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61773A -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61773A
CN116061773A CN202111295035.9A CN202111295035A CN116061773A CN 116061773 A CN116061773 A CN 116061773A CN 202111295035 A CN202111295035 A CN 202111295035A CN 116061773 A CN116061773 A CN 116061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enger
seat
target seat
adjusting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50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宝岚
傅强
陈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o Whee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50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617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61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61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本实施例通过获取车内乘客落座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调整目标座椅,实现了座椅自动调节,提升了车内乘客的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车辆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车辆的智能化控制会为驾乘人员带来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而在车辆的智能化控制方面,车辆座椅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日益成熟。
现有的车辆座椅调整方法基本是针小客车中的驾驶位进行调整,即当驾驶人员打开驾驶位的车门时,将驾驶位座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为驾驶人员提供上车便利,以及最舒适的驾驶位置。
然而,对除主驾驶座椅之外的其他座椅只能进行手动调整,自适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后排乘客落座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案对后排座椅进行调整,提高后排座椅调整的自适应性。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调整方法,包括:
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
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包括: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可选的,不同乘客标识对应不同的预设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包括:
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极限模式;
响应于所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无乘客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下翻为扶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之前,还包括:
获取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驾驶模式;
在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安全速度阈值,且车辆驾驶模式是非自动驾驶模式时,执行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包括:
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
基于乘客的全身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确定所述乘客的舒适驾乘姿态对应的目标座椅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目标座椅调整参数调整目标座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包括:
采集所述乘客的局部体态特征,其中,所述局部体态特征用于表征乘客身份的特殊性;
基于所述局部体态特征识别出所述乘客的全身参数。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座椅调整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极限模式;响应于所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驾驶模式;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安全速度阈值,且车辆驾驶模式是非自动驾驶模式时,执行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扶手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之后,在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无乘客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下翻为扶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基于乘客的全身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确定所述乘客的舒适驾乘姿态对应的目标座椅调整参数;于基于所述目标座椅调整参数调整目标座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乘客的局部体态特征;基于所述局部体态特征识别出所述乘客的全身参数。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本实施例通过获取车内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没有乘客时,按照最佳舒适体验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基于车内乘客体型数据和大数据、智能算法的计算,按照所有乘客最优位置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座椅调节的自动最优分配,减少了乘客反复调节座椅的操作,提升了车内乘客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车辆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车辆的智能化控制会为驾乘人员带来更为舒适的驾乘体验,而在车辆的智能化控制方面,车辆座椅的智能化控制技术日益成熟。
然而,现有的车辆座椅调整方法无法对乘客的座椅自动进行调整,尤其是六座及以上乘用车,第二排和第三排的座椅只能通过手动方式进行调整。
针对该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该方法可以智能识别出乘车人员数量和体型,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计算,合理分配乘车人员座椅的最优位置,最后通过电动座椅执行,带给了乘车人员人性化、智能化的乘车体验。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并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几种应用场景,此处只是示意性说明。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介绍。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01、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主要用于5座及5座以上的小客车座椅调整,即车辆内座椅分布为两排及两排以上的车型。例如,6座小客车内座椅分布情况为“2+2+2”,7座小客车内座椅分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2+3+2”座位格局和“2+3+2”的座位格局,需要说明的是,9座及以上的客车座椅均可以使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自动调整座椅。
本实施例中,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可以是响应到车门打开信号,也可以是在车门处安装采集装置,采集到有乘客进入车辆,上述采集装置可以摄像头,也可以是压力传感器,还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等,本实施例中仅对采集装置的类型进行说明,而非限定。
乘客落座信息可以理解为整个车厢内部,每个乘客落座的座椅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获取乘客落座的方法。在车辆座椅下方设置压力传感器,当车辆座椅无人落座时,压力传感器感受不到任何压力,将不会生成压力信号,车机在没有接收到座椅发送的压力信号时,确认该座椅无乘客落座。当座椅下方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后,将压力信号传输至车机,车机判断该压力信号是否大于压力阈值,如果大于压力阈值,则确定该座椅有乘客落座,如果该压力至小于阈值,则确定该座椅无乘客落座,可能是乘客携带的随身行李放置在座椅,产生了压力信号。其中,压力阈值可以根据一个成年人的体重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不再具体说明压力阈值的大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另一种获取乘客落座的方法。在每个座椅对应位置安装图像采集装置,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后,图像采集装置采集一张图片发送至车机,车机对该图像进行人物识别,如果能在该图片中识别出人物,则确定该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座椅有乘客落座,如果不能识别出人物,则确定该图像采集装置对应的座椅无乘客落座。
进一步的,采用上述任一种方法,对车辆内部的每一个座椅均判断是否由乘客落座,根据每个座椅是否有乘客落座来确定乘客落座信息。
在一个实例性的实施方式中,针对6座,7座或者8座小型客车,还可以在车厢内部的合适位置安装一个摄像头,该摄像头可以在一个图片上采集到车厢内部每个座椅的图像,接收该摄像头采集的图片,对该图片进行人脸识别,能够识别到人脸的位置确定该座椅有乘客落座,
S102、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其中,所述目标座椅可以理解为车厢内部除最后一排座椅外和主驾驶座椅外任意一个可以自动调节座椅。以八座小客车为例,座椅采用“2+3+3”位置排序,主驾驶位和第三排的3个座椅是无法进行调节的,副驾驶座椅和第二排的3个座椅可以进行调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包括: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其中,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可以理解为将目标座椅的靠背调节至使乘客获得舒适驾乘体验的位置。预设值可以理解为预先存储的一个数值,目标座椅的靠背调节至预设值,使乘客获得舒适驾乘体验。
具体的,不同的乘客标识对应相同或不同的预设值,例如:乘客A对应预设值a,乘客B对应预设值b,乘客C对应预设值c。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a,是乘客A获得舒适驾乘体验的位置;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b,是乘客B获得舒适驾乘体验的位置;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c,是乘客C获得舒适驾乘体验的位置。其中,预设值a,预设值b和预设值c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中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后,获取该乘客的乘客标识,然后根据乘客标识和预设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该乘客对应的预设值,控制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对应的预设值。其中,上述乘客标识可以是乘客通过车机或者可以与车机进行通讯的第三方终端输入。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包括: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极限模式;响应于所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其中,预设值为极限值,将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可以理解为调节车辆目标座椅变成一种类似躺椅的形式,包括将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最大值,座椅的高度、头枕位置,腰托高度以及脚托位置都需要相应调整,其目的是使乘车人员更加舒适,减轻长时间坐车的疲劳。车辆座椅以第一方式调整后,乘车人员在座椅上的位置由坐变为了躺,身体重心也发生了偏移,座椅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坐垫的高度也相应升高,脚托由收起变为了撑开状态,头枕同样调整至合适位置。
例如:以八座小客车为例,座椅采用“2+3+3”位置排序,确定第二排的左侧座椅有乘客落座,第三排的左侧座椅无乘客落座,将第二排左侧座椅作为目标座椅,车机按照第一调整方式生成第一调整指令,并发送至第二排左侧座椅的处理器,第二排左侧座椅的处理器控制该座椅的调整机构将第二排左侧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再如:以八座小客车为例,座椅采用“2+3+3”位置排序,确定第二排的右侧座椅有乘客落座,第三排的右侧座椅无乘客落座,将第二排右侧座椅作为目标座椅,车机按照第一调整方式生成第一调整指令,并发送至第二排右侧座椅的处理器,第二排右侧座椅的处理器控制该座椅的调整机构将第二排右侧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可选的,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的方式有语音提醒和车机界面提醒。当车机得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后,车机向目标座椅发送第一调整指令,目标座椅上的处理器接收到第一调整指令后,控制目标座椅的自动将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例如,五座小客车仅有两人驾乘时,即一名驾驶人和一名乘客落座在副驾驶座椅,驾驶人未开启辅助驾驶模式、车速在限定阈值之内,此时副驾驶位置为目标座椅,并满足调整至第一方式的四个条件,车机会询问副驾驶座椅的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至极限模式,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调整指令后,车机向目标座椅发送第一调整指令,目标座椅上的处理器接收到第一调整指令后,控制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之前,还包括:获取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驾驶模式;在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安全速度阈值,且车辆驾驶模式是非自动驾驶模式时,执行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的步骤。
其中,当车辆发生碰撞且所述座椅靠背向后调节的角度过大或处于极限值时,乘客会顺着座椅向车辆前进的方向滑动,因座椅靠背角度过大或处于极限值,即乘客为躺姿或接近躺姿状态,乘客在此状态下向车辆前进的方向移动时易导致安全带勒到脖子,且发生碰撞时还会造成腰椎骨折的情况。因此,在车辆的行驶状态安全隐患系数较高时,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在车辆行驶速度小于安全速度阈值,且车辆驾驶模式是非自动驾驶模式时,才可以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
例如: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当车辆行驶速度超过车辆设定安全速度阈值,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对乘客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车辆在行驶途中开启自动驾驶后,车机同样会认为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存在安全隐患,建议乘客恢复目标座椅正常位置。
具体的,车辆座椅第一方式开启需满足四个条件,即目标座椅已有乘客落座、目标座椅后排没有乘客、车辆行驶速度在安全速度阈值以内、车辆未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当四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遭到破坏时,车机提示乘客,座椅以第一方式调节不合理或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恢复至正常位置,在得到恢复正常的肯定回答后,目标座椅恢复至正常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无乘客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下翻为扶手。
具体的,座椅的第一方式调整不仅涉及座椅、靠背、脚托,在同排相邻座椅没有乘客时,可自动下翻变为目标座椅乘客的扶手。以八座小客车为例,检测到第二排座椅已有乘客落座、第三排座椅没有乘客、车辆车速在安全阈值之内、车辆未开启自动驾驶功能,满足座椅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的所有条件,语音询问或显示屏询问车内乘客是否调整至第一模式,在得到乘客的肯定回应后,将第二排座椅向后移动,靠背向后调整至极限位置,脚托伸起。如果第二排中间座椅没有乘客,将第二排中间座椅的靠背下翻变为第二排左右两侧乘客的扶手。当八座小客车仅有4名乘客时,车内利用充裕的空间将座椅调至四座车型的尊享感受,提升了用户乘车体验。
S103、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其中,按照第二方式调整目标座椅可以理解为按照落座乘客的体型将目标座椅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即能保证目标座椅上落座乘客的乘车舒适性,又不影响目标座椅后排乘客的乘车体验。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包括: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基于乘客的全身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确定所述乘客的舒适驾乘姿态对应的目标座椅调整参数;基于目标座椅调整参数调整目标座椅。
具体的,乘客落座后采集装置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乘客的全身参数主要指乘客的身材信息,可选的,全身参数包括身高、体重、肩宽、上半身长度、腿长等信息,获取乘客参数的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乘客落座后,图像采集装置将采集到的乘客落座图片、乘客落座视频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计算出乘客的身材信息,并不断修正最终确定乘客的身材信息。例如通过计算乘客头部距离车顶的长度来推算乘客上半身的长度,通过对比乘客肩部与座椅宽度计算除乘客的肩宽,通过乘客坐姿、腿放置的位置计算出乘客的腿长,通过上半身和下半身长度得出乘客的身高。限于车内空间狭小,乘客之间可能互相有遮挡,图像采集装置应设置多个,将多个采集装置获取到的信息传输给服务器,通过服务器计算处理得到车内乘客身材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车辆座椅有乘客落座后,体重采集装置将测量到的乘客体重传输给服务器,增加了服务器计算乘客身材信息的准确性。
例如,一名体重较大的乘客落座第二排,体重采集装置测量到该名乘客的体重约为100公斤,属于体重较大的乘客,体重采集装置将该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图像采集装置通过多次计算对比得出该名乘客身高190厘米,肩宽60厘米,上半身长90厘米,服务器通过多种采集装置确定这名乘客的身材信息,是一名身材比较魁梧、体重较大的乘客,需要较大的乘客空间。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按照所述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包括:采集所述乘客的局部体态特征,其中,所述局部体态特征用于表征乘客身份的特殊性;基于所述局部体态特征识别出所述乘客的全身参数。
具体的,局部体态特征可以是乘客的发型、衣着或身体某一具体部位信息。例如,采集装置获取乘客肚子较大,而胸围、臀围等身材比例符合成年女性特征,从而计算得出该乘客可能是一名孕妇,需要重点照顾;采集装置获取乘客身体有残缺,也计算得出该乘客是一名残疾人,在座椅调整方式上也需要重点关注。
具体的,乘客的全身参数是通过采集装置获取和处理器计算得出,目标座椅的参数本身是固定,在车辆出厂时已输入至车机,由于乘客人数以及体态特征不同,不同的匹配算法计算出的座椅最佳舒适位置也有所不同,但匹配算法的最终计算目的是使车内每位乘客获得相对最佳舒适的座椅位置。
可选的,所述匹配算法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匹配算法:特征点匹配算法、KM算法、BF算法。
具体的,特征点匹配算法就是以影像上提取的具有某种局部特殊性质的点称为特征点作为共轭实体,以特征点的属性参数即特征描述作为匹配实体,通过计算相似性测度实现共轭实体配准的影像匹配方法;KM算法是一种计算机算法,功能是求完备匹配下的最大权匹配,通过给每一个顶点一个标号叫做顶标,把求最大权匹配的问题转化为求完备匹配的问题,当相等子图的最大匹配为原图的完备匹配时,匹配边的权值和等于所有顶点的顶标和,此匹配即为最佳匹配;BF算法即暴力(Brute Force)算法,是普通的模式匹配算法,模式匹配算法是数据结构中字符串的一种基本运算,给定一个子串,要求在某个字符串中找出与该子串相同的所有子串,这就是模式匹配,BF算法的思想将目标串S的第一个字符与模式串T的第一个字符进行匹配,若相等,则继续比较S的第二个字符和T的第二个字符;若不相等,则比较S的第二个字符和T的第一个字符,依次比较下去,直到得出最后的匹配结果。
所选匹配算法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匹配算法,在车内乘客人数未达到规定人数阈值,且目标座椅后排有乘客时,选用实效高的匹配算法,例如简单粗暴的BF匹配算法,由于乘客较少可以简单快速的得到计算结果,提高的座椅调整的效率;在乘客人数超过规定人数阈值或满载时,需考虑每一位乘客的舒适型,并且需要照顾有特殊需求的乘客,所以选用全局性较高的匹配算法,例如KM算法,考虑到整车乘客的需求算出整体的最佳匹配。
具体的,基于人体结构和每位乘客的身体特征,匹配算法计算出每位乘客最佳舒服的乘车姿态,基于每位乘客的乘车姿态去响应调整目标座椅,目标座椅的调整参数匹配乘客的最佳乘车姿态。车机存有每个目标座椅的最大调整参数,目标座椅的调整参数不得超过座椅最大调整参数。
车内人数较多时,目标座椅若按照乘客最佳乘车姿态去调整目标座椅,座椅之间会有相互影响,很难满足所有乘客的最佳乘车姿态,匹配算法会在所有乘客中加入权重,按照权重不同调整目标座椅,尽量满足所有乘客的需求,在有相互影像的座椅中匹配出最优解。
具体的,服务器即车机计算得出目标座椅的参数后向座椅处理器发出座椅调整信息,目标座椅处理器接收信号开始自动调节,完成后向车机发送完成调节的信号。车机向座椅处理器发出座椅调整信号前,需核对车辆车速是否在安全车速阈值内、车辆是否开启自动驾驶功能,两者均为否时,才可向座椅电子处理器发出调整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目标座椅按照匹配算法计算得到的座椅参数调整,包括: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最佳匹配模式;响应于所述乘客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调至最佳匹配模式。
例如,以八座小客车为例,车内满员时即车内有七名乘客和一名驾驶员,在车内乘客均落座后,采集装置基于人体局部图像的全身尺寸参数识别得到每位乘客的体态特征,车机根据乘客的体态特征和座椅可调节范围选取适合匹配算法,匹配算法经过大量计算得出除驾驶位置外的座椅调整参数,此座椅调整参数为车辆当前阶段考虑每位乘客体态特征和座椅可调节范围计算得出的最优解,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位乘客的坐姿尽量做到乘客的最舒服乘坐体验,最后在车速满足阈值、车辆未开启自动驾驶、询问乘客得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后,车机向目标座椅发送调整参数,目标座椅上的处理器接收到调整参数,控制目标座椅按照调整参数将座椅调整至调整参数对应的位置。
在车内有重点需要照顾乘客时,匹配算法需要按照权重保证这些重点乘客舒服乘车姿势,像体态肥胖的乘客、孕妇、残疾人等。例如,以八座小客车为例,共有六名乘客中,有两位老人、两名儿童、一名孕妇和一名体重较大的成年男子乘客,其中体重较大的乘客落座于副驾驶,为了所有乘客都有比较宽敞的乘坐空间,采集装置获取每位乘客信息,老人、儿童、孕妇、体重较大的人按照不同权重加入至匹配算法,孕妇的权重最大,儿童身材较小需要空间较小,体重较大的人需要较大空间,匹配算法得出的每位乘客的座椅的调整参数,最后座椅按照调整参数执行输出,省时省力,满足了车内所有乘客的需求,是车内乘客较多时的座椅调整最优解。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本实施例通过获取车内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没有乘客时,按照最佳舒适体验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基于车内乘客体型数据和大数据、智能算法的计算,按照所有乘客最优位置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座椅调节的自动最优分配,减少了乘客反复调节座椅的操作,提升了车内乘客的乘坐体验。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座椅调整装置,如图2所示,座椅调整装置20包括:获取模块21、第一调整模块22、第二调整模块23;其中,获取模块21,用于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
第一调整模块22,用于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第二调整模块23,用于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本实施例通过获取车内乘客落座信息,在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没有乘客时,按照最佳舒适体验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在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基于车内乘客体型数据和大数据、智能算法的计算,按照所有乘客最优位置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因此,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座椅调节的自动最优分配,减少了乘客反复调节座椅的操作,提升了车内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可选的,不同乘客标识对应不同的预设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极限模式;响应于所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包括:扶手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之后,在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无乘客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下翻为扶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驾驶模式;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安全速度阈值,且车辆驾驶模式是非自动驾驶模式时,执行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基于乘客的全身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确定所述乘客的舒适驾乘姿态对应的目标座椅调整参数;基于所述目标座椅调整参数调整目标座椅。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乘客的局部体态特征,其中,所述局部体态特征用于表征乘客身份的特殊性;基于所述局部体态特征识别出所述乘客的全身参数。
图2所示实施例的座椅调整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是如上所述的服务器,或者是该服务器中的部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执行座椅调整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30包括:存储器31、处理器32、计算机程序和通讯接口33;其中,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器31中,并被配置为由处理器32执行如上所述的座椅调整方法。
另外,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人脸图像处理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座椅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
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包括:
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乘客标识对应不同的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包括:
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极限模式;
响应于所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无乘客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下翻为扶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之前,还包括:
获取车辆行驶速度和车辆驾驶模式;
在所述车辆行驶速度小于安全速度阈值,且车辆驾驶模式是非自动驾驶模式时,执行所述按照第一方式调整目标座椅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包括:
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
基于乘客的全身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确定所述乘客的舒适驾乘姿态对应的目标座椅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目标座椅调整参数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包括:
采集所述乘客的局部体态特征,其中,所述局部体态特征用于表征乘客身份的特殊性;
基于所述局部体态特征识别出所述乘客的全身参数。
9.一种座椅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乘客进入车辆,获取乘客落座信息;
第一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无乘客时,按照第一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乘客落座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座椅有乘客且所述目标座椅的后排座椅有乘客时,按照第二方式调整所述目标座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整模块,具体用于向乘客展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乘客是否将座椅调整为极限模式;响应于所述乘客输入的调整指令,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极限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扶手调整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调整模块将所述目标座椅的靠背向后调至预设值之后,在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无乘客时,将所述目标座椅的同排相邻座椅下翻为扶手。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获取乘客的全身参数;基于乘客的全身参数以及所述目标座椅的参数,确定所述乘客的舒适驾乘姿态对应的目标座椅调整参数;基于所述目标座椅调整参数调整目标座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调整模块,具体用于采集所述乘客的局部体态特征;基于所述局部体态特征识别出所述乘客的全身参数。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295035.9A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061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5035.9A CN116061773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5035.9A CN116061773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61773A true CN116061773A (zh) 2023-05-05

Family

ID=8617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5035.9A Pending CN116061773A (zh) 2021-11-03 2021-11-03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61773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3297A (ja) * 2008-09-30 2010-04-15 Denso Corp シート制御システム
CN104039588A (zh) * 2011-11-16 2014-09-10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座椅的导轨
CN203995765U (zh) * 2014-06-16 2014-12-10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排座椅距离自适应分配系统
CN106364433A (zh) * 2016-08-25 2017-02-0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方法及车辆座椅
CN107031459A (zh) * 2015-09-15 2017-08-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的盲点检测系统
GB2560500A (en) * 2017-03-06 2018-09-19 Ford Global Tech Llc Vehicle 2nd and 3rd row seat adjustment based on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2nd and 3rd row rear passenger
CN110126684A (zh) * 2019-03-15 2019-08-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0871749A (zh) * 2018-08-29 2020-03-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就座布置的方法和系统
DE102018124201A1 (de) * 2018-10-01 2020-04-02 Gestigon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Verstellung eines Sitzes
CN112693370A (zh) * 2019-10-22 2021-04-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控制系统
CN113246815A (zh) * 2021-07-14 2021-08-13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KR20210104327A (ko) * 2020-02-17 2021-08-25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시트 포지션 조절방법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83297A (ja) * 2008-09-30 2010-04-15 Denso Corp シート制御システム
CN104039588A (zh) * 2011-11-16 2014-09-10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座椅的导轨
CN203995765U (zh) * 2014-06-16 2014-12-10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排座椅距离自适应分配系统
CN107031459A (zh) * 2015-09-15 2017-08-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的盲点检测系统
CN106364433A (zh) * 2016-08-25 2017-02-0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的调节装置、方法及车辆座椅
GB2560500A (en) * 2017-03-06 2018-09-19 Ford Global Tech Llc Vehicle 2nd and 3rd row seat adjustment based on anthrop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2nd and 3rd row rear passenger
CN110871749A (zh) * 2018-08-29 2020-03-1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车辆就座布置的方法和系统
DE102018124201A1 (de) * 2018-10-01 2020-04-02 Gestigon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automatischen Verstellung eines Sitzes
CN110126684A (zh) * 2019-03-15 2019-08-1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12693370A (zh) * 2019-10-22 2021-04-2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座椅控制系统
KR20210104327A (ko) * 2020-02-17 2021-08-25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시트 포지션 조절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3246815A (zh) * 2021-07-14 2021-08-13 宁波均联智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座椅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1113A (zh) 车辆座椅智能调节方法和装置、车辆、电子设备、介质
CN113335146B (zh) 自动调节驾驶员相关车载设备的调节方法、装置和系统
JP6547433B2 (ja) 移動調整システム
CN113459982B (zh) 用于乘员分类和基于此调节气囊展开的系统和方法
US20210237620A1 (en) Ecu device, vehicle seat, system for estimating lower limb length of seated person,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itting height detection sensor
CN112060988B (zh) 用于使用车辆座椅减轻驾驶员疲劳的系统和方法
JP2001508732A (ja) 車両の装備を調節する装置と方法
CN213423969U (zh) 基于姿态识别的智能座椅控制装置
CN107264363B (zh) 独立的座垫大腿支撑件
US20230322129A1 (en) Ecu device, vehicle seat, system for estimating lower limb length of seated person,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itting height detection sensor
CN114030436A (zh) 一种汽车座舱调节方法
CN111204301A (zh) 乘坐安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61773A (zh) 一种座椅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081447B2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DE102019110986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nutzerspezifischen Einstellung von Fahrzeugparametern eines Fahrzeugs, sowie Fahrzeug
JP4457865B2 (ja) 車高調整装置
JP4367320B2 (ja) 車上備品制御装置
JP2019194063A (ja) 座高検出センサーの取付構造
CN117944533B (zh) 一种座舱座椅的调整系统、方法、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5071515B (zh) 一种车辆座椅调节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7734542A (zh) 车辆座椅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7164812B2 (ja) Ecu装置、車両シート及び着座者の下肢の長さ推定システム
US2024015786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essing battery capacity and feature functionality optimization
CN116394868A (zh) 车用孕妇关怀智能系统
JP2022183318A (ja) Ecu装置、車両シート及び着座者の下肢の長さ推定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