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7213A - 复合型输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输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7213A
CN116137213A CN202211439692.0A CN202211439692A CN116137213A CN 116137213 A CN116137213 A CN 116137213A CN 202211439692 A CN202211439692 A CN 202211439692A CN 116137213 A CN116137213 A CN 1161372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device
rotation
holder
actuato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969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玟奭
崔东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37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72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18Distinguishing marks on switches, e.g. for indicating switch location in the dark; Adaptation of switches to receive distinguishing marks
    • H01H9/182Illumination of the symbols or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01H25/065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using separate operating parts, e.g. a push button surrounded by a rotating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025/048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separate central push, slide or tumbler button which is not integral with the operating part that surrounds 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01H2219/0622Light conductor only an illuminated ring around key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安装面积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本发明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具备:第一检测部,对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对倾倒操作进行检测;以及基板,与旋转操作的旋转中心轴垂直地设置,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俯视时,第一检测部配置于比虚拟圆靠内侧的位置,虚拟圆以旋转操作的旋转中心轴与基板的交点为中心并通过外缘部,外缘部位于第二检测部的距中心最远处的位置。

Description

复合型输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型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接受倾倒操作、旋转操作以及按压操作的输入的旋钮的复合操作型电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1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用于进行旋转输入的检测的部件(环状旋转体以及旋转动作检测用传感器)与旋钮一同设于比倾倒的部件(外轴)靠外侧的位置,因此,专利文献1的复合操作型电部件的安装面积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具备:第一检测部,对旋转操作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对倾倒操作进行检测;以及基板,相对于旋转操作的旋转中心轴垂直地设置,从与基板垂直的方向俯视时,第一检测部配置于比虚拟圆靠内侧的位置,所述虚拟圆以旋转操作的旋转中心轴与基板的交点为中心,并通过外缘部,所述外缘部位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距中心最远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安装面积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省略了箱体的图示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的立体剖面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按压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转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转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图。
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基板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倾倒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倾倒检测机构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与促动器的嵌合构成的图。
图12是以通过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剖切的立体剖面图。
图13的(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的立体图,(b)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的分解图。
图1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的下方图。
图15的(a)是说明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保持件以及促动器组装的组装工序的图,(b)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保持件和促动器组装而成的构成的上方立体图,(c)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保持件和促动器组装而成的构成的下方立体图。
图1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7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的上方图。
图1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的下方图。
图19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箱体的立体图。
图20的(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箱体的下方图,(b)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光导件、保持件、扭簧、箱体和促动器组装而成的构成的下方图。
图21是以图20所示的切割线剖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箱体的侧方图。
图22的(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的立体图,(b)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旋钮、保持件和扭簧组装而成的构成的立体图,(c)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的侧方图,(d)是以图22的(c)所示的切割线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所具备的保持件剖切的剖面图。
图23的(a)是用于说明在中立位置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的保持件和促动器的配置的剖面图,(b)是用于说明在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的保持件和促动器的配置的剖面图。
图2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概要)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X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Y轴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Z轴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其中,将X轴正方向设为前方向,将Y轴正方向设为右方向,将Z轴正方向设为上方向。
图1所示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例如能够用作用于进行设置于汽车等车辆的车载装置(例如,电动动力座椅)的操作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如图1所示,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具备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体108和从箱体10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旋钮102。操作者能够对复合型输入装置100进行使旋钮102按压、倾倒以及旋转的操作。从来自操作者的操作力释放时,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旋钮102复原至图1所示的中立位置。
操作者能够对复合型输入装置100进行将旋钮102的第一操作部102A沿着旋转中心轴AX向按压方向D1(下方(Z轴负方向))按压而使其滑动的操作。
此外,操作者能够对复合型输入装置100进行使旋钮102向与旋转中心轴AX正交的倾倒方向D2(前方(X轴正方向))、倾倒方向D3(后方(X轴负方向))、倾倒方向D4(右方(Y轴正方向))分别倾倒的操作。此外,操作者能够进行使旋钮102向倾倒方向D5(左方(Y轴负方向))倾倒的操作。
此外,操作者能够对复合型输入装置100进行使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沿以旋转中心轴AX为旋转中心的旋转方向D6(顺时针方向)以及旋转方向D7(逆时针方向)分别旋转的操作。使旋钮102沿旋转方向D6旋转的操作在第二操作部102C的角度以图1所示的中立位置为基准沿顺时针转变规定的角度(θ)的行程的范围内进行。此外,使旋钮102沿旋转方向D7旋转的操作在第二操作部102C的角度以中立位置为基准沿逆时针转变规定的角度(-θ)的行程的范围内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的角度(θ)为20°
(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构成)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省略了箱体108的图示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立体剖面图。图13的(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的立体图。图13的(b)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的分解图。图1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的下方图。图19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箱体108的立体图。图20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箱体108的下方图。图21是以图20所示的切割线E-E剖切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箱体108的侧方图。图22的(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的立体图。图22的(b)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保持件106和扭簧107组装而成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2的(c)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的侧方图。图22的(d)是以图22的(c)所示的切割线F-F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剖切的剖面图。
如图2所示,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具备旋钮102、罩109、箱体108、光导件103、保持件106、扭簧107、促动器110、基板130以及罩104。
旋钮102是接受来自操作者的操作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部件。如图13的(a)、图13的(b)以及图14所示,旋钮102具有第一操作部102A、轴部102B和第二操作部102C。第一操作部102A与轴部102B一体地形成。第一操作部102A与第二操作部102C分开地形成并嵌合,从而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地滑动并且能够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相对地旋转的方式连接。
第一操作部102A是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向按压方向D1(下方)的按压操作的操作力的部位,为平面状,并且从Z轴正方向的俯视下具有圆形状。此外,第一操作部102A详细而言是通过来自后述的LED134的光进行照明显示的部位。
轴部102B是从第一操作部102A的中央向下方(Z轴负方向)延伸设置的部位。轴部102B是插通于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内,并引导第一操作部102A以及轴部102B的向上下方向的滑动的部位。轴部102B详细而言具有后述的滑动引导件102Ba。滑动引导件102Ba详细而言与后述的促动器110的滑动引导件111A相接地设置。通过旋钮102的滑动引导件102Ba与促动器110的滑动引导件111A滑动,轴部102B被促动器110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滑动。轴部102B的下方侧的前端部102Bc(“前端部”的一个例子)设于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的上方,在被进行旋钮102的按压操作时,与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相接,按压突起131A。
此外,旋钮102的第一操作部102A以及轴部102B由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原材料形成。轴部102B具有作为光导件的功能性。旋钮102从形成于该旋钮102的下端部的入射面102Bd(参照图5、图13的(a))被入射光时,能够将该光向旋钮102的上端面(即,第一操作部102A)引导。
如图13的(a)以及图13的(b)所示,旋钮102的轴部102B具有设于与第一操作部102A连接的位置的光扩散部102Be。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观察的第一操作部102A的面积比轴部102B的面积大。但是,通过在第一操作部102A与轴部102B之间具有光扩散部102Be,在轴部102B内被导光的光通过光扩散部102Be被扩散,因此,被向第一操作部102A导光。因此,从轴部102B的入射面102Bd入射的光均匀地照明显示第一操作部102A的整体。对旋钮102的光扩散部102Be的形状以及其作用效果在之后进行叙述。
也可以在旋钮102的第一操作部102A显示用于使操作者容易识别倾倒方向D2~D5、或者旋转方向D6、D7的显示标记(省略图示)。该显示标记能够通过印刷、刻印等方法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部102A与轴部102B一体地形成,但第一操作部102A与轴部102B也可以是在分开地形成后接合而成的构成。在分开地形成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容易地对第一操作部102A实施装饰。
如图13的(b)所示,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具有把持部102Ca、以及与把持部102Ca固定连接的保持件连接部102Cb。第二操作部102C是接受来自操作者的向倾倒方向D2~D5的倾倒操作、以及沿旋转方向D6、D7的旋转操作的操作力的部件。把持部102Ca是将第一操作部102A的周围包围的圆环状的部位,是在进行了倾倒操作以及旋转操作时,由操作者把持的部位。保持件连接部102Cb是与设于图11的(a)所示的保持件106的第一筒部106B的连接部106Ba卡定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持部102Ca与保持件连接部102Cb在分开地形成之后进行组装,但它们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在操作者对第一操作部102A施加了向按压方向D1(下方)的操作力时,第一操作部102A以及轴部102B一体地向下方滑动。此外,此时,第二操作部102C不向下方滑动。具体地进行说明,第一操作部102A与第二操作部102C被嵌合为能够相对地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此外,而且,第二操作部102C的保持件连接部102Cb与保持件106连接。保持件106成为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旋转,但难以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构成。因此,与保持件106连接的第二操作部102C与保持件106一起旋转,但难以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因此,在操作者对第一操作部102A施加了向按压方向D1(下方)的操作力时,第一操作部102A向按压方向D1(下方)滑动,但第二操作部102C不向下方滑动。
在操作者对第二操作部102C施加了向倾倒方向D2~D5中的任一方向的操作力时,第一操作部102A与第二操作部102C一体地倾倒。
在操作者对第二操作部102C施加了沿旋转方向D6、D7中的任一方向的操作力时,第二操作部102C旋转。此外,该操作力被传递至与保持件连接部102Cb连接的保持件106,保持件106旋转。此时,第二操作部102C旋转,但通过与促动器110的滑动引导件111A相接的滑动引导件102Ba而第一操作部102A被限制旋转,因此,第一操作部102A不旋转。
可以对第二操作部102C的表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实施用于提高装饰性的表面加工等。第二操作部102C也可以具有能够相对于第一操作部102A进行装卸的构成。即,复合型输入装置100也可以具有用户能够从装饰设计不同的多个第二操作部102C中对一个第二操作部102C进行选择并更换的构成。
如图1、图2、图19~图21所示,箱体108是外形具有长方体形状、具有中空构造的容器状的部件。箱体108是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在箱体108的内部收容有旋钮102的轴部102B、光导件103、保持件106、扭簧107、促动器110以及基板130。在箱体108的上表面108A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一定的高度的台座部108B。在台座部108B形成有在俯视下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开口部108C。在箱体108的开口部108C插通有旋钮102的支承轴111和保持件106的第一筒部106B。在台座部108B安装有将台座部108B的上表面以及外周面覆盖的圆环状的罩109。在罩109形成有在俯视下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形状的开口部109A。罩109是包含具有透光性的白色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成型体的部件。罩109的该成型体的上方侧的表面以及侧方侧的表面被涂敷膜覆盖。此外,罩109具有通过使用激光加工将该涂敷膜的一部份除去而形成的照明显示部(省略图示)。该照明显示部具有示出图1所示的倾倒方向D2~D5的箭头形状。另外,该照明显示部也可以具有示出旋转方向D6、D7的形状。箱体108与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相接地设置,具有将促动器110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面114。支承面114具有凹状的球面形状。箱体108详细而言具有包含与后述的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相接地设置的引导面108Ea以及引导面108Ea而构成的引导壁部108E。
光导件103是具有透光性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部件。光导件103配置于基板130的上方。光导件103对从设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四个LED135-1~135-4分别射出的光进行导光,从罩109的背侧向照明显示部出光,由此使罩109的照明显示部点亮。光导件103具有配置于台座部108B的下方的环状的主体部103A和四根脚部103B。四根脚部103B相对于主体部103A以90°间隔设置。四根脚部103B从主体部103A向下方延伸地设置。四根脚部103B各自的下表面与四个LED135-1~135-4分别对置,并成为从四个LED135-1~135-4分别入射光的入射面。
保持件106是支承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的部件。保持件106是传递旋转操作的操作力的部件。保持件106是由合成树脂形成的部件。如图11的(a)所示,保持件106具有大致圆筒状。保持件106详细而言通过形成于后述的第二筒部106C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与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嵌合,从而被促动器110支承为能够旋转。此外,保持件106详细而言通过后述的突起部106F抵接于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从而被促动器110支承。在保持件106的第一筒部106B的内侧插通有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第一筒部106B与支承轴111抵接。由此,保持件106通过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引导旋转。保持件106的设于第一筒部106B的连接部106Ba被卡定于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因此,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旋转操作时,保持件106与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一起旋转。
如图22的(b)所示,扭簧107具有主体部107A、以及从主体部107A的一端侧向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的法线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07B1。此外,扭簧107具有从主体部107A的另一端侧向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的法线方向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107B2、以及设于延伸设置部107B1、107B2的前端侧的卡合部107C。扭簧107的主体部107A是被卷绕成螺旋状的部位,以保持件106的突起部106F为轴心配置于突起部106F的周围。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1与保持件106的臂106A1相接地设置。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2与保持件106的臂106A2相接地设置。扭簧107的两个卡合部107C被插通于图17以及图18所示的促动器110的开口部110G而被卡定。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沿旋转方向D6的旋转操作时,该操作力经由旋钮102的保持件连接部102Cb被传递至保持件106,保持件106沿顺时针旋转。在保持件106沿顺时针旋转时,保持件106的臂106A1按压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1而使扭簧107的主体部107A弹性变形。从沿旋转方向D6的旋转操作的操作力被释放时,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1通过来自扭簧107的主体部107A的复原力在保持件106向中立位置复原的方向上按压保持件106的臂106A1。从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1传递复原力时,保持件106逆时针地旋转而复原至中立位置。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沿旋转方向D7的旋转操作时,该操作力经由旋钮102的保持件连接部102Cb被传递至保持件106,保持件106沿逆时针旋转。在保持件106沿逆时针旋转时,保持件106的臂106A2按压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2而使扭簧107的主体部107A弹性变形。从沿旋转方向D7的旋转操作的操作力被释放时,扭簧107的延伸设置部107B2通过来自扭簧107的主体部107A的复原力,在保持件106向中立位置复原的方向上按压保持件106的臂106A2。
如图16~图18所示,促动器110具备圆环状的基部110D、以及从基部110D的中央向上方延伸设置并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支承轴111。支承轴111是插通旋钮102的轴部102B而配置,并将旋钮102的轴部102B保持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部位。
促动器110具有从基部110D的外缘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第一壁部110B。第一壁部110B具有从球面形状切掉了一部分后的形状。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与箱体108的支承面114抵接地配置。由此,促动器110被引导为能够以该球面形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由此,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倾倒操作时,促动器110以该球面形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
促动器110具有从第一壁部110B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设置的第二壁部110C。第二壁部110C具有大致圆筒形状。促动器110的第二壁部110C是在内部插通有保持件106的部位,是与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面对置配置的部位。促动器110具有从第二壁部110C向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突出的旋转支承部112。促动器110通过旋转支承部112与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嵌合,从而将保持件106支承为能够旋转。促动器110是由树脂形成的部件。
此外,促动器110具有从第一壁部110B向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突出的四个按压部113。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是旋钮102向倾倒方向D2~D5倾倒而使促动器110以第一壁部110B所成的球面形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时,按压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部位。此外,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是通过与箱体108的引导面108Ea抵接来限制促动器110不沿旋转方向D6、D7旋转的限位器形状。促动器110的四个按压部113设于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上方。四个按压部113与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相接地设置。与按压部113相接的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向上方按压促动器110。由此,被按压的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被向箱体108的支承面114施力。如图20的(b)所示,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与箱体108的引导壁部108E相接地设置。如图20的(a)所示,箱体108具有4组对置配置的两个引导面108Ea,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配置于对置配置的两个引导面108Ea之间,与引导面108Ea相接地设置。因此,在通过操作者对旋钮102施加操作力,对促动器110传递了使促动器110沿旋转方向D6、D7旋转的方向的操作力时,促动器110不沿旋转方向D6、D7旋转。另外,在操作者对旋钮102施加了倾倒操作的操作力时,促动器110以第一壁部110B所成的球面形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然后,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按压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中的任一个。另外,使用图9~图11,在后面对促动器110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
基板130是平板状的部件。基板130优选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优选为环氧基板。基板130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观察的俯视下具有四边形状。基板130以与旋转中心轴AX垂直的姿势配置于箱体108的内部。在基板130的下方配置有罩104,基板130通过任意的固定方法(例如,扣合式卡合、螺纹固定等)而被固定于罩104。在基板130设有由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配线回路。在基板130设有贯通孔(133-1、133-2)。贯通孔(133-1、133-2)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具有沿着以与旋转中心轴AX的交点为中心的圆周形成的圆弧形状。如图8所示,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基板130的贯通孔(133-1、133-2)配置于比圆C靠内侧的位置,所述圆C以旋转中心轴AX与基板130的交点为中心,并通过外缘部(132-1A、132-2A、132-3A、132-4A),所述外缘部(132-1A、132-2A、132-3A、132-4A)位于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距该中心最远的位置。圆C是“虚拟圆”的一个例子。此外,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基板130的贯通孔(133-1、133-2)形成于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与按压检测开关131之间的区域B。
如图2所示,在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一侧的面”的一个例子)安装有按压检测开关131、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LED134以及LED135-1~135-4。按压检测开关131配置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中央(旋转中心轴AX上)。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地设置。按压检测开关131通过按压突起131A的上表面而切换为开关接通状态。
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是“第二检测部”的一个例子。倾倒检测开关132-1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前侧(X轴正侧)的位置。倾倒检测开关132-2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后侧(X轴负侧)的位置。倾倒检测开关132-3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右侧(Y轴正侧)的位置。倾倒检测开关132-4配置于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左侧(Y轴负侧)的位置。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各自的突起132A向上方(Z轴正方向)突出地设置。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分别通过按压突起132A的上表面而切换为开关接通状态。
罩104是将箱体108的下侧开口部108D封堵的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平板状的部件。罩104通过任意的固定方法(例如,扣合式卡合、螺纹固定等),以将箱体108的下侧开口部108D封堵的状态被固定于箱体108。
(按压检测机构的构成)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按压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图。图15的(a)是说明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保持件106和促动器110组装的组装工序的图。图15的(b)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保持件106和促动器110组装而成的构成的上方立体图。图15的(c)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保持件106和促动器110组装而成的构成的下方立体图。
如图5所示,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下方侧的前端部102Bc与设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接触。旋钮102的轴部102B被插通于图11的(a)所示的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内。由此,旋钮102被保持为能够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滑动。如图13的(a)以及图14所示,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外形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中心轴的圆筒形状。此外,在旋钮102的轴部102B形成有由沿着轴部102B的外周面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与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交叉的面(滑动引导件102Ba)构成的槽。旋钮102的滑动引导件102Ba与从图11的(a)所示的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向旋转中心轴AX突出的滑动引导件111A相接地设置。促动器110的滑动引导件111A与旋钮102的滑动引导件102Ba是通过滑动来引导沿旋钮102的第一操作部102A以及轴部102B的上下方向的滑动的形状。旋钮102的滑动引导件102Ba是限制旋钮102的旋转的形状。旋钮102的滑动引导件102Ba配置于与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交叉的方向,因此,旋钮102的轴部102B在要沿旋转方向D6或者旋转方向D7旋转时,与促动器110的滑动引导件111A干扰。如图13的(a)以及图14所示,旋钮102具有从轴部102B向在图中XY平面方向上远离旋转中心轴AX的方向突出的抵接部102Bb。抵接部102Bb以及从图11所示的促动器110突出地设置的抵接部111B是通过抵接来规定旋钮102的上下方向的滑动的行程的上端侧的极限位置的限位器形状。在未对第一操作部102A施加来自操作者的按压操作力时,旋钮102通过来自按压检测开关131的复原力被向上方按压,抵接部102Bb被促动器110的抵接部111B施力。由此,旋钮102被按压检测开关131与促动器110保持。另外,旋钮102的抵接部102Bb与促动器110的抵接部111B优选具有卡扣形状。在抵接部102Bb与抵接部111B具有卡扣形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图15的(a)以及图15的(b)所示的方式组装旋钮102,因此,组装旋钮102的工序变得容易。此时,旋钮102在被配置于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嵌合而成的构成物的上方之后,向下方滑动,与该构成物组合。此时,如图15的(c)所示,旋钮102的前端部102Bc被插通于设于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的中央的开口部110F。
在操作者未对旋钮102进行按压操作时,如图5所示,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与旋钮102的前端部102Bc相接。此时,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通过旋钮102的前端部102Bc成为被稍微按下的状态。此时,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通过设于按压检测开关131的内部的弹性变形部(省略图示)的复原力,向上方按压旋钮102的前端部102Bc。此时,该弹性变形部稍微挠曲,但按压检测开关131没有挠曲到成为接通状态的程度,按压检测开关131成为断开状态。
在操作者将旋钮102向按压方向D1(下方)按压时,旋钮102向下方滑动,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前端部102Bc按压按压检测开关131的突起131A。由此,按压检测开关131成为接通状态。从按压操作的操作力被释放时,旋钮102通过来自按压检测开关131的复原力,向中立位置复原。
另外,如图5所示,在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下端部(X轴负侧的部位)形成有通过切除该下端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曲面状的入射面102Bd。入射面102Bd配置于设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比按压检测开关131靠X轴负侧的位置)的LED134的上方。LED134配置于从LED134发出的光从旋钮102的入射面102Bd入射的位置。
另外,旋钮102是“第三部件”的一个例子。此外,按压检测开关131是“第三触点”的一个例子。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按压检测开关131设于与旋转中心轴AX和基板130交叉的交点重叠的位置。此外,包含旋钮102以及按压检测开关131的按压检测的构成是“第三检测部”的一个例子。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通过具备“第三检测部”,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按压操作时,能够检测出进行了该操作。
(旋转检测机构的构成)
图6以及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转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图。图6表示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侧观察的旋转检测机构。图7表示从基板130的下表面130B侧观察的旋转检测机构。图16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的立体图。
图17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的上方图。
图1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的下方图。
图19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箱体108的立体图。
图20的(a)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箱体108的下方图。图20的(b)是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旋钮102、光导件103、保持件106、扭簧107、箱体108和促动器110组装而成的构成的下方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保持件106与旋钮102连结,是伴随着旋钮102的旋转操作与旋钮102一起旋转的部件。如图15的(a)~图15的(c)所示,保持件106配置于旋钮102与促动器110之间。详细而言通过后述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被支承于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从而保持件106被支承于促动器110。
此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保持件106详细而言具有从后述的基部106E向下方(Z轴负方向)延伸设置的2根臂106A1、106A2。臂106A1、106A2与保持件106一体地形成。臂106A1、106A2在保持件106旋转时,与保持件106一体地绕旋转中心轴AX而轴旋转。臂106A1、106A2是“插通部”的一个例子。如图15的(c)所示,臂106A1、106A2被插通于促动器110的开口部110E。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基板130具备贯通孔133-1、133-2,所述贯通孔133-1、133-2具有沿着以旋转中心轴AX与基板130的交点为中心的圆周的圆弧形状。保持件106的臂106A1被插通于贯通孔133-1。在保持件106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旋转时,保持件106的臂106A1能够在贯通孔133-1内沿圆周方向移动。此外,保持件106的臂106A2被插通于贯通孔133-2。在保持件106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旋转时,保持件106的臂106A2能够在贯通孔133-2内沿圆周方向移动。如图8所示,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旋转检测开关137、138配置于比圆C靠内侧的位置,所述贯圆C以旋转旋转中心轴和AX基板130的交点为中心并通过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外缘部。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基板130的下表面130B(“另一侧的面”的一个例子)设有两个旋转检测开关137、138。旋转检测开关137配置于比贯通孔133-1靠顺时针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具有向臂106A1的前端部的侧面突出的突起137A。旋转检测开关138配置于比贯通孔133-2靠逆时针方向的外侧的位置,具有向臂106A2的前端部的侧面突出的突起138A。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未对旋钮102施加旋转操作的操作力时,臂106A1以及臂106A2的下端部位于旋转检测开关137的突起137A与旋转检测开关138的突起138A之间。由此,旋转检测开关137、138成为断开状态。
而且,如果进行旋钮102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则保持件106、臂106A1以及臂106A2与旋钮102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臂106A1的前端部的侧面按压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检测开关137的突起137A。其结果是,旋转检测开关137成为接通状态。
另一方面,如果进行旋钮102的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操作,则保持件106、臂106A1以及臂106A2与旋钮102一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由此,臂106A2的前端部的侧面按压旋转方向上的旋转检测开关138的突起138A。其结果是,旋转检测开关138成为接通状态。
另外,保持件106是“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此外,旋转检测开关137、138是“第一触点”的一个例子。此外,保持件106以及旋转检测开关137、138构成“第一检测部”。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通过具备“第一检测部”,能够检测出基于旋钮102的旋转操作。如图10所示,保持件106以及旋转检测开关137、138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配置于比圆C靠内侧的位置,所述圆C以旋转中心轴AX与基板130的交点为中心并通过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外缘部。
(旋转检测开关137、138的配置)
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基板130的俯视图。
如图8所示,从上方的俯视下,设于基板130的下表面130B的旋转检测开关137、138配置于比设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靠内侧的位置。由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是能够实现安装面积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
特别是,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中,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第二触点)以及按压检测开关131(第三触点)设于基板130的下表面130B,旋转检测开关137、138(第一触点)设于基板130的下表面130B。由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如从图8所示从上方的俯视下,能够使旋转检测开关137、138与倾倒检测开关132-3、132-4重叠地配置,由此,能够实现安装面积更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
此外,如图8所示,从上方的俯视下,设于基板130的贯通孔133-1、133-2配置于比设于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的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靠内侧的位置。由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能够实现安装面积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
(倾倒检测机构的构成)
图9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倾倒检测机构的构成的外观立体图。图10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倾倒检测机构的构成的俯视图。
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倾倒检测机构”被构成为具有促动器110和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促动器110大致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沿着旋转中心轴AX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如图9所示,促动器110通过在筒内嵌入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伴随着旋钮102的倾倒操作,与旋钮102以及保持件106一起向倾倒操作方向倾倒。此外,在促动器110的外周面的下端部以90°间隔配置的四个按压部113向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地设置。按压部113具有用平面将圆柱在纵向上2分割而成的形状,具有平面形状的剖面被朝向下方地配置。
此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分别在基板130的上表面130A配置于与促动器110的四个按压部113各自的按压面113A对置的位置。
(倾倒检测机构的动作)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未进行基于旋钮102的倾倒操作时,促动器110与旋钮102以及保持件106一起处于垂直地直立的状态(即,相对于旋转中心轴AX不倾斜的状态)。
此时,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各自的突起132A均未被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按压。因此,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分别处于开关断开状态。
而且,如果进行旋钮102的倾倒操作,则促动器110与旋钮102以及保持件106一起成为向倾倒操作方向倾倒的状态(即,相对于旋转中心轴AX倾斜的状态)。
此时,在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中,倾倒操作方向上的一个开关的突起132A被倾倒操作方向上的一个按压部113的按压面113A按压。由此,倾倒操作方向上的一个开关成为开关接通状态。
另外,促动器110是“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此外,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是“第二触点”的一个例子。此外,促动器110以及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构成“第二检测部”。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通过具备“第二检测部”,能够检测出基于旋钮102的倾倒操作。从与基板130垂直的方向俯视时,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分别沿着以旋转中心轴AX与基板130交叉的交点为中心的圆周每隔90°地配置。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配置与图1所示的倾倒方向D2~D5对应。
(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的嵌合构成)
图11是用于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备的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的嵌合构成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1的(a)、图11的(b)以及图22的(a)所示,保持件106具有第一筒部106B、第二筒部106C、基部106E和突起部106F。第一筒部106B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沿着旋转中心轴AX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第二筒部106C与第一筒部106B的下端部一体地设置,具有比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第一筒部106B直径大的圆筒形状。在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面形成有旋转被支承部106D。基部106E是将第一筒部106B与第二筒部106C连结,并设于第一筒部106B与第二筒部106C之间的部位,具有与XY平面方向平行的平面形状。突起部106F是从第一筒部106B的下端向下方突出,与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抵接的部位。此外,突起部106F是成为扭簧107的主体部107A的卷芯的部位。
如图16~图18所示,促动器110具有与XY平面平行地设置的圆环状的基部110D、从基部110D的外缘部向上方向延伸的第一壁部110B、以及从第一壁部110B的上端部向上方向延伸的第二壁部110C。此外,促动器110具备从基部110D向上方延伸的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支承轴111。此外,促动器110具有从第一壁部110B向前后左右突出的四个按压部113。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配置于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上方,与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相接地设置。
促动器的110的第一壁部110B具有从球面形状切除了一部分而得到的形状,是与图12所示的箱体108的支承面114相接地设置的部位。通过倾倒检测开关132-1~132-4的复原力,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被向箱体108的支承面114施力。由此,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与箱体108的支承面114滑动,以第一壁部110B所成的球面形状的中心为中心相对于箱体108旋转。
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促动器110的第二壁部110C是由从第一壁部110B的上端部向上方向延伸的多个板形状体构成的集合体。构成第二壁部110C的各个板形状体沿着以旋转中心AX为中心轴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配置。构成第二壁部110C的各个板形状体如果相连,则具有以旋转中心AX中心轴的圆筒形状。促动器110具有从第二壁部110C向旋转中心轴AX突出的旋转支承部112。
促动器110具有由第二壁部110C构成的开口部110A。由促动器110的第二壁部110C支承的保持件106配置于开口部110A内。促动器110的第二壁部110C与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对置配置。
支承轴111是在支承轴111所成的圆筒形状的内部插通旋钮102的轴部102B,并将旋钮102支承为能够上下滑动的部位。此外,支承轴111是被插通于保持件106的第一筒部106B的内部的部位,是通过外周面与保持件106的第一筒部106B的内周面相接而成为保持件106的旋转轴并引导保持件106的旋转的部位。
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是将第一壁部110B与支承轴111连结的部位。此外,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是与图22的(a)以及图22的(b)所示的保持件106的突起部106F相接并支承保持件106的部位。在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设有插通有保持件106的臂106A1、106A2的开口部110E。开口部110E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在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设有插通有旋钮102的轴部102B的前端部102Bc的开口部110F。开口部110F设于与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的旋转中心轴AX交叉的位置。在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设有两个开口部110G,所述两个开口部110G插通有扭簧107的卡合部107C而被卡定。开口部110G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开口部110G所成的圆弧的半径比开口部110F所成的圆弧的半径大。
如图19~图20的(b)所示,箱体108具有八个引导壁部108E。箱体108的引导面108Ea是在旋钮102倾倒时,不会阻碍促动器110向倾倒方向D2~D5旋转,并且限制促动器110不会沿旋转方向D6、D7旋转的形状。箱体108的引导壁部108E具有与倾倒方向D2~D5的任一方平行,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平板形状。箱体108的引导壁部108E在倾倒方向D2~D5的各个方向上设有两个。两个引导壁部108E夹着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而对置配置。引导壁部108E具有与促动器110的按压部113相接地设置的引导面108Ea。箱体108具有与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相接地设置的支承面114。箱体108的支承面114具有与第一壁部110B对应的凹形状。
如图11的(a)所示,在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被配置于促动器110的开口部110A的上方之后,如图11的(b)所示,被嵌入至促动器110的第二壁部110C所成的圆筒形状内。同时,在保持件106的第一筒部106B所成的圆筒形状内插通有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此外,同时,保持件106的臂106A1、106A2被插通于形成于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的开口部110E。此外,同时,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与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嵌合。此外,同时,图22的(a)以及图22的(b)所示的保持件106的突起部106F抵接于促动器110的基部110D。此外,此时,扭簧107被组装在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之间。如此,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通过将引导旋转的部位彼此组合而一体化。由此,保持件106被促动器110保持为能够沿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旋转。
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是将保持件10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形状,并且是在相对于旋钮102进行了倾倒操作时将促动器110与保持件106卡定的形状。旋转支承部112具有从球形状切除了一部分而成的半球形状。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是将保持件10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位。从上方观察时,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沿着第二壁部110C所成的圆周每隔90°地设置。在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面,在与四个旋转支承部112分别对置的位置形成有旋转被支承部106D。旋转被支承部106D是嵌合有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的凹形状。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是具有沿着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面形成的曲面形状的凹形状,沿着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周,与XY平面方向平行地形成。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从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面的周向观察时,具有凹陷的圆弧形状。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与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是相互相接设置的引导形状。通过旋转被支承部106D被嵌合于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保持件106被支承为能够沿着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周旋转。通过在四个旋转被支承部106D分别嵌入四个旋转支承部112中的各个旋转支承部112,从而以保持件106不会从促动器110向上方脱落的方式完成防脱。因此,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倾倒操作时,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不会分解,而是一体地倾倒。换言之,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相互向与旋转中心轴AX平行的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并且以能够进行保持件106的第二筒部106C的沿外周面的周向的相对移动的方式被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具备旋转被支承部106D为凸形状、旋转被支承部106D为凹形状的构成,但也可以是旋转被支承部106D为凹形状、旋转被支承部106D为凸形状的构成。
如图22的(d)所示,从与旋转中心轴AX平行的方向的俯视下,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形成于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面。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沿着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周而形成。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设有四个。该数量与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的数量相同。一个旋转被支承部106D在第二筒部106C的外周沿着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圆周形成为50°的角度范围。
图23(a)是用于对在中立位置处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保持件106和促动器110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剖面图。图23(b)是用于对在进行了旋转操作的状态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保持件106和促动器110的配置进行说明的剖面图。
如图23(a)所示,从操作力被释放而复原至中立位置的状态下,从与旋转中心轴AX平行的方向俯视时,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位于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中央。此时,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端部的角度位置θ1以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的端部的角度位置θ0为基准(0°),位于规定的角度(θ)。在操作者对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进行了沿旋转方向D7的旋转操作时,保持件106通过该操作力沿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的逆时针旋转。如图23(b)所示,在保持件106旋转至旋转操作的终端位置时,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端部与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抵接,保持件106不再进一步旋转。之后,如果从操作力被释放,则保持件106通过来自扭簧107的复原力复原至中立位置,并且将该复原力传递至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使第二操作部102C向中立位置复原。由此,操作者能够对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以旋转方向0°至20°的行程进行向D7的旋转操作。
同样,在操作者对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进行了沿旋转方向D6的旋转操作时,保持件106通过该操作力以旋转中心轴AX为中心沿顺时针旋转,旋转至终端位置,不再进一步旋转。操作者能够对旋钮102的第二操作部102C以0°至20°的行程进行沿旋转方向D6的旋转操作。
(其他特征性构成)
以下,参照图12以及图24,对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所具有的其他特征性构成进行说明。图12是以通过旋转中心轴AX的平面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剖切的立体剖面图。图2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的俯视图。图12是以图24所示的切割线G-G将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剖切的剖面图。
如图12所示,通过保持件106的旋转支承部112与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卡合,促动器110被支承于保持件106。这里,如图12所示,促动器110的旋转支承部112具有从球形状切除了一部分而成的半球形状,因此,在以通过旋转中心轴AX的平面剖切并剖视时,旋转支承部112的剖面具有半圆形状。另一方面,保持件106的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剖面具有半圆形状,具有与旋转支承部112嵌合的凹形状。因此,旋转支承部112与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触点的剖面为半圆形状,该半圆形状包含与上方向(Z轴正方向)大致垂直的部位、以及与下方向(Z轴负方向)大致垂直的部位这两方。此外,旋转被支承部106D与旋转支承部112详细而言设于距将后述的支承面114所成的圆弧延长了的虚拟线较近的位置。由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倾倒操作而对旋转支承部112与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触点施加了向上方向(Z轴正方向)的力时,旋转支承部112与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卡定不会脱出。同样,由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倾倒操作而对旋转支承部112与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触点施加了向下方向(Z轴负方向)的力时,旋转支承部112与旋转被支承部106D的卡定不会脱出。用其他词语进行表述的话,例如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倾倒操作而相对于图12的纸面在左右方向上施加了操作力时,保持件106以及促动器110相对于图12的纸面沿顺时针以及逆时针的方向一体地旋转。此时,对旋转被支承部106D与旋转支承部112的触点施加上方向(Z轴正方向)的力、或者下方向(Z轴负方向)的力。然而,旋转被支承部106D与旋转支承部112即使在被施加了上下方向的任一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也包含与该力的方向大致垂直的部位,因此,不会由于倾倒操作的操作力而解除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的卡合状态。因此,不会在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的部件间产生位置偏移。此外,保持件106与促动器110不会分解。
此外,如图12以及图14所示,旋钮102的轴部102B具有以旋转中心轴AX中心轴的圆柱形状,被插通于促动器110的支承轴111内。此外,旋钮102具有形成于轴部102B与第一操作部102A的中间部分的光扩散部102Be。光扩散部102Be的外形具有二次曲面形状,具有单叶双曲面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旋转中心轴AX垂直地将光扩散部102Be剖切时,无论将光扩散部102Be的哪里剖切,该剖面的外形都为正圆,但其也可以为椭圆。
与旋转中心轴AX垂直地剖切的轴部102B的面积比从与旋转中心轴AX平行的方向俯视的第一操作部102A的面积小。而且,在半径变得最小的高度位置与旋转中心轴AX垂直地剖切的光扩散部102Be的面积比与旋转中心轴AX垂直地剖切的轴部102B的面积小。由此,在轴部102B的内部被导光的来自LED134的光的大部分在到达第一操作部102A前照射到光扩散部102Be反射而被反射,行进方向变化,在被扩散后,达到第一操作部102A。因此,被照明显示的第一操作部102A的亮度分布无偏差而均匀。
此外,如图12所示,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具有从球面形状切除了一部分而成的形状。此外,在箱体108的内部,与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对置地设置的支承面114具有凹形状,该凹形状具备具有与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同一曲率半径的球面形状。由此,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合型输入装置100在操作者对旋钮102进行了倾倒操作时,促动器110的第一壁部110B的外表面与箱体108的支承面114滑动接触。而且,促动器110以第一壁部110B所成的球面形状的中心为中心旋转。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复合型输入装置
102 旋钮
102A 第一操作部
102B 轴部
102Ba滑动引导件
102Bb抵接部102Bc前端部
102Bd入射面
102Be光扩散部
102C 第二操作部
103 光导件
103A 主体部
103B 脚部
104 罩
106 保持件
106A1、106A2臂
106B 第一筒部 106Ba 连接部
106C 第二筒部
106D 旋转被支承部
106E 基部
106F 突起部
107 扭簧
107A 主体部
107B1、107B2延伸设置部
107C 卡合部
108 箱体
108A 上表面
108B 台座部
108C 开口部
108D 下侧开口部
108E 引导壁部
108Ea引导面
109 罩
109A 开口部
110 促动器
110A 开口部
110B 第一壁部
110C 第二壁部
110Ca内周面
110D 基部
110E 开口部
110F 开口部
110G 开口部
111 支承轴
111A 滑动引导件
111B 抵接部
112 旋转支承部
113 按压部
113A 按压面
114 支承面
130 基板
130A 上表面
130B 下表面
131 按压检测开关
131A 突起
132-1~132-4倾倒检测开关
132-1A、132-2A、132-3A、132-4A外缘部
132A突起
133-1、133-2贯通孔
134、135-1~135-4LED
137、138旋转检测开关
137A、138A突起
AX 旋转中心轴
B 区域
C 圆

Claims (13)

1.一种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检测部,对旋转操作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部,对倾倒操作进行检测;以及
基板,相对于所述旋转操作的旋转中心轴垂直地设置,
从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俯视时,所述第一检测部配置于比虚拟圆靠内侧的位置,所述虚拟圆以所述旋转操作的旋转中心轴与所述基板的交点为中心并通过外缘部,所述外缘部位于所述第二检测部的距所述中心最远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部包含:
第一部件,通过来自操作者的所述旋转操作而旋转;以及
第一触点,设于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一部件转变时被接通/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检测部包含:
第二部件,通过来自操作者的所述倾倒操作而倾倒;以及
第二触点,设于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二部件转变时被接通/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点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的面,
所述第一触点设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按压操作进行检测的第三检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检测部包含:
第三部件,通过来自操作者的所述按压操作而滑动;以及
第三触点,设于所述基板,在所述第三部件转变时被接通/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触点设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一侧的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具有贯通孔,
所述第一部件具有被插通于所述贯通孔的插通部,在该插通部使所述第一触点接通/断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俯视时,所述贯通孔设于比所述虚拟圆靠内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者9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俯视时,所述贯通孔具有以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箱体,
所述第二部件具备具有球面形状并与所述箱体滑动接触的外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件是具有透光性的光导件。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方具有旋转被支承部,所述旋转被支承部从沿着以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旋转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周设置的周向观察时,具有凹陷的圆弧形状,
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方具有旋转支承部,所述旋转支承部具有与所述旋转被支承部的所述圆弧形状卡合的突出的球面形状,
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被连接为所述旋转支承部与所述旋转被支承部卡合,相互向与所述旋转中心轴平行的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并且能够进行沿所述周向的相对移动。
CN202211439692.0A 2021-11-17 2022-11-17 复合型输入装置 Pending CN1161372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87132 2021-11-17
JP2021187132A JP2023074266A (ja) 2021-11-17 2021-11-17 複合型入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7213A true CN116137213A (zh) 2023-05-19

Family

ID=8614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9692.0A Pending CN116137213A (zh) 2021-11-17 2022-11-17 复合型输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2027327B2 (zh)
JP (1) JP2023074266A (zh)
CN (1) CN116137213A (zh)
DE (1) DE10202213048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7821B2 (ja) * 2005-03-25 2010-06-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FR2902573B1 (fr) * 2006-06-20 2008-09-05 Dav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electrique
JP4551915B2 (ja) 2007-07-03 2010-09-29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US8198555B2 (en) * 2009-04-22 2012-06-12 Honda Motor Co., Ltd Multi-position switch assembly for controlling a vehicle display screen
JP5224076B2 (ja) * 2011-03-24 2013-07-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操作入力装置
JP6345035B2 (ja) * 2014-08-25 2018-06-20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JP7486790B2 (ja) 2020-06-04 2024-05-20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スタンプ装置、サーバ装置及びスタンプ情報通知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4266A (ja) 2023-05-29
US12027327B2 (en) 2024-07-02
DE102022130486A1 (de) 2023-05-17
US20230154701A1 (en) 2023-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4948B2 (en)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US7463241B2 (en) Joystick input device
US8263882B2 (en) Electrical control device
JP4359478B2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型スイッチ装置
JP4317741B2 (ja) 4方向スイッチ装置
JP7077428B2 (ja) 入力装置
KR20110044660A (ko) 복합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복합 스위치 장치
US8869643B2 (en) Operation input device
US11364435B2 (en) Operation device
EP2045131B1 (en) Interior lamp
CN116137213A (zh) 复合型输入装置
US20120286977A1 (en) Operation input device
US9048046B2 (en) Oscillation operation input device
JP4209300B2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型入力装置
JP5186339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JP2599929Y2 (ja) 多方向スイッチ
JPH097464A (ja) レバースイッチ
JP7143230B2 (ja) 車両用内装装置
JP2005122294A (ja) ジョイスティック型入力装置
JPH1173853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6652817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JP5530549B1 (ja) 入力装置
JP2005129465A (ja) 多方向揺動型スイッチ
JPH0613030U (ja) 押釦装置
JP2012109083A (ja) 回転操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