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44471A -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44471A CN116044471A CN202310057751.6A CN202310057751A CN116044471A CN 116044471 A CN116044471 A CN 116044471A CN 202310057751 A CN202310057751 A CN 202310057751A CN 116044471 A CN116044471 A CN 1160444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flexible unit
- roadway
- hydraulic support
- advanced hydraul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4—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e.g. linking members between adjacent frames or sets of props; Means for counteracting lateral sliding on inclined flo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004—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along the working face
- E21D23/0013—Frame type suppo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08—Advancing mechanis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23/00—Mine roof supports for step- by- step movement,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rovisions for shifting of conveyors, mining machines, or guides therefor
- E21D23/16—Hydraulic or pneumatic features, e.g. circuits, arrangement or adaptation of valves, setting or retrac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其巷道支护方法,该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以及两组安装在底座的立柱单元,两组立柱单元之间留有距离,以形成可供人员通行的通道;两组立柱单元的自由端与顶梁可转动连接;立柱单元包括两根立柱,每根立柱的顶部具有与顶梁铰接的球头;立柱单元的立柱支撑顶梁,以使顶梁的顶面与巷道顶板岩层进行接触,且顶梁能围绕立柱的球头转动以适应巷道顶板,形成有效支护;通过将若干个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布置成一列,形成巷道支护单元。在保证人员通行安全的基础下,增强了支护强度和增大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用支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以及开采强度的加大,冲击地压灾害越发严重,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矿井灾害之一。有关规定中,例如陕西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中第四十二条: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加大上下出口和巷道超前支护范围与强度,弱冲击危险的工作面超前支护长度不得小于70m;厚煤层放顶煤工作面、中等及以上冲击危险的工作面超前支护长度不得小于120m,其中临空巷道超前支护范围不得小于200m,超前支护范围及强度要求需在作业规章中或者专项措施中明确。故此,煤矿机巷、风巷支护通常采用几组前后相连的超前液压支架,例如采用专利申请号为201811061948.2、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顶梁可旋转自复位的超前液压支架中的技术方案制成的超前液压支架,沿着巷道布置。
由于采煤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段的空间小、设备多、压力大,特殊的空间环境使该区域仍存在安全隐患,例如,井下工作人员都是从超前液压支架拖拽设备工作通道穿行,井下工作人员的通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障井下工作人员安全通行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巷道支护方法。
一种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以及两组立柱单元,两组立柱单元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组所述立柱单元之间留有距离,以形成供人员通行的通道,两组所述立柱单元的自由端与顶梁可转动连接;所述立柱单元包括两根立柱,每根所述立柱的顶部具有与所述顶梁铰接的球头;所述立柱单元的所述立柱支撑所述顶梁,以使所述顶梁的顶面与巷道顶板岩层进行接触,且所述顶梁能围绕所述立柱的球头转动以适应所述巷道顶板,形成有效支护。
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利用拖拽设备将上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运送至巷道待支护位置处,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放置在巷道内通行的一侧;
步骤S20、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第一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使得缸底抵在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上,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通行的一侧移至巷道需支护的一侧;
步骤S30、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两组立柱单元同步进行上升动作,带动顶梁上升并与巷道顶板相抵,所述顶梁在可旋转自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与巷道顶板的不平面相适应;侧撑千斤顶的活塞杆将侧护板顶起,形成有效支护;
步骤S40、重复执行步骤S10至S30,使得后面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与第一个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布置成一列,形成巷道支护;
步骤S50、待巷道采掘完成,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撤离。
在上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中,两组立柱单元安装在底座上,两组立柱单元之间留有距离,以形成供人员通行的通道,两组立柱单元的自由端与顶梁可转动连接;立柱单元包括两根立柱,每根立柱的顶部具有与顶梁铰接的球头;立柱单元的立柱支撑顶梁,以使顶梁的顶面与巷道顶板岩层进行接触,且顶梁能围绕立柱的球头转动以适应巷道顶板,形成有效支护。如此配置两组立柱单元中的四个立柱支撑顶梁,增强了支护强度;由于井下工作人员从两组立柱单元之间的通道通行,不需要从超前液压支架拖拽设备工作通道穿行,增大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4a、4b是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剖视图。
附图5是附图4b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6是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复位弹性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附图4b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9是轴向微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是轴向微调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11是自移动组件与底座的剖视图。
附图12a、12b是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在移架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13是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进行巷道支护时的示意图。
图中: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底座10、安装部11、固定卡扣12、拖环13、固定孔14、活动通道15、第一柱窝16、顶梁20、第二柱窝21、卡槽22、立柱30、立柱缸体31、伸缩杆体32、球头33、卡位34、轴向微调装置40、环形侧壁41、凸缘42、弓形槽43、自移动组件50、第一底调千斤顶51、第二底调千斤顶52、缸底53、缸筒54、第一活塞杆55、导向套56、连接孔57、侧护板60、侧撑千斤顶70、活塞缸体71、第二活塞杆72、耳环73、支撑板80、可旋转自复位装置90、限位环91、复位弹性垫圈92、第一通孔93、安装槽94、第二通孔95、配合面96。
实施方式
请参看如图1至图4b,一种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包括底座10、顶梁20以及两组安装在底座10的立柱单元,两组立柱单元之间留有距离,以形成可供人员通行的通道,两组立柱单元的自由端与顶梁20可转动连接;立柱单元包括两根立柱30,每根立柱30的顶部具有与顶梁20铰接的球头33;立柱单元的立柱30支撑顶梁20,以使顶梁20的顶面与巷道顶板岩层进行接触,且顶梁20能围绕立柱20的球头33转动以适应巷道顶板,形成有效支护。
在上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中,如此配置两组立柱单元中的四个立柱30支撑顶梁20,增大了支护强度;由于井下工作人员从两组立柱单元之间的通道通行,不需要从超前液压支架拖拽设备工作通道穿行,增大了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需要特别说明,在本发明中,将巷道分为两侧,一侧用于放置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为需支护的一侧,另一侧则主要用于拖拽设备的设备通行使用,为通行的一侧。
为了方便人员走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在底座10的通道上放置有支撑板80,并且底座10在通道延伸方向上还加设了一块支撑板80,使得相邻两个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之间可以通过加设的支撑板80连通,便于人员的行走。加设的支撑板80与底座10之间为铰接连接,当不需要使用时,结合图2所示,翻转支撑板80,使得支撑板80叠放在另一块支撑板80(底座10过道上的支撑板80)上,起到收纳作用。
底座10还设置有拖环13,用于与拖拽设备连接,方便拖拽设备拖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以使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在巷道通行的一侧内移动。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还包括侧护板60和侧撑千斤顶70;侧护板60的一侧与顶梁20的一侧铰接,侧护板60以侧边为轴心,可相对于顶梁20做转动运动;侧撑千斤顶70的一端与侧护板60铰接,其另一端铰接在顶梁20的一侧;侧撑千斤顶70向外伸出,促使侧护板60转动并向上撑,悬置在巷道通行的一侧,与顶梁20形成对整个巷道共同支护;侧撑千斤顶70向内回收,侧护板60落下并复位至正常状态。具体地,侧撑千斤顶70包括活塞缸体71以及设置在活塞缸体71内的第二活塞杆72;第二活塞杆72一端从活塞缸体71的一端伸出,并通过具有耳环73与侧护板60连接;活塞缸体71的另一端具有与顶梁20连接的耳环73。
侧护板60对巷道通行的一侧进行支护,防止顶板冒落影响拖拽设备的通行;因为侧护板60可以通过侧撑千斤顶70选择性撑起,因此可以适用不同宽度的巷道的需求,来选择是否将侧护板60撑起。
底座10与两组立柱单元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安装部11,每个安装部11与底座10垂直形成T字形结构;立柱30包括立柱缸体31、伸缩杆体32以及球头33;安装部11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卡扣12,每个立柱缸体31的腰部通过固定卡扣12与安装部11相对固定,以限制立柱缸体31的径向移动;结合图3至图4b所示,立柱缸体31底部为半球体结构,底座10设置有第一柱窝16,立柱缸体31底部设置在第一柱窝16中。
固定卡扣12为抱箍,抱箍包括半圆环以及半圆环两端活动铰接的圆弧卡扣,两个圆弧卡扣的自由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抱箍套装在立柱缸体31的腰部,抱箍的半圆环固定在底座10的安装部11上。将两个铰接的圆弧卡扣闭合,再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牢靠,抱箍起到对立柱缸体31的支撑固定作用。
伸缩杆体32为两节伸缩杆,下节伸缩杆与立柱缸体31驱动连接,立柱缸体31驱动伸缩杆体32沿垂直方向作伸缩直线运动,以使立柱30带动顶梁20作升降运动;结合图5所示,伸缩杆体32的上节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球头33,顶梁20设置有第二柱窝21,球头33通过可旋转自复位装置90与第二柱窝21配合连接,以使顶梁20可围绕球头33转动。
如图5至图7所示,可旋转自复位装置90包括限位环91和复位弹性垫圈92;顶梁20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卡槽22,两个卡槽22夹持在限位环91的两端,通过螺栓、螺钉或者插销等其他连接件将限位环91与顶梁20固定;复位弹性垫圈92夹设于顶梁20与限位环91之间,限位环91具有安装槽94,复位弹性垫圈92被限位在安装槽94;限位环91具有第一通孔93,复位弹性垫圈92具有第二通孔95,第一通孔93与第二通孔95相对应;球头33设有轴对称的卡位34,复位弹性垫圈92具有与卡位34相匹配的配合面96,球头33穿过限位环91的第一通孔93以及复位弹性垫圈92的第二通孔95后,卡位34与配合面96配合卡接。
限位环91的内环设计为圆弧型,可以对球头33进行紧密包裹,限制立柱30球头33的水平移动,同时允许球头33绕顶梁20的第二柱窝21旋转;复位弹性垫圈92的内环设计为直墙拱形,配合面96与球头33的卡位34紧密接触;当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与巷道顶板岩层发生接触时,顶梁20可适应顶板岩层表面角度绕球头33发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球头33横向挤压两侧的复位弹性垫圈92,促使复位弹性垫圈92发生弹性变形;当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完成对顶板岩层的支护后,对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进行降架操作,此时复位弹性垫圈92恢复弹性变形,复位弹性垫圈92对顶梁20产生的横向作用力促使顶梁20恢复至正常状态,从而实现了顶梁20的可旋转与自复位功能。
如图8所示,伸缩杆体32的节点(即上节伸缩杆与下节伸缩杆的连接处)以及伸缩杆体32(这里指的是下节伸缩杆)与立柱缸体31之间均设置有轴向微调装置40,当顶梁20围绕球头33转动时,轴向微调装置40发生形变,以产生一个相反的力对伸缩杆体32以及立柱缸体31起到缓冲作用,并实现角度调节,亦既,顶梁20可适应顶板岩层表面角度时,顶梁20与球头33之间相对旋转,在此过程中,轴向微调装置40发生形变,伸缩杆体32发生安全范围内倾斜,以此使顶梁20进一步适应顶板岩层表面角度;除此之外,轴向微调装置40为密封圈结构,对伸缩杆体32以及立柱缸体31的连接起到密封作用。
具体如图9及图10所示,轴向微调装置40为弹性结构,其包括环形侧壁41以及自环形侧壁41端部向外延的凸缘42;环形侧壁41夹设在伸缩杆体32与立柱缸体31的内壁之间,或者夹设在伸缩杆体32的伸缩段内壁之间;凸缘42卡在伸缩杆体32或者立柱缸体31的端部外侧;环形侧壁41的外壁及内壁均设置有连续性的弓形槽43。在升架和降架过程中,立柱30容易发生轴向的轻微移动,挤压环形侧壁41,弓形槽43的设计使得环形侧壁41与两个部件之间具有形变空间;除此之外,由于凸缘42覆盖在伸缩杆体32或者立柱缸体31的端部外侧,始终保证了连接的密封性。
如图11所示,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还包括自移动组件50,自移动组件50设置在底座10上,自移动组件50具有伸缩端,自移动组件50通过伸缩端抵接巷道的相对的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方式来使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向巷道的另一个侧壁靠近,使得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从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队列中移出,然后通过拖拽设备运动到巷道中的预定位置,再利用自移动组件50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推移进入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队列中,具体的,自移动组件50包括第一底调千斤顶51和第二底调千斤顶52;底座10内设置有多条独立的活动通道15,用于安装第一底调千斤顶51和第二底调千斤顶52;底座10的两侧面设置有通向活动通道15的固定孔14,每条活动通道15对应设置有一个固定孔14,固定孔14可供第一底调千斤顶51或者第二底调千斤顶52伸出;第一底调千斤顶51和第二底调千斤顶52伸出后与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相抵,以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横移。
第一底调千斤顶51和第二底调千斤顶52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底调千斤顶51和第二底调千斤顶52交错均匀布设。两个方向的底调千斤顶可以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往两个移动方向移动。自移动组件50一方面是实现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的自主移架,解决了采用叉移设备在巷道内操作空间狭小不便移动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立柱30数量的增加,为了防止底座10不稳定,容易发生“翻车”情况,自移动组件50为底座10增加了重量,提高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的稳定性。
第一底调千斤顶51和第二底调千斤顶52均为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包括缸底53、缸筒54、第一活塞杆55以及导向套56,缸底53和导向套56分别连接在缸筒54的两端,缸筒54开有连通有杆腔的油道,第一活塞杆55设置在缸筒54内;第一活塞杆55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57,第一活塞杆55带连接孔57的一端贯穿导向套56伸出,并通过连接孔57铰接在活动通道15远离固定孔14的一端;缸筒54通入液压油,以推动第一活塞杆55伸出缸筒54,第一活塞杆55一端固定在底座10,其另一端进而推动缸筒54及缸底53从固定孔14伸出;缸筒54流出液压油,第一活塞杆55开始缩回并带动缸筒54复位收拢在活动通道15内。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当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需要移架时,需要向左侧移动,则使得右侧的底调千斤顶伸出,与巷道右侧的接触点相抵,并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左移;反之需要向右侧移动,则使得左侧的底调千斤顶伸出,与巷道左侧的接触点相抵,并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100右移。
如图1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利用拖拽设备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运送至巷道待支护位置处,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放置在巷道内通行的一侧;
步骤S20、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第一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使得缸底抵在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上,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通行的一侧移至巷道需支护的一侧;
步骤S30、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两组立柱单元同步进行上升动作,带动顶梁上升并与巷道顶板相抵,顶梁在可旋转自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与巷道顶板的不平面相适应;侧撑千斤顶的第一活塞杆将侧护板顶起,形成有效支护;
步骤S40、重复执行步骤S10至S30,使得后面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与第一个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布置成一列,形成巷道支护;
步骤S50、待巷道采掘完成,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撤离。
在步骤S50中,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撤离的步骤如下:
步骤S51、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两组立柱单元同步进行下降动作,带动顶梁下降,并在可旋转自复位装置的作用下,顶梁自动旋转复位至正常状态;侧撑千斤顶的第一活塞杆回收,并将侧护板落下并复位至正常状态;
步骤S52、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第二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使得缸底抵在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上,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需支护的一侧移至巷道通行的一侧;
步骤S53、利用拖拽设备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搬离巷道;
步骤S54、重复执行步骤S51至S53,直至设有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搬离巷道。
在步骤20或步骤S52的移架过程中,通过反向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来对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正。
同样地,在移架过程中,若移动行程不够,可以反向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来对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移架进行调整。
Claims (13)
1.一种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底座、顶梁,其特征在于: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还包括两组立柱单元,两组立柱单元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两组所述立柱单元之间留有距离,以形成供人员通行的通道,两组所述立柱单元的自由端与顶梁可转动连接;所述立柱单元包括两根立柱,每根所述立柱的顶部具有与所述顶梁铰接的球头;所述立柱单元的所述立柱支撑所述顶梁,以使所述顶梁的顶面与巷道顶板岩层进行接触,且所述顶梁能围绕所述立柱的球头转动以适应所述巷道顶板,形成有效支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底座上与两组立柱单元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安装部,每个安装部与底座垂直形成T字形结构;立柱包括立柱缸体、伸缩杆体以及球头;安装部上设置有两个固定卡扣,每个立柱缸体的腰部通过一个固定卡扣与安装部相对固定,以限制立柱缸体的径向移动;底座与固定卡扣相正对的位置上设置第一柱窝,所述立柱缸体底部为半球体结构,所述立柱缸体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柱窝中;所述伸缩杆体与所述立柱缸体驱动连接,所述立柱缸体驱动所述伸缩杆体沿垂直方向作伸缩直线运动,以使所述立柱带动所述顶梁作升降运动;所述伸缩杆体的顶部连接有所述球头,所述顶梁设置有第二柱窝,所述球头通过可旋转自复位装置与所述第二柱窝配合连接,以使所述顶梁可围绕所述球头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自复位装置包括限位环和复位弹性垫圈,所述限位环连接在所述顶梁的底部,并将所述复位弹性垫圈夹设于其间;所述球头设有轴对称的卡位,所述球头穿过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复位弹性垫圈配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体的节点以及所述伸缩杆体与所述立柱缸体之间均设置有轴向微调装置,当顶梁围绕所述球头转动时,所述轴向微调装置发生形变,以产生一个相反的力对所述伸缩杆体以及所述立柱缸体起到缓冲作用及实现角度调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微调装置为弹性结构,其包括环形侧壁以及自所述环形侧壁端部向外延的凸缘;所述环形侧壁夹设在所述伸缩杆体与所述立柱缸体的内壁之间,或者夹设在所述伸缩杆体的伸缩段内壁之间;所述凸缘卡在所述伸缩杆体或者所述立柱缸体的端部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侧壁的外壁及内壁均设置有连续性的弓形槽。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还包括自移动组件,自移动组件设置在底座上,自移动组件具有伸缩端,自移动组件通过伸缩端抵接巷道的相对的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方式来使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向巷道的另一个侧壁靠近,使得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队列中移出或者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推移进入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队列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移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的第一底调千斤顶和第二底调千斤顶,所述第一底调千斤顶和所述第二底调千斤顶可从所述底座的两侧伸出,与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相抵,以推动所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横移;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多条独立的活动通道,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底调千斤顶和所述第二底调千斤顶;所述底座的两侧面设置有通向所述活动通道的固定孔,每条所述活动通道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可供所述第一底调千斤顶或者所述第二底调千斤顶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调千斤顶和所述第二底调千斤顶均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缸底、缸筒、第一活塞杆以及导向套,所述缸底和所述导向套分别连接在所述缸筒的两端,所述缸筒开有连通有杆腔的油道,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导向套伸出;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并通过连接孔铰接在所述活动通道远离所述固定孔的一端;所述缸筒通入液压油,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杆伸出所述缸筒,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其另一端进而推动所述缸筒及所述缸底从所述固定孔伸出;所述缸筒流出液压油,所述第一活塞杆开始缩回并带动所述缸筒复位收拢在所述活动通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还包括侧护板和侧撑千斤顶,所述侧撑千斤顶的一端与所述侧护板连接,其另一端铰接在所述顶梁的一侧;所述侧撑千斤顶向外伸出,促使所述侧护板向上撑,与所述顶梁形成共同支护;所述侧撑千斤顶向内回收,所述侧护板落下并复位至正常状态;所述侧撑千斤顶包括活塞缸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缸体内的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一端从所述活塞缸体的一端伸出,并通过具有耳环与所述侧护板连接;所述活塞缸体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顶梁连接的耳环。
11.一种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利用拖拽设备将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运送至巷道待支护位置处,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放置在巷道内通行的一侧;
步骤S20、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第一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使得缸底抵在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上,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通行的一侧移至巷道需支护的一侧;
步骤S30、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两组立柱单元同步进行上升动作,带动顶梁上升并与巷道顶板相抵,所述顶梁在可旋转自复位装置的作用下,与巷道顶板的不平面相适应;侧撑千斤顶的活塞杆将侧护板顶起,形成有效支护;
步骤S40、重复执行步骤S10至S30,使得后面的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与第一个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布置成一列,形成巷道支护;
步骤S50、待巷道采掘完成,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撤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撤离的步骤如下:
步骤S51、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两组立柱单元同步进行下降动作,带动顶梁下降,并在可旋转自复位装置的作用下,所述顶梁自动旋转复位至正常状态;侧撑千斤顶的活塞杆回收,并将侧护板落下并复位至正常状态;
步骤S52、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第二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使得缸底抵在巷道侧壁或其他受力点上,推动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从巷道需支护的一侧移至巷道通行的一侧;
步骤S53、利用拖拽设备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搬离巷道;
步骤S54、重复执行步骤S51至S53,直至设有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搬离巷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巷道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0的移架过程中,通过反向将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第二底调千斤顶的缸筒推出,来对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的位置进行调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57751.6A CN116044471A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57751.6A CN116044471A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44471A true CN116044471A (zh) | 2023-05-02 |
Family
ID=8612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57751.6A Pending CN116044471A (zh) | 2023-01-18 | 2023-01-18 |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4447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91655A (zh) * | 2023-05-22 | 2023-06-23 |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巷道支护设备 |
CN116607988A (zh) * | 2023-07-20 | 2023-08-18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巷道模块化临时支护系统 |
CN117823197A (zh) * | 2024-02-29 | 2024-04-05 |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 三立柱巷道超前液压支架 |
-
2023
- 2023-01-18 CN CN202310057751.6A patent/CN11604447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291655A (zh) * | 2023-05-22 | 2023-06-23 |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巷道支护设备 |
CN116291655B (zh) * | 2023-05-22 | 2023-08-04 | 山西中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巷道支护设备 |
CN116607988A (zh) * | 2023-07-20 | 2023-08-18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巷道模块化临时支护系统 |
CN116607988B (zh) * | 2023-07-20 | 2023-10-13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一种巷道模块化临时支护系统 |
CN117823197A (zh) * | 2024-02-29 | 2024-04-05 |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 | 三立柱巷道超前液压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044471A (zh) | 四柱柔性单元式超前液压支架及巷道支护方法 | |
CN111396105B (zh) | 一种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道自移式超前支护装置 | |
WO2017063370A1 (zh) |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自移式端头液压支架及其应用 | |
CN110985087B (zh) | 一种自移式超前支护装置及其工艺流程 | |
CN109838261A (zh) | 一种新型综掘巷道超前支护支架 | |
CN110424996B (zh) | 一种无反复支撑自移式超前支护装置 | |
CN106948851A (zh) | 一种巷道液压支架 | |
CN114060077A (zh) | 一种煤矿巷道过断层快速支护装置 | |
CN201915983U (zh) | 液压支架 | |
CN104612735A (zh) | 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液压支架 | |
CN104695996A (zh) | 一种全承载自移防倒防滑液压支架 | |
CN117605513A (zh) | 一种履带式龙门支护 | |
CN210396784U (zh) | 一种煤矿井下用防冲巷道超前液压支护 | |
CN210068218U (zh) | 一种多用途巷道超前支护液压支架 | |
CN209892218U (zh) | 快速掘进系统 | |
CN104179518B (zh) | 一种用于巷道支护的液压支架 | |
CN109139074B (zh) | 一种巷道掘进掩护支架及支护方法 | |
CN215369689U (zh) | 一种随动锚杆操作钻臂单轨锚杆钻车 | |
CN114837718A (zh) | 用于转载机机头的一体式超前支架 | |
CN210889001U (zh) | 大倾角液压支架 | |
CN107642372B (zh) | 具有前探梁的掘进支架 | |
CN211008705U (zh) | 一种滑移式柔性超前支护机构 | |
CN210178386U (zh) | 一种矿用两柱导杆式防冲巷道超前液压支架 | |
CN217028920U (zh) | 一种掘进机用机载支护平台系统 | |
CN204113320U (zh) | 冲击地压巷道迈步式吸能防冲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