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9912A -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69912A
CN115969912A CN202211599790.0A CN202211599790A CN115969912A CN 115969912 A CN115969912 A CN 115969912A CN 202211599790 A CN202211599790 A CN 202211599790A CN 115969912 A CN115969912 A CN 115969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ixture
vinegar
scald
traditional chine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997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5997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699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69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69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因为现有的治疗烧烫伤的方法治疗时间较长,止痛效果不佳,无法控制创面红肿感染发炎,创面愈合后也极易留有疤痕,特别是烧烫伤面积较大、较深,组织损伤较严重者多数要进行植皮手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本方案通过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醋鳖甲、丹参、防风、黄芪、黄柏、白芷、紫草、蜂蜡和真麻油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的中药组合物,是纯中草药制剂,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Description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创面疾病,烧伤和烫伤的程度从轻到重度,治疗也各不相同。目前市面上治疗烧烫伤的方法很多,但多数情况疗程较长,止痛效果不佳,无法控制创面红肿感染发炎,创面愈合后也极易留有疤痕,特别是烧烫伤面积较大、较深,组织损伤较严重者多数要进行植皮手术,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本申请,以解决烧伤烫伤治疗时间长,愈后留疤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祛腐生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流程简单易行,通过控制加入药物的顺序,实现各个药物的效果最大化。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30-90份、虎杖20-60份、金樱子根20-60份、栀子20-60份、醋鳖甲10-30份、丹参10-30份、防风10-30份、黄芪10-30份、黄柏10-30份、白芷10-30份、紫草30-90份、蜂蜡120-260份、真麻油1000-2000份。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60份、虎杖40份、金樱子根40份、栀子40份、醋鳖甲20份、丹参20份、防风20份、黄芪2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紫草60份、蜂蜡200份、真麻油1500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01:按比例称取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丹参、防风、黄芪、黄柏、和白芷混合,清洗后加水浸泡后得混合物A;
按比例称取紫草,清洗后加水浸泡、沥水后备用;
S02:按比例称取醋鳖甲加水煮沸,加入混合物A后继续煮沸,直至混合物A成分变软,得到混合物B;
S03:混合物B中加入真麻油得混合物C,煮沸、搅拌,直至混合物C由浑浊变澄清;
S04:继续在混合物C中加入紫草,搅拌、过滤药渣后得到红色药油;
S05:按比例在红色药油中加入蜂蜡,搅拌均匀后得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01中,混合物A和紫草加水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02中,醋制鳖甲加水煮沸时间为20-40分钟,加入混合物A后煮沸时间为40-60分钟。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03中,煮沸时间为80-150分钟。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04中,加入紫草后煮沸,时间为2-8分钟。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05中,药油中加入蜂蜡后煮沸1-2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方案的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是外用的纯中草药制剂,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止痛消肿、活血化瘀、祛腐生肌。
(1)地龙:咸寒降泄、清热息风、平喘、通经活络、利尿、杀菌消炎,既能息风止痉,又善解高热。(2)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湿祛瘀的功效。(3)栀子:味苦性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4)金樱子根:味酸涩平、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泻、祛风除湿。(5)醋鳖甲:其性味咸,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清热、潜阳息风、软坚散结的功效。(6)丹参:微寒味苦、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宁心安神。(7)防风:性温味甘、祛风解热、除湿抗菌、镇痛止痉。(8)黄柏: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9)黄芪:药味甘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10)白芷:味辛性温、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活血通窍、排脓生肌、美白皮肤。(11)紫草:咸寒入肝经血分,清热、凉血消肿、活血解毒、透疹消斑。(12)蜂蜡:抗菌消炎、祛腐生肌、解毒止痛、美容养颜。(13)麻油:味甘微寒、润燥通便、滋润肌肤、解毒生肌。
上述药用成分没有一味冷门偏异的中药,全部是普通常用无毒之品。上述药用成分协同作用,治疗烧伤烫伤方便,无需无菌环境,药物直接涂抹患处即可,止疼,不会感染发炎红肿,无不良反应,换药无痛苦,轻者一至两天,重者一周到两周,在治疗大面积深二度和三度烧伤烫伤病人也无需植皮,不用手术,更不需要麻醉,创面自然生长修复,不留疤痕,减少了患者由于植皮而带来的痛苦,采用本方案的烧伤烫伤药物,费用低,康复时间快,疗效神奇,不需待殊设备,不受条件限制,药源充足,实用性强。
本方案的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流程简单易行,通过控制加入药物的顺序,实现各个药物的效果最大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条件,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30-90份、虎杖20-60份、金樱子根20-60份、栀子20-60份、醋鳖甲10-30份、丹参10-30份、防风10-30份、黄芪10-30份、黄柏10-30份、白芷10-30份、紫草30-90份、蜂蜡120-260份、真麻油1000-2000份。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60份、虎杖40份、金樱子根40份、栀子40份、醋鳖甲20份、丹参20份、防风20份、黄芪2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紫草60份、蜂蜡200份、真麻油1500份。
根据中药配伍原则“一君三臣九佐使”,本发明君药为醋制地龙:具有龙性,威力无边,性走窜,咸寒降泄、清热息风、平喘、通经活络、利尿、杀菌消炎,既能息风止痉,又善解高热。
本发明的臣药为:虎杖、金樱子根和栀子。(1)虎杖: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湿祛瘀;(2)金樱子根: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泻、祛风除湿;(3)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本发明的佐使药为醋鳖甲、丹参、防风、黄芪、黄柏、白芷、紫草、蜂蜡和真麻油。(1)醋鳖甲:滋阴清热、潜阳息风、软坚散结;(2)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宁心安神;(3)防风:祛风解热、除湿抗菌、镇痛止痉;(4)黄芪:药味甘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5)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6)白芷:味辛性温、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活血通窍、排脓生肌、美白皮肤。(7)紫草:清热、凉血消肿、活血解毒、透疹消斑;(8)蜂蜡:抗菌消炎、祛腐生肌、解毒止痛、美容养颜。(9)真麻油:异香行气、润燥通便、滋润肌肤、解毒生肌。
中医药认为烧烫伤是因热毒所致,本产品利用地龙咸寒降泄、清热息风、通经活络、杀菌消炎、善解高热的功能,配伍虎杖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栀子泻火消肿、不水肿;金樱子根收敛止痛、能快速止痛,对症下药,来清除热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丹参和醋鳖甲两种成分配伍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滋阴清热、软坚散结,减少疤痕的生成;防风祛风解热、除湿抗菌;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黄柏降火的功能非同凡响,能自顶至踵,从皮肤到骨髓,无不周到;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活血通窍、排脓生肌、美白皮肤;紫草不仅可以清热、凉血消肿、活血解毒、透疹消斑,在本产品中还起到让药膏着成红颜色的作用,使药膏更加漂亮好看;蜂蜡抗菌消炎、祛腐生肌、解毒止痛、美容养颜;真麻油异香行气、润燥通便、滋润肌肤、解毒生肌。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01:按比例称取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丹参、防风、黄芪、黄柏、白芷混合,清洗洗净,去除灰尘后加水浸泡20-30小时后得混合物A;按比例称取紫草,清洗除灰尘后加水浸泡20-30小时沥水备用;浸泡时间大于20小时,这样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效更好。
S02:按比例称取醋鳖甲加水煮沸20-40分钟(醋鳖甲质地很结实,应该比其它药物提前煎煮20分钟以后,再加入其它药物,这样能尽可能地提高醋鳖甲的药效),加入混合物A后继续煮沸40-60分钟,直至混合物A药材成分变软,得到混合物B;
S03:混合物B中加入真麻油混合均匀后得混合物C,煮沸时间为80-150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直至混合物C由浑浊变澄清;一般情况下煮沸90分钟左右才可以变澄清,或者熬制药材变黑,浑浊液体也已基本澄清。
S04:继续在混合物C中加入紫草后煮沸,药油变成紫色后,小火煮沸,煮沸总时间为2-8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待紫草变干,药物变黄,醋制地龙变黑后停止加热,凉凉后过滤药渣后得到红色药油;加入紫草后,煮沸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8分钟,否则,会影响药的颜色,但对药效影响不大。
S05:按比例在红色药油中加入蜂蜡,小火煮沸1-2分钟,持续搅拌,待蜂蜡溶解均匀后得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60份、虎杖40份、金樱子根40份、栀子40份、醋鳖甲20份、丹参20份、防风20份、黄芪2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紫草60份、蜂蜡200份、真麻油1500份。上述药物的质量单位为g。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上述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丹参、防风、黄芪、黄柏、白芷混合,清洗洗净,去除灰尘后加水浸泡20小时后得混合物A,备用;按比例称取紫草,清洗除灰尘后加水浸泡20小时沥水备用;
S02:按比例称取醋鳖甲加水煮沸20分钟,加入混合物A后继续煮沸40分钟,直至混合物A药材成分变软,得到混合物B;
S03:混合物B中加入真麻油混合均匀后得混合物C,小火煮沸时间为90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直至混合物C由浑浊变澄清;
S04:继续在混合物C中加入紫草后煮沸,药油变成紫色后,小火煮沸,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待紫草变干,药物变黄,醋制地龙变黑后停止加热,凉凉后过滤药渣后得到红色药油;
S05:按比例在红色药油中加入蜂蜡,小火煮沸1分钟,持续搅拌,待蜂蜡溶解均匀后得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30份、虎杖20份、金樱子根20份、栀子20份、醋鳖甲20份、丹参10份、防风10份、黄芪10份、黄柏10份、白芷10份、紫草30份、蜂蜡120份、真麻油1000份。上述药物的质量单位为g。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上述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丹参、防风、黄芪、黄柏、白芷混合,清洗洗净,去除灰尘后加水浸泡30小时后得混合物A,备用;按比例称取紫草,清洗除灰尘后加水浸泡30小时沥水备用;
S02:按比例称取醋鳖甲加水煮沸40分钟,加入混合物A后继续煮沸40分钟,直至混合物A药材成分变软,得到混合物B;
S03:混合物B中加入真麻油混合均匀后得混合物C,小火煮沸时间为110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直至混合物C由浑浊变澄清;
S04:继续在混合物C中加入紫草后煮沸,药油变成紫色后,小火煮沸,煮沸总时间为8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待紫草变干,药物变黄,醋制地龙变黑后停止加热,凉凉后过滤药渣后得到红色药油;
S05:按比例在红色药油中加入蜂蜡,小火煮沸2分钟,持续搅拌,待蜂蜡溶解均匀后得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90份、虎杖60份、金樱子根60份、栀子60份、醋鳖甲30份、丹参30份、防风30份、黄芪30份、黄柏30份、白芷30份、紫草90份、蜂蜡260份、真麻油2000份。上述药物的质量单位为g。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上述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丹参、防风、黄芪、黄柏、白芷混合,清洗洗净,去除灰尘后加水浸泡25小时沥水后得混合物A,备用;按比例称取紫草,清洗除灰尘后加水浸泡28小时沥水备用;
S02:按比例称取醋鳖甲加水煮沸30分钟,加入混合物A后继续煮沸60分钟,直至混合物A药材成分变软,得到混合物B;
S03:混合物B中加入真麻油混合均匀后得混合物C,小火煮沸时间为140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直至混合物C由浑浊变澄清;
S04:继续在混合物C中加入紫草后煮沸,药油变成紫色后,小伙煮沸,煮沸总时间为7分钟,煮沸过程中持续搅拌、待紫草变干,药物变黄,醋制地龙变黑后停止加热,凉凉后过滤药渣后得到红色药油;
S05:按比例在红色药油中加入蜂蜡,小火煮沸2分钟,持续搅拌,待蜂蜡溶解均匀后得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案例1
郭某某,男,年龄90岁,家住江苏省沛县龙固镇中心一村。煤气灶煮饭时衣服起火,脸部、胳膊和胸腹部已经被严重烧伤。先将水泡刺破引流,把浓液擀尽,采用实施例3的方案的药膏,每日再伤口处涂抹药膏2cm厚度,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第十天,脸上烧伤的皮肤恢复正常,瘢痕修复。身上大面积烧伤的其它部位继续抹药治疗,在第十七天后基本全愈。
案例2
许某某,女,年龄67岁,住址江苏省沛县龙固镇张耿庄村。许守荣左腿被烧伤。在山东鱼台某专治烧烫伤处治疗了三个半月,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越治疗越严重。她和她的家人已接近绝望。后听人介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组分的烫伤药物每日再伤口处涂抹药膏2cm厚度,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更换一次,二十天左右,治愈。
案例3
陈某某,男,46岁,家住山东省微山县文化街。专职往洗澡堂子送热水,热水烫伤左手背。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组分的烫伤药物每日再伤口处涂抹药膏2cm厚度,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更换两次,涂抹11天左右,治愈。
案例4
吴某某,女,4岁,家住江苏省沛县安国镇吴庙村。不小心坐进热水锅里,烫伤了臀部及阴部。及时前来抹药治疗,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组分的烫伤药物每日再伤口处涂抹药膏2cm厚度,无菌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更换1次,十三天无疤而愈。
案例5
王某某,男,6岁,住址山东省鱼台县老寨乡岩集。烟花烧伤手臂,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案治疗,再伤口处涂抹药膏2cm厚度,无菌纱布覆盖包扎,一日更换两次药物,十天治愈。
案例6
马某某,女,39岁,住址江苏省沛县龙固镇龙东村。过年时,炸年糕,热油炸锅,烫伤脸部,采用本发明的方案治疗,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案治疗,再伤口处涂抹药膏2cm厚度,无菌纱布覆盖包扎,一日更换2次药物,十天治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30-90份、虎杖20-60份、金樱子根20-60份、栀子20-60份、醋鳖甲10-30份、丹参10-30份、防风10-30份、黄芪10-30份、黄柏10-30份、白芷10-30份、紫草30-90份、蜂蜡120-260份、真麻油1000-2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醋制地龙60份、虎杖40份、金樱子根40份、栀子40份、醋鳖甲20份、丹参20份、防风20份、黄芪20份、黄柏20份、白芷20份、紫草60份、蜂蜡200份、真麻油1500份。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01:按比例称取醋制地龙、虎杖、栀子、金樱子根、丹参、防风、黄芪、黄柏和白芷混合,清洗后加水浸泡得混合物A;
按比例称取紫草,清洗后加水浸泡、沥水后备用;
S02:按比例称取醋鳖甲加水煮沸,加入混合物A后继续煮沸,直至混合物A成分变软,得到混合物B;
S03:混合物B中加入真麻油得混合物C,煮沸、搅拌,直至混合物C由浑浊变澄清;
S04:继续在混合物C中加入紫草,搅拌、过滤药渣后得到红色药油;
S05:按比例在红色药油中加入蜂蜡,搅拌均匀后得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1中,混合物A和紫草加水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2中,醋鳖甲加水煮沸时间为20-40分钟,加入混合物A后煮沸时间为40-6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3中,煮沸时间为80-15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4中,加入紫草后煮沸,时间为2-8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05中,药油中加入蜂蜡后煮沸1-2分钟。
CN202211599790.0A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9699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9790.0A CN115969912A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99790.0A CN115969912A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69912A true CN115969912A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65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99790.0A Pending CN115969912A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69912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3854A (zh) * 2012-09-05 2012-11-28 陈惠娟 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0768A (zh) * 2018-10-19 2020-05-15 袁磊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膏
CN113197844A (zh) * 2021-05-07 2021-08-03 何胜男 一种无痕生肌膏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3854A (zh) * 2012-09-05 2012-11-28 陈惠娟 湿润烧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50768A (zh) * 2018-10-19 2020-05-15 袁磊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膏
CN113197844A (zh) * 2021-05-07 2021-08-03 何胜男 一种无痕生肌膏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朱永高, 段光周: "龙虎烧伤油外治烧烫伤164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no. 02, pages 27 *
王茂先;: "中国中医烫伤药的研究概述", 科技资讯, no. 02, pages 231 - 23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2501B (zh) 一种治疗外阴白斑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CN103316146A (zh) 一种麻醉用中药制剂
CN107308419A (zh) 一种治疗胃寒冷痛的泡脚中药粉
CN109223866A (zh) 一种艾草泡脚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783A (zh) 能量养生灸及其使用方法
CN103977367A (zh) 一种治疗气滞癖血型褥疮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7982387A (zh) 一种治疗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5969912A (zh) 一种外用烧伤烫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8711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配方
CN105396095A (zh) 一种用于洗浴的中草药组合物
CN104983978A (zh) 治疗烧伤的外用药物组合物、治疗烧伤的外用药膏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99157A (zh) 一种治疗风寒湿痹、手足拘挛、骨节疼痛的药膏
CN110339264A (zh) 一种治疗烧伤烫伤的药膏
CN104306707A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
CN107582884A (zh) 一种治疗失眠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2403B (zh) 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术后放疗下肢水肿的中药膏
CN110013513B (zh) 一种治疗风湿骨痛的外用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570C (zh) 治疗烧伤、烫伤拔毒软膏及其制备工艺
CN106729538A (zh) 一种足浴保健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87353B (zh) 一种治疗瘢痕的药物
CN105327290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坏疽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382A (zh) 一种用于护理中老年人伤口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32792A (zh)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7338858A (zh) 一种祛疤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17159614A (zh)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