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01482B -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01482B
CN116101482B CN202310406074.4A CN202310406074A CN116101482B CN 116101482 B CN116101482 B CN 116101482B CN 202310406074 A CN202310406074 A CN 202310406074A CN 116101482 B CN116101482 B CN 116101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ing gear
buffer
skid
skids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607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01482A (zh
Inventor
薛松柏
谢晒明
王成全
李唐
顾兴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607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01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01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1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01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01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2Skis or ru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25/00Alighting gear
    • B64C25/32Alight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which contact the ground or similar surface 
    • B64C25/58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shock-absorbers or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60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or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其中起落架包括:滑橇、第一缓冲梁、及第二缓冲梁,滑橇设有两个,两滑橇相并行设置,滑橇至少一端朝上弯曲设置,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第一缓冲梁的长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旨在提高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落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发展,eVTOL未来潜在应用涉及城市客运、区域客运、货运、个人飞行器、紧急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模式,从而大众对eVTOL的结构形式、安全性、可操作性及布局灵活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VTOL飞行器的开发过程包括研发、制造、测试等过程。相关技术中,通过飞行器测试平台完成飞行器各项参数的测试及调整,并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姿态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实现在匹配制造系统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对飞行控制系统重要系统功能的验证。
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起落架,起落架为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起降的过程中提供缓冲,目前起落架的缓冲性能有限,无法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起落架,旨在提高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起落架包括:
滑橇,设有两个,两所述滑橇相并行设置,所述滑橇至少一端朝上弯曲设置;
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以及
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所述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梁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梁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包括分别连接两所述滑橇的两缓冲段、及连接两所述缓冲段的安装段,所述缓冲段呈弧形设置,所述缓冲段朝上凸设并呈弧形设置。
可选地,所述缓冲段呈椭圆弧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段设有连接座。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多个,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多个。
可选地,一所述第二缓冲梁对应地与一所述第一缓冲梁靠近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缓冲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箍体、第二箍体、及第三箍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一缓冲梁穿设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第一缓冲梁,所述第一箍体、所述第二箍体、及所述第三箍体限制出供所述滑橇穿设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三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箍体和所述第三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滑橇。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四箍体和第五箍体,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五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二缓冲梁穿设的第三通道、及供所述滑橇穿设的第四通道,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五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第二缓冲梁和所述滑橇。
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多种,不同种的所述第一缓冲梁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多种,不同种的所述第二缓冲梁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起落架还包括多个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轮,一所述滑橇至少设有一所述转运机构,另一所述滑橇至少设有两所述转运机构。
可选地,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运轮传动连接的起降驱动件,所述起降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转运轮相对所述滑橇下降,以抬升所述滑橇。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飞行器测试平台,该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
主框架;以及
前述的起落架,设于所述主框架。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起落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其中,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包括起落架的两滑撬以及连接于两滑撬之间的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包括朝上凸设的第一缓冲梁和第二缓冲梁;
根据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构建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其中,在构建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时,将所述滑撬和所述缓冲梁之间的连接方式模拟为共节点的连接方式;
若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则根据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以及连接滑撬和缓冲梁的连接结构,构建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并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学性能分析;
若否,则对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
若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的落震仿真分析结果及静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则判定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合格;
若否,则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该起落架包括滑橇、第一缓冲梁、及第二缓冲梁。滑橇设有两个,两滑橇相并行设置。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第一缓冲梁发生形变吸能,第一缓冲梁具有被两滑橇拉直的趋势。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滑橇,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二缓冲梁发生形变吸能,第二缓冲梁具有被两滑橇拉直的趋势。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第一缓冲梁的长度,第一缓冲梁的结构和第二缓冲梁的结构不同,使得两缓冲梁的形变程度不同,也即第一缓冲梁呈现出一级吸能,第二缓冲梁呈现出另一级吸能,第一缓冲梁和第二缓冲梁配合下为起落架提供两级吸能,如此,提高了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此外,滑橇至少一端朝上弯曲设置可提高带俯仰角着陆时的缓冲性能,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俯仰缓冲着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起落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起落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二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7为本发明起落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起落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飞行器测试平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起落架的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抵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起落架,起落架为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起降的过程中提供缓冲,目前起落架的缓冲性能有限,无法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具体而言,在现有技术中,起落架包括相并行的两个滑橇,及连接两个滑橇的两个缓冲梁,两缓冲梁的结构相同,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两滑橇带动两缓冲梁形变,两缓冲梁由于结构相同,使得两缓冲梁的形变程度相同,也即两缓冲梁仅呈现出一级吸能,缓冲效果较差。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起落架,旨在提高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参照图1、2和10,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起落架30可应用于飞行器测试平台,该起落架30还可应用于飞行器。本文以起落架30应用于飞行器测试平台为例介绍起落架30。该起落架30包括滑橇31、第一缓冲梁321、及第二缓冲梁322。滑橇31设有两个,两滑橇31相并行设置。第一缓冲梁321连接两滑橇31,第一缓冲梁321朝上凸设,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31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第一缓冲梁321发生形变吸能,第一缓冲梁321具有被两滑橇31拉直的趋势。第二缓冲梁322,连接两滑橇31,第二缓冲梁322朝上凸设,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31朝相远离的方向滑移于地面时,两滑橇31朝相远离的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二缓冲梁322发生形变吸能,第二缓冲梁322具有被两滑橇31拉直的趋势。第二缓冲梁322的长度小于第一缓冲梁321的长度,第一缓冲梁321的结构和第二缓冲梁322的结构不同,使得两缓冲梁的形变程度不同,也即第一缓冲梁321呈现出一级吸能,第二缓冲梁322呈现出另一级吸能,第一缓冲梁321和第二缓冲梁322配合下为起落架30提供两级吸能,如此,提高了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从而保证装有该起落架30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此外,滑橇31至少一端朝上弯曲设置可提高滑橇31的带俯仰角着陆时的缓冲性能,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俯仰缓冲着落。
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二缓冲梁322被两滑橇31拉直时,第二缓冲梁322甚至可以被两滑橇31拉断来吸收能量,使得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较好。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梁322呈弧形设置,如此,使得第二缓冲梁322整体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有利于提高第二缓冲性的吸能效果,从而提高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梁322包括连接一滑橇31的第一连接段、及连接另一滑橇31的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呈角度连接。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包括分别连接两滑橇31的两缓冲段333、及连接两缓冲段333的安装段334,缓冲段333朝上凸设并呈弧形设置。如此,有利于提高第一缓冲梁321的吸能效果,从而提高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段333呈直线段设置。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缓冲段333呈椭圆弧设置,如此,缓冲段333能够在一滑橇31到另一滑橇31的方向上产生较大的位移量,有利于提高第一缓冲梁321的吸能效果,从而提高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并且能够有效降低缓冲段333的应力水平。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段333呈圆弧设置。
一并参照图7,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段334设有连接座340,连接座340用以供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主框架11连接。连接座340可但不限于通过螺钉与主框架11锁附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段334高于第二缓冲梁322,如此,可以避免第二缓冲梁322与主框架11干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段334也可以低于第二缓冲梁322,只要避免第二缓冲梁322与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主框架11相干涉即可。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设有多个,第二缓冲梁322设有多个,可以理解,第一缓冲梁321和第二缓冲梁322的数量越多,则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越好。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一第二缓冲梁322对应地与一第一缓冲梁321靠近设置,如此,在飞行器测试平台降落的过程中,当两滑橇31滑移于地面时,由滑橇31到主框架11的传力路径较短,有利于提高装有该起落架30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第一缓冲梁321设有两根、及第二缓冲梁322设有两根为例,两第二缓冲梁322设于两第一缓冲梁321之间,一第二缓冲梁322对应地与一第一缓冲梁32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一缓冲梁321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第一缓冲梁321设于两第二缓冲梁322之间,一第二缓冲梁322对应地与一第一缓冲梁32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一缓冲梁321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与滑橇31可拆卸连接,如此,当第一缓冲梁321损坏时,更换第一缓冲梁321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起落架30,有利于节省维修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与滑橇31不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缓冲梁321与滑橇31焊接。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梁322与滑橇31可拆卸连接,如此,当第二缓冲梁322损坏时,更换第二缓冲梁322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起落架30,有利于节省维修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梁322与滑橇31不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二缓冲梁322与滑橇31焊接。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两滑橇31分别通过一第一连接件350与第一缓冲梁321连接,两滑橇31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件360与第二缓冲梁322连接,如此,有利于简化第一缓冲梁321、第二缓冲梁322及滑橇31的结构,降低第一缓冲梁321、第二缓冲梁322及滑橇31的制造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设有第一扣部与滑橇31扣接,第二缓冲梁322设有第二扣部与滑橇31扣接。
一并参照图3和图4,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50包括第一箍体351、第二箍体352、及第三箍体353,第一箍体351和第二箍体352限制出供第一缓冲梁321穿设的第一通道354,第一箍体351和第二箍体352配合以抱紧第一缓冲梁321,第一箍体351、第二箍体352、及第三箍体353限制出供滑橇31穿设的第二通道355,第一箍体351和第三箍体353配合以抱紧滑橇31,第二箍体352和第三箍体353配合以抱紧滑橇31。如此,便于第一缓冲梁321通过第一连接件350快速拆装于滑橇31。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箍体351、第二箍体352、及第三箍体353相互通过螺钉锁附在一起,需要指出的是,螺钉可用于调节第一箍体351和第二箍体352配合抱紧第一缓冲梁321的力、第一箍体351和第三箍体353饱和抱紧滑橇31的力、及第二箍体352和第三箍体353配合抱紧滑橇31的力。
一并参照图5和图6,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60包括第四箍体361和第五箍体362,第四箍体361和第五箍体362限制出供第二缓冲梁322穿设的第三通道363、及供滑橇31穿设的第四通道364,第四箍体361和第五箍体362配合以抱紧第二缓冲梁322和滑橇31。如此,便于第一缓冲梁321通过第一连接件350快速拆装于滑橇31。如此,便于第二缓冲梁322通过第二连接件360快速拆装于滑橇31。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第四箍体361和第五箍体362通过螺钉锁附在一起,需要指出的是,螺钉可用于调节第四箍体361和第五箍体362配合抱紧第二缓冲梁322、及滑橇31的力。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滑橇31包括两个防护杆段312、及设于两防护杆段312之间的中部杆段311。防护杆段312远离中部杆段311的一端朝上弯曲设置,以提高滑橇31带俯仰角着陆时的缓冲性能,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俯仰缓冲着落。中部杆段311呈直线状,以使得第一连接件350可通过第一箍体351、第二箍体352、及第三箍体353可选择地抱紧中部杆段311的任一位置、及第二连接件360可通过第四箍体361、及第五箍体362可选择地抱紧中部杆段311的任一位置。如此,可通过第一连接件350相对中部杆段311的位置来改变第一缓冲梁321相对中部杆段311的相对位置,此外,还可通过改变第二连接件360相对中部杆段311的位置来改变第二缓冲梁322相对中部杆段311的位置,如此,起落架30的适应性较高,有利于适配不同尺寸、不同重量级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飞行器测试平台在测试的过程中,若起落架30测试所得的数据不够好,则需要对起落架30的结构进行优化,为此,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设有多种,不同种的第一缓冲梁321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第一缓冲梁321与滑橇31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种的第一缓冲的方式来改变起落架30在飞行器测试平台在测试过程中的表现,以使得起落架30测试所得的数据足够好。具体而言,第二缓冲梁322的尺寸可但不限于包括第二缓冲梁322的外径、及朝上凸设的弧度。
飞行器测试平台在测试的过程中,若起落架30测试所得的数据不够好,则需要对起落架30的结构进行优化,为此,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梁322设有多种,不同种的第二缓冲梁322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第二缓冲梁322与滑橇31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种的第二缓冲的方式来改变起落架30在飞行器测试平台在测试过程中的表现,以使得起落架30测试所得的数据足够好。具体而言,第二缓冲梁322的尺寸可但不限于包括第二缓冲梁322的外径、及朝上凸设的弧度。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和/或第二缓冲梁322和/或第一连接件350和/或第二连接件360的材质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密度较钢、钛等材料更低,使结构更加轻量化。同时,其弹性模量较钢、钛等材料也更低,便于加工。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和/或第二缓冲梁322和/或第一连接件350和/或第二连接件360的材质为7075系铝合金材质。然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和/或第二缓冲梁322和/或第一连接件350和/或第二连接件360的材质还可以为钢材。
将飞行器测试平台自一个地方搬运至另一个地方较为耗费体力,为此,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一并参照图8和图9,起落架30还包括多个与滑橇30可拆卸连接的转运机构370,转运机构370包括转运轮371,一滑橇31至少设有一转运机构370,另一滑橇30至少设有两转运机构370。如此,两个滑橇30总共至少由三个转运轮371支撑,使得起落架30可以稳定地滑移于地面,如此,通过转运轮371来改变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位置,较为节省体力,当需要对飞行器测试平台进行测试时,将转运机构370从滑橇30上拆卸,如此,可避免转运机构370对飞行器测试平台的模态的产生影响。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转运机构370还包括与转运轮371传动连接的起降驱动件372,起降驱动件372用以驱使转运轮371相对滑橇30下降,以抬升滑橇30。如此,当需要转移飞行器测试平台时,可通过起降驱动件372驱使转运轮371下降,使得转运轮371抵压于地面,转运机构370给予滑橇30上升的力,从而抬升滑橇30,使得滑橇30脱离地面。如此,实现对飞行器测试平台的转运。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起降驱动件372包括一端与滑橇31转动连接的杠杆374,转运轮371连接杠杆374,杠杆374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一滑橇31到另一滑橇31的方向,如此,可以通过手动转动杠杆374来带动转运轮371绕杠杆374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实现转运轮371的相对滑橇30下降,从而抬升滑橇30。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起降驱动件372还包括连接杠杆374的转运连接座373,转运轮371设有多个,转运轮371设于转运连接座373,多个转运轮371通过转运连接座373与杠杆374间接连接。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转运机构370还包括设于杠杆374的限位座375,在杠杆374的转动方向上,限位座375与滑橇31相对设置,在杠杆374转动的过程中,当限位座375抵止于滑橇31时,转运轮371的最低处低于滑橇31的最低处。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实施例中,当限位座375抵止于滑橇31时,转运轮371的最低处低于滑橇31的最低处,且转运轮371的最低处与滑橇31最低处的高度差最大。如此,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转运的过程中,滑橇31离地面的距离最大,滑橇31可以较为轻松地越过地面的障碍物或凹凸不平的路面,提高飞行器测试平台的转运效率。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转运机构370靠近第一缓冲梁321设置,滑橇30此位置强度及刚度较大,避免应转运机构370撬起起落架30时集中载荷导致起落架30变形及破坏,有利于提高转运效率和经济耐用性。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起落架30还包括设于滑橇31下方的缓冲垫,如此,进一步提高起落架30的缓冲性能,缓冲垫、第一缓冲梁321及第二缓冲梁322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吸收着陆动能,防止飞行器测试平台过度弹跳,减少飞行器测试平台着陆时的惯性过载。此外,缓冲垫还能够通过摩擦吸收着陆过程中的一滑橇31到另一滑橇31方向上的动能。缓冲垫的材质可但不限于为橡胶材质。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第二缓冲梁322及滑橇31均呈管状,如此,起落架30的重量可以较小。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飞行器测试平台,该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主框架11、及设于主框架11的前述的起落架30,该起落架3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飞行器测试平台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参考图1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起落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构建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
其中,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包括起落架的两滑撬以及连接于两滑撬之间的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包括朝上凸设的第一缓冲梁和第二缓冲梁;
S22、根据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构建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
其中,在构建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时,将所述滑撬和所述缓冲梁之间的连接方式模拟为共节点的连接方式;
若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3、根据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以及连接滑撬和缓冲梁的连接结构,构建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并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学性能分析;
若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的落震仿真分析结果及静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31、判定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合格;
若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的落震仿真分析结果和静力学性能的任一者不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32、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
若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4、对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中将滑撬和缓冲梁的连接结构(也即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简化为共节点的连接方式,进行初步的仿真分析以明确起落架的结构形式;若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再对连接结构进行细化并进一步仿真分析,以明确连接结构的具体结构。如此,能够显著减少计算机仿真分析的计算量,能够快速明确起落架的设计优化思路,从而缩短起落架的设计周期。
在进行步骤S21时,需要根据起落架设计的外部约束,构建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具体地,根据飞行器起降及停机要求确定起落架的两滑撬的相对位置,根据主框架上用于供起落架连接的位置确定第一缓冲梁的安装段的位置。
在进行步骤S22时,需要对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仿真分析,以分别验证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的静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其中,静力学分析可以先于动力学仿真分析进行。
在进行步骤S23时,通过落震仿真分析确定起落架在飞行器测试平台着陆过程中的应力响应,并通过静力学分析开展静强度的校核。其中,通过落震仿真分析能够得到起落架应力、应变、吸能特性曲线及机上主要设备过载条件,据此进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还需要通过模态分析进行校核,以对起落架的刚度和阻尼合理分配,避免“地面共振”的发生。若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的落震仿真分析结果和静力学性能、及模态分析结果的任一者不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S232。若均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S231。
在进行S232,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时,可以适应性地对起落架的三级能量吸收结构的相关参数做调整。可以理解,滑橇和连接结构之间配合作为第一级能量吸收结构,通过摩擦做功吸收第一级能量,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第一缓冲梁的长度,作为第二级能量吸收结构,通过变形吸收第二级能量,第一缓冲梁作为第三级能量吸收结构,通过变形吸收第三级能量。若对第一级能量吸收结构的吸能能力进行调整,则需调整连接结构和滑撬之间的摩擦系数;若对第二级能量吸收结构的吸能能力进行调整,则需调整第二缓冲梁的管径、管壁厚以及椭圆弓形弧线;若对第三级能量吸收结构的吸能能力进行调整,则需调整第一缓冲梁的管径、管壁厚以及椭圆弓形弧线。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2可具体展开为以下步骤:
S221、根据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构建起落架的一维梁单元模型,并进行静力学性能分析;
S222、若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的静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22、优化迭代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直至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符合静力学性能要求;
若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的静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23、对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若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的动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25、优化迭代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直至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符合动力学性能要求;
若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的动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26、根据所述一维梁单元模型构建起落架的二维壳单元模型,并进行静力学分析;
若所述二维壳单元模型的静力学性能不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27、优化迭代所述二维壳单元模型,直至所述二维壳单元模型符合静力学性能要求;
若所述二维壳单元模型的静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则执行步骤:
S228、将对应的所述二维壳单元模型作为合格的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输出。
在构建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时,先后采用了2版有限元模型,分别用于方案设计和参数设计。具体而言,方案设计模型全部由一维梁单元构成,且零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共节点的方式,能够开展快速迭代及更改,计算效率高。参数设计模型以结构初步模型为基础,建立更为详细的二维壳单元模型,零件之间的连接依然采用共节点的方式。其中,在基于静力学分析结果对一维梁单元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时,能够优化结构的传力路径,并减小结构应力集中;在基于动力学仿真结果对一维梁单元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时,需要关注结构的固有模态及冲击响应;在基于静力学分析结果对二维壳单元模型行优化迭代时,需要关注零件在使用工况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确定结构细节参数如圆管直径、壁厚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构建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构建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力学性能分析、构建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落震仿真分析、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及迭代优化等,可但不限于通过软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橇,设有两个,两所述滑橇相并行设置,所述滑橇至少一端朝上弯曲设置;
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一缓冲梁朝上凸设;以及
第二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缓冲梁朝上凸设,所述第二缓冲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梁的长度;
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两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两个或多个;
所述第一缓冲梁的结构和所述第二缓冲梁的结构不同;
所述第一缓冲梁包括分别连接两所述滑橇的两缓冲段、及连接两所述缓冲段的安装段,所述缓冲段朝上凸设并呈弧形设置;
所述第二缓冲梁呈弧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呈椭圆弧设置;
和/或,所述安装段设有连接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第二缓冲梁对应地与一所述第一缓冲梁靠近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两所述滑橇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缓冲梁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箍体、第二箍体、及第三箍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一缓冲梁穿设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二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第一缓冲梁,所述第一箍体、所述第二箍体、及所述第三箍体限制出供所述滑橇穿设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箍体和所述第三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滑橇,所述第二箍体和所述第三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滑橇;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四箍体和第五箍体,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五箍体限制出供所述第二缓冲梁穿设的第三通道、及供所述滑橇穿设的第四通道,所述第四箍体和所述第五箍体配合以抱紧所述第二缓冲梁和所述滑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梁设有多种,不同种的所述第一缓冲梁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所述第一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和/或,所述第二缓冲梁设有多种,不同种的所述第二缓冲梁的尺寸和/或材质不同,择一种所述第二缓冲梁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还包括多个与所述滑橇可拆卸连接的转运机构,所述转运机构包括转运轮,一所述滑橇至少设有一所述转运机构,另一所述滑橇至少设有两所述转运机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转运轮传动连接的起降驱动件,所述起降驱动件用以驱使所述转运轮相对所述滑橇下降,以抬升所述滑橇。
10.一种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框架;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设于所述主框架。
11.一种起落架的设计方法,用于设计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构建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其中,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包括起落架的两滑撬以及连接于两滑撬之间的缓冲梁,所述缓冲梁包括朝上凸设的第一缓冲梁和第二缓冲梁;
根据所述起落架初始线框模型构建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并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其中,在构建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时,将所述滑撬和所述缓冲梁之间的连接方式模拟为共节点的连接方式;
若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的力学性能符合要求,则根据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以及连接滑撬和缓冲梁的连接结构,构建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并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落震仿真分析以及静力学性能分析;
若否,则对所述起落架初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
若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的落震仿真分析结果及静力学性能均符合要求,则判定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合格;
若否,则对所述起落架次级仿真模型进行优化迭代,直至其符合要求。
CN202310406074.4A 2023-04-17 2023-04-17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Active CN116101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6074.4A CN116101482B (zh) 2023-04-17 2023-04-17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6074.4A CN116101482B (zh) 2023-04-17 2023-04-17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1482A CN116101482A (zh) 2023-05-12
CN116101482B true CN116101482B (zh) 2023-07-18

Family

ID=86254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6074.4A Active CN116101482B (zh) 2023-04-17 2023-04-17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0148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0807A1 (de) * 2001-10-15 2003-04-30 Eurocopter Deutschland Landewerk für einen Drehflügler
JP2004098832A (ja) * 2002-09-09 2004-04-02 Fuji Heavy Ind Ltd 回転翼航空機の降着装置
CN101973393A (zh) * 2010-09-30 2011-02-16 清华大学 无人直升机高强度笼式起落架
CN104002961A (zh) * 2014-06-13 2014-08-27 韩世宇 一种微型直升机起落架
CN205010481U (zh) * 2015-07-31 2016-02-03 山西微风无人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直升机减震起落架
CN106240805A (zh) * 2016-08-18 2016-12-21 李雪锋 一种无人直升机碳纤维起落架装置
CN207658039U (zh) * 2017-11-22 2018-07-27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08278315U (zh) * 2018-04-08 2018-12-25 新疆联海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09535454U (zh) * 2018-12-27 2019-10-25 广州市海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重无人机
CN216834326U (zh) * 2021-12-10 2022-06-28 于学广 一种用于直升机滑撬的可伸缩固定设备
CN114818444A (zh) * 2022-06-24 2022-07-29 之江实验室 一种复合材料滑撬式起落架适坠性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
CN217805245U (zh) * 2022-07-08 2022-11-15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eVTOL飞机试飞用起落架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91240B1 (fr) * 2005-09-28 2007-12-07 Eurocopter France Atterisseur a patins anti-resonnance pour aeronef a voilure tournante, et aeronef
PL2641831T3 (pl) * 2012-03-22 2015-05-29 Airbus Helicopters Deutschland GmbH Podwozie typu płozowego do śmigłowca
US20160244155A1 (en) * 2015-02-19 2016-08-25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Helicopter skid landing gear
CN205418120U (zh) * 2016-03-31 2016-08-03 亳州市智航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植保机防震起落架
US11203428B2 (en) * 2017-12-04 2021-12-21 Airduce, LLC Removable aerial application system
CN110929444A (zh) * 2019-12-04 2020-03-27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滑橇式起落架仿真设计方法
CN111439376A (zh) * 2020-03-16 2020-07-24 陕西中航气弹簧有限责任公司 高姿滑撬起落架
CN212243795U (zh) * 2020-05-05 2020-12-29 江西壮龙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焊接形式柔性无人机起落架及制作其的工装定位架
CN112173090A (zh) * 2020-09-25 2021-01-05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滑撬起落架及其横梁高度调节机构
CN214190089U (zh) * 2021-01-13 2021-09-1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18431721U (zh) * 2022-07-26 2023-02-03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器的滑橇式起落架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50807A1 (de) * 2001-10-15 2003-04-30 Eurocopter Deutschland Landewerk für einen Drehflügler
JP2004098832A (ja) * 2002-09-09 2004-04-02 Fuji Heavy Ind Ltd 回転翼航空機の降着装置
CN101973393A (zh) * 2010-09-30 2011-02-16 清华大学 无人直升机高强度笼式起落架
CN104002961A (zh) * 2014-06-13 2014-08-27 韩世宇 一种微型直升机起落架
CN205010481U (zh) * 2015-07-31 2016-02-03 山西微风无人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直升机减震起落架
CN106240805A (zh) * 2016-08-18 2016-12-21 李雪锋 一种无人直升机碳纤维起落架装置
CN207658039U (zh) * 2017-11-22 2018-07-27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08278315U (zh) * 2018-04-08 2018-12-25 新疆联海创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09535454U (zh) * 2018-12-27 2019-10-25 广州市海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载重无人机
CN216834326U (zh) * 2021-12-10 2022-06-28 于学广 一种用于直升机滑撬的可伸缩固定设备
CN114818444A (zh) * 2022-06-24 2022-07-29 之江实验室 一种复合材料滑撬式起落架适坠性优化设计方法和装置
CN217805245U (zh) * 2022-07-08 2022-11-15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eVTOL飞机试飞用起落架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on Multiple Styles of Skid Landing Gear;Menglong Ding;2022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cience (ICMEAS);第76-80页 *
某无人机起落架改型设计;戴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第03期);第31-53页 *
虚拟试验在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的应用及验证;杨全等;航空科学技术;第31卷(第09期);第53-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01482A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108165A (ko) 헬리콥터의 스키드 타입 랜딩 기어
CN202783777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US8541091B2 (en) Composite leg for landing gear assembly
EP2017153A3 (en) Railway car with obstacle deflector
CN105209272A (zh) 车辆悬架
CN111002934A (zh) 一种可伸缩式逐级分层缓冲汽车保险杠
KR101956483B1 (ko) 대차의 메인프레임과 가이드암이 일체로 형성된 모노레일 차량용 대차
CN112693272A (zh) 并联的自适应非独立悬挂麦克纳姆轮底盘系统
CN116101482B (zh)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起落架、起落架的设计方法
CN104191925A (zh) 一种非驱动独立悬架车轴及全地面起重机
CN106741189A (zh) 电动汽车底盘防撞系统
CN116119024B (zh)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206589590U (zh) 一种支撑臂及使用该支撑臂的双横臂悬架结构和汽车
US20060046826A1 (en) Automobile racing suspension system
CN112644542B (zh) 一种转向架
CN219447328U (zh) 起落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
CN106347060A (zh) 一种平衡悬架和汽车
CN206900123U (zh) 横置复合材料板簧悬架结构
WO2022095535A1 (zh) 能够安装转轮的减震模块及移动设备
CN102490564A (zh) 一种汽车单纵臂式的独立前悬架
CN209833294U (zh) 一种重型卡车用推力杆支架
CN211001806U (zh)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CN220410702U (zh) 一种高强度抗冲击的车架总成结构
CN106134342B (zh) 高速重载轮式装甲车辆单纵臂
CN106739894B (zh) 一种客车双曲悬架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