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2878A -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2878A
CN116082878A CN202211570355.5A CN202211570355A CN116082878A CN 116082878 A CN116082878 A CN 116082878A CN 202211570355 A CN202211570355 A CN 202211570355A CN 116082878 A CN116082878 A CN 116082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ount
addition amount
processing unit
data processing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03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鹏鑫
张瑞
崔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olden Industry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olden Industry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olden Industry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olden Industry Coa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703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28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2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2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80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8Anti-corrosive pai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操作人员输入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量,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制备量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在调配量确定完成时,数据获取单元通过配方库获取调配量对应的各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执行单元根据各物质添加量控制调配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完成时,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定量加入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将成膜助剂、消泡剂和分散剂加入制得的混合料中,从而提高了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各物质的添加精度,提高了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出厂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涂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羟基型水性聚氨酯作为导热涂层的制备过程中聚氨酯的替代品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然而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制备导热涂层的过程中需要现场调配而非可直接得到,且在调配过程中需要添加的多数物质均有毒性,过量的使用会严重影响导热涂层出厂时的环保达标质量。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385334A公开了一种双组份水性聚氨酯透明导热涂层的制备方法。该发明以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为A组份,水性聚氨酯固化剂为B组份,氧化铝和氧化石墨作为导热填料,添加其他助剂制备室温固化的具有导热功能的双组份水性聚氨酯。通过端羟基有机硅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合成得到硬度和耐候性、耐水性、耐磨性大幅提高的水性双组份聚氨酯树脂。该树脂可广泛用于环保、建筑、家用电器、油墨、涂料等。加入的导热粉体可以大幅度提高树脂的导热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等散热部位,由此可见所述一种双组份水性聚氨酯透明导热涂层的制备方法存在制备过程中在对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时存在对各物质添加量的控制不够精准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制备过程中在对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时存在对各物质添加量的控制不够精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包括:
步骤S1,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操作人员输入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量,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制备量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
步骤S2,在所述调配量确定完成时,数据获取单元通过配方库获取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执行单元根据所述各物质添加量控制调配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
步骤S3,在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完成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定量加入羟基型水性聚氨酯;
步骤S4,将成膜助剂、消泡剂和分散剂加入所述步骤S3中制得的混合料中,所述执行控制单元控制搅拌装置对混合料进行加热并进行恒温搅拌以制备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
具体而言,在所述步骤S1中,当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时,根据所述制备量P和预设制备量的对比结果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制备量P1、第二预设制备量P2、第一调配量Q1、第二调配量Q2以及第三调配量Q3,P1<P2,Q1<Q2<Q3,
若P<P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1;
若P1≤P<P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2;
若P2≤P,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2。
具体而言,在步骤S2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以下公式计算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参量N,
Figure BDA0003987781140000021
其中,M表示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M1表示预设的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α表示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对所述添加参量N的影响权重,C表示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C1表示预设的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确定,β表示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对所述添加参量N的影响权重。
进一步地,在计算完成所述添加参量N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添加参量N与预设添加参量的对比结果确定各所述物质的添加量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添加参量N1、第二预设添加参量N2、第一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1、第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2以及第三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3,N1<N2,R1<R2<R3,
若N<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1;
若N1≤N<N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2;
若N2≤N,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3;
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i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和二羟甲基丙酸添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搅拌溶解为第一溶液,并将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丁二醇以及羟基硅油加入所述第一溶液中采用搅拌速度Vf搅拌溶解得到第二溶液,i=1,2,3,f=1,2,3。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与预设添加量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搅拌速度,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添加量Ra1、第二预设添加量Ra2、第一搅拌速度V1、第二搅拌速度V2以及第三搅拌速度V3,Ra1<Ra2,V1<V2<V3,
若Ri<Ra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1;
若Ra1≤Ri<Ra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2;
若Ra2≤Ri,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3。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溶液搅拌完成时,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第一溶液的第一图像,图像分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RGB值X与预设RGB值的对比结果确定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设有第一溶液的第一预设RGB值X1、第一溶液的第二预设RGB值X2、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r1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r2,X1<X2,0.7<Kr1<Kr2<1,
若X<X1,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不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X1≤X<X2,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Kr2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X2≤X,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Kr1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j个调整系数Krj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调整后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记为Rin,设定Rin=Ri×Krj,j=1,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第二溶液搅拌完成时,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溶液的重量W,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所述重量W与预设重量W0的差值△W,△W=W-W0,根据所述差值△W与预设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记为U,并设有第一预设差值△W1、第二预设差值△W2、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u1、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u2以及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u3,△W1<△W2,0.6<Ku1<Ku2<Ku3<1,若△W<△W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3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W1≤△W<△W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2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W2≤△W,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1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y个调整系数Kuy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记为U1,设定U1=U×Kuy,y=1,2,3。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向所述第二溶液加入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前,将所述第二溶液的温度升至55度,在添加完成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溶合为第三溶液时,将所述第三溶液的温度保持在75度,并将各所述物质中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液溶合会第四溶液。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的过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周期性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NOC值,并计算当前周期NOC值H1和前一周期的NOC值H2的检测周期差值△H,△H=|H1-H2|,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差值△H与预设周期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记为L,并设有第一预设检测周期差值△H1、第二预设检测周期差值△H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h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h2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h3,△H1<△H2、0.6<Kh1<Kh2<Kh3<1,
若△H<△H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3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H1≤△H<H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2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H2≤△H,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1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z个调整系数Khz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记为L1,设定L1=L×Khz,z=1,2,3。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四溶液溶合完成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将所述第四溶液的温度降温保持在45度,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pH值,并根据所述pH值G与预设pH值的对比结果对各所述物质中的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记为D,并设有第一预设pH值G1、第二预设pH值G2、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g1、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g2以及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g3,G1<G2,0.6<Kg1<Kg2<Kg3<1,
若G<G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1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G1≤G<G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2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G2≤G,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3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e个调整系数Kge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三乙胺的添加量记为D1,设定D1=D×Kge,e=1,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操作人员输入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量,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制备量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在调配量确定完成时,数据获取单元通过配方库获取调配量对应的各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执行单元根据各物质添加量控制调配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完成时,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定量加入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将成膜助剂、消泡剂和分散剂加入制得的混合料中,从而提高了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各物质的添加精度,提高了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出厂质量。
进一步地,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制备量和预设制备量的对比结果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从而提高了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的确定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参量,在计算完成所述添加参量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添加参量与预设添加参量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从而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提高了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与预设添加量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搅拌速度,从而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提高了各添加物质的溶合效果。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溶液搅拌完成时,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第一溶液的第一图像,图像分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RGB值与预设RGB值的对比结果确定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从而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精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溶液搅拌完成时,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溶液的重量,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所述重量与预设重量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预设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从而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提高了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精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的过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周期性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NOC值,并计算当前周期NOC值和前一周期的NOC值的差值,根据所述差值与预设周期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从而在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提高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精度,从而提高了羟基型水性聚氨酯在调配过程中各物质的添加精度,提高了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出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包括:
步骤S1,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操作人员输入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量,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制备量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
步骤S2,在所述调配量确定完成时,数据获取单元通过配方库获取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执行单元根据所述各物质添加量控制调配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
步骤S3,在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完成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定量加入羟基型水性聚氨酯;
步骤S4,将成膜助剂、消泡剂和分散剂加入所述步骤S3中制得的混合料中,所述执行控制单元控制搅拌装置对混合料进行加热并进行恒温搅拌以制备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
具体而言,在所述步骤S1中,当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时,根据所述制备量P和预设制备量的对比结果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制备量P1、第二预设制备量P2、第一调配量Q1、第二调配量Q2以及第三调配量Q3,P1<P2,Q1<Q2<Q3,
若P<P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1;
若P1≤P<P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2;
若P2≤P,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2。
具体而言,在步骤S2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以下公式计算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参量N,
Figure BDA0003987781140000081
其中,M表示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M1表示预设的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α表示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对所述添加参量N的影响权重,C表示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C1表示预设的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确定,β表示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对所述添加参量N的影响权重。
具体而言,在计算完成所述添加参量N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添加参量N与预设添加参量的对比结果确定各所述物质的添加量中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添加参量N1、第二预设添加参量N2、第一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1、第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2以及第三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3,N1<N2,R1<R2<R3,
若N<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1;
若N1≤N<N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2;
若N2≤N,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3;
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i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和二羟甲基丙酸添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搅拌溶解为第一溶液,并将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丁二醇以及羟基硅油加入所述第一溶液中采用搅拌速度Vf搅拌溶解得到第二溶液,i=1,2,3,f=1,2,3。
具体而言,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与预设添加量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搅拌速度,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添加量Ra1、第二预设添加量Ra2、第一搅拌速度V1、第二搅拌速度V2以及第三搅拌速度V3,Ra1<Ra2,V1<V2<V3,
若Ri<Ra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1;
若Ra1≤Ri<Ra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2;
若Ra2≤Ri,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3。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溶液搅拌完成时,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第一溶液的第一图像,图像分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RGB值X与预设RGB值的对比结果确定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设有第一溶液的第一预设RGB值X1、第一溶液的第二预设RGB值X2、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r1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r2,X1<X2,0.7<Kr1<Kr2<1,
若X<X1,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不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X1≤X<X2,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Kr2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X2≤X,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Kr1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j个调整系数Krj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调整后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记为Rin,设定Rin=Ri×Krj,j=1,2。
具体而言,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第二溶液搅拌完成时,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溶液的重量W,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所述重量W与预设重量W0的差值△W,△W=W-W0,根据所述差值△W与预设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记为U,并设有第一预设差值△W1、第二预设差值△W2、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u1、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u2以及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u3,△W1<△W2,0.6<Ku1<Ku2<Ku3<1,若△W<△W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3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W1≤△W<△W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2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W2≤△W,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1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y个调整系数Kuy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记为U1,设定U1=U×Kuy,y=1,2,3。
具体而言,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向所述第二溶液加入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前,将所述第二溶液的温度升至55度,在添加完成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溶合为第三溶液时,将所述第三溶液的温度保持在75度,并将各所述物质中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液溶合会第四溶液。
具体而言,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的过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周期性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NOC值,并计算当前周期NOC值H1和前一周期的NOC值H2的检测周期差值△H,△H=|H1-H2|,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差值△H与预设周期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记为L,并设有第一预设检测周期差值△H1、第二预设检测周期差值△H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h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h2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h3,△H1<△H2、0.6<Kh1<Kh2<Kh3<1,
若△H<△H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3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H1≤△H<H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2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H2≤△H,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1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z个调整系数Khz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记为L1,设定L1=L×Khz,z=1,2,3。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四溶液溶合完成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将所述第四溶液的温度降温保持在45度,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pH值,并根据所述pH值G与预设pH值的对比结果对各所述物质中的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记为D,并设有第一预设pH值G1、第二预设pH值G2、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g1、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g2以及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g3,G1<G2,0.6<Kg1<Kg2<Kg3<1,
若G<G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1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G1≤G<G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2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G2≤G,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3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e个调整系数Kge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三乙胺的添加量记为D1,设定D1=D×Kge,e=1,2,3。
请参阅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系统,包括:
pH检测装置,用以获取制备过程中溶液的pH值;
重量感应装置,用以获取制备过程中溶液的重量;
温度检测装置,用以获取制备过程中溶液的温度;
NOC检测装置,用以获取制备过程中溶液的NOC值;
图像采集装置,用以采集制备过程中的溶液图像;
配方库,用以存储调配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各物质添加数据;
数据采集单元,其分别与pH检测装置、重量感应装置以及温度检测装置连接,用以采集获取各装置的输出数据;
数据获取单元,其与配方库连接,用以根据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获取各物质添加数据;
图像获取单元,其与图像采集装置连接,用以获取制备过程中的溶液图像;
图像分析单元,其分别与图像获取单元连接,用以根据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的图像中的颜色确定是否对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过程中的各物质添加量进行调整;
数据处理单元,其分别与图像分析单元、数据获取单元和数据采集单元连接,用以根据获取及采集到的数据对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过程中的各物质添加量进行调整,以及根据图像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对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过程中的各物质添加量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pH检测装置为pH检测仪,温度检测装置为电子温度测量计,NOC检测装置为NOC检测仪,图像采集装置为工业相机。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数据获取单元获取操作人员输入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量,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制备量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
步骤S2,在所述调配量确定完成时,数据获取单元通过配方库获取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物质的添加量,控制执行单元根据所述各物质添加量控制调配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
步骤S3,在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调配完成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定量加入羟基型水性聚氨酯;
步骤S4,将成膜助剂、消泡剂和分散剂加入所述步骤S3中制得的混合料中,所述执行控制单元控制搅拌装置对混合料进行加热并进行恒温搅拌以制备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当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时,根据所述制备量P和预设制备量的对比结果确定羟基型水性聚氨酯的调配量,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制备量P1、第二预设制备量P2、第一调配量Q1、第二调配量Q2以及第三调配量Q3,P1<P2,Q1<Q2<Q3,
若P<P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1;
若P1≤P<P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2;
若P2≤P,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调配量为Q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以下公式计算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参量N,
Figure FDA0003987781130000011
其中,M表示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M1表示预设的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α表示三羟甲基丙烷的添加量对所述添加参量N的影响权重,C表示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C1表示预设的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确定,β表示二羟甲基丙酸的添加量对所述添加参量N的影响权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计算完成所述添加参量N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添加参量N与预设添加参量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添加参量N1、第二预设添加参量N2、第一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1、第二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2以及第三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3,N1<N2,R1<R2<R3,
若N<N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1;
若N1≤N<N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2;
若N2≤N,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3;
在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为Ri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三羟甲基丙烷和二羟甲基丙酸添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搅拌溶解为第一溶液,并将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丁二醇以及羟基硅油加入所述第一溶液中采用搅拌速度Vf搅拌溶解得到第二溶液,i=1,2,3,f=1,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与预设添加量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搅拌速度,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设有第一预设添加量Ra1、第二预设添加量Ra2、第一搅拌速度V1、第二搅拌速度V2以及第三搅拌速度V3,Ra1<Ra2,V1<V2<V3,
若Ri<Ra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1;
若Ra1≤Ri<Ra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2;
若Ra2≤Ri,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所述搅拌速度为V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溶液搅拌完成时,图像获取单元获取第一溶液的第一图像,图像分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图像的RGB值X与预设RGB值的对比结果确定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设有第一溶液的第一预设RGB值X1、第一溶液的第二预设RGB值X2、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r1以及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r2,X1<X2,0.7<Kr1<Kr2<1,
若X<X1,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不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X1≤X<X2,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Kr2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X2≤X,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Kr1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图像分析单元确定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的第j个调整系数Krj对所述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调整后的N-甲基吡咯烷酮的添加量记为Rin,设定Rin=Ri×Krj,j=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在所述第二溶液搅拌完成时,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二溶液的重量W,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计算所述重量W与预设重量W0的差值△W,△W=W-W0,根据所述差值△W与预设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调配量对应的各所述物质中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记为U,并设有第一预设差值△W1、第二预设差值△W2、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u1、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u2以及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u3,△W1<△W2,0.6<Ku1<Ku2<Ku3<1,
若△W<△W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3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W1≤△W<△W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2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W2≤△W,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u1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的第y个调整系数Kuy对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的添加量记为U1,设定U1=U×Kuy,y=1,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向所述第二溶液加入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前,将所述第二溶液的温度升至55度,在添加完成所述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溶合为第三溶液时,将所述第三溶液的温度保持在75度,并将各所述物质中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液溶合会第四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执行单元控制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缓慢加入所述第三溶的过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周期性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NOC值,并计算当前周期NOC值H1和前一周期的NOC值H2的检测周期差值△H,△H=|H1-H2|,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差值△H与预设周期差值的对比结果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记为L,并设有第一预设检测周期差值△H1、第二预设检测周期差值△H2、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h1、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h2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h3,△H1<△H2、0.6<Kh1<Kh2<Kh3<1,
若△H<△H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3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H1≤△H<H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2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H2≤△H,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h1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的第z个调整系数Khz对所述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添加量记为L1,设定L1=L×Khz,z=1,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溶液溶合完成时,所述控制执行单元将所述第四溶液的温度降温保持在45度,所述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所述第四溶液的pH值,并根据所述pH值G与预设pH值的对比结果对各所述物质中的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记为D,并设有第一预设pH值G1、第二预设pH值G2、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一调整系数Kg1、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二调整系数Kg2以及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三调整系数Kg3,G1<G2,0.6<Kg1<Kg2<Kg3<1,
若G<G1,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1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G1≤G<G2,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2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G2≤G,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Kg3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
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确定采用三乙胺的添加量的第e个调整系数Kge对所述三乙胺的添加量进行调整时,将调整后的三乙胺的添加量记为D1,设定D1=D×Kge,e=1,2,3。
CN202211570355.5A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Pending CN1160828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0355.5A CN116082878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0355.5A CN116082878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2878A true CN116082878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7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0355.5A Pending CN116082878A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2878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5334A (zh) * 2015-12-16 2016-03-09 江南大学 一种双组份水性聚氨酯透明导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13831827A (zh) * 2021-09-23 2021-12-24 河北金业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5334A (zh) * 2015-12-16 2016-03-09 江南大学 一种双组份水性聚氨酯透明导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13831827A (zh) * 2021-09-23 2021-12-24 河北金业涂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3052B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改性硅丙多功能防水隔热弹性涂料及制备方法
JP5329817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顔料分散レジスト組成物
CN105385334B (zh) 一种双组份水性聚氨酯透明导热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845232A (zh) 液晶显示器gamma曲线与色温自动测量和校正方法及系统
CN104592882B (zh) 汽车用单组份水性素色漆及其制备工艺
CN108047920A (zh) 一种双组分高耐磨水性丙烯酸聚氨酯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9733B (zh) 双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CN104673138A (zh) 一种pvc糊树脂糊料的配制方法
CN101506633A (zh) 配色方法
CN116082878A (zh) 一种聚氨酯导热防腐涂料的制备工艺
CN101845254B (zh) 外墙弹性水性氟碳涂料
JPS5840367A (ja) 水性塗料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法
TWI339384B (en) Color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JP5231114B2 (ja) ポリウレタンビーズの製造方法
CN102995466A (zh) 一种水性聚氨酯印花粘合剂的制备方法
JPWO2017090489A1 (ja) 水系樹脂塗料組成物、これを用いた熱線遮蔽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5504941B (zh) 一种聚氨酯水性磁漆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方法
CN109608612A (zh) 水性抗流挂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1310791B1 (ko) 2액형 에폭시 수지 조성물
CN113025183A (zh) 一种环保型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01956B (zh) 一种低碳反射光节能涂料制备方法
US7966095B2 (en) Computer-aided color paint formula adjust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190511B (zh) 一种as树脂改性聚氨酯树脂纺织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32031B (zh) 一种基于温度敏感性颜料的可变色油墨调配系统
JP4542393B2 (ja) 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系水性分散体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