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49621A -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49621A
CN115949621A CN202211697638.6A CN202211697638A CN115949621A CN 115949621 A CN115949621 A CN 115949621A CN 202211697638 A CN202211697638 A CN 202211697638A CN 115949621 A CN115949621 A CN 115949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ainage
air outlet
annular
fa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976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红兵
郭宏俊
陈宇强
胡健兴
宋嘉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6976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496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49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496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其中风扇机头包括:内壳,内壳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风道和与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引流翼片,主体和壳体连接,引流翼片从壳体穿入出风风道内,引流翼片对从出风风道吹出的风进行导向。本发明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结构,保证了引流翼片不受产品制造限制而有了足够长的长度,并且引流翼片的长度能满足实际导风要求;将引流翼片与内壳的出风口相配合形成拼接式引流结构,对比于常见的引流翼片与内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发明实现了风扇机头出风口的高效吹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Description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无叶风扇,其引流翼片与壳体通常为一体成型结构,受限于模具制造生产的条件,壳体上的引流翼片不能过长,否则可能引起一体成型的产品零件料厚不均,进而造成外表面加工不良的问题;引流翼片不够长会导致内部气流经过出风口后没有经过有效地向前引流,进而导致风会向其他方向扩散,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引流翼片不够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机头,包括:内壳,内壳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风道和与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引流翼片,主体和壳体连接,引流翼片从壳体穿入出风风道内,引流翼片对从出风风道吹出的风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主体密封安装口,主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引流翼片,多个引流翼片均从安装口穿入出风风道。
进一步地,引流结构还包括加强肋,加强肋与多个引流翼片均连接,加强肋与主体相对设置,加强肋与壳体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内壳还包括固定在壳体内的固定翼片,固定翼片设置在出风口处,引流翼片的一端和固定翼片朝向出风风道内的一端对接,引流翼片和固定翼片共同对从出风风道吹出的风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固定翼片具有导风面,引流翼片具有引流面,导风面的一个边沿和引流面的一个边沿对接,导风面和引流面共面,或导风面相对于引流面倾斜。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出风风道和出风口均位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主体和第一侧壁连接,引流翼片从第一侧壁穿入出风风道并和第二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内壳还包括环形肋,环形肋围绕安装口,主体包括承载板和环形封板,环形封板和引流翼片均设置在承载板上,且环形封板环绕承载板;其中,承载板封堵安装口,环形封板和环形肋抵接。
进一步地,壳体背离出风风道的一侧具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围绕环形肋,主体还包括环形筋,环形筋和环形封板连接并围绕环形封板;其中,环形筋和承载板之间形成环形腔,环形肋位于环形腔内,环形筋朝向出风风道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内壳还包括凸块,凸块设置在环形肋的外周面上,环形筋的内壁具有卡槽,凸块与卡槽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承载板背离出风风道的一侧设置有减重凹槽,承载板朝向出风风道的一侧的表面形状与壳体内表面的形状适配,且承载板朝向出风风道的一侧的表面边沿与安装口朝向出风风道一端的边沿平齐。
进一步地,风扇机头还包括外壳,外壳与内壳连接,引流结构的主体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外壳的内壁与主体抵接。
进一步地,风扇机头还包括连接壳,内壳为两个,两个内壳相对设置且均和连接壳连接,连接壳及两个内壳组成一体注塑结构;引流结构为一体注塑结构,引流结构为两个,两个引流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内壳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上述的风扇机头。
进一步地,无叶风扇还包括分流锥,分流锥包括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前分流锥和后分流锥对应安装;分流锥的内部具有总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与总风道连通;第一风道与一个内壳的出风风道连通,第二风道与另一个内壳的出风风道连通。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机头,包括:内壳,内壳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出风风道和与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包括主体和设置在主体上的引流翼片,主体和壳体连接,引流翼片从壳体穿入出风风道内,引流翼片对从出风风道吹出的风进行导向。本发明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结构,对比于常见的引流翼片与内壳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引流翼片不受产品制造限制而有了足够长的长度,并且引流翼片的长度能满足实际导风要求;将引流翼片与内壳的出风口相配合形成拼接式引流结构,由于引流翼片可以做得比较长,本发明对从风扇机头出风口吹出的风有更好的引流效果,使风吹的更远或准确按照需要的方向吹风,实现了风扇机头出风口的高效吹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在俯视角度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引流结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引流结构部分位置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内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无叶风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内壳;11、壳体;111、出风风道;112、出风口;113、安装口;114、第一侧壁;115、第二侧壁;116、环形凹槽;12、固定翼片;121、导风面;13、环形肋;14、凸块;
20、引流结构;21、主体;211、承载板;2111、减重凹槽;212、环形封板;213、环形筋;2131、卡槽;214、环形腔;22、引流翼片;221、引流面;23、加强肋;
30、外壳;
40、连接壳;
50、分流锥;51、前分流锥;52、后分流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机头,包括:内壳10,内壳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具有出风风道111和与出风风道111连通的出风口112;引流结构20,引流结构20包括主体21和设置在主体21上的引流翼片22,主体21和壳体11连接,引流翼片22从壳体11穿入出风风道111内,引流翼片22对从出风风道111吹出的风进行导向。
本发明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结构20,对比于常见的引流翼片与内壳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引流翼片22不受产品制造限制而有了足够长的长度,并且引流翼片22的长度能满足实际导风要求;将引流翼片22与内壳10的出风口112相配合形成拼接式引流结构20,由于引流翼片22可以做得比较长,本发明对从风扇机头出风口112吹出的风有更好的引流效果,使风吹的更远或准确按照需要的方向吹风,实现了风扇机头出风口112的高效吹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如图1所示,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113,主体21密封安装口113,主体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引流翼片22,多个引流翼片22均从安装口113穿入出风风道111。通过设置安装口113,便于将主体21和壳体11固定连接;通过在主体21上间隔设置多个引流翼片22,进一步保证引流翼片22对于出风风道111吹出风的引流导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体21和多个引流翼片22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既保证了主体21和多个引流翼片22的可靠连接,又便于引流结构20的加工,缩减了成本。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引流结构20还包括加强肋23,加强肋23与多个引流翼片22均连接,加强肋23与主体21相对设置,如图3所示,加强肋23与壳体11的内壁抵接。通过设置加强肋23,既保证了多个引流翼片22在主体21上的固定强度,又通过加强肋23与壳体11的内壁抵接的方式减小了壳体11因受外力产生的变形,提高了壳体11的整体刚度,进而避免了出风风道111和出风口112因受外力发生形变。
如图2和图3所示,内壳10还包括固定在壳体11内的固定翼片12,固定翼片12设置在出风口112处,引流翼片22的一端和固定翼片12朝向出风风道111内的一端对接,引流翼片22和固定翼片12共同对从出风风道111吹出的风进行导向。通过设计引流翼片22和固定翼片12拼接的形式,形成拼接式引流结构,对比于常见的引流翼片与内壳为一体成型结构,拼接式引流结构的引流长度更大,实现了风扇机头出风口的高效吹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因制造工艺的限制,常见的与内壳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引流翼片的长度为5mm左右,导风效果较差,本发明通过设计单独的引流结构20,保证了引流翼片22不受产品制造限制而有了足够长的长度,再利用现有的加工技术的条件下,引流翼片22的长度可以达到14mm左右,将引流翼片22和固定翼片12进行拼接,形成导风长度约为19mm的拼接翼片,通过流体仿真软件的仿真计算和实际使用测试,导风效果改善明显(例如风吹的更远更广),用户的使用舒适感提升。
具体地,如图3所示,固定翼片12具有导风面121,引流翼片22具有引流面221,导风面121的一个边沿和引流面221的一个边沿对接,导风面121和引流面221共面,或导风面121相对于引流面221倾斜。通过设置导风面121和引流面221的位置关系,可以灵活调整风扇机头的出风效果(例如;设置导风面121和引流面221共面,以使得出风更远,设置导风面121相对于引流面221倾斜,以调整出风角度和风速等),实现了对实际的导风需求的灵活适配。
如图3所示,壳体1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出风风道111和出风口112均位于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之间,主体21和第一侧壁114连接,引流翼片22从第一侧壁114穿入出风风道111并和第二侧壁115抵接。通过设置引流翼片22与第二侧壁115抵接的方式,减小了壳体11产生的变形,进而避免了在风扇搬运过程中因外力冲击导致出风风道111和出风口112发生变形的问题出现。
如图3和图6所示,内壳10还包括环形肋13,环形肋13围绕安装口113,主体21包括承载板211和环形封板212,环形封板212和引流翼片22均设置在承载板211上,且环形封板212环绕承载板211;其中,承载板211封堵安装口113,环形封板212和环形肋13抵接。通过设置环形封板212和环形肋13抵接,保证了承载板211对安装口113的密封,避免了内壳10出现漏风的问题。
如图3所示,壳体11背离出风风道111的一侧具有环形凹槽116,环形凹槽116围绕环形肋13,主体21还包括环形筋213,环形筋213和环形封板212连接并围绕环形封板212;其中,环形筋213和承载板211之间形成环形腔214,环形肋13位于环形腔214内,环形筋213朝向出风风道111的一端位于环形凹槽116内。这样设置,既进一步保证了承载板211对安装口113的密封效果,又实现了引流结构20在内壳10上的牢靠安装。
如图5和图6所示,内壳10还包括凸块14,凸块14设置在环形肋13的外周面上,环形筋213的内壁具有卡槽2131,凸块14与卡槽2131卡接配合。通过设置凸块14与卡槽2131的卡接配合,有效提高了引流结构20在内壳10上的安装强度,避免了引流结构20在内壳10上因风力过大出现晃动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凸块14为多个,间隔设置在环形肋13的外周面上,卡槽2131也为多个,与多个凸块14一一对应,进一步提高了引流结构20在内壳10上的安装强度。
如图1所示,承载板211背离出风风道111的一侧设置有减重凹槽2111,承载板211朝向出风风道111的一侧的表面形状与壳体11内表面的形状适配,且承载板211朝向出风风道111的一侧的表面边沿与安装口113朝向出风风道111一端的边沿平齐。通过设置减重凹槽2111,有效减小了承载板211的重量,实现了引流结构20的轻量化,减少了成本;通过设置承载板211朝向出风风道111的一侧的表面形状与壳体11内表面的形状相适配,有效减小了出风风道111内的风阻,使得出风风道111内的空气流通更加顺畅,提高了风扇的能效,同时,也减小了吹风时的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减重凹槽2111为多个,间隔设置在承载板211背离出风风道111的一侧,进一步减小了承载板211的重量。
如图3、如图7和图8所示,风扇机头还包括外壳30,外壳30与内壳10连接,引流结构20的主体21位于外壳30和内壳10之间,外壳30的内壁与主体21抵接。通过设置外壳30的内壁与主体21抵接,进一步保证了引流结构20的牢靠固定;外壳30的内壁紧密贴合引流翼片22,形成了二次密封(一次密封为承载板211对安装口113的密封),避免了引流翼片22因装配公差或者零件变形等因素出现配合间隙,进而导致非密封配合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外壳30与内壳10连接且引流结构20内置的方式,有效避免了需要增加多余壳体零件来遮挡机头装配拼接缝的问题,既保证了产品外观无多余拼接缝,又节约了制造的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外壳30与内壳10通过多处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风扇机头还包括连接壳40,内壳10为两个,两个内壳10相对设置且均和连接壳40连接,连接壳40及两个内壳10组成一体注塑结构;引流结构20为一体注塑结构,引流结构20为两个,两个引流结构20分别设置在两个内壳10上。这样设置,既因为对称设计保证了风扇机头整体的美观性,又保证了风扇机头吹风的均匀性,并且采用一体注塑结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复杂的结构。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上述的风扇机头。本发明提出的无叶风扇,吹出的风更远更广,使用舒适。
如图1所示,无叶风扇还包括分流锥50,分流锥50包括前分流锥51和后分流锥52,前分流锥51和后分流锥52对应安装;分流锥50的内部具有总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分别与总风道连通;第一风道与一个内壳10的出风风道111连通,第二风道与另一个内壳10的出风风道111连通。通过设置前分流锥51和后分流锥52,既保证了分流锥50的简单装配,又实现了对风的有效分流。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本发明通过设置单独的引流结构20,对比于常见的引流翼片与内壳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引流翼片22不受产品制造限制而有了足够长的长度,并且引流翼片22的长度能满足实际导风要求;将引流翼片22与内壳10的出风口112相配合形成拼接式引流结构20,由于引流翼片22可以做得比较长,本发明对从风扇机头出风口112吹出的风有更好的引流效果,使风吹的更远或准确按照需要的方向吹风,实现了风扇机头出风口112的高效吹风,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10),所述内壳(10)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具有出风风道(111)和与所述出风风道(111)连通的出风口(112);
引流结构(20),所述引流结构(20)包括主体(21)和设置在所述主体(21)上的引流翼片(22),所述主体(21)和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引流翼片(22)从所述壳体(11)穿入所述出风风道(111)内,所述引流翼片(22)对从所述出风风道(111)吹出的风进行导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113),所述主体(21)密封所述安装口(113),所述主体(21)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引流翼片(22),多个所述引流翼片(22)均从所述安装口(113)穿入所述出风风道(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20)还包括加强肋(23),所述加强肋(23)与多个所述引流翼片(22)均连接,所述加强肋(23)与所述主体(21)相对设置,所述加强肋(23)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1)内的固定翼片(12),所述固定翼片(12)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2)处,所述引流翼片(22)的一端和所述固定翼片(12)朝向所述出风风道(111)内的一端对接,所述引流翼片(22)和所述固定翼片(12)共同对从所述出风风道(111)吹出的风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片(12)具有导风面(121),所述引流翼片(22)具有引流面(221),所述导风面(121)的一个边沿和所述引流面(221)的一个边沿对接,所述导风面(121)和所述引流面(221)共面,或所述导风面(121)相对于所述引流面(221)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壁(114)和第二侧壁(115),所述出风风道(111)和所述出风口(112)均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4)和所述第二侧壁(115)之间,所述主体(21)和所述第一侧壁(114)连接,所述引流翼片(22)从所述第一侧壁(114)穿入所述出风风道(111)并和所述第二侧壁(115)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0)还包括环形肋(13),所述环形肋(13)围绕所述安装口(113),所述主体(21)包括承载板(211)和环形封板(212),所述环形封板(212)和所述引流翼片(22)均设置在所述承载板(211)上,且所述环形封板(212)环绕所述承载板(211);其中,所述承载板(211)封堵所述安装口(113),所述环形封板(212)和所述环形肋(13)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背离所述出风风道(111)的一侧具有环形凹槽(116),所述环形凹槽(116)围绕所述环形肋(13),所述主体(21)还包括环形筋(213),所述环形筋(213)和所述环形封板(212)连接并围绕所述环形封板(212);其中,所述环形筋(213)和所述承载板(211)之间形成环形腔(214),所述环形肋(13)位于所述环形腔(214)内,所述环形筋(213)朝向所述出风风道(111)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116)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0)还包括凸块(14),所述凸块(14)设置在所述环形肋(13)的外周面上,所述环形筋(213)的内壁具有卡槽(2131),所述凸块(14)与所述卡槽(2131)卡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11)背离所述出风风道(111)的一侧设置有减重凹槽(2111),所述承载板(211)朝向所述出风风道(111)的一侧的表面形状与所述壳体(11)内表面的形状适配,且所述承载板(211)朝向所述出风风道(111)的一侧的表面边沿与所述安装口(113)朝向所述出风风道(111)一端的边沿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机头还包括外壳(30),所述外壳(30)与所述内壳(10)连接,所述引流结构(20)的主体(21)位于所述外壳(30)和所述内壳(10)之间,所述外壳(30)的内壁与所述主体(21)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机头还包括连接壳(40),所述内壳(10)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壳(10)相对设置且均和所述连接壳(40)连接,所述连接壳(40)及两个所述内壳(10)组成一体注塑结构;所述引流结构(20)为一体注塑结构,所述引流结构(20)为两个,两个所述引流结构(2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内壳(10)上。
13.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风扇机头。
14.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机头,所述无叶风扇还包括分流锥(50),所述分流锥(50)包括前分流锥(51)和后分流锥(52),所述前分流锥(51)和所述后分流锥(52)对应安装;所述分流锥(50)的内部具有总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分别与总风道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一个所述内壳(10)的所述出风风道(11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另一个所述内壳(10)的所述出风风道(111)连通。
CN202211697638.6A 2022-12-28 2022-12-28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Pending CN1159496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638.6A CN115949621A (zh) 2022-12-28 2022-12-28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97638.6A CN115949621A (zh) 2022-12-28 2022-12-28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49621A true CN115949621A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88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97638.6A Pending CN115949621A (zh) 2022-12-28 2022-12-28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496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48841A1 (en) Volute fan assembly structure and floor-standing air conditioner
US8360500B2 (en) Side visor for automobile
US20080159867A1 (en) Impeller assembly
US20180244146A1 (en) Air flap assembly
TWI493110B (zh) ventilator
WO2021189810A1 (zh)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CN101517327A (zh) 开闭装置以及换气装置
CN115949621A (zh)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US8281457B2 (en) Grommet for through body pipe mounting in a vehicle
CN105008159B (zh) 压力释放阀
CN110120579A (zh) 用于飞行器的天线组件
CN219139469U (zh)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KR101473233B1 (ko) 차량용 몰딩의 제조금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몰딩
CN211822758U (zh) 新风模块的出风蜗壳、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器
US20140246803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rame for an engine cooling fan of a motor vehicle
US20230135801A1 (en) Grommet
CN219139468U (zh) 风扇机头及无叶风扇
US9370217B2 (en) Helmet
US9145089B2 (en) Socket joint with integrated tube anchors
US10995766B2 (en) Centrifugal blower
EP3859132B1 (en) Fan guide unit
US20210151724A1 (en) Inlet duct for vehicle battery system
CN214165857U (zh) 自动分配器
CN219227116U (zh) 线束过孔防护胶套、线束过孔布置组件及车辆
KR100235670B1 (ko) 인테이크 매니폴드의 플레늄 쳄버에 설치되는 진공포트의 가이드 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