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7442A -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7442A
CN115927442A CN202310019082.3A CN202310019082A CN115927442A CN 115927442 A CN115927442 A CN 115927442A CN 202310019082 A CN202310019082 A CN 202310019082A CN 115927442 A CN115927442 A CN 115927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ybean
gene
transformation event
seq
eps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1908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彪
王海倩
张岩
马晓红
姚陆铭
武天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01908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7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7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7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大豆转化事件TL107将外源G10‑EPSPS基因和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异黄酮合成酶基因TrIFS共转化“天隆一号”;转化事件TL107的大豆品种细胞基因组中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被整合到第10号染色体特定的位置;转化事件TL107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包括Tail‑PCR扩增出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和测序步骤。本发明将EPSPS和TrIFS整合到大豆基因组特定的位置并能够稳定高效表达,除抗除草剂和高异黄酮积累特征外,大豆其他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大豆属的二倍体(2n=40)植物,种植广泛,是世界范围内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食用油和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杂草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杂草控制是农业生产中关键的措施。草甘膦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也是农业生产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除草剂。草甘膦能够与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yvyl shikimic acid-3-phosphate chorismate synthase,EPSPS)蛋白结合位点结合,从而竞争性抑制该酶的活性,阻断植物莽草酸途径,导致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等芳香族必需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从而使莽草酸过度积累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最终导致植株死亡。大豆本身不耐草甘膦除草剂,需要将外源抗草甘膦的基因导入才具有抗性。从抗高浓度草甘膦的微生物中分离获得的草甘膦不敏感EPSPS蛋白编码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中,这样使用草甘膦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而不对大豆生长产生损害,可以大大减少人工除草成本(郭娜等,2019)。
类黄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包括异黄酮、黄酮、查耳酮、花青素等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中异黄酮是豆科等少数植物特有的代谢产物,在抗UV-B,根瘤菌形成和抗病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具有弱雌激素作用、抗氧化功能、抗溶血和抗真菌活性,能有效地预防和抑制白血病、骨质疏松、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陈嘉序等,2021)。常规栽培大豆种中异黄酮含量一般为0.1%-0.3%,且环境因素对其含量影响明显。传统的育种手段很难实现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高异黄酮含量,必须寻找新的策略。在高等植物中,异黄酮是通过苯基丙酸类(Phenylpropanoid)代谢途径合成的。异黄酮的12种成分中,大豆甙原(Daidzein,7,4’-二羟基异黄酮)、染料木素(Genistein,5,7,4’-三羟基异黄酮)、黄豆素(Glycitein)是苯基丙酸类代谢途径的主要分支产物,并且以葡糖甙-和丙二酰-葡糖甙的形式贮存在液泡中。柚皮素(Naringenin,4,5,7-三羟黄烷酮)所涉及的代谢途径中形成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的异黄酮合成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是异黄酮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基因。白三叶草中的IFS基因与大豆的IFS基因的氨基酸具有82%的同源性,其功能相似,但与大豆IFS相比具有更高的异黄酮合成酶活性。
外源基因的表达受其在染色体位置的影响,由于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不同,转化体表现差异很大,因此要筛选大量的转化体来鉴定出外源基因最优化的转化事件。在不同的转化事件中,已经观察到即使是导入同一个基因,由于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会发生较大范围的变化,也存在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因此需要从大量的转化体中筛选出一个转基因表达水平符合商业应用的转化事件。一个具有理想表达水平和模式的转化体,可以将该转基因通过有性杂交等传统方法导入到其他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植株中,杂交后代可以保持原先较为理想表达水平和模式,从而培育出更为优良生产上应用品种。
检测特殊的转化事件可以通过鉴定转化植株或者种子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检测特殊的转化事件的方法对种植和产品上市是必要的,也是有利于进行转基因作物的食品标识。使用任何核酸检测方法,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或Southern杂交的方法都可以检测转基因。这些检测方法一般都关注转基因的元件,如标记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等,但对辨别不同的转化事件是无效的,特别是同一个DNA载体的转化事件是无法分析的,必须使用转化事件特异的PCR,其特征是一侧引物位于插入的基因序列中,另一侧引物位于插入基因旁侧的基因组序列中。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特定的大豆转化事件,该事件不仅对除草剂草甘膦表现出较好的耐性,同时种子中具有较高的异黄酮含量以及该转化事件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何种大豆转化事件,该事件不仅对除草剂草甘膦表现出较好的耐性,同时种子中具有较高的异黄酮含量以及如何特异性检测该转化事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该转化事件具体为将外源G10-EPSPS基因和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异黄酮合成酶基因TrIFS共转化栽培大豆品种,大豆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育成的大豆栽培种“天隆一号”;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转化质粒载体导入农杆菌,得到阳性克隆;
步骤2、大豆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及再生植株的获得:将步骤1得到的阳性克隆侵染大豆外植体,随后经过暗培养、重悬培养、不定芽诱导培养、不定芽伸长培养和生根培养,得到大豆当代种子;
步骤3、大豆转化植株的加代:采取除草剂筛选的方法加代获得纯合的转化事件,在步骤2得到的大豆当代种子的生长期喷施草甘膦除草剂,收获不受除草剂影响且农艺性状表现正常的植株继续加代至获得T6代纯合转化事件。
进一步地,外源G10-EPSPS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rIFS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进一步地,转化质粒载体为pCAMBIA3300-EPSPS-TrIFS,以pCAMBIA3300为骨架,其中的bar基因被G10-EPSPS基因取代,多克隆位点插入了白三叶草的TrIFS基因表达盒,农杆菌为根癌农杆菌LBA4404。
进一步地,步骤2中暗培养的培养基为1/10B5盐,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20mMMES,1.67mg/L BAP,0.25mg/L GA3,200μM乙酰丁香酮,3g/L植物胶,0.4g/L L-半胱氨酸,0.154g/L DTT,and 0.158g/L硫代硫酸钠;重悬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一B5培养基,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mM MES,1.67mg/LBAP,500μg/mL羧苄青霉素和50μg/mL头孢霉素;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二B5培养基,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mM MES,1.67mg/L BAP,500μg/mL羧苄青霉素,50μg/mL头孢霉素,3.5g/L植物胶和8mg/L草甘膦;不定芽伸长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一MS培养基,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5g/L植物胶,3mM MES,5mg/L天冬氨酸,10mg/L脯氨酸,0.1mg/L IAA,0.5mg/L GA3,1mg/L玉米素核苷,500μg/mL羧苄青霉素,50μg/mL头孢霉素和8mg/L草甘膦;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二MS培养基,添加组分为:20g/L蔗糖,3.5g/L植物胶,3mM MES和0.5mg/L IBA。
进一步地,步骤3中喷施的草甘膦除草剂浓度为10mg/L。
进一步地,将质粒载体pCAMBIA3300-EPSPS-TrIFS含有的G10-EPSPS和TrIFS基因导入大豆基因组。步骤如下:
1、将pCAMBIA3300-EPSPS-TrIFS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
将5μl已纯化的质粒pCAMBIA3300-EPSPS-TrIFS加入到100μl根癌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的菌液中,轻轻混匀后于冰上放置30min;放入液氮中速冻5min后,迅速投入37℃水浴中温育5min;向其中加入800μl不含抗生素的YEB液体培养基,并于28℃条件下180r/min震荡培养3-5h,使菌体复苏;5000g离心,浓缩菌液,取100μl均匀涂布于含有利福平50mg/l+链霉素50mg/l+卡那霉素25mg/L的YEB固体平板上。28℃倒置培养2-3d后,挑取其中的阳性克隆,PCR鉴定后用于侵染大豆外植体。
2、大豆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用氯气消毒大豆种子16h,将消毒后大豆种子在无菌的滤纸上萌发24,h,用无菌刀片切开种子,在胚芽处横切,除去部分生长点,并纵划5-7刀,农杆菌侵染后,置于共培养培养基中(1/10B5盐,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20mM MES,1.67mg/L BAP,0.25mg/L GA3,200μM乙酰丁香酮,3g/L植物胶,0.4g/L L-半胱氨酸,0.154g/L DTT,and 0.158g/L硫代硫酸钠)暗培养5天。
用重悬培养基(第一B5培养基,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mM MES,1.67mg/L BAP,500μg/mL羧苄青霉素和50μg/mL头孢霉素)洗涤30min后,放置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第二B5培养基,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mM MES,1.67mg/L BAP,500μg/mL羧苄青霉素,50μg/mL头孢霉素,3.5g/L植物胶和8mg/L草甘膦),16h(光)/8h(暗)光周期,25℃条件下培养两周,然后转移到新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再培养两周。
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生长4周后,转移到不定芽伸长培养基(第一MS培养基,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5g/L植物胶,3mM MES,5mg/L天冬氨酸,10mg/L脯氨酸,0.1mg/L IAA,0.5mg/L GA3,1mg/L玉米素核苷,500μg/mL羧苄青霉素,50μg/mL头孢霉素和8mg/L草甘膦)培养,每两周继代一次,直至芽伸长到5-7cm。
切下伸长芽,转移到生根培养基(第二MS培养基,添加组分为:20g/L蔗糖,3.5g/L植物胶,3mM MES和0.5mg/L IBA)诱导生根,待根完全形成后,将瓶盖打开炼苗2d,小心用镊子取出小苗,温水洗净根部残留植物胶,然后栽于盛有灭菌的营养土:蛭石:珍珠岩(1:1:1)均匀混合的塑料盆中,保持一定湿度,在温室中收获当代种子。
3、大豆转化植株的加代
采取除草剂筛选的方法加代获得纯合的转化事件,在大豆V1生长期喷施10mg/L草甘膦除草剂,收获不受除草剂影响且农艺性状表现正常的植株继续加代至获得T6代纯合转化事件。
进一步地,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被整合到该大豆品种第10号染色体特定的位置,TrIFS基因为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异黄酮合成酶基因。
进一步地,外源G10-EPSPS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rIFS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大豆转化事件TL107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Tail-PCR扩增出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三条嵌套的特异性引物SP1、SP2和SP3,兼并引物AP1、AP2和AP3,进行热不对称嵌套PCR反应;经过三轮PCR扩增,将明显的扩增DNA带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大豆已知的基因组比较,确定转化事件TL107在大豆基因组中的位置,即得到位点;
步骤2)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对步骤1)得到的位点,用一侧引物位于EPSPS基因上,另一侧引物位于基因组上进行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得到扩增条带;
步骤3)测序:将步骤2)得到的扩增条带测序,测序结果显示转化事件TL107的转化体在基因组插入位点附近的左侧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插入位点右侧序列如SEQ IDNo.16所示。
进一步地,步骤1)中引物SP1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引物SP2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引物SP3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兼并引物AP1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兼并引物AP2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兼并引物AP3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大豆已知的基因组为Williams82。
进一步地,步骤2)中一侧引物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另一侧引物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进一步地,大豆转化事件TL107细胞基因组含有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可以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多种方法鉴定。
进一步地,PCR检测外源基因
测定外源基因在转化再生植株中的存在。TrIFS及EPSPS转基因大豆的PCR扩增:利用引物(SEQ ID No.3和SEQ ID No.4)对TrIFS基因进行扩增,利用引物(SEQ ID No.5和SEQID No.6)对EPSPS基因进行扩增。
提取再生大豆DNA为模版,PCR扩增,转基因大豆扩增出与pCAMBIA3300-TrIFS-EPSPS重组质粒PCR扩增片段相同的条带,而非转基因大豆对照没有扩增出相应条带。TrIFS及G10-EPSPS鉴定引物分别为SEQ ID No.3,SEQ IDNo.4和SEQ ID No.5,SEQ ID No.6。
进一步地,Tail-PCR扩增出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
根据已知TrIFS及EPSPS基因DNA序列,设计三条嵌套的特异性引物SP1(SEQ IDNo.7)、SP2(SEQ ID No.8)、SP3(SEQ ID No.9),与兼并引物AP1(SEQ IDNo.10)、AP2(SEQ IDNo.11)、AP3(SEQ ID No.12),进行热不对称嵌套PCR反应。经过三轮PCR扩增,将明显的扩增DNA带送到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大豆已知的基因组(Williams 82)比较,确定转化事件在大豆基因组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TL107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
取转化质粒,受体“天隆一号”,“东农47”,转化事件TL107群体随机单株3个,用一侧引物(SEQ ID No.13)位于EPSPS基因上,另一侧引物(SEQ ID No.14)位于基因组上进行位点特异性PCR扩增,结果表明,转化质粒,“天隆一号”、“东农47”中没有特异扩增,转化事件TL107有明显的扩增条带。经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表明,转化体TL107在基因组插入位点附近的左侧序列为SEQ IDNo.15,插入位点右侧序列为SEQ ID No.16.
进一步地,转基因大豆成熟籽粒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分别取阳性转化株和其受体天隆一号成熟籽粒,用研钵粉碎,准确称取0.2g后加入2mL的eppendorf管中,按5mL/g的比例加入80%的甲醇水溶液,超声波仪(36W)处理1h,12000r/m离心5min,取上清液,用0.22μm的有机滤膜进行过滤,异黄酮测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 1100(美国Agilent Int.),色谱柱为Venusil MP-C18(2.1×150mm,5um;Agela Technologies Inc.)。标样为黄豆甙元(Daidzein)、黄豆苷(Glycitin)、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Daidzin)、染料木素(Genistein)等12种大豆异黄酮。HPCL条件为流动相:甲醇(A),淋洗:pH=3超纯水(B)。检验波长:254nm,柱温:25℃,流速:1mL/min,进样量:2μL。线性梯度洗脱程序:0-30min,A%15-86/B%85-14;30-40min,A%86-100/B%14-0;40-50min,A%100/B%0;50-53min,A%100-0/B%0-100;53-55min,A%0/B%100;55-56min,A%0-15/B%100-85;56-60min A%15/B%85。
进一步地,利用有性杂交等传统的育种方法,可以将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导入到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中,由此衍生的品种具有大豆转化事件TL107位点特征,且耐除草剂草甘膦的特性和高异黄酮积累的特征不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应用于培育同时具有耐除草剂草甘膦的特性和高异黄酮积累的大豆品种。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1中,详细说明转化事件TL107的检测方法以及2019年上海田间种植收获的“天隆一号”和转化事件TL107的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2中,详细说明转化体遗传稳定性分析转化事件TL107的检测方法以及2020年上海田间种植收获的“天隆一号”和转化事件TL107的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EPSPS和TrIFS整合到大豆基因组特定的位置并能够稳定高效表达,EPSPS基因的高效表达赋予大豆抗除草剂草甘膦的活性,TrIFS基因的高效表达促进种子种大豆异黄酮的积累;EPSPS和TrIFS整合到大豆基因组合适的位置,没有发生表型变异,外源基因整合到DNA合适位置,与大豆本身的内源基因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表型正常,除抗除草剂和高异黄酮积累特征外,大豆其他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变化。通过杂交将EPSPS和TrIFS基因导入其他大豆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优良的品种具有抗除草剂和高异黄酮积累的特征。
转化事件TL107具有较高的G10-EPSPS和TrIFS基因表达水平,转化植株对除草剂草甘膦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喷施10mg/L的草甘膦的条件下,杂草死亡,转化事件TL107能正常生长;同时转化植株收获的种子具有高异黄酮含量,达到5‰以上。
位点特异性PCR结果表明,大豆转化事件TL107中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整合到大豆第10号染色体特定的位置,整合到该位点既能保证G10-EPSPS和TrIFS基因稳定遗传到下一代,又能够保持G10-EPSPS和TrIFS基因较高水平的表达。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1的TL107右边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电泳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1的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被整合到大豆品种第10号染色体特定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2的不同世代转化体TL107右边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例如Sambrook等(1989)编著的分子克隆实验手册(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89)中记载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验所用的高保真的Ex Taq酶、是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实施例1
1、大豆(Giycine max(L.)Merrill)DNA的提取
大豆DNA利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从上部幼嫩叶片中提取,利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从上部幼嫩叶片中提取。提取步骤严格按照植物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位点特异性PCR扩增
对转化事件TL107的3株植株的基因组DNA扩增,以转化受体“天隆一号”和载体质粒pCAMBIA3300-EPSPS-TrIFS作为对照,PCR反应程序:94℃,3min;94℃30s,58℃30s,72℃60s;35个循环,最后72℃5min延伸。反应结束后,取10μl产物,1%琼脂糖凝胶,1×TAE电泳缓冲液,180v,15min电泳检测,TL107右边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电泳图如图1所示,其中M:marker标记;CK1:其他大豆品种(东农47);CK:受体“天隆一号”;P:转化的质粒载体;1、2、3为三个随机选取的阳性转化株,扩增产物长度515bp。外源G10-EPSPS和TrIFS基因被整合到大豆品种第10号染色体特定的位置如图2所示。
3、TL107种子种异黄酮含量的确定
取2019年上海田间种植收获的“天隆一号”和转化事件TL107的大豆种子,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异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天隆一号异黄酮的含量为0.19%,转化事件TL107中异黄酮含量为0.53%。
实施例2
1、大豆(Giycine max(L.)Merrill)DNA的提取
大豆DNA利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从上部幼嫩叶片中提取,利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从上部幼嫩叶片中提取。提取步骤严格按照植物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转化体遗传稳定性分析
利用位点特异性PCR引物,对转化体TL107不同世代(T2-T4代)群体中,随机抽取3株植株,提取基因组DNA扩增,以其他大豆品种(东农47)、载体质粒pCAMBIA3300-EPSPS-TrIFS,转化受体“天隆一号”作为对照,得到的不同世代转化体TL107右边界特异性PCR扩增产物电泳图如图3所示:其中M:marker标记;CK1:其他大豆品种(东农47);P:转化的质粒载体;CK:受体天隆一号;T2、T3、T4每个世代随机选取的三个阳性转化株,从连续3代转化体TL107的基因组DNA中,都可以扩增出插入位点特异性PCR片段。说明转基因品系TL107各代间插入的T-DNA片段能稳定遗传。
3、TL107种子种异黄酮含量的确定
取2020年上海田间种植收获的“天隆一号”和转化事件TL107的大豆种子,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异黄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天隆一号异黄酮的含量为0.23%,转化事件TL107中异黄酮含量为0.55%。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事件TL107为将外源G10-EPSPS基因和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异黄酮合成酶基因TrIFS共转化栽培大豆品种,所述大豆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育成的大豆栽培种“天隆一号”;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转化质粒载体导入农杆菌,得到阳性克隆;
步骤2、大豆外植体的遗传转化及再生植株的获得:将步骤1得到的阳性克隆侵染大豆外植体,随后经过暗培养、重悬培养、不定芽诱导培养、不定芽伸长培养和生根培养,得到大豆当代种子;
步骤3、大豆转化植株的加代:采取除草剂筛选的方法加代获得纯合的转化事件,在步骤2得到的大豆当代种子的生长期喷施草甘膦除草剂,收获不受所述除草剂影响且农艺性状表现正常的植株继续加代至获得T6代纯合转化事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G10-EPSPS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rIFS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化质粒载体为pCAMBIA3300-EPSPS-TrIFS,所述pCAMBIA3300-EPSPS-TrIFS以pCAMBIA3300为骨架,其中的bar基因被所述G10-EPSPS基因取代,多克隆位点插入了所述白三叶草的TrIFS基因表达盒;所述农杆菌为根癌农杆菌LBA44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暗培养的培养基为1/10B5培养基基础盐,所述1/10B5培养基基础盐中添加的组分为:30g/L蔗糖,20mMMES,1.67mg/L BAP,0.25mg/L GA3,200μM乙酰丁香酮,3g/L植物胶,0.4g/L L-半胱氨酸,0.154g/L DTT,and 0.158g/L硫代硫酸钠;所述重悬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一B5培养基,所述第一B5培养基的添加的组分为:30g/L蔗糖,3mM MES,1.67mg/L BAP,500μg/mL羧苄青霉素和50μg/mL头孢霉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不定芽诱导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二B5培养基,所述第二B5培养基的组分为:30g/L蔗糖,3mM MES,1.67mg/L BAP,500μg/mL羧苄青霉素,50μg/mL头孢霉素,3.5g/L植物胶和8mg/L草甘膦;所述不定芽伸长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一MS培养基,所述第一MS培养基的添加组分为:30g/L蔗糖,3.5g/L植物胶,3mM MES,5mg/L天冬氨酸,10mg/L脯氨酸,0.1mg/L IAA,0.5mg/L GA3,1mg/L玉米素核苷,500μg/mL羧苄青霉素,50μg/mL头孢霉素和8mg/L草甘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生根培养的培养基为第二MS培养基,所述第二MS培养基的添加组分为:20g/L蔗糖,3.5g/L植物胶,3mMMES和0.5mg/L IBA。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的特异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Tail-PCR扩增出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三条嵌套的特异性引物SP1、SP2和SP3,兼并引物AP1、AP2和AP3,进行热不对称嵌套PCR反应;经过三轮PCR扩增,将明显的扩增DNA带测序,将测序结果与大豆已知的基因组比较,确定所述转化事件TL107在大豆基因组中的位置,即得到位点;
步骤2)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对步骤1)得到的位点,用一侧引物位于EPSPS基因上,另一侧引物位于基因组上进行所述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得到扩增条带;
步骤3)测序:将步骤2)得到的扩增条带测序,得到测序结果,所述测序结果显示所述转化事件TL107的转化体在基因组插入位点附近的左侧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插入位点右侧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引物SP1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引物SP2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引物SP3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兼并引物AP1的基因序列如SEQ IDNo.10所示、所述兼并引物AP2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所述兼并引物AP3的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所述大豆已知的基因组为Williams 8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一侧引物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所述另一侧引物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大豆转化事件TL107应用于培育同时具有耐除草剂草甘膦的特性和高异黄酮积累的大豆品种。
CN202310019082.3A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5927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9082.3A CN115927442A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019082.3A CN115927442A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7442A true CN115927442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4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19082.3A Pending CN115927442A (zh) 2023-01-06 2023-01-06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744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9993B (zh) 一种修饰的抗草甘膦基因及抗草甘膦水稻的培育方法
JP2008525013A (ja) 開花時期を調節する遺伝子、これを利用する形質転換植物体及び開花時期調節方法
CN110066774B (zh) 玉米类受体激酶基因ZmRLK7及其应用
CN111593058A (zh) Bna-miR169n基因及其在控制甘蓝型油菜抗旱性中的应用
CN115991753A (zh) 大豆C2H2型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和/或其基因在调控异黄酮方面的应用
CN109486830A (zh) 水稻snb基因及应用、调控籽粒大小的方法
CN106148390A (zh) Chy锌指蛋白转录激活辅因子及其应用
CN110878302A (zh) 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甘蓝型油菜Bna.TT8基因的方法和应用
CN111171127B (zh) 紫云英lhy基因及其应用
CN112342236A (zh) 水稻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增强作物干旱抗性及改善单株产量中的应用
CN114164229B (zh) 利用FvePILS5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载体获得再生效率高的草莓新种质的方法及应用
CN114085854B (zh) 一种水稻抗旱、耐盐基因OsSKL2及其应用
CN108456683B (zh) 一个调控水稻抽穗期基因sid1的功能及应用
CN116064568A (zh) 紫花苜蓿MsASG166基因及在提高植物耐旱中的用途
CN115927442A (zh) 一种大豆转化事件tl107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
CN112063597B (zh) 玉米多铜氧化酶编码基因ZmDEK559-2及其应用
CN113337534A (zh) 一种提高矮牵牛遗传转化效率的组培方法
CN104098662A (zh) 水稻耐旱相关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CN115851821B (zh) Bbx16基因在提高植物盐耐受性中的应用
CN114606244B (zh) 紫云英agl18基因及其应用
CN118028360A (zh) Ahl10基因在负调控植物耐盐性中的应用
CN117402890A (zh) 一个簇毛麦转录因子wrky1-v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CN117106780A (zh) 利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甘蓝型油菜BnaTTG1基因的方法及应用
CN116355870A (zh) 玉米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ZmLSC1基因在植物品种育种中的应用
CN117534743A (zh) OsJAB1蛋白及其在提高水稻盐胁迫耐性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