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0716U -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0716U
CN212590716U CN202020929915.1U CN202020929915U CN212590716U CN 212590716 U CN212590716 U CN 212590716U CN 202020929915 U CN202020929915 U CN 202020929915U CN 212590716 U CN212590716 U CN 212590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band
sliding
buckle
slid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991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春
杜军红
汤肖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ongche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2991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07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0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0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表框和表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表框上的滑槽以及设置于表带上的头粒和活动卡扣,所述滑槽上设有至少一个卡位,所述头粒上设有一个凹槽和至少一个与卡位匹配的扣位,所述活动卡扣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底部抵接,基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所述活动卡扣可处于压缩或复位状态;在所述扣位与所述卡位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可卡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在所述头粒滑动至滑槽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头粒可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实现表框和表带的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使表带便于拆装。

Description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手表为一种生活常用品,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比如彩色表带。现有的表带多与手表表盘固定连接。比如表带使用子母通、弹性针、发卡、生耳等连接结构与表盘来进行连接,但这些连接结构都需要专门的工具进行拆装,而且有些结构复杂的表带还需要专业人员才能拆卸,对更换表带造成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单快速的安装和拆卸表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表框和表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表框上的滑槽以及设置于表带上的头粒和活动卡扣,所述滑槽上设有至少一个卡位,所述头粒上设有一个凹槽和至少一个与卡位匹配的扣位,所述活动卡扣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底部抵接,基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所述活动卡扣可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或复位状态;
在所述扣位与所述卡位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可卡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在所述头粒滑动至滑槽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头粒可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实现表框和表带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方向与头粒的滑动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和扣位均为凸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和扣位均为凹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上分开设置了两个卡位,分别为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所述头粒上对应设置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扣位与第一卡位对齐、第二扣位与第一卡位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可卡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在所述头粒滑动至滑槽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头粒可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实现表框和表带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位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位。
进一步地,所述头粒设置在表带端部中间偏下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卡扣与凹槽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手表的表框和表带,徒手滑动表带,按压活动卡扣就可以实现表带的安装和拆卸,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极大的提高用户在拆装表带时的便利性,便于表带的维修和更换。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与表带、表框连接的爆炸图;
图2: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表带与表框通过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组装后的示意图;
图3: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表带与表框通过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拆卸后的示意图;
其中,表框1,表带2,头粒3,第一扣位31,第二扣位32,滑槽4,第一卡位41,第二卡位42,活动卡扣5,凹槽6,复位弹簧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表框和表带,使表带与表框可拆卸的连接。在本申请中,所述表带的材质不受限制,可以采用钢表带、软胶表带、真皮表带或表链,表带的使用形态也不受限制,可以为单根表带,也可以为两根可相互连接的表带。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表框1上的滑槽4以及设置于表带2上的头粒3和活动卡扣5,所述滑槽4上设有至少一个卡位,所述头粒3上设有一个凹槽6和至少一个与卡位匹配的扣位,所述活动卡扣5设置在所述凹槽6内,并通过复位弹簧7与所述凹槽6的底部抵接,基于所述复位弹簧7的弹性,所述活动卡扣5可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或复位状态;
在所述扣位与所述卡位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5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3可卡入所述滑槽4内并在滑槽4内滑动,在所述头粒3滑动至滑槽4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5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头粒3可与所述滑槽4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实现表框1和表带2的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表带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手表的表框和表带,徒手滑动表带,按压活动卡扣就可以实现表带的安装和拆卸,不需要使用任何工具,也不需要求助专业人士,极大的提高用户在拆装表带时的便利性,便于表带的维修和更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7的弹性力方向与头粒3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头粒3的滑动方向与表框1所在平面平行,所述复位弹簧7在凹槽6内垂直于表框1平面的方向上下做弹性运动,带动活动卡扣5的伸缩或复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和扣位均为凸起结构。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位和扣位均为凹陷结构。所述卡位和扣位形状不限,只需要能相互配合,在卡位与扣位对齐后,按压活动卡扣5,头粒3可以在卡槽内自由滑动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滑槽4设置在表框1的两侧,图1具体展示了位于表框1右侧的滑槽4与表带2的连接。所述滑槽4上分开设置了两个卡位,分别为第一卡位41和第二卡位42,所述头粒3上对应设置第一扣位31和第二扣位32。所述第一卡位41和第二卡位42都为凸起结构,对应的,所述第一扣位31和第二扣位32也为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扣位31与第一卡位41对齐、第二扣位32与第一卡位41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5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3可卡入所述滑槽4内并在滑槽4内滑动。图2展示了表带2与表框1的组装过程。按压活动卡扣5,使复位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按照图示方向,头粒3在表框1卡槽内右滑至底,此时所述头粒3滑动至滑槽4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5处于复位状态,所述头粒3可与所述滑槽4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针对附图具体来说,第一扣位31进入中框右端的滑槽4内,活动卡扣5则卡合在第一卡位41内,实现表框1和表带2的连接。
图3展示了表带2与表框1的拆卸过程。按压活动卡扣5,使复位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使活动卡扣5与卡槽处于脱离状态,按照图示方向,头粒3在中框卡槽内左滑到底,此时所述头粒3与滑槽4处于非锁定状态,针对附图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卡位41位于第一扣位31内,第二卡位42位于第二扣位32内,所述表带2可从表框1内拆卸。
图2-图3所展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位42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位41。所述头粒3设置在表带2端部中间偏下的位置。头粒3设置在表带2端部中间偏下的位置,在表带2上的头粒3右滑与表框1锁定后,刚好可以确保表带2在表框1的中部与表框1连接,保证表带2与表框1连接美观。第二卡位42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位41,便于活动卡扣5在卡槽内的顺利卡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7放置在凹槽6内,活动卡扣5向下按压,使复位弹簧7的底部抵住凹槽6,释放弹性力。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将复位弹簧7固定在凹槽6内,利于复位弹簧7与凹槽6的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卡扣5与凹槽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卡扣5在表带2的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长期处于压缩或复位状态,将活动卡扣5与凹槽6固定连接,能有效延长活动卡扣5的使用寿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于连接表框和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表框上的滑槽以及设置于表带上的头粒和活动卡扣,所述滑槽上设有至少一个卡位,所述头粒上设有一个凹槽和至少一个与卡位匹配的扣位,所述活动卡扣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凹槽的底部抵接,基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所述活动卡扣可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处于压缩状态或复位状态;
在所述扣位与所述卡位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可卡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在所述头粒滑动至滑槽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头粒可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实现表框和表带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方向与头粒的滑动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和扣位均为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和扣位均为凹陷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上分开设置了两个卡位,分别为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所述头粒上对应设置第一扣位和第二扣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扣位与第一卡位对齐、第二扣位与第一卡位对齐,并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头粒可卡入所述滑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在所述头粒滑动至滑槽内的锁定位置、且所述活动卡扣处于复位状态时,所述头粒可与所述滑槽固定连接于该锁定位置,实现表框和表带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位的长度大于第一卡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粒设置在表带端部中间偏下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固定在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卡扣与凹槽固定连接。
CN202020929915.1U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Active CN212590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9915.1U CN212590716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9915.1U CN212590716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0716U true CN212590716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49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9915.1U Active CN212590716U (zh) 2020-05-27 2020-05-27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07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1726A (zh) * 2021-04-13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WO2022218017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WO2023216990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91726A (zh) * 2021-04-13 2022-10-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WO2022218017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WO2023216990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90716U (zh)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US10258115B2 (en) Watch straps
CN113229578B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210539319U (zh) 一种易拆卸的表带组件及手表
CN212545952U (zh) 一种磁吸表扣及可穿戴设备
CN111202318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表带
CN107280157B (zh) 表带结构及具有该表带结构的智能手表
CN211608393U (zh) 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220572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1407849U (zh)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CN210471217U (zh) 腕戴设备
CN202536297U (zh) 一种手表带扣
CN212368502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11154114U (zh) 一种腕带产品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CN209788698U (zh) 一种卡合机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6255797U (zh) 一种表带扣
CN212697931U (zh) 腕带组件、腕带以及腕戴设备
CN219762653U (zh) 一种易装拆表带及表头
CN112841829B (zh) 一种手表
CN212545938U (zh) 一种表扣机构和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