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4681A - 推力箔轴承 - Google Patents

推力箔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4681A
CN116194681A CN202180065258.8A CN202180065258A CN116194681A CN 116194681 A CN116194681 A CN 116194681A CN 202180065258 A CN202180065258 A CN 202180065258A CN 116194681 A CN116194681 A CN 1161946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il
thrust
bottom plate
bearing
step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52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田勘
吉永诚一郎
中岛雅祐
青山茂一
大森直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HI Corp filed Critical I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194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46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4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 F16C17/04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axial load only with flexible leaves to create hydrodynamic wedge, e.g. axial foil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7/00Elastic or yielding bearings or bearing support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2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60/00Engines or pumps
    • F16C2360/44Centrifugal pumps
    • F16C2360/45Turbo-molecular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推力箔轴承(3),其具有:底板(30),其具有供轴(1)插通的插通孔(30a)、以及在与所述插通孔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支承面(30b);台阶部件(50),其载置于所述支承面,并与所述底板分体形成;以及背箔(20),其沿所述插通孔的周向延伸,并且一部分被所述支承面支承,且与所述一部分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其他部分被所述台阶部件支承。

Description

推力箔轴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力箔轴承。
本申请基于2020年9月2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159534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高速旋转体用的轴承,已知有与设置于旋转轴的推力环对置配置的推力箔轴承(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推力箔轴承由轴承面柔软的箔(金属制薄板)形成,以便能够吸收因振动、冲击而产生的旋转轴的动作(推力环的轴向位移和倾斜),在轴承面的下方具有用于柔软地支承轴承面的箔构造。
在推力箔轴承中,存在在周向上排列有多个顶箔片和背箔片的方式。顶箔片支承于背箔片,通过推力环的旋转,在顶箔片与推力环之间导入润滑流体。该润滑流体在顶箔片与推力环之间形成楔状的流体润滑膜,发挥推力箔轴承的负载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659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为了在顶箔与推力环之间形成楔状的间隙,将恒定高度的背箔设置在形成于底板的倾斜面。考虑通过切削加工等来形成这样的倾斜面,但若不确保某种程度的加工精度,则有时难以形成所需的流体润滑膜。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高推力箔轴承的负载能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推力箔轴承具有:底板,其具有供轴插通的插通孔、以及在与所述插通孔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支承面;台阶部件,其载置于所述支承面,并与所述底板分体形成,背箔,其沿所述插通孔的周向延伸,并且一部分被所述支承面支承,且与所述一部分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其他部分被所述台阶部件支承。
另外,在本公开的上述一个方式中,所述台阶部件也可以形成为台阶状。
另外,在本公开的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将多个垫片重叠而形成所述台阶部件。
另外,在本公开的上述一个方式中,所述多个垫片也可以包括厚度不同的垫片。
另外,在本公开的上述一个方式中,所述多个垫片也可以包括端面的偏移量不同的垫片。
另外,在本公开的上述一个方式中,所述多个垫片也可以包括不直接支承所述背箔的垫片。
另外,在本公开的上述一个方式中,也可以在所述底板安装有环状部件,所述台阶部件被夹持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环状部件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高推力箔轴承的负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公开的推力箔轴承的涡轮机械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推力箔轴承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箭头A-A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说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的负载能力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变形例的推力箔轴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推力箔轴承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本公开的推力箔轴承的涡轮机械的一例的侧视图。
在图1中,符号1表示旋转轴(轴),符号2表示设置于旋转轴的前端部的叶轮,符号3表示本公开的推力箔轴承。
在旋转轴1上安装有圆板状的推力环4。推力环4被一对推力箔轴承3夹着。叶轮2配置在成为静止侧的壳体5内,在其与壳体5之间具有叶尖间隙6。旋转轴1被径向箔轴承7支承。
图2是表示本公开的推力箔轴承3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推力箔轴承3夹着推力环4在两侧设置有一对。这一对推力箔轴承3均为相同的结构。推力箔轴承3具备顶箔10、背箔20以及底板30。
在一对推力箔轴承3各自的底板30之间夹持有图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圆筒状的轴承间隔件40(环状部件)。而且,这些底板30通过紧固螺栓41经由轴承间隔件40而连结。在底板30的外周部形成有用于插通紧固螺栓41的贯通孔42。另外,这样连结的底板30中的一方通过紧固螺栓41的紧固而与壳体5抵接。
另外,壳体5的与推力箔轴承3抵接的部位在图1中被省略。
(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3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箭头A-A剖视图。
如图3所示,底板30具有供旋转轴1插通的插通孔30a。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以插通孔30a为基准来说明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轴向”是指插通孔30a延伸的方向(供旋转轴1插通的方向、旋转轴1延伸的方向)。另外,“径向”是指插通孔30a的径向。另外,“周向”是指沿着插通孔30a的内周面的周向。或者,也可以说以插通于插通孔30a的旋转轴1的轴心为基准,从该轴心观察的“径向”以及“周向”。
另外,“径向”也可以说是在插通孔30a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观察时与该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周向”也可以说是绕插通孔30a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底板30构成轴向的推力箔轴承3的最外部(远离推力环的一侧)。在底板30形成有插通孔30a。即,本公开的底板30是形成有插通孔30a的圆板状的部件。但是,底板30也可以是圆板状以外的部件(例如矩形板状),只要具有插通孔30a即可。另外,插通孔30a也不一定是严格的圆筒形状。
底板30例如由厚度为数mm左右的金属板形成。底板30具有在与插通孔30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支承面30b(平坦面)。支承面30b与推力环4对置配置。在支承面30b的插通孔30a(开口)的周围配置有顶箔10、背箔20以及后述的台阶部件50。具体而言,顶箔10被背箔20支承,背箔20被底板30和台阶部件50支承。即,顶箔10也经由背箔20而被支承于底板30以及台阶部件50。
在本公开中,顶箔10、背箔20均由多片(6片)顶箔片11、背箔片21形成。底板30在支承面30b的周向上等间隔地支承6片顶箔片11、背箔片21。另外,顶箔片11、背箔片21的片数并不限定于6片,也可以为2~5片或7片以上。
本公开的顶箔10由沿周向排列的6片金属制的薄板(顶箔片11)形成。顶箔片11具有:倾斜部12,其从周向一侧(旋转轴1的旋转方向上游侧)朝向周向另一侧(旋转轴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向上方(在图3中纸面近前侧、或者在轴向上从底板30朝向顶箔片11的一侧)倾斜;以及安装部13,其与倾斜部12的周向一侧连续设置,并安装于底板30。
如图3所示,倾斜部12形成为将扇形的顶点侧切去而将内周侧、外周侧分别设为圆弧状的大致梯形形状。即,倾斜部12具备:两个端缘,其在周向上分离,并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内周侧的端缘,其在内周侧连接两个端缘;以及外周侧的端缘,其在外周侧连接两个端缘。从倾斜部12的周向另一侧的内周侧延伸至外周侧的端缘(以下,称为周向另一侧的端部12a)成为自由端。
另一方面,从倾斜部12的周向一侧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端缘经由弯曲部14与安装部13连接。如图4所示,弯曲部14由第一折曲和位于第一折曲的周向另一侧的第二折曲构成。第一折曲向顶箔片11的与底板30对置的面的背面侧折曲。第二折曲向顶箔片11的与底板30对置的表面侧折曲。即,弯曲部14呈台阶状。另外,第一折曲、第二折曲均为钝角。
换言之,第一折曲以朝向底板30凸出的方式折曲,第二折曲以朝向与底板30相反的一侧(推力环4侧)凸出的方式折曲。
位于比弯曲部14靠周向另一侧的倾斜部12被背箔片21的支承部22支承。被支承部22支承的倾斜部12以随着从周向一侧朝向周向另一侧而逐渐远离底板30的方式以初始倾斜角倾斜配置。在此,初始倾斜角是指载荷为零时的顶箔片11(即倾斜部12)相对于底板30的倾斜角。本公开的底板30具有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支承面30b,倾斜部12相对于该支承面30b倾斜。
安装部13与弯曲部14的周向一侧(第一折曲侧)连接。在本公开中,该安装部13在径向上以与弯曲部14相同的长度形成为带状,并对底板30进行点焊(点焊接)。即,该焊接位置为顶箔片11相对于底板30的安装位置。另外,关于顶箔片11相对于底板30的安装,除了点焊以外,还能够通过例如螺纹紧固等来进行。另外,安装部13和弯曲部14不一定需要在径向上为相同的长度。
另一方面,背箔20由沿周向排列的6片金属制的薄板(背箔片21)形成。背箔片21具有支承顶箔片11的倾斜部12的支承部22。如图4所示,支承部22是交替地形成有峰部22a和谷部22b的波型的箔(波箔)。支承部22弹性地支承顶箔片11的倾斜部12。
另外,作为支承部22,例如能够使用波箔、日本特开2006-576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7090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弹簧箔、日本特开2009-29974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背箔等。另外,日本特开2006-5765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70904号公报中记载的弹簧箔、日本特开2009-299748号公报中记载的背箔是用于径向轴承的箔,但如果将它们展开成平面状而形成圆环板状,则成为用于推力箔轴承3的箔(支承部22)。
本公开的支承部22由波箔形成。在图3所示的俯视图中,支承部22形成为比顶箔片11的倾斜部12小一圈。因此,支承部22被倾斜部12覆盖。支承部22与倾斜部12同样地形成为将扇形的顶点侧切去而将内周侧、外周侧分别设为圆弧状的大致梯形形状。即,支承部22具备:两个端缘,其在周向上分离,并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内周侧的端缘,其在内周侧连接两个端缘;以及外周侧的端缘,其在外周侧连接两个端缘。
在从支承部22的周向一侧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端缘(以下,称为周向一侧的端部)形成有与从支承部22的周向另一侧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端缘(以下,称为周向另一侧的端部)平行地延伸的平行部(以下,称为背箔端部21a)。在支承部22上,在从背箔端部21a朝向支承部2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的第一方向上,即,在与背箔端部21a至支承部2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正交的法线方向(也称为与峰部22a的棱线正交的方向)上,谷部22b与峰部22a交替地相连。
如图4所示,谷部22b具备平坦面,与底板30以及台阶部件50对置。另外,峰部22a为连接相邻的谷部22b的拱形的部位。背箔片21支承于底板30以及台阶部件50。因此,谷部22b能够与底板30以及台阶部件50抵接。支承部22的两端部、即背箔端部21a和支承部22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安装部21b)分别由谷部22b形成。
在本公开中,谷部22b及峰部22a分别大致等间距形成。另外,峰部22a的高度以恒定的高度形成。安装部21b相对于台阶部件50被点焊(点焊接)。即,该焊接位置成为周向上的背箔片21的安装位置。即,在本公开中,背箔片21的安装位置为位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图4中纸面右侧)的端部的谷部22b(安装部21b)。
另外,位于背箔片21的第一方向的一侧(图4中纸面左侧)的端部的谷部22b(背箔端部21a)为自由端。即,当载荷作用于背箔片21时,背箔端部21a能够朝向第一方向一侧移动。另外,关于背箔片21相对于台阶部件50的安装,除了点焊以外,例如还能够通过螺纹紧固等来进行。
台阶部件50与底板30分体形成,载置于支承面30b。台阶部件50具有:台阶支承部51,其从周向的中途支承背箔片21(背箔20);延伸部52,其如图3所示,与台阶支承部51的周向另一侧连续设置,并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被夹持部53,其在比台阶支承部51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与延伸部52连续设置,并向周向一侧延伸。
延伸部52与台阶支承部51的周向另一侧的径向外侧连接。该延伸部52形成为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带状,与被夹持部53连接。
被夹持部53形成为将扇形的顶点侧切去而将内周侧、外周侧分别设为圆弧状的大致梯形形状。即,被夹持部53具备:两个端缘,其在周向上分离,并从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内周侧的端缘,其在内周侧连接两个端缘;以及外周侧的端缘,其在外周侧连接两个端缘。
在被夹持部53与台阶支承部51部之间形成有狭缝54。狭缝54将台阶部件50在径向上分为内侧的区域和外侧的区域。狭缝54从台阶部件50的周向一侧的端缘朝向另一侧的端缘沿周向延伸。在此,如图3所示,比狭缝54靠外侧的区域延伸设置至配置有轴承间隔件40的径向位置。即,被夹持部53在轴向上被夹持在底板30与轴承间隔件40之间。
在被夹持部53形成有供将轴承间隔件40安装于底板30的紧固螺栓41插通的贯通孔55。被夹持部53的贯通孔55在轴向上与底板30的贯通孔42重叠。被夹持部53的贯通孔55配置在延伸部52的连接位置的附近。如图3所示,被夹持部53的径向的尺寸可以为与从轴承间隔件40的内周面到外周面的径向的尺寸相同程度,以便能够与轴承间隔件40大致整体抵接。另外,被夹持部53可以具有轴承间隔件40的整周360°中的60°左右(整周的1/6左右)的周长。由此,六个台阶部件50(被夹持部53)被轴承间隔件40的大致整周夹持。
如图4所示,台阶部件50是将多个垫片60(金属制的薄板)重叠而形成的。多个垫片60分别形成为恒定厚度的板状。多个垫片60在台阶支承部51中,周向一侧的端面61以随着台阶增加而向周向另一侧偏移的方式重叠。即,相对于第一层的垫片60的端面61,第二层的垫片60的端面61向周向另一侧偏移恒定距离。第三层以后的垫片60的端面61也同样。另外,在多个垫片60中,台阶支承部51以外的部分(上述的延伸部52及被夹持部53)的端面对齐。
即,在多个垫片60中,台阶支承部51以外的部分(上述的延伸部52以及被夹持部53)的端面在沿着支承面30b的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重叠的垫片60(例如,第一层的垫片60与第二层的垫片60)的端面61的偏移量P是恒定的。该偏移量P与背箔片21的峰部22a以及谷部22b的间距相同。另外,多个垫片60是与峰部22a的数量相同的枚数。另外,多个垫片60是比谷部22b的数量少一个的枚数。多个垫片60(台阶支承部51)支承位于最靠周向一侧的谷部22b以外的谷部22b。即,位于最靠周向一侧的谷部22b(一部分)支承于底板30的支承面30b,其他谷部22b(剩余部分)一一支承于台阶支承部51的各层。
接着,对由这样的结构构成的推力箔轴承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推力箔轴承3设置在夹着推力环4的两侧。因此,能够抑制旋转轴1的推力方向两侧的移动。
在这样的状态下旋转轴1旋转,推力环4开始旋转时,推力环4与顶箔片11相互摩擦,并且周围流体被压入形成于两者之间的楔形的空间。而且,当推力环4达到恒定的旋转速度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流体润滑膜。通过该流体润滑膜的压力,顶箔片11被向背箔片21侧按压,推力环4脱离与顶箔片11的接触状态,以非接触的方式旋转。
在此,如图4所示,背箔片21的一部分由支承面30b支承,剩余部分从周向的中途被台阶部件50支承。支承面30b是在与插通孔30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台阶部件50载置于支承面30b,形成为随着朝向周向另一侧而变高的台阶状。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台阶部件50形成有与支承面30b大致平行且高度不同的多个面。由于台阶部件50与底板30分体,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加工,能够在支承面30b形成高精度的模拟倾斜面。由此,能够对背箔片21赋予适当的倾斜,在推力环4与顶箔片11之间形成良好的流体润滑膜。
因此,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如下结构能够提高推力箔轴承3的负载能力,上述结构具有:底板30,其具有供旋转轴1插通的插通孔30a、以及向与插通孔30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扩展的支承面30b;台阶部件50,其载置于支承面30b,并与底板30分体形成;以及背箔20,其在插通孔30a的周向上延伸,并且一部分由支承面30b支承,剩余部分从周向的中途被台阶部件50支承。
另外,换言之,如图4所示,背箔片21的一部分被支承面30b支承,与该一部分在周向上相邻的其他部分被台阶部件50支承。背箔片21也可以具备在既不被支承面30b支承也不被台阶部件50支承的部分。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台阶部件50形成为台阶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形状形成高精度的模拟倾斜面。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台阶部件50是将多个垫片60重叠而形成的。垫片60能够通过蚀刻加工、精密冲压加工等高精度地大量生产。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底板30安装有轴承间隔件40,台阶部件50被夹持在底板30与轴承间隔件40之间。由此,能够利用确保一对推力箔轴承3的底板30的空间的轴承间隔件40来夹持台阶部件50。另外,通过夹持台阶部件50,抑制台阶部件50从固定位置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5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3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图5与上述的图3所示的箭头A-A剖视图对应。
如图5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台阶部件50(多个垫片60)包括厚度不同的垫片60。
具体而言,第一层的垫片60以厚度t1形成。另外,第二层的垫片60以大于厚度t1的厚度t2形成。另外,第三层的垫片60以比厚度t2小的厚度t3形成。另外,第四层的垫片60以比厚度t3小的厚度t4形成。另外,第五层的垫片60以比厚度t4稍小的厚度t5形成。
即,第二层的垫片60的厚度最大,随着从第二层的垫片60向轴向一侧(图5的纸面上侧、推力环4侧)以及另一侧(图5的纸面下侧、底板30侧)远离,垫片60的厚度变小。背箔片21被这样的厚度的多个垫片60(台阶支承部51)支承。由该背箔片21支承的顶箔片11具有向轴向一侧凸出的弯曲的倾斜部12A。倾斜部12A以随着朝向周向另一侧而相对于支承面30b(换言之,推力环4)的倾斜度逐渐变小的方式弯曲。
图6是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3的负载能力的说明图。在图6所示的图表中,横轴x为周向位置,纵轴P(x)为流体润滑膜的压力,即推力箔轴承3的负载能力。
如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顶箔片11具有弯曲面的倾斜部12A,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面(单一的倾斜角度的面)的倾斜部12相比,流体润滑膜的压力升高与施加了网眼的区域相应的量。
即,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通过使多个垫片60的厚度不同,能够提高推力箔轴承3的负载能力。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记,并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推力箔轴承3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另外,图7与上述的图3所示的箭头A-A剖视图对应。
如图7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台阶部件50(多个垫片60)包括端面61的偏移量不同的垫片60。另外,多个垫片60的厚度是恒定的,但也可以不同。
具体而言,第二层的垫片60相对于第一层的垫片60以偏移量P1偏移端面61而重叠。另外,第三层的垫片60相对于第二层的垫片60以比偏移量P1小的偏移量P2偏移端面61而重叠。另外,第四层的垫片60相对于第三层的垫片60,以比偏移量P2大的偏移量P3偏移端面61而重叠。另外,第五层的垫片60相对于第四层的垫片60,以比偏移量P3大的偏移量P4偏移端面61而重叠。
即,第三层的垫片60的偏移量P2最小(第二层的垫片60的支承面积最小),随着从第二层的垫片60向轴向一侧(图5的纸面上侧)以及另一侧(图5的纸面下侧)远离,垫片60的支承面积变大。背箔片21被这样的多个垫片60(台阶支承部51)支承。被该背箔片21支承的顶箔片11形成向轴向一侧凸出的弯曲的倾斜部12B。由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提高推力箔轴承3的负载能力。
上述支承面积是指各垫片60中的向背箔20侧露出的区域的面积。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层的垫片60不直接支承背箔片21的谷部22b,第四层的垫片60支承两个谷部22b。由此,也能够将顶箔片11的倾斜部12B的形状形成为三次函数的弯曲面,而不是单纯的二次函数的弯曲面。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倾斜部12B的周向另一侧以向轴向一侧翘起的方式弯曲。由此,能够提高顶箔片11的周向另一侧的负载能力。
即,倾斜部12B的周向一侧的部分以向轴向一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倾斜部12B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以向轴向另一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因此,在图7中,倾斜部12B弯曲为倒S字状。
另外,第二层的垫片60不与背箔片21的谷部22b接触。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各构成部件的各形状、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基于设计要求等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如图8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台阶部件50也可以不由多个垫片60形成。该变形例的台阶部件50具有通过蚀刻加工或精密冲压加工等一体成形的多个台阶70,这些多个台阶70形成台阶支承部51。
另外,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台阶部件50被夹持在底板30与轴承间隔件40之间,但也可以通过焊接、螺栓固定等固定于底板30。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具备底板和被该底板支承的背箔的推力箔轴承,其目的在于提高推力箔轴承的负载能力。
符号说明
1—旋转轴(轴);2—叶轮;3—推力箔轴承;4—推力环;5—壳体;6—叶尖间隙;7—径向箔轴承;10—顶箔;11—顶箔片;12—倾斜部;12a—端部;12A—倾斜部;12B—倾斜部;13—安装部;14—弯曲部;20—背箔;21—背箔片;21a—背箔端部;21b—安装部;22—支承部;22a—峰部;22b—谷部;30—底板;30a—插通孔;30b—支承面;40—轴承间隔件;41—紧固螺栓;42—贯通孔;50—台阶部件;51—台阶支承部;52—延伸部;53—被夹持部;54—狭缝;55—贯通孔;60—垫片;61—端面;70—台阶;P—偏移量。

Claims (7)

1.一种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具有:
底板,其具有供轴插通的插通孔、以及在与所述插通孔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支承面;
台阶部件,其载置于所述支承面,并与所述底板分体形成,
背箔,其沿所述插通孔的周向延伸,并且一部分被所述支承面支承,且与所述一部分在所述周向上相邻的其他部分被所述台阶部件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阶部件形成为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
将多个垫片重叠而形成所述台阶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垫片包括厚度不同的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垫片包括端面的偏移量不同的垫片。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垫片包括不直接支承所述背箔的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推力箔轴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板安装有环状部件,
所述台阶部件被夹持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环状部件之间。
CN202180065258.8A 2020-09-24 2021-09-22 推力箔轴承 Pending CN1161946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9534 2020-09-24
JP2020159534 2020-09-24
PCT/JP2021/034847 WO2022065375A1 (ja) 2020-09-24 2021-09-22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4681A true CN116194681A (zh) 2023-05-30

Family

ID=80846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5258.8A Pending CN116194681A (zh) 2020-09-24 2021-09-22 推力箔轴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6429A1 (zh)
EP (1) EP4219965A1 (zh)
JP (1) JPWO2022065375A1 (zh)
CN (1) CN116194681A (zh)
CA (1) CA3193679A1 (zh)
WO (1) WO20220653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0217U (zh) * 1985-02-22 1986-08-30
JP2003232340A (ja) * 2002-02-08 2003-08-2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スラスト軸受
JP2004270904A (ja) 2003-03-12 2004-09-30 Honda Motor Co Ltd フォイル式流体軸受
JP3636328B1 (ja) 2004-08-17 2005-04-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動圧流体軸受
JP5286955B2 (ja) 2008-06-12 2013-09-11 株式会社Ihi フォイル軸受
WO2014061698A1 (ja) * 2012-10-16 2014-04-24 株式会社Ihi スラスト軸受
JP2017180592A (ja) * 2016-03-29 2017-10-05 大豊工業株式会社 ワッシャ
WO2020149200A1 (ja) * 2019-01-18 2020-07-23 株式会社Ihi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
JP7120955B2 (ja) 2019-03-28 2022-08-17 藤倉コンポジット株式会社 Frp複合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5375A1 (ja) 2022-03-31
US20230366429A1 (en) 2023-11-16
JPWO2022065375A1 (zh) 2022-03-31
CA3193679A1 (en) 2022-03-31
EP4219965A1 (en) 202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68847B2 (ja) スラスト軸受
JP6582431B2 (ja) スラスト軸受
EP3101291B1 (en) Thrust bearing
JP6221244B2 (ja) スラスト軸受
WO2015041233A1 (ja) スラスト軸受
US20210341013A1 (en) Thrust foil bearing
WO2020149421A1 (ja)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
WO2020130124A1 (ja)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
CN113438990B (zh) 推力箔片轴承、推力箔片轴承的底板的制造方法
CN112639313B (zh) 推力箔片轴承
US11867226B2 (en) Thrust foil bearin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se plate of thrust foil bearing
CN112912635B (zh) 推力箔轴承
CN116194681A (zh) 推力箔轴承
JP6361460B2 (ja) スラスト軸受
JP2020115021A (ja)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装置
WO2023181577A1 (ja)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
JP7338537B2 (ja) スラストフォイル軸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