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5818A -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5818A
CN116195818A CN202111446907.7A CN202111446907A CN116195818A CN 116195818 A CN116195818 A CN 116195818A CN 202111446907 A CN202111446907 A CN 202111446907A CN 116195818 A CN116195818 A CN 116195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watchband
boss
watch
surfac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469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469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58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5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5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所述表带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限位结构,所述卡钩和所述限位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扣的预设位置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心延伸的凸台;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所述限位结构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该装置结构通过限位结构与容纳空间内壁抵触定位,实现精准扣合,同时结合卡钩与凸台上下限位,使得连接结构稳固,不易晃动。

Description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表表带连接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手表表带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数为卡针与手表带上挖的孔进行固定和长度调节,但是由于孔距有一定距离,并未真正能将表带调至合适位置,且长时间佩戴后,表带上的孔易破裂,出现表带连接晃动,而一般的凸起卡槽结构虽然不会出现表带破裂情况,但是其连接结构很复杂,且扣合时扣位对位难,且表带长度调节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进行,过程繁琐。所以设计出一款表扣易对位扣合精准、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表带长度能实现无级调节的表带连接装置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实现表扣精准扣合,扣合时表扣易对位且表带连接装置结构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表带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扣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限位结构,所述卡钩和所述限位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
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扣的预设位置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心延伸的凸台;
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所述限位结构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通过在第一表扣上设置卡钩,在第二表扣上设置凸台,让所述卡钩和凸台进行卡合,将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进行扣合,进行Z方向上限位,同时,在所述第一表扣上还增设限位结构,在所述第二表扣上开设容纳空间,通过限位结构和容纳空间内壁相抵接,进行X、Y方向上的限位,且限位结构能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提供精准定位,使得卡钩和凸台易于集结合,将第一表扣稳固扣合于所述第二表扣上,从而实现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相互扣合或分离的过程中,所述卡钩抵接于所述凸台,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或分离。
通过对卡钩和/或凸台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扣合或分离的过程中,由于弹性材料具有一定程度可恢复的弹性形变,对所述第一表扣采用强压或强拆的力促使所述卡钩和/凸台产生形变,使得所述卡扣卡合或脱离所述凸台,完成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的连接或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以及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第四限位块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
通过将限位结构分成四个限位块,通过四个限位块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四个侧壁,实现X、Y方向上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第四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块,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还设有加强筋。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块将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进行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二连接块将所述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第四限位块连接形成一体,增强了所述限位结构的牢固性,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还设有加强筋,将所述限位结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所述限位结构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面抵接与所述凸台,引导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和/或,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二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过程中,所述第二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卡钩,以引导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靠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三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脱离过程中,所述第三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凸台,以引导所述卡钩退出所述凸台的扣合区域;
和/或,所述凸台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四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脱离过程中,所述第四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卡钩,以引导所述卡钩退出所述凸台的扣合区域。
为更好的利用材料弹性形变进行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之间扣合或脱离,在所述卡钩和凸台之间增设引导面使得所述卡钩和凸台在扣合或脱离过程中阻力更小,更便于所述卡钩进入或退出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凸台进行卡合或脱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表扣包括翻盖和扣座,所述翻盖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扣座,所述翻盖另一端通过卡凸结构固定于所述扣座的另一端,扣合时与所述扣座形成固定槽口,所述第二表带穿过所述固定槽口;
所述翻盖未扣合时,所述第二表带可在所述固定槽口内移动任意距离进行表带的无级调节;当调节完成时,所述翻盖与所述扣座卡接扣合,所述第二表扣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二表带。
当翻盖未扣合时,所述第二表扣能移动至所述第二表带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调节,翻盖地扣合,所述翻盖对所述第二表带进行挤压,从而增加所述第二表带和所述第二表扣之间地摩擦力,使得所述第二表扣固定于所述第二表带上更稳固,实现了表带地无级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座的内部底壁设有凸起结构。且所述翻盖与所述扣座卡接扣合时,所述翻盖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座的内部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表带的厚度。
通过在所述扣座内部底壁增设凸起结构,增大了所述第二表带和所述扣座之间的摩擦力,使所述第二表扣固定于所述第二表带时不易移动,同时所述翻盖扣合时,所述翻盖下端面与所述扣座内部底壁之间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表带厚度,形成过盈配合,进一步增大所述第二表带表面的正压力,形成更大的摩擦力,所述第二表扣与所述第二表带之间连接更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易效果在于,
1、通过采用卡钩凸台卡合以及限位结构和容纳空间内壁的结合,实现第一表扣与第二表扣扣合时对位准确,且该连接装置结构稳固,不易出现松动。
2、通过对卡钩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利用可恢复形变特性,实现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之间的强拆强扣,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3、通过对第二表扣拆分成翻盖与扣座,利用翻盖对第二表带进行挤压,形成较大摩擦力,阻止第二表带和第二表扣之间相对滑动,实现表带的无级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表带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表带连接装置的第一表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时图4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是同新型的表带连接装置的第二表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表带连接装置的第二表扣的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表带连接装置的第二表扣的扣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0-第一表扣,101-限位结构,1011-第一限位块,1012-第二限位块,1013-第三限位块,1014-第四限位块,102-卡钩,1021-第三引导面,1022-第一引导面,103-第一连接块,104第二连接块,105-加强筋,200第二表带,300-第二表扣,301-翻盖,3011-轴耳,3012-卡接部,3013-凸台,30131-第二引导面,30132-第四引导面,302-扣座,3021-轴孔,3022-凸起结构,3023-卡槽,303-容纳空间,400-第二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表带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表扣100、第二表扣300。所述第一表扣100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200,所述第二表扣300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400。
所述第一表扣100包括第一表扣主体以及位于第一表扣主体上的上的卡钩102和限位结构101。
所述第二表扣300的预设位置设有容纳空间303,所述容纳空间303的侧壁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303中心延伸的凸台3013。
在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扣合时,所述限位结构101置于所述容纳空间303,并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303的内壁,所述卡钩102卡接于所述凸台3013。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表扣100上设置所述限位结构101,在所述第二表扣300上设置所述容纳空间303,能够在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扣合的过程中使得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能够精确对准,提高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扣合的准确度。
通过限位结构101和容纳空间内壁相接触配合,实现X、Y方向上的限位,再结合卡钩102和凸台3013的抵接配合,实现Z方向上的限位,从而使得第一表扣100和第二表扣300连接时不易出现松动,结构稳固。本实施例中,X方向为表带长度上的方向,Y方向为表带宽度上的方向,Z方向为表带厚度上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卡钩102和凸台3013卡合示意图,卡钩102和/或凸台3013采用弹性材料,利用弹性材料的形变进行强行挤压扣合或脱离。在本实施例中,卡钩102数量为2个,用弹力塑胶制作,其成本低,在扣合或脱离过程中,通过对卡钩102的挤压变形进后进入容纳空间303,卡钩102恢复形变后与凸台3013卡合,进行Z方向上限位。可选地,卡钩102和/凸台3013可选用其它的弹性材料制作,满足扣合时能自发恢复形变与凸台3013集合即可。
通过对卡钩102或凸台3013采用弹性材料制作,使得第一表扣100和第二表扣扣合过程变得更简便,只需通过限位结构101与容纳空间303结合进行定位后,对第一表扣进行强压即可使卡钩102发生弹性形变与凸台3013进行卡合固定;脱下时只需要对第一表扣100使用向上的力促使卡钩102变形脱离凸台3013,即完成第一表扣100和第二表扣300的脱离,过程便捷,操作简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限位结构101包括第一限位块1011、第二限位块1012、第三限位块1013、第四限位块1014,通过四个限位块与容纳空间303内壁相抵触,进行X、Y方向上的限位,使得第一表扣100不会出现X、Y方向上的松动,结合图3所示的卡钩102与凸台3013结构,进行Z方向上的限位固定,使第一表扣100和第二表扣300连接稳固。
为进一步优化结构,本实施例中,在第一限位块1011和第二限位块11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块103,在第三限位块1013和第四限位块101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块104,并且第一连接块103和第二连接块104之间还设有加强筋105。通过第一连接块103和第二连接块104以及加强筋105,将整个限位结构101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大了X、Y方向上的受力程度,使得限位结构101不会轻易松动,结构更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使卡钩102更易进入容纳空间303与凸台3013卡合,在卡钩102和凸台3013之间设有引导面,在卡钩102远离第一表扣100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引导面1022,在凸台3013靠近第一表扣100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引导面301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面1022为斜面,第二引导面30131为圆弧面,在卡钩102进入容纳空间303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引导面1022和第二引导面30131的接触,使得卡钩102进入时所受阻力减小,扣合时所需外力减小,更好的保护表扣内部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能够仅在所述卡钩102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引导面1022,不在所述凸台3013上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面30131。在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扣合时,所述凸台3013抵接于所述第一引导面1022,随着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之间距离的减小,所述凸台3013相对于所述第一引导面1022滑动并引导所述卡钩102进入卡接于所述凸台3013。
同理的,为使卡钩102更易脱离凸台3013,在卡钩102靠近第一表扣100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引导面1021,在凸台3013远离第一表扣100主体的一侧设有第四引导面30132,本实施例中,第三引导面1021为圆弧面,第四引导面30132为斜面,在卡钩102脱离凸台3013过程中,通过第三引导面1021和第四引导面30132结合,使得卡钩102脱离凸台3013过程中,所受阻力减小,脱表扣时,所需外力更小,且对表扣内部结构提供一定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能够仅在所述卡钩102上设置所述第三引导面1021,不在所述凸台3013上设置所述第四引导面30132。在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脱离时,所述凸台3013抵接于所述第三引导面1021,伴随着所述第一表扣100和所述第二表扣300之间的距离增大,所述凸台3013相对于所述第三引导面1021滑动并引导所述卡钩102脱离所述凸台3013.
本实施例中,引导面可为斜面、圆弧面等,结构类型及组合不限,在增设引导面时,只需减小表扣扣合或脱离过程中的阻力,达到技术目的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8,第二表扣300包括翻盖301和扣座302,翻盖301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扣座302,翻盖301另一端通过卡凸结构固定于扣座302的另一端,扣合时与扣座302形成固定槽口,第二表带400穿过固定槽口;翻盖301未扣合时,第二表带400可在固定槽口内移动任意距离进行表带的无级调节直至适合佩戴者手腕粗细即可,当调节完成时,翻盖301与扣座302卡接扣合,第二表扣300固定于所述第二表带400上。
本实施例中,转动的连接结构为轴转动,在翻盖301一端设有两个轴耳3011,在扣座302上对应一端设有轴孔3021,通过轴耳3011与轴孔3021配合形成转动连接。在翻盖301的另一端设有卡接部3012,扣座302对应的另一端设有卡槽3023,通过卡接部3012和卡槽3023结合,进行翻盖301固定。该方式为本实施例优选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实现表带的无级调节,在任意位置对表带进固定。而在实施过程中,翻盖301也可以固定,在翻盖301上增设活动的按压的凸起挤压结构,亦可达到表带调节的目的。
在翻盖301扣合固定后,翻盖301底面与扣座302内底壁之间的距离应小于第二表带400的厚度,主要是为了翻盖301扣合,给第二表带400挤压时,提供更大的正压力,进而增强了第二表带400和第二表扣30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二表扣300固定在第二表带400面不易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加第二表扣300和第二表带400之间的摩擦力,在扣座302内底壁上增设凸起结构3022,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3022为表带长度方向上交错的长条凸起结构,但其表达形式不限于此,凸起结构3022可以为点状凸起,竖向长条凸起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手表及其佩戴组件,包括手表本体、第一表带200、第二表带400以及上述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表带连接装置,手表本体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表带200和第二表带400。
佩戴时,佩戴者可以先通过第二表扣300来调节表带长度,将翻盖301翻开,然后移动扣座302直至表带长度适合佩戴者手腕佩戴时,将翻盖301扣合与扣座302,固定第二表扣300在第二表带400上的位置,然后将第一表扣100上的限位结构101对准第二表扣300上的容纳空间303,用力按下第一表扣100,使得卡钩102形变进入容纳空间303与凸台3013卡接固定,即第一表带200和第二表带400连接完成。
脱下时,用力将所述第一表扣100向上拨起,使所述卡钩102发生形变,脱离所述凸台3013退出所述容纳空间303,即第一表带200与第二表带400脱开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限位结构,所述卡钩和所述限位结构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
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扣的预设位置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所述容纳空间中心延伸的凸台;
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所述限位结构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相互扣合或分离的过程中,所述卡钩抵接于所述凸台,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发生弹性形变,便于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或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以及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第四限位块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以对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在扣合时在平面内进行滑动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三限位块和所述第四限位块之间设有第二连接块,并且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之间还设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钩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面抵接与所述凸台,引导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和/或,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二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过程中,所述第二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卡钩,以引导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钩靠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三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脱离过程中,所述第三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凸台,以引导所述卡钩退出所述凸台的扣合区域;
和/或,所述凸台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四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脱离过程中,所述第四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卡钩,以引导所述卡钩退出所述凸台的扣合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扣包括翻盖和扣座,所述翻盖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扣座,所述翻盖另一端通过卡凸结构固定于所述扣座的另一端,扣合时与所述扣座形成固定槽口,所述第二表带穿过所述固定槽口;
所述翻盖未扣合时,所述第二表带可在所述固定槽口内移动任意距离进行表带的无级调节;当调节完成时,所述翻盖与所述扣座卡接扣合,所述第二表扣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二表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座的内部底壁设有凸起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盖与所述扣座卡接扣合时,所述翻盖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座的内部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表带的厚度。
10.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
第一表带,连接于所述表带连接装置的第一表扣;
第二表带,连接于所述表带连接装置的第二表扣;
手表本体,所述第一表带和所述第二表带分别连接于所述手表主体的两侧。
CN202111446907.7A 2021-11-30 2021-11-30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Pending CN1161958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6907.7A CN116195818A (zh) 2021-11-30 2021-11-30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46907.7A CN116195818A (zh) 2021-11-30 2021-11-30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5818A true CN116195818A (zh) 2023-06-02

Family

ID=8651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46907.7A Pending CN116195818A (zh) 2021-11-30 2021-11-30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58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2318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CN212590716U (zh)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WO2021004358A1 (zh) 可穿戴设备
CN110840026A (zh) 表带组件及穿戴设备
CN113662337B (zh) 一种表带及手表
CN112273811A (zh) 一种滑动锁止表扣、表带及手表
CN215124967U (zh) 快拆机构和腕戴设备
CN108514190B (zh) 绑带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12912015U (zh) 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6195818A (zh)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CN111920152B (zh) 穿戴设备
CN210726884U (zh) 表带、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8889384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可穿戴设备
CN212394086U (zh) 一种带状连接组件和穿戴式设备
CN212965756U (zh) 可调节表带松紧的表壳及手表
CN107692417B (zh) 表扣和手表
CN109688862B (zh) 卡条、控制装置以及卡条调节装置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111671209A (zh) 一种智能终端无级调节表带
CN116195817A (zh)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CN113966902B (zh)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CN216165679U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8527910U (zh) 一种回环式连接带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N219047606U (zh) 带体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15913541U (zh) 一种表带扣件结构及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