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5037A -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45037A
CN116045037A CN202310345381.6A CN202310345381A CN116045037A CN 116045037 A CN116045037 A CN 116045037A CN 202310345381 A CN202310345381 A CN 202310345381A CN 116045037 A CN116045037 A CN 116045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ir passage
communicated
interface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45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45037B (zh
Inventor
严瑞康
单晓荣
徐涛
单军波
竺必峰
周海威
孙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ERLING PNEUMATIC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4538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450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45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5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45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450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1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 F16K11/2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 F16K11/2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two or more closure members not moving as a unit operated by separate actuating members with an actuating member for each valve, e.g. interconnected to form multiple-way val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C01B13/0229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processes
    • C01B13/0248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 C01B13/0259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 C01B13/0262Physical processing only by adsorption on sol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sorbent
    • C01B13/0274Other molecular sieve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4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sliding valves
    • F16K27/048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75Electromagnet aspects, e.g. electric supply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10/00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specific gases
    • C01B2210/0001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processing
    • C01B2210/0009Physical processing
    • C01B2210/0014Physical processing by adsorption in solids
    • C01B2210/0015Physical processing by adsorption in sol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sorbent
    • C01B2210/002Other molecular sieve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包括阀座,表面具有若干接口,且内部设置有若干通道,不同通道分别连接不同的接口;若干电磁阀,设置在阀座上,所述电磁阀包括固定在阀座上的阀体,阀体内部设置若干气道,若干气道分别设置与不同的两个接口连通;电磁阀内设置有阀杆,且阀杆上开设有连通槽,阀杆具有不同的状态,不同状态下阀杆上的连通槽分别连通不同的气道以形成不同的回路。本申请具有提高制氧机的组装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氧气制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背景技术
制氧机采用分子筛的吸附性能,通过物理原理,以大排量无油压缩机为动力,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进行分离,最终得到高浓度的氧气。
相关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6138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延长分子筛使用寿命的分子筛制氧系统,包括分配器、进气阀组、出氧阀组、排废阀组和两个内部填充分子筛的筛分塔。由两只筛分塔分别进行相同的循环过程,从而实现连续供气。
上述相关技术,通过进气阀组、出氧阀组和排废阀组连接两个内部填充分子筛的筛分塔,连接繁琐,接头繁多,导致制氧机的组装效率较低,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制氧机的组装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氧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氧阀,包括:阀座,表面具有若干接口,且内部设置有若干通道,不同通道分别连接不同的接口;
若干电磁阀,设置在阀座上,所述电磁阀包括固定在所述阀座(100)上的阀体,阀体内部设置若干气道,若干气道分别设置与不同的两个接口连通;
其中,所述电磁阀内设置有阀杆,且阀杆上开设有连通槽,阀杆具有不同的状态,不同状态下阀杆上的连通槽分别连通不同的气道以形成不同的回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电磁阀配合阀座上的多个通道与转接口,实现了制氧机阀组的简化,减少了制氧机与阀组的接头数量,以提高制氧机的组装效率。
可选的,每一所述电磁阀至少具有三种连通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合形式多样化,能够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使用。
可选的,所述阀座表面的接口包括一第一接口、一第二接口、一第三接口、一第四接口、一进气口、一出氧口和一排气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转接口与第二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第二转接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三转接口与所述排气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四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四转接口与所述第四接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五转接口和第六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连通所述第五转接口与所述第六转接口,所述第五通道连通所述第六转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七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七通道,所述第七通道连通所述第七转接口与所述出氧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八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八通道,所述第八通道连通所述第八转接口与所述进气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九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九通道,所述第九通道连通所述第九转接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十转接口和第十一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十通道和第十一通道,所述第十通道连通所述第十转接口与所述第十一转接口,所述第十一通道连通所述第十通道与所述第二接口;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十二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十二通道,所述第十二通道连通所述第十二转接口与所述第九通道;所述阀座的上表面设有第十三转接口,所述阀座内设有第十三通道,所述第十三通道连通所述第十三转接口与所述第二通道;
所述电磁阀包括:
第一电磁阀,设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磁阀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接口、所述第四转接口与所述第七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第四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第四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七转接口与所述第九转接口连通;
第二电磁阀,设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磁阀具有第四状态、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转接口与所述第五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二转接口、所述第五转接口、所述第十转接口与所述第十二转接口相互分隔;所述第二电磁阀处于第六状态时,所述第十转接口与所述第十二转接口连通;以及
第三电磁阀,设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电磁阀具有第七状态、第八状态与第九状态,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第七状态时,所述第三转接口与所述第六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八转接口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第八状态时,所述第三转接口、所述第六转接口、所述第八转接口、所述第十一转接口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相互分隔;所述第三电磁阀处于第九状态时,所述第六转接口与所述第八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十一转接口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包括:
第一阀体,固定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阀体具有一第一气道、一第二气道、一第三气道和一第四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所述第一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四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三气道与所述第七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四气道与所述第九转接口连通;
第一阀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阀体中,所述第一阀杆具有第一连通槽与第二连通槽;
第一电磁头,设于所述第一阀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电磁头可吸引所述第一阀杆;以及
第二电磁头,设于所述第一阀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磁头可吸引所述第一阀杆;
所述第一电磁头得电,所述第二电磁头不得电时,所述第一连通槽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所述第三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与所述第四气道连通;所述第一电磁头与所述第二电磁头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一连通槽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与所述第四气道连通;所述第一电磁头不得电,所述第二电磁头得电时,所述第一连通槽与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与所述第三气道、所述第四气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磁阀包括:
第二阀体,固定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阀体具有一第五气道、一第六气道、一第七气道和一第八气道,所述第五气道与所述第二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六气道与所述第五转接口连通,所述第七气道与所述第十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八气道与所述第十二转接口连通;
第二阀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阀体中,所述第二阀杆具有第三连通槽与第四连通槽;
第三电磁头,设于所述第二阀体的一端,所述第三电磁头可吸引所述第二阀杆;以及
第四电磁头,设于所述第二阀体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磁头可吸引所述第二阀杆;
所述第三电磁头得电,所述第四电磁头不得电时,所述第三连通槽与所述第五气道、所述第六气道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槽与所述第七气道连通;所述第三电磁头与所述第四电磁头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三连通槽与所述第六气道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槽与所述第七气道连通;所述第三电磁头不得电,所述第四电磁头得电时,所述第三连通槽与所述第六气道、所述第七气道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槽与所述第七气道、所述第八气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三电磁阀包括:
第三阀体,固定于所述阀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三阀体具有一第九气道、一第十气道、一第十一气道、一第十二气道和一第十三气道,所述第九气道与所述第三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十气道与所述第六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十一气道与所述第八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十二气道与所述第十一转接口连通,所述第十三气道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连通;
第三阀杆,穿设于所述第三阀体中,所述第三阀杆具有第五连通槽与第六连通槽;
第五电磁头,设于所述第三阀体的一端,所述第五电磁头可吸引所述第三阀杆;以及
第六电磁头,设于所述第三阀体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磁头可吸引所述第三阀杆;
所述第五电磁头得电,所述第六电磁头不得电时,所述第五连通槽与所述第九气道、所述第十气道连通,所述第六连通槽与所述第十一气道、所述第十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五电磁头与所述第六电磁头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五连通槽与所述第十气道连通,所述第六连通槽与所述第十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五电磁头不得电,所述第六电磁头得电时,所述第五连通槽与所述第十气道、所述第十一气道连通,所述第六连通槽与所述第十二气道、所述第十三气道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阀座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阀座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阀座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片密封第一电磁阀与阀座之间的缝隙、第二电磁阀与阀座之间的缝隙以及第三电磁阀与阀座之间的缝隙,提高了第一电磁阀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了第二电磁阀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提高了第三电磁阀与阀座之间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密封垫片上设有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插接于所述阀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凸沿插接于阀座上,以方便密封垫片安装时进行定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氧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制氧机,包括:
如上所述的制氧阀;
第一吸附塔,内部填充有分子筛,所述第一吸附塔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以及
第二吸附塔,内部填充有分子筛,所述第二吸附塔具有第三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与所述第四接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个电磁阀配合阀座上的多个通道与转接口,实现了制氧机阀组的简化,减少了制氧机与阀组的接头数量,以提高制氧机的组装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三个电磁阀配合阀座上的多个通道与转接口,实现了制氧机阀组的简化,减少了制氧机与阀组的接头数量,以提高制氧机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一种制氧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阀座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阀座的左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阀座的右视图。
图5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2中C-C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2中D-D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2中E-E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1中F-F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中G-G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中H-H向的剖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一种制氧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阀座;101、第一接口;102、第二接口;103、第三接口;104、第四接口;105、进气口;106、出氧口;107、排气口;108、第一转接口;109、第二转接口;110、第一通道;111、第三转接口;112、第二通道;113、第四转接口;114、第三通道;115、第五转接口;116、第六转接口;117、第四通道;118、第五通道;119、第七转接口;120、第七通道;121、第八转接口;122、第八通道;123、第九转接口;124、第九通道;125、第十转接口;126、第十一转接口;127、第十通道;128、第十一通道;129、第十二转接口;130、第十二通道;131、第十三转接口;132、第十三通道;133、密封垫片;134、定位凸沿;
200、第一电磁阀;210、第一阀体;211、第一气道;212、第二气道;213、第三气道;214、第四气道;220、第一阀杆;221、第一连通槽;222、第二连通槽;230、第一电磁头;240、第二电磁头;
300、第二电磁阀;310、第二阀体;311、第五气道;312、第六气道;313、第七气道;314、第八气道;320、第二阀杆;330、第三电磁头;340、第四电磁头;
400、第三电磁阀;410、第三阀体;411、第九气道;412、第十气道;413、第十一气道;414、第十二气道;415、第十三气道;420、第三阀杆;430、第五电磁头;440、第六电磁头;
500、第一吸附塔;510、第一连接端;520、第二连接端;
600、第二吸附塔;610、第三连接端;620、第四连接端。
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制氧阀。参照图1,制氧阀包括阀座100、第一电磁阀200、第二电磁阀300与第三电磁阀400。
参照图2、图3与图4,阀座100具有一进气口105、一出氧口106和一排气口107,进气口105、出氧口106与排气口107均开设于阀座100的左侧壁上。阀座100具有一第一接口101、一第二接口102、一第三接口103与一第四接口104,第一接口101、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与第四接口104均开设于阀座100的右侧壁上。
参照图2、图3与图5,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转接口108、第二转接口109与第三转接口111。阀座100内开设有第一通道110,第一通道110连通第一转接口108与第二转接口109,阀座100内开设有第二通道112,第二通道112连通第三转接口111与排气口107。
参照图2、图4与图6,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四转接口113,阀座100内开设有第三通道114,第三通道114连通第四转接口113与第四接口104。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五转接口115与第六转接口116,阀座100内开设有第四通道117与第五通道118,第四通道117连通第五转接口115与第六转接口116,第五通道118连通第六转接口116与第一接口101。
参照图2、图3与图7,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七转接口119,阀座100内开设有第七通道120,第七通道120连通第七转接口119与出氧口106。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八转接口121,阀座100内开设有第八通道122,第八通道122连通第八转接口121与进气口105。
参照图2、图4与图8,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九转接口123,阀座100内开设有第九通道124,第九通道124连通第九转接口123与第三接口103。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十转接口125和第十一转接口126,阀座100内开设有第十通道127和第十一通道128,第十通道127连通第十转接口125与第十一转接口126,第十一通道128连通第十通道127与第二接口102。
参照图2与图9,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十二转接口129,阀座100内开设有第十二通道130,第十二通道130连通第十二转接口129与第九通道124。阀座100的上表面开设有第十三转接口131,阀座100内开设有第十三通道132,第十三通道132连通第十三转接口131与第二通道112。
参照图1与图10,第一电磁阀200固定于阀座100的上表面,第一电磁阀200为先导阀,第一电磁阀200包括第一阀体210、第一阀杆220、第一电磁头230与第二电磁头240。第一阀体210固定于阀座100的上表面,第一阀体210的一端朝前设置,第一阀体210的另一端朝后设置,第一阀体210上开设有第一气道211、第二气道212、第三气道213和第四气道214,第一气道211、第二气道212、第三气道213和第四气道214均延伸至第一阀体210的下表面。第一阀体210固定于阀座100上时,第一气道211与第一转接口108连通,第二气道212与第四转接口113连通,第三气道213与第七转接口119连通,第四气道214与第九转接口123连通。
第一阀杆220穿设于第一阀体210中,第一阀杆220的一端朝前设置,第一阀杆220的另一端朝后设置,第一阀杆220依次穿过第一气道211、第二气道212、第三气道213和第四气道214,第一阀杆220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连通槽221和第二连通槽222,第一连通槽221与第二连通槽222均环设于第一阀杆220的外侧壁上。第一电磁头230固定于第一阀体210的前端,第二电磁头240固定于第一阀体210的后端,第一电磁头230可吸引第一阀杆220向前移动,第二电磁头240均可吸引第一阀杆220向后移动。
第一电磁阀200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第一电磁阀200处于第一状态时,即第一电磁头230得电,第二电磁头240不得电,第一电磁头230驱使第一阀杆220向前移动,使第一连通槽221与第一气道211、第二气道212、第三气道213连通,第二连通槽222与第四气道214连通,进而使得第一转接口108、第四转接口113与第七转接口119连通。第一电磁阀200处于第二状态时,即第一电磁头230与第二电磁头240均不得电,第一阀杆220既不向前移动也不向后移动,第一连通槽221与第一气道211、第二气道212连通,第二连通槽222与第四气道214连通,以使得第一转接口108与第四转接口113连通。第一电磁阀200处于第三状态时,即第一电磁头230不得电,第二电磁头240得电时,第二电磁头240驱使第一阀杆220向后移动,第一连通槽221与第一气道211、第二气道212连通,第二连通槽222与第三气道213、第四气道214连通,以使得第一转接口108与第四转接口113连通,第七转接口119与第九转接口123连通。
第一阀体210与阀座100之间还设有密封垫片133,密封垫片133由橡胶制成,密封垫片133上设有与第一转接口108、第四转接口113、第七转接口119与第九转接口123对应的通孔,密封垫片133用于对第一阀体210与阀座10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密封垫片133下侧一体设有与第一转接口108、第四转接口113、第七转接口119与第九转接口123对应的定位凸沿134,定位凸沿134对应插接于第一转接口108、第四转接口113、第七转接口119与第九转接口123,以方便密封垫片133安装时进行定位。
参照图1与图11,第二电磁阀300固定于阀座100的上表面,第二电磁阀300为先导阀,第二电磁阀300包括第二阀体310、第二阀杆320、第三电磁头330与第四电磁头340。第二阀体310固定于阀座100的上表面,第二阀体310的一端朝前设置,第二阀体310的另一端朝后设置,第二阀体310上开设有第五气道311、第六气道312、第七气道313和第八气道314,第五气道311、第六气道312、第七气道313和第八气道314均延伸至第二阀体310的下表面。第二阀体310固定于阀座100上时,第五气道311与第二转接口109连通,第六气道312与第五转接口115连通,第七气道313与第十转接口125连通,第八气道314与第十二转接口129连通。
第二阀杆320穿设于第二阀体310中,第二阀杆320的一端朝前设置,第二阀杆320的另一端朝后设置,第二阀杆320依次穿过第五气道311、第六气道312、第七气道313和第八气道314,第二阀杆320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三连通槽和第四连通槽,第三连通槽与第四连通槽均环设于第二阀杆320的外侧壁上。第三电磁头330固定于第二阀体310的前端,第四电磁头340固定于第二阀体310的后端,第三电磁头330可吸引第二阀杆320向前滑动,第四电磁头340均可吸引第二阀杆320向后滑动。
第二电磁阀300具有第四状态、第五状态和第六状态,第二电磁阀300处于第四状态时,即第三电磁头330得电,第四电磁头340不得电,第三电磁头330驱使第二阀杆320向前移动,第三连通槽与第五气道311、第六气道312连通,第四连通槽与第七气道313连通,以使得第三连通槽与第五气道311、第六气道312连通,第四连通槽与第七气道313连通。第二电磁阀300处于第五状态时,即第三电磁头330与第四电磁头340均不得电,第二阀杆320既不向前移动也不向后移动,第三连通槽与第六气道312连通,第四连通槽与第七气道313连通,以使得第二转接口109、第五转接口115、第十转接口125与第十二转接口129相互分隔,即互不连通。第二电磁阀300处于第六状态时,即第三电磁头330不得电,第四电磁头340得电,第四电磁头340驱使第二阀杆320向后移动,第三连通槽与第六气道312、第七气道313连通,第四连通槽与第七气道313、第八气道314连通,以使得第十转接口125与第十二转接口129连通。
第二阀体310与阀座100之间还设有密封垫片133,密封垫片133由橡胶制成,密封垫片133上设有与第二转接口109、第五转接口115、第十转接口125、第十二转接口129对应的通孔,密封垫片133用于对第二阀体310与阀座10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密封垫片133下侧一体设有与第二转接口109、第五转接口115、第十转接口125、第十二转接口129对应的定位凸沿134,定位凸沿134对应插接于第二转接口109、第五转接口115、第十转接口125与第十二转接口129中,以方便密封垫片133安装时进行定位。
参照图1与图12,第三电磁阀400固定于阀座100的上表面,第三电磁阀400为先导阀,第三电磁阀400包括第三阀体410、第三阀杆420、第五电磁头430与第六电磁头440。第三阀体410固定于阀座100的上表面,第三阀体410的一端朝前设置,第三阀体410的另一端朝后设置,第三阀体410上开设有第九气道411、第十气道412、第十一气道413、第十二气道414和第十三气道415,第九气道411、第十气道412、第十一气道413、第十二气道414和第十三气道415均延伸至第三阀体410的下表面。第三阀体410固定于阀座100上时,第九气道411与第三转接口111连通,第十气道412与第六转接口116连通,第十一气道413与第八转接口121连通,第十二气道414与第十一转接口126连通,第十三气道415与第十三转接口131连通。
第三阀杆420穿设于第三阀体410中,第三阀杆420的一端朝前设置,第三阀杆420的另一端朝后设置,第三阀杆420依次穿过第九气道411、第十气道412、第十一气道413、第十二气道414和第十三气道415,第三阀杆420的外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五连通槽和第六连通槽,第五连通槽与第六连通槽均环设于第二阀杆320的外侧壁上。第五电磁头430固定于第三阀体410的前端,第六电磁头440固定于第三阀体410的后端,第五电磁头430可吸引第三阀杆420向前滑动,第六电磁头440均可吸引第三阀杆420向后滑动。
第三电磁阀400具有第七状态、第八状态和第九状态,第三电磁阀400处于第七状态时,即第五电磁头430得电,第六电磁头440不得电,第五电磁头430驱使第三阀杆420向前移动,第五连通槽与第九气道411、第十气道412连通,第六连通槽与第十一气道413、第十二气道414连通,以使得第三转接口111与第六转接口116连通,第八转接口121与第十三转接口131连通。第三电磁阀400处于第八状态时,即第五电磁头430与第六电磁头440均不得电,第三阀杆420既不向前移动也不向后移动,第五连通槽与第十气道412连通,第六连通槽与第十二气道414连通,以使得第三转接口111、第六转接口116、第八转接口121、第十一转接口126与第十三转接口131相互分隔,即互不连通。第三电磁阀400处于第九状态时,即第五电磁头430不得电,第六电磁头440得电,第六电磁头440驱使第三阀杆420向后移动,第五连通槽与第十气道412、第十一气道413连通,第六连通槽与第十二气道414、第十三气道415连通,以使得第六转接口116与第八转接口121连通,第十一转接口126与第十三转接口131连通。
第三阀体410与阀座100之间还设有密封垫片133,密封垫片133由橡胶制成,密封垫片133上设有与第三转接口111、第六转接口116、第八转接口121、第十一转接口126、第十三转接口131对应的通孔,密封垫片133用于对第三阀体410与阀座10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密封垫片133下侧一体设有与第三转接口111、第六转接口116、第八转接口121、第十一转接口126、第十三转接口131对应的定位凸沿134,定位凸沿134对应插接于第三转接口111、第六转接口116、第八转接口121、第十一转接口126与第十三转接口131中,以方便密封垫片133安装时进行定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氧阀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三个电磁阀配合阀座100上的多个通道与转接口,实现了制氧机阀组的简化,减少了制氧机与阀组的接头数量,方便制氧阀与吸附塔进行快速高效连接。
参照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制氧机,包括第一吸附塔500、第二吸附塔600与如上所述的制氧阀。第一吸附塔500内部填充有分子筛,第一吸附塔500具有第一连接端510和第二连接端520,第一连接端510与制氧阀的第一接口101连接,第二连接端520与制氧阀的第二接口102连接。第二吸附塔600内部填充有分子筛,第二吸附塔600具有第三连接端610与第四连接端620,第三连接端610与制氧阀的第三接口103连接,第四连接端620与制氧阀的第四接口104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制氧机的实施原理为:制氧机具有四个工序,四个工序依次循环,压缩空气去除二氧化碳与灰尘颗粒后经制氧阀的进气口105进入,工序一,第二电磁头240得电,第六电磁头440得电,第一电磁头230、第三电磁头330、第四电磁头340与第五电磁头430均不得电,压缩空气经制氧阀进入第一吸附塔500内,第一吸附塔500内的分子筛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流出第一吸附塔500的纯氧经出氧口106排出供氧,第二吸附塔600内的氮气经排气口107排出。工序二,第四电磁头340得电,第一电磁头230、第二电磁头240、第三电磁头330、第五电磁头430与第六电磁头440均不得电,压缩空气经制氧阀进入第一吸附塔500内,第一吸附塔500内的分子筛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第一吸附塔500的第二连接端520流出的氧气输送至第二吸附塔600的第三连接端610,冲刷第二吸附塔600内的分子筛,加快第二吸附塔600内的氮气经排气口107排出。工序三,第一电磁头230与第五电磁头430均得电,第二电磁头240、第三电磁头330、第四电磁头340与第六电磁头440均不得电,压缩空气经制氧阀进入第二吸附塔600内,第二吸附塔600内的分子筛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流出第二吸附塔600的纯氧经出氧口106排出供氧,第一吸附塔500内的氮气经排气口107排出。工序四,第三电磁头330得电,第一电磁头230、第二电磁头240、第四电磁头340、第五电磁头430与第六电磁头440均不得电,压缩空气经制氧阀进入第二吸附塔600内,第二吸附塔600内的分子筛吸附压缩空气中的氮气,第二吸附塔600的第四连接端620流出的氧气输送至第一吸附塔500的第一连接端510,冲刷第一吸附塔500内的分子筛,加快第一吸附塔500内的氮气经排气口107排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制氧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座(100),表面具有若干接口,且内部设置有若干通道,不同通道分别连接不同的接口;
若干电磁阀,设置在阀座上,所述电磁阀包括固定在所述阀座(100)上的阀体,阀体内部设置若干气道,若干气道分别设置与不同的两个接口连通;
其中,所述电磁阀内设置有阀杆,且阀杆上开设有连通槽,阀杆具有不同的状态,不同状态下阀杆上的连通槽分别连通不同的气道以形成不同的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磁阀至少具有三种连通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00)表面的接口包括一第一接口(101)、一第二接口(102)、一第三接口(103)、一第四接口(104)、一进气口(105)、一出氧口(106)和一排气口(10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的第一转接口(108)、第二转接口(109)、第三转接口(111);
所述阀座(100)内部的通道包括第一通道(110),所述第一通道(110)连通所述第一转接口(108)与所述第二转接口(109);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三转接口(111),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二通道(112),所述第二通道(112)连通所述第三转接口(111)与所述排气口(107);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四转接口(113),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三通道(114),所述第三通道(114)连通所述第四转接口(113)与所述第四接口(104);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五转接口(115)和第六转接口(116),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四通道(117)和第五通道(118),所述第四通道(117)连通所述第五转接口(115)与所述第六转接口(116),所述第五通道(118)连通所述第六转接口(116)与所述第一接口(101);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七转接口(119),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七通道(120),所述第七通道(120)连通所述第七转接口(119)与所述出氧口(106);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八转接口(121),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八通道(122),所述第八通道(122)连通所述第八转接口(121)与所述进气口(105);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九转接口(123),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九通道(124),所述第九通道(124)连通所述第九转接口(123)与所述第三接口(103);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十转接口(125)和第十一转接口(126),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十通道(127)和第十一通道(128),所述第十通道(127)连通所述第十转接口(125)与所述第十一转接口(126),所述第十一通道(128)连通所述第十通道(127)与所述第二接口(102);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十二转接口(129),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十二通道(130),所述第十二通道(130)连通所述第十二转接口(129)与所述第九通道(124);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设有第十三转接口(131),所述阀座(100)内设有第十三通道(132),所述第十三通道(132)连通所述第十三转接口(131)与所述第二通道(112);
电磁阀包括:
第一电磁阀(200),设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电磁阀(200)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电磁阀(20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接口(108)、所述第四转接口(113)与所述第七转接口(119)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20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接口(108)与所述第四转接口(113)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200)处于第三状态时,所述第一转接口(108)与所述第四转接口(113)连通,所述第七转接口(119)与所述第九转接口(123)连通;
第二电磁阀(300),设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电磁阀(300)具有第四状态、第五状态与第六状态,所述第二电磁阀(300)处于第四状态时,所述第二转接口(109)与所述第五转接口(115)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300)处于第五状态时,所述第二转接口(109)、所述第五转接口(115)、所述第十转接口(125)与所述第十二转接口(129)相互分隔;所述第二电磁阀(300)处于第六状态时,所述第十转接口(125)与所述第十二转接口(129)连通;以及
第三电磁阀(400),设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三电磁阀(400)具有第七状态、第八状态与第九状态,所述第三电磁阀(400)处于第七状态时,所述第三转接口(111)与所述第六转接口(116)连通,所述第八转接口(121)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131)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400)处于第八状态时,所述第三转接口(111)、所述第六转接口(116)、所述第八转接口(121)、所述第十一转接口(126)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131)相互分隔;所述第三电磁阀(400)处于第九状态时,所述第六转接口(116)与所述第八转接口(121)连通,所述第十一转接口(126)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131)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200)包括:
第一阀体(210),固定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阀体(210)具有一第一气道(211)、一第二气道(212)、一第三气道(213)和一第四气道(214),所述第一气道(211)与所述第一转接口(108)连通,所述第二气道(212)与所述第四转接口(113)连通,所述第三气道(213)与所述第七转接口(119)连通,所述第四气道(214)与所述第九转接口(123)连通;
第一阀杆(220),穿设于所述第一阀体(210)中,所述第一阀杆(220)具有第一连通槽(221)与第二连通槽(222);
第一电磁头(230),设于所述第一阀体(210)的一端,所述第一电磁头(230)可吸引所述第一阀杆(220);以及
第二电磁头(240),设于所述第一阀体(210)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磁头(240)可吸引所述第一阀杆(220);
所述第一电磁头(230)得电,所述第二电磁头(240)不得电时,所述第一连通槽(221)与所述第一气道(211)、所述第二气道(212)、所述第三气道(213)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222)与所述第四气道(214)连通;所述第一电磁头(230)与所述第二电磁头(240)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一连通槽(221)与所述第一气道(211)、所述第二气道(212)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222)与所述第四气道(214)连通;所述第一电磁头(230)不得电,所述第二电磁头(240)得电时,所述第一连通槽(221)与所述第一气道(211)、所述第二气道(212)连通,所述第二连通槽(222)与所述第三气道(213)、所述第四气道(2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磁阀(300)包括:
第二阀体(310),固定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阀体(310)具有一第五气道(311)、一第六气道(312)、一第七气道(313)和一第八气道(314),所述第五气道(311)与所述第二转接口(109)连通,所述第六气道(312)与所述第五转接口(115)连通,所述第七气道(313)与所述第十转接口(125)连通,所述第八气道(314)与所述第十二转接口(129)连通;
第二阀杆(320),穿设于所述第二阀体(310)中,所述第二阀杆(320)具有第三连通槽与第四连通槽;
第三电磁头(330),设于所述第二阀体(310)的一端,所述第三电磁头(330)可吸引所述第二阀杆(320);以及
第四电磁头(340),设于所述第二阀体(310)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电磁头(340)可吸引所述第二阀杆(320);
所述第三电磁头(330)得电,所述第四电磁头(340)不得电时,所述第三连通槽与所述第五气道(311)、所述第六气道(312)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槽与所述第七气道(313)连通;所述第三电磁头(330)与所述第四电磁头(340)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三连通槽与所述第六气道(312)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槽与所述第七气道(313)连通;所述第三电磁头(330)不得电,所述第四电磁头(340)得电时,所述第三连通槽与所述第六气道(312)、所述第七气道(313)连通,所述第四连通槽与所述第七气道(313)、所述第八气道(31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磁阀(400)包括:
第三阀体(410),固定于所述阀座(100)的上表面,所述第三阀体(410)具有一第九气道(411)、一第十气道(412)、一第十一气道(413)、一第十二气道(414)和一第十三气道(415),所述第九气道(411)与所述第三转接口(111)连通,所述第十气道(412)与所述第六转接口(116)连通,所述第十一气道(413)与所述第八转接口(121)连通,所述第十二气道(414)与所述第十一转接口(126)连通,所述第十三气道(415)与所述第十三转接口(131)连通;
第三阀杆(420),穿设于所述第三阀体(410)中,所述第三阀杆(420)具有第五连通槽与第六连通槽;
第五电磁头(430),设于所述第三阀体(410)的一端,所述第五电磁头(430)可吸引所述第三阀杆(420);以及
第六电磁头(440),设于所述第三阀体(410)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电磁头(440)可吸引所述第三阀杆(420);
所述第五电磁头(430)得电,所述第六电磁头(440)不得电时,所述第五连通槽与所述第九气道(411)、所述第十气道(412)连通,所述第六连通槽与所述第十一气道(413)、所述第十二气道(414)连通;所述第五电磁头(430)与所述第六电磁头(440)均不得电时,所述第五连通槽与所述第十气道(412)连通,所述第六连通槽与所述第十二气道(414)连通;所述第五电磁头(430)不得电,所述第六电磁头(440)得电时,所述第五连通槽与所述第十气道(412)、所述第十一气道(413)连通,所述第六连通槽与所述第十二气道(414)、所述第十三气道(415)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20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阀(30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电磁阀(400)与所述阀座(100)之间均设有密封垫片(1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氧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片(133)上设有定位凸沿(134),所述定位凸沿(134)插接于所述阀座(100)上。
9.一种制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制氧阀;
第一吸附塔(500),内部填充有分子筛,所述第一吸附塔(500)具有第一连接端(510)和第二连接端(520),所述第一连接端(510)与所述第一接口(10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520)与所述第二接口(102)连接;以及
第二吸附塔(600),内部填充有分子筛,所述第二吸附塔(600)具有第三连接端(610)和第四连接端(620),所述第三连接端(610)与所述第三接口(103)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620)与所述第四接口(104)连接。
CN202310345381.6A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Active CN116045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5381.6A CN116045037B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45381.6A CN116045037B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5037A true CN116045037A (zh) 2023-05-02
CN116045037B CN116045037B (zh) 2023-06-23

Family

ID=86131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45381.6A Active CN116045037B (zh) 2023-04-03 2023-04-03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4503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8271A (en) * 1996-03-01 1999-03-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zone storing method and ozone storage system
US20150184805A1 (en) * 2012-06-04 2015-07-02 Youngdo Ind. Co., Ltd. Fluid control valve assembly
CN207921397U (zh) * 2018-03-15 2018-09-28 台州欧思托气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制氧阀
CN109854787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位三通电磁控制阀总成
CN209381979U (zh) * 2018-10-30 2019-09-13 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刹车阀
CN218553609U (zh) * 2022-10-26 2023-03-03 南京科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氧机双塔气路切换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8271A (en) * 1996-03-01 1999-03-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Ozone storing method and ozone storage system
US20150184805A1 (en) * 2012-06-04 2015-07-02 Youngdo Ind. Co., Ltd. Fluid control valve assembly
CN207921397U (zh) * 2018-03-15 2018-09-28 台州欧思托气动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制氧阀
CN209381979U (zh) * 2018-10-30 2019-09-13 宁波佳尔灵气动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刹车阀
CN109854787A (zh) * 2019-03-29 2019-06-07 宜宾三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位三通电磁控制阀总成
CN218553609U (zh) * 2022-10-26 2023-03-03 南京科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氧机双塔气路切换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国强;邳晓伟;赵玲;李建坡;李海生;: "变压吸附制氧自控系统的技术消化与创新", 气体分离, no. 0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45037B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09814U (zh) 一种二位五通电磁阀
CN116045037B (zh) 一种制氧阀及具有该制氧阀的制氧机
CN207921397U (zh) 制氧阀
CN202250732U (zh) 一种微型泵的能控制气流的导流装置
CN1908441A (zh) 一种容量控制式压缩机
CN100432508C (zh) 组合高压排气阀
CN1123380A (zh) 阀装配体的密封机构
CN2842116Y (zh) 组合式气阀
CN101063491A (zh) 波纹管式脉冲阀
CN209381977U (zh) 具有内呼吸结构的epb阀总成及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10343897U (zh) 可自由组合的两联四位三通电磁阀
CN201007268Y (zh) 可适用双气嘴的充气接头
CN108758064A (zh) 一种空气悬挂阀
JP2695747B2 (ja) 吸着型酸素濃縮器
CN207750307U (zh) 一种高压气路控制系统
CN220939876U (zh) 一种制氧主机
CN217502669U (zh) 一种集成阀体结构及牙科综合治疗机
CN219927536U (zh) 一种腰托按摩系统及汽车
CN2586049Y (zh) 气动油脂泵
CN216431277U (zh) 一种集成进出气阀及变压吸附气路系统
CN211491592U (zh) 集成式真空发生装置
CN219734310U (zh) 一种气体分配阀
CN219489603U (zh) 一种制氧机分子筛转接结构
CN2906238Y (zh) 波纹管式脉冲阀
CN2694061Y (zh) 制氧机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