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2451A -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2451A
CN116052451A CN202310038066.9A CN202310038066A CN116052451A CN 116052451 A CN116052451 A CN 116052451A CN 202310038066 A CN202310038066 A CN 202310038066A CN 116052451 A CN116052451 A CN 116052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section
cross
period
time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380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52451B (zh
Inventor
张伟斌
马雪瑶
惠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31003806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524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52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2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52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2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7Controlling traffic signals
    • G08G1/081Plural intersections under common control
    • G08G1/083Controlling the allocation of time between phases of a cy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对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进行设计,并确定相位通行规则;进行信号总周期划分;在短周期内,将车流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车流在井字形交叉口产生的总延误,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进行短周期内车流加权平均延误计算;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短周期时间,进行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的计算,并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调整;进行通行绿灯时间合并,重新计算短周期时间;进行信号总周期合并,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本发明可有效在减小车辆通过井字形交叉口的延误,避免滞留的车辆发生溢流。

Description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信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存在一些特殊类型的交叉口。这些特殊类型交叉口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对路网交通的通行效率影响较大。一些常规的信号控制方法在这类特殊交叉口不再适用,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特殊信号控制方案。受小跨径桥梁、河流、绿化带等地理条件的限制,双向车道被分隔成两条行驶方向相反的单向车道,这样就在车道交汇处形成井字形交叉口。合理的相位设计和信号控制方法对提高井字形交叉口通行效率,减少交叉口延误有着重要的作用。
与十字形交叉口相比,井字形交叉口整体规模较大,由四组信号灯共同进行信号控制,相邻信号灯间路段距离较近,直行和左转车辆在有效绿灯时间内不能够完全驶离交叉口,从而滞留在交叉口内增大交叉口延误,导致交叉口进口处蓄车严重,交叉口内发生交通拥堵,引起交叉口事故。井字形交叉口的交通存在以下问题。
1)相邻信号灯间距短,且直行与左转车道数变少,车辆需要在路段内及时变道,易对后续车辆正常行驶造成影响,增加了车辆在交叉口内的延误。
2)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因无法完全驶离而滞留在交叉口路段内,使路段蓄车严重,影响下一相位车辆的通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进行设计,并确定相位通行规则;
步骤二,进行信号总周期划分;
步骤三,在短周期内,将车流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车流在井字形交叉口产生的总延误,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进行短周期内车流加权平均延误计算;
步骤四,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短周期的优化模型的最优短周期时间,进行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的计算,并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调整;
步骤五,进行通行绿灯时间合并,计算短周期时间;
步骤六,进行信号总周期合并。
进一步的,步骤一,对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进行设计,并确定相位通行规则,具体方法为:
1)相位设计
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设计采用单方向放行和对称流向放行组合的方式,将交叉口分南北、东西两个大相位。每一个大相位中,对称方向的左转车流设置为两个单方向放行相位,对称方向的直行车流设置为一个对称流向放行相位;
2)相位通行规则
单方向放行相位通行规则:允许一个方向进口道车辆进入交叉口,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
对称流向放行相位通行规则:允许两个对称方向进口道车辆进入交叉口,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车辆需在交叉口内待行;
若车辆无法在本相位驶离交叉口,需在交叉口内等待,可在后续相位中驶离。
进一步的,步骤二,进行信号总周期划分,具体方法为:
将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Ctotal按照对称方向划分为南北短周期CSN和东西短周期CEW
进一步的,步骤三,在短周期内,将车流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车流在井字形交叉口产生的总延误,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进行短周期内车流加权平均延误计算,具体方法为:
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在井字形交叉口内,车辆的延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d=d1+d2
其中,d表示井字形交叉口的车均延误;d1表示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车均延误;d2表示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内第二停车线处产生的车均延误;
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31
其中,C表示各车流通行所需通行的绿灯时间之和;λ表示计算车流的绿信比;y表示所计算车流流量与车道饱和流率的比值;x表示所计算车流的饱和度;c表示所计算车流的通行能力;T表示分析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取0.25h。
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二停车线处的车均延误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32
其中,S1表示第一停车线处的饱和流率;S2表示第二停车线处的饱和流率;g表示绿灯时间;tl表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从第一停车线行驶到第二停车线所需的时间;r表示红灯时间;D表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一停车线和第二停车线之间的总延误,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33
其中,q表示一个短周期内不同放行顺序从第一停车线到达第二停车线的车辆数,表达式如下:
q=S1(g-tl)
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34
其中,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35
表示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di表示车流i的井字形交叉口的车均延误;qi表示车流i的车辆数目;i表示短周期内的车流;m表示短周期内的车流数。
进一步的,步骤四,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短周期的优化模型的最优短周期时间,进行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的计算,并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调整,具体方法为:
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41
利用遗传算法对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寻找最优短周期时间C,计算出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表达式如下:
gi=(C-L)λi
其中,gi表示车流i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C表示短周期时间;L表示车辆损失时间;λi表示车流i的绿信比;
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进行调整,交叉口绿灯时间约束条件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42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43
其中,gmax表示最大绿灯时间;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44
表示最小车头间距;ninner表示井字形交叉口内路段的车道数;gmin表示最小绿灯时间;w表示车道宽度;nentry表示井字形交叉口进口的车道数;vp表示行人步行的平均速度。
进一步的,步骤五,进行通行绿灯时间合并,计算短周期时间,具体方法为:
将短周期中两个左转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分别记作gL1和gL2;最大直行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记作gS;单方向放行相位绿灯时间分别记作g1和g3;对称流向放行相位绿灯时间记作g2
令g1=gL1、g3=gL2,g2的取值分为以下情况:
1)当gS>gL1,gS>gL2时,g2=max{gS-gL1,gS-gL2}。
2)当gS≤gL1,gS>gL2时,g2=gS-gL2
3)当gS>gL1,gS≤gL2时,g2=gS-gL1
4)当gS≤gL1,gS≤gL2时,g2=0。
重新计算后的短周期时间C=g1+g2+g3
进一步的,步骤六,进行信号总周期合并,具体方法为:
针对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分别执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计算出南北短周期CSN和东西短周期CEW,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Ctotal=CSN+CEW
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基于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基于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基于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设计了适用于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方案,保证车流通行的连续性;建立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二停车线处的延误模型,与车辆在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的延误模型结合,提出了井字形交叉口整体的车均延误模型。以该车均延误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道路非饱和条件下以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的相位设计。
图3为井字形交叉口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二停车线出的到达-驶离曲线。
图4为井字形交叉口现有信号控制配时方案、基于HCM2000延误模型配时方案和本发明方法配时方案。
图5为三种配时方案交叉口路网平均行程时间和路网平均延误时间对比图。
图6为三种配时方案交叉口进口平均滞留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和最大排队长度对比图。
图7为三种配时方案交叉口内路段平均滞留时间、平均延误时间和最大排队长度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具体实施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进行设计,并确定相位通行规则;
1)相位设计
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设计采用单方向放行和对称流向放行组合的方式,将交叉口分南北、东西两个大相位。每一个大相位中,对称方向的左转车流设置为两个单方向放行相位,对称方向的直行车流设置为一个对称流向放行相位;
2)相位通行规则
单方向放行相位通行规则:允许一个方向进口道车辆进入交叉口,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
对称流向放行相位通行规则:允许两个对称方向进口道车辆进入交叉口,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可以直行,左转车辆需在交叉口内待行;
若车辆无法在本相位驶离交叉口,需在交叉口内等待,可在后续相位中驶离。井字形交叉口相位设计如图2所示。
步骤二:进行信号总周期划分;
由于步骤一中,按照方向将信号相位划分成南北大相位和东西大相位,每一个大相位由两个单方向放行相位和一个对称流向放行相位组成,故将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Ctotal按照对称方向划分为南北短周期CSN和东西短周期CEW
步骤三:在短周期内,将车流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车流在井字形交叉口产生的总延误,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进行短周期内车流加权平均延误计算;
由于步骤二中,将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划分为南北短周期和东西短周期,在短周期中研究车辆的延误模型。车辆的延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车辆在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此部分延误可以采用HCM2000延误模型。第二部分是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内第二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由于在交叉口短路段内车辆换道、左转并且直行和左转的排队车道数比进口道少,使得第二停车线的饱和流率比第一停车线的饱和流率小,使车辆在交叉口内也产生延误。
d=d1+d2
其中,d1是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d2是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内第二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
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d1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61
其中,C表示各车流通行所需通行的绿灯时间之和;λ表示计算车流的绿信比;y表示所计算车流流量与车道饱和流率的比值;x表示所计算车流的饱和度;c表示所计算车流的通行能力;T表示分析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取0.25h。
在短周期中车辆在到达第二停车线处的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二停车线处的车均延误如下式所示: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71
其中,S1表示第一停车线处的饱和流率;S2表示第二停车线处的饱和流率;g表示绿灯时间;tl表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从第一停车线行驶到第二停车线所需的时间;r表示红灯时间;令OA=tl或AB=tl,D表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一停车线和第二停车线之间的总延误,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72
其中,q表示一个短周期内不同放行顺序从第一停车线到达第二停车线的车辆数,表达式如下:
q=S1(g-tl)
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73
其中,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74
表示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di表示车流i的井字形交叉口的车均延误;qi表示车流i的车辆数目;i表示短周期内的车流;m表示短周期内的车流数。
步骤四,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短周期的优化模型的最优短周期时间,进行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的计算,并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调整。
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81
利用遗传算法对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寻找最优短周期时间C,计算出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表达式如下:
gi=(C-L)λi
其中,gi表示车流i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C表示短周期时间;L表示车辆损失时间;λi表示车流i的绿信比。
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进行调整,交叉口绿灯时间约束条件如下,由图3分析,绿灯时间结束后滞留在交叉口内的车辆排队长度应小于短路段长度。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82
其中,gmax表示最大绿灯时间;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83
表示最小车头间距;ninner表示井字形交叉口内路段的车道数。
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出交叉口各车流通行的最大绿灯时间。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84
为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能够安全的通过交叉口,对交叉口各车流通行的最小绿灯时间进行如下约束。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85
其中,gmin表示最小绿灯时间;w表示车道宽度;nentry表示井字形交叉口进口的车道数;vp表示行人步行的平均速度。
步骤五,进行通行绿灯时间合并,计算短周期时间。
将短周期中两个左转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分别记作gL1和gL2;最大直行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记作gS;单方向放行相位绿灯时间分别记作g1和g3;对称流向放行相位绿灯时间记作g2
令g1=gL1、g3=gL2,g2的取值分为以下情况:
1)当gS>gL1,gS>gL2时,g2=max{gS-gL1,gS-gL2}。
2)当gS≤gL1,gS>gL2时,g2=gS-gL2
3)当gS>gL1,gS≤gL2时,g2=gS-gL1
4)当gS≤gL1,gS≤gL2时,g2=0。
重新计算后的短周期时间C=g1+g2+g3
步骤六,进行信号总周期合并。
针对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分别执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计算出南北短周期CSN和东西短周期CEW,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Ctotal=CSN+CEW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基于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基于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基于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实施例
为了验证本发明方案的有效性,以南昌市丰和南大道-前湖大道井字形交叉口为研究对象进行仿真实验。
本实施例中,该井字形交叉口东西方向车道被河道分隔开,南北方向车道被中央绿化带分隔开,由四组信号灯共同控制。交叉口内南北两个方向路段长度约为15m、东西两个方向路段长度约为60m。第一停车线处均为直行车道,第二停车线处有直行车道、左转车道、直行左转混合车道,各个进口方向均有右转专用车道。
交叉口各流向流量数据如表1:
表1井字形交叉口交通流量
Figure BDA0004049367830000091
三种不同的配时方案如图4。现有信号控制方案总周期为165s,南北短周期为73s,东西短周期为92s,如图4(a)所示。分别采用HCM2000延误模型和本文所提出的井字形交叉口延误模型,对该井字形交叉口进行配时。基于HCM2000延误模型配时,配时结果总周期为144s,南北短周期为56s,东西短周期为88s,如图4(b)所示;基于井字形交叉口延误模型配时,配时结果总周期为128s,南北短周期为50s,东西短周期为78s,如图4(c)所示。
交叉口路网的评价参数对比如图5所示。基于井字形交叉口延误模型的配时方案交叉口由于总周期减小,与现有配时方案相比,路网平均行程时间优化了9.4%,路网平均延误时间下降了17.8%;与采用HCM2000延误模型配时方案相比,路网平均行程时间优化了4.4%,路网平均延误时间优化了9.4%。
交叉口各方向进口的评价参数对比如图6所示。基于井字形交叉口延误模型计算出的配时方案相比于另外两种配时方案,在交叉口各方向进口时间指标和空间指标上都有很好的改善。在西进口各项评价指标下降较为明显,与现有配时方案相比,车辆平均滞留时间、平均延误时间、最大排队长度分别降低了23.9%、35%、29.4%。从上述比较可以总结出,基于井字形交叉口延误模型的配时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各方向进口的延误,缓解车辆队列蓄车过多。
交叉口内各方向路段的评价参数对比如图7所示。基于井字形交叉口延误模型计算出的配时方案与现有配时方案相比,车辆在东路段、南路段、北路段车辆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下降了33.7%、38.8%、32.5%,但西路段略有增加,由于驶离西路段的绿灯时间总和减少了32s,对西路段车辆的通行造成了少量的影响,以此来换取其他三个方向路段车辆通行效率的提升;与基于HCM2000延误模型配时方案相比,在四个方向路段上车辆平均滞留时间均有一定的降低。本发明所提延误模型计算出的配时方案在交叉口内各路段车辆平均延误时间均降低。从平均滞留时间和平均延误时间对比可以总结出,本发明所提出的配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井字形交叉口内车辆的通行效率,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延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对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进行设计,并确定相位通行规则;
步骤二,进行信号总周期划分;
步骤三,在短周期内,将车流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车流在井字形交叉口产生的总延误,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进行短周期内车流加权平均延误计算;
步骤四,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短周期时间,进行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的计算,并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调整;
步骤五,进行通行绿灯时间合并,重新计算短周期时间;
步骤六,进行信号总周期合并,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对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进行设计,并确定相位通行规则,具体方法为:
1)相位设计
井字形交叉口的相位设计采用单方向放行和对称流向放行组合的方式,将交叉口分南北、东西两个大相位,每一个大相位中,对称方向的左转车流设置为两个单方向放行相位,对称方向的直行车流设置为一个对称流向放行相位;
2)相位通行规则
单方向放行相位通行规则:允许一个方向进口道车辆进入交叉口,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允许直行、左转;
对称流向放行相位通行规则:允许两个对称方向进口道车辆进入交叉口,驶入交叉口的车辆允许直行,左转车辆需在交叉口内待行;
若车辆无法在本相位驶离交叉口,需在交叉口内等待,在后续相位中驶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进行信号总周期划分,具体方法为:
将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Ctotal按照对称方向划分为南北短周期CSN和东西短周期CE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在短周期内,将车流进行划分,根据不同车流在井字形交叉口产生的总延误,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进行短周期内车流加权平均延误计算,具体方法为:
建立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在井字形交叉口内,车辆的延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d=d1+d2
其中,d表示井字形交叉口的车均延误;d1表示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车均延误;d2表示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内第二停车线处产生的车均延误;
车辆在井字形交叉口第一停车线处产生的延误如下式所示: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21
其中,C表示各车流通行所需通行的绿灯时间之和;λ表示计算车流的绿信比;y表示所计算车流流量与车道饱和流率的比值;x表示所计算车流的饱和度;c表示所计算车流的通行能力;T表示分析时段的持续时间;
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二停车线处的车均延误如下式所示: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22
其中,S1表示第一停车线处的饱和流率;S2表示第二停车线处的饱和流率;g表示绿灯时间;tl表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从第一停车线行驶到第二停车线所需的时间;r表示红灯时间;D表示不同放行顺序车辆在第一停车线和第二停车线之间的总延误,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23
其中,q表示一个短周期内不同放行顺序从第一停车线到达第二停车线的车辆数,表达式如下:
q=S1(g-tl)
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31
表示井字形交叉口短周期内车流的加权平均延误;di表示车流i的井字形交叉口的车均延误;qi表示车流i的车辆数目;i表示短周期内的车流;m表示短周期内的车流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短周期时间,进行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的计算,并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调整,具体方法为:
以加权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构建短周期的优化模型,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32
利用遗传算法对短周期的优化模型寻找最优短周期时间C,计算出各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表达式如下:
gi=(C-L)λi
其中,gi表示车流i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C表示短周期时间;L表示车辆损失时间;λi表示车流i的绿信比;
根据约束条件对绿灯时间进行调整,交叉口绿灯时间约束条件如下: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33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34
其中,gmax表示最大绿灯时间;
Figure FDA0004049367820000035
表示最小车头间距;ninner表示井字形交叉口内路段的车道数;gmin表示最小绿灯时间;w表示车道宽度;nentry表示井字形交叉口进口的车道数;vp表示行人步行的平均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进行通行绿灯时间合并,重新计算短周期时间,具体方法为:
将短周期中两个左转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分别记作gL1和gL2;最大直行车流通行所需的绿灯时间记作gS;单方向放行相位绿灯时间分别记作g1和g3;对称流向放行相位绿灯时间记作g2
令g1=gL1、g3=gL2,g2的取值分为以下情况:
1)当gS>gL1,gS>gL2时,g2=max{gS-gL1,gS-gL2};
2)当gS≤gL1,gS>gL2时,g2=gS-gL2
3)当gS>gL1,gS≤gL2时,g2=gS-gL1
4)当gS≤gL1,gS≤gL2时,g2=0;
重新计算后的短周期时间C=g1+g2+g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进行信号总周期合并,具体方法为:
针对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分别执行步骤三、步骤四、步骤五,计算出南北短周期CSN和东西短周期CEW,井字形交叉口信号总周期Ctotal=CSN+CEW
8.一种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基于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实现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
CN202310038066.9A 2023-01-10 2023-01-10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0524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8066.9A CN116052451B (zh) 2023-01-10 2023-01-10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38066.9A CN116052451B (zh) 2023-01-10 2023-01-10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2451A true CN116052451A (zh) 2023-05-02
CN116052451B CN116052451B (zh) 2024-04-05

Family

ID=86119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38066.9A Active CN116052451B (zh) 2023-01-10 2023-01-10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5245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2591A (ja) * 1996-04-18 1997-10-31 Hitachi Ltd 交通管制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09887274A (zh) * 2019-01-23 2019-06-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车辆平均延误的区域交通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0136455A (zh) * 2019-05-08 2019-08-16 济南大学 一种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法
CN111005275A (zh) * 2019-12-30 2020-04-14 东南大学 一种钩形弯交叉口信号协同控制优化方法
US20200202710A1 (en) * 2018-03-22 2020-06-25 Hefei Gelv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Video-based crossroad signal machine control method
CN112216127A (zh) * 2020-09-27 2021-01-12 航天科工广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小型路网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2591A (ja) * 1996-04-18 1997-10-31 Hitachi Ltd 交通管制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20200202710A1 (en) * 2018-03-22 2020-06-25 Hefei Gelv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Video-based crossroad signal machine control method
CN109887274A (zh) * 2019-01-23 2019-06-14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车辆平均延误的区域交通协调优化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0136455A (zh) * 2019-05-08 2019-08-16 济南大学 一种交通信号灯配时方法
CN111005275A (zh) * 2019-12-30 2020-04-14 东南大学 一种钩形弯交叉口信号协同控制优化方法
CN112216127A (zh) * 2020-09-27 2021-01-12 航天科工广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近端策略优化的小型路网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唐慕尧 等: "结合状态预测的深度强化学习交通信号控制", 《计算机应用研究》, vol. 39, no. 8, 5 August 2022 (2022-08-05), pages 2311 - 23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2451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83467B (zh) 借用本方向直行车道的左转车道渠化及信号设计方法
CN103208196A (zh) 面向城市干道变向交通的车道调整方法
CN111833620B (zh) 一种过饱和交通状态干线单向信号协调设计方法与装置
CN112037540B (zh) 一种潮汐交通状态干线信号协调设计方法与装置
CN111833619A (zh) 一种过饱和交通状态干线双向信号协调设计方法与装置
CN106952484B (zh) 基于宏观基本图的路网门限控制
WO2023035666A1 (zh) 一种基于预期收益估计的城市路网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
CN110379183A (zh) 一种用于缓解路口交通拥堵的系统及方法
CN109584554B (zh) 一种道路交叉口通行控制方法和系统
Tang et al. Pedestrian crossing design and analysis for symmetric intersections: Efficiency and safety
CN110400472B (zh) 基于交通流距离的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相位设计方法
CN112037516A (zh) 一种交叉口外侧辅路掉头车辆待行区设计及信控的方法
CN116052451B (zh) 井字形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及系统
CN114120670A (zh) 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16935673A (zh) 网联环境下考虑行人过街的信号交叉口车辆通行方法
CN115311868B (zh) 基于公交优先的干线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587242A (zh) 一种十字路立交桥
CN113327432B (zh) 一种基于车道划分和流量分布的交叉口相位方案优选方法
CN112509323A (zh) 一种左转主预信号联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i et al.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of shifted left-turn intersections
Wang et al. A signal optimization model of adjacent closely spaced intersections which optimizes pedestrian crossing
CN113409595B (zh) 一种采用间歇式车道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
Yu et al. Real-time signal control method for multi-approach roundabouts
CN114639254B (zh) 城市多车道环形交叉口通行控制方法及系统
Liu et al. A new 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 for urban road: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