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71408A -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71408A
CN116171408A CN202180063830.7A CN202180063830A CN116171408A CN 116171408 A CN116171408 A CN 116171408A CN 202180063830 A CN202180063830 A CN 202180063830A CN 116171408 A CN116171408 A CN 116171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moving
movable
main assembly
driving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38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本聪太
土方俊介
林直树
深泽悠
石川圣也
西田真一
鸟羽真二郎
河波健男
福井悠一
江上恭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171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714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4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associated with a positioning fun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任务]进一步发展常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盒,包括:感光构件4;用于将调色剂沉积到感光构件4上的显影构件6;联接构件74,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显影构件6的驱动力;可移动部分510,其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联接构件74到显影构件6的驱动力传递,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联接构件到显影构件6的驱动力传递;保持部分,用于当可移动部分处于驱动力中断位置时将可移动部分保持在驱动力中断位置,其中在显影构件6处于调色剂能够沉积在感光构件6上的位置的状态下,可移动部分510能够占据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

Description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电子照相方法的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本公开还涉及能够安装至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或者能够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盒。在此,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在下文中也称为“图像形成装置”)使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在诸如纸的片材状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包括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等)、以及多功能机(多功能打印机)。盒是能够安装至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且能够从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单元,并且是包括感光构件和/或可作用于感光构件的处理装置(例如充电构件、显影构件、清洁构件等)的单元。
背景技术
通常,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处理盒系统,其中鼓和可作用于鼓的处理装置集成在盒中,并且盒能够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且能够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拆卸。使用该处理盒系统,图像形成装置的维护操作可以由用户自己执行而不依赖于服务人员,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操作性。因此,该处理盒系统能够广泛用于图像形成装置。
在此,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1-337511号提出了一种设有离合器的处理盒,所述离合器用于执行驱动切换以使得在图像形成期间显影辊被驱动并且在非图像形成期间中断对显影辊的驱动。此外,JP 2015-11122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感光鼓的表面和显影辊保持彼此接触的同时在传递对显影辊的驱动和中断对显影辊的驱动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
发明内容
[待解决的问题]
在JP 2001-337511中,用于切换驱动的离合器设置在显影辊的端部处,并且使用了旋转轴和曲柄机构,该曲柄机构包括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臂,该臂不与旋转轴线对齐,以便与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相联动地切换驱动。然而,JP 2001-337511和JP2015-111221中描述的常规技术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常规技术。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盒,其包括:
感光构件;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用于将调色剂沉积到感光构件上;
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显影构件的驱动力;
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联接构件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联接构件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保持部分,当可移动部分处于驱动力中断位置时,所述保持部分用于将可移动部分保持在驱动力中断位置,
其中在显影构件处于调色剂能够沉积在感光构件上的位置的状态下,可移动部分能够占据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进一步发展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处理盒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1的处理盒的组装透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8是实施例1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联轴器的接合部分的透视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分解图。
图11是示出实施例1中在驱动传递期间的驱动连接部分的各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图12是实施例1中的管控构件510本身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实施例1中在驱动连接和中断时管控构件510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14是示出实施例1中处理盒安装至装置主组件的安装操作的图示。
图15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管控构件510的布置的图示。
图16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17是实施例2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18是实施例2中的离合器部件的截面图。
图19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离合器部件和联轴器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图示。
图20是实施例2中的管控构件1510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实施例2中在驱动连接和中断时管控构件1510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22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23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24是实施例2中的推压构件1511的分解图。
图25是示出在使用实施例2中的推压构件时的驱动连接和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26是实施例3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27是实施例3中的锁定构件550的分解图。
图28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管控构件3510本身的透视图。
图29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30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31是实施例4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32是示出实施例4中在驱动传递期间的驱动连接部分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33是示出实施例4中在驱动中断时的驱动连接部分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34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35是示出实施例4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36是实施例5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37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驱动连接部分在驱动连接和驱动中断时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38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39是示出实施例5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40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驱动连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41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驱动连接部分在驱动连接时和驱动中断时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42是根据实施例6的处理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43是示出实施例6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44是示出实施例6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45是实施例6中的挡板位置限制销在驱动连接和中断时的位置关系的图示。
图46是示出实施例7中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47是示出实施例7中的驱动连接部分在驱动连接和中断时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图48是示出实施例7中的驱动中断操作的图示。
图49是实施例7中的驱动连接操作的图示。
图50是实施例8中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51是实施例8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52是根据实施例8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53是根据实施例8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54是根据实施例8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55是实施例9中的管控构件的分解图。
图56是示出实施例9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57是说明实施例9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58是实施例9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59是实施例10中的管控构件的分解图。
图60是实施例10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6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0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62是实施例10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6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0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64是根据实施例11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65是根据实施例11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66是示出实施例11中将处理盒安装至装置主组件的安装操作的图示。
图67是根据实施例12的处理盒的分解图。
图68是实施例12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69是实施例12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70是实施例12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71是实施例12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图72是实施例12中的管控构件的操作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详细描述。然而,在这些实施例中描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应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和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也就是说,不应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为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16,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1。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四个盒(以下称为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处理盒的数量不限于实施例中的数量。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选择。此外,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方面,以激光束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处理盒P的截面图。图4是从驱动侧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的处理盒P的分解透视图,该驱动侧是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4)的轴向方向(以下称为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
图像形成装置500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并且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彩色图像的四色全色激光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500为处理盒型并且在记录材料S上形成彩色图像,其中处理盒P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在此,关于图像形成装置500,设置有前门111的一侧是前侧,并且与前侧相反的一侧是背侧(后侧)。另外,图像形成装置500的右侧被称为驱动侧,并且左侧被称为非驱动侧。此外,当从前侧观察图像形成装置500时,上侧被称为上侧,并且下侧被称为下侧。图2是从非驱动侧观察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截面图,其中该图的图纸的前侧是图像形成装置500的非驱动侧,该图的图纸的右侧是图像形成装置500的前侧,该图的图纸的后侧是图像形成装置500的驱动侧。
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中,沿基本水平的方向布置有四个处理盒P(PY,PM,PC,PK),即第一处理盒PY、第二处理盒PM、第三处理盒PC和第四处理盒PK。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类似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并且使用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以下称为调色剂)。旋转驱动力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输出部分(未示出)传递到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向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中的每一个提供偏置电压(充电偏压、显影偏压等)(未示出)。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4的鼓单元8,并且包括充电装置和清洁装置以作为可作用于感光鼓4的处理装置。图2所示的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显影单元9,该显影单元9包括用于显影感光鼓4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装置。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彼此联接。下文将描述处理盒P的更具体的结构。
第一处理盒PY在显影剂容器25中包含黄色(Y)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第二处理盒PM在显影剂容器25中包含品红色(M)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第三处理盒PC在显影剂容器25中包含青色(C)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第四处理盒PK在显影剂容器25中包含黑色(K)调色剂并且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
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仪单元114设置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上方。该激光扫描仪单元114根据图像信息输出激光束U。激光束U行进穿过处理盒P的曝光窗口10以扫描并曝光感光鼓4的表面。
作为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单元112在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下方延伸。中间转印带单元112包括驱动辊112e、转向辊112c和张紧辊112b,并且挠性转印带112a围绕这些辊伸展。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的感光鼓4(4Y、4M、4C、4K)的下表面与转印带112a的上表面接触。它们之间的接触部分是初次转印部分。初次转印辊112d在转印带112a内侧设置成与感光鼓4相对。二次转印辊106a与转向辊112c接触且转印带112a位于它们之间。转印带112a和二次转印辊106a之间的接触部分是二次转印部分。
进给单元104设置在中间转印带单元112下方。进给单元104包括片材进给盘104a(在其中成堆叠地容纳记录材料S),并且包括片材进给辊104b。定影装置107和排纸装置108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左上部(图2)。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上表面用作排出托盘113。调色剂图像通过设置在定影装置107中的定影器件定影在记录材料S上,然后记录材料S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13。
[图像形成操作]
用于形成全色图像的操作如下。第一到第四处理盒P(PY、PM、PC、PK)的感光鼓4(沿图3中箭头A的方向)以预定速度被旋转驱动。随着感光鼓的旋转,转印带112a也沿向前方向(图2中箭头C的方向)以与感光鼓4的速度相对应的速度被旋转驱动。激光扫描仪单元114也被驱动。与激光扫描仪单元114的驱动同步地,在每个处理盒中,充电辊5将感光鼓4的表面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的电势。激光扫描仪单元114根据每种颜色的图像信号用激光束U扫描并曝光每个感光鼓4的表面。由此,在感光鼓4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相应颜色的图像信号的静电潜像。所形成的静电潜像由以预定速度(沿图3中箭头D的方向)被旋转驱动的显影辊6(6Y、6M、6C、6K)显影。
通过如上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在第一处理盒PY的感光鼓4(4Y)上形成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黄色成分的黄色调色剂图像。然后,该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转印带112a上。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品红色成分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二处理盒PM的感光鼓4(4M)上。然后,通过初次转印将该调色剂图像叠加在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12a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类似地,对应于全色图像的青色成分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三处理盒PC的感光鼓4(4C)上。然后,通过初次转印将该调色剂图像叠加在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12a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类似地,对应于全彩色图像的黑色成分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第四处理盒PK的感光鼓4(4K)上。然后,通过初次转印将该调色剂图像叠加在已经转印到转印带112a上的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上。以这种方式,在转印带112a上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未定影全色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在预定的受控定时逐一地分离和进给记录材料S。在预定的受控定时将记录材料S引入到二次转印部分(也就是二次转印辊106a和转印带112a之间的接触部分)。由此,在记录材料S被进给到二次转印部分的同时,转印带112a上的四色叠加调色剂图像被一并转印到记录材料S的表面上。
[处理盒的整体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四处理盒P(PY、PM、PC、PK)具有相同的电子照相处理机构,并且包含不同颜色和不同数量的调色剂。图3所示的处理盒P包括感光鼓4和能够作用于感光鼓4的处理装置。在此,处理装置包括:充电辊5(其作为用于对感光鼓4充电的充电装置)、显影辊6(其作为通过将调色剂沉积到感光鼓4上而用于显影所形成的潜像的显影构件)、以及清洁刮刀7(其作为用于从感光鼓4的表面移除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等。处理盒P被分成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一起使用的盒的形式不限于这里所示的形式。例如,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可以独立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以及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拆卸,或者鼓单元8固定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并且只有显影单元9可以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以及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拆卸。
[鼓单元的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鼓单元8包括感光鼓4、充电辊5、清洁刮刀7、鼓框架15、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5a、驱动侧盒盖构件520、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感光鼓4由设置在处理盒P的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处的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可旋转地支撑。此外,如图4所示,输入用于旋转感光鼓4的驱动力的感光构件联接构件43设置在感光鼓4的纵向方向的一端侧。感光构件联接构件43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鼓驱动输出部分的联接器(未示出)接合,使得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感光鼓4。充电辊5由鼓框架15支撑为与感光鼓4接触,从而被感光鼓4驱动旋转。另外,清洁刮刀7由鼓框架15支撑为以预定压力接触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由清洁刮刀7从感光鼓4的外周表面移除的未转印残留调色剂被储存在鼓框架15内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5a中。
[显影单元的结构]
如图3所示,显影单元9包括显影辊6、显影刮刀30、显影剂容器25等。显影剂容器25包括调色剂储存部分29和显影刮刀30,调色剂储存部分29储存要供给至显影辊6的调色剂,显影刮刀30管控显影辊6的外周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显影刮刀30通过将由厚度约为0.1mm的金属片制成的弹性构件30b以焊接或类似方式安装至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具有L形横截面的支撑构件30a而形成。显影刮刀30用固定螺钉30c在两个位置(即一个纵向端部和另一个纵向端部)处安装至显影剂容器25。显影辊6包括金属芯6c和橡胶部分6d。显影辊6由分别安装至显影剂容器25的相对纵向端部的驱动侧轴承526和非驱动侧轴承27可旋转地支撑。
如图4所示,输入用于旋转显影辊6的驱动力的显影联接构件74设置在显影单元9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显影联接构件74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显影驱动输出部分的联接器(未示出)接合,并且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施加到显影单元9。输入到显影单元9的驱动力由设置在显影单元9中的驱动系(未示出)传递,使得显影辊6能够沿图3中箭头D的方向旋转。支撑并覆盖显影联接构件74和驱动系(未示出)的显影装置盖构件533设置在显影单元9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
[组装鼓单元和显影单元]
参照图4,将描述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的组装。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通过设置在处理盒P的纵向方向的相对端部处的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连接。设置在处理盒P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处的驱动侧盒盖构件520设置有支撑孔520a,用于以可摆动(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显影单元9。设置在处理盒P的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处的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设置有用于以可摆动的方式支撑显影单元9的圆筒形支撑部分521a。另外,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设置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感光鼓4的支撑孔520b和521b。在此,在一端侧,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圆筒形部分533b的外径部分装配到驱动侧盒盖构件520的支撑孔520a中。在另一端侧,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的支撑部分521a装配到非驱动侧轴承27的孔中。此外,感光鼓4的纵向方向的相对端部分别装配到驱动侧盒盖构件520的支撑孔520b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的支撑孔521b中。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通过螺钉(未示出)、粘合剂等固定到鼓框架15。也就是说,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与鼓框架15成一体以提供鼓单元8。由此,显影单元9由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支撑为能够相对于鼓单元8(感光鼓4)摆动(移动)。在此,在显影单元9的旋转中心处连接驱动侧盒盖构件520的支撑孔520a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的支撑部分521a的轴线被称为摆动轴线K。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圆筒形部分533b与显影联接构件74同轴,并且显影单元9通过在摆动轴线K处的显影联接构件74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力。当通过将在下文描述的结构中断该驱动力时,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排斥力促使显影单元9围绕摆动轴线K以稍微远离鼓单元8a的方式旋转。由此,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以降低。
[处理盒安装/拆卸结构]
参照图2、图5和图6,将对支撑处理盒的盒托盘(以下简称为托盘)110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5是图像形成装置500在前门111打开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其中托盘11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内侧。图6是图像形成装置500在前门111打开的状态下的截面图,其中托盘11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外侧。
如图5和图6所示,托盘110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沿箭头X1方向(推送方向)和箭头X2方向(拉出方向)移动。也就是说,托盘110设置成能够被拉出和推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安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托盘110构造成能够在基本水平的方向上移动。在此,在托盘11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外侧的状态下(图6中的状态),托盘110的位置被称为外侧位置。另外,在前门打开时托盘11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内侧并且感光鼓4(4Y、4M、4C和4K)与转印带112a间隔开间隙T1(参照图5)的情况下,托盘110的位置被称为第一内侧位置。
托盘110具有安装部分110a,在图6所示的外侧位置处,处理盒P(PY,PM,PC,PK)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该安装部分110a。安装在处于外侧位置的托盘110的安装部分110a中的每个处理盒P(PY、PM、PC、PK)通过图4所示的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521接触安装部分110a而被支撑在托盘110上。当每个处理盒P被承载在安装部分110a上时,随着托盘110从外侧位置移动到第一内侧位置,每个处理盒P都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侧移动。此时,在每个处理盒P移动的同时保持转印带112a和感光鼓4之间的间隙T1,如图5所示。因此,托盘110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侧移动处理盒P且感光鼓4不会接触转印带112a。当托盘110位于第一内侧位置时,在感光鼓4和转印带112a之间保持间隙T1。
在此,垂直于图5中箭头X方向(X1,X2)且垂直于感光鼓4的轴线的方向被称为Z方向(图5中的箭头Z1,Z2)。托盘110能够沿着图5中箭头Z2的方向从第一内侧位置移动到第二内侧位置(图2所示的状态),在第二内侧位置,感光鼓4和转印带112a彼此接触并且可以形成图像。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结构使得与从前门111打开的状态起沿着图5中箭头R的方向关闭前门111的操作相联动地,位于第一内侧位置的托盘110沿图5中箭头Z2的方向移动到第二内侧位置。
如上所述,托盘110能够将多个处理盒P一并安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侧可以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的位置处。
[驱动连接部分的结构]
参照图7和图8,将对驱动连接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驱动连接部分是从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显影驱动输出构件62接收驱动、将驱动传递到显影辊6并停止驱动传递的机构。图8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示出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被移除的状态。如上所述,驱动侧盒盖构件520设置有开口520a和520b。显影联接构件74从开口520a暴露。显影联接构件74与图7的部分(b)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显影驱动输出构件62(62Y、62M、62C、62K)接合,以传递来自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
显影联接构件74和能够通过显影联接构件74传递驱动力的可旋转构件75可旋转地设置在图8所示的显影单元9的端部处。正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那样,显影联接构件74和可旋转构件75是同轴的并且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彼此接合,并且当它们接合时,驱动可以从显影联接构件74传递到可旋转构件75。可旋转构件75与齿轮801接合,齿轮801再与显影辊齿轮802接合。齿轮齿形成在齿轮801和显影辊齿轮802上,并且齿轮齿彼此啮合。由此,传递到可旋转构件75的驱动通过显影辊齿轮802传递到显影辊6。
在驱动侧轴承526和驱动侧盒盖构件520之间,从驱动侧轴承526开始依次设有齿轮801、弹簧70、可旋转构件75、滑动构件80、显影联接构件74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滑动构件80是驱动切换机构的一部分并且是联接解除构件。这些构件与显影联接构件74同轴设置。在此,驱动侧轴承526包括沿平行于摆动轴线K的纵向方向突出的圆筒形支撑部分526c,并且显影装置盖构件533设置有装配在支撑部分526c周围的装配孔533c。管控构件510(其是驱动切换机构的一部分并且是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移动构件,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安装在支撑部分526c上,从而能够围绕其摆动。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尽管在该实施例中管控构件510安装到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但是它可以安装到其他构件,例如显影装置盖构件533或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连接部分包括齿轮801、显影辊齿轮802、弹簧70、可旋转构件75、滑动构件80、显影联接构件74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
参照图9,将描述显影联接构件74和可旋转构件75的结构。图9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显影联接构件74和可旋转构件75之间的接合部分。显影联接构件74包括作为接合部(联接部)的爪部分74a,并且可旋转构件75包括作为接合部(联接部)的爪部分75a。显影联接构件74具有接触滑动构件80的表面74b(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并且可旋转构件75具有接触滑动构件80的表面75d(这也将在下文中描述)。在此,爪部分74和75是径向延伸的多个爪并且分别绕其旋转中心周向等间隔地布置。爪部分74a和爪部分75a构造成能够彼此接合。也就是说,显影联接构件74构造成能够与可旋转构件75连接。由此,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显影驱动输出构件62接合并接收驱动力的显影联接构件74旋转且由此而旋转被接合的可旋转构件75。在该实施例中,爪部分74a和爪部分75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九个爪,但是数量不限于这样的示例。
此外,如图9所示,可旋转构件75的中心处设有孔75m。孔75m与显影联接构件74的小直径圆筒形部分74m配合并贯通。由此,显影联接构件74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可旋转构件75围绕其轴线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可旋转构件75滑动。
参照图10和图11,将描述显影联接构件74、可旋转构件75、弹簧70、齿轮801和滑动构件80的结构。图10是驱动连接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11的部分(a)是从驱动侧观察在驱动传递时的齿轮801和可旋转构件75的视图,图11的部分(b)是沿着图11的部分(a)中所示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为了更好地说明,在图11的部分(a)中没有示出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
齿轮801包括与可旋转构件75和滑动构件80配合的柱状部分801a,以及支撑弹簧70的支撑部分801b。柱状部分801a从齿轮801的旋转中心径向延伸并在F2方向上延伸。在此,在该实施例中,提供四个支柱801a作为示例,但是数量不限于这样的示例。柱状部分801a穿过配合孔75n,该配合孔75n是可旋转构件75的驱动传递部分,并且柱状部分801a的表面801c和滑动构件80的圆筒形内表面80c在配合孔75的外侧沿纵向方向彼此配合。弹簧70的一端安装到齿轮801的支撑部分801b,另一端安装到可旋转构件75的支撑部分75b,使得可旋转构件75在F1方向上沿着摆动轴线K方向被纵向向外推压。在此,支撑部分801b与齿轮801的旋转中心同轴设置,在F2方向上延伸,并且装配到弹簧70的一端,从而支撑弹簧70,使得弹簧70不会脱落。可旋转构件75的外周表面75c位于齿轮801的内周表面801e的内侧,并且可旋转构件75能够沿摆动轴线K的方向在齿轮801的内侧滑动。滑动构件80的圆筒形内表面80c由柱状部分801a的表面801c支撑为能够围绕摆动轴线K旋转并且能够在摆动轴线K的方向上滑动,并且其端面80d与可旋转构件75的表面75d接触。由此,滑动构件80接收来自弹簧70的推压力并且被恒定地沿F1方向推压。滑动构件80具有凸轮表面80a和面向显影联接构件74的表面74b的表面80b,并且在图11的部分(b)所示的驱动传递状态下,从端面80d到相对表面80b的距离H和从表面74b到表面75d的距离L的关系是H<L。因此,爪部分75a和74a能够通过由弹簧70推压的可旋转构件75而彼此接合并且在F1方向上移动。
参照图11的部分(a),将对当爪部分74a和爪部分75a彼此接合且显影联接构件随着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显影驱动输出构件62输入的驱动而旋转时的驱动传递状态进行描述。当可旋转构件75沿V2方向旋转时,位于装配孔75n沿旋转方向的上游端处的驱动传递表面75e与齿轮801的柱状部分801a的驱动传递表面801d接触。齿轮801在驱动传递表面801d上接收沿V2方向的旋转力,沿V2方向旋转,并将旋转传递到接合的显影辊齿轮802,从而驱动显影辊6。
[驱动连接解除结构]
参照图12和图13,将描述用于解除驱动连接的结构。为了更好地说明,图12示出了管控构件510,其管控滑动构件80的纵向位置以解除驱动连接,并且图12的部分(a)和图12的部分(b)是从相反侧观察的透视图。图13的部分(a)和图13的部分(b)分别示出了在驱动连接状态和驱动连接解除状态下管控构件510和前述驱动连接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
管控构件510具有被支撑孔510a、管控杆部分510b、脚部分510c和脚部分510d。管控杆部分510b具有凸轮表面510g和倾斜表面510h,并且脚部分510c和510d具有各自的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的表面510e和510f,这将在下文中描述。管控构件510的被支撑孔510a与上述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配合,使得它能够围绕支撑部分526c的轴线摆动。
图13的部分(a)示出了驱动传递状态下管控杆部分510b和驱动连接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管控构件510的该位置被称为管控构件510的第一位置。该位置是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驱动力从显影联接构件74传递到显影辊6。
在图13的部分(b)所示的驱动传递中断的状态下,管控构件510围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图8)摆动,并且管控构件510的管控杆部分510b介于显影联接构件74的倾斜表面74c和滑动构件80的凸轮表面80a之间。管控构件510的该位置被称为管控构件510的第二位置。该位置是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显影联接构件74到显影辊6的驱动力传递。此时,管控杆部分510b的凸轮表面510g接触滑动构件80的凸轮表面80a,并且从管控杆部分510b施加到滑动构件80的力J在摆动轴线K方向上的分力JK促使滑动构件80在F2方向上移动。通过滑动构件80在F2方向上的移动,可旋转构件75也在F2方向上移动,使得可旋转构件75和显影联接构件74的爪部分75a和74a彼此脱离,从而解除驱动连接。此时,管控杆部分510b在F1方向上从滑动构件80的表面80b接收作为推压装置的弹簧70的反作用力JS。管控杆部分510b抵靠显影联接构件74的表面74b并且倾向于在F1方向上移动,但是显影联接构件74的表面74d抵靠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表面533d并且因此停止。由此,管控杆部分510b被夹在滑动构件80和显影联接构件74之间,在接合部分处接收弹簧70的反作用力,并且被夹持以接收阻力,因此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限制其位置。也就是说,作为移动部分的管控杆部分510b被夹在滑动构件80和显影联接构件74之间并且被保持在驱动力中断位置。
[安装至主组件]
参照图14,将描述处理盒P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时的操作。图14的部分(a)是示出从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P位于第一内侧位置且感光鼓4和转印带112a彼此分离的状态的图示。图14的部分(b)是从驱动侧观察时处理盒P位于第二内侧位置且感光鼓4和转印带112a彼此接触的状态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在图14的部分(a)和图14的部分(b)中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
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包括对应于各个处理盒P(PY,PM,PC,PK)的驱动控制构件540。驱动控制构件540布置在位于第一内侧位置和第二内侧位置的处理盒P的管控构件510的下方(图14中的Z2方向)。驱动控制构件540包括作为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朝向处理盒P突出的控制部分540a,并且控制部分540a包括作为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作为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安置在被夹在表面510e和510f之间的空间Q1的下表面下方,如图12所示。此外,驱动控制构件540布置成使得当处理盒P位于第一内侧位置时(图14的部分(a))在其自身和管控构件510之间提供间隙T5。也就是说,如上所述,通过托盘110从外侧位置移动到第一内侧位置而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中的处理盒P的管控构件510被插入到装置主组件502中且不接触驱动控制构件540。当处理盒P通过如上所述关闭前门111而从第一内侧位置移动到第二内侧位置时,控制部分540a进入空间Q1,如图14的部分(b)所示。
图15示出了沿图14的部分(b)中箭头VW的方向观察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中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图15省略了除控制部分540a以外的驱动控制构件540。此外,省略了处理盒P的一些部分。如图15所示,作为管控构件510的缩回力接收部分的脚部分510c和作为插入力接收部分的脚部分510d在沿着显影单元9的摆动轴线K的方向上部分重叠,从而形成空间Q1。此外,当处理盒P被安置在第二内侧位置(图像形成位置)并且控制部分540a进入空间Q1时,控制部分540a被设置成在沿着摆动轴线K的方向上与脚部分510c和脚部分510d重叠。在此,如图14的部分(b)所示,当处理盒P被安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第二内侧位置并且管控构件510处于第一位置时,在脚部分510c的表面510e和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之间存在间隙T3,并且在脚部分510d的表面510f和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之间存在间隙T4,其中该位置被称为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原始位置。
[驱动连接解除操作]
参照图1,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5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操作,即,解除上述驱动连接的操作。图1是从驱动侧观察时安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部的第二内侧位置处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这里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
图1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510位于第一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位于原始位置(第一主组件位置)的状态。在此,如上所述,在图1中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原始位置,间隙T4存在于第一力施加表面和脚部分510d之间,该脚部分510d是用于位于第二内侧位置的处理盒P的缩回力接收部分。此外,间隙T3存在于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作为插入力接收部分的脚部分510c之间。该实施例的驱动控制构件540构造成能够从原始位置沿图1的部分(a)中的箭头W51的方向朝向第二主组件位置移动。当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1的部分(b)的状态沿箭头B1的方向在W51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脚部分510d的表面510f彼此抵接,管控构件510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沿图1的部分(b)中的箭头B1方向摆动。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同轴地装配到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装配孔533c中,并且其轴线平行于摆动轴线K。当管控构件510在图1的部分(b)中的箭头B1的方向上旋转时,管控构件51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此时,如图13所示,管控构件510的管控杆部分510b插入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之间,由此滑动构件80沿F2方向移动,以使爪部分75a和爪部分74a脱离彼此接合,从而解除驱动连接。此外,如图1的部分(c)所示,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控制部分540a也保持与管控构件510的脚部分510c的表面510e之间的间隙T6,并且不会使它们彼此抵接。也就是说,管控构件510没有从驱动控制构件540接收外力。此外,由于管控杆部分510b如上所述被夹在滑动构件80和显影联接构件74之间,因此管控构件510被保持在第二位置。由此,滑动构件80不能在F1方向上滑动,从而保持驱动解除状态。
[驱动连接操作]
参照图16,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51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操作,即连接驱动的操作。图16是从驱动侧观察时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第二内侧位置处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这里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
图16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510位于第二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驱动控制构件540构造成能够从原始位置沿图16的部分(a)中的箭头W52的方向朝向第三主组件位置移动。当该实施例的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16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移动直至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脚部分510c的表面510e彼此抵接时,管控构件510在图16的部分(a)中的箭头W52的方向上从原始位置沿箭头B2方向(图16)朝向第三主组件位置旋转。如上所述,支撑部分526c装配在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装配孔533c中,并且管控构件510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摆动轴线K。通过管控构件510在箭头B2方向上的摆动,管控构件51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此时,参照图13说明的管控构件510的管控杆部分510b从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之间移开,由此参照图11描述的接收推压力的可旋转构件75沿箭头F1方向移动,由此驱动连接被解除。此外,如图16的部分(c)所示,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控制部分540a也保持与管控构件510的脚部分510d的表面510f间隔开间隙T9,因此,它们不会彼此抵接。而且,此时,控制部分540a与管控构件510的脚部分510c的表面510e间隔开间隙T8,因此,控制部分540a和管控构件510保持不接触状态。为此,当管控构件510保持在第一位置时,驱动连接状态被保持。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通过从原始位置移动驱动控制构件540而在管控构件510的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切换驱动连接状态。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切换驱动。
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被图示为同轴的第一和第二可旋转构件的示例,所述第一和第二可旋转构件能够彼此接合以在从显影联接构件74至显影辊6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执行驱动力的传输和不传输。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可以是两个构件,这两个构件安置在传递路径中的其它部位处并且能够占据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在接合位置,它们可以围绕旋转轴线彼此接合以传递驱动力,在非接合位置,它们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彼此分离并且不传递驱动力。也就是说,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的结构。
(实施例2)
参照图17至图25,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2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管控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因此,包括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驱动连接部分的结构]
图17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示出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被移除的状态。在驱动侧轴承526和驱动侧盒盖构件520之间设置有齿轮1801、离合器180、显影联接构件174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离合器180是包括传递解除机构的驱动传递切换装置。另外,类似于实施例1,管控构件1510可滑动地安装到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连接部分包括齿轮1801、离合器180、显影联接构件174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在该实施例中,驱动传递切换装置180作为举例将被描述为弹簧离合器,并且将被称为弹簧离合器180。
参照图18,将对弹簧离合器180进行概述。该实施例中的弹簧离合器180包括控制环180a、输出构件180b、输入内环180c、传递内环180d和传递弹簧180e。作为输入构件的输入内环180c与显影联接构件174接合并通过接收来自传递路径上游侧的驱动力而旋转。输入内环180c和围绕其外周缠绕的传递弹簧180e处于通过作为传递构件的传递弹簧180e的紧固力(摩擦)限制相对旋转的状态,并且驱动力被传递到传递弹簧180e。输入内环180c和传递弹簧180e之间的相对旋转也受到传递弹簧180e的紧固力(摩擦)的限制。因此,传递到传递弹簧180e的旋转通过传递弹簧180e的紧固力传递到传递内环180d。传递内环180d与输出构件180b接合,并且输出构件180b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在与齿轮1801的接合部分处传递驱动力,这将在下文中描述。作为控制构件的控制环180a与传递弹簧180e的一端接合,并且通过在与弹簧紧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控制环180a,可以放松弹簧的紧固(与每个内环的接触程度)。如上所述,在驱动传递期间,构成弹簧离合器180的所有部分一起旋转。为了中断驱动传递,通过停止控制环180a的旋转而从输入内环180c放松传递弹簧180e(减小传递弹簧180e和每个内环之间的摩擦力),并且从输入内环180c通过传递弹簧180e对传递内环180d的驱动不再传递到传递内环180d,从而中断传递。
此外,弹簧离合器180的结构不限于该示例,内环数量可为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传递弹簧180e的与接合控制环180a的一端相反的一端可以直接与输出构件180b接合以传递旋转。此外,驱动传递切换装置可以是除了弹簧离合器之外的形式,并且可以是这样构造的装置,其使得通过部分地停止旋转,旋转传递部分在径向方向上扩张或者在圆周方向上移动以断开驱动。也就是说,可以采用常规已知的各种结构,只要能够形成通过限制传递驱动力的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来传递驱动力的传递状态并且能够形成通过允许相对旋转来不传递驱动力的非传递状态即可。
参照图19,将描述齿轮1801、弹簧离合器180和显影联接构件174的组装。图19的部分(a)示出了弹簧离合器180和显影联接构件174的组装,图19的部分(b)示出了弹簧离合器180和齿轮1801的组装。弹簧离合器180的输入内环180c设置有输入槽180f,并且显影联接构件174设置有爪部分174a。通过将爪部分174a与输入槽180f接合,当显影联接构件174旋转时,输入内环180c旋转并且可以传递驱动。弹簧离合器180的输出构件180b设置有输出爪180g,并且齿轮1801设置有传递槽1801a。通过将输出爪180g与传递槽1801a接合,当输出构件180b旋转时,齿轮1801旋转并且可以传递驱动。由此,输入到显影联接构件174的驱动力被传递到齿轮1801以旋转显影辊齿轮802,从而驱动显影辊6。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爪部分174a、三个输入槽180f、三个输出爪180g和三个传递槽1801a,但是数量不限于这些示例。
[驱动断开结构]
参照图20和图21,将描述驱动断开结构。图20示出了用于停止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环180a的旋转以便断开驱动的管控构件1510,图21是从驱动侧看到的视图并且示出了在驱动传递状态和驱动中断状态下管控构件1510和弹簧离合器180之间的位置关系。
参照图20,将对管控构件1510的结构进行描述。管控构件1510具有被支撑孔1510a、管控杆部分1510b、脚部分1510c和脚部分1510d。管控杆部分1510b具有用于停止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环180a的管控表面1510g和接触弹簧离合器180的外周表面180j的接触表面1510h。另外,类似于实施例1,脚部分1510c和脚部分1510d分别具有表面1510e和1510f,它们是用于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的表面。此外,正如在实施例1中那样,被支撑孔1510a与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配合,使得它能够围绕支撑部分526c的轴线摆动。
参照图21的部分(a),将描述驱动传递状态下管控构件1510和弹簧离合器180之间的位置关系。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环180a设置有控制部分180,该控制部分180具有与管控构件1510接合的被接合部分。控制部分180h是从控制环180a的外周表面突出的爪形部分。在此,附图标记Rb表示当弹簧离合器180接收驱动力并沿V2方向旋转时控制部分180h的径向自由端部的移动轨迹。当从弹簧离合器180的中心(摆动轴线K)观察到管控构件1510位于轨迹Rb的外侧时,控制环180a能够沿V2方向旋转,从而传递驱动。该管控构件1510的位置被称为作为非接合位置的管控构件1510的第一位置。
参照图21的部分(b),将描述驱动断开状态下管控构件1510和弹簧离合器180之间的位置关系。管控构件1510围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图17)在B1方向上摆动以作为围绕与控制环180a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的运动,并且当管控表面1510g进入轨迹Rb时,通过接收驱动力而在V2方向上旋转的控制部分180h撞击管控表面1510g。在此,控制表面1510g在控制部分180h和控制表面1510g之间的接触表面处从控制部分180h接收的力是旋转力JB。理想的是调节管控杆部分1510b的长度和控制部分180h的长度,使得在V2旋转方向上的旋转力JB产生于区域Q2中,该区域Q2垂直于连接被支撑孔1510a的轴向中心N和摆动轴线K(即弹簧离合器180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线。通过这种调节,撞击管控表面1510g的控制部分180h在V2旋转方向上拉动管控杆部分1510b,并且在B1方向上旋转管控构件1510。由此,设置在已经沿B1方向旋转的管控构件1510的管控杆部分1510b上的接触表面1510h可以撞击弹簧离合器180的外周表面180j,从而管控B1方向上的位置。此时,管控构件1510在接触表面1510h处撞击用作第二被接合部分的弹簧离合器180的外周表面180j并且在管控表面1510g处撞击用作第一被接合部分的控制部分180h。在区域Q2(即被夹在穿过弹簧离合器180的摆动轴线K的第一假想线和穿过管控构件1510的轴向中心N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区域)中,控制部分180h的移动轨迹和作为移动部分的管控构件1510的移动轨迹彼此相交。由此,管控构件1510的位置在接收旋转力JB时被固定,除非它接收到另外的外力。通过由管控构件1510停止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的旋转,即,通过停止控制环180a的旋转,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输入的驱动力可以被断开。管控构件1510的该位置被称为作为接合位置的管控构件1510的第二位置。
[驱动连接解除操作]
参照图22,将解释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15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操作,即上述的断开驱动的操作。图22是从驱动侧观察时安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部的第二内侧位置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
如图22的部分(a)所示,当管控构件1510位于第一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位于原始位置时,控制环180a能够沿V2方向旋转并且传递驱动。当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22的部分(a)的状态沿W51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管控构件1510的脚部分1510d的表面1510f彼此接触时,管控构件1510沿图22的部分(b)中箭头B1的方向摆动。也就是说,管控构件151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第二位置,如图21的部分(b)所示,通过将管控构件1510的管控杆部分1510b插入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的自由端部的轨迹Rb中,管控表面1510g停止控制部分180h的旋转。由此,控制环180a的旋转停止,并且弹簧离合器180的弹簧180e放松,从而断开驱动。此外,如图22的部分(c)所示,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控制部分540a也保持与管控构件1510的脚部分1510c上的表面1510e之间的间隙T6,并且它们彼此不接触。因此,如图21所示,由控制部分180h沿V2方向拉动管控杆部分1510b,使得管控构件1510保持在第二位置处并且保持驱动断开状态。
[驱动连接操作]
参照图23,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151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操作,即连接驱动装置的操作。图23是从驱动侧观察的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第二内侧位置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
图23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1510处于第二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当驱动控制构件540通过沿箭头B2的方向旋转以从图23的部分(b)的状态沿W52方向移动并且第二力施加构件540c和管控构件的脚部分1510c的表面1510e彼此接触时,管控部分1510沿图23的部分(b)中的箭头B2的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管控构件151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此时,如图21所示,管控杆部分1510b从其被控制部分180h沿V2方向拉动的状态沿B2方向旋转,因此,旋转力JB作为负载被施加到驱动控制构件。在此,用作负载的旋转力JB是阻止(倾向于推回)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环180a的力,因此,它是与弹簧180e的弹力方向相同的力,倾向于使控制环180a返回到其原始位置。因此,当期望减小旋转力JB时,优选改变弹簧常数,但理想的是确定为与离合器本身的必要传递性能平衡。在图23的部分(b)的状态下,管控杆部分1510b从轨迹Rb移开,并且传递驱动。此外,如图23的部分(c)所示,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控制部分540a也保持与管控构件1510的脚部分1510d上的表面1510f之间的间隙T9,并且它们彼此不接触。因此,当管控构件1510保持在第一位置时,驱动传递状态被保持。
[其他结构]
参照图24和图25,将描述该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在驱动控制构件540和管控构件1510之间存在间隙时的驱动控制构件540的位置被称为原始位置,但是该结构不必局限于包括间隙的结构。作为管控构件1510和驱动控制构件540在原始位置处彼此接触的结构的示例,存在推压构件1511安装至管控构件1510的结构。参照图24和25,将描述推压构件1511安装至管控构件1510的结构。
参照图24的部分(a)和图24的部分(b),将描述推压构件1511的概况。推压构件1511包括自由端部1511a和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弹簧1511b。图24示出了从自由端部1511a和设置在管控构件1510的表面1510e上的支撑部分1510i移除推压构件1511的弹簧1511b的状态。推压构件1511的弹簧1511b在每个相对的端部部分处设置有端匝部分,并且通过将管控构件1510的支撑部分1510i压配合到一端处的端匝部分的内径来固定。另一端的端匝部分固定到推压构件1511的自由端部1511a。另外,突出部分1510j(其直径小于管控构件1510的支撑部分1510i的直径)穿过推压构件1511的弹簧1511b的弹性部分的内部,以将弹簧1511b的收缩方向限制为箭头S1方向或箭头S2方向。
参照图25,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部的驱动传递状态的切换操作。在该结构中,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推压构件1511的自由端部1511a在原始位置处彼此接触。图25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151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在图25的部分(a)的状态下,推压构件1511的弹簧1511b被稍微压缩,并且管控构件1510的管控杆部分1510k与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外周表面533f接触。因此,管控构件1510固定在管控杆部分1510k接触显影装置盖构件533的外周表面533f的位置处,从而可靠地保持驱动传递状态。
在此,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时,管控构件1510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如图25的部分(b)所示,并且管控构件1510的管控表面1510g和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相互抵接。由此,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的旋转停止,并且驱动被断开。在图25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下,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推压构件1511的自由端部1511a彼此间隔开。推压构件1511的自由端部1511a可以与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轻微接触,只要其不影响驱动控制构件540对管控构件1510的控制即可。也就是说,该结构可以使得即使在第二位置也保持推压构件1511和驱动控制构件540之间的接触。
随后,如图25的部分(c)所示,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时,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与推压构件1511的自由端部1511a相互抵接,并且弹簧1511b被压缩。因此,管控构件1510接收由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施加的力JB产生的沿B1方向围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的力矩MB,以及由推压构件1511的弹簧1511b施加的力JB产生的沿B2方向围绕支撑部分526c的力矩MS。在图25的部分(c)的状态下,MB>MS,因此,管控构件1510不从第二位置移动。也就是说,保持驱动断开状态。
此外,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力矩关系变为MB<MS,并且如图25的部分(d)所示,管控构件151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传递驱动。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通过从原始位置移动驱动控制构件540而在管控构件15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驱动传递状态。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切换驱动。
(实施例3)
参照图26至图30,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3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2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锁定构件550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驱动连接部分的结构]
图26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示出了驱动侧盒盖构件520、显影装置盖构件3533和锁定构件550被移除的状态。在驱动侧轴承526和驱动侧盒盖构件520之间设置有齿轮1801、弹簧离合器180(其作为包括传递解除机构的驱动传递切换装置)、显影联接构件174和显影装置盖构件533。另外,管控构件3510(可移动构件的示例)可摆动地安装至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连接部分包括齿轮1801、弹簧离合器180、显影联接构件174、显影装置盖构件3533、管控构件3510和锁定构件550。
参照图27,将描述作为第二偏压装置的锁定构件550的概况。锁定构件550包括自由端部550a和弹簧550b,弹簧550b是压缩螺旋弹簧。图27示出了将锁定构件550的弹簧550b从自由端部550a和显影装置盖构件3533的支撑部分3533d移除的状态。锁定构件550的弹簧550b在相对端部处设置有端匝部分,并且通过将显影装置盖构件3533的支撑部分3533d压配合到一端处的端匝部分的内径而被固定。另一端处的端匝部分固定到锁定构件550的自由端部550a。突出部分3533e(其直径小于显影装置盖构件3533的支撑部分3533d)穿过锁定构件550的弹簧550b的弹性部分的内部,并且将弹簧550b的收缩方向限制为箭头S1或箭头S2方向。
[驱动断开操作]
参照图28的部分(a)和图28的部分(b),将描述用于停止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环180a的旋转以断开驱动的管控构件3510的结构。管控构件3510包括支撑孔3510a、管控杆部分3510b、脚部分3510c和脚部分3510d。杆部分3510b包括用于停止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环180a的表面3510g。此外,脚部分3510c和脚部分3510d具有表面3510e和3510f,它们分别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此外,被支撑孔3510a与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配合,使得它能够围绕支撑部分526c的轴线摆动(图26)。
参照图29,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部的驱动连接中断操作。在此,当弹簧离合器180接收驱动力并沿V2方向旋转时,控制部分180h的径向自由端部的移动轨迹被称为rb。如图29的部分(a)所示,当从弹簧离合器180的中心(摆动轴线K)观察的管控构件3510的管控表面3510g安置于轨迹rb的外侧时,控制环180a沿V2方向旋转,并且传递驱动。另外,当管控构件3510围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的轴线在B1方向上摆动时,管控构件3510被安置于管控杆部分3510b抵接自由端部550a的位置。管控构件3510的该位置被称为管控构件3510的第一位置。
图29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3510位于第一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位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当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29的部分(a)的状态沿W51方向移动,使得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管控构件3510的脚部的表面3510f彼此抵接时,管控构件3510从第一位置围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沿B1方向摆动,并且管控表面3510g抵接至锁定构件550的自由端部550a。此时,如图29的部分(b)所示,锁定构件550的弹簧550b被来自管控构件3510的沿B1方向作用的力Jc的在S1方向上的分力压缩,并且自由端部550a沿S1方向移动。由此,允许管控构件3510在B1方向上进一步摆动,并且如图29的部分(c)所示,管控表面3510g抵接至弹簧离合器180的外周表面180j。此外,锁定构件550的自由端部550a通过弹簧550b的回复力在与管控构件3510的管控表面3510g接触的同时沿S2方向移动。此时,在锁定构件550的自由端部550a和管控构件3510的管控表面3510g之间的接触表面上,管控表面3510g接收作为来自自由端部550a的推压力的力JB。在此,管控表面3510g从自由端部550a接收的力JB的方向是以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为中心的作用于B1方向的力矩的方向。因此,管控构件3510的位置通过管控表面3510g抵靠弹簧离合器180的外周表面180j而被固定。以这种方式,管控构件3510停止控制部分180h,即停止控制环180a的旋转,从而中断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输入到显影联接构件174的驱动力。管控构件3510的该位置被称为管控构件3510的第二位置。
此外,如图29的部分(d)所示,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并且返回到原始位置,控制部分540a仍与管控构件3510的表面3510e和3510f间隔开一定间隙,因此它们不会相互抵接。正如图29的部分(c)所示的情况,管控构件3510接收来自锁定构件550的自由端部550a的力JB,因此,管控表面3510g抵接弹簧离合器180的外周表面180j并且被固定就位,使得它不能沿B2方向摆动。换句话说,管控构件3510保持在第二位置,停止控制环180a,并且保持驱动断开状态。
[驱动连接操作]
参照图30,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351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操作,即建立驱动连接的操作。图30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3510处于第二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当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30的部分(a)的状态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管控构件3510的脚部分3510c的表面3510e彼此接触。此时,如图30的部分(b)所示,锁定构件550的弹簧550b被来自管控构件3510的作用于B2方向的力Jc在S1方向上的分力压缩,使得自由端部550a沿S1方向移动。由此,如图30的部分(c)所示,允许管控构件3510进一步沿B2方向摆动并移动到第一位置,管控构件3510向外侧离开轨迹rb,并且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和管控构件3510的管控表面3510g彼此分离。也就是说,控制环180a变得可旋转并且传递驱动。此外,如图30的部分(d)所示,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控制部分540a也与管控构件3510的表面3510e和3510f间隔开一定间隙,因此它们不会彼此抵接。因此,不产生旋转力的管控构件3510不能在S1方向上移动通过锁定构件550的弹簧沿S2方向推压的自由端部550a,因此它不能在B1方向上摆动。换句话说,管控构件3510保持在第一位置,并且保持驱动传递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通过从原始位置移动驱动控制构件540以在管控构件35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切换驱动力传递状态。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切换驱动。
(实施例4)
参照图31至图35,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4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在该结构中,将肘节结构用于切换驱动传递部分的传递和中断。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2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管控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驱动连接部分的结构]
图31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分解透视图。在驱动侧轴承526和驱动侧盒盖构件520之间设置有齿轮1801、弹簧离合器180、显影联接构件174和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此外,类似于实施例2,管控构件4510可摆动地安装至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作为拉伸弹簧的肘节弹簧4601的一个端部4601c与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凸台4533d接合,并且肘节弹簧4601的另一个端部4601d与管控构件4510的凸台4510d接合。该实施例的肘节机构将在下文中描述。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连接部分包括齿轮1801、弹簧离合器180、显影联接构件174、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和肘节弹簧4601。在该实施例中,弹簧离合器180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将省略其描述。此外,齿轮1801、弹簧离合器180和显影联接构件174的组装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本实施例的肘节机构]
参照图32和图33,将对本实施例的肘节机构进行描述。图32的部分(a)是示出管控构件4510不与弹簧离合器180接触的状态的图示,图32的部分(b)是图32的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此时,连接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凸台4533d的中心和管控构件4510的凸台4510d的中心的线M2设置在图中连接显影装置盖构件凸台4533d的中心和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的中心的线M1的左侧,因此,管控构件4510在L1方向上围绕支撑部分526c旋转。由此,管控构件4510移动远离弹簧离合器180,因此,如实施例2中所述,驱动传递被中断。此外,通过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m抵靠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凸台4533m来使管控构件4510保持其姿态。
参照图33,将描述管控构件4510与弹簧离合器180接触的状态。此时,连接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凸台4533d的中心和管控构件4510的凸台4510d的中心的线M2在图中位于连接显影装置盖构件凸台4533d的中心和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的中心的线M1的右侧,因此,管控构件4510在L2方向上围绕驱动侧轴承526的支撑部分526c旋转。这是因为,管控构件4510朝向弹簧离合器180移动,并且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n抵靠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表面4533n,从而保持管控构件4510的姿态。此后,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g和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彼此接触。此时弹簧离合器180的操作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描述。离合器由此连接,并且可以从主组件侧传递驱动。应当注意,断开弹簧离合器180的驱动的操作也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这里省略描述。
[驱动连接部分的连接操作]
参照图34,将描述处理盒P从通过操作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502内的驱动控制构件540断开来自图像形成装置P主组件的驱动的状态到驱动连接的状态的操作。图34的部分(a)示出了处于原始位置的驱动控制构件540的驱动被断开的状态,图34的部分(b)示出了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34的部分(a)的状态沿W51方向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图34的部分(c)示出了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34的部分(b)的状态沿W52方向移动到原始位置并且驱动被连接的状态。省略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细节和附图标记的描述。
如图34的部分(a)所示,当驱动控制构件540的驱动断开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位于原始位置时,驱动控制构件540不与管控构件4510接触,而是与管控构件4510分离且其间具有间隙T43和T44。当驱动控制构件540从该状态沿W51方向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管控构件4510的脚部分4510d的表面4510f彼此接触,并且管控构件4510沿图34的部分(b)所示的L2方向旋转。由于该旋转,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g和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彼此接触。由此,建立了离合器的连接,并且可以从主组件侧传递驱动。正如以上参照图33所述的那样,在这种状态下,通过作为第三偏压装置的肘节弹簧4601的作用,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n与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表面4533n接触,从而保持姿态。此后,如图34的部分(c)所示,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返回到原始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驱动控制构件540不向管控构件4510施加力,原因是在其自身和管控构件4510之间存在间隙T46。为此,管控构件4510保持在图33所示的姿态,并且驱动被稳定地连接。
[驱动连接部分的中断操作]
参照图35,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驱动控制构件540相对于主组件的驱动从连接状态到断开状态的操作。图35的部分(a)示出了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并且建立了驱动连接的状态,图35的部分(b)示出了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35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沿W52方向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图35的部分(c)示出了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35的部分(b)沿W51方向移动到原始位置并且驱动被断开的状态。省略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细节和附图标记的描述。
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管控构件4510的脚部分4510c的表面4510e彼此接触,并且管控构件4510沿图33的部分(b)所示的L1方向旋转。通过该旋转,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g与弹簧离合器180的控制部分180h分离。这样就切断了离合器,从而不能传递来自主组件侧的驱动。正如以上参照图32所述的那样,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肘节弹簧4601的作用,管控构件4510的表面4510m抵接显影装置盖构件4533的凸台4533m,从而保持其姿态。此后,如图35的部分(c)所示,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返回到原始位置。在这种状态下,驱动控制构件540不向管控构件4510施加力,原因是在其自身和管控构件4510之间设置有间隙T47。因此,管控构件4510保持在图32所示的姿态,并且驱动被稳定地断开。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实施例,由与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操作相关联的肘节机构稳定地执行管控构件4510的接触和分离之间的切换,以使得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稳定地切换驱动。
(实施例5)
参照图36至图39,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5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结构是接合部分使用齿轮啮合的结构。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管控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不同。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驱动连接部分的结构]
图36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示出了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6533被移除的状态。显影联接齿轮6801和显影装置盖构件6533设置在驱动侧轴承526和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之间。联接部分6801a设置在显影联接齿轮6801的端部处并且通过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暴露,以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力。另外,惰轮6803设置在其与显影联接齿轮6801啮合并且轴线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的位置处。惰轮6803通过作为支撑构件的管控构件6510连接到向显影辊齿轮802传递驱动的惰轮6804。管控构件6510分别设置有惰轮6803和6804的旋转轴6510a和6510b。也就是说,惰轮6803由旋转轴6510a可旋转地支撑,惰轮6504由旋转轴6510b可旋转地支撑。它被夹在板构件6511和管控构件6510之间以作为保持件。
在管控构件6510中,惰轮6803的旋转轴6510a由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的保持部分6520a可旋转地支撑。换句话说,管控构件6510构造成能够以惰轮6803的旋转轴6510a作为旋转中心相对于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摆动。换句话说,惰轮6804构造成能够相对于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围绕惰轮6803摆动。管控构件6510可以由诸如鼓单元8的另外的构件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惰轮6804可以相对于鼓单元8围绕惰轮6803的轴线摆动。
[驱动断开操作]
参照图37,将描述从驱动传递状态切换至驱动中断状态的切换操作。图37的部分(a)仅示出了当驱动传递到显影辊齿轮802时齿轮和管控构件的状态并且图37的部分(b)仅示出了当驱动断开时齿轮和管控构件的状态。
显影联接齿轮6801的联接部分6801a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力以沿V2方向旋转。驱动力通过惰轮6803和6804传递到显影辊齿轮802。此时,管控构件6510通过与惰轮6803和惰轮6804啮合而产生沿箭头V3方向围绕旋转轴6510a的力矩。此外,由于惰轮6804通过与显影辊齿轮802啮合而接收压力角方向F6上的力,因此惰轮6804在箭头V3方向上被拉动。这是因为,惰轮6804的摆动支点(旋转轴6510a)安置于连接显影联接齿轮6801和显影辊齿轮802的线的W52侧,使得管控构件6510在脱离方向(箭头V4方向)上不受力。因此,沿箭头V3方向的力矩总是作用在管控构件6510上,并且驱动传递在惰轮6804和显影辊齿轮802继续彼此啮合的状态下被保持(图37的部分(a))。此时管控构件6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图37的部分(b))。
为了中断驱动传递,管控构件6510沿W52方向移动以沿箭头V4方向移动惰轮6804,从而断开惰轮6804和显影辊齿轮802之间的驱动。此时管控构件6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
[驱动连接和断开操作]
参照图38,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651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操作,即上述的驱动断开操作。图38是从驱动侧观察的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第二内侧位置处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图38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6510处于第一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图38的部分(b)示出了管控构件6510已经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状态。图38的部分(c)示出了管控构件6510处于第二位置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省略了与实施例1相同的细节和附图标记的描述。
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与管控构件6510的脚部分6510c上的表面6510e彼此接触,并且管控构件6510围绕图38的部分(b)中的旋转轴6510a的轴线沿箭头V4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管控构件6510将作为第一齿轮(一个齿轮)的显影辊齿轮802和作为第二齿轮(另一个齿轮)的惰轮6804从使它们彼此接合的第一位置移动到不使它们接合的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惰轮6804也与管控构件6510一起沿V4方向旋转,并且如上所述,显影辊齿轮802的驱动被断开(图37的部分(b)和图63的部分(b))。
此外,驱动控制构件540沿图38的部分(b)中箭头W51的方向移动以返回到原始位置。此时,如上所述,管控构件6510接收来自作为第三齿轮的惰轮6803的沿V3方向的力矩且倾向于返回到第一位置,但是它被拉伸弹簧6530沿V4方向推压。作为第四推压装置的拉伸弹簧6530的弹簧压力被选择成将管控构件6510保持在第二位置并且防止管控构件6510在其处于第一位置时移动到第二位置。
在此,由惰轮6803和6804之间的啮合力产生的力矩为力矩M1,由惰轮6804和显影辊齿轮802之间的啮合力产生的力矩为力矩M2,并且由拉伸弹簧6530产生的力矩为力矩M3。在第二位置,围绕旋转轴线6510a的力矩满足M3>M1。
也就是说,驱动连接状态由“M3<M1+M2”维持。例如,假设由从驱动控制构件540施加的力产生的力矩是力矩M4(切换管控构件6510所需的力矩),则驱动连接通过力矩变成“M3+M4>M1+M2”而断开。因此,通过驱动连接的断开,力矩M2=0,并且“M3+M4>M1”。通过驱动控制构件540返回到原始位置,力矩M4=0并且“M3>M1”。
也就是说,由拉伸弹簧6530的弹簧压力沿V4方向产生的力矩大于由惰轮6803和6804的啮合力沿V3方向产生的力矩。因此,管控构件6510在V4方向上被推压并且保持在第二位置。
因此,控制部分540a的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与管控构件6510的脚部分6510c的表面6510e以间隙T60间隔开且不与其接触(图38的部分(c))。此外,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与管控构件6510的脚部分6510d的表面6510f以间隙T61间隔开。因此,管控构件6510位于第二位置而不接触驱动控制构件540,并且保持驱动断开状态(图37的部分(b))。
[驱动连接操作]
参照图38和图39,将描述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将管控构件651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的操作,即连接驱动的操作。图39是从驱动侧观察的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第二内侧位置处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构件6520。图39示出了管控构件6510已经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状态。
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管控构件6510的脚部分1510d的表面6510f彼此接触,并且管控构件6510沿图39中箭头V3方向旋转。也就是说,管控构件6510从第二位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然后,如上所述,惰轮6804与显影辊齿轮802啮合以连接驱动(图37的部分(a))。
即使驱动控制构件540沿箭头W52的方向移动并返回到原始位置(图38的部分(a)),控制部分540a仍与管控构件6510的脚部分6510d的表面6510f以间隙T62间隔开,并且它们彼此不接触。此外,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与管控构件6510的脚部分6510c的表面6510e以间隙T63间隔开。因此,管控构件6510被安置于第一位置而不接触驱动控制构件540,并且驱动连接状态被保持(图37的部分(a))。在第一位置,围绕旋转轴线6510a的力矩满足M1+M2>M3。也就是说,在第一位置,由惰轮6803和6804之间的啮合力以及惰轮6804和显影辊齿轮802之间的啮合力产生的沿V3方向的力矩大于由拉伸弹簧6530的弹簧压力产生的沿V4方向的力矩。因此,管控构件6510在V3方向上被推压以保持第一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实施例的结构,驱动控制构件540将管控构件6510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由此可以切换惰轮6804和显影辊齿轮802的驱动传递状态。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切换驱动。
(实施例6)
参照图40至图45,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6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实施例的结构中,移动构件和接合部分设置在激光挡板单元(或挡板单元)中。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作为移动构件的管控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不同。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处理盒中提供激光挡板单元,可以在根据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向感光鼓施加的图像信号发射的激光束的可到达状态(激光挡板单元不阻挡激光束)和不可到达状态(激光挡板单元阻挡激光束)之间切换,以作为上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由此,不管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的结构或者驱动连接部分等的中断操作如何,都可以在图像形成操作的启用和禁用之间进行切换,这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接触/分离状态或者驱动连接部分的连接状态不能被稳定地控制,则在图像形成操作中会出现问题。例如,可能会出现图像问题(譬如由于接触压力导致的图像浓度较差和由于驱动连接部分导致的条带)。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在来自处理盒外部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束的可到达状态和不可到达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与处理盒内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关的部分(感光鼓、显影辊、齿轮等)损坏的可能性较小。由此,可以在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启用和禁用之间稳定地切换。
[具有激光挡板单元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40和图41,将描述处理盒P的整体结构。图40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如图40所示,处理盒P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鼓单元8、显影单元9和激光挡板单元77被夹在驱动侧盒盖构件7520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7521之间并由此被固定地支撑。图41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该结构,没有示出图40所示的驱动侧盒盖构件7520。图41示出了感光鼓4、充电辊5、清洁刮刀7和鼓框架7015,没有示出鼓单元8的一部分。显影单元9被示出为具有安装在其上的作为遮挡构件的激光挡板单元77。激光挡板单元77包括挡板移动构件7510(或移动构件)和作为遮挡部分的激光挡板7511。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挡板侧旋转支撑部分7510a由设置在显影单元9中的显影装置盖构件7533的盖侧旋转支撑部分7533a可旋转地支撑。挡板侧旋转支撑部分7510a的旋转中心和盖侧旋转支撑部分7533a的旋转中心与作为显影单元9和显影联接齿轮7801的旋转中心的摆动轴线K相同。也就是说,激光挡板单元77围绕摆动轴线K在挡板打开方向K71和挡板关闭方向K72上被可旋转地支撑。
图40的部分(a)和图41的部分(a)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固定在激光束U被阻挡的位置处的状态。图40的部分(b)和图41的部分(b)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固定在激光束U不被阻挡的位置处的状态。下文将描述用于将激光挡板单元77固定在各个位置处的详细结构。挡板移动构件7510设置有用于固定激光挡板单元77的位置的两个相位固定孔,即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通过将设置在显影单元9中的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插入这两个相位固定孔以及从这两个相位固定孔移出,可以将激光挡板单元77固定在任意相位。在此,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布置在以摆动轴线K为中心的同一圆周Kr上。由此,当激光挡板单元77围绕摆动轴线K旋转到任意相位时,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可以插入相应的孔以及从相应的孔移除。
图41的部分(a)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固定在用于阻挡激光束U的位置处的状态,即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进入关闭相位孔7510c,并且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位置处于关闭位置。此时移动构件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
图41的部分(b)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固定在不阻挡激光束U的打开位置处的状态,即,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进入打开相位孔7510d,并且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位置被固定。此时移动构件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
下文将描述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结构和操作的细节。此外,挡板移动构件7510具有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和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以作为用于围绕摆动轴线K旋转的外力接收表面。激光挡板单元77可以通过在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处接收旋转力而沿挡板打开方向K71旋转,并且可以通过在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处接收旋转力而沿挡板关闭方向K72旋转。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即使在感光鼓4和显影辊6总是彼此接触时,激光束U也可以在到达感光鼓和不到达感光鼓的状态之间切换,并且通过该切换,可以在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
第一位置不限于这样的激光挡板单元77覆盖感光鼓4从而基本上完全阻止感光鼓4暴露于盒外部的位置。例如,它可以被定位成从盒的外部部分地覆盖感光鼓4(曝光部分可以保留一定程度)以达到可以充分阻挡激光束U的曝光的程度。至于第二位置,可以任意地选择曝光程度,只要激光挡板单元77比在第一位置时更多地曝光感光鼓4以使感光鼓4能够由激光束U进行曝光即可。
[具有激光挡板单元的处理盒的详细结构]
参照图42,将描述处理盒P的详细结构。图42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分解透视图。在该图中移除了驱动侧盒盖构件7520、非驱动侧盒盖构件7521、鼓单元8、显影单元9、以及激光挡板单元77。
鼓单元8中的鼓框架7015构造成当激光挡板单元77旋转时不阻碍激光挡板单元77的移动并且也不干涉激光挡板7511。可以考虑激光束U的入射角和入射光的宽度来改变设置在激光挡板单元77中的激光挡板7511的形状和鼓框架7015的形状。类似于鼓框架7015,设置在显影单元9中的显影剂容器7025构造成当激光挡板单元77旋转时不阻碍激光挡板单元77的移动并且也不干涉激光挡板7511。显影联接齿轮7801由安装到显影剂容器7025的驱动侧轴承7526和显影装置盖构件7533可旋转地保持,并且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和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也被保持。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和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的保持结构的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激光挡板单元77包括挡板移动构件7510和激光挡板7511。通过挡板移动构件螺钉孔7510b和激光挡板螺钉孔7511a以及螺钉B71来一体化激光挡板单元77。如上所述,在激光挡板单元77的驱动侧,挡板侧旋转支撑部分7510a由设置在显影单元9中的显影装置盖构件7533的盖侧旋转支撑部分7533a可旋转地支撑。另一方面,在激光挡板单元77的非驱动侧,设置在显影单元9的非驱动侧上的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轴承侧旋转支撑部分7527a装配到激光挡板旋转支撑部分7511b和非驱动侧盒盖构件7521的非驱动侧盒盖构件旋转支撑孔7521a中并且由它们支撑。由此,激光挡板旋转支撑部分7511b被可旋转地支撑。
[打开激光束和阻挡激光束之间的切换操作]
参照图43至图45,将描述通过操作激光挡板单元77在打开激光束和关闭激光束之间切换的操作。图43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从激光束阻挡状态到激光束打开状态的操作。图44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从激光束打开状态到激光束阻挡状态的操作。图45示出了挡板移动构件7510和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从激光束阻挡状态到激光束打开状态的操作。图43和图44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图示,为了更好地说明该结构,没有示出图40所示的驱动侧盒盖构件7520,并且示出了驱动控制构件540。
如图43的部分(a)所示,激光挡板单元77的激光挡板7511处于第一位置以在感光鼓不能被激光束照射的状态(即激光束阻挡状态)下阻挡激光束U。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被安置于原始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不接触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设有间隙T71,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设有间隙T72。
图45的部分(a)是沿图43的部分(a)中穿过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的线DA-DA截取的截面图。如上所述,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和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其是作为推压装置的压缩螺旋弹簧)在其相对的端部处由显影装置盖构件7533和驱动侧轴承7526保持。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装配在盖侧管控销支撑孔7533b和管控销支撑孔7526c中并由它们支撑。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其相对的端部由销侧管控弹簧支撑部分7512a和轴承侧管控弹簧支撑部分7526b保持。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能够沿S71方向和S72方向(平行于摆动轴线K)移动。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与轴承侧管控弹簧力接收表面7526a和销侧管控弹簧力接收表面7512b接触,并且在S71方向上推压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管控销抵接表面7512c抵靠显影装置盖构件7533,并且其在S71方向上的移动受限。在此,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进入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相位孔7510c,并且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旋转运动可以被限制和固定。由此,激光挡板单元77被固定在阻挡激光束U的第一位置。
图43的部分(b)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沿挡板打开方向K71旋转并且从激光束U被阻挡的第一位置向激光束U未被阻挡的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正从原始位置沿W52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沿W52方向推送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间隙T73存在于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不存在间隙。
图45的部分(b)是沿穿过图43的部分(b)的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的线DB-DB截取的截面图。此时,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处于从关闭相位孔7510c向打开相位孔7510d移动的中途,并且在F72的方向上远离图45的部分(a)所示的位置。当挡板移动构件7510沿W52方向移动时,随着挡板移动构件7510旋转,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接收沿F71方向的外力,如图43的部分(a)所示。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的形状使得在方向F72和F73上产生分力。由此,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接收沿F71方向的力以在S72方向上移动,由此将状态从图45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改变为图45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此时,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处于压缩状态。
如图43的部分(c)所示,激光挡板单元77的激光挡板7511处于不阻挡激光束U的第二位置,处于能够利用激光束照射感光鼓的状态,即激光束打开状态。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在W52方向上比图43的部分(b)中所示的位置移动得更多,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以与挡板移动构件7510保持接触的方式停止。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存在间隙T74,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不存在间隙。
图45的部分(c)是沿穿过图43的部分(c)的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的DC-DC线截取的截面图。如图45的部分(c)所示,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处于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打开相位孔7510d中,以使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旋转运动能够被限制和固定。由此,激光挡板单元77被固定在不阻挡激光束U的第二位置。
图44的部分(a)示出了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处理盒P的位置。如图44的部分(a)所示,激光挡板单元77的激光挡板7511处于如图45的部分(c)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已经从图43的部分(c)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原始位置。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不接触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存在间隙T75,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存在间隙T76。此外,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处于图45的部分(c)所示的状态。
图44的部分(b)示出了在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激光挡板单元77沿挡板关闭方向K72旋转,并从不阻挡激光束U的第二位置移动至阻挡激光束U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如图44的部分(b)所示,挡板移动构件7510和激光挡板单元77的激光挡板7511处于如图43的部分(b)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在W51方向上移动远离原始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在W51方向上推压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不存在间隙,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存在间隙T77。此外,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处于上述的图45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
图44的部分(c)示出了激光挡板单元77的激光挡板7511在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再次移动至阻挡激光束U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如图44的部分(c)所示,挡板移动构件7510和激光挡板单元77的激光挡板7511处于如图43的部分(a)所示的第一位置以阻挡激光束U。
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已沿W51方向进一步移动超过图44的部分(b)所示的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以与挡板移动构件7510保持接触的方式停止。也就是说,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不存在间隙,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存在间隙T78。此外,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处于图45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激光挡板单元77可以被固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任何相位。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即使在感光鼓4和显影辊6总是彼此接触时,激光束U也可以在相对于感光鼓的可到达状态和不可到达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可以在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在该实施例中,激光挡板单元77构造成通过围绕摆动轴线K旋转而在激光束U的可到达和不可到达状态之间切换,挡板的打开和关闭动作不限于旋转运动,而可以是例如滑行运动或可折叠结构。另外,在该结构中,构成挡板等的部件被支撑在显影单元侧,但是它们也可以被支撑在鼓单元侧。
尽管再次进行了描述,但在该实施例中,关闭相位孔7510c作为第一凹部沿垂直于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凹陷,并且打开相位孔7510d作为第二凹部也沿垂直于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凹陷。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构造成能够作为第一凸部或第二凸部在垂直于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前后移动。根据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位置,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装配到关闭相位孔7510c或打开相位孔7510d中,从而用作将挡板移动构件7510保持在预定位置的接合部分。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表面的外周边缘是锥形倾斜表面,并且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均具有朝向开口扩展的研钵状凹陷形状。也就是说,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与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之间的接触表面分别相对于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移动方向和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前进/缩回方向倾斜。这种结构用作力施加部分(第一力施加部分、第二力施加部分)以用于在挡板移动构件7510移动时向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施加用于在缩回方向上移动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力。
在此,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组合了一个凸部和两个凹部,但是可以设想各种组合。例如,可以设想这样的组合结构,其中设置两个凸部,当移动构件(遮挡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中一个凸部成为装配到第一凹部中的第一凸部,而当移动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另一个凸部成为装配到第二凹部中的第二凸部。可选地,将一个凹部设置用于两个凸部,并且当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一个凸部装配到公共凹部中,而当移动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另一个凸部装配到公共凹部中。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凸部的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设置在盒框架侧,并且作为凹部的关闭相位孔7510c和打开相位孔7510d设置在移动构件侧,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就是说,凸部可以设置在移动构件侧,凹部可以设置在盒框架侧。此外,结构可以设置成使得盒框架侧设有:在移动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装配的第一凸部,移动构件侧相应地设有第一凹部;在移动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装配的第二凸部设置在移动构件侧,并且第二凹部设置在盒框架侧。可选地,可以使用相反的组合。
(实施例7)
参照图46至图49,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7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6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电触点挡板单元87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因此,包括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处理盒中设置电触点挡板单元87,可以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电触点503(其将在下文中描述)施加的偏置电压能够供应至处理盒P的状态(触点挡板单元不阻挡偏置电压)和不能供应偏置电压的状态(触点挡板单元阻挡偏置电压)之间切换。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的结构如何,也不管其它实施例中所示的驱动连接部分的连接/断开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在启用图像形成操作和禁用图像形成操作之间切换。尽管本实施例采用了如实施例6中的激光挡板单元77,但不必在激光束能到达感光鼓4的状态和激光束不能到达感光鼓4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具有触点挡板单元的处理盒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46,将描述处理盒P的整体结构。图46是从非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和电触点503的透视图。如图46所示,触点挡板单元87被夹在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之间并且被固定地保持。作为主体电极部分的触点503是压缩螺旋弹簧,并且可以在作为纵向方向的S81或S82方向上收缩。触点503在其在S82方向的端部被固定的情况下总是被压缩,它在S81方向上推压处理盒P。当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彼此接触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施加的偏置电压被供应至处理盒P。在此,图46的部分(a)示出了触点挡板单元87阻挡从触点503供应的偏置电压的状态。在图46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下,触点503与触点挡板8511接触,这将在下文中描述,从而没有偏置电压被供应至处理盒P,并且无法进行成像。图46的部分(b)示出了触点挡板单元87打开而不阻挡从触点503供应的偏置电压的位置。在图46的部分(b)的状态下,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彼此接触,从而偏置电压被供应至处理盒P,并且可以进行成像。
参照图47,将描述触点挡板单元的概况。图47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结构,仅示出了电触点挡板单元87、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触点503和激光挡板7511的一部分。另外,它示出了处于从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的支撑孔8521c移除的状态下的触点挡板单元87的触点固定销8512(将在下文中描述)。触点挡板单元87包括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弹簧8510、触点挡板8511(移动构件的示例)和触点固定销8512。弹簧8510固定到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的支撑部分8521a。另外,从驱动侧观察的弹簧8510的端部8510a在顺时针方向上的位置由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的限制表面8521b限制。触点挡板8511设置有固定孔8511a以用于固定触点挡板单元87的位置。触点固定销8512通过触点挡板8511的固定孔8511a插入,并且触点固定销8512的自由端部插入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的支撑孔8521c并由该支撑孔8521c固定。由此,触点挡板8511围绕摆动轴线L沿挡板打开方向K81和挡板关闭方向K82被可旋转地支撑,该摆动轴线L是触点固定销8512的轴线。
在图47的部分(a)的状态下,触点挡板单元87固定在用于阻挡从触点503供应的偏置电压的位置处。也就是说,触点挡板8511固定在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之间。此时触点挡板8511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
在图47的部分(b)中,触点挡板单元87固定在不阻挡从触点503供应的偏置电压的打开位置处。也就是说,触点挡板8511被固定成未安置在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之间。此时触点挡板8511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
触点挡板8511包括作为外力接收表面用于在K81方向上围绕摆动轴线L旋转的臂部分8511b。此外,触点挡板8511的臂部分8511b与弹簧8510的端部8510b接触。作为可移动构件的激光挡板7511在K81方向上旋转,并且臂部分8511b从力施加表面7511c接收旋转力,从而将触点挡板8511沿挡板打开方向K81旋转到第二位置。另外,此时作为可移动构件的激光挡板7511的位置是第二保持位置。在此,当触点挡板8511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簧8510接收沿线圈卷绕方向的力。因此,当激光挡板7511在K82方向上旋转并且从激光挡板7511施加到触点挡板8511的臂部分8511b的外力消失时,臂部分8511b通过弹簧8510的推压力在增大臂部分8511b的扭转角的方向上接收旋转力,使得触点挡板8511在挡板关闭方向K82上旋转到第一位置。另外,此时作为可移动构件的激光挡板7511的位置是第一保持位置。通过激光挡板751的接合将触点挡板8511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是通过实施例6中描述的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接合机构来实现的,因此省略了描述。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即使在感光鼓4和显影辊6总是彼此接触时,施加到处理盒P的偏置电压也可以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之间切换,使得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可以在启用状态和禁用状态之间切换。
[用于打开激光束和关闭激光束的切换操作]
参照图48和图49,将描述通过触点挡板单元87的操作在供应偏置电压和不供应偏置电压之间进行切换的操作。图48示出了触点挡板单元87从偏置电压非供应状态到偏置电压供应状态的操作。图49示出了触点挡板单元87从偏置电压供应状态到偏置电压非供应状态的操作。图48和图49是从非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图示,为了更好地说明该结构,没有示出如图46所示的非驱动侧盒盖构件8521,但是示出了主组件的驱动控制构件540。
图48的部分(a)示出了触点挡板单元87的触点挡板8511处于固定在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之间的第一位置,且偏置电压无法从触点503供应至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被安置于原始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不接触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存在间隙T71,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存在间隙T72。此外,如实施例6中所述,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进入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相位孔7510c,从而限制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转动以将其固定于此。
图48的部分(b)示出了触点挡板8511从阻挡偏置电压的第一位置移动至不阻挡偏置电压的第二位置的状态。如图48的部分(b)所示,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原始位置沿W52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沿W52方向推送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间隙T73存在于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不存在间隙。当挡板移动构件7510在W52方向上被推送并且激光挡板单元77在K81方向上旋转时,激光挡板7511的力施加表面7511c和触点挡板8511的臂部分8511b彼此接触。当激光挡板单元77从该状态进一步沿方向K81旋转时,触点挡板8511接收来自激光挡板7511的旋转力以沿挡板打开方向K81旋转。此外,如实施例6所述,当挡板移动构件7510转动时,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接收沿F71方向(图45)的外力。此时,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变成压缩状态。
图48的部分(c)示出了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处,触点挡板单元87的触点挡板8511被固定且未被定位在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之间。通过触点挡板8511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触点503从图48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沿方向S81(图46)延伸,使得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彼此接触。由此,偏置电压可以从触点503供应到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即,能够进行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在W52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超过图48的部分(b)所示的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在接触挡板移动构件7510时处于静止。也就是说,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存在间隙T74,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不存在间隙。此外,如实施例6中所述,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进入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打开相位孔7510d,从而限制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旋转运动以将其固定于此。
图49的部分(a)示出了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的处理盒P的位置。如图49的部分(a)所示,驱动控制构件540已经从图48的部分(c)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原始位置,并且控制部分540a处于不接触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位置。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存在间隙T75,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存在间隙T76。即使在图49的部分(a)的状态下,如实施例6中所述,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也处于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打开相位孔7510d中,并且因此,激光挡板7511被固定在如图48的部分(c)所示的相同位置。也就是说,触点挡板8511处于如图48的部分(c)所示的第二位置。
图49的部分(b)示出了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触点挡板8511从其不阻挡偏置电压的第二位置移动至其阻挡偏置电压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如图49的部分(b)所示,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原始位置沿W51方向移动,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沿W51方向推送挡板移动构件7510。也就是说,在这种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不存在间隙,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存在间隙T77。当挡板移动构件7510在W51方向上被推送并且激光挡板单元77在K82方向上旋转时,激光挡板7511的力施加表面7511c和触点挡板8511的臂部分8511b彼此分开。此时,触点挡板8511的臂部分8511b通过弹簧8510的推压力在扭转角增大的方向上接收旋转力,并且触点挡板8511在挡板关闭方向K82上旋转。此外,如实施例6中所述,当挡板移动构件7510转动时,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接收沿反方向F71(图45)的外力。此时,挡板位置管控弹簧7513变成压缩状态。
图49的部分(c)示出了在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之后,触点挡板单元87的触点挡板8511被安置于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之间的第一位置。通过将触点挡板8511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作为压缩螺旋弹簧的触点503从图48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沿S82方向(图46)收缩,并且搭接在挡板8511上。也就是说,触点503和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是间隔开的。由此,偏置电压不能从触点503供应到非驱动侧轴承7527的电极部分7527b,即,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变得不可行。此时,驱动控制构件540在W51方向上进一步移动超过图49的部分(b)所示的位置,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以与移动构件7510的轴接触的方式停止。也就是说,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e之间不存在间隙,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打开方向被按压表面7510f之间形成间隙T78。此外,如实施例6中所述,挡板位置限制销7512的自由端部进入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关闭相位孔7510c,从而限制挡板移动构件7510的转动以将其固定于此。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结构,通过从原始位置移动驱动控制构件540,能够以任意相位将触点挡板85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即使在感光鼓4和显影辊6总是彼此接触时,通过在偏置电压供应的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也可以在作为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处理操作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启用和禁用之间切换。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电极盖构件的触点挡板8511构造成覆盖电极部分7527b,但结构不限于这样的示例。例如,触点挡板8511可以在电极表面的法线方向上移动(退回)电极部分7527b。也就是说,缩回机构(退避机构)能够在电极部分7527b电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触点503的预定位置和电极部分7527b缩回远离触点503并与触点503间隔开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作为移动构件的触点挡板8511构造成能够在电极部分7527b被安置在预定位置处的第二位置和电极部分7527b被安置在缩回位置处的第一位置之间移动。用于将触点挡板8511保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可选地,作为主体电极部分的触点503和作为盒侧电极部分的电极部分7527b可以构造成能够前后移动。
此外,用于断开电气连接路径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它不限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的触点与盒的触点之间,并且类似于本实施例的路径中断结构可以设置在盒内的电路径的中途。此外,上述电极部分的缩回结构不限于盒侧的电极部分能够前后移动的结构,并且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极部分可以设置成能够前后移动,或者两者都可以前后移动。
(实施例8)
参照图50至图54,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8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管控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不同。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管控构件的结构]
图50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图51的部分(a)是前门111打开时的处理盒的侧视图。图51的部分(b)示出了管控构件951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图51的部分(c)示出了管控构件9510处于第二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此外,显影联接构件74和可旋转构件75的驱动连接和断开操作以及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图50所示,管控构件9510设有装配在驱动侧轴承9526的支撑部分9526a中的被支撑孔9510a,并且能够围绕支撑部分9526a摆动。另外,拉伸弹簧9511装配到驱动侧轴承9526的支撑部分9526a和管控构件9510的支撑部分9510b中。如图51所示,拉伸弹簧9511在图51的部分(a)中沿Z1方向推压管控构件9510。管控构件9510设置有可以在Z2方向上从显影单元9突出的脚部分9510e和9510g。脚部分9510e设置有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的第一力接收部分(插入力接收部分)9510f,并且脚部分9510g设置有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的第二力接收部分(缩回力接收部分)9510h。
通过关闭前门111,装置主组件中的盒按压构件(未示出)沿图51的部分(b)中的Z2方向下降以按压被按压部分9510c,从而使管控构件9510沿Z2方向移动。然后,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分540a进入介于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之间的空间Q9。此时,在脚部分9510e的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之间存在间隙T93,并且在脚部分9510g的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之间存在间隙T92。另外,管控杆部分9510d安置在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彼此不接触的位置。该管控构件9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此时,在管控构件9510保持在第一位置的同时,保持驱动连接状态。
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接触管控构件9510的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并且管控构件9510沿图51的部分(b)中箭头V91的方向旋转。然后,管控构件9510的管控杆部分9510d被安置在显影联接构件74的表面74b和滑动构件80的表面80b之间的位置处。该管控构件9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因此,驱动连接保持在中断状态。
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抵接管控构件9510的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并且管控构件9510沿图51的部分(b)中的箭头V92的方向旋转。然后,管控杆部分9510d与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分离,并且建立驱动连接。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通过移动驱动控制构件540在管控构件9510的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切换驱动连接状态。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切换驱动连接状态。
[布局细节-第1部分]
参考图52,将详细描述管控构件9510的布置。图52是沿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视图。管控构件9510被安置于第一位置。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
如图52所示,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旋转中心)为M1,显影辊6的旋转轴线(旋转中心)为M2,并且连接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M1和显影联接构件74的旋转轴线(旋转中心)K的直线为线N1。在该实施例中,感光构件联接构件43的旋转轴线与旋转轴线M1同轴。当由线N1划分区域时,显影辊6的旋转轴线M2、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布置在由线N1划分的相同区域中。此外,显影联接构件74的旋转轴线K和显影辊6的旋转轴线M2之间的距离是e1,显影联接构件74的旋转轴线K和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之间的距离是e2,并且旋转轴线K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之间的距离是e3。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被布置成使得距离e2和e3大于距离e1。通过以这种方式布置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可以减小将管控构件9510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需的力。
[布局细节-第2部分]
参考图53,将详细描述管控构件9510的布置。图53是沿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M1或显影辊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视图。管控构件9510被安置于第一位置。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
如图53所示,连接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M1和显影辊6的旋转轴线M2的假想直线为假想线N2。当由假想线N2划分区域时(上部区域是区域AU1,下部区域是区域AD1),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的至少一部分安置于区域AD1中,该区域AD1与设置显影联接构件74的旋转轴线K的区域相对。如实施例1中所述,用于驱动设置在显影单元9中的构件的驱动构件布置在区域AU1中。因此,将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区域AD1中而不是区域AU1中实现了避免构件之间干涉的有效布局。这导致了处理盒P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502的小型化。
此外,垂直于假想线N2并且穿过显影辊6和感光鼓4之间的接触点(显影辊6和感光鼓4彼此不接触的结构中显影辊6和感光鼓4之间的间隙)的线为假想线N3。当由假想线N3划分区域时,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的至少一部分布置的区域与设置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M1的区域相对。在上面的描述中,沿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当由假想线N2划分边界时,区域AU1和区域AD1是设置旋转轴线K或显影联接构件74的区域以及没有设置旋转轴线K或显影联接构件74的区域。然而,沿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当由假想线N2划分区域时,作为另一种定义,区域AU1和区域AD1可以分别被定义为设置充电辊5或充电辊5的旋转轴线M5的区域和没有设置充电辊5或充电辊5的旋转轴线M5的区域。
作为进一步的定义,沿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在由假想线N2划分区域时,区域AU1和区域AD1可以分别定义为设置显影刮刀30、接近点30d(参照图54)或搅拌构件31的旋转轴线M7(参照图54)的区域和没有设置显影刮刀30、接近点30d(参照图54)或搅拌构件31的旋转轴线M7(参照图54)的区域。接近点30d是显影刮刀30最靠近显影辊6的表面的位置。在普通的电子照相盒中,特别是在与直列式布局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起使用的处理盒中,处理盒的其他构件不可能设置在区域AD1中。另外,当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布置在区域AD1中时,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也具有以下优点。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驱动控制构件540设置在处理盒P的下部,并且基本上水平地移动(在该实施例中,W51和W52方向,即感光鼓4或处理盒P布置的方向)以按压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利用这种结构,驱动控制构件540及其驱动机构可以设置成相对简单或紧凑。这在直列式布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尤其显著。因此,可以预期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在区域AD1中的布置有助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小型化和成本降低。
如上所述,已经参照图53描述了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的布置,从其他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关系是相同的。当垂直于假想线N2的方向是VD1方向时,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布置在从显影单元9至少沿VD1方向突出的位置处。因此,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可以布置成使得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可以接触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并且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可以接触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
此外,该结构的显影辊6的直径小于感光鼓4的直径。通过以这种方式布置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包括用于将驱动力从显影联接构件74传递到显影辊的齿轮系等的驱动传递部分(未示出)能够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布置成避免与感光鼓4干涉。由此,处理盒P可以小型化。
[布局细节-第3部分]
参照图54,将描述与上述的将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区域AD1中的概念相似的概念。图54是在沿着显影单元9的旋转轴线M1、旋转轴线K或旋转轴线M2的方向上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视图。下面描述的管控构件9510的布置基本上通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因此将仅描述第一位置,并且将省略关于第二位置的描述。调色剂供应辊(显影剂供应构件)32的旋转轴线是旋转轴线(旋转中心)M6。此外,处理盒P包括搅拌构件31,该搅拌构件31旋转并搅拌容纳在显影单元9中的显影剂,并且搅拌构件31的旋转轴线是旋转轴线(旋转中心)M7。
连接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M1和作为充电构件的充电辊5的旋转轴线M5的假想线为假想线N10。在假想线N10和感光鼓4的表面之间的交点中,更远离旋转轴线M5的交点是交点MX1。穿过交点MX1的感光鼓4的表面的假想切线是切线(预定切线)N11。由切线N11划分区域,其中所得区域AU2包括旋转轴线M1、充电辊5、旋转轴线M5、显影联接构件74、旋转轴线K、显影刮刀30、接近点30d、调色剂供应辊32、旋转轴线M6和搅拌构件31、旋转轴线M7或被按压部分9510c,而所得区域AD2(预定区域)不包括这些。此外,区域AU2和AD2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定义如下。也就是说,方向VD10是与从旋转轴线M5到旋转轴线M1的方向平行且指向相同取向的方向,感光鼓4相对于方向VD10的最下游部分是交点MX1。然后,相对于方向VD10,最下游部分MX1的上游侧的区域是区域AU2,并且其下游侧的区域是区域(预定区域)AD2。以任何一种方式定义的区域AU2和AD2是相同的。
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AD2区域中。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以这种方式设于区域AD2中的布置有助于处理盒P和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小型化和成本降低。这与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区域AD1中的原因相同。此外,管控构件9510、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通过在Z1和Z2方向上的移动而至少在VD10方向上移位。通过沿VD10方向的这种移位,在将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时,可以避免管控构件9510、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与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干涉。
在垂直于切线N11的方向为VD10方向的情况下,当管控构件9510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安置于从显影单元9至少沿VD10方向突出的位置。因此,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可以布置成使得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能够接触第二力接收部分9510h,并且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能够接触第一力接收部分9510f。上述的各个力接收部分的位置关系在下面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中都是相同的。
(实施例9)
参照图55至58,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9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管控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不同。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管控构件的结构]
图55是用于示出管控构件10510的拆卸和组装的图示。图56的部分(a)是仅管控构件10510和驱动侧轴承10526的透视图。图56的部分(b)是仅管控构件10510和驱动侧轴承10526的侧视图。图56的部分(c)是只有管控构件10510和驱动侧轴承10526被盒按压构件按压的状态的侧视图。
在实施例9中将实施例8中的管控构件10510分成两部分并相互连接。具体地,如图55所示,管控构件10510被分成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轴10510Da设置在下管控构件10510D上。此外,如图56的部分(a)所示,下管控构件10510D设置有脚部分10510De和10510g,它们可以从显影单元沿Z2方向突出。第一力接收部分(插入力接收部分)10510Df设置在脚部分10510De上,第二力接收部分(缩回力接收部分)10510Dh设置在脚部分10510Dg上,并且它们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上管控构件10510U在面向下管控构件10510D的表面上具有开口10510Uj。
隔着开口10510Uj设有一对椭圆形孔10510Uk。弹簧保持部分10510Dj设置在下管控构件10510D上。压缩弹簧10512的一端装配到弹簧保持部分0510Dj,另一端从开口10510Uj插入,并且由其后方的保持部分(未示出)支撑,然后将各个轴装配到各个椭圆形孔10510Uk中。此时,管控构件10510优选地由塑料材料制成,原因在于这样可以在扩展开口10510的同时进行组装。当使用硬质材料时,轴10510Da可以是单独的构件。例如,平行销可以用作轴10510Da并且通过压配合进行组装。
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通过椭圆形孔10510Uk和一对轴10510Da连接,并且由压缩弹簧10512推压上管控构件10510U远离下管控构件10510D。此外,下管控构件10510D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0510U围绕轴10510Da旋转。此外,它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0510U在沿着椭圆形孔10510Uk的方向上移动。连接如上所述构造的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的连接部分可以采取允许弹性变形的第一状态和限制弹性变形的第二状态。细节将在下文中描述。
[管控构件的操作的描述]
参照图56的部分(a)至图56的部分(c),对管控构件10510的操作进行说明。如实施例8中所述,在处理盒P完全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之后,与关闭前门111的操作相关联地,管控构件10510被盒按压构件(未示出)按压。图56的部分(a)和图56的部分(b)示出了管控构件10510未被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自由状态),并且图56的部分(c)示出了管控构件10510被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锁定状态)。
如图56的部分(a)所示,下管控构件10510D设有以设置于驱动侧轴承10526中的支撑部分10526a为中心的弧形引导槽10526b,轴10510Da装配在该弧形引导槽中。如上所述,下管控构件10510D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0510U围绕支撑部分10526a摆动。此外,上管控构件10510U能够围绕驱动侧轴承10526的支撑部分10526a摆动并且能在Z1和Z2方向上移动。
如图56的部分(b)所示,在上述的结构中,当管控构件10510未被盒按压构件推压时(自由状态),下管控构件10510D能够绕轴10510Da旋转。因此,即使下管控构件10510D从驱动控制构件540接收力并旋转,该力也不会传递到上管控构件10510U。
参照图56的部分(c),将描述管控构件10510被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锁定状态)下的操作。上管控构件10510U通过被盒按压构件向下推送而克服弹簧10512的推压力沿Z2方向移动。如图56的部分(a)所示,接合部分(方形轴部分)10510Dk装配到被接合部分(方形孔部分)10510Um中,使得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成一体。也就是说,下管控构件10510D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0510U围绕轴10510Da的摆动运动受限。在这种状态下,一体的管控构件10510可以围绕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撑部分10526a摆动,同时轴10510Da在图56的部分(a)所示的弧形引导槽10526b中移动。因此,在被盒按压构件沿Z2方向推压的状态下,管控构件10510能够以与实施例8中的管控构件9510相同的方式移动。
[将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
参照图57的部分(a)和图57的部分(b),将描述实施例9中在插入处理盒时管控构件10510的操作。图57的部分(a)示出了处理盒P处于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过程中的状态。图57(b)示出了处理盒P处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拆卸该处理盒的过程中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如上所述,当上管控构件10510U未被盒按压构件推压时(自由状态),下管控构件10510D能够围绕轴10510Da旋转。在该实施例中,下管控构件10510D处于与实施例8中的管控构件9510的第一位置(参照图51的部分(b))相同的位置。因此,正如在实施例8中那样,当安装在托盘110(未示出)上的处理盒P沿箭头X1的方向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时,驱动控制构件540与下管控构件10510D干涉。然而,由于上述结构,如图57的部分(a)所示,可以避免下管控构件10510D围绕轴10510Da旋转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和下管控构件10510D相互干涉并且盒不能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的情况。
接下来,当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且前门111关闭时,如上所述,上管控构件10510U被盒按压构件沿Z2方向向下推送。然后,图56的部分(a)中所示的接合部分(方形轴部分)10510Dk装配到被接合部分(方形孔部分)10510Um中。也就是说,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成一体并且执行与实施例8的管控构件9510基本相同的功能。
[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拆卸处理盒]
相反地,如图57的部分(b)所示,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P时(X2方向),驱动控制构件540与下管控构件10510D干涉。然而,由于下管控构件10510D处于如上所述的自由状态,因此它不与上管控构件10510U成一体且由此围绕轴10510Da旋转。因此,可以防止驱动控制构件540和下管控构件10510D彼此干涉并且不能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可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因此,设有四个处理盒与四个驱动控制构件。因此,根据工作站,图57所示的操作最多重复四次。
所述结构使得下管控构件10510D从图57的部分(b)所示的位置返回到图56的部分(b)所示的中立位置(上管控构件10510U与下管控构件10510D之间形成的角度为θt=0°的位置)。
[用于驱动连接/断开的管控构件的操作]
参照图58,将描述在驱动连接和驱动断开时管控构件10510的操作。图58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1051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图58的部分(b)示出了管控构件10510处于第二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此外,显影联接构件74和可旋转构件75的驱动连接操作和驱动断开操作以及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如上所述,当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且前门111关闭时,上管控构件10510U被盒按压构件沿Z2方向向下推。然后,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成为一体。
此时,脚部分10510De的第一力接收部分10510Df和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之间存在间隙T103,并且脚部分10510Dg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0510Dh和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之间存在间隙T102。另外,作为移动部分的管控杆部分10510Ud安置在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彼此不接触的位置。该管控构件10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此时,在管控构件10510被保持在第一位置的同时保持驱动连接状态。
此外,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抵接下管控构件10510D的第一力接收部分10510Df,并且管控构件10510围绕图58的部分(a)中的支撑部分10526a沿箭头V101方向旋转。然后,上管控构件10510U的管控杆部分10510Ud变成位于显影联接构件74的表面74b和滑动构件80的表面80b之间。因此,驱动断开被保持。该管控构件10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此时,关于下管控构件10510D,在第一力接收部分10510Df和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之间存在间隙T104,并且在脚部分10510Dg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0510Dh和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之间存在间隙T105。当驱动控制构件540在W51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与下管控构件10510D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0510Dh接触,并且管控构件10510围绕支撑部分10526a在图58的部分(b)中的箭头V102方向上旋转。然后,管控杆部分10510Ud与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分离,并且建立驱动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以获得与实施例8相同的效果。在该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10510D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10510Dh的下管控构件10510D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0510U和处理盒P的其它部分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该移动导致第一力接收部分10510D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10510Dh在Z2方向上移位,从而至少在方向VD1(图53等)和方向VD10(图54)上移动。根据上管控构件10510U的位置,下管控构件10510D能够在其可以独立移动的状态(自由状态)以及其固定到上管控构件10510U的状态(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因此,当处理盒P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或者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拆卸处理盒P时,可以避免下管控构件10510D干涉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尤其是驱动控制构件540,从而导致不能安装和拆卸处理盒。
(实施例10)
参照图59至图6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0进行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和操作,并且将省略相同结构和操作的描述。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对应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标号,或者改变前半部分的附图标记或标号,而后半部分的附图标记和符号是相同的。
[管控构件的结构]
图59的部分(a)示出了组装前的上管控构件11510U和下管控构件11510D的状态。图59的部分(b)示出了组装后的上管控构件11510U和下管控构件11510D的状态。在实施例10中,如图59所示,在插入处理盒P的过程中,与实施例8中的管控构件9510相对应的管控构件在纵向方向(图60的部分(d)中的Y1和Y2方向)上避开驱动控制构件540。Y1和Y2方向平行于实施例1的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M1和显影辊6的旋转轴线M2。下文将描述在管控构件11510避开驱动控制构件540时的插入和移除。
如图59所示,管控构件11510的具体结构为上管控构件11510U和下管控构件11510D的两部分结构。上管控构件11510U在沿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插入和拆卸处理盒的方向(X1和X2方向,见图57)与下管控构件11510D重叠的部分处设有沿X1和X2方向彼此相对的一对椭圆形孔。轴11510Da设置在下管控构件11510D上。此外,如图59的部分(a)所示,下管控构件11510D具有可沿Z2方向从显影单元9伸出的脚部分11510De和11510Dg。第一力接收部分(插入力接收部分)11510Df设置在脚部分11510De上,第二力接收部分(缩回力接收部分)11510Dh设置在脚部分11510Dg上,并且它们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压缩弹簧11512设置在上管控构件11510U和下管控构件11510D之间。压缩弹簧11512的一端由上管控构件11510U的保持部分(未示出)支撑,另一端装配到下管控构件11510D的保持部分11510Dj,使得轴11510Da装配到椭圆形孔11510Uk中(图59的部分(b))。
以这种方式组装的管控构件11510优选由塑料材料制成,原因是上管控构件11510U的自由端部11510Uj在轴11510Da装配到椭圆形孔11510Uk中时会变宽。当使用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管控构件11510时,轴11510Da和下管控构件11510D可以是单独的部件。例如,轴11510Da可以最终压配合到下管控构件11510D中。
[管控构件的操作的描述]
将参照图60的部分(a)至图60的部分(e)对管控构件11510的操作进行说明。图60的部分(a)示出了上管控构件11510U没有被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中的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自由状态)。图60的部分(b)仅示出了从图60的部分(a)中的鼓单元侧观察的管控构件11510。图60的部分(c)示出了图60的部分(b)中的下管控构件11510D的放大图。图60的部分(d)示出了上管控构件11510U被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内的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锁定状态)。图60的部分(e)仅示出了从图60的部分(d)中的鼓单元侧观察的管控构件11510。
参照图59的部分和图59的部分(d),将描述管控构件11510未被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自由状态)。通过将椭圆形孔11510Ua装配到驱动侧轴承11526的支撑部分11526Ua,上管控构件11510U能够沿椭圆形孔11510Ua的纵向方向以及沿Z1和Z2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围绕支撑部分11510Ua摆动。当未被盒按压构件按压时,下管控构件11510D由轴11510Da支撑,并且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1510U在箭头Y3和Y4的方向上围绕轴11510Da摆动(自由状态)。在该自由状态下,例如通过前述的压缩弹簧11512的力,下管控构件11510D支撑轴11510Da并且保持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1510U摆动。在自由状态下,下管控构件11510D需要在盒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移除盒时避免与驱动控制构件540干涉,这将在下文中描述。例如,如图60的部分(c)所示,下管控构件11510D的弹簧座置表面11510Dn接收压缩弹簧11512的推压力,从而保持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1510U沿Y4方向摆动的状态。为此,在下管控构件11510D沿Y4方向摆动的状态下,下管控构件11510D的座置表面11510Dn面向上管控构件11510U的座置表面11510Uq。由此,设置在上管控构件11510U和下管控构件11510D之间的压缩弹簧11512的弹力使得下管控构件11510D利用围绕轴11510Da沿Y4方向的力矩保持摆动状态。
参照图59的部分(b)、图60的部分(d)和图60的部分(e),将描述在管控构件11510被盒按压构件推压的状态(锁定状态)下的操作。上管控构件11510U通过被盒按压构件向下推送而克服弹簧11512的推压力沿Z2方向移动。在上管控构件11510U被盒按压构件推送的状态下,图59的部分(b)所示的上管控构件11510U的自由端部11510Up装配到下管控构件11510D的方孔部分11510Dm中。然后,上管控构件11510U和下管控构件11510D成为一体,并且下管控构件10510D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0510U围绕轴10510Da的摆动受限(锁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体的管控构件11510能够围绕作为旋转中心的支撑部分11526a在V111和V112方向上摆动。因此,在被盒按压构件沿Z2方向推压的状态下,管控构件11510能够以与实施例8中的管控构件9510相同的方式移动。
[将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
参照图61的部分(a)、部分(b)和部分(c),将描述实施例10中在插入处理盒时管控构件11510的操作。图61的部分(a)示出了处理盒P处于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过程中的状态。图61的部分(b)示出了从显影单元侧观察的图61的部分(a)的状态。图61的部分(c)示出了从图61的部分(a)进一步插入处理盒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
如上所述,当上管控构件11510U未被盒按压构件推压时(自由状态),下管控构件11510D能够围绕轴11510Da旋转,如图60的部分(b)所示。当安装在盒托盘(未示出)上的处理盒P沿箭头X1的方向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或沿箭头X2的方向取出时,下管控构件11510D被插入且同时相对于驱动控制构件540沿纵向方向(Y2方向)进一步退避。这是因为,下管控构件11510D通过上述压缩弹簧11512的作用被保持在图60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此外,倾斜表面11510Dp设置在下管控构件11510D上,并且当其与驱动控制构件540碰撞时,下管控构件11510D在Y2方向上退避。因此,可以防止驱动控制构件540和下管控构件11510D彼此干涉从而导致不能插入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502中。
接下来,当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且前门111关闭时,如上所述,上管控构件11510U被盒按压构件沿Z2方向向下推送。然后,图59的部分(b)所示的上管控构件11510U的自由端部11510Up装配到下管控构件11510D的方孔部分11510Dm中。换句话说,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成一体,并且执行与实施例8的管控构件9510基本相同的功能。
[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拆卸处理盒]
将参照图62的部分(a)、图62的部分(b)和图62的部分(c)来描述移除处理盒时管控构件11510的操作。图62的部分(a)示出了处理盒P处于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取出的过程中的状态。图62的部分(b)示出了从鼓单元侧观察的图62的部分(a)的状态。图62的部分(c)示出了从图62的部分(a)和图62的部分(b)进一步移除处理盒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
如图62的部分(b)所示,在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拆卸处理盒P时(X2方向),下管控构件10510D沿纵向方向(Y2方向)被移除。此外,下管控构件11510D设置有倾斜表面11510Dq,并且当其与驱动控制构件540碰撞时,下管控构件11510D进一步沿Y2方向缩回。因此,可以防止驱动控制构件540和下管控构件11510D彼此干涉从而导致不能将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可以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盒。因此,设有四个处理盒与四个驱动控制构件。因此,根据工作站,图61和图62所示的操作最多重复四次。如上所述,在将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P时,下管控构件11510D处于自由状态。
[用于驱动连接/驱动断开的管控构件的操作]
参照图63,将描述驱动连接和驱动断开时管控构件11510的操作。图63的部分(a)示出了管控构件11510处于第一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图63的部分(b)示出了管控构件11510处于第二位置并且驱动控制构件540处于原始位置的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省略了驱动侧盒盖9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9533。此外,显影联接构件74和可旋转构件75的驱动连接操作和驱动断开操作以及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如上所述,当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且前门111关闭时,上管控构件11510U被盒按压构件沿Z2方向向下推送。然后,上管控构件10510U和下管控构件10510D成为一体(图63的部分(a))。此时,在脚部分11510De的第一力接收部分11510Df和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之间存在间隙T113,并且在脚部分11510Dg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1510Dh和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之间存在间隙T112。另外,管控杆部分11510Ud处于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彼此不接触的位置。该管控构件11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此时,驱动连接状态被保持,同时管控构件11510被保持在第一位置。
此外,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抵接下管控构件11510D的第一力接收部分11510Df,使得管控构件11510围绕支撑部分11526a的中心沿图62的部分(a)中箭头V111的方向旋转。然后,上管控构件11510U的管控杆部分11510Ud定位在显影联接构件74的表面74b和滑动构件80的表面80b之间。因此,驱动断开被保持。该管控构件10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此时,关于下管控构件11510D,在第一力接收部分11510Df和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之间存在间隙T115,并且在脚部分11510Dg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1510Dh和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之间存在间隙T114。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1方向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抵接下管控构件11510D的第二力接收部分11510Dh,并且管控构件11510围绕支撑部分11526a的中心沿图63的部分(b)中箭头V112所示的方向旋转。当管控杆部分11510Ud与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分离时,建立驱动连接。
根据上述的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提供与实施例8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插入力接收部分)11510D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退避力接收部分)11510Dh的下管控构件11510D能够相对于上管控构件11510U和处理盒P的其他部件移动。在该实施例中,该移动使第一力接收部分11510f和第二力接收部分11510h至少在Y2方向(平行于实施例8中的旋转轴线M1的方向)上移位。然后,利用上管控构件11510U的位置,可以在下管控构件11510D能够独立移动的状态(自由状态)和下管控构件11510D固定到上管控构件11510U的状态(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由此,当处理盒P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P时,通过采取自由状态,可以避免下管控构件11510D和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尤其是驱动控制构件540)彼此干涉从而导致不能插入和移除处理盒。
(实施例11)
参照图64至图66,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1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盒盖构件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一样,可以在不依赖于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的情况下切换驱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中的驱动控制构件540和设置在处理盒中的管控构件510的部件结构和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根据本实施例的结构,可以提供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除了实施例1中描述的操作之外,提供了一种结构,利用该结构,处理盒或显影单元进一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直至图像形成操作。利用这种操作,当处理盒被插入装置主组件或从装置主组件取出处理盒时,与实施例1相比,可以提供更大的离驱动控制构件的垂直距离,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与驱动控制构件干涉并导致不能插入和取出处理盒的可能性。
[包括显影单元移动构件的处理盒的结构]
参照图64和图65,将描述作为处理盒的显影单元沿垂直于鼓单元的感光鼓轴线的方向移动的结构。如实施例1中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垂直方向Z是指图5中的垂直于箭头X方向(X1,X2)且垂直于感光鼓4的轴线的方向(箭头Z1和Z2)。也就是说,根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构造成使得作为第一单元的鼓单元和作为第二单元的显影单元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这种相对运动的方向(Z1,Z2)是与图53所示的假想线N2相交的方向。
如图64所示,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由盒盖构件整体保持以形成处理盒。图64是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的侧视图。
在此,如图64的部分(a)所示,与实施例1相比,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单元9被保持在沿箭头Z1方向升高的位置。即,位置关系使得实施例1中描述的驱动控制构件540不操作管控构件510。如图64的部分(b)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单元9的垂直位置与实施例1相同。即,位置关系使得实施例1中描述的驱动控制构件540能够操作管控构件510。下文将描述详细的结构(显影单元移动构件的结构),其中显影单元9由显影单元移动构件垂直可移动地保持,该显影单元移动构件是设置在处理盒中的垂直移动构件。
将详细描述显影单元9在箭头Z1和Z2方向(垂直方向)上被可移动地保持的结构。图65是从非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的透视图,并且是显影单元移动构件的分解图。为了更好地说明,没有示出鼓单元。如图64和图65所示,作为垂直移动构件的显影单元移动构件是集成的单元构件,包括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弹簧1251A和1251B、以及驱动侧盒盖构件1252。
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具有驱动侧显影单元圆筒形接收部分1250b以用于轴向支撑显影装置盖构件的圆筒形部分533b,从而实现装配支撑。另外,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的驱动侧外圆筒形部分1250a由驱动侧盒盖构件的驱动侧盒盖构件滑动部分1252a支撑为能够装配。驱动侧盒盖构件滑动部分1252a具有平行于垂直方向(箭头Z1和Z2的方向)的椭圆形孔形状,使得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和显影单元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4的部分(a)所示,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和显影单元9被保持在与驱动侧盒盖构件滑动部分1252a的椭圆形孔的上侧(Z1方向)抵接的状态。如图65所示,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弹簧1251A和1251B分别安装至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的驱动侧移动弹簧固定凸台部分1250c和1250e。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弹簧1251A和1251B是推压弹簧,并且移动弹簧接触表面(移动轴承侧)1251c和1251e抵接驱动侧移动弹簧固定凸台部分1250c和1250e,并且移动弹簧接触表面(盖侧)1251d和1251f安装成抵接驱动侧盖构件移动弹簧接收部分1252d和1252f。由此,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和显影单元9通过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弹簧1251A和1251B的弹簧压力相对于驱动侧盒盖构件1252沿Z1方向被推压。
如图64的部分(b)所示,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和显影单元9通过与驱动侧盒盖构件滑动部分1252a的椭圆形孔的下侧(Z2方向)接触而被保持。在图64的部分(b)中,包括感光鼓4和显影单元9的鼓单元8的垂直位置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也就是说,显影单元9的显影联接构件74位于摆动轴K的轴线上。在这种状态下,驱动控制构件540和管控构件510处于可相互操作的位置,并且可以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为了将显影单元9从图64的部分(a)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图64的部分(b)所示的垂直位置,在Z2方向上施加显影单元移动按压力HF(也称为垂直推压力),也就是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的推压力。
例如,与实施例1所述的关闭前门的操作相关联地,主组件侧垂直运动部件(未示出)接触并按压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从而在垂直方向(Z2方向)上产生推压力。此时,通过设计使得主组件侧垂直移动构件的推压力大于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弹簧1251A和1251B的压力弹簧推压力,它可以在Z2方向上移动,并且它移动到图64的部分(b)所示的显影单元位置。另一方面,通过移除主组件侧垂直移动构件和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轴承1250之间的接触压力,与打开前门的操作相关联地,可以通过上述的驱动侧显影单元移动弹簧1251A和1251B的压力弹簧推压力使显影单元9的位置返回到图64的部分(a)所示的状态。
[具有盒移动构件的处理盒的结构]
图66示出了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由盒盖构件一体地保持以形成处理盒并且将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托盘和主组件中的过程。图66是从驱动侧观察的视图。
图66的部分(a)示出了托盘和设置在托盘上的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被拉出图像形成装置并安装处理盒之前的状态。如图66的部分(a)所示,处理盒(其中的鼓单元8和显影单元9由侧盖构件一体地保持)能够安装至设置在托盘上的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以及从其拆卸,并且它可以在Z1方向上被安装且可以通过在Z1方向上提升它而被移除。在此,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安装到驱动侧盒盖构件1262并且固定到(盒侧的)盒移动弹簧接触表面1262d和1262e。在此,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是推压弹簧。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通过诸如压配合和粘接的任何方法固定到设置在驱动侧盒盖构件1262上的凸台。
图66的部分(b)示出了处理盒安装至设置在托盘上的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托盘已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且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打开的状态。如图66的部分(b)所示,在沿Z2方向安装的处理盒中,设置在驱动侧盒盖构件1262上的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接触(托盘侧的)驱动侧盒移动弹簧接触表面1211d和1211e。在图66的部分(b)的状态下,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驱动控制构件540和设置在处理盒上的管控构件510处于彼此垂直分离的位置,因此,即使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在作为托盘插入/移除方向的X1和X2方向上移动,其插入/移除可以在没有干涉的情况下进行(驱动控制构件540相对于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在纵向方向上向后侧移位,并且具有在插入和移除时没有干涉的位置关系)。如图66的部分(b)所示,需要设计成使得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的弹簧力足以将驱动控制构件540和管控构件510彼此分开,从而禁止相互作用。
图66的部分(c)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门关闭且处理盒垂直移动至图像形成位置的状态。在此,如在上述方法中那样,当前门关闭时,由主组件侧垂直移动构件(未示出)在Z2方向上推压处理盒。如图66的部分(c)所示,通过设置在处理盒上的驱动侧盒盖构件1262的驱动侧盒定位部分(盒侧)1262a和1262b与设置在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上的驱动侧盒定位部分(托盘侧)1211a和1211b之间的接触,Z2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并且Z2方向上的位置被固定。此外,驱动侧盒盖构件1262的驱动侧盒旋转止动件(盒侧)1262c具有切开形成的凹陷形状,并且设置在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中的驱动侧盒旋转止动件(托盘侧)1211c具有突出形状,其中在X1和X2方向上的旋转运动被进入凹陷形状部分的突出形状部分限制。
此外,如图66的部分(c)所示,设置在驱动侧托盘构件1211上的驱动侧盒定位部分1211a和1211b的定位位置设计成使得驱动控制构件540和管控构件510能够在垂直方向上相互作用,由此能够稳定地操作实施例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操作。此时,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处于比图66的部分(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压缩的状态,并且通过设计使得主组件侧的垂直移动构件的推压力大于驱动侧盒移动弹簧1270A和1270B的压力弹簧推压力,可以进行如图66的部分(c)所示的移动。
在该实施例中,垂直移动构件设置在驱动侧,但通过在非驱动侧设置类似结构,显影装置可以水平地垂直移动。此外,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可以采用显影单元移动构件仅设置在驱动侧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显影单元或处理盒的驱动侧在Z1方向上被提升,并且它处于倾斜状态。即使在仅设置于驱动侧的结构中,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侧的驱动控制构件540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与管控构件510分离,因此,容易避免当取出装置时驱动控制构件干涉插入或移除从而导致不能插入或移除处理盒的可能性。除了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操作之外,已经描述了处理盒或显影单元进一步移动的结构,但是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和本实施例的垂直移动构件的结构可以组合。
(实施例12)
参照图67至图72,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12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该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实施例1的处理盒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管控构件13510的结构及其周边结构。因此,具有相同功能和结构的构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另外,驱动连接操作、驱动断开操作和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1的部分(a)所示,在将处理盒P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和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P的过程中,管控构件13510在纵向方向(箭头Y2方向)上脱离驱动控制构件540。当安装完成时,管控构件13510处于与驱动控制构件540相同的纵向位置,并且驱动断开操作与实施例1一样是可行的。
[驱动侧处理盒结构]
图67示出了从驱动侧观察的处理盒P的透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管控构件13510设置有第一椭圆形孔13510x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参见图68的部分(c)),并且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第二支撑部分13533k的外径与第一椭圆形孔13510x的内壁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的内壁配合,由此其被支撑为能够围绕两个摆动轴摆动,这将在下文中描述。另外,拉伸弹簧13511促使管控构件1351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相互吸引。此外,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圆筒形部分13533b的外径与驱动侧盒盖构件520的支撑孔520a配合。
[管控构件的结构和操作的描述]
参照图68至图70,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侧管控构件13510的结构。图68的部分(a)是沿处理盒P的纵向方向(图67中箭头Y1的方向)观察的管控构件13510本身的前视图,并且图68的部分(b)和图68的部分(c)是管控构件13510本身的透视图。管控构件13510包括被按压部分13510c、管控杆部分13510d、脚部分13510e、脚部分13510g、第一椭圆形孔13510x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脚部分13510e和13510g具有表面13510f和13510h,它们接收来自驱动控制构件540的力。第一椭圆形孔13510x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的纵向方向LH是相同的,并且向上的方向(大致Z1方向)由箭头LH1指示,向下的方向(大致Z2方向)由箭头LH2指示。垂直于LH方向且垂直于形成第一椭圆形孔13510x的椭圆形孔深度方向(Y1方向)的轴线被称为轴线HX。管控构件13510具有以轴线HX为中心的圆筒形表面13510z。Y1方向平行于实施例1中描述的显影辊6和感光鼓4的旋转轴线。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椭圆形孔13510x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布置成使得在箭头LH1方向上的顶点是共同的。此外,第一椭圆形孔13510x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彼此连通,且第一椭圆形孔13510x的直径大于第二椭圆形孔13510y的直径。此外,第一椭圆形孔13510x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第二椭圆形孔13510y的长度。
图69的部分(a)是仅示出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透视图,图69的部分(b)是示出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和管控构件13510的透视图。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第二支撑部分13533k由第一圆筒形部分13533kb、具有球形表面的第二摆动部分13533ka、以及直径小于第一圆筒形部分13533kb的第二圆筒形部分13533kc形成。在此,穿过第一圆筒形部分1923kb和第二圆筒形部分13533kc的中心的轴线被称为HY。垂直于该轴线HY并且穿过第二摆动部分13533ka的球形表面中心的轴线与前述轴线HX相同。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摆动部分13533ka具有球形表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它是在不妨碍运动的范围内的表面即可。另外,只要管控构件13510的第一长圆形孔13510x和第二长圆形孔13510y被类似地布置成不阻碍相对于第一圆筒形部分13533kb和第二圆筒形部分13533kc在箭头YA和YB的方向以及箭头BA和BB的方向上的摆动就足够了,并且在LH方向上的直径和位置关系不限于该示例。
图70示出了管控构件13510和拉伸弹簧13511安装至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状态。图70的部分(a)是沿纵向方向(图67中箭头Y2的方向)观察的处理盒P的视图。处理盒P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实施例1中描述的摆动轴线K。管控构件13510由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第二支撑部分13533k支撑为能够围绕轴线HY在箭头BA和BB的方向上摆动。图70的部分(b)示出了沿着平行于LH方向且穿过第二支撑部分13533k的中心(HY)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当第二摆动部分13533ka和第一椭圆形孔13510x的内壁彼此接触时,管控构件13510接收来自拉伸弹簧13511的沿F1方向的力。在此,管控构件13510的弹簧钩挂部分13510s被安置在第二摆动部分13533ka和第一椭圆形孔13510x之间的接触部沿Y2方向的下游位置处,因此,通过弹簧力产生围绕轴线HX的力矩,并且它围绕轴线HX摆动。沿箭头YA方向摆动的管控构件13510通过接触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的移动构件管控部分13533s来确定其姿态,并且脚部分13510e和13510g沿Y2方向突出。该位置是管控构件13510的待机位置。
接下来,当从图70的部分(b)所示的位置沿箭头ZA方向推压推入表面13510f时,由于其安置于第二摆动部分13533ka和第一椭圆形孔13510x之间的接触部沿Y2方向的下游,因此会围绕轴线HX产生沿箭头YB方向的力矩。由此,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沿Y1方向移动至图70的部分(c)所示的姿态。该位置是管控构件13510的操作位置。沿ZA方向的按压量由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未示出)的按压构件130(见图71)沿ZA方向的移动量决定。为了限制管控构件13510围绕垂直于轴线HY和轴线HX的轴线HZ的旋转,圆筒形表面13510z被布置成接触驱动侧轴承526(见图67)。此外,第二圆筒形部分13533kc和第二椭圆形孔13510y之间的接触部也具有类似的旋转限制效果。利用上述结构,管控构件13510被支撑为能够围绕轴线HY和轴线HX沿两个方向摆动。
[将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
接下来参考图71,将描述当处理盒P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未示出)中时处理盒P的管控构件13510的操作。图71的部分(a)是在处理盒P安装在托盘110(未示出)上时并且在前门111关闭之前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的前门侧观察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该结构,图71的部分(a)省略了除处理盒P、按压构件130和驱动控制构件540之外的部件。在图71的部分(a)的状态下,当安装托盘110时,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位于如上所述沿YA方向摆动的待机位置。此外,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位于在箭头Y2方向上远离驱动控制构件540的位置。
图71的部分(b)示出了从图71的部分(a)的状态关闭前门111的状态。如在实施例9中那样,当前门111关闭时,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内的按压构件130沿ZA方向降低,并且力施加部分130a与管控构件13510的被按压部分13510c接触。由此,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通过上述的摆动机构在YB方向上摆动并到达操作位置。当该操作完成时,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管控构件13510的表面13510h(参见图72)彼此相对,并且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表面13510f(参见图72)彼此相对。也就是说,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以及驱动控制构件540的控制部540a被布置成在箭头Y1和Y2的方向上彼此重叠。当要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P时,操作与上述的安装操作相反,并且通过打开前门111,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从操作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
[驱动连接和驱动断开之间的切换操作]
参照图72,将描述驱动连接和驱动断开之间的切换操作。图72的部分(a)是从驱动侧观察图71的部分(b)的状态的视图,为了更好地说明,没有示出驱动侧盒盖构件520和显影装置盖构件13533。在图72的部分(a)的状态下,在驱动控制构件540的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和管控构件13510的表面13510h之间存在间隙T131,并且在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和表面13510f之间存在间隙T132。另外,管控杆部分13510d处于显影联接构件74(未示出)和滑动构件80彼此不接触的位置。该管控构件13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此时,驱动连接状态被保持,同时管控构件13510被保持在第一位置。
此外,当驱动控制构件540沿W52方向移动时,第二力施加表面540c抵接管控构件13510的表面13510f,以使管控构件13510围绕轴线HY沿BA方向摆动。然后,管控构件13510的管控杆部分13510d定位在显影联接构件74的倾斜表面74c(未示出)和滑动构件80的凸轮表面80a之间(图72的部分(b))。该管控构件13510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因此,驱动断开状态被保持。当驱动控制构件540从图72的部分(b)的状态沿W51方向移动时,第一力施加表面540b与管控构件13510的表面13510h接触,使得管控构件13510围绕作为旋转中心的轴线HY沿BB方向旋转。然后,管控杆部分13510d与显影联接构件74和滑动构件80分离,并且建立驱动连接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该实施例的结构,可以通过移动驱动控制构件540在管控构件135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切换驱动连接状态。由此,不管感光鼓4和显影辊6之间的接触/分离操作如何进行,都可以切换驱动连接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设置成能够沿YA方向移动。通过这样做,当处理盒P被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或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移除处理盒P时,避免了脚部分13510e和13510g干涉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502(特别是驱动控制构件540)且由此阻止盒的插入或移除。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当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时,脚部分13510e和13510g在按压构件130的按压方向(ZA方向)上的移动量小。因此,可以选择将管控构件13510的脚部分13510e和13510g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所需的按压构件130的小移动量,由此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502的小型化。
只要不存在技术冲突,上述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相互组合。
[工业适用性]
提供了将驱动力从联接构件传输至显影构件的盒,以及包括所述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给出下文所附的权利要求以公开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要求基于2020年9月17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56776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并且将其全部的说明内容并入本文。

Claims (147)

1.一种盒,包括:
感光构件;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用于将调色剂沉积到所述感光构件上;
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
可移动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保持部分,当所述可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所述保持部分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其中在所述显影构件处于调色剂能够沉积在所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占据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和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设置在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并且具有共同的轴线,其中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能够占据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接合以传递驱动力,在所述非接合位置,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分离从而不传递驱动力,其中当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接合时,所述可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通过向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用于解除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的接合的力来使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推压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推压装置,其中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由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到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力用以克服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通过在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克服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将所述可移动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将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定位在所述非接合位置,并且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通过将所述可移动部分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缩回而将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定位在所述接合位置,其中所述可移动部分通过经由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而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通过围绕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而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在用于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的接合位置和不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的非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以定位在所述接合位置,并且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推压装置,所述第二推压装置用于向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分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推压装置向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分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二推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力的第三推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朝向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直至所述可移动部分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当所述可移动部分超过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推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包括肘节弹簧,所述肘节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盒的框架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动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三推压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还包括设置在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通过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接收驱动力而能够旋转的输入构件;通过从所述输入构件接收驱动力而能够与所述输入构件同轴旋转的输出构件;传递构件,所述传递构件能够采取传递状态和非传递状态,在所述传递状态下,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受限以允许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同时旋转,从而将驱动力从所述输入构件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在所述非传递状态下,允许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不将驱动力从所述输入构件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以及用于在所述传递状态和所述非传递状态之间切换状态的控制构件,其中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通过作用于所述控制构件从而使所述传递构件进入所述传递状态来中断从所述输入构件到所述输出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传递构件在所述传递状态下接触所述输入构件并且通过经由与所述输入构件的摩擦限制所述相对旋转而与所述输入构件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控制构件通过控制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传递构件之间的接触程度来控制所述相对旋转,并且所述可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通过作用于所述控制构件以减小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传递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来中断从所述输入构件到所述输出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离合器是弹簧离合器,并且所述传递构件是围绕所述输入构件外周缠绕的弹簧,所述控制构件与所述弹簧的端部接合,并且所述离合器通过所述输入构件、所述弹簧、所述输出构件和所述控制构件的一体旋转来传递驱动力,其中通过经由所述可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限制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而放松所述弹簧对所述输入构件的紧固来中断从所述输入构件到所述输出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被接合部分,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轴线,并且所述可移动部分能够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与所述被接合部分接合的接合位置和所述可移动部分不与所述被接合部分接合的非接合位置之间切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运动方向与所述可移动部分从所述非接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反,并且所述被接合部分包括第一被接合部分和第二被接合部分,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以与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方向反向的方式与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接合,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以与所述可移动部分从所述非接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的移动方向反向的方式与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是所述控制构件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是从所述外周表面突出的爪形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盒,其中在沿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轴线或者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的移动轨迹和所述可移动部分的移动轨迹在介于穿过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一假想线和穿过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旋转中心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区域中彼此相交,所述第一假想线和所述第二假想线垂直于连接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中心和所述可移动部分的旋转中心的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盒,还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用于限制所述可移动部分从所述接合位置朝向所述非接合位置的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推压装置,所述第二推压装置用于向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分力。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推压装置向安置于所述非接合位置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非接合位置的分力。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二推压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力的第三推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从所述非接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移动的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非接合位置的力,直至所述可移动部分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当所述可移动部分超过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所述可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推压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包括肘节弹簧,所述肘节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盒的框架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动部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三推压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还包括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设置在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其中所述可移动部分支撑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并且所述可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将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安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齿轮与另一个齿轮接合的接合位置,并且所述可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将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安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不与所述另一个齿轮接合的非接合位置。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盒,还包括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路径中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另一个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用于施加推压力以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第四推压装置,其中当所述可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由所述第四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产生且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力矩M3大于通过所述另一个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的接合产生且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矩M1,并且当所述可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时,所述力矩M3小于所述力矩M1与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接合产生且用于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矩M2之和。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四推压装置是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盒的框架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可移动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是在所述可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彼此接合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组合。
31.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0和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接收使所述可移动部分移动的力的力接收部分,其中在沿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M1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在与连接所述旋转轴线M1和所述旋转轴线M2的假想线N2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所述假想线N2划分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其中所述一个区域不包括所述联接构件的旋转轴线K。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垂直于所述假想线N2且穿过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显影构件之间的假想线N3划分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其中所述一个区域不包括所述旋转轴线M1。
3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0和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接收用于移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力的力接收部分,以及用于给所述感光构件充电的充电构件,其中在沿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M1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在与连接所述旋转轴线M1和所述充电构件的旋转轴线M5的假想线N10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在所述假想线N10和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之间的交点中的一个交点处的切线N11划分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所述一个交点比另一个交点更远离所述旋转轴线M5,其中所述一个区域不包括所述旋转轴线M1、所述旋转轴线M2或所述旋转轴线M5。
36.根据权利要求31或3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分和所述力接收部分彼此成一体。
37.根据权利要求31或3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分和所述力接收部分相互连接并且能够采取所述力接收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可移动部分移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力接收部分和所述可移动部分可以彼此成一体地移动的第二状态。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盒,其中将所述可移动部分和所述力接收部分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分是弹性的,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能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弹性变形受限。
39.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0和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所述感光构件和支撑所述感光构件的第一框架;以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包括所述显影构件以及支撑所述显影构件和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二框架,其中在沿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M1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能够在与连接所述旋转轴线M1和所述旋转轴线M2的假想线N2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可移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元上。
41.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20和权利要求27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接收用于移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力的力接收部分,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在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围绕与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摆动。
43.一种盒,包括:
遮挡构件,所述遮挡构件包括能够覆盖感光构件的遮挡部分,所述遮挡构件能够在所述遮挡部分覆盖所述感光构件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通过所述遮挡部分使所述感光构件更多地暴露出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接合部分,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遮挡构件接合以将所述遮挡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
第二接合部分,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遮挡构件接合以将所述遮挡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以及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46.根据权利要求43或45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49.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的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51.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凹部缩回;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凹部缩回。
52.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53.根据权利要求51或5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54.一种盒,包括:
显影构件;
与所述显影构件电连接的电极部分;
电极盖构件,所述电极盖构件包括能够覆盖所述电极部分的电极盖部分,所述电极盖构件能够在所述电极盖部分覆盖所述电极部分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通过所述电极盖部分使所述电极部分更多地暴露出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接合部分,当所述电极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与所述电极盖构件接合以将所述电极盖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
第二接合部分,当所述电极盖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与所述电极盖构件接合以将所述电极盖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盒,还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沿着所述电极盖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极盖构件接合;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沿着与所述电极盖构件移动的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电极盖构件接合;第三接合部分,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推压构件协作以将所述电极盖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三接合部分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第四接合部分,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推压构件协作以将所述电极盖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四接合部分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保持位置。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三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三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以及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58.根据权利要求55或57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四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四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60.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用于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6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的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朝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62.根据权利要求60或6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63.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64.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65.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66.一种盒,包括:
显影构件;
与所述显影构件电连接的电极部分,所述电极部分能够在预定位置和从所述预定位置缩回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用于将所述电极部分安置在所述缩回位置的第一位置和用于将所述电极部分安置在所述预定位置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接合部分,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与所述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
第二接合部分,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与所述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67.一种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一起使用的盒,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所述盒包括:
显影构件;
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用于限制所述移动部分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以将所述移动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力接收部分,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力,
其中在所述移动部分通过所述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力而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之后,当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与所述力接收部分分离时,所述移动部分被所述保持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还能够接收来自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力以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
69.根据权利要求67或68所述的盒,其中仅在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向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时以及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时,所述力接收部分才接触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并且在所述移动部分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以及在所述移动部分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时,所述力接收部分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
70.根据权利要求67或6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力;以及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其中仅在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向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才接触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并且在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时、在所述移动部分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以及在所述移动部分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其中在至少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时、在所述移动部分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以及在所述移动部分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接触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盒,其中在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向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
72.一种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一起使用的盒,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能够在第一主组件位置和第二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的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所述盒包括:
显影构件;
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用于限制所述移动部分朝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以将所述移动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以及
力接收部分,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接收来自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移动的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力以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其中在所述移动部分通过所述力接收部分接收来自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移动的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力而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之后,当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从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向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移动时,所述移动部分被所述保持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接收来自从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朝向第三主组件位置移动的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力以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所述第三主组件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与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相对。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盒,其中仅在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和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时以及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和所述第三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力接收部分才接触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并且在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处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时,所述力接收部分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
75.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包括: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力;以及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用于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其中仅在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和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才接触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并且在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安置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时、以及在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和所述第三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盒,其中仅在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在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和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时,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才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
77.根据权利要求67或76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并且设置在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其中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能够占据接合位置和非接合位置,在所述接合位置,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接合以传递驱动力,在所述非接合位置,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分离从而不传递驱动力,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向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用于解除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的接合的力来使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彼此分离。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推压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推压装置,其中由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到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二可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力用以克服推压构件的推压力。
79.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盒,其中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通过在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处于所述接合位置时克服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将所述移动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将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定位在所述非接合位置,并且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通过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缩回而将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定位在所述接合位置,其中所述移动部分通过经由所述推压装置的推压力被夹持在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之间而被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80.根据权利要求78或7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通过围绕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而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的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能够沿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在用于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的接合位置和不与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接合的非接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推压装置推压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以定位在所述接合位置,并且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一可旋转构件和所述第二可旋转构件。
81.根据权利要求78或80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推压装置,所述第二推压装置用于向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分力。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推压装置向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分力。
83.根据权利要求81或8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二推压装置。
84.根据权利要求78或80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移动部分施加力的第三推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朝向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移动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直至所述移动部分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当所述移动部分超过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所述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推压力。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包括肘节弹簧,所述肘节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盒的框架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移动部分。
86.根据权利要求84或8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三推压装置。
87.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盒,还包括设置在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通过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接收驱动力而能够旋转的输入构件;通过从所述输入构件接收驱动力而能够与所述输入构件同轴旋转的输出构件;传递构件,所述传递构件能够采取传递状态和非传递状态,在所述传递状态下,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受限以允许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同时旋转,从而将驱动力从所述输入构件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在所述非传递状态下,允许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输出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从而不将驱动力从所述输入构件传递到所述输出构件;以及用于在所述传递状态和所述非传递状态之间切换状态的控制构件,其中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通过作用于所述控制构件从而使所述传递构件进入所述传递状态来中断从所述输入构件到所述输出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88.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传递构件在所述传递状态下接触所述输入构件并且通过经由与所述输入构件的摩擦限制所述相对旋转而与所述输入构件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控制构件通过控制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传递构件之间的接触程度来控制所述相对旋转,并且所述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通过作用于所述控制构件以减小所述输入构件和所述传递构件之间的摩擦力来中断从所述输入构件到所述输出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离合器是弹簧离合器,并且所述传递构件是围绕所述输入构件外周缠绕的弹簧,所述控制构件与所述弹簧的端部接合,并且所述离合器通过所述输入构件、所述弹簧、所述输出构件和所述控制构件的一体旋转来传递驱动力,其中通过经由所述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限制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而放松所述弹簧对所述输入构件的紧固来中断从所述输入构件到所述输出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控制构件包括被接合部分,所述移动部分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轴线,并且所述移动部分能够在所述移动部分与所述被接合部分接合的接合位置和所述移动部分不与所述被接合部分接合的非接合位置之间切换。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运动方向与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非接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反,并且所述被接合部分包括第一被接合部分和第二被接合部分,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以与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方向反向的方式与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接合,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以与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非接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的移动方向反向的方式与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接合。
92.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是所述控制构件的外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是从所述外周表面突出的爪形部分。
93.根据权利要求91或92所述的盒,其中在沿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轴线或者所述移动部分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的移动轨迹和所述移动部分的移动轨迹在介于穿过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一假想线和穿过所述移动部分的旋转中心的第二假想线之间的区域中彼此相交,所述第一假想线和所述第二假想线垂直于连接所述控制构件的旋转中心和所述移动部分的旋转中心的线。
94.根据权利要求91或9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和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
95.根据权利要求90或94所述的盒,还包括限制部分,所述限制部分用于限制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接合位置朝向所述非接合位置的移动。
96.根据权利要求90或94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推压装置,所述第二推压装置用于向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分力。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推压装置向安置于所述非接合位置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推压力,该推压力包括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非接合位置的分力。
98.根据权利要求96或9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二推压装置。
99.根据权利要求87或94所述的盒,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移动部分施加力的第三推压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从所述非接合位置朝向所述接合位置移动的所述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非接合位置的力,直至所述移动部分到达预定位置,并且当所述移动部分超过所述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向所述移动部分施加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接合位置的推压力。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三推压装置包括肘节弹簧,所述肘节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盒的框架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移动部分。
101.根据权利要求99或10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包括所述第三推压装置。
102.根据权利要求67或76所述的盒,还包括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设置在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其中所述移动部分支撑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并且所述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将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齿轮安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齿轮与另一个齿轮接合的接合位置,并且所述移动部分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将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安置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一个齿轮不与所述另一个齿轮接合的非接合位置。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盒,还包括在所述驱动力传递路径中与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所述另一个齿轮啮合的第三齿轮,以及用于施加推压力以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第四推压装置,其中当所述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由所述第四推压装置的推压力产生且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力矩M3大于通过所述另一个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之间的接合产生且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矩M1,并且当所述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时,所述力矩M3小于所述力矩M1与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的接合产生且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安置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的力矩M2之和。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四推压装置是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盒的框架并且另一个端部部分固定至所述移动部分。
105.根据权利要求103或10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保持部分是在所述移动部分处于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时彼此接合的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组合。
106.根据权利要求67、95或102-105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中在沿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M1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在与连接所述旋转轴线M1和所述旋转轴线M2的假想线N2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所述假想线N2划分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其中所述一个区域不包括所述联接构件的旋转轴线K。
108.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盒,还包括感光构件,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垂直于所述假想线N2且穿过所述感光构件和所述显影构件之间的假想线N3划分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其中所述一个区域不包括所述旋转轴线M1。
109.根据权利要求67、95或102-105中任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感光构件和用于给所述感光构件充电的充电构件,其中在沿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M1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在与连接所述旋转轴线M1和所述充电构件的旋转轴线M5的假想线N10相交的方向上移动。
110.根据权利要求10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由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在所述假想线N10和所述感光构件的表面之间的交点中的一个交点处的切线N11划分的区域中的一个区域内,所述一个交点比另一个交点更远离所述旋转轴线M5,其中所述一个区域不包括所述旋转轴线M1、所述旋转轴线M2或所述旋转轴线M5。
111.根据权利要求106或1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力接收部分彼此成一体。
112.根据权利要求106或11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力接收部分相互连接并且能够采取所述力接收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移动部分移动的第一状态以及所述力接收部分和所述移动部分可以彼此成一体地移动的第二状态。
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盒,其中将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力接收部分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分是弹性的,其中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能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连接部分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弹性变形受限。
114.根据权利要求67、95或102-105中任一项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包括所述感光构件和支撑所述感光构件的第一框架;以及第二单元,所述第二单元包括所述显影构件以及支撑所述显影构件和所述联接构件的第二框架,其中在沿所述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线M1或者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M2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能够在与连接所述旋转轴线M1和所述旋转轴线M2的假想线N2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元上。
116.根据权利要求67、95或102-105中任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在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围绕与所述显影构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摆动。
118.一种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一起使用的盒,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和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所述盒包括:
遮挡构件,所述遮挡构件包括能够覆盖感光构件的遮挡部分,所述遮挡构件能够在所述遮挡部分覆盖所述感光构件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通过所述遮挡部分使所述感光构件更多地暴露出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力;以及
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力,
其中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所述遮挡构件能够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所述遮挡构件能够被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119.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接合部分,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遮挡构件接合以将所述遮挡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第二接合部分,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遮挡构件接合以将所述遮挡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一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以及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20.根据权利要求119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21.根据权利要求119或120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22.根据权利要求12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23.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24.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的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2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12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26.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从所述凹部缩回;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从所述凹部缩回。
127.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沿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设置在所述遮挡构件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遮挡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28.根据权利要求126或12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遮挡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29.一种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一起使用的盒,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组件电极部分、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和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所述盒包括:显影构件;与所述显影构件电连接的电极部分,其中所述显影构件通过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的电连接而与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电连接;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用于断开所述显影构件和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之间的电连接的第一位置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显影构件和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力;以及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力,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130.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接合部分,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以及第二接合部分,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131.根据权利要求129所述的盒,还包括: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沿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第一方向与所述移动构件接合;推压构件,所述推压构件能够沿着与移动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与所述移动构件接合以施加推压力;第三接合部分,所述第三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一保持位置以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与所述推压构件协作将所述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第四接合部分,所述第四接合部分能够与所述可移动构件接合以将所述可移动构件保持在第二保持位置以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与所述推压构件协作将所述移动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132.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三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三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以及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33.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34.根据权利要求131或133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四接合部分中的一个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和所述第四接合部分中的另一个上并且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35.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36.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37.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盒,还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的凸部,所述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接合并且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一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凸部沿从所述第二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38.根据权利要求136或13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第二凹部和所述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39.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并且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40.根据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盒,还包括:凹部,所述凹部沿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凹陷;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设置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上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能够沿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且在所述可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时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凹部接合;第一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一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一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第二力施加部分,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用于在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保持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保持位置移动时向所述第二凸部施加力以使所述第二凸部沿从所述凹部缩回的方向移动。
141.根据权利要求139或14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第一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一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一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力施加部分是所述凹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之间的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的移动方向和所述第二凸部的移动方向倾斜。
142.根据权利要求129或14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设有能够覆盖所述电极部分的电极盖部分,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极盖部分覆盖所述电极部分,并且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所述电极盖部分使所述电极部分更多地暴露出来,以允许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电连接。
143.根据权利要求129或14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中的至少一个从另一个缩回的缩回部分,其中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相比,所述缩回部分将所述电极部分和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从所述另一个缩回得更多,并且当所述移动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允许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的电连接。
14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组件,所述主组件包括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以及
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显影构件,
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用于限制所述移动部分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以将所述移动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以及
力接收部分,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的力,
其中在所述移动部分通过所述力接收部分从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力而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之后,当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与所述力接收部分分离时,所述移动部分被所述保持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14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组件,所述主组件包括能够在第一主组件位置和第二主组件位置之间移动的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以及
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显影构件,
联接构件,所述联接构件能够接收用于旋转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能够在驱动力传递位置和驱动力中断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用于允许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用于中断从所述联接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驱动力传递,
保持部分,所述保持部分用于限制所述移动部分向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以将所述移动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以及
力接收部分,所述力接收部分能够接收来自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向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移动的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力以用于将所述移动部分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其中在所述移动部分通过所述力接收部分接收来自从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向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移动的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的力而从所述驱动力传递位置移动到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之后,当所述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从所述第二主组件位置向所述第一主组件位置移动时,所述移动部分被所述保持部分保持在所述驱动力中断位置。
14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组件,所述主组件包括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和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以及
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感光构件,
遮挡构件,所述遮挡构件包括能够覆盖所述感光构件的遮挡部分,所述遮挡构件能够在所述遮挡部分覆盖所述感光构件的第一位置以及与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相比通过所述遮挡部分使所述感光构件更多地暴露出来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力,以及
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遮挡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力,
其中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所述遮挡构件能够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所述遮挡构件能够被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14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主组件,所述主组件包括主组件电极部分、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和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以及
能够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主组件的盒,所述盒包括:
显影构件,
与所述显影构件电连接的电极部分,其中所述显影构件通过所述电极部分与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的电连接而与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电连接,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用于断开所述显影构件和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之间的电连接的第一位置以及用于电连接所述显影构件和所述主组件电极部分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的力,以及
第二力接收部分,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用于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接收用于将所述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的力,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
所述移动构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一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并且所述第二力接收部分与所述第二主组件力施加部分分离的状态下被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CN202180063830.7A 2020-09-17 2021-09-16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1714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6776A JP2022050266A (ja) 2020-09-17 2020-09-17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56776 2020-09-17
PCT/JP2021/035216 WO2022059805A1 (ja) 2020-09-17 2021-09-16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71408A true CN116171408A (zh) 2023-05-26

Family

ID=80776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3830.7A Pending CN116171408A (zh) 2020-09-17 2021-09-16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05128A1 (zh)
EP (1) EP4215997A1 (zh)
JP (1) JP2022050266A (zh)
KR (1) KR20230069205A (zh)
CN (1) CN116171408A (zh)
AU (1) AU2021343023A1 (zh)
BR (1) BR112023004765A2 (zh)
CA (1) CA3192956A1 (zh)
MX (1) MX2023003110A (zh)
TW (1) TW202215173A (zh)
WO (1) WO20220598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962147U (zh) * 2022-08-19 2024-05-14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7511A (ja) 2000-05-26 2001-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77840A (ja) * 2011-02-28 2012-09-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919B2 (ja) * 2013-04-30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749B2 (ja) 2013-12-06 2018-08-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873604B2 (ja) * 2015-06-05 2021-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150741A1 (ja) * 2016-03-04 2017-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7350A (ja) * 2016-03-16 2017-09-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7080678B2 (ja) * 2018-03-13 2022-06-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7366599B2 (ja) * 2018-06-25 2023-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40096A (ja) * 2019-02-28 2020-09-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56776A (ja) 2019-03-27 2020-10-01 株式会社三共 遊技機
JP2021170072A (ja) * 2020-04-15 2021-10-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15997A1 (en) 2023-07-26
US20230205128A1 (en) 2023-06-29
AU2021343023A1 (en) 2023-03-30
JP2022050266A (ja) 2022-03-30
AU2021343023A9 (en) 2024-02-08
BR112023004765A2 (pt) 2023-04-11
KR20230069205A (ko) 2023-05-18
TW202215173A (zh) 2022-04-16
WO2022059805A1 (ja) 2022-03-24
MX2023003110A (es) 2023-04-19
CA3192956A1 (en) 2022-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48605B1 (ko)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US782677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erforming selective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to mounted process cartridges
CN105793780B (zh) 卡盒、处理盒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CN107710079B (zh) 盒、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US11573524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60260902A1 (en) Driv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erewith
CN113253590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16171408A (zh) 盒与图像形成装置
KR101702436B1 (ko) 현상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US11106160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JP2006214567A (ja)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260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A3118569A1 (en) Toner cartridge and toner supplying mechanism
KR20170126716A (ko) 현상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520216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32408B2 (ja)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049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288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730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6915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55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