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8229A -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 Google Patents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8229A
CN115938229A CN202211416550.2A CN202211416550A CN115938229A CN 115938229 A CN115938229 A CN 115938229A CN 202211416550 A CN202211416550 A CN 202211416550A CN 115938229 A CN115938229 A CN 115938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edge
fixing
hard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65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38229B (zh
Inventor
刘雨
邢冲
李政
李银
丁桥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165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8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382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82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79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 H04M1/0283Improving the user comfort or ergonomics for providing a decorative aspect, e.g. customization of casings, exchangeable facepl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边缘防护结构及包括该边缘防护结构的折叠显示终端。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及软胶件,硬质件设于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一侧,软胶件的防护部覆盖弯折区的边缘,从而能够在不影响显示屏的弯折性能的情况下,将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防止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

Description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背景技术
折叠显示终端一般包括显示屏及用于支撑显示面板屏的屏支撑组件。屏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轴,折叠显示终端进行折叠时,显示屏相对于固定轴的位置能够进行折叠。现有的折叠显示终端中,显示屏相对于固定轴区域的边缘一般开放在外,会影响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且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碰撞等问题而损坏,降低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边缘防护结构及包括该边缘防护结构的折叠显示终端,边缘防护结构能够将显示屏对应于固定轴位置的部分的边缘保护起来,在不影响折叠显示终端的折叠效果的同时,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避免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碰撞等问题而损坏,提高包括该边缘防护结构的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边缘防护结构,该边缘防护结构用于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防护。该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连接件及软胶件,所述硬质件的强度大于所述软胶件的强度,所述软胶件为可弹性变形件,所述硬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软胶件连接;所述软胶件包括防护部,所述防护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所述硬质件位于所述防护部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防护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硬质件连接,所述硬质件用于设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一侧,所述软胶件的所述防护部用于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及软胶件。将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应用于折叠显示终端时,所述硬质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一侧,所述软胶件的所述防护部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从而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软胶件能够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折叠显示终端受到碰撞时,由于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被边缘防护结构进行包裹,因此,边缘防护结构能够对显示屏进行保护,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位置受碰撞而损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为硬质件及软胶件组合得到的结构。其中,软胶件可以随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同步的进行弯曲,从而能够对显示屏的边缘进行时刻保护,并能够避免边缘防护结构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产生影响。并且,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硬质件,硬质件相较于软胶件能够起到更好的防碰撞的作用,实现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的良好的保护效果。换句话说,本申请中,通过硬质件与软胶件组合得到的边缘防护结构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保护,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屏的弯折性能的同时,实现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并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还包括两个固定部,两个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两端;每个所述固定部均部分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所述第三表面。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软胶部还包括固定部。当边缘防护结构应用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固定部能够与折叠显示终端的转轴组件两侧的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相对位置固定,通过固定部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的相对位置固定,能够避免与固定部连接的防护部在随显示屏产生多次弯折后变形而两端翘起的问题。并且,固定部随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进行运动时,能够带动防护部随显示屏的弯折区进行折叠,减小防护部与显示屏之间的作用力,从而避免显示屏的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应用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边缘防护结构的防护部的两端的延伸部也会分别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持防护部的形状,避免防护部在随显示屏产生多次弯折后变形而两端翘起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包括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延伸部的第二面之间,所述接触面与所述防护部的第三表面平滑连接。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应用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延伸部的接触面及防护部的第三表面均与显示屏接触,延伸部的接触面及防护部的第三表面平滑连接,能够避免接触面与第三表面连接的位置角度变化较大而产生凸起,从而避免在接触面与第三表面产生的凸起对显示屏产生大的压力,进而保证显示屏不会受到软胶部的压力而损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面相对的固定面,所述防护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平滑连接,从而避免延伸部的固定面与防护部的第四表面连接的位置明显的阶梯变化或者角度变化,保证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转轴组件上时不需要有很高的精度仍能够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表面有较好的外观效果,避免延伸部的固定面与防护部的第四表面连接的位置明显的阶梯变化或者角度变化时,由于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转轴组件上精度不高而出现外观不对称,或影响第一边缘防护件或者第二边缘防护件安装的问题出现。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软胶件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延伸部与软胶件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保证在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后而不会容易分离。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硬质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保证在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后而不会容易分离。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粘胶、螺钉、焊料或卡扣连接,使得硬质件与软胶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成本更低。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防护部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防护部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保证在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后而不会容易分离。并且,当连接件的第二部分与硬质件也为一体结构时,即硬质件、软胶件及连接件为一体结构,从而硬质件与软胶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避免软胶件在经多次弯折后与硬质件分离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内嵌有硬质板,所述硬质板的强度大于所述软胶部的强度。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固定部内嵌硬质板,从而增强固定部的强度,避免固定部在折叠显示终端进行弯折时,固定部产生变形而卡于第一主体或者第二主体内,进而避免固定部变形卡于第一主体或者第二主体内而影响防护部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的防护。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的防护部的第三表面为内凹的弧面。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的弯折区进行弯折时,软胶件的防护部会产生从防护部的第三表面至远离显示屏方向的弯折,当防护部跟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以后,防护部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防护部的两端向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翘起。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防护部的第三表面设计为内凹的弧面,即使得防护部有一个朝向显示屏方向的初始变形,能够部分中和防护部经过多个弯折后向远离显示屏方向的变形,减小防护部经多次弯折后两端翘起的风险。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的防护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软胶件的防护部上设有从所述第三表面向所述第四表面凹设的凹槽。通过设置凹槽,能够保证防护部的外表面形状不变,以保证折叠显示终端具有良好外观效果的同时,防护部能够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保证防护部能够较好的跟随显示屏进行弯曲变形,而不容易对显示屏产生大的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为软胶材料制成,所述硬质件及所述连接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软胶材料具有柔软、可弹性变形的特质,通过采用软胶材料制成软胶件,能够保证边缘保护结构能够起到保护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的作用的同时,避免边缘保护结构影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保证硬质件能够起到良好的抵挡碰撞的效果,实现对显示屏良好的保护。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终端。该折叠显示终端包括固定轴、显示屏及第一方面任意一种边缘防护结构,所述显示屏包括弯折区,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层叠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及与所述显示面相交的侧面,所述显示面背离所述固定轴。所述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连接件及软胶件,所述硬质件的强度大于所述软胶件的强度,所述软胶件为可弹性变形件,所述硬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软胶件连接。所述软胶件包括防护部,所述防护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表面,所述硬质件位于所述防护部的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防护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硬质件连接。所述硬质件与所述固定轴固定,所述硬质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侧面的一侧,且所述硬质件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软胶件的所述防护部位于所述显示屏背向所述固定轴的一侧,且所述防护部覆盖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将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固定,所述硬质件位于所述显示屏的侧面的一侧,且所述硬质件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软胶件的防护部位于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背向转轴组件的一侧,从而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及软胶件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折叠显示终端受到碰撞时,由于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被边缘防护结构进行包裹,因此,边缘防护结构能够对显示屏进行保护,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位置受碰撞而损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为硬质件及软胶件组合得到的结构。其中,软胶件可以随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同步的进行弯曲,从而能够对显示屏的边缘进行时刻保护,并能够避免边缘防护结构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产生影响。并且,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硬质件,硬质件相较于软胶件能够起到更好的防碰撞的作用,实现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的良好的保护效果。换句话说,本申请中,通过硬质件与软胶件组合得到的边缘防护结构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保护,能够实现在不影响显示屏的弯折性能的同时,实现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起到良好的保护效果,并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显示终端还包括第一边缘防护件及第二边缘防护件。所述软胶件还包括两个固定部,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两端;每个所述固定部均部分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所述第三表面;两个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朝向显示屏的一侧及第二边缘防护件朝向显示屏的一侧,即软胶件的两个固定部分别被第一边缘防护件及第二边缘防护件压住,从而能够避免防护部跟随显示屏进行多次折叠、展开后而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两端翘起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显示终端还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且所述固定轴与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转动连接。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一固定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固定区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因此,当需要折叠本申请的折叠显示终端时,用户对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进行施力,使得第一主体远离固定轴的一端相对第二主体远离固定轴的一端相互靠近时,从而使得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与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以显示屏的转轴区为轴进行折叠。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的周缘与所述第一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从而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外露,进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受到碰撞或者撞击时而产生损坏;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的周缘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外露,进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受到碰撞或者撞击时而产生损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还包括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两端,两个所述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朝向显示屏的一侧及第二边缘防护件朝向显示屏的一侧,即两个延伸部分别能够被第一边缘防护件及第二边缘防护件压住。因为两个延伸部分别连接于防护部的两端,两个延伸部分别被第一边缘防护件及第二边缘防护件压住,即防护部的两端能够被进一步的固定,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持防护部的形状,避免防护部在随显示屏产生多次弯折后变形而两端翘起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包括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述接触面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延伸部的第二面之间,所述接触面与所述防护部的第三表面平滑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面朝向所述显示屏,在显示屏的弯折过程中,延伸部的接触面及防护部的第三表面会与显示屏接触。延伸部的接触面及防护部的第三表面平滑连接,能够避免接触面与第三表面连接的位置角度变化较大而产生凸起,从而避免在接触面与第三表面产生的凸起对显示屏产生大的压力,进而保证显示屏不会受到软胶部的压力而损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接触面相对的固定面,所述防护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第四表面平滑连接,从而避免延伸部的固定面与防护部的第四表面连接的位置明显的阶梯变化或者角度变化,保证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转轴组件上时不需要有很高的精度仍能够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表面有较好的外观效果,避免延伸部的固定面与防护部的第四表面连接的位置明显的阶梯变化或者角度变化时,由于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转轴组件上精度不高而出现外观不对称,或影响第一边缘防护件或者第二边缘防护件安装的问题出现。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与所述软胶件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延伸部与软胶件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保证在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后而不会容易分离。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硬质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保证在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后而不会容易分离。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件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二部分通过粘胶、螺钉、焊料或卡扣连接,使得硬质件与软胶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简单、成本更低。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防护部为一体结构,从而使得防护部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结合更加的紧密,保证在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后而不会容易分离。并且,当连接件的第二部分与硬质件也为一体结构时,即硬质件、软胶件及连接件为一体结构,从而硬质件与软胶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避免软胶件在经多次弯折后与硬质件分离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内嵌有硬质板,所述硬质板的强度大于所述软胶部的强度。通过在固定部内嵌硬质板,从而增强固定部的强度,避免固定部在折叠显示终端进行弯折时,固定部产生变形而卡于第一主体或者第二主体内,进而避免固定部变形卡于第一主体或者第二主体内而影响防护部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的防护。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的防护部的第三表面为内凹的弧面。显示屏的弯折区进行弯折时,软胶件的防护部会产生从防护部的第三表面至远离显示屏方向的弯折,当防护部跟随显示屏进行多次弯折以后,防护部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防护部的两端向远离显示屏的方向翘起。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防护部的第三表面设计为内凹的弧面,即使得防护部有一个朝向显示屏方向的初始变形,能够部分中和防护部经过多个弯折后向远离显示屏方向的变形,减小防护部经多次弯折后两端翘起的风险。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的防护部包括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的第四表面,所述软胶件的防护部上设有从所述第三表面向所述第四表面凹设的凹槽。通过设置凹槽,能够保证防护部的外表面形状不变,以保证折叠显示终端具有良好外观效果的同时,防护部能够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保证防护部能够较好的跟随显示屏进行弯曲变形,而不容易对显示屏产生大的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软胶件为软胶材料制成,所述硬质件及所述连接件均为金属材料制成。软胶材料具有柔软、可弹性变形的特质,通过采用软胶材料制成软胶件,能够保证边缘保护结构能够起到保护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的作用的同时,避免边缘保护结构影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保证硬质件能够起到良好的抵挡碰撞的效果,实现对显示屏良好的保护。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边缘防护结构。该边缘防护结构用于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防护。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及两个转轴件,两个所述转轴件的一端与所述硬质件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件包括连接杆及固定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硬质件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朝向所述硬质件一侧的第一面,所述第一面上凸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硬质件用于设于所述弯折区的一侧,所述软胶件的所述转轴件用于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及转轴件。将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应用于折叠显示终端时,所述硬质件设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一侧,转轴件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从而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件能够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折叠显示终端受到碰撞时,由于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被边缘防护结构进行包裹,因此,边缘防护结构能够对显示屏进行保护,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位置受碰撞而损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轴件能够相对硬质件进行转动,在折叠显示终端折叠时,转轴件能够相对硬质件进行相应的转动,使得边缘防护结构能够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时刻保护的提供,能够避免边缘防护结构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产生影响。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包括朝向所述硬质件的第一杆面,所述第一杆面与所述硬质件之间有间隙,从而能够保证转轴件进行转动时,连接杆不会与硬质件之间产生摩擦,保证转轴件转动的流畅度,并避免连接杆与硬质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损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位于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硬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第一杆面接触并连接,即固定部位于连接杆的朝向硬质件的一侧。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连接杆覆盖在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时。由于固定部位于连接杆的朝向硬质件的一侧,固定部能够始终位于显示屏与边框之间,保证位于固定部上的限位凸起能够始终位于边框上的滑槽内,并能够在滑槽内进行滑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硬质件远离所述转轴件的表面共面,能够保证在折叠显示终端折叠过程中,固定部及硬质件的各个位置与边框之间存在的距离相同,能够在保证折叠显示终端折叠的过程中,边框不会与固定部或者硬质件之间产生摩擦,保证折叠显示终端折叠的流畅性,同时能够尽量减少固定部及硬质件与边框之间的间隙。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杆面相对的第二杆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杆面与所述第二杆面之间的第三杆面,所述第三杆面为平面。当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第三杆面与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接触。由于与显示屏接触的第三杆面为平面,能够减小显示屏与第三杆面之间的距离的同时,避免第三杆面的某个位置突出抵压显示屏而损坏显示屏,保证显示屏的质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件包括连接端及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固定端,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硬质件的连接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更靠近参考平面,所述参考平面位于所述固定端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侧,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在折叠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固定部始终位于显示屏与边框之间,保证位于固定部上的限位凸起能够始终位于边框上的滑槽内,并能够在滑槽内进行滑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非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之间通过第五表面进行连接。当将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折叠显示终端的固定轴的插槽内,以使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时,硬质件的第五表面能够与固定轴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中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保证边缘防护结构在折叠显示终端中的稳定安装。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所述固定端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方向相同,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当将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折叠显示终端的固定轴的插槽内,以使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时,连接端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固定端的部分抵靠于固定轴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的插槽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硬质件连接的一端的端面为圆弧面,所述端面上设有啮合齿,两个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端面上的啮合齿啮合。当转动一根转轴件时,由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所述端面上的啮合齿啮合,边缘防护结构的另一根转轴件能够进行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转动体验。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件及所述转轴件均为金属件,即边缘防护结构有较大的强度,能够实现较好的防碰撞效果,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实现更好的保护效果。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折叠显示终端。该折叠显示终端包括屏支撑组件、显示屏及两个第二方面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所述显示屏层叠于所述屏支撑组件上;所述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固定区、第二固定区及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并与所述第一主体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区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并与所述第二主体固定,所述弯折区与所述固定轴相对。
两个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硬质件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且两个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硬质件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相对的两侧,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固定轴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弯折区的边缘;所述第一主体及所述第二主体均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围绕所述显示屏的边缘环绕设置,所述边框上设有滑槽,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限位凸起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通过将边缘防护结构固定于转轴组件,并使边缘防护组件的硬质件位于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一侧,连接杆覆盖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弯折区的边缘,即通过硬质件及连接杆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防止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并且,转轴件能够相对硬质件进行转动,在折叠显示终端折叠时,转轴件能够相对硬质件进行相应的转动,使得边缘防护结构能够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时刻保护的提供,能够避免边缘防护结构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弯折产生影响。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的轨迹根据所述折叠显示终端弯折时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限位凸起运动的轨迹进行相应的设计,从而使得当折叠显示终端进行弯折时,显示屏的弯折区弯折,第一主体及第二主体以转轴组件为轴进行折叠时,能够带动转轴件的限位凸起在滑槽内相应滑动,并驱动转轴件进行相应的旋转,从而保证在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过程中,转轴件的旋转与显示屏的弯折始终同步进行,不需要通过显示屏推动转轴件以使转轴件旋转,即显示屏与转轴件之间不会有作用力,从而避免显示屏与转轴件之间产生作用力而可能造成显示屏的损坏。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边缘防护结构,该边缘防护结构用于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防护。所述边缘防护结构包括弹性片及柔性件,所述弹性片包括防护区段及两个固定区段,两个所述固定区段分别连接于所述防护区段的两侧,所述柔性件层叠于所述弹性片并覆盖所述弹性片的防护区段,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件的弹性,所述柔性件及所述弹簧薄片的所述防护区段用于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将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边缘防护结构的弹性片的防护区段及柔性件与显示屏的弯折区相对,并覆盖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从而实现通过边缘防护结构覆盖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避免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显示屏的弯折区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防护区段覆盖,因此,当显示屏的弯折区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防护区段能够对显示屏的弯折区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并且,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件的弹性,从而保证边缘防护结构经过多次弯折后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变形,保证边缘防护结构的折弯寿命。
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的柔性小于柔性件的柔性。弹性片的柔性较柔性件的柔性更小,从而能够给柔性件以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且,由于柔性件具有较好的柔性,从而减小柔性件对边缘防护结构的弯折性能的影响。并且,柔性件能够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避免碰撞产生的作用力经弹性片传导至显示屏,实现对显示屏良好的保护作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的表面光滑程度大于所述柔性件的表面光滑程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将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弹性片的表面会与显示屏接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的表面光滑程度较高,能够减小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过程中,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拉扯,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的顺畅,并避免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拉扯而造成显示屏的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可靠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所述固定区段的两侧的宽度更小,能够使得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较靠近固定区段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使得折叠显示终端进行折叠时,边缘防护结构的弯折位置会在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从而减小防护区段与固定区段连接的两端位置的弯折,减小对固定区段的拉扯。并且,由于折叠显示终端弯折时,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中间位置的弯折程度最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相较于较靠近固定区段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与弯折区的中间位置相对,从而保证边缘防护结构能够与显示屏进行同步的弯曲变形,而不会对显示屏产生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件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所述固定区段的两端的宽度更小,从而使得柔性件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较靠近所述固定区段的两侧的弯折性能更好,使得柔性件的弯曲尽量的发生在柔性件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避免柔性件的两端与弹性片的分离,避免柔性件的两端翘起的问题出现,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且,由于折叠显示终端弯折时,显示屏的弯折区的中间位置的弯折程度最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件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相较于较靠近固定区段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柔性件的中间位置与弯折区的中间位置相对,从而保证边缘防护结构能够与显示屏进行同步的弯曲变形,而不会对显示屏产生大的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区段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的中间位置向所述第二表面凹设形成有缺口,从而实现述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所述固定区段的两侧的宽度更小,使得防护区段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较靠近固定区段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件的中间位置的厚度相对靠近所述固定区段的两端的厚度更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柔性件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件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四表面远离所述弹性片,所述第三表面为向所述第四表面凹设的弧面,从而实现柔性件的中间位置的厚度相对靠近所述固定区段的两端的厚度更薄。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区段的宽度与所述防护区段的宽度相同,所述固定区段及所述防护区段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区段与所述防护区段的排布方向。由于固定区段连接于防护区段的两侧,本申请中能够通过固定区段的固定实现将防护区段的张紧。由于固定区段的宽度与所述防护区段的宽度基本相同,能够通过固定区段的固定将防护区段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张紧,避免经过多次弯折后产生起翘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区段的宽度小于所述防护件的宽度。换句话说,防护件覆盖于弹性片的防护区段上时,防护件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伸出于防护区段的边缘。当边缘防护结构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会作用在防护件上。由于防护件为柔性较弹性片更好的柔性结构,能够对碰撞力产生更好的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碰撞力作用至弹性片上,进而避碰撞力弹性片传输至显示屏上而损坏显示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区段上层叠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与所述柔性件位于所述弹性片的同一侧;所述粘合层包括胶层及离型膜层,所述离型膜层位于所述胶层背离所述固定区段的一侧。通过在固定区段上层叠粘合层,能够方便的将固定区段与折叠显示终端进行固定。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与所述柔性件为一体结构。具体的,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等一体成型方式将弹性片与所述柔性件形成为一体结构,从而保证弹性片与柔性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为PET薄片、PI薄片或金属薄片,所述柔性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折叠显示终端,该折叠显示终端包括显示屏、第一边缘防护件、第二边缘防护件及两个第五方面中的任意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固定区、第二固定区及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两个所述边缘防护结构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相对两侧,所述弹性片的所述防护区段及所述柔性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弯折区的边缘;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弹性片的一个所述固定区段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固定;另一个所述固定区段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朝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固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的弹性片的防护区段及柔性件与显示屏的弯折区相对,并覆盖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从而实现通过边缘防护结构覆盖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避免弯折区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显示屏的弯折区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防护区段覆盖,因此,当显示屏的弯折区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防护区段能够对显示屏的弯折区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并且,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大于所述柔性件的弹性,从而保证边缘防护结构经过多次弯折后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变形,保证边缘防护结构的折弯寿命。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边缘防护结构,该边缘防护结构用于对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进行防护。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及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大于所述硬质件的弹性;所述硬质件包括硬质板及凸块,所述硬质板包括连接表面,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连接表面并向远离所述连接表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凸块包括固定面,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及与所述显示面相交的侧面,所述硬质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侧面的一侧,且所述硬质板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连接表面朝向所述侧面,所述固定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固定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可以所述凸块为轴进行弯曲;所述弹性片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及第三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及所述第三区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区段的两侧,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区段;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弹性片背离所述凸块的一侧,所述弹性片的所述第一区段用于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
本申请中,所述硬质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侧面的一侧,且所述硬质板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固定面固定连接,弹性片的所述第一区段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从而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板及弹性片能够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从而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能够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平滑层,所述弹性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第一面接触,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凸块;所述平滑层覆盖所述第二面,所述平滑层背离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大于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
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弹性片的第二面朝向显示屏。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片的第二面上覆盖光滑程度较高的平滑层,使得当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平滑层与显示屏接触,由于平滑层有较光滑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展开过程更加的顺畅,且避免由于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损伤显示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硬质板固定,所述弹性片上设有穿孔,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弹性片上的所述穿孔并与所述凸块接触,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弹性片背离所述凸块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能够限位于第三部分与凸块之间,从而避免弹性片与所述凸块之间的固定失效时,弹性片与硬质件之间的分离。并且,弹性片上设有穿孔,第二部分远离第三部分的一端从弹性片的第二面穿过穿孔至弹性片的第一面的一侧,并与凸块接触,从而进一步的加固弹性片与硬质件之间的连接,避免弹性片与硬质件之间分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的固定面上设有向远离所述弹性片的方向凹设的凹槽,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插入所述凹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弹性片与凸块脱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平滑层,所述弹性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第一面接触,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凸块;所述平滑层覆盖所述第二面除与所述凸块相对位置外的其他区域,所述平滑层背离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大于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弹性片的第二面朝向显示屏。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片的第二面上除与所述凸块相对位置外的其他区域覆盖光滑程度较高的平滑层,使得当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平滑层与显示屏接触时,由于平滑层有较光滑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展开过程更加的顺畅,且避免由于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损伤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设于所述弹性片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凸块相对的位置,所述柔性件上设有镂空区,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镂空区内,所述平滑层及所述柔性件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当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柔性件与显示屏接触,由于柔性件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部分的厚度,因此,第三部分不会直接与显示屏进行接触,从而避免第三部分与显示屏直接接触而对显示屏产生损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的所述连接表面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固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内嵌于所述安装槽内,使得硬纸板与加固件之间的连接能够更加的牢固。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凸块之间设有胶层,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凸块之间通过所述胶层固定,弹性片与凸块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为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或者高模量的塑料材质制成。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包括连接端及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固定端,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连接端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侧。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非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之间通过第五表面进行连接。当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时,硬质板的固定端会插入并固定于固定轴的插槽内时,硬质件的第五表面能够与固定轴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中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所述固定端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方向相同,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当将硬质板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的插槽内时,连接端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固定端的部分抵靠于固定轴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的插槽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折叠显示终端。该折叠显示终端包括显示屏、第一边缘防护件、第二边缘防护件及边缘防护结构,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固定区、弯折区及第二固定区,所述弯折区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二固定区之间,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所述边缘防护结构包括硬质件及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弹性大于所述硬质件的弹性。所述硬质件包括硬质板及凸块,所述硬质板包括连接表面,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连接表面并向远离所述连接表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凸块包括固定面,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及与所述显示面相交的侧面,所述硬质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侧面的一侧,且所述硬质板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连接表面朝向所述侧面,所述固定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固定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片可以所述凸块为轴进行弯曲。所述弹性片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及第三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及所述第三区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区段的两侧,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区段;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弹性片背离所述凸起的一侧,所述第一区段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所述第二区段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第三区段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
本申请中,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以通过第一边缘防护件避免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外露,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受到碰撞或者撞击时而产生损坏。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以通过第二边缘防护件避免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外露,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受到碰撞或者撞击时而产生损坏。并且,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硬质板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侧面的一侧,且所述硬质板位于所述弯折区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且,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固定面固定连接,弹性片的所述第一区段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从而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板及弹性片能够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从而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能够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
并且,弹性片的第二区段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弹性片的第三区段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与显示屏之间,即通过第一边缘防护件及第二边缘防护件能够将弹性片的两端压住,从而避免弹性片的两端翘起。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显示终端还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及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并固定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显示屏的所述第二固定区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并固定于所述第二主体,所述显示屏的所述弯折区与所述转动轴相对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设有插槽,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所述硬质板部分插入并固定于所述插槽内,从而实现折叠显示终端与转动轴的固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平滑层,所述弹性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第一面接触,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凸块;所述平滑层覆盖所述第二面,所述平滑层背离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大于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所述平滑层背离所述弹性片的一面与所述显示屏接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片的第二面上覆盖光滑程度较高的平滑层,使得当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平滑层与显示屏接触时,由于平滑层有较光滑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展开过程更加的顺畅,且避免由于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损伤显示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硬质板固定,所述弹性件上设有穿孔,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弹性片上的所述穿孔并与所述凸块接触,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弹性片背离所述凸块的一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能够限位于第三部分与凸块之间,从而避免弹性片与所述凸块之间的固定失效时,弹性片与硬质件之间的分离。并且,弹性片上设有穿孔,第二部分远离第三部分的一端从弹性片的第二面穿过穿孔至弹性片的第一面的一侧,并与凸块接触,从而进一步的加固弹性片与硬质件之间的连接,避免弹性片与硬质件之间分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块的固定面上设有向远离所述弹性片的方向凹设的凹槽,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插入所述凹槽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弹性片与凸块脱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平滑层,所述弹性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第一面接触,所述第二面相对所述第一面背离所述凸块;所述平滑层覆盖所述第二面除与所述凸块相对位置外的其他区域,所述平滑层背离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大于所述弹性片的表面的光滑程度,所述平滑层背离所述弹性片的一面与所述显示屏接触。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弹性片的第二面朝向显示屏。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片的第二面上除与所述凸块相对位置外的其他区域覆盖光滑程度较高的平滑层,使得当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平滑层与显示屏接触时,由于平滑层有较光滑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展开过程更加的顺畅,且避免由于弹性片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损伤显示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设于所述弹性片的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凸块相对的位置,所述柔性件上设有镂空区,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镂空区内,所述平滑层及所述柔性件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厚度。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柔性件与显示屏接触,由于柔性件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部分的厚度,因此,第三部分不会直接与显示屏进行接触,从而避免第三部分与显示屏直接接触而对显示屏产生损坏。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的所述连接表面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加固件的所述第一部分内嵌于所述安装槽内,使得硬纸板与加固件之间的连接能够更加的牢固。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凸块之间设有胶层,所述弹性片与所述凸块之间通过所述胶层固定,弹性片与凸块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片为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或者高模量的塑料材质制成。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硬质板包括连接端及与所述连接端连接的固定端,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连接端远离所述固定端的一侧,所述固定端插入并固定于所述插槽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及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三表面非共面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之间通过第五表面进行连接,所述第五表面与所述固定轴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中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端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所述固定端的宽度方向与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方向相同,均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连接端的宽度方向上超出所述固定端的部分抵靠于所述固定轴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的固定端插入固定轴的插槽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边缘防护结构,该边缘防护结构包括柔性件及两个固定件,所述柔性件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所述柔性件的柔性大于所述固定件的柔性;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及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柔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固定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及所述固定块位于显示屏的出光面的一侧,且所述柔性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两个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块分别与转轴组件的两个转动轴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能够覆盖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位置,避免弯折区的边缘外露,从而提高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显示屏的弯折区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覆盖,因此,当显示屏的弯折区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能够对显示屏的弯折区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区及位于两个第一区之间的第二区,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区,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间隔设置。
本申请中,由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区,两个所述固定件之间间隔设置,即两个固定板之间的间隔区域与柔性件的第二区相对。边缘防护结构随折叠显示终端折叠时,柔性件的第二区不会受固定板的影响,从而保证柔性件能够有良好的折叠效果。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区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内凹,从而能够减薄柔性件对应于第一区的部分的厚度,使得柔性件能够具有更好的弯折效果,避免边缘防护结构对折叠显示终端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为弹性件,所述固定板的弹性大于所述固定块及所述柔性件,从而使得固定板与柔性件固定连接时,固定板能够提供给柔性件一定的支撑。并且,由于固定板也为具有较好的弹性的结构,因此,固定板也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即柔性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区也能够进行弯折,从而使得边缘防护结构能够有更好的弯折性能,避免边缘防护结构对折叠显示终端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且由于固定板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保证边缘防护结构经过多次弯折后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变形,保证边缘防护结构的折弯寿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区段及与第一区段连接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与柔性件连接,第二区段与固定块连接,即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块与柔性件固定于固定板的不同区段,从而避免固定块的强度影响固定板上与柔性件连接的部分的弯折性能,进而保证柔性件的各个位置均能够有较好的弯折性能。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包括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固定块相对,所述第二板连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固定板,所述转动轴的门板边缘插入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固定块之间,且所述门板与所述第一板固定。
本申请中,固定块与转动轴的门板固定连接,能够实现更好的固定连接效果,还能够避免固定块与转动轴的固定连接对转动轴相对于固定轴的转动效果的影响。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防护结构还包括平滑层,所述平滑层的表面光滑性较所述固定块的表面光滑性较高,所述平滑层覆盖所述固定块背离所述柔性件的表面。当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中,平滑层会与显示屏接触。由于平滑层有较光滑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的弯折展开过程更加的顺畅,且避免由于固定块与显示屏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损伤显示屏。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折叠显示终端,所述折叠显示终端包括显示屏、转轴组件及第九方面所提供的任意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所述转轴组件包括固定轴及两个转动轴,两个转动轴分别转动连接于固定轴的两侧。所述显示屏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与所述固定轴相对设置,所述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固定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背离所述固定轴的一侧,且所述柔性件及所述固定板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块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
本申请中,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固定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背离所述固定轴的一侧,且所述柔性件及所述固定板覆盖所述弯折区的边缘,从而能够通过边缘防护结构的柔性件及固定板将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外露,进而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的外观效果,并能够避免显示屏的弯折区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
并且,固定件的固定块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从而能够实现边缘防护结构在折叠显示终端中的固定,并能够使与固定块的连接的柔性件的两端固定,从而避免柔性件经多次弯折后的两端翘起。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折叠至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4a为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转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显示屏的爆炸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主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转轴装饰件固定于转轴组件上时的部分位置的结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沿I-I方向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进行固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所示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位置II-II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边缘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边缘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沿图8所示位置III-III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所示的位置I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与折叠显示终端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沿位置IV-IV的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代图1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折叠显示终端沿图17中所示的位置IV-IV截开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代图1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上时,折叠显示终端沿图17中所示的位置IV-IV截开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第七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0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沿A-A位置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1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进行固定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图28所示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图31中沿位置B-B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34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折叠显示终端的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5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后,边缘防护结构与折叠显示终端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6为图34中沿位置C-C的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7所示为图34所示折叠显示终端沿位置C-C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37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的第一主体在图6所示的位置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8为图29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0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1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2为本申请第八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5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折叠显示终端的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6为图45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与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7为从图45所示的位置II-II处截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48为本申请第九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50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51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52为本申请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的边缘保护结构100的截面示意图;
图53为本申请第十一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3a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4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5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截面示意图;
图56为图5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进行固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7为图55所示边缘防护结构的硬质件与转轴组件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8为图56中位置II-II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9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中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折叠显示终端的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0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与折叠显示终端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1为图59中沿位置III-III的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62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63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64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的边缘防护结构,折叠显示终端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65为本申请第十二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6为图6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7为图6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8为将图6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59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沿位置III-III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69为本申请的第十三种边缘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图70为图69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1为图69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固定于折叠显示终端中时,边缘防护结构与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2为图71所示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与转轴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3为图6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边缘防护结构时,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4为图7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与折叠显示终端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5为图73中沿位置IV-IV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76为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折叠显示终端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77为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替换图1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折叠显示终端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78为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后,折叠显示终端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的显示屏及边缘防护结构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折叠显示终端,该折叠显示终端可以进行画面显示,也能够进行折叠,从而改变折叠显示终端的面积的大小。本申请中,折叠显示终端可以为手机、显示器、平板电脑、车载电脑等具有显示界面的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折叠显示终端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提供的折叠显示终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折叠显示终端进行具体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至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手机,该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进行折叠或者展开,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及使用场景改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大小。例如,当需要进行视频查看或者文件处理时,可以将折叠显示终端1000展开至如图1所示状态,从而增加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的大小,从而能够有更好的视频观看效果或者文件处理体验;当需要接听或者拨打电话时,可以将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从而方便用户的握持,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所示为图1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爆炸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包括显示屏200、屏支撑组件300及边缘防护组件1001。其中,显示屏200层叠于屏支撑组件300上,通过屏支撑组件300支撑显示屏200,并带动显示屏200进行折叠。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包括显示面203及与显示面203相交的侧面204。其中,显示面203为显示屏200用于出光的表面,侧面204为显示屏200的厚度方向上的表面。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为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内折屏,即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时,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位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内侧。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也可以为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折屏,即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时,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位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显示屏200的厚度方向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厚度方向相同,均为图4中的Z轴方向;显示屏200的长度方向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长度方向相同,均为图4中的X轴方向;显示屏200的宽度方向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宽度方向相同,均为图4中的Y轴方向。
边缘防护组件1001位于显示屏200的边缘,用于保护显示屏200的边缘位置,避免显示屏200的边缘开放在外,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且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边缘受到碰撞等外界问题时而产生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包括第一固定区200a、第二固定区200b及连接于第一固定区200a与第二固定区200b之间的转轴区200c。其中,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与屏支撑组件300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显示屏200与屏支撑组件300进行固定,通过屏支撑组件300支撑显示屏200。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时,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能够进行弯折。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时,显示屏200弯折区域即为本申请的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弯折的过程中,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弯折,第一固定区200a远离弯折区202b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区200b远离转轴区200c的一端相互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展开的过程中,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逐渐变平整,第一固定区200a远离转轴区200c的一端与第二固定区200b远离转轴区200c的一端之间相互远离。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包括弯折区2001及连接于弯折区2001两侧的连接区2002。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区2002为两个,两个连接区2002分别为第一连接区及第二连接区。第一连接区及第二连接区分别位于弯折区2001的两侧,且第一连接区连接弯折区2001及第一固定区200a,第二连接区连接弯折区2001及第二固定区200a。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时,弯折区2001的弯折程度一般大于连接区2002的弯折程度。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可以仅包括弯折区2001,弯折区200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a。或者,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包括弯折区2001及连接区2002,连接区200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连接区中的部分连接区连接于弯折区2001靠近第一固定区200a的一侧,其它部分连接区连接于弯折区2001靠近第二固定区200b的一侧。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包括弯折区2001及四个连接区2002,两个连接区2002连接于弯折区2001与第一固定区200a之间,另外两个连接区2002连接于弯折区2001与第二固定区200a之间。
请参阅图5,图5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显示屏200的爆炸结构图。具体的,显示屏200包括柔性屏201。柔性屏201用于进行画面显示,具有可弯折的特性。本实施方式中,柔性屏20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柔性屏201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可弯折性能并能够进行画面显示的屏。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柔性屏201的支撑件202。柔性屏201层叠于支撑件202上,即支撑件202能够给柔性屏201提供支撑,从而提高柔性屏201的使用寿命,且不会影响显示屏200的弯折性能。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02包括两个支撑区202a及连接于两个支撑区202a之间的弯折区202b。两个支撑区202a分别位于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支撑件202的弯折区202b位于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其中,支撑件202的弯折区202b相对于支撑区202a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从而避免支撑件202影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c的弯折性能。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02为金属片,在支撑件202的弯折区202b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条形槽202c,条形槽202c的延伸方向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c的长度方向相同(即图4中的Y方向),从而使得支撑件202的弯折区202b相较于支撑区202a来说具有更好的弯折性能,进而避免支撑件202对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c的弯折性能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支撑件202也可以为其它的结构,以实现对柔性屏201良好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的弯折性能产生影响。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也可以没有支撑件202,即显示屏200仅包括柔性屏201,并通过屏支撑组300实现对柔性屏201的支撑。
请重新参阅图4,本实施方式中,屏支撑组件300包括第一主体301、第二主体302及转轴组件303。转轴组件303转动连接于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之间。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与第一主体301相对并固定于第一主体301,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与第二主体302相对并固定于第二主体302,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2b与转轴组件303相对应。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能够以转轴组件303为轴进行折叠,从而带动显示屏200对应于转轴组件303的转轴区200c的折叠。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第三主体,第三主体连接于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之间,且第一主体301与第三主体之间通过转轴组件303进行连接,第二主体302与第三主体之间可以通过另一转轴组件303进行连接。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还可以包括的第三主体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主体连接于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且多个第三主体之间可以通过另外的转轴组件303进行连接,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实现多次折叠。
本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303包括一个固定轴3031及两个转动轴3032,两个转动轴3032分别位于固定轴3031的两侧并与固定轴3031转动连接。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固定轴3031与转动轴3032的轴向方向平行,均为图4所示的Y轴方向。两个转动轴3032分别设于固定轴30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其中,固定轴3031的宽度方向为图4中的X方向,与Y轴方向垂直。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固定轴3031与转动轴3032的转动连接的方式可以为通过转轴、铰链、齿轮等结构或者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等方式实现,在此不进行具体描述。具体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以转轴组件303为折叠位置进行折叠时,转动轴3032会相对与固定轴303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动轴3032相对于固定轴3031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转动轴3032的轴向方向始终与固定轴3031的轴向方向相同,转动轴3032与固定轴3031之间所呈的角度逐渐变化。
请参阅图4a,图4a所示为图4所示实施方式的转轴组件303的爆炸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包括转动机构3032a及层叠于转轴机构3032a上的门板3032b。转轴机构3032a为多个转动结构配合形成,使得转动轴303能够相对于固定轴3031进行转动。门板3032b为平板状结构,固定于转轴机构3032a上。显示屏200层叠于转轴组件303上,显示屏200与门板3032b接触,通过门板3032b支撑显示屏200。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转动轴3032分别为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其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第一主体301与第一转动轴远离固定轴3031的一侧转动连接,第二主体302与第二转动轴远离固定轴3031的一侧转动连接。换句话说,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轴3031与第一本体301之间,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于固定轴3031与第二本体302之间,即固定轴3031通过第一转动轴实现与第一主体301转动连接,且固定轴3031通过第二转动轴实现与第二主体302转动连接。第一主体301与第一转动轴的转动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转轴、铰链、齿轮等结构或者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等方式实现;第二主体302与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通过转轴、铰链、齿轮等结构或者各个结构之间的配合等方式实现,本申请在此不进行具体描述。
当第一主体301及相对于第二主体302进行以折叠组件303为轴进行折叠时,第一转动轴及第二转动轴均能够相对于固定轴3031进行转动,且第一主体301能够相对于第一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主体302能够相对于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与转轴组件303相对。具体的,转轴区200c的弯折区2001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相对,转轴区200c的每个连接区2002分别与转轴组件303的一个转动轴3032相对。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的连接区2002能够与同其相对的转动轴3032固定,以保证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相对固定轴3031转动,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进行弯折时,保证转轴组件303能够对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避免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在弯折过程中损坏。本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的连接区2002能够与同其对应的转动轴3032通过粘胶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区与第一转动轴相对并通过粘胶与第一转动轴粘接固定;第二连接区与第二转动轴相对并通过粘胶与第二转动轴粘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其它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的连接区2002也能够与同其相对的转动轴3032通过螺钉固定、焊接、卡合连接或者粘胶固定等各种方式进行连接固定,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或者,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连接区2002与转动轴3032之间也可以不固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区200c的连接区2002有两个以上,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也可以为两个以上,转轴区200c的连接区2002与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一一相对,即显示屏200上每个连接区2002与一个转动轴3032相对设置。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轴3032可以为四个,两个转动轴3032转动连接于固定轴3031与第一主体301之间,另外两个转动轴3032转动连接于固定轴3031与第二主体302之间。这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加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的数量,能够提高转轴组件303的转动性能,提高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的弯折性能,使得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能够有更自然的弯曲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303也可以仅包括固定轴3031,固定轴3031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
请参阅图6,图6所示为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主体30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的结构相同或相镜像,本申请以第一主体301为例对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均包括中框304及后盖305。其中,第一主体301包括的中框304为第一中框,第一主体301包括的后盖305为第一后盖;第二主体302包括的中框304为第二中框,第二主体302包括的后盖305为第二后盖。
本实施方式中,中框304包括边框3041及中板3042。中板3042位于边框3041围绕形成的区域内,并与边框3041的内表面连接。后盖305固定于边框3041上,且后盖305与中板3042相对设置。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305与中板3042之间有间距,后盖305、中板3042及边框3041围成收容空间,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电池、主板等元器件收容于该收容空间内。
本实施方式中,边框3041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区段3041A及第二区段3041B,以及连接于第一区段3041A与第二区段3041B之间的第三区段3041C。第一区段3041A及第二区段3041B的一端分别位于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区段3041C的两端。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后盖305可以通过卡扣、胶粘等各种固定方式固定于边框3041上。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后盖305也能够为与边框3041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的一体结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6,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中框包括的边框3041为第一边框,第一中框包括的中板3042为第一中板。其中,第一中板位于第一边框围绕形成的区域内,并与第一边框的内表面连接。第一后盖固定于第一中框上,且第一后盖与第一中板相对设置。第一后盖与第一中板之间有间距,第一后盖、第一中板及第一边框围成第一收容空间;第二中框包括的边框3041为第二边框,第二中框包括的中板3042为第二中板。第二中板位于第二边框围绕形成的区域内,并与第二边框的内表面连接。第二后盖固定于第二中框上,且第二后盖与第二中板相对设置。第二后盖与第二中板之间有间距,第二后盖、第二中板及第二边框围成第二收容空间。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电池、主板等元器件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和/或第二收容空间内。
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固定于第一中板背离第一后盖的一侧,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固定于第二中板背离第二后盖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的边缘与第一边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的边缘与第二边框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能够避免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碰撞时的作用力经第一边框或第二边框传输至显示屏200上而损坏显示屏200。
当需要折叠本申请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用户对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进行施力,使得第一主体301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对第二主体302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互靠近时,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相对固定轴303b进行转动,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相对与其连接的转动轴3032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与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以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为轴进行折叠;当需要展开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用户对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进行施力,使得第一主体301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对第二主体302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互靠近远离,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相对固定轴303b转动展开,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相对与其连接的转动轴3032进行转动展开,从而使得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与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以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为轴进行展开。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7,图7为图4所示的转轴装饰件306固定于转轴组件303上时的部分位置的结构放大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303还包括转轴装饰件306,转轴装饰件306覆盖于固定轴3031背离显示屏200的一面,避免转轴组件303外露,以保护转轴组件303。并且,转轴装饰件306能够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的后盖305的结构、颜色等进行匹配,以使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有较好的外观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还包括边缘防护组件1001。其中,边缘防护组件1001包括边缘防护件及边缘防护结构100。其中,边缘防护件能够覆盖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第二固定区200b及转轴区200c的连接区2002的边缘,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覆盖转轴区200c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从而通过边缘防护件及边缘防护结构100对显示屏200的边缘进行保护,避免显示屏200的边缘外露,从而提高折叠显示设备1000的外观效果,并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边缘受到碰撞等而产生的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件包括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及第二边缘防护件102。第一边缘防护件101位于显示屏200的背向第一主体301的一侧,且第一边缘防护件101覆盖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转轴区200c的第一连接区的边缘。并且,第一边缘防护件101与第一主体301的第一边框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主体301的第一边框及第一边缘防护件101能够将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一连接区的边缘包裹起来,避免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一连接区的边缘外露,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一连接区的边缘受到碰撞或者撞击时而产生损坏,也能够避免水、尘等经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一连接区的边缘进入显示屏200内或者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保证显示屏200及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有更好的可靠性。其中,第一边缘防护件101的周缘与第二边框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合固定、粘接固定或者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本申请中不进行具体限制。
同样的,第二边缘防护件102位于显示屏200的背向第二主体302的一侧,且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覆盖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及第二连接区的边缘。并且,第二边缘防护件102的周缘与第二边框固定连接,通过第二边框及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能够将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及第二连接区的边缘包裹起来,避免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及第二连接区的边缘外露,从而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及第二连接区的边缘受到碰撞或者撞击时而产生损坏,并能够避免水、尘等经显示屏200的第二固定区200b及第二连接区的边缘进入显示屏200内或者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保证显示屏200及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有更好的可靠性。其中,第二边缘防护件102的周缘与第二边框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卡合固定、粘接固定或者其他固定连接方式,本申请中不进行具体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为两个。两个边缘防护结构100分别位于转轴组件303的相对的两端,并位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长度方向上(即图4中的Y轴方向)的相对的两端。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进行防护,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开放在外,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也能够避免水、尘等经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渗透至显示屏200内或者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保证显示屏200及折叠显示终端1000有更高的可靠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图8所示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沿I-I方向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图10为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包括硬质件110、连接件120及软胶件130,硬质件110通过连接件120与软胶件130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及连接件120的强度大于软胶件130的强度,软胶件130为可弹性变形件。
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及连接件120可以均为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件,具有较大的强度。具体的,形成硬质件110及连接件120的金属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铸铁、铝等各种类型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及连接件120也可以其它类型的材料形成的结构件。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或连接件120可以为精细陶瓷材料形成的精细陶瓷件。
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可以为通过金属注射成型(metal injection molding,MIM)的方式得到。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金属注射成型能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的硬质件110,从而便于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配合。并且,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得到的硬质件110的各个位置的组织均匀、相对密度高,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能够实现对显示屏200的边缘有更好的防护效果。并且,硬质件110的表面光洁度较好,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工艺制作形成,例如,通过数控(Computer numericalcontrol,CNC)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形成。
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为可弹性变形件,软胶件130的强度较小,能够进行弯曲变形。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为可弹性变形的软胶材料制成。具体的,形成软胶件130的软胶材料可以为硅胶、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软胶、橡胶(如硅橡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已丙橡胶等)等。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软胶件130还可以为其它的可实现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再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及软胶件130的表面均可以包覆有镀层,以进一步的提高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外观效果。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表面的镀层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背壳具有相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颜色统一,从而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一些实施方式中,镀层还能够阻隔外界的水、氧等对硬质件110的腐蚀,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
本申请中,镀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通过蒸镀工艺蒸镀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等方式沉积形成,在此对镀层的形成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包括连接端111及与连接端111连接的固定端112。请参阅图11、图12及图13,图11所示为图10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11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图10所示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110与转轴组件303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图11中位置II-II处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固定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上,从而实现将边缘防护结构10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3031的两端上开设有插槽307,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插入插槽307内并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插入插槽307内,并与插槽307的槽壁通过粘胶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固定轴3031进行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卡合、螺钉固定等各种方式实现硬质件110与固定轴3031的固定,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重新参阅图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为板状结构。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1及第二表面1112,第一表面1111相对第二表面1112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1113及第四表面1114,第三表面1113相对第四表面1114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与固定端112连接位置形成阶梯状结构,即连接端111的第一表面1111与固定端112的第三表面1113非共面设置,且连接端111的第一表面1111相对于固定端112的第三表面1113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连接端111的第一表面1111与固定端112的第三表面1113之间通过第五表面1115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11,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硬质件110的第五表面1115与固定轴3031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插入固定轴3031中时能够更加的稳定。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与固定轴3031进行固定时,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的第一表面1111与固定轴3031的一个端面3033共面,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能够较为的平整,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请参阅图11及图13,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固定端112的宽度可以小于连接端111的宽度。其中,硬质件110固定于固定轴3031上时,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的宽度方向与连接端111的宽度方向与固定轴3031的宽度方向相同,为图13中的X方向。当将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连接端111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固定端112的部分抵靠于固定轴3031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110的固定端1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请重新一并参阅图9及图10。本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包括防护部131。防护部13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311、第二表面1312,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1311与第二表面1312之间的第三表面1313及第四表面1314。其中,第三表面1313与第四表面1314相对设置。当边缘防护结构10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时,防护部131的第三表面1313朝向显示屏200。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313为平面。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10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图14所示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中,第三表面1313为向第四表面1314内凹的弧面。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进行弯折时,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会随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进行弯折。防护部131进行弯折时,防护部131的两端相互靠近。第四表面1314为防护部131弯折时的内表面。当防护部131跟随显示屏200进行多次弯折以后,防护部131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防护部131的两端向远离显示屏200的方向翘起。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防护部131的第三表面1313设计为向第四表面1314方向略微内凹的弧面,即使得防护部131有一个朝向显示屏200方向的初始变形,能够部分中和防护部131经过多个弯折后向第四表面1314方向的变形,减小防护部131经多次弯折后两端翘起的风险,延长边缘防护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1313的弯曲弧度较小,使得当防护部131覆盖于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的边缘时,防护部131的第三表面1313能够与显示屏200之间基本没有缝隙,以减少水、尘等经第三表面1313与显示屏200之间的缝隙侵入显示屏200或者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的同时,第三表面1313向显示屏200方向弯曲的两端对显示屏200产生的压力较小,从而避免对显示屏200产生损坏。
图14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311及第二表面1312均为平面,第四表面1314为弧面,且第四表面1314的弯曲弧度大于第三表面1313的弯曲弧度,使得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第二表面1312、第三表面1313及第四表面1314的形态也可以进行变化,即本申请中对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第二表面1312、第三表面1313及第四表面1314的形态不进行具体限制。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及第二表面1312也可以为弧面,第三表面1313及第四表面1314可以为平面。
请重新参阅图9,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护部131上还设有从第三表面1313向第四表面1314凹设的凹槽1315。通过设置凹槽1315,能够保证防护部131的外表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以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具有良好外观效果的同时,防护部131能够更加容易发生形变,从而保证防护部131能够较好的跟随显示屏200进行弯曲变形,而不容易对显示屏200产生大的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200。
请重新参阅图8、图9及图10,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位于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的一侧。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向第二表面1312的方向凹设有凹槽1316,硬质件110与防护部131连接的连接端111位于防护部131的凹槽1316内。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能够嵌入防护部131的凹槽1316内,凹槽1316的槽壁能够阻挡硬质件110相对于软胶件130的晃动,保证硬质件110与软胶件130连接的稳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防护部131上也可以没有凹槽1316,硬质件110位于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的一侧,且硬质件110的第二表面1312与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接触。
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凹槽1316延伸至防护部131的第四表面1314,使得第四表面1314朝向第一表面1311的一侧形成一缺口。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凹槽1316也可以不延伸至防护部131的第四表面1314,即凹槽1316与第四表面1314之间能够存在间距。例如,请参阅图15,图15所示为本申请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边缘保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10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凹槽1316与第四表面1314之间有一定的间距a,硬质件110嵌入凹槽1316内。
请重新参阅图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还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防护部131两端的固定部132,固定部132的部分连接于防护部131的第三表面1313。具体的,固定部1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1321、第二面1322,以及连接于第一面1321与第二面1322之间的第三面1323。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的第三表面1313的部分与防护部131的第三表面1313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与防护部131可以为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部132与防护部131为一体结构,从而固定部132与防护部131之间的结合能够更加的牢固,避免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过程中固定部132与防护部131之间分离,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与防护部131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与防护部131也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也可以仅有防护部131,而没有固定部132。
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部132内还嵌设有硬质板133。硬质板133的强度较固定部132的强度较大,能够通过硬质板133增强固定部132的强度,避免固定部132产生变形。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板133可以为金属材料或者其它材料制成。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用于连接硬质件110与软胶件130。连接件120为非弹性变形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保证能够起到良好的连接效果。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可以为金属材料、金属合金材料或具有较高强度的塑料材料、陶瓷材料等刚性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9及图10,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包括相交的第一部分121及第二部分122,第一部分121与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连接,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连接,从而实现硬质件110与软胶件130之间的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121与第二部分122垂直相交。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嵌入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内。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软胶件130为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说的部件A与部件B为通过一体成型工艺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是指:在形成部件A/或部件B的过程中,部件A及部件B即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通过再次加工(如粘接、焊接、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方式将部件A与部件B连接在一起。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软胶件130为通过注塑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具体的,将成型好的连接件120放入模具中,再将熔融的软胶材料填充至模具中,熔融的软胶材料冷却固化后即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软胶件130,且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嵌入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中,并与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形成一体结构。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软胶件130与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形成一体结构,能够保证软胶件130与连接件120之间有稳固的连接效果,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品质,进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
请参阅图10,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上还设有定位孔1211,设置定位孔1211能够方便连接件120在模具中的定位。并且,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形成一体结构,定位孔1211内也填充有形成防护部131的软胶材料,即通过定位孔1211能够增加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与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之间也可以通过粘胶等连接工艺进行连接。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上设置向第二表面1312凹设的凹槽,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插入凹槽内,并使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与凹槽的槽壁之间通过粘胶进行固定。
请参阅图16,图16所示为沿图8所示位置III-III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连接于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的中间位置。由于连接件120为具有一定强度的结构件,因此,防护部131与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连接的位置不会产生弹性变形,但防护部131的其它位置仍能够产生弹性变形。当显示屏200进行折叠时,防护部131的两端能够以防护部131与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连接的位置为轴进行折叠。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连接,从而通过连接件120实现硬质件110与软胶件130之间的连接。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与硬质件110的第二表面1112接触,且连接件120通过粘胶与硬质件110的第二表面1312进行粘接固定,从而实现硬质件110与连接件120之间的固定连接。
请重新参阅图1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的第二表面1112向第一表面1111凹设有凹槽1116,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能够嵌入凹槽1116内,且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通过粘胶于凹槽1116的内壁进行粘合。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设置凹槽1116,从而能够将用于实现硬质件110与连接件120胶合的粘胶能够收容于凹槽1116的位置,而不容易流动至其它不需要与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连接的位置,从而能够保证粘胶能够有效的将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凹槽1116的内壁进行粘合固定。并且,由于设置有凹槽1116,凹槽1116的槽壁能够对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在凹槽1116内各方向上的晃动进行限制,从而减少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可能分离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进行连接的方式还可以为螺钉、焊料焊接或卡扣连接等各种方式,本申请中不对其进行具体的限制。
请参阅图17、图18及图19,图17为图1所示的位置I的放大示意图;图18所示为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9所示为图17中沿位置IV-IV的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110位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且边缘防护结构100的防护部131位于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的一侧,即防护部131位于显示屏200背向转轴组件303的一侧,并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此时,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被硬质件110及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进行包裹,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暴露在外,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能够减少外界的水、尘等经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渗透至显示屏200内或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从而提高显示屏200及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并且,由于显示屏200的折叠区的边缘被硬质件110及软胶件130进行包裹,因此,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位置由于受到边缘防护结构100的保护,因而不容易受到碰撞而损坏,进一步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与硬质件11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作用至硬质件110,也不容易传导至显示屏200而损坏显示屏200,进一步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110为强度较高的材料(如金属材料)制成,能够实现较好的防碰撞效果,从而实现对柔性屏200进行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软胶件130采用具有弹性变形性能的软胶材料制成,并将软胶件130的防护部13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固定的显示屏200折叠。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折叠时,覆盖于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的边缘的防护部131能够跟随显示屏200进行弯曲变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软胶件130为可弹性变形的软胶材料制成,基本不会对显示屏200弯折时的状态产生影响,而是能够随着显示屏200弯折时的弯折状态相应的改变形状,因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屏200完全折叠时,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能够贴合,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能够自然弯曲呈水滴状。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设置边缘保护结构100,能够实现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0c的边缘进行保护,并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终端100的显示屏100的折叠以及显示屏200的可靠性。请参阅图20-图22,图20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21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22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请重新参阅图18及图19,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软胶件130的两个固定部132分别为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设于转轴组件303的第一转动轴与第一边框之间,且位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朝向显示屏200的一面;第二固定部设于转轴组件303的另一第二转动轴与第二主体302的第二边框之间,且位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朝向显示屏200的一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软胶件130的两个固定部132(即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分别被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及第二边缘防护件102压住,能够避免防护部131跟随显示屏200进行多次折叠、展开后而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两端翘起的问题。
请参阅图18,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动轴与第一主体301的第一边框之间以及第二转动轴与第二主体302的第二边框之间均具有间隙L,间隙L大于固定部132的厚度d,从而方便固定部132的装配。但是,间隙L也不能太大,从而将固定部132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避免固定部132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而卡于边框3041与转动轴3032之间,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及对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的边缘的防护效果。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间隙L小于固定部132的厚度d的2倍。
请参阅图23,图23所示为本申请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10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基本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10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为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而不需要将成型好的硬质件110或者连接件120再通过粘胶、焊接、螺钉、卡扣等固定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硬质件110与连接件120之间能够连接的更加的稳固。本申请实施方式,由于软胶件130与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也为一体成型工艺得到的一体结构,从而通过连接件120,使得软胶件130与硬质件110之间有更加稳固的连接效果。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与硬质件110为相同种类的金属材料制成。通过金属注射成型(MIM)的方式一体成型得到硬质件110及连接件120,从而使得连接件120与硬质件110的第二部分122成为一体结构,实现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的连接端111的连接。此时,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凸起于硬质件110的表面。再将呈一体结构的连接件120与硬质件110放入模具中,再将熔融的软胶材料填充至模具中,熔融的软胶材料冷却固化后即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软胶件130,且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嵌入软胶件130内,软胶件130与连接件120的第一部分121即形成一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接件120与硬质件110为相同材料的结构,因此,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一体成型时会形成一个整体,此时,连接件120的第二部分122与硬质件110为方便理解而人为划分开的结构,而并不存在实际的划分界面。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20与硬质件110的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数控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成型得到。
请参阅图24及图25,图24所示为本申请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5所示为图24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代图1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沿图17中所示的位置IV-IV截开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基本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软胶件130还包括两个延伸部134,两个延伸部134分别连接于防护部131的两端。本实施方式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应用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时,软胶件130的一个延伸部134压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朝向显示屏200的一面,另一个延伸部134压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朝向显示屏200的一面,从而能够进一步的保持防护部131的形状,避免防护部131在随显示屏200产生多次弯折后变形而两端翘起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134的宽度与防护部131的宽度基本相同。其中,延伸部134的宽度方向与防护部131的宽度方向均为防护部131的第一表面1311至第二表面1312的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延伸部134的宽度与防护部131的宽度基本相同,因而延伸部134压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或者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朝向显示屏200的一面时,防护部131在宽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均被连接于防护部131两端的延伸部134拉伸,从而保证防护部131的两端的各个位置均不容易翘起。
延伸部134包括接触面1341及固定面1342,接触面1341朝向显示屏200并与显示屏200接触。固定面1342与接触面1341相对,并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或者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接触。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面1341与防护部131的第三表面1313平滑连接,避免接触面31与第三表面1313连接的位置角度变化较大而产生凸起,从而避免在接触面31与第三表面1313产生的凸起对显示屏200产生大的压力,进而保证显示屏200不会受到软胶部30的压力而损坏。
请参阅图26及图27,图26所示为本申请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7所示为图26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代图1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沿图17中所示的位置IV-IV截开时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24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基本相同,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24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差别在于:延伸部134的固定面341与防护部131的第四表面1314平滑连接,避免延伸部134的固定面341与防护部131的第四表面1314连接的位置明显的阶梯变化或者角度变化,从而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转轴组件303上时不需要有很高的精度仍能够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表面有较好的外观效果,避免延伸部134的固定面341与防护部131的第四表面1314连接的位置明显的阶梯变化或者角度变化时,由于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转轴组件303上精度不高而出现外观不对称,或影响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或者第二边缘防护件102安装的问题出现。
本申请中,边缘防护结构100还可以为其它的结构。请参阅28、图29及图30,图28所示为本申请第七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0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沿A-A位置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包括硬质件210及两个转轴件220,两个转轴件220的一端与硬质件2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转轴件220能够以与硬质件210连接的位置为轴进行转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包括连接端211及与连接端211连接的固定端212。固定端212用于将硬质件210进行固定连接,连接端211用于连接转轴件220。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固定端212与连接端211为一体结构,固定端212及连接端211为方便描述硬质件210的结构而划定的两个部分。
请参阅图31、图32及图33,图31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21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2所示为图28所示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210与转轴组件303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31中沿位置B-B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固定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上,从而实现将边缘防护结构10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本实施方式中,固定轴3031的两端上也开设有插槽307,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并固定,从而实现硬质件210与固定轴3031之间的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插入插槽307内,并与插槽307的槽壁通过粘胶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固定轴3031进行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卡合、螺钉固定等各种方式实现硬质件210与固定轴3031的固定,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重新参阅图30,本实施方式中的硬质件210的结构与图10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硬质件110的结构基本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为板状结构。硬质件210的连接端2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11及第二表面2112,第一表面2111相对第二表面2112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2113及第四表面2114,第三表面2113相对第四表面2114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的连接端211与固定端212连接位置形成阶梯状结构,即连接端211的第一表面2111与固定端212的第三表面2113非共面设置,且连接端211的第一表面2111相对于固定端212的第三表面2113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连接端211的第一表面2111与固定端212的第三表面2113之间通过第五表面2115进行连接。请参阅图31及图33,本实施方式中,当将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硬质件210的第五表面2115与固定轴3031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插入固定轴3031中时能够更加的稳定。并且,请参阅图31及图32,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与固定轴3031进行固定时,硬质件210的连接端211的第一表面2111与固定轴3031的一个端面3033共面,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能够较为的平整,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请参阅图33,本实施方式中,固定端212的宽度小于连接端211的宽度。其中,硬质件210固定于固定轴3031上时,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的宽度方向与连接端211的宽度方向与固定轴3031的宽度方向相同,为图33中的X方向。当将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连接端211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固定端212的部分抵靠于固定轴3031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请重新参阅图29,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上凸设有间隔且并排设置的两个连接柱213,两个连接柱213的排布方向与硬质件210的宽度方向相同,为如图29中所示的X轴方向。并且,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213垂直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凸起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的连接柱213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保证硬质件210与连接柱213之间的连接稳定。
本实施方式中,转轴件220包括连接杆221及固定部222。连接杆221为杆状结构,连接杆221的一端与硬质件2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222连接。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转轴件220与硬质件210之间的连接。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如图1所示的展开状态时,两个转轴件220的连接杆221的延伸方向均为硬质件210的宽度方向(即如图8中所示的X轴方向)。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的转轴与硬质件210垂直相交,即连接杆221的转轴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的转轴与硬质件210之间也可以为呈一定角度的相交,即连接杆221的转轴的延伸方向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并非为垂直相交。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及固定部222为通过一体成型得到的一体结构,连接杆221及固定部222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通过一体成型的成型方式得到一体结构的连接杆221及固定部222,能够保证连接杆221及固定部222之间有更加牢固的连接关系,并能够简化转轴件220的成型过程。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杆面2211及第二杆面2212。其中,第一杆面2211朝向硬质件210,第二杆面2212背离硬质件210。
请一并参阅图29及图30,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杆面2211向第二杆面2212的方向凹设有槽孔224,且槽孔224位于连接杆221远离固定部222的一端。硬质件210上的连接柱213能够嵌入槽孔224内,并能够在槽孔224内进行转动,从而实现转轴件220硬质件210的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221以连接柱213为转动轴相对于硬质件210的转动,实现转轴件220与硬质件210的转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柱213与转轴件220上的槽孔224均为圆柱状,从而方便连接柱213在槽孔224内的旋转。
本实施方式中,槽孔22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连接柱213垂直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因此,连接柱213插入槽孔224内,实现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的连接,连接杆221的转轴即为连接柱213,连接杆221的转轴方向与硬质件210垂直相交。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的旋转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铰链绞接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从而实现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的连接。或者,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上凸设连接柱213,并在连接杆221的远离固定部222的一端上设置槽孔224,将连接柱213插入槽孔224内,连接柱213能够在槽孔224内进行旋转,实现转轴件220与硬质件210的转动连接。
请参阅图30,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柱213的周壁上还凸设有凸环2131,槽孔224的内壁上凹设有与凸环2131相匹配的凹环2241。凸环2131内嵌于凹环2241内,从而限制转轴件220在连接柱213的轴向方向上移动,保证转轴件220与硬质件210之间稳定的连接,避免转轴件220在转动过程中与硬质件210分离的同时,不影响转轴件220相对与硬质件210的旋转。
一些实施方式中,凸环2131的表面可以为弧形表面,从而使得连接柱213能够更加容易的安装至槽孔224中。
请参阅图30,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杆面2211与硬质件210之间有间隙,能够保证转轴件220进行转动时,连接杆221不会与硬质件210之间产生摩擦,保证转轴件220转动的流畅度,并避免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之间产生摩擦而造成损坏。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的第一杆面2211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平行,从而保证连接杆221的第一杆面2211的各位置与硬质件210的第二表面2112的各位置的距离均相同,减少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之间的空隙的大小,从而减少外界的水、尘等杂质经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之间的空隙进入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
连接杆221还包括第三杆面2213,第三杆面2213连接于第一杆面2211与第二杆面2212之间。
请参阅图34、图35及图36,图34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5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6所示为图34中沿位置C-C的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当边缘防护结构100固定于转轴组件303上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210的固定端212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固定。两个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210的连接端211分别位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并位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两个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连接杆221均位于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的一侧,即连接杆221位于显示屏200背离固定轴3031的一侧,且连接杆221的第三杆面2213朝向显示屏200,连接杆22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位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并位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连接杆22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即通过硬质件210及连接杆221能够将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防止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
并且,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与硬质件21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作用至硬质件210,也不容易传导至显示屏200而损坏显示屏200,进一步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36,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杆面2213为平面。当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展开时,第三杆面2213的各个位置均能够与显示屏200背向转轴组件303的表面接触,减小显示屏200与连接杆221之间缝隙,减少水、尘等经显示屏200与连接杆221之间的空隙进入折叠显示终端1000内。并且,能够避免第三杆面2213的上存在凸起位置而抵压显示屏200,从而造成显示屏200被第三杆面2213压坏的问题出现。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杆面2213也可以为略微朝向显示屏200方向外凸或者略微向远离显示屏200的方向内凹的弧面。当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展开时,第三杆面2213的各个位置与显示屏200朝向连接杆221的表面之间有略微的距离,保证第三杆面2213上不会对显示屏200产生局部挤压而损坏显示屏200。
请再次参阅图36,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杆221还包括端面2214,端面2214位于连接杆221与硬质件210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一杆面2211、第二杆面2212及第三杆面2213。本实施方式中,端面2214为以连接杆221的转轴为中心轴的圆弧面。与硬质件210连接的两根转轴件220的连接杆221的端面2214相对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端面2214为圆弧面,能够保证两根连接杆221在旋转过程中,端面2214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相同,从而保证与硬质件210连接的两根转轴件220不会产生碰撞,实现良好的旋转效果。
请参阅图37,图37所示为图34所示折叠显示终端1000沿位置C-C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与图36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两根连接杆221的端面2214上设有相配合的啮合齿2215,两个连接杆221的圆弧面上的啮合齿2215啮合。因此,当转动一根转轴件220时,另一根转轴件220能够进行同步转动,从而能够实现更好的转动体验。
请重新参阅图28及图29,固定部2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2221及第二面2222,其中,第一面2221朝向硬质件210,第二面2222位于第一面2221背离硬质件210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2的第二面2222与连接杆221的第一杆面2211接触并连接,即固定部222位于连接杆221朝向硬质件210的一侧。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连接杆221覆盖在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的边缘时。由于固定部222位于连接杆221朝向硬质件210的一侧,固定部222能够始终位于显示屏200与边框304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转轴件220的固定部222及连接杆221为相同的材料制成,固定部222与连接杆221为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得到的一体结构,转轴件220的成型工艺简单,且固定部222与连接杆221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转轴件220的固定部222及连接杆221为同种材料形成的一体结构,因此,固定部222与连接杆221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连接界面,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转轴件220的固定部222及连接杆221实际上为便于说明而人为划分的两个部分。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2与连接杆221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卡合连接等其他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分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2的第一面2221上还凸设有限位凸起223,限位凸起223位于固定部222远离连接杆221的一端。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37a,图37a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第一主体301在图6所示的位置II处的放大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的边框3041的第一区段3041A及第二区段3041B靠近转轴组件303的一端上均设有滑槽308,且位于第一区段3041A上的滑槽308及位于第二区段3041B上的滑槽308相对设置。
请再次参阅图35及图36,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21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时,硬质件210位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并位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转轴件220的连接杆221位于显示屏200背离转轴组件303的一侧,固定部222位于显示屏200与边框3041之间,且固定部222上的限位凸起223嵌入于边框3041上的滑槽308内,并能够在滑槽308内进行滑动。本申请中,由于固定部222位于连接杆221的朝向硬质件210的一侧,使得固定部222能够始终位于显示屏200与边框304之间,保证位于固定部222上的限位凸起223能够始终位于边框3041上的滑槽308内,并能够在滑槽308内进行滑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两侧均设有边缘防护结构100,位于弯折区2001一侧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两个转轴件220的限位凸起223分别位于第一边框的第一区段3041A的滑槽308内及第二边框的第一区段3041A的滑槽308内,位于弯折区2001的另一侧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两个转轴件220的限位凸起223分别位于第一边框的第二区段3041B的滑槽308内及第二边框的第二区段3041B的滑槽内。
请参阅图38,图38所示为图29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22a及第二端222b。其中,固定部222的第一端222a与连接杆221连接,限位凸起223设置于固定端212的第二端222b。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222b相对第一端222a更靠近参考平面,参考平面位于固定端212远离连接端211的一侧。换句话说,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展开至图1所示的展平状态时,第二端222b相对第一端222a向显示屏200至屏支撑组件300的方向延伸(即图1中的Z轴正方向),从而保证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过程中,固定部222始终位于显示屏200与边框3041之间,且固定部222上的限位凸起223嵌入于边框3041上的滑槽308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参考平面并非为实际存在的面,而是为了清楚的说明固定部222设有限位凸起223的一端与固定部222与连接杆221连接的一端的相对位置而定义出的虚拟平面。
本实施方式中,滑槽308的轨迹根据折叠显示终端1000弯折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限位凸起223运动的轨迹进行相应的设计,从而使得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弯折时,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弯折,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以转轴组件303为轴进行折叠时,能够带动转轴件220的限位凸起223在滑槽308内相应滑动,并驱动转轴件220进行相应的旋转,从而保证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过程中,转轴件220的旋转与显示屏200的弯折始终同步进行,不需要通过显示屏200推动转轴件220以使转轴件220旋转,即显示屏200与转轴件220之间不会有作用力,从而避免显示屏200与转轴件220之间产生作用力而可能造成显示屏200的损坏。本实施方式中,滑槽308为略微弯曲的自由曲线。
请参阅图39-图41,图39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40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41所示为图28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处于不同的状态时,显示屏200与转轴件220之间不会有作用力,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弯折时,显示屏200的转轴区能够自然弯曲,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转轴件220的限位凸起223在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的滑槽308内滑动,从而通过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带动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转轴件220相对硬质件210相对旋转。本实施方式中,当显示屏200完全折叠时,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能够贴合,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能够自然弯曲,避免显示屏200过度折叠而产生损坏,能够保证显示屏200的寿命。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均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可以均为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件。形成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的金属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铸铁、铝等各种类型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也可以其它类型的材料形成的结构件。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或转轴件220可以为精细陶瓷材料形成的精细陶瓷件。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均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能够具有较好的防碰撞的效果,保证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不容易受到碰撞而损坏。并且,硬质件210或转轴件220通过强度较高的材料制成,能够减少碰撞或者磨损而造成的损伤提高边缘防护结构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均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metalinjection molding,MIM)的方式得到。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金属注射成型能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的硬质件210,从而便于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配合。并且,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得到的硬质件210的各个位置的组织均匀、相对密度高,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能够实现对显示屏200的边缘有更好的防护效果。并且,硬质件210的表面光洁度较好,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工艺制作形成,例如,通过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形成。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及转轴件220的表面均可以包覆有镀层,以进一步的提高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外观效果。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210表面的镀层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背壳具有相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颜色统一,从而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一些实施方式中,镀层还能够阻隔外界的水、氧等对硬质件210的腐蚀,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
本申请中,镀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通过蒸镀工艺蒸镀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等方式沉积形成,在此对镀层的形成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边缘防护结构100固定于转轴组件303,并使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210位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且硬质件210位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连接杆22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即通过硬质件210及连接杆221将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包裹起来,从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防止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并且,通过将边缘防护结构100的限位凸起223安装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的滑槽308内,使得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及展开的过程中,通过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推动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转轴件220进行转动,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与转轴件220之间产生作用力,从而保证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能够自然弯曲,以保证显示屏200的寿命。
请参阅图42、图43及图44,图42所示为本申请第八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3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4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包括弹性片310及柔性件320。其中,弹性片310包括第一区段311、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分别连接于第一区段311的两侧。柔性件320层叠于弹性片310并覆盖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
请参阅图45、图46及图47,图45所示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6所示为图45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7所示为从图45所示的位置II-II处截开的截面示意图。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边缘防护结构100位于显示屏200背离屏支撑组件300的一侧,且边缘防护结构100对应于显示屏200的边缘位置。具体的,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及柔性件320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相对,并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从而实现通过边缘防护结构100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避免弯折区2001的边缘外露,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通过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320及第一区段311覆盖,因此,当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320及第一区段311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
弹性片310的第二区段312位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朝向显示屏200的一侧,并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固定;第三区段313位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朝向显示屏200的一侧,并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固定。换句话说,弹性片310的第二区段312插入第一边缘保护件101与显示屏200之间的空隙内,并与第一边缘保护件101固定;弹性片310的第三区段313插入第二边缘保护件102与显示屏200之间的空隙内,并与第二边缘保护件102固定,从而实现边缘防护结构100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的安装。
请参阅图48,图48所示为本申请第九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还包括粘合层340,粘合层340层叠于固定部的背离显示屏200的一面。一些实施方式中,粘合层340层叠于弹性片310的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表面,且粘合层340与柔性件320位于弹性片310的同一侧。一些实施方式中,粘合层340包括胶层341及离型膜层342,离型膜层342位于胶层341背离弹性片310的一侧。将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撕除粘合层340的离型膜层342,以通过胶层341将第二区段312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粘接固定,第三区段313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粘接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还可以通过卡合固定、螺钉固定等其它的固定方式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及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进行固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第二区段312或第三区段313的长度过长而占用过多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内部空间,也能够避免第二区段312的长度过长而在弯折过程中过多的拉扯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或第三区段313的长度过长而在弯折过程中过多的拉扯第二边缘防护件102。同时,也需要避免第二区段C12及第三区段313的长度过短,从而避免第二区段312在弯折过程中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脱离的问题,避免第三区段313在弯折过程中与第二边缘防护102脱离的问题。
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固定的显示屏200折叠时,第一边缘防护件10远离转轴组件300的一端能够靠近第二边缘防护件20远离转轴组件300的一端,第一边缘防护件10及第二边缘防护件20能够带动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及柔性件320进行弯折,从而实现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显示屏200的同步弯折。本申请中,边缘保护结构100的弹性片310及柔性件320均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基本不会对显示屏200弯折时的状态产生影响,而是能够随着显示屏200弯折时的弯折状态相应的改变形状,因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屏200完全折叠时,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能够贴合,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能够自然弯曲。换句话说,本申请中,提供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设置边缘保护结构100,能够实现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0c的边缘进行保护,并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终端100的显示屏100的折叠以及显示屏200的可靠性。请参阅图49-图51,图49所示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50所示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51所示为图42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的弹性大于柔性件320的弹性,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经过多次弯折后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变形,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折弯寿命。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的柔性小于柔性件320的柔性。弹性片310的柔性较柔性件320的柔性更小,从而能够给柔性件320以良好的支撑效果。并且,柔性件320的柔性较好,从而减小柔性件320对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弯折性能的影响。并且,当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柔性件320位于弹性片310背离柔性件320的一侧。即柔性件320相对弹性片310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碰撞位置一般位于柔性件320上。由于柔性件320具有较好的柔性,从而能够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避免碰撞产生的作用力经弹性片310传导至显示屏200,实现对显示屏200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可以为高模量的塑料薄片或者金属薄片。例如,弹性片310可以为高模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片、高模量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片或钢片。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弹性片310还可以为其它的可实现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再此不进行一一列举。通过将弹性片310做的比较薄,从而保证弹性片310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能够跟随折叠显示终端1000实现多次折弯,保证弹性片310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将弹性片310做的较薄,保证弹性片310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也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与显示屏200进行同步的弯折,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显示屏200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200,也能够避免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的厚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1mm
本申请中,柔性件320可以为硅胶、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软胶、橡胶(如硅橡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已丙橡胶等)等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软胶件30还可以为其它的柔性材料形成,再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请重新参阅图42、图43及图44,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为金属薄片,柔性件320为塑胶件,柔性件320通过粘胶层330粘附于弹性片310上。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与弹性片31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与弹性片31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得到。具体的,先形成弹性片310,再将弹性片310设于模具中,再往模具内注塑塑胶材料以形成柔性件,即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弹性片310与柔性件320一体成型形成一体结构。通过将柔性件320与弹性片310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得到一体结构,能够使得柔性件320与弹性片310的连接能够更加的牢固。
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表面可以包覆有镀层,以提高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外观效果。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表面或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320的表面覆盖镀层,使得边缘防护结构100或者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320能够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背壳具有相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颜色统一,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一些实施方式中,镀层还能够阻隔外界的水、氧等对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腐蚀,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
本申请中,镀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通过蒸镀工艺蒸镀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等方式沉积形成,在此对镀层的形成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的表面光滑程度大于柔性件320的表面光滑程度。由于本申请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弹性片310层叠于显示屏200上,并与显示屏200的边缘接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弹性片310的表面光滑程度较高时,能够减小弹性片310与显示屏20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过程中,弹性片310与显示屏200之间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拉扯,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的顺畅,并避免弹性片310与显示屏200之间拉扯而造成显示屏200的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高模量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钢片等材料通过辊压等成型方式得到,从而能够得到较高的表面光滑性能,且厚度较薄的薄片。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为橡胶、硅胶等材料通过注塑等成型方式得到,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成型方式得到本申请所需的柔性件32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及具有较薄的厚度、表面较为光滑的弹性片31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制成方法制成得到,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请重新参阅图42、图43及图44,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的宽度方向为图42中所示的Y方向,与图4中所示的Y方向相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能够使得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弯折位置会在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从而减小第一区段311与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连接的两端位置的弯折,减小第一区段311对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拉扯,从而减小第二区段312受力而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脱离的风险,以及第三区段313受力而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脱离的风险。并且,由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弯折时,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01的中间位置的弯折程度最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相较于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与弯折区1001的中间位置相对,从而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与显示屏200进行同步的弯曲变形,而不会对显示屏200产生大的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200。
请参阅图43,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1及第二表面3112,第一表面3111的中间位置向第二表面3112凹设形成有缺口3113,从而使得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3111可以为向第二表面3112内凹的弧面,使得第一区段311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宽度与第一区段311的宽度基本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说的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宽度与第一区段311的宽度基本相同是指: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宽度可以与第一区段311的宽度基本相同,或者,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宽度可以略大于或者略小于第一区段311的宽度。图42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宽度略小于第一区段311的宽度。其中,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及第一区段311的宽度方向相同,均为垂直于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与第一区段311的连接方向,即为图4中所示的Y轴方向。本申请中,由于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连接于第一区段311的两侧,当第一区段311的两侧的第二区段312固定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朝向显示屏200的一侧,及第三区段313固定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朝向显示屏200的一侧时,能够通过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将第一区段311张紧。并且,由于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宽度与第一区段311的宽度基本相同,能够通过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固定将第一区段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张紧,避免经过多次弯折后产生起翘的问题。
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进行弯折时,软胶件的第一区段311也会随显示屏200产生同步的弯折。当第一区段311跟随显示屏200进行多次弯折以后,第一区段311容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区段311的两端向远离显示屏200的方向翘起。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的两端通过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进行固定,从而能够避免在多次弯折后产生翘曲的问题。
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的宽度更小。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与弹性片310的宽度方向相同,均为图42中所示的Y方向。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从而使得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弯折性能更好。由于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窄,使得柔性件320的弯曲尽量的发生在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边缘防护结构100经多次弯折后,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弯曲位置的柔性件320与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可能会发生分离。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柔性件320的弯曲能够尽量的发生在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从而能够避免柔性件320的两端与弹性片310的分离,避免柔性件320的两端翘起的问题出现,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且,由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弯折时,显示屏100的弯折区1001的中间位置的弯折程度最大。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相较于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位置的弯折性能更好,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与弯折区1001的中间位置相对,从而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与显示屏200进行同步的弯曲变形,而不会对显示屏200产生大的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200。
具体的,请参阅图43,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201及第二表面3202,第一表面3201的中间位置向第二表面3202凹设形成有缺口3205,从而使得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3201可以为向第二表面3202内凹的弧面,使得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宽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宽度更小。
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厚度相对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的厚度更薄,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其中,柔性件320的厚度方向为图44中所示的Z轴方向。请参阅图52,图52为本申请的第十种实施方式的边缘保护结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320的厚度方向为图49中的Z轴方向。柔性件320包括在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3203及第四表面3204,第三表面3203相对第四表面3204远离弹性片310,第三表面3203为向第四表面3204凹设的弧面,从而使得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厚度相对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的厚度能够更薄,使得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弯折性能相对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的弯折性能更好。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表面3204可以为向第三表面3203内凹的弧面,使得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厚度较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侧的厚度更小。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也可以为弧形,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与弧形的第四表面3204贴合。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柔性件的中间位置设槽或者穿孔等其它方式实现柔性件320的中间位置的厚度相对靠近第二区段312及第三区段313的两端的厚度更薄,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45及图47,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柔性件320的第三表面3203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或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背离显示屏200的表面共面,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有更加平整的外表面,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311的宽度能够小于防护件20的宽度。换句话说,防护件20覆盖于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上时,防护件2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伸出于第一区段311的边缘。当边缘防护结构100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会作用在防护件20上。由于防护件20为柔性较弹性片310更好的柔性结构,能够对碰撞力产生更好的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碰撞力作用至弹性片310上,进而避免碰撞力弹性片310传输至显示屏200上而损坏显示屏20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320及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外露,从而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且,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320及弹性片310的第一区段31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边缘进行保护,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53、图54及图55,图53所示为本申请第十一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4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5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包括硬质件410及与硬质件410连接的弹性片420。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包括硬质板410a及凸块410b。硬质板410a包括连接表面。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转轴组件303上时,硬质板410a的连接表面朝向显示屏200的侧面204。凸块410b固定于连接表面并向远离连接表面的方向凸起。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410a及凸块410b为同种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得到的一体结构,从而保证硬质板410a及凸块410b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并能够简化硬质件410的成型工艺。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板410a及凸块410b也可以为焊接、粘接等其它方式进行固定,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可以为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件,具有较大的强度。一些实施方式中,形成硬质件410的金属材料可以为不锈钢、铸铁、铝等各种类型的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也可以其它类型的材料形成的结构件。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可以为精细陶瓷材料形成的精细陶瓷件。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可以通过金属注射成型(metal injectionmolding,MIM)的方式得到。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金属注射成型能够得到的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的硬质件410,从而便于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配合。并且,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得到的硬质件410的各个位置的组织均匀、相对密度高,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能够实现对显示屏200的边缘有更好的防护效果。并且,硬质件410的表面光洁度较好,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具有较好的外观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工艺制作形成,例如,通过数控(Computer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成型、压铸成型等方式形成。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的表面均可以包覆有镀层,以进一步的提高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外观效果。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表面的镀层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背壳305具有相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颜色统一,从而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一些实施方式中,镀层还能够阻隔外界的水、氧等对硬质件410的腐蚀,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
本申请中,镀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通过蒸镀工艺蒸镀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等方式沉积形成,在此对镀层的形成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53a及图54,图53a所示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410a与图10中所示的硬质件110的结构基本相同。硬质板410a为板状结构,硬质板410a包括连接端411及与连接端411连接的固定端412。硬质板410a的连接端4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4111及第二表面4112,第一表面4111相对第二表面4112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凸块410b凸起于第二表面4112。硬质板410a的固定端4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4113及第四表面4114,第三表面4113相对第四表面4114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硬质板410a的连接端411与固定端412连接位置形成阶梯状结构,即连接端411的第一表面4111与固定端412的第三表面4113非共面设置,且连接端411的第一表面4111相对于固定端412的第三表面4113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连接端411的第一表面4111与固定端412的第三表面4113之间通过第五表面4115进行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4112及第四表面4114均朝向显示屏200的侧面方向,第二表面4112及第四表面4114共同组成硬质板410a的连接表面。
请参阅图56、图57及图58,图56所示为图5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41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7所示为图55所示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410与转轴组件303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8所示为图56中位置II-II处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的固定端412固定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从而实现将边缘防护结构100与转轴组件303进行固定。本实施方式的固定轴3031的两端开设有插槽307,硬质件410的固定端412插入插槽307内并固定。本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的固定端412插入插槽307内,并与插槽307的槽壁通过粘胶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固定轴3031进行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卡合、螺钉固定等各种方式实现硬质件410与固定轴3031的固定,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将硬质件410的固定端4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硬质件410的第五表面4115与固定轴3031的表面接触,从而保证硬质件410的固定端412插入固定轴3031中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请参阅图58,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端412的宽度小于连接端411的宽度,固定端412的宽度方向与连接端411的宽度方向相同,均为图58中所示的X轴方向。当将硬质板410a的固定端4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连接端411的宽度方向上超出固定端412的部分抵靠于固定轴3031的表面,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硬质件410的固定端412插入固定轴3031的插槽307内时能够更加的稳定,不易产生晃动而脱落的问题。
请参阅图56及图57,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件410与固定轴12进行固定时,硬质件410的连接端411的第一表面4111与固定轴3031的端面3033共面,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能够较为的平整,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
请重新参阅图53及图54,凸块410b凸起于第二表面4112远离固定端412的一侧。凸块410b包括固定面4116。固定面4116朝向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面4116可以垂直于第二表面4112。弹性片420与固定面4116接触并与固定面4116固定。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与凸块410b之间设有胶层440,弹性片420与凸块410b之间通过胶层440固定。胶层440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固定胶。例如,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胶层440为热熔胶膜层,通过热熔胶膜层将弹性片420与凸块410b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还可以通过卡合件卡紧固定或者其它方式与凸块410b进行固定,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为条形薄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421及第二面422。凸块410b的固定面4116与弹性片420的第一面421接触,并固定于弹性片420的中间位置。本申请中,弹性片420具有弹性,能够进行弹性变形。弹性片420的弹性大于硬质件410的弹性。凸块410b固定于弹性片420的中间位置,弹性片420则可以凸块410b为轴进行弯曲,即弹性片420能够以弹性片420与凸块410b固定的位置为轴进行折叠弯曲,从而使得弹性片420的两端靠近或者远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具有弹性,可以为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或者高模量的塑料材质制成。其中,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具有超高弹性变形的能力,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外力卸载后变形容易恢复。一些实施方式中,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温度(Ms)≤40℃,10%以上的室温组织为母相奥氏体组织,弹性变形量1%~10%。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镍钛基(镍钛、镍钛铌、镍钛钯等)、铜基(铜金锌、铜铝、铜锡等)、铁基(铁钯、铁锰硅、铁镍钴钛、铁镍钴铝钽硼等)、镍基(镍锰镓、镍铁镓等)、钴基合金(钴镍、钴锰等)和其他合金体系如金镉等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
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也可以为高模量的塑料材质制成。弹性片420的弹性模量Em≥2000MPa。例如,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可以为高模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片、高模量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片。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弹性片420还可以为其它的可实现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再此不进行一一列举。本申请中,弹性片420可以做的比较薄,从而保证弹性片420能够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使得弹性片420能够具有更好的弯折性能,并能够跟随折叠显示终端1000实现多次折弯,保证弹性片420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将弹性片420做的较薄,保证弹性片420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也能够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与显示屏200进行同步的弯折,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显示屏200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而损坏显示屏200,并且,也能够避免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的厚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1mm,即弹性片420的厚度较薄,从而避免弹性片420增加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厚度。
请参阅图59、图60及图61,图59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0所示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1所示为图59中沿位置III-III的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板410a设置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硬质板410a的连接表面朝向显示屏200的侧面204,且硬质板410a位于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弹性片420覆盖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及部分连接区2002的边缘。其中,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即为图60中的Y方向。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弯折区2001及第二固定区200b的排布方向与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相交。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弹性片420包括第一区段421、第二区段422及第三区段423,第二区段422及第三区段423分别连接于第一区段421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一区段421、第二区段422及第三区段423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第一区段421、第二区段422及第三区段423是为了方便描述而将弹性片420划分出的不同区域。其中,第一区段421为弹性片420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相对的区域,第一区段421覆盖弯折区2001的边缘;第二区段422为弹性片420与显示屏200的一个连接区2002相对的区域;第三区段423为弹性片420与显示屏200的另一个连接区2002相对的区域。本申请中,硬质板410a设置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且硬质板410a设置于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弹性片420位于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的一侧,且弹性片420的第一区段42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因而,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被硬质板410a及弹性片420进行包裹,从而避免弯折区2001的边缘外露,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板410a及第一区段421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从而提高显示屏200及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59及图6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的第二区段422位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与显示屏200之间,弹性片420的第三区段423位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与显示屏200之间,即通过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及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能够将弹性片420的两端压住,从而避免弹性片420的两端翘起。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区段422及第三区段423的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第二区段422及第三区段423的长度过长而占用过多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内部空间,也能够避免第二区段422的长度过短而在弯折过程中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与显示屏200之间脱离,或及第三区段423的长度过短而在弯折过程中从第二边缘防护10与显示屏200之间脱离。
请参阅图62-图64,图62所示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63所示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64所示为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固定的显示屏200折叠。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折叠时,覆盖于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的边缘的弹性片420能够跟随显示屏200进行弯曲变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弹性片420为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基本不会对显示屏200弯折时的状态产生影响,而是能够随着显示屏200弯折时的弯折状态相应的改变形状,因而,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屏200完全折叠时,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能够贴合,从而实现较好的折叠形态。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设置边缘保护结构100,能够实现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进行保护,并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的折叠效果以及显示屏200的可靠性。
请重新参阅图53及图54,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还包括平滑层430,平滑层430覆盖于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平滑层430背离弹性片420的表面的光滑程度大于弹性片420的表面的光滑程度。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时,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朝向显示屏200,且第二面422能够与显示屏200接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上覆盖光滑程度较高的平滑层,使得当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时,平滑层430与显示屏200接触,由于平滑层430有较光滑的表面,从而能够减小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显示屏200之间的摩擦作用力,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展开过程更加的顺畅,且避免由于弹性片420与显示屏200之间的摩擦作用力而损伤显示屏200。
请参阅图65、图66及图67,图65所示为本申请第十二种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66所示为图6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爆炸示意图;图67所示为图6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包括硬质件410、弹性片420、平滑层430及胶层440。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图5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还包括加固件450,加固件450包括第一部分451、第二部分452及连接于第一部分451与第二部分452之间的。第一部分451与硬质件410固定,第二部分452穿过弹性片420及胶层440与凸块410b接触,第三部分453位于弹性片420背离凸块410b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片420能够限位于第三部分453与凸块410b之间,从而避免弹性片420与凸块410b之间的固定失效时,弹性片420与硬质件410之间的分离。并且,弹性片420上设有穿孔423,第二部分452远离第三部分453的一端从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穿过穿孔423至弹性片420的第一面421的一侧,并与凸块410b接触,从而进一步的加固弹性片420与硬质件410之间的连接,避免弹性片420与硬质件410之间分离。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452远离第三部分453的一端也可以从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穿过穿孔423至弹性片420的第一面421的一侧,但与凸块410b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但是能够保证将弹性片420与硬质件410之间进行固定。
本实施方式中,平滑层430仅覆盖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除与凸块410b相对位置外的其他区域。换句话说,平滑层430覆盖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但平滑层430与凸块410b相对的位置镂空,因而平滑层430不需要覆盖第三部分453,从而能够方便平滑层430形成于弹性片420上。
请参阅图67及图68,图68为将图65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59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沿位置III-III截开后的截面示意图。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块410b的固定面4116上设有向远离弹性片420的方向凹设的凹槽4117,第二部分452远离第三部分453的一端插入凹槽4117内,从而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弹性片420与凸块410b脱离。
请重新参阅图66及图68,图66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还包括柔性件460,柔性件460设于弹性片420的第二面422与凸块410b相对的位置,并与平滑层43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柔性件460上设有镂空区461,第三部分453位于镂空区461内。平滑层430及柔性件460的厚度均大于或等于第三部分453的厚度。当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柔性件460与显示屏200接触,由于柔性件460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三部分453的厚度,因此,第三部分453不会直接与显示屏200进行接触,从而避免第三部分453与显示屏200直接接触而对显示屏200产生损坏。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柔性件460可以为泡棉、橡胶、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能够按压产生变形,从而保证显示屏200的弯折变形时,柔性件460不会对显示屏200产生大的作用力,避免显示屏60由于柔性件460对其产生挤压而损坏的问题出现。
请再次参阅图65,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板410a的连接表面凹设有安装槽413,安装槽413的槽口方向朝向凸块410b所在侧。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413设于硬质板410a的连接端411,并从连接端411的第二表面4112向第一表面11凹设形成。加固件450的第一部分451内嵌于安装槽413内。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451与安装槽413过盈配合,即第一部分451略大于安装槽413,第一部分451安装于安装槽413内后,第一部分451与安装槽413之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451也可以再通过粘胶固定、焊接固定等方式将第一部分451与安装槽413进一步固定,从而使得第一部分451与安装槽413之间能够有更加稳定的固定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板410a上也可以没有安装槽413,第一部分451通过粘胶固定、焊接固定等方式固定于硬质板410a的第二表面4112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板410a设置于显示屏200的侧面204的一侧,且硬质板410a位于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其中,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即为图65中的Y方向。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弯折区2001及第二固定区200b的排布方向与弯折区2001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相交。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弹性片420的第一区段42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即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被硬质件410及弹性片420进行包裹,避免弯折区2001的边缘外露,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且,当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硬质件410及第一区段421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从而提高显示屏200及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请参阅图69及图70,图69所示为本申请的第十三种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示意图,图70所示为图69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爆炸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包括两个固定件510及连接于两个固定件510之间的柔性件520。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固定件510分别为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每个固定件510均包括固定板511及与固定板511固定连接的固定块512。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件510的固定板511进行固定,且柔性件520位于固定板511背离固定块512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为具有较好柔性的结构件,能够进行任意的弯曲。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的柔性大于固定件510的柔性。柔性件520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区520a及位于两个第一区520a之间的第二区520b。柔性件5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521及第二表面522。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固定于第一表面521,并固定于第一表面521位于第一区520a内的区域。第一固定件的固定板511及第二固定件的固定板511分别固定连接于柔性件520的两个第一区520a。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间隔设置,第一固定件的固定板511与第二固定件的固定板511之间的间隔区域对应于柔性件520的第二区520b相对。边缘防护结构100随折叠显示终端1000折叠时,柔性件520的第二区520b不会受固定板511的影响,从而保证柔性件520能够有良好的折叠效果。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柔性件520位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部。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受到碰撞时,碰撞位置一般位于柔性件520上,由于柔性件520具有较好的柔性,从而能够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避免碰撞产生的作用力传导至显示屏200,实现对显示屏200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可以为硅胶、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elastomer,TPE、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软胶、橡胶(如硅橡胶、天然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已丙橡胶等)等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柔性件520还可以为其它的柔性材料形成,再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521的第二区520b向第二表面522内凹设置,从而减薄柔性件520对应于第一区520a的部分的厚度,使得柔性件520能够具有更好的弯折效果,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图69及图70所示实施方式中,第一表面521的第二区520b为向第二表面522内凹的弧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的中间区段的宽度较两端的宽度更小,从而使得柔性件520的中间区段能够有更好的弯折效果,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对显示屏的保护效果的同时,进一步的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图70所示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523及第四表面524,第三表面523与第四表面524均连接于第一表面521与第二表面522之间。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柔性件520第三表面523相对于第四表面524更加的靠近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侧。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表面523的中间区段向第四表面524方向凹设形成缺口513,从而使得柔性件520的中间区段的宽度较两端的宽度更小。
请重新参阅图70,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可以为弹性件。固定板511的弹性大于固定块512及柔性件520,从而使得固定板511与柔性件520固定连接时,固定板511能够提供给柔性件520一定的支撑。并且,由于固定板511也为具有较好的弹性的结构,因此,固定板511也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即柔性件520与固定板511固定连接的第一区520a也能够进行弯折,从而使得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有更好的弯折性能,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折叠效果产生影响。且由于固定板511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经过多次弯折后仍然不会产生大的变形,保证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折弯寿命。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可以为具有较好的弹性的薄板状结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的厚度可以小于或者等于0.1mm,即固定板511的厚度较薄,从而能够保证固定板511能够具有较好的弹性,并能够避免固定板511增加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厚度。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可以为高模量的塑料薄片或者金属薄片。例如,固定板511可以为高模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片、高模量的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片或钢片。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固定板511还可以为其它的可实现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再此不进行一一列举。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包括第一区段511a及与第一区段511a连接的第二区段511b,第一区段511a与柔性件520连接,第二区段511b与固定块512连接。即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块512与柔性件520固定于固定板511的不同区段,从而避免固定块512的强度影响固定板511上与柔性件520连接的部分的弯折性能,进而保证柔性件520的各个位置均能够有较好的弯折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的第一区段511a及第二区段511b实际上为连接在一起的一体结构,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本申请的第一区段511a及第二区段511b为方便方案的描述而定义的两个部分。
请重新参阅图70,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还包括粘胶层530,粘胶层530覆盖固定板511的第一区段511a朝向柔性件520的一面。柔性件520可以通过粘胶层530与固定板511粘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与固定板511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进行固定。例如,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为金属薄片,柔性件520为塑胶件,柔性件520与固定板511通过一体成型得到。具体的,先形成固定板511,再将固定板511设于模具中,再往模具内注塑塑胶材料以形成柔性件520,即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固定板511与柔性件520固定在一起。通过将柔性件520与固定板511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得到一体结构,能够使得柔性件520与固定板511的连接更加的牢固。
请再次参阅图69及图7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块512包括与固定板511相对的第一板5121,以及连接第一板5121与固定板511的第二板5122。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块512位于固定板511背离柔性件520的一侧。请参阅图71及图72,图71所示为图69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固定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时,边缘防护结构100与转轴组件303的结构示意图;图72为图71所示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转轴组件30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固定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时,柔性件520及固定板511位于固定轴3031朝向显示屏的一侧,且柔性件520及固定板511的第一区段511a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相对,固定板511的第二区段511b与转动轴相对。两个固定件510的固定块512分别位于转轴组件303的两个转动轴30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且固定件510与同其最接近的转动轴3032固定连接。换句话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件的固定块512位于第一转动轴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的固定块512位于第二转动轴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与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弯曲时,两个转动轴3032均相对于固定轴303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与分别与两个转动轴3032固定的两个固定块512相对靠近或者远离,进而带动与固定轴3031相对的柔性件520及固定板511的第一区段511a弯曲,以使得边缘防护结构100随折叠显示终端1000弯曲,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曲或展开产生影响。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转动轴3032的门板3032b的边缘能够插入第一板5121与固定块512之间,且门板3032b能够与第一板5121接触并固定,从而实现固定块512与转动轴3032的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块512与转动轴3032的门板3032b固定连接,能够实现更好的固定连接效果,还能够避免固定块512与转动轴3032的固定连接对转动轴3032相对于固定轴3031的转动效果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固定块512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与转动轴3032进行固定。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块512位于转动轴3032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并与固定块512有一定的间距,固定块512与转动轴3032通过连接板进行固定。即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512及转动轴3032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固定块512与转动轴3032通过连接板连接固定。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固定块512与转动轴3032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连接,本申请中对其连接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制。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的第一区段511a与固定轴3031相对,固定板511的第二区段511b与转动轴3032相对。
图73、图74及图75,图73为图6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边缘防护结构100时,位置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4为图73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其它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75所示为图73中沿位置IV-IV截开后的部分截面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及固定板511位于显示屏200的显示面203的一侧,即柔性件520及固定板511位于背离屏支撑组件300的一侧。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柔性件520与转轴组件303的固定轴3031相对,即柔性件520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相对。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能够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位置,避免弯折区2001的边缘外露,从而提高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同时,由于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通过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覆盖,因此,当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受到碰撞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进行保护,从而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由于碰撞而损坏。
本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第一固定件的固定板511的第一区段511a及固定块512位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朝向显示屏200的一侧;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第二固定件的固定块512与固定板511的第二区段511b位于第二边缘防护件102朝向显示屏200的一侧。换句话说,第一固定件的固定块512及固定板511能够被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压住,当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转动轴之间的连接失效时,第一固定件也能够被第一边缘防护件101压住;第二固定件的固定块512及固定板511能够被第二边缘防护件102压住,当第二固定件与第二转动轴之间的连接失效时,第二固定件也能够被第二边缘防护件102压住,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的避免边缘防护结构100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脱落。
当折叠显示终端1000进行折叠,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第一主体301与第二主体302远离转轴组件303的一端相互靠近,从而带动与第一主体301及第二主体302固定的显示屏200折叠时,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能够相对固定轴3031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显示屏200进行弯曲。并且,转轴组件303的转动轴3032能够相对固定轴3031进行旋转,能够带动边缘防护结构100进行弯折,从而实现边缘防护结构100与显示屏200的同步弯折,从而边缘防护结构100能够始终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处于任何状态下,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始终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本申请中,边缘保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及固定板511均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基本不会对显示屏200弯折时的状态产生影响,而是能够随着显示屏200弯折时的弯折状态相应的改变形状,因此,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显示屏200完全折叠时,显示屏200的第一固定区200a及第二固定区200b能够贴合,显示屏200的转轴区200c能够自然弯曲。换句话说,本申请中,提供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设置边缘保护结构100,能够实现对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进行保护,并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的折叠以及显示屏200的可靠性。请参阅图76-图78,图76所示为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1中所示的展平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77所示为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2中所示的折叠至中间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图78所示为本申请的边缘防护结构100替换图1中所示的边缘防护结构100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为图3中所示的折叠至完全合拢状态时,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显示屏200及边缘防护结构100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表面还可以包覆有镀层,以提高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外观效果。例如,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表面或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的表面覆盖镀层,使得边缘防护结构100或者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能够与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背壳具有相同的颜色,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颜色统一,具有更好的外观效果。一些实施方式中,镀层还能够阻隔外界的水、氧等对边缘防护结构100的腐蚀,从而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品质。
本申请中,镀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通过蒸镀工艺蒸镀形成,也可以通过气相沉积等方式沉积形成,在此对镀层的形成方式不进行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11的表面具有较高的光滑程度。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固定板511层叠于显示屏200上,并与显示屏200的边缘接触。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固定板511的表面光滑程度较高时,能够减小固定板511与显示屏20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过程中,固定板511与显示屏200之间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拉扯,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的顺畅,并避免固定板511与显示屏200之间拉扯而造成显示屏200的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其它一些实施方式的折叠显示终端1000中,固定板511背离柔性件520的表面还可以层叠光滑层,光滑层的表面光滑程度能够大于固定板511的表面光滑程度。本实施方式中,折叠显示终端10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时,光滑层与显示屏200接触。由于光滑层具有光滑的表面,能够减小光滑层与显示屏20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过程中,光滑层与显示屏200之间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产生拉扯,从而保证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弯折的顺畅,并避免光滑层与显示屏200之间拉扯而造成显示屏200的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69,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件520的宽度较固定板511的宽度较大,其中,柔性件520的宽度方向与固定块512的宽度方向均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轴3031及转动轴3032的延长方向相同,为图69中的Y轴方向。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柔性件520的宽度较固定板511的宽度较大,柔性件520与固定板511固定时,柔性件52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缘会伸出于固定板511的边缘,因此,当边缘防护结构100受到碰撞时,碰撞力会作用在柔性件520上。由于柔性件520为柔性较固定板511更好的柔性结构,能够对碰撞力产生更好的缓冲作用,从而避免碰撞力作用至固定板511上,进而避免碰撞力经固定板511传输至显示屏200上而损坏显示屏200。
请参阅图73及图75,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中,边缘防护结构100安装于折叠显示终端1000上时,柔性件520的第二表面522与第一边缘防护件101或第二边缘防护件102背离显示屏200的表面共面,从而使得折叠显示终端1000能够有更加平整的外表面,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
本申请中,通过边缘防护结构100的固定件510的固定板511及柔性件520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外露,从而能够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外观效果。并且,边缘防护结构100的柔性件520及弹性片310的固定板511覆盖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能够对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边缘进行保护,避免显示屏200的弯折区2001的边缘受到碰撞而损坏,提高折叠显示终端1000的可靠性。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装置和屏幕;
所述壳体装置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转轴组件和软胶件;
所述第一中框、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第二中框沿第一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中框指向所述第二中框的方向;
所述第一中框包括第一中板和第一边框,所述第二中框包括第二中板和第二边框;
所述第一中板位于所述第一边框围绕形成的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一边框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第二中板位于所述第二边框围绕形成的区域内,并与所述第二边框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一中板、所述转轴组件和所述第二中板的上方;
所述屏幕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固定区、弯折区和第二固定区;
所述第一固定区与所述第一中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区与所述第二中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转轴组件的长度延伸方向,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所述软胶件包括防护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防护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防护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屏幕的部分边缘的上方;
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边缘防护件和第二边缘防护件;
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一固定区的边缘;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覆盖所述显示屏的第二固定区的边缘;
所述第一固定部被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压住;
所述第一固定部被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压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边缘防护件和第二边缘防护件;
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和所述屏幕之间,且压在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朝向所述屏幕的一面;
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和所述屏幕之间,且压在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朝向所述屏幕的一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一固定面,所述第一接触面朝向所述屏幕并与所述屏幕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面与所述第一边缘防护件接触;
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接触面和第二固定面,所述第二接触面朝向所述屏幕并与所述屏幕接触,所述第二固定面与所述第二边缘防护件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防护部朝向所述屏幕的一面平滑连接;
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防护部朝向所述屏幕的一面平滑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防护部为一体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防护部为一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内还嵌设有第一硬质板,所述第一硬质板的强度比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强度大;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还嵌设有第二硬质板,所述第二硬质板的强度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强度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质板和所述第二硬质板为金属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硬质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硬质件和所述软胶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第一部分嵌入所述防护部;
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硬质件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插槽,所述硬质件插入所述插槽。
CN202211416550.2A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Active CN1159382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6550.2A CN115938229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68622 2020-11-28
CN202011368623 2020-11-28
CN2020113686221 2020-11-28
CN2020113686217 2020-11-28
CN2020113686236 2020-11-28
CN202011368621 2020-11-28
CN2020115745258 2020-12-26
CN202011574525 2020-12-26
CN202110114497.XA CN113554943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211416550.2A CN115938229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4497.XA Division CN113554943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8229A true CN115938229A (zh) 2023-04-07
CN115938229B CN115938229B (zh) 2023-09-29

Family

ID=78130067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4497.XA Active CN113554943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211416538.1A Pending CN115938228A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211416550.2A Active CN115938229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211420894.0A Pending CN115719566A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111418642.XA Active CN114141144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180078287.8A Pending CN116897250A (zh) 2020-11-28 2021-1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14497.XA Active CN113554943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211416538.1A Pending CN115938228A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0894.0A Pending CN115719566A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111418642.XA Active CN114141144B (zh) 2020-11-28 2021-0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02180078287.8A Pending CN116897250A (zh) 2020-11-28 2021-11-27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4425A1 (zh)
EP (1) EP4250276A4 (zh)
CN (6) CN113554943B (zh)
WO (1) WO20221116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8364B (zh) * 2019-11-07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54943B (zh) * 2020-11-28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217562183U (zh) * 2021-12-31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终端
CN114882797A (zh) * 2022-06-01 2022-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32074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208225378U (zh) * 2018-05-18 2018-12-1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防护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08596323U (zh) * 2018-08-09 2019-03-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209201112U (zh) * 2018-05-25 2019-08-0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显示终端
CN110136585A (zh) * 2019-05-15 2019-08-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10494819A (zh) * 2017-04-05 2019-11-2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铰接设备
CN110784567A (zh) * 2019-10-22 2020-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210183377U (zh) * 2019-10-15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0864466U (zh) * 2019-08-30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保护装置
CN111477115A (zh) * 2020-05-2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1510519A (zh) * 2019-01-30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结构和柔性屏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52470B1 (ko) * 2013-11-12 2019-12-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4916230B (zh) * 2015-06-02 2017-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EP4249237A3 (en) * 2016-01-06 2024-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window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8922657U (zh) * 2018-08-09 2019-05-3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208737800U (zh) * 2018-08-09 2019-04-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KR20200069799A (ko) * 2018-12-07 2020-06-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장치
KR20200127741A (ko) * 2019-05-03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WO2020242036A1 (en) * 2019-05-31 2020-12-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protection structure
US10659576B1 (en) * 2019-07-10 2020-05-19 Fositek Corporation Outward-fold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hinge units
CN111147630B (zh) * 2019-12-20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屏设备
CN212034150U (zh) * 2020-04-01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111503453B (zh) * 2020-04-20 2022-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装饰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526238B (zh) * 2020-04-20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13554943B (zh) * 2020-11-28 2022-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32074A1 (en) * 2014-11-10 2016-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0494819A (zh) * 2017-04-05 2019-11-22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铰接设备
CN208225378U (zh) * 2018-05-18 2018-12-1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铰链防护结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209201112U (zh) * 2018-05-25 2019-08-0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弯曲显示终端
CN208596323U (zh) * 2018-08-09 2019-03-12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设备
CN111510519A (zh) * 2019-01-30 2020-08-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屏终端的铰链结构和柔性屏终端
CN110136585A (zh) * 2019-05-15 2019-08-1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210864466U (zh) * 2019-08-30 2020-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保护装置
CN210183377U (zh) * 2019-10-15 2020-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784567A (zh) * 2019-10-22 2020-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111477115A (zh) * 2020-05-27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97250A (zh) 2023-10-17
US20240004425A1 (en) 2024-01-04
WO2022111667A1 (zh) 2022-06-02
EP4250276A1 (en) 2023-09-27
CN113554943B (zh) 2022-09-20
CN115938229B (zh) 2023-09-29
CN114141144B (zh) 2022-09-13
EP4250276A4 (en) 2024-05-08
CN115719566A (zh) 2023-02-28
CN115938228A (zh) 2023-04-07
CN114141144A (zh) 2022-03-04
CN113554943A (zh)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141144B (zh) 边缘防护结构及折叠显示终端
CN114006963B (zh) 电子设备、折叠组件及壳体装置
EP3579079B1 (en)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WO2019237484A1 (zh) 电子装置及其柔性显示装置
US7930803B2 (en) Foldable device
CN112639662A (zh) 可折叠设备
CN113805646A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130126531A1 (en) Case for for enclosing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CN109658827B (zh) 电子设备
EP4180914B1 (en)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937700A (zh) 数据存储器固定装置
CN111833724A (zh) 电子设备
US2021015736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5079865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4196945U (zh) 柔性屏组件及显示设备
CN117677094A (zh) 折叠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037375A1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4507132U (zh) 折叠电子设备
CN115701703B (zh) 一种可折叠设备和防护器件
CN218416441U (zh) 防护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770217A (zh) 转动机构及其电子设备
CN111429795A (zh) 电子设备
CN112889103A (zh) 可折叠设备
CN214851348U (zh) 电子设备
CN219678508U (zh) 一种折叠屏设备和防护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345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