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7849U -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07849U
CN211407849U CN202020029369.6U CN202020029369U CN211407849U CN 211407849 U CN211407849 U CN 211407849U CN 202020029369 U CN202020029369 U CN 202020029369U CN 211407849 U CN211407849 U CN 211407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watchband
rod piece
band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93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智永
陈贵家
余斌
齐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ni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93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07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07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07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包括表带节主体、两连接部、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按键,表带节主体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槽,表带节主体设有滑槽,且滑槽与通槽连通,两连接部分设于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且两连接部与表带节主体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均可滑动设于通槽,其二者可在滑动藏设于通槽内和滑动至部分位于通槽外的状态之间转换,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在通槽内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按键滑动设于滑槽,且连接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滑动至藏设于通槽内。表带节的拆装较简便,操作难度低,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以满足不同手腕的佩戴尺寸。

Description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手表表带多采用金属表带,金属表带的多个表带节之间的是通过生耳可拆卸连接,可通过拆装表带节改变表带节的数量,从而调整金属表带的长度,使得手表可佩带在不同大小的手腕上。
然而,金属表带在拆装表带节时,需要借助工具(例如调表器、调表针等)将生耳顶出或顶入相邻的两表带节,拆装不够便捷,且操作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表带节的拆装较简便,操作难度低,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以满足不同手腕的佩戴尺寸。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表带节,包括表带节主体、两连接部、第一杆件、第二杆件以及按键,所述表带节主体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槽,所述表带节主体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与所述通槽连通,两所述连接部分设于所述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且两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表带节主体之间形成间隔空间,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均可滑动设于所述通槽,其二者可在滑动藏设于所述通槽内和滑动至部分位于所述通槽外的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通槽内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按键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滑动至藏设于所述通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二杆件包括相对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按键为长条状,包括对内表面以及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对内表面相邻且朝向所述通槽设置;
所述第二端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自所述通槽向所述滑槽内延伸,所述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至所述对内表面,所述第一凸块的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倾斜面;
所述第四端凸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自所述通槽向所述滑槽内延伸,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贯穿至所述对内表面,所述第二凸块的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倾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背离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为梯形块,所述第一凸块还设有第一上底面以及第一下底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底面和所述第一下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上底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凸块还设有第二上底面以及第二下底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底面和所述第二下底面之间,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上底面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一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二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间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上凸设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槽;
所述第三端上凸设有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二杆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节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通槽内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之间,所述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弹性部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的端面分别设有凸柱,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所述凸柱。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节主体为长条状,包括长度方向上的所述两端以及与所述两端的端面相连的第一面,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所述按键还包括对外表面以及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对外表面与所述对内表面的朝向相反,所述按键的所述两端对应所述台阶部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按键相对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对外表面齐平于所述表带节主体设有所述滑槽的一面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台阶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按键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按键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部的一端设有第四凹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两连接部在所述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通槽的下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第一方面的表带节的表带,包括多个上述表带节,多个所述表带节依次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所述表带节分别为第一表带节以及第二表带节,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表带节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所述间隔空间,且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表带节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所述间隔空间外,且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第一杆件或所述第二杆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其中一所述连接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第二方面的表带的手表,包括表盘以及上述表带,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表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通过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均滑动设于通槽,按键滑动设于滑槽且连接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表带节的按键可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滑动藏设于通槽内,也就是说,在进行拆装表带节时,对于相邻两表带节,其中一表带节的两杆件在按键的作用下滑动藏设于通槽内,此时,两杆件与另一表带节的连接部未连接,相邻两表带节可分离,且松开按键时,两杆件可滑动凸出于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从而与另一表带节的两连接部连接,实现连接两表带节,拆装较简单,操作难度低,且无需借助工具进行拆装,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
此外,表带节还包括弹性部件,连接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可实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自动复位,即,可使得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相对通槽滑动凸出于表带节主体的两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表带节(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部分位于通槽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表带节(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藏设于通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表带节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另一种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公开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表带节的拆装较简便,操作难度低,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以满足不同手腕的佩戴尺寸。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节的结构示意图,该表带节包括表带节主体10、两连接部20、第一杆件30、第二杆件40以及按键50,该表带节主体10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槽11,该表带节主体10设有滑槽12,且该滑槽12与该通槽11连通,两连接部20分设于该表带节主体10的两端,且两连接部20与该表带节主体10之间形成间隔空间A,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均可滑动设于该通槽11,其二者可在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和滑动至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之间转换,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在该通槽11内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该按键50滑动设于该滑槽12,且连接于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
其中,该表带节主体10的材质可选用金属材质或者是塑胶材质等。即,多个表带节连接可形成金属链条表带,也可形成塑胶链条表带。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表带节的第一杆件30和第二杆件40从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转换至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状态时,该表带节可与另一表带节分离,实现拆卸两连接的表带节,从而减小表带的长度,当该表带节的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从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状态转换至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时,该表带节可与另一表带节连接,实现安装两表带节,从而增加表带的长度。并且,该表带节的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从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状态转换至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时,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可带动该按键50向上滑动,实现按键50的复位。
相比现有的表带节的生耳需要借助工具(例如调表器、调表针等)将其顶出或顶入表带节内的方式,拆装不够便捷,且操作难度较高,而本申请的第一杆件30和第二杆件40从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转换至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状态可直接通过按键50提供的按压作用力带动实现,表带节的拆卸难度较低,且操作方式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表带节主体10为长条块状,包括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与两端的端面相连的第一面1a,该滑槽12设于该第一面1a。两连接部20分别设有连接孔21,且两连接部20的连接孔21的中心线重合。从而当需安装多个表带节时,上一个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露出通槽的部分可与下一个表带节的两连接部上的连接孔连接,从而实现多个表带节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地,表带节主体10为近似椭圆块状,该通槽11可大致设置在表带节主体10靠近上部1b的位置,该两个连接部20在表带节主体10的两端上的设置位置可位于该通槽11的下方,即,靠近该表带节主体10的下部1c的位置。并且,该两个连接部20可同样为椭圆形块状,其自与表带节主体10的连接位置向下延伸,从而该两个连接部20分别围合设置在表带节主体10的两端和表带节主体10之间形成该间隔空间A。在多个表带节连接时,上一个表带节的该间隔空间即可用于收容下一个表带节的表带节主体。
即,本实施例的滑槽11与通槽12不设置在同一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通槽12可为近似椭圆形槽,该滑槽11也为近似椭圆形槽。该第一杆件3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3a以及第二端3b,该第二杆件40包括相对的第三端4a以及第四端4b,该第四端4b朝向该第二端3b设置,该按键50为长条块状,包括对内表表面以及侧面5b,该侧面5b与该对内表面5a相邻且朝向该通槽1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滑槽12和通槽11还可为方形槽、圆形槽、U形槽等等。
其中,对内表面是指:该按键50上与该表带节主体10设有该滑槽12的面(第一面1a)朝向相反的面。
结合图3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为了实现该按键50与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之间的相互带动,该第二端3b凸设有第一凸块31,该第一凸块31自该通槽11向该滑槽12内延伸,该第一凸块31上设有第一倾斜面31a,该侧面5b上设有与该第一凸块31配合的第一凹槽51,且该第一凹槽51管贯穿至该对内表面5a,该第一凸块31的第一倾斜面31a抵接于该第一凹槽51的倾斜面,该第四端4b上凸设有第二凸块41,该第二凸块41自该通槽11向该滑槽12内延伸,该第二凸块41上设有第二倾斜面41a,该侧面5b上设有与该第二凸块41配合的第二凹槽52,且该第二凹槽52贯穿该对内表面5a,该第二凸块41的第二倾斜面41a抵接于该第二凹槽52的倾斜面。具体地,该第一倾斜面31a和该第二倾斜面41a相互背离设置。
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第一凸块31和该第二凸块41为梯形块,该第一凸块31还设有第一上底面31b以及第一下底面(未标示),该第一倾斜面31a连接于该第一上底面31b和该第一下底面之间,该第一倾斜面31a与该第一上底面31b的夹角为钝角,该第二凸块41上还设有第二上底面41b以及第二下底面(未标示),该第二倾斜面41a连接于该第二上底面41b和该第二下底面之间,该第二倾斜面41a与该第二上底面41b的夹角为钝角。
可以理解的是,当该按键50向下滑动时,该滑块的第一凹槽51和该第二凹槽52的倾斜面分别挤压该第一倾斜面31a和该第二倾斜面41a,此时,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按键50在该按键50的按压作用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从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转换至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状态。当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从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状态转换至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的状态时,即,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相互远离,此时,该第一倾斜面31a和该第二倾斜面41a分别挤压该第一凹槽51和该第二凹槽52的倾斜面,使得该按键50相对该滑槽12向上滑动,实现按键50的复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二凹槽52连通于该第一凹槽51。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第二凹槽52与该第一凹槽51之间间隔设置。优选地,该第二凹槽52与该第一凹槽51之间间隔设置,防止该第一凸块31和该第二凸块41与分别与该第一凹槽51和该第二凹槽52配合时相互干涉,导致按键50无法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的情况发生。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滑动设于该通槽11,该第一端3a上凸设有第一滑块32,且该第一滑块32与该第一凸块31位于该第一杆件30的同一侧,该第一滑块32滑动连接于该通槽11,该第三端4a上凸设有第二滑块42,且该第二滑块42与该第二凸块41位于该第二杆件40的同一侧,该第二滑块42滑动连接于该通槽11。
具体地,该第一滑块32和该第二滑块42位于该通槽11内。当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滑动至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时,该第一滑块32和该第二滑块42分别滑动靠近通槽11的两端,且两者朝向通槽11外的一面分别与该表带节主体10两端的端面齐平,从而保持该表带节主体10的完整性。且该第一滑块32和该第一杆件30以及该第二滑块42和该第二杆件40可分别封闭该通槽11两端的开口,防止异物(例如水、灰尘等)进入该通槽11内导致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与该通槽11的滑动连接失效或与该按键50的配合连接失效的情况发生,延长该表带节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该按键50的自动复位,该表带节还包括弹性部件60,该通槽11内设有固定块13,且该固定块13位于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之间,该固定块13上设有通孔,该弹性部件60穿设于该通孔,且两端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具体地,该弹性部件60为弹簧,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的端面分别设有凸柱,该弹性部件60的连孤单分别套设于两凸柱。其中,设于该第一杆件30端面的凸柱为第一凸柱33,设于该第二杆件40端面的凸柱为第二凸柱43,该弹性部件60的两端分别套设于该第一凸柱33和该第二凸柱43。
可以理解的是,当按压该按键50使得该按键50相对该滑槽12向下滑动带动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滑动藏设于该通槽11内时,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相互靠近,连接于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之间的弹性部件60受到挤压,处于收缩状态,当松开该按键50时,该弹性部件60释放弹性势能,由收缩状态转换为自然状态,使得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相互远离,即,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滑动至部分位于该通槽11外,实现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的复位,与此同时,该按键50在该第一杆件30和该第二杆件40的带动下相对该滑槽12向上滑动,实现该按键50的复位。通过在通槽11内设置弹性部件60实现第一杆件30、第二杆件40和按键50的复位,无需用户手动拉出按键50或拉出第一杆件30和第二杆件40进行复位,用户使用体验较佳,且充分利用通槽11内的空间设置弹性部件60,可保持表带节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为了避免该按键50在该弹性部件60的作用下复位时,瞬间受到的力较大导致按键50脱离该滑槽12的情况发生,该滑槽12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未图示),该按键50还包括对外表面5c以及长度方向的两端,该对外表面5c与该对内表面5a的朝向相反,该按键50的两端对应该台阶部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53以及第二卡接部54,该按键50相对该滑槽12滑动至该对外表面5c齐平于该表带节主体10设有该滑槽12的一面(第一面1a)时,该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抵接于该台阶部。
其中,台阶部14可为沿着滑槽12的内壁面环设的环形台阶。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该按键50滑动设于该滑槽12内,该按键50靠近该第一卡接部53的一端设有第三凹槽55,该按键50靠近该第二卡接部54的一端设有第四凹槽56。可以理解的是,在生产该表带节时,由于该按键50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该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凸出于该按键50的两端,使得该表带节主体10无法直接安装于该滑槽12内,通过该第三凹槽55和该第四凹槽56,在将该按键50安装于该滑槽12内时,可按压该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使得该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分别向该第三凹槽55和该第四凹槽56发生弹性变形,使得该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不会凸出于该按键50的两端,此时,该按键50可直接安装于该滑槽12内,并且该第一卡接部53和该第二卡接部54恢复自然状态后可抵接于该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节,通过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均滑动设于通槽,按键滑动设于滑槽且连接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表带节的按键可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滑动藏设于通槽内,也就是说,在进行拆装表带节时,对于相邻两表带节,其中一表带节的两杆件在按键的作用下滑动藏设于通槽内,此时,两杆件与另一表带节的连接部未连接,相邻两表带节可分离,且松开按键时,两杆件可滑动凸出于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从而与另一表带节的两连接部连接,实现连接两表带节,拆装较简单,操作难度低,且无需借助工具进行拆装,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
此外,表带节还包括弹性部件,连接于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之间,可实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自动复位,即,可使得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相对通槽滑动凸出于表带节主体的两端。
实施例二
请一并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一的表带节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该表带包括多个上述表带节,多个表带节依次连接。
具体地,相邻的两表带节分别为第一表带节71以及第二表带节72,该第一表带节71的表带节主体位于该第二表带节72的间隔空间,且该第一表带节71的第一杆件和该第二杆件分别连接于该第二表带节72的两连接部。
相邻两表带节的拆装过程如下:
(1)拆卸,按压该第一表带节的按键,该按键相对该滑槽向下滑动带动该第一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滑动藏设于该通槽内,此时,该第一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与该第二表带节的两连接部的连接孔未连接,可将该第一表带节的表带节主体取离该第二表带节的间隔空间。
(2)安装:按压该第一表带节的案件,该按键相对该滑槽向下滑动带动该第一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滑动藏设于该通槽内,将该第一表带节的表带节主体放置于该第二表带节的间隔空间,且该第一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分别对准该第二表带节的两连接部的连接孔,松开该第一表带节的按键,在该第一表带节的弹性部件的作用下,该第一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滑动至部位位于该通槽外,此时,该第一表带节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分别与该第二表带节的两连接部的连接孔连接,与此同时,该第一表带节的按键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所示,相邻两表带节的连接方式还可为:第一表带节71的表带节主体位于该第二表带节72的间隔空间外,第一表带节71的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连接于第二表带节72的其中一连接部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带,通过按压按键、弹性部件的复位作用可实现相邻两表带节的拆装,无需借助工具(例如调表器或调表针等),拆装方式简单,操作难度低,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以满足不同手腕的佩戴尺寸。
实施例三
请一并参阅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二的表带的手表的结构示意图,该手表包括表盘8以及上述表带9,该表带9连接于该表盘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表,该手表可通过拆装表带节改变表带节的数量长度,表带节的拆装方式简单,易于调整表带的长度,使得该手表适合在不同的手腕上佩带,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施例公开的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表带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带节主体,所述表带节主体设有贯穿其两端的通槽,所述表带节主体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与所述通槽连通;
两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设于所述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且两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表带节主体之间形成间隔空间;
第一杆件以及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均可滑动设于所述通槽,其二者可在滑动藏设于所述通槽内和滑动至部分位于所述通槽外的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在所述通槽内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及
按键,滑动设于所述滑槽,且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用于提供按压作用力带动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滑动至藏设于所述通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杆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所述第二杆件包括相对的第三端以及第四端,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按键为长条块状,包括对内表面以及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对内表面相邻且朝向所述通槽设置;
所述第二端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自所述通槽向所述滑槽内延伸,所述第一凸块上设有第一倾斜面,所述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贯穿至所述对内表面,所述第一凸块的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倾斜面;
所述第四端凸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自所述通槽向所述滑槽内延伸,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配合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贯穿至所述对内表面,所述第二凸块的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倾斜面;
其中,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相互背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为梯形块,所述第一凸块还设有第一上底面以及第一下底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上底面和所述第一下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上底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凸块还设有第二上底面以及第二下底面,所述第二倾斜面连接于所述第二上底面和所述第二下底面之间,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上底面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上凸设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杆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槽;
所述第三端上凸设有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二杆件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通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节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通槽内设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之间,所述固定块上设有通孔,所述弹性部件穿设于所述通孔,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端面上分别设有凸柱,所述弹性部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所述凸柱。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节主体为长条块状,包括长度方向上的所述两端以及与所述两端的端面相连的第一面,所述滑槽设于所述第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所述按键还包括对外表面以及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对外表面与所述对内表面的朝向相反,所述按键的所述两端对应所述台阶部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以及第二卡接部,所述按键相对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对外表面齐平于所述表带节主体设有所述滑槽的一面时,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抵接于所述台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靠近所述第一卡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按键靠近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第四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表带节,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连接部在所述表带节主体的两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通槽的下方。
12.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表带节,多个所述表带节依次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表带,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表带节分别为第一表带节以及第二表带节,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表带节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所述间隔空间,且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两所述连接部,或者,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表带节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所述间隔空间外,且所述第一表带节的所述第一杆件或所述第二杆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表带节的其中一所述连接部。
14.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盘以及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表带,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表盘。
CN202020029369.6U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Active CN211407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9369.6U CN211407849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9369.6U CN211407849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07849U true CN211407849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4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9369.6U Active CN211407849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078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846A (zh) * 2020-11-30 2021-04-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4766793A (zh) * 2022-05-19 2022-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6846A (zh) * 2020-11-30 2021-04-0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114766793A (zh) * 2022-05-19 2022-07-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07849U (zh) 一种表带节、表带及手表
CN209769231U (zh) 腕戴设备
CN113229578A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0539319U (zh) 一种易拆卸的表带组件及手表
CN109549299B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CN212590716U (zh) 一种滑动式表带连接结构
CN109393668A (zh)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CN10933012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表带
CN109846155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CN215455886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111657640B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0471217U (zh) 腕戴设备
CN106418929B (zh) 表带及具有该表带的手表
CN212233403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表带组装结构
CN206039154U (zh) 一种手表
CN202172951U (zh) 一种手表带扣
CN216651539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113273776B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CN216165679U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3951615B (zh) 连接组件及腕戴设备
CN112120365A (zh) 一种表带便于拆卸的智能穿戴手表
CN219762653U (zh) 一种易装拆表带及表头
CN214904287U (zh) 一种用于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的表带
CN218960202U (zh) 一种表带可拆卸连接结构及手表
CN216316041U (zh) 表带表壳连接结构及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