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84793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84793A
CN116184793A CN202211545118.3A CN202211545118A CN116184793A CN 116184793 A CN116184793 A CN 116184793A CN 202211545118 A CN202211545118 A CN 202211545118A CN 116184793 A CN116184793 A CN 116184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late
support
exposure uni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511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田佳
小口浩平
田中理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918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07863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184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847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09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for space saving, e.g.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19Fram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1Details of unit for expo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72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a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 G06K15/1204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involving the fast moving of an optical beam in the main scann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54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ED arr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3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 G03G15/32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in which the charge pattern is formed dotwise, e.g. by a thermal head by application of light, e.g. using a LED ar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405Registr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4La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包括支撑表面并由金属制成;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布置成使得光发射到图像承载构件的发射方向相对于支撑表面倾斜;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构造成支撑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处于倾斜姿态的所述曝光单元;以及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由树脂制成并且构造成与所述曝光单元接触并定位所述曝光单元。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所述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并且其中所述曝光单元构造成经由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定位构件附接到所述框架构件。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曝光单元(也称为激光扫描仪单元),该曝光单元通过向被充电的感光鼓发射激光束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21-042055公开了一种固定到框架本体(例如由金属制成的金属板撑杆)的曝光单元。金属板撑杆连接一对侧板,该对侧板布置在成像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边缘侧上使得侧板彼此面对。如果曝光单元在成像操作期间振动,则可能产生图像缺陷。因此,曝光单元被固定到具有高刚度的金属板撑杆上,用于减少曝光单元的振动。
顺便提及,在成像设备的内部,布置了包括电路板和马达的许多部件。为了减小成像设备的安装空间,并且为了在成像设备的生产中降低成本和节省资源,期望减小这种成像设备的尺寸并且减轻其重量。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16-20932描述了一种成像设备的构造,其中,通过设计包括低压电源部分、高压电源部分和马达的部件的布置来缩小成像设备的尺寸。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旋转;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包括支撑表面并由金属制成;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构造成向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发射光并且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曝光单元布置成使得当在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光发射到图像承载构件的发射方向相对于支撑表面倾斜;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构造成支撑相对于支撑表面处于倾斜姿态的曝光单元;以及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由树脂制成并且构造成与曝光单元接触并且定位曝光单元,其中框架构件的支撑表面与支撑构件或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并且其中曝光单元构造成经由支撑构件和定位构件附接到框架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旋转;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构造成支撑图像承载构件在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部分;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构造成支撑图像承载构件的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与第一端部部分相反的第二端部部分;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布置在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连接到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以及马达,所述马达构造成驱动图像承载构件、传送构件或处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送构件构造成传送记录材料,所述处理构件构造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马达布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并且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定位在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之间,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加强表面,所述加强表面形成在沿旋转轴线方向没有布置马达的区域中,其中当在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加强表面和马达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马达从加强表面朝向与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其中成像设备还包括屏蔽金属板,所述屏蔽金属板布置在沿旋转轴线方向布置有马达的区域中,连接到第一金属板和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并且构造成当从与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观察时覆盖马达的一部分。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和曝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4A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支撑的左侧视图。
图4B是示出位于左侧和后侧上的接触点的放大剖视图。
图5A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框架本体的支撑的右侧视图。
图5B是示出位于右侧和后侧上的接触点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曝光单元、固定附件、支撑构件和金属板撑杆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曝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固定附件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经由第一实施例的固定附件固定到金属板撑杆的曝光单元的俯视图。
图11A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丝簧的透视图,并且其中示出了丝簧固持构件。
图11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丝簧的透视图,并且其中未示出丝簧固持构件。
图12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丝簧的透视图。
图13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构件相对于金属板撑杆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曝光单元的位置的左侧视图。
图15是用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曝光单元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部件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透视图。
图17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的构造和板的位置的透视图。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0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和屏蔽金属板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和屏蔽金属板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框架和屏蔽金属板的构造的前视图。
图24是第二实施例的屏蔽金属板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成像设备
首先,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概况。图1是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外观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成像设备1的构造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是单色激光束打印机,其根据从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装置(未示出)发送的图像信息数据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P可以是由各种材料制成的片材材料,并且包括例如普通纸张和厚纸张的纸张片材、例如用于高架式投影机的片材的塑料膜、以及布料片材。
在以下描述中,放置在水平面上的成像设备1的高度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被定义为Z方向。另外,与Z方向相交并且与下述感光鼓11(见图2)的旋转轴线方向(即,主扫描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被定义为X方向。另外,与X方向和Z方向相交的方向被定义为Y方向。优选地,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彼此以直角相交。为了便于描述,X方向上的正侧被称为右侧,X方向上的负侧被称为左侧,Y方向上的正侧被称为前侧或前表面侧,Y方向上的负侧被称为后侧或后表面侧,Z方向上的正侧被称为上侧,并且Z方向上的负侧被称为下侧。
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其中储存有记录材料P的盒4和其上堆叠有已经排出的记录材料P的排出托盘14。盒4布置成能够被朝向Y方向拉动,并且用户可以用记录材料P重新填充盒4。从盒4传送记录材料P,然后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并且然后从排出出口15朝向排出方向(即,Y方向)排出记录材料P并且记录材料堆叠在排出托盘14上。排出出口15形成在下述框架本体78的顶表面上(见图3),记录材料P通过该排出出口并且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4上。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是从设备的顶表面排出记录材料的设备。
成像设备1包括框架本体(支撑框架本体)78,以及固定到框架本体78的前盖70、后盖701和外盖71。外盖71布置在成像设备1的侧面和顶面上;并且外盖71、前盖70和后盖701构成成像设备1的外部。前盖70布置在成像设备1的前表面的一部分中,并且覆盖下述电路板100。
如图2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成像部分(成像单元)20、进给部分30、定影部分9和排出辊对10。成像部分20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进给部分30进给记录材料P;并且定影部分9将由成像部分2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P。成像部分20、进给部分30、定影部分9和排出辊对10容置在框架本体78中。
成像部分20包括曝光单元50、电子照相处理单元40和转印单元7。转印单元7包括转印辊7a,该转印辊将处理单元40的感光鼓11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处理单元40包括感光鼓11、清洁单元13、充电辊17、显影辊12和容纳调色剂的显影剂容器18。
感光鼓11是圆筒形感光构件,并且用作承载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本实施例的感光鼓11包括鼓状基体和形成在基体上的感光层。基体由铝制成,并且感光层由具有负充电极性的有机感光体制成。感光鼓11由马达(未示出)以预定的处理速度在预定方向(由箭头R表示)上驱动和旋转。
充电辊17以预定的压力接触力与感光鼓11接触;并且当由充电电源施加预定的充电电压时,充电辊17以预定的电势均匀地对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
曝光单元50根据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信息数据产生用作光的激光束,并且将激光束发射到感光鼓11,使得感光鼓11的表面暴露于激光束并被激光束扫描。通过这种曝光,根据图像信息数据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辊12由显影剂容器18可旋转地支撑。显影剂容器18容纳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显影辊12在显影剂容器18的开口部分中布置成面对感光鼓11。
处理单元40使用接触显影系统作为显影系统。也就是说,由显影辊12承载的调色剂在其中感光鼓11和显影辊12彼此面对的显影部分(显影区域)中接触感光鼓11。显影辊12由显影电源(未示出)施加显影电压。因此,根据感光鼓11的表面的电势分布,通过显影电压将显影辊12承载的调色剂从显影辊12转印到感光鼓11的表面,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定影部分9通过加热和熔化形成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并向调色剂图像施加压力来执行图像定影过程。定影部分9包括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加热辊包括定影加热器9c,并且加压辊与加热辊9a压力接触。
接下来,将描述成像设备1的成像操作。当成像指令被发送到成像设备1时,成像部分20根据从连接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装置(未示出)发送的图像信息开始成像过程。
曝光单元50根据成像设备1接收的图像信息向感光鼓11发射激光束。尽管附图中未示出,但是曝光单元50包括输出激光束的激光振荡器、用于朝向感光鼓11发射激光束的多面镜和透镜、旋转多面镜的扫描仪马达、以及容置和支撑这些部件的壳体(壳体整体支撑这些部件)。曝光单元50是其中壳体容置上述部件的单元,并且壳体大致为长方体。因此,曝光单元50也被称为光学箱。
感光鼓11由充电辊17充电。当通过曝光单元50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1时,在感光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辊12(该显影辊在承载调色剂的同时旋转)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使得在感光鼓1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进给部分30包括其上堆叠有记录材料P的盒4、拾取辊3、进给辊5a和分离辊5b。与上述成像过程并行,拾取辊3进给由盒4支撑的记录材料P。通过进给辊5a和分离辊5b将由拾取辊3进给的记录材料P一张一张地彼此分离,并将其传送到传送辊对5c。然后,通过传送辊对5c朝向由转印辊7a和感光鼓11形成的转印夹持部N1传送记录材料P。
转印辊7a由转印电源(未示出)施加转印电压,并且由感光鼓11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已经由传送辊对5c传送的记录材料P上。其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传送到定影部分9,并且当记录材料P穿过定影部分9的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之间形成的定影夹持部N2时,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通过该操作,调色剂熔化,并且然后固化并粘附到记录材料P,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对10将已经穿过定影部分9的记录材料P从排出出口15朝向排出方向(即,Y方向)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并且堆叠在排出托盘14上。
如果要在记录材料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则在其第一表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辊对10转回,并且被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16。已经被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16的记录材料P由双面传送辊对5d再次朝向转印辊7a传送通过传送路径19。在通过转印辊7a在记录材料P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后,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对10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之后,由清洁单元13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
如图2所示,成像设备1还包括电路板100。电路板10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布线板(印刷板)101,并且在布线板101的第一侧上,经由焊料安装电子部件111和121。由于导体图案形成在布线板101上和该布线板中,因此包括电子部件111和121的许多部件彼此电连接。例如,电路板100具有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给成像设备1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功能,以及转换电压以获得成像过程所需的预定电压的功能。电路板100在排出方向上布置在前盖70与曝光单元5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并且布线板101的其上安装有电子部件111和121的表面面对框架本体78的内部。
框架本体
接下来,将描述框架本体78。如图3所示,框架本体78包括由金属制成的一对左侧板框架73和右侧板框架74,以及多个金属板撑杆75、76和77。左侧板框架73和右侧板框架74布置成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彼此面对。左侧板框架73和右侧板框架74布置在感光鼓11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侧上。左侧板框架73和右侧板框架74支撑金属板撑杆75、76和77(金属板撑杆是具有高刚度的金属板构件),使得金属板撑杆75、76和77桥接在左侧板框架73与右侧板框架74之间。金属板撑杆75是第三金属板(金属板框架、桥接框架)的示例,该第三金属板在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方向(即,X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右侧板框架74(即,第一金属板)和左侧板框架73(即,第二金属板)。在左侧板框架73上,作为加强构件的左侧板支柱73a(见图4A)布置成从下方向上延伸;在右侧板框架74上,作为加强构件的右侧板支柱74a(见图5A)布置成从下方向上延伸。因此,通过左侧板支柱73a和右侧板支柱74a增加了框架本体78的刚度。
在框架本体78下方,布置有由树脂制成的左地面框架79和右地面框架80。左地面框架79和右地面框架80与地面接触,并且支撑框架本体78。具体地,如图4A所示,左侧板框架73与左地面框架79的至少两个部分(包括接触部分79a和接触部分79b)接触,并且由左地面框架79支撑。接触部分79a在相对于左侧板框架73在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前侧上与左侧板框架73的弯曲表面接触。弯曲表面是通过弯曲左侧板框架73形成的,因为左侧板框架73的刚度很重要。以这种方式,接触部分79a在相对于左侧板框架73在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前侧上与左侧板框架73接触。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接触部分79b与左侧板框架73的抵靠表面接触。这是因为接触部分79b更靠近与记录材料P的传送相关的单元,例如传送辊对5c和转印辊7a(见图2),并且因为接触部分79a的这种布置可以提高左侧板框架73的位置精度。因此,接触部分79b在相对于左侧板框架73在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后侧上与左侧板框架73接触。
类似地,如图5A所示,右侧板框架74与右地面框架80的至少两个部分(包括接触部分80a和接触部分80b)接触,并且由右地面框架80支撑。接触部分80a在相对于右侧板框架74在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前侧上与右侧板框架74的弯曲表面接触。弯曲表面是通过弯曲右侧板框架74形成的,因为右侧板框架74的刚度很重要。以这种方式,接触部分80a在相对于右侧板框架74在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前侧上与右侧板框架74接触。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接触部分80b与右侧板框架74的抵靠表面接触。接触部分80b的这种布置可以提高右侧板框架74的位置精度。因此,接触部分80b在相对于右侧板框架74在Y方向上的中心部分的后侧上与右侧板框架74接触。
用于定位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考图2、图3和图6至图15描述用于将曝光单元50定位在框架本体78中的构造。图6是示出曝光单元50、固定附件84、支撑构件83A、83B和83C以及金属板撑杆75的透视图。注意,在图6中,为了允许读者容易地理解描述,曝光单元50、固定附件84、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被示出为从它们实际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姿势围绕X轴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在曝光单元50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状态下,曝光单元50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用作定位构件的固定附件84由树脂制成,并且用作中间构件。如图6所示,曝光单元50可以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第一侧,并且固定附件84的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可以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在固定附件84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状态下,固定附件84定位曝光单元50,使得曝光单元50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倾斜,从而曝光单元50可以以预定角度向感光鼓11的表面发射激光束(见图2)。也就是说,当曝光单元50被组装到成像设备并且在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方向(即,X方向)上观察时获得的曝光单元50的姿态被设定为使得用于曝光感光鼓11的激光束的发射方向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具有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是与支撑构件(83A和83B)或固定附件84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的支撑表面,并且支撑支撑构件83A、83B和83C以及固定附件84。也就是说,在金属板撑杆75上,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与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或固定附件84接触,并且支撑这些部件。另外,在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中,形成下述插入孔部分75b1和75b2、用作第一孔部分的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以及螺钉固定孔部分75d1、75d2、75e1和75e2。
在固定附件84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状态下,曝光单元50由布置在金属板撑杆75上的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第三支撑构件83C支撑。支撑构件83A、83B和83C由刚度高于固定附件84的金属等制成,并且在固定附件84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状态下支撑固定到固定附件84的曝光单元50。支撑构件83A、83B和83C与曝光单元50接触的三个点构成虚拟支撑平面,曝光单元50由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在该虚拟支撑平面上。支撑平面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倾斜。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支撑部分、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支撑部分和第三支撑构件83C的支撑部分支撑曝光单元50,并且限定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以预定角度倾斜的支撑平面。固定附件84布置成用于将曝光单元50定位在支撑平面上,并且曝光单元50也由固定附件84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形成为与固定附件84分离,并且可以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相比之下,第三支撑构件83C与金属板撑杆75一体形成。例如,通过部分地切割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并且朝向Z方向弯曲表面751的一部分来形成第三支撑构件83C。
曝光单元
图7是示出从固定附件84侧观察的曝光单元50的透视图。如图7所示,曝光单元50包括形成在固定附件84侧上的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第二被支撑部分50a2和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第二被支撑部分50a2和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是被支撑部分或被抵靠部分,它们分别抵靠上述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第三支撑构件83C并由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第三支撑构件83C支撑。
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和第二被支撑部分50a2在从曝光单元50发射到感光鼓11的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上(在Y方向上朝向负侧延伸)布置在曝光单元50的中心部分的上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彼此分开的位置处。相比之下,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在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上布置在曝光单元50的中心部分的下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与第二被支撑部分50a2之间的位置处。
此外,曝光单元50包括形成在固定附件84侧上以装配在固定附件84中的多个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在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上形成在曝光单元50的中心部分的下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彼此分开的位置处。具体地,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定位在曝光单元5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侧上,使得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在宽度方向上插置在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之间。
固定附件
图8是示出从曝光单元50侧观察的固定附件84的透视图。固定附件84包括形成在曝光单元50侧(即,第一侧)上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用作第二孔部分,并且形成为使得曝光单元50的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可以装配在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中。另外,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在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上形成在固定附件84的中心部分的下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彼此分开的位置处。具体地,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定位在固定附件8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侧上。在本实施例中,位于X方向右侧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2并不严格地防止第一凸起部分50b2移动。相反,位于左侧上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定位曝光单元50,并且位于右侧上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2防止曝光单元50旋转。
固定附件84还包括形成在金属板撑杆75侧(即,第二侧)上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用于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定位固定附件84。例如,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是十字形凸起。形成在第二侧上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的轴部分的方向不同于形成在第一侧上的上述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的方向。
例如,形成在第二侧上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的轴部分的方向是垂直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的第一方向,固定附件84固定到该表面。然而,形成在第一侧上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的方向是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倾斜形成,使得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的入口侧在Y方向上位于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的后侧的下游。由于固定附件84是树脂部件,因此固定附件84有利地具有比金属部件更高的用于形成形状的柔性。因此,容易在第一侧上形成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并且在第二侧上形成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使得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的方向不同于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的方向。
支撑构件
图9是示出第一支撑构件83A的透视图。注意,由于第二支撑构件83B可以具有与第一支撑构件83A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和图示。如图9所示,第一支撑构件83A包括支撑曝光单元50的支撑部分831。另外,第一支撑构件83A包括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定位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插入部分83b,以及抵接金属板撑杆75的抵靠部分83c1和83c2。此外,第一支撑构件83A包括将第一支撑构件83A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固定部分83c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构件83A经由螺钉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使得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支撑部分831平行于左侧板框架73。类似地,具有与第一支撑构件83A相同形状的第二支撑构件83B经由螺钉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使得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支撑部分831平行于右侧板框架74。由于这个原因,螺钉孔部分83c4形成在形成为薄板的固定部分83c3中,用于允许螺钉穿过螺钉孔部分83c4。
如图6所示,在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中,形成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插入孔部分75b1和75b2以及螺钉固定孔部分75d1、75d2、75e1和75e2。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形成为使得固定附件84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装配在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中。插入孔部分75b1和75b2形成为使得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插入部分83b插入到插入孔部分75b1和75b2中。
通过将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装配在固定附件84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见图8)中来将曝光单元50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第一侧。通过将形成在与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装配在金属板撑杆75的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中来将固定附件84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
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插入部分83b插入到金属板撑杆75的插入孔部分75b1中,并且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抵靠部分83c1和83c2(见图9)抵接金属板撑杆75。类似地,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插入部分83b插入到金属板撑杆75的插入孔部分75b2中,并且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抵靠部分83c1和83c2(见图9)抵接金属板撑杆75。通过将固定部分83c3放置在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上,然后将螺钉穿过螺钉孔部分83c4,并且然后使螺钉与螺钉固定孔部分75d1接合,从而将第一支撑构件83A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类似地,通过将固定部分83c3放置在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上,然后将螺钉穿过螺钉孔部分83c4,并且然后使螺钉与螺钉固定孔部分75d2接合,从而将第二支撑构件83B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
固定附件84形成为使得固定附件84的一部分安装在第一支撑构件83A的固定部分83c3和第二支撑构件83B的固定部分83c3上。固定附件84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穿过形成在第一支撑构件83A的固定部分83c3中的孔部分83c5,并且装配在金属板撑杆75的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中。固定附件84的第二凸起部分84c2穿过形成在第二支撑构件83B的固定部分83c3中的孔部分83c5,并且装配在金属板撑杆75的第一固定孔部分75c2中。另外,在固定附件84中,螺钉孔部分84e1和84e2形成为允许螺钉穿过螺钉孔部分84e1和84e2。已经穿过螺钉孔部分84e1的螺钉穿过形成在第一支撑构件83A的固定部分83c3中的孔部分83c6,并且与金属板撑杆75的螺钉固定孔部分75e1接合。类似地,已经穿过螺钉孔部分84e2的螺钉穿过形成在第二支撑构件83B的固定部分83c3中的孔部分83c6,并且与金属板撑杆75的螺钉固定孔部分75e2接合。以这种方式,固定附件84被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
因此,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具体地,第一支撑构件83A的固定部分83c3和第二支撑构件83B的固定部分83c3)被固持在固定附件84与金属板撑杆75之间,并且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与固定附件84一起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以这种方式,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曝光单元50被定位成使得曝光单元50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倾斜,使得从曝光单元50发射到感光鼓11的激光束的发射角是预定角度。
在固定附件84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情况下,曝光单元50经由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和第二被支撑部分50a2由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支撑部分831和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支撑部分831支撑。另外,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由第三支撑构件83C支撑。以这种方式,曝光单元50的所有三个部件(即,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第二被支撑部分50a2和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由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这些支撑构件由比由树脂制成的固定附件84的刚度更高的金属制成。因此,可以减少曝光单元50的振动。
如果曝光单元50仅由树脂制成的固定附件84支撑,则布置在框架本体78中的马达的振动可能传递到曝光单元50,导致激光束振动。在这种情况下,激光束的振动可能导致图像缺陷。然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曝光单元50的振动,曝光单元50由具有更高刚度的金属制成的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另一方面,固定附件84由树脂制成。由于树脂具有比金属更高的用于形成形状的柔性,因此固定附件84可以容易地形成,使得曝光单元50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的角度可以改变,并且固定附件84不会干扰支撑构件83A和83B的支撑部分831。
如图10所示,在曝光单元50由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的状态下,曝光单元50由用作推压构件的第一丝簧81和第二丝簧82推压。第一丝簧81布置在前侧的两个位置处。具体地,第一丝簧81中的一个布置在右侧位置处,并且另一个布置在左侧位置处。作为单个丝簧的第二丝簧82布置在后侧的位置处。第一丝簧81和第二丝簧82将曝光单元50朝向金属板撑杆75推压。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第一丝簧81。在下文中,将作为示例描述推压曝光单元50的左部分的第一丝簧81。在本实施例中,布置了推压曝光单元50的右部分的另一个第一丝簧81。然而,由于推压曝光单元50的右部分的第一丝簧81和推压曝光单元50的左部分的第一丝簧81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将作为示例描述推压曝光单元50的左部分的第一丝簧81。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第一丝簧81的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到丝簧固持构件85,该丝簧固持构件被固持在第一支撑构件83A与第二支撑构件83B之间(见图6)。第一丝簧81的另一端部部分设置有锁定部分81a。锁定部分81a锁定曝光单元50的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并且推压曝光单元50。优选地,如图11A所示,抵接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的前端部表面的抵靠部分85a形成在丝簧固持构件85中,用于防止锁定部分81a从第一被支撑部分50a1脱离接合。
图12示出了第二丝簧82。如图12所示,第二丝簧82的一个端部部分连接到形成在金属板撑杆75中的固定孔部分75d。第二丝簧82的另一端部部分可拆卸地钩在形成在金属板撑杆75上的钩部部分75e上。在第二丝簧82的另一端部部分没有钩在钩部部分75e上的状态下,第二丝簧82可以在金属板撑杆75上摆动,其中第二丝簧82在固定孔部分75d侧上的一部分用作摆动轴。在第二丝簧82的另一端部部分被钩在钩部部分75e上的情况下,第二丝簧82锁定曝光单元50的第三被支撑部分50a3,并且推压曝光单元50。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曝光单元50经由其被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的被支撑构件50a1至50a3被第一丝簧81和第二丝簧82推压。推压曝光单元50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稳定地支撑曝光单元50。曝光单元50由支撑构件83A、83B和83C单独支撑,并且不经由螺钉等固定到支撑构件83A、83B和83C。因此,如果曝光单元50没有被推压,则曝光单元50可能不会被支撑构件83A、83B和83C稳定地支撑。因此,为了稳定地支撑曝光单元50,曝光单元50被第一丝簧81和第二丝簧82推压,使得曝光单元50的被抵靠部分(即,被支撑部分50a1至50a3)不与支撑构件83A、83B和83C分离。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提高图像质量。例如,即使成像设备1由于成像设备1周围的振动而在成像操作期间振动,振动也几乎不会传递到曝光单元50,因为曝光单元50被推压。另外,即使曝光单元50振动,振动也将通过第一丝簧81和第二丝簧82在更短的时间内减小。因此,振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具体地,第一支撑构件83A的支撑部分831和第二支撑构件83B的支撑部分831)沿来自曝光单元50的激光束的发射方向在金属板撑杆75的上游边缘部分75a的上游位置处支撑曝光单元50。因此,如图14所示,曝光单元50布置成使得当在宽度方向上观察时,曝光单元50的上游边缘部分501在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与Y方向相反)上位于一对左侧板框架73和右侧板框架74的上游边缘700的上游。
以这种方式,曝光单元50布置成使得曝光单元50的一部分从左侧板框架73和右侧板框架74朝向前侧突出。因此,如图15所示,可以在曝光单元50下方产生空间,并且可以使用该空间。也就是说,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不仅用于减小附接到上述固定附件84的曝光单元50的振动,还用于确保在曝光单元50下方产生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安装在电路板100上的部件之一的电子部件111布置在曝光单元50下方产生的空间中,使得成像设备1的本体的位于前侧的部分的尺寸可以减小。电子部件111例如是低压电源变压器、散热器或电解电容器,并且在Y方向上大于其他部件。因此,如果电子部件111布置在曝光单元50下方产生的空间中,则整个设备的尺寸可以减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固定附件84由具有用于形成形状的高柔性的树脂制成,因此可以有利地使用用于形成形状的高柔性。例如,如图15所示,隔热壁84d可以在前侧上形成在固定附件84中。隔热壁84d被形成为用于遮挡从安装在电路板100上的电子部件11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曝光单元50。隔热壁84d在基本上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在竖直方向(即,重力方向)上布置在曝光单元50与电子部件111之间。曝光单元50的温度也由于自身温度升高而升高。因此,如果曝光单元50不接收来自其他部件的热量,则有利于对曝光单元50的热控制。如图8所示,隔热壁84d与固定附件84一体形成。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并且可以根据电路板100的布置在最佳位置处以最佳形状形成隔热壁84d。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曝光单元50的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的轴部分的方向(即,第一方向)与金属板撑杆75的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的方向(即,第一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第一凸起部分50b1和50b2可以装配在第一固定孔部分75c1和75c2中。因此,根据成像设备的类型,曝光单元50可以直接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而不经由固定附件8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曝光单元50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状态下,曝光单元50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另外,曝光单元50由布置在金属板撑杆75上的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固定附件84由树脂制成,并且支撑构件83A、83B和83C由刚度高于固定附件84的金属等制成。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曝光单元50被定位成使得曝光单元50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的表面751倾斜,使得从曝光单元50发射到感光鼓11的激光束的发射角是预定角度。也就是说,曝光单元50的位置可以通过改变固定附件84(曝光单元50附接到其上)来改变,而不改变曝光单元50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曝光单元50由具有更高刚度的支撑构件83A、83B和83C支撑,因此可以减小附接到固定附件84的曝光单元50的振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成像设备,而无需其中凸起的轴部分的方向和凸起孔的方向变化的多种类型的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的比较示例中,为了在组装成像设备时将曝光单元固定到金属板撑杆,具有轴部分的凸起形成在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中的一个上,并且凸起可以装配在其中的凸起孔形成在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中的另一个上。凸起和凸起孔形成为使得凸起的轴部分的方向与凸起孔的方向相同,使得在曝光单元固定到金属板撑杆的状态下,从曝光单元发射到感光鼓的激光束的发射角度是预定角度。
在比较示例中,曝光单元经由预先形成在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中或其上的凸起和凸起孔在适当的位置处固定到金属板撑杆使得激光束的发射角是预定角度。然而,曝光单元与感光鼓之间在成像设备的本体中的位置关系可以取决于成像设备的类型或可能取决于制造中产生的误差而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比较示例中,可能必须预先准备具有不同方向的凸起的轴部分和凸起孔的多种类型的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以用于适当地布置曝光单元。也就是说,由于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不能用于多种类型的成像设备,因此比较示例中的构造是昂贵的。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曝光单元和金属板撑杆可以用于如上所述的多种类型的成像设备,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见图8),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形成在固定附件84的第一侧上,并且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形成在固定附件84的第二侧上。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凸起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一侧上,并且固定孔部分可以形成在第二侧中。在这种情况下,曝光单元50设置有孔部分,形成在第一侧上的凸起部分装配在这些孔部分中,并且金属板撑杆75设置有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装配在形成在第二侧中的固定孔部分中。然而,在凸起部分装配在曝光单元50中的情况下,凸起部分可能必须装配在曝光单元50中,使得凸起部分不会干扰布置在曝光单元50中的激光振荡器、多面镜、透镜、扫描仪马达等。因此,曝光单元50的尺寸可能增大。在凸起部分形成在金属板撑杆75上的情况下,加工凸起部分可能比钻孔更困难,并且组装成像设备1可能变得困难,因为凸起部分阻碍组装。由于这些原因,优选的是,如上所述,凸起部分形成在曝光单元50上,固定孔部分形成在金属板撑杆75中,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形成在固定附件84中,使得凸起部分装配在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中,并且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形成在固定附件84上,从而装配在固定孔部分中。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曝光单元50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通过利用另一固定附件替换固定附件84而容易地改变。也就是说,准备了多种类型的固定附件84,其中形成在第一侧中的第二固定孔部分84b1和84b2与形成在第二侧上的第二凸起部分84c1和84c2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宽度方向上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当组装成像设备1时,可以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固定附件84。以这种方式,可以容易地改变曝光单元50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固定附件84中的每一个与金属板撑杆75接触,并且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固定附件84可以固定到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并且仅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可以与金属板撑杆75接触并且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在另一种情况下,第一支撑构件83A和第二支撑构件83B可以固定到固定附件84,并且仅固定附件84可以与金属板撑杆75接触并且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固定附件84中的每一个固定到金属板撑杆75。因此,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固定附件84中的每一个可以相对于金属板撑杆75高精度地定位,而不受插置在金属板撑杆75与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或固定附件84之间的部件的公差的影响。因此,尽管第一支撑构件83A、第二支撑构件83B和固定附件84由金属板撑杆75支撑的构造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灵活设计,但是考虑到部件公差,优选地使用本实施例的构造,以便更精确地支撑曝光单元50。
第二实施例
成像设备的整体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整体构造。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被给予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结构和效果。另外,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可以同时体现在一个成像设备中。
在成像设备的领域中,已经期望进一步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为了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构成成像设备的框架的例如金属板的部件能够被缩小尺寸。然而,如果这种部件尺寸减小,则框架的刚度可能降低。因此,当在记录材料上执行成像操作时,框架可能移位或振动,这可能降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的质量。
另外,电子部件(例如马达)产生电磁波。如果为了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而减小覆盖马达的金属板的面积,则更多的电磁噪声可能朝向成像设备的外部辐射。由于电磁噪声可能影响放置在成像设备周围的电子设备,因此期望尽可能地减少朝向外部辐射的电磁噪声。
由于这些原因,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成像设备的框架的构造,该构造允许成像设备小型化,使框架具有高刚度,并且减少朝向外部辐射的电磁噪声。
图16是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透视图。图17示出了从X方向(即,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的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的内部构造。
在图16中,前盖70布置在成像设备1的端面的一部分(即,正面的一部分)(该端面位于排出方向的下游)中,并且覆盖下述电路板100。另外,外盖71布置在成像设备1的正面的一部分(除了布置前盖70的部分)、侧面和顶面上。前盖70、外盖71和上述排出托盘14构成成像设备1的壳体179。另外,后盖(未示出)布置在成像设备1的后侧上。后盖也作为壳体179的一部分。注意,壳体179是覆盖整个成像设备1的构件,并且容纳包括下述曝光单元(光学箱)50的部件。上述进给入口181和排出出口15是形成在壳体179的一部分中的开口部分。记录材料P通过进给入口181被插入到成像设备1的内部,并且通过排出出口15被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
接下来,将描述在记录材料P上执行的成像操作的流程。成像操作主要由成像单元45(即,感光鼓11、充电辊17、显影辊12和显影剂容器18)、曝光单元50、转印单元7(转印辊7a)和定影部分9来执行。当图像信息数据被发送到成像设备1时,作为可旋转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1取决于打印开始信号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朝向箭头R所示的方向被驱动和旋转。曝光单元50根据由成像设备1接收的图像信息数据朝向感光鼓11发射激光束。曝光单元50是盒状单元,所述盒状单元容纳如下构件,这些构件包括输出激光束的激光振荡器、用于朝向感光鼓11发射激光束的多面镜和透镜以及旋转多面镜的扫描仪马达。感光鼓11由充电辊17预充电。当利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11时,在感光鼓1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容纳在显影剂容器(储存部分)18中的调色剂被显影辊12传送到感光鼓11,使得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1上被显影成调色剂图像。
与上述成像过程并行,从盒4进给记录材料P。在成像设备1的传送路径19上,布置拾取辊3、进给辊5a和传送辊对5c。拾取辊(进给构件)3接触储存在盒4中的最上面的记录材料P的片材,并且通过拾取辊3自身的旋转将记录材料P朝向进给方向(即,Y方向上的负侧)进给。进给辊5a和与进给辊5a压力接触的分离辊5b形成分离夹持部。如果多个记录材料P由于记录材料P的摩擦力而被进给到分离夹持部,则进给辊5a和分离辊5b将多个记录材料P中的一个与另一个分离,并且仅将最上面的片材朝向下游侧进给。
从盒4进给的记录材料P由传送辊对5c通过传送路径19朝向转印辊7传送。通过施加到转印辊7的电压转印偏置,在感光鼓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辊7转印到其上的记录材料P被定影部分(定影设备)9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P上。定影部分9包括加热辊9a和加压辊9b,加热辊包括定影加热器9c,并且加压辊被朝向加热辊9a推压。调色剂图像已经定影到其上的记录材料P然后被排出辊对10排出到排出托盘14。
如果要在记录材料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则在其第一表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辊对10转回,并且被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16。已经被引导到双面传送路径16的记录材料P被双面传送辊对5d再次朝向转印辊7传送。在通过转印辊7在记录材料P的第二表面上形成图像之后,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对10排出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之后,由清洁单元13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
如图17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电路板100。电路板100包括由绝缘体制成的印刷板101以及焊接到印刷板101的一组电子部件(包括电子部件111和121)。由于导体图案形成在印刷板101中和其上,因此包括电子部件(111和121)的一组电子部件彼此电连接。在电路板100上,安装有转换器电路(未示出)。转换器电路对从成像设备1的外部供应的电压进行整流,并且转换电压以用于获得成像过程所需的预定电压。
如图17所示,电路板100布置成使得排出方向与印刷板101的其上安装有包括电子部件(111和121)的一组电子部件的表面相交。另外,印刷板101在排出方向上布置在前盖70与曝光单元50之间。包括电子部件(111和121)的一组电子部件安装在印刷板101的面对曝光单元50的表面上。
框架的构造
参考图18至图20,将详细描述成像设备1的框架的构造。图18是包括电路板100的成像设备1的透视图。在图18中,未示出图16所示的前盖70和外盖71。注意,在图18中,示出了图16中未示出的用于供应调色剂的供应部分200。在本实施例中,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将供应容器(未示出)附接到成像设备1的供应部分200,用于通过供应部分200向成像设备1供应显影剂。供应部分200连接到成像设备1中的显影剂容器(储存部分)18。注意,用户或维修人员可以通过向上打开排出托盘14来接近供应部分200。
如图18所示,电路板100布置在前侧上,并且曝光单元50和驱动马达60布置在电路板100的后侧(即,Y方向上的负侧)上。注意,由于如图18所示定位的曝光单元50和驱动马达60实际上不能被用户看到,因此曝光单元50和驱动马达60在图18中用虚线示出。
上述感光鼓11、充电辊17、显影辊12、拾取辊3、进给辊5a、传送辊对5c、转印辊7、加压辊9b和排出辊对10由单个驱动马达60驱动并旋转。来自驱动马达60的驱动力经由布置在右侧板框架172上的齿轮系(未示出)传递到处理构件和传送构件。
由于如上所述驱动马达60驱动成像设备1的许多构件,因此高负载施加到马达轴。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马达60是DC有刷马达,因为DC有刷马达便宜并且可以驱动和旋转高负载。
当电流连续流过线圈时,DC有刷马达旋转。当马达电刷接触在旋转方向上彼此分离的换向器时,电流流动。然而,DC有刷马达具有当马达电刷开始接触换向器时产生火花并辐射射频频带中的电磁噪声的特性。射频频带中的电磁噪声可能导致音频设备产生噪声,并且可能导致测量仪器的故障。因此,由于电磁噪声可能干扰布置在成像设备1周围的设备的操作,因此期望防止射频频带电磁噪声泄漏到外部。
图19是示出电路板100从成像设备1移除的状态下的成像设备1的框架的构造的透视图。如图19所示,成像设备1包括右侧板框架(第一金属板)172、左侧板框架(第二金属板)173、基部框架174、桥接框架(框架构件、金属板撑杆)175和下框架76。右侧板框架172支撑感光鼓11的位于X方向的右侧上的端部部分(第一端部部分),并且左侧板框架173支撑感光鼓11的位于X方向的左侧上的端部部分(第二端部部分)。基部框架174布置在成像设备1的底表面上,并且从下方支撑右侧板框架172和左侧板框架173。下框架76布置在右侧板框架172与左侧板框架173之间,并且基本上在XY平面中朝向后侧延伸。注意,右侧板框架172、左侧板框架173、桥接框架175和下框架76由金属制成,并且基部框架174由树脂制成。
在右侧板框架172在Y方向上的边缘部分处,形成弯曲部分172a用于加强右侧板框架172。类似地,在左侧板框架173在Y方向上的边缘部分处,形成弯曲部分173a用于加强左侧板框架173。弯曲部分172a朝向X方向的正侧弯曲,以便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并且弯曲部分173a朝向X方向的负侧弯曲,以便与XZ平面基本上平行。
桥接框架175在X方向上布置在右侧板框架172与左侧板框架173之间,并且经由支撑基部51支撑曝光单元50。桥接框架175包括支撑表面175a、加强表面175b和加强表面175c。支撑表面175a支撑曝光单元50。通过在前侧向下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b。通过在前侧向上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c。支撑表面175a基本上在XY平面中延伸,并且加强表面175b和175c基本上在XZ平面中延伸。
当从前侧观察时,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b与左侧板框架173的弯曲部分173a的一部分重叠。加强表面175b的后侧焊接到弯曲部分173a,使得桥接框架175和左侧板框架173彼此连接。另外,当从前侧观察时,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c与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a的一部分重叠。加强表面175c的后侧焊接到弯曲部分172a,使得桥接框架175和右侧板框架172彼此连接。
另外,在区域R1中,桥接框架175的支撑表面175a与右侧板框架172连接。支撑表面175a在X方向上的正侧上的端部部分设置有多个突出部分750-1,所述多个突出部分装配在形成在右侧板框架172中的开口部分720-1中。在图19中,由于开口部分720-1的一部分实际上不可见,因此该部分用虚线示出。另外,在区域R3中,桥接框架175的支撑表面175a与左侧板框架173连接。支撑表面175a在X方向上的负侧上的端部部分设置有类似于突出部分750-1的突出部分(未示出)。突出部分(未示出)装配在左侧板框架173中形成的开口部分(未示出)中。
如下面将具体描述的,除了支撑表面175a、加强表面175b和加强表面175c之外,桥接框架175还包括加强表面175d(图19中未示出)。通过在后侧向下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d。在区域R2中,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d与右侧板框架172连接。加强表面175d在X方向上的正侧上的端部部分设置有突出部分750-2,该突出部分装配在形成于右侧板框架172中的开口部分720-2中。在图19中,由于开口部分720-2的一部分实际上不可见,因此该部分用虚线示出。在区域R4中,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d与左侧板框架173连接。加强表面175d在X方向上的负侧上的端部部分设置有类似于突出部分750-2的突出部分(未示出)。突出部分(未示出)装配在左侧板框架173中形成的开口部分(未示出)中。
驱动马达60布置在右侧板框架172上,并且在X方向上布置在右侧板框架172与左侧板框架173之间。驱动马达60的旋转轴60a穿过右侧板框架172,并且暴露于X方向的正侧。除了上述弯曲部分172a之外,右侧板框架172还包括弯曲部分172b和172c。弯曲部分172b和172c比弯曲部分172a更靠近前侧定位。
图20是在布置曝光单元50的位置处通过在YZ平面中切割成像设备1获得的剖视图。也就是说,图20是在X方向(即,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图19所示的成像设备1的截面P1的剖视图。注意,由于图20是在X方向上从负侧朝向正侧观察截面P1的图,因此在图20中未示出左侧板框架173。
如图20所示,在成像设备1中,驱动马达60在前后方向上定位在感光鼓11的前侧和电路板100的后侧上。因此,驱动马达60的位置取决于两个部件(即,感光鼓11和电路板100)的位置来确定。另外,驱动马达60的一部分从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a向前突出。因此,为加强右侧板框架172而形成的弯曲部分172a不能形成在驱动马达60附近。由于这个原因,弯曲部分172a仅形成在驱动马达60上方的区域中。
如前所述,弯曲部分172a形成为用于加强右侧板框架172。因此,右侧板框架172的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即,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或安置表面)比右侧板框架172的其他部分具有更小的刚度。
如图20所示,驱动马达60在上下方向上在成像设备1中定位成低于桥接框架175的支撑表面175a并且高于下框架76。
驱动马达60包括旋转轴60a(如图19所示),并且小齿轮(未示出)附接到旋转轴60a。小齿轮与另一个齿轮接合,并且接收旋转轴60a的径向方向上的力。因此,如果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具有较低的刚度,则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将由于驱动马达60的驱动力而变形。如果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变形,并且固定到该部分的驱动马达60的姿态改变,则旋转轴60a与小齿轮之间的接合劣化,并导致不均匀的旋转速度。因此,在记录材料P上形成的图像中将产生图像缺陷,例如以特定间隔产生的密度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具有较低的刚度,则图像质量可能降低。
为了防止驱动马达60从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a突出,可以增加右侧板框架172的尺寸。然而,如果右侧板框架172的尺寸增大,成像设备1的成本和重量可能不利地增加。
如参考图19描述的,桥接框架175包括通过在前侧弯曲支撑表面175a而形成的加强表面175b和加强表面175c。通过向下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b,并且通过向上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c。注意,如果整个支撑表面175a在X方向上从其一端到另一端向上弯曲,则桥接框架175的一部分可能干扰曝光单元50。另外,如果整个支撑表面175a在X方向上从其一端到另一端向下弯曲,则桥接框架175的一部分可能干扰驱动马达60。
如图20所示,当在X方向上观察时,加强表面175b与驱动马达60的一部分重叠,也就是说,加强表面175b与驱动马达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再次理解,如果整个支撑表面175a向下弯曲,桥接框架175的一部分可能干扰驱动马达60。即使整个支撑表面175a向下弯曲并且可以防止桥接框架175的一部分干扰驱动马达60,桥接框架175也将在前侧上覆盖驱动马达60,并且在桥接框架175焊接到右侧板框架172和左侧板框架173之后,驱动马达60不能从右侧板框架172拆卸和附接到该右侧板框架。因此,组装的容易程度和维修时更换的容易程度可能显著降低。
出于这样的原因,在驱动马达60沿X方向没有布置的区域中,通过向下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b,并且在驱动马达60沿X方向布置的区域中,通过向上弯曲支撑表面175a来形成加强表面175c。因此,通过弯曲支撑表面175a形成的桥接框架175的弯曲部分(即,加强表面175b和175c)彼此不连续地形成。因此,使得弯曲部分的刚度低于彼此连续地形成的弯曲部分的刚度。桥接框架175的其中弯曲部分彼此不连续地形成的部分位于曝光单元50附近。因此,如果该部分的刚度降低,桥接框架175可能变得难以稳定地支撑曝光单元50。
如上所述,桥接框架175包括通过在后侧向下弯曲支撑表面175a而形成的加强表面175d。加强表面175d基本上在XZ平面中延伸,并且在Y方向上布置在感光鼓11与驱动马达60之间。也就是说,如图20所示,由支撑表面175a、加强表面175b和加强表面175d构成的桥接框架175大致为U形。注意,由于加强表面175c位于加强表面175c不可见的位置处,因此在图20中,由于曝光单元50,加强表面175c未在图20中示出。桥接框架175还包括固定表面175e,该固定表面通过将加强表面175d朝向后侧弯曲而形成。固定表面175e焊接到下框架76,使得桥接框架175固定到下框架76。
对于用于支撑曝光单元50的桥接框架175,桥接框架175需要具有高刚度。这是因为如果桥接框架175具有较低的刚度,则曝光单元50将由于从外部或驱动马达60传递的振动而容易振动,并且曝光位置的位移可能导致图像缺陷。因此,为了提高桥接框架175的刚度,支撑曝光单元50的桥接框架175具有增加桥接框架175的截面惯性矩的形状。具体地,桥接框架175包括三个弯曲部分,它们是上述加强表面175b、175c和175d。也就是说,桥接框架175通过弯曲单个金属板而具有足够的刚度。
屏蔽金属板的布置和形状
接下来,将参考图21至图24描述本实施例的屏蔽金属板77的布置和紧固方法。首先,将描述屏蔽金属板77的布置和从驱动马达60辐射的电磁噪声的屏蔽方法。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使用的DC有刷马达具有辐射电磁噪声的特性。本实施例通过用不传输电磁波的金属板覆盖作为噪声的辐射源的驱动马达60,使得更少的电磁噪声辐射到成像设备1的外部。为了减少电磁噪声的辐射,屏蔽金属板77被新添加到成像设备1。
图21是框架的构造的透视图,其中屏蔽金属板77被添加到图19所示的框架的构造中。屏蔽金属板77包括基部表面77a、弯曲表面77b和屏蔽表面77c。屏蔽金属板77是在其上已经执行了拉拔过程(即,冲压)的单个金属板。基部表面77a和屏蔽表面77c两者基本上在XZ平面中延伸,并且屏蔽表面77c比基部表面77a更靠近Y方向上的正侧。弯曲表面77b连接基部表面77a和屏蔽表面77c,并且是弯曲的,以便在附图中朝向Y方向的正侧鼓出。屏蔽金属板77覆盖驱动马达60的一部分,并且减少电磁噪声的辐射。
如下面将具体描述的,屏蔽金属板77布置在沿X方向布置驱动马达60的区域中,并且连接到桥接框架175和右侧板框架172中的每一个。
图22是在布置驱动马达60的位置处通过在YZ平面中切割成像设备1获得的剖视图。也就是说,图22是在X方向(即,感光鼓1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图21所示的成像设备1的截面P2的剖视图。注意,与图20中一样,图22中未示出左侧板框架173。
如图22所示,驱动马达60在Z方向上被桥接框架175的支撑表面175a和下框架76包围。另外,在Y方向上,驱动马达60被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d、屏蔽金属板77和板撑杆178包围。板撑杆178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板,并且布置成比电路板100更靠近外侧(即,Y方向上的正侧)。另外,在X方向上,驱动马达60被右侧板框架172和左侧板框架173包围,如图19和图21所示。以这种方式,从驱动马达60辐射的电磁噪声基本上在所有方向上都被遮挡。
另外,如上所述,驱动马达60布置成从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a和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b(图22中未示出)朝向前方向(即,与感光鼓11相反的方向)突出。由于这个原因,屏蔽金属板77通过拉延屏蔽金属板77的一部分而三维地形成,并且覆盖驱动马达60的前侧。
优选地,屏蔽金属板77和电路板100彼此分开预定距离,使得在电路板100中流动的电流不会泄漏到屏蔽金属板77。因此,屏蔽金属板77的拉延深度由屏蔽金属板77与电路板100之间的距离决定。由于这个原因,屏蔽金属板77不覆盖驱动马达60的前侧的下部部分。未被屏蔽金属板77覆盖的部分被板撑杆178覆盖。
屏蔽金属板77紧邻驱动马达60布置,并且覆盖驱动马达60前侧的上部部分。因此,没有必要使板撑杆178向上伸长。也就是说,被板撑杆178遮挡的电磁噪声可以被限制为从驱动马达60的下部部分辐射的电磁噪声。因此,可以减小板撑杆178的尺寸,这可以减小成像设备1的尺寸和成本。
接下来,将参考图23和图24描述屏蔽金属板77的紧固方法和框架的刚度。图23是示出成像设备1的固定有屏蔽金属板77的一部分的前视图。图24是屏蔽金属板77的透视图。
如前所述,在桥接框架175中,弯曲部分(即,加强表面175b和175c)在X方向上彼此不连续地形成,用于防止桥接框架175干扰驱动马达60。由于这个原因,桥接框架175的刚度局部地降低,因为加强表面175b和175c彼此分离。另外,由于固定驱动马达60的部分,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a也形成为不与弯曲部分172b或172c连续。因此,右侧板框架172的刚度局部降低。
换句话说,加强表面175b没有在X方向上延伸跨过整个桥接框架175,并且弯曲部分172a也没有在Z方向上延伸跨过整个右侧板框架172。也就是说,使得桥接框架175的刚度局部地低于弯曲部分在X方向上延伸跨过整个桥接框架的桥接框架的刚度,并且使得右侧板框架172的刚度局部地低于弯曲部分在Z方向上延伸跨过整个右侧板框架的右侧板框架的刚度。
如图23所示,在屏蔽金属板77的基部表面77a的左侧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分77-1。如图24所示,弯曲部分77-1的一部分朝向后侧弯曲。弯曲部分77-1插入到形成在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b中的矩形孔部分中,使得屏蔽金属板77和桥接框架175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位。在这种状态下,屏蔽金属板77经由螺钉B1紧固到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b。
另外,在屏蔽金属板77的基部表面77a的右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分77-2、77-3和77-4。如图24所示,弯曲部分77-2、77-3和77-4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朝向后侧弯曲。弯曲部分77-2、77-3和77-4插入到形成在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c(图19所示)中的矩形孔部分中,使得屏蔽金属板77和桥接框架175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位。在这种状态下,屏蔽金属板77经由螺钉B2和B3紧固到桥接框架175的加强表面175c。
另外,在屏蔽金属板77的屏蔽表面77c的上部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分77-5。如图24所示,弯曲部分77-5的一部分朝向后侧弯曲。弯曲部分77-5插入到形成在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b(图19所示)中的矩形孔部分中,使得屏蔽金属板77和右侧板框架17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位。在这种状态下,屏蔽金属板77经由螺钉B5紧固到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b。
另外,在屏蔽金属板77的屏蔽表面77c的下部区域中,形成弯曲部分77-6。如图24所示,弯曲部分77-6的一部分朝向后侧弯曲。弯曲部分77-6插入到形成在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c(图19所示)中的矩形孔部分中,使得屏蔽金属板77和右侧板框架17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位。在这种状态下,屏蔽金属板77经由螺钉B4紧固到右侧板框架172的弯曲部分172c。
桥接框架175和右侧板框架172中的每一个在它们单独时具有较低的刚度。然而,通过在桥接框架175与右侧板框架172之间布置用于遮挡电磁噪声的屏蔽金属板77,可以增加桥接框架175和右侧板框架172的刚度。也就是说,屏蔽金属板77具有遮挡从驱动马达60辐射的电磁噪声的功能,以及增加成像设备1的框架的刚度的功能。
另外,如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加强表面175b在X方向上的第一边缘(即,在X方向上的负侧上的边缘)与左侧板框架(第二金属板)173连接,并且加强表面175b在X方向上的第二边缘(即,在X方向上的正侧上的边缘)与屏蔽金属板77连接。在该结构中,由加强表面175b和屏蔽金属板77构成的结构在X方向上从右侧板框架(第一金属板)172连续地形成到左侧板框架(第二金属板)173。因此,可以进一步增加成像设备1的框架的刚度。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的框架的构造,该构造允许成像设备小型化,使框架具有高刚度,并且减少朝向外部辐射的电磁噪声。
更具体地,屏蔽金属板77布置成用于遮挡从驱动马达60辐射的电磁噪声。因此,可以增加框架的刚度,并且可以减少曝光单元50的振动和固定有驱动马达60的部分的变形。
本公开至少包括以下构造。
构造1
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旋转;
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包括支撑表面并且由金属制成;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构造成将光发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并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曝光单元布置成使得当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光发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发射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倾斜;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构造成支撑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处于倾斜姿态的所述曝光单元;以及
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由树脂制成并且构造成与所述曝光单元接触并且定位所述曝光单元,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所述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构造成经由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定位构件附接到所述框架构件。
构造2
根据构造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构造成构成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是所述曝光单元定位于其上的虚拟平面,并且
其中,所述定位构件构造成与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的所述曝光单元接触,以便将所述曝光单元定位在所述支撑平面上。
构造3
根据构造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是第一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和第三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第三支撑构件构造成在竖直方向上观察时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一起支撑所述曝光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三支撑构件包括构造成支撑所述曝光单元的支撑部分,并且所述支撑平面由所述支撑部分限定。
构造4
根据构造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并且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的被抵靠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所述曝光单元,使得防止所述被抵靠部分与固定到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构件分离。
构造5
根据构造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第一凸起部分,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包括轴部分,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第一孔部分,所述第一孔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分构造成装配在所述第一孔部分中,并且
其中,所述定位构件包括:
第二孔部分,所述第二孔部分布置在所述定位构件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二孔部分形成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分构造成装配在所述第二孔部分中,所述第一侧是所述定位构件的附接有所述曝光单元的一侧,以及
第二凸起部分,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布置在所述定位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部分,并且构造成装配在所述第一孔部分中。
构造6
根据构造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布置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侧处,并且构造成支撑所述框架构件,
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是第一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位置分开的位置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并且构造成支撑附接到所述定位构件的所述曝光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构造成在从所述曝光单元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发射光的发射方向上在所述框架构件的上游边缘的上游的位置处支撑所述曝光单元。
构造7
根据构造6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三支撑构件,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构造成在所述发射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下游的位置处支撑所述曝光单元。
构造8
根据构造6或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曝光单元的上游边缘在所述发射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侧板的上游边缘的上游。
构造9
根据构造8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其上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电路板布置成使得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成在所述发射方向上在所述一对侧板的所述上游边缘的上游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曝光单元的下方。
构造10
根据构造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定位构件包括遮挡壁,所述遮挡壁布置成将所述曝光单元与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一个电子部件彼此分开。
构造11
根据构造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
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及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反的第二端部部分,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延伸的第三金属板,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
构造12
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旋转;
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部分;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反的第二端部部分;
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以及
马达,所述马达构造成驱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传送构件或处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送构件构造成传送记录材料,所述处理构件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马达布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加强表面,所述加强表面形成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没有布置所述马达的区域中,
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马达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所述马达从所述加强表面朝向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屏蔽金属板,所述屏蔽金属板布置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布置有所述马达的区域中,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并且构造成当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观察时覆盖所述马达的一部分。
构造13
根据构造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加强表面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表面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反的第二边缘与所述屏蔽金属板连接,使得由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屏蔽金属板构成的结构从所述第一金属板到所述第二金属板连续地形成。
构造14
根据构造12或13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构造成曝光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曝光单元,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曝光单元被支撑在所述支撑表面上。
构造15
根据构造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加强表面,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二加强表面定位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
构造16
根据构造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第三加强表面,所述第三加强表面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布置有所述马达的所述区域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屏蔽金属板固定到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第三加强表面。
构造17
根据构造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是单个金属板,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表面、所述支撑表面、所述第二加强表面和所述第三加强表面通过弯曲所述单个金属板而形成。
构造18
根据构造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朝向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通过装配在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开口部分中的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
构造19
根据构造16或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弯曲部分,并且
其中,通过将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加强表面固定到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并且将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第三加强表面固定到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从而将所述框架构件固定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
构造20
根据构造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马达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朝向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
构造21
根据构造2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屏蔽金属板固定到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第三加强表面,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第二弯曲部分。
构造22
根据构造12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屏蔽金属板是单个金属板,并且所述屏蔽金属板的一部分根据所述马达的形状而弯曲。
其他实施例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被赋予最广泛解释,以便涵盖所有此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2)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旋转;
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包括支撑表面并且由金属制成;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构造成将光发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并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所述曝光单元布置成使得当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光发射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发射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倾斜;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由金属制成并且构造成支撑相对于所述支撑表面处于倾斜姿态的所述曝光单元;以及
定位构件,所述定位构件由树脂制成并且构造成与所述曝光单元接触并定位所述曝光单元,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支撑构件或所述定位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构造成经由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定位构件附接到所述框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构造成构成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是所述曝光单元定位于其上的虚拟平面,并且
其中,所述定位构件构造成与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的所述曝光单元接触,以便将所述曝光单元定位在所述支撑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是第一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二支撑构件和第三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第三支撑构件构造成在竖直方向上观察时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一起支撑所述曝光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三支撑构件包括构造成支撑所述曝光单元的支撑部分,并且所述支撑平面由所述支撑部分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与所述支撑构件接触并且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的被抵靠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构造成推压所述曝光单元,使得防止所述被抵靠部分与固定到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构件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第一凸起部分,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包括轴部分,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第一孔部分,所述第一孔部分在第一方向上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分构造成装配在所述第一孔部分中,并且
其中,所述定位构件包括:
第二孔部分,所述第二孔部分布置在所述定位构件的第一侧上,所述第二孔部分形成在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分构造成装配在所述第二孔部分中,所述第一侧是所述定位构件的附接有所述曝光单元的一侧,以及
第二凸起部分,所述第二凸起部分布置在所述定位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上,并且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轴部分,并且构造成装配在所述第一孔部分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框架本体,所述框架本体包括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布置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的两个端部侧处,并且构造成支撑所述框架构件,
其中,所述支撑构件是第一支撑构件,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布置在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的位置分开的位置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面对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并且构造成支撑附接到所述定位构件的所述曝光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构造成在从所述曝光单元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发射光的发射方向上在所述框架构件的上游边缘的上游的位置处支撑所述曝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第三支撑构件,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构造成在所述发射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下游的位置处支撑所述曝光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曝光单元的上游边缘在所述发射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侧板的上游边缘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其上安装有多个电子部件的电路板,
其中,所述电路板布置成使得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布置成在所述发射方向上在所述一对侧板的所述上游边缘的上游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曝光单元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定位构件包括遮挡壁,所述遮挡壁布置成将所述曝光单元与所述多个电子部件中的一个电子部件彼此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
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部分;以及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反的第二端部部分,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是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延伸的第三金属板,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
12.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承载构件,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构造成旋转;
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端部部分;
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构造成支撑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端部部分相反的第二端部部分;
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布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以及
马达,所述马达构造成驱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传送构件或处理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送构件构造成传送记录材料,所述处理构件构造成在所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马达布置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上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之间,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加强表面,所述加强表面形成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没有布置所述马达的区域中,
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马达彼此部分地重叠,并且所述马达从所述加强表面朝向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屏蔽金属板,所述屏蔽金属板布置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布置有所述马达的区域中,连接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框架构件中的每一个,并且构造成当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观察时覆盖所述马达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加强表面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表面的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反的第二边缘与所述屏蔽金属板连接,使得由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屏蔽金属板构成的结构从所述第一金属板到所述第二金属板连续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构造成曝光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曝光单元,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支撑表面,所述支撑表面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曝光单元被支撑在所述支撑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加强表面,并且
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二加强表面定位在所述马达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包括第三加强表面,所述第三加强表面在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布置有所述马达的区域上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屏蔽金属板固定到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第三加强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是单个金属板,并且
其中,所述加强表面、所述支撑表面、所述第二加强表面和所述第三加强表面通过弯曲所述单个金属板而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支撑表面包括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朝向一侧和另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框架构件通过装配在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开口部分中的所述突出部分与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弯曲部分,并且
其中,通过将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加强表面固定到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并且将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第三加强表面固定到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从而将所述框架构件固定到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在所述旋转轴线方向上观察时,所述马达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朝向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反的方向突出,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形成为在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弯曲部分。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屏蔽金属板固定到所述框架构件的所述加强表面和所述第三加强表面,并且固定到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第二弯曲部分。
22.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屏蔽金属板是单个金属板,并且所述屏蔽金属板的一部分根据所述马达的形状而弯曲。
CN202211545118.3A 2021-11-26 2022-11-24 成像设备 Pending CN1161847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1856A JP2023078635A (ja) 2021-11-26 2021-11-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91856 2021-11-26
JP2021206460 2021-12-20
JP2021-206460 2021-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84793A true CN116184793A (zh) 2023-05-30

Family

ID=84361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5118.3A Pending CN116184793A (zh) 2021-11-26 2022-11-24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8624A1 (zh)
EP (1) EP4198636A3 (zh)
CN (1) CN11618479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9447A (en) * 1992-09-28 1996-07-23 Fujitsu Limited Optical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ith rotating lever attached to a cover for light emission and prevention
JP2004077788A (ja) * 2002-08-19 2004-03-11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1610188B1 (en) * 2004-06-22 2012-03-0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JP4855693B2 (ja) * 2005-02-21 2012-01-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5296B2 (ja) * 2008-02-29 2011-11-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363083B2 (en) * 2009-07-08 2013-01-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ght source device having holding member for holding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coupling lens for use in optical scanner
JP5549194B2 (ja) * 2009-11-19 2014-07-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収容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93427B2 (en) * 2009-12-28 2013-07-23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751048B2 (ja) * 2011-06-30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0932A (ja) 2014-07-11 2016-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93204B2 (ja) * 2016-03-22 2020-05-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66659B2 (ja) 2019-09-12 202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022908B2 (en) * 2019-10-30 2021-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471815B2 (ja) * 2019-12-25 2024-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8636A3 (en) 2023-09-06
US20230168624A1 (en) 2023-06-01
EP4198636A2 (en)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322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8937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120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418472B1 (en) Location of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boards in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U2391690C2 (ru) Прояв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помин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его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JP20080092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92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59561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8063971A (ja) 電子機器
TWI831020B (zh) 成像設備
CN116184793A (zh) 成像设备
JP2023078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712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49700A (ja) 電装基板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230917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805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922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12510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