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2218U - 快速掘进系统 - Google Patents

快速掘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2218U
CN209892218U CN201920410252.XU CN201920410252U CN209892218U CN 209892218 U CN209892218 U CN 209892218U CN 201920410252 U CN201920410252 U CN 201920410252U CN 209892218 U CN209892218 U CN 209892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assembly
tunneling
anc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025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蒲长晏
武利民
景志国
范要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Jingl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025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2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2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2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掘进系统。快速掘进系统包括:掘进装置,包括行进组件、截割组件及支撑组件,行进组件带动截割组件和支撑组件运动;临时支护装置,包括多个支架,各支架具有支护状态和回缩状态,支撑组件用于顶升支架,待截割组件截割预设时间后,支撑组件顶升至少一个支架,该支架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带动该支架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支架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支护装置,支护装置位于掘进装置的下游位置处,待支撑组件带动该支架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支护装置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开采的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快速掘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速掘进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煤矿开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掘(如掘进机)挖掘;另一种仍使用老式的打眼放炮的掘进方式。两种方法掘进时支护方式多数为锚杆支护。
在现有技术中,掘进机挖掘的工作过程中如下:首先掘进装置进行截割,当截割一个循环后掘进机停机,采用人工手持单体式锚杆钻机或掘锚机机载锚杆机进行锚杆锚索支护,先掘进再支护,掘进装置截割一个循环通常需要7~15min,完成锚索、锚杆等支护作业需要半小时以上,严重影响了煤矿井下巷道掘进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掘进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煤矿开采的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掘进系统,包括:掘进装置,包括行进组件、截割组件及支撑组件,行进组件带动截割组件和支撑组件运动;临时支护装置,至少部分掘进装置处于临时支护装置的支护区域内,临时支护装置包括沿巷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各支架具有支护状态和回缩状态,支撑组件用于顶升支架,待截割组件截割预设时间后,支撑组件顶升至少一个支架,该支架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带动该支架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支架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支护装置,沿掘进装置的行进方向,支护装置位于掘进装置的下游位置处,待支撑组件带动该支架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支护装置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
进一步地,行进组件包括第一车体和与第一车体连接的履带式行走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车体上,掘进装置还包括:运输组件,与第一车体连接,沿掘进装置的行进方向,运输组件位于第一车体的下游位置处,以对截割组件截割下的煤料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运输组件包括:桥式皮带转载机,包括机头和机尾连接部,机头与行进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运输组件还包括:过渡皮带机,过渡皮带机与机尾连接部连接,截割组件截割下的煤料通过过渡皮带机运输至巷道外。
进一步地,支护装置包括:第二车体;锚杆钻机组,设置在第二车体上,锚杆钻机组能够进行锚杆支护;锚索钻机组,设置在第二车体上,锚索钻机组能够进行锚索支护;行走部,设置在第二车体的下方,以带动第二车体、锚杆钻机组及锚索钻机组行进。
进一步地,行走部包括两个子行走结构,两个子行走结构沿与掘进装置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子行走结构分别位于运输组件的两侧。
进一步地,锚杆钻机组包括四个顶部锚杆钻机、两个上帮锚杆钻机及两个下帮锚杆钻机,沿支护装置的行进方向,四个顶部锚杆钻机位于两个上帮锚杆钻机及两个下帮锚杆钻机之间;其中,四个顶部锚杆钻机沿与支护装置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上帮锚杆钻机沿与支护装置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下帮锚杆钻机沿与支护装置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锚索钻机组包括两个锚索钻机,两个锚索钻机位于四个顶部锚杆钻机与两个下帮锚杆钻机之间;其中,两个锚索钻机沿与支护装置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快速掘进系统还包括:送风装置,包括送风机和与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的送风筒,送风筒延伸至巷道内,以对巷道内进行送风操作。
进一步地,各支架包括顶梁和与顶梁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顶梁沿巷道的高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其中,支架具有顶梁处于伸长状态时的支护状态和顶梁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回缩状态。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掘进装置进行截割前,先采用临时支护装置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以保证巷道施工的安全性。待截割组件截割预设时间后,支撑组件顶升至少一个支架,该支架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带动该支架运动至预设位置处。同时,支护装置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其中,被运输至预设位置处的支架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进而实现临时支护装置的前移,掘进装置继续进行截割操作。
与现有技术中掘进装置与支护交替作业相比,本申请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掘进装置的掘进动作与支护装置的支护操作能够同时进行,进而缩短了生产耗时,提升了巷道掘进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开采的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快速掘进系统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掘进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掘进装置的支撑组件和第二驱动装置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支护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临时支护装置;11、支架;111、顶梁;112、第一驱动装置;113、伸缩臂;114、立柱;116、侧支护板组件;116a、侧支护板;116b、第四驱动装置;20、掘进装置;21、行进组件;211、第一车体;212、履带式行走部;22、支撑组件;221、第一支撑架体;222、第二支撑架体;222a、支撑凹部;23、第二驱动装置;24、截割组件;25、运输组件;251、桥式皮带转载机;252、过渡皮带机;30、支护装置;31、第二车体;32、锚杆钻机组;321、顶部锚杆钻机;322、上帮锚杆钻机;323、下帮锚杆钻机;33、锚索钻机组;331、锚索钻机;34、行走部;341、子行走结构;40、送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煤矿开采的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快速掘进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快速掘进系统包括掘进装置20、临时支护装置10及支护装置30。其中,掘进装置20包括行进组件21、截割组件24及支撑组件22,行进组件21带动截割组件24和支撑组件22运动。至少部分掘进装置20处于临时支护装置10的支护区域内,临时支护装置10包括沿巷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11,各支架11具有支护状态和回缩状态,支撑组件22用于顶升支架11,待截割组件24截割预设时间后,支撑组件22顶升一个支架11,该支架11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支架11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沿掘进装置20的行进方向,支护装置30位于掘进装置20的下游位置处,待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支护装置30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掘进装置20进行截割前,先采用临时支护装置10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以保证巷道施工的安全性。待截割组件24截割预设时间后,支撑组件22顶升一个支架11,该支架11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处。同时,支护装置30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其中,被运输至预设位置处的支架11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进而实现临时支护装置10的前移,掘进装置20继续进行截割操作。
与现有技术中掘进装置与支护交替作业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掘进装置20的掘进动作与支护装置30的支护操作能够同时进行,进而缩短了生产耗时,提升了巷道掘进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开采的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快速掘进系统可提高现有煤矿巷道掘进效率2至4倍,提高煤矿巷道掘进的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安全等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掘进装置20为特制掘锚机。需要说明的是,掘进装置20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掘进装置20为特制连采机或特制掘进机。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组件22一次性顶升支架11的个数不限于此,只要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即可。可选地,支撑组件22顶升两个或三个支架11。
如图3所示,行进组件21包括第一车体211和与第一车体211连接的履带式行走部212,支撑组件22设置在第一车体211上,掘进装置20还包括运输组件25。其中,运输组件25与第一车体211连接,沿掘进装置20的行进方向,运输组件25位于第一车体211的下游位置处,以对截割组件24截割下的煤料进行输送。这样,履带式行走部212带动第一车体211及设置在第一车体211上的支撑组件22沿巷道的施工方向行进,截割组件24截割下的煤料通过运输组件25输送至巷道外,以保证巷道内的洁净度,便于工作人员及支护装置30行进。
如图3所示,掘进装置2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车体211上的第二驱动装置23。其中,支撑组件22通过第二驱动装置23与行进组件21连接,第二驱动装置23驱动支撑组件22顶升支架11。
如图2和图3所示,运输组件25包括桥式皮带转载机251和过渡皮带机252。其中,桥式皮带转载机251包括机头和机尾连接部,机头与行进组件21连接。过渡皮带机252与机尾连接部连接,截割组件24截割下的煤料通过过渡皮带机252运输至巷道外。这样,上述设置使得运输组件25对煤料的运输效率更高,实现快速运输。具体地,截割组件24截割下的煤料依次通过桥式皮带转载机251和过渡皮带机252运输至巷道外。
如图5所示,支护装置30包括第二车体31、锚杆钻机组32、锚索钻机组33及行走部34。其中,锚杆钻机组32设置在第二车体31上,锚杆钻机组32能够进行锚杆支护。锚索钻机组33设置在第二车体31上,锚索钻机组33能够进行锚索支护。行走部34设置在第二车体31的下方,以带动第二车体31、锚杆钻机组32及锚索钻机组33行进。这样,行走部34通过第二车体31带动锚杆钻机组32及锚索钻机组33行进,进而使得支护装置30的行进更加容易。锚杆钻机组32对巷道进行锚杆支护,锚索钻机组33对巷道进行锚索支护,进而提升了支护装置30的支护效率,保证巷道生产的安全性。
如图5所示,行走部34包括两个子行走结构341,两个子行走结构341沿与掘进装置2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子行走结构341分别位于运输组件25的两侧。这样,行走部34架设在运输组件25上,进而避免行走部34与运输组件25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快速掘进系统的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子行走结构34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行走部34包括四个或六个或八个子行走结构341。
在本实施例中,锚杆钻机组32包括四个顶部锚杆钻机321、两个上帮锚杆钻机322及两个下帮锚杆钻机323,沿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四个顶部锚杆钻机321位于两个上帮锚杆钻机322及两个下帮锚杆钻机323之间。其中,四个顶部锚杆钻机321沿与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上帮锚杆钻机322沿与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下帮锚杆钻机323沿与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各顶部锚杆钻机321对巷道的顶部进行锚杆支护,各上帮锚杆钻机322对巷道的上帮壁进行锚杆支护,各下帮锚杆钻机323对巷道的下帮壁进行锚杆支护,进而保证巷道生产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顶部锚杆钻机32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锚杆钻机组32包括两个或六个或八个顶部锚杆钻机321。
需要说明的是,上帮锚杆钻机322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锚杆钻机组32包括四个或六个或八个上帮锚杆钻机322。
需要说明的是,下帮锚杆钻机323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锚杆钻机组32包括四个或六个或八个下帮锚杆钻机323。
在本实施例中,锚索钻机组33包括两个锚索钻机331,两个锚索钻机331位于四个顶部锚杆钻机321与两个下帮锚杆钻机323之间。其中,两个锚索钻机331沿与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这样,锚索钻机331对巷道进行锚索支护,进而保证巷道生产的安全性。
具体地,支护装置30的前两根上帮锚杆钻机322在临时支护装置10的支护区内进行,锚杆施工在锚索施工前方,锚索支护强度高,锚索支护距离巷道前端迎头距离较近,可保证巷道掘进安全。单根锚索施工时间相对较长,每隔三排施工一次,锚杆施工时间相对较短,每排都需施工,锚索施工和锚杆施工间隔一定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锚索钻机33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锚索钻机组33包括四个或六个或八个锚索钻机331。
在本实施例中,支护装置30为十臂锚杆锚索台车。
如图1和图2所示,快速掘进系统还包括送风装置40。其中,送风装置40包括送风机和与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的送风筒,送风筒延伸至巷道内,以对巷道内进行送风操作。这样,送风筒延伸至巷道内,以对巷道内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此外,送风筒能够对巷道内进行除尘,防止灰尘等进入工作人员口鼻内。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筒连接在支护装置30的两侧并延伸至巷道的前部。
如图6所示,各支架11包括顶梁111和与顶梁111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112,第一驱动装置112驱动顶梁111沿巷道的高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其中,支架11具有顶梁111处于伸长状态时的支护状态和顶梁111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回缩状态。具体地,当支撑组件22对支架11进行顶升时,支架11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进而减小支架11的占用空间,便于该支架11从其余支架11的支护空间内穿过。
如图6所示,各支架11还包括伸缩臂113、立柱114及第三驱动装置。其中,伸缩臂113穿设在顶梁111内。立柱114与伸缩臂113铰接,立柱114通过伸缩臂113与顶梁111连接。伸缩臂113通过第三驱动装置与顶梁111连接。其中,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伸缩臂113沿顶梁111运动,以调整支架11的跨度。这样,当需要调整支架11的跨度时,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伸缩臂113沿顶梁111运动,以实现支架11上部分的跨度的调整,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支架11的跨度的调整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具体地,立柱114为两个,两个立柱114与顶梁111形成支护空间。沿巷道施工方向,当需要对位于后侧的支架11进行转移、搬运时,行进组件21带动支撑组件22和第二驱动装置23运动至需要转移的支架11所在位置处,第二驱动装置23驱动支撑组件22顶升该支架11,同时,该支架11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包括支架11的跨度的调整),进而便于该支架11从其他支架11的支护空间内穿过,以使支架11的搬运更加容易、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顶梁111为管状结构,伸缩臂113穿设在顶梁111内。其中,伸缩臂113的伸缩方向沿顶梁111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伸缩臂113为两个,立柱114为两个,两个立柱114与两个伸缩臂113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三驱动装置为两个,两个第三驱动装置与两个伸缩臂11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第三驱动装置驱动与其相对应的伸缩臂113沿顶梁111运动。这样,两个第三驱动装置可驱动与其相对应的伸缩臂113运动,进而使得支架11的跨度的调整更加容易、快捷,缩短调整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伸缩臂113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伸缩臂113为一个,即支架11的一侧可运动,进而实现支架11的跨度的调整。
如图6所示,各支架11还包括侧支护板组件116。其中,侧支护板组件116包括侧支护板116a和与侧支护板116a连接的第四驱动装置116b,第四驱动装置116b驱动侧支护板116a沿预设方向转动,待侧支护板116a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处时,侧支护板116a对立柱114的外侧进行遮挡。这样,当支架11处于支护状态时,侧支护板组件116也能够对立柱114的外侧(支护空间外)进行遮挡,进而避免巷道内的碎石等通过立柱114的外侧掉落在支护空间内而砸伤工作人员,进一步提升了巷道支护设备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侧支护板组件116为两个,两个侧支护板组件116与两个立柱114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两个侧支护板组件116对两个立柱114的两侧的遮挡,以防止巷道内的碎石等砸伤工作人员。
如图6所示,侧支护板116a与伸缩臂113远离顶梁111的一端铰接,第四驱动装置116b的驱动端与侧支护板116a铰接以驱动侧支护板116a沿预设方向转动。具体地,第四驱动装置116b驱动侧支护板116a绕侧支护板116a与伸缩臂113的铰接端转动,以实现侧支护板116a对立柱114的外侧的遮挡,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对侧支护板116a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112、第二驱动装置23、第三驱动装置及第四驱动装置116b为液压油缸。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支架11及支撑组件22的操作更加容易、简便,也降低了巷道支护设备的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装置112、第二驱动装置23、第三驱动装置及第四驱动装置116b的类型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驱动装置112为电缸、或气缸。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23为电缸、或气缸。可选地,第三驱动装置为电缸、或气缸。可选地,第四驱动装置116b为电缸、或气缸。
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22包括第一支撑架体221和第二支撑架体222。其中,第二支撑架体22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体221上,第二支撑架体222通过第一支撑架体221与第二驱动装置23连接。其中,第二支撑架体222具有用于容纳顶梁111的支撑凹部222a。这样,第二支撑架体222的支撑凹部222a用于支撑支架11,第二支撑架体222通过第一支撑架体221与行走组件21连接。上述设置使得支撑组件2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可选地,第一支撑架体221为多个,各第一支撑架体221为直线模组,多个直线模组沿巷道的高度方向设置,各直线模组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位于上方的直线模组设置在位于该直线模组下方的直线模组的滑动块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体221为三个,三个第一支撑架体221沿巷道的高度方向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架体221之间能够进行相对滑动,进而扩宽了第二支撑架体222的支撑幅度,便于第二支撑架体222对支架11进行顶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架体221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支撑架体221为两个或三个或五个。
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装置23为两个,两个第二驱动装置23同步动作。这样,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二驱动装置23对支撑组件22的顶升可靠性,进而保证支撑组件22能够将支架11转移至预设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装置23的个数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二驱动装置23为一个或三个或四个,只要能够将支撑组件22顶升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临时支护装置10还包括压力监测装置。其中,压力监测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架11上,当支架11处于支护状态时,压力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巷道表面向支架11施加的作用力。这样,压力监测装置可实现巷道顶板矿压实时监测,还具有来压监测、显示、报警、记录和分析的功能。若来压过大时进行报警,提示工作人员撤离。同时,还能够根据顶板压力,选择不同的支护方式。
具体地压力监测装置设置在支架11的两测,通过无线数据传送与主机相连。当压力监测装置检测到支架11上的顶梁111所受压力过大时,会产生声光报警。之后,两个第一驱动装置112中压力过大的那一边自动泄压,以保证巷道人机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临时支护装置10还包括防碰撞检测装置。其中,防碰撞检测装置设置在至少一个支架11上,当支撑组件22与防碰撞检测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时,防碰撞检测装置发出蜂鸣声和/或发出光线。这样,设置在支架11上的防碰撞检测装置能够获取截割组件24的位置,当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入非安全距离时,声光警示后停机,以保证人机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快速掘进系统按照工作区域分为:临时前探区(由截割组件24形成)、临时支护区(临时支护装置10形成的支护区)、锚支施工区(支护装置30的支护区域)及皮带运输区(运输组件25的运输区域)。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快速掘进方法,适用于上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快速掘进方法包括:
步骤S1:快速掘进系统的掘进装置20对巷道进行截割;
步骤S2:待掘进装置20的截割组件24截割预设时间后,快速掘进系统的支撑组件22对快速掘进系统的多个支架11中靠近支护装置30的支架11进行顶升,该支架11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沿巷道行进;
步骤S3:待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时,该支架11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同时,支护装置30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
具体地,在掘进装置20进行截割前,先采用临时支护装置10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待截割组件24截割预设时间后,第二驱动装置23驱动支撑组件22运动至临时支护装置10中最后一个支架11所在位置处,第二驱动装置23驱动支撑组件22对该支架11进行顶升,支架11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之后,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其余支架11的前侧),该支架11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掘进装置20进行下一循环的截割。其中,待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时,支护装置30对巷道进行支护。其中,截割组件24每工作一个循环,支撑组件22带动支架11向前移一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掘进装置进行截割前,先采用临时支护装置对巷道进行临时支护,以保证巷道施工的安全性。待截割组件截割预设时间后,支撑组件顶升至少一个支架,该支架由支护状态切换为回缩状态,支撑组件带动该支架运动至预设位置处。同时,支护装置对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其中,被运输至预设位置处的支架由回缩状态切换为支护状态,以对巷道进行支撑,进而实现临时支护装置的前移,掘进装置继续进行截割操作。
与现有技术中掘进装置与支护交替作业相比,本申请中的快速掘进系统的掘进装置的掘进动作与支护装置的支护操作能够同时进行,进而缩短了生产耗时,提升了巷道掘进效率,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开采的巷道掘进效率较低,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掘进装置(20),包括行进组件(21)、截割组件(24)及支撑组件(22),所述行进组件(21)带动所述截割组件(24)和所述支撑组件(22)运动;
临时支护装置(10),至少部分所述掘进装置(20)处于所述临时支护装置(10)的支护区域内,所述临时支护装置(10)包括沿巷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11),各所述支架(11)具有支护状态和回缩状态,所述支撑组件(22)用于顶升所述支架(11),待所述截割组件(24)截割预设时间后,所述支撑组件(22)顶升至少一个所述支架(11),该支架(11)由所述支护状态切换为所述回缩状态,所述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所述支架(11)由所述回缩状态切换为所述支护状态,以对所述巷道进行支撑;
支护装置(30),沿所述掘进装置(20)的行进方向,所述支护装置(30)位于所述掘进装置(20)的下游位置处,待所述支撑组件(22)带动该支架(11)运动至预设位置处时,所述支护装置(30)对所述巷道进行锚杆和/或锚索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组件(21)包括第一车体(211)和与所述第一车体(211)连接的履带式行走部(212),所述支撑组件(22)设置在所述第一车体(211)上,所述掘进装置(20)还包括:
运输组件(25),与所述第一车体(211)连接,沿所述掘进装置(20)的行进方向,所述运输组件(25)位于所述第一车体(211)的下游位置处,以对所述截割组件(24)截割下的煤料进行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25)包括:
桥式皮带转载机(251),包括机头和机尾连接部,所述机头与所述行进组件(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25)还包括:
过渡皮带机(252),所述过渡皮带机(252)与所述机尾连接部连接,所述截割组件(24)截割下的煤料通过所述过渡皮带机(252)运输至所述巷道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30)包括:
第二车体(31);
锚杆钻机组(32),设置在所述第二车体(31)上,所述锚杆钻机组(32)能够进行锚杆支护;
锚索钻机组(33),设置在所述第二车体(31)上,所述锚索钻机组(33)能够进行锚索支护;
行走部(34),设置在所述第二车体(31)的下方,以带动所述第二车体(31)、所述锚杆钻机组(32)及所述锚索钻机组(33)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部(34)包括两个子行走结构(341),两个所述子行走结构(341)沿与所述掘进装置(2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子行走结构(341)分别位于所述运输组件(25)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钻机组(32)包括四个顶部锚杆钻机(321)、两个上帮锚杆钻机(322)及两个下帮锚杆钻机(323),沿所述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四个所述顶部锚杆钻机(321)位于两个所述上帮锚杆钻机(322)及两个所述下帮锚杆钻机(323)之间;其中,四个所述顶部锚杆钻机(321)沿与所述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上帮锚杆钻机(322)沿与所述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下帮锚杆钻机(323)沿与所述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钻机组(33)包括两个锚索钻机(331),两个所述锚索钻机(331)位于四个所述顶部锚杆钻机(321)与两个所述下帮锚杆钻机(323)之间;其中,两个所述锚索钻机(331)沿与所述支护装置(30)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掘进系统还包括:
送风装置(40),包括送风机和与所述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的送风筒,所述送风筒延伸至所述巷道内,以对所述巷道内进行送风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掘进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架(11)包括顶梁(111)和与所述顶梁(111)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11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2)驱动所述顶梁(111)沿所述巷道的高度方向进行伸缩运动;其中,所述支架(11)具有所述顶梁(111)处于伸长状态时的支护状态和所述顶梁(111)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回缩状态。
CN201920410252.XU 2019-03-28 2019-03-28 快速掘进系统 Active CN209892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0252.XU CN209892218U (zh) 2019-03-28 2019-03-28 快速掘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0252.XU CN209892218U (zh) 2019-03-28 2019-03-28 快速掘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2218U true CN209892218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0252.XU Active CN209892218U (zh) 2019-03-28 2019-03-28 快速掘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22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1074A (zh) * 2019-03-28 2019-06-25 廊坊景隆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快速掘进系统及快速掘进方法
CN111911153A (zh) * 2020-07-16 2020-11-1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经济型龙门式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及其工作流程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1074A (zh) * 2019-03-28 2019-06-25 廊坊景隆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快速掘进系统及快速掘进方法
CN111911153A (zh) * 2020-07-16 2020-11-10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经济型龙门式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及其工作流程
CN111911153B (zh) * 2020-07-16 2022-03-11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经济型龙门式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及其工作流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0255B (zh) 在房柱式回采中用于后退式柱式回采的单体支架
CN101289939B (zh) 沿空留巷综合支护装置
CN107288648B (zh) 开敞式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用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205578020U (zh) 适用于硬岩巷道掘进的迈步式掘进支护装置
CN106837392A (zh) 隧道用门架式多功能支护台车
EA037982B1 (ru) Способ бесцеликов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с самосохраняющейся подготовительной выработкой без проходки подготовительной выработки на участке горных работ
CN203796297U (zh) 一种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装备
CN209892217U (zh) 快速掘进系统
CN103195457A (zh) 巷道综掘无退机作业支护方法
CN106593437A (zh) 掘、支、锚、钻一体式综掘机
CN205578001U (zh) 适用于软岩掘进的超前支护式联合机组
CN102720517B (zh) 超前支护支架、超前支护支架组及超前支护装置
CN209892218U (zh) 快速掘进系统
AU2014292699A1 (en) Temporary supporting and permanent supporting parallel operation excavating technology for crawler-type hydraulic combination bracket and equipment using same
CN109915163A (zh) 快速掘进系统及快速掘进方法
CN108457686A (zh) 一种上下平衡式可伸缩移动支护拱架
CN103061792A (zh) 一种煤矿用车式液压支架
CN106677813A (zh) 新型煤矿巷道综掘面临时支护装置
CN110344863A (zh) 掘护锚机
CN109931074A (zh) 快速掘进系统及快速掘进方法
CN105736027A (zh) 沿空留巷支架组
CN203097919U (zh) 一种煤矿用车式液压支架
CN104863599B (zh) 综采工作面同步扩帮安装方法及支护系统
CN110130964A (zh) 一种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6448809U (zh) 掘、支、锚、钻一体式综掘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65300 Industrial Road 2, Chaobaihe Industrial Zone, Dachang County,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Jingl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065300 Industrial Road 2, Chaobaihe Industrial Zone, Dachang County, Langf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JINGLONG HEAVY MACHINER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