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4450A -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4450A
CN115934450A CN202310218224.9A CN202310218224A CN115934450A CN 115934450 A CN115934450 A CN 115934450A CN 202310218224 A CN202310218224 A CN 202310218224A CN 115934450 A CN115934450 A CN 115934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mplitude
interval
determining
p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182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34450B (zh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pu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2182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44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4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44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34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44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包括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从数值数据中获取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进而达到了提高数据的检测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IIC总线以其简洁的电路结构、良好的协议可扩展性、多设备交互方式以及多主从结构等特性使其在各个行业的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其衍生协议系统管理总线(System Management Bus,简称为SMBUS)、电源管理总线(Power Management Bus,简称为PMBUS)等均具有广泛用途,其传输速度的上限也由1M上升至10M范围,但其受限于布线及阻抗等因素的影响,通信容错率越来越低,其信号质量检查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方式来检查IIC总线的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即人为的通过示波器从连续的多组通信数据中随机抽取几组数据并对该几组数据进行测试,例如,手动测量通信信号的高电平电压、低电平电压等并记录测试数据,从而导致IIC总线的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的测试过程比较繁琐,然而在存储服务器场景下的IIC总线数量可达上百条,若采用人工方式检查IIC总线的通信信号的传输质量,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包括上述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上述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上述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对上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从上述数值数据中获取上述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从上述数值数据中获取上述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从上述数值数据中读取N个第一采样点的第一点位信息,得到N个第一点位信息,其中,N个上述第一采样点为上述波形数据对应的波形图上的连续采样点,上述第一点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上述第一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信息,上述第一采样点的幅值,上述第一采样点的时钟信息,上述第一采样点的数据通道信息,上述N是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将N个上述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上述数据传输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N个上述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上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N个上述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上述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其中,上述M是小于或等于上述N的自然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N个上述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上述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上述目标采样点,包括:利用N个上述第一点位信息确定N个上述第一采样点的幅值,得到N个第一幅值;去除N个上述第一幅值中的异常幅值,得到M个上述目标幅值,其中,上述异常幅值对应的采样点是异常采样点,上述异常采样点是N个上述第一采样点中的采样点,上述异常幅值大于上述异常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且大于预设幅值;将M个上述目标幅值对应的采样点确定为M个上述目标采样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N个上述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上述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M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幅值,得到M个目标幅值;确定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其中,多个上述相邻采样点中包括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前向相邻采样点和后向相邻采样点;计算每个上述目标幅值与K个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其中,上述第一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上述第一后向斜率用于表示上述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上述K是小于上述M的自然数;基于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第一前向斜率和上述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包括:对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的确定均执行以下步骤:在上述第一前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确定为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上述第一前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上述第一后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确定为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上述第一前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上述第一后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目标采样点的P个上述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其中,上述P是小于上述K的自然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前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上述第一后向斜率与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上述目标采样点的P个上述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包括:将K个上述相邻采样点中一半数量的相邻采样点确定为P个上述相邻采样点;计算每个上述目标幅值与P个上述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其中,上述第二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上述第二后向斜率用于表示上述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基于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确定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上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统计M个上述目标采样点中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将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确定为在同一斜率区间,得到多个Z区间;对多个上述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多个上述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包括:标记每个上述Z区间中的第一起始采样点和第一末尾采样点,其中,上述第一起始采样点为上述Z区间中的起始采样点,上述第一末尾采样点为上述Z区间中的末尾采样点;确定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之间的第一幅值误差;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上述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上述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包括:将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二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二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上述波形电平区间,其中,上述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二起始采样点,上述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上述第二末尾采样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上述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上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上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将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三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三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上述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三起始采样点,上述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上述第三末尾采样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上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和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第二时间长度;在上述第一时间长度小于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在上述第二时间长度小于上述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上述时间跨度区间,其中,上述时间跨度区间用于指示相邻时间跨度偏大的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上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上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和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在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在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上述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上述过冲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上述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上述过冲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在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小于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在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小于上述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上述下冲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确定上述波形电平区间中的第一最大幅值、第一最小幅值以及第一幅值平均值,确定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中的第二最大幅值、第二最小幅值以及第二幅值平均值,确定上述过冲区间中的第三最大幅值、第三最小幅值以及第三幅值平均值,以及确定上述下冲区间中的第四最大幅值、第四最小幅值以及第四最小幅平均值;将上述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上述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上述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上述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上述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上述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上述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上述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上述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上述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上述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上述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基于上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上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上述过冲区间的第三时间长度和上述下冲区间的第四时间长度;在上述第三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上述第三时间长度超出上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五时间长度;在上述第四时间长度大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上述第四时间长度超出上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六时间长度;基于上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上述第五时间长度以及上述第六时间长度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电平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利用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的Z区间和上述Z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以及末尾采样点,确定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跳边沿的时间跨度和幅值跨度;基于上述时间跨度、上述幅值跨度以及上述跳边沿的正负特性,确定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其中,上述上升沿用于表示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上升趋势的跳边沿,上述下降沿用于表示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下降趋势的跳边沿;基于上述上升沿确定出最大上升沿值、最小上升沿值以及上升沿平均值,以及,基于上述下降沿确定出最大下降沿值、最小下降沿值以及下降沿平均值;将上述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上述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上述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上述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上述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上述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二质量比对结果;基于上述第二质量比对结果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跳边沿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确定相邻两个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所分别对应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上述时间间隔确定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内包括的每个波形的周期,并通过每个上述波形的周期确定每个上述波形的频率;通过每个上述波形的上述频率确定相邻两个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最大频率、最小频率以及频率平均值;将上述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上述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上述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三质量比对结果;基于上述第三质量比对结果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频率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在时钟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数据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上述时钟总线和上述数据总线均包括在目标总线中;确定上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响应上述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确定上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响应上述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二时间差;确定上述第一时间差和上述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将上述第一最小时间差与第一预设最小时间差、上述第一平均时间差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四质量比对结果;基于上述第四质量比对结果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裕量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上述第一时间差和上述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之后,包括:在上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上述数据总线的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上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上述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三时间差,以及,确定上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上述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四时间差;确定上述第三时间差和上述第四时间差的第二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二平均时间差;将上述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上述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五质量比对结果;基于上述第五质量比对结果确定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包络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上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包括:利用目标脚本对上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以得到上述数值数据,其中,上述目标脚本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数值转换的程序。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上述第一数据包括上述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上述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上述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对上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上述数值数据中获取上述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模块,用于基于上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上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通过本申请,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包括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的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进而从数值数据中获取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继而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避免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实现了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的目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数据的检测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IIC通信质量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组成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收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波形斜率的统计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1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和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其中,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设备106以及输入输出设备10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移动终端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例如,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设备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设备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包括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
步骤S204,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
步骤S206,从数值数据中获取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步骤S208,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通过上述步骤,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包括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的第一数据,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进而从数值数据中获取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继而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避免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情况,实现了在节省人力资源的同时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的目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数据的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了提高数据的检测效率的效果。
其中,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具备检测分析能力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或者是具备检测分析能力的控制器或处理器等,但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例中,目标设备可以有多个,进而可以随机接收该多个目标设备所分别发送的第一数据,也可以同时接收该多个目标设备所分别发送的第一数据,还可以根据目标设备的优先级或者权重来接收该多个目标设备所分别发送的第一数据,例如,当存在有3个目标设备(目标设备1、目标设备2、目标设备3)发送第一数据,且该3个目标设备的优先级或者权重为目标设备1>目标设备2>目标设备3时,可以优先接收目标设备1发送的第一数据,再接收目标设备2发送的第一数据,最后接收目标设备3发送的第一数据,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数据的接收方式和上述目标设备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第一数据的接收方式和目标设备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目标主板上可以设置多组数据测试点,进而目标设备可以同时对该多组数据测试点上所分别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以得到多个波形数据,也可以根据数据测试点的优先级或者权重对该多组数据测试点上所分别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例如,当目标主板上存在有3组数据测试点(第一组数据测试点、第二组数据测试点、第三组数据测试点),且该3组数据测试点的优先级或者权重为第一组数据测试点>第二组数据测试点>第三组数据测试点时,可以优先对第一组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再对第二组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最后对第三组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测试点和上述第二数据的测试方式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数据测试点和第二数据的测试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从数值数据中获取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从数值数据中读取N个第一采样点的第一点位信息,得到N个第一点位信息,其中,N个第一采样点为波形数据对应的波形图上的连续采样点,第一点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信息,第一采样点的幅值,第一采样点的时钟信息,第一采样点的数据通道信息,N是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将N个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数据传输信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点位信息还包括第一采样点的采样间隔等。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N个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数据传输信息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基于N个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其中,M是小于或等于N的自然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有效的噪声消除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进而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为了避免噪声影响信号传输的有用信息,需要将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去除,以此获得更为精准的点位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N个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包括:利用N个第一点位信息确定N个第一采样点的幅值,得到N个第一幅值;去除N个第一幅值中的异常幅值,得到M个目标幅值,其中,异常幅值对应的采样点是异常采样点,异常采样点是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采样点,异常幅值大于异常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且大于预设幅值;将M个目标幅值对应的采样点确定为M个目标采样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幅值是可以预先设定的,且在预设幅值预先设定之后,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者实际应用需求对预设幅值进行调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N个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M个目标采样点的幅值,得到M个目标幅值;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其中,多个相邻采样点中包括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相邻采样点和后向相邻采样点;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K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其中,第一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第一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K是小于M的自然数;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K是可以预先设定的,可以设定为100、200、300等,例如,当K预先设定为200时,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200个前向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以及,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200后向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后向斜率,等等。此外,当K预先设定之后,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K进行调整,可以是人为的根据当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对K进行调整,也可以是设备根据当前的实际应用情况自动的调整K,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K的取值和上述K的调整方式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K的取值和K的调整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包括:对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的确定均执行以下步骤: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确定为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一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确定为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一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目标采样点的P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其中,P是小于K的自然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P可以取值为K/2、K/4、K/8等,例如,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一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目标采样点的K/2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K/2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也可以确定目标采样点的K/4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K/4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还可以确定目标采样点的K/8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K/8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P的取值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P的取值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一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目标采样点的P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包括:将K个相邻采样点中一半数量的相邻采样点确定为P个相邻采样点;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P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其中,第二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第二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确定为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第二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二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确定为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第二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二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将P个相邻采样点中一半数量的相邻采样点确定为Q个相邻采样点,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Q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三前向斜率和第三后向斜率,其中,第三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第三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Q是小于P的自然数,并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三前向斜率和第三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以此循环直至找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相同的目标斜率或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相同的目标斜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统计M个目标采样点中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将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确定为在同一斜率区间,得到多个Z区间;对多个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统计M个目标采样点中前向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将前向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确定为在同一前向斜率区间,得到多个Z区间,以及,统计M个目标采样点中后向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将后向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确定为在同一后向斜率区间,得到多个Z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多个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包括:标记每个Z区间中的第一起始采样点和第一末尾采样点,其中,第一起始采样点为Z区间中的起始采样点,第一末尾采样点为Z区间中的末尾采样点;确定相邻两个Z区间之间的第一幅值误差;将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幅值阈值是可以预先设定的,且在预设幅值阈值预先设定之后,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者实际应用需求对预设幅值阈值进行调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包括:将相邻两个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二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二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波形电平区间,其中,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二起始采样点,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第二末尾采样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可以有多个,进而可以同时对该多个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分别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也可以根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的优先级或者权重将该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例如,当存在有3个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第一幅值误差1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1和Z2、第一幅值误差2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3和Z4、第一幅值误差3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5和Z6),且该3个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分别对应相邻两个Z区间的优先级或者权重为Z1、Z2>Z3、Z4>Z5、Z6(需要说明的是,Z1与Z2之间可以不划分优先级或者权重,Z3与Z4之间可以不划分优先级或者权重,Z5与Z6之间可以不划分优先级或者权重)时,可以优先将Z1与Z2进行合并,再将Z3与Z4进行合并,最后将Z5与Z6进行合并,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的合并方式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的合并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可以有多个,进而可以同时对该多个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分别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也可以根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的优先级或者权重将该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例如,当存在有3个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第一幅值误差4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7和Z8、第一幅值误差5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9和Z10、第一幅值误差6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11和Z12),且该3个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分别对应相邻两个Z区间的优先级或者权重为Z7、Z8>Z9、Z10>Z11、Z12(需要说明的是,Z7与Z8之间可以不划分优先级或者权重,Z9与Z10之间可以不划分优先级或者权重,Z11与Z12之间可以不划分优先级或者权重)时,可以优先将Z7与Z8进行合并,再将Z9与Z10进行合并,最后将Z11与Z12进行合并,等等。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的合并方式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大于预设幅值阈值的第一幅值误差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的合并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将相邻两个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三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三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三起始采样点,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第三末尾采样点。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为Z13和Z14时,可以将Z13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Z14区间的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或者将Z13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Z14区间的起始采样点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Z13区间和Z14区间不分先后顺序,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确定Z13区间和Z14区间的先后顺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波形电平区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和波形跳边沿区间的第二时间长度;在第一时间长度小于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在第二时间长度小于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其中,时间跨度区间用于指示相邻时间跨度偏大的区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周期阈值是可以预先设定的,可以设定为0.1皮秒、0.2皮秒、0.3皮秒等,也可以设定为0.2微秒、0.4微秒、0.5微秒等,例如,当预设周期阈值为0.1皮秒时,在第一时间长度小于0.1皮秒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在第二时间长度小于0.1皮秒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周期阈值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预设周期阈值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和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在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是可以预先设定的,可以设定为3.63V、3.85V、5.5V等,例如,当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设定为3.63V时,在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大于3.63V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3.63V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此外,在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预先设定之后,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实际应用需求对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进行调整,进一步地的可以是人为的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实际应用需求调整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也可以是设备自动的调整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在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小于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小于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是可以预先设定的,可以设定为3.14V、3.33V、4.75V等,例如,当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设定为3.14V时,在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小于3.14V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小于3.14V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等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此外,在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预先设定之后,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实际应用需求对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进行调整,进一步地的可以是人为的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实际应用需求调整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也可以是设备自动的调整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确定波形电平区间中的第一最大幅值、第一最小幅值以及第一幅值平均值,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中的第二最大幅值、第二最小幅值以及第二幅值平均值,确定过冲区间中的第三最大幅值、第三最小幅值以及第三幅值平均值,以及确定下冲区间中的第四最大幅值、第四最小幅值以及第四最小幅平均值;将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基于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质量比对结果包括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差值,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差值以及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情况下,波形电平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差;在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差值以及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小于第三预设差值的情况下,说明波形电平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差值,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五预设差值以及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六预设差值的情况下,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差;在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四预设差值,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五预设差值以及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小于第六预设差值的情况下,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七预设差值,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八预设差值以及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九预设差值的情况下,过冲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差;在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七预设差值,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八预设差值以及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小于第九预设差值的情况下,过冲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十预设差值,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十一预设差值以及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第十二预设差值的情况下,下冲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差;在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十预设差值,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的差值小于第十一预设差值以及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的差值小于第十二预设差值的情况下,下冲区间的波形质量较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基于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之前,方法还包括:确定过冲区间的第三时间长度和下冲区间的第四时间长度;在第三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第三时间长度超出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五时间长度;在第四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第四时间长度超出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六时间长度;基于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第五时间长度以及第六时间长度确定目标总线的电平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过冲/下冲区间的时间长度越大过冲/下冲区间内的波形越容易失真,即超出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五时间长度和第六时间长度所分别对应的波形容易失真,进而可以通过第一质量比对结果和第五时间长度以及第六时间长度确定波过冲区间内的失真波形和下冲区间内失真波形,进一步的确定过冲区间和下冲区间的波形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利用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的Z区间和Z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以及末尾采样点,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跳边沿的时间跨度和幅值跨度;基于时间跨度、幅值跨度以及跳边沿的正负特性,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其中,上升沿用于表示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上升趋势的跳边沿,下降沿用于表示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下降趋势的跳边沿;基于上升沿确定出最大上升沿值、最小上升沿值以及上升沿平均值,以及,基于下降沿确定出最大下降沿值、最小下降沿值以及下降沿平均值;将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二质量比对结果;基于第二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跳边沿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质量比对结果包括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的比对结果、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的比对结果、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的比对结果、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的差值相差较大时,则认为该最大上升沿值不合格;在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的差值相差较大时,则认为该最小上升沿值不合格;在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的差值相差较大时,则认为该上升沿平均值不合格。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的差值相差较大时,则认为该最大下降沿值不合格;在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的差值相差较大时,则认为该最小下降沿值不合格;在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的差值相差较大时,则认为该下降沿平均值不合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确定相邻两个波形跳边沿区间所分别对应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时间间隔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内包括的每个波形的周期,并通过每个波形的周期确定每个波形的频率;通过每个波形的频率确定相邻两个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最大频率、最小频率以及频率平均值;将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三质量比对结果;基于第三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频率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质量比对结果包括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的比对结果、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的比对结果以及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比对结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的差值较大时,则认为该最大频率不合格;在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的差值较大时,则认为该最小频率不合格;在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的比对结果显示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的差值较大时,则认为该频率平均值不合格。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在时钟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数据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时钟总线和数据总线均包括在目标总线中;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响应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响应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二时间差;确定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将第一最小时间差与第一预设最小时间差、第一平均时间差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四质量比对结果;基于第四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裕量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质量比对结果包括第一最小时间差与预设最小时间差的比对结果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与预设平均时间差阈值的比对结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最小时间差与第一预设最小时间差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最小时间小于预设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平均时间差小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情况下,表示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裕量不足。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最小时间差与第一预设最小时间差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最小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一平均时间差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情况下,表示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裕量充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确定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之后,包括:在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数据总线的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三时间差,以及,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四时间差;确定第三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的第二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二平均时间差;将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五质量比对结果;基于第五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包络质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质量比对结果包括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的对比结果以及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比对结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的对比结果显示第二最小时间差大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平均时间差大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情况下,认为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包络质量较差。
在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的对比结果显示第二最小时间差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比对结果显示第二平均时间差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的情况下,认为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包络质量较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包括:利用目标脚本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以得到数值数据,其中,目标脚本包括用于执行数值转换的程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脚本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用于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的特定脚本,即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语言将第一数据转换为数值数据,例如,可以通过特定phyton语言将第一数据转换为数值数据,可以通过特定Java语言将第一数据转换为数值数据,还可以通过特定的C语言/C++语言将第一数据转换为数值数据,等等。此外,在目标脚本预先设定好之后,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或实际应用需求对目标脚本进行调整。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目标脚本的设定方式和上述程序语言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目标脚本的设定方式和程序语言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IIC通信质量自动化测试系统,图3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IIC通信质量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组成架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系统由测试人员(或者是控制器、控制设备等)、待测主板、计算机三部分组成,其中,待测主板需要配置满足需求的测试环境,且具备测试点引出功能、测试程序运行功能等;示波器通过接入待测主板的测试点,连续测量IIC通信过程数据,并通过USB接口将标准格式数据(即一组包含示波器传出的特定采样数量(例如,5 Million个采样点、10 Million个采样点、15Million个采样点)的包含时间点、幅值、通道等信息的十六进制的采样点数据)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接收到的示波器标准格式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程序用点-时间关系的点位数据(通过特定的phyton脚本将标准格式数据转化为所需的数值数据,并根据逻辑进行数据处理),并将点位数据(指包含时间点、幅值、通道等信息的一组数据,示波器上的整屏波形一般指标称存储深度的波形,标称存储深度包含10 Million个采样点(当然也可以是4Million个采样点、7 Million个采样点、12 Million个采样点等),按照时间顺序组成在示波器的屏幕上所能看到的波形)进行参数化处理,分析、统计并输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与波形相关的数据,例如,频率、占空比、上升沿、下降沿、幅值等)以便进行通信质量检查。测试人员(或者是控制器、控制设备等)负责测试环境的搭建,通信测试的启停及数据检查、核实等。还需要说明的是,点位数据仅限于某一个采样点或多个采样点的参数,输出的测试结果是衡量通信波形的参数,例如,频率,占空比,上升沿、下降沿,幅值等,需要对点位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分析以及处理才能获得测试结果。通过上述的系统架构,可以自动化测试、分析系统的全部功能,其中,人工在测试初期环境搭建完毕后,仅负责每路IIC通信设备的启停即可(当然也可以由具备环境搭建能力的设备搭建测试初期环境,并负责每路IIC通信设备的启停),系统会同时完成数据的传输和转换,且数据的处理可异步处理,从而极大节省了系统测试的人力资源。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接收流程,图4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数据接收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402,主板测试点准备及程序准备;
S404,计算机数据通道建立;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2和步骤S404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不分先后的执行。
S406,数据接收启动;
S408,通信数据存盘。
下面为点位数据的分析处理过程:
第一步,首先将存盘的点位数据进行参数化整理,即将千万以上的数据的幅值信息及时间信息(例如,采样时间、采样间隔等)逐个进行数据读取;
再进行噪点去除,即连续读取点位数据,当其中的1个点位数据的幅值超出两侧各100个点位数据的幅值平均值,且超出部分达到标准电平幅值20%时,将该点位数据去除。当连续2个点位的幅值超出两侧各200个数据平均值,且超出部分达到标准电平幅值20%时,将该2个点位数据去除,以此类推进行噪声消除。
第二步,点位信号电平及跳边沿(即斜率)统计;
图5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一种通信波形斜率的统计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502,计算每个点位分别与前后各M个点均值斜率;
S504,进行第一判断,以判断点位前向斜率与相邻点位的前向斜率是否相同;
S506,在上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定义该点斜率为前向斜率;
S508,在上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进行第二判断,以判断点位后向斜率与相邻点位的后向斜率是否相同。在该第二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12,在该第二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510;
S510,定义该点位斜率为该点后向斜率;
S512,M=M/2,即将M更新为原M数值的一半,并执行步骤S502。
下面对通信波形斜率的统计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分别计算出每一个点位的幅值与前面及后面各200个点位(即M可以设定为200、300、400等)的幅值平均值的斜率,将其分别定义为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将每一个点的前向斜率分别与相邻点的前向斜率比较,如果相同,则定义该点的斜率为前向斜率,如果不相同,则将该点的后向斜率与相邻点位后向斜率进行比较,如果相同,则定义该点的斜率为后向斜率,如果仍不相同,则认为波形在此处发生较大的变化,需将200个点位减半为100个点位重新计算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直到找到相同的前向斜率值或后向斜率值,并将其定义为该点的斜率值。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M的取值的举例说明仅是一种示例性实施例,M的取值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第三步,通信波形电平及跳边沿数据统计;
根据点位斜率信息建立整个波形的电平及跳变沿信息,方法为首先将具有相同前、后向斜率且相邻的点位汇集在一起定义为Z区间,并标记此区间的起点(对应于上述第一起始采样点)和末点(对应于上述第一末尾采样点)。相邻Z区间其幅值误差(对应于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在区间幅值均值10%(对应于上述预设幅值阈值)以内的区间起点(对应于上述第二起始采样点)和末点(对应于上述第二末尾采样点)进行合并连接,定义为波形电平区间W,相邻Z区间其幅值均值误差在10%以上的区间(对应于上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合并起点(对应于上述第三起始采样点)和末点(对应于上述第三末尾采样点),定义为波形跳边沿区间P,在此基础上将小于标称周期(对应于上述预设周期阈值)万分之一时间长度的P或W归类为相邻时间跨度较大的区间(对应于上述时间跨度区间),将幅值超出标称高电平幅值10%(对应于上述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以上的区间定义为OverShoot区间(对应于上述过冲区间),将低于标称高电平幅值5%(对应于上述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区间定义为UnderShoot区间(对应于上述下冲区间)。
第四步,通信质量分析;
1、为接口定义的时钟、数据单独波形检查,包括电平、跳边沿、频率参数检查:
1)电平质量检查。根据第三步获得的电平区间(对应于上述波形电平区间)、跳变沿区间(对应于上述波形跳边沿区间)、OverShoot区间、UnderShoot区间,统计相应区间内的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并与波形质量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其中,OverShoot区间、UnderShoot区间额外统计超出阈值(对应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时间长度,通过上述统计比较获得通信波形的电平质量。
2)跳边沿检查。根据第三步获得的跳边沿区间,再根据起点、末点计算出该区间的跳边沿时间跨度和幅值跨度,并按照跳边沿的正负特性分别归类为上升沿和下降沿,通统计出各自(即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并与波形标称参数进行比较,获得通信波形跳边沿检查结果。
3)频率检查。具体为对时钟波形进行检查,根据第三步获得的跳边沿区间,根据相邻起点的时间间隔(即相邻两个波形跳边沿区间P的起点的时间间隔),计算出通信波形的每个周期,继而计算出频率,统计出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并与波形标称参数进行比较,获得通信波形频率检查结果。
2、为总线参数检查,包括波形启动及停止裕量,通信包络检查:
1)启动及停止裕量检查。筛选出时钟总线电平区间时间范围内,具有数据总线跳边沿区间的波形,然后计算出时钟总线电平区间的起点与响应跳边沿区间起点的时间差A(对应于上述第一时间差),时钟总线电平区间的末点与响应跳边沿区间末点的时间差B(对应于上述第二时间差)。统计出A、B两值的最小值、平均值,与波形标称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获得通信波形启动与停止裕量检查结果。
2)通信包络检查。筛选出时钟总线电平区间时间范围内,具有数据总线电平区间的波形,计算出时钟总线电平区间的起点与数据总线电平区间起点的时间差C(对应于上述第三时间差),时钟总线电平区间的末点与数据总线电平区间末点的时间差D(对应于上述第四时间差)。统计出C、D两值的最小值、平均值,与波形标称设计参数进行比较,获得通信波形通信包络裕量检查结果。
3、协议类辅助检查,为奇偶校验,其他协议符合性通过主从间通信正确性检查:
1)奇偶校验检查。将在检查通信启动,停止时获得的信息,统计从一个启动位置到第一个停止位置的时间范围内,时钟总线电平区间包络的数据电平区间的高电平个数,标记为1并统计个数,与通信协议定义的奇偶校验方式进行结果比较,获得奇偶校验检查结果。
2)协议解析正确性检查。通过主机向从机发送约定一组数据,继而从机向主机发送约定的一组数据,通过检查接收的数据的正确性判断协议解析正确性并发出结果信息,由计算机接收并解析获得结果。
由前述实施例可知,通过自动化分析连续的大量数据的通信质量,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进一步地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通过将千万以上的点位数据逐步参数化,变为可处理的点位参数、波形参数,从接口,总线,协议三个角度对通信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与标准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后,逐项形成质量测试报告,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检测效率。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62,用于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包括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
转换模块64,用于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
获取模块66,用于从数值数据中获取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检测模块68,用于基于数据传输信息检测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获取模块66包括:
第一得到子模块,用于从数值数据中读取N个第一采样点的第一点位信息,得到N个第一点位信息,其中,N个第一采样点为波形数据对应的波形图上的连续采样点,第一点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信息,第一采样点的幅值,第一采样点的时钟信息,第一采样点的数据通道信息,N是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将N个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数据传输信息。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得到模块,用于将N个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数据传输信息之后,基于N个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其中,M是小于或等于N的自然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得到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利用N个第一点位信息确定N个第一采样点的幅值,得到N个第一幅值;
第二得到子模块,用于去除N个第一幅值中的异常幅值,得到M个目标幅值,其中,异常幅值对应的采样点是异常采样点,异常采样点是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采样点,异常幅值大于异常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且大于预设幅值;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将M个目标幅值对应的采样点确定为M个目标采样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N个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之后,确定M个目标采样点的幅值,得到M个目标幅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其中,多个相邻采样点中包括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相邻采样点和后向相邻采样点;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K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其中,第一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第一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K是小于M的自然数;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执行子模块,用于对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的确定均执行以下步骤: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确定为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一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确定为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在第一前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第一后向斜率与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目标采样点的P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其中,P是小于K的自然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执行子模块还用于通过以下操作确定目标采样点的P个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将K个相邻采样点中一半数量的相邻采样点确定为P个相邻采样点;
计算每个目标幅值与P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其中,第二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第二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
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之后,统计M个目标采样点中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
第二得到模块,用于将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确定为在同一斜率区间,得到多个Z区间;
第一合并模块,用于对多个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合并模块包括:
标记子模块,用于标记每个Z区间中的第一起始采样点和第一末尾采样点,其中,第一起始采样点为Z区间中的起始采样点,第一末尾采样点为Z区间中的末尾采样点;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相邻两个Z区间之间的第一幅值误差;
第三得到子模块,用于将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得到子模块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将相邻两个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二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二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波形电平区间,其中,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二起始采样点,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第二末尾采样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合并模块,用于将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之后,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合并模块包括:
连接子模块,用于将相邻两个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三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三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三起始采样点,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第三末尾采样点。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确定波形电平区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和波形跳边沿区间的第二时间长度;
第五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一时间长度小于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
第六确定模块,用于在第二时间长度小于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其中,时间跨度区间用于指示相邻时间跨度偏大的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用于将第一幅值误差大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确定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和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
第八确定模块,用于在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
第九确定模块,用于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确定模块,用于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之后,在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小于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
第十一确定模块,用于在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小于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68包括:
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波形电平区间中的第一最大幅值、第一最小幅值以及第一幅值平均值,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中的第二最大幅值、第二最小幅值以及第二幅值平均值,确定过冲区间中的第三最大幅值、第三最小幅值以及第三幅值平均值,以及确定下冲区间中的第四最大幅值、第四最小幅值以及第四最小幅平均值;
第一比对子模块,用于将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
第六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第六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过冲区间的第三时间长度和下冲区间的第四时间长度;
第一统计单元,用于在第三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第三时间长度超出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五时间长度;
第二统计单元,用于在第四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第四时间长度超出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六时间长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第五时间长度以及第六时间长度确定目标总线的电平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68还包括:
第七确定子模块,用于利用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的Z区间和Z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以及末尾采样点,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跳边沿的时间跨度和幅值跨度;
第八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时间跨度、幅值跨度以及跳边沿的正负特性,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其中,上升沿用于表示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上升趋势的跳边沿,下降沿用于表示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下降趋势的跳边沿;
第九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上升沿确定出最大上升沿值、最小上升沿值以及上升沿平均值,以及,基于下降沿确定出最大下降沿值、最小下降沿值以及下降沿平均值;
第一比对子模块,用于将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二质量比对结果;
第十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二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跳边沿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68还包括:
第十一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相邻两个波形跳边沿区间所分别对应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第十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利用时间间隔确定波形跳边沿区间内包括的每个波形的周期,并通过每个波形的周期确定每个波形的频率;
第十三确定子模块,用于通过每个波形的频率确定相邻两个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最大频率、最小频率以及频率平均值;
第二比对子模块,用于将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三质量比对结果;
第十四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第三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频率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检测模块68还包括:
第十五确定子模块,用于在时钟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数据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时钟总线和数据总线均包括在目标总线中;
第十六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响应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响应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二时间差;
第十七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
第三比对子模块,用于将第一最小时间差与第一预设最小时间差、第一平均时间差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四质量比对结果;
第十八确定子模块,用于基于第四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裕量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十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之后,在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数据总线的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
第十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三时间差,以及,确定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四时间差;
第十四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三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的第二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二平均时间差;
比对模块,用于将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五质量比对结果;
第十五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五质量比对结果确定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包络质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转换模块64包括:
转换子模块,用于利用目标脚本对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以得到数值数据,其中,目标脚本包括用于执行数值转换的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传输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其中,该传输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该输入输出设备和上述处理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将通信的测试与分析独立开来,实现了数据存盘到分析并形成报告的自动化处理流程。数据分析方面通过将千万以上的示波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能够测量点位数据的设备等)测量的点位数据参数化,转换为了可用应用程序衡量的数据,将人工测量转变为了计算机(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设备等)分析,并从接口,总线,协议三个维度建立统一的衡量标准,为测试报告形成提供了参考依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6)

1.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所述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所述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
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
从所述数值数据中获取所述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数值数据中获取所述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包括:
从所述数值数据中读取N个第一采样点的第一点位信息,得到N个第一点位信息,其中,N个所述第一采样点为所述波形数据对应的波形图上的连续采样点,所述第一点位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第一采样点的采样时间信息,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幅值,所述第一采样点的时钟信息,所述第一采样点的数据通道信息,所述N是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
将N个所述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N个所述第一点位信息确定为所述数据传输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N个所述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所述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其中,所述M是小于或等于所述N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N个所述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所述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所述目标采样点,包括:
利用N个所述第一点位信息确定N个所述第一采样点的幅值,得到N个第一幅值;
去除N个所述第一幅值中的异常幅值,得到M个所述目标幅值,其中,所述异常幅值对应的采样点是异常采样点,所述异常采样点是N个所述第一采样点中的采样点,所述异常幅值大于所述异常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且大于预设幅值;
将M个所述目标幅值对应的采样点确定为M个所述目标采样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N个所述第一点位信息去除N个所述第一采样点中的噪点,得到M个目标采样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M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幅值,得到M个目标幅值;
确定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多个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其中,多个所述相邻采样点中包括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前向相邻采样点和后向相邻采样点;
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幅值与K个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其中,所述第一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所述第一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所述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所述K是小于所述M的自然数;
基于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前向斜率和所述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包括:
对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的确定均执行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前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确定为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在所述第一前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所述第一后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确定为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在所述第一前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所述第一后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的P个所述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其中,所述P是小于所述K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前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不相同,且所述第一后向斜率与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后向斜率不相同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的P个所述相邻采样点,并基于P个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前向斜率和后向斜率确定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包括:
将K个所述相邻采样点中一半数量的相邻采样点确定为P个所述相邻采样点;
计算每个所述目标幅值与P个所述相邻采样点的平均幅值之间的斜率,得到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其中,所述第二前向斜率用于表示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前向跳边沿,所述第二后向斜率用于表示所述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后向跳边沿;
基于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二前向斜率和第二后向斜率确定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第一前向斜率和第一后向斜率确定每个所述目标采样点的目标斜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M个所述目标采样点中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
将目标斜率相同且相邻的目标采样点确定为在同一斜率区间,得到多个Z区间;
对多个所述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多个所述Z区间进行合并处理,包括:
标记每个所述Z区间中的第一起始采样点和第一末尾采样点,其中,所述第一起始采样点为所述Z区间中的起始采样点,所述第一末尾采样点为所述Z区间中的末尾采样点;
确定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之间的第一幅值误差;
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所述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所述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包括:
将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二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二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所述波形电平区间,其中,所述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二起始采样点,所述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所述第二末尾采样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小于或等于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所述相邻两个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电平区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所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所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
将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中包括的一个Z区间的第三起始采样点与另一个Z区间的第三末尾采样点进行连接,得到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所述第一起始采样点包括第三起始采样点,所述第一末尾采样点包括所述第三末尾采样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所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的第一时间长度和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第二时间长度;
在所述第一时间长度小于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时间跨度区间;
在所述第二时间长度小于所述预设周期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所述时间跨度区间,其中,所述时间跨度区间用于指示相邻时间跨度偏大的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幅值误差大于所述预设幅值阈值所对应的相邻两个所述Z区间进行合并,得到波形跳边沿区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和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
在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大于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过冲区间;
在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所述过冲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所述过冲区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的幅值小于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电平区间确定为下冲区间;
在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幅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标称高电平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确定为所述下冲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
确定所述波形电平区间中的第一最大幅值、第一最小幅值以及第一幅值平均值,确定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中的第二最大幅值、第二最小幅值以及第二幅值平均值,确定所述过冲区间中的第三最大幅值、第三最小幅值以及第三幅值平均值,以及确定所述下冲区间中的第四最大幅值、第四最小幅值以及第四最小幅平均值;
将所述第一最大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大幅值阈值、所述第一最小幅值与第一预设最小幅值阈值、所述第一幅值平均值与第一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所述第二最大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大幅值阈值、所述第二最小幅值与第二预设最小幅值阈值、所述第二幅值平均值与第二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将所述第三最大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大幅值阈值、所述第三最小幅值与第三预设最小幅值阈值、所述第三幅值平均值与第三预设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所述第四最大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大幅值阈值、所述第四最小幅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阈值、所述第四最小幅值平均值与第四预设最小幅值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
确定所述过冲区间的第三时间长度和所述下冲区间的第四时间长度;
在所述第三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所述第三时间长度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五时间长度;
在所述第四时间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统计所述第四时间长度超出所述第一预设时间阈值的第六时间长度;
基于所述第一质量比对结果、所述第五时间长度以及所述第六时间长度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电平质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
利用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包括的Z区间和所述Z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以及末尾采样点,确定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跳边沿的时间跨度和幅值跨度;
基于所述时间跨度、所述幅值跨度以及所述跳边沿的正负特性,确定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其中,所述上升沿用于表示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上升趋势的跳边沿,所述下降沿用于表示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中波形呈下降趋势的跳边沿;
基于所述上升沿确定出最大上升沿值、最小上升沿值以及上升沿平均值,以及,基于所述下降沿确定出最大下降沿值、最小下降沿值以及下降沿平均值;
将所述最大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大上升沿阈值、所述最小上升沿值与预设最小上升沿阈值、所述上升沿平均值与预设上升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及将所述最大下降沿值与预设最大下降沿阈值、所述最小下降沿值与预设下降上升沿阈值、所述下降沿平均值与预设下降沿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二质量比对结果;
基于所述第二质量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跳边沿质量。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
确定相邻两个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所分别对应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利用所述时间间隔确定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内包括的每个波形的周期,并通过每个所述波形的周期确定每个所述波形的频率;
通过每个所述波形的所述频率确定相邻两个所述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最大频率、最小频率以及频率平均值;
将所述最大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大频率阈值、所述最小频率与第一预设最小频率阈值、所述频率平均值与第一预设频率平均阈值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三质量比对结果;
基于所述第三质量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频率质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包括:
在时钟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数据总线的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其中,所述时钟总线和所述数据总线均包括在目标总线中;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响应所述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一时间差,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响应所述第一目标波形跳边沿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二时间差;
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
将所述第一最小时间差与第一预设最小时间差、所述第一平均时间差与第一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四质量比对结果;
基于所述第四质量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裕量质量。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时间差的第一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一平均时间差之后,包括:
在所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时间范围内确定所述数据总线的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
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与所述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起始采样点之间的第三时间差,以及,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与所述第二目标波形电平区间的末尾采样点之间的第四时间差;
确定所述第三时间差和所述第四时间差的第二最小时间差以及第二平均时间差;
将所述第二最小时间差与第二预设最小时间差、所述第二平均时间差与第二预设平均时间差进行比对,以得到第五质量比对结果;
基于所述第五质量比对结果确定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的波形包络质量。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包括:
利用目标脚本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以得到所述数值数据,其中,所述目标脚本包括用于执行所述数值转换的程序。
23.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目标设备对数据测试点上连续传输的第二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的波形数据,所述数据测试点设置在目标主板上,所述目标主板通过目标总线传输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数值转换,得到数值数据;
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数值数据中获取所述数据测试点的数据传输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传输信息检测所述目标总线的数据传输质量。
24.一种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装置。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310218224.9A 2023-03-08 2023-03-08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1159344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8224.9A CN115934450B (zh) 2023-03-08 2023-03-08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18224.9A CN115934450B (zh) 2023-03-08 2023-03-08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4450A true CN115934450A (zh) 2023-04-07
CN115934450B CN115934450B (zh) 2023-06-02

Family

ID=85820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18224.9A Active CN115934450B (zh) 2023-03-08 2023-03-08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445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8339A (zh) * 2019-09-20 2020-01-14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22142A (zh) * 2020-05-24 2020-09-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电源信号传输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4090379A (zh) * 2021-11-19 2022-02-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总线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1620A (zh) * 2021-12-06 2022-04-05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2c总线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4281624A (zh) * 2021-12-17 2022-04-05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i2c信号完整性的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CN115687226A (zh) * 2022-11-01 2023-02-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2c总线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88339A (zh) * 2019-09-20 2020-01-14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722142A (zh) * 2020-05-24 2020-09-29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电源信号传输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4090379A (zh) * 2021-11-19 2022-02-25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总线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1620A (zh) * 2021-12-06 2022-04-05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i2c总线信号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4281624A (zh) * 2021-12-17 2022-04-05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i2c信号完整性的测试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CN115687226A (zh) * 2022-11-01 2023-02-03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2c总线通信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4450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78707B2 (en) Evaluation of an output signal of a device under test
JP2001352350A (ja) 連続ビットストリームの統計的アイダイアグラムによる測定装置及び方法
CN113395189B (zh) 一种车载以太网sqi信号质量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6888060B (zh) 无线通信模块的抗干扰测试方法及系统
CN201369728Y (zh) 一种光模块接收端性能测试装置
CN111812373A (zh) 一种PCIe主板信号自动测试装置
CN105515893A (zh) 一种确定采样点位置的方法
CN111381150B (zh) 芯片自动验证系统及其方法
CN115113125A (zh) 一种多通道任意波形发生器的校正系统
CN114325534A (zh) 信号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988489A (zh) 一种射频芯片的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34450B (zh) 数据传输质量的检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KR101552714B1 (ko) 차량 전자 부품 통신에서 물리 계층 정보를 자동으로 분석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CN114553331B (zh) 针对无线电监测站实现系统自检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64507A (zh) 光纤链路长度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258828A (zh) I2c总线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85873A (zh) 存储组件测试方法和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211264169U (zh) 一种用于逻辑控制单元的自动化测试装置
CN113539350A (zh) 基于ate设备自检的方法和系统
CN114020544A (zh) 一种服务器板卡时序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9406988B (zh) 一种模拟ic测试异常过冲快速定位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09038683B (zh) 一次调频频率信号源的准确性评价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98422A (zh) 一种高速信号频率测量与信号完整性的测试方法
CN117269738B (zh) 一种交流信号的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204347455U (zh) 时间数字转换器及时间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