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61873A - 开闭器 - Google Patents
开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61873A CN115961873A CN202211240465.5A CN202211240465A CN115961873A CN 115961873 A CN115961873 A CN 115961873A CN 202211240465 A CN202211240465 A CN 202211240465A CN 115961873 A CN115961873 A CN 1159618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region
- guide
- articl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13 gro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58—Guid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8—Roll-type closures
- E06B9/11—Roller shutters
- E06B9/15—Roller shutters with closing members formed of slats or the lik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8—Roll-type closures
- E06B9/18—Roll-type gril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9/00—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 B66F9/06—Devices for lifting or lowering bulky or heavy goods for loading or unloading purposes movable, with their loads, on wheels or the like, e.g. fork-lift trucks
- B66F9/07—Floor-to-roof stacking devices, e.g. "stacker cranes", "retriev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8—Roll-type closures
- E06B9/11—Roller shutt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80—Safety measures against dropping or unauthorised opening; Braking or immobilising devices; Devices for limiting unrolling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1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buildings or parts thereof
- E05Y2900/13—Type of wing
- E05Y2900/146—Shutt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8—Roll-type closures
- E06B9/11—Roller shutters
- E06B9/15—Roller shutters with closing members formed of slats or the like
- E06B2009/1505—Slat detai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8—Roll-type closures
- E06B9/11—Roller shutters
- E06B9/15—Roller shutters with closing members formed of slats or the like
- E06B2009/1533—Slat connec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02—Shutters, movable grilles, or other safety closing devices, e.g. against burglary
- E06B9/08—Roll-type closures
- E06B9/11—Roller shutters
- E06B9/15—Roller shutters with closing members formed of slats or the like
- E06B2009/1533—Slat connections
- E06B2009/155—Slats connected by separate elements
- E06B2009/1555—Flexible elements, e.g. tapes, strips, cords or chai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56—Operating, guiding or securing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roll-type closures; Spring drums; Tape drums; Counterweigh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E06B9/68—Operating devices or mechanisms, e.g. with electric drive
- E06B2009/6809—Control
- E06B2009/6818—Control using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erating, Guiding And Securing Of Roll- Type Closing Members (AREA)
Abstract
开闭体(2)具备多根棒状部件(20)、将多根棒状部件(20)连结的多个连结部件(21)。连结部件(21)将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20)作为连结对象,具备一对嵌合部(211),前述连结部件(211)以与该连结对象的一对棒状部件(20)的每一个嵌合的方式配置成沿引导方向(DR)离开。嵌合部(211)具备覆盖部,前述覆盖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在第1方向(X)观察时覆盖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闭器,前述开闭器具备引导路径、开闭体、一对引导轨道,前述一对引导轨道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第1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前述开闭体在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前述第1方向之间沿着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开闭体沿前述引导路径移动。
背景技术
这样的开闭器的一例被日本特开2001-115761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闭器通过将板状的开闭体(2)按照门状的框(1a)安装而被装配。另外,上述内容中括号内表示附图标记是专利文献1的附图标记。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开闭器例如用于建筑物的出入口,或为了在工厂内将作业者作业的区域和设备动作的区域间隔而被使用。用于这样的用途的开闭器容易大型化,特别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开闭器那样地使用板状的开闭体的情况下,该开闭体的尺寸也容易变大。这样,将大尺寸的开闭体安装于框来装配大型的开闭器的情况下,为了进行装配作业而需要大的空间,并且也变得需要较多的作业者的人数等,装配作业的限制容易变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希望实现即使是具备大型的开闭体的情况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装配作业的开闭器。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如下所述。
一种开闭器,前述开闭器具备引导路径、开闭体、一对引导轨道,前述一对引导轨道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第1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前述引导路径在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前述第1方向之间沿着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开闭体沿前述引导路径移动,前述开闭器的特征在于,将沿着前述引导路径的方向设为引导方向,前述开闭体具备多根棒状部件和多个连结部件,前述多根棒状部件沿着前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沿着前述引导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前述多个连结部件被沿前述引导方向配置,将多根前述棒状部件连结,多根前述棒状部件的各自的前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被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每一个沿前述引导方向能够移动地引导,前述连结部件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前述棒状部件作为连结对象,前述连结部件具备一对嵌合部,前述连结部件以与该连结对象的一对前述棒状部件的每一个嵌合的方式配置成沿前述引导方向离开,前述嵌合部具备覆盖部,前述覆盖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在沿着前述第1方向的第1方向观察时覆盖前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
根据本结构,开闭体具备多根棒状部件和多个连结部件。装配开闭器的情况下,将多根棒状部件的各自的第1方向的两端部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的每一个,由此,将多根棒状部件沿引导方向排列地配置。并且,使连结部件的一对嵌合部与连结对象即在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的每一个嵌合,由此,将在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连结。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多根棒状部件按顺序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所以,能够在无需将一张大的开闭体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的情况那样的较大的空间的情况下进行装配作业。此外,该装配作业根据每个部件而工序分开,所以也容易将作业者的人数抑制成较少。进而,根据本结构,嵌合部的覆盖部具有可挠性,所以相对于棒状部件从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推压嵌合部来使其嵌合的情况下,能够使嵌合部的未形成覆盖部的部分即切口部暂时扩大,将棒状部件插入覆盖部的内侧。并且,覆盖部覆盖第1方向观察时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所以嵌合部与棒状部件嵌合后,连结部件难以从棒状部件脱落。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将多根棒状部件连结来构成开闭体。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即使是具备大型的开闭体的情况也能够将装配作业比较地容易进行的开闭器。
有关本申请的技术的更多的特征和优点,根据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变得更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开闭器的搬运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1状态的开闭体的第1方向视图。
图3是表示第2状态的开闭体的第1方向视图。
图4是开闭器的第2方向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4的VI-VI剖视图。
图7是将开闭体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第2方向视图。
图8是表示检测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2方向视图。
图9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正面侧观察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背面侧观察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开闭体的一部分放大来表示的第2方向视图。
图12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表示连结部件的嵌合部的第2方向视图。
图13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表示连结部件的嵌合部的第2方向视图。
图14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表示连结部件的第2方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例示了搬运设备具备开闭器的情况,关于开闭器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搬运设备F是进行物品9的搬运及相对于物品9的各种作业的设备。
搬运设备F具备开闭器100、在开闭器100的配置区域设置而供物品9配置的物品配置部8、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作业区域WA、用于将物品9向物品配置部8搬运的搬运区域TA。
物品配置部8在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设置于作业区域WA和搬运区域TA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配置部8具备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支柱80、在各支柱80的上部设置的物品承接部81。图示的例子中,四根支柱80配置成彼此隔开间隔。本例中,在各支柱80处设置的物品承接部81具备从下方承接物品9的承接面8Fa、从承接面8Fa立起的引导面8Fb。引导面8Fb将通过后述的搬运装置T进行的移载动作而相对于承接面8Fa从上方接近的物品9向承接面8Fa引导。引导面8Fb在物品9载置于承接面8Fa的状态下与该物品9的侧面相向。这样,引导面8Fb也具有将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在水平方向上定位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器100设置成覆盖物品配置部8,构成为将作业区域WA和搬运区域TA间隔。详细地说,开闭器100构成为,能够将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的区域和作业区域WA间隔,并且能够将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的区域和搬运区域TA间隔。因此,开闭器100能够将作业区域WA和搬运区域TA间隔。
在作业区域WA,由作业者W或作业机器人进行各种作业。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区域WA,由作业者W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区域WA设置有作业台Ws。作业者W能够站在作业台Ws上进行作业。作业台Ws构成为能够在从地面向上方离开的位置支承作业者W。
在搬运区域TA,进行物品9的搬运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运区域TA设置有搬运物品9的搬运装置T。搬运装置T构成为向物品配置部8搬运物品9。
搬运装置T构成为无轨道式或有轨道式的无人搬运车。在本实施方式中,搬运装置T构成为在地面行进。图2所示的例子中,搬运装置T构成为,在配置于比作业台Ws的上表面低的位置的地面行进,搬运物品9。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9包括容纳对象物的容器91、供容器91载置的托盘90(参照图2及图3)。搬运装置T有搬运载置有容器91的状态的托盘90的情况。此外,搬运装置T有仅搬运不载置容器91的状态的托盘90的情况。这里,作为容纳于容器91的对象物,例如列举制品的完成品、半成品等。此外,容器91例如设为纸板箱、集装箱等。另外,也可以是,多个容器91以堆积的状态载置于托盘90。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搬运装置T具备台车主体Ta、安装于台车主体Ta的多个行进轮Tb、在与物品配置部8之间移载物品9的移载部Tc。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载部Tc使能够载置物品9的载置台Td在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之间升降,由此,在与物品配置部8之间移载物品9。载置台Td配置于上方位置的状态下,载置台Td的上表面被比物品承接部81的承接面8Fa靠上方地配置。载置台Td配置于下方位置的状态下,载置台Td的上表面被比物品承接部81的承接面8Fa靠下方地配置。移载部Tc在物品9载置于物品配置部8的物品承接部81的状态下,使载置台Td从下方位置向上方位置上升,由此,从物品承接部81接收物品9。移载部Tc在物品9载置于载置台Td的状态下,使载置台Td从上方位置向下方位置下降,由此,向物品承接部81移交物品9。
如图1~图3所示,开闭器100具备引导路径R、开闭体2、一对引导轨道1,前述一对引导轨道1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第1方向X上离开地配置,前述引导路径R在一对引导轨道1的第1方向X之间沿着一对引导轨道1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开闭体2沿引导路径R移动。
以下,将第1方向X的一侧设为第1方向第1侧X1,将第1方向X的另一侧设为第1方向第2侧X2。此外,将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Y,将第2方向Y的一侧设为第2方向第1侧Y1,将第2方向Y的另一侧设为第2方向第2侧Y2。
如图2及图3所示,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配置成在沿着第1方向X的第1方向X观察时互相重叠。并且,开闭体2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被一对引导轨道1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轨道部11、在比第1轨道部11靠上侧的位置沿第2方向Y延伸的顶棚轨道部1c、以将第1轨道部11的上端部和顶棚轨道部1c的第2方向第1侧Y1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第1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1弧状轨道部110。此外,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具备被相对于第1轨道部11向第2方向第2侧Y2离开地配置而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轨道部12、以将第2轨道部12的上端部和顶棚轨道部1c的第2方向第2侧Y2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第1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2弧状轨道部120。第1轨道部11被比物品配置部8靠第2方向第1侧Y1地配置。顶棚轨道部1c被比物品配置部8靠上侧地配置。第2轨道部12被比物品配置部8靠第2方向第2侧Y2地配置。另外,图示的例子中,第1轨道部11及第2轨道部12被与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但它们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顶棚轨道部1c被与水平方向平行地配置,但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引导路径R是在第1方向X上的一对引导轨道1之间形成的面状的假想路径,是开闭体2被引导的路径。即,引导路径R相当于沿一对引导轨道1移动的开闭体2的移动轨迹。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路径R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区域R1、在比第1区域R1靠上侧的位置沿第2方向Y延伸的顶棚区域RC、以将第1区域R1的上端部和顶棚区域RC的第2方向第1侧Y1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第1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1弧状区域R10。此外,引导路径R具备被相对于第1区域R1向第2方向第2侧Y2离开地配置而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R2、以将第2区域R2的上端部和顶棚区域RC的第2方向第2侧Y2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第1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2弧状区域R20。第1区域R1被比物品配置部8靠第2方向第1侧Y1地配置。顶棚区域RC被比物品配置部8靠上侧地配置。第2区域R2被比物品配置部8靠第2方向第2侧Y2地配置。另外,图示的例子中,第1区域R1及第2区域R2被与上下方向平行地配置,但它们也可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顶棚区域RC被与水平方向平行地配置,但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区域R1与被一对第1轨道部11所夹的区域对应。第1弧状区域R10与被一对第1轨道部110所夹的区域对应。顶棚区域RC与被一对顶棚轨道部1c所夹的区域对应。第2弧状区域R20与被一对第2轨道部120所夹的区域对应。第2区域R2与被一对第2轨道部12所夹的区域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方向Y上的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之间,设置有供物品9配置的物品配置部8。并且,在顶棚区域RC的下侧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即本例中,物品配置部8被第1区域R1、第1弧状区域R10、顶棚区域RC、第2弧状区域R20及第2区域R2包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1区域R1,在第2方向第1侧Y1设置有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作业区域WA。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业区域WA设置有作业台Ws。作业者W能够站在作业台Ws上从第2方向第1侧Y1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2区域R2,在第2方向第2侧Y2设置有用于向物品配置部8搬运物品9的搬运区域TA。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搬运区域TA配置有搬运物品9的搬运装置T。如上所述,搬运装置T能够从第2方向第2侧Y2进入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的区域,在与物品配置部8之间进行物品9的移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2方向Y上的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之间,在物品配置部8的周围设置有作业者W的脚手架8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物品配置部8在第1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脚手架82。另外,相对于物品配置部8在第2方向第1侧Y1设置有作业台Ws。即本例中,作业者W能够相对于物品配置部8进入第1方向X的两侧及第2方向第1侧Y1的区域,能够从第1方向X的两侧及第2方向第1侧Y1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此外,作业者W进入脚手架82,由此也能够进行物品配置部8的周边构造的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体2构成为状态能够改变成第1状态(参照图2)和第2状态(参照图3),前述第1状态为,开闭体2被遍及第1区域R1、第1弧状区域R10、顶棚区域RC地配置,不配置于第2区域R2,前述第2状态为,开闭体2被遍及顶棚区域RC、第2弧状区域R20、第2区域R2地配置,不配置于第1区域R1。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器100具备驱动开闭体2的驱动源M(参照图1及图4),开闭体2构成为被驱动源M驱动而状态改变成第1状态和第2状态。驱动源M例如由马达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开闭体2在第1状态下在第2区域R2配置有开闭体2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是,开闭体2在第2状态下在第1区域R1配置有开闭体2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开闭体2在第1状态下,第2区域R2开放,呈能够从搬运区域TA向物品配置部8搬运物品9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器100具备控制开闭体2的动作的开闭器控制装置5。开闭器控制装置5构成为,在与搬运装置T(详细地说是搭载于搬运装置T的控制装置)或控制多个搬运装置T的搬运控制装置之间进行通信。例如,搬运装置T在从开闭器控制装置5取得开闭体2为第1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允许向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的区域进入。另一方面,搬运装置T在从开闭器控制装置5取得开闭体2为第2状态的信息的情况下,限制向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的区域进入。
如图3所示,开闭体2在第2状态下,第1区域R1开放,呈能够进行从作业区域WA向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状态。虽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器控制装置5在开闭体2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借助视觉上的手段及听觉上的手段的至少一方的手段,向作业者W通知开闭体2为第2状态。作为视觉上的手段,例如列举旋转灯等。开闭体2为第2状态且呈能够进行从作业区域WA向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状态的情况下,开闭器控制装置5例如可以使绿色灯亮。相反,开闭体2为第1状态且呈不能够进行从作业区域WA向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状态的情况下,开闭器控制装置5例如可以使红色灯亮。此外,作为听觉上的手段,例如列举扬声器等。开闭体2为第2状态且呈能够进行从作业区域WA向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状态的情况下,开闭器控制装置5可以使扬声器发出表示能够安全地进行作业的声音或不发出任何声音。相反,开闭体2为第1状态且呈不能够进行从作业区域WA向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的状态的情况下,开闭器控制装置5例如可以使扬声器发出警报声。
接着,关于开闭体2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将沿着引导路径R的方向设为引导方向DR,开闭体2具备多根棒状部件20和多个连结部件21,前述多根棒状部件20沿着第1方向X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沿着引导方向DR隔开间隔地排列,前述多个连结部件21被沿引导方向DR配置,将多根棒状部件20连结。多根棒状部件20借助多个连结部件21连结而呈一体,由此构成开闭体2。本例中,相对于多根棒状部件20的每一个,在第1方向X的多个部位连结有连结部件21。
如图2及图3所示,开闭体2的引导方向DR的尺寸比引导路径R(或引导轨道1)的引导方向DR的尺寸小。因此,在引导路径R的一部分存在棒状部件20及连结部件21、即开闭体2不存在的区域。由此,开闭体2在第1状态下引导路径R的第2区域R2开放。并且,开闭体2在第2状态下引导路径R的第1区域R1开放。
如图4所示,多根棒状部件20的各自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被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沿引导方向DR能够移动地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具备沿引导方向DR延伸的引导槽10。引导槽10向引导轨道1的第1方向X的内侧(配置有其他引导轨道1的一侧)开口。在棒状部件20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设置有被引导部20e。被引导部20e被能够沿引导方向DR移动地支承于引导槽10。图示的例子中,被引导部20e被用辊来构成。
如图6所示,连结部件21将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20作为连结对象,具备一对嵌合部211,前述一对嵌合部211以与该连结对象的一对棒状部件20的每一个嵌合的方式配置成沿引导方向DR离开。详细地说,连结部件21具备沿引导方向DR延伸的主体部210、在主体部210的引导方向DR的两端部形成的嵌合部2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部210形成为具有沿着引导方向DR及第1方向X的面的带状(也参照图7)。
装配开闭器100的情况下,将多根棒状部件20的各自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由此,将多根棒状部件20沿引导方向DR排列地配置。并且,使连结部件21的一对嵌合部211与连结对象即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20的每一个嵌合,由此,将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20连结。这样,根据本申请的开闭器100,能够将多根棒状部件20按顺序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1,所以,能够在无需将一张大的开闭体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的情况那样的较大的空间的情况下进行装配作业。此外,该装配作业根据每个部件而工序分开,所以也容易将作业者的人数抑制成较少。
嵌合部211具备覆盖部211c,前述覆盖部211c具有可挠性,并且在沿着第1方向X的第1方向X观察时覆盖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覆盖部211c呈第1方向X观察时包围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的筒状部的一部分(具体地为外周面20f的比半周小的区域)被切口的形状。
这样,嵌合部211的覆盖部211c具有可挠性,所以相对于棒状部件20从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推压嵌合部211来使其嵌合的情况下,能够使嵌合部211的未形成覆盖部211c的部分即切口部211n暂时扩大,将棒状部件20插入覆盖部211c的内侧。并且,覆盖部211c覆盖第1方向X观察时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所以嵌合部211与棒状部件20嵌合后,连结部件21难以从棒状部件20脱落。
在本实施方式中,棒状部件20由实心或中空的圆棒部件构成,外周面20f形成为圆筒状。覆盖部211c相对于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从外侧接触,覆盖外周面20f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本例中,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覆盖部211c构成为,在第1方向X上观察时,覆盖圆筒状的外周面20f的比180°大且比360°小的范围。覆盖部211c具备与外周面20f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内周面211f。由此,能够使覆盖部211c相对于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使嵌合部211相对于棒状部件20牢固地嵌合。如上所述,本例中,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形成为圆筒状。因此,覆盖部211c的内周面211f在第1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图示的例子中,覆盖部211c呈包围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的圆筒状的周向的一部分(具体地为比180°小的周向的区域)被切口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多个连结部件21配置成将第1方向X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沿引导方向DR排列。并且,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两个连结部件21的各自的嵌合部211配置成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在第1方向X上相邻。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使多个连结部件21全为相同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地将多根棒状部件20连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开闭器100的装配作业。本例中,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21全部被在将第1方向X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且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嵌合部211在第1方向X上抵接。由此,使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嵌合部211的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两个连结部件21彼此为一体而变得容易处理。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开闭器100的装配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体2具备限制部件22。限制部件22构成为,设置成相对于棒状部件20在第1方向X上不移动,限制连结部件21相对于棒状部件20在第1方向X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22是除了棒状部件20之外的部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棒状部件20从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安装。由此,容易自由地设定限制部件22相对于棒状部件20的安装位置。因此,使连结部件21相对于棒状部件20连结后,能够配合该连结部件21的位置来安装限制部件22。例如,限制部件22被用绝缘锁(注册商标)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22配置成,相对于由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且在第1方向X上相邻的两个嵌合部211构成的嵌合部组U,在在第1方向第1侧X1相邻的位置和在第1方向第2侧X2相邻的位置,针对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20的每个交替地对调第1方向X的位置的同时沿引导方向DR排列。即,相对于限制部件22被在第1方向第1侧X1配置的嵌合部组U,在第1方向第2侧X2不配置限制部件22。同样地,相对于限制部件22被在第1方向第2侧X2配置的嵌合部组U,在第1方向第1侧X1不配置限制部件22。
并且,相对于限制部件22被在第1方向第1侧X1配置的嵌合部组U,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其他嵌合部组U处,在其他嵌合部组U的第1方向第2侧X2配置有限制部件22。此外,相对于限制部件22被在第1方向第2侧X2配置的嵌合部组U,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其他嵌合部组U处,在其他嵌合部组U的第1方向第1侧X1配置有限制部件22。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针对多个嵌合部组U,仅将限制部件22配置于在第1方向第1侧X1相邻的位置和在第1方向第2侧X2相邻的位置的某一方,由此能够限制成多个嵌合部组U的每一个不向第1方向第1侧X1及第1方向第2侧X2的双方移动。因此,能够将限制部件22的数量抑制成较少,且能够将连结部件21相对于棒状部件20适当地固定。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开闭器100具备检测从作业区域WA通过第1区域R1的物体的检测装置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区域R1相比在第2方向第1侧Y1设置有作业区域WA(参照图2及图3)。并且,作业者W能够从作业区域WA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8配置的物品9的作业。然而,优选地,难以确保作业者W的安全性的状况下,不进行由作业者W进行的上述作业。这样的状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作业者W的身体的一部分从作业区域WA通过第1区域R1的情况下,能够借助检测装置4将其检测。该情况下,优选地,例如,停止搬运区域TA的物品9的搬运,发出警报音,由此,能够引起设备的管理者、作业者W等的注意。另外,检测装置4的检测对象即“物体”除了作业者W以外在作业机器人设置于作业区域WA的情况下可以是该作业机器人,或者,也可以是物品9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4构成为,在第1区域R1的沿上下方向离开的多个部位检测物体。本例中,检测装置4构成为在第1弧状区域R10也检测物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装置4具备配置于各不相同的高度的第1检测部41、第2检测部42、第3检测部43、第4检测部44及第5检测部45。本例中,第1检测部41、第2检测部42、第3检测部43、第4检测部44及第5检测部45安装于引导轨道1。本例中,第1检测部41、第2检测部42、第3检测部43、第4检测部44及第5检测部45分别被用具备受光部及投光部的光传感器构成,沿第1方向X投射检测光。
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1检测部41和第2检测部42构成为,在第1区域R1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靠下侧的位置检测物体。例如,将一般成年男性的身高(大致170厘米)作为基准,第1检测部41构成为在作业者W的膝盖附近的高度检测物体。第2检测部42构成为在作业者W的腹股沟附近的高度检测物体。
此外,第3检测部43和第4检测部44构成为,在第1区域R1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靠上侧的位置检测物体。第3检测部43构成为在作业者W的胸附近的高度检测物体。第4检测部44构成为在作业者W的头部附近的高度检测物体。
此外,第5检测装置45构成为在第1弧状区域R10检测物体。借助第5检测部45,能够检测被卷入从第1区域R1向上侧避让的开闭体2的物体等。
根据以上说明的开闭器100,即使是具备大型的开闭体2的情况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装配作业。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开闭器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关于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连结部件21的立体图。图10是从背面侧观察连结部件21的立体图。这里,上述“正面”是指,连结部件21安装于棒状部件20的状态下的、该连结部件21的朝向开闭器100的外侧的面。上述“背面”是指,连结部件21安装于棒状部件20的状态下的、该连结部件21的朝向开闭器100的内侧(被开闭器100包围的空间侧)的面。如图2等所示,在开闭器100的外侧设置有搬运区域TA、作业区域WA,在开闭器100的内侧设置有物品配置部8。
如图9及图10所示,连结部件21具备沿引导方向DR延伸的主体部210、在主体部210的引导方向DR的两端部形成的嵌合部211。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嵌合部211为互不相同的形状且为互补的形状。并且,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多个连结部件21配置成将第1方向X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沿引导方向DR排列,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连结部件21配置成在第1方向X的相同的位置沿引导方向DR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连结部件21的一对嵌合部211的一方设为第1嵌合部211A,将另一方设为第2嵌合部211B。第1嵌合部211A和第2嵌合部211B为互补的形状。具体地,第1嵌合部211A和第2嵌合部211B为与第1方向X及引导方向DR的双方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互补的形状(参照图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与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不同。本例中,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有N个(N为自然数)覆盖部211c,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有N+1个覆盖部211c。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有一个覆盖部211c,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有两个覆盖部211c。
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与第2嵌合部211B的覆盖部211c配置于第1方向X的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述的规定宽度Lx内(参照图11),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与第2嵌合部211B的覆盖部211c配置于第1方向X的不同的位置。图示的例子中,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设置于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中央部。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设置于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
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21的每一个配置成在引导方向DR上朝向同侧。具体地,多个连结部件21的每一个配置成第1嵌合部211A朝向引导方向DR上的一侧且第2嵌合部211B朝向引导方向DR上的另一侧。
如图11所示,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两个连结部件21的各自的嵌合部211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即,对于同一棒状部件20,与一对连结部件21中的一方的连结部件21的第1嵌合部211A嵌合,且与另一方的连结部件21的第2嵌合部211B嵌合。但是,在所有的棒状部件20的引导方向DR的两端配置的两个棒状部件20(后述的对象棒状部件20T),仅与第1嵌合部211A及第2嵌合部211B的某一方嵌合。
如上所述,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设置于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中央部。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设置于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因此,在同一棒状部件20处,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和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在第1方向X上被相邻地配置。本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第1嵌合部211A和第2嵌合部211B为互补的形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的第1连结部件21A的第1嵌合部211A和第2连结部件21B的第2嵌合部211B配置成彼此在第1方向X上嵌合。此外,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的第2连结部件21B的第1嵌合部211A和第1连结部件21A的第2嵌合部211B配置成彼此在第1方向X上嵌合。
如图10所示,连结部件21具备从主体部210向正面侧或背面侧突出的加固肋210a。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固肋210a形成为从主体部210向背面侧突出。此外,本例中,加固肋210a形成为沿引导方向DR延伸。图示的例子中,平行地配置的一对加固肋210a形成于主体部210的背面侧。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引导方向DR上相邻的两个连结部件21的一方设为第1连结部件21A,将另一方设为第2连结部件21B。第1连结部件21A和第2连结部件21B与同一棒状部件20连结。相对于多个棒状部件20的每一个,第1连结部件21A的第1嵌合部211A和第2连结部件21B的第2嵌合部211B嵌合,或者,第1连结部件21A的第2嵌合部211B和第2连结部件21B的第1嵌合部211A嵌合。在同一棒状部件20处,第1嵌合部211A和第2嵌合部211B在第1方向X上被相邻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嵌合部211A及第2嵌合部211B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着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本例中,在同一棒状部件20处,第2嵌合部211B形成为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着第1嵌合部211A。具体地,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形成为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着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和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在同一棒状部件20处被在第1方向X上相邻地配置且被沿第1方向X交替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所有的棒状部件20中的引导方向DR的两端配置的两个棒状部件20设为对象棒状部件20T。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22仅设置于两个对象棒状部件20T,并且在各个对象棒状部件20T处,配置成从第1方向X的两侧夹着与该对象棒状部件20T嵌合的第1嵌合部211A或第2嵌合部211B。限制部件22不配置于对象棒状部件20T以外的棒状部件20。
如上所述,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21的每一个配置成在引导方向DR上朝向同侧。因此,第1嵌合部211A与所有的棒状部件20中的在引导方向DR的一端配置的对象棒状部件20T嵌合,第2嵌合部211B与在另一端配置的对象棒状部件20T嵌合。
与一方的对象棒状部件20T嵌合的第1嵌合部211A具备一个覆盖部211c。相对于该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在第1方向X的两侧配置有限制部件22。
此外,与另一方的对象棒状部件20T嵌合的第2嵌合部211B具备一个覆盖部211c。相对于该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的每一个,在第1方向X的外侧配置有限制部件22。相对于一对覆盖部211c的每一个,在第1方向X的内侧不配置限制部件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第1连结部件21A及多个第2连结部件21B在第1方向X的规定宽度Lx内作为整体形成为沿着引导方向DR的带状。“规定宽度Lx”与连结部件21的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尺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规定宽度Lx与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尺寸相同(允许设计上的误差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同一棒状部件20嵌合的第1嵌合部211A和第2嵌合部211B配置于规定宽度Lx内。本例中,在同一棒状部件20处,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和第2嵌合部211B的一对覆盖部211c在规定宽度Lx内配置成在第1方向X上相邻。
〔其他实施方式〕
接着,对开闭器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21全部被在将第1方向X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是,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21中的仅一部分的连结部件21被在将第1方向X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配置。
(2)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棒状部件20具备圆筒状的外周面20f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是,棒状部件20具备多边筒状的外周面20f。这里,作为多边筒状,例如,第1方向X观察时能够设为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该情况下,连结部件21的嵌合部211(覆盖部211c)的内周面211f可以是与多边筒状的外周面20f对应的形状,也可以与上述相同地第1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圆弧状。
(3)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限制部件22配置成相对于嵌合部组U在在第1方向第1侧X1相邻的位置和在第1方向第2侧X2相邻的位置针对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多个棒状部件20的每个交替地对调第1方向X的位置的同时沿引导方向DR排列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限制部件22也可以相对于嵌合部组U配置于在第1方向第1侧X1相邻的位置和在第1方向第2侧X2相邻的位置的双方。
(4)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限制部件22被用绝缘锁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限制部件22例如也可以是安装于棒状部件20销、螺栓等。
(5)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限制部件22是除了棒状部件20之外的部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棒状部件20从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安装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是,限制部件22(限制部)构成为棒状部件20的一部分。该情况下,限制部例如可以形成为,从棒状部件20的外周面20f向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突出。即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限制连结部件21相对于棒状部件20向第1方向X移动。
(6)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开闭体2具备限制连结部件21相对于棒状部件20向第1方向X移动的限制部件2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行进体2也可以不具备如上所述的限制部件22。
(7)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引导路径R具备第1区域R1、顶棚区域RC、第1弧状区域R10、第2区域R2、第2弧状区域R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引导路径R例如也可以仅具备沿着上下方向的区域。借助在这样的引导路径R配置的开闭体2,也能够将各区域在水平方向上划分。或者,引导路径R也可以仅具备沿着水平方向的区域。借助在这样的引导路径R配置的开闭体2,能够将各区域在上下方向上划分。此外,如上所述,关于一对引导轨道1的每一个,也可以仅具备沿着上下方向的部分,或者,也可以仅具备沿着水平方向的部分。另外,引导路径R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第1区域R1、顶棚区域RC、第1弧状区域R10且不具备第2区域R2、第2弧状区域R20。
(8)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开闭器100具备检测从作业区域WA通过第1区域R1的物体的检测装置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开闭器100也可以不具备如上所述的检测装置4。
(9)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第2方向Y上的第1区域R1和第2区域R2之间且在物品配置部8的周围设置有作业者W的脚手架8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也可以不在物品配置部8的周围设置作业者W的脚手架82。
(10)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开闭器100具备驱动开闭体2的驱动源M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开闭器100也可以不具备如上所述的驱动源M。该情况下,开闭体2可以构成为通过手动来开闭。具备上述的检测装置4的结构特别适合这样地开闭体2通过手动来开闭的情况。
(11)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物品配置部8具备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多个支柱80、在各支柱80的上部设置的物品承接部81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物品配置部8构成为能够配置物品9即可。此外,物品配置部8只要能够配置物品9,则例如也能够由输送机等构成。
(12)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搬运装置T作为无轨道式或有轨道式的无人搬运车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搬运装置T例如也可以是堆垛起重机等,也可以是叉式升降机等的有人的搬运装置。
(13)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第1嵌合部211A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和第2嵌合部211B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有一个覆盖部211c、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有两个覆盖部211c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在双方的嵌合部211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不同的情况下,该数量能够任意地确定。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三个覆盖部211c,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两个覆盖部211c。
(14)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和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不同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如图13所示,在第1嵌合部211A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与在第2嵌合部211B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也可以相同。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双方的嵌合部211分别设置有两个覆盖部211c。但是,在双方的嵌合部211设置的覆盖部211c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该数量能够任意地确定。
(15)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平行地配置的一对加固肋210a形成于主体部210的背面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如图14所示,加固肋210a也可以在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中央部仅设置一个。在主体部210设置加固肋210a的情况下,借助加固肋210a,主体部210的刚性提高,所以也可以在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未设置加固肋210a的部分)设置切口部。由此,能够将连结部件21的材料费抑制成较低。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主体部210的第1方向X的两端部设置有主体切口部210b。
(16)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只要未发生矛盾,就也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组合应用。关于其他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都只不过是例示。因此,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
以下,关于上述内容中已说明的开闭器进行说明。
一种开闭器,前述开闭器具备引导路径、开闭体、一对引导轨道,前述一对引导轨道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第1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前述引导路径在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前述第1方向之间沿着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开闭体沿前述引导路径移动,前述开闭器的特征在于,将沿着前述引导路径的方向设为引导方向,前述开闭体具备多根棒状部件和多个连结部件,前述多根棒状部件沿着前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沿着前述引导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前述多个连结部件被沿前述引导方向配置,将多根前述棒状部件连结,多根前述棒状部件的各自的前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被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每一个沿前述引导方向能够移动地引导,前述连结部件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前述棒状部件作为连结对象,前述连结部件具备一对嵌合部,前述连结部件以与该连结对象的一对前述棒状部件的每一个嵌合的方式配置成沿前述引导方向离开,前述嵌合部具备覆盖部,前述覆盖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在沿着前述第1方向的第1方向观察时覆盖前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
根据本结构,开闭体具备多根棒状部件和多个连结部件。装配开闭器的情况下,将多根棒状部件的各自的第1方向的两端部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的每一个,由此,将多根棒状部件沿引导方向排列地配置。并且,使连结部件的一对嵌合部与连结对象即在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的每一个嵌合,由此,将在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棒状部件连结。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将多根棒状部件按顺序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所以,能够在无需将一张大的开闭体安装于一对引导轨道的情况那样的较大的空间的情况下进行装配作业。此外,该装配作业根据每个部件而工序分开,所以也容易将作业者的人数抑制成较少。进而,根据本结构,嵌合部的覆盖部具有可挠性,所以相对于棒状部件从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推压嵌合部来使其嵌合的情况下,能够使嵌合部的未形成覆盖部的部分即切口部暂时扩大,将棒状部件插入覆盖部的内侧。并且,覆盖部覆盖第1方向观察时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所以嵌合部与棒状部件嵌合后,连结部件难以从棒状部件脱落。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将多根棒状部件连结来构成开闭体。如上所述,根据本结构,能够实现即使是具备大型的开闭体的情况也能够将装配作业比较地容易进行的开闭器。
优选地,将前述连结部件的一对前述嵌合部的一方设为第1嵌合部,将另一方设为第2嵌合部,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连结部件的一方设为第1连结部件,将另一方设为第2连结部件,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嵌合部为互补的形状,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的前述第1连结部件的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连结部件的前述第2嵌合部配置成彼此在前述第1方向上嵌合。
根据本结构,即使使多个连结部件全为相同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地将多根棒状部件连结。此外,在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连结部件的嵌合部彼此在第1方向上嵌合,由此,能够限制彼此在第1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使在引导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各自的位置在第1方向上难以偏离。
优选地,前述开闭体具备限制部件,前述限制部件设置成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不移动,限制前述连结部件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动,前述第1嵌合部及前述第2嵌合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从前述第1方向的两侧夹着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前述限制部件仅设置于所有的前述棒状部件中的在前述引导方向的两端配置的两个前述棒状部件即对象棒状部件,并且在各个前述对象棒状部件处,配置成从前述第1方向的两侧夹着与该对象棒状部件嵌合的前述第1嵌合部或前述第2嵌合部。
根据本结构,能够借助较少数量的限制部件适当地限制在引导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连结部件的每一个在第1方向上偏离。
优选地,将前述连结部件的一对前述嵌合部的一方设为第1嵌合部,将另一方设为第2嵌合部,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连结部件的一方设为第1连结部件,将另一方设为第2连结部件,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嵌合部为互补的形状,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的多个前述第1连结部件及多个前述第2连结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的规定宽度内作为整体形成为沿着前述引导方向的带状,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的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嵌合部配置于规定宽度内。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在开闭体处配置多个连结部件的第1方向的区域处于规定宽度内。因此,能够在需要穿过开闭体来观察确认相反侧的情况下容易确保观察确认性。
优选地,多个前述连结部件配置成将前述第1方向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连结部件的各自的前述嵌合部配置成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在前述第1方向相邻。
根据本结构,即使使多个连结部件全为相同的形状也能够适当地将多根棒状部件连结。
优选地,前述开闭体具备限制部件,前述限制部件设置成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不移动,限制前述连结部件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动,将前述第1方向的一侧设为第1方向第1侧,将前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设为第1方向第2侧,前述限制部件配置成,相对于由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且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嵌合部构成的嵌合部组,在在前述第1方向第1侧相邻的位置和在前述第1方向第2侧相邻的位置,针对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的多个前述棒状部件的每个交替地对调前述第1方向的位置的同时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
根据本结构,针对多个嵌合部组,仅将限制部件配置于在第1方向第1侧相邻的位置和在第1方向第2侧相邻的位置的某一方,由此能够限制成多个嵌合部组的每一个不向第1方向第1侧及第1方向第2侧的双方移动。因此,能够将限制部件的数量抑制成较少,且能够将连结部件相对于棒状部件适当地固定。
优选地,将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将前述第2方向的一侧设为第2方向第1侧,将前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设为第2方向第2侧,前述引导路径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区域、在比前述第1区域靠上侧的位置沿前述第2方向延伸的顶棚区域、以将前述第1区域的上端部和前述顶棚区域的前述第2方向第1侧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前述第1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1弧状区域,前述引导路径还具备被相对于前述第1区域向第2方向第2侧离开地配置而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以将前述第2区域的上端部和前述顶棚区域的第2方向第2侧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前述第1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2弧状区域,前述开闭体构成为状态能够改变成第1状态和第2状态,前述第1状态为,前述开闭体被遍及前述第1区域、前述第1弧状区域、前述顶棚区域地配置,不配置于前述第2区域,前述第2状态为,前述开闭体被遍及前述顶棚区域、前述第2弧状区域、前述第2区域地配置,不配置于前述第1区域。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开闭体选择性地移动,使得第1区域和第2区域的某一方开放且另一方关闭。
优选地,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前述第1区域和前述第2区域之间,设置有供物品配置的物品配置部,相对于前述第1区域,在前述第2方向第1侧设置有进行相对于在前述物品配置部配置的前述物品的作业的作业区域,相对于前述第2区域,在前述第2方向第2侧设置有用于向前述物品配置部搬运前述物品的搬运区域,前述开闭体在前述第1状态下,前述第2区域开放,呈能够从前述搬运区域向前述物品配置部搬运前述物品的状态,前述开闭体在前述第2状态下,前述第1区域开放,呈能够进行从前述作业区域向在前述物品配置部配置的前述物品的作业的状态。
根据本结构,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配置的物品的来自作业区域的作业的情况下,使第1区域开放,且能够借助在第2区域配置的开闭体将设置有物品配置部的区域和搬运区域间隔。此外,从搬运区域进行相对于物品配置部的物品的搬运的情况下,使第2区域开放,且能够借助在第1区域配置的开闭体将设置有物品配置部的区域和搬运区域间隔。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避免相对于物品配置部的来自作业区域的作业和来自搬运区域的物品的搬运被在同时期进行。
优选地,在前述搬运区域设置有搬运前述物品的搬运装置,前述搬运装置构成为向前述物品配置部搬运前述物品,在前述作业区域,由作业者进行相对于在前述物品配置部配置的前述物品的作业,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前述第1区域和前述第2区域之间,在前述物品配置部的周围设置有前述作业者的脚手架。
根据本结构,作业者能够利用在物品配置部的周围设置的脚手架,进行相对于在物品配置部配置的物品的作业、物品配置部的周围的维护等的作业。此外,该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开闭体为第2状态来将开闭体配置于第2区域,所以能够避免在搬运区域设置的搬运装置进行的物品的搬运与作业者进行的作业被在同时期进行。
优选地,具备检测装置,前述检测装置检测从前述作业区域通过前述第1区域的物体,前述检测装置构成为,在前述第1区域的沿上下方向离开的多个部位检测前述物体。
根据本结构,第1区域开放的状态下,作业机器人、作业者等的物体从作业区域进入设置有物品配置部的区域的情况下,能够借助检测装置检测该进入。检测装置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例如,停止搬运区域的物品的搬运,发出警报音,由此,能够引起设备的管理者、作业者等的注意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的技术能够利用于开闭器,前述开闭器具备引导路径、开闭体、一对引导轨道,前述一对引导轨道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第1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前述引导路径在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前述第1方向之间沿着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开闭体沿前述引导路径移动。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开闭器
1 :引导轨道
2 :开闭体
20 :棒状部件
20T :对象棒状部件
20f :外周面
21 :连结部件
21A :第1连结部件
21B :第2连结部件
211 :嵌合部
211A :第1嵌合部
211B :第2嵌合部
U :嵌合部组
211c :覆盖部
22 :限制部件
4 :检测装置
8 :物品配置部
82 :脚手架
9 :物品
R :引导路径
R1 :第1区域
R10 :第1弧状区域
R2 :第2区域
R20 :第2弧状区域
RC :顶棚区域
TA :搬运区域
T :搬运装置
WA :作业区域
W :作业者
DR :引导方向
X :第1方向
X1 :第1方向第1侧
X2 :第1方向第2侧
Y :第2方向
Y1 :第2方向第1侧
Y2 :第2方向第2侧。
Claims (10)
1.一种开闭器,前述开闭器具备引导路径、开闭体、一对引导轨道,前述一对引导轨道被在沿着水平方向的第1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前述引导路径在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前述第1方向之间沿着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延伸方向形成,前述开闭体沿前述引导路径移动,前述开闭器的特征在于,
将沿着前述引导路径的方向设为引导方向,
前述开闭体具备多根棒状部件和多个连结部件,前述多根棒状部件沿着前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被配置成沿着前述引导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前述多个连结部件被沿前述引导方向配置,将多根前述棒状部件连结,
多根前述棒状部件的各自的前述第1方向的两端部被一对前述引导轨道的每一个沿前述引导方向能够移动地引导,
前述连结部件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一对前述棒状部件作为连结对象,前述连结部件具备一对嵌合部,前述连结部件以与该连结对象的一对前述棒状部件的每一个嵌合的方式配置成沿前述引导方向离开,
前述嵌合部具备覆盖部,前述覆盖部具有可挠性,并且在沿着前述第1方向的第1方向观察时覆盖前述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比半周大且比整周小的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连结部件的一对前述嵌合部的一方设为第1嵌合部,将另一方设为第2嵌合部,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连结部件的一方设为第1连结部件,将另一方设为第2连结部件,
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嵌合部为互补的形状,
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的前述第1连结部件的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连结部件的前述第2嵌合部配置成彼此在前述第1方向上嵌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开闭体具备限制部件,前述限制部件设置成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不移动,限制前述连结部件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动,
前述第1嵌合部及前述第2嵌合部的至少一方形成为从前述第1方向的两侧夹着另一方的至少一部分,
前述限制部件仅设置于所有的前述棒状部件中的在前述引导方向的两端配置的两个前述棒状部件即对象棒状部件,并且在各个前述对象棒状部件处,配置成从前述第1方向的两侧夹着与该对象棒状部件嵌合的前述第1嵌合部或前述第2嵌合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将前述连结部件的一对前述嵌合部的一方设为第1嵌合部,将另一方设为第2嵌合部,将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连结部件的一方设为第1连结部件,将另一方设为第2连结部件,
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嵌合部为互补的形状,
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的多个前述第1连结部件及多个前述第2连结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的规定宽度内作为整体形成为沿着前述引导方向的带状,
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的前述第1嵌合部和前述第2嵌合部配置于规定宽度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前述连结部件配置成将前述第1方向的位置交替地对调的同时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
在前述引导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连结部件的各自的前述嵌合部配置成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在前述第1方向相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开闭体具备限制部件,前述限制部件设置成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不移动,限制前述连结部件相对于前述棒状部件在前述第1方向上移动,
将前述第1方向的一侧设为第1方向第1侧,将前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设为第1方向第2侧,
前述限制部件配置成,相对于由与同一前述棒状部件嵌合且在前述第1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前述嵌合部构成的嵌合部组,在在前述第1方向第1侧相邻的位置和在前述第1方向第2侧相邻的位置,针对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的多个前述棒状部件的每个交替地对调前述第1方向的位置的同时沿前述引导方向排列。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将沿着上下方向的上下方向观察时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将前述第2方向的一侧设为第2方向第1侧,将前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设为第2方向第2侧,
前述引导路径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1区域、在比前述第1区域靠上侧的位置沿前述第2方向延伸的顶棚区域、以将前述第1区域的上端部和前述顶棚区域的前述第2方向第1侧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前述第1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1弧状区域,
前述引导路径还具备被相对于前述第1区域向第2方向第2侧离开地配置而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区域、以将前述第2区域的上端部和前述顶棚区域的第2方向第2侧的端部连接的方式在前述第1方向观察时形成为弧状的第2弧状区域,
前述开闭体构成为状态能够改变成第1状态和第2状态,前述第1状态为,前述开闭体被遍及前述第1区域、前述第1弧状区域、前述顶棚区域地配置,不配置于前述第2区域,前述第2状态为,前述开闭体被遍及前述顶棚区域、前述第2弧状区域、前述第2区域地配置,不配置于前述第1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前述第1区域和前述第2区域之间,设置有供物品配置的物品配置部,
相对于前述第1区域,在前述第2方向第1侧设置有作业区域,在前述作业区域,进行相对于在前述物品配置部配置的前述物品的作业,
相对于前述第2区域,在前述第2方向第2侧设置有用于向前述物品配置部搬运前述物品的搬运区域,
前述开闭体在前述第1状态下,前述第2区域开放,呈能够从前述搬运区域向前述物品配置部搬运前述物品的状态,
前述开闭体在前述第2状态下,前述第1区域开放,呈能够进行从前述作业区域向在前述物品配置部配置的前述物品的作业的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搬运区域设置有搬运前述物品的搬运装置,
前述搬运装置构成为向前述物品配置部搬运前述物品,
在前述作业区域,由作业者进行相对于在前述物品配置部配置的前述物品的作业,
在前述第2方向上的前述第1区域和前述第2区域之间,在前述物品配置部的周围设置有前述作业者的脚手架。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装置,前述检测装置检测从前述作业区域通过前述第1区域的物体,
前述检测装置构成为,在前述第1区域的沿上下方向离开的多个部位检测前述物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66953 | 2021-10-11 | ||
JP2021166953 | 2021-10-11 | ||
JP2022-077517 | 2022-05-10 | ||
JP2022077517A JP2023057520A (ja) | 2021-10-11 | 2022-05-10 | シャッ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61873A true CN115961873A (zh) | 2023-04-14 |
Family
ID=83690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40465.5A Pending CN115961873A (zh) | 2021-10-11 | 2022-10-11 | 开闭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10733A1 (zh) |
EP (1) | EP4170120B1 (zh) |
KR (1) | KR20230051756A (zh) |
CN (1) | CN115961873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992503A (fr) * | 1949-05-30 | 1951-10-19 | Fermetures Metalliques Du Bati | Grille roulante |
FR2621068B1 (fr) * | 1987-09-28 | 1991-08-30 | Lebihan Lemouel Sa Ets | Tablier de grille de fermeture a enroulement |
JP2001115761A (ja) | 1999-10-18 | 2001-04-24 | Komatsu Denki Sangyo Kk | シートシャッターの下降規制センサ構造 |
WO2020237062A1 (en) * | 2019-05-21 | 2020-11-26 | Cornellcookson, Llc | Replacement link for a rolling grill enclosure and method thereof |
-
2022
- 2022-09-29 KR KR1020220124007A patent/KR20230051756A/ko unknown
- 2022-10-10 US US17/962,744 patent/US2023011073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0-11 CN CN202211240465.5A patent/CN11596187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0-11 EP EP22200708.0A patent/EP4170120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10733A1 (en) | 2023-04-13 |
KR20230051756A (ko) | 2023-04-18 |
EP4170120C0 (en) | 2024-05-15 |
EP4170120B1 (en) | 2024-05-15 |
EP4170120A1 (en) | 2023-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596987B1 (ko) | 반송차 및 반송 설비 | |
TWI435836B (zh) | 物品收納設備 | |
JP5545498B2 (ja) | 物品保管設備及び物品保管設備における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 |
US9181030B2 (en) | Arrangement for storage, warehouse rack and handling machine particularly for such an arrangement | |
ES2929907T3 (es) | Estación de montaje de carrocerías de vehículos | |
US20100310349A1 (en) | Secured palletization facility | |
US20220392273A1 (en) | System, method and main control system for handling malfunctioning vehicles in an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 comprising a rail system | |
US20190077635A1 (en) | Elevator carriage handling arrangement | |
KR20220027184A (ko) | 장벽을 포함하는 자동화된 저장 및 회수 시스템 | |
JP2007126258A (ja) | 物品移載装置及び物品収納設備 | |
JP5103714B2 (ja) | 搬送設備 | |
IT201800007119A1 (it) | Macchina avvolgitrice semovente | |
KR20150098508A (ko) | 무인 자동 운반장치 | |
CN115961873A (zh) | 开闭器 | |
KR102500718B1 (ko) | 물품 보관 설비 | |
JP2023057520A (ja) | シャッタ | |
JP2021080034A (ja) | 荷役装置 | |
CN112573072A (zh) | 一种无人智能仓库 | |
JP4314521B2 (ja) | 物品搬送装置 | |
JP4986047B2 (ja) | 物品収納設備 | |
JP5738611B2 (ja) | 垂直搬送装置 | |
JP6385229B2 (ja) | レール間隔調整装置 | |
JP5483135B2 (ja) | 物品収納設備 | |
JP5796745B2 (ja) | 物品搬送設備 | |
US20240067511A1 (en) | Transfer unit for a load carrier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 load carri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