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6527A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6527A
CN116056527A CN202111250497.9A CN202111250497A CN116056527A CN 116056527 A CN116056527 A CN 116056527A CN 202111250497 A CN202111250497 A CN 202111250497A CN 116056527 A CN116056527 A CN 1160565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isplay area
display
layer
functi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504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皓天
魏向东
罗淼
沈家铭
吴承龙
傅晓亮
刘晓霞
王康
包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504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6527A/zh
Priority to DE112022005116.7T priority patent/DE112022005116T5/de
Priority to PCT/CN2022/120496 priority patent/WO20230716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6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65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第一功能孔,所述绑定区域中设置有第二功能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本公开通过在显示区域设置第一功能孔,在绑定区域设置第二功能孔,利用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的组合形成摄像孔,不仅满足了用户习惯和外观需求,而且降低了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为主动发光显示器件,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轻薄、可弯曲和成本低等优点。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OLED为发光器件、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进行信号控制的柔性显示装置(Flexible Display)已成为目前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中出现了许多新形态的柔性显示装置,如可滑卷显示装置和可折叠显示装置等。其中,可滑卷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积可以调节,具有使用方便和节省空间等特点。然而,在可滑卷显示装置上设置功能孔存在布局难度大和结构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可滑卷显示装置设置功能孔存在布局难度大和结构复杂等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方向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第一功能孔,所述绑定区域中设置有第二功能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面积为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面积的70%至9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4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所述中心线在第二方向上平分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线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线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显示区和滑卷显示区,所述绑定区域位于所述固定显示区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滑卷显示区位于所述固定显示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功能孔位于所述固定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孔位于所述绑定区域中的复合电路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平面上,所述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重叠区域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底,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上的显示结构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层一侧的强化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强化结构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绑定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绑定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绑定结构层;所述第一功能孔为贯通所述显示基底和显示结构层的通孔,所述第二功能孔为贯通所述绑定基底和绑定结构层的通孔,所述强化结构层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强化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孔,所述第一结构孔与所述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连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强化结构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层一侧的第一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第一强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强化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第二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第二强化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强化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弯折间隔层,所述绑定基底贴合在所述弯折间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粘结层上设置有第一粘结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8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强化层上设置有第一强化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5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结层上设置有第二粘结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5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强化层上设置有第二强化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5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弯折间隔层设置有弯折间隔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间隔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弯折间隔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8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定区域中还设置有第三功能孔,所述第三功能孔为贯通所述绑定基底和绑定结构层的通孔,所述强化结构层上还设置有第二结构孔,所述第二结构孔为贯通所述强化结构层的通孔,所述第二结构孔与所述第三功能孔连通,所述第三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结构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定区域中还设置有虚拟功能孔,所述虚拟功能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功能孔的形状相同,所述虚拟功能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三功能孔的尺寸相同,所述虚拟功能孔和第三功能孔相对于所述第二功能孔对称设置。
另一方面,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又一方面,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方向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第一功能孔,在所述绑定区域中形成第二功能孔;
通过所述弯折区的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区域设置第一功能孔,在绑定区域设置第二功能孔,利用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的组合形成摄像孔,不仅满足了用户习惯和外观需求,而且降低了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图1为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面板展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显示面板弯折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一种显示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显示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7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面板弯折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C-C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显示区域形成第一功能孔图案后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绑定区域形成第二功能孔图案后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贴设盖板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贴合第一强化层后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贴合第二强化层后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形成弯折间隔层后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另一种显示面板展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显示面板弯折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D-D向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又一种显示面板展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结构层;       20—绑定结构层;       30—强化结构层;
31—第一粘结层;       32—第一强化层;       33—第二粘结层;
34—第二强化层;       35—弯折间隔层;       40—盖板层;
41—盖板粘结层;       42—功能层;           43—塑料盖板;
44—保护层;           100—显示区域;        101—基底;
102—驱动结构层;      103—发光结构层;      104—封装结构层;
110—固定显示区;      120—滑卷显示区;      200—绑定区域;
210—引线区;          220—弯折区;          230—复合电路区;
240—集成电路;        250—柔性电路板;      300—第一功能孔;
400—第二功能孔;      500—第一结构孔;      600—第三功能孔;
700—第二结构孔;      800—虚拟功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部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本公开中的附图比例可以作为实际工艺中的参考,但不限于此。例如:沟道的宽长比、各个膜层的厚度和间距、各个信号线的宽度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显示面板中像素的个数和每个像素中子像素的个数也不是限定为图中所示的数量,本公开中所描述的附图仅是结构示意图,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漏电极以及源电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电极)与源电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在本说明书中,“电连接”包括构成要素通过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只要可以进行连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电信号的授受,就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的例子不仅包括电极和布线,而且还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其它具有各种功能的元件等。
在本说明书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1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该角度为-5°以上且5°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85°以上且95°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在本说明书中,“膜”和“层”可以相互调换。例如,有时可以将“导电层”换成为“导电膜”。与此同样,有时可以将“绝缘膜”换成为“绝缘层”。
本说明书中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可以是近似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可以存在公差导致的一些小变形,可以存在导角、弧边以及变形等。
本公开中的“约”,是指不严格限定界限,允许工艺和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数值。
图1为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数据驱动器、扫描驱动器、发光驱动器和像素阵列,时序控制器分别与数据驱动器、扫描驱动器和发光驱动器连接,数据驱动器分别与多个数据信号线(D1到Dn)连接,扫描驱动器分别与多个扫描信号线(S1到Sm)连接,发光驱动器分别与多个发光信号线(E1到Eo)连接。像素阵列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Pxij,i和j可以是自然数,至少一个子像素Pxij可以包括电路单元和与电路单元连接的发光器件,电路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扫描信号线、至少一个数据信号线、至少一个发光信号线和像素驱动电路。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时序控制器可以将适合于数据驱动器的规格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提供到数据驱动器,可以将适合于扫描驱动器的规格的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提供到扫描驱动器,可以将适合于发光驱动器的规格的时钟信号、发射停止信号等提供到发光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可以利用从时序控制器接收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来产生将提供到数据信号线D1、D2、D3、……和Dn的数据电压。例如,数据驱动器可以利用时钟信号对灰度值进行采样,并且以像素行为单位将与灰度值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信号线D1至Dn,n可以是自然数。扫描驱动器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接收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S2、S3、……和Sm的扫描信号。例如,扫描驱动器可以将具有导通电平脉冲的扫描信号顺序地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至Sm。例如,扫描驱动器可以被构造为移位寄存器的形式,并且可以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顺序地将以导通电平脉冲形式提供的扫描起始信号传输到下一级电路的方式产生扫描信号,m可以是自然数。发光驱动器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接收时钟信号、发射停止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发光信号线E1、E2、E3、……和Eo的发射信号。例如,发光驱动器可以将具有截止电平脉冲的发射信号顺序地提供到发光信号线E1至Eo。例如,发光驱动器可以被构造为移位寄存器的形式,并且可以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顺序地将以截止电平脉冲形式提供的发射停止信号传输到下一级电路的方式产生发射信号,o可以是自然数。
对于智能终端等产品,通常需要设置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红外传感器等硬件,现有传统显示装置通常采用在显示区域内开设功能孔的方式,将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红外传感器等硬件设置在功能孔内。一种可滑卷显示装置中,可卷曲的滑卷显示区设置在固定显示区的上侧,因而功能孔设置在滑卷显示区。经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将功能孔设置在滑卷显示区,不仅增加了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而且受滑卷显示区应力集中等影响,存在滑卷显示区显示不良等问题。
图2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面板展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前的状态,图3为图2中显示面板的侧视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后的弯折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显示面板可以至少包括显示区域100和绑定区域200,绑定区域200可以位于显示区域100第一方向D1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100可以包括组成像素阵列的多个子像素Pxij,多个子像素Pxij被配置为进行图像显示,显示区域100可以是可变形的,例如卷曲、弯曲、折叠或卷起。绑定区域200可以包括绑定电路,绑定电路被配置为将显示区域100的信号线连接至外部驱动装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区域200可以通过弯折方式弯曲贴合到显示区域100的背面,绑定区域200可以在垂直于显示区域平面的方向(第三方向D3)上与显示区域100重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100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显示区110和滑卷显示区12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显示区110始终处于平面状态进行图像显示,滑卷显示区120被配置为在伸缩机构的控制下实现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在收缩状态下,滑卷显示区120会弯折贴附在伸缩机构的侧面和背面,不参与显示。在伸展状态下,滑卷显示区120伸展成平面,固定显示区110和滑卷显示区120一起进行图像显示。通过滑卷显示区120的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实现显示装置中显示面积的自由调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区域200可以位于固定显示区110第一方向D1的一侧,滑卷显示区120可以位于固定显示区110第一方向D1的反方向的一侧。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用户习惯和外观需求,在显示装置正常使用状态时,滑卷显示区120位于固定显示区110的下侧,绑定区域200位于固定显示区110的上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区域200可以包括沿着第一方向D1(远离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引线区210、弯折区220和复合电路区230,引线区210可以连接到显示区域100,弯折区220可以连接到引线区210,复合电路区230可以连接到弯折区22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线区210可以设置多条扇出线,多条扇出线的一端与显示区域100中的多条数据信号线对应连接,另一端连接复合电路区230的集成电路,使得集成电路可以通过多条扇出线将数据信号施加到显示区域中的多条数据信号线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折区220可以在第三方向D3上以一曲率弯曲,可以将复合电路区230的表面反转,即复合电路区230朝向上方的表面可以通过弯折区220的弯曲翻转成面朝向下方,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1交叉。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弯折区220被弯曲时,复合电路区230可以在第三方向D3(厚度方向)上与显示区域100重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复合电路区230可以包括防静电区、驱动芯片区和绑定引脚区,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简称IC)240可以绑定连接在驱动芯片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250可以绑定连接在绑定引脚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集成电路240可以产生用于驱动子像素所需的驱动信号,并且可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在显示区域100中的子像素。例如,驱动信号可以是驱动子像素发光亮度的数据信号。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集成电路240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或者其它方式绑定连接在驱动芯片区,集成电路240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可以小于复合电路区230在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交叉。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引脚区可以包括多个引脚(PIN),柔性电路板250可以绑定连接到多个引脚上。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可以是显示区域中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列方向),第二方向D2可以是显示区域中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行方向),第三方向D3可以是垂直于显示面板平面的方向(厚度方向),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可以相互垂直,第一方向D1和第三方向D3可以相互垂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显示区110靠近绑定区域200一侧的边缘附近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功能孔300,绑定区域200的复合电路区230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功能孔400。在通过弯折区220的弯折使复合电路区230翻转到显示区域的背面后,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均位于显示区域与绑定区域相交叠的重叠区域,第一功能孔300与第二功能孔40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光学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D1-D2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面积可以约为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面积的70%至9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约为0.2mm至0.4mm。例如,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可以约为0.3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的形状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矩形、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光学装置可以是指纹识别装置、摄像装置、3D成像装置或红外传感器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的形状为圆形时,第二功能孔40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功能孔300的直径,第二功能孔400的直径与第一功能孔300的直径之差可以约为0.4mm至0.8mm。例如,第二功能孔400的直径与第一功能孔300的直径之差可以约为0.6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心线O,中心线O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平分显示面板,即中心线O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平分显示区域100,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平分绑定区域2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中心线O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中心线O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的形状为圆形时,第一功能孔300可以具有第一圆心,第二功能孔400可以具有第二圆心,第一功能孔300的第一圆心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中心线O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叠,第二功能孔400的第二圆心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中心线O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叠。
为了解决现有可滑卷显示装置设置功能孔增加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的问题,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上同时开设功能孔的方案。对于绑定区域位于显示区域上侧的显示面板,本公开将功能孔设置在显示区域与弯折后绑定区域的重叠区域,通过在显示区域设置第一功能孔,在绑定区域设置第二功能孔,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利用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的组合形成安装摄像装置的摄像孔,不仅满足了用户习惯和外观需求,而且降低了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对于可滑卷显示装置,由于功能孔设置在固定显示区,因而避免了滑卷显示区显示不良等问题。
图4为一种显示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区域(固定显示区和滑卷显示区)可以包括以矩阵方式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至少一个像素单元P可以包括出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子像素P1、出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子像素P2和出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子像素P3,三个子像素均可以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三个子像素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与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发光信号线连接,像素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扫描信号线和发光信号线的控制下,接收数据信号线传输的数据电压,向发光器件输出相应的电流。三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器件分别与所在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发光器件被配置为响应所在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输出的电流发出相应亮度的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像素P1可以是出射红色(R)光线的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P2可以是出射绿色(G)光线的绿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P3可以是出射蓝色(B)光线的蓝色子像素。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单元中子像素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状、菱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可以采用水平并列、竖直并列或品字方式等排列,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四个子像素。例如,四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出射白色(W)光线的白色子像素。又如,四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2个绿色子像素。四个子像素可以采用水平并列、竖直并列、正方形(Square)或钻石形(Diamond)等方式排列,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图5为一种显示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三个子像素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垂直于显示区域的平面上,显示区域可以包括设置在基底101上的驱动结构层102、设置在驱动结构层102远离基底101一侧的发光结构层103以及设置在发光结构层103远离基底101一侧的封装结构层10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底可以是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可以包括叠设的第一柔性材料层、第一无机材料层、半导体层、第二柔性材料层和第二无机材料层,第一柔性材料层和第二柔性材料层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经表面处理的聚合物软膜等材料,第一无机材料层和第二无机材料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等,用于提高基底的抗水氧能力,半导体层的材料可以采用非晶硅(a-si)。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结构层102可以包括构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多个晶体管和存储电容,图4中以每个子像素中包括一个晶体管和一个存储电容为例进行示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子像素的驱动结构层102可以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有源层;覆盖有源层的第二绝缘层;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栅电极和第一电容极板;覆盖栅电极和第一电容极板的第三绝缘层;设置在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电容极板;覆盖第二电容极板的第四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上开设有有源过孔,有源过孔暴露出有源层;设置在第四绝缘层上的源电极和漏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分别通过有源过孔与有源层连接;覆盖前述结构的平坦层,平坦层上开设有连接过孔,连接过孔暴露出漏电极。有源层、栅电极、源电极和漏电极组成晶体管102A,第一电容极板和第二电容极板组成存储电容102B。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结构层103可以包括阳极301、像素定义层302、有机发光层303和阴极304。阳极301可以设置在平坦层上,通过平坦层上开设的连接过孔与晶体管102A的漏电极连接;像素定义层302设置在阳极301上,像素定义层302上设置有像素开口,像素开口暴露出阳极301;有机发光层303至少部分设置在像素开口内,有机发光层303与阳极301连接;阴极304设置在有机发光层303上,阴极304与有机发光层303连接;有机发光层303在阳极301和阴极304驱动下出射相应颜色的光线。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封装结构层104可以包括叠设的第一封装层401、第二封装层402和第三封装层403,第一封装层401和第三封装层403可采用无机材料,第二封装层402可采用有机材料,第二封装层402设置在第一封装层401和第三封装层403,形成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的叠层结构,可以保证外界水汽无法进入发光结构层103。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有机发光层303可以包括发光层(简称EML),以及如下任意一层或多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有子像素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的共通层,所有子像素的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以是连接在一起的共通层,相邻子像素的发光层可以有少量的交叠,或者可以是隔离的,相邻子像素的电子阻挡层可以有少量的交叠,或者可以是隔离的。
图6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是3T1C、4T1C、5T1C、5T2C、6T1C或7T1C结构。如图6所示,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7个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和1个存储电容C,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与7个信号线(数据信号线D、第一扫描信号线S1、第二扫描信号线S2、发光信号线E、初始信号线INIT、第一电源线VDD和第二电源线VSS)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其中,第一节点N1分别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和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N2分别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和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N3分别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储电容C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VDD连接,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连接,即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连接。
第一晶体管T1的控制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INIT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二扫描信号线S2时,第一晶体管T1将初始化电压传输到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以使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的电荷量初始化。
第二晶体管T2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扫描信号线S1时,第二晶体管T2使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第二极连接。
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即第三晶体管T3的控制极与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三晶体管T3可以称为驱动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根据其控制极与第一极之间的电位差来确定在第一电源线VDD与第二电源线VSS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量。
第四晶体管T4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线D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四晶体管T4可以称为开关晶体管、扫描晶体管等,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扫描信号线S1时,第四晶体管T4使数据信号线D的数据电压输入到像素驱动电路。
第五晶体管T5的控制极与发光信号线E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线VDD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控制极与发光信号线E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连接。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可以称为发光晶体管。当导通电平发光信号施加到发光信号线E时,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通过在第一电源线VDD与第二电源线VSS之间形成驱动电流路径而使发光器件发光。
第七晶体管T7的控制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INIT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发光器件的第一极连接。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扫描信号线S1时,第七晶体管T7将初始化电压传输到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以使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中累积的电荷量初始化或释放发光器件的第一极中累积的电荷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的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线VSS连接,第二电源线VSS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一电源线VDD的信号为持续提供高电平信号。第一扫描信号线S1为本显示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S2为上一显示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扫描信号线,即对于第n显示行,第一扫描信号线S1为S(n),第二扫描信号线S2为S(n-1),本显示行的第二扫描信号线S2与上一显示行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第一扫描信号线S1为同一信号线,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信号线,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可以是P型晶体管,或者可以是N型晶体管。像素驱动电路中采用相同类型的晶体管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的良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可以包括P型晶体管和N型晶体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扫描信号线S1、第二扫描信号线S2、发光信号线E和初始信号线INIT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电源线VSS、第一电源线VDD和数据信号线D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可以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叠设的第一极(阳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极(阴极)。
图7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时序图。下面通过图6示例的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说明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图6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7个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和1个存储电容C。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
第一阶段A1,称为复位阶段,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第一晶体管T1导通,初始信号线INIT的信号提供至第二节点N2,对存储电容C进行初始化,清除存储电容中原有数据电压。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第二晶体管T2、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和第七晶体管T7断开,此阶段OLED不发光。
第二阶段A2、称为数据写入阶段或者阈值补偿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线S1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S2和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数据信号线D输出数据电压。此阶段由于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为低电平,因此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一扫描信号线S1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第二晶体管T2、第四晶体管T4和第七晶体管T7导通。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导通使得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经过第一节点N1、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第三节点N3、导通的第二晶体管T2提供至第二节点N2,并将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与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之差充入存储电容C,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第二节点N2)的电压为Vd-|Vth|,Vd为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Vth为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第七晶体管T7导通使得初始信号线INIT的初始电压提供至OLED的第一极,对OLED的第一极进行初始化(复位),清空其内部的预存电压,完成初始化,确保OLED不发光。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第一晶体管T1断开。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断开。
第三阶段A3、称为发光阶段,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一电源线VDD输出的电源电压通过导通的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向OLED的第一极提供驱动电压,驱动OLED发光。
在像素驱动电路驱动过程中,流过第三晶体管T3(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由其栅电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压差决定。由于第二节点N2的电压为Vdata-|Vth|,因而第三晶体管T3的驱动电流为:
I=K*(Vgs-Vth)2=K*[(Vdd-Vd+|Vth|)-Vth]2=K*[(Vdd-Vd]2
其中,I为流过第三晶体管T3的驱动电流,也就是驱动OLED的驱动电流,K为常数,Vgs为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压差,Vth为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Vd为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Vdd为第一电源线VDD输出的电源电压。
图8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显示面板弯折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后的状态,图9为图8中C-C向的剖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在垂直于显示区域的平面上,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相重叠区域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底101A,设置在显示基底101A第三方向D3的反方向一侧的显示结构层10,设置在显示结构层10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盖板层40,设置在显示基底101A第三方向D3一侧的强化结构层30,设置在强化结构层30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绑定基底101B,以及设置在绑定基底101B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绑定结构层2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底101A和显示结构层10上设置有第一功能孔300,第一功能孔300可以为贯通显示基底101A和显示结构层10的通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上设置有第二功能孔400,第二功能孔400可以为贯通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的通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层30上设置有第一结构孔500,第一结构孔500可以为贯通第一结构孔500的通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一结构孔500连通,第一结构孔500和第二功能孔400连通,使得第一功能孔300、第一结构孔500和第二功能孔400组合成通孔结构的摄像孔,光学装置可以设置在摄像孔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层30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基底101A远离显示结构层10一侧的第一粘结层31,设置在第一粘结层31远离显示基底101A一侧的第一强化层32,设置在第一强化层32远离显示基底101A一侧的第二粘结层33,设置在第二粘结层33远离显示基底101A一侧的第二强化层34,以及设置在第二强化层34远离显示基底101A一侧的弯折间隔层3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折到显示区域背面的绑定区域的绑定基底101B贴合在弯折间隔层35远离显示基底101A的一侧,绑定区域的绑定结构层20设置在绑定基底101B远离显示基底101A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的显示结构层10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基底101A上的阵列结构层,设置在阵列结构层远离显示基底101A一侧的发光结构层,以及设置在发光结构层远离显示基底101A一侧的封装结构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层40可以通过盖板粘结层41贴合在显示区域的显示结构层10远离显示基底101A的一侧,盖板粘结层41上设置有盖板粘结孔,盖板粘结孔与第一功能孔300连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一距离L1可以约为0.2mm至0.4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二距离L2可以约为0.2mm至0.8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距离L2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L1。
下面通过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本公开所说的“图案化工艺”,对于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或透明导电材料,包括涂覆光刻胶、掩模曝光、显影、刻蚀、剥离光刻胶等处理,对于有机材料,包括涂覆有机材料、掩模曝光和显影等处理。沉积可以采用溅射、蒸镀、化学气相沉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涂覆可以采用喷涂、旋涂和喷墨打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刻蚀可以采用干刻和湿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公开不做限定。“薄膜”是指将某一种材料在基底上利用沉积、涂覆或其它工艺制作出的一层薄膜。若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该“薄膜”无需图案化工艺,则该“薄膜”还可以称为“层”。若在整个制作过程当中该“薄膜”需图案化工艺,则在图案化工艺前称为“薄膜”,图案化工艺后称为“层”。经过图案化工艺后的“层”中包含至少一个“图案”。本公开所说的“A和B同层设置”是指,A和B通过同一次图案化工艺同时形成,膜层的“厚度”为膜层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方向上的尺寸。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B的正投影位于A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或者“A的正投影包含B的正投影”是指,B的正投影的边界落入A的正投影的边界范围内,或者A的正投影的边界与B的正投影的边界重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以固定显示区为例,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操作。
(1)形成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层和绑定结构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层和绑定结构层可以包括:
(A1)形成显示区域的驱动结构层和绑定区域的相应膜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显示区域的驱动结构层和绑定区域的相应膜层可以包括:在基底上形成第一绝缘层和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的半导体层图案,形成覆盖半导体层图案的第二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一导电层图案,形成覆盖第一导电层图案的第三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导电层图案,形成覆盖第二导电层图案的第四绝缘层以及设置在第四绝缘层上的第三导电层图案,形成覆盖第三导电层图案的平坦层图案。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层图案可以至少包括位于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多个有源层,第一导电层图案可以至少包括位于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多个栅电极和第一极板,第二导电层图案可以至少包括位于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多个第二极板,第三导电层图案可以至少包括位于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多个源电极和漏电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层图案、第二导电层图案和第三导电层图案可以包括位于绑定区域的多条扇出线和电源线,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述过程中,可以在绑定区域的弯折区形成凹槽,凹槽内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被去掉,凹槽被配置为使绑定区域中的复合电路区弯折到显示区域的背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和第四绝缘层可以采用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氮氧化硅(SiON)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第一绝缘层可以称为缓冲(Buffer)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三绝缘层可以称为(GI)层,第四绝缘层可以称为层间绝缘(ILD)层。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银(Ag)、铜(Cu)、铝(Al)、钛(Ti)和钼(Mo)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钕合金(AlNd)或钼铌合金(MoNb),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复合结构,如Ti/Al/Ti等。平坦层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如树脂等。半导体层可以采用非晶态氧化铟镓锌材料(a-IGZO)、氮氧化锌(ZnON)、氧化铟锌锡(IZTO)、非晶硅(a-Si)、多晶硅(p-Si)、六噻吩、聚噻吩等各种材料,即本公开适用于基于氧化物Oxide技术、硅技术以及有机物技术制造的晶体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底可以是柔性基底,柔性基底可以采用聚酰亚胺(PI)等材料,柔性基底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可以是无机材料层和柔性材料层构成的叠层结构,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B1)形成显示区域的发光结构层和绑定区域的相应膜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显示区域的发光结构层和绑定区域的相应膜层可以包括:在前述膜层结构的基础上,依次形成第四导电层、像素定义层、有机发光层和阴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导电层可以至少包括位于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多个阳极,像素定义层可以至少包括位于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像素开口,像素开口暴露出所在子像素的阳极,显示区域每个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层通过所在子像素的像素开口与阳极连接,阴极可以为整面结构,与每个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层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前述过程中,可以在绑定区域形成隔离坝等结构,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导电薄膜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者透明导电材料,金属材料可以包括银(Ag)、铜(Cu)、铝(Al)、钛(Ti)和钼(Mo)中的任意一种或更多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导电薄膜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是多层复合结构,如ITO/Al/ITO等。像素定义层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或亚克力等,阴极可以采用镁(Mg)、银(Ag)、铝(Al)、铜(Cu)和锂(Li)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或采用上述金属中任意一种或多种制成的合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形成阴极图案后形成光学耦合层图案,光学耦合层设置在阴极上,光学耦合层的折射率可以大于阴极的折射率,有利于光取出并增加出光效率,光学耦合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有机材料,或者采用无机材料,或者采用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C1)形成封装结构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封装结构层可以包括:在形成前述图案的基底上,先利用开放式掩膜板采用沉积方式形成第一封装层图案,随后利用开放式掩膜板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形成第二封装层图案,随后利用开放式掩膜板采用沉积方式形成第三封装层图案,叠设的第一封装层、第二封装层和第三封装层组成封装结构层。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和第三封装层可以采用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氮氧化硅(SiO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可以保证外界水氧无法进入发光结构层,沉积方式可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者原子层沉积(ALD)等方式。第二封装层可以采用有机材料,如树脂等,起到包覆显示面板各个膜层的作用,以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平坦性。封装结构层所构成的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无机材料的叠层结构,可以保证封装完整性,有效隔绝外界水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封装结构层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的引线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封装结构层之后,可以形成相应的功能层(FunctionalLayer,简称FL)。例如,功能层可以是触摸结构层(TSP),触摸结构层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层,或者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触控绝缘层等,本公开在此不作限定。
(D1)形成防反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防反层可以包括:在封装结构层上形成防反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防反层可以采用偏光片,仅设置在显示区域,偏光片可以采用图案化工艺形成,或者可以采用贴附偏光片方式,偏光层的厚度可以约为55μm至75μm。例如,偏光层的厚度可以约为66μm。
至此,制备完成显示面板的显示结构层和绑定结构层,显示结构层可以位于显示区域,绑定结构层可以位于绑定区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滑卷显示区中显示结构层和绑定结构层与固定显示区中显示结构层和绑定结构层可以基本上相同。
(2)形成功能孔图案。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功能孔图案可以包括:采用激光(Laser)打孔方式,在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分别形成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11为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显示区域可以包括显示基底101A和设置在显示基底101A第三方向D3反方向一侧的显示结构层10,第一功能孔300中的显示基底101A和显示结构层10被去掉,形成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结构层10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基底上的驱动结构层,设置在驱动结构层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发光结构层,设置在发光结构层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封装结构层,以及设置在封装结构层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防反层。
如图11所示,绑定区域的复合电路区可以包括绑定基底101B和设置在绑定基底101B第三方向D3反方向一侧的绑定结构层20,第二功能孔400中的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被去掉,形成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结构层20可以包括:设置在绑定基底上的绝缘层结构和设置在绝缘层结构中的相应信号线,绝缘层结构可以包括如下任意一层或多层: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第四绝缘层和平坦层,相应信号线可以包括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扇出线、触控引线、高电平信号线(VDD)和低电平信号线(VSS)。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的显示基底101A和绑定区域的绑定基底101B可以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且相互连接的一体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采用激光打孔方式形成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可以减小孔周围的裂纹(Crack)不良问题。通过设置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中的一些信号线进行相应避让,可以平衡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附近信号线的负载(Loading),使得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附近信号线的电阻基本上相同,避免因信号线负载差导致的色偏不良。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在绑定区域进行激光打孔,形成第二功能孔400,然后在显示区域进行激光打孔,形成第一功能孔300。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内的位置和第二功能孔400在绑定区域内的位置可以根据对位关系进行设置,使得在绑定区域弯折到显示区域的背面后,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两者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孔400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一功能孔300的面积。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的面积可以约为第二功能孔400的面积的70%至9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的形状为圆形时,第二功能孔400的第二直径D2可以大于第一功能孔300的第一直径D1,第二功能孔400的第二直径D2与第一功能孔300的第一直径D1之差可以约为0.4mm至0.8mm。例如,第二直径D2与第一直径D1之差可以约为0.6mm左右,即第二功能孔400的半径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半径之差可以约为0.3mm左右。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功能孔300的第一直径D1可以约为3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心线,中心线在第二方向D2上平分显示面板。圆形的第一功能孔300的第一圆心和第二功能孔400的第二圆心可以均位于该中心线上,使得第一功能孔300关于该中心线对称设置,第二功能孔400关于该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公开通过将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均设置成相对于显示面板的中心线对称,可以保证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周围信号线的负载基本上相同,信号线阻抗基本上一致,可以避免因信号线负载差异造成的色偏不良,保证显示效果。
(3)形成盖板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盖板层可以包括:先将功能层42和塑料盖板43贴设在一起形成柔性盖板,然后通过盖板粘结层41将柔性盖板黏贴在显示结构层10上,然后将保护层44贴设在柔性盖板上,功能层42、塑料盖板43和保护层44一起组成盖板层40上,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粘结层41可以采用光学胶(OCA),盖板粘结层41的厚度可以约为15μm至35μm。例如,盖板粘结层41的厚度可以约为25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功能层42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功能层42的厚度可以约为47μm至67μm。例如,功能层42的厚度可以约为57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塑料盖板43可以采用具可挠特性的塑胶类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简称CPI),塑料盖板43的厚度可以约为80μm至100μm。例如,塑料盖板43的厚度可以约为90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保护(PF)层44的厚度可以约为40μm至60μm。例如,保护层44的厚度可以约为50μm。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保护层被配置为在制备显示面板过程中保护盖板等结构,在显示面板使用过程中,该保护层可以被撕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可滑卷显示装置包括滑卷显示区,盖板需同时具有柔韧性、透光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因而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柔性盖板采用具可挠特性的塑胶类无色聚酰亚胺。聚酰亚胺(PI)是一种有机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介电性能,通过引入强电负性基团、脂环结构、大取代基团、不对称和刚性非共平面结构以及可聚合的无机纳米粒子等处理所形成的透明聚酰亚胺,克服了传统聚酰亚胺带有浅黄或深黄颜色的缺点。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无色聚酰亚胺上可以镀有硬化膜(HC),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抗冲击性能。在一种可能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如盖板玻璃(Cover Glass,简称CG),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柔性盖板中的功能层和塑料盖板可以是单层,或者可以是多层,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粘结层41和盖板层40设置在显示区域(固定显示区和滑卷显示区,滑卷显示区中盖板层与固定显示区中盖板层的结构、材料和参数可以基本上相同),绑定区域中没有盖板粘结层41和盖板层40,本次工艺后,绑定区域的结构与形成功能孔工艺后的结构基本上相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粘结层41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以外区域的显示结构层10上。在第一功能孔300所对应的位置,盖板粘结层41形成有盖板粘结孔K1,盖板粘结孔K1可以为贯通盖板粘结层41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粘结孔K1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位置相对应,盖板粘结孔K1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盖板粘结孔K1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形成盖板粘结层41后,盖板粘结层41可以暴露出第一功能孔3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盖板粘结孔K1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盖板粘结孔K1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一外扩距离M1可以约为0.2mm至0.8mm,即盖板粘结孔K1相对于第一功能孔300外扩0.2mm至0.8mm。例如,考虑到设备能力和对位公差,第一外扩距离M1可以约为0.5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层40可以覆盖全部的显示区域,即盖板层40覆盖第一功能孔300所在区域。
至此,制备完成显示面板上表面(第三方向D3的反方向)一侧的膜层结构。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基底101A上的显示结构层10,设置在显示结构层10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盖板粘结层41,以及设置在盖板粘结层41远离显示基底一侧的盖板层40,显示基底101A和显示结构层10上形成有通孔结构的第一功能孔300,盖板粘结层41上形成有通孔结构的盖板粘结孔K1,盖板粘结孔K1与第一功能孔300连通。显示面板的绑定区域可以包括:设置在绑定基底101B上的绑定结构层20,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上形成有通孔结构的第二功能孔400。
(4)形成显示面板的加强结构层图案。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加强结构层图案可以包括:
(A2)贴合第一强化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贴合第一强化层可以包括:
通过第一粘结层31将第一强化层32黏贴在显示基底101A第三方向D3(显示基底101A远离显示结构层10)的一侧,如图13所示,图1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层31和第一强化层32设置在显示区域,绑定区域中没有第一粘结层31和第一强化层32,本次工艺后,绑定区域的结构与形成功能孔工艺后的结构基本上相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层31可以采用光学胶(OCA),第一粘结层31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以外区域的显示基底101A上,第一粘结层31的厚度可以约为40μm至60μm。例如,第一粘结层31的厚度可以约为50μm。在第一功能孔300所对应的位置,第一粘结层31形成有第一粘结孔K2,第一粘结孔K2可以为贯通第一粘结层31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孔K2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粘结孔K2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粘结孔K2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形成第一粘结层31后,第一粘结层31可以暴露出第一功能孔3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一粘结孔K2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一粘结孔K2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二外扩距离M2可以约为0.2mm至0.8mm,即第一粘结孔K2相对于第一功能孔300外扩0.2mm至0.8mm。例如,考虑到设备能力和对位公差,第二外扩距离M2可以约为0.5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强化层32可以采用不锈钢(SUS),第一强化层32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以外区域,第一强化层32的厚度可以约为20μm至40μm。例如,第一强化层32的厚度可以约为30μm。在第一功能孔300所对应的位置,第一强化层32形成有第一强化孔K3,第一强化孔K3可以为贯通第一强化层32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强化孔K3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强化孔K3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强化孔K3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形成第一强化层32后,第一强化层32可以暴露出第一功能孔3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一强化孔K3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一强化孔K3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三外扩距离M3可以约为0.2mm至0.5mm,即第一强化孔K3相对于第一功能孔300外扩0.2mm至0.5mm。例如,考虑到设备能力和对位公差,第三外扩距离M3可以约为0.4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外扩距离M2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三外扩距离M3,第三外扩距离M3可以大于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强化层可以是整面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层的强度。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强化层可以是设置有镂空区域的图案化结构,在保证加强结构层强度的同时,提高加强结构层的柔韧性。例如,第一强化层上可以设置多个条形槽,每个条形槽可以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多个条形槽可以沿着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又如,第一强化层上可以设置多个块状槽,多个块状槽在第一强化层上以矩阵方式排布,形成网格化结构,块状槽的形状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和椭圆形。再如,条形槽或块状槽可以是贯通第一强化层的通孔,或者,可以是在第一强化层上开设的盲孔。
(B2)贴合第二强化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贴合第二强化层可以包括:通过第二粘结层33将第二强化层34黏贴在第一强化层32远离显示基底的一侧,如图14所示,图14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结层33和第二强化层34设置在显示区域,绑定区域中没有第二粘结层33和第二强化层34,本次工艺后,绑定区域的结构与形成功能孔工艺后的结构基本上相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结层33可以采用光学胶(OCA),第二粘结层33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以外区域的显示基底101A上,第二粘结层33的厚度可以约为40μm至60μm。例如,第二粘结层33的厚度可以约为50μm。在第一功能孔300所对应的位置,第二粘结层33形成有第二粘结孔K4,第二粘结孔K4可以为贯通第二粘结层33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结孔K4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粘结孔K4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二粘结孔K4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形成第二粘结层33后,第二粘结层33可以暴露出第一功能孔3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二粘结孔K4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二粘结孔K4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四外扩距离M4可以约为0.2mm至0.5mm,即第二粘结孔K4相对于第一功能孔300外扩0.2mm至0.5mm。例如,考虑到设备能力和对位公差,第四外扩距离M4可以约为0.4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强化层34可以采用不锈钢(SUS),第二强化层34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以外区域,第二强化层34的厚度可以约为150μm至250μm。例如,第二强化层34的厚度可以约为200μm。在第一功能孔300所对应的位置,第二强化层34形成有第二强化孔K5,第二强化孔K5可以为贯通第二强化层34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强化孔K5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强化孔K5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强化孔K5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形成第二强化层34后,第二强化层34可以暴露出第一功能孔3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二强化孔K5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二强化孔K5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五外扩距离M5可以约为0.2mm至0.5mm,即第二强化孔K5相对于第一功能孔300外扩0.2mm至0.5mm。例如,考虑到设备能力和对位公差,第五外扩距离M5可以约为0.4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外扩距离M3、第四外扩距离M4和第五外扩距离M5可以基本上相同。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强化层可以是整面结构,以提高加强结构层的强度。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强化层可以是设置有镂空区域的图案化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强化层和第二强化层的材料可以相同,或者,第一强化层和第二强化层的材料可以不同;第一强化层和第二强化层中的一个为设置有镂空区域的图案化结构,或者,第一强化层和第二强化层均为设置有镂空区域的图案化结构;第一强化层和第二强化层的镂空图案可以相同,或者,第一强化层和第二强化层的镂空图案可以不同,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C2)形成弯折间隔层。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形成弯折间隔层可以包括:通过贴合工艺在第二强化层34远离显示基底的一侧形成弯折间隔层(Bending Spacer)35,如图15所示,图15为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折间隔层35设置在显示区域,绑定区域中没有弯折间隔层35,本次工艺后,绑定区域的结构与形成功能孔工艺后的结构基本上相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折间隔层35设置在第一功能孔300以外区域。在第一功能孔300所对应的位置,弯折间隔层35形成有弯折间隔孔K6,弯折间隔孔K6可以为贯通弯折间隔层35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折间隔孔K6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位置相对应,弯折间隔孔K6的形状可以与第一功能孔300的形状基本上相同,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弯折间隔孔K6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形成弯折间隔层35后,弯折间隔层35可以暴露出第一功能孔3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弯折间隔孔K6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弯折间隔孔K6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六外扩距离M6可以约为0.2mm至0.8mm,即弯折间隔孔K6相对于第一功能孔300外扩0.2mm至0.8mm。例如,考虑到设备能力和对位公差,第六外扩距离M6可以约为0.6mm左右。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外扩距离M6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外扩距离M2。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粘结层31、第一强化层32、第二粘结层33、第二强化层34和弯折间隔层35可以组成固定显示区的强化结构层,第一粘结孔K2、第一强化孔K3、第二粘结孔K4、第二强化孔K5和弯折间隔孔K6可以组成第一结构孔,第一结构孔为贯通强化结构层的通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粘结层33、第二强化层34和弯折间隔层35可以仅设置在固定显示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显示基底远离显示结构层的一侧先形成背膜层,然后在背膜层远离显示结构层的一侧形成加强结构层,背膜层的厚度可以约为28μm至48μm。例如,背膜层的厚度可以约为38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形成强化结构层之后贴附其它相应膜层,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显示区的加强结构层可以包括叠设的第一粘结层、第一强化层、第二粘结层、第二强化层和弯折间隔层,滑卷显示区的加强结构层可以不同于固定显示区的加强结构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滑卷显示区的加强结构层可以可以包括叠设的第一粘结层、第一强化层、缓冲层和背面功能层。滑卷显示区中第一粘结层的结构、材料和参数可以与固定显示区中第一粘结层的结构、材料和参数可以基本上相同,滑卷显示区中第一强化层的结构、材料和参数可以与固定显示区中第一强化层的结构、材料和参数基本上相同,缓冲层可以设置在第一强化层远离显示基底的一侧,背面功能层可以设置在缓冲层远离显示基底的一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滑卷显示区的第一强化层可以是设置有镂空区域的图案化结构,以提高第一强化层的柔韧性,适用于滑卷显示区的滑卷。例如,第一强化层上可以设置多个条形槽,每个条形槽可以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条形槽可以沿着第二方向依次设置。又如,第一强化层上可以设置多个块状槽,多个块状槽在第一强化层上以矩阵方式排布,形成网格化结构,块状槽的形状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和椭圆形。再如,条形槽或块状槽可以是贯通第一强化层的通孔,或者,可以是在第一强化层上开设的盲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缓冲层可以采用泡沫(FOAM)材料,缓冲层的厚度可以约为200μm至300μm。例如,缓冲层的厚度可以约为250μm。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滑卷显示区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在保证滑卷显示区柔韧性的同时,可以减少滑卷过程对滑卷显示区的机械损伤,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面功能层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背面功能层的厚度可以约为150μm至250μm。例如,背面功能层的厚度可以约为214μm。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滑卷显示区设置背面功能层,背面功能层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可以进一步减少滑卷过程对滑卷显示区的机械损伤,提高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5)进行弯折工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进行弯折工艺可以包括:以绑定区域中弯折区为轴,将绑定区域中的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显示区域的背面,使复合电路区的绑定基底101B贴合在显示区域背面的弯折间隔层35上,如图8和图9所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相重叠区域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在显示基底101A第三方向D3的反方向一侧(上侧)叠设的显示结构层10、盖板粘结层41和盖板层40,在显示基底101A第三方向D3一侧(下侧)叠设的强化结构层30、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强化结构层30可以包括叠设的第一粘结层31、第一强化层32、第二粘结层33、第二强化层34和弯折间隔层35。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粘结层41上的盖板粘结孔和第一功能孔300相互连通,第一功能孔300和强化结构层30上的第一结构孔500相互连通,第一结构孔500和第二功能孔400相互连通,因而盖板粘结孔、第一功能孔300、第一结构孔500和第二功能孔400一起构成摄像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弯折工艺中,将显示区域的第一功能孔300与绑定区域的第二功能孔400进行对位,使得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功能孔400和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面板中显示区域的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一距离L1可以约为0.2mm至0.4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一功能孔300的方向,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位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一功能孔3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二距离L2可以约为0.2mm至0.8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结构孔5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距离L2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距离L1。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位使得第一功能孔300的中心线、第二功能孔400的中心线和第一结构孔500的中心线重合,保证摄像头的视角(FOV)。
至此,完成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备。
通过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和制备过程可以看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上同时开设功能孔组成摄像孔的方案。本公开将固定显示区设置在滑卷显示区的上侧,将绑定区域设置在固定显示区的上侧,将功能孔设置在显示区域与弯折后绑定区域的重叠区域,通过在显示区域的显示结构层上设置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的强化结构层设置第一结构孔,在绑定区域的绑定结构层上设置第二功能孔,利用第一功能孔、第二功能孔和第一结构孔组合形成位于显示装置上侧边缘的摄像孔,不仅满足了用户习惯和外观需求,而且降低了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与功能孔设置在滑卷显示区的方案相比,本公开将功能孔设置在固定显示区,有效避免了滑卷显示区显示不良等问题。
本公开通过采用激光打孔方式形成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可以避免功能孔周围出现裂纹不良。本公开通过设置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结构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且开口设置相应的外扩,充分考虑到设备能力、贴合公差、弯折公差和对位公差,保证了摄像孔的制备精度,保证了光学装置的工作性能。本公开制备方法不需要改变现有工艺流程,不需改变现有工艺设备,对现有工艺改进较小,能够很好地与现有制备工艺兼容,工艺可实现性高,实用性强。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结构及其制备过程仅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实际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更相应结构以及增加或减少构图工艺,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图16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另一种显示面板展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前的展开状态,图17为图16中显示面板弯折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7中D-D向的剖视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主体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上相近,所不同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绑定区域还设置有第三功能孔600,而显示区域上与第三功能孔600所对应位置没有设置功能孔。
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在垂直于显示区域的平面上,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相重叠区域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底101A,在显示基底101A上表面上叠设的显示结构层10、盖板粘结层41和盖板层40,在显示基底101A下表面上叠设的强化结构层30、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显示基底101A和显示结构层10上设置有通孔结构的第一功能孔300,绑定基底101B和绑定结构层20上设置有通孔结构的第二功能孔400和通孔结构的第三功能孔600。其中,第一功能孔300和第二功能孔400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基本上相近。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方向D2,第二功能孔400和第三功能孔600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2mm,间距是第二功能孔400靠近第三功能孔600一侧的边缘与第三功能孔600靠近第二功能孔400一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层30上设置有第二结构孔700,第二结构孔700可以为贯通强化结构层30的通孔,第三功能孔600和第二结构孔700连通,使得第三功能孔600和第二结构孔700组合成通孔结构的红外孔,红外孔内可以设置红外装置,对于近照度红外装置,本实施例红外孔结构可以满足近照度红外传感器的需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孔700的位置可以与第三功能孔60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结构孔700的形状可以与第三功能孔600的形状相同,第二结构孔7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三功能孔6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远离第三功能孔600的方向,第三功能孔6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二结构孔7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三功能孔6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结构孔7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三距离L3可以约为0.2mm至0.4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强化结构层30可以包括在显示基底101A远离显示结构层10一侧上叠设的第一粘结层31、第一强化层32、第二粘结层33、第二强化层34和弯折间隔层35。第二结构孔700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粘结层31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一强化层32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二粘结层33上的通孔、设置在第二强化层34上的通孔和设置在弯折间隔层35上的通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三功能孔600和第二结构孔700所对应位置的显示基底101A和显示结构层10上,没有设置功能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强化层32、第二粘结层33和第二强化层34上设置的通孔的内侧壁可以平齐,第一粘结层31和弯折间隔层35上设置的通孔的内侧壁可以平齐,第三功能孔600的内侧壁和弯折间隔层35上设置的通孔的内侧壁可以平齐。沿着远离第三功能孔600的方向,第三功能孔6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可以位于第二强化层34上设置的通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的外侧,第三功能孔6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第二强化层34上设置的通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第三距离L3可以约为0.2mm至0.4mm。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与前述实施例基本上相同,所不同的是:在形成功能孔图案中,绑定区域还形成有第三功能孔600;在形成显示面板的加强结构层图案中,第一粘结层31、第一强化层32、第二粘结层33、第二强化层34和弯折间隔层35上还形成有相应的通孔,多个通孔组成第二结构孔700,第二结构孔700为贯通强化结构层的通孔结构;进行弯折工艺中,将第二结构孔700与第三功能孔600进行对位,使第三功能孔600和第二结构孔700组成红外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第三功能孔600的形状可以是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矩形、多边形、圆形和椭圆形。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不但满足了用户习惯和外观需求,降低了布局难度和结构复杂度,而且通过在绑定区域设置用于红外装置的第三功能孔,而无需在显示区域的显示结构层上挖孔,简化了基板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全面屏。
图19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又一种显示面板展开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前的展开状态。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主体结构与前述图16所示结构基本上相近,所不同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绑定区域还设置有虚拟功能孔80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虚拟功能孔800可以为贯通绑定基底和绑定结构层的通孔结构,或者,虚拟功能孔800可以为设置在绑定结构层的盲孔结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虚拟功能孔800所对应的区域,显示基底和显示结构层上没有设置功能孔,强化结构层上没有设置结构孔。
如图19所示,第三功能孔600可以设置在第二功能孔400第二方向D2的一侧,虚拟功能孔800可以设置在第二功能孔400第二方向D2的反方向的一侧,虚拟功能孔800的形状可以与第三功能孔600的形状相同,虚拟功能孔800的尺寸可以与第三功能孔600的尺寸相同,第三功能孔600和虚拟功能孔800可以相对于第二功能孔400对称设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中心线O,中心线O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平分显示面板,即中心线O可以在第二方向D2上平分显示区域100和绑定区域20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功能孔400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中心线O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第三功能孔600和虚拟功能孔800可以相对于中心线O对称设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三功能孔600和虚拟功能孔800设置成相对于第二功能孔400或中心线O的对称结构,因而绑定区域中信号线也相对于第二功能孔400或中心线O对称设置,可以保证绑定区域中信号线负载的均一性,可以保证绑定区域中信号线的阻抗基本上一致,不仅可以避免因信号线负载差导致的色偏不良,提升显示效果,而且可以避免信号线集中分布在某一侧所带来的布线压力,简化绑定区域中信号线的结构,提高产品良率。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显示面板不但可以实现图16所示结构的技术效果,而且通过设置虚拟功能孔,可以避免因信号线负载差导致的色偏不良,可以避免信号线集中分布在某一侧所带来的布线压力。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具有像素驱动电路的显示装置中,如OLED、量子点显示(QLED)、发光二极管显示(Micro LED或Mini 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QDLED)等,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以制备出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方向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可以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制备方法可以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第一功能孔,在所述绑定区域中形成第二功能孔;
通过所述弯折区的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虽然本公开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公开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本公开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第一方向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第一功能孔,所述绑定区域中设置有第二功能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面积为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面积的70%至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中心线,所述中心线在第二方向上平分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线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中心线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显示区和滑卷显示区,所述绑定区域位于所述固定显示区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滑卷显示区位于所述固定显示区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功能孔位于所述固定显示区,所述第二功能孔位于所述绑定区域中的复合电路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平面上,所述显示区域和绑定区域重叠区域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底,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上的显示结构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层一侧的强化结构层,设置在所述强化结构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绑定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绑定基底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绑定结构层;所述第一功能孔为贯通所述显示基底和显示结构层的通孔,所述第二功能孔为贯通所述绑定基底和绑定结构层的通孔,所述强化结构层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强化结构层的第一结构孔,所述第一结构孔与所述第一功能孔和第二功能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结构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底远离所述显示结构层一侧的第一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第一强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强化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第二粘结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第二强化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强化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一侧的弯折间隔层,所述绑定基底贴合在所述弯折间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基底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上设置有第一粘结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强化层上设置有第一强化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5mm。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层上设置有第二粘结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粘结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5mm。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强化层上设置有第二强化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5mm。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一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强化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间隔层设置有弯折间隔孔,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间隔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沿着远离所述第一功能孔的方向,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与所述弯折间隔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2mm至0.8mm。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域中还设置有第三功能孔,所述第三功能孔为贯通所述绑定基底和绑定结构层的通孔,所述强化结构层上还设置有第二结构孔,所述第二结构孔为贯通所述强化结构层的通孔,所述第二结构孔与所述第三功能孔连通,所述第三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结构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定区域中还设置有虚拟功能孔,所述虚拟功能孔的形状与所述第三功能孔的形状相同,所述虚拟功能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三功能孔的尺寸相同,所述虚拟功能孔和第三功能孔相对于所述第二功能孔对称设置。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20.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在所述显示区域中形成第一功能孔,在所述绑定区域中形成第二功能孔;
通过所述弯折区的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所述第一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功能孔在显示区域平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CN202111250497.9A 2021-10-26 2021-10-26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0565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0497.9A CN116056527A (zh) 2021-10-26 2021-10-26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DE112022005116.7T DE112022005116T5 (de) 2021-10-26 2022-09-22 Anzeigefeld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sowie Anzeigevorrichtung
PCT/CN2022/120496 WO2023071639A1 (zh) 2021-10-26 2022-09-22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50497.9A CN116056527A (zh) 2021-10-26 2021-10-26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6527A true CN116056527A (zh) 2023-05-02

Family

ID=86113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50497.9A Pending CN116056527A (zh) 2021-10-26 2021-10-26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6527A (zh)
DE (1) DE112022005116T5 (zh)
WO (1) WO202307163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10861A (ko) * 2015-03-13 2016-09-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연성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0096176B (zh) * 2019-04-25 2021-1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终端设备
CN114829142A (zh) 2019-12-18 2022-07-29 Agc株式会社 被覆基材、热交换器、被覆基材的制造方法及液态组合物
CN111834397B (zh) * 2020-01-02 2023-07-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216980560U (zh) * 2021-10-26 2022-07-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1639A1 (zh) 2023-05-04
DE112022005116T5 (de) 2024-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84082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3053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160491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27669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769296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398641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6980560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17054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5988833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164173A1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605652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5552627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324333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004375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4040389A9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4036629A1 (zh)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3690288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172522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26034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193315A1 (zh) 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22226801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251611A1 (en) Display Substrate, Prepa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7643198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8251770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8613100A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