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31305A -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31305A
CN115931305A CN202211424057.5A CN202211424057A CN115931305A CN 115931305 A CN115931305 A CN 115931305A CN 202211424057 A CN202211424057 A CN 202211424057A CN 115931305 A CN115931305 A CN 115931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detection
module
light leakage
loa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240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有军
武刚
张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240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31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31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31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包括:将具有预设重量、预设尺寸和预设透光率的负载玻璃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其中,所述负载玻璃被构造为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获取负载有所述负载玻璃的所述显示模块的检测图像;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则对所述显示模块进行返工。利用该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可避免后续因存在漏光缺陷的显示模块流入后续的贴合制程中而造成后续返工甚至浪费物料。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显示模块和背光模组等,然而,显示模组容易出现漏光等缺陷,导致需要返工,进而导致浪费后续返工工时,甚至浪费物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模组容易出现漏光等缺陷导致需要返工的问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包括:
将具有预设重量、预设尺寸和预设透光率的负载玻璃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其中,所述负载玻璃被构造为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
获取负载有所述负载玻璃的所述显示模块的检测图像;
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若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则对所述显示模块进行返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具体包括:
将所述检测图像划分为若干检测区域,并分别计算出每一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
比较全部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负载玻璃分为多个子玻璃,每一所述子玻璃的透光率为An,所述负载玻璃的透光率为A0,A0=(A1+A2+……+An)/(1+2+……+n),所述负载玻璃的透光率的均匀度为B,B=|An-A0|/A0>95%。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包括:
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模块;
负载玻璃,具有预设重量、预设尺寸和预设透光率,且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上的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其中,所述负载玻璃被构造为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以及
亮度检测仪,设于所述检测平台,且位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方;
其中,所述亮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平台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显示模块的嵌设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于所述嵌设槽的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凸出于所述嵌设槽的槽口所在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设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嵌设槽相连通且沿所述嵌设槽的侧壁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卡槽,所述显示模块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卡槽一一适配的多个卡接部;
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嵌设槽借助于所述卡接部和对应的所述卡槽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亮度检测仪包括摄像机和与所述摄像机电性连接的亮度值分析仪;
所述摄像机用于获取负载有所述负载玻璃的所述显示模块的检测图像;
所述亮度值分析仪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亮度值分析仪包括与所述摄像机电性连接的计算模块,以及与所述计算模块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图像划分为若干检测区域,并分别计算出每一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比较全部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平台的侧架,所述摄像机设于所述侧架,且朝向所述检测平台上的所述显示模块;
所述摄像机绕预设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架,所述预设轴线平行于所述检测平台上的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显示模块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
获取显示模块;以及
上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
其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否,则将所述显示模块移动至所述显示模块的贴合制程装置处,以能够利用所述贴合制程装置将所述显示模块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或所述盖板。
上述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可以在显示模块与显示模组的其他模组如背光模组或盖板的贴合制程中之前,利用该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对显示模块进行漏光检测,将负载玻璃放置于显示模块的顶表面,负载玻璃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的顶表面,使得显示模块在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的负载玻璃的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能够大致模拟显示模块与背光模组或盖板的贴合后因贴合的影响而出现的形变,进而有利于显示模块存在的形变等缺陷被显现出来,故此时检测负载有负载玻璃的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有利于提前获知显示模块自身是否存在漏光缺陷,也有利于提前获知显示模块与背光模组或盖板的贴合后的产品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负载玻璃的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则很有可能表明该显示模块自身存在漏光缺陷,可对该显示模块进行返工,避免后续因存在漏光缺陷的显示模块流入后续的贴合制程中而造成后续返工甚至浪费物料。另外,由于负载玻璃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完成显示模块的漏光检测后,可将负载玻璃和显示模块彼此分离,不会因显示模块的漏光检测而破坏显示模块的产品结构,避免出现物料浪费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检测显示模块的过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检测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亮度检测仪的电路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检测显示模块的过程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检测机构;         151、驱动件;
110、负载玻璃;             152、压头;
120、检测平台;             153、支架;
121、嵌设槽;               1、显示模组;
1211、槽口;                20、显示模块;
122、卡槽;                 21、顶表面;
130、亮度检测仪;           22、卡接部;
131、摄像机;               30、背光模组;
132、计算模块;             40、盖板;
133、处理模块;             50、框胶;
140、侧架;                 60、粘接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显示模块因结构和制程比较复杂,在显示模块的制作过程中,容易因模块厚度不均、配向膜设计过小或液晶量不当等原因导致制得的显示模块存在形变等缺陷,然而,显示模块存在的形变等缺陷无法通过肉眼察觉,而在显示模块与显示模组的其他模组如背光模组或盖板的贴合制程中,显示模块存在的形变等缺陷容易被显现出来(因贴合的影响,导致显示模块存在的形变等缺陷更为明显),进而导致显示模组在后续检查时表现为出现漏光等缺陷,进而导致浪费后续返工工时,甚至浪费物料(因显示模块与显示模组的其他模组如背光模组或盖板的贴合,造成返工过程中显示模块与显示模组的其他模组如背光模组或盖板分离的过程中出现破坏显示模块的产品结构的情况,会造成物料浪费)。
为了避免“浪费后续返工工时,甚至浪费物料”,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能够在实际贴合前,检测显示模块是否具有漏光等缺陷,以便将存在缺陷的显示模块拦截下来,避免存在缺陷的显示模块流入贴合制程工序中,也能从根源上避免出现“浪费后续返工工时,甚至浪费物料”这一情况。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具有预设重量、预设尺寸和预设透光率的负载玻璃110放置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其中,负载玻璃110被构造为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检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
负载玻璃110具有预设重量,该负载玻璃110的预设重量是指能够使负载玻璃110模拟显示模块20贴合于盖板40或背光模组30时的形变所需的重量,且具有预设重量的负载玻璃110不会损坏显示模块20。
S200、获取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图像。
S300、根据检测图像,判断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可以通过亮度检测仪130获取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图像,并判断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亮度检测仪130可以选用CA-310色彩分析仪。
S400、若显示模块20存在漏光缺陷,则对显示模块20进行返工。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显示模块20与显示模组1的其他模组如背光模组30或盖板40的贴合制程之前,利用该显示模块20的检测方法对显示模块20进行漏光检测,将负载玻璃110放置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负载玻璃110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使得显示模块20在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负载玻璃110的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能够大致模拟显示模块20与背光模组30或盖板40因实际贴合而出现的形变,进而有利于显示模块20存在的漏光缺陷被显现出来,故此时检测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有利于提前获知显示模块20自身是否存在漏光缺陷,也有利于提前获知显示模块20与背光模组30或盖板40的贴合后的产品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存在漏光缺陷,则很有可能表明该显示模块20自身存在漏光缺陷,可对该显示模块20进行返工,避免后续因存在漏光缺陷的显示模块20流入后续的贴合制程中而造成后续返工甚至浪费物料。另外,由于负载玻璃110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完成显示模块20的漏光检测后,可将负载玻璃110和显示模块20彼此分离,不会因显示模块20的漏光检测而破坏显示模块20的产品结构,避免出现物料浪费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负载玻璃110可以在自身重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也可以在对负载玻璃110施加一定外力使负载玻璃110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根据检测图像,判断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的步骤S300具体包括:
S310、将检测图像划分为若干检测区域,并分别计算出每一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
S320、比较全部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显示模块20存在漏光缺陷。
S330、若全部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小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显示模块20不存在漏光缺陷。
负载玻璃110可以选用普通的白玻璃片。可以事先检测负载玻璃110的平均亮度值,每一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等于所在检测区域显示模块20和负载玻璃110的平均亮度值与所在检测区域负载玻璃110的平均亮度值之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
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过低,会影响显示模块20的漏光检测,故需要使负载玻璃110具有预设透光率,预设透光率可大于或等于80%,有利于提高显示模块20的漏光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中,将负载玻璃110分为多个子玻璃,每一子玻璃的透光率为An(n为正整数),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为A0,A0=(A1+A2+……+An)/(1+2+……+n),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的均匀度为B,B=|An-A0|/A0>95%。
设置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的均匀度为B,且B>95%,可以理解的是,负载玻璃110的多个子玻璃的透光率大致趋于一致,也说明,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的均匀度较高,如此设置,负载玻璃110的透光率对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的影响较小,可直接通过所在检测区域显示模块20和负载玻璃110的平均亮度值确定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有利于提高显示模块20的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机构10检测显示模块20的过程示意图。
请参阅图3,检测机构10包括负载玻璃110、检测平台120和亮度检测仪130。检测平台120用于固定显示模块20,亮度检测仪130设于检测平台120,且位于显示模块20的上方,亮度检测仪130用于检测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利用该检测机构10,将负载玻璃110放置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负载玻璃110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然后利用亮度检测仪130,检测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存在漏光缺陷,则很有可能表明该显示模块20自身存在漏光缺陷,可对该显示模块20进行返工,避免后续因存在漏光缺陷的显示模块20流入后续的贴合制程中而造成后续返工甚至浪费物料。另外,由于负载玻璃110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完成显示模块20的漏光检测后,可将负载玻璃110和显示模块20彼此分离,不会因显示模块20的漏光检测而破坏显示模块20的产品结构,避免出现物料浪费的情况。
请参阅图3,并结合参阅图4,检测平台120设有用于嵌设显示模块20的嵌设槽121,如此,能很好地将显示模块20固定于检测平台120。
设于嵌设槽121的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凸出于嵌设槽121的槽口1211所在平面。
如此,既能很好地将显示模块20固定于检测平台120,又能使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凸出于嵌设槽121的槽口1211所在平面,有利于负载玻璃110更好地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嵌设槽121的侧壁设有与嵌设槽121相连通且沿嵌设槽121的侧壁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卡槽122,显示模块20的外周设有与卡槽122一一适配的多个卡接部22,显示模块20和嵌设槽121借助于卡接部22和对应的卡槽122卡接。
如此,显示模块20的每一卡接部22均能卡接于对应的卡槽122中,能够利用多个卡接部22将显示模块20更牢固地固定于检测平台120,有利于提高检测机构10对显示模块20进行漏光检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亮度检测仪130包括摄像机131和与摄像机131电性连接的亮度值分析仪,摄像机131用于获取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图像,亮度值分析仪用于根据检测图像,判断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可利用摄像机131获取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图像,再利用亮度值分析仪分析该检测图像,以判断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亮度值分析仪包括与摄像机131电性连接的计算模块132,以及与计算模块132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133。计算模块132用于将检测图像划分为若干检测区域,并分别计算出每一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处理模块133用于比较全部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显示模块20存在漏光缺陷。处理模块133还用于在全部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显示模块20不存在漏光缺陷。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机构10还包括连接于检测平台120的侧架140,摄像机131设于侧架140,且朝向检测平台120上的显示模块20。具体地,摄像机131绕预设轴线转动地连接于侧架140,预设轴线平行于检测平台120上的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
可根据检测需要使摄像机131绕预设轴线转动,使朝向检测平台120上的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且能更好地利用摄像机131获取负载有负载玻璃110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图像。
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机构10检测显示模块20的过程示意图。
请参阅图6,检测机构10还包括位于负载玻璃110上方的压力组件,压力组件包括设于检测平台120的驱动件151,以及连接于驱动件151的压头152;驱动件151用于驱动压头152沿垂直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的方向移动,以使压头152给负载玻璃11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并使负载玻璃110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21。
压头152具有压持面,压头152的压持面朝向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且平行于显示模块20的顶表面,压头152给负载玻璃11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压头152的压持面贴附于负载玻璃110的顶面,能更好地对负载玻璃110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形成的压强较小,不容易损坏负载玻璃110。
压力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多组,多组压力组件围绕负载玻璃110的中心轴向呈圆周阵列布设,有利于利用多组压力组件的压头152给负载玻璃110施加均匀的作用力,也有利于利用该检测机构10检测显示模块20的漏光缺陷。
驱动件151可以是气缸,也可以是电机,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驱动件151可通过支架153连接于检测平台120上,支架153位于负载玻璃110沿负载玻璃110的周向的外侧,也位于位于显示模块20沿显示模块20的周向的外侧,既能利用支架153将驱动件151固定于检测平台120上,也能很方便地使驱动件151和压头152位于负载玻璃110的上方。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1,请参阅图7,显示模组1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40、显示模块20和背光模组30,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
获取显示模块20。
如上述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方法。
其中,检测方法还包括:判断显示模块20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否,则将显示模块20移动至显示模块20的贴合制程装置处,以能够利用贴合制程装置将显示模块20贴合于盖板40或背光模组30。
利用上述的显示模块20的检测方法对显示模块20进行漏光检测,若显示模块20存在漏光缺陷,则对显示模块20进行返工。若显示模块20不存在漏光缺陷,则将显示模块20移动至显示模块20的贴合制程装置处,以便利用贴合制程装置将显示模块20贴合于盖板40或背光模组30,以避免存在漏光缺陷的显示模块20流入后续的贴合制程中,避免造成后续返工甚至浪费物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还包括设于显示模块20和背光模组30之间的框胶50,以及设于显示模块20和盖板40之间的粘接剂层60,显示模块20借助于框胶50贴合于背光模组30朝向盖板40的一侧,显示模块20借助于粘接剂层60贴合于盖板40朝向背光模组30的一侧。
负载玻璃110的形状可以大致与显示模块20的形状一致,负载玻璃110的形状也可以大致粘接剂层60的形状一致,负载玻璃110的形状也可以大致与盖板40的形状一致,当然,本申请不限于此,只要能利用负载玻璃110模拟显示模块20贴合于盖板40或背光模组30时的形变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具有预设重量、预设尺寸和预设透光率的负载玻璃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其中,所述负载玻璃被构造为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
获取负载有所述负载玻璃的所述显示模块的检测图像;
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若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则对所述显示模块进行返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具体包括:
将所述检测图像划分为若干检测区域,并分别计算出每一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
比较全部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透光率大于或等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负载玻璃分为多个子玻璃,每一所述子玻璃的透光率为An,所述负载玻璃的透光率为A0,A0=(A1+A2+……+An)/(1+2+……+n),所述负载玻璃的透光率的均匀度为B,B=|An-A0|/A0>95%。
5.一种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用于固定所述显示模块;
负载玻璃,具有预设重量、预设尺寸和预设透光率,且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上的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其中,所述负载玻璃被构造为能够在预设大小的作用力下物理吸附于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以及
亮度检测仪,设于所述检测平台,且位于所述显示模块的上方;
其中,所述亮度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设有用于嵌设所述显示模块的嵌设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嵌设槽的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凸出于所述嵌设槽的槽口所在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设槽的侧壁设有与所述嵌设槽相连通且沿所述嵌设槽的侧壁的周向间隔布设的多个卡槽,所述显示模块的外周设有与所述卡槽一一适配的多个卡接部;
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嵌设槽借助于所述卡接部和对应的所述卡槽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检测仪包括摄像机和与所述摄像机电性连接的亮度值分析仪;
所述摄像机用于获取负载有所述负载玻璃的所述显示模块的检测图像;
所述亮度值分析仪用于根据所述检测图像,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值分析仪包括与所述摄像机电性连接的计算模块,以及与所述计算模块电性连接的处理模块;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图像划分为若干检测区域,并分别计算出每一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比较全部所述检测区域的平均亮度值,取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比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显示模块存在漏光缺陷。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检测平台的侧架,所述摄像机设于所述侧架,且朝向所述检测平台上的所述显示模块;
所述摄像机绕预设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侧架,所述预设轴线平行于所述检测平台上的所述显示模块的顶表面。
12.一种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显示模块和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包括:
获取显示模块;以及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
其中,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显示模块是否存在漏光缺陷,若否,则将所述显示模块移动至所述显示模块的贴合制程装置处,以能够利用所述贴合制程装置将所述显示模块贴合于所述背光模组或所述盖板。
CN202211424057.5A 2022-11-15 2022-11-15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Pending CN115931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4057.5A CN115931305A (zh) 2022-11-15 2022-11-15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24057.5A CN115931305A (zh) 2022-11-15 2022-11-15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31305A true CN115931305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96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24057.5A Pending CN115931305A (zh) 2022-11-15 2022-11-15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313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0192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bonded substrate
KR102072061B1 (ko) 기판벤딩장치, 기판벤딩검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기판벤딩검사방법
TW201218143A (en) Display device and system for inspecting bonding resistance and inps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376059A (zh) 光学检测装置
CN106932935B (zh) 背光源检查装置
KR101919808B1 (ko) 열화상 감지 유닛이 구비된 디스플레이패널의 다중 검사장치
CN101059605B (zh) 检查显示板的装置和方法
KR101683094B1 (ko) 인덱스형 셀 검사장치
CN115931305A (zh) 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及显示模块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
WO2017181567A1 (zh) 液晶扩散检测设备和方法以及液晶面板制作设备
US7373726B2 (en) Retro-reflective target wafer for a position determination system
KR101367078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의 얼룩 검사 방법
KR102514380B1 (ko) 편광판 부착 장치 및 부착 방법
JP2009186497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KR20100107175A (ko) 액정 패널의 오토 프로브 검사장치 및 검사방법
JP2010128210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検査装置
CN114822284A (zh) 微显示器贴合方法及设备
CN100346221C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测试方法
JP2007085893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検査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検査装置、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2083573B1 (ko) 셀 갭 모니터링 합착장치
CN110928059B (zh) 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JPH09281515A (ja) 液晶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6301633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とその検査装置及び検査方法
KR20190016368A (ko) 평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엣지면 검사 방법 및 기록매체
JP3794388B2 (ja) セルギャップ調整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1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Building 1, 1st Floor, G2 District), H3, H1, and H7 factories in K2 District, North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