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8462A - 涡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涡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8462A
CN116018462A CN202180045934.5A CN202180045934A CN116018462A CN 116018462 A CN116018462 A CN 116018462A CN 202180045934 A CN202180045934 A CN 202180045934A CN 116018462 A CN116018462 A CN 116018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surface
housing
inner peripheral
scroll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459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滨元伸也
三俣圭史
竹内真实
吉冈明纪
羽濑知树
渡边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18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8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涡旋压缩机具备:驱动部;回旋涡旋盘,通过该驱动部相对于轴线偏心旋转;固定涡旋盘,与该回旋涡旋盘一同形成压缩室,通过外周面遍及周向与内周面嵌合,将壳体内区划为从外部供给制冷剂的第1空间及将制冷剂排出至壳体外部的第2空间,并且形成有从压缩室向第2空间喷出制冷剂的喷出孔;第1密封部及第2密封部,在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遍及周向延伸,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分开配置;传感器,设置于固定涡旋盘的内部;及电缆,从该传感器朝向外周面在固定涡旋盘内延伸,并且经由第1密封部及第2密封部之间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Description

涡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9月25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20-16089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使用温度检测器等传感器检测由运行中所产生的热膨胀引起的固定涡旋叶片与回旋涡旋叶片的接触的涡旋压缩机。在该涡旋压缩机中,通过将传感器的输出反映到运行控制,预防固定涡旋叶片与回旋涡旋叶片的接触。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03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涡旋式压缩机中,需要将温度检测器等传感器的信号线取出到压缩机外部。因此,为了维持压缩机内外中所产生的压差,需要对取出温度检测器等传感器的信号线的部分实施专用密封。因此,存在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的增加、设计自由度的降低及可靠性所涉及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提高设计自由度及可靠性的涡旋压缩机。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壳体,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内周面;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回旋涡旋盘,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通过该驱动部相对于所述轴线偏心旋转;固定涡旋盘,与该回旋涡旋盘一同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通过外周面遍及周向与所述内周面嵌合,将所述壳体内区划为从外部供给制冷剂的第1空间及将所述制冷剂排出至壳体外部的第2空间,并且形成有从所述压缩室向所述第2空间喷出制冷剂的喷出孔;第1密封部及第2密封部,在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之间遍及周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开配置;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涡旋盘的内部;及电缆,从该传感器朝向所述外周面在所述固定涡旋盘内延伸,并且经由所述第1密封部及所述第2密封部之间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提高设计自由度及可靠性的涡旋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固定涡旋盘的III-III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1例如与分配到车内的车载空调用的线束电连接,通过供给电源而启动,并且压缩成为制冷剂的流体。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具备壳体10、吸入配管13、排出配管14、驱动部20、第1轴承50、第2轴承60、回旋涡旋盘40、固定涡旋盘30、喷出孔32c、喷出阀34、衬套组件70、第3轴承80、十字联轴器90、第1密封部100、第2密封部110、传感器120及电缆130。
(壳体)
壳体10为呈两端封闭的筒状的密闭结构的框体。壳体10具有吸入配管13、排出配管14及壳体主体11。壳体10沿后述的驱动部20的轴线O1所延伸的轴线O1方向延伸。壳体主体11在内侧具有内周面11a,在壳体主体1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用于压缩成为制冷剂的流体的各种组件的容纳空间12。壳体主体11在内部至少容纳有驱动部20、第1轴承50、第2轴承60、固定涡旋盘30、回旋涡旋盘40、衬套组件70、第3轴承80、十字联轴器90及传感器120。
壳体主体11内部的容纳空间12以通过后述的回旋涡旋盘40的回转涡卷42与后述的固定涡旋盘30的固定涡卷33啮合而形成的压缩室31为界区划为第1空间12a及第2空间12b。第1空间12a位于容纳空间12的轴线O1方向上的一侧(上游侧),是通过压缩室31压缩成为制冷剂的流体之前存在的空间。第2空间12b位于容纳空间12的轴线O1方向上的另一侧(下游侧),是通过压缩室31压缩成为制冷剂的流体之后存在的空间。
吸入配管13及排出配管14连通壳体主体11的内部与外部,并且以流体能够流通的方式设置于壳体主体11的外周面。
吸入配管13从壳体主体11外部向壳体主体11内部的第1空间12a导入流体。
排出配管14从壳体主体11内部的第2空间12b向壳体主体11外部排出流体。通过排出配管14排出的流体经由未图示的回流配管减压膨胀之后,再次向吸入配管13回流。
壳体主体11具有第1壳体部15、第2壳体部16及第3壳体部17。
第1壳体部15与构成压缩室31的后述的固定涡旋盘30形成第1空间12a,并且在内侧具有第1内周面15a。第1壳体部15为呈以轴线01为中心的圆筒状的部件,且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两端具有开口部。
第2壳体部16与构成压缩室31的固定涡旋盘30形成第2空间12b,并且在内侧具有第2内周面16a。第2壳体部16以封堵第1壳体部15的下游侧的开口部的方式与第1壳体部15组合。详细而言,如图2所示,第1壳体部15及第2壳体部16通过在轴线01方向上由螺栓180紧固从第1壳体部15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凸缘15b与从第2壳体部16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凸缘16b而一体地固定。
另外,第1内周面15a为壳体主体11的内周面11a的一部分。第2内周面16a为壳体主体11的内周面11a的一部分。因此,壳体主体11的内周面11a具有第1内周面15a及第2内周面16a。
第3壳体部17以封堵第1壳体部15的上游侧的开口部的方式与第1壳体部15组合,并且发挥作为壳体10整体的盖的功能。
并且,如图2所示,在第1壳体部15及第2壳体部16的彼此在轴线O1方向上对置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从该端部凹陷并且遍及径向延伸的凹槽170。后述的传感器120及电缆130插穿该凹槽170内。
另外,凹槽170可以仅设置于上述的第1壳体部15及第2壳体部16中的一个或两个端部中的一个部位,也可以遍及周向设置于多个部位。
(驱动部)
驱动部2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驱动部20具有旋转轴21、转子22及偏心轴23。旋转轴21为呈以轴线O1为中心的圆柱形状的部件。旋转轴21在第1空间12a内沿轴线O1方向延伸。旋转轴21支承为通过转子22的旋转能够围绕轴线O1一体地旋转。转子22以沿轴线O1覆盖旋转轴21的一部分的方式一体地形成。转子22发挥通过转子22本身受到由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的影响而旋转来使旋转轴21旋转的功能。
偏心轴23设置于旋转轴21的第1空间12a下游侧的第1端面21a(经由压缩室31与第2壳体部16对置的面)。偏心轴23中,偏心轴23的第1空间12a上游侧的端面23a与旋转轴21的第1端面21a对置并且与旋转轴21的第1端面21a接合。偏心轴23将相对于轴线O1偏心的偏心轴线O2设为中心轴。偏心轴23为呈小于旋转轴21的圆柱形状的部件。
若旋转轴21围绕轴线O1旋转,则设为这种结构的偏心轴23围绕轴线O1公转。
(第1轴承)
第1轴承5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第1轴承50固定于第1壳体部15的第1内周面15a。第1轴承50配置于吸入配管13和第1壳体部15的连接位置与压缩室31之间。
第1轴承50沿轴线O1方向延伸,且可旋转地支承构成旋转轴21的旋转轴21的第1端部21b(配置于压缩室31侧的端部)。
(第2轴承)
第2轴承6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第2轴承60固定于位于第3壳体部17附近的第1壳体部15的第1内周面15a。第2轴承60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21的第2端部21c(配置于第3壳体部17侧的端部)。
(供油泵)
供油泵140对第1轴承50及第2轴承60供给润滑油。供油泵140设置于第2轴承60的第3壳体部侧。
(回旋涡旋盘)
回旋涡旋盘4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并且配置于后述的固定涡旋盘30与第1壳体部15之间。回旋涡旋盘40具有回转端板41、回转涡卷42及凸台部43。
回转端板41呈将轴线O1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圆盘形状,且具有第1面41a及第2面41b。
第1面41a及第2面41b相对于轴线O1正交。第1面41a在轴线O1方向上与固定涡旋盘30对置,并且构成压缩室31的一部分。第2面41b为配置于与第1面41a相反的一侧的面。第2面41b经由第1空间12a与第3壳体部17对置。
回转涡卷42设置于回转端板41的一面,并且在朝向固定端板32的轴线O1方向上竖立设置。与固定涡卷33同样地,回转涡卷42为从轴线O1方向观察以涡旋状形成的壁体。作为一例,回转涡卷42优选构成为从偏心轴线O2方向观察呈以该偏心轴线O2为中心的渐开曲线。
设为上述结构的回转涡卷42配置成与固定涡卷33啮合。由此,在回转涡卷42与固定涡卷33之间形成有压缩流体的空间即压缩室31。通过回转涡卷42相对于固定涡旋盘30公转回转,压缩室31内的容积发生变化,压缩室31内的流体被压缩。
凸台部43设置于回转端板41的第2面41b的中央部。凸台部43为圆筒形状的部件,并且向从回转端板41的第2面41b朝向第2轴承60的轴线O1方向突出。凸台部43配置成包围偏心轴23的外周面。
(衬套组件)
衬套组件7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衬套组件70连结回旋涡旋盘40与旋转轴21,且具有设置于偏心轴23与凸台部43之间的衬套71。衬套组件70设置于回旋涡旋盘40与旋转轴21之间。
(第3轴承)
第3轴承8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并且配置于衬套71的外周面与凸台部43的内周面之间。从供油泵140对第3轴承80供给润滑油。
(十字联轴器)
十字联轴器9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并且设置于回转端板41与第1轴承50之间。十字联轴器90具有与形成于回转端板41的槽嵌合的凸起。十字联轴器90为抑制回旋涡旋盘40自转(围绕偏心轴线O2的旋转),并且将驱动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回旋涡旋盘40的公转回转运动的部件。
接着,参考图1~图3对固定涡旋盘30、喷出阀34、第1密封部100、第2密封部110、传感器120及电缆130进行说明。
(固定涡旋盘)
固定涡旋盘3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并且配置于第2壳体部16与回旋涡旋盘40之间。固定涡旋盘30具有固定端板32及固定涡卷33。
固定端板32呈将轴线01方向设为板厚方向的圆盘形状,且具有第1面32a、第2面32b、喷出孔32c及外周面32d。
第1面32a及第2面32b为相对于轴线O1正交的面。第1面32a为在轴线O1方向上经由第2空间12b与第2壳体部16对置的面。第2面32b为配置于与第1面32a相反的一侧的面。第2面32b在轴线O1方向上与回旋涡旋盘40对置,并且构成压缩室31的一部分。
固定端板32具有传感器120及电缆130可插穿的第1电缆插穿孔150及第2电缆插穿孔160的一部分。
第1电缆插穿孔150设置于固定端板32的内部,是从固定端板32的外周面32d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至喷出孔32c附近的孔。
第2电缆插穿孔160设置于固定端板32及固定涡卷33的内部。第2电缆插穿孔160具有径向孔160A及轴向孔160B。径向孔160A为从固定端板32的外周面32d朝向径向内侧延伸至喷出孔32c附近的孔。轴向孔160B为从喷出孔32c附近的径向孔160A结束的位置在轴线O1方向上在从第2面32b朝向第1面32a的方向上以一直线延伸的孔。因此,径向孔160A与轴向孔160B在喷出孔32c附近连通。固定端板32具有轴向孔160B的一部分,除轴向孔160B的一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设置于固定涡卷33的内部。
喷出孔32c是形成为沿轴线O1方向贯穿固定端板32的中央的孔。喷出孔32c从第2面32b朝向第1面32a沿轴线O1方向延伸。喷出孔32c为用于将通过压缩室31压缩的流体喷向第2空间12b的流路。
外周面32d为在固定端板的径向的最外侧遍及周向存在的侧面。外周面32d以横跨第1壳体部15的第1内周面15a及第2壳体部16的第2内周面16a这两者的方式遍及周向嵌合。
固定涡卷33设置于固定端板32的第2面32b,并且在轴线O1方向上竖立设置。固定涡卷33为从轴线O1方向观察以涡旋状形成的壁体。作为一例,固定涡卷33优选构成为从轴线O1方向观察呈以该轴线O1为中心的渐开曲线。
固定涡卷33具有除传感器120及电缆130可插穿的第2电缆插穿孔160的轴向孔160B的一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
(喷出阀)
喷出阀34设置于固定端板32的第1面32a。喷出阀34发挥作为以防止流体从第2空间12b向喷出孔32c内逆流为目的开闭喷出孔32c的出口的阀的功能。
(第1密封部)
第1密封部10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且具有第1槽部101及密封部件102。第1密封部100为插入有用于维持第1空间12a与其他空间的压差的部件的槽。
第1槽部101为在固定涡旋盘30的外周面32d遍及周向形成的槽。在第1槽部101无间隙地埋设有密封部件102,第1槽部101与壳体10的内周面11a无间隙地夹持密封部件102。由此,防止流体从壳体10内部的第1空间12a泄漏而使第1空间12a的内压降低。
由此,流体被压缩室31压缩之前存在的第1空间12a与壳体10外部的大气压的压差得到维持。密封部件102中例如采用O型环。
(第2密封部)
第2密封部110容纳于壳体主体11内部,且具有第2槽部111及密封部件102。第2密封部110为插入有为了维持第2空间12b与其他空间的压差而设置的部件的槽。
与第1槽部101同样地,第2槽部111为在固定涡旋盘30的外周面32d遍及周向形成的槽,并且相对于第1槽部101在轴线O1方向上分开配置。在第2槽部111无间隙地埋设有密封部件102,第2槽部111与壳体10的内周面11a无间隙地夹持密封部件102。由此,密封部件102防止流体从壳体10内部的第2空间12b泄漏而使第2空间12b的内压降低。
因此,流体被压缩室31压缩之前存在的第2空间12b与壳体10外部的大气压的压差得到维持。
(传感器)
传感器120设置于壳体主体11内部。本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120具有第1传感器120A及第2传感器120B。
第1传感器120A设置于第1电缆插穿孔150内结束的位置即固定端板32内部的喷出孔32c附近。第1传感器120A发挥通过在涡旋压缩机1的运行中测定固定涡旋盘30所具有的特性值,提前检测通过压缩室31压缩之后的流体或固定涡旋盘30中所产生的异常的功能。第1传感器120A中例如采用温度传感器或应变仪。
第2传感器120B设置于第2电缆插穿孔160内结束的位置即固定涡卷33内。并且,第2传感器120B可以在固定涡卷33内的一个部位设置有多个,也可以在多个部位各设置一个或各设置多个。第2传感器120B中例如采用温度传感器或应变仪。
(电缆)
电缆130的一端与传感器120主体电连接,另一端与在壳体主体11外部另行存在的未图示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缆130具有第1电缆130A及第2电缆130B。
第1电缆130A插穿于设置于固定涡旋盘30内部的第1电缆插穿孔150内。
第2电缆130B插穿于设置于固定涡旋盘30内部的第2电缆插穿孔160内。
第1电缆130A从第1传感器120A朝向外周面32d在第1电缆插穿孔150内延伸,并且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及凹槽170内向壳体10的外部延伸。并且,从轴线O1方向观察,第1电缆130A从传感器120至外周面32d在径向上以直线状延伸。
第2电缆130B从第2传感器120B沿从固定端板32的第1面32a朝向第2面32b的轴线O1方向在第2电缆插穿孔160的轴向孔160B内延伸。而且,第2电缆130B在径向孔160A内朝向外周面32d延伸,并且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及凹槽170内向壳体10的外部延伸。并且,第2电缆130B在轴向孔160B内在从第1面32a朝向第2面32b的轴线O1方向上以直线状延伸,而在径向孔160A内从轴线O1方向观察在径向上直线状延伸至外周面32d。
控制电路通过经由电缆130与传感器120主体电连接,在涡旋压缩机1运行中的流体的温度或固定涡旋盘30中产生有异常时,能够进行涡旋压缩机1的停止及重启等控制。
(作用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设为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将电缆130取出到外部的结构。由此,无需设置取出该电缆130时所需的专用密封。即,能够省略通过利用起初就需要的固定涡旋盘30与壳体10之间的密封来将电缆130取出到壳体10外部时所需要的专用密封。而且,第1密封部100及第2密封部110遍及周向延伸。由此,能够将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及凹槽170内的电缆130从周向上的任意部位取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并且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及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设为利用第1空间12a与壳体10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第1密封部100及第2空间12b与壳体10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第2密封部110之间而将电缆130取出到壳体10外部的结构。由此,能够省略取出该电缆130时所需的专用密封。而且,第1密封部100及第2密封部110遍及周向延伸。由此,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及凹槽170内的电缆130能够从周向上的任意部位取出到外部。因此,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并且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及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在将电缆130取出到壳体10外部时,能够利用第1壳体部15及第2壳体部16的彼此在轴线O1方向上对置的端部。由此,无需另行形成用于使电缆130通过壳体10的孔。因此,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并且提高可靠性。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中,传感器120及电缆130能够插穿形成于第1壳体部15及第2壳体部16的彼此在轴线O1方向上对置的端部中的至少一端的凹槽170内。由此,无需将电缆130插穿的专用孔形成于壳体10。因此,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中,第1电缆130A及第2电缆130B在第1电缆插穿孔150及第2电缆插穿孔160的径向孔160A及轴向孔160B内以直线状延伸。由此,对固定涡旋盘30的固定端板32及固定涡卷33的钻孔等加工变得容易。因此,能够削减制造中所产生的成本或工时。
并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呈直线状,因此设计上能够缩短电缆130的长度,从而能够抑制从传感器120接收的电信号的衰减。因此,能够提高通过传感器120获得的电信号的品质。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另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能够对上述结构实施各种变更或修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分为第1壳体部15、第2壳体部16及第3壳体部17,但壳体10并不一定要分为3个部分,可以以适当的数量来构成壳体1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延伸至壳体10外部的电缆130,但并不一定限定于2个密封部。因此,只要是以2个以上的适当的数量来构成密封部并且经由密封部之间的结构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密封部100的第1槽部101及第2密封部110的第2槽部111是在固定涡旋盘30的外周面32d遍及周向形成的槽,但并不一定限定于在固定涡旋盘30的外周面32d遍及周向形成这一结构。第1槽部101及第2槽部111可以在壳体10的内周面11a遍及周向形成,只要在固定涡旋盘30的外周面32d或壳体10的内周面11a中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槽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了柜式空调等中所使用的所谓的固定用涡旋压缩机的图,但作为车载用车载空调的涡旋压缩机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
[附记]
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涡旋压缩机1例如可以如下理解。
(1)第1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具备:壳体10,具有沿轴线O1延伸的内周面11a;驱动部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回旋涡旋盘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并且通过该驱动部20相对于所述轴线O1偏心旋转;固定涡旋盘30,与该回旋涡旋盘40一同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31,通过外周面32d遍及周向与所述内周面11a嵌合,将所述壳体10内区划为从外部供给制冷剂的第1空间12a及将所述制冷剂排出至壳体10外部的第2空间12b,并且形成有从所述压缩室31向所述第2空间12b喷出制冷剂的喷出孔32c;第1密封部100及第2密封部110,在所述内周面11a与所述外周面32d之间遍及周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轴线O1方向上分开配置;传感器120,设置于所述固定涡旋盘30的内部;及电缆130,从该传感器120朝向所述外周面32d在所述固定涡旋盘30内延伸,并且经由所述第1密封部100及所述第2密封部110之间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
由此,通过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将电缆130取出到外部,无需设置该电缆130专用密封。而且,经由第1密封部100与第2密封部110之间的电缆130能够从周向上的任意部位取出到外部。
(2)第2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为(1)的涡旋压缩机1,可以是如下,即,所述壳体10具有:第1壳体部15,将所述第1空间12a形成于内侧,且作为所述内周面11a具有第1内周面15a;及第2壳体部16,将所述第2空间12b形成于内侧,且作为所述内周面11a具有第2内周面16a,所述外周面32d与所述第1内周面15a及所述第2内周面16a这两者嵌合,所述第1密封部100配置于所述外周面32d与所述第1内周面15a之间,所述第2密封部110配置于所述外周面32d与所述第2内周面16a之间。
由此,能够利用第1空间12a与壳体10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第1密封部100和第2空间12b与壳体10外部的大气压之间的第2密封部110之间将电缆130取出到外部。
(3)第3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为(2)的涡旋压缩机1,可以是如下,即,所述电缆130通过所述第1壳体部15与所述第2壳体部16之间并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
由此,能够利用第1壳体部15及第2壳体部16的彼此在轴线O1方向上对置的端部之间,因此无需在壳体10中另行形成用于使电缆130通过的孔。
(4)第4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为(3)的涡旋压缩机1,可以是如下,即,在所述第1壳体部15及所述第2壳体部16的彼此在所述轴线O1方向上对置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沿所述轴线O1的径向延伸的凹槽170,所述电缆130经由所述凹槽170内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外部。
由此,电缆130能够通过凹槽170内,因此无需将电缆130通过的专用孔形成于壳体10。
(5)第5方式所涉及的涡旋压缩机1为(1)至(4)中的任一个涡旋压缩机1,可以是如下,即,所述电缆130从所述轴线O1方向观察从所述传感器120至所述外周面32d沿径向以直线状延伸。
由此,对固定涡旋盘30的钻孔等加工变得容易。并且,能够缩短电缆130的长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涡旋压缩机,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削减制造中的成本或工时、提高设计自由度及可靠性的涡旋压缩机。
符号说明
1-涡旋压缩机,10-壳体,11-壳体主体,11a-内周面,12-容纳空间,12a-第1空间,12b-第2空间,13-吸入配管,14-排出配管,15-第1壳体部,15a-第1内周面,15b-第1凸缘,16-第2壳体部,16a-第2内周面,16b-第2凸缘,17-第3壳体部,20-驱动部,21-旋转轴,21a-第1端面,21b-第1端部,21c-第2端部,O1-轴线,22-转子,23-偏心轴,23a-端面,O2-偏心轴线,30-固定涡旋盘,31-压缩室,32-固定端板,32a-第1面,32b-第2面,32c-喷出孔,32d-外周面,33-固定涡卷,34-喷出阀,40-回旋涡旋盘,41-回转端板,41a-第1面,41b-第2面,42-回转涡卷,43-凸台部,50-第1轴承,60-第2轴承,70-衬套组件,71-衬套,80-第3轴承,90-十字联轴器,100-第1密封部,101-第1槽部,102-密封部件,110-第2密封部,111-第2槽部,120-传感器,120A-第1传感器,120B-第2传感器,130-电缆,130A-第1电缆,130B-第2电缆,140-供油泵,150-第1电缆插穿孔,160-第2电缆插穿孔,160A-径向孔,160B-轴向孔,170-凹槽,180-螺栓。

Claims (5)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具备:
壳体,具有沿轴线延伸的内周面;
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回旋涡旋盘,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且通过该驱动部相对于所述轴线偏心旋转;
固定涡旋盘,与该回旋涡旋盘一同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通过外周面遍及周向与所述内周面嵌合,将所述壳体内区划为从外部供给制冷剂的第1空间及将所述制冷剂排出至壳体外部的第2空间,并且形成有从所述压缩室向所述第2空间喷出制冷剂的喷出孔;
第1密封部及第2密封部,在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之间遍及周向延伸,并且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分开配置;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固定涡旋盘的内部;及
电缆,从该传感器朝向所述外周面在所述固定涡旋盘内延伸,并且经由所述第1密封部及所述第2密封部之间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
第1壳体部,将所述第1空间形成于内侧,且作为所述内周面具有第1内周面;及
第2壳体部,将所述第2空间形成于内侧,且作为所述内周面具有第2内周面,
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1内周面及所述第2内周面这两者嵌合,
所述第1密封部配置于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1内周面之间,
所述第2密封部配置于所述外周面与所述第2内周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所述电缆通过所述第1壳体部与所述第2壳体部之间并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第1壳体部及所述第2壳体部的彼此在所述轴线方向上对置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有沿所述轴线的径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电缆经由所述凹槽内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
从所述轴线方向观察,所述电缆从所述传感器至所述外周面沿径向以直线状延伸。
CN202180045934.5A 2020-09-25 2021-09-24 涡旋压缩机 Pending CN1160184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0898A JP2022053976A (ja) 2020-09-25 2020-09-25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20-160898 2020-09-25
PCT/JP2021/035081 WO2022065431A1 (ja) 2020-09-25 2021-09-24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8462A true CN116018462A (zh) 2023-04-25

Family

ID=8084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45934.5A Pending CN116018462A (zh) 2020-09-25 2021-09-24 涡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53976A (zh)
CN (1) CN116018462A (zh)
WO (1) WO20220654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160095A (ja) * 2022-04-21 2023-11-02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7956B2 (ja) * 1994-04-28 2005-12-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0874753A (ja) * 1994-09-01 1996-03-1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US8590324B2 (en) * 2009-05-15 2013-11-26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Compressor and oil-cooling system
JP6134127B2 (ja) * 2012-11-21 2017-05-2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を有する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3976A (ja) 2022-04-06
WO2022065431A1 (ja)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72415A (en) Scroll machine with reverse rotation sound attenuation
US6398507B1 (en) Overheat protection device for scroll compressor
JP5007169B2 (ja)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US20150159652A1 (en) Scroll-type compressor
CN110319012B (zh) 电动压缩机
WO2015064612A1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機械
CN116018462A (zh) 涡旋压缩机
JP4884904B2 (ja) 流体機械
US7559750B2 (en) Overheating protection apparatus of scroll compressor
US9885359B2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JPH0874753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5010254B2 (ja) 圧縮機用の保護装置
JPH03185287A (ja) スクロール型流体装置
US20240011488A1 (en) Scroll compressor
EP2436928A1 (en) Scroll compressor
JP7483638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4326569B2 (ja) 圧縮機
US20230392599A1 (en) Motor-driven scroll electric compressor
JP2007332919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US11965508B2 (en) Scroll compressor
US11976653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suppressed reduction of rotational moment
CN216767751U (zh) 涡旋式压缩机
WO2024079947A1 (ja) 両回転式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US11988206B2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grooves and auxiliary discharge ports
US20160327039A1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compres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