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11996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11996A
CN116011996A CN202310268199.5A CN202310268199A CN116011996A CN 116011996 A CN116011996 A CN 116011996A CN 202310268199 A CN202310268199 A CN 202310268199A CN 116011996 A CN116011996 A CN 116011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accessory
maintenance reques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681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011996B (zh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uji Hu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681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11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011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1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011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11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计算机领域,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运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在不影响运维请求时间或者减少运维请求时间延迟的情况下,充分满足实时的运维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处理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数据处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使得数据的可视化程度提高,对设备运维数据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工厂加工,工业活动等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除了对生产设备进行一般的保养以外,必要时可能还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维修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当前,在涉及到专业人员的专业维修时,需要专业人员事先根据生产设备工作位置的工作人员提供的故障信息,来初步判断待更换的零部件,而这些待更换的零部件可能需要设备生产厂家提供。
通过实施上述现有技术后发现,工作人员提供的故障信息有可能不准确,或者在专业人员携带待更换的零部件出发后,故障信息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存在携带的零部件与实际所需的零部件不完全匹配的情况,导致零部件需要更换或者补充,由此导致运维的时间被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
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
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
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根据所述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
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获取运维请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若干目标区域的监测数据;
识别所述监测数据中若干不同设定监测点的监测信息,设定监测点设置在运维请求区域的设备分离位;
当根据至少两个设定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判定设备分离位的设定范围内存在异物目标时,启动设定分离位内的采集设备,以采集设备分离位的影像信息;
判断异物目标所在的目标区域是否包括运维请求区域;
若是,则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与运维请求区域对应的运维请求信息进行关联,以生成关联查看提示。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区域运维请求时,识别区域运维请求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当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定区域运维请求的操作者为指定人员时,根据指定人员的操作信息生成运维请求信息并且上报。
作为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运行故障发生的设定时段内,检测运维请求信息是否上报;
若检测到未上报运维请求信息时,根据运行故障的故障等级,识别故障等级的对应处理时长以及故障位置,根据识别结果,生成运维请求信息并且上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在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一一识别运维人员的携带配件;
当至少存在一个携带配件不符合对应的特征信息时,判定相应的携带配件识别失败,并且发出核对相应的携带配件的第一提示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
当根据所述运维终端的定位信息判定运维终端超出所述初始区域后,基于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数量需求和型号需求中至少一种是否发生变化;
若是,则判定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
否则,则判定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暂未发生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且经过中转中心后,若检测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判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与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是否匹配;
当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与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不匹配时,判定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不能满足中转取用,且生成关于另需配件的远程需求配件信息;
根据运维人员的当前位置,计算从当前位置到运维请求区域的第一时长,获取所述第一时长和运维请求时间之间的允许时长;
计算运维人员从当前位置到初始区域所用路程的2倍,生成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判断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
若否,则计算第二额外增加路程,所述第二额外增加路程为运维人员从当前位置到中转中心所用路程的2倍,判断第二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
若是,将根据所述允许时长以及远程需求配件信息生成远程急需指令,将远程急需指令上报,所述远程急需指令用于表征:根据远程需求配件信息,在允许时长内将另需配件从初始区域运输到中转中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定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生成返回初始区域取件的第二提示信息;
根据第二提示信息进行提示,且在运维终端倒计时显示所述允许时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另一方面,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
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根据所述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
发送和生成模块,用于: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运维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若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需求发生变化的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即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对运维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不但能够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以便于运维人员做好相关运维准备,还可以满足关联运维配件信息更新后的配件需求,在不影响运维请求时间或者减少运维请求时间延迟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满足实时的运维需求,提高了突发运维状况下的应对处理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主流程图。
图2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中生成关联查看提示的流程图。
图3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中发出核对相应的携带配件的第一提示信息的流程图。
图4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中判断当前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是否发生变化的流程图。
图5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中上报远程急需指令的流程图。
图6是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主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主流程图,所述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所谓的运维请求信息,即要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基于某些故障信息,对某个区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且运维请求信息还可以包括运维的发起人信息,发起时间等;
步骤S11: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一般均涉及了某些零部件的损坏,因此需要进行更换或者维修,所谓的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一般包括待更换的零部件本身的信息,也可以包括更换零部件所需的工具的信息;简而言之,其包括但是不限于零部件本身和工具的数量信息、型号信息;
步骤S12: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考虑到运维请求区域可能产生新的故障信息,或者是由于初始的运维请求信息不准确,运维人员不可能携带运行设备所有可替换的零部件,因此在运维人员(携带相关配件)离开初始区域后,可能产生新的配件需求;
步骤S13: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根据所述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当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需要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即关联运维配件中数量和/或者型号不匹配的项进行更新;
步骤S14: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考虑到维修的时效性,一般在从初始区域到运维请求区域的途中,设置至少一个中转中心,考虑到运维请求区域的分布,中转中心一般设置在从初始区域到运维请求区域的公共路线上,尽可能满足较多的运维请求区域的使用;中转中心所在的区域为存放区域,存放区域可以用于存放一些常见的基础公共配件、特别部件和工具;中转配件包含于基础公共配件、特别部件和工具中,当中转配件要求被解除限定时,即可以被取走,至少需要满足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即为某个运维请求区域所用,以补充配件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不足,例如运维人员出发后,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运维终端携带的关联运维配件信息的,应当是根据需求来更新的;在一次运维过程中,该终端与运维人员进行了绑定;解除限制条件的表现可以是存放区域的电子锁打开,或者是看护存放区域的人员接收到释放中转配件的指令等,以充分满足需求更新条件下的运维请求。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通过获取运维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若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需求发生变化的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即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对运维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不但能够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以便于运维人员做好相关运维准备,还可以满足关联运维配件信息更新后的配件需求,在不影响运维请求时间或者减少运维请求时间延迟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满足实时的运维需求,提高了突发运维状况下的应对处理水平。
如图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获取运维请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提取若干目标区域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一般是监测设备采集的,即需要通过监测设备提取;
步骤S21:识别所述监测数据中若干不同设定监测点的监测信息,设定监测点设置在运维请求区域的设备分离位;监测设备一般是作用于不同的监测点,即监测设备可以是布置于不同的监测点的若干个;特别的,设定监测点一般布置在设备分离位,设备分离位一般是设备的可拆卸位置或者易于拆卸的位置,这些位置极有可能被(人为)分离;
步骤S22:当根据至少两个设定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判定设备分离位的设定范围内存在异物目标时,启动设定分离位内的采集设备,以采集设备分离位的影像信息;监测信息可以包括红外测距距离,即满足对某个目标的距离测定,红外测距的基本原理为发光管发出红外光,光敏接收管接收前方物体反射光,据此判断前方是否有目标;根据发射光的强弱可以判断目标的距离,它的原理是光敏接收管接收的光强随反射物体的距离而变化的,距离近则反射光强,距离远则反射光弱;监测信息也可以是传感距离检测信息,距离传感器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或激光来测量物体距离的传感器,主要用来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可以在设定范围的边缘设置距离传感器,以监测是否存在目标进入,当继续检测到目标进入后位置改变时,即可判定目标为可移动的目标,其极有可能是异物目标,另外,也可以通过影像信息中目标识别来判断是否存在异物目标,还可以通过对红外热成像信息进行分析,获得所述红外热成像信息包含的待分析目标,来确定是否存在异物目标;以上异物目标的识别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一种或者几种结合来实施,在此不做限定;异物目标包括人员或者机器人等;
步骤S23:判断异物目标所在的目标区域是否包括运维请求区域;
步骤S24:若是,则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与运维请求区域对应的运维请求信息进行关联,以生成关联查看提示。由于界定的设定范围内也是处于目标区域中,因此如果要分析运维请求区域内的故障是否可能是人为操作的或者与人为相关,只需要判定目标区域是否包括运维请求区域即可;关联查看提示的生成,可以为故障的来源提供足够的判定依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对运维请求区域故障的可能原因进行追溯的方法,能够方便调配中心相关人员的查看,也可以为故障的责任划分提供依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当检测到区域运维请求时,识别区域运维请求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步骤S31:当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定区域运维请求的操作者为指定人员时,根据指定人员的操作信息生成运维请求信息并且上报。
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基于操作者来上报运维请求信息的方法,操作者应当是运维请求区域中的专业人员,即需要满足相应的身份条件,如身份验证通过才可以操作,以上报运维请求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在运行故障发生的设定时段内,检测运维请求信息是否上报;
步骤S41:若检测到未上报运维请求信息时,根据运行故障的故障等级,识别故障等级的对应处理时长以及故障位置,根据识别结果,生成运维请求信息并且上报。一般的,相应的故障等级,其优先级一般是不同的,即具有对应的处理时长,以避免情况恶化或者减少对正常使用的影响;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并列的实施例,通过本实施例,能够基于运行的故障来自动匹配运维请求信息,即确定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即这种运维请求信息的生成也可以为调配中心做出的调配决定提供依据。
如图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在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获取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特征信息;
步骤S51: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一一识别运维人员的携带配件;
步骤S52:当至少存在一个携带配件不符合对应的特征信息时,判定相应的携带配件识别失败,并且发出核对相应的携带配件的第一提示信息。提示的方式可以是语音提示,也可以是振动提示,也可以是相应的文字显示提示,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在应用时,关联运维配件的特征信息可以是配件的标识信息,例如配件编码,也可以是配件的形状、颜色和重量中一种或者几种,在识别时应当结合数量和型号来统一识别,即对于数量大于等于1的配件可以进行同步识别,当判定相应的携带配件识别失败,应当发出核对相应的携带配件的第一提示信息,可疑免除关联运维人员因为差错导致来回取件的麻烦。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
步骤S121:当根据所述运维终端的定位信息判定运维终端超出所述初始区域后,执行下一步骤;
步骤S122:基于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数量需求和型号需求中至少一种是否发生变化;
步骤S123:若是,则判定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
步骤S124:否则,则判定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暂未发生变化。
可以理解的是,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一般是按照周期性更新时间来定期更新的,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发生变化应当包括多种情况,即关联运维配件的数量需求和型号需求中至少一种。
如图5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60:当检测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且经过中转中心后,若检测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判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与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是否匹配;在运维人员携带相关配件前往运维请求区域的过程中,将会经过中转中心,经过中转中心后,表明是路过中转中心,此时由于运维请求中心可能还存在部分设备工作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可能会产生新的配件需求;
步骤S61:当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与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不匹配时,判定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不能满足中转取用,且生成关于另需配件的远程需求配件信息;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可能是配件的类型不能满足需要,也有可能是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也有可能是两种情况均存在;因此另需配件应该与以上三种情况相对应,即满足需要;
步骤S62:根据运维人员的当前位置,计算从当前位置到运维请求区域的第一时长,获取所述第一时长和运维请求时间之间的允许时长;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时长均是早于运维请求时间的,即所述允许时长始终为正值,表示正常情况下所允许的最长延迟时间;例如第一时长为10min,当前时刻为9:10am,运维请求时间为9:30am,当前时间距离运维请求时间还有20min,显然允许时长也为10min,
步骤S63:计算运维人员从当前位置到初始区域所用路程的2倍,生成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判断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所谓的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即应当是从当前位置到初始区域,再从初始区域返回的总距离,平均行进速度一般是按照运维人员的常规行进速度来确定的;当然考虑到取件的时间,还应当考虑一定的误差时间,以尽可能保证提前到达运维请求区域;
步骤S64:若否,则计算第二额外增加路程,所述第二额外增加路程为运维人员从当前位置到中转中心所用路程的2倍,判断第二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若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大于所述允许时长,即如果返回初始区域补充配件,将会延迟到达运维请求区域;同理,第二额外增加距离的含义和第一额外增加距离相似;
步骤S65:若是,将根据所述允许时长以及远程需求配件信息生成远程急需指令,将远程急需指令上报,所述远程急需指令用于表征:根据远程需求配件信息,在允许时长内将另需配件从初始区域运输到中转中心。远程急需指令应该是直接上报给调配中心,调配中心可以位于初始区域,因此,此时应该指派相应的人员将另需配件在允许时长内从初始区域运输到中转中心。若是第二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还是大于所述允许时长,那么应该就近确定另外的交接点,即交接点应该距离运维请求区域更近或者和运维请求区域相关人员联系,以请求延迟运维请求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按时运维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返回到中转中心取件,并且另需配件需要从初始区域出发,再转移到中转中心的方法,采用本实施例,能够改变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不能满足中转取用的条件,并且能够在最新配件需求满足的情况下,最大限度降低对运维请求时间的影响,即应对维修过程中的配件需求突发改变或者中转中心的配件不能满足最新配件需求的情况,可以提高客户对于运维的满意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当判定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生成返回初始区域取件的第二提示信息;
步骤S71:根据第二提示信息进行提示,且在运维终端倒计时显示所述允许时长。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上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拓展,当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即表明:在理论上,从当前位置回到初始区域取件再返回的时间比较充足,最终返回到达的时间不会晚于运维请求时间,此时可以生成第二提示信息,以提示返回初始区域取件,并且为了保证提前或者按时返回,可以在运维终端上倒计时显示所述允许时长,起到充分的提醒作用。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另一方面,一种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
匹配模块200,用于: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
判断模块300,用于: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
信息更新模块400,用于: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根据所述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
发送和生成模块500,用于: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并基于该数据处理方法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系统,通过获取运维请求信息,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若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根据所述需求发生变化的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即通过本实施例的实施,对运维相关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和分析,不但能够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以便于运维人员做好相关运维准备,还可以满足关联运维配件信息更新后的配件需求,在不影响运维请求时间或者减少运维请求时间延迟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满足实时的运维需求,提高了突发运维状况下的应对处理水平。
为了能够加载上述方法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该系统除了包括上述各种模块之外,还可以包括比上述描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处理器和存储器等。
所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上述处理器是上述系统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各个部分。
上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计算机以及系统程序和/或模块,上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上述各种功能。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信息采集模板展示功能、产品信息发布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泊位状态显示系统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不同产品种类对应的产品信息采集模板、不同产品提供方需要发布的产品信息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应该理解的是,虽然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
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
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
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根据所述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
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运维请求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若干目标区域的监测数据;
识别所述监测数据中若干不同设定监测点的监测信息,设定监测点设置在运维请求区域的设备分离位;
当根据至少两个设定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判定设备分离位的设定范围内存在异物目标时,启动设定分离位内的采集设备,以采集设备分离位的影像信息;
判断异物目标所在的目标区域是否包括运维请求区域;
若是,则将采集的影像信息与运维请求区域对应的运维请求信息进行关联,以生成关联查看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区域运维请求时,识别区域运维请求的操作者的身份信息;
当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判定区域运维请求的操作者为指定人员时,根据指定人员的操作信息生成运维请求信息并且上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运行故障发生的设定时段内,检测运维请求信息是否上报;
若检测到未上报运维请求信息时,根据运行故障的故障等级,识别故障等级的对应处理时长以及故障位置,根据识别结果,生成运维请求信息并且上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特征信息;
根据所述特征信息一一识别运维人员的携带配件;
当至少存在一个携带配件不符合对应的特征信息时,判定相应的携带配件识别失败,并且发出核对相应的携带配件的第一提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具体包括:
当根据所述运维终端的定位信息判定运维终端超出所述初始区域后,基于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数量需求和型号需求中至少一种是否发生变化;
若是,则判定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
否则,则判定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暂未发生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且经过中转中心后,若检测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判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与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是否匹配;
当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与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的中转配件不匹配时,判定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不能满足中转取用,且生成关于另需配件的远程需求配件信息;
根据运维人员的当前位置,计算从当前位置到运维请求区域的第一时长,获取所述第一时长和运维请求时间之间的允许时长;
计算运维人员从当前位置到初始区域所用路程的2倍,生成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判断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
若否,则计算第二额外增加路程,所述第二额外增加路程为运维人员从当前位置到中转中心所用路程的2倍,判断第二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是否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
若是,将根据所述允许时长以及远程需求配件信息生成远程急需指令,将远程急需指令上报,所述远程急需指令用于表征:根据远程需求配件信息,在允许时长内将另需配件从初始区域运输到中转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判定第一额外增加距离和平均行进速度之间的比值不大于所述允许时长,生成返回初始区域取件的第二提示信息;
根据第二提示信息进行提示,且在运维终端倒计时显示所述允许时长。
9.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运维请求信息,识别运维请求信息中的运维请求区域、运维请求时间以及运维请求区域中的故障信息;
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信息匹配关联运维配件信息,将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下发给运维人员所在的运维终端;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运维人员离开初始区域后,判断所述关联运维配件信息中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
信息更新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关联运维配件的需求发生变化时,对关联运维配件信息进行更新,生成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根据所述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对运维请求信息进行更新,生成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
发送和生成模块,用于:将更新后的运维请求信息发送到中转中心,以生成待中转验证信息,所述待中转验证信息用于:当检测到中转中心的中转配件的设定取用条件满足时,对需求发生变化所需的中转配件解除限制条件,所述设定取用条件包括携带有关联运维配件更新信息的运维终端进入中转中心所在存放区域。
CN202310268199.5A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6011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8199.5A CN116011996B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68199.5A CN116011996B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1996A true CN116011996A (zh) 2023-04-25
CN116011996B CN116011996B (zh) 2023-07-11

Family

ID=86033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68199.5A Active CN116011996B (zh) 2023-03-20 2023-03-20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1199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9211A (zh) * 2015-11-25 2016-04-06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用于电力系统设备维修的资源整合方法
CN107679632A (zh) * 2017-09-30 2018-02-09 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运维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3452746A (zh) * 2021-05-11 2021-09-28 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泵站运维巡查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1196521A1 (zh) * 2020-04-02 2021-10-07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5760047A (zh) * 2022-10-19 2023-03-07 安徽生命港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智能化的设备运维管理方法
CN115796733A (zh) * 2022-11-21 2023-03-14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运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9211A (zh) * 2015-11-25 2016-04-06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用于电力系统设备维修的资源整合方法
CN107679632A (zh) * 2017-09-30 2018-02-09 新奥(中国)燃气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运维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196521A1 (zh) * 2020-04-02 2021-10-07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452746A (zh) * 2021-05-11 2021-09-28 华翔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泵站运维巡查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5760047A (zh) * 2022-10-19 2023-03-07 安徽生命港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建筑智能化的设备运维管理方法
CN115796733A (zh) * 2022-11-21 2023-03-14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料运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11996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721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pixel defect of optical module, and device
US9117025B2 (en) Tracking of code base and defect diagnostic coupling with automated triage
CN108563445B (zh) 应用程序代码检测方法及服务器
CN201946048U (zh) 一种过磅防作弊装置
US20090328223A1 (e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hreat model
EP3059676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the availability of a system, in particular of a safety critical system
JP2019144985A (ja) 異常検知データ識別装置、異常識別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常識別プログラム
CN111932704A (zh) 一种基于视频行为识别的经营规范智能巡查方法
US20230150530A1 (en) Violation Inspection System Based on Visual Sensing of Self-Driving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6011996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901502B (zh) 车身部件的测量方法、装置和测量工作站的plc
US11120286B2 (en) Projection indication device, parcel sorting system, and projection indication method
CN113807228A (zh) 停车事件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965852A (zh) 一种基于日志分析的错误定位方法和装置
US11403243B2 (en) Mainboard of a server and method of populating DIMM slots of a mainboard
CN113611029B (zh) 监测方法、装置、门禁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54441A (zh) 对医学影像ai运行结果进行监测的系统及其方法
EP4016408A1 (en) Maintenance assistance system and maintenance assistance method
CN111735542B (zh) 基于目标检测的红外热像仪测温校正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689790A1 (en) Baggage sorting system
CN115497230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仪器租赁管理系统以及方法
US10705513B2 (en) Computer-assisted methods of quality control and correspond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s
CN113382360B (zh) 基于电子围栏的监控方法、监控系统、介质及服务端
CN116939159B (zh) 一种农田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5294689B (zh) 一种基于售货机自检的出货故障判定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9

Address after: No. 410, 4th Floor, Building 13, Sun Garden, Dazhongs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Dongsheng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WUJI HUIT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01-6, Building 10, Yard 88, Liuxiang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79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AMAX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