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56832A -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56832A
CN115956832A CN202211024992.2A CN202211024992A CN115956832A CN 115956832 A CN115956832 A CN 115956832A CN 202211024992 A CN202211024992 A CN 202211024992A CN 115956832 A CN115956832 A CN 1159568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ght direction
suction
air passage
suction port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49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品川直子
大津育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56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568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能够确保吸尘性能。吸入口体(7)具备清扫体室(703)、吸引风路(700)、隔壁(704)以及下面部(701)。清扫体室(703)配置有清扫体。吸引风路(700)相对于清扫体室(703)在前方与后方的任一方排列设置,在下部具有吸入口(7000)。隔壁(704)位于清扫体室(703)与吸引风路(700)之间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下面部(701)至少位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在遍及隔壁(704)的下端部与下面部(701)的部分至少设定有高度最低的第1部分(LI1)、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LI2)、以及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LI3)。

Description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具有位于清扫体室与吸引风路之间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隔壁的吸入口体以及具备该吸入口体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电动吸尘器的吸入口体中,已知有收纳旋转清扫体的清扫体室与具有吸入口的吸引风路前后排列配置的结构。在该构成中,在清扫体室侧通过旋转清扫体的旋转从被吸尘部刮取尘埃,从与清扫体室的后部连通的吸引风路吸起该刮取的尘埃来进行吸尘。
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吸引风路的真空度,需要使将清扫体室与吸引风路隔开的隔壁的下端部接近被吸尘部。另一方面,如果使隔壁的下端部过度接近被吸尘部,则难以从清扫体室向吸引风路引导米粒等具有规定大小的尘埃即粒状垃圾等。即,与隔壁的下端部的高度相应的吸引风路的真空度与粒状垃圾的吸尘性能具有相互权衡的关系,因此,期望适当地设定它们来确保吸尘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792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吸尘性能的吸入口体以及具备该吸入口体的电动吸尘器。
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具备清扫体室、吸引风路、隔壁以及下面部。清扫体室配置有清扫体。吸引风路相对于清扫体室在前方与后方的任一方排列设置,在下部具有吸入口。隔壁位于清扫体室与吸引风路之间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下面部至少位于隔壁的左右方向。在遍及隔壁的下端部和下面部的部分至少设定有高度最低的第1部分、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以及位于第1部分与第2部分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兼顾吸引风路的真空度与对粒状垃圾的吸尘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主视图,(b)是放大表示上述吸入口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2是图3的I-I相当位置的剖视图。
图3是从下方表示上述吸入口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II-II相当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从下方表示上述吸入口体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上方表示上述吸入口体的立体图。
图8是具备上述吸入口体的电动吸尘器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III-III相当位置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2的(a)是放大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吸入口体的一例的一部分的主视图,(b)是放大表示上述吸入口体的另一例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8中,VC表示电动吸尘器。电动吸尘器VC通过来自电源部1的供电而使吸引源2动作,利用通过吸引源2的动作而产生的负压的作用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集尘部3,在集尘部3中收集从空气分离的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动吸尘器VC,以使用者把持操作的棒型电动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并不限定于此,电动吸尘器VC也可以是地面行驶型即罐型、直立型、手持型等的任意的电动吸尘器。
电源部1可以是从商用电源取得电力的卷线盘装置,也可以是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1是二次电池。因而,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VC是无线类型。从电源部1向吸引源2的通电量由控制部4设定。作为控制部4,适当使用微型计算机。
吸引源2例如使用电动鼓风机。电动鼓风机构成为,通过电动机使风扇旋转而产生负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部3是通过使含尘空气回转而离心分离尘埃的旋风式的集尘部。并不限定于此,集尘部3也可以是过滤器、集尘袋等。
电源部1、吸引源2以及控制部4配置于吸尘器主体5。集尘部3可以配置于吸尘器主体5,也可以配置于与吸尘器主体5分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部3能够相对于吸尘器主体5拆装。
在吸尘器主体5形成有主体吸入口50。主体吸入口50与吸引源2的吸引侧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吸入口50经由安装于吸尘器主体5的集尘部3与吸引源2的吸引侧连通。此外,在吸尘器主体5形成有供使用者把持进行吸尘操作的把持部51。在把持部51配置有由使用者操作的按钮等的动作设定部52。动作设定部52根据使用者的操作生成设定吸引源2的动作的信号并输出到控制部4,控制部4接收该输出的信号,根据该信号使吸引源2动作。控制部4适当使用微型计算机等。进而,在吸尘器主体5形成有主体排气口53。主体排气口53与吸引源2的排气侧连通。
在吸尘器主体5的主体吸入口50连接有吸引风路部6。吸引风路部6是使由吸引源2的动作产生的负压作用于被吸尘部CL的风路部。吸引风路部6根据电动吸尘器VC的种类适当设定。在棒型的电动吸尘器VC的情况下,吸引风路部6由延长管60和附属装置61构成。并不限定于此,吸引风路部6根据电动吸尘器VC的种类,可以还具备具有可挠性的软管体,也可以仅具备附属装置61。
延长管60是形成为长条状的管。延长管60的一端部与主体吸入口50连接,另一端部与附属装置61连接,通过保持吸尘器主体5与附属装置61之间的距离,使用者能够以通过电动吸尘器VC站立的姿势对地面等的被吸尘部CL进行吸尘。
作为附属装置61,能够选择性地使用与吸尘用途相应的各种配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附属装置61是吸入口体7。吸入口体7也被称作地板刷、吸尘头、吸入头等,是一边沿着地面等被吸尘部CL移动一边吸入尘埃的附属装置。另外,以下,以在将吸入口体7载置在水平的被吸尘部CL上的状态下从使用者观察的方向为基准,对吸入口体7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进行说明。在图1至图7中,将上方向表示为箭头U,将下方向表示为箭头D,将前方向表示为箭头FR,将后方向表示为箭头RR,将左方向表示为箭头L,将右方向表示为箭头R。
吸入口体7具备主体部70。主体部70是由合成树脂等的部件形成的壳体。主体部70为左右方向比前后方向长、即横长的形状。在主体部70的后部连接有连接管71。如图8所示,连接管71是使吸入口体7与吸引源2连通的管。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管71能够经由延长管60或者直接与主体吸入口50连接。连接管71在主体部70的后部配置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此外,在主体部70形成有多个室。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主体部70形成有作为室的吸引风路700。吸引风路700是形成为在主体部70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的吸引室。吸引风路700是与吸引源2(图8所示)连通并吸引尘埃的主风路。吸引风路700在下部具有朝向被吸尘部CL开口的吸入口7000。吸入口7000是使由吸引源2(图8所示)产生的负压直接作用于被吸尘部CL的部分。吸入口7000遍及吸引风路700的下部的整体或者大致整体形成。即,吸入口7000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为长条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风路700形成为从左右方向的两侧部朝向中央部在前后方向上逐渐变宽。在图示的例子中,吸引风路700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作为在前后方向上最宽的部分即最大宽度部的第1风路部7001,作为朝向第1风路部7001在前后方向上逐渐变宽的扩宽部的第2风路部7002与第1风路部700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相连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风路部7001与第2风路部700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互大致相等。此外,优选为,吸引风路700以主体部7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与外部气体连通的方式开口。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2风路部7002分别相连形成有第3风路部7003。第3风路部7003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形成。第3风路部7003与第2风路部7002中在前后方向上最窄的部分相连。第3风路部7003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设定为与第2风路部7002的在前后方向上最窄的部分相等。第3风路部7003的侧部为在主体部70的左右方向的侧部与外部气体连通的侧部开口部7004。
此外,如图2所示,吸引风路700的顶面7005被设定为左右方向两侧部比其他的部分低。在图示的例子中,顶面7005以从左右方向的两侧部朝向中央部而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即,吸引风路700的顶面7005形成为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变得最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顶面7005设定有高度最高的最高部70050、以及与其两侧部相连的倾斜部70051。在图示的例子中,最高部70050是吸引风路700的第1风路部7001的位置的顶面,倾斜部70051是遍及第2风路部7002至第3风路部7003相连的顶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最高部70050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倾斜部70051从最高部7005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到侧部开口部7004以固定或者大致固定的斜率倾斜。
另外,以下,本实施方式中的“高度”由距规定的基准面的高度定义。规定的基准面是相对于被吸尘部CL具有规定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关系的水平面。在图1的(a)以及图2中,示出了将配置在主体部70的下部的接地部72接地的平面状的被吸尘部CL作为基准面的例子。即,在水平地板等的硬质的被吸尘部CL的情况下,其表面或者被吸尘面本身成为规定的基准面。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地部72设定有行驶轮720、721、密封部件722以及滑动部件723。
行驶轮720是比行驶轮721大径的行驶轮。行驶轮720在连接管71的下方的位置配置在主体部70的后部。行驶轮720在主体部70的后部中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旋转自如地安装。
行驶轮721在前后方向上旋转自如地安装于主体部70。行驶轮721配置在吸引风路700的后部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行驶轮721的轴线位于比吸引风路700靠后方的位置。行驶轮721在主体部70的下部,在左右方向上分离设置,配置成同轴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轮721分别接近各第3风路部7003的后部配置。配置成通过行驶轮720与行驶轮721、721三点支承吸入口体7或者主体部70。
密封部件722将吸入口7000的后部侧相对于被吸尘部CL(图2所示)密封。密封部件722沿着吸引风路700的后部配置。密封部件722位于接近吸入口7000的位置。密封部件722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相连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722遍及吸引风路700的第1风路部7001和两个第2风路部7002相连。密封部件722的左右两侧部分别接近行驶轮721。行驶轮721分别位于密封部件722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延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行驶轮721的轴线位于密封部件722的左右方向的延长上。在图示的例子中,通过密封部件722与行驶轮721、721,构成遍及吸引风路700或者吸入口7000的后部整体在左右方向上大致相连的接地部72。密封部件722例如通过刷毛呈壁状密集而形成。
滑动部件723配置在吸引风路700的前部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滑动部件723在主体部70的下部,在左右方向上分离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件723分别接近各第3风路部7003的前部配置。滑动部件723在主体部70的下部沿着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滑动部件723是无纺布等。
在配置接地部72的主体部70的下部形成有平面状的下面部701。下面部701分别位于吸引风路700的前部以及后部。下面部701是能够与毛很长的地毯等的被吸尘部接触的面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面部701设定有位于吸引风路700的前部的前侧下面部7010、以及位于吸引风路700的后部的后侧下面部7011。在图示的例子中,前侧下面部7010以及后侧下面部7011位于同一平面上。即,前侧下面部7010与后侧下面部7011的距被吸尘部CL的高度一致或者大致一致。
前侧下面部7010从吸引风路70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的位置向前方延伸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前侧下面部7010与吸引风路700的第3风路部7003的前部邻接。前侧下面部70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第3风路部700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在前侧下面部7010分别配置有滑动部件723。
后侧下面部7011具有:从吸引风路700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的位置向后方延伸的第1后侧下面部70110;以及在第1后侧下面部70110之间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2后侧下面部70111。
第1后侧下面部70110与吸引风路700的第3风路部7003的后部邻接。因而,吸引风路700的第3风路部7003前后夹在前侧下面部7010与后侧下面部7011的一部分即第1后侧下面部70110之间。第1后侧下面部701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第3风路部700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后侧下面部701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前侧下面部701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长。在第1后侧下面部70110分别配置有行驶轮721。
此外,第2后侧下面部70111与第1后侧下面部70110呈共面状相连,与吸引风路700的第2风路部7002以及第1风路部7001的后部邻接。在第2后侧下面部70111配置有密封部件722。沿着第2后侧下面部70111的前部设置密封部件722。此外,第2后侧下面部70111的后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在其突出的部分配置有行驶轮720。
此外,吸引风路700与作为室的连通室702连通。连通室702位于与吸引风路700的后部邻接的位置。连通室70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与主体部70的后部相连,并与连接管71连通。即,连通室702将吸引风路700与连接管71连通。吸引风路700经由连通室702以及连接管71与吸引源2(图8所示)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室702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位置吸引风路700连通。如图2所示,连通室702在顶面7005的最高部70050的位置与吸引风路700连通。
进而,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吸引风路700与作为室的清扫体室703连通。清扫体室703与吸引风路700的前部邻接,位于主体部70的最前部。清扫体室703与吸引风路700相同,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清扫体室703位于主体部70的下面部701的前侧下面部7010、70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体室70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吸引风路70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优选为,清扫体室703具有至少遍及吸引风路700的两个第2风路部7002以及第1风路部700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体室703在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与吸引风路700的第3风路部7003在左右方向上稍微重叠的范围内形成。
在清扫体室703与吸引风路700之间形成有隔壁704。隔壁704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形成。清扫体室703与吸引风路700或者吸入口7000经由形成在隔壁704的下端部的连通风路7040连通。
隔壁704形成在主体部70的下面部701的前侧下面部7010之间。即,下面部701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前侧下面部7010位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的延长上。如图2所示,隔壁704的下端部被设定为下面部701以上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壁704的下端部设定有多个高度不同的部分。隔壁704的下端部为台阶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隔壁704的下端部形成有两个高度设定部7041、7042。一方的高度设定部7041在隔壁704的下端部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高度设定部7041在左右方向上呈长条状相连。高度设定部7042与高度设定部7041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相连设置。高度设定部7042在隔壁704的下端部位于左右方向的两侧部。高度设定部704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高度设定部704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在本实施方式中,隔壁704在高度设定部7041与高度设定部7042相连的部分,高度在左右方向上逐渐变化。即,高度设定部7041与高度设定部7042相连的部分以高度从高度设定部7042侧向高度设定部7041侧逐渐变高的方式倾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隔壁704的下端部的高度设定部7041、7042和主体部70的下面部701,在遍及隔壁704的下端部与下面部701的部分设定3个以上高度不同的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遍及隔壁704的下端部与下面部701的部分,至少设定高度最低的第1部分LI1、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LI2、以及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LI3。即,关于第1部分LI1的高度H1、第2部分LI2的高度H2、第3部分LI3的高度H3,如图1(b)以及图5所示,H1<H3<H2。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中间高度是指比第1部分LI1的高度H1高且比第2部分LI2的高度H2低的任意的高度。因此,通过这些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以及第3部分LI3各自的下端部,形成从前后方向观察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台阶的折线状的一连续外壳线即线LI。在图1的(b)中,为了明确说明,用双点划线表示线LI。另外,这些高度H1、H2、H3是距上述规定的基准面的高度,是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的最大高度或者有效高度或者平均高度。有效高度是指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能够实现各自功能的最大的高度。例如,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分别沿着左右方向呈水平状延伸的情况下,将沿着其左右方向呈水平状延伸的部分距规定的基准面的高度定义为高度H1、H2、H3。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H1、H2、H3分别设定为固定或者大致固定。
此外,如图1的(a)以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分LI1位于左右方向两侧部,第2部分LI2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第3部分LI3位于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之间。因此,这些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以及第3部分LI3的下端部形成的线LI为从左右方向的侧部向中央部呈阶梯状上升的线。
第1部分LI1是在被吸尘部CL上载置吸入口体7的状态下线LI中的最接近被吸尘部CL的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部分LI1由下面部701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部分LI1由前侧下面部7010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即,第1部分LI1的高度H1与下面部701的至少前侧下面部7010的高度一致或者大致一致。通过前侧下面部7010形成包括第1部分LI1的大致均匀地沿着前后左右方向扩展的平面状的部分。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1部分LI1对应的位置或者邻接的位置,存在吸引风路700的第3风路部7003的至少一部分。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比第3风路部700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小。从前后方向观察,接地部72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行驶轮721以及滑动部件723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内。左右的第1部分LI1、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2部分LI2是在地板或者地毯等的被吸尘部CL上载置吸入口体7的状态下线LI中从被吸尘部CL向上方最大程度分离的部分。第2部分LI2由隔壁704的高度设定部7041形成。即,第2部分LI2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肋状。第2部分LI2与第1部分LI1以及第3部分LI3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长。即,关于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W1<W2且W3<W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为线LI的整体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或者主体部7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上。在与第2部分LI2对应的位置或者邻接的位置,存在吸引风路700的前后方向上最宽的部分即第1风路部700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位于比第1风路部7001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位置。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位于与吸引风路700的第2风路部7002对应的位置或者邻接的位置。
第3部分LI3由隔壁704的高度设定部7042形成。即,第3部分LI3为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厚度的肋状。图5所示的第3部分LI3的高度H3只要比第1部分LI1的高度H1高且比第2部分LI2的高度H2低,便可以任意地设定。优选为,第3部分LI3的高度H3设定为,在地板或者地毯等的被吸尘部CL上载置吸入口体7的状态下,从被吸尘部CL向上方分离。更优选为,第3部分LI3的高度H3设定为在与被吸尘部CL之间不形成例如米粒等具有规定大小的尘埃即粒状垃圾能够通过的间隙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部分LI3的高度H3设定为第1部分LI1的高度H1与第2部分LI2的高度H2的中央值以下。
此外,如图3所示,第3部分LI3从前后方向观察,处于与密封部件72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部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范围。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可以比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大,也可以比长度W1小,也可以与长度W1一致或者大致一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3部分LI3对应的位置或者邻接的位置,存在吸引风路700的第2风路部700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3风路部7003的至少一部分。左右的第3部分LI3、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长度W1、W2、W3是指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最小长度或者最小有效长度。最小有效长度是指,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能够实现其功能的最小长度。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左右方向的长度在上下方向上逐渐变化或者左右方向的端部被倒角的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的情况下,以左右方向的长度最短的部分或者除了倒角部分以外的部分来定义长度。在图示的例子中,长度W1、W2、W3分别以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第3部分LI3中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部分的长度而定义。
此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清扫体室703能够动作地配置有作为驱动部的清扫体73。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体73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轴线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清扫体。清扫体73具备轴体730。轴体730形成为柱状,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体部70。在轴体730的外部配置有清扫部件731。清扫部件731伴随清扫体73的旋转而从被吸尘部CL刮出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部件731是微细的毛密集配设而成的毛刷。清扫部件731在轴体730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分离配置。
清扫部件731将毛刷的基端部一体地汇集保持于轴体730,前端部侧从轴体730呈放射状延伸。清扫部件731在轴体730的两端部间呈壁状相连。优选为,清扫部件731在呈螺旋状捻转的状态下保持于轴体730。清扫体73的清扫部件731的端部从前后方向观察,处于与第3部分LI3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范围。
此外,如图4所示,对于清扫部件731的至少任一个,将从轴体730的突出长度设定为,在位于清扫体73的下部的状态下,比主体部70的下面部701更向下方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部件731设定有从轴体730的突出量小的第1清扫部件731a、以及从轴体730的突出量大的第2清扫部件731b。在图示的例子中,第1清扫部件731a与第2清扫部件731b在轴体730的周向即清扫体73的旋转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清扫体73由图7所示的电动机74驱动。电动机74例如从电源部1(图8所示)接受供电而动作。电动机74的动作由驱动控制部75控制。驱动控制部75根据来自由使用者设定的动作设定部52(图8所示)的信号设定电动机74的动作。电动机74的动力经由齿轮、带轮、同步带等的传递单元传递到清扫体73,清扫体73被旋转驱动。优选为,电动机74使清扫体73向图4中箭头A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即吸入口体7的前进时的正向旋转。这些电动机74以及驱动控制部75收纳于形成在主体部70的作为室的电动机室705以及控制室706。电动机室705以及控制室706例如在主体部70的后部配置在连接管71的两侧。电动机室705以及控制室706在主体部70中从图3所示的吸引风路700的上方到后方划分在连通室702的左右,隔着隔壁704与清扫体室703前后邻接。
此外,优选为,如图1的(a)、图1的(b)、图3以及图4所示,在隔壁704的清扫体室703侧的面形成有突出部76。突出部76具有将伴随清扫体73的旋转而附着于清扫体73的至少任一个的清扫部件731的尘埃除去的除尘功能。突出部76位于能够与清扫体73的清扫部件731的至少任一个接触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6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面方向,沿着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突出部76沿着上下方向或者清扫体73的旋转方向形成。
优选为,突出部76在清扫体73的轴线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76以清扫体室703的至少与清扫体73对应的宽度断续地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突出部76以清扫体室703的大致整个宽度断续地配置。优选为,突出部76、76之间为等间隔或者大致等间隔。这些突出部76相互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通过多个突出部76,在清扫体室703的与清扫体73对置的面以梳齿形状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排列形成前后的凹凸。此外,突出部76具有加强隔壁704的功能。
此外,优选为,清扫体室703的前部构成为,相对于与主体部70的外方连通的前部开口部707安装作为前罩的罩体77。前部开口部707位于主体部70的外壳的最前部。前部开口部707经由清扫体室703与吸入口7000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体77配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转动。
此外,优选为,如图4、图6以及图7所示,在罩体77的下端部形成有多个突起770。突起770朝向缩窄罩体77的下端部与被吸尘部CL之间的前部开口部707的开口面积的方向即下方、即被吸尘部CL侧鼓出。突起770具有提高清扫体室703的真空度的效果。根据这些突起770的有无,在罩体77的下端部沿着左右方向交替地排列形成上下的凹凸。
突起770形成为沿着罩体77的两侧方向即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即,突起770的左右尺寸比突出尺寸即上下尺寸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770形成为宽度从基端部向前端部逐渐变窄。突起770从正面观察形成为下边比上边短的梯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体77不转动的通常的状态下,突起770的下端部的高度与第3部分LI3的高度H3大致一致。
此外,优选为,突起770在罩体77的下端部在左右两侧部之间间歇地配置。例如,突起770在罩体77的下端部,位于左右两侧部之间的除了中央部以外的位置以及除了两侧部以外的位置。因此,在罩体77的下端部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定不配置突起770的非配置部。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770以罩体77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为基准左右均等地配置。
优选为,在罩体77的前部形成有凸形状771。凸形状771提高罩体77的强度,并且在罩体77上增加了设计上的特征而提高美观度。凸形状771在罩体77的两侧方向即左右方向、即罩体77的长度方向呈线状相连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形状771在罩体77的前部遍及左右方向整体相连地形成。此外,凸形状771在罩体77的短边方向即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
进而,优选为,在罩体77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后方即清扫体73侧突出的后部突起773。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突起773形成在突起770与突起770之间。在图示的例子中,后部突起773在罩体77的左右方向上连续地相连,但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断续地形成。
其次,对第1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吸尘时,当使用者操作动作设定部52时,使吸引源2动作的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控制部4以所设定的动作驱动吸引源2。通过吸引源2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经由集尘部3从主体吸入口50向吸引风路部6作用。因此,使用者通过把持把持部51使电动吸尘器VC前后移动,使吸入口体7在作为吸尘对象的房间等区域的被吸尘部CL上前后移动,通过从吸入口7000作用的负压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
从吸入口7000作用的负压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到吸引风路70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与吸引风路700连通的清扫体室703也作用负压,直接或者从清扫体室703经由连通风路7040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到吸引风路700。该含尘空气经由连通室702、连接管71从延长管60经由主体吸入口50吸入到集尘部3,在集尘部3中分离捕集尘埃并收集。分离了尘埃的空气从主体排气口53向吸尘器主体5的外部排出。
使用者根据需要驱动清扫体73而从地毯等的被吸尘部CL刮出尘埃,吸引该刮出的尘埃,由此,能够更干净地对被吸尘部CL进行吸尘。在使用清扫体73时,如果操作动作设定部52,则驱动控制部75使电动机74动作,电动机74的动力经由传递单元传递到清扫体73,驱动清扫体73。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扫体73如箭头A所示那样旋转,通过进入被吸尘部CL的清扫部件731刮出尘埃。关于清扫部件731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第2清扫部件731b,通过在清扫体73的旋转时与突出部76接触,尘埃被拍落而被除去。在这样的清扫体73的旋转时,尘埃也被吸引风路700吸起。
关于吸引风路700以及清扫体室70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隔壁704的下端部与位于隔壁704的左右的下面部701中的隔壁704的延长上的位置构成的部分,高度H1最低的第1部分LI1接近被吸尘部CL,由此较高地保持吸引风路700内的真空度。此外,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LI2与被吸尘部CL分离,能够从第2部分LI2的位置有效地吸入粒状垃圾。
此时,第1部分LI1接近被吸尘部CL,因此,有可能与地毯等的毛较长的被吸尘部CL接触,在接触的情况下,作为吸入尘埃的风路的作用有可能降低。另一方面,第2部分LI2相对于被吸尘部CL在上下方向上较大地开口,因此,虽然对于地毯等的毛较长的被吸尘部CL也起到吸入尘埃的风路的作用,但由于开口较大,因此,担心风速不升高,会把较轻的尘埃等弄洒。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遍及隔壁704的下端部和位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的延长上的下面部701的部分形成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LI3,由此,即使对于地毯等的毛较长的被吸尘部CL,也能够通过第3部分LI3保持极小的间隙,起到吸入尘埃的风路的作用,并且,与第2部分LI2相比相对于被吸尘部CL而上下方向的开口较窄,因此,能够提高所吸入的空气的风速而形成高速的风的流动。因此,无论是需要较大的开口与真空度的粒状垃圾,还是需要空气的快速流动与真空度的微细的尘埃,都能够分别高效地吸起,吸尘性能提高。
此外,下面部701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前侧下面部7010形成第1部分LI1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以吸入口体7的主体部70的底部的较大面积密封被吸尘部CL与主体部70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因此,能够更高地保持吸引风路700的真空度。
进而,一般情况下,使用者在吸引粒状垃圾时,为了瞄准使粒状垃圾来到吸入口体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而使吸入口体7移动,因此,在左右方向两侧部配置第1部分LI1,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配置第2部分LI2,在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之间配置第3部分LI3,由此能够有效地吸引来到吸入口体7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粒状垃圾。此外,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比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以及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大,因此,即使是一定程度的量的粒状垃圾,也能够一下子吸起。而且,将吸引风路70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最大的第1风路部7001设为与第2部分LI2对应的位置,因此,能够经由第2部分LI2更有效地将粒状垃圾吸引到吸引风路700。
此外,吸引风路700的左右方向两侧部成为以与外部气体连通的方式开口的侧部开口部7004,因此,也可以从该侧部开口部7004吸引尘埃。即,在不形成侧部开口部7004的情况下,位于左右两侧部的第1部分LI1有时在尤其是地毯等的毛较长的被吸尘部CL上起不到风路的作用。在该情况下,在吸引风路700内在左右方向上仅从第2部分LI2到第3部分LI3的范围内产生风的流动,在位于比第2部分LI2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部分有可能难以吸引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侧部开口部7004,空气也从该侧部开口部7004被吸引到吸引风路700,遍及吸引风路700的整个宽度作用吸引风,能够在吸入口体7的整个宽度上吸引尘埃。
进而,吸引风路700的顶面7005的左右方向两侧部比其他的部分低,尤其是在侧部开口部7004的附近,顶面7005的高度变低,由此,从侧部开口部7004吸引的空气被节流而风速提高,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尘埃。
此外,在对壁等的物体的附近的被吸尘部CL进行吸尘时,通过将吸入口体7的前部按压在物体上,如图4的双点划线所示,罩体77的前部被物体向后方推动而转动,罩体77的下端部侧接近被吸尘部CL。此时,在罩体77的前部形成有在两侧方向即左右方向上无缝隙地相连的凸形状771,由此,在罩体77与物体接触时该凸形状771与物体接触,因此,罩体77与物体的接触位置遍及罩体77的左右方向被密封,难以产生来自上方的空气的绕入,在罩体77与物体之间沿着左右方向形成与清扫体室703连通的风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体77的下端部中的形成突起770的部分,突起770位于接近被吸尘部CL的位置,由此,确保前部被罩体77覆盖的清扫体室703的真空度。另一方面,在罩体77的下端部中的未形成突起770的部分,在与被吸尘部CL之间产生少许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因此,能够从这些部分通过负压的作用将粒状垃圾经由清扫体室703以及吸入口7000向吸引风路700吸引。
此外,根据突出部76的有无,在隔壁704的清扫体室703侧的面产生梳齿形状的凹凸,因此,伴随清扫体73的旋转,这些凹凸将清扫体73的清扫部件731梳理成梳齿状,能够解开或者切断缠绕在一起的头发等的丝状垃圾或者线状垃圾。
突出部76遍及清扫体室703的至少与清扫体73对应的宽度断续地配置,因此,通过突出部76的接触,能够遍及大致整个宽度对清扫体73的清扫部件731进行除尘。
(第2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9至图11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作用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吸入口体7在主体部70具有作为室的其他的清扫体室708。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与吸引风路700连通。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以吸引风路700为基准而在前后方向上与清扫体室703相反的一侧排列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位于与吸引风路700的后部邻接的位置。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与吸引风路700相同形成为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条状。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位于主体部70的下面部701的第1后侧下面部70110、7011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清扫体室708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吸引风路70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短。优选为,其他的清扫体室708具有至少遍及吸引风路700的两个第2风路部7002以及第1风路部700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清扫体室708的左右方向的长度与清扫体室70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或者大致相等。
在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与吸引风路700之间形成有其他的隔壁709。其他的隔壁709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与吸引风路700或者吸入口7000经由形成于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其他的连通风路7090连通。
其他的隔壁709形成在主体部70的下面部701的第1后侧下面部70110之间。即,下面部70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其他的隔壁709的左右方向的延长上。如图11所示,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设定为下面部701以上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H4设定为固定或者大致固定。优选为,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H4是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之间的高度。即,H1<H4<H2。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H4与第3部分LI3的高度H3相等或者大致相等。优选为,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H4设定为在与被吸尘部CL之间不形成例如米粒等具有规定大小的尘埃即粒状垃圾能够通过的间隙的高度。并不限定于此,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H4可以比第3部分LI3的高度H3高,也可以比第3部分LI3的高度H3低。
此外,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其他的隔壁709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设定为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相等或者大致相等。
在其他的清扫体室708能够动作地配置有驱动部即其他的清扫体78。对于其他的清扫体78,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清扫体78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轴线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旋转的旋转清扫体。其他的清扫体78具备其他的轴体780。其他的轴体780形成为柱状,两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体部70。在其他的轴体780的外部配置有其他的清扫部件781。其他的清扫部件781伴随其他的清扫体78的旋转而从被吸尘部CL刮出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清扫部件781是微细的毛密集地配设的毛刷。其他的清扫部件781在其他的轴体780的周向的多个部位分离配置。
其他的清扫部件781将毛刷的基端部一体地汇集并保持于其他的轴体780,前端部侧从其他的轴体780呈放射状延伸。其他的清扫部件781在其他的轴体780的两端部之间呈壁状相连。优选为,其他的清扫部件781在呈螺旋状扭转的状态下保持于其他的轴体780。其他的清扫部件781的螺旋方向从其他的清扫体78的轴线方向观察,是与清扫体73的清扫部件731的螺旋方向相反的方向。
其他的清扫体78可以通过电动机74与清扫体73同时驱动,也可以通过与电动机74不同的其他的电动机相对于清扫体73独立地驱动。
此外,优选为,在其他的隔壁709的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侧的面形成有其他的突出部79。其他的突出部79具有将伴随其他的清扫体78的旋转而附着于其他的清扫体78的至少任一个的其他的清扫部件781的尘埃除去的除尘功能。其他的突出部79位于能够与其他的清扫体78的其他的清扫部件781的至少任一个接触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突出部79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面方向,并沿着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其他的突出部79沿着上下方向或者其他的清扫体78的旋转方向形成。
优选为,其他的突出部79在其他的清扫体78的轴线方向即左右方向上分离配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的突出部79在其他的清扫体室708的至少与其他的清扫体78对应的宽度上断续地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其他的突出部79遍及其他的清扫体室708的大致整个宽度断续地配置。优选为,其他的突出部79、79之间成为等间隔或者大致等间隔。这些其他的突出部79相互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地配置。通过多个其他的突出部79,在其他的清扫体室708的与其他的清扫体78对置的面以梳齿形状在左右方向上交替地排列形成前后的凹凸。此外,其他的突出部79具有加强其他的隔壁709的功能。
并且,在吸尘时,通过基于使用者的动作设定部52的操作的吸引源2的驱动而产生的负压从吸入口体7的吸入口7000起作用,将尘埃与空气一起吸入到吸引风路700。
此时,关于吸引风路700以及清扫体室70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由隔壁704的下端部与位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的下面部701中的隔壁704的延长上的位置构成的部分,高度H1最低的第1部分LI1接近被吸尘部CL,由此较高地保持吸引风路700内的真空度。此外,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LI2与被吸尘部CL分离,能够从第2部分LI2的位置有效地吸入粒状垃圾。并且,在遍及隔壁704的下端部与位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的延长上的下面部701的部分形成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LI3,由此,即使对于地毯等的毛较长的被吸尘部CL,也能够通过第3部分LI3保持极小的间隙,起到吸入尘埃的风路的作用,并且,与第2部分LI2相比相对于被吸尘部CL而上下方向的开口较窄,因此,能够提高所吸入的空气的风速而形成高速的风的流动。因此,无论是需要较大的开口与真空度的粒状垃圾,还是需要空气的快速流动与真空度的微细的尘埃,都能够分别有效地吸起,提高吸尘性能等,能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吸引风路700为基准,在前后方向上与清扫体室703相反的一侧,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后侧排列配置其他的清扫体室708,在吸引风路700与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之间配置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其他的隔壁709,将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设为固定,由此,在吸入口体7前进时,其他的隔壁709向前方向压送粒状垃圾等的较大的尘埃,不会进入比其他的隔壁709靠后侧的位置,由此在吸入口体7的前进动作时能够可靠地吸起粒状垃圾。
尤其地,通过将其他的隔壁709的下端部的高度设定为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高度之间的高度,在吸入口体7前进时能够通过其他的隔壁709将粒状垃圾等的较大的尘埃有效地向前方向压送。
此外,其他的清扫部件781在其他的清扫体78的旋转时与其他的突出部79接触,由此,尘埃被拍落而被除去。根据其他的突出部79的有无,在其他的隔壁709的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侧的面产生梳齿形状的凹凸,因此,伴随其他的清扫体78的旋转,这些凹凸将其他的清扫体78的其他的清扫部件781梳理成梳齿状,能够解开或者切断缠绕在一起的头发等的丝状垃圾或者线状垃圾。
其他的突出部79在其他的清扫体室708的至少与其他的清扫体78对应的宽度上断续地配置,因此,通过其他的突出部79的接触,能够遍及大致整个宽度对其他的清扫体78的其他的清扫部件781进行除尘。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清扫体室703与其他的清扫体室708也可以前后相反。即,也可以将其他的清扫体室708设置在吸引风路700的前侧,将清扫体室703设置在吸引风路700的后侧。在该情况下,隔壁704与其他的隔壁709的位置关系、作用也前后相反。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第3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2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以及作用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第3部分LI3形成为高度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逐渐变化或者逐渐增加。第3部分LI3的高度的最小值为第1部分LI1的高度以上,最大值为第2部分LI2的高度以下。优选为,第3部分LI3的高度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单调非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的高度的增加设为正、减少设为负时,第3部分LI3的高度的变化率设定为0以上。即,第3部分LI3可以形成为高度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持续增加,也可以在一部分具有高度不增加的部分即高度为固定或者大致固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部分LI3形成为,在与第1部分LI1相连的位置处高度最低,在与第2部分LI2相连的位置处高度最高,在这两个位置之间高度逐渐增加。
第3部分LI3的高度的变化率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固定或者大致固定,也可以不固定或者不大致固定。例如,如图12的(a)所示,第3部分LI3可以是高度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以固定或者大致固定的变化率逐渐增加的、呈直线状倾斜的倾斜部,也可以如图12的(b)所示,是以高度的变化率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在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少的方式呈不是波状的曲线状倾斜的倾斜部。第2部分LI2与第1部分LI1以及第3部分LI3相连的端部的至少任一个也可以被倒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设定为比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长。即,关于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和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W1<W3。另外,关于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与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设定为比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长。即,关于第2部分LI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2和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W3<W2。
并且,在遍及隔壁704的下端部和位于隔壁704的左右方向的延长上的下面部701的部分形成第1部分LI1与第2部分LI2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LI3等,具有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由此,对于吸引风路700以及清扫体室703,高度H1最低的第1部分LI1接近被吸尘部CL,由此较高地保持吸引风路700内的真空度,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LI2与被吸尘部CL分离,能够从第2部分LI2的位置有效地吸入粒状垃圾,并且,即使对于地毯等的毛较长的被吸尘部CL,也能够通过第3部分LI3保持极小的间隙,能够起到吸入尘埃的风路的作用。因而,无论是需要较大的开口与真空度的粒状垃圾,还是需要空气的快速流动与真空度的微细的尘埃,都能够分别有效地吸起,能够起到吸尘性能提高等的、与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使第3部分LI3的高度从第1部分LI1侧向第2部分LI2侧逐渐变化,因此,对于毛的长度不同的各种地毯等的被吸尘部CL,能够在与该毛的长度相应的第3部分LI3的任一个部分确保与被吸尘部CL的极小的间隙,吸尘性能优异。
进而,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3比第1部分LI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W1长,因此,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相对于被吸尘部CL形成极小的间隙的第3部分LI3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第1部分LI1、第2部分LI2以及第3部分LI3只要维持相互的高度的大小关系,也可以在各个部分的一部分形成高度不同的部分,或者高度变化。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符号的说明
LI1:第1部分;LI2:第2部分;LI3:第3部分;VC:电动吸尘器;7:吸入口体;73:清扫体;78:其他的清扫体;700:吸引风路;701:下面部;703:清扫体室;704:隔壁;708:其他的清扫体室;709:其他的隔壁;7000:吸入口;7005:顶面。

Claims (12)

1.一种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清扫体室,配置有清扫体;
吸引风路,相对于该清扫体室在前方与后方的任一方排列设置,在下部具有吸入口;
隔壁,位于上述清扫体室与上述吸引风路之间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及
下面部,至少位于上述隔壁的左右方向,
在遍及上述隔壁的下端部和上述下面部的部分至少设定有高度最低的第1部分、高度最高的第2部分、以及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的中间高度的第3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部分位于左右方向两侧部,上述第2部分位于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上述第3部分位于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面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上述第1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部分形成为高度从上述第1部分侧向上述第2部分侧逐渐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比上述第1部分以及上述第3部分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风路在与上述第2部分对应的位置具有在前后方向上最宽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比上述第1部分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风路以左右方向两侧部与外部气体连通的方式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引风路的顶面的左右方向两侧部比其他的部分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入口体还具备:
其他的清扫体室,以上述吸引风路为基准而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上述清扫体室相反的一侧,并配置有其他的清扫体;以及
其他的隔壁,位于上述吸引风路与上述其他的清扫体室之间,沿着左右方向延伸,
上述其他的隔壁的下端部的高度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入口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的隔壁的下端部的高度为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高度。
12.一种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口体。
CN202211024992.2A 2021-10-11 2022-08-25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Pending CN1159568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6914 2021-10-11
JP2021-166914 2021-10-11
JP2022065756A JP2023057519A (ja) 2021-10-11 2022-04-12 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22-065756 2022-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56832A true CN115956832A (zh) 2023-04-14

Family

ID=8600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4992.2A Pending CN115956832A (zh) 2021-10-11 2022-08-25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7519A (zh)
CN (1) CN11595683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57519A (ja)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37326B1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JP5739756B2 (ja) 真空電気掃除機
JP2020521541A (ja) 二重清掃ローラを備えるロボット掃除機
CN111685658B (zh) 电动扫除机及其吸入口体
CN107348900B (zh) 抽吸喷嘴及具备其的吸尘器
CN115956832A (zh)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KR20200007832A (ko) 청소 롤러로부터 쓰레기를 제거하기 위해 코밍 유닛을 구비한 청소기
JP6983350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6662573B2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CN211355206U (zh) 吸尘地刷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JP7160524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23056657A (ja) 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US4850076A (en) Brush vac
JP2005218561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7060574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7433185B2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18186617U (zh) 吸入口体以及电动吸尘器
JP2004057365A (ja) 吸込み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05218512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集塵装置
CN215383652U (zh) 一种清洁头和清洁设备
CN114652193B (zh) 电动吸尘器
CN213248830U (zh) 真空清洁器系统
JP7267867B2 (ja) 掃除機用吸込具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23112758A (ja) 吸込口体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JP2023056218A (ja) 吸込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