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3720A -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23720A
CN115923720A CN202211543899.2A CN202211543899A CN115923720A CN 115923720 A CN115923720 A CN 115923720A CN 202211543899 A CN202211543899 A CN 202211543899A CN 115923720 A CN115923720 A CN 115923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assembly
windshield
defrost
visual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438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438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23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923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23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除霜/除雾性能的要求。该除霜/除雾系统包括:风口组件;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控制系统,与所述采集设备和所述风口组件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所述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方向。

Description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交通工具需要具备除霜/除雾系统。除霜/除雾系统中的风口组件可以将气流导向挡风玻璃,以对挡风玻璃进行除霜/除雾,从而为用户提供清晰的视野。
但是,目前的风口组件的结构都是固定的,风口组件的气流方向与GB 11555中规定的视野区相匹配,无法满足不同用户对除霜/除雾性能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对除霜/除雾性能的要求。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的除霜/除雾系统,包括:风口组件;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控制系统,与所述采集设备和所述风口组件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所述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方向。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挡风玻璃;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的除霜/除雾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除霜/除雾系统包括:风口组件;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所述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方向。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通过根据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调节风口组件的气流方向,使得气流方向可以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匹配,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视野区的除霜/除雾要求,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理出清晰的视野区,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以及交通工具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除霜/除雾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一种视野区的确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除雾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用户的视野区的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口组件的设置方式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风口组件的分解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除霜/除雾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除雾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例如可以为高铁、飞机、地铁、车辆、飞行器、可飞行汽车、火车、轮船等。
为了保证交通工具的安全性,交通工具车辆需要具备一些安全功能,如除霜和除雾的功能。除霜功能可以消除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上的霜层,除雾功能可以消除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上的雾气,从而为用户提供清晰的视野。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交通工具为车辆为例,对除霜功能和除雾功能分别进行介绍。
例如,当车辆在温度较低的室外停留一段时间后,车辆的挡风玻璃上会结上霜层。尤其是在冬季气温低于零度的情况下,当车辆在室外停留一晚后,车辆的挡风玻璃上会结上一层厚厚的霜层。用户在正常行驶前,需要使用车辆的除霜功能把挡风玻璃上的霜层清除掉,从而清理出清晰的视野区。
又例如,当车内和车外的温差较大时,就很容易在挡风玻璃的表面形成结露,使得挡风玻璃出现起雾现象。挡风玻璃上的雾气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当挡风玻璃上出现起雾现象后,驾驶员需要对挡风玻璃上的雾气进行清除,以清理出清晰的视野区。
上文介绍的挡风玻璃可以为车辆的前挡风玻璃,也可以为车辆的侧窗玻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该挡风玻璃具有除霜/除雾的需求即可。
下面以前挡风玻璃为例,对除霜过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除雾过程和除霜过程类似,为了简洁,不再对除雾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除霜系统可以包括风口组件110。当前挡风玻璃120上结上霜层后,用户可以开启除霜风口,风口组件110可以将热气流导向前挡风玻璃120,进而加热融化霜层,达到除霜效果。GB 11555中对车辆的除霜要求为: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得用户视野区A(图2中实线所示区域)内的霜层达到符合要求的除霜效果。车辆在开发过程中会依据GB11555中的视野区设定,设计好风口组件结构,确保车辆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视野区A中的霜层清除掉,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通常,为了尽快消除视野区A中的霜层,风口组件的气流都是朝向视野区A流动的。
上述视野区A指驾驶员的视野区。对于副驾驶员,其对应的视野区为视野区A’(虚线所示区域),如图1所示。视野区A与视野区A’关于挡风玻璃的纵向中心平面对称。对于视野区A’,GB 11555对视野区A’的除霜要求与视野区A类似,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得用户视野区A’内的霜层达到符合要求的除霜效果。
视野区A与视野区A’的计算方式类似,下文以视野区A为例,对视野区的计算方式进行介绍。
如图2所示,GB 11555中的视野区A是根据用户眼睛位置(如V1点和V2点)进行确定的。详细的视野区参数可以参见GB 11555中的定义。V1点和V2点在Z向高度上相差76毫米,而这高度只能覆盖一部分用户的身高范围。然而,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户身高的差异以及座椅高度位置的不一样,很多情况下,用户的眼睛位置会超出V1点和V2点所限定的高度区间。如果用户的眼睛位置超出V1点和V2点所限定的高度区间,则与用户眼睛位置对应的视野区将会超出视野区A的范围。以图2为例,假设用户的眼睛位置为V3点,则与用户眼睛位置对应的视野区为视野区B。当用户对应的视野区为视野区B时,为了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就需要将视野区B中的霜层清除掉。但是,目前市场上所有车辆的风口组件都是固定的,要使视野区B达到清晰的视野区效果,就需要花费额外的等待时间,从时间成本和车辆能耗的维度来说都是不经济的。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霜/除雾系统,能够根据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调节风口组件的气流方向,使得气流方向可以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匹配,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清理出清晰的视野区,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以及交通工具的能耗。
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除霜/除雾系统进行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除霜/除雾系统可以应用于任意一种交通工具,如上文描述的高铁、飞机、地铁、车辆、飞行器、可飞行汽车、火车、轮船等。
如图3所示,该除霜/除雾系统300可以包括风口组件310、采集设备320和控制系统33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风口组件310可以为能够调节气流方向的风口组件。下文将会对风口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采集设备320可用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用户的视野区可以指用户在挡风玻璃上的视野区。该视野区指的是与用户当前所在位置对应的视野区。本申请实施例对用户不做具体限定,该用户可以为交通工具内的任意人员。例如,该用户可以为驾驶员,也可以为乘客。该乘客可以为副驾驶上的乘客,或者乘客舱内的乘客。
本申请实施例对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不做具体限定。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可以为位置相关信息。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交通工具的座椅高度、用户的身高、用户的眼睛位置、用户的头部姿态等。用户身高例如可以为与交通工具绑定的用户账号记录的身高,也可以为用户手动输入至除霜/除雾系统的身高。
本申请通过根据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调节气流方向,可以实现在不同用户身高和/或座椅高度的情况下,自适应调节气流方向,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清理出清晰的视野区。
下面对座椅高度和用户的眼睛位置进行举例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可以为交通工具的座椅高度信息。座椅高度信息可以反映用户的位置信息,通过座椅高度信息来调节气流方向,可以使得调节后的气流方向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匹配,从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为用户清理出清晰的视野区,节省用户的等待时间以及交通工具的能耗。
作为另一个示例,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可以为用户的眼睛位置信息。如前文所述,眼睛位置与用户的视野区紧密相关,因此,通过眼睛位置调节气流方向可以提高气流方向与视野区的匹配度,从而有利于提高除霜/除雾效果。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眼睛位置之外,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还可以为用户的其他身体部位的位置。例如,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还可以为用户的鼻子位置,或者头顶位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位置信息可以为位置坐标。例如,该位置信息可以为在参考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该参考坐标系可以与GB 11555中使用的坐标系一致,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坐标系。
本申请实施例对采集设备320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作为一个示例,该采集设备320可以为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可以设置在座椅的前方,以便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该图像采集设备例如可以为摄像头。通常,大部分车辆内都设置有摄像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利用该摄像头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如眼睛位置),从而可以降低除霜/除雾系统的复杂度。作为一个示例,该采集设备可以为位置传感器。以座椅高度信息为例,通过位置传感器可以采集座椅高度信息。该位置传感器例如可以设置在座椅的下方。
控制系统330可以与采集设备320和风口组件310相连。采集设备320可以向控制系统发送用户的位置相关信息。控制系统330可以根据该位置相关信息,向风口组件310发送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调节风口组件310输出的气流相对挡风玻璃的方向。通过调节气流相对挡风玻璃的方向,可以改变气流作用在挡风玻璃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和/或,改变气流作用在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可选地,该气流相对挡风玻璃的方向可以通过控制气流的中心线与挡风玻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来调节。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夹角可以介于20°~40°之间,如,该夹角可以为25°、30°、35°等。通过调节气流的中心线与挡风玻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气流作用在挡风玻璃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改变气流吹向挡风玻璃的区域,改善除霜/除雾效果。
可选地,该气流相对挡风玻璃的方向还可以通过控制气流的中心线与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来调节,从而可以改变气流作用于挡风玻璃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系统330可以根据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确定用户在挡风玻璃的视野区,并根据该视野区生成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可用于控制风口组件310,使风口组件310输出的气流流向用户的视野区。换句话说,控制系统330可以根据用户的视野区确定风口组件310的气流方向,使风口组件310输出的气流流向用户的视野区,使得气流方向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匹配。
以图2为例,当用户的视野区为区域B时,控制系统330可以控制风口组件310的气流流向区域B。
本申请实施例对确定用户的视野区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以眼睛位置信息为例,如图4所述,控制系统330可以基于当前的眼睛位置信息(如V3点)以及参考位置信息(如V4点),确定视野区。参考位置信息V4点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V3点确定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V3点、V4点,并结合GB 11555的视野区计算方法,确定出用户的视野区。
本申请实施例对V4点的确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如果V3点在Z向高度上高于V1点,则V4点可以低于V3点。又例如,如果V3点在Z向高度上低于V2点,则V4点可以高于V3点。在一些实施例中,V3点与V4点的高度差可以为76毫米。
本申请实施例对控制系统调节气流方向的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控制系统可以对气流方向进行无级调节。又例如,也可以预先配置好多个气流方向,控制系统根据采集设备采集的信息,从该多个气流方向中选择合适的气流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的挡风玻璃可以为前挡风玻璃,也可以为侧窗玻璃。与前挡风玻璃对应的风口组件为第一风口组件,与侧窗玻璃对应的风口组件为第二风口组件,第一风口组件与第二风口组件可以不同。以图1为例,第一风口组件为风口组件110,第二风口组件为风口组件110a。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也可以为同一个风口组件。
以用户为驾驶员为例,驾驶员的视野区可以包括前挡风玻璃的视野区和/或侧挡风玻璃的视野区等。前挡风玻璃的视野区用于驾驶员观察前方道路,侧窗玻璃的视野区可用于驾驶员观察后视镜。因此,控制系统330在调整气流方向时,可以同时调节第一风口组件和第二风口组件的气流方向,使得第一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方向与驾驶员在前挡风玻璃上的视野区相匹配,以及第二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方向与驾驶员在侧窗玻璃上的视野区相匹配。
以用户为副驾驶上的乘客为例,该乘客的视野区包括前挡风玻璃的视野区。控制系统在调整气流方向时,可以调节第一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方向,使得第一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方向与乘客在前挡风玻璃上的视野区相匹配。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风口组件的数量不做限定,该第一风口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如图1所示,第一风口组件包括一个风口组件。又例如,第一风口组件可以包括多个风口组件,如2个风口组件或3个风口组件。如图5所示,第一风口组件包括3个风口组件,分别为风口组件310b、风口组件310c和风口组件310d。风口组件310b用于对挡风玻璃左侧区域进行除霜/除雾,从而消除驾驶员的视野区内的霜层或雾气。风口组件310d用于对挡风玻璃右侧区域进行除霜/除雾,从而消除副驾驶上的乘客的视野区内的霜层或雾气。风口组件310c用于对挡风玻璃的中间区域进行除霜/除雾。如果第一风口组件包括多个风口组件,则控制系统330可以分别对该多个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方向进行调整。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风口组件310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风口组件的结构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调节气流方向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风口组件310可以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两个导流组件。该两个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组件311和第二导流组件312。以图6和图7为例,第一导流组件311可包括沿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导流片311a,相邻的导流片之间形成风道。第一导流组件311可用于将风口组件310输出的气流扩散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或者说,第一导流组件311可用于将气流以扇形的形状吹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导流组件311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GB 11555中对除霜/除雾性能的要求,为车辆的默认气流角度。也就是说,第一导流组件311可以将气流引导至基于V1点和V2点确定的视野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311中相邻的导流片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相邻导流片的上端之间的距离。或者说,相邻导流片形成喇叭状的开口,该开口朝向挡风玻璃,从而使得相邻导流片之间形成的风道为扇形风道。本申请实施例对具有喇叭状开口的相邻导流片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导流组件311中包括多个导流片,该多个导流片中的部分相邻导流片形成喇叭状的开口,而另一部分的相邻导流片之间可以相互平行。又例如,该多个导流片中的所有相邻导流片均形成喇叭状的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导流片中位于中间位置的导流片处于竖直方向。处于竖直方向的导流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图6和图7为例,位于第一导流组件311左侧的导流板可以向左倾斜,位于第一导流组件311右侧的导流板可以向右倾斜,从而可以增大气流的作用面积,以对挡风玻璃上的更多区域进行除霜/除雾。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311中的多个导流片为固定导流片,即该导流片的方向或位置是固定的。该第一导流组件311可以称为固定格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组件311中的多个导流片为可调导流片,该多个导流片用于调节气流作用在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当导流片向挡风玻璃的左侧偏转(或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可以对挡风玻璃的左侧区域进行除霜/除雾;当导流片向挡风玻璃的右侧偏转(或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可以对挡风玻璃的右侧区域进行除霜/除雾。设置可调导流片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挡风玻璃不同区域的除霜/除雾需求,可以将气流吹向需要进行除霜/除雾的一侧,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挡风玻璃上的霜层或雾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311可以包括沿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311b和第四侧壁311c,第三侧壁311b和第四侧壁311c相对设置。多个导流片311a可以设置在第三侧壁311b和第四侧壁311c之间,且多个导流片311a沿第三侧壁311b和第四侧壁311c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相邻导流片、第三侧壁311b和第四侧壁311c之间形成风道。第三侧壁311b和第四侧壁311c各自所在的平面与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具有一定的夹角,这样可以使得经由出风口输出的气流更多的流向挡风玻璃表面。第三侧壁311b所在的平面与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四侧壁311c所在的平面与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导流组件311输出的气流方向与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气流可以作用在挡风玻璃的更多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导流组件311和第二导流组件312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导流组件311可以设置在第二导流组件312的上方。又例如,第二导流组件312可以设置在第一导流组件311的上方。再例如,第一导流组件311和第二导流组件312也可以交叠设置。
下面以第一导流组件311位于第二导流组件312的上方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风口组件的结构进行介绍。如图7所示,该风口组件310还可以包括底座313,该底座313可以包括入风口和出风口。底座313也可以称为风口本体。第一导流组件311可以安装在底座313上,且位于出风口处。第二导流组件312可以设置在底座313内部,且位于入风口和出风口处。将第二导流组件312设置在底座内部,可以隐藏第二导流组件312的复杂结构,提升交通工具内饰的美观性。
上文介绍了第一导流组件311的结构,下面对第二导流组件312的结构进行介绍。
第二导流组件312可以包括沿着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可调导流片3121。第二导流组件312中的可调导流片3121可用于调节气流作用在挡风玻璃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第二导流组件312可以接收控制系统330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在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调节气流相对挡风玻璃的方向。第二导流组件312中的可调导流片3121可以为可转动叶片,可转动叶片转动到不同的角度时,气流作用在挡风玻璃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不同。通过可转动叶片不仅可以实现气流方向的调整,而且还能够降低第二导流组件的复杂度。
如图7所示,可转动叶片3121可以包括转轴和叶片部3127。叶片3121b部可以绕转轴转动。转轴具有第一轴端3126a和第二轴端3126b。第一轴端3126a和第二轴端3126b可以设置在可转动叶片3121的中心轴线的两端。第一轴端3126a和第二轴端3126b为圆柱形。叶片部3121b可以设置在第一轴端3126a和第二轴端3126b之间,且沿转轴的轴向延伸。
底座313可以包括第一侧壁3131和第二侧壁3132,第一侧壁3131和第二侧壁3132相对设置。叶片部可以位于第一侧壁3131和第二侧壁3132之间。如图7所示,底座313可以为方形的凹槽,第一侧壁3131和第二侧壁3132可以为方形凹槽的两个相对的侧壁。
第一侧壁3131上设置有容纳第一轴端3126a的第一支撑槽3131a,第二侧壁3132上设置有容纳第二轴端3126b的第二支撑槽3132a。当可转动叶片3121安装在底座313上之后,第一轴端3126a与第一支撑槽3131a相配合,第二轴端3126b与第二支撑槽3132a相配合,叶片部容纳在第一侧壁3131和第二侧壁3132之间的凹槽内。
为了减少轴端与支撑槽之间的摩擦,可以将支撑槽的底部设置成圆弧状。例如,第一支撑槽3131a和第二支撑槽3132a可以为U形支撑槽,如图7所示。设置成U形支撑槽不仅可以方便安装,而且还可以减少轴端与支撑槽之间的摩擦。
第二导流组件312还可以包括电机3122,电机3122可以与可转动叶片3121和控制系统330相连。电机3122可以接收控制系统330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在该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可转动叶片3121转动。当用户在挡风玻璃上的视野区较低时,电机3122可以带动可转动叶片3121沿逆时针方向(如图7中的方向m)转动;当用户在挡风玻璃的视野区较高时,电机3122可以带动可转动叶片3121沿顺时针方向(如图7中的方向n)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电机3122和可转动叶片3121来实现风向调节,即通过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风向调节,从而可以降低风向调节组件的复杂度。
可转动叶片3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图7示出了一个可转动叶片3121的结构。
底座313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导流组件311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组件311的下表面可以与底座313上表面相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导流组件311与底座3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第一导流组件311与底座313之间可以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又例如,第一导流组件311与底座313之间可以通过过盈配合进行连接。
举例说明,第一导流组件311的下表面可以具有环形凸起部3111,该环形凸起部3111与底座313的内表面形状相匹配。如果底座313的内表面为方形,则该环形凸起部3111为方形的环形凸起部。当第一导流组件311安装在底座313的上表面后,该环形凸起部3111可以与底座313的内表面实现过盈配合,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导流组件311与底座313的紧固配合,并且还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另外还可以保证风口组件310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口组件310还可以包括第一压条314和第二压条315。第一压条314安装在第一支撑槽3131a的开口端,用于固定第一轴端3126a。第二压条315安装在第二支撑槽3132a的开口端,用于固定第二轴端3126b。上述压条具有与轴端的形状相匹配的凹槽,如第一压条314上设置有凹槽3141,第二压条315上设置有凹槽3151。当压条安装在支撑槽的开口端后,轴端可以容纳在压条上的凹槽内。如图7所示,压条上的凹槽的底部为圆弧状,可以减少与轴端之间的摩擦。例如,压条上的凹槽可以为U形凹槽。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3122可以固定在底座313上。例如,在底座313的第一侧壁3131的外部设置有电机3122的安装部,电机3122可以通过该安装部与底座313固定,以带动转轴转动。电机3122可以具有输出轴,该输出轴可以与第一轴端3126a相连,从而带动可转动叶片3121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对电机3122与底座313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电机3122可以通过螺钉3134与底座313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3131的外侧也可以具有凸起部3133,该凸起部3133可以伸入电机3122上的凹槽内,以实现对电机3122的定位。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3122可以为步进电机3122。
本申请实施例的除霜/除雾系统300还可以包括功能按键340,如图8所示。该功能按键340可以与控制系统330相连,用于触发控制系统330调节气流相对挡风玻璃的风向。该功能按键340可以为除霜/除雾功能按键。
当用户有除霜/除雾需求时,可以按下该功能按键340。在检测到用户按下功能按键340后,采集设备320可以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功能按键340可以将除霜/除雾指令发送给控制系统330,采集设备320可以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330。控制系统330接收到除霜/除雾指令和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后,可以通过内置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适合当前用户的视野区,并转换为可转动叶片3121的角度信息。控制系统330可以将该角度信息指令发送给电机3122。电机3122可以控制可转动叶片3121转动到指定的位置,从而完成气流方向的调节。
上文介绍的是由功能按键来触发除霜/除雾系统启动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触发除霜/除雾系统启动。例如,可以通过语音输入的方式来触发除霜/除雾系统启动。又例如,挡风玻璃上可以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挡风玻璃上的霜层/雾气。当挡风玻璃上的霜层/雾气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自动启动除霜/除雾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可以为交通工具中自带的控制系统。以车辆为例,该控制系统可以为整车控制器。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工具的示意图。该交通工具900可以为高铁、飞机、地铁、车辆、飞行器、可飞行汽车、火车、轮船等任意一种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900可以包括挡风玻璃910以及除霜/除雾系统920。该挡风玻璃910可以为前挡风玻璃,也可以为侧窗玻璃。该除霜/除雾系统920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除霜/除雾系统。该除霜/除雾系统920可用于消除挡风玻璃上的霜层/雾气。
上文结合图1-图9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0,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实施例。应理解,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与装置实施例的描述相互对应,因此,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霜/除雾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交通工具。
该除霜/除雾系统可以为上文描述的任意一种除霜/除雾系统。该除霜/除雾系统可以包括风口组件和采集设备。该采集设备可用于采集与用户视野区相关的信息。
图10所示的方法1000包括步骤S1010~步骤S1020。
在步骤S1010、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1020、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所述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通工具的座椅高度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眼睛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包括: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视野区;根据所述视野区,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风口组件,使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用户的视野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口组件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两个导流组件,所述两个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导流片,相邻的导流片之间形成风道,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可调导流片,所述第二导流组件中的导流片用于调节所述气流作用在所述挡风玻璃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口组件还包括:底座,包括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且位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组件中的所述可调导流片为可转动叶片,所述可转动叶片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第二导流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可转动叶片和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所述可转动叶片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转动叶片包括:转轴,具有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端和所述第二轴端之间,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所述底座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叶片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轴端的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二轴端的第二支撑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的外部设置有所述电机的安装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底座固定,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导流片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相邻的导流片的上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流片为可调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用于调节所述气流作用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沿所述挡风玻璃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侧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的中心线与所述挡风玻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0°~40°之间。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的示意图。该计算机程序产品1100可以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1110,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1110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任意一种方法。
本申请中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核心网设备、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 administrationand maintenance,OAM)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案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相互结合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仅由于描述目的,且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交通工具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口组件;
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
控制系统,与所述采集设备和所述风口组件相连,用于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5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所述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通工具的座椅高度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眼睛位置信息;
0所述控制系统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视野区;
根据所述视野区,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风口组件,使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用户的视野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组件包括:5上下层叠设置的两个导流组件,所述两个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组件和第二导流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导流片,相邻的导流片之间形成风道;
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沿着所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可调导流片,所述可调导流片用于调节所述气流作用在所述挡风玻璃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组件还包括:
底座,包括入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第二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且位于所述入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导流片为可转动叶片,5所述可转动叶片安装在所述底座内部;
所述第二导流组件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可转动叶片和所述控制系统相连,用于在所述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带动所述可转动叶片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叶片包括:
转轴,具有第一轴端和第二轴端;
叶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轴端和所述第二轴端之间,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
所述底座包括:
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叶片部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一轴端的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容纳所述第二轴端的第二支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部设置有所述电机的安装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底座固定,以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导流片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相邻的导流片的上端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流片为可调导流片,所述多个导流片用于调节所述气流作用在所述挡风玻璃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沿所述挡风玻璃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四侧壁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挡风玻璃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的中心线与所述挡风玻璃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介于20°~40°之间。
12.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风玻璃;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除雾系统。
13.一种交通工具的除霜/除雾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除雾系统包括:
风口组件;
采集设备,用于采集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
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采集设备获取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
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调节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气流相对所述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通工具的座椅高度信息,以及所述用户的眼睛位置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向所述风口组件发送控制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与用户的视野区相关的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视野区;
根据所述视野区,发送所述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风口组件,使所述风口组件输出的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用户的视野区。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
CN202211543899.2A 2022-12-01 2022-12-01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5923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3899.2A CN115923720A (zh) 2022-12-01 2022-12-01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43899.2A CN115923720A (zh) 2022-12-01 2022-12-01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23720A true CN115923720A (zh) 2023-04-07

Family

ID=86655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43899.2A Pending CN115923720A (zh) 2022-12-01 2022-12-01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237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6886A (zh) * 2023-08-16 2023-09-19 宁波峰诗恩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除霜风道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66886A (zh) * 2023-08-16 2023-09-19 宁波峰诗恩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除霜风道结构
CN116766886B (zh) * 2023-08-16 2023-11-07 宁波峰诗恩塑胶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除霜风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0776B1 (en) Side rear view mirror assembly indicator of blind spot occupancy
US9973664B2 (en) External camera device that thermally couples camera optics to a vehicle's ventilation system
US20170184945A1 (en) Moderation of a driver assist camera environment by cooling fan
CN115923720A (zh) 除霜/除雾系统、控制方法、交通工具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KR102070742B1 (ko) 전자 장치의 수용 및 온도 조절을 위한 하우징과 이러한 하우징을 구비하는 차량
CN112319175A (zh) 一种汽车主动式智能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汽车
JP2003326936A (ja) 車両用防曇装置
CN113183712A (zh) 汽车自适应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278647B (zh) 一种具有防雨除雾功能的汽车后视镜
CN112208469B (zh) 一种汽车驾驶员视线管理系统
CN111791834A (zh) 汽车及其除雾方法和装置
CN218858359U (zh) 交通工具的除霜/除雾系统及交通工具
CN116552382A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自动加热除雾组件
CN112918431B (zh) 汽车自动除雾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936786A (zh) 车辆内空气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030418A (zh) 一种车外后视镜自动加热除雾系统、除雾方法及车辆
CN111717161B (zh) 移动体
CN219565030U (zh) 前摄像头通风系统及汽车
JP200433086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15706203U (zh) 车窗除雾系统及车辆
CN215284714U (zh) 一种汽车除雾传感器
CN117507816A (zh) 抬头显示设备及车辆
CN218257637U (zh) 热泵空调及车辆
KR10136213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US20240157912A1 (en) Pane arrangement with a heatable sensor window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