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6366A -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96366A
CN116096366A CN202180056684.5A CN202180056684A CN116096366A CN 116096366 A CN116096366 A CN 116096366A CN 202180056684 A CN202180056684 A CN 202180056684A CN 116096366 A CN116096366 A CN 116096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ytochemicals
phytochemical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
oral cavity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66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森顺也
吉江千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mori Takuya
Original Assignee
Fujimori Takuy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mori Takuya filed Critical Fujimori Takuya
Publication of CN116096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96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2Ke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2Ketones
    • A61K31/121Ketones acycl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isosorbide
    • A61K31/34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isosorbide not condensed with another ring, e.g. ranitidine, furosemide, bufetolol, muscar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61K31/3533,4-Dihydrobenzopyrans, e.g. chroman, catech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24Esters of 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4Synthetic polymeric materials
    • A61K31/765Polymer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31/775Phenolic res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4Ebenaceae (Ebony family), e.g. persim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carbomers, poly(meth)acrylates, or polyvinyl pyrrolid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sters, polyamino acids, polysiloxanes, polyphosphazines, copolymers of polyalkylene glycol or poloxa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6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gums, starch, alginate, dextrin, hyaluronic acid, chitosan, inulin, agar or pect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6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gums, starch, alginate, dextrin, hyaluronic acid, chitosan, inulin, agar or pectin
    • A61K47/38Cellulose;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04Antibacteri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n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y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对预防感染症有效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使用黏膜附着性高分子而安装于口腔中以持续释放植物化学物质。植物化学物质为选自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柿子单宁、栗子单宁、梅素、5‑氨基乙酰丙酸、芹菜素、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姜黄素、姜醇、姜烯酚、大豆异黄酮、辣椒素、皂苷、蒜素、蒜氨素、薄荷醇、丁香油酚、柠檬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在口腔内的安装部位为腭、颊、口底。

Description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抑制病原体的感染及感染症的发病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背景技术
2019年12月在亚洲各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在发生1年3个月后的今天,全世界出现了超过11,000万人的感染者和超过250万人的死亡者,至今仍没有平息的迹象,期望尽早确立预防法、治疗法。
以COVID-19为代表的感染症被定义为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体内并增殖而呈现发热、腹泻、咳嗽等症状的疾病。关于病原体的感染途径,在COVID-19、流感、埃博拉(Ebola)出血热、麻疹、感冒综合症等人传人的感染症中,“接触感染”、“飞沫感染”、“空气感染”这三个途径成为问题。经由这些感染途径,病原体从鼻腔、口腔、喉、气管、眼睛等的黏膜侵入细胞内。
无论病原体为何种类,作为人传人的感染症的日常预防法,均推荐保持社交距离、房间通风、消毒、洗手、漱口、戴口罩。其中,保持社会距离、房间通风、及消毒所带来的感染症预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关于洗手、漱口、戴口罩所带来的预防效果,根据洗手、漱口的频率、口罩的种类/佩戴时间等条件而效果不同,这些的有效性是有限的。例如,在针对感冒综合症、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症的多个流行病学研究中,关于洗手,报告了若在饭前等节点使用肥皂严格执行,则显示出预防效果(非专利文献1),关于漱口,报告了若利用自来水或绿茶一日漱口数次,则显示出预防效果(非专利文献2、非专利文献3)。总之,仅仅通过洗手、漱口、戴口罩的效果,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使流感、COVID-19、埃博拉出血热等感染力强的感染症的流行或全球大流行平息。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麻疹、流感等各种感染症引发了全球大流行,但这些的平息无法在没有利用疫苗的预防与抗菌、利用抗病毒药的化学疗法的确立的条件下完成。关于COVID-19,疫苗的开发和普及对于全球大流行的平息而言可谓是不可缺少的,但疫苗由于要接种于未患感染症的健康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因此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
2020年12月,辉瑞(Pfizer)公司(与德国的生物新技术(BioNTech)公司共同开发)、莫德纳(Moderna)公司及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开发的三种COVID-19疫苗在美国、英国、以色列等欧美各国获得紧急接种许可后开始接种。这些疫苗的作为专用于COVID-19的开发仅花费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非临床、临床试验的数据均少,难说其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特别是辉瑞(Pfizer)公司与莫德纳(Moderna)公司的使用了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疫苗为世界上首次的临床使用,未知的部分多。从数千人至数万人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三家公司的COVID-19疫苗的共同点为有效性高(辉瑞(Pfizer)公司、莫德纳(Moderna)公司的有效率均为90%以上,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为70%左右),但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倦怠感、头痛、发冷、恶心、呕吐、肌肉疼痛等副反应的发生频率比流感疫苗、麻疹等的确立了安全性的疫苗高出数倍至十倍(非专利文献4)。
就COVID-19疫苗的有效性的想法而言,在假设有效率为90%的情况下,是指相对于疫苗非接种群组的COVID-19发病人数,疫苗接种群组的COVID-19发病人数为十分之一。在感染症学中,感染与发病明确为不同的阶段,根据此前的临床试验结果,可知通过疫苗的接种而COVID-19发病者减少,但并不清楚感染者是否减少。即,即使接种了所述三家公司的COVID-19疫苗,也并非不再需要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感染预防法。
进而,即使是已经被批准并使用的化学治疗剂或疫苗,有时也会因细菌或病毒的基因变异(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情况下,推断为25.9/基因组/年)而无效化,不得不进行重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昭56-1007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20-125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表2020-50217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艾洛AE等人(Aiello AE,et al.)社区环境中手部卫生对传染病风险的影响:荟萃分析.美国公共卫生杂志(Effect of hand hygiene on infectiousdisease risk in the community setting:a meta-analysis.Am J Public Health)98(8):1372-1381,2008.
非专利文献2:里村K、北村T、川村T等人(Satomura K,Kitamura T,Kawamura T,etal.)通过漱口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随机试验.美国预防医学杂志(Prevention of upper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by gargling:a randomized trial.Am J Prev Med.)29(4):302-307,2005.
非专利文献3:野田T等人(Noda T,et al.)用于口腔卫生的漱口液与儿童期发烧的发展:日本的一项人口研究.流行病学杂志(Gargling for oral hygiene and thedevelopment of fever in childhood:A population study in Japan.JEpidemiol)22(1):45-49,2005.
非专利文献4:拉马萨米MN等人(Ramasamy MN,et al.)ChAdOx1nCoV-19疫苗在年轻人与老年人中初次加强给药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COV002):单盲随机对照2/3期试验.柳叶刀(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ChAdOx1 nCoV-19vaccine administered in aprime-boost regimen in young and old adults(COV002):a singleblind,randomised,controlled,phase 2/3trial.Lancet)396(10267):1979-1993,2020.
非专利文献5:汗,穆罕默德·法希姆等人(Khan,Mohammad Faheem,et al.)利用分子对接研究对作为抗COVID-19治疗剂的膳食分子的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etarymolecules as therapeutic agents to combat COVID-19using molecular dockingstudies.)2020,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 unique identifier,DOI):10.21203/rs.3.rs-19560/v1.
非专利文献6:樱井康晃等人(Yasuteru Sakurai,et al.)5-氨基乙酰丙酸体外抑制SARS-CoV-2感染.(5-amino levulinic acid inhibits SARS-CoV-2infection invitro.)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研究通讯(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Communications)(545):203-207,2021.
非专利文献7:岛村T(Shimamura T),The miracle of Katekin,27-37与111-114(27-37and 111-114),PHP INTERFACE,2000.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人传人的感染症中,洗手、漱口、戴口罩等日常性的感染预防法根据实施方法的不同而其效果受到限定,不具有使流感、COVID-19等感染力强的感染症的流行或全球大流行平息的程度的有效性。另外,即使是已经被批准的化学治疗剂或疫苗,有时也会因细菌或病毒的基因变异而丧失效力。进而,关于COVID-19,尚不存在确立了充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疫苗。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相对于人传人的感染症而保护作为病原体的侵入路径的口腔黏膜,从而可抑制病原体的感染、感染症的发病,且安全性高,不会受病原体的基因变异的影响。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人等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含有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并非维持身体功能所必需的、有可能对健康带来影响的植物来源的化合物)的释放控制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安装于口腔内,并持续地向口腔内供给植物化学物质,以由植物化学物质包覆整个口腔黏膜(也包括舌黏膜),从而发挥超过漱口、戴口罩的效果的病原体的感染抑制效果。进而发现,本感染抑制效果不会因病原体的种类及基因变异而失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不会受病原体的基因变异的影响、对人传人的感染症的预防及治疗有效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作为实验例1的结果而获得的试验开始1小时后附着于口腔内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典型状态的照片。
[图2]图2是表示作为实验例2的结果而获得的试验开始6小时后附着于口腔内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典型状态的照片。
[图3]图3是表示从利用各种高分子制备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释放的儿茶素的释放-时间曲线的图表。
[图4]图4是表示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对大肠杆菌的增殖抑制效果的照片。
[图5]图5是表示安装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时的唾液中活菌数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抑制药的副作用、提高有效性,已经设计了多种将药在需要时以需要的量供给至需要的部位的药物递送系统。本发明人等人基于此概念认为,为了最大限度地引出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的效果,最好在有病原体感染风险的期间,向口腔内持续供给植物化学物质而由植物化学物质包覆、保护整个口腔黏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发明。即,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具有安装于口腔内的功能,并被设计成持续释放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
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方式可自片剂、丸剂、胶囊剂、囊片(caplet)、膜、或能够安装于口腔内的任意其他方式中选择。
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可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安装于口腔内。作为化学方法,如日本专利特开昭56-100714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只要使用具有黏膜附着性的高分子及现有的润滑剂、粘合剂、赋形剂等来制成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便可安装于口腔内。
作为对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赋予黏膜附着性的高分子,优选为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醚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丙烯酸聚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聚乙二醇等乙二醇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淀粉、玉米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瓜尔胶、卡拉胶、刺槐豆胶、黄原胶、壳聚糖。此外,这些高分子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另外,作为将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机械地安装于口腔内的方法,优选为将含有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的磷灰石骨水泥(apatite bone cement)涂敷于牙齿上的方法。
在人传人的感染症中,就预防感染的观点而言,重要的是使得不会从口中溅出飞沫,但作为飞沫飞散防止方法,本发明人等人发现,通过利用增粘剂(前一段落中记载的黏膜附着性高分子也可用作增粘剂)提高唾液的粘性,飞沫变得不易溅出。因此,在制备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时使用黏膜附着性高分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附着于口腔黏膜,而且也是为了使黏膜附着性高分子在口腔内持续溶解而使唾液具有粘性。
适于对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赋予飞沫飞散防止功能的黏膜附着性高分子是20℃下2%高分子水溶液的粘度示出10万mPa·s以下、优选为示出1万5千mPa·s以下、更优选为示出4千mPa·s以下的高分子。
关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口腔内安装时间,优选为30分钟以上(适宜为1小时以上,更适宜为2小时以上,进而适宜为3小时以上)、且在进餐过程中也可安装。在与人接触的期间,通过长时间在口腔内安装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能够超过市售的含植物化学物质或草本植物的糖、含剂、漱口、戴口罩的效果。
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只要是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食物来源的化合物,则可利用任一者,但适宜而言,有效的是含有选自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柿子单宁、栗子单宁、梅素、5-氨基乙酰丙酸、芹菜素、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姜黄素、姜醇、姜烯酚、大豆异黄酮、辣椒素、皂苷、蒜素、蒜氨素、薄荷醇、丁香油酚、柠檬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适宜而言,有效的是含有选自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柿子单宁、梅素、5-氨基乙酰丙酸、芹菜素、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姜黄素、姜醇、姜烯酚、大豆异黄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儿茶素类”,是将绿茶等中大量包含的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及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非表体与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表体合在一起的总称。
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儿茶素聚合物类”,是红茶或乌龙茶等中大量包含的茶黄素、茶黄素二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茶红素、乌龙茶氨酸、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的总称。
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需要在也包括进餐过程中在内的病原体所导致的感染风险高的期间长时间安装于口腔内,因此所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的味道成为问题。例如,儿茶素类、柿子单宁及栗子单宁具有强烈的涩味,这些无法在口腔内长时间滞留。在现有技术中,在将儿茶素类或单宁等涩味成分调配到喉糖、含剂等中的情况下,会利用甜味剂等实施矫味,但在要长时间安装于口腔内的本发明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使用甜味剂也不优选。
本发明人等人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混合并粉碎,能够缓和两者的涩味。推测此现象是因为儿茶素与单宁的分子通过混合粉碎而形成复合体。复合体的制备除了可使用混合粉碎以外,还可使用:在将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混合并加热以使其熔融后,加以冷却以使其固化的方法;以及在使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溶解于溶媒中后,通过冻结干燥或加热而蒸馏去除溶媒并使其共沉淀的方法。关于使涩味缓和的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的混合比例,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的重量优选为5%至95%,更优选为10%至90%,进而优选为25%至75%。
此外,为了改善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及柿子单宁(以后简称为“儿茶素及单宁类”)的涩味,优选为将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直接混合粉碎。但是,当在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中添加纤维素醚或丙烯酸聚合物等药学上可接受的添加剂并混合时,也可缓和儿茶素及单宁类的涩味。如此,作为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涩味改善方法,可利用形成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与柿子单宁的复合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可使用经人工化学合成的化合物,但也可使用含有所述植物化学物质的植物的干燥品或植物萃取物(也可包含其他成分)。例如,作为儿茶素类,可使用绿茶提取物,作为儿茶素聚合物类,可使用红茶提取物,作为柿子单宁,可使用柿油提取物,作为梅素,可使用梅肉提取物,作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可使用干燥芥末,作为姜黄素,可使用干燥姜黄,作为姜醇或姜烯酚,可使用干燥生姜。进而,作为含有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的植物,广泛已知有茶树、百里香、薄荷、桉树、薰衣草及柠檬香草等草本植物类,但在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可含有这些的萃取物。
关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量,通过口腔内靶向与植物化学物质持续释放,可以作为饮食物而摄取的标准一日量以下获得感染症预防效果。因此,本发明品是一种无副作用而极其安全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例如,儿茶素类的含量可为400mg以下,此量相当于绿茶(很多茶(Oi Ocha)(注册商标:伊藤园股份有限公司))500mL中所含的儿茶素量。另外,儿茶素聚合物类的含量可为300mg以下,这是在一天饮用500mL的浓度为3%的红茶时摄取的茶黄素类的量。同样地,基于从食品中一天摄取的量,柿子单宁的含量以柿油提取物计优选为500mg以下,梅素的含量以梅肉提取物计优选为1000mg以下,且姜黄素的含量优选为50mg以下。
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可含有的所述植物化学物质是抗菌作用或抗病毒作用明显的化合物,特别是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柿子单宁及梅素具有强力的抗菌作用与抗病毒作用两者,且作为消毒用喷雾(宇治茶儿茶素喷雾(注册商标;不二家茶铺(Fujiya Chaho)股份有限公司))、喉糖(茶黄素喉糖(注册商标;荣太楼总本铺股份有限公司))、梅喉糖(注册商标;甘乐(Kanro)股份有限公司)、含片(口内屏障(注册商标;日新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口臭礼仪(柿油礼仪(注册商标;DHC股份有限公司))等而已广泛商品化。进而,近年来发现了儿茶素类、柿子单宁及5-氨基乙酰丙酸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预防效果(非专利文献5、非专利文献6)。
由于儿茶素类及儿茶素聚合物类(以后简称为“儿茶素类等”)的抗菌作用起因于将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因此虽然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力存在差异(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儿茶素类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更强),但儿茶素类等对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类显示出抗菌作用。另一方面,儿茶素类等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如下机制而产生:儿茶素类等与病毒表面的被称为刺突(spike)的糖蛋白结合,以阻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非专利文献7)。儿茶素类等与刺突的结合并非如由疫苗诱导出的抗体那样识别刺突的形状,而是基于本质上儿茶素类等容易与蛋白质结合的特性,因此儿茶素类等显示出不被病毒的种类、基因变异左右的强力的抗病毒作用。因此,含有儿茶素类等的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对各种感染症具有感染预防效果,其效果不受病原体的基因变异的影响。进而,由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感染症预防效果是基于阻止病原体的感染,因此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对像COVID-19这样的隐性感染者具有高感染力的感染症特别有效。
为了使植物化学物质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释放持续化,可使用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制造中使用的技术,即用高分子控制扩散速度的方法(专利文献2)、利用渗透压的方法(专利文献3)、及利用离子交换物质的方法。
适于使植物化学物质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释放持续化的高分子是对所述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赋予黏膜附着性的天然高分子或半合成高分子等。即,可使用羟丙基纤维素等纤维素醚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羧基乙烯基聚合物等丙烯酸聚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聚乙二醇等乙二醇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淀粉、玉米蛋白质、大豆蛋白质、瓜尔胶、卡拉胶、刺槐豆胶、黄原胶、壳聚糖。此外,这些高分子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可作为基质型或贮药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来控制植物化学物质的释放。
关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的植物化学物质释放持续时间,若假设在有病原体感染风险的期间将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剂安装于口腔内以保护黏膜,则为30分钟以上,优选为1小时以上,更优选为2小时以上,进而优选为3小时以上。
本发明的利用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感染症预防、治疗方法与以往的以口腔内疾病的局部治疗为目的的黏膜附着性制剂(艾福达治(Aftach)(注册商标;帝人制药(TeijinPharma)股份有限公司))不同。
即,就植物化学物质的持续供给的观点而言,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口腔内安装部位只要是30分钟以上不剥离的地方则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腭、颊、口底,更优选为腭、颊,进而优选为腭。
另外,为了利用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释放的植物化学物质保护口腔黏膜,由于口腔内的水分量比消化道内少,因此需要能动地使植物化学物质在口腔内扩散。即,通过定期地或在感染风险高时使用舌头将从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释放的植物化学物质在口腔内扩散来包覆黏膜,可提高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感染症预防、治疗效果。
在像COVID-19那样从病原体的感染到发病的期间(潜伏期)长(平均5天至6天)、在潜伏期期间也具有感染力的感染症中,通过以所述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当然可防止感染及发病,而且可杀灭感染者唾液中的病原体,由此可抑制飞沫感染的扩大。
以下,列举实验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实验例1:口腔内安装部位的评价>
针对使用黏膜附着性高分子制备的片剂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对口腔内安装部位进行评价。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而选择柿子单宁(柿油粉(阿库洛希尔(AcroSea)股份有限公司)),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 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羧基乙烯基聚合物(carboxyvinyl polymer,CP)、柿油分别以重量比为1.5:0.5:1调配而获得混合粉末约300mg,通过直接粉末压缩法将所获得的混合粉末压片成直径10mm的平片剂以供于安装试验。
(试验方法)
作为受试者,选择了15岁到70岁的三名男性。在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口腔内安装试验中,每次将一片放于指尖并按压到口腔内的腭、颊、口底中的任一处,使其附着于黏膜,1小时后,对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安装状态进行评价。此外,对于各个受试者,更换安装部位而反复进行了三次口腔内安装试验。
(结果及效果)
图1是作为实验例1的结果而获得的试验开始1小时后附着于口腔内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典型照片,图1(A)示出了将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安装于颚的情况,图1(B)示出了将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安装于颊的情况,图1(C)示出了将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安装于口底的情况。
在所有受试者中,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附着于腭、颊、口底达1小时以上。1小时后,将附着于口腔内的各个部位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强制剥离,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黏膜附着力相对于腭最大,其次依次是颊、口底。根据这些结果而明确,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能够安装于口腔内的所需部位,但在需要长时间安装的情况下,适合的是腭与颊。
<实验例2:口腔内安装能力的评价>
针对使用各种黏膜附着性高分子而制备的三种片剂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3,对口腔内安装时间进行评价。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3的制备)
作为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而选择儿茶素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2:1混合物),以表1的重量比调配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刺槐豆胶及羧基乙烯基聚合物(CP)而获得混合粉末约300mg,通过直接粉末压缩法将所获得的混合粉末压片成直径10mm的平片剂。此外,作为比较例,使用了市售的儿茶素含片(口内屏障(注册商标;日新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含片(皮塔斯(Pitas)(注册商标;大鹏药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表1]:实验例2中使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3中调配的高分子、植物化学物质的重量比
Figure BDA0004113373010000111
(试验方法)
作为受试者,选择了15岁到70岁的三名男性、两名女性。针对五名受试者,每次将三种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各自的一片放于指尖并按压到口腔内的腭,使其附着于黏膜,对口腔内安装状态与安装时间进行评价。在试验过程中,在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附着后的2小时至3小时的期间,请每个人进食日常的午餐,另外,无论种类如何,饮料的摄取均为自由的。此外,作为比较例,对五名受试者给予儿茶素含片或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含片,并测定在口腔内的溶解时间。
(结果及效果)
图2是作为实验例2的结果而获得的试验开始6小时后附着于口腔内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典型照片,图2的(A)示出了安装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的情况,图2的(B)示出了安装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2的情况,图2的(C)示出了安装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3的情况。
在所有受试者中,比较例的儿茶素含片与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含片分别在给药后15分钟以内与23分钟以内完全溶解,与此相对,三种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3在6小时后保留片剂的形状,完全不存在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从口腔黏膜剥离的受试者。然后,关于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3,在试验开始6.5小时后从一名受试者的口腔黏膜剥离,8小时后,在剩下的4人中也观察到剥离。另一方面,关于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2,在保留片剂的形状的状态下附着于腭达8小时以上(在8小时时中断)。根据这些结果而明确,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能够在长时间维持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形状的状态下安装于口腔黏膜而不会受进餐影响,且具有向口腔内持续供给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的效果。
<实验例3:植物化学物质释放行为的评价>
针对使用各种释放控制基剂制备的5种片剂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8,通过体外(in vitro)溶出试验,对植物化学物质从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释放行为进行评价。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而选择儿茶素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2:1混合物),以表2的重量比调配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刺槐豆胶及羧基乙烯基聚合物(CP)而获得混合粉末约300mg,通过直接粉末压缩法将所获得的混合粉末压片成直径10mm的平片剂。此外,作为比较例,将儿茶素粉末约100mg同样地制成直径10mm的平片剂以供于试验。
[表2]:实验例3中使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中调配的高分子、植物化学物质的重量比
Figure BDA0004113373010000131
(试验方法)
在试验液中使用水900ml,在试验温度37.0±0.5℃下通过日本药典第16版溶出试验法第二法(桨法),对从比较例1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的植物化学物质的溶出行为进行评价。从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的植物化学物质的释放量是通过经时性地采取试验液5ml,并通过吸光度测定法测定波长274nm的吸光度而算出。
(结果及效果)
图3表示作为实验例3的结果而获得的从比较例1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释放的儿茶素类释放-时间曲线,图3中,从上方的曲线起示出了从比较例1、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5、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6、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7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的儿茶素类的释放率。
在仅包含儿茶素粉末的比较例1的情况下,从溶出试验开始起在30分钟以内崩解,儿茶素类几乎100%溶解。与此相对,在调配有各种释放控制基剂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的情况下,在利用刺槐豆胶进行了释放控制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4中持续释放儿茶素类2小时,在利用HPC、HPMC及CP进行了释放控制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5~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8中持续释放儿茶素类6小时以上。
根据这些结果而明确,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通过调配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作为在医药品开发中通用的释放控制基剂的纤维素醚、丙烯酸聚合物、天然高分子,具有持续释放植物化学物质达所需时间的效果。
<实验例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对细菌的增殖抑制效果的评价>
针对含有各种植物化学物质的7种片剂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9a、9b~15,评价对大肠杆菌的增殖抑制效果。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制备)
选择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的各种植物化学物质(儿茶素类、烯丙基异硫氰酸酯(芥末粉末)、姜黄素(姜黄粉)、姜醇(生姜粉末)、柿子单宁(柿油粉末)、梅素(梅肉提取物)、草本植物精油(甜橙(orange sweet))),并以表3的重量比调配羟丙基纤维素(HPC)、羧基乙烯基聚合物(CP)而获得混合粉末约300mg,通过直接粉末压缩法将所获得的混合粉末压片成直径10mm的平片剂,获得7种片剂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9a、9b~15。此外,作为比较例1a、比较例1b、比较例ac,将不含有植物化学物质而仅包含高分子(HPC与CP)的直径10mm、重量约300mg的平片剂用于大肠杆菌的增殖抑制试验。
[表3]:实验例4中使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调配的高分子、植物化学物质的重量比
Figure BDA0004113373010000141
(试验方法)
(1)使用菌株
作为病原体模型,从认为对儿茶素类的耐性高的革兰氏阴性菌中选择大肠杆菌(E.coli DH5α)。
(2)使用培养基及使用大肠杆菌的浓度
在卢里亚-贝尔塔尼(Luria-Bertani,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下对大肠杆菌进行振荡培养,在4小时到5小时后测定吸光度(OD600),将OD600=2.2或0.55的活菌100μl涂布于LB琼脂平板培养基(阿斯诺(Asnol)灭菌培养皿,直径90mm),将所得物用于试验。
(3)大肠杆菌的增殖抑制试验
在涂布大肠杆菌5分钟后,将比较例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片剂)置于琼脂培养基上,为了促进从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释放植物化学物质,在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上表面滴加LB液体培养基100μl。然后,在37℃、相对湿度100%的培养箱内放置14小时,以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大肠杆菌的增殖状态。
(结果及效果)
图4表示作为实验例4的结果而获得的比较例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大肠杆菌增殖抑制效果,图4的(A)示出了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9a、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9b与比较例1a的结果,图4的(B)示出了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0、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1、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2及比较例1b的结果,图4的(C)示出了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3、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4、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5及比较例1c的结果。
在(A)、(B)、(C)中的任一培养皿中,比较例的片剂均未对大肠杆菌的增殖带来影响,但在含有儿茶素类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9、含有柿子单宁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3、含有梅素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4、及含有甜橙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5中,确认形成了显著的细菌增殖阻止圆。特别是,关于儿茶素类,虽然报告了相对于大肠杆菌这样的革兰氏阴性菌而抗菌作用弱(儿茶素类对革兰氏阳性菌与病毒示出强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但根据本发明显示出:通过持续地向局部释放儿茶素类,可增强儿茶素类的抗菌作用。
根据这些结果而明确,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含有对目标感染症的病原体有效的植物化学物质,由此持续地向局部释放植物化学物质并示出抗菌作用,从而发挥抑制感染的效果。
<实验例5: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口腔内杀菌效果的评价>
针对含有各种植物化学物质的片剂型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评价了对口腔内常在菌的杀菌效果。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的制备)
作为具有抗菌作用、抗病毒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而选择儿茶素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2:1混合物)、柿子单宁(柿油粉末),以表4的重量比调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基乙烯基聚合物(CP)而获得混合粉末约300mg,通过直接粉末压缩法将所获得的混合粉末压片成直径10mm的平片剂。
[表4]:实验例5中使用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中调配的高分子、植物化学物质的重量比
Figure BDA0004113373010000161
(试验方法)
每次将三种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各自的一片放于指尖并附着于健康受试者的腭。1小时后,采取约1.0ml的唾液并在3,000rpm下进行20分钟离心分离。使用不锈钢制康拉迪(Conradi)棒,将此上清液20μl涂布于分割为四部分的LB琼脂平板培养基(阿斯诺(Asnol)灭菌培养皿,直径90mm)的1/4分区上。然后,在37℃、相对湿度100%的培养箱内放置14小时,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下对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数进行计数,求出唾液中活菌数。作为比较例,使用了未摄取饮食物时的受试者的唾液。此外,对于各个受试者,更换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而反复进行三次口腔内杀菌试验。
(结果及效果)
图5表示作为实验例5的结果而获得的将比较例2、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6、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7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8安装于口腔内1小时时的唾液中活菌数。
根据比较例2的结果确认到,在唾液20μl中,在LB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为30个以上。在含有柿子单宁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6及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7中,对于口腔内常在菌,未确认到通过安装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而引起的杀菌效果。另一方面,在含有儿茶素类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18中,完全未观察到细菌菌落,显示出强的口腔内杀菌作用。
根据这些结果而明确,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通过选择儿茶素类作为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可成为具有广抗菌谱与强力的抗菌作用的抗感染症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利用此效果,通过将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安装于感染症已发病的患者的口腔内,患者的唾液中的病原体失活,也能够防止飞沫感染。
<实验例6:涩味成分的味道改善法的发明>
调查了混合粉碎对儿茶素类及柿子单宁的涩味的影响,从而发明出一种涩味改善法。
(试样的制备)
将儿茶素类(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2:1混合粉末)与柿子单宁(柿油粉(阿库洛希尔(AcroSea)股份有限公司))以各种比例(以重量百分比计,儿茶素类含量为100%、95%、90%、75%、50%、25%、10%、5%、0%)取入玛瑙乳钵中,进行5分钟混合粉碎。这些混合粉末在硅胶干燥器中保存到进行涩味评价试验为止。
(试验方法)
作为受试者,选择了15岁到60岁的四名男性、四名女性。将各种混合比的儿茶素类与柿子单宁混合粉末3mg秤取到石蜡制的药包纸中,请受试者对味道进行评价。涩味的程度设为分数制,且设为感到强烈的涩味:1.0分、感到涩味:2.0分、稍感到涩味:3.0分、未感到涩味:4.0分。此外,在各试样的评价后,以矿泉水漱口,并设置5分钟以上的间隔。
(结果及效果)
表5表示作为实验例6的结果而获得的、对以各种混合比混合粉碎的儿茶素类与柿子单宁粉末的涩味评价试验的结果。可知单独使用儿茶素类时的涩味最强,通过在其中调配柿子单宁,至调配量25%为止涩味逐渐缓和。进而,通过使柿子单宁调配量从50%以上增加到95%,确认到涩味的显著缓和,被改善成稍感到涩味的程度。此外,与儿茶素类的情况相同,在单独使用柿子单宁时涩味强,同时多名受试者自诉有酸味。另外可知,不仅缓和了涩味,通过将儿茶素类与柿子单宁粉末混合粉碎,粉体粒子发生表面改质,混合粉末的流动性变好。
根据这些结果而明确,混合粉碎对改善儿茶素类及柿子单宁的涩味而言是有效的。利用此技术,能够开发出本发明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所述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在包括进餐过程中在内的病原体所导致的感染风险高的期间,长时间安装于口腔内以释放儿茶素类或柿子单宁,且无不适感。
[表5]:以各种混合比混合粉碎的儿茶素类与柿子单宁粉末的涩味评价
Figure BDA0004113373010000181
符号的说明
4a、4b、4c、5:比较例
9a、9b~18: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Claims (10)

1.一种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安装于口腔内以持续释放植物化学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安装于口腔内的时间及植物化学物质释放时间为30分钟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使用黏膜附着性的高分子安装于口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植物化学物质为选自具有抗菌作用且/或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植物化学物质为选自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类、柿子单宁、栗子单宁、梅素、5-氨基乙酰丙酸、芹菜素、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姜黄素、姜醇、姜烯酚、大豆异黄酮、辣椒素、皂苷、蒜素、蒜氨素、薄荷醇、丁香油酚、柠檬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口腔内的安装部位为腭、颊、口底。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持续释放出的植物化学物质在口腔内扩散并包覆黏膜。
8.一种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是将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类和柿子单宁混合粉碎而得的、或者溶解于溶媒中后蒸馏去除溶媒而得的混合物与纤维素醚及丙烯酸聚合物中的至少一者混合而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所述儿茶素类或儿茶素聚合物类与柿子单宁的混合比以重量计处于95:5至5:95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其中,添加有选自黄原胶、瓜尔胶、卡拉胶、刺槐豆胶、淀粉、乙二醇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高分子。
CN202180056684.5A 2021-04-21 2021-06-28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Pending CN1160963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72029 2021-04-21
JP2021-072029 2021-04-21
PCT/JP2021/024394 WO2022224464A1 (ja) 2021-04-21 2021-06-28 フィトケミカル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96366A true CN116096366A (zh) 2023-05-09

Family

ID=8372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6684.5A Pending CN116096366A (zh) 2021-04-21 2021-06-28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66793A (zh)
CN (1) CN116096366A (zh)
WO (1) WO202222446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10265B1 (fr) * 1993-09-22 1995-10-20 Adir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bioadhésive pour la libération contrôlée de principes actifs.
JP5160149B2 (ja) * 2007-06-22 2013-03-13 明治薬品株式会社 柿ポリフェノールオリゴマー
JP5670201B2 (ja) * 2008-12-12 2015-02-18 国立大学法人広島大学 A型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属のエンベロープウイルスに対する抗ウイルス剤および抗ウイルス用組成物
US9808418B2 (en) * 2010-11-26 2017-11-07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Johannesburg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JP6779871B2 (ja) * 2015-06-22 2020-11-04 株式会社明治 がん患者のための口腔ケア用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66793A (ja) 2022-11-02
WO2022224464A1 (ja) 2022-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slam et al. Dietary supplements, vitamins and minerals as potential interventions against viruses: Perspectives for COVID-19
US9662360B2 (en) Treatment of herpes, pseudomonas, staph, and hepatitis
CN108040468B (zh) 用于治疗口腔、咽喉和呼吸道疾病的制剂
EA037085B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устранения заложенности носа, обладающая противовирусным действием
WO2018136490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common colds
JP2023526561A (ja) 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US9675582B2 (en) Alternative ACT with natural botanical active GRAS ingredient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Zika virus
TW201208704A (en) Palatabl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07412747B (zh) 一种含有乳铁蛋白和唾液酸的复方制剂
US20100015248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N116096366A (zh) 植物化学物质组合物
CN105796538A (zh) 白藜芦醇及其类似物作为hiv潜伏病毒库激活剂的应用
EP4243797A1 (en) Rapidly infusing platform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in humans
CN107412243A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应用
WO2015161180A1 (en) Analges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US11672761B2 (en) Rapidly infusing platform and composition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in humans
US20210283074A1 (en) Polymeric Compositions for Intranasal Administration
CZ2021518A3 (cs) Způsob výroby doplňků stravy ve formě perorálních produktů vykazujících biocidní vlastnosti ve vztahu k virům a/nebo bakteriím a doplněk stravy získaný tímto způsobem
DESAI et al. Hydroxychloroquine-A Saviour from The Past-A Review
Vignesh et al. Effect of Antivirals on Viruses-A Review
JP2017222587A (ja) 変形性関節症予防用組成物、変形性関節症予防用食品組成物、変形性関節症予防用食品添加物及び変形性関節症予防用医薬
CN103977081A (zh) 一种口咽抑菌和提高口咽免疫力的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US20210386779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dietary enhancement of immune system function
WO2023062349A1 (en) Compositions of high viscosity
Zhai et al. Dongmei Yu. Knowledge Distillation for COVID-19 Therapeu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