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6902B -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66902B
CN113966902B CN202010710813.5A CN202010710813A CN113966902B CN 113966902 B CN113966902 B CN 113966902B CN 202010710813 A CN202010710813 A CN 202010710813A CN 113966902 B CN113966902 B CN 113966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hole
hook
cover plate
clamp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108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66902A (zh
Inventor
袁胜蓝
张斌
程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011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9293A/zh
Priority to CN202010710813.5A priority patent/CN113966902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07169 priority patent/WO2022017332A1/zh
Priority to US18/016,744 priority patent/US20230309664A1/en
Priority to EP21846187.9A priority patent/EP4173518A4/en
Publication of CN113966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6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66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66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44C5/16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by folding the str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2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closed straps
    • A44C5/24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closed straps with fold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A44C5/145Hoo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8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 A44C5/20Fasteners for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for open straps, chain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涉及穿戴设备领域。表带扣包括第一扣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扣件的第二扣件、转动安装于第二扣件远离第一扣件一端的盖板、滑动安装于盖板的卡勾件,以及安装于盖板与卡勾件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能够使得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保持卡接;盖板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第一容置槽。表带扣应用于手表及手环等穿戴设备时,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的状态下,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卡勾件与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与第一扣件的相对固定。因此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腕部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手表及手环等腕部穿戴设备,通常具有表带以实现佩戴于手腕部。传统的表带,通过表带扣实现固定佩戴于手腕部。但是,如图1所示,传统的手表的表带上的表带扣具有指向手腕部的凸起9,因此佩戴时该凸起9会顶住手腕,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扣,旨在解决表带扣具有顶住佩戴者手腕的凸起部,影响佩戴的舒适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表带扣,包括第一扣件、转动安装于第一扣件的第二扣件、转动安装于第二扣件远离第一扣件一端的盖板、滑动安装于盖板的卡勾件,以及安装于盖板与卡勾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盖板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扣件及所述第二扣件的第一容置槽;第一扣件上开设有适配于所述卡勾件的卡勾孔;弹性件能够使得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保持卡接。
第一扣件与盖板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扣件的相对的两端,表带扣扣紧状态下,第一扣件与盖板相对第二扣件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此时,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卡勾件伸入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内,并与卡勾孔的内壁相卡接,因此第一扣件与盖板均无法相对第二扣件转动,实现表带扣的锁紧状态。由于盖板与卡勾件之间设有弹性件,因此弹性件可限制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使得卡勾件保持与卡勾孔的内壁的卡接状态。
因此,在表带扣锁紧状态下,也即在表带扣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且第二扣件位于第一扣件与盖板之间,此时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卡勾件,通过第一扣件正对盖板的一侧表面伸入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内,并与卡勾孔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与第一扣件的相对固定。因此卡勾件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且第二扣件位于第一扣件与盖板之间时,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卡勾件实现与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配合的原理如下:其中一种为,将第二扣件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扣件的宽度,并将卡勾件设置为位于第二扣件的边界范围外,因此第二扣件不会挡住卡勾件,卡勾件可伸入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内。还一种为,在第二扣件上设置对应于卡勾件的过孔,卡勾件贯穿第二扣件上的过孔后伸入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内。
当需要解除表带扣的锁紧状态时,可通过手指对卡勾件施力并克服弹性件施加的反作用力,带动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并解除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操作方式较为便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件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盖板的滑动板,以及与所述滑动板相连的第一卡勾;所述卡勾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活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卡勾沿所述卡勾孔的深度方向离开所述卡勾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为适配于所述第一卡勾的第二卡勾;或者,所述限位部为开设于所述卡勾孔的内壁且有适配于所述第一卡勾的卡接孔。
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实现卡接的方式可为:
其中一种为:卡勾件的第一卡勾,伸入卡勾孔内与卡勾孔内壁上的第二卡勾相卡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动板滑动并带动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保持倒勾的卡接状态,此时第一卡勾无法于卡勾孔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扣件运动,以实现限制盖板相对第一扣件转动,使得表带扣保持扣紧状态。
另一种为:卡勾件的第一卡勾,伸入卡勾孔内,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动板滑动并带动第一卡勾插入卡勾孔的内壁上的卡接孔内,此时第一卡勾与卡接孔的内壁抵接进而无法于卡勾孔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扣件运动,以限制盖板第一扣件转动,使得表带扣保持扣紧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卡勾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卡勾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滑动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所述让位孔;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夹角也可为90度或趋近于90度)。
卡勾件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滑动槽内,使得卡勾件的大部分结构位于盖板内,实现表带扣的微型化。同时,滑动槽的内壁可对卡勾件的多处进行限位,以配合弹性件将卡勾件稳定的滑动安装于盖板上,外力带动卡勾件滑动时,卡勾件不易于脱离盖板。
卡勾件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卡勾与滑动板之间的连接板,卡勾件滑动时,滑动板作为滑动的主体相对盖板滑动,并带动连接板及第一卡勾移动。由于第一卡勾与连接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夹角也可为90度或趋近于90度),因此在第一卡勾伸入卡勾孔内的情况下,连接板可位于卡勾孔的外部。因此外力带动卡勾件于垂直于卡勾孔的轴线方向运动即可实现带动第一卡勾解除与卡勾孔内壁的卡接状态,使得盖板可相对第一扣件转动,实现解除表带扣的锁紧状态。例如解除第一卡勾与第二卡勾的倒勾形式的卡接状态;或者,带动第一卡勾离开卡勾孔的内壁上的卡接孔,使得第一卡勾解除与卡接孔的内壁的抵接状态。
滑动槽的内壁开设的让位孔,连接板贯穿该让位孔,因此让位孔可作为连接板随着滑动板滑动的导向结构,使得连接板只能沿着让位孔的轴线方向运动;外力按动卡勾件时,即便施加的不是完全与让位孔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的力,也可通过让位孔对连接板的限位作用,使得卡勾件整体沿着让位孔的轴线方向滑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具有正对所述第二扣件的正面、背对所述第二扣件的背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背面或所述侧面。
表带扣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时,盖板具有正对第二扣件的正面、背对第二扣件的背面,以及连接于正面与背面之间的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将滑动槽开设于背面上,当卡勾件滑动安装于背面的滑动槽时,卡勾件不凸出于背面的表面的情况下,使用者也可实现对卡勾件施力,以带动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此时表带扣与皮肤接触的位置无凸起结构,背向皮肤的位置也几乎无凸起结构,实现表带扣结构的紧凑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将滑动槽开设于侧面上;卡勾件可微微凸出于侧面的表面,以供手指施加外力。此时,盖板的背面为完整状态,具有较好的美观度。同时,也可在盖板的背面设置相应的图案,以进一步提升美观度,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于所述正面开设有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
表带扣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时,第二扣件可完全位于盖板的第一容置槽内,第二扣件大部位位置位于第一容置槽内,进一步实现表带扣结构的紧凑性。同时,可将第二扣件与盖板的表面趋近于平齐,可进一步提升表带扣与手腕皮肤接触舒适度。
让位孔与第一容置槽相连通,因此卡勾件的连接板可伸入第一容置槽内,也即连接板带动第一卡勾移动时也发生在第一容置槽内,进而实现将第一卡勾滑动时的状态隐藏于表带扣的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扣件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扣件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连接轴;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孔内。
第一转动连接轴贯穿第二扣件上的第二转动孔,第一转动连接轴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一转动孔内。由于两个第一转动孔分别开设于第一容置槽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因此第二扣件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转动安装于盖板的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上。第二扣件相对盖板转动后,可整体转动至第一容置槽内,隐藏于盖板内,实现表带扣结构的紧凑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扣件具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开设有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扣件上开设有适配于所述转动筒的第二容置槽。
盖板的第一容置槽可用于容纳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二扣件的宽度小于第一扣件的宽度,可在第二扣件上设置转动筒实现第二扣件与盖板的转动连接。转动筒的长度大于第二扣件的宽度,但稍小于第一容置槽的宽度(沿转动筒轴线方向的宽度)。因此第一容置槽的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的内壁可通过对转动筒的相对的两端的限位,间接对第二扣件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扣件主要只能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转动的方式相对盖板运动。
可选的,在第一扣件上开设用于容纳转动筒凸出于第二扣件的表面的部分的第二容置槽,实现第一扣件相对第二扣件转动一定角度后,不会因为转动筒的存在而导致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件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扣件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扣件的厚度。
第一扣件上的容置孔大于或等于第二扣件的厚度,第二扣件相对第一扣件转动后,第二扣件可趋近于实现整体位于容置孔内。当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时,盖板上的第一容置槽的深度满足匹配第一扣件的厚度即可,降低了表带扣锁紧状态下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孔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二扣件上开设有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连接轴;所述第二转动连接轴贯穿所述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连接轴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孔内。
第二转动连接轴贯穿第二扣件上的第四转动孔,第二转动连接轴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三转动孔内。由于两个第三转动孔分别开设于容置孔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因此第二扣件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转动安装于第一扣件的容置孔的内壁上。第二扣件相对第一扣件转动后,可整体转动至容置孔内,隐藏于第一扣件内,实现表带扣结构的紧凑化。且第二扣件整体隐藏于第一扣件内,因此当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时,盖板上的第一容置槽的深度满足匹配第一扣件的厚度即可,降低了表带扣锁紧状态下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腰型孔,所述卡勾件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卡勾件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贯穿所述限位腰型孔并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腰型孔的长度及宽度均大于所述限位螺钉的外径;所述限位腰型孔的轴线与所述让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
连接螺钉贯穿滑动槽的内壁上的限位腰型孔,并与卡勾件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将限位腰型孔的长度及宽度均设置为大于限位螺钉的外径,因此卡勾件可带动限位螺钉移动,限位腰型孔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可抵住限位螺钉。也即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的行程由限位腰型孔的长度确定,因此外力带动卡勾件滑动时,不易于在垂直于限位腰型孔的轴线的方向将卡勾件带离盖板,也不易于在垂直于限位腰型孔的轴线的方向将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强烈的撞击。
位于限位腰型孔内的限位螺钉可于垂直于限位腰型孔的轴线方向对卡勾件进行一定的限位,让位孔的内壁可于垂直于让位孔的轴线方向对卡勾件进行限位。由于限位腰型孔的轴线与让位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夹角范围可以为85度-95度(例如90度或90度左右偏差1度);因此限位螺钉与让位孔可分别于不同的方向对卡勾件进行一定的限位,使得卡勾件温度的滑动安装于盖板上,不易于脱离盖板。尤其是当限位腰型孔的轴线与让位孔的轴线之间相互垂直时,限位螺钉可于水平面对卡勾件施加一定的限位作用,让位孔的内壁可与竖直面对卡勾件进行限位,使得卡勾件不易于脱离盖板,可稳定的滑动安装于盖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弹性件为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下,可限制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进而使得卡勾件保持与卡勾扣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此时卡勾件无法于卡勾孔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扣件运动,以实现限制盖板相对第一扣件转动,使得表带扣保持扣紧状态。
需要解除表带扣的锁紧状态时,可通过手指对卡勾件施力并克服弹簧施加的反作用力,带动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并解除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示例的,当弹簧为压缩弹簧时,按压卡勾件将压缩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即可带动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并解除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示例的,当弹簧为拉伸弹簧时,拉动(拨动)卡勾件将拉伸弹簧拉伸的过程中,即可带动卡勾件相对盖板滑动,并解除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簧的轴线可与让位孔的轴线相互平行;弹簧对连接板(卡勾件)施加的作用力沿着让位孔的轴线方向,使得弹簧对卡勾件的作用力大部分用于将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紧密卡接,保证表带扣在锁紧状态下也较为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相抵接。
将弹簧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内,即可实现将弹簧的大部分位置隐藏于卡勾件内部,实现表带扣结构的紧凑性;还可对弹簧的径向进行限位,使得弹簧几乎只发生沿轴向的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的轴线与所述卡勾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夹角范围可以为85度-95度(例如90度或90度左右偏差1度)。
将弹簧的轴线设置为与卡勾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例如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因此弹簧对卡勾件施加的作用力不会与卡勾孔的轴线平行;弹簧对卡勾件施加的作用力必定具有在垂直于卡勾孔的轴线的方向的分力,使得卡勾件可稳固的与卡勾孔的内壁相卡接。例如,卡勾件的第一卡勾可与卡勾孔的内壁上的第二卡勾紧密贴合,实现倒勾式的卡接相连,保证较好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扣在锁紧状态下的稳固性。或者,卡勾件的第一卡勾可伸入卡勾孔的内壁上的卡接孔内,并与卡接孔的内壁相抵接,保证较好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扣在锁紧状态下的稳固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勾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勾件相对且间隔设置。
两个卡勾件以相对且间隔的方式滑动安装于盖板上,需要解除表带扣的锁紧状态时,手的大拇指及食指可分别按住一个卡勾件,然后大拇指及食指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带动两个卡勾件相向运动,克服弹性件施加的反作用力,并使得弹性件发生形变,实现解除卡勾件与卡勾孔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由于手的大拇指及食指可分别带动一个卡勾件移动,因此大拇指及食指均可向靠近盖板的中心方向移动,两个卡勾件通过弹性件对盖板施加的压力也较为对称,盖板不易于发生偏转,操作时单手即可操作。示例的,当卡勾件设置于盖板的侧面时,按动两个卡勾件时,两个卡勾件通过弹性件对盖板施加的作用力可趋近于抵消,不会导致盖板发生偏转。
两个卡勾件以相对且间隔的方式滑动安装于盖板上,因此两个卡勾件可分别与第一扣件上两个卡勾孔的内壁实现卡接配合。表带扣处于锁紧状态时,盖板与第一扣件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勾件实现相连,在不施力带动卡勾件滑动的情况下,盖板不易于相对第二扣件运动,表带扣处于较稳定的锁紧状态。
本申请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带,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表带扣。
表带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表带扣,表带佩戴于手腕时,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卡勾件,通过第一扣件正对盖板的一侧表面伸入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内,并与卡勾孔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与第一扣件的相对固定。因此卡勾件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扣件相连的第一表带链,以及与所述盖板相连的第二表带链。
第一表带链与第一扣件相连(例如转动连接),第二表带链与第二扣件相连(例如转动连接);第一表带链与第二表带链可均包括有多个链节,相邻的链节相互转动连接,以适配不同的手型的佩戴需求。
于其他实施例中的表带,与第一扣件及盖板相连的也可为皮质或柔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带状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带为金属件或塑料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表带可为金属件,表带扣、第一表带链及第二表带链均为金属材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表带可为塑料件,表带扣可为硬质的塑料件,第一表带链及第二表带链可为柔性的塑料件。
本申请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表带。
穿戴设备可为手表(传统手表或智能手表)及手环等设备,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时,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卡勾件,通过第一扣件正对盖板的一侧表面伸入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内,并与卡勾孔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与第一扣件的相对固定。因此卡勾件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穿戴设备可为手表,表带为金属件可体现手表的高级感,表带各处可通过表面加工工艺实现表带外观的多样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扣的有益效果:在表带扣作为表带的一部分,并应用于手表及手环等穿戴设备时,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的状态下,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盖板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的第一容置槽,表带扣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第二扣件及盖板层叠于一起时,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可完全位于盖板的第一容置槽内。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位于盖板内的基础上,滑动安装于盖板上的卡勾件,由于弹性件的作用,保持与第一扣件上的卡勾孔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与第一扣件的相对固定;且卡勾件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背向盖板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表带扣的表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一中表带扣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表带扣的爆炸图;
图4为图2中的表带扣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的表带扣的仰视图;
图7为图2中的表带扣的卡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的表带扣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表带扣解除锁紧状态后(松开时)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的表带扣解除锁紧状态后(松开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二中表带扣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表带扣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1中的表带扣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1中的表带扣与手腕处皮肤接触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1中的表带扣解除锁紧状态后(松开时)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1中的表带扣解除锁紧状态后(松开时)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包括有图2中的表带扣的表带;
图19为图18中表带的表带扣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包括有图11中的表带扣的表带;
图21为图20中的表带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中的表带的表带扣松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扣件;11、卡勾孔;111、第二卡勾;112、卡接孔;12、第二容置槽;13、容置孔;131、第三转动孔;
2、第二扣件;21、第二转动孔;22、转动筒;23、第四转动孔;
3、盖板;31、滑动槽;311、让位孔;312、限位腰型孔;32、正面;33、背面;34、侧面;35、第一容置槽;351、第一转动孔;
4、卡勾件;41、滑动板;42、第一卡勾;43、连接板;44、螺纹孔;45、安装槽;
5、弹性件;51、弹簧;
6、第一转动连接轴;7、第二转动连接轴;8、限位螺钉;9、凸起;
1000、表带扣;2000、第一表带链;3000、第二表带链;4000、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扣,可应用于手表及手环等具有表带的穿戴设备。具体应用时,穿戴设备通过表带佩戴于手腕处后,通过锁紧表带扣可将穿戴设备稳固的佩戴于手腕上;解除表带扣的锁紧状态后,可将穿戴设备从手腕处取下。
首先,结合图2-图10对本申请的表带扣1000的实施例一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2-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表带扣1000,包括第一扣件1、转动安装于第一扣件1的第二扣件2、转动安装于第二扣件2远离第一扣件1一端的盖板3、滑动安装于盖板3的卡勾件4,以及安装于盖板3与卡勾件4之间的弹性件5;第一扣件1上开设有适配于卡勾件4的卡勾孔11;弹性件5能够使得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保持卡接。表带扣1000应用于手表时,第一扣件1的其中一端与手表的表链相连,第一扣件1的另一端与第二扣件2相连;盖板3的其中一端与第二扣件2远离第一扣件1的一端相连,盖板3的另一端与手表的表链相连。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请同步参阅图4-图5,第一扣件1与盖板3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二扣件2的相对的两端,表带扣1000扣紧状态下,第一扣件1与盖板3相对第二扣件2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此时,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的卡勾件4伸入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内,与卡勾孔11的内壁相卡接,因此第一扣件1与盖板3均无法相对第二扣件2转动,实现表带扣1000的锁紧状态。由于盖板3与卡勾件4之间设有弹性件5,因此弹性件5可限制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使得卡勾件4保持与卡勾孔11的内壁的卡接状态。
盖板3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第一容置槽35。表带扣1000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时,第一扣件1及第二扣件2可完全位于盖板3的第一容置槽35内,第一扣件1及第二扣件2大部位位置位于第一容置槽35内,进一步实现表带扣1000结构的紧凑性。同时,可将第二扣件2与盖板3的表面趋近于平齐,可进一步提升表带扣1000与手腕皮肤接触舒适度。
在第一扣件1及第二扣件2位于盖板3的内部的基础上,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的卡勾件4,通过第一扣件1正对盖板3的一侧表面伸入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内,并与卡勾孔11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3与第一扣件1的相对固定。此时,请参阅图6,卡勾件4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1背向盖板3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1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参阅图2-图5,当需要解除表带扣1000的锁紧状态时,可通过手指对卡勾件4施力并克服弹性件5施加的反作用力,带动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并解除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操作方式较为便捷。除表带扣1000处于松开的状态可参阅图9-图1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且第二扣件2位于第一扣件1与盖板3之间时,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的卡勾件4实现与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配合的原理包括如下方式:其中一种为,参阅图5,将第二扣件2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扣件1的宽度,并将卡勾件4设置为对应于第二扣件2的边界范围外,因此第二扣件2不会挡住卡勾件4,卡勾件4可伸入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内。还一种为,在第二扣件2上设置对应于卡勾件4的过孔,卡勾件4贯穿第二扣件2上的过孔后伸入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内。
请参阅图4-图5,卡勾件4包括滑动安装于盖板3的滑动板41,以及与滑动板41相连的第一卡勾42;卡勾孔11内设有与第一卡勾42活动连接的限位部(例如,在图4-图5中,限位部为卡接孔112);该限位部能够限制第一卡勾42沿卡勾孔11的深度方向a离开卡勾孔11。手指按动卡勾件4,克服弹性件5施加的反作用力,使得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并解除第一卡勾42与限位部的连接后,第一卡勾42才能沿卡勾孔11的深度方向a离开卡勾孔11。
请参阅图4-图5,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限位部为卡接孔112,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实现卡接的方式可为: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伸入卡勾孔11内,并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滑动板41滑动并带动第一卡勾42插入卡勾孔11的内壁上的卡接孔112内,此时第一卡勾42与卡接孔112的内壁抵接进而无法于卡勾孔11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扣件1运动,以限制盖板3第一扣件1转动,使得表带扣1000保持扣紧状态。
请参阅图3-图5,卡勾孔11开设于第一扣件1正对盖板3的表面,且卡勾孔11的深度方向a沿第一扣件1的厚度方向(垂直于盖板3的方向)设置;卡接孔112开设于卡勾孔11的内侧壁上,并与卡勾孔11相连通。卡接孔112的深度方向垂直于卡勾孔11的深度方向a。因此,当位于卡勾孔11内的卡勾件4由于弹性件5的作用,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插入卡勾孔11的内壁上的卡接孔112内后,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无法沿卡勾孔11的深度方向a离开卡勾孔11。当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位于卡勾孔11内,但第一卡勾42未插入卡勾孔11的内壁上的卡接孔112时,第一卡勾42可自由的沿卡勾孔11的深度方向a离开卡勾孔11。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开设有滑动槽31,卡勾件4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的滑动槽31内,使得卡勾件4的大部分结构位于盖板3内,实现表带扣1000的微型化。同时,滑动槽31的内壁可对卡勾件4的多处进行限位,以配合弹性件5将卡勾件4稳定的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外力带动卡勾件4滑动时,卡勾件4不易于脱离盖板3。
请参阅图4-图5,卡勾件4还包括连接于第一卡勾42与滑动板41之间的连接板43(示例的,滑动板41、第一卡勾42及连接板43可以为一体件),卡勾件4滑动时,滑动板41作为滑动的主体相对盖板3滑动,并带动连接板43及第一卡勾42移动。由于第一卡勾42与连接板43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夹角也可为90度或趋近于90度),因此在第一卡勾42伸入卡勾孔11内的情况下,连接板43可位于卡勾孔11的外部。因此外力带动卡勾件4于垂直于卡勾孔11的轴线方向运动即可实现带动第一卡勾42解除与卡勾孔11内壁的卡接状态,使得盖板3可相对第一扣件1转动,实现解除表带扣1000的锁紧状态。例如,带动第一卡勾42离开卡勾孔11的内壁上的卡接孔112,使得第一卡勾42解除与卡接孔112的内壁的抵接状态。
请参阅图4-图5,滑动槽31的内壁开设的让位孔311,连接板43贯穿该让位孔311,因此让位孔311可作为连接板43随着滑动板41滑动的导向结构,使得连接板43只能沿着让位孔311的轴线方向运动;外力按动卡勾件4时,即便施加的不是完全与让位孔311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的力,也可通过让位孔311对连接板43的限位作用,使得卡勾件4整体沿着让位孔311的轴线方向滑动。
请参阅图2-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表带扣1000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时,盖板3具有正对第二扣件2的正面32、背对第二扣件2的背面33,以及连接于正面32与背面33之间的侧面34;滑动槽31可开设于盖板3的背面33。
如图3所示,当滑动槽31开设于盖板3的背面33,也即卡勾件4滑动安装于背面33的滑动槽31时,卡勾件4不凸出于背面33的表面的情况下,使用者也可实现对卡勾件4施力,以带动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此时表带扣1000与皮肤接触的位置无凸起结构,背向皮肤的位置也几乎无凸起结构,实现表带扣1000结构的紧凑性。
请参阅图3-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盖板3于正面32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扣件1和第二扣件2的第一容置槽35;让位孔311与第一容置槽35相连通。表带扣1000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时,第二扣件2可完全位于盖板3的第一容置槽35内,第二扣件2大部位位置位于第一容置槽35内,进一步实现表带扣1000结构的紧凑性。同时,可将第二扣件2与盖板3的表面趋近于平齐,可进一步提升表带扣1000与手腕皮肤接触舒适度。
如图8所示,让位孔311与第一容置槽35相连通,因此卡勾件4的连接板43可伸入第一容置槽35内,也即连接板43带动第一卡勾42移动时也发生在第一容置槽35内,进而实现将第一卡勾42滑动时的状态隐藏于表带扣1000的内部。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容置槽35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351;第二扣件2开设有第二转动孔21;第二扣件2与盖板3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连接轴6;第一转动连接轴6贯穿第二转动孔21,第一转动连接轴6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一转动孔351内。
由于两个第一转动孔351分别开设于第一容置槽35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因此第二扣件2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6转动安装于盖板3的第一容置槽35的内壁上。第二扣件2相对盖板3转动后,可整体转动至第一容置槽35内,隐藏于盖板3内,实现表带扣1000结构的紧凑化。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扣件2具有转动筒22;转动筒22开设有第二转动孔21;第一扣件1上开设有适配于转动筒22的第二容置槽12。
盖板3的第一容置槽35可用于容纳第一扣件1及第二扣件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扣件2的宽度小于第一扣件1的宽度,可在第二扣件2上设置转动筒22实现第二扣件2与盖板3的转动连接。转动筒22的长度(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扣件2的宽度,但稍小于第一容置槽35的宽度(沿转动筒22轴线方向的宽度)。因此第一容置槽35的开设有第一转动孔351的内壁可通过对转动筒22的相对的两端的限位,间接对第二扣件2进行限位,使得第二扣件2主要只能通过第一转动连接轴6转动的方式相对盖板3运动。
可选的,如图3所示,在第一扣件1上开设用于容纳转动筒22凸出于第二扣件2的表面的部分的第二容置槽12,实现第一扣件1相对第二扣件2转动一定角度后,不会因为转动筒22的存在而导致第一扣件1与第二扣件2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扣件1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扣件2的容置孔13;容置孔13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扣件2的厚度,第二扣件2相对第一扣件1转动后,第二扣件2可趋近于实现整体位于容置孔13内。当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时,盖板3上的第一容置槽35的深度满足匹配第一扣件1的厚度即可,降低了表带扣1000锁紧状态下的厚度。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容置孔13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转动孔131,第二扣件2上开设有第四转动孔23;第一扣件1与第二扣件2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连接轴7。
第二转动连接轴7贯穿第二扣件2上的第四转动孔23,第二转动连接轴7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第三转动孔131内。由于两个第三转动孔131分别开设于容置孔13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因此第二扣件2通过第二转动连接轴7转动安装于第一扣件1的容置孔13的内壁上。第二扣件2相对第一扣件1转动后,可整体转动至容置孔13内,隐藏于第一扣件1内,实现表带扣1000结构的紧凑化。且第二扣件2整体隐藏于第一扣件1内,因此当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时,盖板3上的第一容置槽35的深度满足匹配第一扣件1的厚度即可,降低了表带扣1000锁紧状态下的厚度。
请参阅图3,滑动槽31的内壁开设有限位腰型孔312,卡勾件4与盖板3之间设有限位连接件(例如可以为限位螺钉8);限位连接件贯穿限位腰型孔312并与卡勾件4固定连接。将限位腰型孔312的长度及宽度均设置为大于限位连接件的外径,因此卡勾件4可带动限位连接件移动,限位腰型孔312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可抵住限位连接件。也即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的行程由限位腰型孔312的长度确定,因此外力带动卡勾件4滑动时,不易于在垂直于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的方向将卡勾件4带离盖板3,也不易于在垂直于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的方向将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强烈的撞击。
当限位连接件为限位螺钉8时,卡勾件4开设有螺纹孔44,限位螺钉8贯穿限位腰型孔312并与螺纹孔44螺纹连接;如图6所示,限位腰型孔312的长度(较长的两端的长度)及宽度(较短两端的宽度)均大于限位螺钉8的外径;如图3所示,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与让位孔3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可以为85度-95度。
连接螺钉贯穿滑动槽31的内壁上的限位腰型孔312,并与卡勾件4上的螺纹孔44螺纹连接。将限位腰型孔312的长度及宽度均设置为大于限位螺钉8的外径,因此卡勾件4可带动限位螺钉8移动,限位腰型孔312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个内壁可抵住限位螺钉8。也即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的行程由限位腰型孔312的长度确定,因此外力带动卡勾件4滑动时,不易于在垂直于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的方向将卡勾件4带离盖板3,也不易于在垂直于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的方向将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强烈的撞击。
位于限位腰型孔312内的限位螺钉8可于垂直于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方向对卡勾件4进行一定的限位,让位孔311的内壁可于垂直于让位孔311的轴线方向对卡勾件4进行限位。由于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与让位孔3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例如90度或90度左右);因此限位螺钉8与让位孔311可分别于不同的方向对卡勾件4进行一定的限位,使得卡勾件4温度的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不易于脱离盖板3。尤其是当限位腰型孔312的轴线与让位孔311的轴线之间相互垂直时,限位螺钉8可于水平面对卡勾件4施加一定的限位作用,让位孔311的内壁可与竖直面对卡勾件4进行限位,使得卡勾件4不易于脱离盖板3,可稳定的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
于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限位连接件也可为其他部件,能够贯穿限位腰型孔312并与卡勾件4实现固定连接即可。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件5为弹簧51。弹簧51处于自然状态下,可限制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进而使得卡勾件4保持与卡勾扣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此时卡勾件4无法于卡勾孔11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扣件1运动,以实现限制盖板3相对第一扣件1转动,使得表带扣1000保持扣紧状态。
需要解除表带扣1000的锁紧状态时,可通过手指对卡勾件4施力并克服弹簧51施加的反作用力,带动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并解除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示例的,当弹簧51为压缩弹簧时,按压卡勾件4将压缩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即可带动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并解除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示例的,当弹簧51为拉伸弹簧时,拉动(拨动)卡勾件4将拉伸弹簧拉伸的过程中,即可带动卡勾件4相对盖板3滑动,并解除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示例的,弹簧51的轴线可与让位孔311的轴线相互平行;弹簧51对连接板43(卡勾件4)施加的作用力沿着让位孔311的轴线方向,使得弹簧51对卡勾件4的作用力大部分用于将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紧密卡接,保证表带扣1000在锁紧状态下也较为稳固。
请参阅图3,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卡勾件4上开设有安装槽45,弹簧51的一端与安装槽45的槽底相抵接;弹簧51的另一端与盖板3相抵接。将弹簧51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槽45内,即可实现将弹簧51的大部分位置隐藏于卡勾件4内部,实现表带扣1000结构的紧凑性;还可对弹簧51的径向进行限位,使得弹簧51几乎只发生沿轴向的形变。
请参阅图4-图5,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51的轴线与卡勾孔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例如90度或90度左右)。因此弹簧51对卡勾件4施加的作用力不会与卡勾孔11的轴线平行;弹簧51对卡勾件4施加的作用力必定具有在垂直于卡勾孔11的轴线的方向的分力,使得卡勾件4可稳固的与卡勾孔11的内壁相卡接。例如,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可伸入卡勾孔11的内壁上的卡接孔112内,并与卡接孔112的内壁相抵接,保证较好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扣1000在锁紧状态下的稳固性。
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卡勾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勾件4相对且间隔设置。两个卡勾件4以相对且间隔的方式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需要解除表带扣1000的锁紧状态时,手的大拇指及食指可分别按住一个卡勾件4,然后大拇指及食指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带动两个卡勾件4相向运动,克服弹性件5施加的反作用力,并使得弹性件5发生形变,实现解除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之间的卡接状态。
由于手的大拇指及食指可分别带动一个卡勾件4移动,因此大拇指及食指均可向靠近盖板3的中心方向移动,两个卡勾件4通过弹性件5对盖板3施加的压力也较为对称,盖板3不易于发生偏转,操作时单手即可操作。
两个卡勾件4以相对且间隔的方式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因此两个卡勾件4可分别与第一扣件1上两个卡勾孔11的内壁实现卡接配合。表带扣1000处于锁紧状态时,盖板3与第一扣件1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卡勾件4实现相连,在不施力带动卡勾件4滑动的情况下,盖板3不易于相对第二扣件2运动,表带扣1000处于较稳定的锁紧状态。
以下结合图11-图17对本申请的表带扣1000的实施例二进行的描述。
请参阅图11-12,表带扣1000锁紧状态下,第一扣件1、第二扣件2及盖板3层叠于一起时,盖板3具有正对第二扣件2的正面32、背对第二扣件2的背面33,以及连接于正面32与背面33之间的侧面34;滑动槽31可开设于盖板3的侧面34。
如图12所示,当滑动槽31开设于盖板3的侧面34上;也即卡勾件4滑动安装于侧面34的滑动槽31时,卡勾件4可微微凸出于侧面34的表面,以供手指施加外力。此时,盖板3的背面33为完整状态,具有较好的美观度。同时,也可在盖板3的背面33设置相应的图案,以进一步提升美观度,达到较好的设计效果。
如图11-图14所示,当滑动槽31开设于盖板3的侧面34上;也即卡勾件4设置于盖板3的侧面34时,按动相对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卡勾件4时,两个卡勾件4通过弹性件5对盖板3施加的作用力可趋近于抵消,不会导致盖板3发生偏转。
请参阅图13-图14,在实施例二中,限位部为第二卡勾111,卡勾件4与卡勾孔11的内壁实现卡接的方式可为: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伸入卡勾孔11内与卡勾孔11内壁上的第二卡勾111相卡接,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滑动板41滑动并带动第一卡勾42与第二卡勾111保持倒勾的卡接状态,此时第一卡勾42无法于卡勾孔11的轴线方向相对第一扣件1运动,以实现限制盖板3相对第一扣件1转动,使得表带扣1000保持扣紧状态。
请参阅图13-图14,作为本申请提供的表带扣10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簧51的轴线与卡勾孔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5度-95度(例如90度或90度左右)。因此弹簧51对卡勾件4施加的作用力不会与卡勾孔11的轴线平行;弹簧51对卡勾件4施加的作用力必定具有在垂直于卡勾孔11的轴线的方向的分力,使得卡勾件4可稳固的与卡勾孔11的内壁相卡接。例如,卡勾件4的第一卡勾42可与卡勾孔11的内壁上的第二卡勾111紧密贴合,实现倒勾式的卡接相连,保证较好的卡接状态,实现表带扣1000在锁紧状态下的稳固性。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二中的滑动槽开设于盖板3的侧面34,实施例一中的滑动槽开设于盖板3的背面33;实施例二中的限位部为第二卡勾111,实施例一中的限位部为卡接孔112。实施例二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18-图2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表带4000,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表带扣1000。
表带4000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表带扣1000,表带4000佩戴于手腕时,第一扣件1背向盖板3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的卡勾件4,通过第一扣件1正对盖板3的一侧表面伸入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内,并与卡勾孔11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3与第一扣件1的相对固定。如图21-图22所示,卡勾件4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1背向盖板3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1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表带4000还包括与第一扣件1相连的第一表带链2000,以及与盖板3相连的第二表带链3000。
第一表带链2000与第一扣件1相连(例如转动连接),第二表带链3000与第二扣件2相连(例如转动连接);第一表带链2000与第二表带链3000可均包括有多个链节,相邻的链节相互转动连接,以适配不同的手型的佩戴需求。
于其他实施例中的表带4000,与第一扣件1及盖板3相连的也可为皮质或柔性高分子聚合物的带状物。
示例的,表带4000整体材质可为金属件或塑料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表带4000可为金属件,表带扣1000、第一表带链2000及第二表带链3000均为金属材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表带4000可为塑料件,表带扣1000可为硬质的塑料件,第一表带链2000及第二表带链3000可为柔性的塑料件。
如图2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穿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表带4000;以及安装于表带4000上的表头等组件。
穿戴设备可为手表(传统手表或智能手表)及手环等设备,穿戴设备佩戴于手腕时,第一扣件1背向盖板3的一侧表面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滑动安装于盖板3上的卡勾件4,通过第一扣件1正对盖板3的一侧表面伸入第一扣件1上的卡勾孔11内,并与卡勾孔11的内壁卡接,实现盖板3与第一扣件1的相对固定。因此卡勾件4不会凸出于第一扣件1背向盖板3的一侧表面,也即与手腕处的皮肤接触的第一扣件1上不会有凸起结构,不易于因为凸起结构顶住手腕处的皮肤而影响佩戴的舒适性。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表带扣,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扣件,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卡勾孔;
第二扣件,与所述第一扣件转动连接;
盖板,与所述第二扣件的远离所述第一扣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盖板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扣件和所述第二扣件的第一容置槽;
适配于所述卡勾孔的卡勾件,所述卡勾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盖板上,且所述卡勾件与所述卡勾孔相对;以及
安装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卡勾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自由状态下能够使得所述卡勾件与所述卡勾孔的内壁保持卡接;所述卡勾件受外力相对所述盖板滑动后能够解除与所述卡勾孔的卡接状态;
所述盖板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卡勾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
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腰型孔,所述卡勾件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限位连接件;所述限位连接件贯穿所述限位腰型孔并与所述卡勾件固定连接;所述限位腰型孔的长度及宽度均大于所述限位连接件的外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件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盖板的滑动板,以及与所述滑动板相连的第一卡勾;所述卡勾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活动连接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限制所述第一卡勾沿所述卡勾孔的深度方向离开所述卡勾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适配于所述第一卡勾的第二卡勾;或者,所述限位部为开设于所述卡勾孔的内壁且有适配于所述第一卡勾的卡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开设有让位孔,所述卡勾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滑动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贯穿所述让位孔;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具有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具有背对所述第二扣件的背面、背对所述背面的正面,以及连接于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所述滑动槽开设于所述背面或所述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开设于所述正面;所述让位孔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扣件开设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二扣件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第一转动连接轴;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件具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开设有所述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扣件上开设有适配于所述转动筒的第二容置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扣件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扣件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的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开设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二扣件上开设有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一扣件与所述第二扣件之间设有第二转动连接轴;所述第二转动连接轴贯穿所述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连接轴的相对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三转动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腰型孔的轴线与所述让位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件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相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表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轴线与所述卡勾孔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14.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表带扣。
15.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表带。
CN202010710813.5A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Active CN1139669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0115.4A CN116019293A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CN202010710813.5A CN113966902B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PCT/CN2021/107169 WO2022017332A1 (zh) 2020-07-22 2021-07-19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US18/016,744 US20230309664A1 (en) 2020-07-22 2021-07-19 Watchband clasp, watchband, and wearable device
EP21846187.9A EP4173518A4 (en) 2020-07-22 2021-07-19 WATCH STRAP BUCKLE, WATCH STRAP AND WEARABLE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10813.5A CN113966902B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0115.4A Division CN116019293A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66902A CN113966902A (zh) 2022-01-25
CN113966902B true CN113966902B (zh) 2023-01-13

Family

ID=795847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10813.5A Active CN113966902B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CN202310200115.4A Pending CN116019293A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0115.4A Pending CN116019293A (zh) 2020-07-22 2020-07-22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9664A1 (zh)
EP (1) EP4173518A4 (zh)
CN (2) CN113966902B (zh)
WO (1) WO202201733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7310A (ja) * 1996-01-09 1997-07-22 Citizen Watch Co Ltd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JP2004097659A (ja) * 2002-09-12 2004-04-02 Citizen Watch Co Ltd 両プッシュ中留の構造
CH701806A2 (fr) * 2009-09-02 2011-03-15 Promotion Spa Fermoir de bracelet de montre.
JP3172899U (ja) * 2011-10-27 2012-01-12 株式会社バンビ ロック機構付きバックル
CN208192384U (zh) * 2018-03-12 2018-12-07 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表扣延长板结构
CN209473799U (zh) * 2018-12-12 2019-10-11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腕表连接扣及腕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4781A1 (fr) * 1997-10-30 1999-05-12 Dexel S.A. Fermoir dépliant pour bracelet
CN1156237C (zh) * 1999-05-13 2004-07-07 西铁城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带状装饰件的搭扣及带状装饰件
CH703540B1 (fr) * 2005-01-25 2012-02-15 Lvmh Swiss Mft Sa Fermoir à boucle déployante pour bracelet et procédé d'assemblage d'un tel fermoir.
US9980539B2 (en) * 2014-08-11 2018-05-29 Apple Inc. Segmented attachment device
US20190000194A1 (en) * 2017-06-28 2019-01-03 Leatherman Tool Group, Inc. Adjustable linkage and an associated wearable accessory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terconnected links with tools
CN207055005U (zh) * 2017-07-20 2018-03-02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智能手表
CN209711779U (zh) * 2018-08-09 2019-12-03 广州市永鸿表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按快调表扣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7310A (ja) * 1996-01-09 1997-07-22 Citizen Watch Co Ltd 装身具の中留構造
JP2004097659A (ja) * 2002-09-12 2004-04-02 Citizen Watch Co Ltd 両プッシュ中留の構造
CH701806A2 (fr) * 2009-09-02 2011-03-15 Promotion Spa Fermoir de bracelet de montre.
JP3172899U (ja) * 2011-10-27 2012-01-12 株式会社バンビ ロック機構付きバックル
CN208192384U (zh) * 2018-03-12 2018-12-07 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表扣延长板结构
CN209473799U (zh) * 2018-12-12 2019-10-11 天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腕表连接扣及腕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9293A (zh) 2023-04-28
EP4173518A4 (en) 2024-01-24
WO2022017332A1 (zh) 2022-01-27
EP4173518A1 (en) 2023-05-03
CN113966902A (zh) 2022-01-25
US20230309664A1 (en)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2315U (zh) 可穿戴设备
US10258115B2 (en) Watch straps
TWI506402B (zh) 鎖扣式腕帶及具有該鎖扣式腕帶之電子裝置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WO2020249110A1 (en) Wearable device, strap and engaging mechanism
CN211608393U (zh) 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及绑带
KR100538118B1 (ko) 띠형 장신구의 중간 버클
CN110897279A (zh)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CN112120363A (zh) 可穿戴设备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113966902B (zh) 表带扣、表带及穿戴设备
CN112205722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154452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绑带和锁扣组件
CN212912015U (zh) 适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带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2273807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889384U (zh) 一种带体长度调节机构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10623642A (zh) 一种连接组件和具有该连接组件的穿戴设备
CN214151402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211459081U (zh) 快拆模组、表带及腕戴设备
CN107692417B (zh) 表扣和手表
CN219556519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5124963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457525U (zh) 表扣、表带以及穿戴设备
CN113995209B (zh) 锁扣、绑带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8889390U (zh) 表带伸缩机构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