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0831A - 登船桥 - Google Patents

登船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0831A
CN116080831A CN202310233267.4A CN202310233267A CN116080831A CN 116080831 A CN116080831 A CN 116080831A CN 202310233267 A CN202310233267 A CN 202310233267A CN 116080831 A CN116080831 A CN 116080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docking
connecting rod
swing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332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兰灯
孙海飞
张磊
黄健明
向卫
韦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MC Tianda Airport Support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332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08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0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 B63B27/143R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7/00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 B63B27/14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 B63B2027/141Arrangement of ship-based loading or unloading equipment for cargo or passengers of ramps, gangways or outboard ladders ; Pilot lifts telescopically extendab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登船桥,包括行走通道和接船渡板,沿行走通道的长度方向,接船渡板可伸缩地连接于行走通道;其中,接船渡板相对于行走通道的位置包括打出位置和收回位置;在打出位置,至少部分接船渡板伸出行走通道,用于与船舶对接;在收回位置,至少部分接船渡板缩回至行走通道内。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通过将接船渡板设计为相对于行走通道可伸缩,使得接船渡板在打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运动时,并不会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登船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港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登船桥。
背景技术
登船桥是港口邮轮码头接驳邮轮供旅客上下船所用移动式登船设备。登船桥的接船渡板用于与船舶对接,船舶停靠码头时,接船渡板被打出与船舶对接,以形成供旅客通行的通道。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接船渡板通过油缸驱动被翻转地打出或收回,在翻转过程中,接船渡板会遮挡操作人员视线,导致操作人员无法准确观察周边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登船桥,通过改变接船渡板相对于通道的运动方式,以使接船渡板在打出或收回时不会遮挡操作人员视线,提高了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包括行走通道和接船渡板,接船渡板沿所述行走通道的长度方向,所述接船渡板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行走通道;
其中,所述接船渡板相对于所述行走通道的位置包括打出位置和收回位置;在所述打出位置,至少部分所述接船渡板伸出所述行走通道,用于与船舶对接;在所述收回位置,至少部分所述接船渡板缩回至所述行走通道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接船渡板包括:
伸缩机构,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行走通道;
对接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船舶对接;以及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上,且驱动连接于所述对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框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用于驱动所述框架主体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转动;
挂钩,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当所述对接机构与所述船舶对接时,伸入所述船舶的沟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框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用于驱动所述框架主体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转动;
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在所述打出位置,所述滚轮用于与船舶的边缘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登船桥还包括锁止机构,设于所述行走通道和所述伸缩机构之间,用于当所述接船渡板被所述船舶抵顶而向所述行走通道收回时锁止所述伸缩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的位置包括对接位置和倾斜位置;在所述倾斜位置,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向上倾斜;在所述对接位置,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打开,用于与所述船舶对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第一止挡部,固设于所述行走通道;
连杆组件,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钩部和受压部,所述钩部用于当所述对接机构位于所述对接位置时钩住所述第一止挡部,所述受压部用于当所述对接机构由所述对接位置向所述倾斜位置转动时,被所述对接机构挤压,而带动所述钩部与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以及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伸缩机构,用于向所述连杆组件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钩部朝着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止挡配合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与所述伸缩机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具有所述受压部;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以及
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具有所述钩部;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铰接;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所述框架主体包括第二止挡部;
摆杆,包括铰接端和摆动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框架主体铰接,所述摆动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铰接,用于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对接机构摆动,且当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接触后,带动所述框架主体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向上翻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接船渡板还包括:
第一检测元件,用于在所述摆动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一设定距离时反馈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所述驱动机构信号连接,用于在进入随动模式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所述摆动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实际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登船桥还包括接触停止机构,设于所述接船渡板上,用于触发所述接船渡板与所述船舶接触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接触停止机构包括:
摆动组件,铰接于所述接船渡板,且能够与所述船舶抵接,并被所述船舶抵顶绕铰接点摆动;
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接船渡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摆动组件;以及
第二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接船渡板上,用于获取所述摆动组件的摆动信号,以触发所述接船渡板与所述船舶接触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摆动组件包括:
第四连杆,一端与所述接船渡板铰接;
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接船渡板铰接;以及
接触杆,所述接触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述接触杆的任意一个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的长度相等。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通过将接船渡板设计为相对于行走通道可伸缩,使得接船渡板在打出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运动时,并不会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提高了安全性。
2、通过挂钩和沟槽的配合,可提升接船渡板与船舶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锁止机构,可使接船渡板受到船舶的抵顶后能够与内通道一同回缩,既避免接船渡板刮坏内通道的地板,又防止挂钩与沟槽脱离。
3、通过驱动机构、摆杆、第一检测元件和控制器的配合,使得驱动机构既可以驱动对接机构相对于伸缩机构转动至倾斜位置,又可以在对接机构处于对接位置时维持在自由搭接的状态,以使对接机构能够随动于船舶的晃动,实时调整对接机构与船舶的对接高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登船桥未与船舶对接的示意图,其中接船渡板位于收回位置。
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登船桥与船舶对接的示意图,其中接船渡板位于打出位置。
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船渡板的对接机构位于对接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船渡板的对接机构位于倾斜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5示出的是图3中X1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的是图4中X2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船渡板由底部观察的示意图。
图8示出的是图7中X3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登船桥
1a、行走通道
11、外通道
12、内通道
1b、接船渡板
2、船舶
21、船洞口
22、沟槽
200、伸缩机构
300、对接机构
310、框架主体
311、底部框架
312、侧部框架
313、抵压部
320、护栏
330、搭板
340、挂钩
350、抵靠部
351、滚轮
360、第二止挡部
370、摆杆
371、铰接端
372、摆动端
400、驱动机构
500、锁止机构
510、第一止挡部
520、连杆组件
521、第一连杆
522、第二连杆
523、第三连杆
524、钩部
525、受压部
530、第一弹性件
620、第一检测元件
630、控制器
700、接触停止机构
710、摆动组件
711、第四连杆
712、第五连杆
713、接触杆
720、第二弹性件
730、第二检测元件
D、伸缩方向
P1、打出位置
P2、收回位置
P3、对接位置
P4、倾斜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登船桥1未与船舶2对接的示意图,其中接船渡板1b位于收回位置P2。图2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登船桥1与船舶2对接的示意图,其中接船渡板1b位于打出位置P1。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1包括行走通道1a和接船渡板1b,接船渡板1b设置于行走通道1a靠近船舶2的一端。沿行走通道1a的长度方向,接船渡板1b可伸缩地连接于行走通道1a。接船渡板1b相对于行走通道1a的位置包括打出位置P1和收回位置P2。在打出位置P1,至少部分接船渡板1b伸出行走通道1a,用于与船舶2对接。在收回位置P2,至少部分接船渡板1b缩回至行走通道1a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作为一示例,在打出位置P1,部分接船渡板1b伸出行走通道1a,且与船舶2的船洞口21对接,以形成供旅客通行的通道。在收回位置P2,全部的接船渡板1b缩回至行走通道1a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1,通过将接船渡板1b设计为相对于行走通道1a可伸缩,使得接船渡板1b在打出位置P1和收回位置P2之间运动时,并不会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提高了安全性。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作为一示例,行走通道1a包括外通道11和内通道12,内通道12可伸缩地设于外通道11内。沿内通道12和外通道11的伸缩方向D,接船渡板1b可伸缩地连接于内通道12,且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的位置包括打出位置P1和收回位置P2。其中,内通道12和外通道11的伸缩方向D与行走通道1a的长度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内通道12相对于外通道11更靠近船舶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外通道11相对于内通道12更靠近船舶2,此时接船渡板1b可伸缩地连接于外通道11。
在其他实施例中,行走通道1a并不限于两段式,例如还可以为三段式。或者是,行走通道1a并不采用分段式设计,而是采用一段式设计,且无法调节长度。
为了便于介绍,下面以行走通道1a为两段式,且接船渡板1b可伸缩地连接于内通道12为例进行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可伸缩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实施例。
例如,接船渡板1b与内通道12之间通过滑槽与滑块配合的方式实现伸缩。具体来说,滑槽设置于内通道12内,且滑槽沿着内通道12与外通道11的伸缩方向D布置。滑块设于接船渡板1b上,滑块可滑动地设于滑槽内。
例如,接船渡板1b与内通道12之间通过电机+齿轮+齿条配合的方式实现伸缩。具体来说,齿条设于内通道12内,且齿条沿着内通道12与外通道11的伸缩方向D布置。电机设于接船渡板1b上,电机的输出端设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
例如,接船渡板1b与内通道12之间通过电机+链轮+链条配合的方式实现伸缩。链轮和链条的布置方式与齿轮和齿条的布置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接船渡板1b与内通道12之间通过气弹簧、油缸等直行驱动机构实现伸缩。具体来说,气弹簧/油缸沿着内通道12与外通道11的伸缩方向D布置,且气弹簧/油缸的一端连接于接船渡板1b,另一端连接于内通道12。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船渡板1b的对接机构300位于对接位置P3时的示意图。图4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船渡板1b的对接机构300位于倾斜位置P4时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船渡板1b包括伸缩机构200、对接机构300和驱动机构400。伸缩机构200可伸缩地连接于行走通道1a。于本发明实施例中,伸缩机构200可伸缩地连接于内通道12。并且,伸缩机构200与内通道12之间可以采用滑块+滑槽、齿轮+齿条、链轮+链条等机构实现伸缩。对接机构300可转动地连接于伸缩机构200靠近船舶2的一端,用于与船舶2对接。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的位置包括倾斜位置P4和对接位置P3。驱动机构400设置于伸缩机构200上,且驱动连接于对接机构300,用于驱动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转动,以使对接机构300在倾斜位置P4和对接位置P3之间切换。
作为一示例,驱动机构400可以包括油缸,油缸的一端与伸缩机构200铰接,油缸的另一端与对接机构300铰接。油缸伸出时,对接机构300能够相对于伸缩机构200向下转动,直至到达对接位置P3。油缸缩回时,对接机构300能够相对于伸缩机构200向上转动,直至到达倾斜位置P4。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0还可以包括气缸、电动推杆等。
可以理解的是,接船渡板1b处于收回位置P2时,对接机构300处于倾斜位置P4。接船渡板1b由收回位置P2向打出位置P1切换时,接船渡板1b整体相对于内通道12伸出,直至移动到设定位置。之后,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转动,直至对接机构300达到对接位置P3。此时,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对接。
对接机构300位于倾斜位置P4时,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是向上倾斜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在接船渡板1b向内通道12内回缩的过程中,由于对接机构300向上倾斜,这样可避免对接机构300底部的零部件与内通道12产生干涉,刮坏内通道12的地板。
对接机构300位于对接位置P3时,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可以是对齐的,也可以是,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是向下倾斜的。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对接机构300包括框架主体310、护栏320和搭板330。框架主体310包括底部框架311和侧部框架312,侧部框架312连接于底部框架311的侧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框架主体310包括两个侧部框架312,两个侧部框架312分别连接于底部框架311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以使框架主体310形成一U型通道。护栏320可转动地连接于框架主体310。在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的船洞口21对接时,护栏320处于打开状态,且护栏320与船洞口21的侧壁抵接,以确保旅客安全通行。搭板330铰接于框架主体310的底部框架311上。具体地,搭板330铰接于底部框架311靠近船舶2的一端。当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对接时,搭板330自由地搭接在船洞口21的支撑面。
如图3所示,护栏320和搭板330均处于打开状态。如图4所示,护栏320处于关闭状态,且搭板330处于收起状态。
如图5和图6所示,图5示出的是图3中X1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的是图4中X2处的局部放大图。对接机构300还包括摆杆370,摆杆370的一端与框架主体310铰接,摆杆370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400铰接。驱动机构400通过驱动摆杆370的摆动来驱动框架主体310的转动。
具体来说,摆杆370包括铰接端371和摆动端372,铰接端371与框架主体310铰接,摆动端372与驱动机构400铰接。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0包括油缸,油缸的一端与伸缩机构200铰接,油缸的另一端与摆杆370的摆动端372铰接。当油缸伸缩时,能够驱动摆杆370相对于框架主体310摆动。
框架主体310包括第二止挡部360,第二止挡部360用于当摆杆370向上摆动时止挡摆动端372。当摆杆370的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接触后,且摆杆370被驱动机构400驱动继续向上摆动时,摆杆370能够带动框架主体310向上转动。
如图5所示,当对接机构300处于对接位置P3时,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此时,对接机构300自由搭接在船舶2上。由于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若船舶2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时,框架主体310能够相对于摆杆370在一定幅度内随着船舶2上下浮动,这样对接机构300能够跟随船舶2的上下浮动而实时调整与船舶2的对接高度,确保旅客通行的安全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当需要对接机构300由对接位置P3向倾斜位置P4切换时,驱动机构400回缩,驱动摆杆370向上摆动。由于在对接位置P3,摆杆370的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故摆杆370自由摆动一定角度后与第二止挡部360接触。随着驱动机构400的继续回缩,摆杆370的摆动端372抵顶着第二止挡部360一同运动,从而使得框架主体310一同向上转动,直至对接机构300达到倾斜位置P4。
当需要对接机构300由倾斜位置P4向对接位置P3切换时,驱动机构400驱动摆杆370向下摆动。在对接机构30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框架主体310随着摆杆370一同向下转动。在框架主体310向下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止挡部360始终与摆杆370的摆动端372抵接。也就是说,摆杆370可起到降速的作用,以使对接机构300能够缓慢地向下转动。当对接机构300转动至与船舶2接触后,框架主体310不会继续向下转动。此时,驱动机构400继续驱动摆杆370向下摆动,直至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脱离,且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如图5)。
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船渡板1b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620和控制器630(如图3和图4),第一检测元件620用于在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一设定距离时反馈信号。控制器630与第一检测元件620、驱动机构400信号连接,用于在进入随动模式后,根据第一检测元件620反馈的信号控制驱动机构400启动以使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大于或等于一设定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信号连接”可以包括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当为无线连接时,可以通过wifi、蓝牙连接。
承上所述,当对接机构300处于对接位置P3时,对接机构300搭接在船舶2上。此时,接船渡板1b进入随动模式,并且摆杆370的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应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当船舶2发生晃动时,例如船舶2向下晃动,在对接机构300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对接机构300会跟随船舶2相对于伸缩机构200向下转动。由于驱动机构400并未动作,故摆杆370并不发生摆动,因此当对接机构300向下转动时,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会变小,甚至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接触。在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接触之后,若船舶2继续向下晃动,由于摆杆370不摆动,且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接触,导致摆杆370止挡框架主体310继续跟随船舶2向下转动,造成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之间存在间隙。此时若有旅客正在通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于本发明实施例中,设有第一检测元件620和控制器630,通过第一检测元件620在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反馈信号,控制器630根据第一检测元件620反馈的信号,实时控制驱动机构400驱动摆杆370发生摆动,进而动态调整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以使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避免船舶2向下晃动时,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接触。
详细来说,当船舶2向下晃动,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变小时,控制器630能够根据第一检测元件620反馈的信号控制驱动机构400伸出,进而驱动摆杆370向下摆动,以继续拉开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直至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
由此可见,通过驱动机构400、摆杆370、第一检测元件620和控制器630的配合,使得驱动机构400既可以驱动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转动至倾斜位置P4,又可以在对接机构300处于对接位置P3时维持在自由搭接的状态,以使对接机构300能够随动于船舶2的晃动,实时调整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的对接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元件620的类型可以具有多种实施例,例如第一检测元件620可以为光电传感器、测距传感器等。
当第一检测元件620为光电传感器时,第一检测元件620设置在对接机构300的框架主体310上,且对应于摆动端372的摆动路径上。如图5所示,当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等于或大于设定距离时,第一检测元件620未被摆动端372遮挡,此时第一检测元件620未反馈信号。如图6所示,当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第一检测元件620被摆动端372遮挡而反馈信号。通过第一检测元件620被摆动端372遮挡或未被遮挡的变化,来触发驱动机构400是否需要驱动摆杆370摆动。
具体来说,若第一检测元件620始终未被摆动端372遮挡,则证明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大于或等于设定距离,无需驱动摆杆370摆动。若第一检测元件620检测到被摆动端372遮挡的信号,则证明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此时需要驱动摆杆370摆动。
当第一检测元件620为测距传感器时,第一检测元件620可以设置于摆杆370的摆动端372、第二止挡部360、框架主体310任意一个上,用于检测摆动端372和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并且当摆动端372和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设定距离时反馈信号,控制器630根据第一检测元件620反馈的信号控制驱动机构400伸出,驱动摆杆370向下摆动。
如图7和图8所示,图7示出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接船渡板1b由底部观察的示意图。图8示出的是图7中X3处的局部放大图。对接机构300还包括挂钩340,挂钩340设于框架主体310的底部,用于当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对接时,伸入船舶2的沟槽22(如图1)内。例如,当船舶2向远离接船渡板1b的方向移动时,由于挂钩340伸入沟槽22内,可防止接船渡板1b与船舶2脱离,避免给正在通行的旅客带来危险。
对接机构300还包括抵靠部350,抵靠部350设于框架主体310的底部,用于与船舶2的边缘抵靠。当接船渡板1b与船舶2对接后,且船舶2朝着接船渡板1b的方向移动时,抵靠部350能够与船舶2的边缘抵接,从而移动中的船舶2会抵推接船渡板1b和内通道12一同向外通道11内收缩。
进一步地,抵靠部350包括滚轮351,滚轮351可旋转地连接于框架主体310的底部。其中,在打出位置P1,滚轮351用于与船舶2的边缘抵接。
请继续参阅图7和图8,登船桥1还包括接触停止机构700,设于接船渡板1b上,用于触发接船渡板1b与船舶2接触的信号。接触停止机构700包括摆动组件710、第二弹性件720和第二检测元件730。摆动组件710铰接于接船渡板1b的框架主体310的底部,且能够与船舶2抵接,并被船舶2抵顶绕铰接点摆动。第二弹性件720的一端连接于接船渡板1b,另一端连接于摆动组件710,用于使摆动组件710保持在一稳定位置。第二检测元件730设置于接船渡板1b上,且与控制器630信号连接,用于获取摆动组件710的摆动信号,以触发接船渡板1b与船舶2接触的信号。
当对接机构300向对接位置P3转动的过程中,摆动组件710会优先于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接触。当摆动组件710与船舶2接触后,船舶2会抵顶摆动组件710克服第二弹性件720的弹性力绕铰接点摆动。当摆动组件710产生摆动后,第二检测元件730能够获取摆动组件710的摆动信号,从而触发接船渡板1b与船舶2接触的信号。控制器630接收到接触信号后,以便控制系统后续进入随动模式以跟随船的浮动而自动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当控制器630接收到第二检测元件730触发的接触信号后,才会控制第一检测元件620进入随动模式,第一检测元件620实时检测摆动端372与第二止挡部360之间的距离,以使对接机构300能够跟随船舶2的浮动而动态调整对接高度。
第二弹性件720可以为拉簧,但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二弹性件720还可以为压簧、扭簧、气弹簧等。
摆动组件710包括第四连杆711、第五连杆712和接触杆713。第四连杆711的一端与框架主体310的底部铰接,第五连杆712的一端与框架主体310的底部铰接,接触杆713的两端分别与第四连杆711的另一端、第五连杆71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弹性件720的一端与框架主体310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四连杆711、第五连杆712和接触杆713的任意一个连接。
当对接机构300向对接位置P3转动的过程中,接触杆713会与船舶2接触,受到船舶2的抵顶,接触杆713能够带动第四连杆711、第五连杆712摆动。
第二检测元件730设置在摆动组件710的摆动路径上。当接船渡板1b未与船舶2对接时,摆动组件710未遮挡第二检测元件730。当接船渡板1b与船舶2对接后,摆动组件710产生摆动,并摆动至遮挡第二检测元件730的位置。
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元件730设置在第四连杆711的摆动路径上。当然,第二检测元件730还可以设置在第四连杆711、接触杆713的摆动路径上。
摆动组件710与接船渡板1b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具体来说,第四连杆711、第五连杆712、接触杆713和部分框架主体310构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请返回参阅图5和图6,登船桥1还包括锁止机构500,设于行走通道1a的内通道12和伸缩机构200之间,用于当接船渡板1b被船舶2抵顶而向内通道12收回时锁止内通道12和伸缩机构200。
于本发明实施例中,锁止机构500包括第一止挡部510、连杆组件520和第一弹性件530,第一止挡部510固设于行走通道1a的内通道12内。连杆组件520可摆动地连接于伸缩机构200。连杆组件520包括钩部524和受压部525,钩部524用于当对接机构300位于对接位置P3时钩住第一止挡部510,受压部525用于当对接机构300由对接位置P3向倾斜位置P4转动时,被对接机构300挤压,而带动钩部524与第一止挡部510脱离。第一弹性件530连接于连杆组件520和伸缩机构200,用于向连杆组件520施加弹性力,以使钩部524朝着与第一止挡部510止挡配合的方向移动。
如图5所示,对接机构300处于对接位置P3,且钩部524钩住第一止挡部510。如图6所示,对接机构300处于倾斜位置P4,且钩部524与第一止挡部510脱离。
可以理解的是,当接船渡板1b与船舶2对接后,通过锁止机构500的设置,可防止接船渡板1b被船舶2抵顶而相对于内通道12向内回缩,避免因接船渡板1b与内通道12的相对移动而刮坏内通道12的地板。
具体来说,接船渡板1b与船舶2对接后,若船舶2朝向接船渡板1b方向移动,则船舶2会抵推接船渡板1b和内通道12一同相对于外通道11向内收缩。由于接船渡板1b与内通道12并未产生相对移动,故不会出现内通道12的地板被接船渡板1b刮坏的情况。若船舶2向远离接船渡板1b的方向移动,由于此时挂钩340钩入船舶2的沟槽22内,且锁止机构500只限制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回缩,并不限制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外伸,故船舶2通过挂钩340和沟槽22的配合会拉动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向外伸出。若此时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已经外伸至极限位置,则船舶2会拉动接船渡板1b和内通道12一同相对于外通道11外伸。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锁止机构500,一方面,避免接船渡板1b的挂钩340与船舶2的沟槽22脱离;另一方面,避免因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回缩而刮坏内通道12的地板。
值得一提的,若登机桥未设置锁止机构500,当船舶2朝向接船渡板1b的方向移动时,由于内通道12不动,故内通道12靠近船舶2的端部是固定不动的。当船舶2抵推接船渡板1b向内通道12回缩时,原本呈自由下垂状态且搭接于船舶2的接船渡板1b在向内通道12回缩的过程中会被内通道12的端部支撑,使得接船渡板1b靠近船舶2的一端上扬而不再处于自由搭接状态,此时接船渡板1b的挂钩340会与船舶2的沟槽22脱离,导致接船渡板1b与船舶2的对接不再稳定可靠,若此时有旅客通行则十分的危险。此外,接船渡板1b与船舶2对接后,一般是处于向下倾斜一定角度的下垂状态,如果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向内回缩,则接船渡板1b会刮坏内通道12的地板。更甚者,若船舶2朝向登机桥的移动幅度较大,可能出现船舶2撞击内通道12靠近船舶2的一端的情况。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作为一示例,连杆组件520包括第一连杆521、第二连杆522和第三连杆523。第一连杆521的非端部与伸缩机构200铰接,第一连杆521的一端具有受压部525。第二连杆522的一端与第一连杆521的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523的一端与第二连杆522的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523的另一端具有钩部524。其中,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与第一连杆521、第二连杆522、第三连杆523其中一个连接,第一弹性件530的另一端与伸缩机构200连接。
当对接机构300由对接位置P3向倾斜位置P4切换时,驱动机构400驱动摆杆370向上摆动,摆杆370带动框架主体310向上转动一定角度(角度的大小需要满足接船渡板1b相对于内通道12回缩时,接船渡板1b底部的零部件不会与内通道12产生干涉)。在框架主体310向上转动的过程中,框架主体310的抵压部313接触受压部525,并抵压受压部525,使得第一连杆521、第二连杆522和第三连杆523顺时针摆动,从而使得钩部524与第一止挡部510脱离,解除锁紧机构500锁止接船渡板1b,以使接船渡板1b能够被完全收回至内通道12的内部。
当对接机构300由倾斜位置P4向对接位置P3切换时,框架主体310的抵压部313与受压部525分离,使得第一连杆521、第二连杆522和第三连杆523在第一弹性件530的作用下整体逆时针摆动,使得钩部524继续钩住第一止挡部510,以使接船渡板1b无法相对于内通道12回缩。
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与第一连杆521连接。当然,第一弹性件530还可以与第二连杆522连接,或与第三连杆523连接。
第一弹性件530可以为拉簧,但不以此为限,例如第一弹性件530还可以为压簧、扭簧、气弹簧等。
可以理解的是,受压部525可以为导轮,导轮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一连杆521靠近对接机构300的一端。当框架主体310向上转动时,抵压部313抵压导轮。抵压部313抵压导轮的过程中,导轮与抵压部313滚动接触,以此降低抵压部313与受压部525之间的摩擦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组件520并不限于第一连杆521、第二连杆522和第三连杆523依次铰接的多根连杆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连杆组件520包括一摆动杆,该摆动杆与伸缩机构200铰接,第一弹性件530的一端与该摆动杆连接。摆动杆的一端设有受压部525,另一端设有钩部524。只要满足当抵压部313抵压受压部525时,钩部524与第一止挡部510脱离,且抵压部313未抵压受压部525时,钩部524钩住第一止挡部510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1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本发明实施例的登船桥1,通过将接船渡板1b设计为相对于行走通道1a可伸缩,使得接船渡板1b在打出位置P1和收回位置P2之间运动时,并不会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提高了安全性。
2、通过挂钩340和沟槽22的配合,可提升接船渡板1b与船舶2连接的可靠性。并且通过设置锁止机构500,可使接船渡板1b受到船舶2的抵顶后能够与内通道12一同回缩,既避免接船渡板1b刮坏内通道12的地板,又防止挂钩340与沟槽22脱离。
3、通过驱动机构400、摆杆370、第一检测元件620和控制器630的配合,使得驱动机构400既可以驱动对接机构300相对于伸缩机构200转动至倾斜位置P4,又可以在对接机构300处于对接位置P3时维持在自由搭接的状态,以使对接机构300能够随动于船舶2的晃动,实时调整对接机构300与船舶2的对接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处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在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登船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行走通道;以及
接船渡板,沿所述行走通道的长度方向,所述接船渡板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行走通道;
其中,所述接船渡板相对于所述行走通道的位置包括打出位置和收回位置;在所述打出位置,至少部分所述接船渡板伸出所述行走通道,用于与船舶对接;在所述收回位置,至少部分所述接船渡板缩回至所述行走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船渡板包括:
伸缩机构,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行走通道;
对接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船舶对接;以及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上,且驱动连接于所述对接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框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用于驱动所述框架主体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转动;
挂钩,设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用于当所述对接机构与所述船舶对接时,伸入所述船舶的沟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框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靠近所述船舶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用于驱动所述框架主体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转动;
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底部;在所述打出位置,所述滚轮用于与船舶的边缘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船桥还包括锁止机构,设于所述行走通道和所述伸缩机构之间,用于当所述接船渡板被所述船舶抵顶而向所述行走通道收回时锁止所述伸缩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的位置包括对接位置和倾斜位置;在所述倾斜位置,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向上倾斜;在所述对接位置,所述对接机构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打开,用于与所述船舶对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
第一止挡部,固设于所述行走通道;
连杆组件,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所述连杆组件包括钩部和受压部,所述钩部用于当所述对接机构位于所述对接位置时钩住所述第一止挡部,所述受压部用于当所述对接机构由所述对接位置向所述倾斜位置转动时,被所述对接机构挤压,而带动所述钩部与所述第一止挡部脱离;以及
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杆组件和所述伸缩机构,用于向所述连杆组件施加弹性力,以使所述钩部朝着与所述第一止挡部止挡配合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连杆,与所述伸缩机构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具有所述受压部;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以及
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具有所述钩部;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其中一个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铰接;所述对接机构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机构;所述框架主体包括第二止挡部;
摆杆,包括铰接端和摆动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框架主体铰接,所述摆动端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另一端铰接,用于被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相对于所述对接机构摆动,且当与所述第二止挡部接触后,带动所述框架主体相对于所述伸缩机构向上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船渡板还包括:
第一检测元件,用于在所述摆动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实际距离小于一设定距离时反馈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元件、所述驱动机构信号连接,用于在进入随动模式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元件反馈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启动以使所述摆动端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之间的实际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船桥还包括接触停止机构,设于所述接船渡板上,用于触发所述接船渡板与所述船舶接触的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停止机构包括:
摆动组件,铰接于所述接船渡板,且能够与所述船舶抵接,并被所述船舶抵顶绕铰接点摆动;
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接船渡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摆动组件;以及
第二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接船渡板上,用于获取所述摆动组件的摆动信号,以触发所述接船渡板与所述船舶接触的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登船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组件包括:
第四连杆,一端与所述接船渡板铰接;
第五连杆,一端与所述接船渡板铰接;以及
接触杆,所述接触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第五连杆、所述接触杆的任意一个连接;
其中,所述第四连杆和所述第五连杆的长度相等。
CN202310233267.4A 2023-03-02 2023-03-02 登船桥 Pending CN1160808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3267.4A CN116080831A (zh) 2023-03-02 2023-03-02 登船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33267.4A CN116080831A (zh) 2023-03-02 2023-03-02 登船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0831A true CN116080831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6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33267.4A Pending CN116080831A (zh) 2023-03-02 2023-03-02 登船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083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93204A (en) Closure apparatus
EP2517990B1 (en) Loading bay
US8465245B2 (en) Wheel restraint systems
CN100355628C (zh) 飞机乘客舷梯或飞机登机桥的密封装置
SU1207392A3 (ru) Судова аппарель
CN101351372B (zh) 具有悬臂舱操作机构的前舱
EP1694547B1 (en) Escape device for a rail vehicle
US6496996B1 (en) Telescopic gangway
US6543076B1 (en) Cabin for a telescopic gangway
US20210095482A1 (en) Work platform
US8985274B2 (en) Flatbed loading system with self-aligning platforms
JP6419485B2 (ja) 旋回床、パッセンジャー・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旋回床の航空機接続方法、及びパッセンジャー・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の改造方法
CN116080831A (zh) 登船桥
JP5587483B2 (ja) 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の接続部および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
EP3016897B1 (en) Loading dock weather barrier apparatus
US3952790A (en) Arrangement for hatch covers
CN105270647B (zh) 适于经由人孔进入飞行器舱的桥
KR100680148B1 (ko) 굴절식 보조사다리를 구비한 고가사다리
JP7208835B2 (ja) 搭乗橋
KR20200027825A (ko) 수직관 내 협소공간 작업용 곤돌라 장치
JP5416466B2 (ja) 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
EP3403955B1 (en) Bottom seal assembly for dock ramp
KR20100004733U (ko) 고소작업용 자동이동형 안전윈치장치
JP5415815B2 (ja) 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の接続部およびボーディングブリッジ
RU2245819C1 (ru) Бортовое загруз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ертоле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