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7093A -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7093A
CN116117093A CN202310201183.2A CN202310201183A CN116117093A CN 116117093 A CN116117093 A CN 116117093A CN 202310201183 A CN202310201183 A CN 202310201183A CN 116117093 A CN116117093 A CN 1161170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dish
controlling
ladle
continuous casting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0118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运强
付谦惠
朱远坚
穆康锋
邓伟雄
张世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n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n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n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n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0118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170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1170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70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4Plants for continuous casting
    • B22D11/148Safety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18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po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1/00Continuous casting of metals, i.e. casting in indefinite lengths
    • B22D11/16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 B22D11/20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processes or operations for removing cast sto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Steel In Its Molten Sta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涉及冶金炼钢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分析处理装置、应急按钮、应急罐、回转台浇注臂、钢包、机械手、中间包以及拉矫机,钢包设置有滑动机构,中间包设置在中间包车内且位于钢包与浇筑平台之间,钢包和中间包通过长水口相连,长水口设置在滑动机构的下方且位于机械手的拖圈内,长水口的一端通过滑动机构与钢包的下水口的相连,另一端伸入中间包内,中间包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缸,中间包的各下水口处设置有结晶器,结晶器设置在浇筑平台上,拉矫机设置在浇筑平台末端的二冷室内。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传统连铸系统生产过程中无法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轧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炼钢厂连铸系统生产过程中,在连铸平台区域会发生中间包穿包、中间包上水口渗钢、塞棒偏棒、塞棒关不死、中间包上水口无法堵流等生产突发情况,从而造成钢流失控下地的连铸事故。
为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护环境、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集体财产安全,传统的解决方式为将中间包车快速移动至应急罐上部,将失控钢水直接排入应急罐中,确保钢水不流至地面,通过对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和恶化。但在移动中间包车前,存在准备工作步骤繁琐,所需时间较长的缺点,影响了事故的处理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连铸系统生产过程中无法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铸系统,包括分析处理装置、应急按钮、应急罐、回转台浇注臂、钢包、机械手、中间包以及拉矫机;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设置在主控室操作台内,所述应急按钮设置在所述主控室操作台上,所述应急罐设置在所述钢包上方,所述钢包设置在所述回转台浇注臂内,所述钢包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所述中间包设置在中间包车内且位于所述钢包与浇筑平台之间;
所述钢包和中间包通过长水口相连,所述长水口设置在所述滑动机构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机械手的拖圈内,所述长水口的一端通过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钢包的下水口的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中间包内;
所述中间包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缸,各所述电动缸的位置与所述中间包内的各下水口的位置对应,所述中间包的各下水口处设置有结晶器,所述结晶器设置在所述浇筑平台上;
所述拉矫机设置在所述浇筑平台末端的二冷室内;
所述应急按钮、回转台浇注臂、滑动机构、中间包车、机械手、电动缸以及拉矫机均与所述分析处理装置通讯连接;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应急按钮是否按下;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所述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所述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控制所述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所述中间包车移动至所述应急罐上部,所述第一预设高度表征所述中间包车上升的上限高度;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铸系统还包括铸坯跟踪单元和多个塞棒;
所述铸坯跟踪单元设置在所述二冷室的出口处,所述铸坯跟踪单元与所述分析处理装置通讯连接;
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电动缸连接,各所述塞棒伸入至所述中间包内的各所述下水口处。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铸系统中的分析处理装置;
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应急按钮是否按下;
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所述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所述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
控制所述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所述中间包车移动至所述应急罐上部,所述第一预设高度表征所述中间包车的上限高度;
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钢包滑动机构滑动,以将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关闭;
控制所述机械手解锁,以使所述机械手泄压;
在所述机械手泄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回转台浇注臂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以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表征所述回转台浇注臂的上限高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铸系统还包括多个塞棒,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电动缸连接,各所述塞棒伸入至所述中间包内的各所述下水口处;
所述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所述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所述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的步骤,包括:
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带动所述塞棒降下,以使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所述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的插销式安全开关断电,以使与所述插销式安全开关插接的所述数据插头自动脱落;
其中,所述插销式安全开关设置在各流所述电动缸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步骤,包括:
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的拉速提升至3.5m/min,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所述铸坯拉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铸系统还包括铸坯跟踪单元,所述铸坯跟踪单元设置在所述二冷室的出口处,所述铸坯跟踪单元与所述分析处理单元通讯连接;
所述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步骤,还包括:
控制二冷室中的足辊、二冷水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冷却程度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冷却程度;
响应于所述铸坯跟踪单元发送的所有所述铸坯拉出的指令,控制所述拉矫机停止运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中间包车上升至所述第一预设高度,以及各流所述拉矫机停止运行后,控制所述中间包车停止运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以及所述电动缸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分别与液面上限值、液面下限值比较;
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大于90%所述液面上限值,或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小于40%所述液面下限值的情况下,执行报警操作;
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大于95%所述液面上限值,所述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大于2S,且所述电动缸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或点动的情况下,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带动所述塞棒降下,以使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所述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小于30%所述液面下限值,所述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大于3S,且所述电动缸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或点动的情况下,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带动所述塞棒降下,以使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所述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需要进行干预时,控制所述电动缸将其工作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在连铸系统的分析处理该装置,使整个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稳定、操作简单的优点,通过按下应急按钮,可以实现连铸系统中的多个机构(例如,钢包的滑动机构、机械手等)协同工作,自动关闭钢包和中间包钢流,长口水自动脱离钢包的下水口,中间包车快速上升,使中间包车快速移动至应急罐上部,可以将失控钢水直接排入应急罐中,拉矫机将铸坯快速拉出二冷室外,有效地防止了滞坯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该分析处理该装置对事故进行了有效处置,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和恶化,保障职工生命安全、集体财产安全和保护环境,该分析处理该装置广泛适用于连铸系统的中间包事故应急使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连铸系统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系统的示例性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系统中电动缸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八。
图标:300-传统连铸系统;301-机械手;302-机械手基座;303-连铸系统长水口;304-电动机构电源数据线;305-电动机构;306-压把;307-连铸系统中间包;308-悬臂操作箱;200-连铸系统;201-主控室操作台;202-分析处理装置;203-应急按钮;204-长水口;205-钢包;207-中间包;208-拉矫机;209-电动缸;2091-插销式安全开关;2092-数据插头;210-结晶器;211-浇筑平台;212-二冷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事故是检验事故应急装置的最好标准,在连铸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中间包穿包、中间包上水口渗钢、塞棒偏棒、塞棒关不死、中间包上水口无法堵流等生产突发情况,由于中间包车无法及时开走,导致中间包罐内大量钢水下地的生产事故,通过上述事故,有效检验出现阶段连铸系统中的中间包车紧急事故装置的不足,无法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故的发生,造成大量铸机设备损坏。
在启动中间包车前,必须完成多项准备工作,下面以图1中传统连铸系统300为例对启动中间包车前完成的准备工作进行说明,其中,该传统连铸系统300为1机(即,连铸机)6流的结构:
步骤一,大包操作工将钢包(图中未示出)的钢流关闭,将回转台浇注臂(图中未示出)提升至最高位,中包操作工再将机械手301锁定转换至解锁,此时连铸系统长水口303才与钢包的下水口(图中未示出)脱离。如果未将回转台浇注臂升至最高位,未将连铸系统长水口303与钢包的下水口脱离,而直接启动中间包车(图中未示出),中间包车上升的过程中会顶坏钢包的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即,在移动中间包车过程中,中间包车会将机械手基座302拉扯翻,从而将钢包的下水口的滑动机构拉脱,钢包内钢水下地,造成事故扩大化。
步骤二,中间操作工将1~6流悬臂操作箱308液面自动控制切换为手动控制,关闭控制结晶器液面的电动机构305(例如,电动缸)驱动器电源,手动扛塞棒(图中未示出)将连铸系统中间包307的钢流卡死。由于连铸系统中间包307设置在中间包车内,若未人工将连铸系统中间包307的钢流卡死而直接启动中间包车,中间包车在移动过程中,连铸系统中间包307的钢流将直接下地,造成事故扩大化。
步骤三,拆除1~6流电动缸的数据插头(图中未示出),电动缸的数据插头用双卡口扣死,如果未拆除电动缸数据插头,直接移动中间包车,会在拉扯的过程中导致数字电动机构305损坏。另一方面,若未拆除电动机构数据插头,电动机构数据插头上连接的电动机构电源数据线304会对中间包车的行走有阻碍作用,也会造成中间包车无法快速移动至应急处理装置(图中未示出)上部,无法将泄露的钢流排至应急处理装置内。
因此,在启动中间包车前,必须完成上述多项准备工作,步骤繁琐,所需时间较长,影响事故的处理时间。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铸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系统200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系统200中电动缸209的示例性结构图,该连铸系统200包括分析处理装置202、应急按钮203、应急罐(图中未示出)、回转台浇注臂(图中未示出)、钢包205、机械手(图中未示出)、中间包207以及拉矫机208。
分析处理装置202设置在主控室操作台201内,应急按钮203设置在主控室操作台上,应急罐设置在钢包205上方,钢包205设置在回转台浇注臂内,钢包205设置有滑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滑动机构设置在钢包205的下水口(图中未示出)处,中间包设置在中间包车(图中未示出)内且位于钢包205与浇筑平台211之间;
钢包205和中间包207通过长水口204(该长水口204与图1中的连铸系统长水口303的结构一致)相连,长水口204设置在滑动机构的下方且位于机械手(图中未示出)的拖圈内,长水口204的一端通过滑动机构与钢包205的下水口的相连,另一端伸入中间包207内;
中间包207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缸209,各电动缸209的位置与所述中间包207内的各下水口(图中未示出)的位置对应,中间包207的各下水口处设置有结晶器210,结晶器210设置在浇筑平台211上;
拉矫机208设置在浇筑平台211末端的二冷室212内;
应急按钮203、回转台浇注臂、滑动机构、中间包车、机械手、电动缸209以及拉矫机208均与分析处理装置202通讯连接;
分析处理装置202用于判断所述应急按钮203是否按下;
分析处理装置202还用于在应急按钮203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钢包205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图中未示出)的同时,使长水口自动脱离钢包205的下水口;控制各流电动缸209动作,以使中间包207的所有下水口关闭,以及使电动缸209的数据插头2092自动脱落;控制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中间包车移动至应急罐上部,第一预设高度表征中间包车上升的上限高度;控制各流拉矫机208动作,以使各流拉矫机208将二冷室212中的所有铸坯(图中未示出)拉出。
其中,钢包205的滑动机构是控制钢包205中钢水流量的一个重要装置,该机构一般由液压缸驱动装置、机械部分和耐火材料部分组成。在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析处理装置202控制滑动机构行程的开关量,即控制滑动机构滑动(例如,滑动机构中的上下滑板错动),来带动流钢孔的开闭来调节钢水流量大小,以确保中间包207钢水重量处于目标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滑动机构行程的开关量可以通过中间包207自动浇钢所需的中间包207内钢水的吨位来确定。例如,若中间包207自动浇钢所需的中间包207内钢水的吨位为26t,则需要根据该吨位来控制滑动机构行程的开关量,使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确保中间包207内的钢水吨位保持在26±0.5t。
基于此,当连铸系统200出现异常情况而按下应急按钮203时,分析处理装置202可以控制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钢包205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长水口自动脱离钢包205的下水口。而后才会将中间包车上升至预设高度,使中间包车移动至应急罐上部,该过程避免了未将长水口与钢包205的下水口及时脱离,而将中间包车上升至最高位的过程中,中间包会顶坏钢包205的滑动机构的情况。
进一步地,设置在连铸系统200中的多个电动缸209用于实现对应位置结晶器210液面的控制,各结晶器210一般设置在连铸机的浇筑平台211上,并与中间包207的各下水口(图中未示出)的位置对应,各电动缸209通常均连接有塞棒(图中未示出),塞棒可以设置在中间包207内,各塞棒与中间包207对应位置的下水口接触。因此,结晶器210液面的控制将通过各电动缸209控制对应塞棒的升降来控制长水口的开口度来实现。
基于此,当连铸系统200出现异常情况而按下应急按钮203时,在关闭钢包205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且长水口自动脱离钢包205的下水口的同时,分析处理装置202可以控制各流电动缸209动作,以关闭中间包207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电动缸209的数据插头2092自动脱落,而后才会将中间包车上升至预设高度,使中间包车移动至应急罐上部。该过程避免了未人工将中间包207的钢流卡死而直接启动中间包车,使钢流下地的情况,同时避免了未及时拆除电动缸209的数据插头2092,直接移动中间包车,会在拉扯的过程中导致电动缸209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地,设置在连铸系统200中的拉矫机208具有拉坯、矫直和送引锭的作用,其它设备的工作状态都必须与拉矫机208相协调。在连铸系统200的长期生产过程中,都会遇到突发的因连铸系统200停电、停水、漏钢、结晶器溢钢等事故后因低拉速时间过长,铸坯在二冷室212内停留过长,在二冷水、二冷气的作用下,铸坯严重过冷,铸坯在过拉矫机208时无法矫直,无法将铸坯拉出二冷室212外的滞坯事故,除了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外,处理滞坯事故非常困难。
滞坯事故严重影响了连铸系统200的正常生产,现阶段在方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当发生可能导致滞坯的生产事故时,在拉矫机208还能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应尽快将铸坯拉出二冷室212外。
基于此,当连铸系统200出现异常情况而按下应急按钮203时,分析处理装置202可以控制各流拉矫机208动作,以使各流拉矫机208将二冷室212中的所有铸坯拉出,避免了滞坯事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系统,通过设置在连铸系统的分析处理该装置,使整个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稳定、操作简单的优点,通过按下应急按钮,可以实现连铸系统中的多个机构(例如,钢包的滑动机构、机械手等)协同工作,自动关闭钢包和中间包钢流,长口水自动脱离钢包的下水口,中间包车快速上升,使中间包车快速移动至应急罐上部,可以将失控钢水直接排入应急罐中,拉矫机将铸坯快速拉出二冷室外,有效地防止了滞坯事故。
进一步地,通过该分析处理该装置对事故进行了有效处置,有效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止事故扩大和恶化,保障职工生命安全、集体财产安全和保护环境,该分析处理该装置广泛适用于连铸系统的中间包事故应急使用。
可选地,连铸系统200还包括铸坯跟踪单元和多个塞棒(图2中未示出)。
铸坯跟踪单元设置在二冷室212的出口处,铸坯跟踪单元与分析处理装置202通讯连接。
各塞棒与对应位置的电动缸209连接,各塞棒伸入至中间包207内的各下水口处。
其中,设置的铸坯跟踪单元用于实时检测所有铸坯是否拉出,在检测到铸坯已全部拉出二冷室212外后,拉矫机208将停止运行。
下面以连铸系统200的分析处理装置202为执行主体,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连铸系统200中的分析处理装置202。
该方法包括:
S110,判断应急按钮是否按下。
S120,在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长水口自动脱离钢包的下水口;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
在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获取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以及电动缸的工作模式。
S130,控制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中间包车移动至应急罐上部,第一预设高度表征中间包车上升的上限高度。
S140,控制各流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拉矫机将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
上述步骤实现了在应急按钮203按下的情况下,控制连铸系统200中各机构执行相应动作,以及时应对连铸事故的过程。
可选地,控制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钢包205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长水口204自动脱离钢包205的下水口的具体过程。即为控制滑动机构关闭钢包205下水口,以及控制机械手解锁泄压,从而使长水口204自动脱离钢包205的下水口的过程,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步骤S120中在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的步骤,包括:
S121,控制钢包滑动机构滑动,以将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关闭。
S122,控制机械手解锁,以使机械手泄压。
S123,在机械手泄压的情况下,控制回转台浇注臂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以使长水口自动脱离钢包的下水口,第二预设高度表征回转台浇注臂的上限高度。
上述步骤实现了关闭钢包205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长水口204自动脱离所述钢包205的下水口的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长水口204又名保护套管,当钢水由钢包205向中间包207浇注时,为了避免钢水氧化和飞溅,需要在钢包205底部的滑动机构下端安装长水口204,长水口204的一端与钢包205下水口相连,另一端插入中间包207的钢水内进行密封保护浇注。
进一步地,长水口204一般套设在机械手的托圈内,在钢包205开浇前,通过机械手将长水口204安装于钢包205下方,即长水口204的碗部与钢包205的下水口相连。当钢包205需要开浇时,通过操作回转台浇注臂使钢包205下降,从而将长水口204插入中间包207钢水内,以起到保护浇注的作用。
基于此,当连铸系统200出现异常情况而按下应急按钮203时,需要控制机械手由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此时机械手自动泄压,机械手自然下垂,在控制回转台浇注臂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的过程中,长水口204因自重而自动脱离钢包205的下水口。
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电动缸209上连接有塞棒(图中未示出),通过控制塞棒的升降可以控制中间包207下水口的开度。此外,电动缸209上的数据插头2092通常采用插销式安全开关2091与其配合的结构,电动缸209使用时该开关处于锁紧的状态,使用外力无法将该数据插头2092拆除,当插销式安全开关2091断电后方可拆开。
因此,控制各流电动缸209动作,以关闭中间包207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电动缸209的数据插头2092自动脱落的具体过程。即为控制电动缸209带动塞棒降下,以及控制插销式安全开关2091断电的过程,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步骤S120中在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的步骤,包括:
S124,控制各流电动缸带动塞棒降下,以使各塞棒与对应位置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S125,控制各流电动缸的插销式安全开关断电,以使与插销式安全开关插接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
其中,插销式安全开关设置在各流电动缸上。
上述步骤实现了关闭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的过程。
以图2中连铸系统200为例,若该连铸系统200为1机6流的结构,当连铸系统200出现异常情况而按下应急按钮203时,1~6流电动缸209将立即执行卡棒作业,同时安装在各流电动缸209的插销式安全开关(图2中未示出)断电,数据插头(图2中未示出)掉电自动弹出。在上述步骤后,可以执行前文中的步骤S130,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中间包车移动至应急罐上部,以将中间包车上中间包207失控的钢水直接排入应急罐中。
可选地,控制各流拉矫机208动作,以使各流拉矫机208将二冷室212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具体过程。即为控制各流拉矫机208提升拉速,将所有铸坯快速拉出的过程,该过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步骤S140中控制各流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拉矫机将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步骤,包括:
S141,控制各流拉矫机的拉速提升至3.5m/min,以使各流拉矫机将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
上述步骤实现了将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快速拉出的过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拉矫机208的拉速一般通过中间包207的区间温度,以及按照钢种制造标准的要求来对应设定。当连铸系统200的中间包207发生漏钢时,不会直接导致拉矫机208的低拉速,但若此时拉矫机208的拉速过低或拉速回零,漏出的钢水将快速凝固,从而粘住相关设备,导致拉不动铸坯,此时拉矫机208的电机将空转,铸坯无法拉出二冷室外。
基于此,需要将各流拉矫机208的拉速提升至3.5m/min,以快速拉出所有铸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各流拉矫机208的拉速提升至3.5m/min的过程,可以通过按下前文S120步骤中的应急按钮203来实现各流拉矫机208的自动执行。该过程还可以通过在各流拉矫机208上分别设置相应的控制按钮,该控制按钮与分析处理装置202通讯连接,来实现当需要某一流拉矫机208提升拉速时,按下对应的控制按钮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在各流拉矫机208的拉速提升至3.5m/min的情况下,还需要控制二冷室212中的足辊、二冷水切换工作模式,切换后的工作模式一般为超强冷却控制模式,以进一步实现配合拉矫机208的拉速提升将所有铸坯拉出二冷室212外,该过程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请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连铸系统200还包括铸坯跟踪单元(图中未示出),铸坯跟踪单元设置在二冷室212的出口处,铸坯跟踪单元与分析处理装置202通讯连接。
步骤S140中控制各流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拉矫机将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步骤,还包括:
S142,控制二冷室中的足辊、二冷水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第一工作模式的冷却程度小于第二工作模式的冷却程度。
S143,响应于铸坯跟踪单元发送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指令,控制拉矫机停止运行。
上述步骤实现了将二冷室中的足辊、二冷水切换工作模式以配合拉矫机208的拉速提升将所有铸坯拉出二冷室212外,并在所有铸坯拉出二冷室212后,停止拉矫机208运行的过程。
示例性地,以图2中连铸系统200为例,若该连铸系统200为1机6流的结构,当连铸系统200出现异常情况而按下应急按钮203时,步骤S141中1~6流的所有拉矫机208将自动执行拉速提升至3.5m/min。此时二冷室212中的足辊(图2中未示出)、二冷水由弱冷配水模式切换为超强冷却控制模式,其中,超强冷却控制模式的冷却程度大于弱冷配水模式,在超强冷却控制模式下,足辊将由热坯压自动转切换为强压模式,以配合各流拉矫机208快速将所有铸坯拉出二冷室212外。
可选地,当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即,中间包车移动至应急罐上部),以及各流拉矫机208停止运行后,表明此时中间包车上中间包207失控的钢水可以直接排入应急罐中。因此,此时可以停止中间包车运行,使中间包车一直处于应急罐上方,该过程可以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六,该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还包括:
S150,在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及各流拉矫机停止运行后,控制中间包车停止运行。
可选地,在步骤S110中,还存在应急按钮203未按下的情况。因此,在该情况下,分析处理装置202还会自动获取结晶器210当前的液面高度,针对结晶器210的液面高度来执行相应的动作。上述过程具体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七,该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还包括:
S160,在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获取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以及电动缸的工作模式。
S161,将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分别与液面上限值、液面下限值比较。
S162,在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大于90%液面上限值,或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小于40%液面下限值的情况下,执行报警操作。
S163,在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大于95%液面上限值,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大于2S,且电动缸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或点动的情况下,控制各流电动缸带动塞棒降下,以使各塞棒与对应位置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在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小于30%液面下限值,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大于3S,且电动缸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或点动的情况下,控制各流电动缸带动塞棒降下,以使各塞棒与对应位置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上述步骤实现了在应急按钮203未按下的情况下,获取结晶器210当前的液面高度,针对结晶器210的液面高度来执行相应的动作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缸209的工作模式有三种,即手动、自动和点动模式。点动模式是指通过点动电动缸209上开或关的加减按钮,来控制塞棒的升降,以此来控制对应位置中间包207的下水口的开度,开度越大,下到结晶器210内的钢流也就越大,开度越小,钢流也就越小,当塞棒开度为0时,钢流将关死,即为卡棒。
进一步地,由于结晶器210液面的控制为通过各电动缸209控制对应塞棒的升降来控制长水口204的开口度来实现的。因此,在电动缸209控制各塞棒的过程中,可以实时获取结晶器210的当前液面值,当结晶器210的当前液面值即将超过液面上限值或液面值过低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操作来防止结晶器210溢钢等事故的发生。
可选地,请参阅图11,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八,该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还包括:
S164,在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在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需要进行干预时,控制电动缸将其工作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电动缸209处于自动的情况下,电动缸209会在某一时间自动执行塞棒的升降操作。因此,若需要对结晶器210的当前液面值需要人工干预,则需要将电动缸209的工作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电动缸209上的压把(例如,如图1中传统连铸系统300所示的压把306),来手动控制电动缸209带动塞棒的升降。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和方法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析处理装置、应急按钮、应急罐、回转台浇注臂、钢包、机械手、中间包以及拉矫机;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设置在主控室操作台内,所述应急按钮设置在所述主控室操作台上,所述应急罐设置在所述钢包上方,所述钢包设置在所述回转台浇注臂内,所述钢包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所述中间包设置在中间包车内且位于所述钢包与浇筑平台之间;
所述钢包和中间包通过长水口相连,所述长水口设置在所述滑动机构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机械手的拖圈内,所述长水口的一端通过所述滑动机构与所述钢包的下水口的相连,另一端伸入所述中间包内;
所述中间包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电动缸,各所述电动缸的位置与所述中间包内的各下水口的位置对应,所述中间包的各下水口处设置有结晶器,所述结晶器设置在所述浇筑平台上;
所述拉矫机设置在所述浇筑平台末端的二冷室内;
所述应急按钮、回转台浇注臂、滑动机构、中间包车、机械手、电动缸以及拉矫机均与所述分析处理装置通讯连接;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应急按钮是否按下;
所述分析处理装置还用于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所述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所述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控制所述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所述中间包车移动至所述应急罐上部,所述第一预设高度表征所述中间包车上升的上限高度;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系统还包括铸坯跟踪单元和多个塞棒;
所述铸坯跟踪单元设置在所述二冷室的出口处,所述铸坯跟踪单元与所述分析处理装置通讯连接;
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电动缸连接,各所述塞棒伸入至所述中间包内的各所述下水口处。
3.一种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铸系统中的分析处理装置;
所述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应急按钮是否按下;
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所述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所述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
控制所述中间包车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以使所述中间包车移动至所述应急罐上部,所述第一预设高度表征所述中间包车的上限高度;
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滑动机构和机械手动作,以关闭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的同时,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钢包滑动机构滑动,以将所述钢包的下水口处的流钢孔关闭;
控制所述机械手解锁,以使所述机械手泄压;
在所述机械手泄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回转台浇注臂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以使所述长水口自动脱离所述钢包的下水口,所述第二预设高度表征所述回转台浇注臂的上限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系统还包括多个塞棒,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电动缸连接,各所述塞棒伸入至所述中间包内的各所述下水口处;
所述在所述应急按钮按下的情况下,控制各流电动缸动作,以关闭所述中间包的所有下水口,以及使所述电动缸的数据插头自动脱落的步骤,包括:
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带动所述塞棒降下,以使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所述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的插销式安全开关断电,以使与所述插销式安全开关插接的所述数据插头自动脱落;
其中,所述插销式安全开关设置在各流所述电动缸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步骤,包括:
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的拉速提升至3.5m/min,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所述铸坯拉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系统还包括铸坯跟踪单元,所述铸坯跟踪单元设置在所述二冷室的出口处,所述铸坯跟踪单元与所述分析处理单元通讯连接;
所述控制各流所述拉矫机动作,以使各流所述拉矫机将所述二冷室中的所有铸坯拉出的步骤,还包括:
控制二冷室中的足辊、二冷水由第一工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的冷却程度小于所述第二工作模式的冷却程度;
响应于所述铸坯跟踪单元发送的所有所述铸坯拉出的指令,控制所述拉矫机停止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中间包车上升至所述第一预设高度,以及各流所述拉矫机停止运行后,控制所述中间包车停止运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以及所述电动缸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分别与液面上限值、液面下限值比较;
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大于90%所述液面上限值,或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小于40%所述液面下限值的情况下,执行报警操作;
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大于95%所述液面上限值,所述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大于2S,且所述电动缸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或点动的情况下,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带动所述塞棒降下,以使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所述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小于30%所述液面下限值,所述当前液面值的持续时间大于3S,且所述电动缸的工作模式为自动或点动的情况下,控制各流所述电动缸带动所述塞棒降下,以使各所述塞棒与对应位置所述中间包的下水口的开度为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应急按钮未按下的情况下,在所述结晶器的当前液面值需要进行干预时,控制所述电动缸将其工作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
CN202310201183.2A 2023-03-02 2023-03-02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61170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1183.2A CN116117093A (zh) 2023-03-02 2023-03-02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01183.2A CN116117093A (zh) 2023-03-02 2023-03-02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7093A true CN116117093A (zh) 2023-05-16

Family

ID=86308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01183.2A Pending CN116117093A (zh) 2023-03-02 2023-03-02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1709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2902A (en) * 1967-02-06 1971-01-05 Voest Ag Continuous cast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ladles and tundishes
KR20130002517A (ko) * 2011-06-29 2013-01-0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연주공정에서의 핀홀결함 저감 방법
CN203030849U (zh) * 2012-12-12 2013-07-03 江苏熙友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浇包应急控制装置
CN203281836U (zh) * 2013-05-24 2013-11-13 江苏海盛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浇包应急移离装置
CN106583675A (zh) * 2016-12-28 2017-04-2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钢水连续铸钢用连铸机
CN108655356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带连铸布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02710A (zh) * 2021-03-08 2021-07-13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切削钢的连铸生产方法
CN114619008A (zh) * 2022-03-18 2022-06-14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机不断浇快换中间包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2902A (en) * 1967-02-06 1971-01-05 Voest Ag Continuous casting apparatus with movable ladles and tundishes
KR20130002517A (ko) * 2011-06-29 2013-01-0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연주공정에서의 핀홀결함 저감 방법
CN203030849U (zh) * 2012-12-12 2013-07-03 江苏熙友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浇包应急控制装置
CN203281836U (zh) * 2013-05-24 2013-11-13 江苏海盛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浇包应急移离装置
CN106583675A (zh) * 2016-12-28 2017-04-26 安徽工业大学 一种钢水连续铸钢用连铸机
CN108655356A (zh) * 2017-03-30 2018-10-16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薄带连铸布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3102710A (zh) * 2021-03-08 2021-07-13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切削钢的连铸生产方法
CN114619008A (zh) * 2022-03-18 2022-06-14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铸机不断浇快换中间包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10577A (zh) 一种提升板坯宽断面换中包成功率的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20747B (zh) 一种高收得率的板坯连铸机自动封顶工艺
CN104399927A (zh) 中包水口快换控制工艺
CN111132776B (zh) 铸造装置以及紧急停止方法
CN103464699B (zh) 一种提高连铸机中间包热交换成功率的方法
CN114619008A (zh) 一种连铸机不断浇快换中间包的方法
CN116117093A (zh) 连铸系统及连铸事故应急控制方法
US6973957B2 (en)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a shorter side thereof and method of exchanging the shorter side frame
CN111001774A (zh) 连铸中间包开浇过程手动与自动开浇的自动切换方法
KR101756457B1 (ko) 턴디쉬 스컬 제거 및 클램핑 장치
CN110605380B (zh) 一种板坯连铸机及其板坯中间包快速堵流装置
CN114619009B (zh) 一种板坯连铸二次冷却水异常的检测处理方法
CN212495363U (zh) 一种底注式浇注设备
CN110064747B (zh) 一种防止连铸结晶器溢钢的装置和方法
CN111438343B (zh) 一种用于防止连铸终浇冒涨事故的工装及其防止方法
CN112620616A (zh) 一种铸件快速降温脱模加工处理装置
CN114769526A (zh) 一种连铸机防换包接痕漏钢的方法
CN212495379U (zh) 一种液压提升的底注式钢包
CN101749957B (zh) 一种铝混合炉出铝口结构
CN112122573A (zh) 一种解决超宽板坯连铸机粘结报警后坯壳脱不开的方法
JP2002331339A (ja) タンディッシュノズルの強制閉鎖装置
CN110373554A (zh) 一种回转式阳极炉安全浇铸系统及其安全操作方法
CN214185180U (zh) 一种小方坯自动开浇的控制装置
CN210632937U (zh) 防止连铸钢包回转台意外偏移后钢水喷溅事故的限位装置
CN220706563U (zh) 一种电磁换向阀手动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