (zh) * 2022-08-19 2022-12-13 山东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棉复合板表层的浆料搅拌刮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81590A (zh) * 2004-12-01 2006-06-07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一种立式固液混合装置及混合方法
CN102627439A (zh) * 2012-03-30 2012-08-08 刘汉军 一种环保性防火保温板及其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
CN205416416U (zh) * 2016-03-16 2016-08-03 常州塑金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ft生产线
CN109562528A (zh) * 2016-08-05 2019-04-02 美国石膏公司 制造纤维增强混凝土板的连续方法
CN211640409U (zh) * 2019-12-06 2020-10-09 卓冠(江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水泥基颗粒混聚轻质复合板连续化生产的生产线装置
CN111516168A (zh) * 2020-04-28 2020-08-11 河南东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smc片状模塑料在线混合供料系统
CN112342687A (zh) * 2020-10-12 2021-02-09 浙江中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岩棉再生处理方法
CN113896454A (zh) * 2021-11-18 2022-01-07 深圳市巴克风实业有限公司 无机纤维密度板材的制备方法
CN218028752U (zh) * 2022-08-19 2022-12-13 山东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岩棉复合板表层的浆料搅拌刮浆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永强等: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 材料类》", 30 June 2002,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pages: 215 - 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8184B (zh) 无醛型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方法及生产装置
CN103085147B (zh) 超低甲醛释放量中高密度纤维板的制造方法
CN104894946B (zh) 高质量沥青混合料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CA2927100C (en) Air dispersion of mineral fibers in ceiling tile manufacture
CN206445921U (zh) 无醛型中密度纤维板的生产装置
CN101745965B (zh) 纤维板、制造纤维板的方法和设备及设备中的输送管或管式干燥器
EP2121533A1 (en) Graphite-mediated control of static electricity on fiberglass
US4432714A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mprising non-woven webs
CA1200666A (en) Building materials comprising non-woven webs
CN116198154A (zh)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工艺
US3337669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panels of mineral fibers
CN207983622U (zh) 一种纤维板喷胶混料系统
RU2542545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элемента, содержащего минеральное волокно, и элемент, изготовленный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GB2125450A (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US4435353A (en) Processes for forming building materials comprising non-woven webs
JPH05140462A (ja) 瀝青被覆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9523116U (zh) 一种岩纤维装饰薄板生产系统
CN204753311U (zh) 高质量沥青混合料生产设备
JP2527125B2 (ja) 無機繊維フェルトの製造方法
CN2920600Y (zh) 麦秸纤维外循环气流铺装机
CN115231896B (zh) 一种真空绝热板生产方法
CN209718037U (zh) 一种人造板铺装机尾部吸尘装置
KR19980702474A (ko) 복합 석고 보오드
JP4099056B2 (ja) ロックウール吹付工法
CN110303569A (zh) 一种密度板用植物纤维粘合剂施用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